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范文

时间:2023-04-10 06: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棉花姑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棉花姑娘

篇1

一、教学内容的多重设计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激发了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1.抓故事,品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科普文姓“语”,棉花姑娘最重要的角色自然就是“语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主要抓手就是感觉阅读,即素读。在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的梳理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棉花姑娘先邀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最后是谁自告奋勇地治好了她的病?其他的医生是给谁治病的?”无须引导,学生在素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答案,完成对课文理解的任务。笔者把这几位“医生”的图片随机贴在黑板上,并且在这些“医生”旁边简要地写下了它们不能或能够给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这样,课文的内容、层次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清清楚楚的,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中的语言非常精练优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让学生练习说一说形容词ABAB的形式;在梳理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出示关键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练习用一段话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复习“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两个学过的重点句式。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可以学习的语言点,丰富表达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让棉花姑娘淋漓尽致地演绎好“语文”这个重要角色。

2.延拓展,深文本,实现科普读物的课内外结合

由于篇幅的限制,科普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适度的拓展是需要的。这样,棉花姑娘的角色也就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资料,从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摘抄、剪贴文字和图画,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益鸟和益虫的知识。教学时,笔者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另外一些益鸟和益虫的活动图片和视频。学完这课后,笔者又组织学生阅读其他动物文章,如《动物百科》《昆虫记》等,去了解其他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并通过故事会、知识问答等形式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适度拓展,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亲身经历是最直观有效的教学。笔者还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的草丛中去捕捉昆虫。学生很快找到了蜗牛、蝴蝶、蚯蚓和一些不知名的小生物,并马上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学生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大量的阅读,广泛地收集了其他益鸟和益虫的资料。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小报纷纷诞生,有打印的电脑小报,有亲笔手绘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小报等。笔者让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再一次整理,此时既可以分享别人的资料,也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别人。看着自己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非常得意。他们还在大人的辅导下,开展亲子阅读,精心制作了PPT。在汇报课上,学生们解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模样。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有机地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共融。棉花姑娘从校内到校外走了几个来回,拥有了多重的角色身份。

二、教学方法的多重选择

在科普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须恰当合理之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轻松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1.重视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朗读方面,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正确、流利,能够读出一定的语气。《棉花姑娘》一课是以童话体裁呈现的,特别适合朗读训练。“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这些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己的练读感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不少语句感彩较浓,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读好对话的语气上,尽量不作纯技术性的指导。

结尾一段的语言十分生动:“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多么鲜活有趣的语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配乐的想象性朗读,还可以把文中的“棉花姑娘”改成“我”进行移情朗读,引导学生借此感受棉花姑娘大病痊愈的样子。入情入境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课文,才可以读得更加有声有色。学生们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角色里,陶醉在文字里,把自己当成棉花姑娘了。

2.巧妙说,说出香香的杂烩味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便可以直接获得知识,就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巧妙地把“说写”融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学习再创造,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轻松穿行来回。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使科普文的阅读教学别具一番风味。

仿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说话,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说话写话的兴趣。笔者让学生比较第2、3、4自然段的写法,引导学生仿照棉花姑娘邀请燕子、啄木鸟、青蛙的写法,来写写她还会请其他哪些益鸟和益虫来帮忙。学生纷纷以螳螂、蜻蜓、猫头鹰等为例来仿说,学以致用,使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有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改变文中角色的人称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鉴于此,笔者让学生把《棉花姑娘》改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说出自己由痛苦患病、到处求助、失望无助、得到帮助、重生微笑的变化过程。学生以第一人称――主人公的身份绘声绘色地复述了课文,融理性的科学知识于绵柔的文字之中,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故事性。

课本剧的演出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能够起到寓教于戏、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的作用。《棉花姑娘》非常适合编排成课本剧。笔者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编自演,他们分工合作,分配角色,制作道具,设计动作,精心排练,华丽登场……这个语文活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同时还增强了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篇2

【内容摘要】

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如那习习春风给沉寂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 而《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再次 “沐浴春风”,品味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教学中,多媒体那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像鲜明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早以拨动孩子的情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在动画情境的触动下,孩子们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诱发新的表演情境,逐步形成、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在录相的演示中,CAI课件把孩子们融入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生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拥有更大的学习选择范围,面对即时的和综合的带有明显社会生活性的信息,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探索能力获得显著发展,创造性潜能也获得充分的开发。

【关键词】CAI情境 自主探究 创造性潜能

【正文】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早已成为时代的宠儿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在《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再次“沐浴春风”,品味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下面,就结合本课的CAI教学实践,浅淡学生在CAI情境中的探究实践教学心得。

一、动画入境,拨动情弦

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儿童而言,更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追求感官的新异刺激以及一种追新逐异的心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仅以文字的形式让其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中间缺乏形象的声像资料的依托,那是很困难的事。为了让孩子们有广阔的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改变教学策略,设计有新意的教法,充分利用CAI情境,运用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像鲜明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拨动孩子的心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实录如下:

【复习生字词后,初读课文,找到棉花姑娘都请燕子、青蛙、啄木鸟帮忙了......师: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忙也不知道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flash动画.动画中三个小动物依次飞来又飞去.棉花姑娘与它们交谈只出现“对话云朵”云朵里省略号不断闪动,云朵消失,棉花姑娘伤心的低下头……)

(观看中,孩子们像发现了什么.几个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

师(捉住时机):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

生1:把手举得高高得:我看见燕子飞来又飞走了,棉花姑娘就不开心了。

生2接着他的话柄:啄木鸟也飞来了,好像也没帮上忙

师(追问):怎么呢?

生2:(充满回答问题的自信):我看到啄木鸟飞走了.棉花姑娘好像在哭。所以我想.它没有帮上忙

生3:棉花姑娘的叶子和叶干上都长了蚜虫。

生4:青蛙也没帮上忙。

生5:它们好像在说话。

师顺势追击:那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5接着说:我想知道它们说了些什么。】

正是在这样动画情境的创设中,随着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想一想,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浓了,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表现欲望,从而在直观、新奇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事物的美。

二、借情促境,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追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使接触实际现象,也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欲望也随之一道消失。要增强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通过制作、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录相、头饰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同时也支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合作学习与创造。

实录如下:

【师:燕子没帮上忙,啄木需要鸟和青蛙总该帮上忙了吧?

生:齐说没有

师:那啄木鸟和青蛙是怎么对棉花姑娘说的呢?(同时出示课件:啄木鸟、青蛙和棉花姑娘对话图。图上仍是带着省略号的“对话云朵”)

生1快速找到:啄木鸟说:“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生2不甘示弱:青蛙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师:(带上棉花姑娘头饰):现在我就是棉花姑娘,谁愿意来当当啄木鸟和青蛙,我们来对对话吧。

全班争抢着要上台扮演。

指名生3、生4上台和师配合表演。

师调动全班:你们想演吗?

同学们叫着、嚷着要求表演。

师(微笑着,神神秘秘的):嘘,同学不要着急,在你们的抽屉里有许多头饰呢,我们一起带上,四人小组把小动物们和棉花姑娘的对话演一演,好吗?

孩子们开心极了,拿出头饰来带上,自主分配起角色演了起来……】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放录像让学生配解说词,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发现,自主思考;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教师扶放并行,孩子们用“扶”的方法,积极、主动与同桌的交流、讨论,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逐步形成、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学生本质上是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希望表现自己并得到承认与尊重的,因此,在课堂上,面对形式多样的情境,面对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三、课内渗透,课外延伸

有位教育改革家说:“如果在封闭的低层次的信息环境里呕心沥血,充其量呕出个‘遗老遗少’,就像婴孩被狼叼走后养大,再勤奋也不过是狼孩级的智能。”今天的学校处于社会生活的包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天地也就有多大。因此,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实际,参加实践,了解社会,增长才干。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更是“学会”和“会学”最本 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我通过CAI动画孩子们形象的感知燕子、啄木鸟、青蛙帮不上忙的原因,同时也了解它们的本领之大。像它们这样的益虫还有很多很多……

实录如下:

【师:原来七星瓢虫才能帮棉花姑娘,那燕子、啄木鸟、青蛙就没有自己的本领吗?

生:不是

师: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本领?

生(一听说看,可开心了):想

播放燕子、啄木鸟、青蛙捉虫动画过程中,孩子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当听到惊人数据时,时不时的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动画播放后,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七星瓢虫能帮棉花姑娘治病

生2:我知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生3:我知道啄木鸟是森林医生,它们捉90%的越冬害虫

生4:我知道他们都是益虫,而且都有自己的本领

师:说得真好呀.那你还知道大自然中哪些动物本领大吗?

生1:我知道蜻蜓会捉害虫

生2:我知道壁虎会捉害虫

生3:我知道猫头鹰会捉田鼠】

……

CAI课件把孩子们融入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自由空间,个体间的交往机会大大增加,创造的群体力量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拥有更大的学习选择范围,面对即时的和综合的带有明显社会生活性的信息,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探索能力获得显著发展,创造性潜能也获得充分的开发。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如“春风绿江南”般激活了我们的课堂,而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孩子们在这架“信息”桥梁上高速驰骋,兴趣盎然地与大家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在这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尤其是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学会创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一.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质疑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预习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双方都要加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预习本,让孩子们把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记下来。这些问题,可让孩子自己读文解答,可小组解答,也可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在预习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标新立异。

二.兴趣导入,确立学生深入思维的坐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前奏。因此,课始的导入要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射下猎物的事吗?有一个人却能做到,他就是魏国有名的射手更羸。他真有这样的本领吗?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这样的激趣式导入激发了孩子求知的兴趣,效果不错。又如一位名师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和学生来了个急转弯游戏:

师:什么鱼不能吃?

生:木鱼。

师:真聪明。什么池不能有水?

生:电池。

师:正确。什么布剪不断?

生:瀑布。

师:错!(学生一下被吸引住了)我们今天这个瀑布被人剪断了,这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但是有一天瀑布给“剪断”了。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场为瀑布举行的特殊的葬礼!这样的导入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发生强烈碰撞,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会大胆想象瀑布被剪断之谜。

三.个性朗读,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

英国诗人密尔顿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他认为:“在朗朗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经过孩子们的自读感悟后,语气各不相同:有的“棉花姑娘”重读“请”字,让人感到她很有礼貌;有的语调上扬,读出了请求的语气;还有一位“棉花姑娘”痛苦地皱着眉头,用细若游丝的声音读出来,顿时,一个有气无力、备受害虫折磨的“棉花姑娘”赫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朗读让我们感觉到一年级的孩子也真了不起!我庆幸没在指导朗读时先为孩子范读形成定势,禁锢孩子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指导孩子朗读不能先入为主,要让孩子自主朗读,认真揣摩、仔细领会,要常对孩子们说:“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自己试着读一下。”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又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有个孩子在自读小鹿的脚跌伤了时,突然说道:“老师,我觉得把第三自然段中的‘他’字改成‘我’字,更能体会到小鹿难过的心情。”全班同学按他的方法一读,有几个同学难过地简直要哭起来啦。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通过个性朗读,创新思维一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训练学生的立体多维思想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创造性使用

细细翻看现行的教材,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看来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教师忽视。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几种妙用插图的方法。

一、睹插图――利用插图,激趣质疑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插图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棉花姑娘》时,出示两幅课文中的插图,细心的学生很快发现,纷纷举手:“棉花姑娘本来很伤心,为什么高兴地笑了?”“棉花姑娘为什么伤心?”“棉花姑娘生了什么病?后来病好了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插图――活用插图,巧教识字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有局限,对于汉字抽象的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位教师在教学《操场上》就这样设计: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当孩子踊跃回答问题后,教师说:“光会说还不行,我们还要会读。”这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活动的名称。这一设计中,教师就是用插图激起学生识字欲望后,再让他们借助拼音读生字,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词语和插图中相应的活动名称连一连,就把识字与事物联系起来,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识字的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将这些事物牢记在心中,与抽象的文字结合在一起,而且也使枯燥的识字课充满生机。

三、想插图――想象插图,放飞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色彩鲜艳,贴近生活,富有情趣,而且与教材结合十分紧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利用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补充画面内容之不足。例如,我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就问学生:“文中的母亲与父亲由于对孩子的诗的评价发生争执,出现了插图的那一幕,父亲和母亲会怎样议论呢?”然后让学生尝试想象他们的对话。学生说得很不错,都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表达语言。这样教师就很好地利用文中的插图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四、赏插图――借助插图,品词析句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低,生活经验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爷爷和小树》一课文中“‘暖和的衣裳’及‘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这个问题是这课的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后,学生马上就明白了“绿色的小伞”指的是小树的树冠,“暖和的衣裳”就是一些稻草或草帘。

五、写插图――妙用插图,协助写作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肥沃土壤。语文课本中的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会使学生浮想联翩,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加强写作训练。例如,《一分钟》中对于元元迟到后的表现只用“元元非常后悔”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而文中的插图却鲜活地展示了元元的表情和动作,这是多好的写作素材啊!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元元非常后悔”这句话作为开头看着插图写一段话。果然,孩子们写得非常精彩。

篇5

2、冬天,雪花像晶莹透明的小精灵,调皮的翻着跟斗飘落在山腰上,落在大地上。草原上白雪皑皑,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棵棵苍松仍油绿一片,只是上面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风儿拂过,美丽的雪球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印着阳光,像五光十色的玉屑。

3、厚厚的雪被子下,小麦苗正做着多彩而欢乐的梦:梦见春天里穿着绿裙子在蓝天下舞蹈;梦到秋天里身穿金色的铠甲,在阳光下吹响丰收的号角。

4、他们在露出薄雪的黑土地上,踏着残雪,踏着从枯草根上钻出的鹅黄淡绿的草坪,舒展着缩了一冬的双臂和双脚,脖子上的各种彩色围巾,像蝴蝶、像鲜花在春城大地上飞舞。

5、雪花姑娘趁着人们正在熟睡的夜晚,来到了人间。早晨起来,人们被雪花姑娘神奇的杰作迷住了:只见原来干枯树枝上开满了朵朵美丽的白花,高大的厂房和一排排居民楼都披上了银装,宽阔的马路也像铺上了一层层

6、树上仿佛挂满了“棉花糖”,真叫人“垂涎三尺”,就连那四季常青的松柏也被突然成了白发须的圣诞老人,那矮小的灌木丛里堆满了积雪,远望去,既像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大象,又像一只只我在雪地上睡大觉的北极熊。

7、冬天,树叶落光了,树枝上光秃秃的,像一只巨大的手伸向空中,无情的风婆婆使劲地吹打着枝条,发出“吱吱”的响声。倘若下过一场雪,柳树上挂着的是丝丝银带,松树上堆着的是累累绒球。马路上铺了一层层厚厚的雪,平如毯,白如玉,软如棉。

篇6

一、“看图写画”设置悬念

高明的教师,都是把学生看作是有头脑的人,不肯把什么都说出来,而是把主旨的“曝光点”呈现后,故事便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笔者在上课结束后,一般都要布置一道“看图写画”题,比如“一位女同学哭着跑进教室……”要求同学们自由想象,这位女同学哭着跑进教室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怎么帮助她。再如“……春游……”春游所看所闻,可以用画的形式表现,也可以写简单的几句话。这样的想象写画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笔者在教学生涯中碰到过许多空白的“潜台词”,这种“空白点”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这是引发学生想象的最好契机,学生会因为“空白点”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开阔想象空间,激发想象的欲望,增添写作的情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较好。如,有次笔者去监考时,看到习作题是:“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拿出语文书,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语文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尽情想象,开阔思维,找出不同的应急办法。这种作文训练方法,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会有很好收获的。

在要学生完成某项难度较大的练习或识记某项不易记住的知识前,加些启迪、激励性话语,如:“互相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少、背得最熟、记得最牢。”要学生记住一些重要内容,可提醒:“请同学们注意听,下节课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听记力。”还有,可利用学生最敏感的分数来进行刺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歌谣、讲故事、游戏、演示、实验、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棉花姑娘》时,可提前准备各种花(包括棉花)的图片,在一上课时就出示给学生认识,然后在图片中指出棉花。在学生感知其表面形象后,介绍棉花的用处,再顺势导入:“棉花是人类的朋友,人们亲切地管她叫‘棉花姑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棉花姑娘》”。《小熊住山洞》《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可以采用让学生戴头饰分别饰大熊和小熊,狐狸和乌鸦的角色演绎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地导入新课。又如教学《再见了, 亲人》时,可以播放少儿歌《歌唱王二小》提起学生的注意,再给学生讲解他那这动人的故事,并由此导入新课,这对于距离那段故事较为遥远的学生来说更能提起兴趣,加深印象。

二、从教授“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同时,创造也是无极限的,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师当前面对的教学难题,我想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找出拓展空间,引发想象,就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比如笔者教学的课文中,许多篇目故事性都很强,笔者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顺着作品意向进行想象,构思出新的情节、结局等。

1.记忆教学

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词句带过,甚至出现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构思、连接,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进行再造想象。当然,这种想象不是盲目地扩展情节,而是围绕文章中心进行“添枝加叶”式的想象。如上完《汉语拼音》时,学生余兴未了,还在不停地议论。于是,笔者就引导他们:“先闭上你们的眼睛,把刚才的拼音再记忆一次,然后把拼音写在本子上。”笔者配乐朗诵文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相应的拼音字母。“你们把刚才脑海中的记忆写出来,好吗?”“好!”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多可爱的孩子呀!只要你给他们读书、思考、展示的机会,只要你给他们探究、发现的乐趣,只要你能够引导他们钻进教材,再从教材中跳出来,那么,你就会看到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2.续写故事

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续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同学们中间”一文,这时问学生:“你们希望她什么时候来?怎样来迎接她呢?在寒冷的冬天,她多么希望有个好心人来帮助她呀!同学们都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吧!”学生有的写到:“我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在就来,我家的东西吃不完,我要和她一起分享。还有,我的新衣服很多很多,我要送给她,让她没有寒冷,没有痛苦。我还要领她到麦当劳去吃炸鸡腿,领着她去森林公园游玩……”这些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对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延伸。只要给学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从文中体会到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这些做法正因为解放了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他们才能把生命中潜在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释放出来。

篇7

果园里,苹果压弯枝头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它是在感谢园丁辛勤的劳动。

田野里,稻海翻起金色的浪花,那是在为农民伯伯表演着丰收的舞蹈。

花坛里,花朵欣然怒放,把芳香飘到每一位爱护环境的人身上,使人们心花怒放。

秋天里丰收的乐章真是动听!

梨娃娃在风中扭着俏皮的屁股,把旁边田野里的高粱笑弯了腰,把辣椒笑得满脸通红。仙子也不甘示弱,把自己打扮得五彩缤纷,桂花宝宝也来帮忙把甜甜的香味散发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精神百倍。果娃娃们你碰我撞,唱起“叮叮咚咚”的歌谣赞美着秋天。

田野里的“老寿星”玉米爷爷笑哈哈地发出了号召,大声地说:“来,大家一起唱,让我们的歌声更加动听!”玉米爷爷当上了指挥官,尽心尽力地指挥着大家。高粱举起熊熊燃烧的火把,棉花姑娘放声歌唱,稻子在风中频频点头,说着加油加油!

这场秋天的演唱会给大地换上了新装!给小动物们一个启迪,敢快准备过冬的粮食吧!给辛劳的人们带来了满满的喜悦!

篇8

一、整合学科,培养兴趣

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的兴趣和向往。我们从《可爱的西沙群岛》中领会到美丽和富饶;从《狼和小羊》中体会到善与恶;从《王二小》中体会到革命英雄主义;从《荷花》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辅助教学,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制作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教具。在语文课上应尝试融音乐、美术等其它科目于一体,为语文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捕捉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切合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又对课文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充分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言有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四人一小组去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说:“三人一同看日落是‘春’字”。有的学生说:“双木不成林是‘相’字”。还有学生说:“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能力,我提前把一些生字的谜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谜面去分析这些字的构字特点。如“生”字,牛过独木桥。“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学得很开心。如教学《棉花姑娘》一文,当学生自读完课文后,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她找医生了吗?”“找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找了谁呢?那就先请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吧。”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认真地读了起来。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燕子、啄木鸟、小青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多样,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学生表演,如《小蝌蚪找妈妈》《两只小狮子》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五、开展竞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篇9

“咦?谁给我打电话?”

“喂?蛋蛋。”(我的外号)

“怎么了、奥利奥?”(敖明钰的外号)

“下午能不能出来玩呀?”她用委婉的语气说。

“可以。”结果我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到那时候你来我家找我?还是在文体中心等你呀?”

“我还是去找你吧!”

“嗯,拜拜。”

今天是元旦的前一期,吹吹(张弛危的外号)肯定没事,把她也叫出来吧,还不知道那个懒猪出不出来呢。

吹吹家离我近,先去叫她,再去找奥利奥,嗯,就这么定了。

“张弛危!张弛危!”我站在楼下喊她。

“啊?干嘛?”她露出那个小圆脸,有气无力的说。

“出来玩!有个劲爆的消息给你说,顺便请你这个刚从南阳回来的小猪吃棉花糖。”

“好嘞,你等着,我马上下去。”一提起来吃。她精神多了。

“叮铃铃……”电话又响了,是老妈的。

“喂?又咋了?”

“回来吧,你爸和咱们一起转转。他刚从新疆回来,你也不陪陪他。”

“我今天答应敖明钰要找她,你也都答应了,不能出尔反尔。”

“不行。你必须回来。我什么时候说话没算数,今天例外。”

“我就不,每次都是你让我在同学面前没了信念,改天再说,今天我们铁三角好不容易聚聚的。“

“那你也得……“

“嘟嘟嘟……”还没说完,就把老妈的电话挂了。

我知道只要妈妈一说出着几个字,后面准没好事。第一次挂她电话,我这个败家子,真是个败家子!

刚暗暗骂完自己,张吹吹就出现在面前,眼睛里好像充满了棉花糖的样子,嘴里的口水差点流出来……这个小馋猫。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她怎么下来那么快?以我的判断要二十到三十分钟的。

走在叫敖明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就是老妈的错,明明答应我了,我就不能放她们鸽子。

“蛋,什么消息?”

“奥利奥要出来。”

“啊?你不早说,咪(还是敖明钰的外号)要出来?”

“昂,怎么?不想?你也没问我啊。”

“额,肯定想。”

这个妮儿啊!打乱我的思绪,想到哪了?哦,对,而且还逼我回去,天理不容啊——不给我点自由权利。

突然,敖明钰骑着车来了,张吹吹激动的扑了过去,要不是敖明钰反应快,她们俩都应该撞上了。

玩了一个下午,虽然表面开心,但是心里藏着一件事,不让她们瞎操心,还是不给他们说了。

老妈啊!我挂你电话是因为我答应他们,你却逼我回去,我不能不守信用啊。

同学都知道,我黄小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失信,你不能让你女儿不守信用啊。

篇10

一、互动让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在PPT时代,为了点击鼠标,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不走下讲台,整个上课内容几乎是预设的,如果一节课不出意外都得绕着自己已经设计好的PPT展开教学,课堂条理十分清晰,重难点也不会跑偏,但师生的互动不能有效进行,学生的创新也不能得到延伸,整节课好像就是为了完成PPT上的内容而上课,少了些许生成的课程资源,显得呆板,学生的创新得不到更好的体验,而PPT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未必很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正好让教师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学生中间,在课堂中随时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书写、绘画,完成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中,城里学生对瓢虫的认识比较模糊,于是我找了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认识瓢虫,把色、形、音同时融入一个平台中,学生在互动中更加主动,对瓢虫的认识更为深刻。

二、互动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把狮子的声音、图片以及捕食的视频恰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再问:“你们知道狮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吗?让学生来把这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通过互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狮子学本领的内容,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了解掌握知识。

三、互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使教学在互动中做到图、文、声并茂,能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丰富、频繁,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效率,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棉花姑娘》时,学生对蚜虫认识不清,于是通过图片认识蚜虫及蚜虫的危害,对啄木鸟的“啄”字与啄木鸟的外形相比:口字旁对啄木鸟的嘴,横对啄木鸟的头,下面部分分别是翅膀、脚和爪子。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啄”字原来就是象形字,对祖国汉字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还能创造“虚拟现实”使学生或遨游太空或访谈古今,足不出户即可参观各类博物馆,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驾驶宇宙飞船等。

四、互动解除学习疑点

启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在后台记录下老师在白板上操作过的痕迹,在课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刚才的学习过程,重新温习学习过的思维的脉络,从根本上弥补PPT媒体时代的不足。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和存储功能,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调用和积累现场资源,可以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资源和学生智慧的创造以多种方式存储资源,便于学生再学习或复习。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电子白板可以把教师觉得难写的字的书写过程录制下来,在教学时随时回放书写汉字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去调用白板中的资源,学生一边看一边练,进一步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

除此之外,电子白板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功能,这些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五、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