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祖国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31 23: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祖国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篇2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情感 环境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在古诗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劳动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篇3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古诗教学;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72-01
生活中有美,古诗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其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二)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一)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二)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三)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均有相关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篇4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篇5
课程;兴趣;策略;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63—01
璀璨的中华古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年来,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学校以“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本活动为依托,扎实开展了“诵古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以能吟诵千古诗文为荣。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如,通过师生吟诵清朝著名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进而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
其次,在诵读活动过程中,为保持学生持久的诵读兴趣,要重诵读,轻理解。在诵读古诗文时,不硬性要求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而是先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古诗词,按照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最终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开展古经典诗文诵读的策略
1.以学校、教室为基地,营造诵读氛围。为了给学生营造吟诵古经典诗文的良好氛围,学校在走廊布置了传统典故的牌幅,在楼梯边悬挂了学生书写的古经典诗文的书法作品,在各个教室开辟了古经典诗文诵读专栏,安排早读和课前5分钟的诵读,还有课间操后的5分钟吟诵,每天放学路队的诵读,让学生时刻感受古经典诗文的魅力,沐浴在古经典诗文的春风里。
2.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课内外整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拓展和延伸,用一课引出一串,以校本教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拓宽学习和运用古经典诗文的领域。
3.与家长密切联系,创建家庭学习机制。为了有效地实施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校向家长发出倡议书,让家长明白诵读古经典诗文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文化素养的最佳途径。同时还给家长介绍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好方法,让家长鼓励和引导学生茶余饭后诵诗,睡前诵诗,起床后诵诗。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及时评价诵读成果。学校开展了如古经典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文词书写比赛、古诗词诵读竞赛等。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古经典诗文诵读之星”评比活动,使学生吟诗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经典古诗的兴趣。
三、开展诵读古经典诗文的精彩活动
1.身临其境,吟诵名诗。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嘉峪关、赞美嘉峪关,使其产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学校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古诗词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经典诗文。例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学校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看着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吟诵描写此地的古经典诗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欣赏了家乡的美景,又诵读了古经典诗文。
篇6
1、望岳的意思是仰望泰山。
2、《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4、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蓖蓟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痹枚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惫攀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惫攀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惫攀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惫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篇8
关键词:读古诗;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诗时代久远,意义深刻,难以理解,不便于小学生学习,笔者就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学生掌握“读、知、明、悟”四个基本环节,谈一点个人浅显的认识。
一、读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时,教学生学会找“韵脚”,使学生知道古诗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韵脚。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光、霜、乡”的韵母都是“ang”,这首诗的韵脚就是“ang”。学生找到了韵脚,朗读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很容易记住古诗并背诵下来。
二、知诗人
学习古诗,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唐诗、宋词、汉文章。”小学生所学的古诗主要以唐诗为主。在小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诗。在记诗人的朝代时,我们只需要特别记住不是唐代的诗人即可。如宋代诗人苏轼、王安石、叶绍翁、杨万里、陆游等几位。三国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谦、清代郑燮和龚自珍就行了。词人需特别记住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诗人的朝代,其他默认为唐代诗人、宋代词人。
三、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理解诗意。理解诗意的方法多,以下简介几种:
1.抓关键字理解诗意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只要抓住“鸣、上、含、泊”四个关键字来思考:①黄鹂鸟在什么地方鸣叫?②白鹭鸟飞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犹如嵌在窗子上。诗人从窗外望去看到怎样的景色。④什么地方停泊着什么?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诗句。
2.结合图画,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时,通过观察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境,想象一下母亲心理活动,很容易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含义。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编故事理解诗意
在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时,出示问题让学生续写故事:诗人陆游临终前究竟放心不下什么呢?他又会给儿子叮嘱怎样的遗愿呢?请你熟读古诗《示儿》续编一个故事。学生很容易明白诗人放心不下的是国家没有统一,诗人的遗愿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
四、悟诗情
“借诗言志”“借诗抒情”。古诗不仅有优美意境,还能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赞美祖国壮美河山,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另一类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流露,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昌龄的《凉州词》。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读、知、明、悟”四个基本环节,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3. 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4. 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5.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篇10
例如:(2009年上海)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诗歌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的画面。
解析:古诗词往往采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方式构思行文,一般是写景叙事在前,抒感在后,所以对作者所绘之景一定要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把握住景物景象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深秋空阔浩渺
二。情感美感的揣摩
例如: (2009年浙江金华)
送客诗
严 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词抒发的感情一般有感时伤怀、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爱国思乡之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等等。做好此类题目,要抓住写景叙事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金华的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三。意象意境的体味
例如:(2009年山东济宁)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意境是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通常的意境特点有:恬淡自然、雄浑苍劲、孤独冷寂等等。对意象意境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都是大有裨益的。学会对意象、意境的准确把握,才能迅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世界,进而解诗答题。
参考答案:(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四。表达技巧的鉴赏
例如:(2009年贵州遵义)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等等。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抒情方式有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反衬)、用典、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巧在多数情形下并非单一使用,往往是综合地运用。具体做题时,我们应准确分析,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五。字词的品味
例如:(2009年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
[唐]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古典诗词语言简洁,很讲究炼字。注重对诗词语言特色的品味是诗词鉴赏较高的要求,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很高。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等。字词的品味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参考答案: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中看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六。名句的赏析
例如:(2009年湖北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