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9: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电影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在我国发展迅猛,靠着广告商的赞助,网民的口碑和好评,点击率越高,广告效应越大,但是我们却发现点击率高的微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视频网站的内容需求和广告商们的营销需求一拍即合,使某些微电影走上了过度营销的道路。
1、微电影广告内容观赏价值低。目前,我国很多微电影广告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不乏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观看。
2、微电影传播环境混乱,制作团队专业度低。微电影广告目前的状况是由广告商赞助,制作团队的专业度良莠不齐,致使做出来的微电影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微电影的传播靠广大网友的分享和转发,也呈现出没有计划性和混乱的情况出现,上传很多不同的版本,甚至许多版本的清晰度不高,造成很多消费者不知权威的身在何处,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所在。
3、微电影广告进入门槛低。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致使监管起来很难,在广告传播之前并没有相关门的审查,也没有相关法律的限制,很可能会使微电影处于混乱并最终走向萎缩。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纵然微电影广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营销效果不容置疑,我们应该立足优势,探索出适合微电影广告发展的营销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消费者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能否打动消费者,创意很重要。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互动则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消费者不仅参与了互动,还参与推广,网民内部的转发数量急剧增长也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最大优势。
2、完善微电影产业链。微电影行业需要商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公司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在稳定的产业链下,微电影广告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微电影广告商的队伍日益壮大,视频网站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专业的制作公司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上满足不同广告商的需求,丰富品牌的个性,提升品牌的形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微电影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强化品牌形象。微电影广告对于品牌的宣传应该是从一性的、长期性的。不能仅仅以产品为宣传中心,应该以品牌的宣传为主。品牌的构建及维护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品牌的力量所在。长期的对品牌进行宣传,注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融入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品牌。使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诉求结合在一个好的剧本里,以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帮助消费者理解品牌的内涵。当然,也要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度,不能强加诉求,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被营销,应该使消费者不产生逆反心理。
4、整合渠道,多方位营销。仅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真正做好营销,需要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的配合。利用好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做好线下营销,提高广告的持续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互动起来,实现立体化的传播,开拓更宽阔的营销渠道。
5、加强微电影广告的监管。微电影广告的平台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投放是没有审查程序的,很多微电影广告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应该出台法律法规对微电影广告加以监管,这也是微电影广告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让微电影广告有法可依。
三、结束语
篇2
1.关于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首次提出“微电影”概念的是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2010年底,凯迪拉克推出由吴彦祖主演的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并大获成功。此后,微电影大放光彩,得到了众多行业的青睐。目前人们对微电影有不同的理解,对微电影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微电影是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电影短片。随着微电影这一新事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微电影营销应运而生。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是指旅游景区(点)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微电影,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2.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理论基础企业营销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微电影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和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营销理念密不可分。
(1)Consumer:瞄准消费者需求企业只有了解、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为其提品和服务。在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的当下,旅游景区(点)应以游客为中心,清楚游客想要什么,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对于广告宣传也是如此。生硬的广告灌输让人反感,所以微电影营销改变传统广告硬性宣传的形式,消除了消费者“被营销”的逆反心理,实现了在“润物细无声”的微电影欣赏中进行产品营销目的。
(2)Cost:降低成本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微电影不仅制作成本低,营销成本也非常低,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广告宣传投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对于受众而言,通过各种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等平台进行播放,同时可以免费分享、转发,使用成本几乎为零。
(3)Convenience:消费者操作便捷,传播便利4C营销理论强调企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购物和使用的方便。旅游景区(点)在开展微电影营销时,首先要考虑受众观看微电影的便捷性。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受众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和“碎片化”时间播放观看微电影非常方便,而且只需动动指头就可以轻松转发、分享,实现一键式的操作。
(4)Communication:与消费者互动、沟通4C营销理论改变以往单一的促销行为,重视与顾客双向互动沟通的重要性。广大网民对喜爱的微电影在观看之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评论、分享和转发,放大宣传效果,并且这种传播是自主自愿的行为,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
3.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应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微电影的制作、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进而实现旅游景区(点)利益最大化。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依托的旅游营销理论核心是4C营销理论。旅游景区(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往往愿意尝试微电影营销手段,步骤是通过消费者需求调查,捕捉消费者即时关注点,制定微电影营销计划,并由传媒企业实现微电影制作,再于新媒体传播平台,被受众观看、分享、转发,以实现快速传播;潜在的旅游者在微电影观看中往往能获得情感共鸣,产生旅游动机,实现旅游活动。
二、国内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微电影营销现状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宣传形式,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早已经出现,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营销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还是“微时代”环境中出现的新鲜事物。2012年2月7日,四川省首部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美食篇》以三对普通情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地取景,诠释四川小吃、火锅等美食和川剧变脸文化等元素,时长7分46秒。这部微电影在优酷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首映,截至2012年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突破492万次。2012年03月15日,首部以武夷山旅游景点为元素的微电影《武夷源•武夷缘》在优酷网上公映。《武夷源•武夷缘》是武夷山本土团队第一次拍摄“微电影”,也是首次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宣传武夷山旅游景区,是武夷山旅游网络营销第一次尝试接触“微电影”这一新的营销途径。同样以爱情为题材,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社会化媒体热播,自2012年3月11日首映截至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近22万人次。上述都是国内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成功使用微电影营销的早期案例。可以看出,短时间内在网络媒体上的轰动效应,是微电影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指出,国内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微电影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也处在探索过程中。王兆成(2012)针对旅游徽电影营销现状,进行思考,提出相应措施;邵隽(2012)指出成功的微电影,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能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马素萍(2012)探讨了景区、城市、酒店等旅游微电影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霍艳霞(2013)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进而针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付丽丽等(2013)探讨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现状,提出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策略。然而,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关于旅游景区(点)营销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关微电影营销在旅游旅游景区(点)经营中使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适用条件,微电影营销形式与实现途径,以及微电影营销效力的持续发挥等,都需要深入探讨,以便于形成系统的旅游微电影营销理论,为更好地指导旅游景区(点)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三、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必要性
1.外部竞争压力催生旅游营销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休假制度逐步建立,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旅游景区(点)之间,特别是同质景区(点)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营销是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使其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旅游景区(点)经营尤其要重视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媒体营销手段难以满足旅游景区(点)营销的需要,亟需新的旅游营销手段发挥作用。微电影营销,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以其独特的营销功能和特点,备受企业青睐。旅游景区(点)应及时抓住机遇,利用微电影这种新的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提高营销效果,增强自身竞争力。
2.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2012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施限广令,规定国内各地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由此,传统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快速上升。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累计揽金158亿,稳中有升,同比增长11.38%。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总额超2013年,实现“稳中有增”。地方电视台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也同样有所上升。有报道称,自限广令实施以来,企业投放电视广告的成本已经上升了10%至15%左右。微电影制作、宣传的成本较传统广告形式更为低廉。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微电影的宣传借助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一旦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喜爱,就会迅速被以几何级数化的传播频率进行传播。并且,这种传播是自发进行的,无需成本且方便快捷,广大网友只需通过博客、播客、微博、腾讯QQ空间、腾讯微信、移动飞信、MSN等渠道进行分享、转发,就能实现。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可以被大量网民以评论或者分享、转载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无需宣传成本,相对于动辄一掷千金的传统媒体广告而言,微电影营销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一种新型营销形式,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旅游景区(点)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
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可能性
1.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盛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风行,“微平台传播”为微电影提供了广泛的播放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3G、4G智能手机逐渐普及、WIFI技术不断成熟,手机上网、无线上网已成为新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微文化与大众“碎片化”需求高度契合如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业余时间碎片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条件下,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被切成了微小的碎片,人们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安静地进行长篇内容的写作、阅读、浏览。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文化应运而生。微传播影响到微信息,微信息影响到微文化,微文化影响到微生活,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如此巨大。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了碎片化和快餐化状态。微电影广告一般时长在30分钟内,以故事为主,轻松愉悦、短小精悍,正好迎合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既满足了时间上碎片化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等车、坐车、排队等零碎时间),如借助于3G、4G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观看完一部“微电影”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浏览习惯。
3.低门槛、便捷性,微电影营销潜力巨大微电影制作成本低、网络进入门槛低,用户浏览、转发便捷。低门槛、便捷性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也打破了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模式,消除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因为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并通过各自的社会化圈子进行网状扩散,从而导致信息病毒式的传播,企业借助于庞大的信息传播网能产生传统广告无可比拟的宣传效果。
4.“微时代”消费群体及其偏好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广告、微投资、微支付等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也悄然发生变化,已由“60后”“70后”过渡至“80后”,80后的年轻的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善于将自己生活体验、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及时上传、转发信息,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海量的信息中主动去寻找、、分享信息。充满草根气质的微电影登堂入室后,其短小精悍非常契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心理节奏,制作优秀的微电影对“80后”“90后”乃至“00后”很有魅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五、旅游景区(点)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主要途径
1.瞄准主流消费群,营销更有针对性要取得好的营销效果,任何营销措施都不能忽视其营销对象。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受众是其传播致效或广告致效的重要因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80后”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领军人群。在我国旅游市场,“80后”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从教育结构来看,具有大专、大学、研究生以上文化的比例的人群所占比例非常高。“90后”、“00后”也是使用互联网的庞大人群,是潜在的主流群体。所以制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应迎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个性特点、文化品位、消费喜好,网络传播满足其消费习惯,从情感上打动他们,赢得关注,达到营销的目的。2012年3月11日,绍兴市旅游集团推出了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各种新媒体热播。2012年清明小长假,绍兴市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旅游集团营销部经理金燕指出,微博、微电影等营销方式比较新潮,因此,来赏樱花的游客大部分是年轻人。除了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区其他景点游客增幅也很惊人。
2.精心策划主题内容,讲述一个好故事好故事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成功的微电影犹如向人们讲述一个好故事,能够引起目标消费群体的强烈情感共鸣,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从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的化险为夷,到雪佛兰“老男孩”追逐的青想,从橘子酒店“星座微电影”诠释的星座与爱情,到百事“把乐带回家”灌输的亲情无价……成功的微电影都是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如青春、爱情、友情、事业等展开,场景简洁流畅,剧情时有悬念却也在情理之中。具备好故事特点的微电影渗透出的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符合受众的审美和口味,也符合企业宣传正面、积极的品牌形象需求。微电影营销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产品的宣传,常采用情感营销的营销方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可以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影片,将电影情感赋予旅游景区(点)之中,力求主题内容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口味,来讲述一个好故事。故事本身既要能够将无形的旅游体验有形化,体现旅游景区(点)的特色,同时叙述和表达也要制造适当的悬念,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其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
3.拓宽传播渠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微电影营销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网络。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微电影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智能手机、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等及时微电影作品。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省去昂贵的投放费用,只要制作的微电影有足够魅力,就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就会被病毒传播似地下载、转发、分享。像《爱,在四川》、《樱为爱情》等都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成功的微电影营销案例。互联网的普及为微电影营销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虽然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人(截至2013年12月统计数据),但传统媒体如电视等仍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影响巨大。因此微电影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仍然能够起到推介作用。如微电影百事可乐公司的《把乐带回家2012》在视频网站优酷网首发的同时,经过重新剪辑,在央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首发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同步播出。这些都是取得较好影响效果的现代媒体宣传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应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在高度重视、运用微博、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传播性极强的社会化新媒体平台等传播渠道的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提高自身品牌传播影响力。
4.重视受众参与体验,巩固营销效果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微电影营销在短时间内网络媒体的轰动效应显著,但要发挥持续性效力,还需要在微电影播出的同时配合社会化媒体开展有奖评论、分享、转发等活动以及线下的节庆活动、促销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吸引潜在消费者参与体验、最终赢得消费者有重要作用。成功的线上、线下活动配合的微电影营销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如“66号公路”在首映前一个月就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开始预热造势,先是图片、开展剧情有奖竞猜活动;此后又在微博上先后“66号公路”预告片、第二部预告片,都得到了广大微博用户的大量转发和评论。与此同时,各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及娱乐频道也都参与了报道,为“66号公路”造势。线上推广活动热火朝天,凯迪拉克在线下也开展了“SRX风范大使”招募活动,吸引许多SRX车主积极参与及广大网民高度关注。不仅如此,在“66号公路”热映的同时,凯迪拉克还邀请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汽车频道记者驾驶SRX在66号公路开启体验之旅,记者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对SRX的体验撰写成文于各自的汽车频道,为凯迪拉克SRX的宣传锦上添花。凯迪拉克线上、线下推广齐头并进,使“66号公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做好与受众的沟通互动、跟踪反馈,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将潜在的旅游者变为现实的旅游者。
六、结束语
篇3
中国电影与文学、与电视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电影文学”的概念成为与中国电影相伴的经典词汇而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的亲密关系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电视开始普及,“影视文学”取代“电影文学”成为人们讨论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讨论电视剧时最常用的一个概念。其间包含了我们对于电影本性和电视本性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忽略,而中国电影一直缺乏视觉表现力,恐怕与这种观念不无关系。而电影与文学、电影与电视关系的颠覆,则是世纪之交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特殊产物。当文学不再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以视听文化为其主要表征的电影势必将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而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观众,面对着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电影,面对着美国好莱坞电影、其他各种文化娱乐形式冲击下艰难生存的本土电影,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放到同样不能令他们满意的电视跟前,这也许是“初级阶段”一种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学/电视/角色
电影与文学、电影与电视,在中国的电影界一直是纠缠不清的问题。“电影文学”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成为与中国电影相伴的经典词汇而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甚至被提到了与“电影”等同的地步;而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的亲密关系当然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电视开始普及,并且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影视文学”取代“电影文学”成为人们讨论电视节目,特别是讨论电视剧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概念。这中间,事实上包含了我们对于电影本性和电视本性的一种有意无意忽略的形态,而中国电影一直缺乏视觉表现力恐怕与这种观念不无关系。电影与电视的并置,尤其是电视开始更多地占有中国人的业余时间之后,对于这两种既相通而又有着显著区别的文化样式(之所以用“文化”而不用“艺术”,是因为“艺术”无法涵盖电视的所有内容)的探讨却付阙如。
一、电影与文学:踩着文学的肩膀
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这种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在国外,根据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的银幕形象。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这些在世界影坛广为流传的影片背后,都有着或经典或流行的文学原著。可以说,年轻的电影正是在古老文学的甘泉的滋润下勃发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的。文学似乎成为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不仅创作了《广岛之恋》、《长别离》等优秀的电影剧本,还自编自导了《印度之歌》等一系列影片,其自传体小说《情人》又被法国年轻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成同名影片而轰动一时。法国新小说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仑·罗勃-格里叶在文学和电影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由他编剧、阿仑·雷乃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中国颇有读者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也同时致力于文学和电影创作。
当然电影与文学的这种关系是互动的,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借助了电影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第二春。最明显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小说《飘》与电影《乱世佳人》的关系,小说《飘》的畅销,当然不能否认《乱世佳人》一再公映所带来的效应。
据实说来,中国当代电影可以说是踩着文学的肩膀成长起来的,或者说拄着文学的拐杖前进的。看一看历届金鸡奖、百花奖获奖影片,看一看那些成就卓著的电影导演,就知道文学对电影的影响有多大。80年代以来,不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被悉数搬上银幕或屏幕,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成为电影改编的主要对象。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至今仍然存在着一种似乎是矛盾的现象。相对而言,《西游记》的改编被更大程度地接受了,无论是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动画片《大闹天宫》,还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春光灿烂猪八戒》,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其次是《三国演义》和《水浒》。而事实上,《水浒》的改编已经开始引发一些争议,相比较而言,许多观众接受了电视连续剧《武松》,还有港片《新英雄本色》。对于《水浒》的完整改编,似乎最令人关注的还是主题歌《好汉歌》的流行,还有,就是捧红了一位来自台湾的三流演员。关于改编的争议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的一次次改编上。“”结束之后,戏曲片《红楼梦》(越剧)引发了观众争相观看的热潮,而后来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故事片却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失望。从形式(媒介)转换的角度来说,要把《红楼梦》这样内容繁杂、结构精致、形象复杂的小说搬上银幕,确实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据说,这部传世之作将再一次被改编,但愿不是再一次地糟践名著。
继《祝福》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被搬上银幕之后,鲁迅的小说《伤逝》、《药》、《阿Q正传》在80年代初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又先后被拍成电影。平心而论,《祝福》仍然是迄今为止鲁迅小说中改编得最为成功的作品,这不仅因为这篇小说在鲁迅所有小说中包含着最为明晰的叙事线索,具备显而易见的“电影化”的可能,而且它的改编者乃是先后改编过《林家铺子》、《革命家庭》、《憩园》、《烈火中永生》等作品的一代改编大师。与《祝福》相比,其他几篇小说的改编无疑有着更大的难度。曾经执导《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片的水华,在《伤逝》中更强调忠实原著,影片保留了原著的结构形式和叙事逻辑,甚至大量保留了原著中精美的语言文字。它以男主人公涓生的内心独白贯穿始终,大量出现回忆、幻想、幻觉等主观镜头,细腻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保持了原著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局限。因为过分的拘泥原作难免会给人一种沉闷之感,另外在情绪和节奏变化上也略显单调。文字思维和视听思维、文字语言和视听语言之间毕竟有着本质的差异。与《伤逝》的改编不同,《药》的改编者则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要将语言凝炼并且高度风格化的仅有数千字的小说搬上银幕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编导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小说主旨,补充了情节,丰富了人物,将小说中隐含的夏瑜的故事扩展为一条由授意、行刺、就义等几个环节组成的明晰的叙事线索,还运用电影手段将小说中一笔带过的人物心理描写外化为一系列镜头,如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对儿子身体康复、成家立业的想象,夏四奶奶在梦中与儿子相会的幻觉等等,力图使影片富于艺术感染力。对《药》的改编,电影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探索是积极有益的,有人认为过多地增加情节内容是对鲁迅作品的篡改,这种做法对改编大家的作品是不合适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的改编则遭遇更大的尴尬。鲁迅在生前就对《阿Q正传》有所顾虑,认为它不宜改编,担心舞台化的阿Q会流于滑稽可笑而损伤原形象的价值。所以在电影版的《阿Q正传》中,一开始就奠定了严肃深沉的风格,编导试图着力于精神胜利法和阿Q式革命的剖析,使影片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但这种处理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喜剧演员严顺开的演绎下,具有喜剧框架、悲剧内涵的作品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喜剧乃至于闹剧,而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批判精神也丧失了。不过,严顺开还是获得了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阿Q正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有关文化误读的例子。
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巴金的《寒夜》,的《原野》、《雷雨》、《日出》等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也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老导演凌子风先后改编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许地山的《春桃》、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影片名为《狂》)等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名著改编系列。他将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渗透到从文学到电影的二度创作之中。《骆驼祥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改编者对原著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它在基本尊重原著精神主旨的基础上,突出并增加了虎妞在作品整体中的分量,而这一角色的成功与斯琴高娃的出色演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那一边啃鸡腿一边瞟祥子一边用手指头剔牙的神情,一边刷牙一边用鞋夹给小福子拨劈柴的动作,都妥帖地体现了老舍笔下“浑身是戏”的戏剧人物的特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复合体”。相比之下,祥子的形象就有些黯然失色,影片较多地突出了他的憨厚老实,而削弱了他的精明、内秀。在和虎妞的爱情生活中,影片更多地描绘了小家庭的温暖与亲切,而对祥子被诱惑的羞恼、被纠缠的痛苦等心理状态则刻画不足。影片获得了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美术、最佳道具奖和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奖。老导演谢添又执导了根据老舍话剧名作改编的《茶馆》。由于北京人艺演员们的卓越表演,话剧《茶馆》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国宝”,影片在尽可能保留其舞台演出精华的前提下进行了再创作。继《骆驼祥子》之后,凌子风又拍摄了根据沈从文名作改编的《边城》,以浪漫主义的风格展示了中国湘西边远小山村的淳朴民风和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获得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春桃》不仅成为第十二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其主演姜文、刘晓庆也继《芙蓉镇》之后再次囊括了最佳男女演员的称号。
新时期涌现的一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也得到了电影创作者的青睐。《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到中年》、《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如意》、《人生》、《一个和八个》、《黄土地》、《老井》、《野山》、《黑炮事件》、《孩子王》、《红高粱》、《红衣少女》、《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良家妇女》、《边走边唱》、《顽主》、《轮回》、《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红粉》、《香魂女》、《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80年代以来产生了巨大反响或者获得各类奖项的影片都来自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成功改编。谢晋新时期的重要影片,张艺谋、陈凯歌的成名作以及此后一系列重要作品同样与文学原著有着姻缘关系。他们都非常注重从当代文学中汲取养分,那些曾为他们赢得国际电影大奖的作品都能找到初始的文学母本。
名著改编的日见增长促使了艺术家们在改编风格上各领,独辟蹊径,从而形成改编样式渐趋丰富的局面。但与其他题材领域的创作相比,新时期的名著改编还缺乏像当年《林家铺子》、《早春二月》那样的彪炳整个影坛的力作。如何使改编作品更出神入化地展现原著的神韵,如何使我们的改编作品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这始终是新一代电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以说,在中国,电影与文学之间似乎呈现出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电影文学”曾经是讨论电影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电影语言”被理解为仅仅等同于人物语言的狭小概念而从属于“电影文学”。著名导演张骏祥认为,在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这七种艺术中,前五种只是艺术,无所谓文学”,“惟独戏剧和电影,是艺术,而且是综合艺术,不但是综合艺术,而且又是文学: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这种观念在中国电影界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二、电影与文学:进入新同居时代
20世纪末以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文学与电影关系的天平已开始发生明显的倾斜。在影像文化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中国的当代文学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和轰动效应。长篇巨制的古典名著和白纸黑字的传统形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唤起人们的种种热情,人们更热衷于影像世界所提供的丰富、形象和生动的视听效果。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反倒让文学与电影出现了另一种层面上的互动——昔日高高在上的文学不仅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等新的传播手段重新获得“轰动效应”,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依赖电影、电视,找回曾经的辉煌。电影、电视从文学中汲取养分,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文学对电影、电视的再度青睐却包含了更多的文化意蕴。
颠覆了电影与文学关系的,是被称为“痞子作家”的王朔。可以说,是电影和电视成就了王朔。1988年,他的四部小说同时被拍成了电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被“第五代”中最擅长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导演之一夏刚拍成同名电影,这部电影事实上也成为夏刚的成名作;《顽主》被米家山相中;《橡皮人》被叶大鹰改编成《大喘气》;《浮出海面》则被“第五代导演”中另一位擅长于现代都市生活的黄建新拍成了《轮回》。电影界将这一年命名为“王朔电影年”,从而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以作家(并且是一个不太知名的作家)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现象。理着小平头,穿着黑布鞋的王朔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虽然骂声不断,但厚厚四大卷的《王朔文集》也就这么应运而生,被搬进了千家万户的书柜,从而奠定了王朔在百姓中的知名度。
另外,莫言、苏童、余华、刘恒、叶兆言等一些原来本应是很甘寂寞、和者甚寡、知音难觅的先锋作家,也因为张艺谋、陈凯歌以及一些国外电影奖的缘故而频频曝光于媒体,极端个人化体验的小说也被纷纷集结出版,露脸于大街小巷的书摊。许多作家争相投足于张艺谋门下,为其撰写小说、剧本,以自己的作品能被张导选中为荣。当年,包括苏童在内的正处于创作旺季的五位作家更是在张艺谋的高价召集下,为至今尚未拍摄的电影《武则天》效力。
我们不难看到,在文学借助电影、电视发光并重新唤起人们对文学的热情的同时,更唤起了作家对于电影、电视的热衷。也许是因为耐不住文学的清贫与寂寞,他们从先前的自恃清高,被动地接受电影、电视的青睐转而向电影、电视暗送秋波以至于投怀送抱了。因为电影、电视带给作家的名利远不是文学本身可以望其项背的,文学与电影进入“新同居时代”也是迟早之事。
而王朔无疑是开创这个“新时代”的先锋,他明确意识到与其遮遮掩掩地等待导演像寻找出土文物一样来发现自己的小说,还不如直接通过编剧介入电影、电视创作。中国大陆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的成功着实为他创造了“开门红”,之后他又一发不可收地有了《编辑部的故事》和《爱你没商量》。尔后以“海马”创作集体为标志的集体创作方式以显而易见的优势投入运作,王朔的小说几乎被悉数搬上银幕或屏幕,如《无人喝彩》、《过把瘾》、《永失我爱》、《阳光灿烂的日子》,直至自任导演的《爸爸》,流行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当年迷倒一大片少男少女的琼瑶的言情剧和香港的武打片。
而伴随着王朔由一个单一作家的身份到编剧、策划以至导演身份的转换,他作为作家的个性也在逐步消磨与损耗。因为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是他在电影、电视创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就编剧生涯而言,他的《编辑部的故事》已达到顶峰,因为这部电视剧最能体现他的个人风格了。至于后来的《海马歌舞厅》则成为青年作家以集体方式介入影视创作的第一次失败。另外一次集团化的失败则是电视系列剧《中国模特》。它告诉我们,电影、电视与文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电影、电视这种工业时代的艺术必然要拒绝那些对工业生产方式毫不了解的人。这似乎也为我们的作家提了个醒——文学与电影、电视的“套种”并不总那么尽如人意。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以作家身份介入电影创作的是刘恒。先是他的《黑的雪》被谢飞改编成《本命年》,此后,张艺谋将他的《伏羲伏羲》拍成了《菊豆》,再后又应张艺谋之邀将陈源斌的《万家灯火》改编为《秋菊打官司》。如此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也不甘寂寞地“触电”,这岂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
另外,近年来“影视同期书”的出现又称得上是一大奇观。以往,创作者多是把文学读本改编成影视剧,而现在则是影视剧衍生出许多相应的文学读本,出现了文学与影视“同步推出”的新现象。《刮痧》、《庭院里的女人》、《大腕》,与电影同名的图书所提供的信息一点也不比电影本身少。电视剧就更多了,《永不瞑目》、《人间四月天》、《大宅门》、《雍正王朝》、《橘子红了》等剧本或小说一窝蜂而上。这些书在图书大厦占据的位置之显赫、架上货品之丰富、上架速度之快捷,以带有一定冲击力的姿态强行进入人们的视野。“剧本”与“小说”这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概念被很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堂而皇之地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新宠。原本想看看刘恒的小说原作,书架上提供给你更多的却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剧本。这些剧本的艺术价值如何,暂且不去讨论,但是它们背后的“影视热——图书热”的基本规律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难看到在电影、电视与文学的这种互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商业炒作色彩。
当电影、电视还处于萌芽、发展时期,文学在受众中的老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时至今日,电影、电视声威的壮大又是难以抵御的,不论对于受众,还是出版社、编剧、作家和导演,电影、电视都如一支枪,通过各种手段投射出锐利的光芒。
三、电影与电视:牛刀杀鸡过把瘾
在中国大陆电影界,除了巩俐和章子怡,还想不起哪位有点名声的演员没有拍过电视连续剧,但巩俐和章子怡也在电视广告上露过不止一回脸。不说那些演艺和名声都中不溜秋的演员了,光是那些算得上顶尖的人物,也或多或少都与电视连续剧沾点边。姜文有《北京人在纽约》,葛优、吕丽萍有《编辑部的故事》、《围城》,李保田有《宰相刘罗锅》,刘晓庆有《武则天》、《火烧阿房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在导演队伍里,除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还有极少数死心塌地酷爱电影拥抱电影梦想的更加年轻的导演,也很少有不沾电视连续剧边的。在中国电影危机重重的今天,拍电视连续剧似乎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无论是对于影视企业,还是对于创作者个人,至少可以多挣一些银子,少担一分风险。再说,全国有几千家电视台,有几亿在“黄金时间”嗷嗷待哺的观众,且不论节目质量的好坏,就算只是填满播出时段,也需要数量极为可观的电视连续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一茬茬地在世界上获奖,似乎大有将金棕榈金狮金熊席卷一空的意思。可转眼间,他们又城头变换大王旗,一马当先地杀进电视剧市场,带起中国电影导演拍电视剧精品的万丈豪情。世纪之初的2002年,当《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幽婉苍凉的低诉还在回荡,当《大宅门》中陈凯歌、张艺谋为报答郭宝昌知遇之恩客串演出的逸事还在为娱记们津津乐道,当黄健中《笑傲江湖》惊起的骂声一片还不绝于耳之时,中国的电影导演们以更大的激情在电视剧屏幕上来了一次大比拼——2002年年初吴子牛的《天下粮仓》登陆央视,惹来浙江电视界所谓“第三次高峰”的沾沾自喜;而“第六代”的管虎也不甘示弱,凭借《黑洞》抢滩各省市电视台;紧跟着李少红携《大明宫词》之势隆重推出《橘子红了》,以其唯美的画面继续人们对她的争议;陈凯歌的《吕布与貂蝉》又登堂入室,老百姓爱看也罢,厌烦也罢,毫不妨碍它成为电视台手中的一件赚钱利器;同时,黄健中欲与陈凯歌试比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展示他的新作《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赢来了和《笑傲江湖》一样的待遇;年届60的“第四代导演”谢飞面对清冷票房心灰意懒,悲壮地宣布要在电视剧市场中寻找他的知音,推出了《日出》……各位下海的电影导演自此还心有不足,纷纷筹划起下一部电视剧:周晓文的《天龙八部》,黄健中的《红楼丫头》,陈凯歌的《周瑜和二乔》,郭宝昌的《欲望的旋涡》……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电影人做电视,怎一个“闹”字了得!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电影导演纷纷跳水做电视剧的热潮中,两位女将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充分证明了中国妇女面对时代变迁时独有的前瞻视野。黄蜀芹早在1990年就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围城》,并借此拿下飞天奖的优秀导演奖;而曾经执导了《血色清晨》、《银蛇谋杀案》、《四十不惑》等著名影片的李少红则在90年代中期改编了的名篇《雷雨》,由于对于原著精神的“篡改”而一时成为评论的热点,之后又接连推出两部电视剧,俨然成为了打造中国电视剧艺术精品的第一人。
其实,《围城》也好,《雷雨》也罢,它们的出现就预示着中国电影导演做电视剧时一种自信的张扬:他们往往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揽下改编名著重造历史的棘手任务,还以自己的理解对人尽皆知的历史、名著来一个纯然个人化的诠释。无论观众接受与否,电影导演自身的名头也足以令一群娱记屁颠屁颠地跟风炒作,把电视剧炒到够热的火候去赚取够多的银子。于是《大明宫词》中上下人等动辄就是莎士比亚式的感慨,《笑傲江湖》中青城派掌门玩起了川剧“变脸”绝活,《吕布与貂蝉》将三国勾心斗角的血腥政治化成了吕布与貂蝉的爱情神话,即便是现实题材的《黑洞》,也颠覆了电视剧中“坏人”的普遍形象,让观众在剧终时产生了一丝迷惘和忧伤。正是电影导演做起电视时那股牛劲儿,使这些事件本身的意义超越了他们所拍出的电视剧的价值,而平头百姓并不会因此就买所谓电影导演的账。作为央视2002年开年大戏的《天下粮仓》,尽管有导演吴子牛要创造一种新的电视剧的豪言,并在画面和镜头上狠狠下了一番功夫,然而《天下粮仓》并没有如期待中那样大火特火。该剧制作的确精致,但观众更愿看故事。这句话点中了电影人的死穴。
如果一定较起真来,谁爱拍电影谁爱拍电视本与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多大关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爱谁谁呗,别人是管不着的。不过,对于那些钟爱电影尤其是钟爱中国电影又老是恨铁不成钢的人来说,听到一个又一个电影大腕不慎掉进电视,心里难免还是会“咯噔”一下,觉得满不是滋味。放眼望去,无论是当今世界电影霸主美国好莱坞,还是固守电影艺术阵地的西欧,那些在电影圈里混得不错的人大约是不大会“染指”电视剧的,据说在发达国家,没有那么多观众每天守着电视连续剧度过“黄金时间”。即便是在香港和台湾,尽管多栖似乎是一种风气,影、视、歌、广告、剪彩等等全方位发展且发展得还算有些成绩的艺员并不在少数,但通常来说,艺员往往通过选美或者培训的途径先在电视里“混个脸熟”,然后再往电影发展,如果在电影圈混得尚可,也就不大会吃回头草,然后电视圈接着炒作生手,如此循环往复,难怪那个弹丸之地明星竟如韭菜般一长一大片批量生产。美国影星迈克·福克斯获得艾美奖后即前往好莱坞发展,并出演了《回到未来》等一系列卖座电影,然而当他江河日下沦为票房毒药后,又不得不再回头捡起电视剧。另外,美国影星极为注重保护自身形象,轻易不肯接拍广告,以免过多的曝光让观众对他们的脸腻烦。而在中国,这条规律似乎是倒着来的,即便如巩俐、章子怡等绝不在电视剧中露脸的影星也时不时要拍几个广告,不知是不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气”。当然也有例外,冯小刚拍电视剧成绩不错,却还是丢掉这个如今的电影导演们争着抢着的香饽饽,义无返顾地投入了电影事业决不回头。而同样颇有电视缘的周迅则在《射雕英雄传》之后宣布就此放弃电视剧,一心一意地专攻电影。当然,仅仅靠冯小刚的贺岁片和周迅那点机灵,想要唤醒目前人心思“富”的电影大腕们重归电影,似乎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人做电视剧,无论有多么美妙的借口,一开始就透着中国电影业的无奈。事实上,电影演员前些年纷纷下海演电视剧已经给人们拉响了警报。无论电影人在国际上的成绩多么为国增光值得骄傲,他们在国内仍不得不做一做电视剧以博取观众的赞同。于是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出镜,王志文在《过把瘾》里过了一把当大众偶像的瘾,李保田因《宰相刘罗锅》而大红大紫,张国立更是当起了皇帝专业户,很少有人记得他曾是一个“顽主”,当然还有越演越“年轻”的刘晓庆——电影大腕牛刀杀鸡,虽有大材小用之嫌,但赢一回国人的激赏,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在他们当中惟有姜文挥一挥衣袖,一脸潇洒地做回他的电影本行,还当起了导演,其他演员大都就此深陷于电视剧名利双收的诱惑之中难以自拔。这尤其令人担心起如今热乎着电视剧的导演们,是否要将捣鼓所谓“电视剧精品”作为己任,而荒废了他们本来的功课。
电视剧这玩意儿似乎老跟“精品”较劲,要把这种文化快餐都做成“精品”,实在有点扯淡(希望这种说法不要成为粗制滥造的遁词)。当年十分轰动引得万人空巷的《霍元甲》现在看起来实在粗糙得很。可在某省级电视台举办的“新旧《霍元甲》高低大比拼”中,旧版《霍元甲》的观众综合支持率愣是超过了看起来制作得更加“精美”的新版《霍元甲》。中国电视界常常喜欢用拍电影的力道去拍比起来更加快餐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成功,离不开姜文这把“牛刀”,他的光芒盖过了剧中所有演员,甚至也盖过了导演。王志文刀不血刃游刃有余地在《过把瘾》中宰了只小草鸡,使这部在后半夜播出的电视剧照样走红,似乎已经成为国产言情剧的“经典”,至今鲜有超越它的。电影大腕涉足电视连续剧,就好比世界级足球前锋耍过几个校队的后卫然后破门得分,自然不必耗费多大力气并且会博得满堂喝彩。曾经热播的《大宅门》不仅有曾经是电影导演的郭宝昌耗数十年心血倾力创作之说,更有许多当今中国电影界最优秀演员的加盟和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等在内的顶级大腕的友情出演,这恐怕比电视剧本身更具有号召力,但播出后的反响与声嘶力竭的叫卖似乎有点不成比例。市场很残酷,就算真是“精品”,也不见得就能保证收视率,而收视率似乎是绝大部分电视台生存的不二法门。没有了收视率,电视台何以生存?同样是电影导演出身的李少红推出那部《大明宫词》的时候,引来了关于电视剧本性的大讨论。在许多人看来,它不但画面过于精美(让人想起“形式主义”),并且演员还不说“人话”(让人想起莎剧),但同样风格的《橘子红了》上市的时候,这些人悄悄闭上了嘴巴开始看得津津有味。昨天的“前卫”今天变成了“传统”。李少红让我们知道电视剧还有另外一种拍法。同属“第五代”的吴子牛的《天下粮仓》没有给浙江电视剧带来“第三次高峰”,“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最终被证明更适合说(听)而不是呈现(观看),这个据说让不少人心动的细节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没有任何震撼力。
话说回来,我仍然满心希望那些电影大腕们的介入能够给电视剧创作带来更多令人欣喜的信息,至少可以将百年电影在视听构成、叙事技巧、文化内涵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效地转化为电视剧的资源,正如电影的发展曾经从其他艺术中汲取了丰厚的养料一样。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享誉世界电影界的《十戒》原本是电视系列作品,令人惊诧不已的是电视剧原来可以拍成这个样子,其中的《关于杀人的短片》(之五)和《关于爱情的短片》(之六)更成为20世纪末世界电影界的焦点话题,而导演也凭借此片与《三色》、《薇洛尼卡的双重生活》而成为后现代并不多见的电影大师之一。以《情书》和《燕尾蝶》而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也是拍电视短片出身,他在《四月物语》、《梦旅人》、《烟花》中所表现的细腻的情感、优美的画面也让人看起来觉得饶有趣味。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获得去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黑暗中的舞者》让更多人激动万分的不光是那种“恶意”(不含贬义)煽情所带来的“催泪”效果,更因为是DV数码摄像机的相对低成本和易操作让很多人相信我们大家都能拍电影,尽管至少目前看来它仍然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一切至少给我们一种启示,拍电影也罢,做电视也好,只要用心去感受,去把握,去表达,都会赢得观众。但如果非得按电影手法去做电视,把电视剧做成电影,或者像现在很多中国导演那样把电影拍成了电视剧,那就有点搞笑了。
如今,电影人做电视似乎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一种在票房疲软下的无奈,让人迷惑的是,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这样说是因为,最近连台湾的侯孝贤也接拍了电视剧,而且还是万众瞩目的《流星花园》续集。我们无法想象这一部青春偶像剧在他缓慢沉重的长镜头下该是怎么样的光景,然而据说侯孝贤也是本着一种电影人才有的严格精神投入到该剧的开拍当中——自此,我们似乎也实在没有理由对陈凯歌、李少红、吴子牛说一声“不”了。
篇4
最早把二维动画形象和真人表演结合到一起的近代电影应该是1971年出品的《奇妙飞床》。但是比较著名的影片却是1988年公映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96年的《空中大灌篮》和2003年的《华纳巨星总动员》。随后,二维动画形象与真人表演的真人动画片接踵而至。连绵不断。
在数字特技技术介入电影之后,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完成的非现实的形象与真人的表演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极速赛车手》作为一部向经典动漫致敬的影片,沃卓斯基兄弟极力将其打造为一部尽显原著视觉精髓的真人动画。沃卓斯基兄弟运用了一种被称为“21/2维立体技术”的视觉逐行压层技术来处理片中上万的视觉镜头。这些景所处的位面因为各自的移动而产生立体效果,这就象我们从小就看过的最简单的动画原理,就好比创造会动的拼贴画一样。
对于二维动画片来说,《蒸汽男孩》的画面效果更加引人注意。令人目不暇接的华丽视觉,炫丽的画面会带给你强烈的心灵震撼,优美的音乐于精彩的故事中就如诗中画画中诗,在音乐中你的面前是美丽的画面,从精美的画面中你会更加感受到音乐的优美,两者相得益彰。《蒸汽男孩》为我们展现了超乎想象的绚烂画面,丰富立体的画面层次和完美的动静结合,高科技下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更是给你强烈的临场感,加上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和手绘、CG的紧密结合,出色的发挥了动画片的优势和力量,在日本动画片中可谓登峰造极之作。
二、计算机动画
动画所指的是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时,肉眼因视觉残象产生错觉,而误以为画面活动的作品。使用动画可以清楚的表现出一个事件的过程,或是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
计算机动画是指采用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于编程或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的景物画面,其中当前帧是前一帧的部分修改。计算机动画是采用连续播放静止图像的方法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
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体现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硬件上。
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目前很多,不同的动画效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机动画软、硬件的功能。虽然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计算机动画由于制作手段上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我们来看一下常用二维动画软件:
AnimatorStudio——基于Windows系统下的一种集动画制作,图像处理,音乐编辑,音乐合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自从1989年以后,全世界的动画制作工作室和各家影视公司电视台都采用AnimationStand二维卡通动画软件,包括全球最大卡通动画公司皆采用,比如沃尔特、华纳兄弟、迪斯尼和等,广泛为娱乐业所采用。
Flash——交互动画制作工具,在网页制作及多媒体课程中应用,通过它,可以让你在互联网上看动画。
三、二维动画的特点
首先,要对真实的表现对象进行长时间的临摹。对角色的形象、结构,乃至习性和习惯动作都要有一个系统的观察临摹,再进行艺术夸张,把一张对角色形象性格塑造有帮助的要素夸张出来,这时的角色动作创作要经过上述的艺术夸张之后,再进行提炼,画出关键的特点动作,再在这些关键张之间按照角色的性格不同所需要的不同节奏画出数量不等的中间张,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关键桢的办法。这种动画角色动态的创作办法,科学地从生活出发,提炼并塑造出动态鲜明的性格,使角色动作实现手段更科学有效,这种基于关键张的创作方法在动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潮流下一直使用至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维动画。
用这种方法创作的影片,剧情发展节奏感强,角色动作流畅且个性鲜明。使观众更易于从动画片中感受到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后,动画工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境界。但这种办法也有其表现力的弱点,就是很难表现出角色的微妙真实的细节动态,这也就使之对角色内心活动的表现。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二维动画角色是一种有意味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它折射了角色的性格,民族的审美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审美价值被更多的人认知。离奇的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和动画意象,表现夸张、变形的视觉审美张九明亮的色彩,卡通化的造型以及强烈的动感。凸现感官强烈的视觉幽默虚拟的形象,满足了人们欢愉和体验的激情。
四、二维动画在电影中的前景
篇5
投资放缓是周期规律
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投资仍将处于放缓通道,这既是经济周期规律决定的,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经济周期规律决定当前我国投资仍处于放缓通道。一方面,技术进步周期正处于底部。新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够分享的“技术红利”逐步弱化,而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后发优势也逐渐趋弱,如果盲目大规模扩大投资只能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严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也正处于底部。目前,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因此,投资放缓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要求投资增速需要有所放缓。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看,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了高位运行,2006-2010年平均达到44.5%,2011年更是达到49.2%的历史高位。长期高投资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与社会的消费能力日渐脱离,进而导致总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外需保持低速发展的条件下,要求投资有所放缓,投资与消费比例向合理的水平回归。另外,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增长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为支撑,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因此,原有发展模式所支撑的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需要降低。
“稳增长”支持投资平稳增长
首先,“稳增长”政策基调得到地方政府广泛认同。201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先后有广东、甘肃、福建、山西、黑龙江、陕西、河北、四川、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和湖南等13个省出台相关措施,部署稳定经济增长。从各地方出台的“稳增长”方案来看,大多把“扩大投资”作为主要途径,这为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地方”基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或加快恢复。
其次,下半年投资增长的货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下半年,CPI增速总体仍将延续放缓态势,从翘尾因素看,后面6个月均在1%以下且越来越小,而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夏粮丰收等因素决定了占比最大的食品价格涨幅有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也难以回升,输入性通胀因素也较小,即便考虑进推动要素价格改革的因素,全年CPI也很有可能保持在3%以下。因此,货币供给量、新增信贷以及继续降息的空间仍然存在,这就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了较好的货币环境。
第三,鼓励民间投资和减税政策的切实执行将有利于投资恢复增长。鼓励民间投资增长的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如果政策得以切实执行,将大大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并对民间投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税收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政府减税的空间不断增大,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税的政策如果得以贯彻落实,也将从长期角度有助于投资的增长。
“稳投资”应以调结构为重点
篇6
经典的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向观众展示了美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依靠丰富感人的故事情节,电影初期的大力宣传和精彩的剧情,使该影片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影片本身叙述了一件平凡的故事,一个营销员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苦苦追求,也许这样的故事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但影片本身却被好莱坞的影视导演赋予了欧美社会励志精神的价值观,体现出社会意识的走势。本篇美国电影论文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来解析美国励志电影的价值与影响。
一、电影本身的情节魅力
作为经典的美国寻梦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向人们展示了营销员成长背后的心酸历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以现实人物的亲身经历作为剧本改编而成。克里斯·加德纳,作为电影中小营销员的他,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成为一位有名的投资家,通过他的自我叙述,也使得电影中自己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具有魅力。电影背景发生在陷入经济衰退的美国,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而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努力着,这是当时美国社会新的转折和起点,使得此部影片拥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影片刻画了在当时被失业与碰壁笼罩的社会中,美国人民流离失所,多数人民为了生活四处求职。作为一名黑人的克里斯·加德纳,同样也遭受着如此悲惨的经历,更加痛心的是他的老婆琳达忍受不了如此惨淡的生活,抛弃了他与五岁大小的儿子,生活的黑暗就这样缠绕在克里斯·加德纳的身上。
面对各种挫折与失败的克里斯·加德纳,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然而上帝也并没有抛弃他,而是给了他一个选择的权利。一个需要半年的时间来实习的公司,在这期间他没有工资,20个人当中也只有一个人将被雇用,他可以选择坚持或者放弃,他看到与自己一同受累的儿子,想到他们父子俩的将来,毅然接受了如此严酷的考验。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所有医院推销并卖掉自己的骨密度扫描仪来换取生活费用。
残酷的生活总是对他不依不饶,当他左右奔波挣钱来养活父子俩时,一份突如其来的税收单出现在他的面前,由于他无法支付租房子的钱,被房主从公寓撵了出来。父子两人无家可归,就睡在地铁站、收容所、公共厕所,任何一个可以暂且栖身的地方。生活的穷困让克里斯无比沮丧,沉重的压力也迫使他流出泪水,但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信仰,克里斯咬紧了牙关,依旧努力坚持。他拼命提前结束自己在公司的实习,为了能有一个好的容身场地,他日复一日地到教堂祈求住所。克里斯期盼能够早日结束这痛苦的生活,而现实却残忍地玩弄他一次又一次。对于克里斯的遭遇,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的重重失败,他不时地会思考,上帝为什么对他这样不公,为什么生活会如此狼狈?但是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今天足够努力,幸福终究会来敲自己的房门,即便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无论如何也要坚强地迈出自己的每一步。克里斯用他能够想出的所有方法来节约生活费用,但老天却故意让他的扫描仪失窃,让他再次受到残酷世界的打击,逼他走上一条通往绝望的道路。然而再残酷的现实都无法击破克里斯坚强的内心,凭借他心中坚守的信仰,为了自己孩子今后的幸福生活,他再次无视现实的残酷,靠自己的双手推开残忍生活的阻挡,深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到达幸福的彼岸。
他挺过了半年的艰苦生活之后,终于赢得了公司的认可,在众多的竞选人当中脱颖而出,被公司聘用。他也通过了上帝对他的重重考验,在这黑暗的时期中茁壮成长,终于成就了自己的股票经纪人一职,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在结尾,幸福来到了克里斯的面前,为他的执著和坚强,敲出悦耳动人的响声。
二、电影中时代背景的透彻解析
放眼其他类似的励志影片,例如《洛奇》叙述了一个无名拳手洛奇·巴布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突破重重难关,终于获得与世界拳王阿波罗·克里德争夺冠军的故事,和《奔腾年代》中生活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查尔斯·霍华德,从一名自行车修理工成长为汽车富商的艰辛历程一样,都是典型的欧美追梦电影。如同大多数的欧美励志电影,这部讲述营销员成长的影片,在内容方面也并没有给人太强的新鲜感。生活艰辛的克里斯,在起点方面就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加上他本身是一名黑人的身世,使得他在周围人的眼中显得如此渺小,残酷的现实还不断地给他沉重的打击,在多重困苦的情况下施加压力。尽管生活如此不尽如人意,克里斯都没有想过要停止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在这样追逐梦想的道路中,充满了噩梦与荆棘,克里斯满身伤痕,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他都要支撑着自己残破的身躯坚强地走下去。他也曾流下过绝望的泪水,但每当他看到自己怀抱中的孩子,心中都会燃起昂扬斗志。现实也将会臣服于他的脚下,依靠坚实的信仰与无数的付出,他终于成就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幸福也来到他的面前,给了他美满安逸的结局。
然而许多的励志电影在内容方面都显得相似,各种追梦的故事被导演们反复改编,而亚洲导演的思维也受到了欧美的影响,拍摄出了中国版本的欧美励志电影,并无创新可言。在外国文化的入侵之下,中国电影导演并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欧美励志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关键究竟从何而来。好莱坞电影导演的头脑总是睿智的,他们将美国人民的现实生活融入电影当中,描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替代了美国社会的精神面貌,体现出社会意识的大概走向和每个人思维的方向。影片的上映有利于增强社会民族的自信感,摆脱现实对自身的约束,增强人民心中积极向上的意识,成为每个人对自己梦想追求的基础。也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民,敞开了坚强与自信的大门。
经过各部励志电影累积而成的台阶,使得《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影片荣获励志经典的冠军称号,然而如此平凡的励志故事为何却拥有着如此之大的影视魅力,这是每位观众心中类似的疑问。这一切都与电影背后的时代背景有着极为重大的联系,电影讲述的故事处于美国社会陷入衰败与萧条的时期,每个人都被社会的失落和绝望所笼罩。在这样的背景与气氛的烘托之下,每个人心中的梦想都变得极为渺茫,社会急切地渴望能够有一盏灯来引领人们内心前进的方向,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坚定的信仰与顽强的精神便是这盏引路灯。如同克里斯在流下绝望的泪水时,进行了关于自己人生梦想的思考,当时的社会也应如此进行一次大彻大悟的反省。正因为当时国家毫无目标的发展,带给了人们迷茫的生活,才使得这部影片更加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影片里的主人公遇到了挫折,与其他励志电影相比,是最为严重和残酷的,折射出现实社会将会步入一个更为黑暗的时期。除了电影中克里斯与残酷生活的相抗争之外,好莱坞电影导演也将亲人之间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相比于同级别的影片中所不具有的故事情节,也使得这部影片的魅力大大增强,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对美国社会的衰败而感到默默悲哀。
三、电影中主人公的精神内涵
此部影片讲述的是克里斯·加德纳作为一名营销员时悲惨的人生经历,通过好莱坞电影的精致刻画,让该部影片具有深刻的社会精神观念,更为轻松地融入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拥有着多重的含义与价值,需要以独特的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影片情节向观众展示了逐渐陷入衰败的美国现状,城市随处可见失业与碰壁的现象,人们头顶巨大的压力艰苦地生活着,克里斯也是其中的小角色,他没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并且作为一名黑人的他显得格外悲惨。这样的情节引起了观众对主人公的理解与同情,对于当时社会面貌的责骂与不满,这也正是此部电影的独到之处。当观众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的同时,电影还表达出渺小的人物实现梦想的不可能性。如此绝望的故事情节,使得克里斯强大的精神面貌变得尤为重要,体现出主人公对自己人生思索的正确观念。
克里斯不仅拥有着常人难得的奋斗精神,还拥有着对自己的儿子默默付出的伟大父爱。他所追求的梦想是希望自己与儿子同样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每个人的眼中,这样的精神是无私的,这一精神在如此的社会生活中也显得十分宝贵。在美国社会被迷茫所笼罩的这个时期里,人们心中的信仰也被残酷的现实所动摇,而作为黑人出身的克里斯来说,他没有如同他人一样的学位凭证,而他却能将自己的信仰坚守得如此牢固,全得力于他本身的顽强不畏挫折的精神,这是当时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支持与学习的。
四、电影中社会价值的趋势与方向
每一部励志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应该被赞赏的,无论内容情节真实与否,电影都会在结局给人以深刻的道理和反思。好莱坞导演将这部电影用多重镜像的方式,来向观众呈现出克里斯与生活中的恶魔相抗争的过程,作为经典励志电影的代表作,无论是情节方面还是事情本身,都使得这部影片无可挑剔。观众在对影片中所表达的社会价值趋势做透彻分析时,也应对像克里斯一样的追梦人做出思考。
从影片的多方面分析,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人公克里斯对自己理想中生活的不懈努力。他的付出与父爱,一直伴随在他成长的每个过程当中,即便他所遇到的困难是如此巨大的,他都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从如此悲惨的经历中,折射出了一位黑人父亲自身所拥有的强大精神,他接受生活对他的挑战,他也同样坚信,如此残酷的现实能够使他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伟人,于是他目光依旧向前,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他所拥有的人生价值,也将代表着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他所做出的选择,也预示着社会价值的趋势。如果没有人民心中的崛起精神,社会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从一方面看,主人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执著向前;从另一方面看,克里斯的顽强体现出一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不息精神。通过影片的多重艺术手法,无论在票房方面,还是在电影本身的魅力方面,都使该影片取得了励志电影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篇7
[关键词]视域;地位团体;民族;种族;性别
正如儿童没有自己的语言一样,儿童也没有自己的文化。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内涵说到底是化在儿童电影中的折光反映,这个折射窗口就是儿童影片中的儿童文化视域。化只有进入儿童的文化视域才能在儿童电影中得以表现,并被儿童观众所接受。要廓清儿童电影的文化内涵,揭示儿童文化与化的内在联系,应该从解剖影片中儿童文化视域的结构入手,把握了这一结构,就把握了影片表现文化的深度结构模式。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的文化视域主要有三个维面:地位团体维面;民族、种族维面与性别维面。这三个维面构成儿童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三大视角,它们错综交叉,构成儿童的文化视域之网。
一、新时期儿童电影中儿童文化视域的地位团体之维
所谓地位团体是文学社会学的一个概念,社会上一切由不同的职业、阶层形成的具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社会团体,都可称之为地位团体。每个家庭中的成员都有不同的职业、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家庭既与它所属的社会阶层、阶级保持紧密联系,它又是一个独立的最小的地位团体。儿童是家庭的产物,他的生存状态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状况。他的文化视域则主要受家庭这个地位团体文化视域的影响。即便是多媒体时代,儿童认识世界也不是从抽象的符号开始,而是从具体的形象入手。近在他们身边的父母与家人是与他们的生活、情感关系最密切的形象。父母带着深厚爱意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感染力最大,记忆最深,也是儿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来自家庭的地位团体文化意识就是在家人与儿童的耳鬓厮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儿童,这是儿童接受文化传承最古老、直接和有效的渠道。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三岁以前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期,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儿童行为的自然,影响儿童的一生。童年又是儿童文化视域的形成期,地位团体文化视域一旦被儿童所接受,就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出发点和他文化视域的基本维面,成为他日后认识世界的深度模式。比如《金蝴蝶结》中的朵儿认为妈妈给她买的中国娃娃最漂亮,这一审美判断是她的,同时也折射着她所在家庭的地位团体视域。朵儿出身于军人家庭,父亲是某部火箭基地的工程师,母亲是随军的军医,他们常年不在朵儿身边,坚守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为的是使祖国的载人火箭早日升天,实现国防现代化。他们的爱国热情对朵儿的熏陶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朵儿说中国娃娃漂亮,既寄予着对妈妈的想念之情,又是对妈妈的审美眼光的肯定,因为娃娃是妈妈买给她的;而朵儿的同学则说她的芭比娃娃比朵儿的中国娃娃更漂亮,这既是朵儿的同学的审美判断,也是她的家庭的地位团体文化视域的外显。朵儿的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个大款,她自然是班上吃得好穿得好的孩子,在玩具上也追求高档次。在有钱人眼里自然是越值钱的东西越好。朵儿的同学称赞芭比娃娃漂亮是因为穿在穿娃娃身上的衣服漂亮、头上戴的金蝴蝶结更漂亮。这种视阈的本质仍是值钱的就美,这种审美观显然与她所受的家庭影响一脉相承。其实两个孩子所处的文化大环境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审美情趣却如此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影响大相径庭。表面上看两个孩子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而本质上她们是在竭力证明并维护各自地位团体文化视域的真理性。儿童视域与地位团体视域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金蝴蝶》通过一个平凡的生活细节,将儿童的地位团体视域做了最质朴而又深刻的表现,可谓小中见大。对儿童文化与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得入木三分、举重若轻,水到渠成。
又如《微笑的螃蟹》也表现了两个不同地位团体中的儿童不同的地位团体意识。宫晓娅听说阿斯卡尔的父亲为保护集体的两只羊冻坏了自己的腿,她颇不以为然。她对阿斯卡尔的爸爸说:“就算一只羊值300元钱,你为了两只羊――600元钱就冻坏了自己的腿,你的命也太不值钱了,你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阿斯卡尔却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牧民的本分。尽管两只羊值不了多少钱,也是两条生命,生命的价值是无价的,能救助时总该竭力救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同样是他们的家庭地位团体文化视域的反映。宫晓娅的父亲是某养殖公司的总经理,应该说,根据一个人的业绩来看待一个人的价值,这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都要遵循的原则。宫晓娅耳濡目染学会了父亲看问题的方法,以生意经的眼光来看阿斯卡尔父亲救羊的事,她的结论自然是否定的,阿斯卡尔的父亲是新疆地区的普通牧民,牧民与他所放牧的羊群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一个生命的降生都会给他带来喜悦,都会给集体带来财富。羊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之源。他对羊的感情阿斯卡尔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他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能在暴风雪来临之际,奋不顾身地救助两只羊。宫晓娅与阿斯卡尔属于两个差别悬殊的地位团体中人,她如何能理解一个老牧民的感情呢?这部影片同样是通过生活细节将儿童不同的地位团体视域的冲突作了细腻的展现。
我们这样认识问题目的不在于将儿童的文化视域唯地位团体化,而在于揭示长久被各种儿童文化意识所遮蔽的儿童文化与化间的联系。以前我们过于强调儿童文化的独特性,强调儿童文化与化的区别,殊不知儿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以家庭为核心的地位团体文化时时包围着儿童,并对他们施以强有力的影响,甚至成为儿童文化视域的基础维面。《金蝴蝶结》和《微笑的螃蟹》的文化价值正在于,以慧眼敏锐地发现了社会地位团体间文化视域的差别,以及化视域对儿童文化视域的重大影响。这正如路易一让・卡尔韦所说:“一种出身,一种血统,这个由祖先构成的‘身体史前史’意义不大吗?我们在此认为,出生在某一阶层和某一文化中不是没有后果的,系谱树的这些枝丫有助于我们明白一些事情,什么事情?这些微不足道的归属关系叠加起来,就为形成人格做出了贡献。”《金蝴蝶结》和《微笑的螃蟹》的文化价值还在于,表现了先进地位团体文化对落后的地位团体文化的克服,从而对儿童施以良好的文化影响。朵儿的同学在收到朵儿寄来的漂亮的金蝴蝶结以后,很惭愧当初错怪了朵儿拿了芭比娃娃头上的金蝴蝶结,与朵儿相比她太小气了点;宫晓娅的价值观在新疆处处碰壁之后,她终于认识到世界上有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爱,后来她真心实意地帮助阿斯卡尔的妹妹治好了耳聋,与阿斯卡尔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从而使儿童电影发挥了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
二、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文化视域的民族,种族之维
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中的儿童文化视域除了具有地位团体维面而外,还具有民族、种族维面。那是因为儿童除了属于家庭团体之外,还属于民族和种族的团体。民族与种族的文化视域除了遗传的渠道之外,还有家庭与社会多种传播渠道,从儿童出生的时候起,就向他们发出信息,影响他们的灵魂与视域。儿童文化视域的这一维面在新时期以来的表现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电影中表现极为突出。比如《熊猫小太阳》中的珠玛是个藏族少女,她虽身为哑巴,却从来不自卑。她认为人不说话,思考问题的时间就多了;她的一件旧衣服穿破了,她没有丢弃,而是将它烧掉,以便让旧衣服的灵魂升天;当熊猫闯进她家时,她认为这是菩萨带来的朋友,要让它在这里多玩几天。她还送给熊猫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太阳”,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珠玛还将熊猫当作家里的一员,带它去参加村里藏民的婚礼。汉族女孩文泉同样喜爱大熊猫,她的爸爸就是为保护大熊猫而牺牲的。但是她爱大熊猫的方式与珠玛绝然不同。在大熊猫将要回到哪儿去的问题上,文泉主张送大熊猫去卧龙自然保护区,这样最安全。珠玛却认为让它呆在笼子里很不舒服,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最后孩子们一致决定送熊猫回山。当乡亲们听说送熊猫回山的孩子们要在山上过夜时,都非常担心。有的汉族干部主张派人进山接应,藏族同胞却认为山神会保佑孩子们平安,于是一齐向山神祈祷。无论是珠玛与文泉爱熊猫的不同方式,还是汉族干部与藏族同胞之间的分歧,都鲜明地表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视域,在这里,同一个民族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文化视域差别并不大,而不同民族间的成人或儿童的文化视域的差别却很大。这再一次表明,儿童没有自己的民族视域,他文化视域中的民族维面完全是域民族维面的翻版。
这类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民族视域与种族视域有一部分是重叠的。比如热爱动物,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关系,不仅是藏、汉两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而且也是华夏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因此表现一、两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也就是表现了华夏种族的文化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和睦相处,这一点在《熊猫小太阳》中也有表现。藏族老爹的家除了有珠玛这个女儿之外,文泉也是他的干女儿,一个回族孤儿后来也成了藏族老爹的儿子。藏族老爹的家正是中华各族儿女和睦相处的缩影。影片通过这个情节弘扬了华夏种族的“合”的文化意识。
《红象》是又一部集民族文化视域与种族文化视域重叠聚焦的作品。影片以埃尼族老人讲会飞的红象的传说开头,接着引出埃尼族少年阿依罗、塞罗和傣族女孩依香不约而同去寻找传说中的红象的森林探险,结尾以三个孩子找到红象告终。影片的重头戏是森林探险。一路上,他们既看到了林中美丽的景象,也不小心掉进沼泽地,好在他们团结奋斗才逃过一劫。最惊险的要算遇到了尖牙利齿的豹子,然而正是在这危急时刻,他们看到了昼思夜想的红象。红象的出现使豹子望风而逃,孩子们才转危为安。红象救了孩子们,孩子们后来又救了被困在陷阱中的小象。这时,红象以长鸣的方式表达它对孩子们的感激之情,小象则跳起舞来,还和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红象跪下一条腿,让孩子们爬到它的背上,背着他们走出了森林。儿童与大象共舞,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陶醉的理想境界! 《红象》是一个寓言,将华夏种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通过埃尼族与傣族儿童的现代探险故事表现出来,使种族意识与民族意识再度重合。《红象》对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景观也作了传神的再现,比如三个孩子用竹筒做饭、乘一段旧木头过河、在树上睡觉等,都体现出森林之子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面。对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不无启示。
《我是一条鱼》在表现种族文化方面独辟蹊径。它不以表现某个民族的个性为主,而是将点子打在对一个种族的文化心理的深入开掘上。像打井一样,影片采掘的生活面并不宽,却以对种族文化心理的深度挖掘见长,影片的节奏感正是通过对主题掘进的不同深度层层显示出来的。第一乐章提出问题:人是鱼变的吗?人死后能否再变成鱼?这是影片中的少年想要搞清楚的问题,也是华夏种族世世代代都在探寻的人类起源与归宿问题。它以陆小春祖孙两个的一段对话被提了出来,可惜在陆小春还没有找到答案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了,他在陆小春心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悬念。第二乐章叙述这个问题在陆小春请教长辈马常有的时候得到深化。马常有告诉他:“人是鱼变的,当人走向陆地以后,不需要鱼鳍和鱼尾了,就进化成人的双手和双腿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山融化,有一天,人类会由陆地走向海洋,那时人的双手和双腿还会再变成鱼鳍和鱼尾。至于你爷爷死后变成鱼,那是因为你爷爷打了一辈子鱼,欠鱼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死后自己变成了鱼。”马常有与爷爷的说法大同小异,但是加上了一些现代元素,并且把问题延伸到人类未来的归宿问题。马常有与爷爷认识上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认识都出于一种古老的直觉智慧,甚至有一种转世和因果报应思想。马常有的一番人类过去、未来谈似乎让陆小春明白了许多,但他又好像什么也没明白。悬念更加深了。第三乐章是陆小春有幸参加了横渡海峡的游泳比赛,途中他看到有一条鱼总是在离他不远的前方游着,鱼成了他的向导,他就跟着鱼向前游。终于胜利到达彼岸,创造了一个13岁的儿童横渡海峡两岸的奇迹。这时他猛然感到这条鱼正是爷爷变的。在游泳途中他还感到自己的手和脚变成了鱼鳍和鱼尾,他也变成了一条鱼。这种直感立即与爷爷、与马常有完全贯通。这一结尾表明以爷爷和马常有为代表的华夏种族的传统思维方式――直觉已在当代少年陆小春身上重新闪现光芒,成为他理解和感悟华夏种族由来与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这时祖先的灵魂就活在当代少年身上。正是相通的血脉、相通的思维方式,将种族的过去与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部影片正是当代儿童灵魂深处不断响起远古回音的艺术表达。它对种族视域的表现更加内在而深刻。
三、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视域的性别之维
新时期中国儿童电影中儿童的文化视域另一个重要维面是性别。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性别差异人们是承认的,但是在新时期以前的中国儿童电影中,对儿童的表现常常处于无性状态,也就是说,在银幕上儿童的文化视域中缺少性别维面。直到新时期这种无性话语才被性别话语取而代之。将儿童的性别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表现,这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深刻的表现。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儿童的恋母情结;二是表现儿童性意识的觉醒;三是挑战传统的男尊女卑意识。比如《为什么生我》即表现了男孩松松的恋母情结,松松在父母离异后,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他非常想念妈妈,常违背爸爸的禁令,偷偷跑到妈妈工作的医院去找她。妈妈见了松松总是给他买好吃的东西,还带他到公园或她住的地方去玩。他最喜欢妈妈给他买的积木玩具,为此他还挨了爸爸的打。当爸爸相对象,将他藏在楼上,假装他不存在时,他感到非常委屈,更加想念妈妈。有一次他丢 了家里的钥匙,爸爸上班还没回来,他无法进家门,于是跑到妈妈的住地去找她。当他隔着玻璃窗看到他妈妈正在一个他不认识的孩子,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男子时,他才真正尝到被剥夺了母爱的滋味,于是他拿起泥巴向玻璃窗砸去。影片以一系列情节和细节生动揭示了隐藏在松松潜意识中挥之不去的恋母情结,谴责不负责任的婚姻给无辜儿童造成的精神创伤。
《草房子》、《我和乔丹》等影片表现了儿童性意识的觉醒。《草房子》中的男孩桑桑虽然只是个小学生,可是已经有了懵懂的性意识。当蒋一伦老师与白雀姑娘恋爱的时候,他是信使,有一次竟因为好奇偷看他们的信,结果意外弄丢了信,以致造成二人关系破裂。这是桑桑的好奇心惹的祸;当纸月转学到他们班以后,他喜欢这个美丽温柔的女孩,于是想方设法想引起她对自己的注意。放学时,他先跑到纸月路经的桥上等候,纸月一过桥,他故意装作没发现她的样子大声背诵诗歌,夏日的一天,他竟穿着棉袄在操场上走来走去,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其实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纸月注意他,多看他两眼,当他发现纸月在放学路上总会遭到一伙坏孩子的围堵和挑衅时,他挺身而出,宁可自己挨拳脚,也要保护纸月不受欺负;每逢天下大雨,纸月无法回家时,校长――桑桑的爸爸总要让纸月留住在自己家里。这时桑桑会快活地在大雨中边抡雨伞边大声唱歌。这些情节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个男孩对异性同学纯洁无瑕而又略带性别意识的感觉,这正是儿童性别意识的萌芽。
《我和乔丹的日子》则堂而皇之地表现少年的性意识的觉醒。影片中17岁的田小波是个篮球迷,一天他在操场上见到一位漂亮女孩,目光立即被她吸引,心中顿生爱慕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跑向这个女孩,向她作自我介绍,表示愿意与她交往;当他应邀去参加女孩的生日派对时,他花了不少时间打扮自己,出现在派对上的他俨然一副帅哥模样。为了讨女孩欢心,他还谎称自己是校篮球队员,拿出模拟乔丹签名的背心赠予女孩;在校篮球赛场上,当他发现自己心仪的女孩也来观看比赛时,正坐在看台上的田小波心中很为谎言被揭穿而感到无地自容。后来他发誓一定要积极努力,并真正成长为一名校篮球队员。田小波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成长都与这个女孩有关,充分表现出花季少年性别意识的觉醒,影片准确地把握了少年男女的初恋感觉,将它表现得栩栩如生,直逼少年男女的潜意识深处,张扬了银幕上儿童文化视域的性别之维。
在表现儿童性意识的影片中,价值最高的是向传统的男尊女卑意识挑战的作品。如影片《上学路上》的主人公王燕的妈妈提出只供弟弟上学,不供她上学。因为她是个女娃,读多少书也没用,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然而王燕却非常渴望读书受教育。于是王燕决定暑假自己去挣学费。这个过程尽管很坎坷,但是她想尽办法、不怕吃苦,终于在开学的那一天凑够了学费,为自己重新赢得受教育的权利。王燕的行动有力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意识,表现出当代女孩自信、自立、自强的道德风尚和银幕上的女性儿童新的性别视域。
篇8
>> 我国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主题及主要观点 专题: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 全媒体时代的我国图书馆营销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调查与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手机图书馆理论研究及实践述评 我国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热点分析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 我国图书馆目录规范控制的分析研究 案例研究法在我国图书馆学科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图书馆云计算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的障碍与分析 我国图书馆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会力量对我国图书馆的慈善与公益援助研究 我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高被引论文述要 韩国图书馆法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3 ] 丁立华.微电影: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4(3):84-87.
[ 4 ] 张维宁.微电影:图书馆网络营销的特色工具[J].图书馆学刊,2014(7):15-17.
[ 5 ] 祖红波.图书馆营销的新工具:关于图书馆微电影兴起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4(5):69-71,81.
[ 6 ] 白如琼.微电影营销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47-49.
[ 7 ] 王琳.微影像话语背景下的图书馆微电影营销问题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7):20-22.
[ 8 ] 鲁海宁.故事的魅力:图书馆微视频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80-84.
[ 9 ] 牛勇,雷萍.图书馆微电影研究:以第十届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一等奖项目“爱上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2-4.
[10] 秦.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初探:从清华大学图书馆微电影荣获“图书馆国际营销奖”谈起[J].图书馆研究,2014(5):41-44.
[11] 汤妙吉.基于微电影的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7):79-84.
郭明环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陕西西安,710054。
篇9
论文关键词:微电影营销;病毒式营销;3C理论
2010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微文化开始流行,我们这个由Web2.0所催生的新时代,也被称为微时代。而此时,微电影也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在各大视频网站火爆起来。作为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可以说是企业利用定制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的第一仗,而且是漂亮的一仗。强大的明星阵容、惊险完整的故事情节、宏大刺激的飞车场面,这部无论从主演、导演到资金投入都可谓是大手笔的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着实“触动”了广大网民的转载和共享“神经”,为凯迪拉克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从此,微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企业定制微电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微电影营销的界定
微电影作为2010年才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对其定义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这个定义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和详细的。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定义微电影营销是以微电影这种新形式为载体,将品牌和产品诉求融合在故事里、主题就是品牌核心价值观,依靠情感打动网友并由其自发自愿进行传播的新型营销方式。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企业只是将产品或品牌信息生硬直白地添加到广告中,向消费者“硬”性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E时代,这种简单的产品营销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企业预想的广告效果。而且,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针对消费者的单向传播,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商家也就不能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企业整体营销策略计划,最终不利于产品或品牌的推广。然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通过讲述一个情节完整且紧紧围绕产品或品牌信息的故事,以有趣、新奇的故事情节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播放,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和兴趣,并通过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转载和传播,使得产品及品牌信息像“病毒”一样得到迅速及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力,以几乎是零成本的传播方式,取得成千上万倍的传播效果。
二、病毒式传播成就微电影营销传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空间(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随后被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证明。Facebook、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站正是得益于六度空间理论,帮助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社会性网络,才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显示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营销价值。病毒式营销就是一种以此为基础的互联网络营销方式,它利用更为便捷的“口碑传播”,使信息像病毒一样高效、迅速传播,这种自发进行的、几乎为零成本的营销方式,常被企业用于产品及品牌推广。而微电影在网络上被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广泛传播,也正是对病毒式营销的精准应用。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分群现象,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分享观点、价值,并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病毒式传播,这些为微电影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与多元性,催生了人们空闲时间的零散性。而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小而简洁,便于人们观看,它可以在现代人零碎的时间里传递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紧紧围绕产品及品牌信息,而其尤为突出的优势是微电影既能满足企业的品牌宣传需求,又能满足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受众多为年轻的中青年,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喜欢与众不同而讨厌填鸭式的生硬灌输,而病毒式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病毒”的制造,即你提供的信息要有趣、有价值、简单且易于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爆炸式”传播效果。微电影正是以其或娱乐休闲或刺激或新奇或简洁的故事情节满足了网络受众的需求,并借助当前视频分享网站一键转载的便捷性、微博的链式传播及SNS网站的庞大社群关系,触动网络受众的“分享”神经,达到微电影的病毒式传播效果传播,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代受众想要得到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心理特征。正是病毒式传播原理,成就了微电影营销的传奇。而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以及其带来的销售奇迹,都是对此的最好演绎。
三、基于3C理论的微电影营销
在营销学领域,企业营销理论由最先的4P(Product、Price、Promotion、Place)理论,不断发展改进为以消费者需求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4R(Rlevance、Rspond、Relation、Return)理论,一直到最近的3C(Celebrity、Content、Community)理论。可以说,营销理论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几种营销理念还存在着实质上的关联,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来设计产品或者营销模式始终是企业营销永远不变的真理。
微电影营销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说是对3C理论的精准应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Web2.0催生的互联网时代,中青年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人群。他们对明星有自己的喜好和评判,他们喜欢娱乐性信息而多于生硬的说教信息,他们重视所接触信息的内容,他们更注重在网络社群中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并得到尊重和认同。这些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特点,也是营销学界3C理论产生的源头,所以,企业营销的重点在这种环境下转移到了以大牌明星为代言人、以更生动有趣的广告信息为“病毒”、在一定的社群中进行营销,通过社群庞大的社交网络将营销信息传向四面八方的目标人群。通过对企业定制微电影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一些微电影选用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演员,但大部分定制微电影还是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明星作为故事主角的,毕竟这些明星的知名度对微电影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宣传,对微电影宣传成本的节省和宣传效果的提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在营销或广告内容上,3C理论也一改传统,将内容重点从告知性信息转向共鸣性信息,以便能将内容更好地渗入到消费者内心,这一点也正是微电影营销得以受到青睐的关键所在,或新奇或刺激或有趣或感人的信息内容很轻易地便虏获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消费者人群。再加上SNS网站、微博等的巨大社群传播威力,微电影营销取得高于传统广告多倍的效果是轻而易举的。
篇10
助推青年影人
相比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和由政府颁出的华表奖,百花奖的核心是“观众选择”。本届百花奖共收到2200万张观众选票,相比上一届833万张的数据有大幅提升。
本届金鸡百花奖组委会主任康健民介绍,今年提名影片的评选,是在2012年3月初至2014年2月底全国票房达到500万元、电视播出达3000万收看人次的100多部影片中,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的100名骨干影院经理投票产生10部百花奖候选影片。之后组委会分3次从投票观众中挑选了101名观众,组成本届百花奖的终评委员会,其中兰州作为主办城市占据25个名额。电影节期间,终评委员会对候选影片进行了集体观摩和讨论,最后在颁奖典礼直播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了本届百花奖的各个奖项。
本届电影节从颁奖过程到颁奖典礼的设计,都体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黄晓明、邓超、赵薇、佟大为等青年影人在电影节上受到了观众欢迎。本届百花奖最大的意外,当属赵薇力克王家卫、陈可辛等资深影人,荣获“最佳导演奖”。邓家佳、马浴柯等新人同样获得了奖项的肯定。
为中小制作搭台
本届金鸡百花奖设有国产新片推介展映、金鸡国际影展、少数民族影展、金鸡国际优秀影片评选、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微电影作品大赛、中国电影论坛等环节,活动共展映了54部国产新片、11部少数民族影片、12部港澳台影片和29部国外影片。
今年参加展映的国产新片题材、风格多元,主题大多富有正能量,例如以滇缅公路建设为主题的《情比山高》和表现钢铁企业发展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以及表现延安时期反腐案件的《黄克功案件》。今年甘肃省也有10部电影在电影节上亮相,包括《甘南情歌》《腊月的春》等富于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浓郁的影片。
此外,今年也有来自台湾的6部新人新作参加电影节展映,大多是清新、励志型的小成本作品。国际方面,本届活动共有来自瑞典、意大利、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近30部影片参展。今年的金鸡百花奖还特别设置了“北欧电影专题展”,其中丹麦的《狩猎》、挪威的《致国王的信》、瑞典的《独自绽放》等片之前都斩获了不少国际奖项。来自法国的《她爱他》6月亦入围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单元。展映期间,该片正在法国本土首映,并夺得了当周票房冠军。
今年参展的中外影片大多是中小制作。康健民表示,本届活动在有意识地为中小成本电影搭建平台,“尽管众多大片在一线城市会取得丰厚的票房回报,但农村拥有银幕5万块的事实仍说明:不少中小成本影片依然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 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展映一方面推动中小成本国产片进入二、三线院线,另一方面对西部地区的电影文化普及起到推广作用。
从活动反响来看,兰州本地观众对今年电影节活动的热情格外高涨。在当地的东方红影院,万玛才旦导演的新片《五彩神箭》在放映前半小时,影厅前已是人潮汹涌。据悉《黄克功案件》等多部展映影片的放映也都出现了满场,一些影片还专门安排了主创观众见面会。为了进一步将电影文化深植当地,今年的展映由政府承担所有费用,影票全部免费赠送给当地市民。
论坛聚焦“中国梦”
本届金鸡百花论坛下设三个论坛,分别是“中国故事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金融投资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