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天乐范文

时间:2023-03-26 22: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一七天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五一七天乐

篇1

五一七天乐,音乐也快乐,耶!”呵呵,这就是我“五一七天乐”的口号,还不错吧?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五一七天乐,音乐也快乐”的意思,因为在我的五一七天里没有一天是不和音乐有关的,所以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我这的内容,就往下看吧。

5月1日

音乐原名:爱情三十六计

音乐解读名:呕吐三十六计

五一七天长假,我到姥姥家去玩。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开心的两天,却被晕车给搅和了。

去的时候还好,由于准备齐全,没有晕车。回来时就很不爽了,老妈和我刚坐上车子没一会儿,我就想吐。于是老妈为了避免我吐在车上,就用手帕捂住我的嘴巴,害得我憋啊憋,差点背过气去了。一路上,老妈不停的变换招数。一会儿给我按摩,一会儿让我睡觉,一会儿……一大车子的人都看着我们,以为来俩杂耍的。呜呜,当时那叫一个丢脸啊!但是老妈的“三十六计”使完之际,车也到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5月3日

音乐原名:睡美人

音乐解读名:睡美人全家

昨天来了一大帮子我老爸老妈的亲友团。吃喝玩乐过后已是晚上12点钟,连我也被吵到很晚才睡着,而老爸老妈更是激动的彻夜未眠(这是他们自己告诉我的)。

一眨眼,早晨已到。我们全家都在呼呼大睡,也好,我正好也可以睡个懒觉,窃喜过后,我倒头大睡。于是,“睡美人全家”(真是惭愧,惭愧,本人长的并不美,真是有愧于睡美人这个名字啊)。早饭和午饭一顿将就吃了。用老爸的话来说就是:“早上不吃饭,就等于节约了粮食,而我们节约了这些粮食就等于促进了国家的粮食产业,我们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啊!。”听到老爸这番话,才知道就连睡懒觉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啊!

5月4日

音乐原名:不得不爱

音乐解读名:不得不看

呜呼!经过几天的闹腾,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从我妹口中得知本晚七点半某台要放电影《购物狂》,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啊。好吧看就看吧。最后竟放到了10点多。看完后,由于这部片子太过搞笑,兴奋到12点多还未睡着。

唉,不得不看,我的眼睛离不开,好象身不由己不能自己很失败,可是每天都看的精彩……

5月5日

音乐原名:东风破

音乐解读名:大风破

也不知今天刮了什么风,就只知道这风挺大的。本来奶奶家的瓶瓶罐罐都堆在一起,象一堵墙。而今天这风也不知道发的什么脾气,一口气吹倒“这堵墙”了。瓶瓶罐罐全都掉下来了,摔得粉碎,全都破了。可真所谓“大风破”啊。

是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大风破,大风吹破墙上的瓶子,犹记得瓶瓶罐罐全都摔碎了,而如今瓶子摔碎奶奶生气你没看见……

5月7日

音乐原名:黑色毛衣

音乐解读名:白色毛衣

今天我和老妈身上都穿着白色衣服,呵呵,特别搭配。恰似一套母女装。来一个熟人就问这是你女儿吧?哟,真象,很漂亮啊。我听了之后,心里真是爽啊!

我和老妈穿着两件耀眼的白色衣服走在街上,仿佛两个亮点,不少人回头看我们,原来我和老吗的回头率也是这么高啊。就连老妈也好象年轻了十几岁,我们俩当时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篇2

目前,不少电台对节日收听市场的变化研究不够、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一厢情愿,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策划缺乏针对性,节目缺乏可听性,致使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产生巨大的落差。

节日广播要花开别样红,应围绕“日子”,打节日主题牌;制造“乐子”,打娱乐休闲牌;当好“地主”,打地域文化牌;搭建“场子”,打假日活动牌。

关键词:节假日;广播节目;现状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128-03

一、引 言

相对于节日期间党报可以“放胆”大量援用新华社电讯稿,甚至动辄缩版、停刊的“潇洒”;也有别于电视节假日娱乐节目唱主角,电视剧连着播的“快意”,作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实在没有这样“笑傲江湖”的资本。本在传统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广播,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加严酷。于是,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广播更不轻言放弃每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四季不断的“中国节”、“神州日”就是广播的机遇。根统计,一周双休和黄金周长假制度实行后,假日时间已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节日长假、小长假就有近三十天。如何充分利用假日机遇,抢占收听市场,让节假日的广播花开别样红,成为广播人苦苦探寻、不断尝试的课题。普天同庆的节假日,广播人痛并快乐着,难并求索着,累并耕耘着。

二、节日广播,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个五一小长假你如何安排啊?”“上班做节目呗,还想上哪里去!”确实,对于无数的广播人来说,四海同乐的节假日就是他们寻常的工作日,甚至比起往日更为忙碌而艰辛。节目要出新出彩,一个接一个的广播户外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节假日举行。仿佛是一台永不停转的机器,永远忙忙碌碌的广播人自嘲自己是“新闻农民工”。

然而,播下的是牡丹花,收获的却是苦菜花。令无数广播人纠结的是,节假日的高付出却常常是种瓜得豆、南辕北辙。央视―索福瑞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春节期间,北京广播市场的整体收听率比节前一个月下降了30%,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降了20.8%,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下降了32.5%。2009年春节,这一情况依然如故,期间北京广播市场的整体收听率又比节前一个月下降了29.9%。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降了28.7%,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下降了29.5%。其他节假日广播的收听状况大同小异,同样不令人乐观。

毋庸讳言,节日期间由于百姓生活节律的改变,加上电视及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的冲击,广播想要保持原有的收听率甚至再掀一个收听的小,确实有点似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但以近30%的幅度下滑也着实让广播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笔者分析以为,症结在于广播人没有认真地“望闻问切”,找准节假日收听市场的规律,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或“一药治百病”,创新不够;或“病急乱投医”,胡乱用药,结果不免差强人意。

(一)拷问市场,节假日谁在听广播?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每家媒体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受众人群,也有相对恒稳的市场覆盖。但这些“色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因时而异,沉降起伏。媒体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动,以变应变,有的放矢,顺势而为,才能稳固甚至拓展市场,否则难免盲人骑瞎马。

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数据,节日期间,广播的收听市场总体来说会有一定的萎缩,但细分到各个人群则有增有减。如20岁以下人群和学生群体出现了11%的涨幅,50岁以上人群和退休人群收听比例也较平日有所增加。而21岁至40岁的中青年、白领等听众则出现了10%和16%的降幅,这说明节假日广播的主要听众在“老少两头”,中青年、白领等人群由于生活规律的调整或寻找其他休闲娱乐方式,暂时告别广播。

(二)拷问广播,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如果说听众是广播的上帝,那么节目就是广播奉献给上帝的“礼品”。对于节日广播节目的生产,目前除了极少部分地方台存在“名抓实放”,敷衍了之,以常态节目的简单播出满足广播在“响”以外,许多电台把它作为一个展示自我的绝佳机遇,在别人“不为”时刻意“有为”,以求达到“趁虚而入”的效果。但客观地说,不少电台对节日收听市场的变化研究不够、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一厢情愿,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策划缺乏针对性,节目缺乏可听性,致使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产生巨大的落差。

策划不够,无必听性。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出手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节日节目不同于常态节目,要想受众愿听、爱听,必须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听众的需要,提前谋划,选准主题、强化主题,策划与之相契合和匹配的内容、形式,并综合运用新形式、新技巧、新媒体来全力表现,使节目立意新巧,面目一新。必须不拘一格,“反常”而为,以求不同凡响。因此,节日广播应围绕“日子”打“节日主题牌”;制造“乐子”打“休闲娱乐牌”;当好“地主”打“地域文化牌”; 紧贴“情字”打“人文亲情牌”;搭建“场子”打“节日活动牌”。只有让五“子”登科,才能唱响节日广播。目前,不少电台对节日节目的策划或缺乏创新、流于一般;或缺乏深度、流于肤浅;或缺乏联动、流于单一,对听众来说无必听性的理由。

内容贫乏,无可听性。在节日节目中,娱乐休闲无疑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作为移动空间的第一媒体,音乐娱乐节目最符合广播伴随性收听的特质,制作上也相对便利些。于是乎,不少电台每当遇到节假日就打破节目的常规设置,冠以“某某特别节目”,制播天数不等的节日特别节目,打造所谓的广播听觉盛宴。但内容除了少量的新闻资讯及服务信息外,音乐娱乐节目几乎充斥节日广播,成了“节日主题音乐节目”,有的甚至沦为“碟片播放器”。广播的固有优势如“信息集散地”、“新闻首报站”、“沟通零距离”等功能大为削弱。可以想见,以这样的节目、这样的产品投放市场,无异“挥刀自宫”,哪来的市场“卖点”,又岂能吸引听众、锁定听众?收听数据的滑坡实为必然。

形式单调,无愿听性。根据节假日收听市场的变化制作特别节目,是广播人多年求索的智慧结晶,也是迫于形势(媒体竞争的压力)与现实(解决员工轮休问题)的无奈之举。客观地说,这一做法不论愿景还是创意都是好的,但不少地方电台在操作实施过程中流于模式化、简单化,形式单一,了无新意,缺乏创新。有的简单地围绕节日主题,邀请嘉宾走进电台进行访谈直播,中间穿插大量的主题音乐即成为节日特别节目;有的虽进行了周密的前期策划,甚至别出心裁进行项目台内招标,举全员之力精办节目,但事先的录播让节目逊色不少;有的虽进行了假日节目的整体策划,但全动、数频同播的模式让一些专业特色鲜明的频率流失了不少特定的听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至于“线上节目,线下活动”和节日广播跨地区的联动合作就更少尝试了。

三、节日广播,阳光总在风雨后

全年约三分之一左右的休息日,近一个月时间的节日长假、小长假,这是广播不能放、也不敢放的收听市场。如何让节日广播真正成为“听觉盛宴”,笔者以为只有根据节日收听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创新创造,才能出色出彩。广播业界的一位精英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我们广播是一只兔子,电视是大灰狼,因为有大灰狼在后面不停地追,我们才会在前面不停地跑!”。其实,所言的“奔跑”,就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

(一)围绕“日子”,打节日主题牌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十一”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习俗,或吃汤圆观花灯;或吃青团插艾草;或吃粽子赛龙舟;或品月饼赏明月……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因此,在策划节日广播节目时,必须根据各个节日的不同,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打节日主题牌。2010、2011年,南通电台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民俗学会等,先后举办了“全城猜灯谜,万人闹元宵”、“端午情丝,泛舟濠河”、“重阳喜登高,千叟看大桥”等特别节目和主题日活动,均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全城猜灯谜,万人闹元宵”活动,电台在闹市区的城市广场――环西文化广场张灯结彩,布置了四千个大红灯笼和谜语,并在城市四十多辆公交车上也挂上了近千条谜语,让全城百姓一起来猜谜竞答、欢度元宵。八仙桌、对襟衫、红灯笼、猜谜语、载歌载舞闹元宵,中间穿插现场记者连线报道,元宵节习俗与南通地方民俗的讲述。“线上节目、线下活动”让主题节目精彩纷呈,仅主会场就吸引了四千多市民热烈参与。

(二)制造“乐子”,打娱乐休闲牌

对大多数的市民来说,节假日是放松身体、娱乐身心的休闲日,或远足郊游,或K歌茶叙,或居家休息。因此,广播应充分利用自己伴随性、贴身性的收听特点,制造“乐子”,迎合受众的节日休闲需求。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探索给广播人予深刻的启迪,央视的《梦想剧场――过节七天乐》可谓新招迭出,招招吸引眼球。从“五一七天乐,农家也快乐”到“暑假七天乐,学生也快乐”;从“国庆七天乐,电影也快乐”到“过年七天乐,超级模仿秀”等等,让人忍俊不禁,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难忘的假日。

其实,伴随性、贴身性、互动性的特点更能让广播在节假日一展自己之长,赢得听众的喜爱。近几年来,南通电台根据假日市场收听的变化,锁定“旅游人群”,与周边城市电台策划了“游在大江南北,情在青山绿水”旅游特别节目,讲述名人逸事、讲解名胜古迹、评点风味小吃、推介特色产品。为丰富主题节目,还策划举办了“自驾游”活动。锁定“娱乐人群”,策划设置了“食遍通城,耳朵传菜”餐饮特别节目,并举办了“谁是掼蛋王”掼蛋比赛;锁定“居家人群”,开展了“幸福家庭”评选活动及现场直播,让“听得见的精彩”与“看得见的精彩”交相辉映,深受听众欢迎,热线电话与短信不断。

(三)当好“地主”,打地域文化牌

得自然真气,山水灵气,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厚重的历史底蕴,灿烂的地域文化,靓丽的“城市名片”,而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名片都是广播不竭的节目资源,只要选准时机、找准切口、精心策划,就一定能激发听众的兴奋点,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南通有“一山”(狼山)、“一水”(濠河)、“一城”(中国近代第一城)、“一桥”(苏通长江大桥)、“一人”(张謇)等若干张旅游名片,又有“建筑之城”、“纺织之城”、“体育之城”、“文博之城”、“长寿之城”、“风电之城”、“造船之城”等城市名片,但如何将这些城市名片、地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节日广播节目中,确实煞费苦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南通电台抓住南通籍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一日连夺三金的“新闻眼”,于8月7日(农历七夕)牵手全市六县(市)两区共九家电台,共同策划主办了“奥运南通广播日”特别节目,全市十一套广播频率全天十小时同步直播。节目巧妙地融合“北京奥运元素”、“南通奥运元素”、“南通体育元素”,并将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黄旭的妈妈、击剑冠军仲满的父亲、跳水冠军陈若琳的爷爷、奶奶以及南通少年体校的优秀教练、体育局官员一起请进直播室,讲冠军的成长史,说南通的体育史,评“世界冠军的南通现象”,对南通体育之乡的文化名片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诠释。

节目中,在北京采访的前方记者还通过多种途径,连线采访了正准备比赛的体操冠军黄旭以及前奥运冠军林莉、李菊、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体育局的领导,将精心设计的“包袱”尽一抖落,吊足了听众的“胃口”。当天上午,我们还在南通体育公园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北京奥运南通广播日”广场活动,冠军爸爸、冠军妈妈、金牌教练等一一亮相与观众互动,腰鼓、武术、健身操等表演夺人眼球,各界人士环城长跑“红动南通”。奥运南通日真正成为南通的广播日。

(四)搭建“场子”,打假日活动牌

广播是听觉艺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于是有人把广播称作“耳朵媒体”或“盲媒体”。但广播又是大众的媒体,收听人群多为普通百姓,贴近性、服务性是办好广播的基本准则。对节日广播而言,要想撬动收听市场,必须坚持“看得见的广播,听得见的精彩”的理念,线上办节目,线下做活动,通过活动把广播植入听众心田。唯此,节日广播才有较高的收听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广播的形象才会更加生动活泼。而且,通过举办“看得见的广播”,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弥补因节假日正常听众的流失而造成的收听率的下滑。

三年多来,南通电台每年都举办大量的活动,从2008年的七十多场,到2009年的上百场,再到2010年的一百二十多场,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场活动,最多时一天有三场,大部分活动都安排在节假日举行。

难忘的2010年盛夏七、八两月,为了推动南通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南通电台在全市策划、开展了“市民最满意的社区”评选暨“我们的社区”广播系列直播活动。每周五、六、日晚上,广播人放弃休息,冒着高温酷暑先后深入二十一个社区,集中开展“我们的社区”广播系列直播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寓教于乐,挖掘文明典型,宣传文明知识,播撒文明新风。广播的盛宴,社区的节日,活动吸引了三万多名市民现场参与,近十五万人参与投票,成为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踊跃参与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也是一次“看得见的广播”的生动诠释。《中国广播报》、《视听界》等全国、省级报刊都以整版甚至跨版的形式,图文并茂,宏篇报道南通电台的创新实践。该活动还获得2010年度南通市宣传文化改革创新奖。

被誉为南通婚恋服务第一品牌的“新人妙会”,是由南通电台与政府部门联手策划、精心培育的民生服务平台、特色文化品牌。开办3年来,广播人利用各个节日特别是五一、十一、七夕节、情人节等,深入工矿企业、机关卖场,开展大型相亲交友活动,并为5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常年服务,先后帮助3000多名单身男女成功配对。目前,注册会员已发展至1万5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