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简笔画范文
时间:2023-03-23 13: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爷爷奶奶简笔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青婷是妹妹,喜欢羞赧地吐出舌头。别人问她好不好的时候,她吐舌头的意思是“好的,没问题”;老师向她要作业本的时候,她也会吐舌头,意思是“老师可不可以再等等呀?我还没有做完呢”;爷爷让她做家务,她吐舌头却是告诉爷爷,人家还想再玩一会儿呢。
姐姐红婷也不爱说话,有陌生人来,姐姐会躲在妹妹的背后,拉着妹妹的衣服,然后偷偷地抬头看着陌生人的眼睛,好久都不眨一下,一句话也不肯说。
姐妹俩今年11岁,在天镇中心小学上六年级。
夏天放学之后,姐妹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芦苇丛中、在芭蕉叶下寻找绿色的、红色的各种各样的蜻蜓。她们能非常迅速地捉住一只停落在草芽上的蜻蜓,然后往夕阳那边奋力一抛,让蜻蜓飞走。她们认为,夕阳是蜻蜓的家,蜻蜓飞向余晖是最温馨动人的画面。
潜山,是她们的弟弟,今年九岁半,天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潜山手臂上经常会出现小小的破皮口子。潜山喜欢打架,喜欢打架的时候嘶吼的声音,喜欢打完架之后放肆奔跑的感觉。潜山跑得很快,老师都逮不到他呢。
三姐弟还有一个18岁的姐姐红梅,今年已经出嫁了。
姐弟仨现在还记得红梅出嫁时候的场景:鞭炮炸得耳朵疼,一大桌一大桌怎么也吃不完的饭菜。十里八村的狗啊猫啊也都赶来庆贺,它们流着哈喇子,快速而又小心地穿梭在饭桌下寻找着食物,小心翼翼地抬着步子,生怕被大人们驱赶。
出嫁那天,红梅穿着皱皱的红红的衣服,胸口被勒紧,袖子也窄窄的,白烟色的皮肤鼓了出来。当红梅穿着这身皱了吧唧的衣服和一双高跟鞋站在青婷眼前的时候,青婷觉得,姐姐刹那间变成了一个受操控的提线木偶。
出嫁那一天,爸爸妈妈回来了。三姐弟开心极了,要知道在平常,爸妈一年只回来一次,一次就只待一个礼拜,然后又会去到东海的城市。姐弟仨谁也没见过海,谁也没去过爸妈生活的那个城市。
不过他们能想象海的样子。东海有贝壳,有沙滩。而在天镇,四顾都是高高的青山。青山下是常年不息的河流溪涧。这里没有海浪,没有帆船,却有鸟啼、蝉鸣,还有穿梭在山谷间沁凉的风。
爸妈在东海,爷爷奶奶却在天镇。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耳背得厉害,只听得清潜山的声音。奶奶今年也快70岁了。从出生到现在,姐弟仨只看过奶奶一个表情,就是不出声的笑。
一天到晚,奶奶不是待在院子里就是坐在天台上,有太阳的时候,出来晒太阳,看风吹过自家的屋子,把晒在房顶的辣椒掀到楼下,这个时候,奶奶会笑得更加开心。青婷觉得,奶奶笑起来的时候像一个未满周岁的宝宝。
奶奶不会用手捂着嘴巴笑,她从来只是静静地端坐在藤椅上,默默地笑着。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谁都没法进入。
没有太阳的时候,奶奶就会坐在客厅,看着大厅上挂着的“天地国亲师”的牌匾,她这样一看,能看上好半天哩。
两年前,青婷家的瓦房塌了,椽子塌落下来重重地砸在爷爷的身上,爷爷肋骨骨折了,半年多也才好了一半。爷爷的腰也被坍塌的房梁弄伤了,现在,爷爷走路需要扶着凳子。
那个时候,父母还在东海打工,附近村子里的叔叔阿姨帮忙用木头、尼龙袋子和钢丝绳索在坍塌的瓦房旁搭了一个六平方米的棚子。爷爷奶奶就和姐弟三个在棚子里住了大半年。下雨的时候,这个棚子里面也滴答滴答地漏着雨水;太阳出来的时候,透过五颜六色的塑料膜,房间里像是进来了一道小小的彩虹。
直到一年前,爷爷奶奶和姐弟仨才搬进新建的水泥屋子。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红婷、青婷就早早地起来,为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做炒饭。萝卜炒饭,白菜炒饭,一炒就是一大锅。现在,爷爷奶奶都不能干活了,姐妹俩必须把一天的早饭、午饭和晚饭在清早炒好。红婷在灶旁拾掇柴火,青婷负责翻炒锅里的米饭。
红婷喜欢吃青婷做的炒饭,特别是开炒的时候放入猪油发出的吱吱的声音,想想都会咽下几口唾沫。红婷最喜欢吃的就是猪油炒饭,而潜山喜欢吃的是鸡蛋炒饭,但在这个家里,一周只能吃上一次鸡蛋炒饭。
青婷会把几乎所有的鸡蛋丝都用筷子挑出来,夹在弟弟碗里;但红婷却不这么做,因为,她自己也想吃到美味的猪油炒的鸡蛋。
撒种、种菜、翻土、除草,地里的活红婷、青婷总能麻利地做完。
每天,潜山和姐姐们要走过长长的盘山小路,花上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走到天镇中心小学。潜山总是飞跑在前面,不管冬天夏天,晴天雨天,他都不会和姐姐走在同一条跑道上。除了常常打架,让姐姐们担心,很多时候,姐姐们并不觉得潜山是个坏孩子。
潜山嗜好画画,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他的课本、作业本、练习册,甚至在学校与家里的墙面上,全部都是他的画作。下课画,上课也画;白天画,晚上的时候,潜山就在梦里画画。画画的时候是潜山最安静、最悸动、最沉着,又最疯狂的时候。
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各种各样形状的房子,不到三分钟,潜山就能在小本子上完成一幅图画。在他的笔下,爷爷可以是一只猫,老师可以是一只大老鼠,花朵可以互相拥抱,星星可以落在孩子的手掌心里。
潜山喜欢画铅笔画,铅笔画省时省力,画完之后不满意了,还能再任意地涂改。潜山也喜欢画彩色的画,只是他没有足够多的彩色画笔。
姐弟仨都喜欢上学。潜山喜欢上学,是因为教室里有用不完的彩色粉笔,他可以在黑板上、在墙上任意地作画。他也可以将喜欢的彩色粉笔偷偷地装在自己的袋子里,悄悄地带回家里。
姐姐们喜欢上学,是因为学校有她们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牵火车的游戏。这是天镇小学的学生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一个人拉扯着另一个人背后的衣角,在操场上围成一条长龙,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松手,谁就能赢得胜利。红婷可是这个游戏的小能手呢。
虽然姐弟仨都喜欢上学,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很让老师着急。青婷最好,一般语文数学都能考个八十分;红婷呢,六十分左右;潜山的各门功课很少能够及格,甚至也有考几分的时候。有一次,潜山考了班里倒数第一,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还在画画。老师气得七窍都快冒烟了,他一手抓起潜山,另一手去夺他的画作。还没等潜山反应过来,那桌上、抽屉里的一幅幅图画就被老师撕了个粉碎。等潜山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和老师扭打在一起了,小小的额头暴出青筋,牙齿都快咬碎了。同学也拉不开他们,等到下课铃响起,这场战争还没分出个胜负。
潜山把整整两盒的彩色粉笔偷偷地拿回了家,他认为这是报复老师的最好办法。于是,家里的墙壁上、走道上、地板上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风景画。
老师怒气冲冲地给远在东海的潜山家长打电话,父母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向老师赔不是。细心的妈妈还给老师寄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用大大的快递袋子包裹着,可除了老师,谁也没见过这个礼物。
潜山呢,并没有受到妈妈的责骂,相反,妈妈也给姐弟仨寄来了一大包礼物。
姐弟仨拖着包裹着礼物的尿素袋子,好不容易回到了家。红婷青婷迫不及待地在里面翻来找去,潜山则傻愣愣地站在一旁,好像觉得,即便是礼物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怨气。
翻开袋子,红婷、青婷找到了新的衣服、书包和文具盒。青婷开心极了,当场就换上了一件粉红色的新棉袄,在“天地国亲师”的牌匾下转了又转,一边转一边朝傻笑着的奶奶吐起了舌头。
红婷呢,则抿着嘴巴,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她不喜欢粉红色,并且,她并不想自己的衣服都和妹妹的一模一样,她认为,那样很傻。为什么双胞胎就非得穿一样的衣服呢?红婷怎么也想不通,再说,文具盒什么的,自己已经有两个了,一个是学校发的;另外一个是去年过年回家,妈妈给她买的。除了文具盒,大人就想不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吗?哪怕一个洋娃娃也好啊。红婷心里嘀咕着。
最不开心的要属潜山了,他气得踩了踩双脚,脸憋得通红。他的袄子是灰色的,而他最讨厌的就是灰色。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往灰色的墙壁上、黑板上涂抹上各种色彩,而爸妈居然给他买了一件灰色的袄子!他紧皱着眉头,一副想要爆发的样子。
潜山最想要的是一块画板,或者是有48种颜色的彩色颜料,再或者是一本绘画的指导书也好。要知道,天镇可没有这些东西,文具店里卖的至多是水彩笔和幼稚的简笔画工具书。
潜山跑出门外,望着四围的高山,他仰望晴朗的天空,差点没哭出声来。为什么老天总要和我作对呢?什么愿望都不能满足我。潜山委屈极了。
潜山脱下鞋子,赤脚踏入了溪涧中,把脑袋垂了下来,让清冽的泉水洗濯着稻草色的短发。快到冬天了,泉水更加冰冷了,枯黄的芦苇叶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潜山从头到脚凉了个透,没坚持半分钟,他就哆嗦着回到岸上,穿回了鞋子。他朝水流的方向奋力抛去几个小石子,可惜并没有激起多少浪花,石子马上就沉入水底了。
一连好几天,潜山都没吃早饭。
冬天到了,天镇的花草树木都变成了一个颜色。潜山最讨厌的就是冬天,他希望四季都像春天那样有着明艳灿烂的色彩。春天是一个精灵,一个仙子,总是能在潜山的眼前不断地变换着色彩;而冬天,就像一个讨厌的形容枯槁的老太婆,潜山见到它就像见到班主任和老师一样,想避开,想一个人走得远远的。
冬天深了,枝头、山麓、草坪,哪里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芭蕉叶也枯黄一片,生气似的沉沉地垂下了脑袋。冬天听不到那么多的鸟啼、狗叫、鸡鸣了,这是一个安静的季节,姐弟仨里面只有青婷喜欢冬天。她喜欢晶莹洁白的雪花,喜欢冬天里暖暖的火炉。她更加知道,冬天过后,一年不见的爸妈就要从遥远的东海回到天镇了。
青婷最想念爸妈了。想父母的时候,青婷会拿起电话,拨出他们的号码,但每次一举起电话,青婷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即便是爸妈回家,姐弟仨和父母说话也并不算多,青婷只会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或是拽着爸爸的衣角,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建了一年多的房子还有几个窗户没有安好,如果爸爸回来了,他肯定会把窗户安得牢牢的,屋里再也不会进风了。青婷这样想。
这一天回家,姐弟仨远远地看见奶奶怀里抱着一堆晒干了的柿饼,笑嘻嘻地朝他们走了过来。
这是哪里来的柿饼啊?青婷嘟囔着。
还没到家,红婷就发现厨房外的烟囱已经冒出了油烟。奇怪了,平常都是我和青婷回家给爷爷奶奶做饭,中午的时候,爷爷奶奶都是吃我们早上做好的炒饭,那今天是?红婷摸了摸脑袋,牵着青婷的手,跑到了屋里。
大厅里是两个大大的鼓鼓的编织袋子,袋子外面有两个杏仁色的海螺,海螺的下面,还有两个人鱼娃娃。人鱼公主,是青婷最喜欢的童话主人公,因为人鱼公主可以为了完整圆满的爱情,付出年轻的生命,她是那么勇敢,那么纯洁。青婷赶紧抱起这个人鱼娃娃,一个劲地往它的脸蛋上亲去。红婷慢慢地捻起娃娃,用手指揉来揉去。她发现,虽然自己喜欢的是洋娃娃,但人鱼娃娃的鱼尾可以用来暖双手,摩擦几下,自己生着暗红色冻疮的双手就痒痒暖暖起来。
妈妈回来了。
青婷跑到厨房,妈妈正在炒菜呢,青婷紧紧地用双手环抱起妈妈的腰。这是妈妈,这是妈妈!很想念妈妈,但是一见到妈妈,青婷却不知道要和妈妈说些什么,她只是开心地一直吐着舌头。妈妈微笑着扭转头,第一个看见的却是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红婷。红婷并不是对着妈妈笑,她呆望着锅里的肥肉,听着锅里发出的吱吱的响声。肥肉的汁爆了出来,溅落在地板上,红婷咽了一口口水,她太想吃到锅里煎的肥肉了。
直到妈妈叫她的名字,她的视线才慢慢地抬了上来。红婷心里痒痒的,有那么几秒,红婷觉得这个站在眼前的红衣女子并不是妈妈,而是远方来的一位亲戚。
潜山离妈妈很远,因为他既没有海螺,也没有人鱼公主。他斜着眼睛看着妈妈。妈妈顾着翻炒锅里的菜,只对潜山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却没有等到潜山的回应。
爸爸在给屋子装上锃亮的窗户。
冬天到了,窗户的一边已经结出了洁白的冰晶,爸爸戴着卡其色的手套,半蹲在窗台上,他皮鞋尖角处已经裂出了一道缝儿,露出红色的袜子。今年是爸爸的本命年,妈妈说,本命年的时候要穿红袜子,才会有整整一年的好运。
过完春节,红婷和我就要12岁了。我们也会有一双幸运的红袜子,它会带给我们整整一年的好运。青婷这样想。
爸爸傻愣愣地侧着脑袋看着他的三个孩子,哧哧地笑了笑,又继续手上的工作。
晚饭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弟仨围坐一团。
只有潜山是最不开心的,虽然爸爸给他买了一把枪,但他并不喜欢。所有普通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不喜欢,什么玩具枪啊,变形金刚啊,游戏机啊。他看见这些东西就像心里长了毛毛一样不舒服。
潜山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即使是一双跑鞋,也能让他开心很多。他并不需要衣服,更不喜欢玩具。一定是老师在父母面前告了我的状,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除了打架,就是偷学校的粉笔头。
我是一个罪不可赦的坏孩子。潜山努着嘴巴这样想。
爸爸妈妈说,这趟赶着春节前回来,就想看看红婷、青婷还有潜山,再过五天,他们又要去东海了。今年春节不能在家过,厂里春节的工资是平常的三倍,他们想趁着春节,多挣点钱,早点把因为建房而欠下的债还清,还想明年回来的时候,再带爷爷去城里看病呢,因为爷爷的腰伤还没有完全恢复。
听着听着,青婷就流下了眼泪,红婷看着青婷,也不自觉地眼眶发红。潜山呢,因为一肚子的气,早就想发作了,他咬紧牙齿,攥着拳头,视线移向黑黢黢的指甲盖,努力地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回来没几天,家里的窗户就已经装好了,爸妈扯来几块彩色的塑料膜,用钉子将塑料膜在窗沿钉好,这就是最实用的窗帘。
阳光射进小屋,透过塑料膜,好像五颜六色的彩虹飘进了屋子。爸妈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看着修葺一新的房间,露出了满足的笑脸。
终于修好了所有的窗户。
明天,父母就要启程去那个遥远而陌生的东海了。
下午的时候,父母步行来到了天镇。爸爸从破旧的军绿色大衣的兜里掏出一百块钱交给妈妈,妈妈带爸爸来到超市,挑选了三袋礼品,往潜山老师家的方向走去。
晚上的时候,父母还乘车去了趟县城,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回到家。
孩子们已经熟睡了,妈妈来不及和自己的儿女说一句晚安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爸妈就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他们轻轻地、悄悄地打开了大门,乘坐最早的班车离开了天镇。
父母实在不忍心将孩子的美梦吵醒,不愿在美好的清晨到来的时候向孩子告别。妈妈更不想再看到姐弟仨的泪水,那样会让她心碎的。
妈妈的眼睛涨得通红。回来才五天,妈妈已经不记得寒夜来临的时候,抱着爸爸哭了多少次了。但她还是干脆地拎起了行李,坚强而缓慢地离开了那个温暖的家。
潜山第一个醒来,他揉了揉迷糊的双眼,踢开了被子,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发现他的床脚下,是一个大大的画板,画板外,是一盒48色的水彩颜料,在画板的旁边,还有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潜山蹲坐下来,再次揉了揉眼睛,他确定这不是个梦。
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潜山的脖子都冻得发红,他的身子也哆哆嗦嗦的,但他却忘记了要先穿好衣服,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画板,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水彩颜料。潜山笑了,他一下子觉得今年的春天提前来了。
当红婷睁开双眼,她看到的是自己最想要的洋娃娃,像是上天赐给她的礼物。红婷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美丽的梦,一觉醒来,美梦就成真了。红婷高兴地抚摸着这个有着金色鬈发的洋娃娃,谁知道,手一触碰到洋娃娃的衣服,洋娃娃就眨着眼睛对她说“早上好”呢。连小猫盘在她的脚下,她都没有察觉。
青婷呢,一早起来,就在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她找遍了所有屋子也没有找到爸爸妈妈的踪影。她双手揉着衣角,沮丧地歪着脑袋。
青婷的心里像塞了一个柠檬,不是滋味。想着想着,眼睛又红了。
红婷笑盈盈地朝青婷走过来。你看,红婷对青婷说,我们本命年的幸运袜子。红婷手上攥着两双厚厚的珊瑚色的红袜子。她将袜子举向青婷,青婷接过袜子,泪珠滴落在柔软的袜子上。
青婷闭着眼睛,在心里祈求好运袜子能给远在东海的父母送去幸运与平安。她祈求父母能早一点从东海回来,来到山这边的天镇,永远不再离开他们。
篇2
“叫地主”“王炸”“三带一”“顺子”……电脑里又传来一阵尖里尖气的声音。紧接着是一声低吼:“哈哈,早该赢了!”
一听就知道是老爸,他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兴奋,肯定又激动地拍大腿了。我用牙齿猜,也猜得到他现在是在电脑上进行“三方大战”——斗地主。“斗地主”是一种纸牌游戏,在我们这儿跟打麻将一样,随处可见。男女老少都喜欢茶余饭后聚在一起,来上几轮。老爸经常约上两个叔叔,组成“铁三角”去茶馆里斗地主,“斗”到很晚才回家。
我一见爸爸打扑克牌就厌烦,每次看到牌局,我都想冲上去把满桌的纸牌撕碎扔在地上,但我不敢,我怕老爸这头狮子发火。
上次期末考试,我成绩意外下滑,考到班级第二十名开外。老师急了,请家长到办公室“喝茶”;父母也急了,回家就找我“三方会谈”。听着爸妈的说教,我不知从哪里借来胆量,当着他们的面抱怨:“你们有什么资格说我成绩差?爸爸经常出去打牌,从来不关心我的学习。他连我做多久作业、什么时候睡觉都不知道!”
经过那次“会谈”,老爸收敛了很多,很少再出门打牌。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竞改上网玩斗地主游戏了,而且斗地主时专心致志,简直快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只要见到他坐在电脑前,一手握鼠标,一手时而撑住下巴,时而抓耳挠腮;间或紧拧眉头,间或两眼放光;甚而口中骂骂咧咧,他铁定正与网友们大战呢。
我不喜欢老爸面对电脑时忘我专注的样子,有时他教育我要少玩电脑多看书,我便毫不示弱地回击他:上梁不正下梁歪。气得老爸脸比乌云还黑,却又理亏。
为了让爸爸不再玩牌,我绞尽脑汁,去求爷爷奶奶帮忙监督,甚至去网上发帖求助:“老爸一天到晚就知道上网玩斗地主,怎么帮他戒掉网瘾?”网友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却一个都不奏效。
有一天,我在看《水浒传》的时候,看到成语“不按君臣”,这是什么意思?我抱着书去找老爸,希望他给我解答。老爸不出意外地坐在电脑前,紧盯着屏幕。我叫他,他只是淡淡地“哎”了一声,我推推他,他这才转过头。“爸,这里,‘不按君臣’是什么意思?”老爸皱皱眉,有点不耐烦,“去查字典!”我不依不饶,“字典里找不到!”老爸只好依依不舍地退出这盘游戏,帮我在网上查资料。
《水浒传》里面的生词真多,“鹅行鸭步”“观者如垛”“搜根剔齿”……好多词都不懂,只有去问老爸。问的次数多了,老爸居然没有不耐烦,反而被《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吸引,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我们父子俩就争相捧着书坐在沙发上,埋头阅读。看完《水浒传》看《西游记》,从《三国演义》到《隋唐演义》,我和老爸被史实和民间传奇相夹杂的白话长篇小说深深地吸引住。
从“网虫”变身“书虫”,老爸的转变来得很突然,却也自然。
彭丽莉讲述第二个“转变”故事
起风了,阳台上的碎花窗帘被风掀起一角,始终落不下去。
“果然是快要入秋的天气,凉了凉了……”母亲自顾自唠叨着,手脚半刻不停。她从衣柜里找出一件灰色针织衫,卷成一团塞进我的背包里。那时,我正准备出门。
“妈——”我声音拖得很长,借以表达我的不满。“这才九月份呐,穿什么针织衫,同学看见了不笑话才怪!”我将针织衫从包里取出来,搭在椅背上。
母亲撇嘴:“等你知道冷的时候,就不怕被笑话了。要是感冒了……”她边说还边拿起衣服,又想将它塞回去。我一把拽过背包,夺门而出,将母亲的话留在身后——“要是感冒了,那可难受。”接着耳畔传来母亲的叹息:“唉,这叛逆孩子……”
走在路上,竟又回想起母亲的话。我问自己,难道我真的叛逆吗?
想起昨天在书店买书,母亲为我挑了一本中英双语版的名著《老人与海》,和一本《白狗秋千架》。而我却偏偏拿起一本《简笔画入门》不肯松手。
母亲指着她手里的书,教育我:“喏,都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的,你多看看,对你没坏处。”
“那我学习简笔画,还能多一门实用技能呢。”我拿话堵住母亲。别看我平日里少言寡语,反驳母亲时嘴皮子却翻得利索。
母亲没奈何,最后只好拿着三本书去柜台结账。面对母亲的妥协,我却高兴不起来,不知为什么,对那本《简笔画入门》的兴趣一下淡了许多。
想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声响,母亲希望我喜欢的,我偏偏不喜欢;母亲不愿意我做的事,我恰恰要去做……难道我平时对事对物的喜欢与否,竟是以母亲的对立面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样看来,我的确是个叛逆的孩子。眼前浮现母亲脸庞上无奈的笑容,我怔忡地愣在路上。
第二天早上,母亲要骑自行车上班,因为学校和她上班的地方在一个方向,她主动提出载我一程。“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自己知道去学校,不用你送。”我再一次否决了母亲的提议。“妈妈好久没载过你了,就让妈妈送一回吧?”年近四十的母亲竟跟我撒起娇来。“你烦不烦呀,啰嗦!”我又想似从前一样一口回绝她,但这次,话到嘴边我咽了回去。
我们一同出门,母亲躬身骑着车渐渐消失在前方。
但五分钟后,我瞧见母亲往回骑车的身影,越来越近,遇到她时,我忍不住问:“妈,你回去干什么?东西落在家啦?”母亲说:“早上给你准备的水果忘了带上,我这就回去给你拿来,很快的,你先走着。”这回还不等我说“算了,不用”,母亲就蹬着车一溜烟走了,车速明显比刚离家时快了几分。
篇3
后来她爱上了教孩子们画画。她一下子发现,城里也有这样的地方,像自然一样美丽,充满着大树一般的灵性和鸟语花香……那个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心灵!
在李跃儿的美术中心里,她教的可不光是画画,她是在实践自己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她的理念,初听或许会让你觉得有点出格,不过,等你看完下面的故事,你一定会觉得,那至少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尝试。
心灵沉睡的孩子
杨一帆来的时候,脸上木木的,一点表情都没有,问他问题没有反应,让他画画他不动手。李跃儿问孩子的父母:你们的孩子是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很吃惊,问她怎么会知道。
对于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李跃儿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是爷爷奶奶很活泼,自己有事儿干,懂得一点教育,尤其是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比较理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爱,这样的爷爷奶奶会给孩子留下一些个人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儿,甚至还能与孩子尽可能多地聊天,这样带出来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要么干脆,爷爷奶奶不太喜欢孩子,这样反而会歪打正着,使孩子有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机会,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尽管因为文化含量不高致使发展得不够理想,但起码还是个正常的孩子。
但是以上两种爷爷奶奶太少了,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是那种爱孩子爱得不得了、性情古板又没有多少生活乐趣、特负责任而文化水平有限的爷爷奶奶,他们对现代的教育完全一窍不通,孩子一到了他们的手里,便成了他们的惟一: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不要让他乱跑,不要让他摔了,什么问题也不要出,而且还要吃得胖嘟嘟的。他们也不怎么与孩子聊天,这样,孩子的大脑很少能得到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荒芜了,心灵成了一片沙漠。
杨一帆就是这样的孩子。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一反映,做父母的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由于不懂教育,加上急功近利,采取的一些做法反而使孩子的情况更加糟糕。比方:听说画画能开发智力,就逼着孩子画画,一只小鸟要画五遍,直到把画法完全背下来。送到李跃儿这里来的时候,孩子已经目光呆滞,一副备受折磨的样子。
每接收一个这样的孩子对李跃儿都是一次挑战。她想了好多办法,让杨一帆尽可能多地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有一次,一个孩子说: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李跃儿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一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可能是她的动作太夸张,旁边的杨一帆一咧嘴,绽出一个笑容。入班快一个月了,李跃儿日思夜想的笑容,终于像虫子一样爬到了杨一帆的脸上。
孩子们画完了,到评画的时候――李跃儿有各种各样的评画方法,为了杨一帆,那天她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们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最好就朝画点击一下。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上来两三次了,但是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李跃儿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他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李跃儿。李跃儿继续说:杨一帆,不就是上来随便指上一指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话刚说完,就见杨一帆抬了抬屁股,李跃儿想着他八成不会起来,谁知他起来了!尽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还是走了上来,并且伸出指头,在一幅画上面指了一下。李跃儿笑着对全班说:太好了,杨一帆也上来点击了,请大家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
这一下,杨一帆突然像是睡醒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五次,而且点击的是同一幅画。李跃儿说,他不是为了点击画上来的,其实他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
有一天上故事课――就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钮扣》。“三颗钮扣”是故事里主人公的名字,他独身一人,住在一所远离村庄、特别狭小、只能呆下他一个人的房子里面,每天外出给人打工,挣点钱口。有天晚上他正在睡觉,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会儿后听见有人敲门。他问:谁啊?这么晚了敲门有什么事?外面人说:雨太大了,我没处躲,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钮扣说:实在对不起,我这屋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再多一个就没处呆了。外面人说:能挤下一个就能挤下两个,求你了,让我进来吧。三颗钮扣听了非常同情,尽管屋子实在没法挤下两个人,但他还是把门打开了。那人往里一钻,咦?还真的钻了进来。那人刚进来一会儿,又有人敲门,央求着要进来,千解释万解释,外面人就是不听,因为雨实在太大了。只好开门。咦?他也挤进来了!结果啊,这天晚上不停地有人敲门,不停地有人进来,进来了好多好多的人,最后连国王、王后、大臣、侍卫都进来了,小屋仍不见有多么拥挤。大家都很奇怪,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到了天亮,国王揭开了这个谜底――国王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因为主人的爱心无边无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国王被三颗钮扣的行为感动了,心里的爱也被唤醒了。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赐了好多好多的钱财给他们,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然后,李跃儿让孩子们用凳子也在教室里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钮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等等。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往里钻。表演完了,李跃儿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
李跃儿刚说完,杨一帆一下就听明白了!他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纸分成格,开始画了:第一幅,画了一间小屋,屋子跟前有一个很小的蚂蚁人――这么大的孩子正是“蚂蚁人”时期,画的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根小触角,小得几乎看不见。第二幅,还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蚂蚁人不见了。第三幅,还是那座屋子,小蚂蚁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开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看到杨一帆画得这么好,李跃儿幸福地笑了。她觉得自己的方法成功了,不但孩子画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而且思维也打开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被激活了,美好、诗意方面的品质就像清泉一样,从心里流淌出来了……
杨一帆的爸爸来接孩子时,一看画,脸拉下来了,说:李老师,我的孩子来这里是为了学习新东西的,可是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你教他什么。在家里,他画的就是房子和花,在这里,画的还是房子和花!李跃儿听了非常伤心,她对杨一帆的爸爸说:我看过你孩子以前画的画,他那些房子和花与现在画的房子和花一样吗?以前他画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号,既没有感知,也没有思考,更没有创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而是成为表达感知与思维过程的一种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难道你看不出来?杨一帆的爸爸依旧虎着脸,不再往下听,拉起孩子就走。
李跃儿想这孩子再也不会来学画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他又来了,是他的妈妈领他来的。李跃儿对他妈妈说:你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还是重新找个美术班吧。她听了很吃惊,问为什么。李跃儿说:如果你们要求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养”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培养创造力的话,这样的班到处都是,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呢?你把孩子送到这里,而你们的观念又不能改变,我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你的孩子在我这里得到极大的赏识,因为他不是简单地、符号式地去画房子和花,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我的夸奖,我高兴得忍也忍不住,抱着他亲了两下。可他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孩子没有在我这里学到东西,画得一无是处。孩子听了怎么想?你们以为孩子看不出大人脸上不满意的表情?对大人的指责无动于衷?我告诉你:孩子完全被搞糊涂了,立刻从山尖跌到了底谷,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下个周末上课时,美术中心专管咨询的老师进来喊李跃儿,说:李老师,杨一帆的妈妈有话要对你说。李跃儿当时正在上课,不能随便离开。咨询老师接着说:孩子的妈妈说,上次谈话之后,第二天她没上班,请了假,专门在家给你写了整整一天信。李跃儿一听,觉得事情重大,赶紧安排其他老师上课,自己去见那位家长。
李跃儿让家长坐在她的对面,拿出一张纸,边画边说。她在纸上画了一只用简笔画画成的小鸟,她说如果采用“教”的方式画这只小鸟,你的孩子会得到什么?得到的只是一种公式,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我们观察一只小鸟,并且让孩子把观察的结果表现出来,又会得到什么?只要运用这样的方式画这只小鸟,哪怕他画得很糟、不成样子、甚至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但是他已经观察了、感知了、思维了,而且把这种观察、感知、思维的结果通过创造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创造,他使用了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参与其中,他的潜能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你们只认识到艺术中非常低档的那个层面,而且,你们从不想做出任何改变。比如你们赞赏的画鸟,就是一个三角加一个小圆再加一个椭圆,一只小鸟画成了。我让孩子画一只小鸟,我会鼓励他大胆画,用自己的感觉画,哪怕把小鸟画成小猫,甚至什么都不是,但是这只小鸟是他自己的小鸟,是他感知到的、创造的小鸟。你的办法呢?一听老师让我的儿子画小鸟,赶紧到简笔画册上面找了一只小鸟,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记忆,直到能够很熟练地背下来,使他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提笔就画。你也非常自豪:你瞧,我用这样短的时间就教会我儿子画小鸟了!而他在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学到嘛。你的孩子被两种完全相反的方式给搞糊涂了。我在这里培养他画自己认知的小鸟,你呢,赶紧找来一个公式让他很快能画出一个程式化的小鸟。你把孩子的创造语言以及想像的空间全给破坏了,还把孩子给扭曲了。要是再这样下去,画画学不成还在其次,严重的是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是装着一肚子知识、不知变通、心灵也被完全扭曲的机器,还是具有创造能力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很正常的人?你要哪个?
李跃儿的“长篇大论”说得杨一帆的妈妈笑了起来,她说:李老师,以前你讲了几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给你看了。
有天早晨,李跃儿正准备上课,杨一帆来了,站在门口,他妈妈站在他的身后。这孩子脸拉得很长,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李跃儿心想他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他说话,突然瞥见他的手一扬,紧接着就有个东西掉在了她的脚边。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海贝。
她捡起海贝,当时脑子反应挺快,弯下腰时还没有想到,捡起时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肯定是送给自己的。她就拿起海贝,用拇指和食指举着,问杨一帆:送给老师的?杨一帆脸上毫无表情,连个微笑也没有。她妈妈急了,在后面推他:快说呀,早晨给老师准备的话怎么不说了?就见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马上快要哭了的样子……
在成人的意识里,这时候一定要表白几句;而孩子送你礼物完全没有什么功利方面的目的,他此时的心情就像赤身奔跑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纯洁得没有一丝污染,他惟一的目的就为了把这个礼物送到你的手里,为了让你像他一样为拥有这个美丽的东西而高兴。李跃儿心里热乎乎的。她说:杨一帆,你这个礼物老师非常非常喜欢,谢谢你。说着,便在小海贝上亲了一下。孩子这才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但是脸上仍然没有表情,背着画夹走向自己的座位。
后来,听他妈妈讲,那个暑假她带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杨一帆捡了好多海贝。一般的海贝都是螺旋形的,惟有这个形状特别,他也最珍惜了,说要把这个最漂亮的海贝送给李老师。送的那天早上妈妈还教了他好一会儿,怎么送,送的时候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送到老师手里。结果因为紧张,杨一帆把商量好的方式全都忘了,教的话也说不出来。
又过了几周,有天上课,上课的内容就是两人一组,一个孩子躺下,另一个孩子用粉笔把他的轮廓描到地板上面,然后再画上细节。孩子们快活极了,嘻笑着进行作业。有个新来的孩子说不会画身上的花,李跃儿走过去,拿起粉笔说:嗨,这还不容易?就这样用粉笔绕嘛!她边画边唱,唱着《蜡笔小新》的调子:我滚来呀滚去,我滚来呀滚去!我一绕呀一圈,我一绕呀一圈!三绕两绕,花就开了,一朵一朵的,很快绕成一件花衣服了。正绕得高兴,突然觉得有个东西在她的身上砸了一下。因为当时她是全身伏在地上的,所以一眼就看见是什么东西了。那是一个深蓝色、亮晶晶的小金属片,下面还挂着两个小珠珠。
好多年来,李跃儿不断地收到孩子们送的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礼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她知道,这又是哪个孩子送自己礼物了。但是是谁呢?在她捡起这个礼物的同时,目光向全班搜寻,结果看见躲在几个孩子后面的杨一帆,他一副特别紧张的样子,李跃儿向他点点头,把那个礼物放到头顶上面,表示她已经知道了。本来,她想着忙完之后再去向他表示感谢的,可是当时班里很乱,许多孩子要她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三忙两忙就把这事儿忙忘了。过了一会儿,她转到杨一帆跟前,问他在画什么?他说也在画花。她便跟他一起画,一边画一边跟他说话。刚说了几句,杨一帆突然抬起头,表情非常严肃地说:那是胸花!然后又低头画画。这时,李跃儿才想起他给她送的小礼物――还顶在她头上呢。
李跃儿到另一个班里去辅导,但是总觉得有个小影子在门口晃来晃去。回头一看,是杨一帆,两只小手抓着门框的两边,两条小腿踢来踢去,眼睛在偷偷看她。可是当她转脸看他的时候,他立刻又把头掉向一边。后来,李跃儿又来到另外一个班,还是觉得门口有个小影子晃来晃去,一看还是杨一帆,当时以为他只是随便看看,就没在意。做完辅导,李跃儿回到咨询桌,与家长讨论有关孩子的问题,杨一帆再一次进入她的视线……她心头一惊,突然明白差不多一个下午他总是像个影子一样在身后跟来跟去的原因了!他是在观察李跃儿戴没戴胸花呀!他是在欣赏李跃儿戴上胸花的那个效果!
李跃儿走上前去,张开双臂,一把将杨一帆揽在怀里。她说:杨一帆,老师太喜欢你送的胸花了。那天李跃儿正好穿一件浅蓝色的上衣,配上那只深蓝色的胸花的确很和谐,也非常美。杨一帆听完,仍然非常严肃,一声不吭地走了。放学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她说杨一帆,礼物送给老师了吗?教你的话说了没有?从他妈妈嘴里李跃儿才知道,这个小胸花,也是杨一帆最最珍爱的宝贝之一。
李跃儿说:人们一般只会欣赏美景,却很少有人想到欣赏美丽的心灵。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呀学习呀等等,很少注意身体与学习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很难想到,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李跃儿很庆幸,要是那天她再不反应过来,不但会失去一次欣赏美丽心灵的机会,也会给那颗小心灵造成伤害……
后来,杨一帆成了班里最出色的孩子之一。
土村人
张容,家在城郊,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对孩子基本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所以孩子能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在野地里疯跑,一直玩到6岁。
孩子的舅舅正好是李跃儿的朋友,劝妹妹把孩子送到李跃儿的美术中心学画。来的那天,李跃儿一看,哎呀,那个当妈妈的块头那么大,简直像个巨人。她一来,把教室的光线都遮住了,因为常年干农活的缘故,显得浑身充满力量的样子。
那个孩子根本不像城里孩子那么拘谨,到了陌生地方一点怯相都没有,而是直冲冲地进来,东张西望了一番之后坐下。屁股刚一落座就喊:妈,我饿了,给我买吃的!他妈就领他下楼买吃的。回来的时候,一只手拿着面包,一只手提着食品袋,那一通猛吃,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也不知道听课,这里瞅瞅,那里转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喊:妈,我要喝水呢!因为教室里有纯净水,他没见过,觉得特别好玩,不知喝了多少杯。好不容易喝够了,又喊:妈,我要尿尿呢!尿完尿,不来教室,而是在外面这儿看看那儿看看。
除了张容,美术中心全是城里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土村人”。中心的孩子都欣赏过高庚画塔希提岛土著人的画,那些人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闲散、非常诗意地过完一生;张容呢,又说着一口宁夏本地话,孩子们大概觉得他就是类似塔希提岛土著人那样儿的,所以就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
张容在班上根本就不画画,也不听老师指挥,随心所欲。这样混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上课,课名叫“大人像猫咪”。说的是有个孩子在家里看见爸爸妈妈忙来忙去,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大人说的话他又听不懂,总觉得大人就像猫咪一样喵喵叫。后来,他觉得大人的眼睛也像猫眼了。
李跃儿正在给一个孩子改画,突然听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喊:“老师――,我不会画脚!”天哪,那是从不画画的张容,不知道这个故事怎么会一下子打动他,令他第一次有了画画的欲望。
李跃儿一直在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过去。她说:脚嘛,太简单了,看,用笔这样一拐,就是脚了。
张容吃惊地瞪大眼睛,说我也会画呢,也学着李跃儿的方式把笔一拐,画出一只脚来,满足地哈哈笑着。
到评画的时候,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在黑板上,张容的妈妈也来了,李跃儿说:这就是你家儿子的画。他妈妈一看,吃惊地说:咦?这真是张容画的?不相信。其实那幅画要是城里的家长看了会觉得很差,画上的人头大身子小,腿细得不成比例,张容的妈妈竟满意得不行。
从那天起,张容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孩子由于成天在野地里乱跑,浑身充满野性,他一开始画就明显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专注,特别投入,特别大气。李跃儿欣赏不已。
没过多久,有一天,上有关色彩冷暖的课,讨论的话题是:不是真火苗,为什么画出的红色火苗让人觉得温暖,蓝色的火苗会让人觉得寒冷?张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吭气,那种眼神啊,按李跃儿的话说,既像傻子又像罗马教皇。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低,会认为他是个傻子;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高,就会觉得他的神情像罗马教皇。反正在李跃儿眼里,那张脸,寓意特别深刻,城里受过管教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神色。
听着听着,张容豁郎站起来,用宁夏方言,大声说:“这个事情我说说!那堆让人觉得暖和的颜色就像太阳么,另一堆不像太阳么。像太阳的看着就热,不像太阳的看着就冷么。”说完了,一屁股坐下,还是罗马教皇的模样。
下一节课,画题是“火山爆发”。张容画得那样卖力,脑袋往前冲着,身子摇着。李跃儿走过去,一看,吃惊坏了,画面气势磅礴,颜色搭配高级极了。其他孩子的画一般都像花盆一样,里面喷出红色、蓝色之类的颜色。张容画上的整个基调是用一种非常凝重的咖啡色,看不见山,能看见的只是飘在空中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彩球,真是壮观极了。
评到张容的画时,全班都说张容画得最不像。李跃儿问张容:你为什么这样画?既没有山又没有火,只有一些带颜色的圆球,大家有些看不明白,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张容站起来了,说:我也不知道么。说完就坐下了。
李跃儿哈哈大笑,说:咱们大家都在画火山,张容没有画,他画的是火山土喷起时的那个瞬间!
张容听了,忽一下重又站了起来,说:噢,我知道啦,火山一喷,把火山土像驴粪蛋那样儿全喷起来了么。喷得满天、满世界都是烟么、火么,火把驴粪蛋照成了各种颜色。
李跃儿说太棒了。
张容嘿嘿笑着,快乐无比地坐下,当李跃儿再转过身时又不见他的人影了。出去一看,张容在教室外面正拿着一个泡沫塑料盒琢磨着呢。奖惩对他毫无用处,打击、表扬对他毫无用处,心态正常极了。要是想画了,他就是完全的投入、忘我,不想画了就出去玩儿,完全的自主、完全的自信、完全的自然,用皇帝那样的心态面对世界。
在孩子们讨论的时候,张容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一天李跃儿突然发现张容用的是普通话,而且十分标准。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有时几周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他一次。有时李跃儿差不多快要忘了他时,一掉脸,咦,他怎么在孩子中间坐着?
李跃儿认为,张容因为能够不受限制地在野地里疯跑疯玩,心理成长机制没有遭到干预和破坏,个人潜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就像开发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只等有人来播种了,种上什么都能活,都能长得茂盛。
根据李跃儿的经验,她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特别容易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还有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
张容呢,就是第二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典型。在这个因为过分注重教育而封杀孩子潜能的年代里,张容反倒很幸运,成了一条漏网的鱼。
天使,还是上帝
李跃儿坚持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地相处。一些成人总是在扮演伊甸园中上帝的角色。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就可以任意处罚;父母创造了孩子,就得惟我是从。父母对孩子拥有无上的权利,孩子的一切都被他们设计好了,而不管这样的设计是否正确。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接受。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因为考试成绩刚刚挨了一顿斥责,心里非常难受,进了家父母又是一场冰雹,把那个伤口撕得更大了。孩子是没有办法抗争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后果就是创伤与扭曲。
世界上很难找到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孩子心中满目创痍?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他之所以那样做全是为了孩子,然而他没有意识到,他的爱是上帝之爱而不是天使之爱。
篇4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简陋。有的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教学资料不全,甚有学校仅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因管理上或学生破坏的原因而无法使用,学校常常考虑各方面无法预测的开支,不愿过多把资金投入教学设备、设施的完善上来。
2.教师队伍缺少进修和培训。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新形势下,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3.农村学生学英语起点低,素质教育不到位,影响课堂的活跃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传统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英语差----特别是口语差的学生。这就使得他们走进越差越不愿开口、越不开口就越差的怪圈。这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会扩大班级个体成绩的两极分化。
4.教材在新理念的体现上与农村教育的实际脱节。客观地说,过渡教材充分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特点,但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城市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对英语知识感到费力,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识也成了学习的障碍。新教材理念的前卫,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初中虽说这几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时还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加上经费的拮据、后勤服务的滞后,一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光盘、教具也没有。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当一部分作为“农民工”流向城市,学生在家中基本是依靠多半是文盲的爷爷奶奶照顾。家庭作业没有父母的辅导、配合和督促,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新课程倡导的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互动、整合的设想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二、山区农村初中英语课改实施建议
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农村英语教师应经常组织观摩教学录象,轮流选派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学校教研组订一些涉及不同专业理论的报刊,组织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让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相互听课评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
任务型教学是在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后在全国普遍推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资源渠道,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书呆子气。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和学生同在浩瀚的英语世界海洋里漫游,真是趣味无穷!这样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篇5
一、选择适宜多元的故事题材
1.选择经典高雅的民间故事作品。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审美感知、情感态度、能力素养等,我们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筛选出健康向上、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寓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包括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于一体的故事。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我们选择语义浅显、用词自然、感染力强的内容。中大班幼儿认知理解能力变强了,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幼儿思想共鸣的内容,如绘本《漏》《老鼠嫁女》《守株待兔》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选择最具有教育性的民间故事作品。
教育性是选择民间故事内容的重要要素。在作品选择时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爱的教育。如:《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使孩子明白:要学习故事中的人物,要做一个爱父母、爱老人、爱老师、爱伙伴、爱集体、爱祖国的好孩子。二是德的教育。如《狼来了》《愚公移山》等,这些民间故事诙谐幽默,能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像正直、勇敢、诚实、信用、勤学、持之以恒等,为孩子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3.选择耳熟能详的本地化民间故事作品。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历史积淀使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充满特色,也流传着好多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间故事,被广大人民所乐道。如:《马驮沙的传说》、《汤包的传说》等,这些来源于本地的传说故事同样能引起幼儿强烈的认知共鸣、情感共鸣,激起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开辟多元互动的实施途径
1.亲子共享。
邀请父母共同搜集资料并参与各类活动。我们请幼儿做小记者,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了解的民间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收集一些民间故事。收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被记忆遗忘的民间故事被重新拾掇了起来。孩子们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是越来越高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一些平时不爱也不敢说话的孩子,现在也大胆了许多。
2.教师专题教研。
除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尝试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讨论创设主题环境、撰写主题方案,进行集体备课、观摩和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一次次的讨论与反思中完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如:在《马驮沙的传说》中,老师们改编故事、自制绘本;在《漏》的教学中,老师们融音乐、美术于其中,打开了所有观摩教师的思路,使教师感受到:其实教学活动并不需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只要有心,我们身边就能挖掘许多好教材。
3.渗透性活动。
渗透性教育活动是指在环境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幼儿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日积月累的过程逐渐发展的。我们借助传统民间故事这一资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接触更多的能力培养,让幼儿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如:创设区角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正规活动中,在与环境互动中。
4.专门性的展示活动。
针对孩子喜欢表现的天性,我们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专门性的展示活动,有针对家庭开展的,如:民间故事家庭表演秀,每个家庭自由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自制道具和服装,根据民间故事情节分配角色,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必须要有角色,然后进行表演。也有针对幼儿开展。如:“说说历史传说,夸夸现代滨江”诗歌故事会,鼓励幼儿自愿报名,积极参与。在孩子精彩的演绎中,我们也看到了民间故事对孩子的魅力。
三、生成多元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1.民间故事生成主题活动。
根据幼儿园教育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民间故事内容渗透在涉及到的五大领域内容中,发挥各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及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中,生成了“小兔乖乖”系列活动。其中:语言活动《小兔儿乖乖》,分享感受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音乐游戏《我是长耳朵》,让孩子分辨音乐、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体验作为“长耳朵”小兔的自豪感;美术活动《兔子偶》,用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兔子偶;情境表演《小兔儿乖乖》;科学活动《可爱的小兔子》《兔子吃什么》来让孩子更深地来了解兔子的形象特征。
2.民间故事生成美术创作。
单纯的讲故事、看故事满足不了孩子对民间故事的好奇心,每个民间故事都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都没有结束,还可以传承,或者说是再创作。绘画活动有助于幼儿对民间故事进行再创造并通过它表现出来。因而,我们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用灵动的画笔,把传统的民间故事续编、再创作。如生成“故事画”――孩子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故事中构画出再造画面;生成“自由画”――在民间故事中,可以发挥想象、自由展现;可以 “图书画”――把观察内容、听来的有趣故事等作为做图书的素材,用连环画的手法、画简笔画的方式绘画下来,编成“小人书”。
3.民间故事生成游戏创新。
篇6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维度,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建立师生平等、学与致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笔者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开展一种多层次合作的数学教学
六年级小学生一般在12~13岁左右,其年龄特点为好动、出风头、易与同学协作,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其年龄发展特点开展的一种多层次合作的数学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本学期的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开展了“问题银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多种合作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其中某同学一人共提出了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又如在开展“我家的数字”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之间共同一起度一度,量一量等合作探究途径,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学生各自的才能。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举行的“寻找家中的周长”、“生日派对方案”、“我的设计”、“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这些课堂活动是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开展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这些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数学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构建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
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要经历确定目标、内容――拟定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自主探究,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主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让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数学教学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个性不定性发展为个性固定性,到了六年级小学生的个性大多表现为认死理、表现自己、性格直爽等。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学生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表现自己的才能。我们明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数学教学
主体性的发展是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如六年级学生创造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在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寻找家中的周长”、“我的设计”数学课堂活动中,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五、根据学生的实践性发展特点,构建一种学生能学与致用的数学教学
篇7
英语学习耗时又费力,英语教师吃力不讨好。英语课上,有学生被语数老师“借走”的,有学生偷着做语数作业的,有学生不听讲、不学说英语的,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1. 学生的问题 ??
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
出现的重要原因有:(1)学生记不住单词和短语。我们用的教材是牛津版本,一般情况下两星期一个单元,课时太少,尤其是reading只用两课时,加上里面的生词太多,学生跟不上。(2)学生的听力不行。integrated skills中的听力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填空部分能写一半就不错了,而且考试时用的听力类型与之大不相同,大部分农村教师都不会在这部分花时间的,又没有额外的训练,学生的听力训练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考试内容以笔试为主,听力所占比重只有20%。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讲词,讲语法,注重了读写,而忽略了听说。学生满脑子都是语法的概念,“听、说”等的应用能力很差;缺乏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3)教学任务多而难,难以完成。尽管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各种环节,但学生的参与率不高,有时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为了使学生学扎实,只能放慢教学进度,因此,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4)学生的阅读能力差。由于教材中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因此错误百出,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而出现敌对情绪,导致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进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英语不是主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又加上教材容量大,内容多,节奏快,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往只是中考选拔优生进入县高级中学,没想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选拔进县实验中学,再加上九年义务教育不留级这一说法,因此到初三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的大有人在。
2.老师的问题
(1)农村中学的师资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教师把农村中学当作跳板,不想呆在穷乡僻壤,有点能力和经验的专业教师都想方设法转走了。而由于经济贫困,教师的生活条件难以改善,福利政策、工资不能按时兑现,教师负担繁重,工作不安心,从而对教学失去了信心。有些教学能力不错的农村教师因为一次次的失望和对待遇的不公而麻木和懈怠。
(2)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和使用不当也是一个原因。不少农村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加之常年不出校门,得不到先进的教学观念的熏陶,课堂缺乏生气。
(3)农村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和背诵。因为学生小学时底子薄,又没有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加之态度过于严肃,不能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甚至有些老师采取体罚的办法。
(4)教学条件简陋。许多学校除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外,教学挂图、教学磁带不能配套,现代英语教学所应具备的投影、语音室、投影片、录像带、光盘和图书室等似乎都很遥远,而多媒体教学、cai教学更是不敢奢谈。
3.社会环境的问题
(1)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无法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2)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也不宽裕,有些家长无法满足孩子英语学习所需的辅助设备,更不可能请家教以弥补学生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3)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毅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又是叛逆期,不好管理,从而影响了英语的学习。
(4)当前上大学的人不少,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了一毕业就失业的人,花了不少钱上学,还不如不上学的。
(5)农民的手里有了钱,只要学生成绩还不错就往县城里送,往市里送,公办学校不行就去私立学校,剩下的就留在农村中学。再加上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些家长只是把教师当作保姆,语文、数学学不好,更别说学英语了,孩子你们教师看着,过年回来时只要不出事就好。
(6)农村初中条件差,不能吸引外语专业毕业生前来工作,原来的英语教师也很难留住,即使被留住了,积极性也未能充分调动起来,造成师资力量远远不及城镇学校。加之农村初中无力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在相当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解决的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外在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就没有问题了吗?针对以上症状,笔者作为一名在乡下从教的一线英语教师,经过六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针对学生的 ??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的保证”,同时还指出:“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学英语基本上只会采取记忆的策略,因此教师更应该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中运用调控策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做笔记并积极思考和提问;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巩固和提高;做完作业,认真检查并自我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人合作和主动请教别人,即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
(2)学生就近上学,达成共识,重视农村英语基础教育,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学习力度,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明确英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应尊重农村学生的学习实际,对于较差学生,不打击不嘲笑,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生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一帮一”小组、学生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3)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听英语歌、课前英语小会话、听英语小故事、做游戏等等,使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英语学习中解决“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自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我们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指点学法,应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英语的学法,我想最主要的是朗读法,学生只有在大量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将独立的单词与其汉意以及整个句子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牢固地记忆单词的目的。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能自然地培养语感和听力,有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彻底从繁杂的背单词中解脱出来,轻松学习英语。
2.针对教师的 ??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农村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无谓的抱怨“干得多而得到的少”一点用也没有,谁叫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呢?必须振奋精神,努力改变这些现状。其次,英语教师要像自来水,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英语知识和各方面的英语技能得到完善,并努力学习教学理论,提高职业能力。此外,英语教师还要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正确处理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关系,创设适合教学内容和农村学生特点的情景,开展多种交流活动,努力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体现“学中用”和“用中学”。同时,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与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这门学科。学生本身英语底子就弱,心理又比较脆弱,对成绩较为敏感,教师要理解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畏惧和不自信,并耐心地向他们提供帮助。只有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感觉老师既了解他们,又处处关心他们,他们才能与老师和谐相处,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后,做好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与家长的配合 ??
同时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更新家长观念,促进家长参与,会对学生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访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下半学期,校长亲自带头去家访,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英语的教学需要家长、学生、学校、教师的共同配合,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英语教师的努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同样,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英语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因此,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争取感染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增强沟通能力,争取同事、家长、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让英语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我所在的学校,家长问的最多的是数学成绩,很少有家长来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主动向家长介绍英语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英语,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配合教师共同教好英语。如:让学生家长购买复读机让学生每天听磁带,每天读英语。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的同时,还应吸引家长参与教育过程,加强家校互动。如英语教学向家长开放,聘请家长担任英语角志愿辅导员。又如,英语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说英语句子”等家庭作业,将学校的“英语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堂”。这样,在与家长“联系”和“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家长认识小学英语,并共同促进学生学好英语。
三、提倡新课改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