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台词范文

时间:2023-04-03 08: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时代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时代台词

篇1

电影《小时代》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小时代》改编,由郭敬明编剧及导演,由被誉为“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监制,安晓芬与崔震东制片,人气影星杨幂、柯震东、郭采洁等领衔主演,电影将分二集公映,分别定名为《小时代》、《小时代·青木时代》,两片将分别于暑期档(2013年06月27日)与贺岁档上映。

下面为大家分享《小时代》经典台词

1、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横扫的镰刀。

2、你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改变了方向,你被失望拖进了深渊,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在这之前,在这世界末日天翻地覆之前,让我陪在你的身边。

3、但有一样东西却不会被他收割,那就是我们的友谊。

4、我们的生命一天天在转动着,秒针、分针、时针。

5、如果现在你是以上帝的角度或者高度在俯瞰我们的大学,那么你就会看到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猫与鼠之间的追逐大战。

6、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以前另一种未知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在大学围墙范围内,这一场追逐大战,谁先遇到谁,都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这就像有人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

7、我相信,如果我们的朋友里,还有人能完成这样一个类似深入虎穴再在老虎脸上踩上两脚的任务话,那么一定只能是南湘。唐宛如也不行,唐宛如会直接把老虎踩死。

8、她像美国总统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世贸双子被炸平了,她也依然是镇定而冷静的,她不会悲伤春秋,只会思考如果控制损失。

9、如果黑暗里可以有夜市的能力,那么现在,你一定会看见满脸愤怒和屈辱的袁艺,在黑暗里咬牙切齿。

10、但是生活永远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再应该浪漫的时候,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再男主角深情告白的时候,就让女主角浓烈的回应;它不会再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11、没有物质的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

12、但是生活永远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再应该浪漫的时候,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再男主角深情告白的时候,就让女主角浓烈的回应;它不会再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13、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

14、胸腔里翻腾的哽咽和刺痛,都被用力地压进身体的内部。像是月球上剧烈的陨石撞击,或者赤红色蘑菇云的爆炸,被真空阻隔之后,万籁俱寂,空洞无声。

15、这才是悲剧的最强音节——弥漫在整个空旷天地间的,低沉提琴的巨大悲鸣。

16、旋转着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等价交换的,最残酷的也最公平的寒冷人间。

17、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18、天空悬着一轮巨大的月亮,冷漠的光辉把人间照的得像一出悲惨的话剧。明明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天,却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

19、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

20、白光四下流淌,逐渐炎热起来的空旷街道像是一部黑白的默片。

21、——我多想和他在一起。——我多想和在像从前一样,在一起。

22、我走出黑暗的展厅,窗外是南京西路逼人的奢华气息。无数高级轿车从面前开过去。那些从橱窗里发射出来的物质光芒,几乎要刺瞎人的眼睛。这是上海最顶级的地段,也是上海最冷漠的区域。这里的人们内心都怀着剧烈的嫉妒和仇恨,这些浓烈而扎实的恨,是上帝仍给这个上海顶级区域里的一枚枚****,没有人能够幸免,所有人都在持续不断的轰隆声里,血肉横飞,魂飞魄散。

23、平静地穿梭于世界上空的电波。磁流。讯号。它们从不同的地方漫延而来,越过无数陌生人的头顶,越过无数块荒凉或者繁华的土地,然后传递进我们的手机里。

24、各种各样的人以电波为介质,通过这个我们暴露在身体之外的心脏,寻找到我们链接上我们,轻易地摇撼着我们原本平静的世界。

25、隐约的一种直觉,让我感觉像是光脚走在一片长满水草的潜水湖泊里,不知道哪一步,就会突然沉进深水谭里去,被冷水灌进喉咙,被水草缠住脚腕,拉向黑暗的水底。

26、头顶巨大的黄色月亮,把流动着的光芒,均匀地涂抹在黑暗的茂密树林里。

27、血肉横飞只是开始而已。魂飞魄散才是真正的好戏。当然,我们都知道,我们热爱生活中这样刺激有跌宕的drama。

28、连续数十场的暴雨。每天早上都是电闪雷鸣。巨大的闪电和雷声,像是长着尖利长指甲的手,硬生生撕扯着每个人的耳膜。每一声爆炸性的雷声,都像是黑暗里突然甩过来的一个重重的耳光。

29、我们的生命存在于这样的小小的、拥挤的、温暖的时代之中庞大的背景音乐,悠扬地回荡在整个上海,为这个繁华的时代点缀着金边。还有更多我们并不知道的时间,我们未曾看见的场所,这个时代并未停止转动。它用一种最冷酷和理智的方式,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平行前进。

30、夕阳的光线像是被风吹散一般迅速消失,正如同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年华。那感觉,像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剧中。

31、他漆黑的头发遮住了年轻偶像的面容,也遮住了他对这个世界巨大的失望。

32、你知道吗,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场又一场,永远无休止的闹剧。

33、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像是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镜头从我们身上一个一个地切过去,然后转了一圈,又切回来。没有对白,没有台词,我们沉默地出现在这些被音乐覆盖着的镜头里。

34、一整个小小的宇宙里。有整个小小的时代。

35、那是一种怪异的感觉,一个和我们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突然有一天消失在了我们的生命里。好像大家并没有什么感觉一样,继续地朝前生活着,伤心,悲痛,喜悦,激动……我们的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36、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流逝告别。我们慢慢地走向一个被上帝作记号的地点。

37、但是生活不是这样,它轻轻地把一颗****放到你手心之前,其实早就把一张诅咒的符,贴上了你的后背。

38、我的头像要裂开来一样,仿佛听见黑洞深处传来鬼魅般尖利的笑声。

39、整个上海像是满天缓慢漂浮着微笑的摄魂怪,雨水就是他们的亲吻,他们祝福每个冬天里的人,新年快乐。

40、胸腔里翻腾的哽咽和刺痛,都被用力地压进身体的内部。像是月球上剧烈的陨石撞击,或者赤红色蘑菇云的爆炸,被真空阻隔之后,万籁俱寂,空洞无声。

41、他想,这就是我的爱。她冷静地朝远处走去,渐渐地离开了自己的世界。他张开嘴大哭。冷风像是水银一样倒灌进温热的胸腔里,一瞬间攥紧心脏。

42、这才是悲剧的最强音节——弥漫在整个空旷天地间的,低沉提琴的巨大悲鸣。

43、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亮的人。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祗一样的存在。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着世界。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44、当我沉睡在被窝里的时候,当我为爱情心花怒放的时候,当我无聊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局肥皂剧的时候,他们喝光了新的一杯咖啡,揉揉眼睛,继续新的事情。他们握着手机在沙发上稍微闭眼休息一个小时。

45、旋转着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等价交换的,最残酷的也最公平的寒冷人间。

46、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

47、天空悬着一轮巨大的月亮,冷漠的光辉把人间照的得像一出悲惨的话剧。明明只是过去了短短的一天,却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

48、巨大的月亮像是一个精美的布景,整个上海都被笼罩在这个布景下面。

49、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

50、白光四下流淌,逐渐炎热起来的空旷街道像是一部黑白的默片。无限膨胀开来的寂静。消失了所有声音的,蜷缩抽动着的小小身影。

51、又是这样漫长而灰蒙蒙的冬季——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

52、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成地下迷宫般的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在人的心脏上挖出一个又一个洞,然后埋进滴答滴答的****。财富两级的迅速分化,活生生的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

53、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扎进我们的心中。

54、我们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

55、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拖着虚影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变成我们所生活的庞大的时代。而我,和我们,都是其中,最最渺小微茫的一个部分。

56、梦里很多摇晃的绿色光晕,后来渐渐看清楚了,那是一整片巨大而安静的树。树影晃动成海洋,朝大地的尽头倾斜着。滚滚而去的绿色巨浪。

57、他就像是一块巨大的阳极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阴极的目光。而我就像是在无数面照妖镜笼罩下的妖兽一样,痛不欲生但也痛并快乐着。

58、人真的是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

篇2

最近备受关注的《爵迹》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风评却很差,甚至导演兼编剧兼原著作者郭敬明哭着说“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去骂爵迹”。虽然这是很极端的表达,但也能看到郭敬明所遭受的舆论压力。其实从不断的《小时代》电影相继出现,其就成了烂片的代名词,是现代的观众比较严苛,还是人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翻拍成电影,虽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这些原著党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每个人的脑海中通常会有一些想象。如周围的同学比较喜欢读爱情小说,便会想象其男主角有多帅、多酷。但是一旦通过选角来表演时,无论这个演员本身外在条件有多好,也往往无法达到这些读者的要求。所以翻拍文学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如果只是翻拍,更会让更多的人“吐槽”,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依旧,就没有多少人能再次买账了。和外国的翻拍电影进行对比,发现外国的电影和原著相比,会突出一些创新点,会有一些改变,将其作为一部影视新作,认真地去编剧,去构建新的逻辑。中国的影视发展不能过度消耗文学,而应该脱离文学的包围,而是用更加影视化的手段来阐述。更不能依托文学的受众,而以盈利为主,影视人就该有自己的坚持和道德。

文学翻拍,应该重塑价值观,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或是符合社会的大潮流。《小时代》算是比较成功的商业片,因为它的价值观被一部分观众所认可,且不说演员或是导演的质量,起码在吸引观众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会发现,如果怀有不同的心情或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去阅读同一本书,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是因为心境不同,或是此阶段的成熟度或是价值观不同,而看到的事物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使文学的价值观取向表达清楚,读者还是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翻拍电影时,应该去根据现在社会的需要,来表现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积极的价值观,或是批判社会现象。只有从赋予了影视灵魂,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即便是那些原著党,也能跟随电影故事的发展,而获得新的感受,甚至有重新阅读的冲动,这才是价值观的这种作用。

文学翻拍,应该重视创新。文学对故事的呈现和影视不同,影视画面性更强,所以即使是较为混乱的逻辑展现,也能让观众看明白,当然其中必须有非常紧密的逻辑线,否则就会混乱和堆砌。创新故事呈现的方式,给观众以新鲜感,不论是原著党,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能够在结束时恍然大悟,有醍醐灌顶,眼前一亮之感。在看完《爵迹》之后,有很多观众反映根本不知道讲了什么,原著党更是大失所望。所以其失败点在于创新原著,却没有逻辑性,导致主线缺失,故事松散。这个法则对于所有主题的文学作品都是适合的,特别是玄幻类的制作,参考国外的影视发展,难道不出规律吗?不仅需要重视画面感,更要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要改变过渡消费原著的状态,而是去创新,将其作为新的电影主题来进行创造。

文学翻拍,应该重视台词的组织。现代观众的品味提升了,甚至一些恶搞的网友将很多旧的台词重提,并赋予了“脑残台词”的名字。所以从文学到影视,应该注意的是台词的重新组织。既不能太接地气,丧失了原著的文学氛围;又不能太过“清高”,而让观众觉得绕口。正确把握这个度,就是文学翻拍词组织的关键。其实作为高中生,日常会有很多的写作练习,尚且能够分清何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为什么一些翻拍的影视却混为一谈呢?台词不正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嘛,不正是观众能够熟记的关键点嘛?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的故事能被记住多久,更在于台词能被流传多久。

篇3

————小时代并没想引领时代

电影小时代:#小时代#人民日报发文《整顿世风不能靠打压》:给一个拜金的人看100遍《焦裕禄》,他也不会变得省吃俭用;给一个不拜金的人看100遍《小时代》,他也不会出了电影院就去狂shopping。整顿世风、收拾人心(如果需要的话),不能靠打压郭敬明之类的作品,就好像振兴传统文化不能靠于丹一样。

————个人能力有限,舆论力量强大

小琼是霸气萝莉:这次电视首次播出关于cosplay选秀,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每个节目内容都是有它的目的和想法。但是在大肆的吐槽中我很接受不了的就是对coser的不尊重和语言中伤。 说实在了,那些一个劲在挨个吐槽coser的人,你们就真觉得自己有批评别人的资格了?

————下次还会选什么?

耳帝 :吐槽专题:《中国好声音》乃至国内选秀舞台上的“实力歌手”一共有几种类型?高音派、摇滚派、欧美派、学院派、文艺派、民族派、秀场派,他们的产地在哪,有何代表曲?一次性整理。

————选秀开始进入大百科

蝎子老婆啊:央视热播梦想合唱团,传冠军队伍可直通春晚大门。央视独有的资源优势促成末日级“选秀+公益+春晚”模式,消息一出便招来吐槽无数,有网友戏称“卖艺唱大戏”的民工级明星队长若如此天真,想通过梦想合唱团在春晚逆袭,结局只会鸡飞蛋打。蛋碎OR逆袭?我们拭目以待。

————忽悠的是观众

篇4

“继承者们,我要跟你做朋友!”“欧巴,我想跟你睡!”“好长一双腿!”直接甚至粗暴的表达背后,再次验证了时代精神的关键词,或许要在物质、享乐上再细细地描重几笔。如果说今年夏天,国产电影《小时代》是在争议中颠簸地把这两个词,供奉在时代的案几上,那么从《继承者们》开始,年轻人们再也不用不好意思了,搞娱乐的那帮人也不用避讳了。韩国的“小时代”不但管用,甚至更有杀伤力。

在热潮兴起好一阵子之后我才去看视频,剧情基本杀马特,依然是韩剧那种夸张、突兀、时不时来点痛哭、喊叫的风格,但是精神气质却完全新鲜。第一集中,李敏镐扮演的男主人公叫金叹——在中国大概可以被定位为“富二代”,在韩国,他们这个群体叫“继承者”——一出场就是在美国的海岸线玩起滑板。MV的剪辑手法,镜头色眯眯地捕捉他耍帅的表情,晒黑的身体。对不起,我想到了国际巨星章子怡小姐,抢走“黑珍珠”娜奥米富豪男友的超模罗紫琳在西方海滨晒日光浴、戏水的经典场景——亚洲土豪群体的崛起,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要跟白人在海滩上同秀身材!随后,毫无例外,豪宅别墅、珠宝华服,所有郭敬明同学在电影中被诟病的表现场景都在该剧中变本加厉地展现,并且台词中随时就能蹦出几句嫌贫爱富的刻薄劲儿——我看不出来主创有谴责的意思。

当然还有爱情,也不过是多年前的《流星花园》那点东西。真是讽刺,杉菜与道明寺的爱情虽然在今天看来是老古董,但还是能用,只不过越发不重要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要看继承者们如何花钱,如何斗嘴,如何耍公子哥大小姐脾气,好看的戏码全在这儿。

篇5

忘了这是哪部电视剧的台词,只知道在这座巨型都市里,每晚都有无数人在高高低低的写字楼里,发作着各自的“夜忙症”,与无关。

和灯红酒绿处那些觥筹之忙不同,写字楼夜忙,或因理想,或图清静,更多为稻粱。

房价涨幅比GDP快,钱包憋得比气球快,社会提速洪流滚滚。活计老干不完,时间总不够用,8小时之外是下一个N小时,呼儿嘿哟白领唯有夜忙。

在众睡独醒中戴月荷锄,在键盘噼啪中狂追时代,在午夜环路上飞奔返巢……同事朋友见面先问一句“今天你加班了吗?”

各行各业加班渐成常态,按时上下班反被视为懒散不敬业。

IT(尤其游戏行业)、财会、广告、新闻、教育、律师等行业冲到了夜忙大队的前列,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每天上班满8小时即可)的公司,也膨胀了夜忙的队伍。

有调查显示,中国职场人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8.66小时,另有近三成的人超过10小时,最长达16小时。广州以日均工作9.02小时居全国之首,其次为杭州、上海。曾经的休闲之都杭州,已成“加班之都”。对15个城市职场人工休时间的调查显示,所有人睡眠时间均不足8小时。

在香港,逾半的受访白领每周至少有3天在加班,有人曾连上18天不休。其中大部分人下班和休假时也要处理工作电话或邮件。很多人甚至担心持续的压力会导致“脑残”。

加班夜忙是人体的一种应激状态,人在非常态压力下,血压会升高,代谢也会减缓,大脑得不到充足营养,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甚至可能诱发各种疾病。

追求、竞争、奋斗,一系列的时代关键词,似乎是加班或被加班的“夜忙症”患者们源源不断的动力。饿了,就点个外卖;困了,就往办公桌上一趴;再困,就在临时搭起的折叠床上眯瞪会儿。一天天,一次次,总要抬起打架的眼皮,用打哈欠的气力鼓起战斗的风帆,驶进夜忙的大海。

这里面,常常就有你,也有我。

篇6

一、特殊类型电影评价标准建立难在哪?

(一)电影衍生产品形态各异,收益难以统计“电影已被国家明确定义为‘可经营的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它既是一个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又是一个高投入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产业。”电影的可经营性通过宣传、植入广告等形式可以扩大影响,如《手机》、《大腕》、《非诚勿扰》、《天下无贼》、《小时代》等电影中多次出现植入广告,如手机、别墅、名车、化妆品、饮品等。如果统计对比电影播出前后某一商品的销量,可以明显看出电影票房与植入广告商品销量呈正相关性。若仅以此指标衡量电影的经营性,相对简单。但是,以《一代宗师》为例的电影,题材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武术,内涵丰富,无植入广告、无大量衍生产品,仅以此指标衡量,似乎是一部不太成功的商业电影。但在电影播出后,内容情节、人物背景引发了大批中国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反思,激发了武术习练者的热情,片中涉及的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咏春拳的拳理拳法、名人轶事、历史事件,都间接带动了形意拳、八极拳、咏春拳发源地的旅游业,带动了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这些结果与电影之间的相关系数难以计算,更难以量化。再对比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小熊维尼、白雪公主等形象,这些具有可以量化的品牌价值,每年约为迪斯尼带来10亿美元的营业额。而电影《一代宗师》的人物形象都是历史人物,具有极其复杂的生平故事,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才能够接纳。这就决定了此类电影的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以动画形式走入市场,这就给统计评估机构制造了难题: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宫二先生、叶问、马三这些角色有品牌价值吗?如何量化?如何评估?

(二)影视作品的“捧红”效应,难以度量所谓“捧红”效应,就是电影播出后,随着电影本身影响力的放大,与电影相关的演员、编剧、导演被公众关注,被无意间“捧红”。这种“捧红”效应,其实就是电影产品影响力的延伸。从《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身上,可窥见一斑。作为编剧的徐皓峰1997年开始纯文学与传奇文学创作,在《小说界》等杂志发表多篇作品,并整理出版口述历史作品《逝去的武林》。在《一代宗师》上映后,徐皓峰的文学作品一度被网友搜寻,《道士下山》、《大成若缺》等早期出版的作品也吸引了更多武侠迷的关注。徐皓峰2013年出版小说《中华武士会》、小说集《刀背藏身》,反响甚好,甚至徐皓峰出现的电视节目都成为网络搜索热词。这种电影作品与“捧红”编剧的效应,并不少见,但是这种效应的衡量指标难以描述。

(三)特殊影视作品的映前审查评价,难以客观有网友和影迷对电影的时长感到困惑,因为总是感觉缺乏完整叙事,有人质疑是否是放映前的审查环节,使原本4小时的影片,压缩成2个小时。尽管王家卫在后期采访中表示4小时版本并不存在,但是,对于是否是审查制度的存在,影响了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时长,这点还有待研究和确认。电影《一代宗师》其实是大众文化的形式、精英文化的内容。片中大量隐喻的台词表现出明显精英文化的特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形意拳霸道、八卦掌手黑、追风赶月别留情”……这些台词的把关审查需要有一定武学储备的专业人才,现在的审查评价制度是否与此类电影相适应?是否能做到客观?这些都是影响此类电影作品发展的疑虑。

(四)对于传统价值观的传播效果,难以估计《一代宗师》影片中有很多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的台词,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倡导的中庸、诚信、自强、自立。例如:“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暗事好做,明事难成。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同时,影片也借助古语渗透谦虚谨慎、坚韧执著的传统价值观。例如:“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言必称三,手必称拳,是武林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能人背后有能人,凡事让人三分。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种传播价值观的影响力,难以反馈,难以估量。

二、建立文化产业评价标准原则

建立文化产业客观评价标准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还有利于强化文化产品的市场属性和扩大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对于类似《一代宗师》的电影作品,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建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特殊性原则。评价标准的设置要注重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以《一代宗师》为例,电影题材涉及传统武学文化,讲究门派之争,有关师承正宗的争议一直在民间流传,这就要求电影审查把关,要尽量科学评价,尊重权威,对评估工作要借助“外脑”,借助专家库的能力,对电影产生的影响做出客观评价。在播出后收集映后反馈时,要注重收集特殊观影人群的信息,如电影《教父》,上映后对黑手党家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评价此类电影时,就要收集特殊群体的反馈信息。

2.易操作原则。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数据(或其他资料)获取的真实性,也要考虑操作性。如电影《一代宗师》需要考虑片长、观影人数、票房、版权、网络评论数量甚至App应用人数等,应尽可能遵循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规律,应用数据抓取工具,广泛论证。

3.预判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指标设计要尽量预判到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对于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预先了解目标受众,将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考虑周全。从受众类别、传播地区、传播时间、文化产品作者、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预判,做到在电影放映前心中有数,有利于将正面的社会效应放射到最大。

4.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是对传播效果传播范围的描述,如电影《一代宗师》的传播不仅需要广告宣传,更有相当多的受众是通过口口相传。这就需要在收集评价信息时,注重阶段性原则,注意分阶段收集电影评价信息。这个阶段的设计,可以尽量扩大时间范围,因为特殊题材的电影需要长时间的传播和质疑争议才会显现出真正的传播效果。

三、结语

篇7

艺人与诗人

读《走进阳光》时,心中积了不少问题,正好问问作者本人:

“我在书里看到您留落腮胡子的照片,特酷,是故意留的吗?”

“不是的,我那时正拍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剧中人物形象的需要。”

“怪不得呢,您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是英俊儒雅的小生。”

“是奶油小生吧。”孙道临呵呵笑起来。

“您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这部片子公映了吗?”

“还说呢,想起来也觉得没意思。《继母》公映的那个档期正赶上放《唐伯虎点秋香》,好像还有《天龙八部》,所有媒体的宣传空间全部给它们让位。我记得当时报纸中缝登影讯,前面是《唐伯虎点秋香》《天龙八部》,《继母》被挤在最后,一看放映时间:星期二下午4点钟――我这些年真是做了不少的无用功。”说到这些,孙老略显激动,涨红了脸,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曾经有一位电影演员同您演过不少对手戏,您在书中好像没有提到她――上官云珠。”

“我跟上官云珠合作比较多。头一部是1949年拍的《乌鸦与麻雀》,我们演一对夫妻;第二部是《南岛风云》,我演指导员,她演护士长;第三部就是《早春二月》。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演戏比较感性,戏路开阔。在《早春二月》里,我们的对手戏最多,我记得当时即使拍单人镜头,我们也希望对方能在镜头外同自己交流,镜头在拍我的时候,她就站在摄像机后面用眼神与我交流,拍她时我亦然。现在没人这样做了。”

孙道临的挚友、最早将其引入表演领域的黄宗江曾经说过:孙道临是一首诗。

孙道临给人的印象确乎不单单是一位电影演员,甚至于更像个文人。这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他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从高中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尤爱作诗。

“写诗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抗战前中国诗坛有两大派:新月派和现代派,我比较喜欢后者的自由奔放。写诗绝非无病,而是心情的写照,是一种遣怀、一种悲哀――我的大部分诗作都写于抗战期间,那时社会上可谓兵荒马乱,燕大是美国教会学校,日本兵不能随便进去,气氛相对缓和自由些,但仍会有本校学生在外遇难的消息传来。”不知是采访时间久了,还是话题比较沉重,孙老说话的声音很低,显出黯然神伤的样子。

做大写的人

1958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找到孙道临,请他担当英国影片《王子复仇记》中男主角哈姆雷特的配音工作。初识哈姆雷特可追溯到抗战胜利他重返燕园时,那时他选修了学校开设的莎士比亚戏剧课程,对莎翁及其剧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尤其钟情《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可以说他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他充满使命感,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他追求完美,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崇尚人性解放,要‘做大写的人’……”

谈到为《王子复仇记》配音的前前后后,孙老又来了情绪:

“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配音剧本。当时社会上有四五种《哈姆雷特》的译本,我们最后选择了著名诗人卞之琳的作为配音剧本的蓝本。配音和演戏不同,既要忠于台词内容,又要根据原片人物的口型、节奏修改台词,也就是所谓‘对口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配音剧本终于定了。1958年那会儿正搞‘’,演员经常要下厂矿慰问演出,大家很难碰上。译制导演就先录其他人的,最后集中3天让我录。在这3天时间里,我的嘴几乎没停过,一直在说啊说,录到后来嘴都合不拢了――不是乐的,而是干的。我们当时配音演戏还按斯坦尼斯拉夫体系,讲‘潜台词’、‘内心独白’,配一段可累呢,不过收获也很大。后来我在许多场合作为单独作品朗诵的《哈姆雷特》台词节选――‘生存还是毁灭’,40多年前配《王子复仇记》时的版本是‘活着还是不活’。我个人认为,劳伦斯・奥利佛在处理这段台词时过于‘淡’了。这个人物当时面临的不是简单的生死问题,而是生死的价值问题,是要活得更有意义,还是苟且偷生。在这段台词里也蕴藏着一种激烈的斗争:‘生存,还是毁灭?到底哪样算高贵?忍在心中,承受这欺人命运的剑伤枪挑,还是拔起刀,向那无边大海般的磨难搏斗去……这样,深思竟把我们全变成了懦夫,果断力的本然灵光,蒙上了一层黯淡迷雾。声势浩大的事业,就因为这踌躇一顾,背离了原有的航道,丧失了行动的光辉!’”孙老轻轻吟诵起这段台词,如入无人之境,眉头略蹙、双目微合,沉浸在台词的韵律和戏剧的情境中。

“在您的一生之中,是否也有过生死问题突现的一刻呢?”

“我这个人还是不大想死。年轻时也曾有过短暂的怀疑,不过我始终对生命有一种热爱和希望。”

“您气质里的忧郁是与生俱来的吧?”

篇8

刘沛(以下简称‘刘’) 《六月的西瓜》是2005年夏天在河南焦作拍摄的一部短片,描述的是一个高中生在高考结束以后向少年时代作别的一个状态,时间长度为26分钟43秒,由中原工学院动画专业的丁洁担任摄影,机器使用是松下180A。拍这个短片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风格统一的问题。

《DV@时代》拍摄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刘拍摄到第二天的时候,摄影丁洁在去拍摄现场的路上丢失了自己价值3万的相机和手表,整个摄制组的气氛有点凝固,幸好丁洁是个豁达的人,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剩下的拍摄还是很顺利;还有录音上有点问题,随机话筒,很多镜头是长焦,要退到很远的地方,把焦点移上去,录音就变得很困难,所以最后声音做的很粗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天气也很不好,拍摄的那几天温度实在是太高了,本来准备3天拍完,因为我生病,耽误了一天。

《DV@时代》180你自己以前有没有使用过?

刘 以前在朋友家摆弄过松下180A,但是正式使用拍摄,还是第一次。

《DV@时代》还用过一些什么别的机器?

刘在学校最经常用的是索尼250P和150P,个人感觉如果拍纪录片,150P和190P是首选机型,不重,也不大,对被采访对象的压迫感要小很多。我自己拍过一部短片(暖冬)用的是索尼940E,感觉除了录音以外,其他的都还不错,基本完成了任务。

《DY@时代》你觉得DV和胶片的区别是什么?

刘 DV和胶片都是载体介质。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就是技术上的。其实DV和胶片看是谁在使用,现在后期制作技术很发达,有相当多的MV和短片在后期的调制下,和胶片的效果很接近;同样也有很多胶片拍出来的片子很“堵”,色彩,光线的运用很糟糕,胶片的色彩层次和宽容度等特点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片子好不好,是否具备“电影感”这些和介质的关系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手中工具的特性和界限。

《DM@时代》在大学生电影节上看到其他的获奖片子有些什么感受?

刘 感觉类型片太少了。很多专业院校学院派的去拍艺术片讲情绪做状态,很多业余组的去拍商业片讲故事,感觉都反了。我认为专业组的技术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出来,做一些好看好玩的类型片,毕竟现在中国电影太需要好看好玩的类型片来建立起产业。有一些国内的电影节或者DV短片比赛也应该大力鼓励类型短片。

当然,这个最主要还是自己的事情,看兴趣。

《DV@时代》近年来很多大学生都用DV拍出了优秀的片子。

刘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审美情趣,时间也很充裕,而且DV也不贵,有很多学校都有校园电视台,随着网络交流的增多,有大量的技术论坛和书籍会抹除掉专业和业余的界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片子出现。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短片,虽然题材的把握和视听语言差了一点,但是台词写得非常棒,比一些职业编剧还更有灵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然,现存的这些片子还不能从根本上去影响现有的主流电影制作,它的空间是网络,应该有一条网络院线去播放。

《DV@时代》很多评委也很喜欢你的另外一部入围作品《午夜的士》,介绍一下。

刘 《午夜的士》是2006年3月制作的短片,算是一部毕业作业。之前做了一个剧本后来因为制片的原因,搁浅了,就临时又写一个,以前看过希区柯克的短篇小说,按照那个感觉来,后来制作也很仓促,一个晚上,算是8个小时左右,就拍完了。摄影是02级摄影系的吴旭,音效是胡志斌做的,同时他也是男主角,他们都很聪明,帮了很大的忙,不然不会这么快。这个片子有很多观众都很喜欢,节奏快,有动作戏、谋杀、悬念、算是一个小类型片。对于我来说。这个片子的目的就是解决音乐音效和动作之间的配合问题。

《DV@时代》最喜欢国内的哪个导演和片子?

刘 挺多的。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姜文《鬼子来了》、陈凯歌《荆轲刺秦王》,还有彭浩翔的《大丈夫》都挺好。

《DV@时代》国外的呢?

刘 基耶罗夫斯基《十诫》,阿尔默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洪尚秀《男人的未来是女人》等等。

《DV@时代》你自己拍片子最重视的因素是什么?

刘 都挺重要的,片子某一个环节的损失都会导致整体降档次,用很棒的摄影拍一群完全失控的演员,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好;同样,大腕去演一个根本不靠谱的故事,也不会让人看了舒服。就我个人而言,算是比较偏重视听语言和造型。打个比方,如果你要拍摄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是一见钟情那种的,男人为了女人做了很多,最终伤害到了自己这么一个事。那么如果男人第一次见到女人的时候,女人外在造型没有魅力,观众就会不信服男人对女人的爱,那么后面的牺牲,就很假,失去了一个始动力。视听语言就像写文章用文字一样,不认字,不可能写小说。

《DV@时代》对那些正在拿DV拍片子的大学生有些什么建议?

刘 现在盗版碟挺多的,以前很难看到的片子现在都可以看到,大家怀着对大师的崇拜之情,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就是从电影到电影。这个一开始解决技术的阶段是没问题的,但是技术解决以后,还是要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身边的事情和本真的情感,而且多拓展一下题材,这样片子会更有质感。如果是专业的院校的,还是应该多拍一些类型片,我接触过一些国外艺术院校的朋友,发现大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把那种能让观众哭泣、大笑的作品都视为艺术品,在这种标准下,周星驰就是一个艺术家;而我们大部分做的是思索,不用哭,不用笑,最重要的是不是能让人思索,有点狭隘。技术上就是呼吁大家一定要注意声音,它和视觉一样重要。

《DV@时代》感觉DV还有些什么不足的地方?

刘 DV的配套镜头太少,好象只有XL2几个简单的机型可以和相机镜头互换。

同时录音也是一个问题,相当多的片子只能保证人物中近景的台词质量。

《DV@时代》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最想拍个什么片子?

刘 如果钱确实是足够的话,想把《皮皮鲁和鲁西西》拍成系列电影,有一个暗室309可以通向过去和未来,然后兄妹两个就开始大冒险,解救被绑架的秦始皇啊,点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每集都会和一个历史人物相遇,最后一集是去了未来世界。如果钱少的话.就把我第一部短片《暖冬》拍成长片。

《DV@时代》以后毕业了有些什么打算?

刘 先想办法生存下来,然后找机会拍片子,无论是否要成为一个职业导演,我肯定会拍一部电影。

「六月的西瓜导演手记

刘 沛

缘起

16月底,从电视台辞职,坐火车去峨眉,和摄影系吴旭准备合作的短片,最终由于制片原因,搁浅,开始没日没夜喝酒。

2从峨眉回焦作的火车上很郁闷,开始做梦,很长。

3梦醒,按照梦境开始写剧本,觉得自己是天才,三个小时以后,剧本开始往琼瑶阿姨的方向一路狂奔,放 弃。

4回家,看到了高考结束的表弟玩电脑游戏玩的昏天暗地,作为兄长,我建议玩点别的,他停下来,扭头问玩什么。我想了想,说没事,你继续。

5一口气写了个剧本,不想改,想拍。打电话给摄影丁洁,说没问题。给表弟看剧本,说看不懂。

筹备

所有拍电影的都很羡慕那些作曲写书画画的,因为不用和别人一个一个解释剧本,你看,我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什么,那点又是为了什么什么,一路解释下来,艺术的面纱已经被扯得稀烂。不过一天下来,每个剧组的人还都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是要把片子拍的没意思。

演员很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点主要是因为我是光头加大胡子,副导演留着半尺长发,这种外貌是很典型的“搞艺术的”造型。容易让人对最终的艺术效果保持信心。除了我妈。

开机

我妈在拍摄第一天过手紧张,听到“开机”腿就哆嗦,说错台词N条,不是忘记走路就是忘记吃西瓜,最后勉强通过,冒一身大汗总结:人家演员拍电影挣俩辛苦钱也不容易。

抓狂

拍摄的第二天,丁洁用来拍剧照的相机丢失在来拍摄场地的出租车上,价值3万左右,他面色异常苍白,拦截几辆车都不是目标,就匆匆离开。我们剩下的人站在原地象几个木头桩子面面相觑,一会儿我小心翼翼发信息过去:“找到了吗?”丁洁回信息:“没,呵呵,倒霉,10分钟以后就回来!”从此我发现“潇洒”是丁洁的一大特质。

晚上,我妈偷偷把我叫到厨房,带点哆嗦低声问:“不是咱弄丢的吧?”

改变

在原剧本里面安排王小湖在夜晚见到小龙以后,就回家了。

但是实际见到扮演王小湖的女孩的时候,发现她有一种比小龙扮演者更加成熟的气质,这种成熟和我原先设想的不太一样,但是我决定运用它――小湖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女孩就应该知道小龙的来意,明白小龙的想法。那么最后应该不是马上就走开。而是回到了他们相遇的地方。这个改动的最终效果感觉很自然,比较符合人物。

这个让我明白了根据演员气质改变剧情细节是很重要的。

病倒

第三天,中暑,头晕,拉肚子,感觉自己身体透支严重,大家劝我休息一天,挣扎起来,机器没架好就吐了。休息休息,大家也休息一天。晚上吃西瓜的时候,忽然想起片子还没有起名,就叫《六月的西瓜》吧。

孤独

最后一天晚上,在一个工厂的家属院补拍一批镜头。上百名吃完晚饭,抱着孩子的大叔大婶们均匀的围在摄像机后面,饶有兴趣指点着演员的表演,发出哧哧嗡嗡的笑声。拍摄受到了影响。我和副导演剧务或哀求或威胁或怒目而视,花了近一个小时,累了一身臭汗,才算控制了秩序。突然,有一个问题抑制不住的从内心冒出来:如果片子出来,他们有几个人还能这样兴致高昂?有几个能够真正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觉得很孤独。

战争

拍摄完毕,开始进入剪辑阶段,剪辑也是副导演,天津美术学院在读生。剪辑意识很个性。有一次我忽然发现一场戏的声音渐渐变大又渐渐变小,我问为什么这么处理,他盯着屏幕回答:“为了有一种呼吸的美感,”

电影学院和美术学院之间的战争开始!

结果

片子做出来以后,放给几个直系亲戚包括表弟看,都觉得没有《人鱼小姐》好看,我妈有点伤心:你这个孩子怎么就不好好学习!!

以后没敢再让别人看。

后来

2006年,《六月的西瓜》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

爸妈发信息: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但是你千万不能骄傲!

我回信息:这句话真长辈!

篇9

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王德顺就已经一夜间走红。在时装秀上他穿着东北大棉裤,光着膀子领着一队模特上T台,白发苍髯却胸肌赫然,迅速被网友封为“老鲜肉”“老型男”“最潮大爷”。这位年逾古稀却不服老的“高龄青年”,有着怎样“另类”的人生故事呢?

“小鲜肉”走开,你大爷来了

谈到北京国际时装周的一夜爆红,王德顺说:“这完全是一次巧合。”其实这台时装秀本来跟王德顺并无关系,是他的女儿王遒给这台时装秀做音乐,设计师胡社光无意中看到了她手机里王德顺的照片,觉得这个老头儿“有点意思”,就特别想邀请他来参加表演。“我说好啊,走秀简单,模特也是表演形式,而我本来就是一个演员。”

走秀开场和结尾都交给了王德顺,让他即兴发挥。他看着东北大棉袄那熟悉的家乡元素,听着开场音乐里暴风雪的声音,熟练地演了一段多年不演的哑剧《暮年》,讲一个老人如何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光。其实他是把整个后面的时装表演做了一个叙事性的开头。

“到尾声谢幕,我问胡社光,我穿什么衣服?他说没有衣服啊,你光膀子上去吧!我说,光膀子上去警察要抓我,我可找你啊。谢幕音乐一响,好么,‘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我一听这个音乐,浑身就热血沸腾,这不是东北汉子嘛!光着膀子就上去了。走了3秒钟。”

就是这3秒钟,王德顺火了。他走秀的照片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疯转,几乎一夜之间,他的微博粉丝从一万多涨到了十几万。许多人到他的微博下面留言叫他“爷爷”,管他叫“高龄青年”,称他是自己的偶像。更有网友幽默地表示,“小鲜肉”走开,你大爷来了!

“中国的吉卜赛”

带“家庭剧团”走遍欧洲

王德顺出生于沈阳,24岁时他被话剧团录取,当了十年文艺兵,复员后进了长春话剧院。

一次偶然的尝试让他发现:在舞台上,有些情节如果只用动作表演,省略语言,观众仍能明白,并且饶有兴趣。于是,演出中,王德顺经常做出让同事感到古怪的行为――删掉台词,只做动作。上世纪80年代,王德顺参加了在中央戏剧学院召开的国际布莱希特体系研讨会,其间,他表演了一段造型哑剧《人与蛇》,引起了德国使馆一位文化官员的关注。他邀请王德顺去德国演出,前提是:要演一台哑剧。做导演的妻子赵爱娟用两个月的时间为他编排出了包括10个小节目的一台哑剧。

在告知话剧院领导自己将去北京演出后,49岁的王德顺和妻子放弃了宽敞的房子、安稳的工作和各种退休保障,带着17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来到北京,成为最早的“北漂”一族。做出这种世俗观念里荒诞不经,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王德顺自己从未后悔。

审查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王德顺被正式邀请参加在德国科隆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哑剧节。两年后,他到有数百年哑剧历史的法国参加艺术节表演,获得了如潮的掌声。艺术节的总监兴奋地对他说:“王,你的哑剧靠情感取胜,征服了法国人。”此后,王德顺以家庭剧团的形式开始巡回演出――丈夫表演、妻子编剧、儿子报幕、女儿钢琴伴奏,一家人走遍了中国、走遍了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吉卜赛”。

1993年,北京举行“罗丹雕塑艺术展”,王德顺看完展览后买了本画册。回到家,妻子翻看画册忽发灵感:“你跟罗丹的雕塑同台演出吧!”王德顺请雕塑家做了三件罗丹的女性人体雕塑――《夏娃》《永恒的春天》《哀求的女人》的仿品,自己模仿雕像的姿态。1993年12月1日,“活雕塑”在北京国际艺苑小剧场上演。“我与雕塑演对手戏,每隔一分钟换一个动作,一个多小时,用七十多个定格动作组成一个故事,但我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演戏。”

“活雕塑”是王德顺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尽管这些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影视剧拍摄上,但在内心深处,“活雕塑”仍是他的梦想。王德顺说,“活雕塑”艺术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不用动作,只剩姿态和表情,让观众看到人类最复杂的内心情感,“我就站在那儿不动,让观众可以看得流泪。”79岁高龄,他在艺术上仍有追求,因为如他所言:什么时候实现梦想都不晚。

有一种人,永远不会变老

近年来,王德顺曾出演《重返20岁》《天地英雄》《功夫之王》《飞越老人院》《闯关东》《二炮手》《我的二哥二嫂》等很多影视剧。电影《重返20岁》中,老爷子为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镜头学会了骑摩托,虽然为此摔了一跤,疼了一年,但他说:“我骨头还算结实,没折。”

65岁时,拍《天地英雄》,老爷子学骑马,因为那部戏从头到尾都是骑马打仗,“你要是马骑得不好,两手松不开缰绳,就演不了。”几年前拍电影《功夫之王》时,全剧组的人都是说英文的,他便把44岁时学的英文捡回来,还用英文说台词,和工作人员、导演交流,“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台词,没想到导演递过来一张纸条,说‘那个台词全不要了,你照着这个说。’我一看还好,纸条上的这些英文我还认识。”

作为一个一直“思想超前”的老头儿,他从来没有停止接触新鲜的事物,一点点触摸和适应这个改变了的时代:他学着用微信来进行日常的工作联系,尽管有时候他要用很长时间去找键盘上自己想要的符号;微博上给他的留言,他会认真地回复。他衣着时尚地去拍大片,一身潮衣潮裤“明星范儿”十足。“别看他在家逗孙女的时候就是个普通爷爷,一出门就可帅了”。

同样,王德顺在年龄面前也从未低头。尽管早已须发皆白,但他的活法儿、他的人生状态,却没有任何衰老的痕迹。“我不看电视,更不打牌,那是浪费生命。我的业余爱好就是运动,健身、滑冰。”他每天在家附近的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我出现在谁的面前,谁都会把身体挺直。”今年1月,他参加了“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比赛”,顺利滑完3000米全程,国家体育总局为了鼓励这位八旬老人,特别给他颁发了优秀奖。

篇10

Q&A

星CAR:因为顾里,你从“小清新”变成了女王,担心会就此定型吗?

郭采洁:创造过的角色能被大家喜欢我很荣幸,但我知道不会永远停留在这里,就像雪佛兰创酷提倡的精神一样,人生要勇于挑战。

星CAR:对你的事业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什么?

郭采洁:当年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最初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就得了第一名。当我得了第一名之后,我的人生就有了很多选择,但那时候家里人并不太支持,爸爸觉得演艺圈对我而言只是玩票性质。可没想到我一头扎进去之后就没有退路了。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不是这个比赛,我想我不会在这个行业里。

星CAR:你自己开车的风格及喜欢的车型是怎样的?

郭采洁:我开车的风格非常猛,最近在提醒自己宁开慢一点,只是有时还会不小心耍帅。我自己也比较喜欢有个性的产品,比如雪佛兰创酷。

星CAR:你和柯震东拍雪佛兰SUV创酷广告时,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和我们分享下吗?

郭采洁:我和柯震东这次再搭档,有点延续《小时代》里面顾源、顾里的感觉。我们拍摄的时候,身上别着麦克风,但是我们拍摄的时候聊天也会没有防备什么都说。有时候我都要提醒柯震东:“身上有麦克风,你确定这些话可以讲吗?”我们真的是放松到了极致。

外观――年轻时尚

《小时代3》可以称之为近年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时装剧,郭采洁饰演的女主角顾里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时尚女王。生活中,郭采洁本人也同样是时尚靓丽,不仅频频出席时尚活动,代言、看秀更是家常便饭。如今的郭采洁,早已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的宠儿,专为年轻族群打造的雪佛兰创酷也同样是SUV车型中的时尚先锋,它汲取了变形金刚的设计元素,硬朗动感的外观设计,整体造型坚实饱满,配以一体式刀锋行李架,创酷在外观时尚的同时又不失实用性。

魅力――帅气逼人

作为年轻个性的“90后小鲜肉”,帅气的柯震东让不少女粉丝为之神魂颠倒,魅力四射的他更是赢得了大众女神萧亚轩的芳心。近年来,柯震东的人气不断飙升,粉丝群也逐渐壮大起来。同样,以变形金刚外形为设计理念的雪佛兰创酷也以它个性时尚的外表以及卓越的性能受到了年轻一族的追捧,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将雪佛兰创酷当做自己人生第一辆车的最佳选择。雪佛兰创酷以经典设计的全新演绎和创新科技的主流化,为主流年轻家庭提供大气而有品质的出行之选。

智慧――理智聪颖

2007年,郭采洁以歌手的身份步入演艺圈,从此大家便记住了这个长相甜美的“小清新”。随后影片《一页台北》里的温暖亮相,让她摘得台北电影奖最佳演员奖的殊荣,而去年大热的电影《小时代》更是让她家喻户晓,她生动演绎了聪慧,冷静,遇事理智的顾里,这也使她给人留下了“高智商、高情商”的女王印象。而雪佛兰创酷的配置方面也是相当的人性化和智能:SC动态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弯道控制系统、坡道辅助系统以及翻滚感应系统无一或缺,同时还有大灯延时关闭、多功能行车电脑 以及AUX接口等。而高配车型则增加了电动天窗、车顶行李架、Mylink智能车载互联系统、车载蓝牙系统等。

个性――干练简约

在电影《小时代》中,郭采洁饰演的顾里是一个外形干练,业务精湛的女强人,生活中的郭采洁看起来俏皮甜美,灵魂里却是一个喜欢“耍帅”的姑娘,任何事情都要求精益求精的她,也很注重办事的效率。对待事情喜欢直接和简单的处理方式。在这点上,便是与雪佛兰创酷简约的内饰设计不谋而合。雪佛兰创酷TRAX的内饰将变形金刚的元素融入在内,方向盘采用了三幅式设计,而中控面板按钮也采用了炫酷的冰蓝色背景光。

精神――勇敢挑战

生活中的柯震东年轻轻轻,但事业上却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成功迈出第一步的他与雪佛兰创酷的精神一脉相承。他所代言的雪佛兰创酷,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创新思维,助力城市新青年实现人生第一步的梦想。正如创酷“我的第一步”微电影中的台词:“你要喜欢你做的第一件事,才会喜欢你的第一辆车!”专为年轻一族打造的雪佛兰新生代城市SUV创酷,传承了雪佛兰SUV的精髓,同时集合了高效性能、节能环保与坚韧安全等优势,真可谓“百变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