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谜语范文
时间:2023-03-26 10:3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谜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两羊打架
3.完全合算
4.勤点钞票
5.两边清点
6.有情人终成眷属
7.合法开支
8.打得鸳鸯各一方
9.垂钓
10.马术
11.戽
12.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3.追本溯源
14.对症下药
15.多十分
16.集体钓鱼
17.协议离婚
18.打成和局
19.团体赛
20.刮胡子
21.磨拳擦掌
22.谁押林冲去沧州(打两个数学用语)
23.一(打一成语)
24.十百千(打一成语)
25.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26.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打一古书名)
27.三八二十四(打一体育用语)
28.7×9(打一古军事书名,卷帘格)
29.x=只-吾(打一工业用语)
30.x=旭÷3(打一化学用语)
31.东坡游春
32.回眸一笑百媚生
33.解析几何(打一口头用语)
34.+-×(打一成语)
谜底:
1.一元二次(推算法)
2.对顶角
3.绝对值
4.常数(通假法)
5.分数
6.同心圆
7.有理数
8.公分母
9.等于(通假法)
10.乘法
11.内角(分解法)
12.循环节
13.求根
14.开方
15.余角(换算、通假)
16.公垂线
17.约分
18.平角
19.公共角
20.平角(词性通假)
21.等角
22.两个解、差(问答法。答曰:两个解差,分开即是)
23.大有人在
24.万无一失(别解为没有“一”和“万”)
25.口(谜面意为“只”少“八”)
26.《拾遗记》(意为忘记写“拾”)
27.女子双打(双打即两打,二十四)
28.三十六计(7×9计六十三,反序读之即得)
29.成品(八口减五口为三口,三口即成“品”字)
30.结晶(九日除以3得3日,结合为“晶”)
31.苏步青
32.杨乐
篇2
关键词: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设计;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分析
课本首先安排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使学生了解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等做了准备。此后,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通过扩大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使用范围,自然地引入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以及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小数的科学记数法。本节分4课时,第1课时学习零指数幂的意义,第2课时学习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第3课时是将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全体整数指数幂,第4课时学习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小数的科学记数法。
2.教学设计
因为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的导出过程完全可以类比零指数幂的意义导出过程,所以我将前两课时合并为1课时进行,并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是经历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产生过程,体验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引入的合理性;二是了解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意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正整指数幂、整式的加减法等知识,掌握了相应的法则。通过类比整式与有理数,学生会产生“整式是否也可以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等问题。为此,“整式的乘除”这章的学习势在必行。
在本章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了解了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等做了准备。此后,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本节课将通过扩大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使用范围,自然地引入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并为下节课将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全体整数指数幂以及学习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小数的科学计数法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在课前导入练习中设置了两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回顾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为引导学生将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扩充到整数指数幂做准备;二是在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中,强化这个条件,为零的零次幂无意义和零的负整指数幂无意义作铺垫。三是通过简单的题目测试一下学生对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探索新知识做铺垫。
三、教学反思
1.我对学生的预期
通过三组同底数幂的除法(m>n、m=n、m
通过扩大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使用范围,自然地引入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根据同一个计算使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并由特殊到一般,合理规定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意义,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经历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产生过程,体验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引入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了解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意义。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对概念意义所做规定的合理性一般不容易讲清楚,所以在第一个环节零指数幂探究中,把所要讲述的道理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零指数幂的意义。因为负整指数幂的探究可以类比零指数幂探究进行,所以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亲身体验负整指数幂的产生过程。整节课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2.我的不足和遗憾
第一,通过扩大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使用范围,自然地引入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总感觉自己在引导学生时做得还不够自然。第二,在零指数幂的意义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三个除式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了:O00=1,()0= 1,(-3)0=1O,在归纳总结零指数幂的意义时,应该合理地引入数学思想,如用符号表示数,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第三,应该放手,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对表现好的学生,应该及时表扬;对不敢展示自己的学生应该适时地鼓励,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是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养成,类比思想、迁移思想、逆向思维训练在本节课都可以很好地体现。二是探究性学习很重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引入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连续性。三是高效课堂不是高速课堂,由于不同的学生本身差异很大,怎么权衡做到面向全体,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篇3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20多种,主要是氮、磷、钾、硫、钙、镁等6种,其中氮素是玉米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研究表明,平均每千克氮素可增产玉米子粒20千克左右。氮素营养好,玉米根旺苗壮,叶色深,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氮素营养不足,则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狭长,茎秆细弱,叶色黄绿,穗小粒少空秆多,产量明显降低。同时玉米对磷、钾的需要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增施磷、钾肥。
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化很大。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的数量少、速度慢。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的数量也多.是吸肥的关键时期。开花授粉以后,吸收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逐渐减慢拔节至孕穗期和乳熟期是玉米吸肥的二个效率期。玉米苗期吸氮占总吸收量的2.1%,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占 46.7%。玉米吸收磷素,从占干物质的百分比来看,各生育期比较平稳而累积吸收量则逐渐上升,苗期吸磷量占吸收总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由于春季地温低,土壤中的养分转化慢,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低,所以玉米苗期常因磷素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为此种植玉米多以磷肥做底肥或种肥早施,以促进玉米植株和根系的早期生长发育,并增强抗旱和抵御低温能力。据试验,施磷的玉米比不施磷的玉米早发1~2片,根数多将近1倍,根重增加2倍,植株内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1倍以上,抽雄期提前6~8天,吐丝期提前4~7天,成熟期提前2~3天。玉米吸收钾素,在拔节后吸收量迅速增加,在开花期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玉米对钾的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
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其施肥量以公顷施纯氮(N)300~330千克、磷(P2O5)60~75千克、钾(K2O)135~150千克为适宜。在玉米的施肥技术上,应掌握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早施基肥和磷、钾肥,分期施用追肥的原则。施用基肥时,应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一般每公顷可施农家肥37 500~60 000千克。如果用氮肥作为基肥,每公顷可施用碳酸氢氨200~300千克或尿素50~75千克。一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挥发损失。春播前,用少量农家肥在配合适当的氮、磷、钾化肥进行条施或穴施。尿素做种肥施入时,必须将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种肥距离7~l0厘米,以防烧种。
另外,玉米施肥应遵循“三看”、“三攻”的原则。所谓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所谓三攻,即攻秆、攻穗、攻粒。玉米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l/3,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公顷追施尿素150~300千克。
1)苗肥。是指在出苗至拔节前追施的肥料。苗肥应早施,以氮素化肥为主,在基肥中未搭配速效肥料或未施种肥的田块,早施氮肥可弥补速效养分不足,有促根壮苗的作用,使田间生长均匀。苗肥一般在幼苗长出4片叶时,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每公顷约施碳酸氢铵225千克,开穴施下,随即覆土。对未施基肥的玉米,则更应早施、重施苗肥,如以腐熟的有机肥配合氮素化肥施用,则效果更好。
2)拔节肥。是指玉米拔节时追施的肥料。拔节肥应稳施,稳施即可满足拔节阶段生长快,对营养吸收多的要求,达到叶片繁茂,茎秆粗壮的目的,又不会引起茎叶生长过旺而发生倒伏。因此,拔节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量掺和少量速效氮、速效磷肥。对基肥不足,苗势较弱的玉米,应增加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可追施150~225千克碳酸氢铵或45~75千克尿素。拔节肥通常在玉米拔节前后、约出7~9片叶时开穴追肥,地肥苗壮的应适当迟追、少追,地瘦苗弱的应早施、重施。
3)穗肥。是指为促进玉米孕穗、成穗追施的肥料。穗肥的作用是促进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促使穗大粒多,同时使上部叶片增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穗肥一般在抽雄前10~15天、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对基肥不足、苗势差的田块,穗肥应提早施用。穗肥用量应根据苗情、地力和拔节肥施用情况而定,一般每公顷穴施碳酸氧铵225~300千克,或者施尿素75~120千克。
4)粒肥。是指为增加玉米粒重追施的肥料。施粒肥能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因而使粒重增加.特别是在穗肥不足、果穗节以下黄叶多的田块,补施粒肥有很好的效果。但对穗肥足、长势旺、叶色深、果穗节下绿叶多的田块不适施用,以免延迟成熟。粒肥一般在果穗吐丝时施用为好,这样能使肥效在灌浆乳熟期发挥作用。粒肥施用不宜过多,每公顷穴施碳酸氢铵45~75千克即可,也可使用1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H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
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统计,每组可以选择或者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用黄色、银灰色、橘色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奖牌;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几年中的金牌数表示在方格纸上,并用线连起来,得出金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汶川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自己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篇5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教学 输入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Input Mode of Cognitive Metaphor in the Secretary English Teaching
XIAO Yaoyao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e metaphor is a fundamental way of human cognitive things, there are a lot in life,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role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numerous metaphors.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how clever input metaphor, to get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Key words metaphor; metaphor teaching; input mode
0 引言
“隐喻狂热”在国际学术界出现在上世纪70 年代,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受到波及。尽管隐喻一直被传统修辞学视为语言现象,由于不断深入的语言研究,认知隐喻学已将这一术语引入其范畴。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认为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莱考夫和约翰逊也指出: 我们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秘书扮演的角色纷繁复杂,且人们在定义和形容秘书角色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是隐喻性的。如形容秘书角色时常用“4M”,即 like a mother , a manager,a maid and a model 。秘书是“母亲、管理者、女仆和模特”,像母亲一样照顾好上司,像管理者一样管理好上司的日常时间和工作,像女仆一样随传随到,衣着举止像模特一样得体。①于是,隐喻思维参与了人们对秘书角色意识的构建,这使得专门为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秘书英语课中隐喻也具有多样性。那么,教师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隐喻教学法则成为创新点和难点。
1 隐喻教学法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认知、思维关系密切。Randal Holme②的《隐喻、语言学习与情感》中提到隐喻这种学习机制使得我们通过类推已有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隐喻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对两种事物感知交融来实现对未知的认识,在新旧事物间通过相似联想,把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相提并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授新知识、新事物时,只有通过隐喻已经建立起了联系的新旧知识,我们才能更容易接受。莱考夫和约翰逊得出统计,70%的英语都来源于隐喻。理查兹③认为,“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Friqueguon说过 :“知识就是使用隐喻”;④由于目前影响深远的隐喻认知理论,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提出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并列为三大能力,即将“隐喻能力”单独列出来。⑤教育学中有隐喻认知理论的运用,也是近30年的事情。而开展外语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隐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行动上也亟须更新观念并付诸实践。虽许多教育专家和外语教师在解读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上,付出了艰辛努力,但主要探讨的是隐喻教学法与英语词汇、习语、精读、阅读、写作教学及文化思维能力培养等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学者对秘书英语教学中隐喻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秘书英语教学中认知隐喻输入模式
秘书英语教学过程中隐喻输入模式,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历,总结为两大类,即课内输入与课外输入。
2.1 课内输入
秘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知识学习是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秘书英语隐喻习得的主体是课内隐喻输入与认知。课内隐喻输入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三,即教师教学用语与隐喻结合;媒体教学中隐喻与语言输入结合;教材中的隐喻表达。
学生习得隐喻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教师课堂用语。比如教师经常会对迟到的学生说:“You are a late bird.”在鼓励学生到教室进行英语晨读时说:“Early birds get early worms.”这样的隐喻表达既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好奇,又给人深刻印象,与直接向学生下命令相比,这样的方法更高效。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多种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积极作用。秘书英语课上,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视频听写、音频听力、图像、讲义等教学材料,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视听语言隐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途径。用视频、图像、多媒体讲义进行秘书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到怎样才是秘书接待客人的正确眼神、仪容和面部表情等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秘书知识去猜测和区分各个图片代表的含义。不同的图片都具有隐含意义,如见客时眼球向上表示“傲慢”,眼球向下表示“屈服”,眼球居中表示“客观”。音频听力中隐喻也比比皆是,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涉外秘书英语实训教程》中的听力材料中有这样的句子:
Mr. Stone is engaging now.(working)
Mr. Stone is expecting you now.(waiting for)
秘书英语教材是对与秘书角色密切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述。由于人们在给秘书角色定位时使用的语言向来就是隐喻性的,这就决定了秘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也富含隐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材中这一语言特色,更谈不上利用现有资源中的隐喻精华,在学生知识学习中进行有效输入。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涉外秘书英语实训教程》中:
Etiquette may be wielded as a social weapon.(making the social relation harmonious)
Poor telephone etiquette equals lost revenue.(something can’t be won back)
有研究者认为输入必须能够被注意,才能发挥作用( Wynne Wong,2007: 28)。⑥Schmidt 也认为,输入的语言特征只有在能够被学习者意识到时才是有价值的( Schmidt,1990,1993) 。教师作为语言输入载体,必须仔细钻研教材,善于发现并灵活输入隐喻于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对隐喻语言的敏感度,才能为学生对目标语树立更好隐喻思维起促进作用。
2.2 课外输入
秘书英语中隐喻的课外输入主要是通过秘书这一角色在社会行为规范中的言行举止而习得。秘书的角色是多姿多彩的。秘书像管理者,与领导相处时,必须要做到领导在下达命令前,或即使领导不直接下达命令,也要能揣测到领导的所思所想。秘书衣着举止像模特一样得体,这决定了秘书的形象代表公司的品牌,公司来访者和业务往来者由秘书的第一印象会判断值不值得与对方做生意。秘书合理得体的身势语也是隐喻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人谈话中,提到人名时即使不指明地位上孰重谁轻,最先被谈及的总是最重要的人。见面握手时,隐含规则一般是男士先向女士伸手。此外,秘书不同的着装、坐姿、手势、表情等身势语都传达着不同的隐喻含义,只有将不同的隐含意义弄清楚,才能胜任秘书角色。总之,由于课外隐喻语料多具现时性,对于语言学习者课堂外隐喻意识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结语
总之,隐喻认知需要从一个心理认知空间转换到另一个心理认知空间。秘书英语教学中,应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指导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善于发现隐喻,又要能够将隐喻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由于有了隐喻教学法的参与,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相似联系上则更加水到渠成,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学生学起来不仅更加容易,而且也感受到了隐喻语言的魅力,同时使他们逐步培养起隐喻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秘书英语中隐喻教学法的应用是教师教学中的创新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法上再创新法。
注释
① 朱欣文.“秘书角色定位之我见” [J].职业圈,2007(9).
② 朱晓琴.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③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篇6
1 积极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要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教学中可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会学得愉快、轻松、主动、深刻。如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可以模拟乘公共汽车,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在情趣与处理的交融中,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2 引导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欲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在课堂里列举出来,如冰箱、电脑、洗衣机台数,把全班小朋友家里的电器汇成统计图,后让小朋友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小朋友能正确用数,还能正确的使用数的相关单位,在此基础上列举相并、相差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记录银行利率,学生不明白利率是什么,为什么利率会不同。教师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就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把所学习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3 鼓励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围墙”数学实践课。老师给出的房子长15米,宽5米,让学生为它设计围墙,并要学生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画出来。学生根据他们生活环境、他们熟悉的住房,设计出方案,并用朝向、采光、空间等来评价。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使设计方案要加完善。这样的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惊喜。例如:五年级的“合理购物”一课购物方案的选择,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各种优惠开展热烈讨论。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优惠,如何选购所需物品呢?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应用意识。学生在为班会设计购买饮料的方案时,比较了多种方案,从而得到最佳方案,反映了学生能从省钱省料和使用方便等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能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篇7
关键词:秘书学 教学体系 消解 完善
1.概述
秘书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科学,自上世纪80年代起,秘书学开始作为文秘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中国高校普遍开展。为适应社会对高水平文秘人员的越来越多的需求,各高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培养了大批秘书专业(或文秘教育)专业毕业生。近三十年来,面临激烈的职业竞争,秘书人才出现了毕业生“供过于求”和用人单位“供不应求”并存的局面。秘书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冲击。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在高等学校接受了4年的文秘系统教育后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和胜任秘书工作:理论扎实,实践欠缺;学识有余,经验不足几乎是每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秘书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共同感受。面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该学科逐渐显现的缺点,高等学校从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而作为秘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的《秘书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秘书学的社会化与综合化
从秘书职业的特点来看,秘书从业人员特别要具备既博又专的职业素养,在秘书职业已被社会化的今天,各行各业几乎都设有秘书岗位,秘书学早已在实践中把自身的专业触角伸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去,使秘书学成为经济、法律、外语、建筑、中文、计算机、行政管理等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性、现代化成为了秘书职业发展的新趋势,实践操作能力、广博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是衡量优秀秘书人员的新标准。怎样才能使封闭的秘书学变成行政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法律秘书等开放的秘书学是每一个秘书从业者和高校教师都面临的新课题。
3.现行秘书学教学体系分析
传统秘书专业的课程开设总是围绕以下几个学科:秘书学、文书学、管理学、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过文书学、公文写作之后有了一些简单的秘书学基础在大三开始学习秘书学。而现在一般都在采用的普通秘书学教材也总是围绕以下几个章节来进行:概论、秘书的工作环境、秘书素养、秘书礼仪、通讯工作、印信工作、文档处理、保密工作等等。在课时分配上,以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说,秘书学一般开课1至18周,共72学时,全部为讲授课,讲授的重点则放在秘书素养和秘书实务的相关章节上,除了简单的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互动外,不单独设置实践教学课。这种课程的设置和章节的编辑形式无疑为学生获得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知识以及获取实践经验筑起了无形的壁垒,学生对秘书学知识、秘书职业特点的认知势必拘泥于课堂和理论教学。
4.秘书学教学体系的消解与重建
秘书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人文科学,迫切需要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理念新养分从而完善自身。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是秘书学独具的特点,但当其走进校园以后这一特点却被慢慢模糊化甚至理论完全取代了应用和操作。有很多毕业生在系统学习过秘书专业的全部课程后面对一次接待任务、一次会议、一场商务洽谈甚至某一具体文件的起草仍然显得无所适从,在面对工作中涉及到的秘书学之外的很多知识如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时也会感到茫然和棘手。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尝试放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秘书学规范,将目光放得更长更远,重新探索更有活力、更实用和更适应时代的新的秘书学。
4.1在秘书学教学中增开实验课
秘书学的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其他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例如法学专业针对相关案例开设的模拟法庭,金融学开设的模拟证券交易实践。秘书学中的会议经营、接待工作、公文处理、业务(商务)洽谈、办公室布置等一些章节内容可操作性很强,也完全可以设计成实验课。将一个班的学生分组,简单布置场景,教师给出实验课的主题、注意事项、预期达到的试验目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办事流程、处理(或商谈)事务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秘书学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和变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结,会给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实践基础。
4.2打破专业堡垒重新整合秘书学
秘书学的发展必须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在讲授秘书学时,要做到取舍得当,详略得当,融会贯通。尽量避免重复学生已知的理论知识,摒除课本中陈旧的信息和理念,在保留普通秘书学主干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将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例如秘书素养、公共关系,国外秘书学发展概况与现状、办公自动化等)放大,广泛借鉴、融合这些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信息,贯通上述章节所能涉及到的相关领域之外的如礼仪学、法学、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写作等专业知识,重组授课内容,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传达给学生最多、最实用的信息,以激发秘书学应有的活力。
4.3选修课适当补充
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对秘书学详细而全面的讲授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甚至会因为内容过多、信息量过大而显得杂乱,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容易。鉴于目前秘书专业课程开设较为单一的情况,选修课是秘书专业主干课程的较好补充。
秘书学系列选修课的设置应当在适当结合秘书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开设,课程范围可以考虑: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礼仪学等诸多学科,让学生会根据自身需要和爱好选择学习。
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各有侧重的开设与秘书学相关的选修课,例如财经类大学、工商类大学可以偏重经济学、工商管理方面选修;政法类大学则侧重于刑法、商法、经济法等课程的开设。
总之选修课的开设要力求内容广泛但不庞杂,既要有精炼的主干也要辅有适当补充,给学生提供开放、灵活、科学的学习环境。
5.结束语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于秘书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但在这个科技、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来说,这种调整和创新的速度还不能让人满意。我门应该看到秘书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既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又有在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方面的一些不足,在短时间内要求秘书学达到像数学、哲学、美学这些起步很早的学科一样的水准和高度是不现实的。我们还面临着秘书学教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学科使用价值、毕业生就业门路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深入努力研究,探索出秘书学发展的一条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秘书学概论》 陆瑜芳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现代秘书工作导引》杨蓓蕾 同济大学出版社
篇8
【摘 要】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来源,数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都给学生传递一种数学信号,读懂数学文本语言才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要想让低年级学生爱学数学,能学数学,会学数学,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读书中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与数学书中的文本亲密对话。阅读数学文本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者的思维进行对话,让学生更好地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主人。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习的第一关。数学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就尤为重要。我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不断教授学生多种阅读文本方法,培养他们阅读数学文本的习惯,让学生会阅读,乐阅读。
一、教给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
1.从文本中抓关键字、词理解
在一年级上册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 时,对“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跟老师读一遍,给不认识的字“第、位”加上拼音;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体会文字的含义,并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开始学生体会不出重点,也圈不出来,这时我就点拨:“从右边起”,那么老师从左边起行吗?在我的慢慢引导下,学生就圈出了“右”、“第一”、“个位”、“第二”、“十位”这几个关键的词,如“17”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学生能很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说明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将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2.从文本中抓重点语句理解
青岛版教材中常有这样的对话框“我这样算……”,当学生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理解它的意思,为了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我把“我这样算”这句话中的“我”字就像读语文课文一样有感情地读出来,音高而长,并且重复两遍,此时学生个个积极动脑思考,纷纷举起了手,姜钧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那样算,我这样算,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不一样。”其他的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就拍手表扬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一遇到这句话就树立了他们理解文本的信心,积极开动脑筋想方法,寻求一种和其他同学不同的算法,体现了数学课标所倡导的算法多样性。
3.从文本中抓图例理解
教学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的红点例题“27+6”口算方法时,学生发现个位“7+6”比10大,与信息窗一的不进位加法不同,怎么办呢?发现有的学生皱起了眉头,我就引导说:“书中的同学分别用小正方体和计数器进行了操作,自己仔细阅读文本中的两个演示图,你明白了什么?看谁先告诉老师?”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正方体来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大约两分钟后,一个女孩边用手势表示边说:“老师,我知道了,这幅小正方体的图是指把7个和6个小正方体合起来,可以把10个摞成一摞。”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她说:“你真了不起,那么一摞表示什么?”她很快说出:“一摞就是一个十”。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说了右图计数器的意思,看了孩子们会自己看图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了。紧接着我总结:不管是算式、小正方体和计数器,在加法计算时只要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样,学生对文本中的操作配图就茅塞顿开,对学生理解算理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我告诉学生在今后阅读文本时,要细细体会教材中每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从阅读文本中学习知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本方法,阅读文本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数学文本的习惯
小学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多种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题目理解,还能为分析、综合、辨别等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是学生掌握、获得数学知识的金钥匙。
1.边读边写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对数学来讲,更是如此。在阅读时,引导学生运用找一找、圈一圈、写一写等辅助方式,做好标记,画出关键字、重点词,将自己的想法、解题思路及时写下来。手脑并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2.边读边想的习惯
数学语言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语言形式的多样性、数学文本的简洁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要学会对数学文本用心品读,不仅仅要眼到、口到、手到,更要心到,将之读懂、读透。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想结合,加深理解,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文本的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文本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养成不依赖教师就能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阅读能让每个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
一、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新知,感知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战线上工作多年,非常清晰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实际生活例子引入数学新知内容,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近之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的身边,同时也会激起小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所居住的房屋上的房架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去设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房架,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设计成三角形的现状它一定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找寻其中的奥秘?这和三角形所独有的特性有关系,学完这节《三角形的特性》你就会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三角形的特性”的学习。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于课堂情境中学习新知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可我们所教的小学生的思维却是形象性的。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以学习内容为主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他们实际的操作,亲身经历探究与实践,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义、定律、公式,掌握运算规则、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巩固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篇10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简称中文系。属于中文,文秘类。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