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白居易范文
时间:2023-03-26 09: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恨歌白居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种富有张力的文化,能够穿越漫长的时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代,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影响着后世。白居易的《长恨歌》自诞生以来,一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始终为文学领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长恨歌》概述
众所周知,《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其所描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作者采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抒情手法,叙述了一场爱情悲剧。尽管唐明皇与杨贵妃都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但是诗人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将历史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出一个婉转动人的故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长恨歌》是白居易所有作品当中最为杰出的一个,也是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个,其最为明显的价值体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抒情诗和叙事诗之间的紧密结合。在叙事过程当中,诗人不断使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白居易本身就是一个对于我国文学影响较大的诗人,因为从很多后人文学作品的题名、诗词用典以及情节结构方面,我们都能够隐隐约约看到白居易所带来的影响。以《红楼梦》为例,首先,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来看,第17至18回,惜春的《文章造化》(匾额)当中提到:“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此句话主要引用的是白居易《长恨歌》当中的“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一句,当然,关于这一句的引用,并无其他的深意,只是引用其中的辞藻与意境,以此来描绘出一个飘然的情景。又如在《红楼梦》第50回当中,描述哀悼之意的时候,所引用的就是《长恨歌》当中的“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在《长恨歌》当中,这两句主要形容的是杨玉环死后的场景。将其用于《红楼梦》当中起到了一定的预示作用,预示着宝玉与黛玉二人无法终成眷侣的悲剧。其次,从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也较多引入了《长恨歌》的元素。在《长恨歌》当中,诗人在描写情感的时候,具有一种立体性的特征,不仅有外表上的层层铺垫,还有内在的心理因素,甚至还包含了两人离别之后的相思与怀念,长恨绵绵。在《红楼梦》当中,关于情感的描写不仅继承了《长恨歌》当中较为明显的特点,还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意识到潜意识层面上对于人物情感心理来进行挖掘。
(二)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从日本的奈良时代开始,就存在着大量的遣唐使进入我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国诗人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文学,而对于日本汉文学乃至整个日本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也当属白居易。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上来看,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热情,但是伴随着挫折的不断涌来,使其斗志渐渐消退。平日里,他更倾向于借酒消愁,所以很多作品都是有感而发,在感伤诗作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长恨歌》,在这首诗歌当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来了浓浓的感伤与绝望。并且日本人正是极为欣赏白居易诗作当中的自然融合与心物一体的特点,尤其是那种充满了沉郁伤感的基调,这与日本人的心性以及“物哀”的审美情趣极为契合。所以在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当中,多有效仿白居易,寄情与诗酒当中,放纵自娱,以此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更多的则是心理的慰藉,譬如说在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作品当中,都极为清晰地反映出来了这种状态。此外,与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较,白居易的诗作更为通俗易懂,直白而流畅,更加容易理解和模仿。并且白居易在诗作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在很多时候吸引了民间的语言,所以创作出来的诗歌才具有较强的通俗性的特征。从《长恨歌》的鉴赏书籍能够看出来,离开了脚注,人们依旧能够明白诗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李白的诗歌相比,白居易的诗歌更如下里巴人,所以得到众口传唱。尤其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当时毕竟他们刚刚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结构与语法的掌握十分有限,能够达到李白与杜甫水平的日本人少之又少,所以相比之下,白居易更受其喜爱,其诗作对于日本人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位诗人,白居易所留下的经典作品有很多,而《长恨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对于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人而言,应当汲取该诗的精华所在,不断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春.唐诗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13.
篇2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
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篇3
耿耿星河欲曙天的意思是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该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意思是: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诗魔--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2、蝴蝶飞不过沧海。
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4、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5、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
6、热闹都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0、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1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12、原来地久天长,只是误会一场。
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篇7
1、“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上一句是:“一朝选在君王侧”,下一句是“六宫粉黛无颜色”。
2、此句出自《长恨歌》原文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白居易不是边塞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作者】:——《宴清都/连理海棠》
【内容】: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从,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鬃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夜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注释】:
绣幄:绣幕,用以护花。
鸳鸯柱:用来支撑幄幕的成双的立柱。
秦树:指连理海棠,即异根海棠枝干连生者。
钿合:两扇相合的金饰盒。
障:指遮蔽。
滟蜡:大蜡烛。滟,烛泪波动的样子。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嫠蟾:指嫦娥,无夫曰嫠。
华清:华清池,在陕西临潼骊山下,为华清宫中之温泉,杨贵妃沐浴处。
盎:盈溢样子。
“连鬃”二句:古代少女梳双鬟,婚后则合为一髻,绾同心结以示恩爱。
旧期:指七月七日。
春盟:指生生世世永为夫妇之誓词。
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意作比翼鸟,在地愿意为连理枝。”
篇10
关键词:白居易;日本平安文学;白诗;白氏文集
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积极摄取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唐朝的文学作品也随之传到日本。日本人出于对先进文化的崇拜,对唐朝的文学作品积极模仿吸收,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平安文学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很大影响,其中,对平安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一名多产的诗人,其文集《白氏文集》收诗文3800余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从内容上来看,前期以批判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讽喻诗为主;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诗渐多。由于语言通俗易懂,不仅被旧来的士大夫阶层所喜爱,在下层人民中也广为传唱。
《白氏文集》对日本的平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白居易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尤其是其闲适・感伤诗,在平安朝的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引用,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
一、白居易对平安文学的影响
974-1192年是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其文学的特征,可以简单总结为初期汉诗文的隆盛;中期和歌的复兴和女性文学的繁荣;末期贵族文学的变质。本文由于篇幅限制,从汉诗、和歌、女性文学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白居易对平安朝文学的影响。
1.汉诗
桓武天皇为了再建律令制度,在政治、文化等所有方面学习唐朝的制度,唐风文化受到尊崇。在嵯峨天皇时,汉诗文迎来了最盛期。文人集会时,经常通过做汉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平安朝的汉诗人吸取最多的,就是白居易的诗(以下简称“白诗”)。
首先,是模仿白诗的形式来创作汉诗。在日本,最早模仿白诗排律的诗人是菅原道真。下面这两首诗分别是白居易和菅原道真的作品。
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
马为中路鸟,妓作花…
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白居易《春深・二十首》
何人寒气早,寒早走还人。
案户无新口,寻名占旧身…
何人寒气早,寒早卖盐人。
煮海虽随手,冲烟不顾身…
――菅原道真《寒早・十首》
白诗20首,菅原诗10首,每一章首句,各自同义重复,二句首词承接前句尾词,每一章分别叙述一个内容,各章互相连缀,形成一个贯通的主题。毫无疑问,菅诗模仿了白诗的形式,是白诗的“仿体诗”。
其次,把白诗的句子运用到日本汉诗中的作品也有很多。下面分别是白居易和岛田中臣的诗:
危亭绝顶四无邻(A),见尽三千世界春(B)。
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
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
宾客暂游无半日(C),王侯不到便终身(D)。
始知天造空闲境(D),不为忙人富贵人(C)。
――白居易《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不是山家是释家,危望远眼光斜(A)。
今朝无限风轮动,吹绽三千世界花(B)。
――岛田中臣《春日雄山寺上方远望》
胫耩手杖汉难收,得上台山最绝顶。
惆怅贵人无到日(C),只今犹合傲王侯(D)。
――岛田中臣《台山绝顶》
白诗和岛诗的A、B、C、D分别对应。岛田把白诗中的若干“意象”进行分解,通过重新组合,溶入自己的诗中,构成新的“意象”。这种新的“意象”与原诗的语句并不完全一致,在遣词韵律方面有所调整。也就是岛田中臣虽然运用了白诗,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对白诗重新分解组合来创作汉诗。
可见,白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对平安时代的汉诗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的汉诗人不仅直接模仿白诗的形式,还巧妙地运用白诗的内容进行构思,推动了汉诗创作的发展。
2.和歌
公元894年,日本政府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断了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同时,由于假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唐风文化出现衰退,和歌取代汉诗文,成为文学的主流。在日本歌坛上,出现了以“六歌仙”(僧正遍昭、在原业平、小野小町、文屋康秀、喜撰、大伴黑主)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人。
这一时期,以白诗为主体的中国唐诗的意境和美学意识,逐渐进入到和歌创作中。“六歌仙”中几乎没人不受白居易的影响。下面是“六歌仙”之首遍昭的和歌:
天つの通ひ路吹きとぢよをとめの姿しばしとどめむ
(天高云翻飞风吹不停息可怜少女影思欲常相见)
――僧正遍照《五节之时待见日姬》
在这首和歌中,歌人把太阳比作少女,表达了在节日之时思欲相见,却由于云遮日,欲见不能的心情。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自然气氛的烘托手法,很明显是受到白居易《柘枝妓》中的“看罢曲终留不住,云翻雨送向阳台”这一构思的影响。同时,由于唐诗的大量引进,和歌与唐诗的碰撞已是无法避免。在这种风气下,歌人们尝试着把唐诗的佳句引入和歌,于是就出现了“句题和歌”,就是以一句唐诗佳句为题,将该句的内容化为和歌。最著名的是大江千里所作的《句题和歌》,在其125首句题和歌中,以白居易的诗句为题的有74首。例如「こづたふにの糸の弱ければとむるよからぞになし(树梢添枝条 吐出新绿丝 莺飞来此歇 弱嫩不胜力)。这首和歌,就是取自白居易《杨柳枝词》中的“绿绦条下不胜莺”一句。
在这里,和歌所表现的意境,就是白诗的一句,并没有添加新的内容。但是,这毫无疑问是文学创作,因为它运用了日本独有的31音“音数律”来表达白诗的内容,赋予白诗一个日本化的外壳。
可以看出,平安时期,以白诗为代表的唐诗被吸收运用到和歌中,为和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歌通过积极吸收中国文学的影响,扩大视野,提高了艺术技巧。
3.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的繁荣是平安文学的一大特征,其中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可以称得上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本文试以《源氏物语》为例,来分析白居易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源氏物语》不仅吸收了日本古典文学的精华,也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思想等其他精髓。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指出:作为在底层影响《源氏物语》的因素,《白氏文集》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引用数字上来看,全篇共有154处引用白诗,对《白氏文集》的引用次数要占汉语典籍引用总数的59%。
《源氏物语》的第一卷《桐壶》中,多次引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以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的故事,直讽桐壶帝宠爱桐壶更衣。例如下面这一段:
皇上看了《长恨歌》画册,觉得画中杨贵妃的容貌,虽然出于名画家之手,但笔力有限,到底缺乏生趣。诗中说贵妃的面庞和眉毛似“太液芙蓉未央柳”,固然比得确当,唐朝的装束也固然端丽优雅,但是,一回想桐壶更衣的妩媚温柔之姿,便觉得任何花鸟的颜色与声音都比不上了。以前晨夕相处,惯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共交盟誓,如今都变成了空花泡影。天命如此,抱恨无穷!
“太液芙蓉未央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诗句都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桐壶帝和桐壶更衣这两个人物正是参照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作者紫式部用迭影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了日本式的重塑,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在《须磨》卷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源氏公子被流放到须磨时的一个晚上,“此时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源氏公子想起今天是十五之夜,便有无穷往事涌上心头。遥想清凉殿上,正在饮酒作乐,令人不胜艳羡,南宫北馆,定有无数愁人,对月长叹。于是凝望月色,冥想京都种种情状。继而朗吟“二千里外故人心”,闻者照例感动流泪。”这句“二千里外古人心”出自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是白居易和被贬的好友元祯的赠答诗。正如白居易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思念好友元缜的心情一样,源氏想起了京城的女性们。
二、日本人广泛接受白居易的原因
第一,白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日本的平安时代非常相似。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时代。而日本的平安朝,天皇的权力逐渐减弱,武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到平安末期,武士的势力壮大,贵族社会逐渐失去活力。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佛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于是,白诗中体现出来的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就引起了平安时代贵族们的深切共鸣。
第二,白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模仿。白居易的诗歌大量吸收民间语言,具有很强的通俗性、现实性和平民性。《冷斋夜话》中说白居易作诗后都要请老妪来听,并根据老妪的理解程度来修改,直到老妪能够理解为止。这种说法虽不足为凭,但白诗易懂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日本人来说,汉语毕竟是一种外语,在理解运用上有难度,于是,通俗易懂的白诗自然成了日本文人模仿的对象。
第三,白居易的性格与平安时代典型的日本人相似,白诗的审美情趣也与平安时代的审美意识有相通之处。白居易的作品中,闲适・感伤诗占很大比例,在这些诗中,体现出一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对季节的变迁把握细腻,充满了忧郁伤感的情调。这与重视自然美,纤细地感知事物,追究“幽玄”的平安文人的性格相符,和“物哀”,“风雅”这些平安时代的审美情趣也十分契合,因此被平安时代的文人广泛接受。
第四,无论是质还是量,长达70余卷的《白氏文集》,对平安文人来说,是一部大型的文学事典兼辞典。白居易一生写了3800余首诗,而且其作品的取材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当时的日本文坛尊崇汉诗文,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参考资料,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流传到《白氏文集》,自然成了模仿的范本。
参考文献:
[1] 宋再新.千年唐诗缘―唐诗在日本[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下一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