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9 09:0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拔苗助长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拔苗助长的故事

篇1

诚然,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理应继承和弘扬,但究竟该不该从娃娃抓起,恐怕值得商榷。这不禁使人联想起近些年国内刮起的一阵风,动辄“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云云。一时间,似乎任何大人干不好的事只要从娃娃抓起就必成无疑。

近闻,武汉一女士苦于为年仅2岁的女儿找不到合适家教,另有一先生则把1岁有余的儿子送进英语培训班。这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自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并不容乐观,社会和父母一味重视“学习革命”的意义,人为地使幼儿教育过早小学化、成人化,而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结果只能拔苗助长弄巧成拙,别说指望出现像莫扎特那样的天才,相反对儿童的天性和潜质是一种隐性扼杀。

去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会昌在“中国城市儿童想像力和幻想力科研成果”会上,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研究者向千余名中小学生提问“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1只,还有几只?”竟有99%以上的学生回答“1只也没有”。惟独有一名小学生答道:“还有3只,因为5只鸟是一家,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下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多可怜啊!”我相信,这个测试题,绝大多数人都曾遇到过,但无论你想象出什么样的答案,最终都会被大人纠正成“1只也没有”的所谓标准答案。这不能不说是大人自作聪明蚕食儿童想像力的一个悲剧典故。

给庄稼过度施肥,会造成病变和减产;一个人营养过剩,会引发肥胖综合征。同样,提早使儿童学习“革命化”,最终只能“革”了娃娃的“命”。

篇2

你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用自己的心血撒播了一片丰收的希望。庄稼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几天不见,庄稼就长得很高。但在你的眼里,庄稼长得太慢了,慢得让你无法忍受。

你是个爱走捷径的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苦思索着庄稼快速生长的办法。

你兴奋极了,终于寻到了一个让庄家快速生长的办法。第二天你早早地来到了庄稼地里,一个一个地把庄稼拔起,不到二个小时庄稼就长高了三寸。你想一个艺术家在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欣慰和自豪的感觉。

太远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悬挂在空中,烤得地里的庄稼发烫。刚才还绿油油的一片,如今一下变得像霜打了似的,倒卧在地上。

又过了两天,地里的庄稼全部被太阳晒死了。

其实让庄稼快速生长,有很多办法。比如浇水、施肥、锄地等等可你偏偏选择了违背事物的发展的拔苗助长,结果导致庄稼断送了生命。

篇3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英语的教授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授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知识输入,并在掌握基A的语言知识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输出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升学和应试的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纯靠机械的死记硬背,“考试应战”纯靠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导致课堂成为教师主导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中国式英语讲解、接受做题,机械背诵,使原本直观生动趣味性十足的英语课堂变得单调无趣,加之教学工具老化以致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个性发展受到阻碍,创造力受到限制。随着负面情绪的逐渐积累,学生慢慢对英语丧失兴趣和信心,变得厌烦英语、害怕英语甚至是放弃英语。

2. 立德树人战略目标下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效的有效对策

2.1 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

英语听课、拼读和记忆。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听力和书面语英文所传递的内涵,具备掌握语言脉络情节重点的能力。英语的教学要继承传统优秀的方法模式,修正不足,理解语言能力的真正内涵,整合课程、教材、学业、品格、模式等学习路径。

2.2 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

现今的英语教学明显是Chinglish(中式英语)。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通用的语言,显然包括文化内涵以及在文化内涵中蕴含的品格,具体包括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英语教学时,要比较总结中西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取中外文化之精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和语言自信,建构通畅的语言文化沟通能力,而不应该为了考试而强迫学习。应扩大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基于优秀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品格,传播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使英语的教学上升为国际高度。

2.3 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所谓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包括构建语言思维、形成英文辨析能力、提高信息逻辑推理能力;有着自我独特地、理性地、良好地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注重通过对提问的设计以及质疑的引导进行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可从日常的生活点滴或经典名著选材进行实践,如对于To Pull up the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拔苗助长)学生耳熟能详寓言故事的问题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为什么农夫要拔苗助长?(2)农夫是如何拔苗助长的?(3)此则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以层层递进的问题理顺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该寓言故事,同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用英文发表见解,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潜移默化深入发展。

2.4 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英语的教学应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现代工具手段提升教学质效。在电子竞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教师在实践英语教学时,应借助互联网、手机微信APP官网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品质内涵的养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的教学应朝向培养现代化复合型的专业语言人才模式发展。教师要革新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跨文化品格的培养,重视思维品质的养成,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下提升课堂质效。

[1] 柏华, 荆玉求.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01).

[2] 刘丛娟. 试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06).

[3] 王群. 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基于某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J]. 俪人:教师, 2016(15).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精彩的小说,名字叫《稻草人》。合上书本,我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这本书有很多小故事,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粒种子》。

从前有一粒种子,它有核桃那么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珍异宝。一位国王看见了,精心料理,却不开花,国王懊悔地仍掉了。富豪看见了,细心栽培,也没开花,富豪沮丧地仍掉了。商人看见了,用最好的花肥培养它,可还是不开花,商人气愤地扔掉了。这粒种子又被农夫拾到了,农夫把它埋在地里,使它自然生长,终于,那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往往会向拔苗助长中的农夫一样适得其反。文中的国王、富豪、商人都急于求成,结果连一点收获都没有。

篇5

小王,一个白白净净、个子不高的小男孩,比法定入学年龄提前了三个多月读了一年级,经过开学初的一段时间观察,他给我的印象是行为幼稚,脾气任性。一天放学时,我留了几个学生订正作业,前面几个订正对了就回家了。小王也交来了,他把本子往我桌子上一放飞也似地冲出了教室,剩下的书本、铅笔盒之类的学习用品等他的妈妈去整理了,平时收拾学习用品也都有爷爷代劳的。我一看,错的拼音还是没有改过来,我想第一次订正作业不能这样就放他回家,我就叫他妈妈赶快把他找回来。

不一会儿,小王在他妈妈的拉扯下好不容易进了教室,我从他的脸上读到了一百个不愿意,他一只手紧紧地拉住妈妈的衣服下摆,母子俩就这样推推搡搡的,谁也不放手。他的眼睛分明告诉我:“我就是不订正!”看着他妈妈的衣服下摆被他拽得长长的,而妈妈又对他无奈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了,训斥道:“你的手放不放!放不放!”我想我一脸的怒气、高八度的嗓音一定会镇住这个还不满六周岁的小孩子,可出乎我意料,他口气强硬地冲着我说:“我就是不放!”真把我气坏了,我就上去帮他妈妈拉开他的手,哪知他竟用脚踢了我一下,我感到太意外了!教了十多年的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敢这样顶撞、对老师无理的学生今天还是头一回碰到。我无奈地回到了办公室,并生气地抛下一句话:想想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想好了来跟我说,不然明天就别来上学了。

在办公室门口,母子俩又推推搡搡地将近半个小时,他才走进来向我道了歉,保证以后不会这样了。事情虽然在小王不太情愿的保证下告终,但给我的思考是沉重而深刻的:

一、教育要讲究艺术性

现如今被家庭娇惯、任性的独生子女,确实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时用简单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如果单凭老师的威严去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虽然任性的小王最后向我认了错,但他幼小的心里可能会对老师有这样的概念:原来老师这么凶啊!与他相比,一样的同龄人,正在没有学习压力的幼儿园做游戏,吃饼干,对他来说,幼儿园多么令人向往呀。他可能会由此产生厌学、自卑、胆小的情绪。所以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研究儿童心理,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避免冲动,要有清醒的头脑,具有艺术的教育方法。同时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尽量避免对孩子的伤害,使这些孩子也能完成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二、要重视孩子心理成长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学了,自己家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里度过“悠悠假期”,整天吃吃玩玩的,觉得白白浪费时间,况且幼儿园收费太高,还不如早点上学。于是每年都会有一些家长想尽各种办法让小年龄的孩子上一年级。等到孩子在课堂上难于安心,老师的话不能理解,学习根本跟不上,自己又陪着受罪,方知太操之过急了。

在我教过的小年龄的孩子中,虽然有智力跟得上的,但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学龄儿童成熟,所以小年龄的孩子很难在班上冒尖。虽然报刊上也有智力超群、有某种特异功能的神童的报道,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你的孩子虽然比同龄人个子高,脑子聪明,但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身体、智力的发展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心理的成长。就拿小王来说,幼稚的行为多了:开学初上课时曾两次把鞋子脱了,可能太热了;别的小朋友已经把书翻开了,他还在那里坐着不动,因为老师的话没听见;在学校用餐,吃着吃着双腿就跪在凳子上了……这些行为实际上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三、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曾有专家对国内100名低龄入学的小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显示,对上课、做作业感兴趣的仅占18%;在班上成绩好的只占2%;不理想的却占56%。专家指出,学龄前儿童由于大脑的自我抑制机能不够强,调节、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很难坚持40分钟一节课以及课后繁重的学习压力。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一个人的童年成长过程,往小说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往大说关乎一个国家民族民众日后的文化素质和生存价值。在童年,身体的教育先于知识的教育,游戏就是儿童真实和重要的生活之一。没有身体游戏的童年注定是残缺不全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要过早地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要重视孩子心理的成长,盲目地让孩子提早入学,只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常受到伤害。“拔苗助长”是不会有收获的,让我们的孩子享受游戏,享受童年,在自然中幸福成长吧!

篇6

在人生舞台上,我们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喜或悲,或快乐或忧伤,这其间,不期而至的挫折与痛苦常常伴随我们。挫折后的痛苦,有时能将人淹没,也有时会把人推到浪头的顶峰——全看你的水性如

虽说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但是我们还是小孩,我们的梦想是天真的,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却让艰巨的学习任务往我们肩上背.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们应该有自己天真的空间,而不是被你们布置,在学习空间中.爸爸妈妈让我们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为什么你们要把我们囚禁在房间里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有童心吗?不应该让我们在书堆中成长.

我们是有梦想的孩子,而我们的梦想却不只是在知识中,我们的梦想可以出于生活,出与大自然,而我们的追求不只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也许我们在大自然中吸取的要比书上的多些.爸爸妈妈,你们说是吗?让我们舞动追求的翅膀高飞吧!

难道你们不希望永远看到我们天真的微笑吗?爸爸妈妈请不要拔苗助长了,学习是要靠自己努力的,但我们同样需要自由的空间来发挥我们自己,充实我们自己.你们说,是吗?请让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过这漫长的旅程吧……

梦想是美好的.,若能实现,将是心灵最大满足.人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目标,我会为我能为我实现心中追求的梦想永远努力的!让我们舞动追求的翅膀高飞吧!

篇7

一、关于复述材料。

有的演讲者认为:既然主持人在宣布讲题时已把材料宣读过了,演讲者在演讲时便没有复述的必要了。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演讲本身应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品,它不能依赖主持人的主持辞。倘若你不复述材料,而演讲中又对材料进行分析评判,那么单独欣赏你的演讲时,就会使人感到突兀和莫明其妙,因为你的演讲是残缺不全的。至于材料的复述位置则可以自由处理,可以用材料前置法将材料放在演讲的开头,也可以用材料后出法,先阐述演讲主题或引说事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把材料复述出来。能够准确详尽一字不差地复述材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没有这种特强的听记复述能力时,适当使用模糊法也未尝不可。例如,当无关大体时,“7950斤”可以说成“近8000斤”;长长的一串外国人名没有记清也不要紧,用“一位名人”“一位思想家”或是别的什么称呼代替一下也可以。

二、关于防止跑题。

特定材料虽不给出具体的演讲标题,但主题还是有的。所以谨防跑题是演讲者应当重视的首要的问题。要想防止跑题,必须做到两点:一要审准主题,二要选好事例。审准主题是防止跑题的关键。演讲者应当明确,这类演讲的主题依附于材料。因此在演讲之前首先要考虑材料所包含的主题是什么。倘若主题审不准,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枉然。请看下面的特定材料:“尼采说:‘成熟就是重新培养儿时嬉戏的认真态度。’请就此发表演讲。”这是一个名人名言的材料题。稍加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这则材料谈的是什么是成熟;第二,这则材料将成熟与认真态度联系在一起,离开了认真态度,就无所谓成熟。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认为演讲者在演讲中不仅要把话题集中在什么是成熟这个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要把成熟和认真态度二者联系起来。如果演讲者在演讲中只谈什么是成熟,自始至终未涉及到“认真态度”,那就很难说这位演讲者对演讲主题的把握是准确的。主题审准了,事例选不好也是不行的。事例是用来证明主题的,事例选不好,不仅不能证明主题,而且还会起到淡化主题、破坏主题表达的负作用。请看下面的特定材料:“游客来到一条乡村马路,见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马路封闭,不能前进’。他见前面没什么障碍,自信旅游经验丰富,便继续前进。不久,他发现一座桥断了,不得不回头。当他来到刚才放置路牌的地方时,见到路牌背面写着:‘欢迎你回来,傻瓜。’请就此发表演讲。”某演讲者在演讲时分析出游客由于不听信路牌上的说明,盲目自信,才做出可笑的事来的。他拟定的演讲主题是: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应该说,主题的确定没有错。然而他演讲所引用的事例却不够贴切。他演讲时说:“……实际上像游客那样的人,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大家一定听说过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吧,其中那个农民自作聪明,违反植物生长规律,过分热心地帮助禾苗生长,结果事与愿违,遭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说这个事例不够贴切,是因为材料中的游客在行为之前有他人的奉告——路牌,而拔苗助长的故事里却没有,这一点与演讲主题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忠告不符。假如这个学生用曲突徙薪这个故事就切题了。《汉书·霍光传》记载,有一户人家,灶上装了个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火。有人劝他把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免得发生火灾。这一家不听,后来果然失火。

篇8

多渠道为家长观念“疏堵”

首先幼儿园要积极地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每学期举办家长会,在网上下载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相关资料给家长宣讲,让家长能触摸到乡土之外的世界里幼儿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学校,从网上下载国内知名幼儿园的优秀教学活动视频供家长观看,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明白孩子在学前阶段应该学什么?应该做什么?逐步改变家长认为幼儿园上课不教孩子拼音、不教孩子写字、不教孩子算题,就是教学质量差,老师没本事就只知道带着孩子疯疯癫癫、乱蹦乱跳的错误观念。另外,教师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离园时间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把孩子的进步、孩子的表现、孩子的聪明如数家珍地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在欣喜孩子进步的同时明白不学写字、不学算题、不学拼音孩子会更快乐、更聪明。还有就是教师利用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孩子的快乐,去发现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经意就能学到知识和技能。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成功的真实案例:幼儿园有个三岁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留下年幼的女儿交给奶奶抚养,孩子刚入园不久,奶奶就找上我说:“你这是个什么幼儿园啊?怎么孩子上幼儿园都一个月了,连一个字也不会写,1+1=?都不知道,你们老师是做什么的啊?究竟会不会教啊?不会教就退我钱,我要转学!”面对孩子奶奶连轰带炸的责问,我微笑着安抚老人坐下,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心平气和地和老人家聊起了孩子入园来的变化:从孩子刚入园哭闹不止到孩子在陌生环境中表现的胆怯,讲述了教师用了些什么教育方法让孩子最终融入了集体,变得大方了、活泼了、喜欢上幼儿园了,而且今天孩子还大胆地在同伴面前唱了首儿歌“打电话”。看着孩子奶奶的表情从生气到平静再到微笑,我趁热打铁给奶奶讲述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奶奶饭得一口一口吃,才不会噎着,路得一步一步走才不会摔跤,看着奶奶如有所思的表情,我再告诉奶奶幼儿园教育也是和刚才讲的一样,我们是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入手,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学会很多知识和技能,您现在要求孩子学写字和算题,那是小学老师教的内容,如果我们现在就教孩子这些,就像是强行让4个月的孩子学走路一样危害孩子的健康,而且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上小学后厌学,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你愿意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受到这样的伤害吗?孩子奶奶听了我这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半信半疑地说:“你说这些我不完全明白,但我知道4个月大的孩子是不能学走路的,我暂且先相信你的话,看看再说,如果不是你说的这样好,我还是会转学的。”接下来的日子,我针对这位家长的情况召开了全园家长培训会,和家长一起观看了从网上下载的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视频,让家长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向。从网上下载一些实例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教学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会造成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让家长反思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不懈地坚持,家长的观念在逐步的改变,再也没有因为不布置家庭作业,没有教写字、算题、拼音而找上门来兴师问罪。而那位奶奶在教师们耐心的沟通下,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和进步也改变了以前固执的观点,现在对我们非常尊重,而且还自发把邻居家的孩子动员来幼儿园上学,成了幼儿园义务宣传员。

强师资为“去小学化”厘清思路

家长的观念在逐步地改变,教师的理念也要更新换代。有的幼儿园为了稳固生源,盲目地顺应家长不合理的需求,拼着教孩子识字、写字、算题、学拼音、念英语……在恶性竞争中残害孩子的心灵和健康。有的幼儿园虽然没有以读、写、算为主体教育,却在教学活动中喜欢采用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固定模式,此类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就是训练者,孩子就是一个一个的复印机和复读机,在这样强制的训练教学模式下,孩子的兴趣、爱好被压抑,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作力、表现力,孩子会在这样的教学中变得紧张、焦虑和不自信,变得因为惧怕教师的权威评价而被迫学习,同样残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因此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还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幼儿园进行必要的师资培训,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的教学技能,才能有底气地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才能真正让孩子自由、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政府监督除去孩子童年的层层束缚

篇9

一、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必须客观地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作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如果双方只是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作为衔接的焦点,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也会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二、衔接与过渡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大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怎能不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的危害非常大。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衔接与过渡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三、强化孩子的体验式学习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大班幼儿走访小学,孩子们怀着对小学的向往和好奇步入小学校园,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当孩子们看到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整齐摆放的学具、端正的坐姿、完整响亮的表达时,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减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另外,也可以开展“幼儿口头作文”、“晨间小小广播站”、“我与经典同行”、“幼儿讲故事、诵诗歌竞赛”等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习惯,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孩子们对自己有自信,那么他们就愿意尝试新的事和物,并且要让他们知道“成功是失败之母”的道理。在幼儿园里,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创设给他们提供不同的障碍,让他们不断地去克服任何的障碍,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家长在平日生活中也可以给孩子们设置一些障碍,如果孩子在解决问题碰到困难时,你要鼓励他、表扬他,让他自信满满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而不要急于去帮助他,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进入小学后,许多孩子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个时候,那些原本在幼儿园里学得少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会比较心急,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认为自己的孩子拼音能力差、计算速度慢。这种情绪如果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就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孩子,用“你能行”、“你真棒”之类的话去鼓励他,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加强。

五、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常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以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现实需要的种种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为订内容,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的活动方式所组成的一种辅的课程形态,它具有内容的广泛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参与者的自主性,个体的实践性等特征,与学科课程相比较而言,活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活动的自主选择性。就活动的内容而言,具有广泛的选择领域和宽广的采摘范围。如传统的班队活动、各项文体活动、与社会结合的公益、共建、创建活动,以科技为主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结合学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思维训练活动、英语会话角等。音乐方面进行的各种器乐训练,美术方面进行的素描、写生,以及各种培养学生劳技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调查走访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自己所喜好的各类活动。

(2)活动体现的自我价值性。开展活动,教师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项目,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得以充分展示自我,组织能力得以施展,知识得以运用,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也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二)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这是针对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比如朗诵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强诵读欲望,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他们诵读文段、诗或课余时间让他们在班上诵读一些课外文摘、报刊上较好的文章,并加以引导,或者推荐阅读书给他们,并适当提出些要求等。爱迪生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他的母亲就给他买来他认为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礼物”《自然科学大观》和《帕氏物理实验》,还支持他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使爱迪生得以顺利发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就是说“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发展和成材规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在教学内容上先易后难,由巩固复习已知的知识到引出未知的新内容,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新的知识,从而让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于无政府状态的放任自流我不想多说,在此我想重点谈一谈拔苗助长,关于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它不仅不能使人成材,反而让人被扭曲或夭折。因材施教虽能使人少走弯路而相对较快地成材,但是,有的人发展是较缓慢的,我们不能一发现学生的某种材就过分催化、加班加码,这样反而会使之夭折,心理学家反复强调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

二、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不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教育所提供的一切,而是要以自己的心理需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变统一性为层次性;知识的巩固上要变一致性练习为分层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在学习的指导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基础施行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测试评价上,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摒弃只以学习成绩定格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机会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灵活化。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注重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在注重客观的测试的同时注重问题情境等形式的测试,形成有梯度的多维测评方式,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地发展。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差异,我班有学生57人,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可谓参差不齐,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让优生结成“一帮一”结对学习,布置作业时也是先布置优生的作业,然后再布置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如果他们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还可选做一些优生的作业,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意教师良好个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