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范文

时间:2023-03-28 10: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虞美人听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蒋捷,生于宋代的一个小地主家庭,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时的我只顾嬉戏玩耍,因家庭富裕,所以全然不把学业放在心上。因此,整日在歌楼里流连忘返,消遣时光。

有一天,和往常一样,我正在歌楼里和歌技们寻欢作乐,欢快惬意得很。忽然,窗外狂风大作,树叶伴着狂风扑簌簌地响,很快,雨就噼里啪啦下了起来。雨砸在屋檐上直“嗒嗒”地响,我被这种声音吸引了,便不由自主的走大窗前,歌技们似乎也懂我的用意,都默默的紧跟其后。雨落在窗框边,朵朵水花便溅到我身上,顿时,全身一阵通凉,着丝丝凉意蔓布全身。雨似乎下得更大了,豆大的雨滴像珍珠断线似的不断从房檐上滴下来,嫩绿的叶子被雨水冲刷得愈发的油亮。我听了约莫二十来分钟,便又嬉戏开。屋内红烛明灭摇曳,烛光忽大忽小,罗帐也因此显得愈发的昏暗。欢笑声被风吹得很远,与雨声融为一体……

后来因家庭落魄了,我也就我心玩耍了,家庭的境况使我一下子懂事了许多。虽然没沦落到家徒四壁、揭不开锅的地步,但生活也未然不易啊!和以前逍遥快活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看着父母终日为柴米油盐而奔波,我心里也不舒坦,决心也出去谋个生计。

一天,我实在是厌烦了这种为生计终日奔波的日子,百无聊赖中来到湖边,乘着小舟悠闲的在湖中飘。辽阔无垠,望不到边际的湖面,使我心中又增添了几分惆怅之意。几朵白云悠闲的在天上飘着,白的诱人的白云似乎压的很低,仿佛触手可得。江面不断翻着浪花,不知何时,见面被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我这才醒悟:哦,原来下雨啦。雨丝密密的斜织着,薄薄的雨雾笼罩着江面,“滴答,滴答”雨滴在舟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雨香幽幽的,沁人心脾。天空中几只孤雁默默的飞过,有时凄惨的叫几声,这是我更加的感叹生活的不易。雨就真么一直下着……

再后来,我便中了进士,这本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这意味着我报国有门了,可以为国家为人民效力了,我的雄心我的壮志即将成为现实。可,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啊!还未一大展宏图,岌岌可危的南宋就灭亡了。

我无事可做,便在树林中悠闲的散步,看见前方有座寺庙,走累了,便坐在阶梯上休息。“滴答,滴答”呵!又是这熟悉的声音啊。“滴答,滴答,滴答”雨声的频率显然加快了许多,密密的雨丝笼罩着这座寺庙,也笼罩着我。雨丝随着风吹到我身边,时多时少,丝丝凉意,时淡时浓,望着这细如牛毛的雨丝,心中不禁涌起了万千思绪,也想起了曾经听雨的情景。可现在已事过境迁了,不变的是雨,变的是听雨的心境。。此时的我已饱经沧桑,什么“名啊”“利”,“悲欢啊”“离合啊”这些世俗的东西我早已看透。现在我唯一希望的是可以像陶潜一样隐去,远离世俗。“滴答,滴答”雨滴在阶前,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就任凭它这么下吧,下到明天吧……”我在心里惆怅的说。

“滴答,滴答,滴答”单调的雨声不断的重复着: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任务型教学 多媒体

一、背景

我所带大学英语属于大班上课,每个班的人数都在60左右,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多,老师的精力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加上个体差异,老师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听力课堂而言,更是如此。根据Bagui(1998)人们基本上可以记住他们所听的24%,所看到的30%,听和看的50%。新视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环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放磁带的教学模式,包含内容极其丰富,画面形象生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难易比例分配合理,话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极强,某些话题令人深思,某些对话让人捧腹大笑。问题是即便在这样轻松有趣的环境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仍趴在桌子上懒洋洋地看着电脑,丝毫没有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热情。由于教师的精力很难保证,因此教师应设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合作学习。

二、任务教学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形态。顾名思义是以任务为出发点的一种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完成该任务为学习过程,以及以展示任务成果体现教学成就。它源于英语教学领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活自主性,倡导让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提供真实的,符合实际规律的任务情景,将课堂教学真实化,社会化,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品尝学习的喜悦,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它更加强调的是实质性的语言的交流和表面的语言形式的结合,但语言形式是语言功能的前提。结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应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和任务完成得是否成功上。

Willis将任务型教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Pre-task(前任务):教师引入相关主题,介绍任务。

Task Cycle(任务环):在前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以听力文本为基础,执行任务。

Language Focus(语言点):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材料中出现的难的语言点帮助学生彻底掌握目标任务中的语言形式。

(二)设计任务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所设计的任务应来源于日常生活,尽可能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使课堂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实用性原则。任何模式的课堂任务都服务于教学、应用于生活。

3.连贯性原则。设定的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具有阶梯性特点,这些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相互衔接,层层推进。

4.趣味性原则。单调机械地重复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任务的设置应多样化。

三、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以《听力教程》(第一册)第五课《The Battle Against Aids》为例。

(一)准备阶段

教师利用《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各个单元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对应的优势,介绍任务之前,先引入话题,关于艾滋的基本情况,教师应让学生回顾课本中对应各课的话题内容、语言场景及重要信息,创建模拟真实的自然情景呈现出所需的背景知识,如:

What is AIDS?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ids and HIV virus?How can AIDS be infected?What kinds of people constitute most parts of people diagnosed with AIDS?Why AIDS is so difficult to control?What we should do actually?

此外可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将会在听力中涉及的一些固定表达及短语等,如:be infected with;be diagnosed with;suffer from 为学生展开学习任务进一步扫除障碍。如有必要,教师要进一步对影响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重点单词、典故做出解释。通过这些背景知识、重点短语及听力文本材料,学生会立即明白当堂听力内容的重点且获得关键信息。

(二)实施阶段

此阶段是整个任务教学阶段的核心,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做完相对应的听力练习,而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完善听力策略,注重的是语言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在听力课堂设计任务时,《听力教程》课本覆盖内容广,每篇文章都是由warm up;listening;speak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homework五部分组成。从整个内容的布置上可以看出,听力课堂应采用的就是听说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在任务的设置上逐步形成听前预测、听中核对和思考、听后评估和讨论的模式,将学生的视、听、说全调动起来,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VCD。可课程安排是两周上一次听力,所以在短短的两节课,这五大部分不可能一一涵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至关重要。其中listening中所包含的understanding a movie speech就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部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项层层推进的听力任务。此阶段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才能不忽略多媒体教室的优点,从多角度营造理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刺激、内心的动机,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任务可以罗列事实或不同想法,可以根据时间或逻辑排序,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相似事物进行对比,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历描述一个事件或个人的日常生活。

(三)反馈阶段

此阶段更加强调的是语言的形式。教师在前面实施的基础上分析,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既要使学生使用恰当的单词、短语、句型给予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又要指出学生使用不恰当的词汇和语法,提供更多更地道的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必要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一系列语言点的练习。

任务教学在听力教学上优于传统教学的原因在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个人经历或社会状况相联系,能从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此外,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建立在学生主动学的基础之上,而且侧重听力策略的培养,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执行每一个任务时,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但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由学生主动学习,任务型教学不能孤立于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安排好教学内容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已成关键。只有当教师恰当调整自己的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参考文献:

[1]Donald Freeman,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听力课堂;诗歌输入;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17-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第一线劳动者和工作者。能力培养应该不仅是训练与提高某种职业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教育以人为本,以艺术熏陶人的心灵,培养高级的审美心理,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激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积极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鉴赏能力、生活积极性、社会责任心。高职英语听力课堂引进英语诗歌作为语言输入材料进行教学既易于使听力课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听力技能,易于课堂进行美感体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精神境界、丰富思想,发展健全的人格,在提高改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工具性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听力课程的人文素质内涵,实现人文性教育目标。

二、问题与探究

高职学生经历初高中阶段学习,饱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磨炼,饱受英语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养成从英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到课文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待英语学习的习惯思维方式,既注重所谓的应试技巧、语言点和考点的工具性目标,忽视语言的审美品鉴和情感体验的人文性目标,而在实际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底,部分学生并没有牢固掌握英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的基础知识,又因为在英语学习上遭受挫折失败,失去兴趣,积极情感体验不足,形成了消极态度,对功课学习不投入,应付了事。听力课程更是高职英语教与学的难项。听力水平有限影响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情趣。

高职听力课堂作为英语非母语环境下的学习成为语言输入主渠道。现行高职听力教材围绕日常生活、文化、学习、工作、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主题展开教学,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涉猎广泛的口语和实用语料,文学和诗歌语料已罕见其中。回顾我国传统英语课堂历来重视英语文学与诗歌的教学经验,以及我国母语教学更有幼童咿呀学语就背诵唐诗宋词的传统,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诗歌作为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有效途径仍应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将诗歌语料作为语言输入创设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也使高职的听力课堂具有了独自的教学特色,而这个教学特色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目标而发展的。听得懂才能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才能说得出,才能增进沟通与交流,实现英语学习的生活乐趣和工作意义。

三、诗歌作为听力教学语言输入的优势与意义

英语诗歌创作繁荣,绚丽多彩,充满了意境美和韵律美。讴歌真、善、美,表达诗人美好情感的优美诗歌作品蕴藏着可供听力课堂使用的丰富的语言输入材料,同时语言输入研究及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提示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不断理解语言输入的过程,因此开发利用诗歌作为听力课堂语料解决语言输入问题应该成为上好英语听力课的有效策略之一。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人类对语言的习得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输入。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同时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因此听力课堂注重语言材料易于学生理解,将有利于学生顺利学习语言,而诗歌的语言特点使之能够作为听力课堂语料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当代心理学揭示语言学习涉及复杂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等。诗或有感而发,或借景抒情,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同时英语诗歌富有的音乐感为学生听力操练过程提供了多层面的美感体验。诗歌正是通过讲究节奏韵律来表达人类无穷的微妙情感,而诗意的词汇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从大声咏读《Seasons》中的简单诗句Spring is green,Summer is bright,Autumn is gold,Winter is white,到反复聆听体验英国女诗人Mary Coleridge的小诗《Slowly》,英国抒情诗人雪莱的短诗,体味简单的诗句所能表达的深刻寓意。听力课堂利用诗歌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操练,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文情怀从而实现诗歌作为高职听力教学的人文性目标与语言输入的工具性目标。

四、诗歌作为听力课堂语言输入的教学策略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200*〕49号)以及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煤矿〔200*〕2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炭行业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完善煤炭行业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安全监管

煤炭行业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加强综合协调,统筹兼顾煤矿安全生产和有关行业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全省煤炭行业管理中涉及安全生产问题,在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和完善煤炭行业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并相应调整其职责。

调整后,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中增加:研究提出煤炭行业管理中涉及安全生产的重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推动指导煤炭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和科技进步等基础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在现有职能基础上,承担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协调煤炭行业管理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相应加强组织建设,加大协调指导工作力度。

各产煤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意见》(闽政文〔200*〕131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通知》(闽政文〔200*〕585号)文的要求,健全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力量,明确地方安全监管责任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及其职责,各产煤市、县(区)原则上由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重在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要从宏观政策、安全监管、资源管理、行政监察、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及分工,强化和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继续依法加强煤矿矿长资格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证颁发管理工作。严格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年检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参与煤炭开发规划的编制,提出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的行业审查意见。负责组织煤矿企业生产能力、通风能力的核定及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等工作。查处未经核准建设的煤矿;督促各类煤矿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查处超能力生产的矿井;禁止违法生产的煤炭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提出煤炭运行调节意见,制定和落实煤炭生产总量控制指标,认定违法生产、非法挂靠、一证多井、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井,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关闭矿井名单。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对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注)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二)国土资源部门加强煤矿采矿秩序的监管,整合煤炭资源,严格采矿权审批、转让和年检工作,加强对取得采矿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日常监督管理,促使煤矿持续保持符合取得采矿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及时对非法煤矿的非法开采组织鉴定。及时依法查处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非法煤矿,及时查处煤矿超层越界等违法开采行为。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对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注)销采矿许可证。

(三)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的日常性监管检查工作和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日常监管,及时依法查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重大隐患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指令,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关闭矿井名单。负责对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福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的国家监察职能,加强重点监察、专项监察,依法查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负责对项目进行安全核准及煤矿矿长安全资格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证颁发工作,严格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监督管理,促使煤矿持续保持符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严格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严肃查处未经“三同时”审批擅自建设的矿井,严肃查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五)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民爆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的监管,严禁向非法煤矿批供民爆物品,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和使用民爆物品的犯罪行为。对停产整顿的矿井应根据整改需要实行限量供应民爆物品。

(六)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管理和年检工作。保证煤矿劳动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在册职工工伤保险等各项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劳动保障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查处煤矿企业非法用工行为,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严禁强令劳动者超时限作业,严禁妇女从事井下作业。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工商营业执照的监督管理。对无证经营或证照过期的煤矿企业进行依法查处,促使煤矿企业持续保持符合取得营业执照应当具备的条件。对停产整顿矿井依法暂扣营业执照,对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关闭的矿井依法吊(注)销营业执照。

(八)行政监察机关要加强对煤矿安全有关的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或利用职权对非法、违法煤矿纵容包庇等违法、违规行为。

(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

(十)电力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供电管理,严禁向非法煤矿供应电力。对政府决定关闭的矿井,必须切断电源,拆除电力设备和设施。

(十一)省煤炭工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和促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十二)统一煤炭建设管理。煤炭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煤炭发展规划,新建煤炭项目由省经贸委提出行业审查意见、省发改委核准,改扩建煤炭技改项目由省经贸委审查、核准,建设项目要征求省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安全监察机构的意见。省发改委、省经贸委要加强对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的核准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煤矿开发、建设项目的核准程序,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进行投融资建设的项目。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煤炭行业管理

省经贸委、安监局、质监局、福建煤监局以及省煤炭工业协会通力配合,对急需制定的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及时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制定或修改建议。

省发改委会同省经贸委在全省煤炭资源勘查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有关煤炭开发规划编制要求,编制全省煤炭发展规划,并征求省国土资源厅意见。国土、环保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编制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规划。

省经贸委和福建煤监局共同组织制定矿长资格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的培训及颁证管理办法。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煤矿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强煤炭行业规划和指导,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煤矿资源整合等工作。

煤炭行业管理、煤炭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下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的各项工作。要加强与国土资源、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继续打好煤炭整顿关闭工作攻坚战。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打击无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抓好煤炭劳动定员、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及推进煤矿工伤保险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配合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国有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考核。

篇5

古诗词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题型,考生应系统细致地进行备考。在古诗词阅读题中,对于意象、意境的考查是备受出题老师青睐的一种题型,并且此题型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此进行细致的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典例呈现】

1.阅读《卜算子 咏梅》,回答问题。

卜算子 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14・湖南长沙卷)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

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2.阅读《虞美人 听雨》,回答问题。

虞美人 听雨

[宋]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14・山东滨州卷)词中的“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望江南》,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

[南唐]李 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

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

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2014・江苏南通卷)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了南国秋天 的景色。

【考点解析】

考点一 体会意境

【思维轨迹】例1考查考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词意境的能力。在解答这类题时,理解诗词大意是基础,明确其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是关键;在语言表述时,可以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添加恰当的修饰词语,或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体会意境,要注意四点:一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二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三是要忠实于原诗词;四是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参考答案】《卜算子 咏梅》 落寞凄清 高

洁 坚贞(不慕名利 傲立风雪)

考点二 描绘情景画面

【思维轨迹】例2是一道情景画面描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画面的情景描述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孤清、或生机勃勃、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孤寂清冷,或萧瑟凄怆等。第三部分,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虞美人 听雨》 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考点三 抓准意象

【思维轨迹】例3是一道考查诗词意象的题目。抓准意象是理解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本题明确了答题范围,要求考生在句中找意象,词中描写的事物有“江山”“明月”“芦花”“孤舟”等,答题时要注意意象是具体事物,不带任何描述,如意象是“芦花”,不能描述成“芦花纷纷”;意象是“子规”,不能描述成“子规悲鸣”等。

【参考答案】《望江南》 芦花 孤舟 肃杀、凄寒

【技巧总结】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意境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

一。意象在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

成了诗歌的意境。

要想把握住诗歌的意象、意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捕捉意象

一首诗词,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因此,作者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会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暗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地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作者孤孑清寥的心情。

二、熟悉传统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有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那么解读诗词就会容易很多。所以考生要想准确理解古诗词,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摹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

【专项训练】

1.阅读《雨过山村》,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014・山东德州卷)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

景色怎样的特点?

2.阅读《田舍》,回答问题。

田 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2014・浙江台州卷)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3.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篇6

通过诗词中“雨”这一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要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不同诗词中写雨句子的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雨是天空的眼泪,雨是河流的源头,雨也是诗人的笔墨。

雨从《诗经》中姗姗走来,传送着悲欢离合;雨从唐诗中款款走来,寄托着爱恨离愁;雨从宋词中纤纤走来,蕴含着人生况味。她,曾在王维的笔下飞舞;她,曾在陆游的梦里放歌。志和在斜风细雨中沉醉,元稹在寒窗冷雨中哀叹。因了雨,迁客骚人多了一份情感的寄托,才子佳人多了一份浪漫的情怀。雨中飘洒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飘洒在远古天空中的一场雨。

一.阅读欣赏《诗经・风雨》,领会“以哀景写乐情”的妙处。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指名读。思考:诗中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场景?

描写了一位女子与久别的意中人相聚的情景。

2、女生读。思考:诗中的风雨起什么作用?

以哀景写乐,渲染了阴沉昏暗的气氛,烘托出了女子忽然见到久别意中人的欣喜心情。

3、研讨:

(1)“以哀景写乐情”的妙处。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后一句都是“以乐景衬悲”,诗句脍炙人口,给读者留下了深切的感受。

(2)反复吟咏的好处。

本诗一咏三叹,逐层递进,反复咏叹,更加突出女子见到意中人的欣喜之情。

4、齐声读。

小结过渡:

《诗经》中的雨凄凉而幸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诗人,撩拨着他们的才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从唐代和宋代天空飘落的两场雨。

二.比较阅读欣赏《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和《约客》,理解先叙事后写景与先写景后叙事这两种不同的写景形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指名读。男女生各一名,看谁读得更有韵味更精彩。

2、研讨:

(1)“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闻》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用“残灯”“冷雨”“寒窗”等意象,融情于景,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及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2)《约客》中的雨是“焦躁”的雨还是“闲适”的雨?

“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用貌似内心焦躁的动作,反衬出诗人闲逸的姿态。约客不来,听夜雨沙沙,蛙鸣池塘,也别有一番风味。宋代文人追求闲适淡泊,从下面一些诗文中不难发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

闲人闲处住,载酒荷高情。崖前未有桂花开,观里闲寻道士来。――赵师秀

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赵师秀

(3)两首诗一首后写雨一首先写雨,各有怎样的妙处?

《闻》诗先叙事后写景,情景交融,在凄风冷雨中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担忧与挂念,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约客》先写景,后叙事,缘情设景,在雨落蛙鸣的背景中,引出诗人的闲适人生,韵味绵长。

3、朗读背诵。

小结过渡:

宋代的雨飘洒进崇尚闲适、淡泊的文人心中,迸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催生了许多写雨的华章,而其中独步词坛的则是宋末元初的词人蒋捷写的《虞美人・听雨》。

三.阅读欣赏《虞美人・听雨》,理解相同的意象在同一首词当中表现的不同的情感。

虞美人 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指名读。思考:词中写了几幅画面?

三幅画面

2、听录音。思考:词中写了哪三幅画面?(可以从时间、地点、境况三个角度概括)

少年寻欢作乐享受陶醉;壮年四处飘泊触景伤怀;老年寂寞独居孤独悲苦。

3、集体读。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三幅画面的特点。

浪漫,沧桑,无奈。

4、总结这首词的精妙之处。

高度的浓缩性,鲜明的画面感,高超的技巧性。

小结过渡:

雨滋润了诗人的心田,雨激发了文人的情怀,雨浇灌了诗歌的原野。雨洒落在诗的国度上,汇成了一条大河。

四.拓展延伸。

1、还知道哪些写雨的诗句?

2、朗读并选择背诵下列写雨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赏析交流。

运用这样的句式:我喜欢“ ”,因为这一句中的雨 ,表达出了诗人 。

示例:我喜欢“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因为这一句中的雨清新、细腻,雨中融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小结过渡:

中国现代的诗人也钟爱写雨,酷爱吟雨,其中给后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戴望舒的《雨巷》了。

五.欣赏视频《雨巷》,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意象。

淅沥的小雨,悠长的雨巷,淡淡的哀愁,惆怅的姑娘,诗人用这些朦胧优美的意象,为我们营造出诗意盎然的境界,也为自己留下了“雨巷诗人”的美名。

六.课堂小结。

下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带着情感把它采撷到诗里,创设成了优美的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相同的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传送出不同的情感。雨和风、花、雪、月等美好的事物一起,都成了诗人的心爱之物,汇成了诗意的海洋,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诗意的栖居,尽情享受着诗意的芬芳!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我非常喜爱的校园歌曲《三月里的小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七.播放视频《三月里的小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古诗词阅读欣赏课,旨在通过对五首诗词中“雨”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不同情感,进而掌握“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要义。

雨,飘洒着诗情,流淌着画意。雨是富有浪漫气息的一种物象,为迁客骚人钟情之物,也倍受普通百姓青睐。触摸春雨,感受爱意温情;沐浴夏雨,享受舒心酣畅;凝望秋雨,涌动才思诗情;品味冬雨,回眸人生况味。听雨、观雨、吻雨、品雨,都能给你心灵的悸动。选择“雨”作为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切入口,无疑为学生找到了一把打开写景诗歌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读雨、赏雨、品雨中读出了雨的多情、赏出了雨的浪漫、品出了雨的意境。一节课,学生畅游雨中诗海,愉悦地读、尽情地赏、快乐地品,在诗中乐而忘返。身为语文教师,愿做那位永远的“丁香”,在诗巷中带领学生尽兴踱步。

篇7

文/心灵天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 --- 蒋捷

喜欢听落雨的声音。

上次听雨是什么时候已经无法记得,清明节前我就在盼,可还是落了空。4月5号那天艳阳高照,记忆里的清明一直都是“雨纷纷”,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一个爱落雨的小镇的我,几乎每个清明节都是在雨中度过,淡淡的疏雨融合了眼泪、怀念、哀思之后流入地下告慰故人,雨使清明萧索清素,在我看来这和节日的气氛是极搭的。

辗转来到这个很阳光的城市,雨就成了奢侈和怀念的东西。每一天都有足够多的这阳光用来尽情享受,它带给我的舒适、慵懒。也使我怀念儿时雨打窗台的记忆,静谧的雨天午后,想起雅士坐在厢房窗前,焚起香炉,小啜咖啡看书是何等优雅适人,只是这种闲散逸放的时刻可遇不可求。

雨至深夜,卧听窗外雨声滴答,远处江水上涨的澎湃声袭人欲睡,山洪爆发后的空气中的土腥,倒是有劲的野味。在这种好的辰光,空气纯净、甘美、静意闲气里,失眠倒是很自然的事。李清照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点滴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是南方梅雨,很有一种跌宕渐进之感,用来反衬词人一马平川的失眠,平平泛泛,横向打开,甚是精妙。

麦子黄时,雨季来袭,毫无任何征兆,天空淅淅沥沥飘起了细雨。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不曾间断。比起雷雨,我更钟爱这种“润物细无声”烟雨的柔软、绵长。拉开窗帘,天空是一种独特的灰,湿湿滑滑的雨就像绵延萧瑟的笛声。

篇8

关键词:冷雨;二十四节气;听

通常说到春雨,我们总会用朱自清的“像牛毛,像花针”来形容它的细与密,也总会联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是千百年春雨留给我们的印象。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朱自清和杜甫写“春雨”都是从视觉和触觉上来写的。运用这两个感官来写,是我们平常人最喜也是最常见的。而用耳听雨,那听的往往就不是雨,更多的就是一种情。

比如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听的是一种心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数百年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不期然地再现了这种情怀。在此,我从以下两点对这篇文章做了解析:

一、惊蛰到清明,特殊时令中的特殊情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智慧。“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从物候学的角度来看,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这是“惊蛰”这个节气的本质,所以,惊蛰以后,“转暖”是核心。而余光中首句便言“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在他的感受来看,“寒”是他在雨季中最深切直观的感受。于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变成了“冷雨”。这一“冷”冷到了“清明”,文中写到“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幺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好一个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的冷雨啊!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符号,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然而清明之于余光中,他能在故乡祭祀自己的祖辈吗?他能在坟前,带去自己的哀思和乡愁吗?不能!半生漂泊海外,他眼前所及也是别人那远葬故乡的“零落的坟”。这由此我们不得不说,这一场春雨是下在心中,思乡的“冷雨”。

二、“听”是一种叩问,是对灵魂的追逐

听,形声字。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耳有所得,其实是心有所得。全文共有三次写到“听听那冷雨”。

第一次写“听听那冷雨”,把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雨景”做了一个描写。“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镜头由近及远,最终落在海峡中的船上。船意味着什么?余光中是乘着船从大陆到的台湾,“船”在他年少的记忆中,意味着生离。而这台湾海峡就是横亘在异乡与故土间的高山峡谷,看似平静,在那个年代却无法翻越。所以,听雨所得怎能不是愁?

下文中所写,不论是在美国经历雨季的,还是在台北经历雨季,他依然坦言“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是啊,根与记忆始终是在自己的故乡。由台北的雨景想到了宋朝的山水国画,更是由山水国画想到了宋朝的覆灭之殇。

第二次写“听听那冷雨”,这耳有所得就跟宋朝词人蒋捷的思维维度相仿了。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这引用蒋捷之词,何尝不是用蒋捷来自比这不能在清明归乡的自己?

所以,余光中在思乡不得中,又通过雨在安慰自己。“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是啊,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这里的“迎光”何不暗含着余光中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劝勉――生活总是要继续,身负大义之人岂能在忧思中郁郁而终。迎着光,总能发现现世生活中的明亮之处。这不失为一种乐观与豁达!也正因为如此,他写到“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这里的“按摩”一词,亦是这种乐观与豁达的体现。因为,按摩是使人舒服的一种技法,而雨声能让自己纷乱的心重获宁静,感到舒服,实际上是千般思虑后的一种洒脱。

篇9

记得南宋诗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纱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或许是同样的雨,但听雨的场所变了,由歌楼而客舟而僧庐。年龄亦由少年而壮年而老年,最后定格在老年听雨僧庐。我则听雨书房。没有红烛昏纱的孟浪,没有断雁西风的悲凉。不过,想必因为同样鬓已星星,“悲欢离合总关情”,庶几近之。

夜雨关情之作,李商隐的诗更加广为人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得真好,世界第一。拿两个诺贝尔文学奖都不过份。

如今,李商隐不在了,蒋捷不在了。所幸雨还在,夜还在,烛也还在。雨、夜、烛(灯)、书房,四者构成一个充分自足的世界、一个完整无缺的情境。不是吗?白天的雨是不属于自己的,甚至是妨碍自己的他者。不仅白天的雨,而且白天本身也好像很难属于自己。属于政治,属于经济,属于公众,属于征战与拼搏,唯独不属于自己。但雨夜不同,夜的细雨不同。夜雨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是专门为自己、为每一个独女下的雨。雨丝、雨滴从高高的天空云层穿过沉沉的夜幕,轻轻划过书房的檐前,或者微微叩击灯光隐约的玻璃窗扇,仿佛向你我传递种种样样的信息,讲述种种样样的故事,天外的,远方的,近邻的,地表地下的……。至少,雨没有忽略宇宙间这颗小小的行星上蜷缩在书房角落的微乎其微的自己――我不由得涌起一股莫可言喻的感动。

蓦然,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两年多的史铁生。铁生说夜晚是心的故乡,存放着童年的梦。是啊,故乡!“这故乡的风,这故乡的云,帮我抚平伤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我的故乡呢?我的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可我仍然看见了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灯。看见了那座小山村的夜雨孤灯,看见祖父正在灯下哼着什么谣曲编筐编席子,看见灯下母亲映在泥巴墙上纳鞋底的身影。甚至看见了我自己。看见自己算怎么回事呢?但那个人分明是自己――一盏煤油灯下,自己正趴在炕角矮桌上抄录书上的漂亮句子。油越来越少,灯越来越暗,头越来越低。忽然,“滋啦”一声,灯火苗烧着额前的头发,烧出一股好像烧麻雀的特殊焦糊味儿。俄尔,屋角搪瓷脸盆“咚”一声响起滴水声。我知道,外面的雨肯定下大了,屋顶漏雨了。草房,多年没苫了,苫不起。生活不是抄在本本上的漂亮句子。可我归终必须感谢那些漂亮句子,是那些漂亮句子使我对山间轻盈的晨雾和天边亮丽的晚霞始终保持不息的感动和审美激情。是她们拉我走出那座小山村,把我推向华灯初上的都市街衢。

此刻,故乡也在下雨吗?那盏煤油灯还在吗?童年的梦?是梦又不是梦,不是梦又是梦。铁生说的不错,那是存放着的童年的梦,存放在夜晚,存放在下雨的夜晚,存放在弥散着雨夜昏黄灯光的书房中。我觉得,自己最终还是要返回那个小山村,返回故乡。因此,这里存放的不仅仅是童年的梦,也是自己现在的梦。

篇10

草堂诗魂

我不喜欢李白。不错,李白是那个时代最光彩夺目的人,但他太飘忽了,一会儿想玩尽巫山云雨,一会儿欲上青天揽明月,是那一副烂醉如泥的“酒中仙”模样,挥不完的愁绪喝不完的酒。而与他齐名的杜甫却令我着迷。

杜甫远不如李白有名气,至少在唐朝当时看来是这样的。他只是那个不甘屈做“翰林侍奉”的青莲居士,只是希望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四海朋友文人骚客中的一个。所以青年的他不为人熟知,在我们的印象里,他只是一个手拉拐杖身着蓑衣的老叟。李白在唐朝时就狂妄称“仙”,不过真正被称为“诗仙”要等到宋朝。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所谓“诗圣”的。人们的观念中似乎只容得下大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一直到了几百年后的明朝,大家才开始用“诗圣”来称呼杜甫。从李白到杜甫的落差足有数百年之长,

不同于李白的是,当李白在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时,杜甫开始为人民而担忧了。他会在贫困潦倒时接济其他穷人,甚至于当他所住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时他会想到天底下没有一室栖身的人民。

而谈及唐朝,不能不说“安史之乱”。话说安史之乱时,叛军抓住了杜甫以及其他一些官员,到了长安城,这个无帝王的国都,一番抢掠之后,他们把杜甫放了。之所以放了,是因为杜甫的官职太小了,只是偌大的工部的―个检校工部员外郎,于叛军来说没有利用价值。说到这里我又有话要说了。古代人的诗文集子,经后人整理辑录,一般都喜欢用作者的谥号或曾经有过的最大的官职来命名这本集子。如刘基的《诚意伯文集》、王安石的《王荆文公诗笺注》、朱熹的《朱文公文集》等等。最突出的要数王维了,官至尚书右丞,有《乇右丞集》。而我们可怜的杜甫,有《杜工部集》,让人一看觉得好像杜甫官至工部尚书什么的,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吏而已。

而当时杜甫被放了出来,看到了满目疮痍的长安城,不禁黯然泪下,写下了不朽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别的诗一般只有两句为名句,为金句。而《春望》一首,八句,抽哪两句出来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烽火”两句即可道尽世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的心声。可以说,《春望》一首即可抵过开元盛世的一切功绩。

而那草堂,那所曾经在春夜里细听雨声的茅屋,曾经在秋天里被秋风所破的茅屋,已成了诗人灵魂永久的居所。现在的杜甫草堂已是比实际大得很多倍美很多倍了,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太多的臆想,认为杜甫的草堂就应该够儒雅,这才像是一个大诗人的居所。

杜甫最后是贫病交加而死的,死在一条乡间小道上。人们不愿相信,于是有了另一个版本:杜甫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里――正驶往他的故乡襄阳。

花间啼血

我不喜欢宋词集,包括《宋词三百首》,因为它们都毫不例外地把李煜排除在外。当然,我这种情绪是无理取闹的,因为李煜是五代的词人,央在唐宋之间。我只是气愤,作为词的鼎盛,词的经典,词的辉煌的《宋词三百首》,只因这一个小小的缘由把李煜拒之门外。

李煜的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是南唐的君主,生活可说是极尽奢靡,每天只是吃喝玩乐,荒于政事,此时期的词大部是描写宫廷生活,奢萎靡。后来他做了亡国亡君,词风开始变化,开始愧悔、忧愁,为自己、国家而感慨。特别是赵匿胤把他软禁在他原来的宫殿内,那份思潮,便如洪水般涌来,往日的奢华,如今物是人非,宫阙还在,只是自己已是人之国的囚客。

李煜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有人拿李与李煜相提并论,大有把他们父子全称“二李”之意。我认为李煜跟李根本就不在同一个级别。论辈份李是李煜的儿子。我想,这事可不能像王羲之和王献之合称“二王”那样。五代没一个人能扛得过李煜,冯延巳又如何,吹皱春水而已,荡不起波浪。他们都没有李煜人生的巨大落差。而这正使李煜备感灰暗绝望,写出了后唐王朝衰亡后的飘零落寞。他后期的词作,价值远高于前期,不再是金陵宫殿内的玉宵春帐了。这要多谢赵匡胤,是他带着宋的金戈铁马,一路南征,无意间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

他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他的花问习性是君王不该具备的,这注定了他终将会是一个亡国亡君。上天错误地把一个词人的灵魂安在一个君王身上。同样,若干年后,上天再一次错误地把一个画家的灵魂安在另一个君王身上,这就是宋徽宗赵佶。但不同的是,上天在安排一场造化,使李煜不沦为千年后被人指责的丧志的昏君。这又令我想起了明朝那个喜欢斗蟋蟀的皇帝,他与李煜既相同又不同。

李煜词作之中,我最爱《虞美人》,一吟三咏,悲痛忧愁化作滔滔江水,妙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叉东风。敌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词既出,余词尽费。其余的词,任你再如何有见树亦只不过是次品,还有谁能重塑一个李煜,再写出这样的华章;还有谁的愁绪能如春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只出过一个这样的李煜。可以说,是他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后世人不可再造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