压强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6 14:2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压强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压强课件

篇1

1 课堂实录(教学过程精彩片段描述)

1.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精彩片断1

教师进行“覆斗实验”的演示:拿出一个玻璃漏斗,将下口用橡皮塞塞住,灌满水,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和水不下落.学生惊讶不已.

师:纸片和水为什么不下落?

生:它们应该是受到了向上的力.

师:那么是谁施加向上的力托住了纸片和水?

学生思考,不解.

师:有些物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啊.

生猜测:是纸片下方的空气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吧.

师:纸片和水不下落是纸片下方的空气托住了它们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有学生小声说:会不会是纸片被水粘住了?

有学生反驳:就算被水粘住了,那么重的水也会把它一起压下来.

生继续对应:说不定就压不下来.

师:究竟是哪种原因,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有什么方法来证明?

生讨论得出:可以把“覆斗实验”放在真空罩中做,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如果纸片不掉下来,那就是水粘住的,如果掉下来那就说明是空气托住的.

师:同学们想法非常好,只是操作麻烦些,看老师现在也没准备真空罩和抽气机.老师也有一个方法而且操作很简单,同学们看可不可行.接下来我要将漏斗的橡皮塞拔出,若是水粘住了纸片的原因,实验现象是不是应该不受影响?

学生凝神注目以待.

教师将橡皮塞拔出,纸片和水立即下落.

生:我就说嘛,不是水粘住了纸片造成的.

引发冲突:既然不是水粘住了纸片,可怎么下方的空气也托不住了?

师加重语气:是啊,为什么拔掉塞子,下方空气也托不住纸片和水?

学生热情高涨加入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拔掉塞子,漏斗上下空气作用平衡,纸片和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学生至此完全明白:只有漏斗上方无空气时,在纸片下方空气作用下,纸片和水才不会下落.

教师引导获知:气体和液体、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也有压强.

1.2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第一步:引伸实验,加深理解

教师继续“覆斗实验”,改变漏斗放置位置,侧向各方水均不流出.

学生分析得出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第二步:学生实验,强化认识

精彩片段2

学生实验1 用吸管可以很轻松的从敞口的饮料瓶中吸到饮料;用瓶塞塞住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后,非常用力吸,也吸不到.

师:敞口瓶中的饮料是怎样进入嘴里的?

生:被嘴吸进去的.

师:为什么当用瓶塞塞住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后就吸不到?

学生疑惑不解,想不出原因来.

师启发:是不是敞口的瓶子和被塞子塞住的装满饮料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奥秘?

生:瓶里没空气,再用力也吸不到.

教师演示用针筒把饮料通过吸管压入同学口中.

引发冲突 不“吸”靠“压”却可以使饮料上升.

生: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的.

引发冲突 既然大气压能把饮料压入嘴里,为什么又要不停的吸呢?

生:要不断用嘴的吸力吸走空气.

分析 可见,没有嘴的连续吸力,大气压力是不能持续地把瓶里的饮料压入嘴里.嘴的吸力给大气压力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立概念 只有吸管液面上方气压小于饮料瓶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大气压才能把饮料“压”进入嘴里.

师笑曰:同学们吸了这么多年饮料,现在有何感言?

生故作慨叹:稀里糊涂地吸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知有大气压这个朋友的鼎力相助啊.

学生实验2 塑料吸盘贴在玻璃板上能承受很大的拉力,从一边挑起后则能轻轻拿下.

小组讨论交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实验演示,开拓视野

教师演示1 将塑料饮料瓶从圆弧口处剪开,在直筒部分灌满水,将剪下的圆弧口倒扣上,整个装置倒置,水流出,圆弧口自动上升.水流完时,圆弧口掉下.

教师演示2 将点燃的酒精棉投入装有沙子的塑料饮料瓶,拧上瓶盖,饮料瓶立即变扁,开盖后又恢复原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分析总结,理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 学生实验1使用了吸(抽)气的方式,学生实验2使用了的挤压方式,演示实验1使用了排水的方式,演示实验2使用了加热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排出容器内的空气,使容器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这样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以上现象.

1.3 创意应用,巩固问题

①学生活动:要求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器材尽可能设计多种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进行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积极参与,创意发挥,教师巡回指导.待完成后,小组成员合作上台展示本组最精彩的实验设计,如“听话的小瓶”、“拔火罐”“挨烫的塑料瓶”“吸管搬运乒乓球等”赢得了学生阵阵掌声.

②列举实例: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现象和简单应用,教师做适当补充拓展.

1.4 再设情境,延伸问题

教师邀请两位“大力士”同学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结合课件中的动画给学生讲马德堡半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盛事,并感受大气压的威力.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能不能测量出来?启发同学在课后先思考如何用转换法研究大气压强的测量,然后下一节课再详细探究.

2 教师反思

2.1 为学生的学而教

高效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在“教”上就是要“以学定教”.在本节备课中,我更加重视学情分析.以往教学只是专注于怎样把科学概念呈现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些错误前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本节备课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在覆斗实验中可能会有“水粘住纸片”的相异构想,而所有学生都会对“吸”饮料有强烈的思维定势,所以做了充分预设,也就有了课堂上巧妙设计暴露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建构形成新的科学概念的过程.看到学生饶有兴趣的追究、大彻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学生所学到的物理不再是老师的物理了,而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物理.

2.2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在“学”上,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则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自主动手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身边或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发挥,有了一个自信、成功、愉悦的舞台.他们在一个自由的时空里,动手、动口、动脑、动身,交流合作展示,一个个有趣、有创意的实验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神气十足.这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意味着探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高度兴趣和热情.

2.3 要对话,更要有思维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思起源于问.教师精心设计提问,会有效开启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对话的质量.本节课覆斗实验中,我这样设计第一个提问“纸片和水为什么不下落?”学生有想到它们受到向上托的力,有想到是水粘住了纸片,(学生主动思维,思维开放,不受限制),然后再顺着学生的思维追问、启发、引导、点拨达到预期目标.而以往听课发现有老师这样提问“水为什么不流出,到底是谁托住了纸片和水?”这样提问就限制了学生主动思维,思维得不到发散,被牵引着走上了老师预定的轨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还有教师这样提问“纸片为什么不下落?请对纸片进行受力分析回答.”这样一问反而将问题僵硬化、复杂化,思维对话不到问题的关键点上,费时耗力.可见不同方式的提问,可引发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

篇2

文/阿欢

在中医学中,中国古人创造了很多牙齿保护方法,主要为方药和保健操。

方药有独活丸治疗齿根暗黑,地黄丸治疗牙齿松动、龈肉退缩等症。保健操的种类有很多。如牙齿轻度松动可采用每天早起食指按摩牙龈10分钟,配合早晚按摩颊车、手三里、合谷穴1分钟来治疗。

叩齿每日坚持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锻炼肌肉和保护皮肤、促进涎腺分泌和清洁口腔,达到牙齿稳定性和牙周功能锻炼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口微闭,然后上下牙齿以4×8拍律互相轻叩作响,用力不能太大,所有牙齿都要叩按,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见效。

由于古时没有条件刷牙,就特别注重漱口的作用,方法也有很强的科学性:闭口鼓动两颊、唇、舌,使口腔内充满唾液或口含清水,以相当于4×8拍律漱动,漱毕吐出。现代医学证明,唾液确有杀菌清洁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咬牙与运舌:端坐,目视前方,咬紧上下颌、舌腭侧牙龈,这同样是清洁牙齿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中医的预防保健方法,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如果牙齿有病应该到口腔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再配以这些保健方法,才会有比较好的疗效。

支持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治医师 黄颐玉

眼睛疼痛 不只是看眼科

文/张健

眼睛疼痛,大部分都是因为眼睛本身出了毛病引起的,包括感染、受到刺激或是受伤。有的眼痛不一定去眼科看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清症状再就医。

感冒:任何原因引起的感冒发烧都可能使眼睛酸痛难受。如果你觉得两个眼球都痛,全身不舒服,有点发烧,关节痛,那可能是得了流行性感冒。这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痛会在24至36小时之内和其他的不适症状一起自动消退。

散光:如果眼睛痛的情况持续了一两个礼拜,后来症状暂时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再复发,那么得切实地去检查眼睛了。也许你患有散光的毛病,也可能是远视或近视,只要配戴正确度数的眼镜就能消除症状。

感染:结膜炎是引起眼睛痛的普遍原因。眼睑上有任何毛囊受到感染,如麦粒肿,则是造成眼睛痛的另一原因。

青光眼:千万不要忘了眼睛疼痛有可能是罹患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球内的压力持续增加,青光眼必须及时去医院治疗,拖延有失明的危险。

慢性鼻窦炎:通常会引起头痛及眼睛痛。发作时整个脸部变得很敏感,一触即痛,且常有轻微的发烧,这时需要看耳鼻喉科。

胆囊结石危害多

文/彭创

1.胆囊结石常伴有慢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心窝口)隐痛不适,这种疼痛可向右后背或右侧肩背部放射,除了疼痛外也可以是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饱胀感,很多患者错当成是“胃病”长期治疗。

2.当胆囊结石滑落至胆囊管导致胆囊管的梗阻时,即可出现右上腹的绞痛(此为胆绞痛),多数在夜间发作,经过变换后可能立即缓解(胆囊结石重新“掉”回到胆囊内),但并不是所有的胆绞痛均能经过变换而得以缓解,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后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甚至胆囊化脓,必要时要紧急送医院处理。

3.部分胆囊结石可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导致胆总管及胰管的梗阻,导致黄疸(患者眼睛内的巩膜甚至全身皮肤发黄)及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篇3

您好!

我们教室的电脑可以上网了,老师上课也多用PPT演示,许多视频与动画直接来自网络.我家也能上网.我有时想上网找点与物理相关的资料,可是一走进网络,那就是一片海呀!网上的物理资料与视频那么多,选择并观看这些资料和视频几乎将我有限的业余时间全消耗了.老师,您是否可以就网络与物理学习跟我聊一聊,让我既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又不需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谢谢!

长阳海蓝

海蓝同学:

你好!

当看到你在来信中说到利用网络学物理时.我真的觉得你是与时代同步的学生,确实如你所说.网络资源真的如海洋一样.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生活工具,若是利用好了,真的能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从你的来信中可知,你正处于既想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又担心浪费时间的困惑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利用网络更方便快捷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寻找可用资源

1.人脉资源.

物理学习中,最能直接帮助你的人就是你的物理老师.他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播放的PPT与视频肯定是精心筛选的,因此,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与你的老师沟通,请他将上课所用的课件复制给你,方便你回家复习或做练习用,当然,老师的讲课资料是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制成的,因此,你在与老师沟通时,要怀着真诚的学子之心去求助,这样,老师或许会在提供给你资料的同时给你更多的指点.

物理学习中,最乐意帮助你成长的人便是你的父母,他们上网的时间肯定比你多,你可以将你需要的资料清单列出来,请父母上网帮助你下载视频或课件.

物理学习中,最可能有助于你的是你的同窗好友,可以将你们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分类,各自回家请父母帮助查寻,然后共同分享,

通过与老师、家长、同学的沟通,你不仅可以快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也锻炼了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2.网络资源,

多年来,物理教师通过网络上传的课件资料几乎涵盖了初中物理学习的各个环节,你可以根据需要在“百度”中搜索,搜索时建议按下列顺序进行:

(1)根据课本目录去搜索,如学习“压强”时.你可以搜索“压强课件”,便会得到许多老师讲授新课的课件,课件中会将压力的定义、压力的方向、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等都做详细的演示.

(2)根据学习过程去搜索.如搜索“压强计算”“压强复习”“压强易错题”“物理中考分类汇编压强”等.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建议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学会取舍、学会自控很重要.我建议你在上网前先给自己设置时间限制,请家人到时间提醒你及时离开电脑.

篇4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物理课堂 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已进入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也进入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由于我校物理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十多年来,我们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和技术,蕴育长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象高峡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遏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应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相长,有些学生创造的课件,充满了新意,令教师都感到十分惊奇。多媒体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它既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为应试教育服务。多媒体能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渡的生命过程,再好的教师,再好的课堂,由于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教学过程,用粉笔和黑板会显得缺乏生气和苍白无力。多媒体课件由于它的可选择性和良好的交互功能,为每一位教师独立自主地上课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师生共同参与多媒体教学,不仅产生了物化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勇于进取、不断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而这正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新授课前的导入,目的是回忆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导入内容一般不需要保留在黑板上这时可利用多媒体,因多媒体有再现性:设置返回按钮,退出后可重新返回,所以多媒体可以随时提取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沟通彼此知识间的联系,既节省板书时间,又不占板面。对于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来说,受他们的生活阅历的限制,某些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只是在头脑中有很粗浅的认识,情境不够完整,细节不够丰富。而且自然界的现象,又有很多不可能直接在物理课堂上原样展示。而应用课件的手段,可以生动、丰富地虚拟情境,可以用电脑展示静态的文字、画面。还可以展示动态的录像片段、动画片段,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来发现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在生活、自然情境中发现有趣的物理问题。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授新课,突破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提供有指导性的画面,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形象的说明道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般 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 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 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 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为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标测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现代教学不仅讲求高质量的“讲”,更讲求高效率的“练”,多媒体具有高效性,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达标手段。对于判断改错题、填表揭示规律题、看图列式题、课外思维发散题等,若使用多媒体实可拓展视野,增强观察效果,同时还可独立操作多媒体,增长了学生使用电脑的技能。传统教学的反馈形式通常是板演、课练或提问,这样的反馈缺乏多向性和高效率,利用多媒体反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电脑上演算,可以及时反馈和批评,使尽量多的同学得到尝试的机会。众多教师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达标测评可使课堂效率提高到传统课堂的两倍多。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具有新奇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可以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包括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提示过程等,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境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把存在于头脑中的想象情境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动态的变化,立体的感觉表达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运用高新技术,其本身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求知欲的启发和最好的榜样。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多媒体展现的物理过程和控制条件下形成的物理变化以及通过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的物理情境都会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与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可能,效果自不待言。

总之,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不论是有形教学资源还是无形教学资源,都是学生认识的媒介,它们对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辅助作用,各有优劣。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使用的“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5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代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遇到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原理难以领会,对于微观粒子的构成和变化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情况,即使使用阶梯式思考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往往也不易突破,而且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或污染严重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变静为动,变微观为宏观,化难为易。下面就如何恰当地使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1 模拟错误实验操作

对于化学试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但是用计算机就可以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例如:①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时,如果氢气未经验纯,就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而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仪器破损,人员受伤的实验;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烧伤皮肤的实验等,都可以用动画完成。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印象深刻并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2 讲解微观粒子运动和抽象内容时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化学、物理现象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理性的认识,使教与学得易于开展。例如:① “电子云”的形成,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可以制作“核外电子运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②胶体的性质,用动画模拟渗析、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胶体的凝聚、电泳现象等。这样,通过多媒体CAI把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 模拟危险性的实验时

化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危险性(或有毒或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大明显的实验;还有一些实验因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都可以利用课件,例如:①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认识到走进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②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易于识别,而由深到浅的现象则不易感知。我们可以利用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的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的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这样实验课件就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

4 板书内容太多时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化学计算课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变化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5 展示工业生产流程时

篇6

1.1使教学重难点更直观、更形象

物理是一门知识深奥、苦涩无味的学科,知识点多,重难点不易突出,年轻教师刚开始从事物理教学时,自己都难以把握准确的重难点,更难说教给学生。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容易的把握某一章节的重难点,老师明白,学生学起来也会很轻松,让物理这一学科的重难点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现在师生面前。例如:马德保半球试验,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然后抽空里面的空气,让学生拉开,学生拉不开,通过这个小实验,仅仅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大气压强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呢?学生体会不到,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保半球试验,到16匹马时,才能拉开两个半球,通过这个幻灯片场景,可以使学生们声情并茂的体会到大气压强究竟是多么强大,让学生们化难为易的理解、掌握关于抽手机等机器的工作原理。

1.2使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教学,增强实验可见度、安全性

物理学科和化学一样,都是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学科。但有的实验过程复杂、现行的教学手段很难说清楚;有的实验危险系数高、老师不能也不敢做,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吃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过程复杂的实验,用课件幻灯片方面其过程,是学生很容易掌握;有危险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教学,既方便学生掌握,又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观察实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和条件,便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注意力。

1.3使用信息技术上复习课,事半功倍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复习课是最难上的,既要把知识点说全,还要突出重难点,把不同章节重点、难点进行比较、归纳、整理,知识容量大、占用时间多。而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就会避免这些不利情况,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再就是复习时的物理实验教学,老师不可能再把以前所做过的实验在从新做一遍,那样时间根本不允许,若利用多媒体课件,只要把前面做过的实验,用幻灯片模拟放映一下,既省时省力,又方便快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信息技术动画连线、画图,把单纯的静态试验、图形活泼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电路图的闭合、开关、并联、串联等、光的直线、折射;动静势能的转化等,都能很直接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其记忆,会大大提高复习效果。

2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脑的熟悉,我发现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也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运动,不能物尽其才,信息技术的长处和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成立有些教师作秀的帮凶,违背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初衷。

2.1课件取代实验,使学生养成了不愿动手的坏习惯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实验教学。实验室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是什么也无法替代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复杂、深奥的理性知识。同时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探索求知精神。但有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所有的物理课,包括实验教学,全部运动多媒体教学,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需要学生动手的操作实验,一律用多媒体幻灯片替代,我觉得这样做,比原来的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好不到哪里去。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是学生养成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坏习惯。

2.2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主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装备,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帮手,并且是死板的、决不能让其替代我们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掌握。我们不能让课件成为我们的主导,师生都让课件主导,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和改进,借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怎样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学

3.1利用信息技术突出物理实验环节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突出特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运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难做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实验环节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物理,对老师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3.2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激发起兴趣

篇7

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也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是广大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现以《大气压强》一节为例,谈谈如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的策略。

《大气压强》一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部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大气又无处不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材要求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通过托里拆利实验,具体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然后,介绍大气压的变化并通过介绍抽水机等生活中常见现象,强化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程标准理念。虽然这一节生活现象普遍,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课标要求比较低,属于了解和认识层次。但多年来,教师在授课时一直采取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大气压存在的事实,并且只是从图片上知道托里拆利实验,没有亲身参与,都停留在表象问题上,并不深刻了解内涵。基于这种现象,我在设计本课时就想现在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同时还能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于是,我先从网络上搜集好有关大气压的资料,利用DreamWeaver技术将其制成网页,并将实验器材搬到多媒体教室,和学生共同上了这样一节与众不同的物理课。

课后,学生反响热烈,极大地激发起他们的求知热情,对物理,对网络都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些同学课下还自发地上网查阅了大气压的其他知识给我的网页做以补充。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利用丰富的课内课外资源,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彻底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再是口头说说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需要教师真正动脑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巨大:

1.拓展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它可以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它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可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这些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产生更加强烈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直观性,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实验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而又有些实验在瞬间即逝,多媒体可以将这些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本节中马德堡半球实验及托里拆利实验在课堂上并不能实际操作,在过去的课堂上都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凭空想象,现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将其直观显现,将声音、图像、同时并举,刺激多种感官,鲜艳生动的图像如临其境;物理过程的动态表现,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思维过程展现得清晰可见,把事物的本质显露出来并掌握它,顺利地突破了重难点。

3.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加教学容量,拓宽知识面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运用好的教学软件和自制的课件,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在本节教学中,学生通过浏览教师制作的大气压强网页上“了解大气压”及网页上的课外资料补充了很多大气压的其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内化了体验,扩大了视野。

目前,很多学校在物理教学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水平,促进了物理教学的开展。但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也应该注意几点:

(1)课型和课题是否适合,并不是所有课都适合到多媒体教室去上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要注意不要忽视实物和动手实验。在课件运用过程中,如果忽视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用课件来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将大大降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上课之前,教师必须事先选好内容,制好课件或锁定网页,不然学生将无法控制。

篇8

论文摘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对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潜心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大大地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现代教学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1.1 现代教育手段和工具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内容,或制作相应的课件,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其景,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动与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学生还没有看清楚,该过程就已经结束,许多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去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也记不住。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1.2 逼真地设计物理模型

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抽象的,但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如在“电流”的教学中,因为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课件模拟水流的情景,演示电流的流向。又如在解释“浮力”的产生教学中,设想一个正方体小木块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而通过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1.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该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料,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使用了多媒体,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能给学生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二、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

2.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课件制作重在创设情景i揭示问题。现代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问题探究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在追求艺术美感的同时,更应力求能展示问题情景,给学生以悬念,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的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但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但传统的学生实验达不到这样的目的,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工具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如《物理》教材中“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通过课件形式展现给学生,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及物理过程通常很抽象,难以理解.尽管物理教师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讲述,同学们领会起来仍觉难懂;采用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形象、不具体的问题,但由于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演示实验做得不是很到位,或因演示效果观察度差等原因,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工具,如实物投影仪、录像机、高速摄像机以及多媒体课件,它们以其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直接投影(可放大缩小,放慢加快)、视频、图形、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表现形式,将一些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宏观或微观世界,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空间的变大或缩小等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所呈现的内容真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并不是简单、单纯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物理情景的呈现方式、呈现的层次、呈现的切入点等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认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问题,难以想象的物理图像,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动态展示出来,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 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 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如本人曾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 )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edu123.com )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cpenet.org )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 )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基层教学单位,兴起了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但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CAI是教师们常说的词语,很多教师只知道它就是指课件教学,而其真正的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是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比较常见的辅助教学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课件讲课,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所谓辅助教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上的辅助,即教师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再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代替教师去完成一些适合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主要表现为“辅助学”。其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扶手”,对教学实践实施具体的帮助,主要表现为“辅助教”。这种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积极参与交互,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我们常说的即是这种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辅助教和辅助学往往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不论哪种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尊重教师和学生,并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协调一致为目标,都应以辅助教为思想主轴。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新颖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显得有些枯燥,多媒体引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学生们也认为有了CAI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面对的是一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世界!“大气压强”是中学物理的难点和重点,运用多媒体在一节课内就轻松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都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教师在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现场实验情境,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给半球施压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多媒体编写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其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并带有娱乐性。能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之目的。例如,在练习中编制各种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并可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把教材讲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先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那自然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我观摩了一节语文课《项链》,这位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整堂课只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说得多,讨论得多,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教学气氛和谐而又热烈,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多媒体的影响、帮助下,《项链》的主题被学生进一步的升华,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达到这种效果,多媒体是功不可没。

三、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

(一)不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人文精神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其特征是“辅助教”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离,就有可能会失败。以计算机人为地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多媒体教学的大忌。现在有许多课件,教师在使用时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缺少与学生的联系,一旦学生有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又难于表达出来,这样,便导致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教而不深,达不到学习要求。这节课就成了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有机联系的形成,并不是指老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教师要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去,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的良性互动。

转贴于 教学教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在内的过程。即使一个设计精良的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匹敌。无论这个课件有多么精良,也根本不可能具有一个教师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数个方面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微妙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师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人文精神。而这些对于计算机来说,显得苍白和无奈,而人却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生动、丰富和智慧。

(二)课件制作劳心费时,却只为外观漂亮,实用性差

当前,在很多教学评比中,多媒体课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众多教师为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WAV等,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获奖课件的制作都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是集体制作的成果,然后由一人去参评,且事先在班级反复演练,几经修改,使其不断完美,有的甚至在各级教学评比中,重复使用同一课件,也不考虑其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讲课几乎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这类课件往往非常漂亮,要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许多人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心态。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明是好处吗?“课堂气氛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学期上不了几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多媒体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些。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绞尽脑汁,其他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强大的工具,传统教学手段几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认为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结果是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他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教案、图片“搬”到电脑上,那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看上去像一块美丽、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这种做法必须制止,否则,我们的教学很可能会陷入模式化的僵局。

(四)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风

目前,我们的教育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除极少数学校享有多媒体教学的优厚条件外,大多数普通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有的甚至还没有多媒体教室。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人员又大多数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

还有,迅速兴起的多媒体教学,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令众多教师心有不悦,却也无可奈何。其结果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放”。

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由多媒体来上,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从而保证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