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01: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忽略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忽略阅读答案

篇1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教师阅读教学的误区。

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为了应付高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等的教育,致使生学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

2.依赖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有些老师认为,答案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阻碍学生发创造性思维和散性思维的发展;但更多的老师认为阅读题所设置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答题方向和把握文章主旨。

3.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死板,所选文章也不够精美,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学生普遍要求能提供更多更精美的文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选择阅读。

(二)学生阅读训练的误区

1.对文章理解不透彻

无论是词句的理解还是主旨的把握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难以回答得完整准确。阅读积累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文学底蕴欠丰厚。

2.不能“学以致用”

判断文章体裁,运用相关文体知识鉴赏文章、思考问题,应是学生阅读思维之一。但是,学生阅读过程中却难以将课内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课外自主阅读能力,不能有效地实现“学以致用”。

3.认为阅读训练成效小

学生喜欢做客观题,他们认为做客观题花费时间少,成效相对显著。做像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这样的文章,他们觉得费时,而且得绞尽脑汁,有时不一定答到要点上,所以效果不显著。其实不然,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多练,才能培养语感。

4.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就是语言学习。而当前许多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章看得懂,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该现状令人堪忧。

二、探究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积累。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为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作了关键的脚注。从语文教材的选用看,必修一至五,《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等八本书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感悟、鉴赏,甚至背诵这些名篇佳作。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特别是教材中选用的我国古典名篇佳作,更要引导学生从传承祖国文化,完善自身人格的高度去认识积累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

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旧理念下的“架空分析”和新理念下走极端的“思想漫谈”式,其实都忽略了一点,“语文”姓“语”。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对此,半个多世纪以前,朱自清先生在《・序》中已有很精辟的论述:“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三)鼓励学生个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

个性阅读,即学生从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这种个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学习语文打好基本功。当然,个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可以指定读物,做到统一阅读,各自理解,教师点拨,提倡个性感悟与评价;也可以是抓大放小,在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

(四)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1.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平等意识缺乏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课堂,使课堂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记录教师的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纯粹只是客体。

2.教师应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从而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论

总之,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走好每一步,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86-02

在高考现代文的考查中,有一类题型较为常见,那就是“作用题”。这类题目在每年各地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属于比较“稳定”的题型,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考生反映在刚接触这类题时发现自己写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去甚远,总是“不在一条平行线上”。不少学校的高考复习资料中都有对此类题的解题方法的总结,但大多概括程度不高或涵盖要点不全且内容繁琐,学生不容易记忆,答题又常常丢三落四。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从设题角度和答题思考角度两方面,以历年各地高考题为例,具体说明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一、“作用题”常见的题目表达形式和设题角度及范围

1.“作用题”常见的题目表达形式

主要有:“……有什么作用(起什么作用或对表现……有什么作用)?”问题变式有:①为什么这样写?②写这一内容的用意(意图)是什么?③删掉这部分内容可以吗?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用题”设题角度及范围

主要有:①标题的作用;②句、段的作用;③文中某些内容的作用;④修辞的作用;⑤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⑦环境描写的作用;⑧人物的作用;⑨插入内容(某一事件、史实或诗句等)的作用。

二、“作用题”的答题角度及应注意的问题

解答“作用题”时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每个角度又包含多个不同的方面,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1.内容上的作用

(1)从提问的对象出发,切勿将问题复杂化。提问的对象“本身”,就是解读文本最基础的一步。任何一道“作用题”,无论它的题目问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本身所写的内容、给我们最直接最客观的信息,往往就是答案之一。如2012年高考上海卷《冬阳·童年·骆驼队》第7题:“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是什么?”迅速查找文中划线的语句: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羞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参考答案的其中一点是“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大多数考生却忽略了这个答题角度。从划线的句子中很容易看出是描写骆驼吃草料的细节,但很多考生往往认为答案“很神秘”,经常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忽略了显而易见的内容。以致所写的答案让评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2)思考提问的对象与文章主旨的关系。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①点明主题(如所问对象在文章开篇位置可以说“开篇点题”)。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大河家》第14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第一点:“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等。如2011年高考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第15题:“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最后一点:“烘托出紧张的气氛,预示爸爸命运的变化。”又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荷叶》第16题:“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点:“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③卒章显志,突出主旨(在结尾位置有时是“深化主旨”)。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点:“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一般来说,无论是解答“作用题”还是其它题型,弄清文章的主旨都是很重要的解题环节。因此,解答现代文光是背熟一些解题要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终还是要真正读懂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3)从作者角度判断,如烘托情感、思想,表现了作者……情感等。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4题第二问:“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二点:“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4)从读者角度考虑,思考提问对象的表达效果。开头,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结尾,含蓄隽永,耐人回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掐辫子》第16题:“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是“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5)从技法角度考虑,如人称、修辞的使用效果等。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针挑土》第17题第二问:“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中有一点是这样的:“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这里顺带概括一下常见的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适用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一般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够使语言生动;在表情达意方面,便于感情交流,给人以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叙事、描述和议论。

(6)从线索角度判断,通常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耳边杜鹃啼》第18题:“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参考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结构上的作用

(1)文章开头部分,往往有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的作用。

(2)文章中间部分,一般有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3)文章结尾部分,作用有呼应开头(有时是呼应标题或呼应前面的某个具体段落)、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全篇等。

3.值得注意的问题

(1)答题要具体化。在考试中,经常发现有些考生答题时只答一些“术语”,而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展开叙述。如回答文章开头部分的作用,只答“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而对“下文”的具体内容只字未提;回答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时,往往就写“突出文章主旨”。至于突出文章的什么主旨,也忽略不计。这往往成为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2)总结某些规律。如果是小说类的现代文,当问到某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答案中往往少不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烘托人物心理”。考生只要联系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里描写风雪天气的作用,便可轻松记住这个规律。如果问到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时,答案多数有“丰富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之类的说法,与教材中《南州六月荔枝丹》里引用大量诗句的作用也是一致的。又如插入史实的作用一般有“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等。只要考生在做题时多加总结,这样的规律是不难发现的。

篇3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环节、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幼儿,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问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困惑

在我园早期阅读教学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给教师创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模式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当前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们在运用“提问”这一策略时,还存在诸多困惑:

(一)教师提问单向,孩子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在早期阅读提问时常以教师为主体,通常采用“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发起,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如阅读活动中教师常会问:“故事中有谁?在干什么?”等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控制活动的主人,只须从孩子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二)提问预设性过强,欠缺随机性

幼儿的有意注意很短暂,他们会突然对阅读中某一非重点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在对幼儿突发想法的应对中缺乏一定的机动性,不能跟随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随机生成,无法有效地既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又引导幼儿解决阅读中的关键性问题,而只是匆匆忽略,慌乱解决,在随机提问的设计上欠缺巧妙的艺术性。

(三)提问时封闭式问题多于开放式问题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经常有“大家说对不对?”“你们一起来做小羊好不好?”等封闭式提问,这些提问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性回答,无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维,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四)提问缺乏层次性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个性、能力不了解,在较多提问中欠缺层次性:(1)缺乏难易层次。教师的提问在难易设置上层次不明显,有本末倒置现象,这无法使幼儿通过阅读活动培养秩序感与层次感,形成阅读概念。(2)忽略个体差异。提问的设计偏于“大众化”,只适合大多数幼儿而缺少对个体的关注。

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提问”这一策略有效地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教育效果呢?

我园在近几年的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二、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一)优化预设提问的方式

幼儿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他们阅读行为的发展呈无意的跳跃状态,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阅读,也不能抓住阅读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早期阅读之前对阅读内容必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把握阅读的主旨,预设幼儿在活动中要获得的相关经验,并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幼儿的能力水平,预设优化的提问结构,促进幼儿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发展。

1.猜想式提问。

一般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画面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都会运用大书或PPT做载体,引导幼儿阅读,此时教师就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一些因素(人或者是物),调动幼儿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如早期阅读活动《野猫的城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封面后提问:“看到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小动物们在议论什么?”等。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2.“结果前置”式提问。

阅读中的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猜测的。幼儿的思维是多维度的,对于问题的答案,通过相应的情景引导,他们能进行多角度、大胆地想象与猜测。

在早期阅读提问中运用“结果前置”提问策略,通过前置结果的提问,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思索、归纳、整合,积极地想象与表达,启动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探究。如在阅读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在幼儿进入阅读状态之前。先出示最后一幅场景(小兔和兔妈妈非常深情地、开心地拥抱在一起),并进行提问:“你感觉图中小兔和兔妈妈感情怎样?”“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它们这么亲热,这么开心?”又如在早期阅读活动《打不开的门》中,教师预设了结果前置式提问:“仆人的孩子在干什么?”“他推开门后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些提问都是从结果人手,引导幼儿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指向不同的角度,从而推动幼儿迫切从阅读中寻求答案的愿望,使早期阅读活动在主动状态中迅速启动。

3.双向提问。

篇4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时代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记忆有可能会一生铭记,因此,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完善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在此时对其进行阅读教学,既是教学的要求,也可使学生快速提高阅读技巧。对于教师和学校等教育机构而言,小学阅读教学的优劣是考核一个机构或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与其能力和薪酬也直接挂钩,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结果和应试教育

阅读的重点是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过于注重对题目的思考,而忽视了阅读的本质,近年来,学生竞争的激烈更是加重了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问题答案的思考上,没有重视文章的探索,在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后,学生盲目地根据答案对文章进行定义。这样的教学模式简称为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也没有语言的交流,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2.忽略学生的见解

近年来,随着学生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辅导书应运而生,教学参考书和课本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参考资料,而每道题的答案又极其统一,为了获得高分,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答案来写,而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见解,教师也是根据答案来进行阅读讲解,并规定只有与教科书或参考书的答案一致才可以得分。阅读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力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允许思想见解的不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说,但现有的教育模式则扼杀了学生的个人见解,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将无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坚持自我的学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高措施

1.重视学生思想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接受者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见解和理解才是重中之重,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开放型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融入文章。

2.避免应试教育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统治地位,语文阅读的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只是追求分值而忽略语文所包含的情怀。笔者认为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的吸收中华五千年发展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中所沉淀下来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仅仅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从阅读中所形成的独立的思想。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要让他们从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语文思维空间,提高语文阅读质量。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探讨出了关于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没由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和没有掌握到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导入无法进行文本的深入阅读,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了,而老师有时候忽略了这一情况,只顾自己的教学,甚至有一些老师只是通看了一遍文章就结合的参考答案给学生进行讲解了,这就是教师的能力素质不高的体现,容易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文本,从而误导学生,容易传授给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起不够,在老师布置对阅读文本进行讨论的任务的时候,大家只是敷衍了事,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关于阅读材料的分歧与意见消除的太快,学生没有进行一个实质性的思考就草草了事,根本没有得到一个阅读的有效方法和语文知识的升华。

1.2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太少,传授方式过于单一。在目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互动过程太少,没有从阅读材料中对学生进行一个情感的引导和抒发,只是一味的对着参考书或者参考答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这种强行的知识灌溉对学生来说是很难消化和接受的。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传授知识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取代学生成为了课堂的核心,教师只顾自己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提问性引导,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不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讨

2.1 教师要认真备课,提高讲授的质量和水平。教师要认真积极备课,提高自己讲授知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连贯性。高效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在三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教师在参考答案的前提下独立仔细的阅读所要给同学们分析的材料,阅读材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对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积极予以标注和解释,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步骤,让课堂灵活生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阅读发展实际情况的的教案。有了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教案,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课堂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要盲目的去复制粘贴网上已有的大众的教案,教师可以在独立阅读文本之后,借助参考书和自己的领悟进行教案的设计,既要符合本班学生的阅读中实际情况的教案,也要创新和多元。三是教师要制定一个关于学生阅读成长的目标,也就是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在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下,才知道自己阅读中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只有瞄准了方向,用对了力气,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才大。

2.2 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现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阅读是一种个体差异化的行为,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教师不应该主导课堂一味的灌输给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这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的阅读体悟和感受。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的讲到底,不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一味的依赖老师的分析,自己的阅读思维越发懒惰,对阅读材料没有进行一个自己的感悟的理解,阅读技巧也得不到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掌控课堂,允许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进行一种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个有效的指导。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整个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中,才能推动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应该保留一点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学生向教师提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深入进行阅读。

再者,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倾向,加强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适当的开展小组分组,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对阅读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发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开展。

最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才能直击学生的内心,只有教师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唤醒学生心中内在的心灵反映,从而引导学生真切的去感悟阅读,去体会阅读,去发现在阅读后所沉淀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凯.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0

篇6

仲:

做小阅读需要很细心,而又是第一道,在心情很紧张的情况下更害怕出错,也就越紧张。很容易忽略细节。第一小问就看了半天,始终进不了状态

李:

语文是高考第一科,当时难免紧张,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是做题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又因为怕做题时间不够,急于求成,难免忽视细节问题。这是我这次小阅读只对一个的悲怆感慨。

李:

还有些题外话,就我个人而言,卷子发下来先答古诗文默写是错误的。如果答不好,难免增加心理负担,影响之后的答题;如果答得好,难免轻敌,认为高考题不过如此,从而导致对其他题目的浅易思考,草草作答。

李:

考试的时候脑壳短路。有时候做题爱纠结,一纠结就错了

哈: 老师,我发现答第一个小阅读的时候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很容易把一些选择的细节忽略。老师我错了好多选择,就是紧张,短时间内没有调整过来,让您失望了

石:

我反正一直昏昏沉沉的状态 。一直神游。我终于明白什么叫高考和平时无关了。

……

从同学们的上述报告可知,同学们答高考第一题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时,大都很紧张,一时进不了大体状态,心理不稳定,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稳定的心理何尝又不是成功的一半? 应该说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做高考第一题。石同学说的“我终于明白什么叫高考和平时无关了”话,一定程度

说明了这个道理。高考就是一种比赛,比赛比的是知识技能,更比的是心理素质。

所以,同学们平时做论述类阅读题时,一定要把提高心理素质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具体怎样做呢?,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

一、专注解答过程,不想解答的结果

过程决定结果。一边解题,一边想解答结果的正误,精力就很难集中在解题过程中,心里也会紧张起来,解题过程必然会受影响,解题的正确率就会下降。做论述类阅读题精力需要高度集中。只有把精力全放在解答过程上,不去想解答的正误,心理才自然会稳定下来。

二、自信果断

充满自信,心理才会稳定;果断选择,心理才不会纠结。俗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三、及时反思,总结成功得失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不及时反思总结,下一次照样失败。反思总结到位了,心里有底了,自信心有了,心理自然会稳定。

四、把每一次复习训练,都当作在考场上

模拟训练越贴近高考考场,越有利于提高考场心理素质。所以,每一次训练前,先要调整好心态,稳定好心理,认为自己面对的就是高考。训练到“认为高考无非是又做了一套模拟题”时,如果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何愁发挥不出水平?

五、方法正确,过程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方法,方法正确,成功的几率就高,反之,则低。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阅读的过程必须到位,一步也不能少,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最易造成心紧张心理。所以,平时复习训练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一定要这样一步一步来:浏览全文,看题干(题目)题肢(选项),筛选相关信息,比较分析题肢的表述与原文信息异同,判断题肢的正误,选定答案。

篇7

【关键词】英语;任务型阅读;方法;实例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题实例

Just as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some basic rules of behavior(行为)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on the Internet. The basic rule is simple: treat others in the same way you would want to be treated. Imagine how you’d feel if you were in the other person’s shoes.

For anything you’re about to send: ask yourself,“Would I say that to the person’s face?” If the answer is no, rewrite and reread. If someone in the chat room is rude to you, you needn’t to fire back. You should either ignore(不理睬) the person, or use your chat software to block their messages. Remember to respect the beliefs and opinions of others in the chat room.

①Offer advice when asked by newcomers, as they may not be sure what to do or how to communicate. When someone makes a mistake, be kind about it. If you do decide to tell someone about the mistake, point it out politely. At the same time, if you find you are wrong, be sure to correct yourself and apologize to those that you have offended(冒犯)……

二、解题步骤及分析过程

初读分析:在拿到这篇文章后,首先阅读首尾段,了解文章大意。手段中有一个关键字“communication”,而且是面对面的交流。作者提出了她的观点“treat others in the same way you would want to be treated”。然后我们进行具体的答题过程。

跳跃式阅读,直击答案:

1.In the chat room we must respect others’ ________ and __________.

首先根据“in the chat room”找到题区在第二段中。然后根据关键词“respect”,直接锁定第二段最后一句:“Remember to respect the beliefs and opinions of others in the chat room”,与题目进行对照,便可以得到答案为:beliefs, opinions。

分析:中考题目其目的仍旧在于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句子。如此题中,两句为同义句,只是表达形式稍微变了而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注意同义词、同义句型的讲解,让学生灵活的掌握英语。

2.When you find you make a mistake in the chat room, what should you do?

这个题目中的关键字在“you find you make a mistake”,出现在第三段中“At the same time, if you find you are wrong, be sure to correct yourself and apologize to those that you have offended(冒犯),”这个题目由于句子比较复杂,题目的表达方式与题区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对这个复杂句进行整合,便可以找到正确答案:I should correct myself and apologize to those that I have offended.

分析:根据关键词,题区很容易找到,所以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复杂句的理解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由于此题为问如果你在聊天室犯了错,应该如何做?因此,回答时一定是以第一人称,我应该如何做……所以,在对句子提取时,需要变型,才能得出答案。

3.选择一个适当的句子放在①处_______

A.First impressions last longest.

B.Everyone was new to the network once.

C.The internet has opened up a whole new world for us.

D.Even if you feel strongly about it, think twice before saying anything.

这种题目,首先我们看题区,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是在“Offer advice when asked by newcomers,”表示的与初次见面的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的事项。因此,可以直观找到答案为B。然后,我们把B句代入原文中,发现十分通顺。而别的选项,由于时间问题,可以直接忽略不堪。

三、小结

通过上面的实例分析,我们验证了刚刚所说的任务型阅读中的三步法的有效性。然而一切方法应用的前提,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还是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基础知识中,就任务型阅读理解的特点进行灵活训练,培养学生有效的捕捉信息能力和汉英互译能力,学生才能很轻松得应对这一题型。

【参考文献】

[1]王庆跃,《新课改下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的特点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2009(7).

篇8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出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很多学生在碰到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习惯于立即就做,答题时在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殊不知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大忌。因为在没有弄懂全文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目,很多时候即使做了,也会将答题的方向弄错,导致失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中心相结合,才能答得准确。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应当将所给的材料迅速地浏览一遍,弄清所给材料的体裁、中心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在浏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很多时候需要在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先把题目浏览一遍再浏览全文,这个方法我认为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读文本,有的放矢,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施其他步骤。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如果问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忽略,不用去深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所以,要想解答好这样的阅读理解题,通读材料是最起码的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找,即带着问题找原文,前后联系

有的同学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喜欢就题做题。这样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做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会完整。因为每一个阅读理解的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主题紧密联系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答案。如果就题做题,会导致答案的点数不足,甚至答题出现错误。

在答题之前,应当先审清题意,再审视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做上记号,作为答题的要点,也是可能的得分点,然后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再将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审一审、想一想。在联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与阅读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缜密的思考,确定答题答的空间与范围。利用问题提供的文字信息,到原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尽量使句子完整。要做到细读文章内容,机智从容答题。这样能保证答题的完整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更加准确,避免无谓的失分。

有时候,在与全文进行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就能找到,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而且比自己总结的话更加完整、准确。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原话。解答某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答案完美。

所以,在审清题目的同时,将问题归到文中的位置进行阅读,能够尽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提高解题效率,又培养了综合概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劳永逸。

三、做,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力求答案的丰富性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题只要做了就行,至于能不能拿到分,那就要看造化了。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肯定是不负责任,思想上较懒惰的,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想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一定要作答。有些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碰到一些要求概括的题目或者“谈谈自己想法”的问题时,思想上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人不予作答。殊不知,这是典型的懒惰行为。我们的阅卷原则是问题只有作答才有可能给分,不答肯定不给分。所以无论多么难的题目,要鼓励学生作答,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去解答,不能出现空白的题目。

2. 要言之有据。在答题时千万不能为了解答而乱写一通。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题在本质上和不答题是相同的,不能得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是我们根据问题和原文所作的归纳我们都可以放到答案中去。只要不是瞎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答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篇9

关键词: 阅读理解 解题步骤 注意事项

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理解英语书面材料。阅读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认识的过程。《中学英语课程》提出:中学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阅读理解是集语音、语法、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于一体,综合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从分值上都占据重要地位。此类试题题型主要有:A.根据短文判断正误;B和C.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D.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句子,使短文正确无误(句子还原);E.任务型阅读等。测试重点有时间地点、人物身份、职业爱好、学习策略、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社会生活、环境保护、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一些细节问题及对全文整体意义的理解,已由考短文的表层现象改为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归纳、推理、联想和判断能力进行考查。这种实质上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就要掌握阅读的一些技巧。下面笔者就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解题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谈谈看法。

一、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要求学生阅读所给短文,弄清所给材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态度。这类题型涉及的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从中考试题看,阅读理解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文章重点细节和事实的考查。做这类题时,学生一定要抓住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过程和结局五个环节,所有答案一定要符合原文,切不可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

2.词义或句意的考查。这些词往往不只是体现表层意义,还具有深层意义,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判断其意义,或根据句子的语法关系分析其含义。

3.文章主旨和大意的考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只有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结论或推论性考查。这类试题的答案选择无所谓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是最佳和非最佳之差。学生必须读懂通篇文章,弄懂作者的写作要旨,按照文章事件发生的过程和逻辑关系,才能做出符合原文逻辑主旨的结论或推论。

5.正误判断推理的考查。正误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事实、信息的理解能力。一般根据文章的事实或细节,给出一个句子,判断其正误。这类题比较直接,难度相对较小。做此类题时,应先看题,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

1.先看题干,带着问题阅读

浏览文章前,应先将文章后面的问题阅读一遍,了解试题题干及各项选项所包含的信息,这样阅读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捕捉信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细读全文,捕捉信息

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这就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掌握大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注意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人物及结局,特别注意首句和结尾句,抓住中心句。阅读理解的短文一般不给题目,这就给学生快速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特别注意首段和尾段或每一自然段的首句及结尾句。因为首、尾段和首、尾句往往是作者要说明的对象或事件的起因,或作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人物的关系,结尾是事件的结论或作者表达的态度、意图、目的等。

3.分析信息,推敲答案

在弄清了阅读理解题的实质后,就可根据输入的信息确定答案。学生必须根据某些关键词语和文章内涵,运用文章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参考作者的思路和意图,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推敲,最后选定答案。

4.复查全文,检查答案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不能疏忽。在阅读和答题时,学生的大脑已经输入了不少信息,这时很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整理,重新再读一遍短文检查答案,看是否前后一致,意义和语言知识是否和原文相符,是否符合逻辑,若发现错误,则要及时纠正。

三、阅读理解的注意事项

1.忌不带问题阅读

做题时,应引导学生先把所给问题浏览一遍,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选出考查表层情况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效率。

2.忌草率行事急中出错

设计者往往在3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选项,这个选项干扰性强,容易迷惑学生。老师要时常提醒学生,答题时要做到仔细推敲去伪存真,切记不要草率行事急中出错,排除干扰深思熟虑方能选出正确答案。

3.忌主观臆断妄下结论

少数阅读理解题只需根据生活常识就能选出答案,而绝大多数则不然。因此,学生在答题时,必须排除自身的生活阅历、学习经验、已有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不可凭主观臆断而妄下结论,正确做法是按照文章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仔细推敲再选择答案。

4.忌忽略时间

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时间分配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区别处理。文章一两处不懂的地方可暂时搁置一边,等把其他较为容易的问题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灵感,这样不能理解或未处理的问题有时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扎实的语言基础来自于平时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因此,只有学生平时刻苦用功,努力夯实英语知识基础,不断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多读多练,勤思巧读,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努力探索和总结适合的阅读方法,实践出真知,多练出效益,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龚苏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刘桃梅.英语阅读前活动的意义与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8).

篇10

角色投入“不对称”

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早期阅读对儿童语言能力、早期读写能力和后期学业成绩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显示有83.7%的家庭是母亲与幼儿一起阅读,而且大部分幼儿也比较喜欢与母亲一起阅读。由此可见,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亲子阅读在母亲参与的同时,也需要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在家里很少看到或听到父亲读书,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很不利,因此要增加父亲的角色投入。父亲给予孩子时间是最为重要的条件,每天抽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坐在怀里或依偎在身旁,陪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交流,这种温暖而和谐的亲子关系能使图画书发挥最大的功效。对孩子而言亲近书本,爱上阅读,需要父母共同引领,创造家庭读书的快乐气氛,这才是最好的早期阅读经历和指导。

图画和文字:

功能发挥“不对称”

图画书既有精美的画面,又有精练的语言。但父母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常常呈现出两种极端的“不对称”现象。其一,放大文字的功能,对“图画”视而不见。在亲子共读时,一些父母利用图画书精简的语言,让识字不多的孩子在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和专门的朗读训练,他们一边阅读一边用手指点文字,以此引导幼儿关注文字。为此,儿童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即讲故事必须认字,如果不认字就没法讲故事,导致孩子过多地依赖文字线索理解故事,恰恰忽略图画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最好媒介。因家长一味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只认文字,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细节、感悟内涵、读懂故事,使图画书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识字、朗读要求的压力下,孩子对阅读望而却步。其二,只看图讲故事,对前后的文字说明不予重视。图画书的每一处都蕴涵着丰富信息,包括其文字、封面、扉页与环衬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其中的文字与图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传达故事信息,但是有些家长只是把图画书当作看图讲述的对象予以利用,对图画书的文字相对漠视,这就忽略了图画书的另一重要特征,丰富的文字语言对感官发展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孩子们通过倾听可以扩展词汇量,自然习得一些复杂的书面语言,他们很乐意将这些词语运用到日常对话中,增加其口语表达的丰富性。图画书是文字与图画共同构成的艺术整体,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完成故事的讲述。因为幼儿不识字,所以对幼儿而言,文字是无意义的符号,幼儿在翻开图画书时,注意力不会转向文字,而是直接进入图画,通过图画来了解故事,这就需要成人的讲述来帮助幼儿理解图画和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使幼儿在文字与图画的交融补充中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图画书的意义,从而体验阅读的快乐。

父母和幼儿:

主体定位“不对称”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家长的图画书阅读指导策略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摸索。很多家长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不够,在亲子阅读中没能做到完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书籍选择或阅读指导。亲子阅读中幼儿经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