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通知范文
时间:2023-04-10 07:1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暑降温通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值盛夏,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给环卫作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发生,保证一线道路保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现就做好年清扫员防暑降温暨暑期慰问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和暑期慰问工作。夏季历来是各类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各镇办要充分认识做好夏季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清扫员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一是对防暑降温工作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二是要结合市容环卫作业的实际,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常识,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三是积极发动辖区社会团体、企业开展高温季节为环卫工人,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清扫保洁人员,送清凉、送关怀慰问活动,以维护环卫工人队伍的稳定。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将筹措一定资金,在暑期专门安排对环卫工人进行慰问,体现党和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关爱。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各镇办要为环卫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一是环卫工人在清扫保洁作业时,必须穿戴区政府近期为环卫工人制作的安全遮阳帽、着夏季反光环卫马夹。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卫工人休息室等设施,完善电风扇、饮用水等必备设施,为清扫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三是在高温天气下,各镇办要将熬制好的绿豆汤、白糖水等降温饮品送到清扫员工作岗位上,尽可能避免因天气炎热而出现中暑等现象。四是各镇办可根据情况,适时开展慰问清扫员活动。
三、抓好安全生产和暑期清扫保洁工作。各镇办路段清扫管理员要在每个班次登记清扫员出勤记录,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在监管清扫保洁质量的同时,要巡视工人身体状况,教会环卫工人预防中暑技巧,出现发热中暑等现象迅速送医院治疗。各镇办要严格控制好清扫员年龄结构,对年龄偏大且因身体有病不适应环卫工作的,要劝其退出环卫作业队伍,实现环卫队伍年轻化。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要强化环卫作业规范,防止出现因高温天气作业而出现的清扫保洁水平、质量下降、垃圾堆积等问题,尽量减少二次污染和作业扰民现象。同时区市容环境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确保环卫工人身体健康,圆满完成暑期清扫保洁任务,以保持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舒适。
篇2
最近我市天气持续高温炎热,为了确保职工盛夏时期生命安全与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责任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仅是《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企业行政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大对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与治理,防止发生职工中暑伤亡事故。
二、落实措施,积极推动防暑降温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系统工会,要根据本乡镇、本系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暑降温工作方案,明确暑期防暑降温的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要结合“安全生产月”及福州市政府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深入基层厂矿开展宣传、检查、走访和慰问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单位,露天施工、高空作业、高温作业单位,危险品储运企业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单位以及往年发生过职工中暑事故的单位等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和帮助他们完善暑期安全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范和防暑保健措施;督促他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作业时间、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并加大防暑降温经费的投入和物品发放力度,确保职工安全度夏。要关心职工生活,督促和帮助企业大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确保职工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设施符合和满足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需要。要积极组织慰问活动,让生产一线职工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关心、关怀。
篇3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篇4
发放防暑物品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案例】自2010年8月以来,赵强等15名外线作业电力工所在的公司为赶进度,即使是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也要求赵强等一直照常露天工作,只是提供了充足的高温解暑、清凉饮料。发放了相应的保健用品。可赵强等领工资时发现,自己应得的高温津贴却被无形“蒸发”了。原来是公司将高温解暑、清凉饮料、保健用品的花费,冲抵了他们的高温津贴。
【说法】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方面,高温解暑、清凉饮料、保健用品的开支属于防暑降温费的范畴,而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是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防暑降温费是针对暑期在岗的农民工。由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对高温气候的界定来确定,时间一般为5-9月份。而高温津贴则是指农民工在特殊环境下作业而给予的补偿,通常是针对需要在室内气温≥33℃、露天气温>35℃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这类人群除了有领取高温津贴权利外,还可以领取防暑降温费。另一方面,高温津贴的给予方式不同于防暑降温费。防暑降温费可以是现金支付,也可以是发放物品的形式,而高温津贴只能是现金支付。且必须是工资以外的支出。
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案例】李辉等6人是人力装卸工,常必须在户外工作。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2010年8月以来,因天气实在炎热,他们有时难免耽误工作。公司发现后,立刻表示可以给予高温津贴。每人每天15元,并确实给大家预付了一个月。可当李辉等领取2010年8月的工资时。却发现工资比平时少了。公司解释说。此前发放的高温津贴已计人最低工资标准,并在总额中扣除。
【说法】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农民工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实施的《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从中可以看出。高温津贴并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而必须由用人单位另行给付。
高温缩短工作时间不得降低工资
篇5
近期,我市持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我市晴热高温天气仍将延续,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9~40℃,局部40℃以上。同时,进入夏季,雷电、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极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为切实加强建设领域夏季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安委办《关于切实做好夏季和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采取措施,做好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工作
各科室、单位要建立健全应对高温工作机制,规划验收、园林市政、建筑施工、保障房建设等涉及户外管理工作的单位要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要加强对园林市政、建筑施工等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类用工单位细化高温应对措施,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和防护物品发放,改善露天和高温工作场所的通风、隔热、降温条件,确保作业人员宿舍、食堂、厕所等临时设施符合有关标准和满足防暑降温需要;要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完善医疗应急机制,及时处置高温影响下的中暑、食物中毒等突发安全事故;要妥善安排施工计划,避免盲目抢工期、赶进度,严格遵守高温作业时间: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全面落实责任,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理
(一)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监管领导机制;要根据夏季汛期、台风和高温季节气候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组织开展夏季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和全面排查,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塔吊、电焊机、施工升降机、井字架、基坑支护、脚手架、高支模、简易工棚、临时用电设施等设备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要加强场地内防汛排涝工作,及时疏通排水管道、窨井等相关设施,保障排水畅通;要严格执行危险品管理规定,加强工地内危险品、易燃易爆建材物品存放库房的管理,严格危险品领用审批制度,实行专人负责;要对场地内高空悬挂物、灯箱、广告牌等设施及临时构筑物进行防护加固,严防高空坠物、构筑物倒塌导致的伤害事故。
(二)加强园林市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道路、桥梁、排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行业要立足民生,合理分配资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加强夏季市政公用行业安全防范工作。要对市政基础设施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做好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及时进行检修、加固、清淤,确保运转正常;要加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供应企业、门站的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储存、装运等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和高温预防工作,加强地下燃气管网的巡查和维护,严防燃气泄漏、爆炸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垃圾焚烧厂、垃圾中转站及环卫专用设施的安全维护,及时清除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的垃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防止夏季垃圾腐败导致蚊虫孳生引发疾病传播;要出台针对性措施,落实养护单位做好高温期间抗旱保绿工作,合理安排浇水、除草时间,加强病虫害防治,暴雨、台风期间要及时进行行道树修剪、加固,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加强直管公房安全生产管理。以房屋屋脊、墙体、阁楼、承重木柱、电气线路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直管公房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表登记,及时进行修缮加固;对电器线路老化、私拉乱接和电气设备带病工作等隐患,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检修;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通报暴雨、雷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联系社区、相关单位做好抗险应急响应;广泛开展防汛抗台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抗险自救能力;制定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做好物资储备和救援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直管公房不倒不塌、不出重大事故。
篇6
一、本预案是针对施工中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所制定的,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施工中的紧急情况是指具有突发性,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经济损失的各类建筑工伤事故。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分公司经理孙琪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经理助理卢志利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班长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分公司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经理孙琪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
(略)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
夏季工作过程中,因露天工作环境较多;人员工作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工作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工作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
由组长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相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
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组长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
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
由组长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救援现场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可就近从邢台路桥沥青库调集救援队伍、人员、物资设备。同时专业救援队伍、物资设备从应急预备救援队伍中调集。
六、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1、人员、物资准备:
分公司物资的购置由经理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绿豆水等。
(2)、救护器具:单架、救护汽车、小型氧气瓶、听筒、病床、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
现场工作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工作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分厂领导。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工作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分厂领导,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分厂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紧急预案。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分厂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七、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分厂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分厂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工作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1:00 ~15: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分公司讨论,特制定本公司夏季(依据本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9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9:00
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分公司对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八、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九、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分厂或公司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1)、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2)、检测应急设备
3)、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4)、测试应急人员的协调能力
5)、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6)、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分公司会定期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分厂还特别强调以下四点:
(1)、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2)、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篇7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出租车司机行业属于特殊工作性质的行业,在夏季运营过程中,出租汽车司机可利用车载空调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并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故法院对程某要求某公司支付其高温津贴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裁定驳回程某的诉讼请求。后程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高温津贴的法律依据
(一)高温津贴属于必须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工资范畴
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国家法律法规就高温津贴的性质并未明确予以界定。地方性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粤人社函[2009]20号文中对此首先予以界定。该文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发放的高温津贴,是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特殊劳动消耗的补偿,属于工资范畴;对非高温作业人员普遍发放的类似于防暑降温费性质的高温津贴,应属于职工福利范畴。”通说的高温津贴,应属于前一种情形,是企业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是一项法定义务,属于工资范畴,并且只能是现金支付。北京市《关于做好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明确指出:“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因此,自2012年6月29日起,高温津贴已被明确地界定为工资范畴。本案中,程某所要求的高温津贴就是除一般工资收入之外的额外补偿,仍属于工资范畴。
(二)高温津贴的发放对象
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2012年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指出,该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将以前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田间作业,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虽然高温津贴的发放范围作了扩张,但法律法规仍然作出了诸如“高温作业”、“无空调作业”、“露天作业”等限制性规定,强调工作过程中的外界气温条件及人为降温措施的实际效果。所以,是否发放高温津贴还需依据相应的法定条件进行判定。
(三)发放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由此,高温津贴的发放情形主要包括:1.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2.非露天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
(四)配备车载空调的出租车不符合发放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运营出租车配备车载空调是行业的法定要求,结合本案中程某的工作情形可知:第一,程某所从事的出租司机行业属于特殊工作性质的行业,但并不是露天工作;第二,在夏季运营过程中,程某可利用车载空调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故其不应享受高温津贴。而目前北京市内的出租汽车,诸如伊兰特,捷达等众多车型,都配备了空调降温系统,这也使得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夏季乘坐、工作环境都在33℃以下,所以,整个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也都不符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法定情形。
二、本案中的利益衡量
(一)劳动关系矛盾就其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矛盾
法律本质上就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其中最为重要的利益分配就是劳动者如何通过劳动平等地获得报酬,此即由劳动法律调整的劳动关系。利益的均衡就是法官裁判的目标,这也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的。因此,作为利益衡量的运用者,法官在确定个案利益的保护程度时,他的价值观念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应考虑到个案的利益衡平对公共政策、社会舆论乃至经济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本案中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利益均衡
本案中程某所从事的出租车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其现有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化模式以及个体化经营加行业管理模式。在公司化运营模式中,又有车辆属于公司和车辆属于个人但挂靠公司运营这两种情形。但其行业运营模式均是产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承包运营模式。出租车司机受劳动合同和承包经营合同的双重规制,后者更是触及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及行业惯例,运营成本尤其是油耗成本是由出租车司机自行承担的,这是双方长期磨合形成的利益格局并由主管行业以运营合同的形式予以固定,每一个新入行的司机对此利益格局是明知的。这里既不存在利益的失衡,也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制,双方的利益大体均衡。
此外,由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与油价、经济和政策调整紧密相关,为降低出租车司机的运营成本,保障其收入的稳定性,出租车公司已经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司机一定油补。但是,作为出租车管理者的出租车公司,不仅有追求自己收入最大化的利益诉求,还担负着保障司机收入稳定、降低其运营成本的社会责任。如按照北京市相关行业规定中所要求的出租车公司对单班司机给予每月约1400元的油补,对双班司机每人每月给予约700元的油补这一标准,以北京全市有约13万名司机、本案出租车公司有280名司机计算,需要支付的油补总量对公司和整个行业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再额外要求出租车公司给予司机高温津贴,将会导致双方在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不仅会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群众正常出行,还会引发社会就业危机等一连串恶性循环。
劳动法的特点是法定条款和条款约定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都是经营者,双方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界定各自的权、责、利的边界,搭建起由运营权、车辆、人力成本、油耗等成本组成的经营平台。双方的合作运营既保障了群众对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又实现了各自在合同约定框架下的盈利。如果过于强化一方的利益,如本案中,过于倾斜保护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要求公司支付高温津贴,将会导致双方在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
篇8
热死,这一沉重的劳动话题既拷问着用人单位对工人的关怀意识,更拷问着高温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理应引起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及各级劳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接二连三的“热死”新闻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报道工人因热致死的当是2004年。这年的7月9日“相关媒体”报道,在深圳百利来丝印厂打工的吉庆云,7月1日加班后身体感觉不适,7月3日凌晨离奇死亡。据记者调查,吉庆云所在工厂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车间里的温度非常高,最少有40℃,又不通风,人一进去就不停地流汗。但由于该厂从事的是陶瓷烧制,在工序上有描花绘画的工艺,所以尽管天气酷热难挡,但工厂却不允许使用风扇,以免影响产品质量。特别是窑部的工人,每天要在50℃以上的环境里工作。而且工作时间也特别长,白天工作10小时不算,晚上还要加两三个小时的班,住的还是密不通气的铁皮房。吉庆云死后,记者在福永医院给家属出具的病危通知书上看到,诊断栏上写着“高热、昏迷”,同在一个工厂打工的女儿也向记者哭诉:“妈妈是被热死的!”
2006年7月发生在福州马尾的刘运芳不幸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7月3日晚9时30分,福建长隆纺织厂女工刘运芳晕倒在车间内。刘晕倒时,车间内温度高达40℃以上。7月4日早上8时许,刘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生检查,这名女工血压很低,呼吸衰竭,体温高达41.6摄氏度,得的是中暑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热射病,进而引起中枢衰竭。据刘运芳家人说,刘晕倒前,已经发高烧,她曾向工厂请过病假,却没有得到批准。刘运芳的工友也反映说,该纺织厂车间常年温度很高,近期高温天气更如“火上浇油”,但厂内并未采取降温措施,还经常加班,所以厂内中暑和长痱子的工友不是少数……(2006年7月15日劳动报)
进入2007年以后,“热死”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年的7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该报记者从东莞市120急救中心获悉,东莞市120急救呼救中心在567三个月共接到118宗中暑急救求助,其中多数发生在建筑工地和工厂企业,共涉及106人,期间因中暑导致死亡或间接导致死亡3人。其中有一名死者系横沥镇某电子厂的厨师,因为工作环境较为高温,导致其心肌梗塞,最终不治身亡;而另一名死者是在建筑工地作业的工人,因不堪炎热而重度中暑身亡。
7月30日《南京晨报》也报道,7月29日下午2点,南京气温突破38度大关,创下最近三年来夏季气温的最高纪录。当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挖掘机驾驶员在某工地劳作时突然猝死,医生诊断为重症中暑所致。
而第二天的南方都市报也报道,在广州白云区同德围一工厂打工的郑伟邦,在连续三天高温环境下加班后,7月21日凌晨终于上床睡觉,但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郑伟邦所在的工厂是一家还没有正式名字的鞋厂,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那些制作中的鞋子,放在火上烤,温度适合后,就敷上胶水,再粘上一层胶。盛夏的天气本来就很热,加上厂房内4台加热器散发的热风,让整个工房热气腾腾,再加上这个厂还没有正式执照,为了躲避检查,生产的时候都是大门紧闭,使得空气更加不流畅,工房更显得酷热难耐。每天晚上,宿舍里面的电扇都是开到风力最强的挡,但还是汗流浃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主任尹金柱说,郑伟邦之死,很可能因身体全面衰竭导致。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酷暑中突然消失,看到这样的消息,让人悲伤不已。
二、“热死”频发的原因何在
1、相关企业一味追求效益,忽视职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私营老板们为了减少开支,节省成本,包括对一些安全、降温设施在内的最起码的配备也是能省则省,更遑论职工工作条件的舒适与否。职工到底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工作?国家没有一个标准,谁也说不清,而对“招商引资”的迷恋也让不少地方政府放松了对工人生存环境的关注,这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2、职工过于弱势,缺乏自我维权的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找一份用来养家糊口的工作本来就不容易,所以,他们即使感到自已的工作环境太恶劣,但是为了保住饭碗,也不敢轻易向老板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的要求,只好想方设法地忍受;何况,许多工人都是刚刚从田埂子上走进工厂,一无文化,二无技术,自身素质较差,对法律常识和相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即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也不知道怎样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已。
3、相关部门行政不作为,让无良老板有机可乘。近年来,职工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基本上每年到了盛夏,各地都有严禁中午高温作业的规定出台,特别是07年,中央四部门更是联合下发了一份有关防暑降温措施的《通知》。可惜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把上级领导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怀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去贯彻执行,农民工和工人们依然要在热浪中挥汗如雨,生命依旧受到高温的威胁。不少地方似乎只有出了事故并被曝光后,才开始严查与整顿。
三、“热死”呼唤高温立法
一方面是工人被热死的新闻不断发生,而另一方面,对于在高温下劳动作业的工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却严重地滞后。
笔者在劳动保障部门查阅了相关规定,发现无论是《劳动法》,还是《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论及有关的问题时都只是片言只语,根本没有详尽的规定,而目前一直执行着的防暑降温规定,还是1960年7月1日颁布的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距今已经整整48年。而48年来,无论是国情还是民情,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劳动环境,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可是这个《暂行条例》却一直还在“暂行”着,没有作任何的修改或补充。
就是在这个运行了48年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中,高温作业所包括的范围也仅指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非露天作业高温防护措施,而对处在炙热的太阳底下的露天作业仅是这样规定:“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显而易见,这样的《暂行条例》早已落后于时代,失去了适用的基础和条件,这样的《暂行条例》不仅不能适用于现代的室外作业劳动保障,也与当前日益多样化的行业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劳动关系不相适应,根本无法保障劳动者对高温作业说“不”的权利。
篇9
为加强本次安全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月活动的有效落实,我厂主持全面工作的厂长亲自负责本次安全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各级领导积极配合开展。在六月初转发了公司28号《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文件,并根据公司28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主题开展此次活动,对活动进行认真组织,使活动开展得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由于我们准备充分、布置周详,使我厂“安全生产月”活动一开始就步入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正常轨道,并使得在本次安全月活动中全厂各单位无任何大小伤害事故发生。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安全宣传画(张贴在主要生产单位)、《报》、橱窗以及各种会议、简报,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用舆论导向激发职工地参与热情,让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安全生产变为自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全月活动中,我厂共张贴安全生产标语标图76幅,办专题橱窗4期,报送安全报道稿件27篇,制作各类型标志牌38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激发了职工自觉参与安全月活动的热情,使安全生产真正进入了职工心中。
三、以安全月为契机,落实隐患整改,注重加强实际效果
篇10
今年7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连晴高温天气,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土壤失墒加快,伏旱开始露头。7月17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抗御伏旱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抓好抗御伏旱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抗御伏旱工作
近期出现的连晴高温天气,对低海拔地区正处于孕穗、抽穗扬花期的水稻、灌浆期的玉米以及蔬菜、果树等的正常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据市气象部门近日会商测报,全市大部分地区从7月中旬末到7月下旬初开始有25天左右的伏旱,部分区县的伏旱可超过30天,长江沿线地区略偏重,极端最高气温39℃,个别地区可达40℃以上。未来10天左右全市旱情将从目前的“插花旱”迅速扩展到大部分地区,干旱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旱区特别是今年已经遭受严重夏旱的东北部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务必把抗御伏旱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积极主动做好抗御伏旱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抗旱夺丰收、保稳定。
二、突出重点,落实抗御伏旱措施
(一)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讲效益”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管理调度。在城镇,要优先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重点工矿企业用水,落实节约用水措施,制订应急供水预案。在农村,要认真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要抓紧修复水毁抗旱设施,及时补缺堵漏,努力减少水源损失。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建设应急水源工程,通过堵溪截流、抽水入塘、引水入库等措施,尽可能多地增加抗旱水源。要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做好为重旱区缺水群众拉水、送水的服务工作,确保旱区群众有水喝。要把水产养殖和抗御伏旱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群众用水,维护用水秩序,避免出现有水不放和有旱不抗的情况,严防水事纠纷发生。
(二)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作业是抗御伏旱的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人工增雨作业工作,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抗御伏旱中的重要作用,全市人工增雨作业人员、高炮、火箭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并保持临战状态。市和各区县(自治县、市)人降机构要对现有人工增雨作业装备进行一次再维护、再检修和保养,备足人雨弹,安排好作业计划,合理布局作业点,严阵以待,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要搞好作业前的培训和调度工作,确保空域、地面及作业装备的安全。
(三)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和疫病防治工作。要做好户外高温环境工作人员作业时段调整、公共场所防暑降温、中暑人员紧急救护等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安全、文明消暑,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暑期中小学生游泳安全问题。要认真做好供电设施的检测维修和电力调度工作,尽最大可能保证电力供应,满足防暑降温需要。由于干旱覆盖面广,水体等环境易污染,从而导致疫病的暴发流行,各地要认真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清净无疫。
(四)切实抓好高温伏旱期间的防火工作。要加强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林区群众及外来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在高温伏旱期内,林区要坚决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加大监测巡查密度,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巡查,做到有火及早发现、及早扑灭。对违规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要严惩不贷。在抓好森林防火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城镇火灾,进一步落实消防责任、预案,组织开展防火安全大检查,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交通枢纽等重点单位和宾馆、饭店、商场、影剧院、歌舞厅、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场所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并坚决整治各种火险隐患,防止火灾安全事故发生。
(五)切实落实生产自救措施。抗御伏旱要坚持以抗灾补损、农民增收和发展经济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帮助旱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非农产业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把伏旱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加强在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千方百计抗旱保墒,科学防治病虫害,加大节水灌溉、覆盖保墒、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使用旱地龙抗旱剂等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措施,增强抗旱实效。要早研究、早部署、早计划,把晚秋生产作为抗灾夺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提早做好土地、种子、肥料、技术准备,大力调整晚秋生产种植结构,扩大高效作物种植规模,确保晚秋生产种植面积到位、技术措施到位、后勤服务到位和产后开发到位。要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组织好劳务输出,广开农民增收门路。
- 上一篇: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
- 下一篇:百战百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