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4-07 02: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薄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跛足;此在;大地;美学意象

中图分类号:B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5-0011-04

从人类的本性而言,难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人类中心主义难以克服。人自恃有洞悉万物本质的理性精神,自诩“人是万物的尺度”,通过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各种资源来对世界进行对象化的改造,从而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的主宰者。这样的观点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欺骗性,使人不能更好地认识到人何以产生及如何实现的本初之义,以至于“人,认识你自己”都无法真正做到。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要转向“非我”的角度,而是要复归“身体—大地”的联系场域之中,重新找到存在的实质与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跛足”这一身体显像去重新理解“身体—大地”的本质内在联系,建构“身体”与“大地”的交流空间,把跛足作为“此在”走向“大地”的启示,寻找生命的动力源。

一、“身体”—“大地”:问题的起源

“大地”具有惰性的、不透明的、坚实的等物质特性,以在场性的方式保障、完善身体的存在。“大地”这一缄默的存在,在现象无限繁衍的世界中好像从未出场,我们却须臾未曾离开过它,在它的怀抱中,历史的车轮载着一切生老病死滚滚向前。

(一) 作为哲学范畴的“大地”

对“大地”的哲学化思考古已有之,从古代到现代、从实践到哲学,“大地”不断进入人们的各种领域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是人类思想的发展,也展示着人类实践的无限可能性。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从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出发去探索现象背后的“本原”,企图找到一个对世界具有决定性的元素,找出是什么东西作为万物生长、消失变化的起始因素。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拉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而德谟克利特则将原子作为万物的“本原”;在爱丽亚学派的赛诺芬尼的观念中,“一切都从土中生,一切最后又归于土”。东方同样存在着对“大地”的思索,在古印度时期就有哲人提出“地身、水身、火身、风身、乐、苦、命”[1](P44)等各种关于世界起源的看法。这里的“地身”指的就是大地的物质性存在。而在中国的传统认识中,人由女娲抟土而创造出来,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而生发出来的认识。“大地”作为无数自然现象发生的“场域”,万物在其中产生,也在其中消失,也就自然把“大地”作为万物的“本原”之一,祭天地仪式是这种哲学思索的外化形式。

而在现代哲学视野中,海德格尔对“大地”的思索尤为突出,在他的哲学范畴中,“大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概念。在他的观念中“大地”是“生存空间”的建构因素,“大地”与“世界”是艺术作品的承受者与体现者。

从古代对“大地”朴素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观点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是哲学家对“大地”存在范式思考的转向,这是人类意识变化发展的一个主题,也是因为人类一直都在意识到“大地”自始至终都在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人类存在从“大地”的存在中找寻到“身体”存在的意义。

(二)身体——大地的互动存在

生命的持续是身体真正存在的状态,一切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从中生发。但“大地”恰恰是最被忽略的存在,只有在我们体验的反思中,“大地”才被启示出来,它处于一种隐匿与缄默的状态,但无疑其真实性与深刻性,在特定的时刻通过某种方式启示出来,通过身体“这种实际的,实现历史性的生命,亦即在自身的有所关心的自身具有之方式这个难题所具有的实际方式中的实际生命,寓于实际的‘我是’我在的意义”[2](P40~41)。

“身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在与“大地”不停的质疑与解构中,发现彼此间在物质性与意义形态方面存在着相互呼应的部分,却渴求超越,但在超越中却又背负着无法否定的实存。因为身体所无法否认的是肉身的存在,对“大地”就有物质的依赖,如果只是被动地实现生存就会将“身体”降为物的存在,所以必须在这种依赖中展现出自为性,一种“自我”的存在,但也不是努力摆脱地心引力去实现完全的超越,这将会使认识趋于孱弱,对“大地—身体”的观照走向偏颇。我们以一种可能性的方式而不是绝对的强制去重新观照“大地”,走向“大地”的反思的复归,回到“身体”与“大地”生命初始场域去完成实际生命与精神思索的统一。

(三)跛足:以非正常身体与“大地”对话

“大地”是缄默着的状态,在特定时候才被启示出来,透过“身体”展现为与生命有意义联系的初始场域。完整的“身体”往往忽略“大地”的存在,而当生命出现困境,“身体”处于“欠缺”状态时,“大地”才被凸显出来。

1.神话中的“跛足原型”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称其为狄奥尼索斯即“瘸腿的人”之意。是好客的酒与狂欢之神,他代表着非理性的形象。还有就是火神赫菲斯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火神与匠神,宙斯把他从奥林匹斯山上抛到勒姆诺斯岛上,使他摔成跛足。在特比亚传、塔木德神话、所罗门遗训中都有对阿斯摩蒂尔斯跛足的描绘,被十九世纪基督徒认为是冥界王。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关于跛足原型最著名的就是大禹,相传帝尧时,黄河之水经常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大禹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经过多年治理终于治水成功,而腿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患上腿疾,走路时一瘸一拐。其他的还有“魁星爷”钟馗,“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云南纳西族东巴神系中的丁巴什罗等都是神话中的跛足原型。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神话所揭示的东西背后还隐藏着一种较深刻的意义。”[3](P16)神的形象按说应该是完满的,为何又以欠缺形象出现在现象世界中。这其中涉及艺术手法——以跛足原型这一欠缺的方式凸显出“大地”。

2.“跛足”与“大地”的启示关系

当熟悉到可以被忽略的、占优势的动作被障碍打破时,流畅被撕开一个裂口,“大地”的场域就被开启,用观照的方式把掩盖在其上的浮尘去除,把目光从克服障碍的迟滞行为中引向现象的背后,引向“大地”的存在。而跛足这一欠缺的显像具有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在切近生命本真的意义层面上突破障碍的可能性。因为“机体的各种反应,甚至某些基本的反应,都不能根据它们借以实现的各种器官,而应根据它们的生命意义来分类。”[4](P225)只要生命还是持续的,那这障碍就不是无法跨越的界限,是一具有可能性的“契机”。

对跛足原型的观照如果仅停留在看与被看的层面,那就只是一个“他者的”、与己无关的形象。把他放在哲学与美学视域下来看,他就成为了一个关于全人类都有共感的对于生命的生长与疼痛的启示,“古希腊人对风行世界的‘跛行舞’称之为‘双膝拐弯处的舞蹈,这种舞蹈意味着‘弱小和开始’,常在春天萌芽,新生儿洗礼和婚礼时跳,属于生殖神话母题,表示由弱小而开始长大。”[5](P115)原始社会自然条件恶劣,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种种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焦虑与畏惧常相伴。只有保障生命的繁殖与延续,才能确保人的种族。而“大地”是生命持续的源泉,“跛行舞”以模仿的方式,暗示着生命的成长与遭遇的阵痛,以巫术的方式企求庇护。

正常的行走是身体内部一系列神经系统、肌腱组织的完满适应,形成足部前后交替等分频率的常规行动。这是最简单、最自然的行为,“不是因为行为是简便的,所以行为是占优势的,相反,因为它是占优势的,所以我们觉得它是简便的。”[4](P222)而所以是占优势的是因为在消耗最少的能量情况下实现行动。而跛足使这完满的适应出现不协调,使身体重心发生偏移。身体的动力平衡被打破之后,人体主观能动性为确保向前的行动力会对身体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身体局部——足部的正常状态被打破后,取而代之的是跛足的行走方式。 它表现为一种新的运动状态,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但犹如一面完整的镜子裂了一条缝,我们调整视线去重新适应它,但关注点就会发生转移。同样,跛足在确保向前的行动力时,对它的关注会转移到它与“大地”的联系上,与先验中存在的行为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就如疾病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健康存在,从而激发免疫力保障生命力。跛足的欠缺建立起了“身体”与 “大地”的互动的空间。而“大地”也在这一契机所打开的空间中,让其所包含的力量运作起来。“身体”借助这股力量也实现着生命的完整。

在跛足行走中,主体的能动性在不断地参与到过程中,否则就会使“身体”完全依附于“大地”的质料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奴役状态,而“大地”也成为使其消逝的物质性存在。跛足行走在位置与距离的推进变化中,使“大地”的力量消散在身后,表现出“人在途中”的美学意象。因为跛足这一“身体”行动状态的欠缺,使行走发生迟滞,但也因为如此异于常态的异己感,引起心理观照倾向,以一种局部有异的意象形成持续性的诱导,从而进行“身体”与“大地”之间有效沟通。我们能更好地关照“大地”的存在,明确到它是作为生命存在的初始场域与我们之间的意义关联,而不是一味去挣脱“大地”的束缚以求超越存在。

当然,在对跛足与“大地”进行观察时,也是由具体的、行动的特殊现象超越到对其的哲学观照。“身体”现象具有“多”和“差异”的特征,表现出无数身体行为的繁衍,“这种繁衍编织出数量繁多、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关系,以致除非用奥秘的知识便无法理解它们。”[6](P145)面对着这“多”与“差异”时,继续沉浸在不断繁衍的众多显像无法自拔;要么就是试图超越,找到统摄“多”与“差异”的全能法则。前一种会让我们迷惘,找不到出口,迷失在现象之中,而后一种会让我们越过行为的充实而走向形而上意义的超越,而失去与“大地”的有效沟通,引起相互间的排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归到原初的物我不辩、主客同一的状态才能把握住“身体—大地”。我们要建立超越—复归间的有效机制,在自我意识能确定的状态中、让“身体”在肯定—否定的辩证中把超越的无羇复归于“大地”。而生命也必然地运动在超越—复归之间,始终停留在超越点或复归点,生命都不能得到确证,是消逝的状态 。使超越不再仅仅是形而上的而是从有机体内部发生的,成为对“身体”能进行确切把握的内在意识。

二、作为一种身体美学意象的“跛足”

“身体”在我们去实现“自我”以达到掌握世界的过程中起了一种“介质”的作用,它把我们保持在一个物质性的界限中,在生命确保持续的行动中,利用机体的整体生命意义创造出意义的世界。而跛足让“身体”成为欠缺的存在,这个欠缺身体把在先验之中存在的完整意义上的、封锁的“身体”“空间建构”打开了一个裂缝,强调地表达着足这一紧贴“大地”的部位,通过这一部位,“身体—大地”建立起互动的联系:“大地”通过跛足得以凸现,身体由于欠缺成为不圆满的、不断生成的、在与“大地”的依赖中渴求超越的“身体”,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一)失衡——复衡的动觉效应

这是借鉴现代舞蹈家多丽丝·韩芙丽跌倒—复起的动作理念。生命从开始到结束不是从生到死一条笔直的线所能概括的。为了生存得不断地斗争,又渴望平稳,身体会遭遇疾病、心情也会此起彼伏,以复杂的步伐逐渐走向死亡——这一人类的最终归属。由于能思,所以注定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在生——死之间蕴含着行动的无限性和可能性,正如尼采所说,“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总是代表了人渴望向前又渴望平衡的斗争过程,这些不仅是希腊悲剧的基础,也是所有戏剧化动作——舞蹈的基础。”[7](P162)而在生与死之间就是在将矛盾的双方不断拉回平衡主轴的努力过程,是在失衡与复衡的力的摇摆之中完成生命的存在。不断处于失衡与复衡之中求得平衡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本质。跛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外源性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内源性导致的,在行动力平衡打破之后,改变了人体原有的运动模式,让双足等分频率交错前行的步伐变为拖延迟滞,这是生理意义上的跛足,看似平常无意义,但在古希腊神话、所罗门遗训、中国远古神话中陆续出现“跛足神”的踪迹,以及在许多部落中出现的“跛行舞”让我们意识到,这个直接感官所知的身体显像形式背后所具有的哲学美学意义。

远古的人类在意识中已体验到“大地”与生命之间的本质联系,在无法用逻辑的思维表达这一联系时,就采用巫术的方式实现与“大地”的沟通,而巫舞中的肢体模仿就是他们思索的载体。艺术是以感性呈现的方式把思索的东西表达出来,正是这思索与特殊显像的统一成就了美的创造。“身体”与“大地”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生命企求完善的努力中得到实现的,这一沟通以跛足的身体显像为入口,通过舞蹈美学的努力成为“人在途中”的美学意象。非正常身体表现把人从神拉回到尘世之中,让人从高高在上的、征服者的态度上跌落。用一种非常态的方式重新审视人与“大地”的终极关系。

(二)提取——变异的美学形态

“运动”是万物存在的基本法则,“动作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态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充满内在含义的动作符号。”[7](P102) 跛足在失衡与复衡中“运动”,完全的失衡就把自身完全依附进“大地”的质料中,只有“外在的肉体的显现,作为个体的直接存在,在它遭否定的痛苦中须显出它自己是否定面”,[3](P298) 在主体能动的表现之中,“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如果它停留在单纯的矛盾上面,它就会在这矛盾上遭到毁灭。”[8](P124)跛足在否定的身体形态上通过向着“大地”的复归消除这一否定,通过异于常态的身体显像提取—变异后强化了知觉的感受,达到深层情感的观照。变异是为着弱化表现的次要特征,强化“身体—大地”间跛足的美学意象,把这一显像的特征提取出来,以变异的方式强化局部,使这一局部特征占据支配权。在自主性的运动本能推动下实现对时间、空间的通过,与“大地”形成共生。“大地”作为这一与生命意义联系的初始场域之中,将跛足作为复归的入口,在变异的美学形态中显出生气灌注的、圆满的美学意象并在这个美学意象中,揭示出“大地”的存在。

三、结语

“跛足”作为一个蹒跚行走在荒漠大地的美学意象,让我们看到一个切近生命本真的存在,在自我向“大地”寻求支撑、在失衡与复衡的矛盾运动中、在复归“大地”的行动中,建构着 “身体—大地”沟通的空间,成为揭示“大地”的入口。通过“跛足”进入“大地”,视其所见、听其所闻、触其所感,以介入的方式,将“大地”的缄默转向表述,拂去其上的尘埃,重新观照日常经验遮蔽下“身体”与“大地”的关于生命初始场域的意义联系,以非正常身体将人从虚妄的“神”拉回到尘世中。肯定生命是要以偶然性的痛苦与毁灭为必然,并在与之冲突的失衡与复衡中,获得悲剧式的审美。在被理性覆盖的“钢筋水泥地”上寻找到重归“大地”的入口,把概念化的“身体”引回“大地”,并在其中找到原始动力,回到本原。使趋向彼岸的“身体”回到“大地”。让“身体”在科学理性高速运行的列车上,避免“脱轨”。

[参考文献][1]孙鼎国.世界人学史(第一卷)[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德]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0.

[3][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M].杨大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刘建,孙龙奎.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6]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分层组播;单次CLR;异构网络;虚拟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1)12-48-02

0 引言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快速发展已经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虚拟课堂就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支持下所构建的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它模拟真实的教室,让教学活动顺利自然地在虚拟的环境中实现。

虚拟课堂的网络传输的设计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实时、流畅地看到多媒体学习指导信息,允许多个学习者同时自由、方便地加入或者退出虚拟课堂。虚拟课堂的用户是处在异构网络环境下的,这就对信息的数据发送速率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以较低接入速度为标准发送组播数据,那么接入速度大的用户就会浪费大量的带宽资源,不能获得理想的接收效果;相反,如果以较高接入速度为标准发送组播数据,接入速度较低的用户就无法实现视频信息的流畅播放。为解决这个问题,虚拟课堂用分层组播的方式来满足异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SMCC是一种半适应性动态分层机制,它介于固定分层和动态分层之间,不对整个组进行大规模的速率调整,而是把调整范围限定在各层之内。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各层能够从反馈者中选出代表,根据代表的速率来调节层发送速率。本文在SMCC的基础上,优化CLR(the current limitingreceiver)的动态选择机制,合理分配使用网络带宽,较好地实现了对虚拟课堂网络组播拥塞的响应和控制,并保持了虚拟课堂分层组播的稳定性。

1 分层组播原理与算法

1.1 分层组播原理

组播避免了网络使用的冗余,主要用于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组播是依托IP协议完成的,数据包在数据传递树的分叉处被强制复制,而不是由信源端节点多次重复发送数据拷贝。

分层组播的基本原理是,信源端将数据分为多个层,不同层次的数据使用不同的组播组传输。接收端通过出入不同层次对应的组播组来实现拥塞控制。如果各层编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则称为“联播”方案;如果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累积式的,则称为“累积式分层组播”方案。因为累积式分层方案中各层之间不包含重复的信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所以是目前多种新型分层组播技术的基础。

1.2 分层组播算法

原始的信源端使用一个累积式的分层编码器,它把原始数据流分为可累加的若干层Ci(i=1,2,…n),其中C1为基础层,另有n-1个加强层。基础层能保证信号的最低质量要求,而Ci+1层为己有的C1,C2,……Ci提供增强信号,同时申请若干个组播组地址Zi(i=1,2,…n),发送数据流时,用一个组播组地址配套传输一个数据层,即Ci―Zi(i=1,2,…n)。接受端利用组播的加入机制选择接收适合的数据层。加入不同的组播组可获得不同的接收速率。基础层数据最为重要,从基础层到最高加强层,数据的重要性逐层降低,相应地传输优先级也从低层到高层依次降低。当网络发生拥塞时,优先过滤掉当前分层组播中最低优先级的最高层数据,从而保护高优先级低层重要数据。假定Bi表示从基础层到第i层的总的累积发送速率,Rx表示第x层的发送速率,则接受端获得的接收速率.具体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重要参数,―个是编码层数n,它决定了―个组播系统所要维护的组播组的个数;另一个是每层的发送速率Rx,它决定了层速率调整的粒度。总的累积发送速率所覆盖的范围由n和Rx共同决定。

2 SMCC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2.1 SMCC的进步

SMCC(Smooth Multirate Mulficast Congestion Control)采用分层的方式组播数据,每层都独立使用单速率组播算法TFMCC来实现拥塞控制,这是一种多个协议相结合的做法。SMCC将TFMCC应用到每层的速率调节中,接收端依据条件反馈期望速率,信源端选择各层中速率最低的接收端充当本层的层代表CLR,并按照层代表的速率重新调整确定本层发送速率。每层的实际发送速率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适应成员速率的变化,在层内进行重新合理调节。SMCC机制非常简单且易操作执行,它让层内速率最低者成为CLR,信源端根据各层的CLR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各层的发送速率,确保完成数据传输。

2.2 SMCC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SMCC的不足往往就源于CLR的上述选择机制,因为CLR往往是随着自身网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假如由于网络状况的变化,充当CLR的期望速率突然下降,其结果必然是带动层速率急剧下降,层内所有高速的接收者的实际接收速率也必然随之急剧下降,这种做法显然有很大的不足。

当某层其他接收端的网络出现了拥塞或者新的接收端加入该层,该层的CLR就有可能被取代。当第i层的某接收端计算所得的速率小于第i层实际发送速率并且大于i-1层最大发送速率时,该接收端就会给发送端反馈信息。发送端得此反馈信息后,经选择机制选择确认新的CLR,并调整发送速率达到新的CLR的速率并与其保持一致。这种算法保证了CLR在本层的最低速率代表,使组播正常工作,但结果是CLR的频繁更涣且不具有代表性,甚至还经常出现被弃CLR反复当选又反复陂弃的情况,最终导致接受速率发生震荡,平滑率下降,反馈包数量增大,容易出现反馈爆炸问题。当某层中CLR要离开组播组时,向发送端发出离开信息,发送端接到该信息后,重新在该层的接收端中选出新的CLR。选择新CLR时,同样会出现重新选择了原先被弃CLR,而被弃CLR往往是本层中接收速率变化较多的接收端,这将给此层传输速率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3 单次CLR的选择机制

3.1 合理设置速率差阈值挂起CLR

在SMCC机制下,在充当CLR的接收端期望速率突然下降时,其结果必然是带动层速率急剧下降,层内高速的接收者的实际接收速率也必然随之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由于CLR意外急剧下降而造成对全层用户的影响,我们通过对CLR设置速率差下降阈值来控制。若i层CLR与当前层发送速率Ri的速率差超过先前设置的阈值,就会被挂起。i层发送速率将不再随此CLR变化,暂按挂起发生前的发送速率执行。随即按照CLR选择机制选择合适的接收端作为本层CLR,取代当前CLR成为新的CLR。阈值的合理设置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及时挂起不合格CLR,又不可过于敏感,造成频繁遴选。

3.2 挂起CLR无权当选新CLR

为防止旧CLR因为速率下降超过阈值被剥夺CLR资格后,在新一轮CLR选择过程中与其他接收端竞争,我们规定旧CLR被剥夺资格后不得参与竞争。如果没有这个限制机制,旧CLR因为速率下降超过阈值而被剥夺CLR资格后又未被退出本层,此时合适的预备新CLR还没来得及把发送速率上拉,旧CLR自然就有可能再次当选。挂起CLR再次当选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CLR挂起、重选的过程,则其挂起机制没有起到合理地重新选择CLR的功效。如果当某层CLR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组加入到其它组接收新结构的层数据,基于同样的原因也设置其放弃CLR的竞争。本文认为挂起让它CLR无权当选新CLR直至虚拟课堂本次组播结束的机制,可较好地保证组播网络的稳定性,非常有必要。

3.3 单次CLR机制在虚拟课堂应用的适应性分析

虚拟课堂的众多接收端有着异构特征,同时又有着其他分层组播网络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虚拟课堂的组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组播数据流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这让单次CLR机制弊端(如持续挂起数量较多)的影响只持续较短的时间,虚拟课堂下一轮组播依然有着广泛CLR选择余地。其次,虚拟课堂的接收端在接收组播数据过程中有着相对较好的设备稳定性。虽然虚拟课堂的用户其网络状态不可避免存在差异且受公共网络的影响带宽会出现跳变,但大多数接收端一般会保持稳定,这使单次CLR机制出现弊端的概率会大幅降低。再次,目前为解决网络时延抖动的问题,在虚拟课堂接收端一般会设置一个缓冲区,对多媒体组播数据进行缓存、同步的处理。接收端多媒体数据接收线程把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接收端视频回放线程周期性地从缓冲区中取出视频数据进行回放。根据缓冲设置情况调整阈值参数设置,可以让单次CLR选择机制在虚拟课堂中的应用更具合理性。

篇3

余老师的课堂对话,是在和学生进行真情交流。今年3月20日,余老师在海南万宁思源学校上课,这个学校的学生均来自于万宁偏远的乡村,其学习起点很低。但余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铺垫引导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竟然可以按照余老师的要求写诗了。同学们朗读了自己的诗作后,余老师有这样的一些回应:“这么流畅啊!让我感动!她用了比喻的手法,对称的句式啊!”“那巨大的困难只会使我们坚强。”“生活中的困难为什么日后成为我们的怀恋呢?那就是因为你征服了它。征服的过程充满艰辛,而回忆起来充满幸福。”这每一句话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抚慰,都是对学生生命的赏识啊!我想,这些孩子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情感体验,日后一定会坚强乐观。

余老师的课堂对话,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的修正。余老师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其中有个环节请学生思考“欺骗”有什么含义。一分钟后学生表达见解时,有几个学生说是生活中的苦难、坎坷,后来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是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要勇敢地面对。”这显然在重复而且稍有偏离了。余老师立即修正说:“生活有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就是欺骗。比如,有的人很健康,有的人体弱,对体弱的人来说就是不公平。这个欺骗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紧接着,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生活中有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就只能到这个层面了。余老师就总结提升学生的发言。他说:“比如说,这种困难是大自然给我们造成的,这同样也是一种欺骗。你看,同学们懂得了这首诗的含义。当命运不公的时候,当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困难的时候,当巨大的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这些都是生活对我们造成的困难,但是我们要坚持克服困难,迎来明天。”这,就是在修正和提升着学生的认识,在启迪学生的智慧。

余老师的课堂对话,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点拨。余老师上《松鼠》一课,在“热身活动”第二步,出示一组词语“漂亮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轻快 敏捷”,问“这组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四个学生先后都说的是松鼠乖巧、灵活等特点,余老师一一回应,都提到了“这是最基本的特点”“仍是基本特点”。第四个学生发言后,余老师点拨说:“很机警、很轻快、很乖巧,都说明它对外界的那种应对的能力。我觉得大家的发言仍停留在最基本的层次上。我稍稍地点拨一下,你就知道了,从作者的角度考虑一下――”一个学生立马站起来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余老师高兴地说:“这就对了!感受到两层,第一层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松鼠那样的乖巧、驯良、有活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词语来写它,肯定是流露出赞扬之情、喜欢之情。从词的情感倾向来看,是――”学生说:“褒义词。”余老师说:“对了。做旁批:美词、褒义词、形容词,它们写出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谢谢同学们!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就知道了怎样感受词语的表现力,词语既有表面的含义,也有深层的含义,我们要多角度地品味它们。那么多美词出现在这篇课文里,我们也可以说,这篇文章大量地使用美词。你看,特点出来了。”这是一段多么精彩的课堂对话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暗示还没有产生效果时,余老师稍稍点拨“从作者的角度考虑一下”,聪明的学生立刻便恍然大悟了。这样还没完,余老师顺势指导了学生可以这样品味词语,还引导学生的思维继续向前――这样的用词关联着文章的特点。余老师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篇4

关键词:认知目标;认真朗读;学习新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43—0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大自然创造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篇5

【关键词】写话;低年级;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话与写话是低年级写作的基础阶段,加强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必须抓好低年级的说话与写话。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乐说,最终在未来的写作中都能达到“心中有积累,脑中有思想,提笔有激情,下笔如有神”这样一个理想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时切忌急于求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一、词句训练,打开思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抓起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与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只有重视语言的积累以及语言文字的训练。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练。要求学生进行组词造句和扩句的说话训练,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从一年级开始,每课都有生字,通过给这些生字组词,我都会训练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通顺的话。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加上生活中口语的随意性和方言的影响,经常说“半头话”。这时就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准确。例如:学习“水”字,可让学生组成“水中”、“雨水”、“开水”、“水果”等词;然后让学生口头造句:“鱼儿在水中游。”或者说:“我爱吃水果。”教学《小英雄王二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用“常常”一词造句的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完成造句练习时,首先采用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家人和自己经常做些什么事,最后用“常常”造句。我采用多种的形式,把造句训练与说话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说话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等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说话、写话能力得到了强化,为学生进入三年级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激发学生动机,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孩子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尽情投入看图写话中来,全面活动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低年级的兴趣培养很重要,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会说”,再慢慢过渡到“会写”。《救小鸟》是二年级上册语文天地的看图写话。本次看图说话、写话共有两幅图,第一幅图的主要内容是:“小鸟遇到了危险”,第二幅图有意为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观察画面、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去想象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把猫赶走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激发表达欲望。在学生想象表述“用什么办法救小鸟”时,又适时出示“木棍赶”、“鱼引开”、“玩具枪打下”、“虎面具吓跑”等一组生动形象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前面两幅图,学生观察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提过多的要求,不设置条条框框。关于想象部分,即“用什么办法救小鸟”,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的想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学生能说出几十种救小鸟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放在画面中小朋友的处境上,说一说,演一演,通过引导,儿童能说出各种各样新奇的答案。同时与画面相关的细节、想法及情感也融进了画面,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画面丰富了,写出的话也生动了。

三、重积累,厚积薄发

没有充实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表达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学科始终离不开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所以没有阅读就没有表达。低年级的写话练习应该视为一个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模仿的过程。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学生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比较多的刺激,促使其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低年级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本是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材料,课堂上我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诗歌《假如》,课文出现了一系列优美的词语:“金色的太阳”“白白的云朵”“好吃的谷粒”……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此外,我经常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上,读好书,多记录,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平时说话写话中加以应用。一年级刚学完拼音,我就向学生推荐注拼音的课外儿童读物,以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为主。并向学生提出在家中每天看书不少于10分钟的要求。学校里,我们每天中午都有30分钟的读书课。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做到厚积而薄发,相信大量的汲取必会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心灵,增加了语言储备。

写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且写话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和整个的语文教学,即识字、写字、说话、阅读等教学活动密切联系。文无定法,教学也应如此,课堂教育是一条顺势而下的鲜活流动的小溪,随时有溪石挡道,有蜿蜒曲折,我们要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地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为高年级的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扇动翅膀,爱上飞翔。

【参考文献】

篇6

21

杨氏之子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

)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

惠(

诣(

乃(

禽(

粱(

慧(

指(

奶(

离(

三、解释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2)甚:

(3)惠:

(4)诣:

(5)乃:

(6)设:

(7)曰:

(8)未:

(9)闻:

【答案】

一、shì

shèn

wèi

yìng

qín

二、梁国

高粱;实惠

智慧;造诣

手指;乃是

奶奶;家禽

离开

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诣:拜访,拜见。

(5)乃:就;于是。

(6)设:摆放,摆设。(7)曰:说。

(8)未:没有。

(9)

闻:听说。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

n____

____ì

____èn

q____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1.注释:

(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

(2)以:把。乃:于是。

(3)欲:想,希望。知:明白。

2.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________________

②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

③即遣还外。遣还: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liánɡ

nǎi

shì

shèn

qín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给……看曰:说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没有闻:听见

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三、(1)何晏七岁,象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

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

(2)①庐:房子。

这是(我)姓何的房子。

②故:原因。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③遣还:送回,遣送。

立刻把他遣送出去。

22

手指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成语。

zhǐ

sāo

yǎng

huì

tàng

shāng

shāng

nǐng

kāi

luó

miǎo

xiǎo

yǎng

zūn

chǔ

yōu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喷pēn(

)pèn(

血xuè(

)xiě(

薄báo(

)bó(

拧níng(

)nǐng(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

舒服---(

薄弱---(

渺小---(

四、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堂皇

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

形容气势宏大。

养尊处优

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薄弱

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五个手指的特点

B.五个手指的特点

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

一、拇指

瘙痒

秽物

烫伤

轧伤

拧开

螺丝

渺小

养尊处优

二、喷水

喷香

血液

流血

薄被

薄弱

拧干

拧开

三、复杂

难受

雄厚

庞大

四、(1)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2)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3)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4)薄弱: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

五、C

第二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òu

miàn

mào

miǎo

xiǎo

xiǎng

shòu

yōng

ài

zēng

mào

xiǎn

chā

xiàng mào

táng huáng

二、读一读,把加点的词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不变。

1.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三、我读懂了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

①对比

②拟人

③夸张

(2)突出食指

的外形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

人的全体,阐明“

”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答案】

一、纽扣

面貌

渺小

享受

附庸

爱憎

冒险

差异

相貌堂皇

二、1.用力

使劲

2.秀美

3.体面

三、1.(1)①

(2)突出食指直落、强硬的外形特点。

2.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23

童年的发现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得准,选的好。

(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标出。)

1.我的发现竟如此的简单明了(le

liǎo),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chā

chà)不多。

3.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

jìn)的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chěng

chéng)罚。

4.我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tán

dàn)动,似(sì

shì)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二、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自(

默(

)(

)声

)尽脑(

随(

)所(

三、读句子,将画线词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2.我们万分惊讶。(

3.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4.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ǎn

rú(

),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

fù(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

欲望

想要;希望

需要

将要

明白:①

清楚;明确

公开的;不含糊的

聪明;懂道理

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轻盈

舒展

澄澈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答案】

一、1.

liǎo

2.chà

3.

jīn

chéng

4.tán

二、(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默(不)(作)声;随(心)所(欲)

三、1.开始

2.惊奇

3.明白

4.惭愧

四、1.运转自如

天赋

2.欲:

想要;希望

明白:①

清楚;明确

3.

迷恋(着迷)

轻盈(轻巧)

舒展(伸展)

篇7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冰心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的顺序构建文章,结构清晰。而且文章通俗易懂,用词准确、精美。但由于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易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这将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两年半的学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吹肥皂泡的顺序,不会很难。这篇课文内容离生活较近,很多学生也曾做过这个游戏,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不注意观察肥皂泡的形、色的变化,这又会对学生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用词准确地描写肥皂泡的理解产生困难,所以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品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2)自己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样子,并能试着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与作者吹的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第3、4、5自然段,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对重点段的处理:(教法)

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写“怎样吹肥皂泡”,尤其把“吹”“提”“扇”的过程交待得非常清楚。教学中如果仅限于学生找到“吹”“提”“扇”这些动词,那么“生活中的乐趣”“学习中的情趣”又从何体现呢?在感受了“吹泡泡”需要“吹”“提”“扇”之后,我反问:只要这样做,就能吹好泡泡吗?

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吹泡泡还需要什么“窍门”?学生对这个“窍门”非常感兴趣,纷纷品读着课文,思考着,寻找着,当学生们发现,需要“慢慢地”吹,“轻轻地”提这些窍门时,

喜悦自然洋溢在了他们的脸上。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慢慢地”“轻轻地”多么简单的词语用在这里却是那么地恰当、准确,缺一不可。当学生们感受到,如此普通的词语却再次发挥着关键而神奇的作用时,对语言文字的情趣,已在他们的心田萌发。此处的教学设计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情趣。

第4自然段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光影凌乱”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从情趣出发,我采取让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轻清透明”。“轻,轻重,表示肥皂泡的重量很轻很轻。”“清,清澈,肥皂泡壁很干净,没有杂质,透明。”虽然这些解释不够准确,但足以说明学生对语言文字“轻清透明”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恰当,我又从情趣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比较“轻轻透明”“清清透明”“轻清透明”有何不同。学生在反复地朗读比较中,逐渐感受到只有

“轻清透明”才能帮助我们想象出肥皂泡“清澈透明”“轻悠悠”地在空中飘舞。

课文的第5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理解“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飘过大海,飞越山颠”感受肥皂泡给作者带来快乐与自豪,带来希望与幻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有些难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把握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此我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运用多媒体创设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带着我的心愿飞向远方。我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发展,情感在不断的升华。此时学生对自己美好愿望的表达,足以说明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五、学法

学生两次亲身实践,边吹肥皂泡边观察,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六、本课安排了以下几次口语训练

1.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的样子。

2.把自己在吹肥皂泡时的新发现,介绍给大家。

试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篇8

关键词:“胆”族词 gallbladder cholecyst 词汇对比 思维对比

汉语“胆”及其词语数量多,分类细,表达丰富;英语的对应词虽然在数量和种类上不及汉语,但也呈现了形式多样的特征。

一、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与对应英语词语之总貌

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中的“胆”族词,电子版《四库全书》中的“胆”族词,以及《牛津高阶词典》等中的对应词语为研究内容。搜集了中文“胆”字及其所构词语,以及与中文意义对应的英语词汇。

(一)汉语中包含的“胆”字的词语有235个,有二字词“胆力、胆志、胆守、胆决、刚胆、大胆、小胆、寒胆……”等62个词,有三字词“胆石症、胆瓶蕉、胆小鬼、胆如斗、吃虎胆、蚺蛇胆、小鸡胆、吓破胆”等8个词,有四字成语“胆大心粗、胆大心细、胆大心雄、胆壮心雄……”等64个词和短语“艺高人胆大、吃了豹子胆、胆欲大而心欲小、七个头八个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二)英语中“胆”这个意义的英语对应词语有:

cholecyst(胆囊)、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癌)、cholecystitis(胆囊炎)、choleperitoneum(胆汁质)、chalcanthite(胆矾)、Cholesterol(胆固醇)、 bile(胆汁)、biliary lithiasis(胆结石)、biliary cyst(胆囊肿)、biliary obstruction(胆梗塞) 、gall(胆汁)、gallbladder(胆囊)。

鉴于这些专业词汇和科技术语都是由biliary-或choles-及其变体再加其他词缀、词根构成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胆量:gallant、gallantry、heroic、courage、courageous、bravery、brave、bold、boldness、boldfaced、boldly、guts、gutsy、nerve、nervy、audacious、audacity、daredevil、daring、pluck、pluckily、pluckiness、spunk、spunky、intrepid、intrepidity、fearless

胆小:timid、fearful、afraid、coward、cowardice、cowardliness、different、diffidence、jittery、edgy、nervous、faint-hearted、chicken-hearted

瓶胆:inner container

胆瓶:bladder-like vase

胆敢:dare

比较是词汇研究的重要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杨自俭等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是对人体常用词“胆”从词义和构词两个方面进行英汉对比的个案研究。

二、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与对应英语词语之词汇对比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对应的指称意义,蕴含意义就更丰富了。词本身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典故、隐喻、情感及民族心理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投射不同的意义。

(一)“胆”及其所构词语与英语对应词的词义对比

1.从词汇意义来看,汉语和英语词义涵盖面不一定相同。

①指称义和蕴含义完全相同

汉语词“胆囊”和英语中的“gallbladder”词义相同 ,都用来指称人体器官胆囊。这是因为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所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人类的大脑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必然有其相似之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②指称义相同,蕴含义不同

如“胆”在汉文化圈的人看来,除了指称人体器官之意,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胆量、勇气”。如《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说“胆”会情不自禁把“肝”也带上,这是由于在古人看来“胆,连肝之府。”(《说文》);“胆,肝之府也。”(《玉篇》)。在《广韵》里“胆,肝胆。”直接把胆解释为肝胆,可见“肝”、“胆”关系之密切,再如成语肝胆相照、披肝沥胆、赤胆忠心/肝、忠肝义胆、露胆披肝。而在英语中gallbladder或cholecyst没有蕴含义。

③指称义和蕴含义都相异

例如:gall指胆汁,进而引申出义项“a bitter feeling full of hatred(悲痛、怨恨)”,还有义项“rude behaviour showing a lack of respect that is surprising because the person doing it is not embarrassed。(莽撞粗鲁、大胆无礼)”;汉语“胆汁”只有指称义,没有蕴含义。

还有英语短语moral courage:the courage to 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的勇气),put on a brave face /put a brave face on sth(强颜欢笑),(as)bold as brass(厚颜),与“胆量、勇气”等意思大相径庭,切不可望文生义。

④词义空缺(lexical gap)

不言而喻,词语意义空缺是文化意义空缺的结果。表示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必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含意义的现象。

比如“浑/一身是胆、胆包身体”等词语就是brave的意思,但翻译成汉语已经没有源语言中的形象了,“鼻若悬胆”、“肝胆相照”在英语中就没有这种说法,翻译时只能意译或转译,再如“卧薪尝胆”是一个历史典故,在英语中是文化空缺,只能音译然后再加注释说明了,但这样已经把汉语的音韵美、形象美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再如俗语“胆欲大而心欲小”,“七个头八个胆”,“吃了豹子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艺高人胆大”就只能意会,不易言传了。

从以上四点分析可知英语中每个词各司其职:如gallbladder或cholecyst指称器官——胆囊,courage或plunk等表达胆量的意义,inner container是瓶胆之意,表达意思具体、清晰;而汉语中这几个意思全部由“胆”一个词承担。

2.词的搭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汉英词语的搭配是有差别的。

汉语中与“胆”搭配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在词语中显而易见,在此不做赘述。

英语:与nerve搭配有 take a lot of nerve(意为大胆),lose one’s nerve(意为胆小,没有勇气),keep one’s nerve(有胆量),have/get a nerve(意为居然敢做,有勇气做),what a nerve(意为好大的胆子),nervous wreck(与“胆战心惊”意义相近),与audacity搭配有have the audacity to do(意为有胆量做),与daring搭配有lose one’s daring(意为胆怯),与pluck搭配有take/need a lot of pluck(鼓起勇气,大胆做),与courage搭配有pluck/spunk up the courage(鼓起勇气、大胆做),Dutch courage(与“胆大心粗”意义相近),与bold搭配有be/make so bold(as to do sth)(社交场合:冒昧/斗胆……),与guts搭配有have the guts to do (大胆做)。

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别。

(二)“胆”及其所构词语与英语对应词的构词对比

“汉语是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汉字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语素,它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词。还有一些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胆”是成词语素,构成了大量的词。

英语是拼音文字(alphabetic script),字母组合成音节就生成词。

“汉语和英语都能用合成法(compounding)、缀合法(affixation)、音变法(sound-changing)、缩略法(abbreviation)构词,也都通过翻译从外语中借进新词。不同的是,汉语还使用重叠法(reduplication),英语还用转换法(conversion)、逆构词法(back-formation)和截短法(clipping)构词。”(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汉语“胆”及其所构词语构词分析

(1)合成法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法,一般通过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等关系组合。包含的“胆”字的词语除胆固醇、胆俞、胆矾、龙胆、胆娘、盐胆水(即卤水)等少数几个专有名词是单纯词外,其余都是合成词。运用合成法构词的如下:

①二字词

联合:胆力、胆志、胆守、胆决、胆武、胆勇、胆气、胆略、胆智、胆干、胆当、胆意、胆魄、胆识。这些词的意义都为胆量+ X。

胆烈、胆义、胆练。这三个词意思为有胆量+X,“胆”作了动词。

偏正:胆+X:名词为中心词:胆土、胆水、胆汁、胆管、胆铜、胆瓶、胆囊

动词为中心词:胆敢(意为“有胆量敢于”)

X +胆:刚胆、大胆、小胆、寒胆、球胆、瓶胆、狂胆、独胆、熊胆、斗胆、蛇胆、笔胆、色胆、苦胆、鼠胆、黄胆

主谓:胆壮、胆怯、胆栗/慄、胆破、胆虚、胆悸、胆落、胆硬、胆裂、胆寒、胆薄、胆颤、胆慑

动宾:仗胆、壮胆、丧胆、放胆

②三字词

偏正+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胆石症、胆瓶蕉、蚺蛇胆、小鸡胆

主谓+名词构成偏正结构: 胆小鬼

动词+偏正构成动宾短语:吃虎胆

主谓结构:胆如斗

补充结构:吓破胆

③四字词

联合:主谓+主谓:胆大心粗、胆大心细、胆大心雄、胆壮心雄、胆壮气粗、

胆粗气壮、胆丧魂消、胆丧魂惊、胆丧魂飞、胆丧游魂、

胆寒发竖、胆寒心惊、胆颤心慌/寒/摇/惊、魂飞胆破、

心殒胆破、心惊/殒/寒胆落、神丧胆落、魂亡胆落、色厉胆薄

动宾+动宾:沥胆隳/濯/堕肝、衔胆栖冰、输肝剖胆、输肝写胆、披肝沥胆、

惊心悼胆、惊心裂胆、沥/隳胆抽肠、破胆寒心、提心吊胆、吊胆惊心、剖心析胆、合胆同心、同心共胆、气消胆専、碎心裂胆、

露胆披肝

偏正+偏正:赤胆忠心、赤胆忠肝、忠肝义胆、剑胆琴心

补充+动宾:卧薪尝胆

补充:主谓+X:胆大包天、胆大妄为、胆大如斗、胆大於身、胆小如鼠/鼷/豆

偏正+ X:狗胆包天

主谓:鼻若悬胆、浑/一身是胆、胆包身体、肝胆相照

偏正:独胆英雄

(2)运用缀合法的有:胆子、胆門

(3)运用缩略法的有:胆薪或薪胆(是卧薪尝胆的缩略形式)

2.对应英语词构词分析

⑴合成法:英语中的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gallbladder由gall(胆汁)和bladder(气囊)组成,还有faint-hearted、chicken-hearted等。

⑵缀合法:cholecyst,bravery、boldness、daring、audacity、jittery、edgy、fearful、terrified、cowardly

⑶音译汉语借词:danchu(即胆怵)

⑷英语中由gallbladder为词根构成的主要是医学方面的专业词,而没有普通词。

如biliary lithiasis(胆结石)、biliary cyst(胆囊肿)、biliary obstruction(胆梗塞)、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癌)、cholecystitis(胆囊炎)、choleperitoneum(胆汁质)等是通过转换法、逆构词法、截短法或合成法构成的。

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由“胆”构成的词在英语中主要相当于这么几类词:①gallbladder等词:胆囊②courage、bravery、guts等词:胆略、胆大③inner container:瓶胆、球胆。

三、差异产生的成因探讨-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中国人重整体(integrity)、偏重综合性(synthetic)思维,英美人重个体(individuality)、偏重分析性(analytic)思维

1.崇尚和谐是重整体思维的突出表现。对称与和谐使中国人既感到视觉美或听觉美,又感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汉语词语就像一面镜子,将中国人这一心理特征映照得清清楚楚。如现代汉语成语中绝大部分是四字词组,它们在语音上平仄相间,在语义上相同、相对或相反。如:胆大心粗、胆壮心雄、胆丧魂消、胆寒发竖、胆颤心慌/寒/摇/惊、魂飞胆破、心殒胆破、心惊/殒/寒胆落、色厉胆薄、赤胆忠心、卧薪尝胆、提心吊胆等。?

英美人虽然也重视平衡对仗的语言美,却不及中国人这样讲究。英语是一种形式语言,因此组词成句按事理的逻辑安排句子成分。如:

胆大包天 [audacious in the extreme;with reckless daring]

胆大妄为 [act in foolhardy manner;reckless]

胆大心细 [bold but cautious;temper daring with discretion;be daring and scrupulous]

胆破心惊 [tremble with fear]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贼人胆虚 [timorous/scary as a thief]

胆战心惊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stricken;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胆战心寒 [be terror-stricken]

胆略超群 [have unusual courage and resourcefulness]

2.汉语词汇“胆”词汇系统由单音节向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发展的趋势,都是重整体和谐的心理文化的反映。

3.整体性思维还体现在汉语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分析性思维则表现在英语词义的具体性上。

(二)中国人重形象思维(figurative thinking),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logical thinking)。“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1.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方式的表现之一,是汉字的象形性,以形示意是汉字的重要特点。英美人重逻辑思维方式的特点则可从英语词语的功能性上看出。这在英汉构词中已详细分析过,在此不再赘述。2.中国人特别喜欢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物,以物表感,状物言志。如:

“胆”有体积:大胆、小胆、胆包身体;“胆”有感知:寒胆;“胆”有形状:球胆、瓶胆、剑胆琴心;“胆”有质地:刚胆;“胆”有味道:苦胆;“胆”有颜色:黄胆、赤胆忠心;“胆”有形象意义:狂胆、独胆、熊胆、斗胆、笔胆、鼠胆、豹子胆;“胆”与也有关系:色胆。

“胆”可发出动作:胆壮、胆怯、胆栗/慄、胆破、胆虚、胆悸、胆落、 胆裂、胆寒、胆薄、胆颤、胆慑

再者“胆”可沥:沥胆濯/堕肝,“胆”可衔:衔胆栖冰,“胆”可剖:输肝剖胆,“胆”可悼:惊心悼胆,“胆”可析:剖心析胆,“胆”可隳:隳胆抽肠,“胆”可共:同心共胆,“胆”可吊:提心吊胆,“胆”可露:露胆披肝。

英美人也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物,但常常喜欢用抽象名词指代具体事物。如:

用来表示“胆子”的nerve,表示“胆量”的courage、bravery、gut/boldness、daring、plunk、spunk等,表示“胆大”的bold、audacity,表示“胆小”的timid、fearful、afraid、jittery、edgy 等词都是抽象词。直接从心理感受出发,而不像汉语给人以具体的形象。再如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chicken-hearted)、胆落心寒 (panic-stricken;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胆寒 (terrify;be struck with terror)、胆怯 (timid;cowardly;be afraid of one's own shadow;have a yellow streak in sb)。

3.汉语的量词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形象,这也是汉语形象化的表现。例如,在与数词“一”合用时,有:一身是胆(bold或daring)英译文只保留了原文的指称意义,原文量词的形象性则未能保留。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中英对比,“胆”已不再是单纯的胆了,它的词汇之丰富,意义之繁多,用法之灵活,以及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令人叹为观止。而通过这些差异,追根溯源,正反映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3]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4]杨自俭.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5]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6]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解建和.新世纪英汉活用词典[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武汉大学古籍所,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陈宏薇,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Z].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A S Hornby,Sally Wehmeier,Michael Ash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篇9

经常拜读、观赏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在于老师的课堂中,关注细节使于老师的课堂更是锦上添花。他执教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课。听、赏他的课,总能让人强烈感受到其教学流程设计的水到渠成。点拨、启发如此地匠心独具,语言、态度那么的朴实无华。每节课他都能上得如此轻松、自如。看上去再难的问题,学生都能在于老师的引导中不知不觉地、不着痕迹地解决。每每如此,总是让人由衷地钦佩他高超的教学艺术。看到他教学时的儒雅、风趣,会有一种冲动,很想变回小时候,做一回于老师课堂上的小学生。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他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语,足见于老师对生本的关注,对细节教学的艺术性不倦的追求。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大家想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生:那位拉车的人不过才30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的样子。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 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

师:写得多好呀!“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也会经常给学生讲解一些词语的意思,也用了很多种的教学方法,如: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拆字组词理解,想象语境理解,查字典理解,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等等。教学中我们还利用图片、出示实物、表演、在课文中找句子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可以说,“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如果运用平时常用的方法教学,学生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粗浅的表面,很难能够达到深刻。在这节课上,于老师教学这个词语,完全撇开常规的方法,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的一切能够使用的资源,结合见到的、听到的,再引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笔写下来。从学生的效果反馈看出,这个拉车人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起来了,立体起来了,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节课上,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再次让我感受到他对细节的关注,领略了于老师朴实独特的艺术魅力。

2厚积薄发,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有人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着贾志敏老师精彩的语文人生。也有人说,先生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学技能,出色的语言功底令人为之赞叹、折服。是的,听贾志敏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那学生听贾老师讲课,更是一种享受。

师:读读 填填

①贾岛在()到(),去()。生:贾岛在夜深人静时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②他对诗中()犹豫不决,甚至()。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③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好。师:把一二 三这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④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生:①有礼貌。②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③读起来也比较响亮。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说)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生说)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

贾老师虽然平时幽默、诙谐,对待教学要求又非常严谨。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背景之下,一节好课,就意味着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品味词语、理解句子上,而对于概括段意、复述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些教学要求,不容易上出新意,更难以出现亮点。所以,这一教学环节,老师们一般都不会在公开课上呈现。在这节课中,贾老师选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利用自己对文本的精准解读,采用填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将有形的语言训练和无形的概括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按照既定的语言表达模式,机智应对,并独特创新地进行表达,思维碰撞的火花时时闪现,巧妙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教、有引、有范、有导,贾老师就是这样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进魅力语文课堂。

3深度品读,教学预约生成精彩。

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同教育艺术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窦老师是怎么用自己的“创造”,让课堂焕发如此的生命活力呢?

师:你认为谁是好汉?为什么?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武艺高强。 (板书:武艺高强、)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特别谦虚,洪教头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辞。 (板书:谦虚)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板书:勇敢)

师:大家都这么认为?是的,确实有许多人都这么看,不过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说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我很赞成。但说他谦虚,我有不同看法。个人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谨慎的人。——某专家

师:你认同哪一种看法?你认为林冲是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自由读课文,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读,读出你自己的情感。(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洪教头与林冲的不同性格读出来了,尤其是这个“不敢,不敢”读得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师:林冲是什么人啊?

生:禁军教头。

师:林冲可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怎么连说“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现在是一个被流放的犯人,不能再惹是生非了。

生:他会想,人家柴进好好招待我,我得给柴进一个面子,不和洪教头计较。

师:是的,林冲说“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祸事,二是照顾柴进的面子。你觉得这林冲——

生:我觉得他特能忍。

师:如果你是林冲,如果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嘲笑你没真功夫,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非常气愤。

师:但林冲还是——

生:(齐)忍住了!

师:是啊!但林冲却连说——

生:(齐读)不敢,不敢。

篇10

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学校教育中,阅读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美誉,这对以厚积薄发为属性特征的语文活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类。前者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而后者则可以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消化和巩固,并从中获得自我积淀、陶冶情操,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教师应首先抓住文中“着迷”、“迷恋”、“痴迷”一组词语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文中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明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程度很深?爸妈的“着急”和“责骂”又说明了什么?如果小学生抓住并弄清这些“牛鼻子”问题,那么就达到阅读训练的效果了。为了帮助学生更走近法布尔,加深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深化理解,教师可激励小学生趁热打铁,在课后阅读《走进昆虫大师――法布尔》、《昆虫记:爱好昆虫的孩子》(达尔文)等阅读材料及《昆虫记》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掌握更多与昆虫相关的知识,受到文学熏陶,从中获得“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良好习惯培养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阐述道:“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也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诸如“讨饭三年懒做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名言俗句,都从不同层面强调了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教书育人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高度重视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如读书和写字习惯、观察和倾听习惯、思考和质疑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独立自主和合作探究习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等。如针对小学生不肯、不愿、不善读书的“三不”现象,笔者通常“以赛激趣促读”的方式,积极开展“培植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读书比赛活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普遍存在的马虎大意的毛病,笔者在小学生之间开展“相互找错、流动拜师”的活动:以一个星期为阶段,四人的学习小组内谁被别人找出的失误(主要包括错别字、背默书、作业等)较多,就拜他人为师。这样,既让小学生努力从主观上减少失误,又从整体上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为了训练学生认真作业和考试的心态,笔者总结出“只有把作业当做考试一样认真对待,才能在考试中像做作业一样镇定从容”的做法,要求小学生将之作为班训每天高呼一次,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开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