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25 04:3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冰心散文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冰心散文读后感

篇1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

  《汪曾祺散文》描绘了各个地区风情,人物特色,民风习俗,以及地方特产,这一切,都使人耳目一新

  人物传记,上到文学家,下至普通平民,一切都是汪曾祺先生所接触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大和尚和七拳半》这个故事。书中描写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含辛茹苦的吴大和尚和矮的出奇的七拳半。他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平民,他们都有烧饼店,却拥有不同的故事,吴大和尚开烧饼饺面店,有妻小,本来是个幸福的家庭,结果他的妻子跑了,留下了他孤单一人看家;七拳半是个体户,他也有个烧饼店,而且生意兴隆,作者对其充满了期望。他们的故事真切再现了旧社会的平民风貌,仿佛再现了那时的乡村生活,其乐融融的家庭,街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农民在田里辛勤的劳动.这一切有苦有甜。妈妈读了这本书后,津津乐道:“我好像回到了童年!”虽然我是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但在汪曾祺的散文中,仿佛能感到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相信汪曾祺先生也是很怀念吧!

  汪曾祺先生写的小说,我感到的是一种亲切,一种情调。他在写人的时候,总是对别人表达一种尊敬;写景物的时候,总是显现对江山大河的热爱;写美味的食物的时候,是一种向往。字里行间都是很实在的,不像别的一些文章,描绘的龙飞凤舞,其实文章只是空荡荡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更是纯真的,美好的。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对人他友好,对事物认真。书中也描绘了他的老师为人处事,待客之道,也应该值得的我们学习。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的历史老人在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风采。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读到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

  这是我第一次碰触汪老先生的文字。之所以用“碰触”是因为我无法在匮乏的词库里找出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久违的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细珠润语。汪老是经过那场革命考验过的人,却在字里行间有着不同于老舍的超俗;不同于冰心的细润;不同于秋沅的诙谐。这点在于我是难能可贵的。

  品着品着,伴着午后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拍打在我的身上。我恍惚间有种若即若离,童真,无奈,幽默,心酸之矛盾感;恍惚间有种赤足漫步于沙滩边,捡拾水花清润的触感,那种幸福的温度,是无法言喻的。试想着,有个足够明亮的花园,生长着巴根草,芝麻,虎耳草,紫苏;栖息着土蜂,蝉,天牛,螳螂,斑鸠如此种种生灵的乐土,我的童年可以畅快淋漓,无畏的度过,那必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试想着,有个足够多水的地方,那里有河堤,墙垛子,竹蒿,大船,也有贴水飞的野鸭子,撑蒿人,船老板的家眷,和四面扑打的鱼鹰,我必可以在那里——水乡高邮。肆意的赤足奔跑,任凭将那冷冷的笑声与烦恼都改写成那午后的每一抹暖入心扉的阳光。嗬,心都醉了。

  我于是便摸索着,这苍劲的笔锋必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风吹过,雨淋过,宛如幽谷里一朵安心的幽兰;霜欺过,雪压过。宛如月光里默默沉思的绿荷。另一方面,我始终无法理解这乐观幽默的语言为何书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文化*革命,就像在冬日黝黑却坚韧的树枝,在寒冬映衬下宛若水墨画的树枝,突兀的生长着一朵极艳丽饱满的花。那花是毫不忌讳的长着,如此骇俗又如此平实。使人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又无疑对它的遭遇感到惋惜;在惋惜之余又为它产生敬佩和畏意了。

  再准备从窗前的躺椅上起身时,却再也离不了那种纯净,真实朴实的语言。它虽没有如我最爱的秋沅的文字那般如散发暖暖光芒的珍珠,打磨着我柔软的心,却也有闪烁着正义和尊严,友谊和爱,继而成为引领我走向成功智慧的那一方净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

  我一直讨厌散文,不止是因为考试要考,而且还因为呆板无趣,看着想让人睡觉,每次看着看着都是迷迷糊糊,让人讨厌。所以我的书架上什么书都有,就是没有散文集,。像什么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人的散文实在是除了被迫才读几篇,否则几乎不看,因为这是在太无聊了。

  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要比其他人好多了,他的散文轻松自在,而且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丝隐秘的幽默,让人嘴巴一咧,会心一笑。他的手法很有意思,总会在文中一些微妙的地方加上几句看似文不对题的几句话,却又在无意间把文章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在这本书中他的《跑警报》很有意思写出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逃飞机轰炸时的许多趣事,当预行警报的灯笼挂出,人们从驿道撤入郊区的深山老林,警报响起后,男生手里提了一大袋零食在宿舍门口等人,直到女生出来了以后上去“嗨”一声以后欣然地并肩走出后门带着闲适的心,嘴里啃着零食,又因为是跑警报所以不能悠哉悠哉的,得带一些危险感,但还是显得不紧不慢。让人不得不感慨道:“原来跑警报也可以这样”

  又比如说《五味》他用了风趣的笔法写出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趣闻,比如山西人的酸,四川人的麻辣,无锡的甜,当然包括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的臭豆腐。是的,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当我仔细回想一下后,也就发现原来《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根据这篇文章改变的吧。我当然也喜欢他的《端午的鸭蛋》就连上课时也很想知道老师到底是怎样上这节课的。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一对父子之中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那无与伦比的“孩子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早春的时候带着一大堆孩子在田野上狂奔,“我”初恋时,父亲在一旁给我出馊主意,这种父亲哪里能够看见:如此民主而且回去理解孩子,从孩子身上学会不怕担干系,只是本着同学有难就要两肋插刀的的淳朴精神而去帮助他们。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篇2

关键词:课堂知识;语文;氛围

日常的语文课学习在知识面上就一定要极其丰富,语文课堂的氛围要十分活跃,才能吸引学生。而且,语文对教师要求也极高,只有教师自身文学底蕴丰厚,课堂才会生动丰富多彩。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有钻研精神,了解学生所需,深入了解教材每一课的内涵,认真备好课本知识,以丰富的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宝贵的知识,并享受对这一宝贵知识积累的过程。以下是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一点经验之谈。

一、培养语文学习习惯,释放语文学习正能量

语文课程的学习重在积累,并不是连打几夜突击学习,多做几套试卷或参加几次课外辅导就能提高成绩。它需要学生从一点一滴日常生活的细微处慢慢积累,需要从小学到初中长时间的语文知识积淀中慢慢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这些因素有机的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有些习惯是需要从小坚持养成的,还有一些习惯则是需要家长陪护和长期督促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坚持常抓不懈。语文学习重点在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证明经常阅读和喜欢阅读的学生,语文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习作文章的能力都要远远强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所以,让学生爱上阅读和坚持阅读对学好语文有较强的意义。在我的授课班级中,经常开展学生读书竞赛,对学生阅读书籍有很大的促动作用。在竞赛中出一定范围的书目内容常识题,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竞赛定期开展。当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在组内成为拖后腿的绊脚石时,在集体荣誉感的推动下,同组的学生便会运用帮扶方法强迫他们完成阅读内容。而且,在竞赛的推动下,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内心。虽然,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管理松懈或小学基础薄弱,但当他们内心的向上动力在竞赛掉队中成为全组的拖累时,他们也会努力迎头赶上的。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很有效的学习正能量,从而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和学习中来。另外,能帮助养成良好学习语文习惯,还能帮助提高学习语文能力的方法便是让学生在规定的阅读文章中进行读后练笔,为了避免学生书写读后感会出现网络抄袭借鉴等情况发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分段落书写。开始可以字数少些,100字、200字均可,只要是自己真实的读后心得便可以。坚持一个学期下来,便会发现学生的书写水平大有提升。这些看似普通的做法,难的是坚持去做,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慢慢提高的。

二、备好语文课程内容,活跃语文课堂氛围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就能以自身丰厚的知识讲解,再配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带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丛林中任意穿行,在语文学科深邃的海洋中恣意遨游,学生则不仅能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能在活跃饱满的课堂中为学习语文、爱上学习语文深深地扎下坚实的根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恪守不渝的坚持文学修养积累,更要多钻研n文内容,拓宽自身知识面,多细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出符合本班学生基础和要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语文课程内容。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从介绍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入手,再从作者的生平及写作特点开始拓宽讲解。丰富学生文学知识面的同时,也将单一的阅读更好理解了。再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读过作者哪些散文,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感受,从而练习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推荐学生读一些类似作者的文章,像冰心、郭沫若等名作家的文集。在反复阅读后,让学生找出书中的好词句、好段落,按作者的比喻手法并结合自己身边的实情、实景、实事书写一段。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细心观察生活等能力。这样涉猎范围比较宽的授课形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只有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多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多从学生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入手,在学习中坚持跟进式学习,坚持能力展示性锻炼,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3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巧用故事悬念诱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收声:“后面的更精彩,想知道结果,自己借书看吧。”《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善用环境氛围激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受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在教室中建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做完作业后经常聚在这里看书,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加强了同学间的知识交流。学生在家的时间最多,家庭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建议家长建立家庭书架,让它成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鼓励学生节约下零用钱,经常为自己的书架添本书。

3.勤用活动促兴趣。小学生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班中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活动,同时在班内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精心推荐,让学生“读好书”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笔者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推荐给学生:一是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二是寓言,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三是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六是当代文学作品,主要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一本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推荐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和高尚的人谈话”,与优秀的人物为伍,置身历代伟人之间,闻其声,观其行,见其人,与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

三、授以方法,让学生把“书读好”

很多小学生书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往往只是一味追求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1.指导精读。所谓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元人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指导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篇4

一、诵读古代文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百家讲坛的热播,掀起了人们对古典传统文化的追捧热潮。有学者评论说,人们对于丹、易中天的追捧是中国人精神世界匮乏的表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甚至远远滞后于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究其原因,可追溯到对传统文化形式的摒弃和叛逆,而则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一起丢进了垃圾桶,彻底切断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而一个民族没有文化根基,就如同雨中的浮萍,所幸的是传统文化的血脉还存在,先哲们给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还在。也许,当下是时候把目光转向我们谓之为“经典”的作品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作。我们固然不能一一深入探究,至少可以采撷其中的一点一滴,就足以滋润我们饥渴的精神家园了。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还是极为清晰的,每一时代都涌现一批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秦汉诸子百家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在文学史上散发着它们独特而永恒的光芒。基于此,可让学生有选择的诵读、感悟先哲的思想。经典的诵读,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一种含英咀华的精神享受。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谆谆教诲;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飘逸豪放;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凡脱俗;关汉卿《窦娥冤》写尽人生的无奈与悲凉;曹雪芹《红楼梦》呈现世间的繁华与衰败。徜徉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风景无限。学生收获到的是字字珠玑的华美篇章,收获到的是堪与日月同辉的哲思睿理。针对不同的文体特征,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导学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苏轼的词为例,就可以论坛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可先对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代表作加以搜集整理,辅以自己的品味赏析,集结成册,并展示交流,教师可适时进行总结性评述。当然诗文诵读会,以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交流都会是促进学生阅读经典的催化剂。

二、阅读现、当代文学经典,品味真、善、美人性光辉

经典并不仅仅存在于遥远的历史,中国现当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造就了许许多多文坛大师和优秀作家迥异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语境。传统的文学形式此时已走入死胡同,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白话诗文创作以其随意、率性的特征给濒临僵化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时期涌现的许多作家都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从投笔从戎的那一刻起,就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唤醒愚弱的国民上。他的文字,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穿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病弱。老舍先生则以其细腻温婉的笔触,勾勒北平市井小人物的生活,使作品具有了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情怀。也正因为如此,老舍先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而他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以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美文创作,或缜密漂亮,或冲淡自然,或闲适幽默呈现出别样的风格韵致。诗歌在西方诗歌流派的影响下,同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现代诗派代表人物戴望舒一首《雨巷》融进无限忧伤的情思意绪。冰心则创立了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冰心体”,其诗歌中对自然、母爱饱含深情的吟咏,曾温暖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对这些文学大家、思想大家,我们的孩子还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定期开办读书交流会和教师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当然对经典篇目的诵读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作品熟悉到“出口成诵”的程度,才能逐步理解感悟到作品的精髓。

三、放眼世界,开拓视野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忘记我们的祖先和前辈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世界中的人,我们的眼光也应该面向世界,汲取全人类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莎士比亚、歌德、普希金、泰戈尔等一串串永远镌刻在人类文学史上的名字,承载了多少人类思想的光辉。他们的经典作品同样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经典篇目,学生要做好详尽的读书笔记,并就感触颇深的语言做圈点批注。师生还可以共同搜集有关的鉴赏资料,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在读书交流会上共同分享。

四、让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将经典阅读进行到底

篇5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殿堂中遨游,成长。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旨在“哄”学生读好书。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书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4.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在阅读课上,随机树立典型,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在校都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6.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亲子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和好处:

(1)有薄到厚,由浅到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学会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在选择阅读刊物时应该先选一些薄的、内容稍稍浅显的,这样可以给孩子以信心,从而让孩子爱上读书。

(2)细水长流,贵在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间可长可短,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3)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书,文字尽量简练易懂,多重复,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断进行调整。

(4)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对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语调,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就越明显。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既保证阅读数量,又提高阅读质量。

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名族明间故事等。

4.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5.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等。

6.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而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

篇6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7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大繁荣的精神,引导和培养广大中小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教育局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首届中小学生“阅读节”活动。

本届读书节以“传承文明礼仪,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通过读书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

三、活动主题:

传承文明礼仪,创建书香校园

四、活动安排

1、制订读书节活动方案。9月底前各校上报读书节活动方案,教育局组织开展优秀活动方案评选,并向全区中小学推荐优秀方案。

2、学校把推荐书目印发给全校师生。各校在校园内悬挂读书节标语,内容可为: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浓郁读书风尚,丰富心灵世界;建设校园文化,弘扬时代新风;读书,让我们更充实;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品味、创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读书、明理、成才,仅供参考。

3、各校按照“七个一”(即制定一份读书活动计划,开一次动员大会,读1-2本好书,搞一次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展示,进行一次读书竞赛活动,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主题班队会,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总结会)要求,开展有特色的读书节活动。

4、举办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举办以“传承文明礼仪,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知识竞赛。

6、结合语言文字工作,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7、10月30日前,各校将读书节活动总结上报教育局,教育局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优秀组织奖”、“书香之家”、“阅读之星”等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学校要提高对开展本次读书节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发挥主阵地作用,通过班会、团队会、校会、晨会等,利用悬挂“阅读节”宣传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以及国旗下的讲话、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形式,对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2、凸现主体,率先垂范。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重在平时、立于终身和有益于学生育德、励志、启智,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要着重抓好“读(阅读)、写(读书征文)、讲(读书演讲)、赛(读书知识竞赛)、透(读书与课堂学习相互渗透)”五个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学校领导是教育教学组织者、管理者,更要率先垂范,精读、研读、教育名著,做师生的榜样。广大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使读书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爱好和生活方式。同时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阅读节”活动中来,通过读书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

3、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小学阶段以着重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翻阅图文并茂的故事性、常识性、经典书籍为主。初中阶段要侧重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读与学相结合,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单一化的阅读和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加大引导、指导和辅导力度,不断优化校内、班级环境,增强学生阅读情趣,使读书活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4、整合资源,深入开展。各校要将读书活动有机融合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等活动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教研、电教、图书馆等部门的作用,积极为读书节活动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图书由学校图书馆提供,或号召老师、学生和家长自愿去新华书店购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一次“校园旧图书交易节”。要利用好节假日作好详细的布置和安排。要及时总结,不断积累新经验,要明确专人负责,作好工作分工,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本次阅读节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七、活动指南

各中小学可参考下面的活动建议,自行设计本校的阅读节方案,分阶段组织实施。

1、开展“书香班级”展示活动。各校紧紧围绕创建“书香班级”的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各班级紧紧围绕学校创建“书香班级”活动方案,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发言等形式制定出本班最佳活动方案。

2、每天一诗诵读活动。把“每天一诗”诵读活动当作创建“书香班级”的基本条件。要求各班语文教师制订出阅读节期间“每天一诗”的目录,并加以指导,直至学生能流利的背诵。

3、深入开展班级读书角和好书交流活动。要求各班开展“献一本看百本”师生共建图书角活动,充实各班图书角的图书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个人藏书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

4、建立读书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读书、网上荐书、网上交流、网上竞赛等形式,培训提高学生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开“网”有益。

5、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要求各班学生把读书的感想、体会、经验等写出来,在班内、校内进行交流,带动更多同学也能积极参加。

6、开展“我爱读书”征文演讲大赛活动。要求各班同学把在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选出最佳文章,参加学校“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7、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各班推荐3-5篇优秀读书摘记和3-5幅手抄报参加学校展评。

8、开展“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9、开展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要求学生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实现个人藏书20册以上的目标。开展好 “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及读后感征文活动,实现父母与子女同读、同写、同感悟、共交流。

10、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举办各种主题的读书讲座或读书论坛。

11、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12、举办“快乐就从课本来”课本剧比赛,指导学生改编课本内容,把课本上的内容(科目可以不限,书本内容不限)艺术化,立体化地表演出来,让课本也变成学生们发自内心、发自兴趣的阅读素材。

附件:中小学生“阅读节”推荐书目

小学部分推荐阅读书目

一、二年级: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刘劲松著 浙江少儿出版社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著

《安徒生的童话[丹麦]安徒生著 《格林的童话[德国]格 林著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三、四年级:

《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笛 福著 《马燕日记》法国]韩石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女儿的故事》梅子涵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 花城出版社 《芝麻开门》祁智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

《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 《中国节》绍俊等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英国]伊丽莎白﹒古吉著/马爱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洛的网》[美国]怀特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大科学家》郑春兴等著中国宇航出版社

五、六年级:

《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不可思议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著 漓江出版社《中国兔子德国草》周锐、周双宁著

《青铜葵花》曹文轩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

《青鸟飞过》《象母怨》《蓝花》《钟声》(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平静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向着太阳歌唱》徐传德主编 商务印书馆《亲亲我的妈妈》黄蓓佳著 江苏少儿出版社

《列那狐的故事》[法]季诺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非法智慧》张之路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等著

中学部分推荐阅读书目

社会·历史·人物:

《人类的故事》[美]房龙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昨日的世界》[奥]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著 三联书店《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 中华书局/三联书店

《坡传》 林语堂著 陕西师大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傅雷译传记五种》 三联书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

《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马振聘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爱的教育》 [意]阿米其斯著 王干卿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著 王家湘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安妮日记》 [德]安妮·弗兰克著 宁瑛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金蔷薇》 [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戴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时、薛菲译 漓江出版社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著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 陈敬容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爱》 [英]勃朗特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活》 [俄]托尔斯泰著 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卡夫卡文集·中短篇小说》 [奥地利]卡夫卡著 谢莹莹、张荣昌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漂泊手记》 [加拿大]安妮·麦珂尔丝著 孙咸锐、高宁、周晓阳译 译林出版社

《一九八四》[英]奥威尔著 董乐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选》 [英]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 译林出版社

《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著 查良铮译 译林出版社/高莽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冯春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月集·飞鸟集》 [印度]泰戈尔著 郑振铎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先知·沫与沙》 [黎巴嫩]纪伯伦著 钱满素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现代诗100首(红、蓝卷)蔡天新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培根人生论》 [英]培根著 何新译 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覃思集》 [法]帕斯卡尔著 李平沤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国文学:

《唐诗三百首评注》 [清]蘅塘退士选编 周啸天注评 凤凰出版社

《宋词三百首评注》 [清]上彊村民选编 王兆鹏、黄崇浩注评 凤凰出版社

《人间词话百年解评》 王国维著 刘锋杰、章池集注 黄山书社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文观止新编》 钱伯城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念楼学短》《学其短》钟叔河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朦胧诗新编》 洪子诚、程光炜编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大家小集·鲁迅集》 鲁 迅著 花城出版社

《人间鲁迅》 林贤治著 花城出版社

《大家小集·沈从文集》 沈从文著 花城出版社

《活着》 余 华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傅雷家书》 傅 雷著 三联书店/辽宁教育出版社

《孩子你慢慢来》(或《野火集》) 龙应台著 文汇出版社

《想念地坛》 史铁生著 南海出版公司

《灵魂的事: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史铁生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捕蝶者》 筱 敏 花城出版社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著 中国人大出版社

《大地上的悲悯》 摩 罗 上海三联书店

《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风中的院门》 刘亮程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 莫小米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文化苦旅》 余秋雨著 文汇出版社

思想·心理·艺术:

《苏菲的世界》 [挪威]乔斯坦·贾德著 萧宝森译 作家出版社

《宽容》 [美]房龙著 三联书店/广西师大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国人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庄子散文选集》 [战国]庄周著冯钟芸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庄子现代版》 流沙河语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禅外说禅》 张中行著 中华书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天津社科出版社

《音乐笔记》 肖复兴著 学林出版社

《都会之春:丰子恺的诗意漫画》 丰子恺绘 陈星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阳光心态》 孙东东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爱南京》 叶皓主编 南京出版社

《向着太阳歌唱》 徐传德主编 商务印书馆

科学·自然·经济:

《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 刘莹莹、王琪译 译林出版社/王大文译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王光译 作家出版社

《动物素描》 [法]布封著刘阳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发明者的思路》 董英等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