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8 20:5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分析

篇1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成本可分为很多类型,如总成本与平均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对于法经济学来说,研究的是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因而,从经济学角度讲,诉讼活动也是有成本的,且基本上与经济学上的成本相对应。机会成本是指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因选择诉讼而放弃其他可供选择机会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包括当事人支付的诉讼费、反诉费、上诉费、案件费及法院审理案件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指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法官、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在进行诉讼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和承受的精神压力。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诉讼成本——错误成本,具体是指由于法院的错误判决所带来的损失,错误成本取决于犯错的程度与该错误对激励机制的扭曲程序,而犯错程度一般是指完美信息的判决与实际判决的差别。

与成本相对应的是收益。收益分为总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收益是与总成本相对应的概念,总收益也就是获得,它是指人们进行某一行为所能得到的全部价值,或者说是投入一定的资源所带来的总产出。

民事诉讼的预期可以理解为当事人认为在诉讼过程中会得到什么及失去什么,也就是国家通过司法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稳定的社会法律秩序和当事人通过诉讼所维护的自己的各种利益。诉讼预期受到诉讼成本与预期收益因素所决定,与之相关的就是效益,亦可谓净收益,用公式表示就是效益=收益-成本。在理论上讲,只有当效益大于零时,即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投入才是合理和经济的;而当效益等于或者小于零时,也就是没有效益,此时就不应该对其投入资源。在诉讼情况下,如果诉讼的预期收益大于诉讼成本,那么当事人显然会选择诉讼;相反,则会选择其他非诉讼的替代方法。

二、环境侵害诉讼的具体经济分析

(一)环境侵害救济方式的选择

在环境侵权纠纷的处理上,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处理的行政处理程序;另一种便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直接向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这两种方式在程序设计上是并列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环境侵害,当事儿可以任意选择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至于当事人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在于哪种方式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那么回到环境侵害上来说,如果当事人选择诉讼的机会成本大于选择选择行政处理的机会成本,那么当事人便会主动行政处理方式。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行政处理方式不具有前置性和非终局性特点,而且在实践中,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决定的实际执行力并不非常有效,故环境受害者选择行政处理的机会成本过大,于是出现扎堆进行诉讼的情况。

(二)环境侵害诉讼的当事人的选择

根据传统民法理论和诉讼实践,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都要求诉讼主体是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任何人不得对于自己无关的财产主张权利,以此来限制公民的诉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明确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然而,基于环境侵害的特殊性,如果仅仅让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来提讼,成本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此时,当事人可能也仅仅从自身利益角度来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最后会因成本大于预期收益而放弃诉讼。然而,环境诉讼产生的预期收益并不仅限于维护受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收益便是对整个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这个却是非经济性的公共性产品,因此会被很多经济个体所忽视。所以,目前备受推崇的环境公益诉讼,与其说是扩大了公民诉权的范围,还不如说是公民私人成本的公共化。在放宽资格后,直接利害关系人和非直接利害关系人都可以提讼,以寻求法律保护,那么因诉讼而产生的各种成本因为主体的扩大而出现分担,而且能实现信息共享,多样主体形成的优势地位等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诉讼成本。

(三)环境侵害的责任认定

按照传统侵权法理论,如果要追求其侵权责任,那么其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其要有“过错”。显然,这是无法在环境侵害领域内得到完美适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认定环境侵害方面,有了很多改良和创新,在环境侵害的责任认定上,大陆法系更倾向于忍受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往往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方的权益。这种做法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如果从环境侵害的加害方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其诉讼成本,而且现代研究发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其通过合法途径创造社会财富、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要产生对环境的破坏或污染这个副产品,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适用前述的责任认定方式,对于处于如此加害方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那么,处于裁判地位的法院来说,又该如何权衡两者的利益呢?我们继续以成本收益来分析:成本理论的鼻祖科斯认为,在决定甲侵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的问题上,关键在于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害。也就是说,两权相害,取其轻。具体说就是,甲或者乙并不具有损害或者避免损害的自然权利,在决定配置权利之前关键在于考虑哪种权利的配置更能增进社会财富。因此,如果从社会财富最大角度,妨害治理的关键在于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的大小。进一步说,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或者无法避免的前提下,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预期收益的大小,即社会财富如何认定。如果抛开环境侵害中非常特殊的人类生态环境这样的非经济财富的话,那么很容易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政府乃至法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保护那些环境侵害的加害方,因为,这些加害方在一定区域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远远超出了自身所需,仅仅其所带来的财政收入,足可使“地方父母官”对加害方马首是瞻。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对于社会财富的衡量与配置来说,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四)环境侵害的责任承担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我国目前有十种民事责任形式,但以环境侵害的民事救济方式来说,应该主要有排除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可谓方法多样,运用灵活。那么究竟该使用何种方式能够实现保护最大化,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按照法经济学的观点,根据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当交易成本过高的时候,即主体谈判的成本过高,比较适合于赔偿方式,当交易成本较低的时候,适用于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方式。在英美法系,还会比较多用禁令。所谓禁令,就是法庭发出的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指令。英国法院一般是认同侵权方面的救济,金钱赔偿损失不是最好的,因除计算困难外,也常出现被告赔不出钱的情况,或是被告不在乎赔钱也要继续侵权。所以,法院毫不犹豫发出禁令去禁止被告继续或重复去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一经做出,原告受了保护外,也会可能得到被告一大笔钱或其他好处,以交换去允许侵权或者放弃权力。“禁令”在英美法国家作为环境侵权救济措施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我们国家并没有这种承担方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不强,擅自颁布禁令关闭一个企业,有时甚至就是给自己“断奶”。

三、环境侵害诉讼的改进和完善

在经济分析的视角下,侵害诉讼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就是通过制度不断实现更高的诉讼效益。而提高效益的做法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减少成本,另一个便是提高收益。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提高收益的做法并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人类环境利益是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合体,本质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诉讼成本上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里所谓的减少成本,其实就是减少受害方的诉讼成本,而对于加害方来说,则是增加其诉讼成本,两者并不矛盾。如果从环境治理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环境侵害诉讼成本的变化,发挥环境侵害诉讼的预防作用。

该作用的发挥,有懒于诉讼预防机制的建立。所谓诉讼预防机制,就是任何当事人如果认为存在潜在的环境损害,并可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令企业停止侵害。该机制的建立目的就是增加加害方的诉讼成本,使其努力通过其它途径,如改进技术消除污染等避免诉讼程序的启动。具体做法在先前对环境侵害诉讼的具体经济分析已经有所涉及,现归纳如下:第一,扩大受害方的资格;第二,适用社会财富最大化原则认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综合权衡受害方和加害方的各自合理利益;第三,根据第二点来具体决定承担方式;第四,建立相关惩罚与保障机制,如设立诉讼保险等,确保诉讼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

摘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传统法学研究方法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难以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在法经济分析的视角下,对我国环境侵害诉讼制度进行经济分析,均衡诉讼成本和收益,提高诉讼效益,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诉讼,发挥诉讼预防作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关键词:法经济分析;环境侵害;预防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遂起.经济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江伟,汤维建,康守玉.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4]秦绪才.诉讼资源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

[5]科斯.企业、市场与政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6]沈燕萍.论诉讼成本的价值[J].社科纵横,2007,22(4).

[7]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23(3).

[8]李可书.关于诉讼成本收益的分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新视角[J].辽宁警专学报,2005,(4).

篇2

海洋在低碳时代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

(一)海洋为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了广阔空间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汇”一词逐渐进人人们的视野。简单地讲,碳汇就是植被、海洋和土壤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贮存及大气的光化学清除机制。海洋拥有丰富的蓝色碳汇功能,它吸收贮存二氧化碳的容量惊人。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报告估计,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完成的,而并非是在陆地。海洋拥有丰富的蓝色碳汇。据研究证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为55亿t,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20%一35%,大约为20亿t,而陆地仅吸收7亿t。另外,在土地中捕获和储存的碳可以被储存几十年或几百年,而在海洋中可以存储上千年。

(二)海洋是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宝库。海洋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只要得到充分开发,就可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海洋能源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海浪、潮汐、洋流、海风、海水温度差和盐度差等,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这些能源的认识和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在科学技术上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全面开发利用有重大突破,那将大大降低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以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为例,世界上第一个海洋能源中心、第一个并人电网的商业波浪能发电站都位于苏格兰地区。2008年英国政府确定在10年内建成33GW风力发电能力的目标,届时可向2500万户家庭供应电力。我国以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利用为主的海洋资源储量丰富,近海海域风能资源预计达7.5亿kw,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能源理论储量也十分可观。如有重大突破,那将大大降低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耗量,这对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是无可估量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以石油为核心的世界能源政治的格局变化。

二、上海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驱动力

上海发展海洋经济是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上海是人口和经济大省,尽管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资源短缺、能源紧张、高碳排放将是长期制约上海发展的三大因素。从长远看,上海想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资源自给能力和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两大车轮”,缺一不可。现在上海的陆域经济虽然繁荣,但毋庸讳言其经济发展仍然建立在高能耗、高成本、高排放的基础之上,资源和能源大部分依赖外援,尤其在碳排放指标方面,很难做到碳汇平衡。据2009年国外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华盛顿现在是世界城市中耗能和排放最多的,不过在同等规模城市中,上海是最高的,但是上海GDP只有华盛顿的1/3一1/4,显然,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因素。2007年上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690.17万t,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135t,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1.6975吨/万元;2005一2007两年间,上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了23.25%,明显高于北京和广州的排放量。同济大学碳减排研究课题组(2009)报告显示,最近十多年,上海的碳排放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长水平呈现显著的相关度。1995一2005年,上海经济平稳增长,碳排放增长率为6.09%;2()()5一2007年,上海经济增速加快,碳排放增长率达10.02%;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7一2008年,上海的碳排放增长率回落至4.6%。随着经济的复苏,上海能源需求量必将出现较大的反弹,进而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此上海必须高度重视未来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中把握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由此看来,现在国内外低碳经济背景已对上海发展形成趋势性压力和机遇,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上海在沿海开发中,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

(一)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可以有效应对我国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尤为严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是第一大挑战。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第一大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而海洋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合作的交汇点、海陆经济的连接点、区域经济的拉动点。我国有近3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蕴藏着包括海浪、潮汐、洋流、海风、海水温度差和盐度差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近海海域风能资源预计达7.5亿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能源理论储量也十分可观。这些能源如果能得到充分开发则既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又能有助于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上海近海海域风资源储量和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较高,加上近海海域低层风速切边较小,湍流强度也较小,利于海上风机的安全运行,适合建造大型海上风电场。

(二)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有助于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其中心环节是通过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加快构建新型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发展海洋低碳经济,重点在于发展海洋二、三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等方面。

(三)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可以促进上海海陆环境的协调保护

发展低碳经济与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因此,切实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是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应有之义。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生态的恶化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即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据统计约8()%的海洋污染是由陆源污染造成的,陆上污染通过河流或降水源源不断地将污水、污物排人海洋,使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发展海洋低碳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的永续发展,必须从源头抓起。要把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要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提高陆上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培养和倡导居民的环保意识,完善环境污染监测机制,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罚力度,从而实现海陆环境的协调保护和统筹发展。

三、上海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上海的海洋资源虽然远不及我国其他沿海省市丰富,但上海地处我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接合部,为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产业和科技优势十分明显,且又受益于江浙两翼深厚海洋资源的有力依托,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上海市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一2009年,海洋经济总量平均增长率为11%一12%。

(一)海洋碳汇能力分析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地球上的碳元素主要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虽然全球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盐岩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但其中的碳元素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较少参与碳循环。所以,海洋是除地质碳库外最大的碳库,也是参与大气碳循环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海洋的固碳能力约为4000万亿t,年新增储存能力约5亿t一6亿t,碳元素在海洋中主要以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三种主要形态存在。有机碳93%产自海洋,这是科学家的共识。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因其吸收了大气中40%的二氧化碳,而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二)上海海洋资源分析

上海市江海岸线长449.66km,其中大陆岸线172.31km,岛屿岸线277.35km。有大于5()()km,的海岛13个,总面积为1339kmZ。上海海域位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第七个经济发展区(长江口一杭州湾经济区),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目前与上海海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主要海洋资源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上海市大陆岸线已开发利用和规划的约13()km,占岸线长度的71%,其中深水岸线已全部开发利用,主要为港口和临港工业。上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近海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鱼卵仔鱼等。上海靠海,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崇明的海滩以及南汇的芦潮港、浦东新区的三甲港,都是滨海旅游资源,并和普陀山、嵘洒列岛相呼应。滩涂海滨沐海风、浴海浪、观日出、尝海鲜等都是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上海也在开发海洋能源方面积极做出努力,由于上海近海海域风资源储量和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较高,利用这个优势,上海已着手建造大型海上风电场,2()1o年6月8日,东海大桥风电场全部风机并网发电,34台风机巍然屹立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截止2010年8月底,东海大桥风电场已累计发电4500万kw•h。东海大桥风电场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约8.6万t标准煤,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23.74万t,节能减排效益显著。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上海海洋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上海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主要海洋产业分析

据统计,20()9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约4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9%,占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等在全国均位居前列。2008年,上海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过了500亿元,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也分别达到894亿元和130亿元,三者占了上海GDP的11.13%,成为仅次于信息产业(占12.2。%)的第二大产业。即使不包括滨海旅游业,上海海洋产业增加值也占了GDP的4.60%以上,超过汽车制造业(2.98%)而成为继信息、商贸、金融、房地产和成套设备制造业之后的上海第六大支柱产业。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龙头,在国家“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中,上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当前,上海主要海洋产业已形成。在新兴产业方面,上海还颇具潜力,比如,重点开发海洋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着力培育深海产业,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换代,并且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深度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以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水利用业等为代表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和以滨海旅游休闲业、现代海洋物流业、现代海洋电子通讯业以及涉海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海洋现代服务业等,逐步促进海洋低碳新型经济体系将逐步走向健全。

四、上海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建议

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对上海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支持海洋低碳产业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

为推进节能减排以及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抓紧开展海洋传统产业领域的低碳技术改造。以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例,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简称IMO)调查研究发现,新旧船舶在潜在的技术条件下,减少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分别为5%一30写和4%一20%,因此,海洋运输也蕴藏着极大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海船大多数使用柴油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寿命都较长,因此,可供现有船只减排C02操作的措施有:减小速度、负载优化、维修合理等,还有如,太阳能面板和帆布的混合使用、基于电池燃料的船队推进剂等,在2020年前,这些操作如果依靠有效的政策措施,将对CO:减排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上海造船业必须从船舶设计和建造阶段起就注重促进低碳能源的采用、低碳技术的应用,减少碳排放量,提高整体竞争力。再以海水养殖为例,国际上已经发展了循环经济新模式:在海水上层挂绳养海带,中间挂笼养贝类或放置深水网箱,下一层播养鲍鱼、海参和虾贝等,最底层是海底森林。第一层的废弃物及一些富余饵料进人第二层成为这一层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层到第三层,第三层到第四层,到海底那一层就是干净的。

(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低碳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滨海旅游休闲业、休闲渔业、现代海洋物流业、现代海洋信息业以及涉海金融保险业等海洋服务业。比如,在海滨旅游地,很多游客品尝海鲜美味后,对于海鲜贝壳很感兴趣,企业可以顺势而为,为游客提供方便,开展换购活动,即让游客用吃完留下的海鲜贝壳换购加工后的精美工艺品也可以开展现场加工活动,将海鲜贝壳加工成游客喜爱的精美工艺品,变废为宝,并以实惠的价格销售给旅游者。这样做,一方面废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加旅游地收入;另一方面,在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过程中,让游客切实体验到旅游地的低碳理念,让游客自觉接受低碳生产模式,并从中享受低碳购物实惠,受到教育。同时,还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建立海洋低碳新型经济体系。在海洋新能源领域,海洋风能是一条可行路径。风能资源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成本仅次于火电,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仅为煤电的2倍、每千瓦时为0.45一0.6元之间。由于海上风时长、风区广、风力大,所以,一台同样功率的海洋风电机在一年内的产电量能比陆地风电机提高70%。上海海域的风能资源储量和可开发量具有优势,已建成东海大桥风电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积极寻求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上海风能的蓬勃发展。

(三)推进低碳岛、低碳港和低碳示范区建设

积极构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选定典型区域进行试点,建立一批“低碳岛”、“低碳港”和沿海“低碳产业区”。比如,建立临港新城低碳发展示范区,由于临港新城频临东海,有着较长的海岸线,这使得临港地区有着较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能方面,重点发展东海大桥沿线的海上风能,同时加大陆上风电场利用的规模。海洋能方面,实验应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同时,充分利用洋山岛上的天然气码头,规划建设天然气发电厂,提高天然气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能的比例。

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经济分析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因为它具有一般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属性、功能和成本等,但它与一般产品又有不同的地方,如属性不是单一性而具有公共性等。具体来说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的属性具有社会公共性。会计信息的消费对象(即使用者)是一群消费者而不是像一般的产品为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服务。二是它的使用价值(即产品功能)具有多样性。一般的产品只具有一种主要功能,如冰箱的主要功能是冷藏食物等,而会计信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具有多功能性。三是它的成本性。会计信息在产生的过程中也有耗费,如会计人员的工资等。另外,经济生活中的产品有真货和赝品之分,会计信息也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别。下面笔者从经济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分析

1.为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服务

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的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再聘请高级经理,高级经理在授权的范围内经营企业,并聘请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加工,然后形成会计信息,并以报表的形式作为“产品”传递给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分享。

2.为企业外部消费者群服务

由于市场主体利益多元性的存在,对企业会计信用的分享除了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外,企业外部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经济主体也要分享企业会计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税务、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经济主体。

二、会计信息的功能分析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如钟表能显示时间,汽车能运货物等。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为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其进行经营决策和预测服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多功能产品,它可以同时满足多个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其经济状况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实行调控。因此,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必须通过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然后才能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决策。

2.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

税务部门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征收机关,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税务部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确定并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况,以此作为纳税或罚款的依据。

3.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债权人的需要

企业债权人是将资产借给企业经营的经济主体,他最关心的是到期是否能收回本金并获得事前约它的利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债权人所需要的有关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一旦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危险信号,企业债权人就会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营决策。

4.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所有者的需要

企业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会计报表了解其投入的资产是否保值和资产的增值情况,因此,他要求会计人员把会计信息分成资产和收益两个方面,然而就有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分。在资产增值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还要决定采取何种形式对收益进行分配,这样利润分配表就存在了。企业所有者最怕在收益分配时,把老本也吃掉了,所以他非常关心企业的资产、利润和利润分配等信息。二是需要会计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很多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他们要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一旦发现有好的或不良的会计信息,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一旦发现某种产品库存积压,它们将会采取赊销或其他措施减少库存。

5.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受托经营企业,其社会地位、报酬以及提升完全取决于经营成果。因此,企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为其获奖或提升寻求依据。

另外,还有一些潜在投资者也要通过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投资决策,如证券市场里的散户在买股票前总要看一看企业会计报表,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三、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会计信息的成本是指为完成其功能而发生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项:

1.会计信息的制造成本

会计信息的制造成本是指从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整个过程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制造成本按其习性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是严格随着制造会计信息数量多少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用的办公室,软件,电脑等。变动成本是指基本上随着制造会计信息数量多少而变化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工资,账本,凭证,办公用品,差旅费等。

2.保管成本(也叫维护成本)

保管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披露后,还要对有关会计资料妥善保管所产生的成本。如凭证,账本,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装订,并为其存放需要的柜子以及“售后服务费用”等。“售后服务费用”是会计信息披露后有关咨询或查账等发生的费用。

3.竞争劣势成本

竞争劣势成本是指企业以外的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及时调整其谈判策略和决策,从而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所引起的成本。当然企业本身也可以利用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时调整策略使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这时可以获得收益。只有当劣势成本大于优势收益时,净劣势成本才发生。

4.信用成本

信用成本是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而失信于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成本。如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数量一旦超过企业的正常现金流量,就会出现现金短缺,或者不能按时发工资,失信于员工,或者不能按时支付贷款失信于合作伙伴等。

5.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产生的风险费用。如大量的应收账款存在,会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评价。一旦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差,就会使报表使用者高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这就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应收账款一旦变现能力差,还会影响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无法完成等风险。

6.诉讼成本

诉讼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引起法律上的争端而产生的成本。如有时会计信息会夸大经营成果,一旦出现某种不利因素就会出现财务危机,从而造成诉讼成本的增加。

7.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引起的罚款等费用。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显示企业利润水平过高或者费用水平不合理以及其他的不合理的现象等,企业就有可能因为政府部门或税务部门查账等而承担“超额”的社会负担,如查账费用,罚款等。

四、会计信息的收益与成本的不配比性分析

一般的产品遵循配比原则即谁付费用谁收益并且收益与费用在同一时期配比。但会计信息却不遵守会计配比原则。

1.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

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是谁付费用谁收益。我们知道,会计信用的制造成本是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但企业所有者不是唯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还有政府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企业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经济主体等,他们都免费使用企业会计信息的,亦称搭便车者。二是会计信用的使用(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发生不在同一时期。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报表传给使用者的,而企业报表是第二个时期才呈报,但制造信息的成本却由本时期承担,如年度会计报表在第二年的一季度末才呈报,但会计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却由本年承担。

2.会计信息不遵循配比原则的原因以及引起的后果

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的原因是会计信息不计算效益。为什么人们不计算会计信息效益呢?其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认识不足。信息的发展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人们开始感到信息对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重要,但还没有认真去研究它,所以作为信息之一的会计信息也不知道其价值在哪里。二是没有计算信息的价值尺度。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计量信息价值的尺度。

会计信息不遵循配比原则是引发虚假信息的原因之一。由于会计信息是免费给别人使用的,那么会计信息制造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另外,由于是免费使用别人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提供的信息一定是真实的。因此,虚假的会计信息就越来越多,不管会计准则制定得如何具体,如何严格,都不能阻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如果会计信息是有偿使用的就会阻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理由是: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有偿使用企业会计信息,那么就有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要求,如果由于虚假信息造成损失,就有权提起诉讼。另一方面,由于有信息使用者的监督,会计信息制造者就会保证会计质量,一旦其提供虚假信息就会招致:轻者失信会计信息使用者,给企业增加信用成本;重者被诉讼,增加诉讼成本,大大降低企业信用,甚至导致企业倒闭。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偿使用会计信息可以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为它形成一个强大市场压力,督促企业只能提供真实的信息,一旦提供虚假信息就要增加成本甚至承担倒闭的风险。

虚假会计信息也叫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个类型:一是会计本身的局限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制度滞后以及会计人员在处理不确定会计事项时掺有估计因素等。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它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水平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确认,计量出错等。二是由于会计人员故意制造假账,如会计人员受到某种外在的压力或个人利益的驱动,有意地制造虚假会计数据等。会计信息有偿使用只能阻止人为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不能防止会计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因为虚假会计信息诉讼案还要用会计准则来检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经济分析;流程标准化

医疗保险的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管理方面;(2)业务管理方面[1]。经济管理是业务管理的主要保障,将经济管理和业务管理互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医疗保险的绩效考核。经济管理与业务管理互为结合组成医疗保险的有机整体,医疗保险的管理标准化在上述两者结合中产生。医疗保险本身的服务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是研究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标准化流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c此同时,医疗保险本身的服务效率是医疗保险绩效管理过程中服务质量的重要表现。从上述角度来看,医疗保险的核心标志是:(1)公益性;(2)可持续性;(3)服务效率。

一、医疗保险经济目的

通过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最终可以达成以下几种目的:(1)摸清楚底细;(2)起到引导作用;(3)提高医疗保险运行的标准化。建立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基本了解好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基本观念、基本能力和发展现状等,尤其是能够在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方面累积经验,继而取得相应的成绩和解决已经存在的基本问题。因此,能够摸清楚医疗保险经济运行的基本底细。另外,建立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指标体系能够引导好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方向,通过引导能够调动医疗保险各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维护医疗保险的公益性,保证其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通过经济管理考评体系,能够加强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意识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经济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最终提高医疗保险的运行绩效。一般而言,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保险组织开展经济管理考评时间里科学的医疗保险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促进现代医疗保险的管理制度建设。在对医疗保险的经济进行考核时,上级主管部门不仅仅可以做到监督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为医疗保险的相关建设起到完善作用[2]。

二、医疗保险经济管理分析

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指标体系中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是标准化考核工作中的基础,对于考核指标的选择非常关键,考核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对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经济管理考核指标直接关系着医疗保险员工的绩效,也关系着是否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和医疗保险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等。在上述工作中,选择经济管理考核指标标准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方便使用,便于获取。在医疗保险经济管理体系中,尽量选取医疗行业中最为普遍使用的评级指标体系。标准化流程考评是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为常规的工作内容,积极努力做到不增加医疗保险的工作量,经济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能够采集到常规报表和日常管理业务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整体运行成本,继而保证能够积极反映出实际发展情况。其次,对其进行重点管理,进行正确引导,医疗保险经济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医疗保险在公共服务的业绩、经营状况和整体社会效益,从而体现出医疗保险的基本工作职能。医疗保险经济管理的流程标准化体系应该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来进行有效选择,以期能够得到各方支持。另外,对于操作而言也更加的容易,同时运用也更加的灵活。操作简单是医疗保险经济考核绩效工作中最为相关的指标参考原则,是的相关指标能够在医疗保险经济管理中进行合理运用。医疗保险可以通过较为灵敏性的指标,得出经营上的绩效考核结果,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流程设置

在开发医疗保险流程标准化指标过程中,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财政补助;(2)行政主管部门;(3)医保管理等。上述几个方面的管理内容梳理了政府、患者和医疗保险在经济运行中的权责利关系。在设置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目标进行创新性改变。设置的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立足于医疗保险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实现医疗保险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基本切入点,分别设置了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指标。

全面预算管理:①预算全额管理,权重为3.75;②预算全程管理,权重为5.00;③预算全员管理,权重为2.50;④预算执行率,权重为3.75;⑤财政项目预算绩效,权重为3.75;⑥ 指令公益任务管理,权重为6.25;医药费用控制:①医药费用管控目标,权重为2.00;②药品和卫生材料管控,权重为2.00;③医保洁付管理,权重为2.00;④ 门急诊次均费用,权重为4.00;⑤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权重为5.00;⑥药占比和卫生材料占比,权重为4.00; ⑦医保病人医保目录外药品,权重为1.00;内部绩效管理:①内部绩效管理制度,权重为3.00;②人员岗位设置以及相关职责,权重为4.50;③人员支出占业务比重支出,权重为2.25;④ 管理费用率,权重为1.50;⑤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权重为1.50;⑥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权重为2.25;节能降耗:①节能降耗工作制度,权重为1.50;②重点用能单元节能措施,权重为2.50;③节能降耗业绩结果运用,权重为2.50;④ 每业务密度能耗,权重为3.00;财务风险控制: ①年度经济管理重点,权重为3.00;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权重为2.00;③全成本核算,权重为5.00;④ 经济合同管理程序,权重为1.00;⑤闲置设备管理,权重为2.00;⑥内部审计监管制度,权重为3.00; ⑦医疗保险经济运行制度分析,权重为2.00; ⑧百元医疗收入成本,权重为3.00;综合满意度: ①门诊患者满意度,权重为3.00;②住院患者满意度,权重为3.00;③医疗保险全体职工满意度,权重为4.00。

流程标准化体系按照一定的标准 来进行评分,最终根据得分情况将 医疗保险的管理成绩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优秀;(2)良好;(3)一般;(4)较差等。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提供的相关支持等反映了医疗保险的整体经济管理状况,对于评价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再加上诸多各种不可比的因素,将上述指标作为监测指标且不进行评分,能够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深度分析。在考虑到预算管理区域分布状况和业务基本特点等,需要采用纵向比较为主的基本原则。确定指标标准值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综合医疗保险和私立医疗保险之间的差别,部分指标标准通过对专科医疗保险的摸底来进行调查来确定。本次建立的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是从医疗保险的经济管理角度出发的,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一,具有开创性;其二,导向比较明确;其三,站位比较高。

结束语

本次经验得出,做好医疗保险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首先,医疗保险的相关部门领导应该积极配合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考评工作,此项过程较为复杂,相对于领导的考评而言,应该加强院方领导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进来,继而实现考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流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反馈绩效,将经济管理考核结果公开之后,将管理考核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及时提供经济管理改进措施,再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经济分析

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要对金融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不能仅靠经济定性分析,而是要结合定量分析。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解决很多金融分析实际问题。金融类院校教师要将经济数学应用到金融经济分析中来,利用经济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经济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模型来进行金融经济分析

经济数学的基础就是函数,在进行金融分析时往往必须以函数关系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才能将数学理论引进经济实际问题中。例如,对市场供需问题进行研究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数学知识,建立函数关系,则可以对供需问题进行更明确的分析。在供需问题中,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商品价格、商品可替代程度、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这些因素中,以商品价格最为重要,可以商品价格作为基础进行函数关系的建立。供需问题的研究中可以建立两种函数: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供给函数作为增函数,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供给量也逐渐增加,而需求函数作为减函数,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不断降低。价格的决定问题也就是在市场的供需变化中所形成的最终价格,要能够使供需双方达到平衡,能够成交。

在研究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时就要使用到成本函数,假设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不发生改变,那么产量与成本之间就会形成关系。生产者在进行产品生产时,要注意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收入与销量的关系。对的收入指的是售出商品后生产者能够获得的收益。这样一来又形成了收益函数。从这些函数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以经济数学中的函数关系建立来进行金融经济分析有着良好的效果,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适当地结合经济分析实例,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对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利用经济数学中的极限理论来进行金融经济分析

极限理论是很多数学理论概念的基础,在经济数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经济分析、金融管理和经济管理等领域都经常用到极限理论。极限理论可以表现事物衰减与增长的规律,包括设备的折旧价值、人口的增长、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细胞的繁殖、生物的增长等。在经济分析领域中,极限理论在储蓄连续复利的计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可以利用极限理论对储蓄连续复利中的利息和本金之和进行计算。

三、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导数来进行金融经济分析

导数在经济数学中用的比较普遍,而导数又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学中,利用导数可以建立边际概念,从而通过建立边际概念引进导数。这样一来,就使变量代替常量成为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也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数学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边际函数有边际需求函数、边际利润函数、边际收益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等。通过导数,可以对经济学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研究,了解在自变量变化非常微小的情况下,因变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函数的变化率进行研究。

在成本函数中,首先对一种产品在固定产量下的边际成本进行计算,此时的边际成本也就是该生产者重新生产一件同样的产品需要的成本,再将计算出来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比较的结果,可以对该商品的产量变化进行决策,以此为依据判断应该缩小或者扩大该商品的生产产量。如果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说明可以对该商品的生产产量进行扩大;如果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应该对该商品的生产产量进行缩小。

在经济分析中弹性是导数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对于函数的相对变化率,就必须应用弹性进行研究。例如,可以通过弹性来研究某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弹性可以研究出一个价格值,如果商品的价格低于该价格值,则价格提高的比率大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企业提高价格将获得收益;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该价格值,则价格提高的比率小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企业提高价格将降低收益。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商品价格。

在金融经济分析领域中,经济最优化的选择问题也可以应用到导数。在制定经济决策时需要用到最优化理论来解决最大经济效益、最优收入分配、最大利润以及最佳资源配置等问题。此时可以利用导数知识、最值、求极值等数学原理。

四、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微分方程来进行金融经济分析

微分方程指的是含有微分、未知函数和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在很多实际的金融经济分析问题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函数关系,难以直接写出反应量余量的直接关系,此时可以建立微分或者变量和导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微分方程。如果函数中的自变量不止一个,则可以将另一个变量假设为常量再进行计算。这就涉及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偏导数理论的应用。

在具体的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中微分学、微分等知识理论运用的非常广泛,经济分析中经常用到求近似值的计算法,此时公式的推导就要用到微分理论。

在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数学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思想都应用得非常广泛,能够分析和解决这些领域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而经济学要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其中往往含有不同的影响因素,难以进行量化。经济数学中的很多理论和计算方法都能够在金融经济分析领域中被应用。因此经济数学也成了金融类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总之,金融类院校往往普遍开设经济数学课程,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函数模型、极限理论、导数和微分方程对于分析和解决金融经济中的实际问题都有着极大的作用,经济数学与金融经济分析互相渗透和交叉,在未来必将融合的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篇6

设备运转率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设备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中固定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降低固定费用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有力措施。化工产品的产量随着设备运转率的提高而增加,其单位产品所均摊的固定费用相应减少,因而单位产品所占的固定成本随着设备运转率的提高而降低。如图所示。其间的关系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Cp=CC+CFR式中:CP———单位产品的总成本;R———设备运转率;CC———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CF———总固定成本。其中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看成是不变的,因此,设备运转率越高,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就越低,企业利润也就越大。同样,装置开工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企业盈利也越大。因此,设备运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在保持设备正常技术状态的情况下应充分地利用设备,使其保持最大的利用率,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最大盈利。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设备运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因此,在保持设备正常技术状态的情况下应充分地利用设备,使其保持最大的利用率,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最大盈利。

提高设备经济运行的途径

篇7

[关键字]房地产管理 泡沫经济 经济 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房地产开潮如火如荼,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其GDP值的稳定发展,使得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我国新兴支柱产业。近几年,我市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重重危机,例如房屋供不应求,房价远远高于城市居民的一般承受能力,笔者针对我市的房地产所处的经济状态进行了探究。

一 房地产经济目前呈现的状态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外资企业与中国频繁的经济建设往来,我市土地交易价格持续增长。娱乐,商业用地价格指数同期增长22.4%;居住用地价格指数同期增长了26.7%,且我市土地交易呈现出一种区域化特征,我市土地交易多数集中在风岭东盟国际商务板块和高新开发区板块。中心城区楼盘热卖。南宁市商品住宅销售48467套,同比增长52.55%。其中,青秀区销售住宅25701套,同比增长76.23%,销售套数占总量的53.03%;西乡塘区销售住宅7110套,同比增长82.59%;江南区销售住宅6842套,同比增长16.76%。东盟国际商务区、风岭片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等区域楼盘成为购房首选区域。由于我市写字楼分布较为集中,其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商业贸易环境比较欠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消费市场,使得租赁价格整体下降。调查显示,我市房屋办公租赁价格大约每平米52.5元,同期下降4.55个百分点,住房租赁价格同比上涨3个百分点。

二 我市房地产贸易泡沫产生的原因

过度投机是房地产泡沫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在我国房地产市场,购房需求可以归结为消费购房和投资购房,在短时间内,买房往往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长时间看好的舆论形势下,买房者对房屋的期待不断上升,进而出现一种盲从效应,房价长势幅度越大,越是进行跨级买房,造成放假持续上涨,需求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经济越滚越大。消费者购买力与房屋与房屋高涨是两个相互脱节的过程,使得投资商和开发商千方百计进行“圈地”,认为拿到地就等同于赚到钱,对建筑用地加以储备,通过雇佣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对房屋进行表面意义上的哄抢,为房市增值造势。地方政府凭借高税收,高地价,成为高房价的支持者;开发银行通过房地产信贷与房价增长相互刺激,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地方政府一方面缩小土地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在享受着房价上涨带来的经济的发展。因此,房价之所以上涨,是与多方投资者心理相互挂钩的。土地交易价格上涨,使得房价呈持续上涨趋势,国家对于土地价格规定的高低影响到土地开发的成本,而当前形势下,政府对地价的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建设经济适用房,购房按揭,放宽银行贷款等,这些政策使得空置率上涨,房地场开发过热,直接助长了经济泡沫的形成。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涨,城市人文环境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带动了卫生,教育行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就业者,开发商流入城市,房地产需求随之急剧膨胀,同时,各城市也在极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为房市进一步升温的催化剂。

三 控制经济泡沫的具体做法

我国房地产经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存在很多的不和谐的因素,有效控制经济泡沫,必须从以下方向出发:

1.加大整改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滥竽充数的房地产企业,相关部门要强化资质管理,将企业资质与企业信誉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开发,规范经营;对开发项目中乱收费的行为进行治理,从而降低开发的成本。同时,还应该将法律投入到房地产外部治理中,要加快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法律制定的步伐,制定符合本市情况的房地产开发相关管理法,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通过公开成本的方式,对市场的信誉机制做到隔山打牛,用法律来规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减少灰色交易的漏洞和可能性。发改委要根据各地区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土地供求说明书,使得市场预期得以稳定。

2.建立和完善住房的保障制度。加快改进住房供应需求结构

改善需求结构以及住房保障体系,使得低收入居民同样享有住房权利,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高档商品房的建设进行干预,并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同时对消费的对象加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要完善扶持政策,对于低收入的家庭,为其发展廉租住房,同时对廉租住房的使用对象进行控制,要大力发展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的供应,使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改善。市场环境达到和谐。既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又要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住房的供应。

3.规范土地市场,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引导住房梯度消费

在进行土地交易时,笔者建议由农民集体租赁所持有土地的使用权,政府和开发商直接交易,严格控制购房者购房贷款金额,土地市场得以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降低。对于二手房交易市场,要提倡二手房循环利用,降低房屋空置率,提高资源优质利用,对于二手房交易市场,要降低标准,规范中介行为。

4.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消费,促进房地产品牌的形成

要打破人们“一套房子住一辈子”的传统思想,积极引导消费,使得资金灵活运转。要改变房地产业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房地产开发商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互动,形成城市整体品牌,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

四 展望

1.近几年内,房地产将会面临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局面,屠地产投资将保持持续增长

在中央宏观调控下,目前房地产市场投资速度明显有所下降,但增长速度估计不低于30%,房地产投资热点可能会从北京,上海等城市圈转移。沿海城市譬如浙江,辽宁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估计将会成为下一轮投资焦点。投资渠道将会趋于多元化,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将会成为当下主流趋势。

2.房地产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虽然国家出台了限制二次购房,控制拆迁规模,上调银行存款率等措施,但是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由于中国目前处于一种住房条件普遍偏低的状态,住房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多数人对住房的需求。供给方面,中国对土地管理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存贷款利率,对于房地产供给产生深远影响,使得开发商投资金额不足,导致造楼速度跟不上买楼速度,供给关系紧张,控制开发规模的实行,使得土地开发面积减少,供给关系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手头流动资金的增加,房市需求将会在未来几年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3.二手房市场将会持续升温

我国房地产目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需求过度化,购房区域化,开发房源丰富化以及购房人群性质多样化。由于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二手房管理政策以及扶持政策,二手房市场将会增加活力,成为购房焦点。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发展,将会带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满足供给需求的同时,也平息了房地产价格升高的趋势。

4.经济适用房买卖将会对政府宏观调控产生影响

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调控成本普遍偏高,而各地都存在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所带来的压力,使得国家相关指令实行不是很彻底,地方政府趋于利益考虑,往往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措施。近年来,经济适用房虽然买入价格较低,但是由于其对于购买数量以及出售年限有所限制,短时间经济适用房投资基本不存在利益可言。而长时期的投资,将会增加交易时的综合地价款,增加了开发的成本。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产品,政府必须对开发商投资经济适用房提供足够的优惠条件,从而使楼市局势得以缓解。

篇8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0引言

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相关概念,而且这种相关是正相关,也就是说,生态制约着经济,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生态,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生态具有了一定的区域性,同一区域内的生态组成要素是彼此相互影响的,且互相交叉,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定路径也就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生态经济的特征

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组成,生态与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不可跨越的两大环节,其组合自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特征。

1.1协调性特征协调是一种普遍规律,无论在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都起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存在协调,才可以表现出整体效应,才能反映出1+1>2,但协调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人类不仅要懂得正反馈还要懂得负反馈,既要懂得加也要懂得减,因为在一个系统里只有有加有减才能保证它是最稳定的,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如一个地方若鸟很多,那就会使虫很少,而虫一少,树就长的好,进而就为鸟创造了更好的生存条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有一个负那就是虫少了。假如虫多了,那就会使树少,鸟也就没了生存条件,那这个系统里就不稳定了。

1.2系统性特征生态经济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但在这众多要素之中,生物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这种系统性是以生物为中心的,没有生物的存在就不存在生态系统,而生物与环境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某些信息流使得生物得以跟环境进行交换,从而形成开放系统。这种开发系统的存在,使整个自然界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否则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诸多难以解决的后患问题。

再者,生态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其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必须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只有这样,生态经济的系统性特征才能凸显出来。

1.3循环性特征整个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循环,而这种循环也是其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的,在这一点上,外力的作用很是有限,但人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干预这种循环的进行,由此也才形成了“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概念。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惟独生态没有形成循环。而生态经济则要求必须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为如果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就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而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此外,生态经济还具有一定的新的价值特征。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时,已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仅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这些特征的存在,就要求人类在采取经济发展手段时,必须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路径,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篇9

今天的会议是通过传达贯彻全市第三季度经济分析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工作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狠抓落实,奋力拼搏,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刚才,陈定三常务副县长通报了我县1~9月经济运行情况,都城、南江口等6个镇分别作了发言。稍后,黄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好全市第三季度经济分析会议精神,以审慎积极的态度应对我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0月16日上午,云浮市召开全市第三季度经济分析会议,总结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黄强市长要求我们要从两方面抓好落实,一要对照目标,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二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及早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力争为明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下一阶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

对照全市第三季度经济分析会议的要求,分析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一)我县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序略有靠前。1~9月份,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22.81%,在全市排第二位(在新兴26.57%之后)。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排名第28位,在全市排第二位(在新兴之后,新兴增长31.21%排12)。上划省“四税”完成2926万元增长23.77%,比全省(67个县、市)平均增长水平(17.53%)高6.2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县的经济总体运行是良好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虽然经济增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县自身的特点,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少。

(二)一般预算收支矛盾突出。一是多个税种收入进度未能与时间进度同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年计划的73.05%;税收收入总体只完成了年度计划的58.26%;主要的12个税种中,只有5个税种完成进度达到时间进度(都是小税种),其余7个税种完成进度都落后于时间进度,其中增值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72.6%、营业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34.42%、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64.71%、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61.47%、房产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56.28%、车船税和印花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60.81%、契税收入完成年计划的74.16%。二是多个支出指标完成进度超过时间进度。1~9月,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年计划的78.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项目、文化体育与传媒项目、社会保障和就业项目、医疗卫生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农林水事务项目、工业商业金融事务项目等7个项目支出超过时间进度。

造成收支矛盾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般预算收入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二是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58.62%。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1.38%,这个比例偏高,说明财政收入的质量有待提高。

(三)镇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9月,镇级税收收入完成7148.08万元,增长23%,其中增幅在平均数以上的只有南江口、历洞、千官、桂圩4个镇,有4个镇不同程度减收,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7.19%,而减幅最大的同比下降27.88%。在财政入库方面,有7个镇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务,6个镇收入进度还未达到时间进度,完成比例最高的镇达179.76%,而完成比例最低的镇仅有47.56%。今年对各镇财税入库的考核指标是以过去3年各镇税收入库平均数来定的,应该说是在同一起跑线,而且考虑到是第一年,对未完成任务的只是没有奖励,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希望落后的镇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追上来。在项目引进方面,截至9月30日,各镇新上已投产、试产、在建、已签约项目共61个,项目总投资4687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8530万元,完成总投资60.9%,其中引进项目较多的镇有9个项目,而个别镇只有1~2个项目。造成这种不平衡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观态度如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总的来说,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形势总体是好的,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季度,我县经济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迎难而上,始终保持强烈的机遇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巩固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着力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集中力量攻坚破难,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一)加强财税征管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按照市的部署和要求,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抓好企业增资扩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使项目尽早产生效益。二是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加大车船税、资源税等税源的征收力度,依法理顺好高速公路建设税收入库问题,确保完成财税收入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当前要突出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地配合、支持好高速公路的建设,积极主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为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快省道368线二期工程改造,确保都城至平台路段在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三是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为明年防汛、防灾、减灾工作打好基础。四是继续推进好九星大道建设、中山路步行街管理、县城净化工程、市场改造工程、阳光时代广场建设、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配套设施完善、县城二环路建设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三)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园区征地工作,切实解决工业载体问题。二是对原有在谈项目加大跟踪协调力度,重点服务好本地企业的增资扩产工作,提高效率,减低招商成本,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三是加大力度推动联塑一期在建项目的投产和广鑫造船厂项目动工前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抓紧完成改水、改厕、改路任务,搞好环境整治,确保年底前完成151条生态文明村的建设,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二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组织和实施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中小型水库、重点堤围除险加固任务,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加强我县与东莞市供销合作联社的合作,通过建立水果购销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流通增值,带动农民增收;以发展新产业、增加新就业为主要举措,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推荐、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和外出打工,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确保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62元以上。

(五)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1~9月,全县争取上级已到位资金7232万元,同比增长53.87%。进入第四季度,正是上级有关部门回顾、调整、增加资金使用的时期,我们要争取资金,关键是要抓准具体项目。因此,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向上争取资金的意识,注重工作方法,认真研究有关的政策法规,吃准政策条文,盯准实际有效的项目,与上级多沟通联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有效争取项目资金;要跟进好未到位的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抓好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以县民政局为主,各镇积极配合,进一步收集整理社会事业合作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回馈社会,共同合作办好社会事业,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

篇10

[关键词]微积分;经济分析;数学

中图分类号: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59-01

一、前言

在纷扰复杂瞬息万变的经济现象中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经济原理离不开高等数学。而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也是与经济学联系最紧密的纽带,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在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二、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应用

(一)一般均衡理论中的微积分方法:经济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创立的

所谓瓦尔拉斯均衡,就是对每一个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所有均衡条件进行描述。即寻求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均衡价格体系存在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是在构建多变量方程组的前提下,运用微积分理论对商品市场的供求进行边际分析,从而寻求一个均衡价格体系,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其思路是由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及厂商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的分析,到整个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首先考虑h的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然后再将所有h的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分别相加求得每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每种要素的市场供给。h的效用取决于它所消费的各种商品数量以及它提供的各种要素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如何获得效用最大化

无论是从基数效用论入手还是从序数效用理论入手,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结论:(MU为边际效用,P为价格)其分析工具是微积分。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是:设TU表示总效用,以U表示边际效用,Q表示消费者,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若消费者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三)弹性分析

商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会引起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但价格变化以后,需求量所作出的反应或增减变化程度,不同http://的商品时不同的,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也是不同的,所以需求的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也就是两者之间的灵敏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和一个自变量的相对变动之比。

(四)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生产理论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问题。假定生产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求来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求的生产函数为:L为可变要求劳动的投入量,K为可变要求资本的投入量,Q为产量厂商可以通过对两投入要素的不断调整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五)最优化问题

边际分析研究的是函数边际点上的极值。也就是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上(即边际点)是由递增变为递减,还是由递减变为递增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而寻找这个可据以做出最优决策的最合理的边际点,正是经济研究的一个焦点。因此,微积分法是研究最优化规律不可缺少的方法。

(六)边际分析

在经济学中,经常会遇到边际这一概念,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等,从文献《赵树源,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看,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就是相应的经济函数的变化率问题,即把一个经济函数的导数称为该函数的边际函数,边际函数在某一点的值称为边际值,总成本函数关于产量的导数称为边际成本,其经济含义是:当产量为q时,再生产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益是指总收益函数关于销售量的导数,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q时,再销售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收益;边际利润是指总利润函数关于销售量的导数,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q时,再销售一个单位(即)所增加的总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