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范文

时间:2023-04-01 19:4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登飞来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解释: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3、《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阴山。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陈与义《襄邑中》

篇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帖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从小学到现在,我学过不少的古诗。古诗中的离别情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名胜古迹……让我感到惊叹。短短几十个字,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山水风光。李白的,《行路难》其中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短短十几个字,却表达了作者他即使仕途有所阻碍,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坚定的理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了他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的豪情满怀。

有人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像他的《竹里馆》一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坐、弹琴、长啸、明月,让我想到了这么一个画面。“一位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夜静人寂,与明月相伴的一个画面。那么的高雅、宁静。

篇5

能站在今天决赛的舞台,离不开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厚爱,离不开政府办作风的转变、形象的塑造,我将把大家对我的支持化作工作的动力,为塑造政府办公室良好形象再接再厉!

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不同的形象标准和要求。区委举办这次演讲比赛,为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塑造机关干部良好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那么,机关干部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呢?我结合办公室的工作,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要做政治品格的高尚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政府办作为区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要地位,发挥着政府运转枢纽的重要作用,担负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重要职责。重要的岗位职责,对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品德修养。古人云,人无私德便“无以立”,无公德则“不能群”“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因此,我们政府办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机关干部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做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做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做认认真真办事勤勒恳恳工作、任劳任怨奉献的人。

要做学识修养的修炼者。腹有诗书气自华。认真读书学习,是从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寻求借鉴、树立高尚情操的最好手段。同志曾说:知识是引导人生至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我们围绕建设“论德靠得住、论才有作为、论事讲实干”的学习型、创新型干部队伍目标,扎实建设学习型机关,坚持做到“四个一”,即“一日一读”,文秘人员每天抽出1个小时进行学习;“一周一学”,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一季一考”,每季度举行一次学习考试,对干部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一年一评”,将学习的成效列为述职、考核和评比的重要内容,使办公室全体人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要做踏实工作的耕耘者。办公室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办公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办公室工作清贫质朴、不事张扬,需要我们乐于奉献、恪守职责。有人说,我们政府办“周周五加二、天天白加黑”!也有人说,我们政府办经常“无法无天”——忙起来不论劳动法、活儿来了不管星期天!这是因为我们唯想把“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做得更好、更好。为了进一步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提出了“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工作目标,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载体,扎实开展了戒“拖”、戒“骄”、戒“贪”、戒“空”教育和以抓能力比素质,抓作风比纪律,抓工作比贡献,抓效率比落实,抓服务比形象为内容的“五比”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办公室的工作效能有了较大的提升。:

篇6

1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鲁迅《社戏》)

一群小朋友架着白篷的航船去赵庄看戏。作者用一个“飞”字描写船行的快速,突出大家想看到社戏的心情之急切。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诗句中的“飞”夸张描写木兰身跨战马,穿过一道道关口,越过一座座高山,塑造了一个行军迅速、英姿飒爽、所向无敌的巾帼英雄形象。

3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作者借用诗句中的“飞虹”一词比喻拱桥,这个“飞”字描写拱桥的雄姿,突出拱桥的气势美。

4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梅岭三章》)

诗句中的一个“飞”字写出了捷报频传的速度之快。

5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飞”这个动词写宏儿从屋里跑出来的速度之快,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表现了他活泼的性格。

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一个“飞”字描写出庐山瀑布流速迅疾的气势、奔流而出的态势、凌空而泻的威势。

7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一个“飞”字写海燕迎接战斗,表现了海燕敏捷、矫健的雄姿。

8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月飞雪,塞北的天气真是奇特。“飞”这个动词勾画出雪花飘舞的形象,写出了“万里雪飘”的动态美。

9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这里所说的“船”,不是一般的船,而是一种特制的航天船,它能在太空中快速飞行。这个“飞”字集中体现了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是他们的智慧结晶。

10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是山名,一山是飞来的吗?一个“飞”字写这座山得名的原因,是古代人们的想象。给这座山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11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石。

(袁宏道《满井游记》)

燕地的二月,时常刮冷风。冷风刮起来,沙子飞扬,石子滚动。动词“飞”描写风力极大,写出燕地二月的天气特征。

12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篇7

一、妙用诗句,富含文化底蕴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直到唐诗宋词,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美妙的诗句名句至今仍为人称道。因此,引用或化用这些诗句,可以使作文题目诗意盎然,引人入胜。例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为话题,拟题可为:《感情诚可贵,真理价更高》(化用斐多菲的诗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诗句);《莫为情云遮慧眼》(化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以“月为话题时”,可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可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等。用诗句拟题,标题韵味十足。

二、妙用流行歌曲、广告词,暗含旨趣、妙化无痕

引用或化用歌曲、广告词为题,会显得风趣幽默。如以“诚信”为话题可拟:《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化用电视剧《霸王别姬》主题曲);《诚信到永远》(化用海尔电器广告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或自卑的孩子,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终于要张开那双隐形的翅膀,努力飞,飞过绝望,飞向成功的彼岸,可用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来作为文章的标题,马上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三、妙用比喻拟人

巧借比喻或拟人来拟题能使问题新颖活泼,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厚,更有感染力,使人感觉更亲切,如话家常,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比喻、拟人这种方式要用得妥贴,还要力求新颖独特。若人人都把美丽的姑娘比作鲜花,这个比喻还有什么妙处可言呢?但胡思乱想也是不行的,它应当建立在情感真实和独特的基础上。如:《阅读,在经典和时尚之间行走》,这个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既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又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把在探讨经典作品与流行作品间该怎样取舍,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看成是阅读的“行走”,拟人化后,问题变得具体形象起来,读者也乐于阅读。又如《爱似琉璃》《信人信己并蒂花》《让自信和听取同行》《流泪的蛋糕》等,这些比喻、拟人让人耳目一新。

篇8

大家好!

我是Xx公安局Xx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我叫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警徽在青春中闪光。

寒来暑往,花谢花开,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在公安事业的征途上,已走过了将近一年的历程。我作为一名退伍武警士兵,深知维护祖国安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我有幸脱下军装又着上了警服,今天我作为系统一名普通警察站在这里向领导、向评委汇报工作,我觉得无上光荣。回首往事,我用心感受这一年的辉煌与自豪,用心思索着一年的追求与发展,用心承载着一年的责任和使命。我骄傲、我无悔,我选择的以“惩治罪犯、保护人民”为己任的人民警察这一行。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年轻的朋友们!站得高才会望的远。做人民满意的好警察,需具备高尚的政治品德,过硬的业务素质。否则,保护人民,维护和谐,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大家都知道Xx公安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命案连续六年必破,这个个的荣誉可不是吹的,他是靠干警们用智慧、用毅力、用顽强拼搏的勇气实现的。当一个个犯罪在侥幸中锒铛入狱时,当一个个受害人沉冤得雪喜泪纵横时,警察在人民群众的心理分量是那样重,闪光的警徽在维护社会治安中是那样令人信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责国富”。也就是说,国家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当然,人民公安事业的未来也要靠我们年轻人。Xx公安局干警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那乳虎啸谷的霸气,令犯罪分子胆颤心惊;他那鹰飞九天的豪气,让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苍茫大地、万里蓝天是他们的战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的征程中,他们用铿锵的誓言书写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交响乐章。

朱熹在《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梁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我走进公安队伍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我认真学习业务,研读干警们精彩的侦破案例,我折服了:乡村抢劫羊绒杀人案,几个小时案犯被逮、恐怖出租屋磕巴杀人案案犯当时伏法、一中少女被杀案的四十天摸排、浩海入室盗财案成功告破……公安干警用行动在历史的天空中,书写下浩然长卷……在案例的研读中,我震惊于干警们的智慧和犯罪分子的狡诈,较量、我惊诧于历史疑案的犯罪分子泥牛入海和干警十几年的耐心等待……我惊叹于田间地头公安干警们大走访,解决群众困难的感人场面……闪光的警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万里长城、在犯罪分子的心头织起一道疏而不漏的恢恢法网……

篇9

关键词: “诗中有画” 诗意 画意 表达

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有一句话是“诗画相通”。自从苏轼说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之后,“诗中有画”成了某些诗评家笔下包评百诗的“万灵丹”。的确,许多诗与画在形象和意境上是相通的,而且有许多奇思佳构。中国古代画院常以诗句为题试画,相传有一次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许多画师绞尽脑汁难以绘出“香”字,有位画师只画一匹马,再在马蹄旁添上几只飞舞的蜜蜂。此画在比赛中夺魁。又有位画家,画“深山藏古寺”诗意,并不从古寺着笔,只画深山、涧水和一个在涧边挑水的和尚。也有说是画“十里蛙声出深山”诗意,只画深山、涧水和水中的一群蝌蚪。又有传说,几位画师同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作画,有一位画师画几只野鸟栖立船头,以此表现“无人”的意境,此画深得众人赞赏。

以上传说,很能证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北宋张舜民《画墁集》)的说法。

诚然,诗与画有相通之处。比如说,二者都不满足于“形似”,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神似”。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开头就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对画的“神似”的最浅近的表达。而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也多次提出诗须“神似”的观点,如“返虚入浑”,是说艺术创作不能局限于个别现象的描绘,必须依据一般的抽象原则(虚),通过艺术的概括(虚),揭示事物的本质(虚),而塑造浑然天成的艺术形象(浑)。又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指诗歌必须具有超越形象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如就诗画二者神似相近而言,当以咏物诗为最。

诗与画都讲究“虚实相生”的技巧,也就是绘画术语中的“留白”,或者说是诗歌欣赏中所说的“留有想象的余地”,亦即含蓄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画都可以用“实”表现“虚”,但二者又不尽相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日寇入侵我国时,有许多画只画了螃蟹,这是“实”,而要表现的“虚”,只有看了老先生在画纸上自题的两句诗才能准确领悟,那两句是:冷眼向洋观世界,看你横行得几时。宋人王安石《登飞来峰》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两句似为写“实”,其“闻说”二字已明白告诉我们是假托而已,后两句借登塔来表达自己“高瞻远瞩”的胸怀。同为以实写虚,画中之虚较隐晦,诗中之虚较明朗,甚至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另外,还有繁简,寄情于物等,都是诗画相通的。

诗歌要缘物寄情,以景寓情,以求达到情景交融和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起到引人入胜、浮想联翩的作用。绘画创作要以形写神,以形传情,描述所凭借的手段不同,诗歌靠语言文字,绘画靠线条与色彩。只有当二者表达的对象能够用语言文字和线条色彩同步描述出来时才有可能“诗画相通”。当然,这里面有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转换的技巧。诗中有画的“画”必定含有画家的艺术再创造。但是,是否所有的诗都可以再创造为画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有人能每诗作一画,那也只能是表达不出“诗情”的“画意”,或者是对诗的“断章取义”。当代有许多古诗词选本以画配诗,其中不乏肢解诗意之画,即使古人的《唐诗画谱》《名家画谱》也多有臆断之作。

诗意难用画意表达的情况,常见的有哪些呢?其一,诗中写的事情有较大时间跨度,亦即有动作的连续性;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极小限度的时间跨度,亦即只能表现一刹那的物态和景象。比如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画面只能表现“一声”,绝不能表达出“三声”。因为“三声”有时间上的后继,而绘画只能表达空间的平列。

其二,有些诗将同一时间中不同空间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互相映衬烘托,交相辉映。而绘画只可平铺并列,无法表达诗句中分合关系。例如,“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渭北池边树,江东日暮云”、“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如此等等,都难以用一幅画面表达出来。

其三,诗句中有些修辞,在画中也难以表达。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管画出多么繁茂的杏花,也体现不出“闹”的意境;“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这里的通感体现在“香”字上,画面上总不至在大雪纷飞之中画几只蜜蜂吧。

最后,有些咏史诗,特别是史论,或者是引用典故的诗,也不能冠以“诗中有画”。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两句是写实,引发后两句的联想,可以说,前两句和后两句绝不能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出来。再如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其中典故颇多。细腰宫即楚宫,楚王爱息国国君的夫人(即息夫人,因貌美又称桃花夫人)的美貌而灭掉息国,息夫人被掳入楚宫,与楚王生二子,但她始终不说话,楚王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她的无言抗议被传为美谈。最后一句,晋代豪富石崇的乐妓绿珠十分娇美,权贵孙秀向石崇求之不得,遂捏造罪名逮捕石崇,绿珠坠楼而死以表抗议。诗的主旨通过对比显现出来:软弱的受害者固然可悯,但比不上以死抗争者令人钦佩。这首诗,恐怕再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用空间艺术的画表现出来。

什么样的诗中才有画意呢?一般来说,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凭借线条和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而诗是时间的艺术,通过语言文字,“叙述那些持续于时间上的动作”,但诗更可以表现空间,亦即瞬时或短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浅近些说,如果一首诗用描写的手法去表现空间、场面,那便与画完全相通。相对来说,如果一首诗是用叙述的手法去表现时间过程中的连续动作,那么,再高明的画师也难画出诗意。

比如说,唐代祖永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中写了南望终南,云中积雪,夕阳给山林顶端涂上色彩,远望终南山积雪,顿觉寒意大增。这里,时间定位在一场大雪后的傍晚,描绘的是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这首诗可当之无愧地称之为“诗中有画”。而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首句言初醒,次句写啼鸟声喧,继而写梦醒对夜间情景的回忆,并由此引发惜花的心情。全诗表现了一个时间进程和心理活动。相对而言,空间显现虚化了。整首诗很难用一幅画来表达。

篇10

一、联系背景和作者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盛唐时代国势强盛,唐诗多有气势,思想上多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北宋王朝积贫积弱,故北宋词多苍凉悲壮。一般来说,北朝征战尚武;南朝相思;唐朝题材多样,有希望建功立业的,如杨炯的《从军行》,反映边塞生活的,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献诗求引荐的,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宋喜好理议,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多爱国篇,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宋明两朝多示义,如文天祥的《金陵驿》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精神。

二、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三、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语言是描绘事物,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基本的手段。语言的好坏,关键在于遣词造句准确与否。卓越的作家总是善于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遣词造句,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深刻的表现出思想内容。如宋代戴复古的《江村晚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后两句写惊鸟飞入芦花之中的情景,连用“立”、“惊”、“入”三个动词,使得水鸟的动态、神情跃然纸上,为江村晚景平添了几分生气。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词语,这也是理解诗词的基本方法。

四、鉴赏运用表现方法的妙处

从作品的文字词语,我们知道了它写的是什么,而从作品的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知道作家在如何写,弄清了如何写,也就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领略写法的妙处了。平时要学生注意:诗词结构的技巧,每种修辞的效果,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手法的妙处。如现代诗人李季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对女主人公眼睛的描写:“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儿草上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眼睛喻作青草上的露珠,突出地表现了眼睛的水灵、明亮,从而描写出了香香的娇美。

五、学会把握主旨,概括内容

古人写诗,往往要寻找一个载体,将自己瞬间的生命情感体验寄托在上面,借助这个载体传输出自己的生命感动,并用自己的生命感动去感动和自己具有相似生命体验的读者,这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要准确解读诗意,把握主旨,概括主要内容。

六、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回答主观鉴赏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主观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望》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诗,柳永、秦观的婉约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鉴赏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