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0 01:3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设备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73-03
高校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实验仪器、实验设备较多,很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实验人员手工管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管理比较混乱,因此,高校需要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因此本文将研究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设计的目的与需求
本系统主要是通过了解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及业务流程之后,运用架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系统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学校对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进而推进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通过运用.NET技术和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基于B/S结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
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1.1 系统性能的需求范围
本系统设计初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调研。管理员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注册用户信息审核、学生的资料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借用记录管理、实验室管理和预约记录管理。教师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资料的管理、实验室设备借用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学生的功能需求包括:个人资料管理、实验室管理。
1.1.2 管理员的功能需求
1)系统配置管理:能够实现对管理员和教师用户的添加,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删除、修改的操作。
2)设备信息管理:显示出实验室已经存在的实验设备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3)注册用户管理:能够实现对新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4)借用记录管理:通过编号,名称,类别,借用人等,查询借用记录;
5)实验室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信息进行添加,查询进行编辑操作;
6)预约记录管理:对预约信息进行管理。
1.1.3 教师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修改用户的基本资料;
2)设备借用管理;对设备借用进行登记及查询;
3)实验室预约管理:对实验室的预约及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
1.1.4 学生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查询、修改个人的基本资料;
2)实验室管理:查询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1.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研究者需要把自己变为用户,使其能够从用户的角度看待系统,理解用户对于系统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其设计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第一阶段的概念模式就是反映用户需求。第二阶段则把已经形成的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为了使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本设计采取了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分开。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其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使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需要进行三个步骤:首先设计出局部的E-R模式,其次把设计出的分部E-R模式整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再对全局的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2.2 设计全局E-R模式
当局部E-R模式全都设计好之后,需要把其整合到一块构成一个全局的E-R模式。全局的E-R结构不仅需要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而且必须支持所有的局部E-R模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1所示: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仅仅按照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通常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备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合并需要以公共实体类型开始,以加入独立局部结构为结束。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合并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冲突可以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而正是为了消除这些可能产生的冲突,使其能够被全部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概念模型,因此设计全局E-R模式来代替局部E-R模式。
全局E-R模式的优化。全局E-R模式整理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部分的需求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效率的目的。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不仅应该满足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尽量使实体类型的个数减少;实体类型重所含的属性个数也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等条件。
本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采用的主要是基于B/S结构的后台操作模式,同时运用数据库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管理。并在Visual Studio上进行代码的编译,最终在浏览器上实现对系统的前台操作。在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本系统采用了E-R模式,将用户的需求分开实现,首先形成各个局部模块,再整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力求将用户的所有需求满足,并能够清晰的展现在用户面前。该系统的各个功能的说明如图2所示。
2.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界面展示
2.2.1 登陆模块
登陆模块中可以使用该系统的人员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角色的账户进行登陆认证。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为:当系统操作人员输入了用户名、密码以及系统中的身份后,系统自动调取数据库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系统并进行相关操作。若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符,则该操作人员无法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
2.2.2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部分的子项中包括管理员及教师信息查询及添加。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员能够添加管理员和教师信息,并可以对其账户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的管理。但是教师并不能对此进行任何操作。保证了管理员的最高权限。
2.2.3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的子项中包括设备类别的添加、设备类别的查询、设备信息添加、设备信息查询四个方面。此模块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管理员可以对按照设备类别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将各设备添加到不同设备类别中,防止出现设备管理混乱的情况。
该模块的另一个功能是对设备信息的添加以及对设备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设备的图片、进价、型号等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删除。
2.2.4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中只包含了一个功能即管理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在登陆界面进行注册,填入系统要求的信息。该信息在这个模块显示,管理员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看,如果符合要求则审核通过,学生方可以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否则该生注册失败,无法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
2.2.5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的添加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管理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在界面上显示出该实验室是否被预约或使用。方便教师用户对实验室预约。
2.2.6 借用和预约记录管理模块
这是两个模块,而其设计思想大致相同,因此放在一起说明。借用记录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借用的设备仪器的记录,其包括借用人、借用时间、归还时间和审核。借用设备需要管理员的审核,管理员审核通过方可借出,否则不能借出。实验室预约记录管理模块面向的是教师。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该模块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和预约,然后通过管理员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实验室的使用。
2.2.7 销毁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设备的销毁和对销毁情况的记录。当出现损坏的设备时,管理员有权限对此设备进行销毁,但是必须记录清楚销毁事由,该销毁的设备记录在系统内,方便实验室的管理。
3 总结
本系统是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使用+SQL的模式定制的一个小型设备管理平台,从功能上看,较为完整。系统通过数据库存储各种数据,实现了使用户通过Web界面添加信息,操作系统的功能,同时在该界面允许用户对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浏览、查询、编辑等操作。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用户的需求的研究以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难易度,将其置于不同的模块当中,而后把各个模块归于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设计方法方便了对系统各个部分的的扩展与维护。其功能上满足了当今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方面的需求,能够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最终达到加强学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军.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34.
[2] 张跃廷,王小科,许文武. 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8-15.
[3] 夏春琴.基于RFID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张庆2.0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9.
[5] 张海藩,牟永敏.软件工程导论[M].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30.
[6] 甘露璐.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
引言
设备是检测实验室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它的选择、使用维护,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影响实验室的运行成本和质量声誉。因此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基于“全面、适用、经济”原则的设备管理方法,规范设备的购置、验收、校准与核查、日常使用维护等流程,以满足标准GB/T27025的有关要求,并充分发挥装备优势对检测业务的支持作用。
1设备的购置
仪器设备的采购首先要制定购置计划,一般根据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要求来制定。通常由检测部门依据计划开展的新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标准(方法)明确技术要求、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和大致预算,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并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后,报给管理部门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形成购置计划。购置的设备要符合适用性、合理性的要求。设备的性能及数量既要满足业务需求,且不宜有过多的剩余能力以免资金浪费。此外,设备的可维修性、配套的耗材等也是考虑因素。稳妥办法是采购与主流实验室同样的设备。而通过设备绩效考核的办法可以验证购置的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都采用招标方式实施采购,以取得技术性能和采购成本的最佳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招标文件中不仅要考虑技术要求、服务要求,也要考虑商务条款,如交货日期、结算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等。特别是定制设备,要求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结清货款,可以避免设备无法满足检测需求的损失。
2设备的验收
设备到货后,应按相关合同条款来组织验收。为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一般通过安装确认和性能确认两个步骤来验收。使用人员必须参与设备的验收和调试全过程。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重大技术问题或者数量问题,应做好记录,并与供应商交涉解决。
2.1安装确认
指对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备件、系统软件和安装地点进行确认,以及核查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如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程序软件等。
2.2性能确认
指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特定测试的运行试验,以确认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运行试验OK不代表仪器正常,还需要试运行一段时间,观察设备能否提供持续可靠的数据,确保仪器运行可靠,能投入正常使用。特别要注意关键功能(指标)的测试以及安全功能的测试,观察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实验室应将测试的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3设备的建档
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及时给予该设备唯一性编号,并标在设备的明显位置上。编号方法宜按功能分类进行,对一个设备包的多个配套设备,则可以采用编号与序号相结合的方法,不再单独编号。使用部门应按要求建立设备档案。对于设备档案的保存,标准中要求至少包括有设备及其软件的标识、制造商名称、型号、机身号、存放位置、验收记录、说明书、校准证书和报告、维护记录以及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记录。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种归档方式:1)给每台设备建立一个档案袋,各种技术档案都存放在里面,且有档案目录说明档案种类和数量;2)也给每台设备建立一个档案袋,但只有某些档案如验收记录放在里面,而大部分档案都分类集中存放。例如:使用说明书、校准证书、维护记录分别存放在专用柜子里或者采用电子版的方式存档。两种方式都符合标准的要求,各有优劣。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实际管理中,还应建立一个管理台账以便及时了解设备总体情况。台账应包含设备编号、名称、型号、机身号、制造商(联系电话)、设备原值、计量关键技术参数、计量方式、计量周期、有效期、合同号、保管人等必要信息。
4设备的校准与核查
4.1设备的校准
GB/T27025第5.5.2条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或)校准相应的规范要求。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核查和(或)校准(见5.6)[1]。而我国计量法规定的强制检定的对象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2]。因此,检测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无论是新购买、维修后、租借的或客户提供的设备,都必须通过校准或核查来证实设备满足检测方法或规范的要求,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实验室应制定合理的检定/校准计划,并选择能证明其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校准机构提供服务:1)要求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规定的要求指定机构检定。2)对于强检目录外的设备,根据其预期使用目的来确定检定或校准。在符合法规要求和经济的原则下,设备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还可区分为周期校准、一次性校准和使用前校准。3)检定/校准完成后,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设备管理员根据确认结果贴上适当的状态标识。若设备的某些功能丧失,应确保使用人员得知并在限用范围内使用。4)状态标识一般使用“三色”标签:绿色“合格证”、黄色“限用证”、红色“停用证”,内容包含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签发人。
4.2设备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验证设备校准状态置信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核查可以降低由于设备校准状态失效给检测结果带来的风险,有效维护实验室权威性及客户利益。但是并非所有的设备都需要期间核查,一般是对检测数据有重要影响的、量值容易发生变化的、使用频次高、使用环境恶劣的、出现过载或临近使用寿命的设备才考虑期间核查。具体的核查计划及核查作业指导书要根据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情况来确定。1)期间核查的方法。一般可通过同类设备的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及参加能力验证进行。2)期间核查的频次。通常在相邻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对于量值容易发生变化的设备,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3)期间核查结果的记录和处理。核查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发现核查不合格的设备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同时分析对先前的检测工作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
为避免人为故障,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大型精密设备必须由经过操作培训的授权人员使用。所有设备均应确定设备保管人,由其负责今后的存放、使用、维护等工作。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操作设备,并做好使用、维护记录。设备操作规程及维护手册由设备保管人编写,经审批后应将其放置于仪器旁,方便使用人查阅。设备如发生故障,给出可疑结果,应立即停止使用、在设备明显位置上加贴停用标识,并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申请,同时核查对先前的检测工作是否有影响。设备修理后应重新校准,校准合格后可换贴“合格证”标识,恢复使用。
6报废处理
当设备的工作性能严重减低或丧失、损坏且不能修复、不能满足检测需求时,应予以报废处理。报废通常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经使用部门和鉴定小组共同技术鉴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报废流程中的设备,应予以明显标识并尽快处理,其设备档案中也应做好报废记录。
7结论
篇3
回首2015,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成长了很多,在此我向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对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所做、所学、所得做一下总结,同时也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为明年的工作做好准备。自从2015年接手设备管理工作以来,在所领导及主任的帮助下,积极学习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按时、按质的完成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这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备购置工作
(1)参与完成了器具室燃气热水采暖炉检验装置、烟气分析仪的购置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完成选型报告及跟公司、厂家做相关的交流,设备到货后积极参与组织安装、试运行、验收以及培训等工作。
(2)完成气质室纯水机和超声波清洗机的购置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完成选型报告及跟厂家做相关的交流,以及设备到货后组织试运行、验收等工作。
(3)配合陈主任完成所内办公设备的购置,包括办公电脑、复合复印机、彩色复印机、打印机以及办公低耗品的购置。
(4)完成天然气取样瓶的购置工作,天然气取样为我所开展的新项目,与其他省份检验站联系并结合实际采样要求,积极与厂家联系,完成了20组采样瓶的购置工作。
二、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1)设备的外送检工作。该项工作主要是完成到设备检定周期设备的送检、取回及登记处理工作,积极地同计量院联系完成上门检测等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联系音速喷嘴厂家完成了喷嘴的送检工作,完成七台钟罩的标定工作。
(2)设备异常处理工作。主要完成了气相色谱仪、音速喷嘴检定装置、空调、复印机等设备的异常处理,以及烟气分析仪的返厂维修。
(3)组织完成仪器设备的内部送检、自检及期间核查工作。
三、组织各检定科室完成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写和整理。设备操作规程存在不全和更新不及时等状况,组织各科室人员对老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更新,新编写缺少的操作规程,并把相应的操作规程粘贴上墙;
四、配合室内完成相关工作;
五、完成流量计检定及证书出具工作;
篇4
关键词:开放; 设备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
1 开放实践教学现状与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质量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开放性实验室。
并不是简单长时间开放实验室就能解决学生的质量问题,如何具体搞好实验室的开放,涉及到了实验室的人员管理调整、实践项目的设置、设备安全、环境卫生、设备投入、学生社团的引导、监控和门禁系统的全方位工程的管理,在最小物资与人员投入的情况下,更好地搞好开放实验室,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学的状态,通过大学四年的教育能培养出更多全方位、高技能、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2 开放实验室的配套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建立一个高效的开放实验室配套设备管理队伍
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管理队伍由主任、总管、实验员、学生组成树形结构,相互制约,主任的职责是全程监控设备的总体工作,总管职责是设备报增,资产管理帐目的即时下载与核对落实,设备内外调拨、借用、归还事宜,设备位置变更跟踪,编号核对及调整,总帐及分室报表修改,丢失设备报损,过期设备的报废及整理。定期向主任汇报设备管理进展情况和问题所在。实验员职责是负责分管实验室的设备保管,学生的职责是根据门禁系统要求出入,凡是设备改变时,第一时间通过网上上报的形式,将设备变动的情况上报。四者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开放实验室的各方面的设备管理问题。
2.2 结合正在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实验室开放实践项目的设置
开放实验项目的设置,并不是简单编辑计算机程序或长时间开着计算机室就能解决问题,必须与相关学院相联系,提出与学生接触面最多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开放的实验项目的设置,最好是设计为综合与设计类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形成计算机开放性实验项目的一套考核办法。如开放性实验室应有完整的电子的学生实验记录、实验总结报告等。
2.3 通过人员的合理配置,使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良性合作教学
(1) 通过设备改造,提供一个安全的、能高速运转的网上自动开放预约系统;
(2) 大力加大基地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种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和相关信息技术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认证、培训。
(3) 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如(英语资源库、ITAT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程序设计开放实验平台,让学生在网上实现24小时自主学习;
2.4 开放实验室设备常规管理模式的建立
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日趋平常化,每学期会固定三个阶段一直贯穿整个学期。
(1)开学上课期间:为日常管理阶段。
每个实验员与实验室签署内部责任书,实验员和设备总管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设备管理职责并严格履行。
(2)放假前二天:每学期的最后两天,设备总管下达设备核对“分室报表”,实验员参考报表,清点核实所管房间设备,最后签字(两人或以上)认可,交总管备案。
(3)开学第一天: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实验员(两人或以上)按照上学期末最后一天的“分室报表”来清点房间物品,如发现设备丢失或数量不符情况立刻向主任汇报。
建立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制度,建有内部“总帐”和“分室报表”,由设备总管负责修改和更新。可在校园网上查询和汇总全部设备及物品的类型或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规格型号、设备存放地点及保管员等等信息。而“分室报表”为一房一表制,为每个房间建立一个报表,该报表中罗列出该房间所有设备的名称、数量、编号或类型。 “总帐”每月需向实验室主任提交最新的版本,便于主任掌握设备的最新状况。“分室报表”最新版可作为随时组织实验员核对所管辖房间设备的参考依据。均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对于学生用于开放实验,需要借出的设备进行管理。 建立了针对开放实验室设备变更管理模式的新方式,执行了针对自用设备的“设备位置变更表”表格填写制度和针对借出设备的“借据”填写制度。“设备位置变更表”由实验员填写并提交给设备总管,由总管依据变更表内容落实设备位置的变更情况并修改更新总帐和分室报表中设备所在位置。“借据”为设备借出的原始凭证。
2.5 监控和门禁系统的全方位工程的管理
开放实验室安装了监控系统与门禁一套,对于提出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进行管理,学生提出预约,由门禁系统根据学生提供的一卡通号码,自动安排学生何时进入开放实验室。
2.6 实验耗材管理
对于在开放实验中,需要的实验耗材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使用现行的网上实验预约系统,由学生提出申请,再由设备总管负责汇总,在经费使用的范围内,报请批示后,由设备总管负责配备工作并在网上回复学生的请求。由学生向设备总管领取。
3 开放实验室的配套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势
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大型实验室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由于平时工作的细化和日趋规范化,让每个实验员与使用开放实验室的学生切身的认识到了设备管理和个人的密切关系。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教学和对外服务工作顺畅了,在老师和学生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柳宏川.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问题新思考.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篇5
【关键词】实验设备 管理 制度一、不断探索仪器设备模式,形成独有管理模式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及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有限的设备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实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教学科研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现代化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让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通过合理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
(一)集中管理模式。
学校对15个学院20多个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统一专人专管,将其相对集中,这样可以宏观的控制,统筹规划、调拨,有效的规避了浪费和提高了机器的使用率。
(二)分院管理模式。
学校除设备处统一管理外,每个学院还指派专人专管,学校采取了定点管理、专管公用的方式。每个学院实验室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和修改设备数据,及时更改设备异动,数计学院中心实验室下有10多个实验室和1个基地都分有专人管理仪器设备,他们分管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环境准备。这样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现有仪器设备资源,保证了需求,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与实践,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根据不同的仪器类别和不同的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使用有限经费与现有设备。再当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重复购置,增加仪器配套数,提高更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这些管理模式有利于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和有效管理。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可以为博士的科研提供帮助,使学院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提高教学,科研和实验水平。
二、加强设备管理措施
(一)建立和加强设备购置使用和维修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内部设备购置与管理制度,从计划、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护以及转让、报废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措施,形成较为完整的设备购置于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实验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作。
仪器设备必须维修及时,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本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经中心是实验室同意,设备可服务于科研工作和学生生产实习以及大学生竞赛。管理人员要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登记。
(二)完善管理体制。
对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建立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要经常对实物管理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
(三)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为更好建立仪器设备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各项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调拨、报损、报废、捐献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对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专业培训,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其日常基础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管理职责有效规范。
三、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发挥现有资产的效益
我们数计学院中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台套数为31861(台),价值1606万元。大型仪器设备台件数为1件 核心路由交换机,价值41万。实验室有15个实验室,1个软件基地。实验门数20多门,试验平均开出率超过90%。
从以上实验设备及实验数据分析,属于中等规模。学校在实验室设置管理提出要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管理,走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管理方式。因为当前教育形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起了决定性作用,要发展经济,必须以教育为本,才是振新国家的基础。随之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且与之相配套的普通设备的更好利用,都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要做到重购置、重管理、重使用、重维护。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潜力。重视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仪器设备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我校现在设备管理、设备查询、设备统计、设备报废、设备调拨报表上报和输出都已经采取现代化的网络方式,基本上做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仪器设备档案信息以最直接,最快捷和最科学方式展现在老师和实验人员面前。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详实、充分的仪器设备资料。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设计一套规范实用的维护、维修流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找仪器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维护、维修。
四、结束语
如何做到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需要我们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仪器设备维修方法和思路,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只有彻底解决仪器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仪器设备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Computer is a tool to foster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And computer experiment course is a strategically method for fostering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creative spiri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pres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n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ing management for all laboratories and experiment education, which can screw up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ies. Through analysing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networking management’s situation and significance, probe into the design of networking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module, consequently summarize a set of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which is Web-based.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设备;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化管理
Key words: facility in computer laboratory;equipment;management of experiment education,;network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53-02
0引言
计算机实验室不论在现在或将来在高校教学、科研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与实验教学管理又是实验室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基本任务,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又能起到对设备合理使用、充分利用,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但经对一些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管理状况不尽人意。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模式陈旧(还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落后形成的。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已既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了。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应实行网络化管理,以此提高设备与实验教学的管理质量、效率,为当前的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现状
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各高校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非常重视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的更新及增加,设备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但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重行政轻技术的管理模式。经对广州市内及周边的高等院校(调查对象:211高校3所,一般本科高校3所,专科院校5所,共计11所)的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常规、技术、经济、网络管理问卷调查发现,设备的常规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效率较低,还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占75%,管理质量不尽人意。如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设备的台帐登记不够详细,设备相互调剂时,帐目不做调整或调整不详细,使用、维修维护情况不做记录,不建立技术档案,设备的维修维护情况缺乏监督,设备的使用信息无法及时向师生、社会。在设备生命周期内由于信息资料的短缺、材料整理困难,难于对设备进行评价、监控,造成设备的投资效益较低。
在对一些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现状调查的同时,也对这些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管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等),调查结果显示62%的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以至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能共享,资料的缺少,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已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了。根据调查显示,实验教学每学期教学任务与实验教学的安排大部分学校都是由教务处来安排,每位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都已知道所承担的课程、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但很少知道实验室设备的软硬件环境指标,很多任课教师是在每学期开学上课时才发现所需的软硬件不符合实验课程的需要,而要求重新安装软件。软件的安装或更新是需要时间的,而计算机实验室又有别的教学任务,不能随说随装。因此,由于任课教师与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沟通的延迟,至使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于做到设备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与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难于实现对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的“监督”,减少设备资源的浪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高校已建立了校园网,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的网络化管理所需的硬件条件已具备,因此,只需考虑开发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校园网就能实现设备及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了。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及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而且能把学校内部的各部门实时联结在一起,互通信息,避免信息的延误,使各管理部门及师生们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管理与使用及实验教学信息的动态,因此,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可实现设备的静态实物数据(如设备的台帐等)、动态使用数据(如实验名称、内容、专业、机时(学时)、使用时间、维修记录、完好情况、设备利用率等资料)等在网上实时交互,保证了实物数据与使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为设备的效益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料,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时监督,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可实现教学信息、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师、学生及实验管理技术人员随时了解到实验教学的管理、实施及实验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
由于各高校的校园网已开通,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应作为子系统并入校园网,使学校各职能部门联结在一起,以便互通及反馈信息,互相监督,共同发展。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维护、修改、扩充的方便及互不影响,因此,本系统设计为模块化,总结构如图1所示:
3.1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部分各模块的功能
3.1.1 设备的常规管理包含有:设备实物数据、使用数据管理两部分的内容。实物数据的管理包括有静态及动态数据。静态数据: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动态数据:设备的购买申请、购买论证、验收及保修文件,设备的放置位置、调整及报废手续办理等。使用数据管理包括有:实验名称、内容、专业、机时(学时)、使用时间、设备的评价及利用率等。静态数据及使用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填写。动态数据由设备使用单位及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填写。通过本模块的管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的账、卡、物相符,做好设备实物数据及使用技术档案的记录,准确、及时地接受、处理和反馈信息,确保各数据的独立完整性、动态准确性,完成设备管理系统工程中时间跨度最长、工作最繁杂的一环,为其他层次的管理夯实基础。
3.1.2 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包含有:固有资产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及一般值班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规则、学生实验守则、教师实验守则、校外人员实验守则。“规章制度是一个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要求它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法则,也是这个集团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1]可见规章制度具有一定“法”的性质,因此,这些规章制度应是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由设备管理与使用部门根据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方针、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共同协商制定,以达到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管理中,“发挥着授权、定责、协调、控制、监督、奖惩等管理职能的作用。”[1]对实现设备和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3.1.3 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包含有:各实验室的计算机的硬件指标介绍、所有软件名称及版本介绍、软件预约安装等。本模块信息由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填写。本模块的信息为实验课程的安排提供了依据。由于每门计算机实验课程对设备的硬件、软件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实验课程安排人员可依据设备的软硬件信息,合理地安排各实验课程,合理地安排各实验室的使用,使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都得到最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模块的信息有助于师生科研、计算机技能训练等设备的选择,使师生们易于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学习的设备,充分发挥了设备的软硬件性能,提高了设备的性价比,提高了设备的投资效益。
3.1.4 设备的维修维护情况包含有:设备正常运行记录、损坏记录、预计维修维护完成时间等。本模块的内容由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填写。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每天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日志”及“教学日志”模块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对设备进行检修,判断设备的好坏程度,并及时处理,把检修情况记录在案,以便师生们根据设备运行情况选择设备上机,以便上级管理部门及师生们对管理工作的监督,从而有效地促进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时数,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3.1.5 设备的使用日志包含有:各实验室的值班及技术管理人员在岗的时间表、实验室设备每天的运行情况及环境卫生情况的登记等。值班及技术管理人员在岗时间表由实验室主任安排,如有变动,及时更改,这有利于师生们在遇到实验室不能正常开放,设备不正常运行时,知道找谁解决。实验室设备每天的运行时间及情况、环境卫生情况由值班人员登记,这些信息有助于对实验设备的管理质量评价、效益评价。
3.2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部分各模块的功能
3.2.1 实验教学任务包含有:各专业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指导书、每学期全校计算机实验课的课程表、各计算机实验室的任务安排表、调课及预约管理等。这些信息由教务处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师生们通过游览这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指导书、课程表,了解到各专业自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期间所开设的计算机实验课及各课的开课时间、地点、时数、任课教师等,使师生们尽早做好教学、学习计划。
3.2.2 实验教学资料包含有:各计算机课的实验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素材、作业、实验报告、教学动态信息等。模块中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素材、作业布置、教学动态信息是由各实验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学生完成作业、完成实验任务后撰写的实验报告分别提交到作业、实验报告子模块中。教学资料、信息的网上,使教师和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查阅、学习。作业、实验报告的数字化、网络管理,有助于教师的实时批改及信息反馈,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组织、质量进行监督、评估、督促,从而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2.3 上机管理包含有:班级信息管理、上机实时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子模块中的学生个人信息先由技术管理人员录入,并要求学生在入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办理上机证,在每位学生的上机证中贴上条行码,班级在上机实操时,对每位学生的上机证的条行码进行扫描,就能把学生本次上机的信息录入,如学生的考勤、所用机就能登记在册,从而完成学生考勤的实时管理、计算机实时运行情况的管理。上机实时管理子模块是对师生课余时间上机的管理。师生课余时间上机时通过擦上机证,可把本次上机的始止时间及使用的计算机登记在册,如学生需付费,系统会自动扣除上机费用(上机前先把费用预付)。从而实时、准确地完成班级上机信息及师生课后上机信息的管理。
3.2.4 教学日志包含有:教学信息登记,如:此次实验课的应上课时、实上课时、缺上课时、缺上原因、补救方法、实验内容、机器运行情况、机房环境情况等。这些信息均由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填写。这个模块的实时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实验课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的了解,起到对教师工作态度的约束,促进其工作态度的认真、负责。
3.2.5 师生之家在一模块里,师生可以在“留言”板进行留言;以学生身份注册的用户可以在“答疑”栏提出学习中的问题,而以教师身份注册的用户则可以对问题进行答疑;在“讨论”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实时、尽情地讨论、交流。
4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全面地实现网络化管理是高校工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高校提高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应用的方法手段,但新的管理方法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实现,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完善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概论[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2007.
[2]梁斌,孔维宏,黄炎波,程智.网络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彭伟利,王增才,张小印.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全程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62-164.
篇7
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是教学科研的物资基础保障,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指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软件建设指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有力保障,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分析
(一)仪器设备验收程序不规范。在仪器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验收标准和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验收工作中,所谓验收通常都是仅凭个人主观意识进行验收,而不根据采购合同或相关技术条件进行验收。有的到货后不进行现场验收,而是等到清算付款账务时再进行补办验收手续。长期以往使得仪器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信息不断的更新,这很大程度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先进设备不相匹配,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表现在三方面:一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二虽建立相关制度,但是未能及时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进行更新;三虽做到及时更新但却只停留在纸上未进行落实,使更新的制度成为摆设。在高校实验中,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则不能很好的对仪器设备进行运用,更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帮助。
(三)仪器设备成本效益问题。高校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存在着没有成本核算、没有经济责任等现象,使得大家互相争资源,个人专管专用,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也有的将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堆放闲置,几年都不曾使用,直至报废。虽然进行过“设备检查”“仪器设备评估”等工作,因评估系统不健全、评估标准不科学等,使得仪器设备闲置和低使用率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四)人员结构、专业知识不合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论从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差别,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倦怠情绪,造成人员流动。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高,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知识更新比较慢,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导致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
三、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一)规范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验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参照ISO9000质量标准执行,制定完整的仪器设备验收程序,贯彻执行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验收的处罚规定。在仪器验收过程中,实验室设备人员应同采购人员、采购负责人员、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共同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还需请学院主管领导进行参加验收工作。在验收时应查看包装箱外部是否完整无损,确认包装完整无损后,进行箱内实物的查看,查看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保修卡、说明书、合格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的零件是否齐全无误,检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进而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商,进行处理。确定验收合格后,在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单上签字,上报主管部门,并将验收单进行保管存档,还需管理人员及时将设备相关信息登记入电脑的仪器设备台账,对仪器设备验收资料进行归档登记。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对其进行单独档案建立。档案登记包括对设备的采购合同、附件资料、维护保养规程、操作规程、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详细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便于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应用。要及时跟进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求,适当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强化规范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可适当开展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节约成本效益,做到物尽所用。购置仪器设备前,通过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结合校内相关专家、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对仪器设备总体分布、各个需求、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确保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杜绝仪器设备空置、闲置的问题,避免各人专管专用的现象。为节约成本,使仪器设备能物尽所用,需做好以下三点:①做好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数量、价格的确定,并参与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活动;②及时审查资产清查、仪器设备评估、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置情况;③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流失、利用率及使用效益的监督工作,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性能优质,利用率高,尽可能的减少损坏和流失造成的损失。
篇8
【关键词】:实验室 固定资产 仪器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98-01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800元标准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等物资资产。是高职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随着我校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我校有刚被评为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合川新校区的建设,拥有的固定资产将大幅度增加,其中的实验实训室势必是建设的重要环节。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设备资产的管理,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本文从管理者角度浅谈下如何科学管理高职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
一、 高职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职责不明确。
校级领导忙于搞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对实训室的建设不够重视,造成管理混乱,以致有些实验器材反复使用,实验室光建不管,资源浪费等。在管理方面,分工不明确,总务后勤负责产品的采购,财务负责登记记账,但没有设专门的部门负责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实验实训室承担的不仅仅是本科室的设备管理,同时还兼全校实验教学设备的登记,管理方面各院系自行管理,由于没有指定统一的管理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的制度,各院系都按照自己的规定进行。最困难的是上报数据的清理和统计。
(二) 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使用率低或长期闲置
针对实验室设备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管理随意性强,多头管理,由于有些实验设备分属其他院系,总账却登记在实验实训科,而其他院系对设备的管理也没有指派专门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大多数的职员只是辅助管理,实验实训科只将其他院系的实验设备登记在账,以至于清算和维护方面都是各院系自行负责,无统一管理。实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由各院系自行处理。这样一来,登记的设备由于信息阻隔等多方面原因得不到及时的清查。实验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造成原有实验设备闲置,不能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公共实验室使用率较多,设备损耗也较大,还有些大型的设备,由于场地原因或辅助设施配套不足,无法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
二、 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实验实训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本校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一) 本中心使用北化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处研制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单机版和网络版,并专门配备了一台服务器用于资产数据的管理。网络版管理软件的使用是方便各院系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输机,然后实验实训中心统一对输机的数据进行管理。第一、先建立清析规范的资产账目:做到名称、格、型号等账、物相符 , 并定位存放。这样就可以清楚的反应出仪器的名称、型号 、 规格、价、 数量、 存放位置、变更理由等。其次实验设备都按已有的类别分类,并建账打印条形码。第二、定期核对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和数要和账册上的一一相符, 记录增减情况,并说明理由,如因违章造成的损坏、丢失, 应按规定进行赔偿。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及时发现问题,为设备更新提供依据。第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第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对管理人员以及使用学员制定相应规定。建立仪器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品牌机有专门的售后进行维修,大型设备实行专人管理。通过以上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地整合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资源, 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实验中心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购置、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 不断完善实验室固定资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固定资产的界限有时候很难确定,因为有些物品定为消耗品还是固定资产,资产的管理员很难把握,这就建议财务部门对这类界限不清楚的物品的核算制度要不断的完善,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细化固定资产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分门别类也很重要,在进行系统登记前,就要有统一的类别规定,所以建议由专业的实验设备管理员统一列出类别,参加每年北化针对各高校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的升级培训。
(三)提高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的认识。首先,领导要重视。作为示范性高职业院校,在实验室固定资产方面应该更加规范管理。有专门的领导对实验室教学设备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组织落实工作。其次,院校的职工要对固定资产有认识,形成从领导到职工都重视的良好氛围。根据“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管理和使用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具体特点,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保证实验室教学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安全、有效。
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了实验教学设备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怎样把两种管理融合成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对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得当,不仅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物资和技术服务平台,也可为学校节约资金。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查,维护,上报,及时了解状况,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树清.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2009,(4)。
【2】 肖 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当代经济 : 2008 (12) : 60 ~ 61 .
篇9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设备; RFID;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81-03
1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问题
1.1 特点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投入,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实验设备资产也日益增多,几千万甚至上亿实验设备资产的高校不在少数。这样高速的发展给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统计、纸质文件记录存档这样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实验设备管理的需求。如何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管理实验设备成为很多高校急需改善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问题a
1.2.1 实验设备管理相对独立,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各院系的实验设备多以供本院师生使用为主,使用和管理上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也难以了解设备详细情况。这就可能造成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分配不平衡,使得有的院系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闲置而有的院系的设备资源却极为短缺。校级职能部门也因无法实时掌握各院系的实验设备状态,从而无法及时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配。
1.2.2 实验设备使用情况难以统计
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多以手工登记为主,统计方式简陋而繁琐,可能存在疏漏甚至造假,不利于准确全面的反映设备使用情况。
1.2.3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且缺编情况严重[1]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实验室人员变动时没有及时做好相关材料的移交,则有可能造成设备管理上的混乱甚至造成设备的遗失。同时新上岗的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因得不到相关培训,所以工作能力有限且缺乏规范性。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管理的思路,也容易造成短期的工作上的混乱。
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简介
现在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
2.2 关键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经过多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它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图书管理、门禁系统等行业领域。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实验设备管理中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设备的清点、定位以及外借等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RFID系统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有关数据处理[3]。因此管理者只要持有一台小巧的标签读写器即可对实验室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带RFID标签的设备进行快速清点和定位工作。在几部分组件中,标签是数量最大的部分,标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性能。常用的标签有低频、高频、超高频等多种技术。在几种不同频段的标签中,超高频标签最为适合大量设备的管理。因为它阅读距离大、作用范围广、数据传送速度快、数据保存时间长,且可单次批量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实验室的环境监控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一些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比较敏感的实验室或库房需要此类的传感器进行监控,实时掌握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并通过相应设备的联动来进行微调。以此来保证实验设备能在良好适宜的工作环境中长期运作或存储。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可采用以JAVA为核心的系统,支持跨平台的应用,整个系统的建设要符合数据层、应用层和Web层分开的系统三层架构体系。可以在任何一层进行更方便的应用扩展,应用的开发采用组件的技术,通过组件快速实现个性化和灵活的应用。
在应用层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实验室,并向其中添加实验设备。因数据层开放了与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接口,所以也可从其他系统导入设备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租借主要依靠设备查询、租借管理、保修管理和环境监控模块来完成。数据统计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对设备不同信息的统计报表,便于对工作做出总结和思考。
用户在终端可通过WEB层使用浏览器便捷的对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应用层支持标准的J2EE中间件,可以选择企业级中间件WebSphere或WebLogic等;底层数据层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的事物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在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网关实现信息交互和索引的创建,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提供了与其他系统数据库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可能。对用户来说没有多种不同数据需要分别处理,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
3.2 网络拓扑组成
根据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采用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主要作为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部署平台,必要时可通过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做冗余及负载均衡。管理者通过采用手持RFID读写器扫描,可定期实时的匹配实验设备的电子台帐,并且在客户端还配备了RFID标签打印机,根据用户定义好的编码规则,为实验设备等其他资产打印RFID标签,实行电子化管理和电子化盘查。实验室整体环境则由环境参数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安检门禁是整个实验室的安全边界控制,通过对进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RFID标签扫描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4 总结和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个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特性和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需求,主要分析研究了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但总体研究偏理论化,实践不够。不过却表达了作者做为实验工作第一线上的实验人员,迫切的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系统将实验室相关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的心愿。相信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应用会变得越加广泛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1):63-64.
[2] 高常水.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2(4):205-209.
篇10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30-01
在"厚基础、重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规范化建设正逐步推开,旨在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训练学生基本学科实验能力、实验技能、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实验设备仪器管理局面是促进实验室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为此,下面本文将具体来分析当前大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做好物质保障。
1.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采购前论证不充分、仪器闲置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从理想状态来看,各个高校的相同或者类似专业是可以实现在仪器设备方面的资源共享的,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提高仪器利用率、促进仪器功能的充分开发,而且可以实现经验交流,更好地促进各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但是目前多个院系或者是单位各自为政,在仪器设备的购置方面缺乏沟通和交流,加上在采购仪器前没有对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从而导致仪器设备添置随意性大、闲置现象严重。
1.2 实验室现行管理机制不合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多样性、复杂性、难度较高的工作,需要管理的仪器设备数量巨大,且分类有些混乱,导致管理工作繁琐艰巨。目前现行的实验室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并不健全,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也很低;在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不到位,致使仪器设备老化、功能退化现象严重。加上入室操作人员缺乏专门的规范操作培训,损害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1.3 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实验室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实验仪器的直接管理人,它是规范实验室建设,调试、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防止仪器受损、老化、退化的主要负责人,其自身专业素养会影响到工作能力的高低,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局面,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比较低,专业技能薄弱。加上学校固于传统观念而忽略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实验室建设进展缓慢。
1.4 新置仪器多、仪器存放凌乱。由于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实验需求逐渐增多;与新技术相关的专业在仪器设备的规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更新率也比较频繁,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购置功能更齐全、更加先进的新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因此增加。仪器设备堆放凌乱,没有按照仪器分类进行摆放,加上工作人员紧张,导致了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受到影响 。
2.优化当前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现状的应对策略
2.1 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实验仪器设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求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各个方面的的业务培训活动,强化自身管理素质,这是扭转当前实验室管理混乱局面的一个主观条件。为此,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努力。第一,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例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习,参加跨地区的业务交流活动和教学技术讲座,到外地高校学习参观等。第二,管理技术人员要争做实验教师的得力助手,打破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听、看、做的被动学习模式,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当中,为学科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由实验指导教师老师进行检查和讲解,以此提升学生与管理技术人员的参与感,强化理论与实践技能,也借此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2.2 做好计划论证、严把购前论证关。严把购前论证关是保证采购计划制定水平、提高仪器设备投资效益、促进教学科研稳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从严格意义上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前计划是管理工作的开端,它决定着整个采购环节能否顺利进行,也最终决定着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做好可行性论证报告,制定好采购计划,以实验教学、科研任务、设施条件、技术队伍、经费来源为依据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论证;打破封闭式的仪器管理局面,加强各个学校,各个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报告论证,在摸清各个单位、各个专业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之上,进行新仪器设备的采购。还要注意审查好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生命周期,杜绝质量差的仪器设备进实验室。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要完善学生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为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提供行为规范和操作要求。第一,要求对实验仪器进行专人管理,每台设备落实到人。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调试设备,在实验前后检查仪器数量、仪器的完好度、仪器设备的实验材料、记录材料是否齐全等等。第二,要严格落实仪器设备借还登记制度,仪器借出必须填写借条,管理人员谨慎做好借出归还记录,实验室老师要如实填写实验情况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记录,学生要认真填写学生实验仪器使用记录。第三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制度、财产登记制度,对仪器的保管、调配、定期检查、维修、使用状态等做好信息记录,并及时备案。还要详细登记仪器报废注销记录,建立完善的设备使用档案。
2.4 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面对庞大的设备管理信息量,为了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要求各实验室要大规模引进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为此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求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操作规则,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数量、型号、购置日期、领用单位、经费来源、用途、性能状态、维修等记录资料进行全面的入库登记。第二要求所建数据库能够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完善系统的信息查询、调取、追踪功能,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结束语: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创造良好的仪器管理局面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学科建设,就必须在学校领导、各单位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设备的购前计划和论证,引进信息化的仪器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当前的管理困境,推进学科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芹.加强开放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288-290.
[2] 黄建平,赵先全,王世海.关于高效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