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翻译范文

时间:2023-04-04 14: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歌行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短歌行翻译

篇1

2、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3、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4、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5、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6、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7、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8、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9、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10、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11、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12、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13、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14、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15、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篇2

2、出自《短歌行》作者曹操。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篇3

第1题单选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一首( )

A.律诗

B.新乐府

C.乐府旧题

D.绝句

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冀君实或见恕:希望或许得到你的原谅。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革具。食以草具: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D.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岂尝有所恨乎:难道曾经有什么怨恨的事吗?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 )

A.政治家

B.诗文作家

C.思想家

D.教育家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诸”字的含义是“之于”的是( )

A.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B.渚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C.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

D.公伐诸鄢。

参考答案:D

第5题单选 《背影》描写人物肖像和行动时所采用的手法是( )

A.比兴

B.白描

C.情景交融

D.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A.《段于鄢》

B.《秋水》(节选)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

A.《文选》

B.《乐府诗集》

C.《左传》

D.《战国策》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B.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C.比喻排比夸张对偶

D.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的是( )

A.白居易《杜陵叟》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陆游《关山月》

D.曹操《短歌行》(其一)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 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

B.归纳论证

C.演绎论证

D.比喻论证

参考答案:A

第11题单选 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D

第12题单选 奠定巴金在我国现代文学地位的长篇小说为( )

A.《灭亡》

B.《春》

C.《家》

D.《雾》

参考答案:C

第13题单选 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战百万滋之师。滋:滋养。

B.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到。

C.间道经其门。间:间或,

D.凌余阵兮躐余行。凌:超过。

参考答案:C

第14题单选 在我国现代文学,郁达夫是杰出的( )

A.诗人

B.剧作家

C.杂文家

D.作家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 《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

A.回顾式写法

B.横断面描写法

C.闭锁结构

D.开放式结构

参考答案:B

第16题单选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为( )

A.巴金

B.鲁迅

C.冰心

D.茅盾

参考答案:B

第17题单选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句话出自( )

A.《大同》

B.《谏逐客书》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麦琪的礼物”的含义是( )

A.指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及他们的美好心灵

B.指西方国家圣诞节所馈赠的礼物

B.指年轻夫妇德拉和杰姆所购买的表链和梳子

C.指生日礼物

参考答案:A

第19题单选 《行路难》(其一)中情感流动的方式是( )

A.起伏跌宕

B.逐层减退

C.逐层递进

D.平缓舒展

参考答案:A

第20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从军行》(其四),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21题简答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2分)

参考答案:《从军行》(其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身处边塞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第22题简答 本诗前两旬是怎样写景的?(4分)

参考答案:该诗前两句,主要是描绘边塞风光及戍边将士所处的艰苦的地理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幅西部边陲的长长画卷,苍苍茫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可以想象,若无爱国精神的支撑,戍边将士难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战斗:

第23题简答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的?(4分)

参考答案:该诗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西北战事频繁,条件艰苦,在黄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复征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将士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依然斗志高昂。一个“终”字,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责任感和赤胆忠心。自然条件的艰苦、恶劣,与戍边将士精神状态的积极、奋发,成为鲜明对照。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24题简答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参考答案:(1)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我这里。

(2)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第25题简答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一是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第26题简答 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27题简答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4分)

参考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第28题简答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参考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

篇4

关键词:互文性;商标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95-01

一、引言

互文性这一概念是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创造和引入的。“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 克里斯蒂娃 1986:37)。克里斯特娃是受巴赫金的对话概念和狂欢理论的影响。互文性这一概念随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而被频繁地使用、定义和赋予不同的内涵。罗兰? 巴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的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新织体”(王一川 1994)。近些年来,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代表学者有陈永国、辛斌、王洪涛等,将互文性用于语用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谚语的翻译等。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商标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成,或者是由上述要素组合而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贺川生, 1997:2)。作为品牌的标识和载体,商标词的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利益。我国对商标词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对等论、目的论、顺应论等。从互文性视角研究商标词的翻译还不多见。作者认为,互文性理论对于商标词翻译的研究具有很好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文将研究商标词的互文性特点以及互文性在商标词翻译中的作用,并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新途径。

二、商标与互文性

(一)商标的功能

一般来说,商标具有3种功能:(1)识别产品。(2)广告宣传。(3)刺激消费。商标设计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达到以上功能,互文性就是其中技巧之一。

(二)商标的互文性

商标中的互文性可以巧妙地暗示所推销的商品的一些特征,也可以鼓励消费者进行思考和相关的联想,最终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加上广告语的宣传、图片的诱导作用,消费者最终下定决心购买商品。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达成目的。商标中常用的互文性包括拟声(onomatopoeia)、典故(allusion)和模仿(imitation)。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能渲染文字中的音响效果,给人听觉上的刺激。英语商标词也可以通过运用拟声以引起消费者心理上的熟悉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典故,就是在文本中使用出自圣经、佛经、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历史事件以及经典作品中的原型。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词语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

模仿是创造商标词的另一种方法,一旦某公司的一种产品取得成功,其他公司(或原公司)会很快模仿该商标词,以期取得类似的成功。

在商标词中巧妙运用互文性因素可以激发人们记忆中熟悉的文本和已有的文化知识,并以之为源泉,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和共鸣,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因此,将互文性运用于商标词的创作和翻译中,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三、互文性与英文商标汉译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大量的外国企业和商品涌入中国市场。需要将这些外国商品的商标译成汉语。译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借助互文性这一现象,将这些外文商标译成汉语。这样做,既可以保持原商标的异国风情,又含有中国本土的文化气息,可谓一举两得。

将外文商标汉译时,经常用到的互文性就是典故。驰名世界的德国名车BMW,中文译名为“宝马”。BMW在德国国内无“宝马”之意,是公司全称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Bayerische Motoen WerkeAG)的缩写。B和M的结合使人联想到是Bao(宝)和Ma(马)这两个词。良将得宝马,宝马赠英雄。该商标译名将汽车性能与宝马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增添了中国文化信息和审美观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时,要特别注意商标词翻译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良好的结合会引起中国消费者美好的联想,有利于商品的销售。

四、互文性与中文商标英译

由于汉语的特殊性,很多企业直接将商标从汉字改为汉语拼音,这样做简单方便。殊不知,大部分外国消费者不懂汉语,即使会读汉语的拼音,也无法把握其内在的文化含义。所以,还是要采取英译的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和中华文化,译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商标。杜康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传说中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后成为美酒的代名词。曹操的《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果直译为Dukang投入国际市场,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外国人根本就不懂得“Dukang”的文化意义。但若将其译为Bacchus,即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就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不错的效果。这就是利用了互文性来达到了促销的目的。

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商品进入西方市场,将商标词英译时需要考虑西方文化因数,避免引起误解和麻烦。

五、对商标翻译思考

无论是商标汉译还是商标英译,如果充分地考虑互文性因素,不仅会创造出一个新颖的商标词,更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商业利益。但是,若不充分考虑互文性因素,一个商标词就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利。商标词翻译中,大部分是翻译的很好的商标词,但也不乏一些需要改善的商标词。下文将例举一个失败的商标翻译例子。

中国近代有一段屈辱史,其开端是1840年的。所以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一直都非常地强烈。法国赛诺菲公司的OPIUM男士香水,进入中国市场后,直译商标名为“鸦片”,意在希望男士用了该款香水后,就像鸦片那样,一经使用,难以放弃。但是该香水受到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甚至工商局明令禁止销售。因为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及其后果,至今不能让中国人释怀。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是其忽略互文性的后果,它的失败给其他外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不考虑互文性因素,翻译出的商标词在目的语国家给企业带来了负面作用,影响了商品的销售。作者认为,互文性是解决商标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的良策。灵活地运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和语言的互文性因素,可以避免误解,很好地宣传出售的商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利益。

六、结语

商标成为经济全球化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商标词翻译也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彰显。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创造出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互文性因素应用到商标词的翻译中,拓展了商标词翻译的视角,再现商标蕴涵的历史和文化,凸显目标语的风土人情,发挥其商业功能和文化载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1).

[2]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3]蒋骁华.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1998(2).

[4]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5]蒂费纳・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3).

[6]辛斌.体裁互文性的社会语用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2(2).

篇5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探讨

1高职院校中古代文学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探究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课程,于学生而言其开展大有裨益,进行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文学形式的发展过程,对文学的文体有基本的掌握,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梦里。其次便是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中真正感受古人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真正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存在的内在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开展古代文学教学活动,能够通过作品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之下更具崇高的文学情怀,必要时能够将此运用于工作和学习中,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持续性发展。[1]

2高职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探析

2.1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

古代文学课程的开展,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来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践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两者融合的方法来激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学习的个人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主动地位,教师通过客观合理的引导,能够帮助在学生探寻问题时起到一语拨千斤的效果。启发式教育关键之点就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强调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寻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个人兴趣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学生思维拓展的成效。甚至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自发的去开启古代文学的学习之旅。例如老师在讲解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针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进行提问,而对于这句话教师提问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诗歌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曹操经历的了解于掌握,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几个字去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2]此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提出的“问题去解读其他内容。通过提问来进行启发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向,把握其文学价值。

2.2借助情景式教学感悟学生

除了启发式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权健教学来进行课程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习氛围生动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准确的体现出学生对于作品的把握程度及理解,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情感感悟,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学习著名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老师可以在朗读之时播放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使学生在进一步感受到诗歌所传递出来的意义,同时通过自我想象在脑海中勾勒相关画面,使学生能够自发的感受当时的情景,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再去学习《诗经豳风》中的《东山》一诗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之上播放给学生,或者是制作成有特殊效果的课件,都能够使作者形象和诗歌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直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感知与获取。

2.3利用表演式教学拓展学生

表演法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表演教学与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文学作品的精髓,并融入自我的情感。谣言法教学的开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借助自身的文学想象将文学作品“生动化”,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创新性[3]。例如教师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区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再通过小组讨论来这角色进行分类表演,让学生自发的去收集相关的表演道具,推敲作品中的台词,在这个文学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对于《窦娥冤》自然能够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在表演时融入个人想法的展示,更能够体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独特性与再创造性。

篇6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好“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巧,要精,要有趣味性,且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导入 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之有法,导无定法”,教师如何成功地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施教者、受教者的不同而不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但爱听故事却是他们不变的爱好,教师在上课时可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这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

二、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三、视频导入法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一些传统的篇目,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选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视频内容为切入点导入。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诗句名言导入法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读来朗朗上口,本就寓意深远,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诗句名言导入新课,这有助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在讲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我先引用了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然后让学生在配乐声中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土。”再请同学们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被诗的意境所感染,聚精会神,教学效果自然好。我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点评,乘势小结:“强烈的思乡之情从古时吟唱到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这样就自然导入到对课文的学习。

五、时政新闻导入法

这一导入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把时生的时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时代感新。如我在上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新闻单元时,其中有《飞向太空的航程》,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当时正好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回,我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在上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我正好安排在10月17日上课,而这一天当时正好是“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而当时有人写了诗,来突出一“返”一“归”,因为这天正是巴金逝世的日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能够突出两大事件。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讲大都比较枯燥,而要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最关键的是要结合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焦点,让古人的文章在现实社会中凸显出重要的意义。

六、仿写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仿写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仿写句式题近几年高考常考常新,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学生的修辞知识,语法知识,语体语境的体味、把握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等等。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七、学科渗透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的知识是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其它学科无法表现的。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导入。如在教《短歌行》时,我在投影上打出了“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时,让学生翻译,学生有的还在琢磨,有的已经译了出来,就激动地说“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也马上反映过来,我借问:“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刘备或者孙权?”由此导入对曹操为人的认识。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总之,不论是通过向种方法进行导入新课,都要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诚然,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无定则的原则,就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2011年10月16日下午,武穴育才高中,操场。近五十位语文教师,钢笔字比赛,或瘦或粗,或柳或欧。有的自己赋诗一首,有的默写教材,旁边是学生,还有不少家长,由叽叽喳喳到怀疑的询问,再到静默观赏,最后只剩啧啧称叹声。文善学老师的字尚未写完,便被一旁的家长夺走,“给我的娃看看,让他照你的样子练字!”

2011年10月16日下午,武穴育才高中,阶梯教室。一百多位教师济济一堂,全程实况转播,每一间教室都传出语文教师优美的片段朗诵。宋艳兴老师的《将进酒》一出口,观众掌声如雷鸣,当诵及“呼儿将出换美酒”时,学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又是长时间的掌声。蔡慧老师的《短歌行》,巾帼不让须眉,一开口便将听众带入无限的慷慨悲壮之中。陶婉妮的《雨巷》让学生沉浸在江南三月的雨巷里,似乎看到了那个淡紫色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三十多位语文教师,用他们不同的感悟,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学之美,既给人美的享受,更掀起了新一轮的朗诵,让每天的晨读雄壮激昂。

这些,只是湖北省武穴市育才高中语文组集体活动的一个侧影。育才高中语文组活动的有声有色,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小儿科”呢!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有内涵,为了让学生真正亲近语文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普高教育中散发出持久的魅力,育才高中语文要做的,还有更多更多。

开篇:最深的井才有温度

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三字一话”训练,只是作为语文教师必修的课程,除开平时苦练、狠抓普通话之外,互相听课、评课,互相进行课件比赛,更成为语文组每周、每月的常规教学活动。

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是语文组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及不同年级而分阶段、分年级制定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开学伊始,经验丰富的教师便要上一节“示范课”,既是对新教师的一种指导,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检验。接着,“三新课”就会开始,通过课前交流、上台实讲、课后评课的形式,让刚上讲台或初次接手新一年级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弥补教学的不足,迅速融入高效的课堂中。在新旧教师的自我检测完成后,全体语文教师都必须参与的课件比赛和课内教学大比武活动又会拉开帷幕。这一活动旨在展现教学的不同风格,发挥出教师的个人能力,更借此让同行之间学习、充实。

突出年级特色、阶段特色,也是语文组为夯实教师的基本素养而制订的系列专题。高一年级组会在学年开始就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记叙文写作、成语的运用等定出专题研究的中心发言人、命题人及各个小知识点的具体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课本的研读,并由具体负责人制定出拓展延伸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紧紧把握住高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依次类推,高二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写作、病句等专项研究,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对各个考点的专业突破,都会有专人、专题负责。这些,已成为各年级的教学品牌,许多备课组也因此学习、仿效。

发展:家齐万事兴

学校的强大,绝不会是某一两个人的力量。同样,语文学科要赢得强大,必须依靠组员的共同努力。现实形势是什么?学生重理轻文,热学英语而冷视国语。外界形势更不乐观,重点高中趋之若鹜者多,普通高中门可罗雀已成潮流。因此,同组之间互支持,共同踏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才会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育才语文组就是由一群蜗牛组成的“踩路团”,梦想的顶端自然是金字塔塔顶,在吕晓宝、李立新等老师的垂范之下,在几位组长的大力号召下,全组制定了共同的目标——挽救国语,从我做起,复兴国语,以组为先。为达到这一点,从二OOO年以来,备课组牢抓两项常规活动:

一.每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第一步,每课、每单元都确立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位负责人,由组长确立之后,分组、分人研读,在授课前一周,便把备课内容提交全组。第二步,集体讨论,根据提交的教案等,确定一个中心教案,根据这份中心教案,教师各自制定出一个分教案,作局部的调整、变化。第三步,由本课的中心发言人上一节试验课。课后同组评论、探讨、挖掘,再予以修改。第四步,同课文推门听课。在基本统一的前提下,通过推门听课,以“裸课”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展现原生态的教学效果,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发掘出自己的教学优点。就这样,共性与个性并存,既保证了教学进度的统一,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发挥了教师的个人特色。

二.帮带结队活动。“一个好汉三个帮”,师徒结队,既防止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又让新上讲台的教师在茕茕孑立中有了依靠,并迅速成长。在吕晓宝老师的帮带下,汪艮潭等一批教师成功地占领了讲台,并进而走出武穴,轻松地摘取了省级讲课比赛的大奖。在李立新老师的帮带下,闵振强等一批教师成为了黄冈市教学骨干教师……你帮我,我再帮带下一位,一个拉一个,语文组终成一支牢不可破的团队,也取得了多年高考的胜利。

高考:引进来走出去

眼界的高低决定了水平的高低,教学品格的提升在于对教学境界的追求,如果只是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效果,不放眼天下,不及时洞悉出时代的前进趋势,语文组必会成井底之蛙。会讲课、会考试,只能说明你是合格的教书匠。而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必须学会吸收,学会研究,更要学会创新。因此,语文教师的突破、嬗变又成为了新时期语文组的任务。围绕推陈出新,让教师更上层楼,语文组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第一步,走出校门,把别人的东西带回来。

放假了,教师们可没时间“休闲”。在语文组及学校的周密安排下,有人南下取经,学习沿海的高考改革模式。有人北上,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向魏书生学习教学与管理,还有人向东,带回了浙江鄞州中学的高效教学,上海复旦附中、龙泉中学……处处都留下了育才语文组的足迹,各路人马把自己学习的东西加以整理,在集体备课中,在《育才校报》上,在QQ群里,与组员分享、交流、探讨,就是用这种不断吸收、不断变化的方式,让语文组的根基更深厚,枝叶也伸展得更远。前沿的眼光,与世俱进的激情,让语文教师不是学生眼中的“老夫子”,而是百家论坛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儒雅学者。

第二步,沉下来,立足校本研究。

不了解学生实际,不研究具体环境,只会固步自封,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就要及时总结,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语文组与教科室创办了《教与学》,让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发表。廖恒明《课堂教学与道德教育同行》出炉了,用年轻老师的亲历,把对普通学生的教学与德育渗透紧紧联系。江干东的《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高屋建瓴,对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反思与创新。学生的阅读资料参差不齐,那就全组参与,编出校本教材《百篇美文》。学生的优秀习作很多,那就组织文学社团,刊出一期期的《育才新苗》,让学生在散发着油墨香的铅字里感受到被人欣赏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吧。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如何排遣?语文老师们就伸出手,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通过不同的案例,与政教处一起编一部《心泉》吧,让学生从这一则则故事、一个个案例中,品悟人生哲理,滋润干涸的心灵。

第三步,站在高处,成为别人效仿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