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浓范文
时间:2023-04-10 05:3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情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国纽约台山联谊会成立于1997年,其成员多是来自家乡的新移民,其宗旨是团结互肋、增进情谊,携手共勉。9年来,该会在发展会务,沟通新老侨团,支持公益事业,接待来访亲朋,关心会员疾苦等方面,均有可喜的成就。因此,当地乡亲称之为亲情重乡情浓的社团。
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山乡亲陆续移民美国,数以万计定居纽约。他们远涉重洋,初临外国,人生地疏,亟需乡亲关怀和帮助。为此,一批热心乡亲―――邝启新、赵璇衡、麦益权、陈丽娴、梅振才、朱文彬、谭锋、庄培根、谭广林,容柳树、陈标、余典荣、陈叔平……等倡建“台山之友”,每月定期茶叙,开展谈心、交流谋生经验,讲解美国法例等活动,大家甚感兴趣,自愿加入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及后,又按乡亲的要求,以“团结互助,增进情谊”为宗旨,组成“纽约台山联谊会”,制定会章,选出邝启新为会长,陈丽娴、陈锦波为副会长;聘请德高望重,具有申办移民,社会福利,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人士―――赵璇衡、梅振才、陈叔平、朱文彬等乡亲为顾问;并选出一批热心人士当委员,开展相互间的联谊活动。现在,该会邝启新、黄有年、陈丽娴通过换届选举,均先后担任正会长,会员也发展到160多人;还联系了一批乡亲,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经常开展各项联谊活动,联络乡情,妥善解决会址,让会员平日有个活动的地方,积极介绍亲友入会,使得该会会务昌隆。
篇2
桂林人几乎顿顿早餐都离不开米粉,可是提到米粉的来历,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相传在秦始皇时期,秦军在桂林征战,因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南粮北吃,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熟,最后再拉出粉条来,直接拖到开水锅里煮。将士们吃了顿时恢复了体力,战斗力大增,最终统一了南方。也就是说,桂林人吃米粉,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说完它悠久的历史,再看看它的迷人之处:
首先优质的大米和清澈的漓江水是美味的关键。桂林米粉之所以正宗,就是因为用漓江水做成的米粉韧性非常好,每一根粉都圆滚滚,而且煮熟之后不易烂,嚼劲十足。出了桂林城,想要吃一碗新鲜的米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次,卤水是最必不可少的。鲜香的卤水使白白的一碗米粉变得滋滋有味,鲜香甘甜。卤水的做法相当复杂:准备八角、沙姜、草果与母鸡、猪骨等去多材料用大火煮上20分钟,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最后用文火细细的煲上“七七四十九个小时”。经过繁多的制作工艺的卤水一开锅,鲜香四溢顿时传遍大街小巷。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锦上添花的配菜,配菜有碧绿的葱花、炸的金黄的豆子、酸辣适口的酸豆角、火红的鲜辣椒,以及最美味的卤牛肉、锅烧。一碗粉,有红有绿,有荤有素,有滋有味,既让我们的味蕾得到充分享受,又让我们对各项有了一份浓浓的情意。
篇3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具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活动至今还流传在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说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里,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下面三篇文章都与端午节有关,有由端午的红花想到儿时的伙伴,流露浓浓的思念之情;有用苦艾叶煎的水煮的鸡蛋,虽有些苦却颇具特色;还有发生在端午节的亲情故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怦然心动!
【作品展厅一】
端午的红花
桑飞月
我会在端午临近的时候想起一种花,这花不漂亮,即使后来虽着了红装,也不艳丽,那细丝簇拥的头状花序,总会让人想起无爹娘照管的女孩子的发,且它的枝叶狰狞又带着刺,所以相对于牡丹芍药等,它有一个俗气的乡妞式的名字――红花。
红花花朵最初是黄色的,倒应了黄毛丫头之说,只是后来才出落成姑娘,披上红嫁衣。红花“灼灼其华”“大红大紫”的时候是在端午。
在我们老家,端午有一种习俗,小孩子们要佩戴五色线和香囊。
五色线,即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拧在一起,戴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据说是能辟邪去病,到了农历六月六,才能解下来扔到溪水里冲走。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无饰物,所以这个小小的活动项目对女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总想把自己的五色线配得最为绚丽多彩――关于这五色线要有哪五色配成,好像当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当时我母亲是个教师,对这些小事情向来不多关注,我也便只好和邻家女孩娟子一起去配五色线或缝香囊。
我从母亲的针线筐里翻出白线黑线,然后和她一起用青草和红花,分别染成绿线和红线及黄线。摘红花的时候,她往往抢着去,说自己不怕叶刺扎。之后,她就用布满小伤口的手指给我系五色线,很开心的样子。
但这些快乐的日子仿佛很短暂,瞬间就流逝了。我上初中那年,她辍学了,因为此时她有了继母,她要照顾继母为她生下的妹妹和弟弟,还要做饭。之后我们便渐渐远离,我不见了她,她不见了我。倒是假日回家时,母亲说过一些有关她的信息:
娟子跟着她爸爸给建筑工地开吊车去了。娟子去广州打工了。娟子上个月回来了,手臂在饭店里被烫伤了,手指都长在了一起。
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母亲告诉我:娟子结婚了,对象是王庄(一个和我们村相邻的村子)的,据说是在广州认识的,比她大十多岁。
想起去看她的时候,是很多年后的一个春节。我回老家路过那个村子,见一位婆婆正在路口翻晒柴草。便走过去问:“婆婆,娟子家怎么走?”婆婆摇了摇头。我又指着不远处的我们的村子对她说:“从小庄嫁过来的。”她恍然醒悟:“哦,你说的是王蛋蛋的妈吧!在外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孩儿跟着他奶奶呢,住前面……”
又过了一些年后,端午的习俗变了,我开始入乡随俗地插艾蒿、买粽子、买洁白的栀子花。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别人的端午,我的端午,应该是绑五色线、戴香囊的,还有就是和娟子一起手牵着手,去菜园子边上采红花的……可是,娟子在哪里?红花又在哪里呢?
(选自《扬子晚报》)
探究练习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文章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读读文章第七段,试从写法或内容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4.如何理解文章第十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端午节中你有难忘的人和事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作品展厅二】
端午的苦艾蛋
孙佳新
对于端午节,我有着久远的回忆和感悟。
家乡风俗,端午这天,除了家家吃粽子外,还要在门前摆放苦艾,孩子们把艾叶编在发辫里,佩在衣襟上,用艾叶烧水洗浴。我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大概就是盼中秋和端午了。年和中秋不必说,盼端午是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一个整鸡蛋,粽子倒不是很稀罕的。那时家里生计艰难,平常难得有机会吃到一个整鸡蛋。
在端午来临之前,我就开始想象那可爱的鸡蛋的样子。我可以尽情地把玩够了再慢慢地品尝它。然而我热切地等待总是遭遇失望―――不是得不到那个期望已久的整鸡蛋,而是,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鸡蛋要用苦艾煎的水煮!
我每每捧着那个苦味的鸡蛋就会懊丧地想:我等了这么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既然给我鸡蛋,为什么要在苦水里泡?那苦苦的滋味里包裹的却又是我一心向往的东西!
以后的端午节我总是央求母亲不要用艾叶煮鸡蛋,母亲总是安慰我说:“苦是苦,但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细品品,苦里面也有清香呢!”
长大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苦也别有滋味,苦味的蔬菜和饮品对人体往往大有裨益。细想起来,觉得人生路上也时时会遇到那苦味的鸡蛋。从懵懂少年到生命旅途中淡泊的行者,曾经有过多少梦想和期待!可是费尽了心力得来的未必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焦躁无不是生命的苦,有谁可以逃避?可以聊以的是,在期待中努力,我一天天成长;从失望中找寻新的方向,我也一年比一年成熟了。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说的“苦里面也有清香呢”,包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选自《读者》)
探究练习
1.试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谈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五段中“苦是苦,但对身体有好处的。你细品品,苦里面也有清香呢”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小时候盼望端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作品展厅三】
端午节
曾苗祥
刚过了春节,母亲的话就消灭了我们的余兴:没米了。父亲无言。嘴上的旱烟管衔着红点,闪闪灭灭。末了,旱烟管在虎口上一碰,红点“滋”的一声在水中散成了一朵烟花。父亲背起一副麻绳,扯上扁担,厚厚的嘴唇紧闭着,望了我们兄弟仨一眼,走出了家门。
母亲一阵风似的追了出去,很久很久,直到看不见父亲的背影,才慢慢地转过身走回屋里,一双眼睛红肿红肿的。
开头,母亲还能从张婶李嫂那借来一升半米,米和着野菜煮,碗里荡出另一个我,一动,它就颤悠悠的。以后,野菜就独霸天下了。
张书记的儿子小凌是我的同学,身上挤着的是调皮捣蛋的肥肉,双眼的位儿都让它们霸占了许多。他的母亲很疼他,每天几次在楼上长一声短一声地呼唤他吃这吃那。去年的端午节,我听着小凌的母亲呼唤他吃粽子,喉咙直痒,我们家只熬了一锅比平常稠了一些的米饭,我就问母亲:“我们干吗不包粽子呢?我们也包吧,妈!”
父亲把眼睛瞪得老大,端起饭碗正要吃饭的母亲又把饭碗放下,我吃了饭,走进母亲的房里,她斜躺在床上,双眼吊着泪,拉过我的手抚摩着我的脸,声音很小很小,但我听来却像炸雷:“明年咱们也包粽子!”
今年端午节,母亲真的开始在裹粽子了,我们兄弟仨就忙着抬水、烧火,高兴得没法形容了。
包好了,母亲将粽子一个个数着放下了锅,刚好三十五个,一阵旺火猛攻,粽子煮熟了。
这时候父亲竟回来了,他一脸的黝黑,背又驼下去了许多。母亲很高兴地接过父亲手中的扁担,边为他打水边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我也为你包了五个粽子哩。”
“粽子?我们也敢吃粽子?”父亲望见了挂在墙上很神气的粽子,沉下脸来说:“十天苦力还赚不来这么多的粽子,这是官家的排场,我们一下子就吃了我半个月的血汗钱!”
我很少看到父亲生这么大的气,他抖着胡子,一步跳到母亲的身旁,“啪”地一掌印在母亲的嘴上:“你也变得贪吃起来?”
母亲捂住涨得通红的脸,正想说什么,蓦地一个女人的声音得意扬扬地从墙门缝隙透了进来,挑拨得房里嗡嗡作响:“小凌,粽子熟了,快来吃呀!”
母亲忘了一切,一下子年轻起来,对我说:“快,把门打开。”
我听话地去开了门,母亲用双手围成喇叭状,连叫着我们兄弟仨的名字:“来呀,粽子煮熟,快来吃粽子!”我从没听到过母亲的叫声会如此洪亮。
她笑了,满是皱纹的脸笑得灿烂照人。
父亲又扛着扁担走了,母亲在他简单的行李里塞进了五个粽子。
我先后吃了十个粽子。
我问二弟,二弟说:“我吃了十个。”
三弟歪着头,用两只手比画着,两腮一鼓一鼓地笑着说:“我也总共吃了十个。”
(选自《小小说选》)
探究练习
1.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
2.读读文中的画线句子,试分析人物当时的心情。
3.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传神生动,试从文中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交代每人吃粽子的数目有什么用意?
5.读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香香的粽子 浓浓的感情》
作品展厅一:
1.第一段写红花的作用一是为引起下文对娟子的回忆;二是红花的普通也衬托了娟子的朴实无华。2.比喻。用姑娘来喻红花,更有新意,形象地写出了红花初始时的俗气,到后来的成熟,同时也推动后文情节的发展。3.写法上这段文字用的是短句,略写娟子的生活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娟子的关心和思念。4.最后一段文字点明文章主旨,由端午想到了儿时的朋友娟子,流露出对儿时朋友的关切、思念之情。5.略。(能写出有关端午节的人和事即可)
作品展厅二:
1.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叙述。2.苦不仅是无法逃避的,还别有滋味。3.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一个整鸡蛋。4.大凡成功人士,又有谁没有经历过人生之苦呢?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焦躁这些人生中所遭遇的苦,对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磨砺?甘与苦相依相生,相辅相成。
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萝卜干 种植 加工 销售
常州市新闸镇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着“文化之乡”的美誉。闻名国内市场的农副产品“常州市新闸萝卜干”是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萝卜干的产地就在我园所属的江南水乡——新闸镇。
我园有95%的孩子是来自于农村,他们熟悉并热爱着田园生活,从小耳濡目染成人的劳动,香脆可口的萝卜干、萝卜条更是他们饭桌上常见到的菜,因此,孩子们对萝卜干的腌制有着浓厚的兴趣。
基于以上缘由,我园决定充分利用就地取材的物质资源优势、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因园制宜规划以“农家产艺”为主线,以“萝卜干”为主产品,在实践的平台上,开展了类似游戏又高于游戏的社会性活动,并以三大策略,螺旋推进。
策略一:走向种植,寓劳于乐
萝卜干的制作原材料是红萝卜,有了红萝卜才能保证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最初,收集原材料的方法是要求孩子们自带红萝卜,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发现萝卜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让游戏活动更具经济性、科学性,我们带孩子走向了种植。
第一步:多元感知
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走出园门、进入自然,来到新闸镇政府投资1千万元新建的集种植、加工为一体,种植面积达49390平方米的红萝卜种植基地。在这里孩子们积极行动着,他们变身为小记者,通过采访叔叔阿姨、了解农民的生产劳动、观察红萝卜的生长过程,获得种植经验。
第二步:亲历实践
我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富足的园所环境,在幼儿园东面开辟了几大块萝卜种植地,卖来农具、种子等,耕耘准备就绪。为避免走弯路,我们特聘了经验丰富的老农当师傅,请教红萝卜种植的具体步骤,指导师生们做好选地、选种、播种、稀苗、锄草、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萝卜苗越长越大了,期间,我们及时施肥、治虫、锄草、散苗,尽管辛苦,可孩子们收获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种植经验。时进隆冬,正是红萝卜收获的季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提着篮子、拿着袋子去拔萝卜,感受着亲手收获劳动果实时的愉悦。
第三步:学习储藏
每到收获的季节,被孩子们的小小手儿拔起的萝卜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有孩子说:“萝卜真多呀,我们用不完怎么办?”“把它卖了!”“卖了下次游戏我们用什么做呀?”“把它藏起来吧,我家萝卜用不完,妈妈就挖个洞把它藏起来的。”对呀,为保证萝卜的新鲜,我们请教农业专家,学习了萝卜储藏的知识。一两次的尝试后,老师和孩子们在收获萝卜后,会酝酿着留下一星期游戏需要用的量,将其余的萝卜装入蛇皮袋,放入自挖的地窖里,以备在长期的游戏活动中随时取用。幼儿园的一角的红萝卜园地,成就了我园孩子浓郁的田园乡情。
策略二:走向加工,寓学于乐
相比种植红萝卜而言,将红萝卜加工成香脆美味的萝卜干那工艺流程就复杂得多了。我们首先寻觅镇上颇有知名度的萝卜干腌制师傅,选择五六位有点懂行的老师跟其学习腌制技术。其次,利用网络搜索有关萝卜干腌制知识,希望除了学习传统的腌制方式外,也能变革一下,腌制出更多口味、品种的萝卜干,亦在这中间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我们还利用走廊、区域等创设与游戏活动相适合的环境氛围,同时在物质硬件上给予支持,投入一定经费,改造萝卜清洗间,购置腌制缸、竹匾、翻耙以及孩子活动时需要的长统雨靴、围裙等。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走入“萝卜干加工坊”,在萝卜干加工腌制的过程中,因清洗萝卜、切片、腌制、晾晒、成品包装这一程序较繁琐,每道工序都需要孩子们的认真参与,教师除了讲解要领,还带领孩子们到新闸有名的萝卜加工基地和附近的农民家去参观腌制过程,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孩子们兴趣极高,跃跃欲试,之后,进入游戏活动时更是有模有样,屡做不厌,乐在学中。
策略三:走向销售,寓卖于乐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我们在综合大楼创设了“农家产艺”游戏专用室,其中分成6大区域:清洗区、切片区、腌制区、晾晒区、包装区、外卖区。每天下午,“腌制萝卜干”成了我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可根据自己所需轮流进专用室游戏。清洗区,你可以看见穿着工作服的小朋友们把精心挑选出来的红萝卜倒进缸里,用木耙头反复翻滚萝卜,将萝卜上的泥洗干净;切片区,小朋友将萝卜的根须和顶切掉,然后由老师指导将萝卜切成大小均匀的白片;腌制区,小工作人员们将白片倒入缸内先撒上白酒,然后加入盐、味精、白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佐料,拌匀;晾晒区,孩子们将腌制好的萝卜干均匀晾在芦笾上,移到室外晒,并用木耙翻晒萝卜片,帮助其尽快晒干;包装区,小设计师们在设计商标,“小工人们”把这些晾晒好的萝卜干进行包装;最热闹的要数是走廊上的外卖部,你会听见售货员们热闹的吆喝声“过来瞧一瞧来看一看,今年新出产的新鲜萝卜干!”、“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香香甜甜的萝卜干,快来买哦”……一个个销售人员气派十足。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更多的是培养了他们从小适应社会竞争,学会生存的能力。
“农家产艺——萝卜干加工坊”作为我园乡土游戏活动的主打产品,我们付诸了不一样的精力和情怀。原因在于:一是家乡文化传承的需要,二是幼儿社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这些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社会、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同时通过游戏活动也让他们储备了一些必须的生活经验。
篇5
相伴读书看报
我和老伴都喜欢读书看报。我家里藏有各类书籍,而且每年我们都订《中国剪报》、《中国电视报》等,在老年体协还能阅读《中国老年报》、《参考消息》、《江西日报》和《家庭医生报》。我和老伴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且边读边交流,相互还把读到的精彩之处念给对方听。读书看报,使我俩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开阔心胸,陶冶情操。
相伴唱歌跳舞
老伴很有歌舞天分,她歌声悠扬动听,舞步轻盈。我俩经常早上锻炼和买菜回来,就打开DVD,听歌或跟着播放的歌曲唱唱歌;夜晚,我俩去社区跳跳舞,一般是老伴教我来学,我学会了跳健身舞和交谊舞,渐渐地,我成了老伴二重唱的好搭档和好舞伴。每逢节日,我俩都要参加所在单位的文艺庆祝活动。唱歌跳舞使我俩获得快乐,变得年轻,修身养性,驱除疾病。
相伴体育健身
打太极拳、舞剑和打门球,是老年人健身的良好选择。我和老伴每天坚持晨练,去公园打太极拳或舞剑;下午打打门球。如果遇上雨雪天气,我俩就将打门球改为在家里做健身操和下跳棋。我俩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体育健身使我俩加深感情,增强活力,促进健康。
相伴逛街散步
我和老伴每隔两三天就相伴去逛街。我和她需要买什么,总是一起挑选,相互做对方的参谋;家里需要买什么,我俩有商有量,力争达成共识。每当在人口稠密的街道或过马路时,我和老伴总是牵手相随。每天晚饭后,我俩都去户外散散步,谈国事家事,谈趣闻轶事,回忆过去,畅谈今天,展望未来。逛街散步使我俩情更深、爱更切,愉悦身心,延年益寿。
相伴做家务事
篇6
东北汉子10年无悔坚守
缘于传唱不息的爱情佳话
王力,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打拼。正当他事业做得日渐红火之时,王力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毅然决然地下海经商,做起了过桥米线项目的全国推广事业。对于当时近乎鲁莽的举动,王力解释说:“有些人创业找项目,往往在项目不利的因素上大费脑筋,而我做项目只要项目本身有一个能够打动消费者心灵的优势就足够了。在没向原单位辞职之前,我和同事们几乎天天光顾单位楼下的米线店。那细细滑滑的面条、打开盖子满屋飘香的浓郁香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过桥米线既经济又实惠,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我们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得需要提前打电话预定位置。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次饭后,店主给我们讲解了过桥米线那段当时还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爱情故事。”
相传盛唐时期,在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一位贫家秀才为了能安静的读书,博取功名,每天天不亮就要到竹林中苦读。他的妻子在给他送饭的途中总要经过一座长长的曲径木桥,往往送到了那里,饭菜就凉了。看见丈夫的衣衫被露水浸湿,冷得发抖还要咽下冰凉的饭菜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聪明贤惠的妻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每天用鸡汤将米线煮透,盛在瓷碗里,再浇上一层油汁。这样米线在油的保温下,就不会凉得太快,而且米线吸收了鸡肉汁的鲜香,味道更是鲜香无比!看着丈夫吃着热热的米线时,妻子就会开心地微笑。秀才体会到妻子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读书,第二年早春,秀才高中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想把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接到京城共享富贵,哪知妻子因操劳过度已经离开了人世……后来,秀才仕途顺风顺水,却仍然思念结发妻子,就令厨房仿照妻子当年的做法制作,取名“过桥米线”。自此,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米线的制作方法随之不胫而走,千百年来的传承,使之成为云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绵延至今。
几次赴云南问祖寻根
改进工艺东三省遍地开花
正是这样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彻底打动了王力,王力来到北京成立了“宏大名特美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起步阶段,过桥米线的推广事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王力发现,过桥米线在南方地道的味道,在北方却有些水土不服。于是王力三赴云南寻根问祖,高薪聘请当地著名的米线师傅研究北方居民的饮食习惯,经过反复研究、验证,终于调配出具有南方面条光滑特色又融入了北方浓香味道的云南过桥米线。
饮食习惯改进了,王力又发现原有装米线的器皿在北方地区也不太适合。天气稍微冷一点,即使在表面浇洒再多的油汁也很难保持米线的温度。温度的降低自然会影响米线香味儿的扩散。于是王力就在市场上寻找能长久保温的器皿。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王力发现在北方经常使用的南泥砂锅比较保温,由于沙锅特殊的烧制工艺,米线的香味挥发速度慢,顾客食用时,米线的香味大多会完整地保存在容器里,于是他率先使用了这个器皿。
沙锅米线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市面上其他使用砂锅的过桥米线大多是仿照宏大公司的做法。已加盟的3000家连锁店遍及全国各地,尤其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随处可见,就是在相对偏远的小县城,您都可以找到宏大云南过桥米线的身影,王力带着他的团队7年时间缔造了过桥米线发展的全盛时代。
张淑芸卖服装生意惨淡
靠米线连锁生意发大财
张淑芸(138402379××),宏大过桥米线沈阳加盟商,加盟时间8年。采访中,张大姐告诉记者:“1998年前后,沈阳的多家大企业面临着改组改建,很多人和她一样捧了半辈子的“铁饭碗”,而今不得不面对下岗失业的尴尬境地。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在沈阳五爱服装批发市场租一个柜台卖服装,由于不懂经营,服装款式和销售价格明显没有竞争力,半年下来,销售盈余还不够支付摊位的租金。”
正在张大姐苦寻创业良项之时,宏大公司的过桥米线项目走进了张大姐的视野。张大姐的爱人以前也开过饭店,深知饭店生意要想赚钱,一得有特色,二是得有文化内涵。过桥米线融入的爱情故事和宏大公司完善的加盟手续征服了张大姐,现在张大姐在沈阳三好街和浑南大学城开设两家过桥米线连锁店,生意火爆,单店日营业额达9000元。
“选择餐饮项目,就选宏大公司的云南过桥米线,技术正宗、服务周到。有想加盟的,我愿意把我这几年的经验和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电话里张大姐激动地说着。
相关链接:宏大名特美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招商,以信誉为生命,以品质服务客户,努力为广大热爱餐饮事业的创业者提供最赚钱的餐饮项目,可单店加盟,可地区,也可合作经营。
宏大名特美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过桥米线项目推广人:王力
京津地区总经理:徐可涵
篇7
——记一次班队活动“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名为“浓浓的乡情”的主题队会。
支持人正准备闪亮登场,却被邓贵阳抢了风头,朗诵起诗来,别看他紧皱眉头,眼里却颇有笑意。“??……”一阵美妙的琴声打破了教师的寂静,原来是彭爱宁在弹古筝,那声音悠扬而深远,令人听了如痴如醉。终于到我了,我打开我的书法作品,几个漂亮有劲的大字映入大家的眼帘,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读起来。“吾——爱——巫——山!”这四个字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同学们最期待的节目来了,那就是管乐演奏,刘衡霄和鲁卓越拿着乐器走上了讲台,刘衡霄的中音萨克,声音低沉;而鲁卓越的高音萨克,声音高昂。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合在一起吹,声音时高时低,动听极了!
最后,我们又采用了“击鼓传花”的玩法,就是一个人敲着鼓,全班同学轮流传花,鼓停了,话在谁手上就归谁表演,这种玩法十分有趣。一时间,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叮铃铃……”下课了,我依依不舍的走出了教室,今天这次主题队会别开生面,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篇8
一、乡土作文敞开写作新门径
习作改革的企盼:依赖于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缺少一个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写作教学内容的缺失和偏位已成了制约写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四年级的作文,都是依赖于主题阅读下的作文教学,缺少自身螺旋式提升的写作体系和具体要求,造成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高。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是习作最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为丰富儿童写作题材、提高写作质量创造了可能。我们在这方面根据实践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个乡土作文体系,主要有五个板块:1.乡土人物:指历史上乡土所涌现的名人贤士;2.乡土景物:故乡的山山水水;3.乡土文物:指乡土历史遗传的所有古迹和器物;4.乡土名物:对地方名特产的特点、传说及其现展的介绍;5.乡土“非物”:就是指乡土的非物质文化,如某一种民间小调、民间曲艺、民间技艺、民间节气、民间仪式活动等等。这个体系为儿童所熟知,易于感受,易于体验,自然也就易于写作。
生命表白的需求:乡土作文就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或教材大纲)的范围内,以学校的所在地或学生出生成长的本土为题材的作文。儿童的写作离不开乡土,儿童第一眼见到的世界是乡土,童年生活时期最长的世界是乡土,儿童获得生命体验最深的世界是乡土,儿童获得的个性感悟还是乡土,只有让儿童去关注乡土,表达乡土,才能触动每一个儿童心里最柔软的那一块儿,他们也最有话可说,最有话可写。乡土作文是最具有民族根和儿童心的作文。
乡土文化的召唤:乡土资源是源远流长最为丰富的,就拿笔者所在的乡土来说吧,上虞是虞舜文化的发源地,历代乡贤辈出、群星灿烂,民间故事丰盈,民族文化深厚,“东山再起”的东山,孝女曹娥的曹娥江,春晖教育之光的白马湖,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覆卮山……所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的教育财富。上虞地方文化丛书的出版,小学《可爱的上虞》地方教材的推行,“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为乡土写作教学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乡土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乡土人文熏陶下,激发写作兴趣,贴近现实生活,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乡土写作丰蕴儿童写作情愫
(一)乡土阅读——习得文本方法,迁移乡土表达
1.教材文本中迁移:实行读写结合乡土化,让儿童在读写中迁移写作技能,表达乡土情怀是乡土作文的创新点。如学习《家乡的桥》后可进行主题迁移,描写上虞的桥,叙写古桥迷人的传说;如学习《颐和园》后运用过渡衔接手法写美丽的校园;应用《乡下人家》的对比手法写美丽的水乡;迁移《桂林山水》的排比手法写校园仙鹤喷泉的美景等等。如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第二段学习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ABB结构叠词、比喻句,抓住家乡田野、小河的形状、色彩,写一段话,写出家乡景色的美。学生在文本的感悟中习得了表达的方法,结合图片和生活观察,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稚气的家乡“图”。
2.乡土文学中品味:乡土文学的作家更接近读者,乡土文学景物的地域性、风俗的独特性、人物的乡土性等特点,更易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感,产生亲和力,更易激发乡土情感。如上虞有孝女曹娥、梁祝化蝶、合浦还珠、称炭炼剑、舜与百官、大禹治水、唐诗之路、谢安出山等美丽的乡土故事;《逗笑歌》《好儿童》《年糕谣》《萤火虫》《莲花落》《打荞麦》《丢手绢》《皮筋谣》《油菜开花黄如金》《抗日民谣二首》《跳绳歌》等有趣的民歌民谣;陈鹤琴、马一浮、徐懋庸、朱自清、丰子恺、李叔同、金近等近现代乡土名家名篇,赵畅、陈荣力、顾志坤、陈秋强、何家炜、高志林、郑志刚、徐伟军等一大群当代名家名篇……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丰富情感,更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童谣:“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宝宝排队跳。/摇得低,像水池,/摇得高,像座桥。/摇摇摇,像波涛,/跳跳跳,鱼蹦高。/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水中闹。”这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乡土作家郑志刚的《跳绳歌》,被评为“全国80首优秀童谣”。老师独辟蹊径,开展《快乐的游戏——创编童谣》创作指导,让学生吟诵童谣,发现童谣的特点,运用童谣创作方法创编童谣。如赵艳小朋友的《跳皮筋》:“蓝天高,白云飘,/小朋友把皮筋跳/。蹦蹦蹦,跳跳跳,/你跳我跳大家跳,/一群“袋鼠”蹦得高,/人人跳得乐淘淘。”许佳颖小朋友的《踢毽子》:“踢踢踢,踢毽子,/踢得高,像只鸟,/踢得低,像只鸡。/你踢我踢大家踢,/大家玩得笑嘻嘻。”通过实践,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乡土体验—— 汲取乡土营养,触发习作热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化体验活动开掘出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激发出孩子写作的乐趣,让作文课堂走向开放,走向生本,走向社会实践。如开展“走进虞山舜水”活动,亲近地方名胜,写写导游词,编编乡土小故事,模仿人文经典;如对话乡贤名家,了解作家写作背景,解读作品内蕴,感悟创作的心路历程,分享成功的喜悦,展望创作的未来;如夸夸风味特产,编儿歌、写童话、写童谣赞美家乡特产,在生动有趣的玩味中提高写作水平。如:宋明霞老师结合家乡水果丰富的特点,创设举行一年一度的“鲜果展销会”,请小朋友们为家乡的水果编几句儿歌,喊响水果品牌,吸引全国游客参加家乡四季鲜果游活动。学生们纷纷为下管的樱桃、长塘的柿子、盖北的葡萄、丁宅的草莓、二都的杨梅编儿歌,夸家乡,果香飘飘,别有韵味:长塘柿子长得好,红柿子,黄柿子,揭开盖子尝一尝,味道甜甜像蜜糖。紫葡萄,一串串,挂在藤上荡秋千。美人指,红玫瑰,品种丰富任你挑。甜津津,香喷喷,这里是江南吐鲁番。
(三)乡土展评—— 挖掘乡土题材,提升爱乡情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而这种充满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励,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的,都将会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融合虞舜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珍贵家乡教育资源,开展如“江南第一庙”“可爱的家乡”等乡土特色小报展评、半山文学社刊物展示、乡土名片激励等激发爱乡情怀,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丰厚的精神底子。
三、乡土写作拔节生命成长
乡土写作的课堂是真情的课堂,倡导真情流淌、心灵互动;乡土写作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作文课堂在乡野田间,在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的参观过程中,在与乡贤对话互动间,在感动父爱的书信交流中;乡土写作的课堂还是体验的课堂,作文从“过去时”走向“现在进行时”,把体验、活动、写作指导、评价融合在一起,作文顺应儿童生命表白的需求,课堂是一种对话和交流、发现和分享,让儿童拥有一双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拥有一份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是乡土文化的滋养和儿童生命的拔节!以下是节选的乡土作文课后真情表白:
这一堂课后,我再去看了看校园里的景物,好像真的变了,变得更美了。谢谢老师,让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学到写作本领。 (四(1)班 何诗怡)
“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恭恭敬敬地祝福道。爷爷奶奶高兴地吃着“幸福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十岁。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杰作,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吃过饭后,我和爸爸向爷爷奶奶告别。下楼梯的时候,我听到了爷爷奶奶在屋子里的窃窃私语,还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我好像隐约听到奶奶说:“……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四(4)班 陆天宇)
我相信,以后我出差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我家里已经有一个小男子汉了,我不在的时候,他会照顾好这个家的。
(徐泽昊妈妈感言)
自从我给了爸爸那封信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爸爸的回信。看着爸爸语重心长的回信,我的眼泪流了下来。看似一封简简单单的信,饱含着这么多的爱。这次写作让我和爸爸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我们彼此理解父女之爱。感谢爸爸,更感谢老师!
篇9
新安学校706班
方芷莎
来了,来了,08奥运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迎来了,我们欢跃,我们自豪,因为在全中国人民心中,这不仅仅是奥运那单纯的比赛了,而是一次弘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
08奥运会是一场激情与爱的较量。在所有人都怀揣一颗奥运梦来到奥运会现场,都想亲眼目睹中国的高科技领航。是的,他们见到了在8月8日的夜晚见到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现场 ,心都是紧紧相依 。奥运会现场美丽的星空,灿烂的烟火把整个北京奥运体育馆,乃至整个中国装点的更加美丽。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的人民都聚集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那一份悸动。他们对我们中国的开幕式更是赞不绝口,我自豪中国自豪,我们在这一刻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雄风展现了别具一格的风采。
记得不久,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这使四川人民损失惨重。但是四川人民有一颗坚定的心,相信会有重建家园的一天,正是因为这种信念让全世界人们感动,感动学生在废墟中读书,感动四岁孩子在地震中敬礼,感动老师为救学生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08奥运的到来就像一阵风吹散了笼罩在四川人民心中的阴霾。奥运有爱,中国有爱,才使得四川小朋友在奥运高台唱响中国。
篇10
清明时节农谚(一)
1. 种花三日晴,不用问老农。
2. 收不收,三个大日头。
3. 钻热被窝(播时天好)睡热炕(播后天好),棉苗出土快又旺。
4. 播种之前,要看地看天。
5. 芽子催得欢,播种要看天;天暖地温加班干,天寒地凉酌情延。
6. 棉种拌上呋喃丹,控制棉蚜五十天。
7. 浸种用上多菌灵,能防枯萎、黄萎病。
8. 沙灰搓种,下种散楞。
9. 棉花头大脖子软,顶土费劲出土难。
10. 棉花播种深和浅,灵活掌握莫呆板。
11. 墒足地实宜播浅,墒差地暄浅落干。
12. 墒小种深,墒大种浅。
13. 湿耩浅,浅了收花,深了白瞎;干耩深,浅了白瞎,深了收花。
14. 过深难钻,过浅落干,墒足地平,两厘米半。
15. 千耩深,湿耩浅,不干不湿耩中间。
16. 干砘湿,湿砘干,不干不湿一溜烟。
17. 表土墒赖,深播浅盖。
18. 墒情欠好,水种包包。
19. 浅耠深放,出来苗旺。
20. 浅了漂,深了酵。
21. 浅沟、压种、厚盖土。
22. 墒情太差,莫把耧插;宁晚几天,也要浇灌。
23. 地膜真不赖,盖棉又盖菜。
24. 棉种播下急雨拍,抓紧划锄快揭盖。
25. 地板揭不开,芽子出不来。
清明时节农谚(二)
1. 平地种蔬菜,洼地种高粱。
2. 高地芝麻洼地豆。
3. 洼地种?子,十年九不眼子。
4. 茬口调得顺,粮食打满囤。
5. 倒茬如上粪。
6. 豆茬种谷子,准备闲屋子。
7.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8. 芝麻茬种了瓜,大马车往家拉。
9. 苜蓿地里种西瓜,吃得人们笑哈哈。
10. 谷种豆,吃肥肉;谷后谷,蹦着哭。
11. 商量不商量,豆茬种高粱。
12. 绿豆茬,要发家,荞麦黑豆是冤家。
13. 豆见豆,必定瘦。
14. 重茬谷,守着哭。
15. 油见油,年年愁。
16. 瓜茬瓜,永不发。
17. 重茬瓜,没钱花。
18. 瓜茬种瓜,种了白搭。
19. 不怕瓜重茬,就怕重茬瓜。
20. 重茬花生,蒂落叶空。
21. 豆茬不种棉,种棉收僵瓣。
22. 豆茬种花,十年九瞎。
23. 葱韭蒜,不见面。
24. 蒜见蒜,空一半。
25. 辣对辣,叶不发。
26. 西瓜种西瓜,十年种一茬。
27. 棉花虽不怕重茬,重茬久了就要瞎。
28. 要想发,种杂花。
29. 要想富,地里开个杂货铺。
30. 高粱地里带黑豆,一亩多收一石六。
31. 上八斗,下八斗,不收上头收下头。
32. 棉花地里带芝麻,哪里没苗就留它。
33. 地温稳过一十三(℃),棉花播种莫迟延。
- 上一篇:离骚课文
-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