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的拼音范文

时间:2023-03-26 22: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磅礴的拼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磅礴的拼音

篇1

值得提到的是,很多中国人看到“加油”不可翻译成英文,才发现原来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惟一性,并与我一样,为这种独特性与惟一性感到无比骄傲。事实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大,也正因为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才有我这种人的存在价值与必要:为中西文化搭建一座浮桥,也只能是浮桥,而不会是具有坚实桥墩的桥梁,也只是起到让东西方文化简单碰面的作用,而不可能使两种文化深入交融。

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著名诗句的英译,您就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在中国人,哪怕是中国小学生的眼中,都知道李白的“三千尺”不过是个虚数,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比喻,并不具备用尺丈量的实际功效。但也正是这种“虚数”,这种“气势磅礴”,这种“不具备实际功效”的诗句,却在整个西方引起不小的误解。西方人认为,如果是三千尺的话,那一定不是三千一百尺,而只能是三千尺。他们的这种小儿科式的一句话,立马会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嘲讽与感慨:怎么,连“飞流直下三千尺”都不能理解,还要把三千尺真理解为实际上的三千尺?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人向我们这些所谓的英语大家问到,怎么,难道连这么有名的诗句都不能准确地翻译到英语中去?是的。是不能传神地翻译过去的。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已经尝试过N次了,但都失败了。也就是说,太多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的东西,在洋人面前,却成了一堆垃圾,至少成了一堆不可理解的东西而被无情抛弃。

由此看来,我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责怪“中国加油”不能被准确地翻译成英语的事情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不是恭维话,是事实),我们终于看到,连纯粹的老外,纯粹的汉语通的老外,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了。他们看到“加油”不能被很好地翻译过去,于是,亲自上阵,用“拼音”加“英语”,把“加油”翻译成了英语。呵呵,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现象,几乎没有什么可能被全面翻译到英语中去的。也因此让我想到,又怎么能指望着洋人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我们的文化,及我们的以文化为依托的整个举止行为呢?

篇2

已经开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本来因为教材的改编、不得教法而有些许焦虑,幸运的是,我有幸参加了9月16日在梓山湖小学会议厅举行的赫山区义务教育部编教材培训会,聆听了刘胜兰老师对教材的理念分析和方向指导,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更深的认识,教学方法上也有了初步的把握,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部编本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风格活泼,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这次学习让我学习了很多:

第一,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刘胜兰老师不仅给大家讲了整本书的编排意图,让大家深感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讲了每课的设想理念,给大家传授了很多教学方法。如:拼音教学时,可以用儿歌来说明学生识记字母,有较难学的字母时,可以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识记。而学习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并能学习到更多的生字。而学习课文时,也能用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许这些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屡见不鲜,但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第二,在教材结构上,部编新教材几乎颠覆了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学拼音,这在以往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其实是更关注了儿童的需求,并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教材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孩子的语文生活延伸。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识字量上,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要求小学新生认识的全部是常用字,识字教学上突破了传统的借助拼音识字的模式,而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童谣、故事等方式,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有趣又没有难度。

第三,树立了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篇3

关键词: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

书法,通俗的说,就是富有感情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书法的身影,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我们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所以说,书法无处不在,那么书法究竟是什么?参加完书画艺术导论的选修课后,应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现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混沌萌芽” 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的发展史。

仓颉造字,奉黄帝之命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出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汉字来源于物象,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开始,中国有了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书法中的“书”乃“写”也,“法”为法规、法则、法度,“书法”乃写字的法则。我们通常把按着一定书写法则写的有审美价值的字,称为书法,精此道者为书法家。而不可把一般的毛笔字叫“书法”,把用毛笔字写字的人都叫“书法家”。我们为什么不管外国人写的外文叫“书法”?那是因为字母一没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二没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它只是代表语言的符号,而不是有审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中国文字就不同了,它是拼音字母的升华,它一方面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同时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所以它不但是语言的载体,而且还能成为有审美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财富。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可以说是智测无涯,固也无涯,具以风神气者为居上,奸于功用者居下,其中之奥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当然书法虽然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须依托一定的对象—汉字;如离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点线的本质而进行抽象的文学那样叙述故事,描写内心感情,却和音乐中器乐较为相近。器乐以旋律、和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书法艺术尽管书体各异,但其造型的共性都是以点、线条构成单个的表意形体,点、线条或结构单位在不违背文字意义的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与表现力。

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名家,在这些名家中,我偏喜欢颜真卿的风格。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 《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篇4

一、探秘汉字之源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文化符号,传承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一定要在孩子学写字的初期就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汉字的起源,激发起他们认识、书写及探秘汉字的兴趣。

如我在一年级学完拼音学写字前,就用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奇妙的汉字。我告诉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语言就是汉语,书写的就是汉字。关于汉字还有这样一个奇妙的故事呢。然后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展开无穷无尽的遐思。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一个人累了,倚在树上就是“休”息呢;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就是跟“从”;很多人在一起就是大“众”……接着我就在黑板上写着这些字的甲骨文,又接着出示这些字是怎样随着历史的变迁一步步演变的。孩子们也在这样的介绍中不断地发出“哇”“原来是这样”的感叹,

这样的“第一课”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让他们觉得汉字是那么神奇,那么神秘。

二、感受汉字之美

鲁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汉字具有“形美以感目”的美学特征。他曾经说过:汉字有三美并且蕴含着智慧。意美可以感染我们的心灵,音美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形美可以闪亮我们的眼睛,而汉字的智慧是可以育人。

汉字的形体结构变化多端,既有甲骨文的瘦峭俊秀,篆书的内敛含蓄,楷书的端庄磅礴。书写或钢或柔或动或静,变化多端,使字体的骨架布局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欣赏那有坠石之势的点、肩挑昆仑的横、如剑出鞘的撇、一柱擎天的竖等汉字笔画的神韵。汉字在这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通过她的横平竖直、字里行间和笔墨纸砚等基本元素,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精神的跃动。

汉字的表意性质赋予了书法艺术灵动的形象美。因此,可以说汉字具有外在的形体之美。汉字还具有内在的意境美。

无论是汉字的外形之美还是意境之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较为抽象,只能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慢慢渗透,慢慢引导,学生就会渐渐建立起自己的汉字审美观,慢慢去破译汉字的密码。

三、体会书写之乐

当我带领孩子们书写时,我很注重放慢节奏。先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这些基本笔画学起,而且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从一下笔就让孩子找到练字的感觉:如何起笔运笔行笔收笔,经过一两天的训练,他们已经能够书写出像模像样的简单笔画了,横两边稍有顿笔,竖下略有悬针,撇伸展舒畅,捺带上小小的脚丫。这时,教师的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非常重要,一定要多表扬,久之学生就会从这样的书写中体会到书写汉字的成就感,感受到书写的和成功的快乐。

四、夯实指导之实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其指导的作用在写字教学中可以说更加凸显。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个字在田字格里占格的位置。然后教师范写,写完后,让学生对照课后田字格里的字给老师看写得行不行,给老师提意见,然后老师再修改自己的范写。最后才是学生的练写与多次的评价展示环节。这样的一个扎实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让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这样自己在书写中会更用心,因为他们知道别人也会给自己提意见呢。

五、养成正确之姿

篇5

-,以理服人,正面反驳这是最常用的反驳手法。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简单的逻辑推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这种方法适用于己方准备充分而对方又未加以充分证明的观点。正面说理反驳由于颇费口舌,在辩论场上只宜用于与辩题最紧密相关的论点上,请看一例:论题:体育比赛应该引进电脑裁判。

价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当电脑裁判满怀自信步入赛场后,过分地强调准确,将严重弱化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正方二辩:……观赏的是什么?是一种体育美,美的基础是什么?是真。公平就是对真的一种保证。如果连公平都得不到保证,欣赏性从何而来?……

正方二辩用了两个简洁的设问和一个反问就把体育比赛的观赏性与体育比赛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讲得清楚明了,使对方观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圆满地完成了反驳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简洁是正面说理反驳致胜的关键。

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辩论场上,倘若对方辩友妙语连珠,千万不要慌张。针锋相对的思想就是让观众把给对方辩友的掌声加倍偿还回来。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对方精彩的言辞引导下,立即找到一个相似的却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出来,回敬之,则给人技高一筹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驳,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论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在取得信息优势之后,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难道说,为了信息战的火眼金睛,就不要传统武力战的金箍棒了吗?

(掌声)……

正方三辩:金箍捧当然可怕,但却阻挡不了唐三藏紧箍咒的信息流。

(热烈的掌声)……

这样反驳不在于展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在于表现辩手临场的机智。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辩手要在平时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对已不利时保持冷静与乐观。当然,这样的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一来给人跑题的印象,二来有哗众取宠之嫌。

三,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这一招与前一招一样,都是借对方之力攻其自身。所不同的是,前面以牙还牙是借对方语言的魅力。而这一把顺水推舟是借对方逻辑的力量。说白了,就是用对方的论据证明我方的论点。还是看一段实例吧。

辩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一辩:……面对铺天而来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能对着敌人说:"亲爱的敌人啊,我们的祖宗家法不可变,让我们打一场传统武力战吧!"你知道敌人在哪吗?

反方三辩:而对方辩友所说的威力无比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不正说明信息网络不可靠,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系于"信息战"这一根绳上吗?(掌声)

正方一辩本来是想说有了信息战,传统的武力战英雄再无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辩那儿,却得出信息网络不安全,不能单纯依靠之的结论来。搞得正方一时无语以对。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关键在于透彻的逻辑分析。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二难问题,也就可以"顺水推舟"了。反方三辩用的实际就是一个二难问题:如果信息战没什么威力,那么从战争选用最有效的手段出发,传统武力战显然不会被淘汰;如果信息战威力强大,而它又是一场网络之争,那么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单纯依赖网络本身又是危险的,传统武力战还是不会被淘汰。经过这样的逻辑设计之后,反方当然可以"将计就计"了。

四,巧作类比,一针见血

在很多情况下,单纯的说理正面反驳枯燥无味,而且艰涩冗长。而运用类比,既能活跃气氛,又能使反驳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实例:

辩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请问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什么?……

反方四辩:信息……

…………

正方三辩:……高位势支配低位势,高层次决定低层次,对方辩友既然已经承认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信息,也就是说,对方辩友也承认:信息就是未来战争的主导了?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的逻辑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层,不要下面的基础、(掌声)

反方二辩短短一句语,就把正方精心设计的圈套给破解了,这不能不说是类比的功劳。类比反驳简单好用,但要注意:①类比的两对象要相似性强,免得观众、评委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不过来。②类比的格调要高,切忌想到什么就比什么,以免起反作用。③类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则毫无效果。

五,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一般情况下,反驳在后,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这里,我要介绍的一招是反驳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论点了,在你发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这个论点驳得体无完肤,当你再抬出这个论点时,已如吃现成饭般索然无味。

在电脑大赛电视论辩赛总决赛的大决赛中,一、四辩陈词采用了多媒体图像支持,使得观众能边听陈词,边看事先准备好的图像资料。大决赛的辩题是:电脑的智能化可能导致人脑的简单化。我们(华中理工大学队)作为正方料定对手会把人脑的简单化定义为大脑结构的退化以及功能的丧失。而我方则将人脑定义为意识与物质的统一体,?quot;内宇宙",将人脑简单化定义为:思维的单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虚无化等等。为避免概念上的争论不休,我们冒险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在多媒体光碟中,我们事先做了这样的图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人脑就是这个吗?"下面一幅是人脑的结构图。当我们一辩陈词结束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对方一辩陈词过程中的图像里,果然有"人脑就是……"下面也是一张人脑结构图。由于声像要配合,对方一辩也不敢擅改辩词。这样一来,对“脱离人脑的社会性本质谈人脑”的致命弱点,在其一辩中就已暴露无遗,我方从此掌握先机,处处主动。

上面,我介绍了我队使用"反驳在先"的实例,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原因是:①我们赛前透彻地分析了辩题,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②赛制决定了一、四辩不能随意修改辩词,看似死的东面被我们活用了。③我方立论圆满,大家易接受。否则会弄巧成拙,让对方后发制人。注意了这三条,大家也可以放心运用"反驳在先"的"绝招"了。

六,迂回进攻,抓住主线

辩论场上处处讲究主动,如果只为反驳而反驳,就必然会显

得被动,处处跟着对手跑,即使反驳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样才能既有力地驳斥对方,又不知不觉地把对方牵到对我方有利的领域中讨论呢?意识到对方在说什么,我方说什么才有利是首先应当做到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的辩手这会儿就会有上佳的表现。

辩题: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适用于电脑。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四辩:事有不能与不为之别。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适用于电脑,对对方辩友而言,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何能而不为呢?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优美的词句,如果拿到电脑上让它去分词,它如何能也,为也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辩题中,正方显然在感情上占优势,所以正方有希望笼而统之打"煽情战";但反方在具体的技术事实上占优势,所以反方希望谈具体的技术细节。依据这种思路,反方三辩找到一个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驳了对方,又回到了"分词"这一具体技术领域,可谓一箭双雕。

七,排炮齐射,气势磅礴

辩论场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方先把时间耗完。那么另一方如何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呢?这个时候,经历了整场自由辩论,能说得清的道理早已说清,观众也已疲惫。所以此时重要的是气势,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驳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琐辩理。请看下面反方是如何进“缺席审判”的:

辩题:信息战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自由辩论之"缺席审判"。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孤立地看战争,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动因要采用不同的作战方式。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一厢情愿地看战争,认为只许你打我,不许我打你。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静止地看战争,殊不知不同的战争进程也有不同的战争方式呀!

反方二辩:对方群友片面地看战争,看不到信息战也是脆弱的呀!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脱离条件地看战争,认为索马里人也可以打一场信息战。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简单地看战争,居然认为一个信息战可以包打天下。

篇6

一、老师范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文艺性的材料,特别是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2.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感性依据。学生折服于老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对老师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会逐渐培养起自觉向老师学习的意识,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3.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只有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沉闷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讲解进程,适时而巧妙地插入一段精彩的范读,就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辅之以小组读、齐读等手段进行积极调节,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朗读要有分层目标

我们注意到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中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细品这几个词,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层次的问题,同时,这三个词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既分层又紧密相关的整体。

1.初读――读正确。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2.细读――读流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

3.品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三、诵读品味,点拨指导

对诗歌更高要求的诵读,是在对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之后,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诵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进而把握诵读的感情。那么,怎样进行诵读的点拨指导呢?

1.要注意点拨读出诗情。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诗歌情感是不同的,甚至说不同的语句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诵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停顿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重音的把握,等等,把朗读的技巧与诗情的品味完美结合。

2.要注意点拨读出形象。让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会使学生深入其境,感同身受。以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二节为例:诗人描写河边的金柳如同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像一位漂亮可爱的新娘子,那种娇媚可人,谁不喜欢呢?那么“新娘”这一句就要读得语调扬起来一些,从而传达出喜爱之情。

篇7

我爱古代金文,坚持不懈,自得其乐。时光一久,慢慢走入古代一个琳琅满目的艺术之城大街小巷,热闹而秩序井然。人生苦短,常常又陷入无知而沾沾自喜。我愿恭恭敬敬地把余年献给金文大篆书法,传承下去,尽点微力,由衷高兴。

――丁伯奎

题记中的话,说得朴素而有力。我们知道,对艺术的追求永远无止境,所有的艺术家就应该像丁老这样,始终能淡然执着地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化为案头上的勤奋,以一颗平和之心浸其中而怡然自得。至于名和利,就交给世人吧。

说这话的正是著名大篆书法家丁伯奎。丁伯奎,汉族,1944年出生,湖南常德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篆刻艺术家。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73年调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篆刻研究会艺术顾问。

著有《驼踪》、《毕加索少年时期的绘画》、《书法美》等著作。文章和作品先后发表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知远》等报刊。《中国产经新闻》以《古文字视觉美的拓展者》为题整版介绍其作品。1985年应邀随李骆公访澳,1989年应邀访问日本并举办个人作品展。退休后,全力从事以古篆为形体依据的书法篆刻创作,主要有《蜀道难》、《将进酒》、《离骚》等篆书作品。

师承著名金石书画家李骆公

丁伯奎的老师是中国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为天津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李骆公在书法界的成就主要来源于其对大篆书写上的创新。他被评价为一位热爱传统而又有世界眼光的艺术家。从他作品的结构造型中可以看到美的高度凝练手法。他的篆刻十分严谨而又新颖;浑厚古朴,风骨铮铮,大气磅礴,不落俗套;他的书法,则讲究骨法用笔和墨色变化。他的艺术中所特有的装饰、变形、夸张,酷似交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饱含着诗情画意。

在接受采访时,丁伯奎指出,师傅的这种“酷似交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饱含着诗情画意”书法体的创新灵感,来源于桂林岩洞景观,其别具一格“两边浓中间淡”的用墨特色,则是受启发于拜见齐白石时,从齐白石画作中揣摩而出的。

作为李骆公的助手和撰稿人,在老师李骆公的引导下,丁伯奎与刘海粟,关良,程十发,江丰,李可染,张仃,罗铭,彦涵,华君武,丁聪,黄宗江,燕鸣等诸多艺术家前辈相识、相交。并在诸位前辈的鞭策鼓励下,潜心治学,刻苦研究以商周钟鼎文为主体的大篆书法,作为李骆公大篆与金石篆刻唯一传人的丁伯奎继李骆公之后又创作了大量的水墨篆书。2004年应邀参加台湾国父纪念馆以及维也纳艺术巡展,其大篆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厅收藏。

丁伯奎与李骆公的师承关系很特殊,他既是李骆公的徒弟,又是女婿。但不管是哪种身份,都使他对李骆公充满敬意,李骆公的创新精神也不断感染着他,使他获益良多。丁伯奎长时间跟随在李骆公身边,经常与其一聊就聊到半夜,还时常帮助其加工一些石头,撰写一些文章。后来李骆公每每制作组合印的时候,都会把他叫来。组合印已经从传统篆刻意义中跳出来,它的创意和最终效果都已和小的名章、闲章不同,已经成为单独的作品。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里面的20多方印,篆法、刀法、章法、阴阳都不同,效果非常生动。

丁伯奎介绍说,因为与李骆公特殊的关系,其“近水楼台”地承续了师傅书法的精魂。丁伯奎对记者说,他虽比不上师傅的才情,但他始终没有任何懈怠。至于在书法本身上的成就,引用著名书法评论家柯文辉的话说,“伯奎告别稚弱,金文写来消除了板结,流漾出生机,轻整饬而重真、贞两字的本色原神,追索充实雍和、镇定、厚拙、健朴的因素,洗去返祖的绘画性装饰性漂亮,将会各有千秋。李老花甲之年,草篆初步定型;没有范本可摹;伯奎的镜子比他多,跳出金文与李氏草篆的包袱负担要重些,体力心态优势略胜过岳父,可以放步前行。”

不离案头 积极进取

丁伯奎介绍,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风格多样,真正“创新”尤难。水墨大篆书法自出现起,一洗历代流派风格,其完全标新立异而又源自古老中华文明传统的风貌立即引起“褒”和“贬”,“肯定”和“否定”两种完全不同的争议,但是,它的美,从另一种意韵诠释着书法艺术的美,无可厚非。

在聊到书法的历史时,丁伯奎流露出了对书法艺术独到的见解以及由衷的热爱。同时即便勤奋如丁老这样的书法大家,也自知还有很多事要做,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为此,热爱书画艺术的丁伯奎,从一开始接触书画至今,始终研精覃思、孜孜以求。据了解丁伯奎早就喜欢绘画,1973年到河北师大任教时,教的也是基础绘画,素描、色彩、结构等等,但这段经历对他后来在大篆上取得的成绩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他师从李骆公之后开始正式学习篆刻,青年时期打下的绘画基础使他对大篆有了异于旁人的见解和主张,并支持他为此奋斗至今。丁伯奎是个十分尊敬老一辈艺术家的人。他十分怀念曾在一旁聆听李可染、张仃、黄永玉等大师们一起探讨艺术的时光,一些熟悉的名字经常被他提起:“随李骆公先生学习这几年,是人生的一大转变,使我一直感到对古文字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李骆公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在说说笑笑中就把艺术推向了一个,有机会在他们身边学习,我感到很幸运。”

李骆公后半生都在钻研钟鼎文,丁伯奎亦为此付出许多精力。他的大篆无论起首、收尾,还是布字过程中字体的大小、疏密、间隔,不求横平竖直,或长或扁,或方或圆,相互挪借空间,构成一种特殊的整体美。现今单篇钟鼎铭文成书的还没人做,尚属空白,现有作品只是把各个拓片的字整理出来汇总、分类。但单篇的钟鼎铭文很有视觉冲击力,构成不一,风格多样,字典是无法反映出来的。正如丁伯奎在《美哉大篆》一文中所言:“在造型艺术中,汉字书法(含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笔锋线法、表现技艺卓立于艺林。两千年来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历朝历代都曾产生过杰出的大家,理论著述颇为丰厚完善,而先秦大篆则少有涉足,更少有经典论著。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今天,这种不平衡状态理应有所改变。”

为了改变现状,丁伯奎开始致力于整理商、周的钟鼎铭文。他不仅自己承担所需费用,还坚持亲自手写,避免本已不甚清晰的拓片更为凌乱。在做这个工作时,丁伯奎曾说过,10年前他功夫还不到,线的力量还不行。为此,他每天坚持练字,平均一年下来光篆字起码写了10万,都熟练透了。

柯文辉的话,也印证了这位爱惜时间、埋首案头的艺术家。“他爱惜时间,蛰居京南,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黎明磨墨,半夜就寝,加上理解力的上升,收效超过前二十年。发现《六书通》,《康熙字典》上端的篆书,法体或不尽准确,笔划有所增减,不及新工具书丰富多变异,原汁原味,研习之始,三天两头一人独自笑出声来,不可抑止。书内窗门逐一打开,一字造型,对临背临多达四十来次,循环往复,其细部处理尤能提神醒脑。个中狂喜,言语难以表述”。

丁伯奎曾说:“汉字是全球最艺术化的文字,电脑普及,又成最科学的文字,一字一音,打出来即是一个词,不费时间,印成书面读物,用纸比英语约少三分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废除方块字呼声颇高,五十年代初推行过汉语用拉丁字母拼音,对扫盲有过积极作用。用来代替汉字,与古文字格格不入,造成古老文明的莫大损失。汉语同音异义异音同义的字多,拼音达不到精密准确。有些字虽早已从绘画里脱出,与图解早出了五服,阅读起来,画境幽远!”

正是这样的坚毅执着,丁老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踏实进取,勤奋不辍,淡然执着的丁伯奎,正是从经年累月的努力中淬炼自己,从而不断成长,“历练深沉了伯奎的涵养,添加了稳重镇定,包容、平易可亲的气息,静以临事,诚以接物,流露出习书凝成的风度。这是在学校、社会活动中不易学到的品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家和文化人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趋。可以说,高层次的文化人才能做到学问与书艺画艺兼善。

篇8

一、渗透朗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是低年级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相关的朗读方法技巧。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常常爱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低,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词与词的联系,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因此,教师指导时,必须要求学生读词句要连贯,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看准字、词、连字、词成句读通,读顺。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汉语拼音”,每课都设计了儿歌。教学有意识地让学生用铅笔划出词语,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跟读并注意按词停顿。在教学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拿出铅笔试着划出词,再进行朗读,读时要求不拖腔拉调,语速略快,其后逐渐过渡到目及词与词进行朗读,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能自觉做到按词停顿分节朗读。训练时要避免矫枉过正,造成读破、读断句子的情况。

阶段教师没有把握好朗读训练关按词停顿。再如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变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能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初步掌握声调的高低快慢、逻辑重音、停顿等;并能根据标点符号,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不同心情读出适当的语气、感情。当学生读得不准确,语气、声调、重音、停顿、感情不适当时,教师要示范指导,并要求他们反复练习。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懂得一般情况下,表现高兴、夸耀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现悲痛、灰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些。描写突然发生变化或着急的句子,则要读得快些、急促些。具体怎么读还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样,学生在参与朗读训练中,得到了相关朗读方法技巧的指导,懂得运用有关的朗读方法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创设课文朗读情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的触发往往要凭借具体直观的事物,他们情感的引发往往具有情境性。教学实践表明,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应当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相关的课文朗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朗读情境中声情并茂地投入到朗读训练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我按照如下步骤创设朗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①出示课件:一幅幅从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呈现在学生面前,潺潺的流水声传入学生的中……②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朗读导入语: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站在气势磅礴的瀑布前,你自然而然会在心中产生赞美瀑布之情吧,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吧。又如在引导学生朗读“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个诗句时,我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几位学生踊跃朗读,我则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吟中入境,并通过课件展示香炉峰的两幅图片,通过对比使学生在“读、看、思、诵”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这样,指导朗读时用简单的话语巧加点拨,学生的朗读则入情入境,有声有色,从而达到身临其境、情感共鸣的功效。

三、实施分层朗读指导,全面达成朗读目标

对老师来说,在一个班里培养几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要不断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一个班里总会有几个朗读能力较高的学生,也会有一些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有差异的朗读教学目标――达标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实施不同的朗读策略,使全班每个学生在朗读方面均能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能力高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经常会不断地向他们提出较高要求,使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些学生的带动下不断地提高;而对于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进行个别指导。不过最关注的还是朗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全班的大多数,他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全班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个学生敢开口读,哪些学生还不敢读;哪些学生善于朗读,哪些学生容易重读或口齿不清,哪些学生理解得快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情况,区别要求,分别指导。每节课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应该比他们原有的朗读水平更高些,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会更加认真、努力地朗读以获得不断提高,这样的训练才算到位,才算是扎实的朗读训练。

四、抓好朗读评价环节,引导运用评价方法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学生朗读的能力和朗读的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同时,朗读这一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朗读可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朗读的要求,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是有声地普通话读,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或询问同学老师,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读下去。否则就会闹出读错音的笑话。只有逐字逐词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二、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内部语言处在发展时期,还不能主要依靠内部语言来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外部语言的朗读,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稳定,把书面语言的形式与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意思难以领会的词语、句子,通过朗读,能够意会,达到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说明熟读才能深入理解,熟读才能体会作者表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才能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朗读可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活生生的画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过电影”,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例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就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引发其内心视像,在脑海里展示出气势磅礴、神奇壮观的瀑布图。作者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的美和包含在里面的情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四、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思维力和记忆力是人的重要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是教学任务之一。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不可能的。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时,除了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人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可起到看和听的作用,能建立视觉和思维,听觉和思维的多种联系,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随着记忆量的增多,学生的语汇就越来越丰富。

五、朗读能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我国正进行现代化建设,所谓现代化,最突出的是信良化。我们已进人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不论传递信息的手段有多高,有多少种科学仪器、科学手段,必要的最有效的工具还是语言。因此,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而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古人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沟通起来。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在口头上、书面上逐渐习惯于课文里的用词用语,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能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汉字,促使说话和作文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促使学生说话时语言顺畅、规范而有感染力。

六、朗读教学的方法

既然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重视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

1.读正确是朗读指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个字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数读,不点读和不唱读。

2.读流利是朗读指导的重点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达到“看”先于“读”的“视读广度”的水平,能把字词句之间的联系把握好,不但能够词句熟练地读,还能意思连贯地读,避免断读和破句的情况出现。

3.读出感情是朗读指导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和感情,恰当地处理好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把教材包含的感情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1)重音指导。

重音重读,是朗读中需要着重强调的那些词语。

重音轻读,有时候能收到更显著的效果。

重音重读还是轻读,应该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2)停顿指导

停顿,是朗读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必要的间歇。这种间歇不仅是朗读者朗诵和学生倾听朗读的需要,更是课文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了这种间歇,才能收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3)速度指导

朗读中的速度问题,即快慢问题,朗读的快慢速度,除了跟停顿有关,最重要的是跟课文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有关。一般来说,叙述、写景、沉郁、忧伤、行动迟缓,气氛庄严、情绪平静的时候,要读慢一点。

(4)语调指导

语调指朗读时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有了这种变化,才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音乐美。一般来说,说明和叙述性的内容,以及表示冷漠、悲痛、庄严的感情用平直调。

4.多种形式的训练。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朗读训练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老师范读。老师的示范朗读,给学生在处理感情掌握技巧方面起到引路的作用。

(2)个别朗读。这种朗读既可以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又可以让朗读能力弱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其多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自由朗读。这种朗读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难以读准的字音,又可以有个性地解读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4)齐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是能够强化课文中点明中心的内容,发挥班级教学的优势。

(5)分角色朗读。

有的n文,角色个性鲜明,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入情境,融入角色,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根据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最佳的朗读方法对学生给予指导,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学生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浓,朗读水平将会如自矮子上楼――步步高升!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说的就是想成就学业,必须首先打好基础。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学自知。”学生把课文读得烂熟于心,琅琅上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将如园田之菜――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文类型恰当地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实现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篇10

有些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不行,那这就更应该用试卷来练习一下,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都懂,关键就是要去做呀。考试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你考完以后,如果有答案的话,那必定是会先对一下答案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松雷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松雷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yán jùn zhuó yǒu ch?ng xiào tóu xián xián guàng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 ( ) ( ) ( ) ( )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yù liú

( ) ( ) ( )( ) ( )

jiāo —( )带 触( ) yì—( )力 ( )制 ( )立

kān —( )测 ( )称 yù—犹( ) 富( ) 忧( )

二、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的横线上。(9分)

气势磅( ) 久( )盛名 雄为( )观 高朋满( ) 门庭若( ) 琴( )书画 深思熟( ) 无所不( ) 温文( )雅 回味无( ) ( )飘()舞 ( )礼( )拜 ,

( )( )心血 ( )( )而出 ( )( )泪下

1、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热闹,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不能离开”。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改为带有问号的句子:

(2)我班全体同学通过并讨论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仿写句子)爱 , 。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诗 句 。

(5)、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仿照句式写一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上“无论?如果?还是”关联词使句子更完整。

我们工作有多忙 时间排得有多紧 合理安排好 可以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5分)

屹立 矗立 耸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 )在人民广场。

2、中国像巨人一样,巍然(

)在世界的东方。 3、大街两旁( )着很高层建筑。

必须 必需 1、阳光、空气和水是人们生活的( )品。

2、建造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

)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五、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5分)

虽然……但是……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总…… 如果……就

1、(

)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2、( )你对别人没礼貌,( )别想让别人尊敬你。

3、(

)刮风下雨,警察叔叔( )要在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4、(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5、齿鲸( )吃大鱼,( )吃海兽。

六、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5分)

1、小明家的房屋很小。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我叔叔给我买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教练指导我们。

(2)我们排练体操。

把上面两个小句子合并成一个大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9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1、在文中找出三个带“名”的词语,再根据意思选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3分)

名声( ) 美好的名声( ) 名气和钱财( )

2、“盛名”是名声很大,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盛名主要体现在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的句子。

(2分)

4、有时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认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16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

①一个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 说没有, 嫌他在捣乱。

②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店主(热情热烈)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培养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 驾)上摔了下来,至今不省(shengxing)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个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美元。”老头接过硬币,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医院。

④几天之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 帕特鲁普伤好出院了,当他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时,差点吓昏过去。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铺。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重金请来的。

⑥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出国旅游去了。

⑦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老头写来的信。信是6月20日写的,署名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信中说:“……我很开心,近况很好……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⑴从短文第②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和词语,打上“√”。(2分)

⑵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⑶读第②、③自然段,回答:

①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话是什么意思?(2分) ②“男孩流着泪”是因为心情 ;“老头眼圈湿润了”是因为内心 。(2分)

③联系下文,想一想:老头为什么说“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2分)

⑷填空。①从文中的“ ”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老头是一个不喜欢炫耀自己的人。(1分)

②根据老头的善行,你任务可以授予他一个怎样的荣誉称号: 。(1分)

⑸按要求写话。

在一次以“感恩和爱心”为主题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邦迪和老头同时获奖,请你为他们各写几句颁(ban)奖词或评语,要求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不少于20字。(4分)

邦迪:

老头:

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12分)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sù xi?xiù)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咱们去‘仿善’,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li?li?ng)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1、用“√”给问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分)

2、整篇文章中洋溢着一种伟大的母爱。

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把理由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第②自然段中的画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1.5+1.5=4分)

①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挡在窗前不想让“我”看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她为什么要带“我”到北海去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说文章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作题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深受感动。请说说你对“好好儿活”的感悟和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30分)

从《我爱老师》《我和老师》《我的老师》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文。(30分)

松雷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答案基础知识一、严峻,卓有成效, 头衔, 闲逛, 崇山峻岭, 身临其境 ,滥竽充数, 翻天覆地,

波涛汹涌 ,翠流 , 胶 礁 , 毅 抑 屹,勘 堪,豫 裕 郁

二、礡,负,壮,座,市,棋,虑,能,尔,穷,襟带,顶膜,枉费(毕生)(倾注),喷薄(挺身)(脱口)(鱼贯)(脱颖)(倾巢)(夺眶)(破门),潸然

1、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2、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3、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三、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不能离开。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他怎能离开呢?

2、我班全体同学讨论并通过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

3、略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肖邦离开祖国

6、略。

7、无论我们工作有多忙,

时间排得有多紧 如果合理安排好 ,就可以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的。

四、耸立 屹立 矗立, 必需 必须

五、只有 才, 如果 就, 不管 总, 虽然 但是,不但 而且

六、1、小明家的房屋只有巴掌大小。

2、拦河大坝截住了河水。

3、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他叔叔给他买的。

4、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可以被扑灭。

5、教练指导我们排练体操。

七、课内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

1、名誉,美名,名利

2、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3、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4、美丽是指的居里夫人在盛名环绕中依旧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

课外阅读:

购买上帝的男孩

1、略

2、不是

就是, 虽然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