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催人生范文
时间:2023-03-22 10: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催催人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璀璨星空,照亮人生。璀璨星空,灿烂夺目。可是,那一次,我迷茫了,我犹豫了……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早上,风很大,也很无情,似乎要吞噬整个世界似的;雨很急,也很疯狂,似乎要淹没整个人间。上学去时,我漫无目的的走着、眼神停留在一个四十开外的人身上。“他怎么可以这样,太没道德了……”
虽然事不大,可是表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修养。他随口吐了一口痰,地上先不说,可他竟然吐在一丛有生命的花草上,我为他叹息,为他不解,还是本地人呢,外地人不懂我们这里的规则,可自己人为什么还不能遵守啊/
璀璨人生,前途似绵;璀璨人生,,奉献光阴。我加快了脚步,想要看他那丑陋的鬼脸,让我知道那是我们丢脸的中国人。可是,难道人不是璀璨的吗?
那是一张不知羞耻的脸,一张‘‘笑盈盈’的脸。他哼着歌儿,无忧无虑。“还是中国人呢!”我说道。
痰慢慢的消融了,可是,在花看来,那耻辱可是一辈子也忘不了;人慢慢的走远了,可是他那狰狞的嘴脸,让我一生都忘不了。
雨渐渐的停了,脚步还是不经意间停下来了。我怎么了,我在沉寂,还是在思考/中国人,其实很有修养,但是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被其他国家的人取笑。
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外国人的花坛上的警告牌上的字是用中文写的’。这是什么意思,是鄙视,还是讽刺,这些人还不醒悟么?
雨停了,人顿时豁达开朗。只要做自己,而且做到最好的自己,不是很愉快么?
我想通了么?
篇2
1、《璀璨人生》是好剧影视出品,柯翰辰执导,何润东、李沁、阚清子、张勋杰、杨雨婷、张衣、缪俊杰等主演的电视剧。
2、该剧讲述了四个年轻人因错位人生而展开的爱恨纠结。已于2013年8月27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收获了不错的收视成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超越自我 是一种态度
如果说,超越自我是黄可爱女士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这毫不为过。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进入社会之后,她都习惯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快、更出色,“严格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力求做得最好!”
黄可爱女士出生于一个家训严格的家庭,祖父毕业于黄埔学校,因而从小就培养了儿孙们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处事作风。
“要麽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那时,抱以一颗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信心,聪明灵活的黄可爱女士掌握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一旦什麽东西到了她手上,没两天就学会了。
1980年,黄可爱女士有机会来到澳门发展。初来澳门之时,她先后做了制衣厂的普工,名牌服装店的营业员。记得应聘名牌服装店之时,由于超龄曾遭到拒绝,然而她表现出来的自信打动了对方,成功获得工作机会。在工作期间,黄可爱女士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恶补该名牌服装的认识,细细揣摩服装搭配经验,把握顾客心理促进成交,以及注重顾客在店内的购物感受等,改变了其曾害羞、不喜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性格,大胆与顾客沟通交流,赢得了大量的订单,业绩从而势如破竹,突飞猛进,令得同事与公司领导刮目相看,啧啧称赞。
事业成功 是一种动力
有人说,敢于超越自我、雄心勃勃的人,通常更敢于取胜、敢于冒险,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对于个性直爽、喜欢不断挑战自我的黄可爱女士来说,她的成功是上天眷顾,亦是性格使然。
在朋友的介绍之下,黄可爱女士进入威雄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从而迈出事业大步发展的时代。刚踏进房地产行业之时,她那卖不出房子誓不罢休的倔强又显露了出来,一步一个脚印,旨在全新的领域里踩出一条新路。八十年代的澳门,虽说一套房子只需十几万,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仍是笔巨款,再加上推销力度不大,仍处于“深闺”,少人问津。左思右想之后,黄可爱女士想出办法,利用众多家庭外出逛街的周末卖房子。于是,当其他同事都放假休息之时,她便搬个凳子坐在店铺的外面,每当看到有人路过,便上前与其推荐房产。而在夏天的夜晚,许多蚊子便向来与她做伴,苦不堪言。如此艰难的境地,她坚持了下来。
“无论是生意还是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我答应过别人的事,就绝不食言,尽我的能力去做到。如果是生意,一旦答应下来,即使是赔本,也会认真地去做好!”在黄可爱女士的经营之下,一次次大手笔的投资在她运筹帷幄下诞生,一栋栋高楼大厦在她的运作下拔地而起,事业的疆土从澳门跨入内地,从物业管理拓展至房地产开发……
真实真诚 受人敬重
获取今日的成就,有人说这得益于黄可爱女士的精明能干,而她本人并不认同这一点,“其实,更多地得益于我做人的诚恳。在商海打拚几十年,我从来不欺骗人家,从而得到许多人的信任。每当我有困难时,我就把困境告知能帮助解决困难的人,当别人看到我的真诚及真实的一面,会懂得衡量,往往能伸出他们的援手,也就成就了我的幸运。”归根结底,这与她的坦率、真实、诚信的本真分不开。
“每一次遇到困难,我都将它看成是一个挑战。无论再大的困难,我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是人生的历练。一个一个困难被战胜,我便走到了今日。”从不认输的黄可爱女士,从来都这麽斗志昂扬。在有勇有谋的商海奋斗中,她带领公司员工们一路扎实工作,赢得了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爱国爱澳 用心用力
难能可贵的是,黄可爱女士在贡献社会之时,又能内心澄清,保持一种与世无争、澹泊高远的情怀,无形中营造了可爱、璀璨的人生。
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多年来,黄可爱女士参政议政,连续担任了数届江门市江海区政协。在担任第一届时,她在关注治安方面的提案即获得了“优秀提案奖”,以她的话来讲,“我是一个比较有正义感的平凡人,喜欢为社会做一点事,喜欢帮助别人。”另一方面,黄可爱女士一直以来对家乡公益事业十分踊跃,大凡遇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之时从不犹豫,常常慷慨解囊。“32年前,我来到澳门之时一无所有;今日感谢社会对我的给予,感激那麽多人认同我,使我能在社会上有一点点的地位,但我本身也没什麽值得骄傲,我只有一种感觉:于自身如何能够做得更好一点,于社会如何能够做得更多一点。”
现今,黄可爱女士怀以感恩之心,常将心思放在各社团工作之上,特别是在其家乡社团身兼重任,除担任江门市江海区政协委员之外,在澳门江门同乡会任副会长之职,常往返于家乡和澳门之间。“我对澳门江门同乡会有认同感,尽量抽时间参加各种会务。”另外,她亦参与了众多其它社团,在澳门房地产联合商会、澳门物业管理商会、澳门筷子基坊会、国际杰人会(澳门总会)等会担任公职。谈及她乐于助人、心胸宽广的一面,黄可爱女士表示,这一切皆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父亲为人直爽,不拘小节,接人待物之上讲究理解、包容,他的所作所为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篇4
2、拼音:cuǐ càn rén shēng
3、用法:用廉洁点亮磊落人生,用仁慈弘扬美德人生,用奉献彰显价值人生,用勤俭书写魅力人生,用行动诠释精彩人生,用作为绽放璀璨人生。
4、璀璨,拼音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篇5
2008年圣诞节期间,英国有一本教人如何节省开支的烹饪书籍十分畅销,其销量甚至超过了许多知名厨师的烹饪书籍。这本名为《如何满足全家人的胃》的书,是由一位需要照顾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撰写的。与英式烹饪精致奢侈的食谱不同,此书教人们如何在一周时间内花费不到30英镑,每天给全家人准备健康、营养均衡的三餐――在经济危机期间,这显然是每个家庭主妇关心的话题。在我国,虽然金融危机的强波还未真正到来,但是随着工厂倒闭、企业裁人、农民工返乡,人们也纷纷捂紧钱袋,以审慎的消费态度应对危机。
有经济学家预测,我国经济危机的真正显现要到2009年6、7月份,而经济衰退可能持续两年左右时间。在这期间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降低,开始有储钱“过冬”的趋向,一些人更是成为“新穴居人”。
躲进小楼成一统
“新穴居人”不是远古时代的少数民族部落,也不是电影里的洞穴怪人,而是对城市中崇尚自由,以家为工作、生活和消费天地的人群的一种称呼。与“御宅族”的长期习惯性“宅”生活不同,“穴居”往往是指一种根据环境变化而选择的生活状态,它包含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判断或态度。
提出“新穴居人”概念的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何华真认为,每当发生全球金融海啸、沙尘暴、禽流感等社会和自然危机时,社会上就会涌现出一大批“穴居人”。而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弥漫全球的2009年,社会上新涌现的穴居人具有鲜明的“危机穴居”特征:
第一,生活圈子缩小,吃喝玩乐都在家里。由于选择退居家里,远离了与同事面对面的交流,“新穴居人”的生活圈子急剧缩小,他们在家里享受完全不同于上班状态的清闲自在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方式十分个体化、私人化,吃喝玩乐几乎都在家里解决:吃喝,可自做简单的美食,也可叫外卖;玩乐,有电脑游戏、动漫和播客,有家庭影院和健身器材;与人交流,全在网上,博客交流与视频聊天随心所欲;需要购物,淘宝和易趣等购物平台是他们的乐土。而今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手段,都在推动“新穴居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完善和自如。
第二,对经济前景看法保守。危机还未真正来临,“新穴居人”就开始储备粮草,准备过冬了,之所以如此,缘于他们对短期内经济前景的不看好,觉得有必要在消费上未雨绸缪,做充足准备。很多消费者甚至会戒除一些消费瘾,戒掉之后,就很难重返某类消费。就算经济恢复元气以后,他们也可能会转向新的消费方向,如高级昂贵的精神层次消费。
第三,以基本消费为主,精打细算。在经济危机背景之下,“新穴居人”以基本消费为主,奢侈消费暂时靠边,他们可能只会保留一两项心头所好,直至冬天结束。“新穴居人”的消费表现为铿吝,喜欢比较价格,喜欢打折降价产品,交通出行上也会选择公共交通,所有一切都为节约开支,度过“寒冬”。
消费模式的悄然变化
“新穴居人”因经济危机而产生,其主体是城市中产阶层。城市中产阶层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成为城市中新的穴居群体,大体有以下原因:(1)经济危机中一些企业裁人或降薪,使得一些上班族或由全职改为兼职,在家工作,或离职后暂时在家休息,利用网络自主创业。(2)经济收入下降,出外购物频率和数量降低,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名目的奢侈消费,开始更加务实的基本消费。(3)网络条件之便利。网络是综合性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信息、娱乐和交往空间,而且还有运作日趋成熟的网络购物平台,基本可以满足人们大部分的信息娱乐和购物需求。人们待在家中也能知晓天下事,也能保持正常交往交流,还能购买到各种生活用品。(4)年轻人喜欢自由和独处。一些本来就厌倦社会应酬交往的年轻人,由于危机到来,一方面积极筹划以后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享受着因危机而“名正言顺”窝在家里的感觉,充电学习,储备精神“粮草”,预备危机过后重新出山。
由于以上原因,危机到来时,中产阶层中“新穴居人”的数量会随着经济走势而增加,其消费模式也在变化:
1.实用至上。由以前讲求品质、品位和追求地位感的炫富式消费,变为以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实用主义消费。危机之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是品质第一的“仰望式消费”,喜欢追逐名牌,追求名牌给自己带来的身份感,即使并不是十分富裕,往往也愿意攒钱购买他们认为值得的奢侈品,城市女白领愿意攒几个月的薪水去购买一个LV包就是例子。但危机来临之后,这种品牌重于实用的消费观念开始改变,“新穴居人”迫于经济压力,不敢花大钱去购买日常生活中可有可无的昂贵品,不得已减少奢侈品开销,消费更加务实。
2.受网络与电视的影响加深。网络提供了“新穴居人”需要的绝大部分信息,新闻、购物、工作交往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而电视则是休闲娱乐、新闻获取的第二选择,是网络的重要补充。
3.购物场所改变,网络购物和就近购物成为主流。由于网上购物的便捷,以及网上物品的极度丰富,“新穴居人”的绝大部分消费都可以在网上解决。而且,由于对网络资源的熟悉,“新穴居人”往往对在哪里可以买到所需之物非常在行。网络购物平台的兴盛,在家购物等快递是“新穴居人”的常态。另外,除了淘宝等直接快递送上门的网络购物平台,一些网站BBS(如55bbs、天涯时尚资讯等)上还出现了“代购”团体。
4.对价格相当敏感,品牌折扣是其大爱。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新穴居人”放弃了奢侈消费,减少了日常生活开支,可是内心对品牌的热爱并未减少,只是此时此境,保守的预算支出不允许他们为了追逐新款而购买当季的高价品牌新品,但他们仍会伺机而动,购买品牌打折产品或反季降价产品。他们会在购物网站上反复咨询、比较价格,会通过网络与朋友交流打折信息和购物体验。“新穴居人”的消费最看重的是性价比,强调物有所值,即品质有保证,价格尽量便宜。以最低的价钱买到最好的商品,是“新穴居人”的理想。目前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热衷于“淘货”的人群,其中就有不少属于“新穴居人”。他们关注住所周边的商场有无打折信息,关注外贸服装尾货,相信沙里淘金。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出现了一些在国外购物网站“抄底”抢购名牌的群体。由于美元贬值及国外经济危机的愈演愈烈,国外的国际品牌价格降低,一些人通过网络在国外购物网站上购买,这样即使加上国际邮费,也比在国内购买划算,于他们这是不能错过的好机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新穴居人”消费的核心特征,那就是趋高消费与趋低消费的结合。即在品质上趋高,价格上趋低。长期的品质消费的训练,使得城市中产阶层成为“新穴居人”之后,内心仍是不甘心放弃高品质,而考虑到节省开支等问题,他们在购物上往往不得不瞻前顾后,反复比较,希望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在这种心理下,品牌折扣商品就同时满足了其高品质和相对低价的需求。
针对“新穴居人”的营销策略
与国外的金融危机相比,中国的经济影响面其实相对较小,经济危机给大城市白领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心理恐慌。面对审慎消费的“新穴居人”,企业和品牌应该怎样做,才能和消费者一起度过危机的寒冬呢?针对“新穴居人”的特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品牌形象宣传与终端价格调节相结合。对于品质上趋高消费的“新穴居人”,宣扬品牌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品牌代表着品质,对于“新穴居人”,节省是其无奈的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生活品质。与此同时,针对“新穴居人”在价格上的趋低消费,可以在终端价格上尝试推行心理价格。“新穴居人”擅长比价、询价,喜欢在品质相当的品牌产品群中反复权衡选择,此时企业若在终端进行价格微调,以小的价格降幅创造出同类品牌中的价格优势,就很容易脱颖而出,被“新穴居人”看中买走。
2.改变营销模式,送货上门。对于不愿出门购物的“新穴居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是让你的产品接触到他们的必要条件。另一个条件是要让他们轻松便利地获得产品信息。针对“新穴居人”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媒体接触习惯,企业可以尝试构建网络销售平台,尝试电视直销模式或目录销售方式等。网络销售平台已有不少企业尝试,一些小企业甚至还借助淘宝的店铺平台来推广产品。而橡果国际式的电视直销模式,红孩子母婴用品直购目录式的目录销售方式也值得借鉴。
篇6
This is Paul Ketz, a 25-year-old product designer in Cologne. He hates seeing the city’s less fortunate have to dig through trash cans to collect bottles for money. It’s not something most people would associate with Germany, where there’s a strong economy and welfare system, but bottle collectors are a common sight here. Paul saw them walking from trash can to trash can searching for plastic or glass bottles, which can be 1)redeemed for a small deposit of between 8 and 25 cents.
Paul: A lot of people don’t know about the fact that many people are reliant on the deposit of collecting it. Not just homeless, as a lot of people expect.
So, Paul decided to invent something that would make it easier for empty bottles to get to the people who need them.
Inside this large, dusty warehouse, he’s putting the finishing touches on his creation. Paul bends over a long wooden table and sparks fly as he works on the yellow metal ring.
His invention is called the “deposit ring.” It’s a metal circle designed to attach around public trash cans, and the ring has several spaces to hold empty cans and bottles, so beer and soda drinkers will have a place to put their empty containers, and bottle collectors can find them with a bit more dignity, instead of digging through the trash.
Paul: People who see the idea first time in real life, they, mostly it’s a “2)aha moment,” because it’s so simple and it makes sense.
And it doesn’t just make sense for collectors. It’s also a matter of public safety. Here in Cologne, like in most German cities, it’s legal to drink beer in public, so, on the weekends, partiers leave glass bottles on the streets, where they can break, or they’re just tossed in the trash. In fact, Paul says 250 million literally went to waste in Germany last year from deposit bottles being thrown away. And that money could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pockets of Germany’s poor.
Paul began working on the solution two years ago in design school. The deposit ring started as a class project, but he wasn’t sure if it would work in real life, so he set up a test in Cologne last year to find out.
Paul: So I attached it at a really crowded 3)crossroad, where a lot of people partying in bars around there. It worked so well I couldn’t believe my eyes. The people were using it [as] if it was there forever. Collectors, who were passing by, they didn’t look in the trash bins anymore.
It worked so well that the City of Cologne wanted 10 deposit rings installed in the city’s club district, even though there was no money to pay for them. Local politician Andreas Poetken found a way by working with local businesses.
Andreas: Then we said, “OK, if the money is the reason, we, all the clubs here and nearby gave the money.” And [they] said, “OK, give us one.” Paul and I worked a lot at this project. I’m very proud.
Paul hopes his invention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lives of bottle collectors, but also start a larger discussion about Germany’s invisible lower class.
Paul: These are no beggars. I think that every single person has to become sensitive.
Paul says dozens of cities in Germany have now requested their own deposit rings. So small changes in what we do with our empty beer bottles could end up making a big difference.
Paul: I can change people’s minds in a positive way, and I think this is a really natural beginning of a big change.
保罗・凯茨(产品设计者):我坐在那里,看着人们把空瓶子扔掉,然后几分钟之后就有人过来,把它从垃圾桶里挖出来。看到这些,我觉得有点难过。
这位是保罗・凯茨,今年25岁,是德国科隆的一名产品设计者。他不喜欢看到城市里那些穷人为了收集空瓶子卖钱而不得不在垃圾桶里翻找的情形。德国有强盛的经济和良好的福利体系,因此大多数人很难把这件事与德国扯上关系,但捡空瓶子的人确实又随处可见。保罗看到他们从一个垃圾桶走到另一个垃圾桶,寻找空的塑料瓶子和玻璃瓶子,他们可以从每个回收的空瓶子拿到8到25欧分不等的押金。
保罗:许多人并不知道,很多人靠收集这些空瓶子换取押金生活,但是,与许多人所想的不同,这些人并不一定是无家可归。
于是,保罗决定要发明一个什么东西,好让那些捡空瓶子的人更容易收集到它们。
在这个到处是灰尘的大仓库里,他正为自己的发明进行最后的处理。保罗在一张长木桌前弯下腰,他在加工一个黄色的金属圈,火花四射。
他的发明叫“瓶子存放圈”。这是一个挂在公共垃圾桶上的金属圈,圈上有好几个可以放置空罐和空瓶的格子,这样人们喝完啤酒和喝完汽水后就有地方放空容器了,而瓶子收集者也可以更有尊严地找到它们,而不是去翻垃圾桶。
保罗: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恍然大悟,因为这其实很简单,很有用。
这个设置不仅对瓶子收集者有用,它也有益于公共安全。科隆与德国的其他大部分城市一样,在公开场合喝啤酒是合法的,所以在周末,参加狂欢派对的人会把玻璃瓶留在大街上――玻璃瓶有可能被打碎,或者人们会把瓶子直接扔入垃圾桶。保罗说,事实上去年在德国,仅仅是因为被扔掉的瓶子没有被回收再利用,就有两亿五千万欧元被浪费了。而这笔钱对德国穷人的腰包可是一个大数目。
保罗两年前在设计学校时就已经开始为此事寻求一个解决办法。存放圈最开始是他的课堂作业,但他当时并不确定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奏效。因此他去年在科隆进行了一次试验。
保罗:我选择在一个繁忙十字路口的垃圾桶上挂上这个存放圈,这里有许多人到附近的酒吧里狂欢。它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们都在用它,仿佛它原本就一直在那里放着似的。而路过的瓶子收集者也不再翻找垃圾箱了。
这个存放圈的效果是如此之好,科隆市当局想在市里俱乐部集中的区域放置十个这样的存放圈,尽管当时他们并没有钱来支付这笔费用。当地的政客安德烈亚斯・波克恩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找到了解决方法。
安德烈亚斯:于是我们说:“好吧,如果钱是个问题,我们让这里以及附近的俱乐部来支付这笔费用。”他们说:“好吧,给我们一个存放圈。”我和保罗在这个项目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我真的很自豪。
保罗希望他的发明不仅仅可以改善瓶子收集者的生活,而且可以借此引发一场大型讨论,一场关于德国鲜有人关注的下层社会的讨论。
保罗:他们不是乞丐。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此更加敏感。
篇7
无论愿不愿意,崔永元似乎已经和“实话实说”这四个字牢牢绑在了一起。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档曾经风靡荧屏的“脱口秀”式谈话节目。崔永元也循着这四个字找自己的性格及其根源:“或许,这也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他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自己这个性格可能来自父亲的遗传,更离不开母亲“粗放式”的教育。
“绝不能撒谎”的童年
1963年,崔永元出生于天津,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夸(兄弟仨)老大精神,老二利索,老三偏偏到了老三,满世界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说‘这老三,老三好啊,最小吧,哼哼,哈哈’。”崔永元曾这样讲述自己的童年记忆。
崔永元3岁那年,兄妹4人在母亲的带领下,随父亲所在部队迁往北京的房山良乡。1970年,崔永元进入良乡一所农村小学读书,一年后因身体差休学一年;四年级时,他转至另一所小学,后考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十二中。童年的日子看似波澜不惊,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至今仍被崔永元视为人生的宝藏。
崔永元总说,父亲是部队的政委,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文艺演出,崔永元很喜欢一个叫《地道战》的群舞,却没能被选上。父亲知道后,只是哈哈一笑:“选不上也没什么,只要你努力,今后有的是机会。”或许是受到了爸爸的鼓励,那之后,崔永元照样热心地关注着演出活动。凑巧的是,最终,另一个歌舞节目《行军路上》选中他出演主角。
后来,崔永元的学校又将他们的演出推向农村和部队,其中就有他父亲所在的工程兵团。演出结束时,父亲作为部队领导,上台与小演员一一握手。“那是我们父子间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父亲的手很有力,让我觉得,那是一次男人对男人的握手。”
因为父亲随工程部队常年在外,4个孩子的教养重任最终落在母亲身上。对于他们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母亲伤透了脑筋,常以“打”为上策,希望能“通过伤及皮肉触及灵魂”。
崔永元说,“小时候挨母亲的打是家常便饭”。
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崔永元和几个同学捡到一条白纱巾。那时候,纱巾算得上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将它在手里传了一圈,又传回到崔永元手中。到了学校,他将纱巾交给老师,“还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扬。”没想到,“贪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傍晚,崔永元刚走进家门,就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端坐着。接下来的对话,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3 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母亲大吼一声,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朝他打过来。一会儿,笤帚被打散了,母亲一边歇手,一边开始了第二轮问询。
“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
“我没撒谎,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见了!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
第二轮痛打又开始了。
那天晚上,崔永元的后背火辣辣的,躺都躺不下,只能趴着,第二天甚至发起高烧。
现在想起来,崔永元说不会再记得皮肉之苦,记得的永远是母亲的好:“用现在的教育观念去衡量那时候父母的做法,是不公平的。母亲学问不高,也未必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我一直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由母爱而生发的简单、粗暴。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多年以后,我和哥哥、姐姐相继参加工作,得到的共同评价是善良、老实,甚至有些窝囊。”
崔永元永远是这样,无论说多正经的事,都会带点调侃的味儿。
电台里的不安分青年
1981年,崔永元高中毕业。因为喜欢俄罗斯文学,他在自己高考志愿第一栏填报了北大俄语系,结果在口试环节被刷了下来。最终,他被第二志愿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录取。
4年大学生活,风平浪静。1985年7 月,崔永元从广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报》。
“年轻人,总是容易咄咄逼人,人人觉得自己是当台长的料。”报到第一天,他便情不自禁地自豪起来:“从今天起,我便是国家电台的工作人员了,电台有救了。”
但真正上岗,崔永元才发现,所谓的光环,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别的编辑记者在电台大楼中穿梭,他们则十几个人挤在旁边板房里办公。还是社长的一句话,让他重拾了一点热情:“我们马上准备改成大报,名字也响亮,叫《中国广播报》。你小伙子运气怎么这么好呢!”崔永元后来回忆说:“一听说有‘中国’俩字,我心里一下好受了很多。”
很快,崔永元就适应了报社的生活:约稿、画版、校对、去印厂、卸车……一周一个流程,干下来还挺紧张。有时候,看着年轻伙伴戴着套袖出出进进,崔永元的心里也找到了一些平衡,会生出一种暖暖的感觉,觉得在这儿退休也行。“但事儿就坏在虚荣心上。”
因为《广播节目报》属于服务性质,只刊登节目时间表、节目介绍等内容,在台里开会时甚至都不常被提起,慢慢的,崔永元开始觉得自己只是个“二等公民”。“一个班毕业,谁也不比谁差,但别人四处采访,骄傲地宣称‘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他们进进出出、走南闯北,我呢,只能在木板房里死扛。”鲜明的对比,让崔永元心里有了怨气,也越发觉得无聊。
更多的时候,崔永元会选择回家向父母倒苦水。“为人父母者,都对自己的子女有最大的耐心。我母亲常年做居委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一张嘴,总能让节目报‘升格’,我的心情也随之好转。做政委的父亲退休后不太搞言传,开始琢磨身教,总会像邮递员一样把我办的报纸塞得满院子都是。”
1986年年底,电台综合节目部筹备了一个新栏目叫《午间半小时》,崔永元“削尖脑袋,钻了进去”。接下来的那段日子,因为采访,他跑遍了全国各地,终于开始了自己梦想的记者生涯。
可后来,崔永元又开始“见异思迁”,想出去干点“私活儿”。这一干,就干到了中央电视台。
开拓中国的“脱口秀”
1992年年底,崔永元经同学引荐,有机会参与了央视《东方时空》的筹办和策划事宜。
一天,崔永元的同学时间忽然找到他:“你能不能做一个节目的主持人?”“什么节目?”“《东方之子》,都是采访中国很有名的人。”当时,崔永元只是很含糊地应付了一下。
那天晚上,崔永元回到家,站到镜子面前,越照越没有信心:“如果有一天,观众打开电视,忽然是这么样一个崔永元出来了,他们会不会觉得家里的电视坏了?”就这样,崔永元选择了放弃。
1996年3 月,央视计划推出一档全新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让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就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个话题展开直接对话。
当时,谈话节目在中国电视界还是一个空白,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连试镜十几位主持人,到节目开播前几天,还是觉得不够满意。大家心急如焚,却一筹莫展。时间突然又想起了老同学崔永元。一头雾水的崔永元这次决定去试试。
第一个样片叫《拾金不昧,该不该回报》。录制的头一天晚上,崔永元做了大量准备,摘抄了20多张纸的名言警句,背个不停。“第二天,录制现场坐了80多位观众,我脸上虽然看不出紧张,但腿一直在哆嗦。我当时就想,先上去说一段,要是成,我就接着说,不成,立马打道回府,再也不干这个。”
节目开录,崔永元上场,和大家问好,然后在观众的掌声中,和离得近的人握手,开始入题。其间,偶尔插个笑话,立时赢得满堂笑声,效果非常好
样片一共做了5期,台领导终于拍板:就是崔永元了。就这样,1996年3月16日早晨,第一集《实话实说》――《谁来保护消费者》播出,崔永元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央视大屏幕上。
崔永元的校友、现为浙江电视台著名制片人的亚妮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天生有一种平民感,放在人群里几乎找不出来,却又很有想法,有一种冷幽默和极强的现场控制能力。”据她分析,这似乎也是崔永元能让《实话实说》打响的最大原因。更有专家评价说:“《实话实说》在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无疑具有拓荒性。”
于是,半年后,《实话实说》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成了央视的名牌栏目,崔永元也随之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嘴”。1999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根据《实话实说》栏目形式编排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次年年底,《实话实说》被调整到央视一套周日的黄金档播出……
篇8
【关键词】多维通道 素能多元 学生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要求已经相当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课堂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理念在教师的脑海中也已“扎根”。但是,我们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或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一线教师如何把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行为或能力还是较欠缺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直面当前一线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通过一些实例对比的研究与实践,慢慢改进教师传统教学中“经验性”症结的禁锢,逐步将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
【教学现实】
有这样一道习题: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2支钢笔和1把尺子共需要40元,买2支钢笔和3把尺子共需要60元,问每支钢笔多少元?这一具有典型性的习题教学经常会在学生作业练习或者课堂练习课中出现,那么教师一般会怎么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呢?
教学路径一: 传统课堂教学背景下的习题教学操作方式及思考
以上习题教学,教师一般会这样处理:独立思考(即学生先自主解决这个问题)―汇报交流(即根据个体自主解决的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际交流)―归纳概括(即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考方法)―巩固练习(即增加一组相类似或变式练习加以巩固)。
(附此操作常态下部分师生的基本思路)
……
应该说以上的“四步”教学线索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习题教学的一种“典范”。那么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地方呢?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坚守,但是面对学生的变化,我们用“千人一面”的课堂节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是否缺少些什么呢?
反思一:课堂结构的“标准式”禁锢,学生对教学情节“索然无味”
大家一定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如果教师以传统“标准式”意义处理习题教学,可以说学生对这样的“套路”非常熟悉,会感觉到索然无味,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心知肚明,当自己独立解决不能完成时(即使自己不去思考),紧接着汇报交流环节,一定有学生或老师会讲解与交流,从而来获取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这样的教学“催生”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倦情绪油然而生,也更谈不上数学素养的提升了。
反思二:追求课堂节奏的“短、平、快”,教学目标达成仅停留在知识点状解决上
沿袭传统习题教学“四步曲”来解决以上习题,其直接目标趋向就是仅仅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3分钟左右独立思考(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刚接到任务就急着发言),5分钟左右汇报交流,1~2分钟左右概括总结,3~5分钟左右的强化练习。这样教学“短、平、快”,其成效就是直接趋向知识点的解决,既省时又省力,似乎没有什么破绽可言。这样的课堂节奏是否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警惕呢?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来看待这样“短、平、快”的课堂节奏呢?我们又将如何破解这样现实性的课堂“生态”,把当前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中去呢?笔者尝试着,对以上习题教学作了以下的实践与反思
教学路径二: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习题教学设计及思考
(一) 自主活动,探索起点
1.自主解答,学会表达。
师出示问题,生自主解答。
活动要求:
①独立完成。
②简单地写出思考过程。
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思考过程。
④汇报交流,暴露思维。(略)
2.类比迁移,学会思维。
(1)独立练习,灵活解题。
师媒体出示:
(2)展示思维,分享成果。(略)
(二)分析比较,概括提升
1.方法类比,自主概括。
师:我们刚才把这两组题目都解决了,大家表达得也非常好,那你们能来说一说这两组四道题目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每道题目都是通过适当的比较来解决问题的。
生:每组题目都是通过上下比较,把其中一组代入另一组来解决问题的。
……
师:你们非常善于观察比较与总结,这些题目都运用了代入合并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2.方法迁移,合理提升。
(1)教师引导,合理概括。
师:如果张老师作如下变化,你能看得明白吗?你能说说前后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生:相同之处是所表示的意思一样,不同之处是前面要烦琐些,后面要简洁些。
……
师:如果现在让你解决后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请你口头解答。(生活动略)
师:如果把后面的“”和“■”用别的符号来代替你能解决吗?如:
生:只是符号不一样,解决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都能解决。
师:如果把后面的“”和“■”用“a”和“b”来代替你能解决吗?
生:能!解决方法一样。
师:是的,虽然符号不一样了,但是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当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相同了!接着想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可以吗?
生:可以!
(2)自主观察,合理解答。
①观察判断,自主解决。
②自主w纳,顺势迁移。
师:你能用以上方法,把下面一组式子,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吗?(生活动,汇报)
师媒体演示: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强化练习。
(1)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4支钢笔和3把尺子共需要55元,买4支钢笔和5把尺子共需要65元,问每支钢笔多少元?
(2)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4只足球和3只篮球共需要250元,买1只足球和1只篮球共需要70元,问每只足球需多少元?
2.拓展训练。
(1)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2本软面抄和1块球拍共需要80元,买3本软面抄和2块球拍共需145元,问每本软面抄多少元?
(2)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5块橡皮和4瓶墨水共需要46元,买4块橡皮和5瓶墨水共需要53元,问每瓶墨水多少元?
……
【思考】
一线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理念要求,要敦促自己把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应该努力加强实践、反思与调整,让课堂的每个环节设计上都能折射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一、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 “脚手架”
学生的思维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在这个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的“支点”尤为重要,这些“支点”也就是帮助他们不断攀登思维“高峰”的“脚手架”,学生可以借助于这些“脚手架”来学会思维,方可慢慢提高必要的数学素养。
如以上路径二教学从基础性图式化――“++■=55++■+■+■=80”题组解,到具体化的问题――“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2支钢笔和1把尺子共需要40元,买2支钢笔和3把尺子共需要60元,问每支钢笔多少元?”的解答,中间增加一个环节:
这个体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搭建”脚手架”, 学生在符号逐步变化这一“支点”帮助暗示下,最后抽象与提升出用字母来表示的代数式并解决它的心理过程就容易接受了。这样“搭架”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跳过一个个学习上的“坎”的过程。帮助学生不断完成新问题的挑战,慢慢积累数学经验,也慢慢地沉淀需要的数学素养,继续从容前行。
二、用心解读,让学生的新旧认知水平无缝对接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可以这么说,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就无最佳的教学设计可言。学习者在对特定的学科内容进行学习前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以及有关的能力、态度等,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如教学路径二中,最后当学生接到解决“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4支钢笔和3把尺子共需要55元,买4支钢笔和5把尺子共需要65元,问每支钢笔多少元?”的任务时,很多学生就容易与其已有经验对接(画画图、理理句、列列式等),也就是学生可以自然经历“数学问题―(退)原有认知―(比)对接沟通―(联)概括提升―(进)新的认知”,最后同化新问题,自然进入新认知阶段(其实最后就是二元一次方程模型)。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课堂学习力,从而较大面积提高课堂的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问题驱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是重要的,学会数学地思维更为重要,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尤为重要。但是数学思维训练、素养提升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复制粘贴的过程,尤其是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那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它是一个抓反复、反复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十分重要。
如路径二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第一环节四组题,求“=?■=?”时仅仅是个引子,此时不是简单地汇报交流即刻进入解决问题环节,而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说一说这四道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这就是一个组织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过程,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促使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是相当关键的。换言之,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应该经常、反复地有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的机会,那么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可以慢慢达成。同时,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就可以慢慢地实现了,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气象也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四、多维通道,顺其自然地提升素养水平
柳宗元笔下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一句种树名言“顺其天而致其性”。其实,把这句话作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也很合适,现实功利性价值趋向(要分数)与学生素养提升(完整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存在,导致学校数学课堂也出现“杀鸡取卵”式的教学节奏,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学题材与借助于数学课堂平台扎实推进数学素养的提升要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当放慢课堂节奏,让些许从容的课堂教学节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解决或思考问题的通道,以此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成为更多可能。
如教学路径二中,为了引领学生思维的抽象过程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如果把后面的“”和“■”用别的符号来代替,你能解决吗?
如果把后面的“”和“■”用“a”和“b”来代替你能解决吗?你觉得前后有什么异同点?
这样循序推进的学习过程,在“前后变化中有什么异同点”的问题串驱动下,学生可以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慢慢养成独立的有个性化的思维习惯,这是数学课堂推进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之笔。然而当学生进行独立解决“王老师去商店买奖品,如果买4支钢笔和3把尺子共需要55元,买4支钢笔和5把尺子共需要65元,问每支钢笔多少元?”这个问题时,就可能有多种途径来供学生选择,如图示法、算术法、消元法、代数法等。
让数学课堂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生为本。同时,鼓励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这些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彼此的方法能有条线串一串,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学生就会趋向一种更抽象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就成为可能,学生概括、抽象、符号化等数学素养的培养就有地方可以着落。
篇9
“‘蒲陶’是葡萄在中国的古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因为葡萄酒浆的鲜红色泽及诱人醇香是映衬在浓绿的葡萄叶下,故世代耕作的果农喜称为:翡翠盒中的琼脂。我们歌琳宝Green Box的诞生就是由此得来的灵感。”宋欣宇向我慢慢道来,“歌琳宝产品、包装盒、品牌手册以及对葡萄酒文化的推广都承载着Green Box这种绿色造物的神奇。”说着,宋欣宇从他的恒温酒柜中,拿出一瓶VT88(Vega Tolosa),熟练地用酒刀打开,并拿出一张停酒片套在瓶口,缓缓地将红色玉液斟到高脚杯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看得出宋欣宇对红酒的那份执著、热爱。
乐在其中的红酒人生
“大约在2002年吧,我开始接触红酒。”宋欣宇端起高脚杯,啜饮了一口。“刚开始,对它没有太多的认识,觉得只是一种调节气氛的酒精饮品,那时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去香港,那里的一位合作伙伴常请我喝红酒,并去酒廊、酒窖参观、品饮,慢慢地引起了我的兴趣,后来就是品尝各式各样的红酒,在2008年我参加了CAFA(卡法)侍酒师中国培训班,虽然只有15天,但那是真正引导我打开葡萄酒世界大门的阶梯。”宋欣宇停了一下说,“如今,喝红酒的感觉已然和当初不同,尤其是对自己钟爱的红酒,会把自己的感情深藏其中,我常常会在家中放上电影,打开酒瓶,自己一个人,慢慢地饮,细细地品,而不会把它带到酒桌上。”
以阿根廷领地系列、西班牙威歌特罗萨系列为主要产品的歌琳宝红酒汇,并没有走主导市场的法国红酒的路子,开拓新模式的同时,更反映了宋欣宇的红酒品位。“我不是一个纯粹的酒商,从事这个行业,更多地来源于我的兴趣。我只经营那些品质好、性价比高的酒,当然也有我自己的喜好在里面,严格挑选把关,对客户负责也是对我——一个红酒爱好者负责。”
侍酒师在中国
歌琳宝红酒汇,每年都会与法国波尔多CAFA(卡法)葡萄酒学院合作,组织专业的品酒师、侍酒师培训,自然,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侍酒师上。“侍酒师,在中国现阶段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宋欣宇有些无奈地说,“在人力资源部的工种里,并没有侍酒师这个职业,品酒师、酿酒师、调酒师什么都有,唯独少它。这是一个完全来自西方的职业,国人对其了解较少,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职业就是在豪华酒店里倒红酒的。在红酒文化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今天,侍酒文化还远远没有被理解。”说着,宋先生打开手边的电脑,为我们展示侍酒师培训活动的一些照片。“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侍酒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顾客去餐厅点红酒,这瓶红酒的信息、从开瓶到醒酒倒酒及品鉴、一些基本的礼仪、如何与菜肴搭配等等,可以说都需要侍酒师来帮你了解,这些知识是深入葡萄酒世界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合格的侍酒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中国,很少有人去酒店点红酒喝,一般都是自带,所以侍酒师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深入,未来这个行业的潜力非常大,一个有技术含量、又高雅、有品位、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必然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宋欣宇对侍酒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红酒消费,需要更多的规范及理性
谈及红酒消费,尤其是国内的现状,宋欣宇脸上闪过一丝忧虑。日前被曝光的红酒造假事件,尤其诸如拉菲等一批高档法国红酒,十瓶九假,同时价格被乱炒,为整个红酒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事情对我们都有影响的,但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商家不住地加入圈子,他们的眼中只看到钱,对红酒甚少了解,完全是商人的姿态,加之国内消费者对红酒了解的局限性,导致红酒市场鱼龙混杂现象严重。”
宋欣宇从酒架上拿出一瓶阿根廷U6。“你说说看,这瓶酒能值多少钱,就算让消费者去细品,他也说不出来。我曾经请几位爱好红酒的朋友一同来品这瓶U6,并让他们估价,说价值300、500的都有,其实我这瓶酒卖得价格远没有那么高。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消费者心中,红酒属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同时因为酒商对红酒的炒作,导致价格普遍偏高,一瓶在欧洲超市只卖二三欧的酒,到了国内就三四百人民币了,简直是暴利。”
“我挑选自己的红酒,就是要宁缺毋滥,不盲目跟风那些法国知名红酒品牌,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西班牙Vega Tolosa、阿根廷Mi Terruno红酒,性价比高,品质上乘。红酒不是我的谋生工具,对我来说,它更是一种兴趣。我希望能把在很多人眼中充满神秘的葡萄酒世界,更加完整、透明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把葡萄酒文化健康地推广下去。”
最后,在一口VT88的醇香馥郁中,访谈结束。而宋先生的话语,如同杯中轻轻摇晃的红酒所散发出的香气,令人久久回味。
歌琳宝葡萄酒俱乐部——尊享贵宾级的专业会员服务
绿宝石级:会员年费3600元
每年度分两次,俱乐部会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24瓶美酒,送到您的指定地点,总价值3600元,并附上全面的酒评介绍。加入即送精美的酒刀、酒温度计及专用真空密封器;同时还能免费参加一次由歌琳宝专业侍酒师主讲的初级品酒课,4次规格隆重高档的会员联谊冷餐酒会;另赠一套(6个)国际标准品酒杯,会员所得实际总价值高达6600元。
翡翠级:会员年费7200元
每年度分两次,俱乐部会精选来自世界各地超高性价比的48瓶美酒,送到您的手中,总价值7200元,并附上全面的酒评介绍。加入即送精美的酒刀、酒温度计及专用真空密封器;同时提供2个名额免费参加一次由歌琳宝专业侍酒师主讲的初级品酒课,4次规格隆重高档的会员联谊冷餐酒会;另赠一套(6个)精选大波尔多酒杯,会员所得实际总价值高达12600元,物超所值。
篇10
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
这次获奖的闵恩泽院士1924年2月出生,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同是中科院院士的夫人陆婉珍这样评价,他能取得一些成绩,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只不过是他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女儿说:“他的脑子比较单纯,一天到晚就在想他那个催化剂的事。”
53年前,他留美学成归国。从此,他的人生和祖国炼油催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月8日,他从总书记手中接过殷红的奖励证书。
站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中央,他看起来依然平静又谦逊。他用一生未改的四川乡音说:“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
少年英姿,如今白首。这位83岁的老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
创新启示:中国科技人员有能力自主创新
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在它的作用下,能更快更多地生产所需要的产品,1835年,一位瑞典化学家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催化剂”。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领域,催化技术不断发生巨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我国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国产催化剂早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这其中的一些重大创新和变化,几乎都无法绕过闵恩泽的名字。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这是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此前,该奖曾连续6年空缺。这23个字,记者每次重复都觉得有些拗口,幸好对面这位总设计师始终和蔼慈祥。
自1925年以来,晶态型的雷尼镍催化剂一直在有机合成中广泛使用,技术趋于成熟,进步十分缓慢。将雷尼镍的科学知识基础由晶态转为非晶态,由搅拌釜改为磁场控制的磁稳定床,这是原始创新和继承创新。
这项创新带给闵恩泽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增强了信心。这项创新的思路和概念完全是我们自己的,是经过我们20年的努力。它证明,中国科技人员有能力自主创新。”
在他的简历上,记者看到一条清晰的创新轨迹:1960年,他捧出质量优于国外产品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1981年,他研究开发成功半合成分子筛裂化催化剂;1995年起,他担任“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主持人……
问及创新的感受,他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思考催化剂的问题是快乐的;当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时,也是快乐的;当课题最终取得成功时,那更是快乐的。”
如今,这位80多岁的长者,其关注点早已放到绿色化学领域。采访中,他和记者提及最多的是“如何把绿色化学扩展到开发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化学品新领域”。他指出:“生物柴油是替代石油柴油的清洁燃料之一。而要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还要配套开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品。目前,世界各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步伐快得不得了,我们必须抓紧。”
创新比喻:“创新好似吃‘麻辣烫’”
每当北京有一家新的川菜馆开张,闵恩泽都忍不住要立刻赶去。他喜欢吃川菜,尤其喜爱“麻辣烫”。他还诙谐地用“麻辣烫”来比喻创新的体会:“创新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又辣又爱”道尽创新苦与乐,“坚持下去”折射人生尽执着。就在老人的讲述中,记者的思维又一次在时空中穿梭,由近及远,由远及近。
边学习、边实践、边革新,1960年,闵恩泽等开发成功独特的混捏―浸渍法制备磷酸硅藻土催化剂,生产出合格的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其耐水性超过进口催化剂,且价格便宜。这背后是他们近5年的努力。
1964年5月,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正式投产。投产期间,他也亲自到现场主持制定试生产方案和操作规程,甚至食宿都在现场。这背后,是他们4年的坚持。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这更是一个集体为之探索20年的成果,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闵恩泽感慨:“中间的曲折坎坷实在太多了。但坚持到底,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创新动力:最大的驱动力是“责任”
当记者问他:“您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创新,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他回答:“责任。”在他看来,一个人做的事,能够和国家强盛、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1948年,他在美国第一次看到催化裂化装置,看到那黑褐色的原油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当时他除了惊奇,只有感慨:中国何时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但让他未料到的是,12年后他却在研究这套装置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而当时,国外对这种催化剂的制造技术严密封锁。
1964年,他研制出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当时我国面临的情况是,国外不再向我们提供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没有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就不能生产航空汽油,我们的战鹰面临飞不上蓝天的危急局面。
他不仅把一生的兴趣都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责任”也体现在他工作生活的一点一滴。时至今日,学生宗保宁仍记得做博士论文时的一件事。当他的论文一遍遍地被退回,他忍不住赌气地说:“不写了,我和您的写作风格不一样。”闵恩泽说:“不是风格不一样,是水平不一样。”严师出高徒。如今,宗保宁已是中国石油化工科学院副总工程师。
因为“责任”,闵恩泽的心中自有论文达标的杠。
精品范文
1催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