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传范文

时间:2023-03-22 10:4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瑞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帮助购买者对名表有深刻的了解,对日内瓦的手表传统有所认识,并且认同各个品牌的文化,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申请。这种人,被瑞士人称为“Missoionar”,在瑞士官方语言德语中,这是传道者的意思。最近,留学瑞士的美丽女孩艾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她曾为了买一块手表,学了三年,个中原委让她细细道来……

买名表大讲究

2007年圣诞假期后,艾晴带着任务返回日内瓦。艾晴在瑞士大学读旅游管理,回国后,爸爸的朋友拜托艾晴在日内瓦,为他购买一块百达翡丽的三问报时手表。

艾晴找了瑞士当地的同学,带艾晴去完成“任务”。来到百达翡丽的旗舰店跟售货员说明来意后,他笑了笑,竟拿出了一张长长的表格,要艾晴填写。

这是一张百达翡丽购买申请表,上面需要填写购买者的姓名、国籍、年龄、联系方式及购买百达翡丽的原因,所需要购买手表的款式和出厂日期。艾晴皱着眉头,嘟囔着:“怎么买块表还这么麻烦?”售货员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您先填表格,我们会及时存入客户档案。尽快帮您参加公司的再次审核。通过审核后,您所要购买的三问报时手表,会在一年到三年内,送到您手中。”

这么麻烦?艾晴推开表格。艾晴的瑞士同学却劝艾晴道:“我刚询问了售货员,你要的款式每年产量不过十块。除此之外,像江诗丹顿,宝玑这些品牌,一些特殊的表款也都需要申请!”

听了她的解释,艾晴想再到其它大品牌店里碰碰运气,结果更尴尬。江诗丹顿专卖人员一听艾晴询问,是不是和百达翡丽一样程序繁琐?店员就微笑着收起了表格,说:“抱歉,请坚持选择您喜欢的品牌!”

2008年1月2日,爸爸打电话来说他的朋友决定,就买块普通的百达翡丽陀飞轮。百达翡丽等艾晴填写完表格,询问道:“不好意思,您知道百达翡丽陀飞轮的特点是什么吗?这也是申请购表的必要条件之一……”

艾晴几乎要晕倒,买块表难道还要去翻阅世界手表大全,来寻找答案吗?

悻悻回到学校后,艾晴的老师艾里克教授找到艾晴,说能帮她实现买表愿望:“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就行,我可是一名手表Mis-soionar。”“手表传道者”?艾晴这才了解到,原来艾里克教授拥有在瑞士最受尊重的职业。这个职业,对名表文化精通无比。购买名表的人,往往会首先向他们寻求帮助,才能获得购表资格。艾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买个表也要诸多繁琐的程序?这无非就是个交易嘛!”艾里克教授听后,表情却严肃起来:“我会安排你通过购买资格的考验,你从中定能找到答案!”

小作坊大眼界

一周后,艾里克教授带艾晴前往一个看起来颇有历史的制表手工作坊。尽管日内瓦名表云集,可瑞士人更喜欢手工制作的民间产品。所以,日内瓦的制表作坊数目可观。这家作坊,面积不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师傅,戴着一只制表专用的放大眼镜,正在雕刻表盘。艾晴惊讶于他能在直径大概2厘米左右的表盘上刻出微小但圆润的数字图案。艾里克说:“这是最简单的手工制表工艺,如果是像百达翡丽的镂花,一个手工制作者,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个表盘。”

说着,他从工作台上拿起一个机械表里最常见的游丝(是控制手表摆动的部件),称给艾晴看,只有不到3克重。“别小看游丝的重量,这是鉴别名表真假的一个重要依据。名表做工精细,游丝重量也更轻,而且真品比赝品轻上1-2克。”

在艾里克要求下,艾晴获得亲手雕刻表盘的机会。艾晴捏起刻刀,却对那个表盘无处下手。作坊主人善意地笑了笑,说:“你选择的,是一个贝母类表盘,取自海底的贝壳,经小心加工处理后装在手表上,带来永恒不变的美。这种表盘,没有二十年的刻盘经验是无法操作的。”

齿轮、游丝、链条、表盘、表壳、表链,这是一块手表最基础的构造。从作坊里的手工制作速度来看,单人制作一块最简单的手表,起码也需要半个月。而作坊主说:“一块好表,组装时的每一个细节,一个角度甚至都会影响到手表的精准度。而这些完全要靠组装技师的经验。”

艾晴感叹于一块手表的精密度和复杂。艾里克认真地对艾晴说:“这就是瑞士的骄傲―――机械表,和石英表不同,量产的机械表和手工制作的又不同。手工制作的手表,绝对是一种艺术,它拥有的才是手表真正的灵魂。”

随着艾晴对手表进行深入的了解,次数越多,艾晴越为之着迷。艾晴开始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并且经常向艾里克和那家手工作坊去请教问题。

2008年3月初,艾里克带艾晴看了一部关于百达翡丽的资料片。片中,百达翡丽的老技师在精心雕刻一个全鎏金的镂空表盘。一个表盘制作了半年时间。所有花纹都是一刀刀刻出来的。而且每一刀,他都会认真地审视,发现有细微的瑕疵,立刻会丢掉半成品,重新开始。

影片看完后,艾晴深有感触地对艾里克说:“每一块手工的机械表,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艺术品,如果盲目地选择顾客,是对这精美工艺的亵渎!”艾里克看了看艾晴,然后拍拍艾晴的肩膀说:“艾,现在你可以再去申请那块手表了!”

虽然顺利通过了客户审核,手表也进入了申请程序,预计在一到三年内可以拿到!可艾晴却觉得还有什么没有做完,思量了几天后,问艾里克:“如果我为别人购买手表,是不是别人也应当拥有对手表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艾里克没有回答艾晴的问题,饶有兴趣地看着艾晴说:“艾,你要不要当一名名表传道士?”对此,艾晴心动极了,这不单是有了继续了解手表文化的机会,而且一名名表传道士,收入也是不菲的。顾客购买手表后,节省下来的5%的费用,会作为佣金付给手表传道士。

就这样,艾晴专门打电话给爸爸的那位朋友说明情况:“叔叔,您不急的话请一定等等,我一定会申请到您要的那只百达翡丽三问报时手表,请您一定相信我!”对方虽然对艾晴的解释有点奇怪,但最终同意了。

求一表学三年

为了培养艾晴成为新的名表传道士,艾里克给了艾晴一箱子藏书。艾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潜心钻研名表的讲究。2009年9月,艾晴终于出师了,在艾里克的推荐下,艾晴终于拿到名表传道士的初级资格。

第一次工作,那是一名意大利茶叶商,名叫罗斯基。他急切地希望能得到一块江诗丹顿的三问报时表,不过很快就被商店拒绝了。茶叶商一开始对艾晴并不信任,同时艾晴的方法也不凑效―――看着那个不耐烦的商人大叔,艾晴只能将江诗丹顿的相关资料,影印了厚厚一沓拿给他。

按照计划,艾晴想让罗斯基像应试教育那样,通过对资料和影片的熟悉,对品牌有所了解。然后再带他去感受名表文化。可是两天时间下来,罗斯基烦躁地对艾晴说:“嘿,我不是来上学的。你要做的,是帮我买到一块手表!”

艾晴们陷入僵局,只能向艾里克求助,他鼓励艾晴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先前那样,有时间、有兴趣自觉学习的。而这正是名表传道士要克服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真正开始对手表感兴趣。”艾里克带艾晴找到罗斯基,他说:“罗斯基先生,假如在派对或商业谈判中,朋友询问您,这块手表与众不同在哪里?您会怎么解答呢?要知道,解答的时候才是最凸显自己身份的机会呢!”

不愧是教授,教学手段和艾晴截然不同,他把握住了这类购买者的心理。如果被人询问又答不下来,会很丢脸。

就这样,通过几天的耳濡目染,罗斯基得到想要的手表。艾晴问艾里克,以他对手表的了解,不过是皮毛,这样将手表出售给他,不是违反了每块手表找一个知音主人的初衷吗?

他摇摇头:“艾,我们要做的,是让他掌握一些知识,引起对手表的兴趣,懂得表的贵重之处,然后善待手表。人们参与聚会或谈判,闲暇时也许会谈起手表,也会引起更多人对于手表的关注,而这些名表的精髓才能得以广泛传承。”

2009年12月,艾里克给艾晴带来德国人毕林德。面对固执的德国人,艾晴知道,要想得到他的认可,必须要让他对艾晴有信任感。首次接触中,艾晴放弃了对他进行手表品牌文化的灌输,转而谈起了各个品牌手表适合的人群。

在瑞士,人们对手表品牌的了解是非常具体化的。比如说中端天梭,佩戴它的人,多为热爱运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浪琴表,是商务聚会或差旅人士的首选;如果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喜欢歌剧和高雅艺术,首选就是百达翡丽。艾晴对毕林德说:“从您现在戴的NOMOS表来看,您是一个刚强、大气的人。所以,我觉得您选百达翡丽,和您整体气质不符。我建议您选宝玑的陀飞轮,会和您的气质更契合!”

对艾晴的建议,毕林德没给出直接回应,他要求艾晴带他对宝玑手表进行了解。艾晴带毕林德参观了宝玑的展厅,那里提供宝玑校时测验:144小时内,宝玑机械表的时间差,被控制在十秒内。这打动了守时的德国人的心。

艾晴详细地告诉他,宝玑的部件,即便是手工制作,每个误差也小于0.2微米,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经过一周的学习后,毕林德再次前往专卖店填写表格,并主动说出了对于宝玑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对于手工制作表技师的敬佩。售货员还特意提醒道:“宝玑的每款表,除馈赠外,在一定年限内,是不允许出售的(怕买表的人利用差价赚取利润),否则,就失去了保修的权利。”毕林德抚摸着表的蓝宝石镜面说:“我怎么舍得将此美妙的艺术品卖给别人呢?”

篇2

一、表示官职的征调、荐举

举:举荐,选拔。例: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辟(bì):召,征召。例:连辟公府,不就。(同上)

征:召,征召。例: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同上)

召:征召,召请。例:累召不应。(同上)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吴主传》)

引:引进,荐举。“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进:推荐。“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铨:量才授官。“适有王进士者,方候铨于家。”(《聊斋・青梅》)

选:选举,古代通过推选或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汉书・鲍宣传》)

二、表示授予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蔺列传》)

除:授予官职、任命。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授:授予官职、任命。例:顷之,拜受(通“授”)为少傅。(《汉书・疏广传》)

补:任官,补缺。例:召补记室,甚亲敬之。(《裴矩传》)

封:帝王以土地、封号、爵位赐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起:起用。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市。(《元史・贾鲁传》)

三、表示官职的调动:

调:调动。例: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例:再转为太史令。(《张衡传》)

徙:调动。例:所居之官,辄数年不徙。(同上)

迁调:调动。例:凡迁调闽广,川蜀、云南官员,每三岁,遣使与行省铨注。(意:所有调动到闽广、川蜀、云南的官员,每三年都会派遣使者与行省进行铨注)(《元史》)

放:京官外调。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出:京官外调。例: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四、表示升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有三种情况:一是改任相当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二是升官,即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三是降职,如《琵琶行》诗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江州司马。”由于“迁”有以上说明的升、调、降三种情况,古书上常在“迁”字前后加字以区别。如“迁授”“迁除”“迁进”用以说明升迁;“迁调”“迁官”“转迁”用以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用以说明降职。

升:提升。例: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进:晋升,升任。例: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曹彰传》)

陟:晋升,升任。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擢:晋升,升任。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我怎敢徘徊观望。)(《陈情表》)。“擢”,也称“擢用”“擢任”。“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

迁升:晋升,升任。例:再升迁为管州刺史。

迁授:晋升,升任。例:迁授浙西观察史。

晋:升职。

五、表示降职

谪:降职并外放。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例: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迁谪:降职并外放。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削:降职。例:尚当追削官秩。(还应当回过来削减他生前的官位奉禄等级。)(《宋史李若水》)

左迁:降职。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六、表示兼职

署:,暂任。例: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曹芝很欣赏他的答复,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北史苏琼传》)

兼:暂代。例:成王既幼,周公兼摄政。(《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假:①暂代。例: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②临时委任。例: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的常惠等招募士兵和侦察兵一百多人。)(《苏武传》)

摄:暂代。如,摄政王。

行:暂代(以低职位代高职位)。例:迁左丞,行徐州事。(《苏琼传》)

领:兼任(以高职位低职位)。例:王子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

七、表主职的有

知:主持、掌管。如知县、知府等

司:主管、掌管。“(命南正(官名)重(人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典:主管。“专典机密”(《三国志是仪传》)

掌:如王掌起居注。

八、表罢免官职

除:除去,免去。例:质(胡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质传》)

罢:罢免,撤职。例: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uǎn)、王藏等。(《汉书》)

免:免官。例: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汉书》)

黜:罢免,免官。例:屈平既黜。(《屈原列传》)

夺:削去,罢免。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使者于是逮捕了总管,威胁使他屈服,并罢了他的官。)(《书博鸡者事》)

致政:罢官的婉辞。“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柳毅传》)

九、表辞官、申请退休

解:辞去。例: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记》)

去:辞去。例:李明府去官。(《全唐诗》)

致事:辞官。例:七十致事。

篇3

璀璨颈间的慑人魅力

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全新绚漪锦簇Sparkling Cluster设计珠宝系列,圆形明亮式切工钻石与水滴形切工钻石以流动般的轻盈美态呈现,为特别时刻增添奢华点缀。绚丽灿烂的全新珠宝系列重新唤起海瑞・温斯顿先生始终不渝的信念:誓以璀璨耀目的钻石为欢庆时刻增添更多缤纷色彩。无论正装舞会还是晚宴红毯,订婚仪式或结婚典礼,周年庆典或里程碑纪念日。80多年过往,其绝美精湛的经典珠宝成为那些动人时刻的代名词。

独特别致的个性叠戴

将两款不同款式的戒指叠戴在一起,在婚礼上显得既时髦又别具特色。DAMIANI玳美雅Belle ?poque经典系列单镶钻戒百搭又经典,适用于各种特殊时刻。Belle ?poque系列以电影中的经典元素为灵感,再现了巴黎风格和创意新纪元的欢愉氛围。白金单镶钻戒采用四爪镶嵌和几何设计,爪镶美观牢固。戒环上精心镶满明亮式切割钻石,这类经典婚戒值得恒久珍藏。

独一无二的专属婚戒

Set For You卡地亚定制婚戒系列为梦想奉上量身定制的戒指,可以在数周内打造专属的单颗美钻戒指。在卡地亚宝石工坊中,购买者可从14款别致的铂金或黄K金托座中任选一款并镶嵌一枚重达0.18~2.99克拉之间的圆形美钻,体验最富创意的搭配,镶嵌以最严格标准挑选的美钻,让这一美妙时刻成为你永生难忘的回忆。

“幻变之韵”的自然旅途

堪称传奇的Tiffany & Co.蒂芙尼Blue Book高级珠宝目录,甄选全世界最为璀璨华美的珠宝杰作,自1845年起每年一次投递至尊贵的顾客手中。蒂芙尼Blue Book高级珠宝系列融汇品牌179年魅力风格的演进。2016年,蒂芙尼将这一著名系列带入大自然的探索之中,以“幻变之韵”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 作为主题,展现自然万物变幻无穷的艺术之美。用品质超凡的蒂芙尼钻石和多彩宝石,刻画了在大自然画卷中缓缓呈现的曼妙世界,在那摄人心魄的瞬间,最极致的美丽被全然释放。

传统为源 创意飞扬

在婚礼中用大胆创意设计的珠宝最能体现独特魅力,而PIAGET伯爵的Extremely 高级珠宝系列就是以绿宝石、蓝宝石、硬宝石及精巧的黄金加工工艺,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全新作品,以炫目醉人的设计展现惊艳的创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各种顶尖珠宝技艺,让你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其手工金镯的质感的媲美华贵织物,由椭圆形切割演化而来的马眼形切割钻石,为该系列多款作品注入璀璨光芒。

执子之手的经典浪漫

婚戒风格各异,或传统,或新奇,或引领新潮流,每一款Bridal婚戒系列饰品都尽显宝格丽独特的优雅,所以要选择一款经典婚戒值得终身珍藏代代相传。比如TORCELLO 系列的名字源于威尼斯泻湖的 Torcello 岛。Torcello 系列拥有弧形四爪铂金戒托,上面镶嵌着单颗明亮切割钻石。柔和的曲线是其设计的独特元素,赋予戒指精致典雅的气息,展现出钻石的卓越光芒。

线条和色彩的盛宴

看似简洁的款式,这其中却蕴含奥秘,这就是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全新珠宝系列:Bouton d’orTM,重新演绎世家于1930年代末设计的经典珠宝造型“Paillette”,采用联想、立体质感和颜色碰撞出崭新创意,以曲线勾勒夺目而女性化的设计风格,将钻石、黄K金、珍珠母贝和宝石镶嵌成风格大胆的作品,糅合一丝不苟的选材和精心镶嵌的造型,将巧夺天工的精湛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最适用在在婚礼派对中,凹凸有致的图形中央镶以钻石,组成紧贴颈部的项链、稍带不对称的手链、随着身体的每个动作而起舞的耳环、富有立体感的指环和华丽的吊坠。

女性的优雅赞歌

从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至今的每一年,Chopard萧邦都以出现在世界最知名红毯上的女演员为灵感,设计一系列高级珠宝首饰,因此每年的Red Carpet系列都会推出一个新款。今年即将揭晓的69款新品,仍然以美丽性感的女星为缪斯女神,这些稀世之宝全部在Chopard萧邦位于日内瓦的顶级珠宝工坊内精雕细琢而成,凝聚了制作大师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艺。2016 Red Carpet系列特别强调纤细、柔韧的透雕细工,是最吸引人的珠宝系列。

篇4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哑子教书——难讲

杨二郎说书——神聊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鸿雁传书——空来往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盲人读书——瞎摸(.)

篇5

徐绍清(1907-1969)是湘剧的生行泰斗。1952年他以《琵琶上路》的张广才,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的演员一等奖。文化革命前湘剧拍过两部艺术影片,都有他的角色:《拜月记》的王相国,《生死牌》的海瑞。他的高腔唱出了自己的流派。他的成功,和浏阳老案堂班有着密切关系。

老案堂班是浏阳县金刚头(现叫金刚镇)的乡村湘戏班。徐绍清十二岁入老案堂班学戏,拜擅演岳飞的彭升贤为师,后又拜暨镇宝学《琵琶记》的张广才。这两位老先生,戏饱艺高,善钻研人物,讲究唱做。为什么老案堂有这样好的老师?这得从老案堂班的来历说起。

案,指庙里的神案;堂,指拜神的香火堂。浏阳历史上盛产炮竹烟花。据1994年出版的《浏阳县志》介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输出鞭炮,值银3万元;宣统年间(1909-1911),增至年产160万元;民国八年(1919)增为300万元。金刚头历来是浏阳鞭炮烟花的主要产地,在县城设鞭炮庄22家,还向武汉、广州、厦门、香港、南洋等地派去坐庄。中,金刚头遭日军洗劫,鞭炮业沉落,解放后才获新生,蓬勃发展。当年鞭炮烟花为家庭手工业生产,是农家主要副业之一。消防设备和知识差,设备条件与环境极有限,生产中常发生爆炸和火灾,生命财产皆损失惨重。限于认识,加上沅湘之间自古信鬼而好祀,人们避灾求福皆仰仗于神。金刚头既是生产鞭炮的重地,也是爆炸、火灾频临的地方,祈祷神鬼赐福避灾的习俗和观念很深。随着鞭炮生产的发展,金刚头的庙宇三元宫香火日盛,庙产日丰,祀田日广,酬神唱戏的时候日多。乾隆年间(1736-1820)便有小型湘剧班随神案流动演出,称案堂班。不久,毗邻的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生产或不生产鞭炮的地方,许多庙宇相继有了案堂班。案堂班的规模小,被称为九人头,成员要一专多能,常常在一台戏中兼演几个角色,得到全面锻炼。三元宫案堂班是始作俑者,被尊为老案堂班。其它庙宇的戏班只称为案堂班。

道教《云笈七签‘第五十六》说:“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金刚头三元宫祀奉的不是道教的天、地、水三官,而是唐、周、郭三位将军的木雕头。元,指人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传说这三位将军,曾为保卫地方群众生命财产献出生命。三元宫是当地颜姓人祖先盖的,供祀的三元也被称为颜家福主,由颜家世代掌坛,实为傩神。当地居民为表虔诚,常把神案接到家中供奉。神案便经常在居民家轮供。有的地方把这种形式称为游傩。戏班也跟着神案,到一处,演一处。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为菩萨生日,傩案归庙,各地的案堂班都来金刚头献戏祝寿。金刚头小镇上,有上、中、下三街,搭起三个戏台,连演四十八天。来献戏的班社,必须工整地抄下至少一个剧本留在庙里,各班社也可将自己需要的剧本从庙里抄回去。每年六月,老案堂班有专人翻日西和修补庙藏剧本。省湘剧院浏阳籍七十七岁老乐师萧年水,时才十多岁,曾看到老案堂班本家(班主)李锦秋晒剧本,晾出来好几篾箱。这些剧本,初损于中,复失散于运动中,彻底散落于文化革命中。三元宫的庙产和祀田,民国时被转作国民小学经费,中被没收。三元宫的庙宇和庙台,1958年中被拆毁。老案堂班失去经济条件和演出场地,于解放初期消亡。

当年老案堂班的活动,既收藏、积累又交流剧本;还每年集合那么多剧团演出,有艺术交流又有竞赛,互相观摩,互相切磋;还有一批爱好湘剧的文化人参与评议、帮助校订剧本。这无疑对湘剧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使所有参加活动的戏班和演员受益。受益最多的自然是老案堂戏班和演员。因而,很多人愿到老案堂唱戏、学戏。徐绍清的两位蒙师,当年是老案堂的台柱。其中的暨镇宝,人称暨八先生,曾在江西萍乡清华科班、攸县兴华科班、衡阳金宇科班等多处当过坐堂老师。出自他门下的湘剧名演员甚多,比如孔清玉、孔清富、萧金祥、徐绍清、朱仲儒等。老案堂班的彭升贤,唱高腔岳飞戏在浏阳、江西和湘潭等地十分有名。彭升贤常在《岳传》前段里扮周侗,后段演岳飞。他的戏德极高,授徒也多,徐绍清是他的高徒之一。

篇6

古彩,是就康熙釉上五彩而言,它经历了大明青花五彩、康熙青花五彩和康熙釉上五彩三个阶段。而现代景德镇陶瓷美术界所称谓的古彩,指的正是康熙釉上五彩。由于烤花炉温度比粉彩的要高,颜色骨子里较硬故又俗称硬彩,相对雍正粉彩产生的时间早,比其久远,也就自然称其为古彩。

古彩,它不分科系,一般不落款、不搞团队制作。人物、花鸟、山水、草虫、走兽、鱼藻、图案边角和洗染填色均由一人完成。线描厚重、圆起、刚劲有力,采用铁线描和头浓料画线。由于需要长年累月在作品中给力,所以陶工的大拇指中间有一沟深槽,在无名指甲旁边有一老茧,这就是常年累月捉笔、打料的最铁见证。色彩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喜气洋洋。有着浓厚的民间味、东方味和中国风。图案端庄古朴、精美大方,与敦煌的藻景图案、京剧的锦袍绣袄、故宫的雕龙画凤一脉相承。加上地皮、斗方、底心、边角和通景、开光等构图形式,使古彩千姿百态,变化丰富,异常艳丽,不同凡响。

古彩的传统题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题材,二是祥瑞题材。

历史题材蕴含了正史野史、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题材有的载述了上古的创世神话;有的诉说了诸子百家的不朽精神;有的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彩生活;有的记录了民间民俗中的风土人情;有的体现了历代先贤审时度势的优秀品格;有的体现了英雄人物金戈铁马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古彩以历史题材入画,弘扬的就是大中华民族魂,立意就是说理说事,敬贤思齐,尊贤约己,传承人文。

举个例子:历史题材《四公图》即画周公、关公、包公、济公。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关公“千秋正气、大义参天”;包公“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济公“惩暴护弱、扶危济贫”,四公的精神旨在天下为公。

如《四品图》即画海瑞、于谦、孔明、重耳。“一身正气”画海瑞为官之道:“两袖清风”画于谦为官之德:“三寸之舌”画诸葛孔明为官之才,“四海为家”画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为官之志。

又如《四魁图》即画关羽、岳飞、项庄、吕布。“单刀赴会”画关羽过江应宴;“枪挑梁王”画岳飞初出茅庐;“项庄舞剑”画楚汉相争之鸿门宴;“辕门射戟”画吕布劝袁绍与刘备罢兵。

还有《四子图》画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四大名君》画尧、舜、禹、汤。画《四大贤母》孟母择邻、陶母封诈、阳母画获、岳母刺字,相传陶母就是都昌县西源乡人。画《四大皎帅》姜尚、廉颇、黄忠、杨业等历史上的老英雄。《四大才女》画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李清照等。另外还有四美、四爱、西厢、红楼、三国、水浒、西游记等。

祥瑞题材,则是以吉祥观念为根,以民俗民风为土壤,以福、禄、寿、财、喜为核心,从富贵、和合、吉祥、如意等方面入手,用有形的吉祥物代替无形的吉祥观念,通过缘秘寄情、借物寓意的方式进行象征寓意、组合、搭配汇成好口气、好彩头,用这种彩头话的立意为题材,成为祥瑞题材。表示福的吉祥物有:梅花、石榴、竹笋、蝙蝠和福字等;表示禄的吉祥物有:佛手、桂花、鹿龙、凤凰、孔雀、鸳鸯、锦鸡、麒麟、狮子、猴子、宫花、爵杯等;表示寿的吉祥物有:寿桃、万年青、绶带、白头翁、白鹤、龟、松、柏和寿字等;表示财的吉祥物有:牡丹、芙蓉、海棠、荔枝、元宝、铜钱、盆子、铜鼎、鱼类等;表示喜的吉祥物有:喜鹊、燕子、八哥、雄鸡、凌霄、绣球花、爆竹、锣鼓、灯笼、风筝、罄和喜字等等。

再举个例子,如牡丹和寿桃一起入画,曰“富贵高寿”;绣球花与绶带一起入画,曰“修身求寿”;莲花与雄鸡一起入画,曰“廉洁奉公”或曰“居高守廉”;与白头翁一起入画,曰“知足常乐”;梅花与喜鹊一起入画,曰“喜上眉梢”或曰“载福载喜”等。又如:画一堂《四季花》古彩条幅,春牡、夏荷、秋菊、冬梅。牡丹(富贵);荷(莲)花(和合、廉洁);(知足)梅花(是福),顺着春、夏、秋、冬读,则是富贵知足、廉洁是福,作品的立意说得明明白白。

古彩,自康熙时期起至今,三百五十多年来,在景德镇陶瓷艺坛,古彩的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其中确有不少是江西都昌籍,特别是近百年来,古彩艺坛涌现出来的冯心宗、段茂发、陶鼎泰、罗来有、段云昭、段云晖、段庆舜等均是都昌人。特别是都昌籍的古彩艺术宗师、陶瓷学院已故教授段茂发先生堪称是近百年来古彩第一人。著名教授、画家、诗人张志安先生,曾为我著的《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一书中题辞“别忘段茂发古彩一高峰。”在为我著的第二本书《苦乐五彩路》题辞时写道“从陶校至陶院的相处中,以人最好的是段茂发,以艺最好的是段茂发的古彩。”段茂发先生是的古彩老师、表伯父,他在古彩艺术中为家乡父老争得了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篇7

[关键词] 胰腺炎; 清胰汤;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66-02]

急性胰腺炎按中医学理论其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胆,脾胃实热所致。根据中医“以六腑通为用、不通刚痛”的理论,故采用清热化湿、辛开苦降、通里攻下、理气止痛的治则,拟订了清胰汤[1]。中药清胰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的作用,尤其在胰腺和肠道组织中能显著抑制肠道杆菌和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保护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降低内毒素,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减低细菌总易位率和易位菌数量。

我科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西医常规贯治疗,包括抑酶治疗、抗生素、改善循环、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等一般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9~74岁,平均为56.1岁。合并2型糖尿病有7例,冠心病者12例,动脉硬化者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西医常规贯治疗,包括抑酶治疗、抗生素、改善循环、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等一般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

清胰汤基础配方:柴胡15g、黄连10g、黄芩10g、白芍10g、元胡12g、莱菔子10g、厚朴10g、大黄15g、芒硝10g、郁金15g、青皮12g、川楝子10g,蒲公英24g。

采用全自动煎药机,煎浓至150mL,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口服或胃管注入(温度36~37℃,注入后夹闭胃管2h),3次/d,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胰腺正常,血清淀粉酶正常;显效:症状消失,B超检查胰腺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腹痛偶然发作,但程度较轻,B超查胰腺水肿存在,血清淀粉酶~500U/L;无效:临床症状、B超、血清淀粉酶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2,P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2。由表2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比较,P

3 讨论

中医称急性胰腺炎为“脾心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中药清胰汤随症加减在对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中医辨证论治,导泻消积,通里攻下,排除胃肠道瘀积,减轻内脏组织水肿,降低腹胀,缩短肠时间,达到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的目的[1,2]。方中柴胡、郁金、厚朴、术香、枳实疏肝理气;青皮、陈皮、莱菔子、紫苏子、川楝子健脾理气,能显著减少胃酸分泌及游离盐酸,使胰腺的分泌减少,且有利胆作用,使奥迪括约肌松弛,有利于清除胰腺梗阻和降低其压力。黄连、蒲公英清热燥湿解毒,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与解毒作用;大黄、芒硝通里攻下,能增强肠蠕动,扩大肠容积,改善胃肠功能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解除麻痹所致的淤滞状态。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另外,清胰汤可能通过以下机制促进肠功能恢复[3]:①通过钙拮抗作用,明显改善肠麻痹、肠胀气、肠梗阻;②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促进肠内毒物的排泄,减轻内毒素血症;③清胰汤中芒硝的导泻作用,可加强肠蠕动,增加肠道排泻,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可见清胰汤对减轻腹胀、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明显作用。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化湿、通里攻下、理气止痛的目的。上海瑞金医院研究认为,应用中药通里攻下法治疗胰腺炎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和保护黏膜,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淀粉酶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休克死亡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在炎症消退期,根据患者病情可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胰腺及胰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早吸收[3]。待病情稳定阶段,可以用健脾利湿、益胃养阴、理气之品减少攻下药物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清胰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医的治疗,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2次方案)[J].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4.

[2] 孙传兴,张学庸,沈纪宗. 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4.

篇8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1]

粗读这段话,其中“房与宫对食”一语,很容易把它作为“道房和曹宫二人相对而食”来理解。《二十四史全译・汉书》一书中对于此句翻译便是如此,译者浑不在意地仅从字面意思上把它翻译成“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 [2]。

那么这里曹宫和道房到底是不是在“吃饭”?根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对食”有三种含义:一指“面对食物”,二指“共同进餐”,三指 古代“宫女之间或宫女与阉人之间相恋” [3]。我们先从语法上分析。仔细检读上文,按照上述理解,似乎语法有瑕疵。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如果把“房与宫对食”理解为“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则与后文“中宫语房”事件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事件,那么“元延元年”表时间状语一句应该提前而不是插在“房与宫对食”和“中宫语房”二者之间。即应如此记叙:元延元年,房与宫对食,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如此表述,则文气更为通顺。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上文中《汉书》没有把“元延元年”这一表时间的状语前置呢?难道是班固的一时疏忽?

然而,如果把“对食”理解成二人结成的亲密关系,则上述“问题”可迎刃而解,且文意更加顺畅。显然,“房与宫对食”即二人“对食”亲密关系的缔结,是溢出“元延元年”时间范围,不受其限定的事件; “元延元年”一句只能构成对“中宫语房”的限定。因此《汉书》原文中把“元延元年”一句放在“房与宫对食”之后,“中宫语房”之前是完全说得通的。

事实上,此处“对食”作为首次出现于史书之中的历史专用名词,古人对其特殊含义早有解释。颜师古引应劭的话如此注释:“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4]古代类书《佩文韵府》卷一百二十二也持相同解释:“对食,《汉书・赵后传》中宫史曹宫官婢道房与宫对食。注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其相妒忌也。”[5] 前文所述《汉语大词典》“对食”第三项含义,该书编者也正是引《汉书》此文为例证的。因此“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一句应该做如下理解:曹宫和道房二人是“对食”的亲密关系,元延元年的时候,她对道房说:“陛下御幸于我”。因此,《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把 “房与宫对食”翻译成“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是错误的。

那么“对食”一词在史文中的含义,我们应该到底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小心在意其历史专用名词的特殊含义,但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想象,流于荒诞。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食”仍然是作为一个普通词来运用的。

如《后汉书・独行传》记陆续事迹:“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6],其中“对食”一词,从文意表达的角度来讲可作“对着饭食”来理解则比较合适,即陆续面对食物而未食先泣,从而更能表现其悲伤。又如《元史》卷一百九十一记载卜天璋事迹,文中有“御史对食悲哽” [7]一语,也可作此义来理解。此外如《晋书》卷五十五处记夏侯湛事,有“是以居逸而思危,对食而肴干” [8]一句话;《隋书》卷六十九处记王劭用心专一事迹,说他“用思既专 ,性颇恍惚,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则为仆从所啖” [9];都可以做上述理解。

在人数不确定或者多人的情况下,则取“共同进餐”义来理解比较合适。如《晋书》卷八十二记载孙盛与当时的名士殷浩谈论的情状时说:“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 [10],此处“对食”,做上述词意理解最为合适。因为是两人共餐,自然相对而坐,面面相对共食为宜。此外如《北史》卷二十四记载当时朝臣封隆之对于“尔朱荣宜配食明帝庙庭”一事的议论:“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岂有害人之母而与子对食之理?” [11],以及《明史》卷二百二十六记载张居正去拜访海瑞 ,“瑞设鸡黍相对食” [12],这两条也都可做上述理解为宜。同样,如《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记苏禹“与客对食之际,暴疾而卒” [13];《宋史》卷四百六十二记王克明医治“胡秉妻”,胡妻“俄起对食如平常” [14]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五“对食琼筵” [15],这几条译为进餐或共同进餐即可。

“对食”作为历史专有名词,在史书中除前面所指《汉书・外戚传》外,还有《明史》卷二百四十五以及卷三百五两处。《明史》卷二百四十五处文中所提到魏忠贤时介绍说:“进忠者,魏忠贤故名也。时方结客氏为对食,廷臣多阴附之,其势渐炽。”[16]此处魏忠贤与客氏 “对食”,即指二人结为“夫妻”的私密关系。《明史》卷三百五更是以具体的史实对“对食”进行了“释义”,卷中有“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 [17]一句话,此处正是用“对食”来明确概括客氏与魏朝之间的暧昧关系。

此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二第十二云:“《十国春秋》载:‘刘定例,作状元必先受宫刑。’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此条资料因《随园诗话》流布很广而流传天下,此处“对食”也正是特指宫人和太监的夫妻关系。

然而有争议的是《旧唐书》卷三十六、三十七“对食于清思殿”条:

长庆四年四月十七日,染坊作人张韶与卜者苏玄明于柴草车内藏兵仗,入宫作乱,二人对食于清思殿,是日禁军诛张韶等三十七人。[18]

此处“对食”如何理解,从上下文和语法上来看,把他作张韶与苏玄明二人作乱后在清思殿共进“最后的晚餐”来理解也是不无不妥的。但已故著名学者吴世昌《关于宫中对食》一文中依据《汉书》“对食”例,把它理解为是张苏二人行“同性恋爱”之事,并认为这是巫术“厌胜”的手段。[19]笔者以为,在没有确凿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跨隔近九百年的《汉书》来印证,这并不能令人信服。据笔者统计,古代正史使用“对食”共10部史书17处,然绝大多数情况仍然是把它作为普通词使用,《汉书》处“对食”虽为历史专属名词义,然即使东汉应劭不作注特意解释,从语法分析也可看出某种迹象。而东汉应劭的特意加注也恰好说明,“对食”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历史专属名词的含义,故而《明史》虽然有把“对食”做历史专有名词使用的后例,但其编者还特意做了专门说明,以防隐晦。也就是说,自汉以后,古代史家编写正史,除特别说明外,其使用对食词意时已经没有班固时期的特别含义了,因此《唐书》此处“对食”词意理解,笔者以为当以正合,而不能“奇出”,当做张苏二人于清思殿共同进食理解为宜。

注释:

[1][4](汉)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下) [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2]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A].安平秋、张传玺.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下)[C].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第2001页.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5](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6](宋)范晔.后汉书(卷一百十一) [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明)宋濂等.元史(卷百九十一) [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 (唐)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九) [M]. 北京:中华书局,1973.

[10](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八十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唐)李延寿.北史(卷二十四)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二十六)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 [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4](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六十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后晋)刘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6](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四十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7](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8](后晋)刘等.旧唐书(卷三十六,卷三十七) [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篇9

最为可贵的是,先生到西安后,为了表示扎根大西北的决心和献身西部的赤子之情,竟然一次将自己珍藏多年的66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这些文物当中,包括赵千里、海瑞、史可法、董其昌、唐寅、徐渭、山人、戚继光、石涛等宋元明清时的名家字画和齐白石的墨迹,以及玉圭、玉璧等宝物。有人用时下的市场价算了一下,当以亿元计。一年前,陕西省碑林博物馆再次将其中部分藏品展出时,我有幸目睹了这批饱含着多重精神价值的藏品,深为尚先生的人格、人品、气度所震撼。我想,尚先生这样的人不成大家,谁能成大家?尚先生不为民族所珍爱,谁堪被珍爱?用孔子的话说:“犁牛之子U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他心底之简朴,知行之统一,让我们不高山仰止不由人。

尚先生在陕西一共生活了17年,17年当中,不仅继续发扬光大着尚派艺术,坚持下基层,下厂矿,下部队演出,坚持排戏丰富上演剧目,坚持艺术的精进历练,而且继续坚持艺术教育,在陕西,甚至收了一批徒弟,大家说陕西省京剧院孙明珠等艺术家的成长,如若没有尚先生的“慨然入秦”,恐怕也就没有她们的“争奇斗艳”。尚先生先后担任陕西省戏曲学校的艺术总指导和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为京剧、秦腔、眉户、碗碗腔、线腔、阿宫腔、汉调二黄等剧种培养了一大批表演艺术人才。像陕西地方戏代表人物李瑞芳、马兰鱼、郝彩凤等数十位艺术家,都先后成为他的高足,为陕西戏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被誉为西北秦腔最高学府,时任院长、著名剧作家马健翎,十分注重艺术教育,他和尚小云先生五十年代即结为挚友,尚先生能来陕西,也有马健翎先生的“劝投”之功,尚先生“落座未稳”,即被他请进剧院,传道授业。许多艺术家至今还能回忆起,他在剧院排演场给数百人上艺术大课时的情景,先生边讲边示范,“长袖善舞”,时而“托云遮月”,时而“风绞残云”,激情澎湃,精彩绝伦,每课必赢得同行们发自内心的数十次掌声和啧啧称奇声。尚先生不仅教授有方,而且谦虚好学,在与剧院艺术家交往的过程中,从不以艺术大家自居,并且还虚心向地方戏学习。他反复讲:“京剧应该好好向其他剧种学习,尤其是秦腔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接着地气,透着个性,它能为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戏曲剧种提供丰厚的营养。”他还常说:“任何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学习,都需要破,需要改革。”这些浸透着把握了事物运行规律的话语,至今让人仍感到深切时弊,或可直指当下。剧院老一代艺术家一提起尚先生的开明、通透、放达,无不深怀景仰,赞赏有加。

尚小云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巨匠,为世人经久不衰地津津乐道,艺术修养的全面和人生格局的壮阔,恐怕是促使其大匠登顶的原因。在我所访问过的熟人和翻阅的有限资料当中,就发现尚先生对书画艺术深入钻研的诸多记忆。书法上,他先临宋伯鲁,后临翁同,又临宋徽宗,再临王羲之,而在绘画上,更是对徐渭、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爱不释手,百临不厌。尤其让人惊叹的是,他人生格局是如此的旷达豁朗,竟然能让三个儿子为京剧事业各奔东西,大儿子尚长春撒落到黑龙江佳木斯京剧团,逐渐成长为京剧行当有口皆碑的大武生。七十年代尚小云先生曾让他来陕,给省艺校和戏曲研究院学生授课,大家至今为他的超群技艺深为折服。二儿子尚长麟去了山东京剧团,饰演青衣,可谓名动南北。让人感到十分震惊的是,尚小云先生不以自己为大,兀立山门,而是让尚长麟同时拜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于连全)等多个门派的掌门人为师,这种力破门户之见,融贯百家之长的肚量,无论在艺术界,还是在其他行业中,也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事”。三儿子尚长荣,跟随他西迁西安,几经磨砺,更是业已成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代大匠。“尚氏三强”或“尚门三杰”的成才神话,固然与父亲的天赋承继有关,但又何不是一个有着不凡人生格局的父亲的生命理想引领使然呢?这种气魄,似乎超越了一个在舞台上扮演旦角的演员的生命力度,但恰恰是这种表面的反差,让人更真切地领略到了尚先生内心的雄强与博大。在来陕以前,他疏财仗义,“毁家办学”的义举,早已在京都传为佳话。来陕17年,为艺术教育,不仅“吐丝”长安,而且屡屡奔走全国,开门办学,“烛照”天下艺术学子,确实为民族戏曲事业的发展,熬完了最后一点蜡炬。很多人都说,无论“治家、治学、治艺”,尚先生都堪称楷模与典范,他胸襟博大,为人豁亮,侠骨柔肠,舍生取义,他勇于打破,敢于创立,门户洞开,大河腾蛟,这大概就是他能“君子不器”,而德艺双修,且人生不以肉体猝然失去而彻底落幕的根本原因。

尚先生是1976年离开我们的,他饱受了“”的残酷折磨,历史应该记住这段痛,陕西人更应该为这个优秀儿子在那段特殊岁月中遭受的磨难与永远震颤、反思。这个一直把陕西作为第二故乡,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际,于北京亲戚家养病的长安赤子,再三要求家人:“尽快把我送回西安,我生是西安人,死是西安鬼。”他如愿以偿地回到了西安,数十天后,他长叹一声道:“惜天不假年,遗恨多多,遗恨多多……”遂溘然长逝。面对这样一座京剧艺术、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高山、丰碑,我们似乎用什么样的形容词都不为过,但又都有些言不及意,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尚先生不正是这样历久弥真地还“长寿”在我们心中吗?我想今天最好的纪念,就是让我们继续踩在他巨大的肩膀上――这也是他一生所苦苦追求的生命担当――一路继续前行,让民族戏曲艺术薪火相传,这才是对他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好的纪念。

篇10

主题词:赵匡胤 祖籍 探秘

最近偶然注意到保定报章上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何在的争议。其中两造纠结的焦点,是如何理解《宋朝事实》的一条注释。实际上,这则注释也是较早开启这场争讼的文献资料之一。这与我关于宋真宗“神道设教”一事的研究颇有关联,故不揣冒昧,从事件前后因果及整体情况试为析之,以就正方家同好。

一,《宋朝事实》注释试解

从《宋朝事实》注释的内容可以看出,提出并坚持清苑两墓的,是从宰相至舆夫的上下群臣;而犹疑并且否决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宋真宗赵恒。但群臣敢对皇帝叫板,皇帝倒向舆论妥协的事情,在中国传统皇权至上的社会里,毕竟是难以想象的稀罕事儿。1皇室祖陵究竟在不在清苑?宋真宗为何面对群议汹汹,对所迁之墓拖延不葬?这倒是应了一句俗谚:“皇帝不急太监急”。其实在这个意义上,《宋史·河渠志》所引仁宗朝韩绛上表所言“近闻诏旨以钱二百千赐本宗葬,此乃亏薄国体”2云云,正是前朝皇室所以刻意淡化,含糊处置的逻辑延伸。至于“本宗”究系清苑赵氏,抑或宗人府,史无明载,不便确指,姑且置疑可也。

无独有偶,较早类似的诏书还有留存,这就是辑入《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四十三《陵寝》类,系年“景德元年七月壬寅”的《详定康陵、定陵诏》,其言:

“康陵、定陵,已经迎奉,将修兆域。朕以园陵之事,邦家大经,开国之初,巳曾会议,寻建陵号,尚虚神寝。而有司抗表,屡有所陈,且以二寝尚居清苑。朕以事关宗庙,理合审详。周访群言,皆云有据。朕犹存重慎,益广咨询,至于命中使以经营,委藩侯而访察。继观来表,咸曰无疑。复俾大臣,再陈定议,遂有迎奉之请,用慰追远之诚。既覩佥同,式稽礼典。於是迁之梵刹,营此寝园。今则安厝有期,仪制将举。朕偶从余暇,肆阅群编,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况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务叶礼经,所宜明允。可令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详定以闻。”3

这应该是现存更早的文献记载,其中“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复又不指某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已经明言赵恒怀疑之所在。事实上“清苑二墓”以后也没有作为皇陵留存下来。至今河南巩义市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附近的北宋皇陵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囚死漠北外,七个皇帝均葬于此。加上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赵光义之父赵宏殷的陵墓由开封迁巩,共为七帝八陵,计有永安陵(赵宏殷);永昌陵(太祖赵匡胤);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永昭陵(神宗赵祯);永太陵(哲宗赵煦)。所缺唯此祖陵二坟,耐人寻味。

如果我们离开宋朝历史及保定地区来作比较的话,真宗迁葬康、定二墓,本属多余。以宋前的唐代为例:位于邢台市隆尧县正南六公里的魏家庄镇的大唐西陵,即为李渊的四代祖陵,包括“建初陵”和“启运陵”,为唐高祖时始建,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今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这也是可供北宋追摹的可循之例。再如宋后政权,明代朱元璋以安徽凤阳为父陵,江苏盱眙为祖陵。清代“关外三陵”依次为建于抚顺新宾县的永陵(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皇室祖先,即追封的肇、兴、景、显四帝)、沈阳的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极),也没有迁葬一处。但都经过大肆修葺,陵制自有规格,绝非“一品墓”所可比拟。

从这两个文书上看,赵恒本人因《太祖实录》所言,与群臣访察所得不能合榫,故尔一再犹疑。照说如果哭的不是血胤祖坟,而是乱葬岗子,就在老百姓家里也不是个体面事儿,何况皇室先陵奉祭真伪问题,攸关朝廷尊严,即赵恒所谓“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呢?再说赵氏先茔何在,只有皇室知道得最清楚,既然《太祖实录》所载非是,所以作为赵匡胤侄儿的宋真宗,才对从清苑迎奉两座“祖坟”的认定慎之又慎。

应该指出,《实录》并非如某些论者理解的那样,是由皇帝本人“口述”而成,而是由朝廷指派大臣按照一定的格式所修。《宋会要·职官志》一八之七五言:“赵普:太祖乾德二年正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是为宋朝修史之始。司马光在一则记载中又指出:“真宗初即位,召王禹偁于扬州,复知制诰,修《太宗实录》。”4另一则记载则说,景德四年宋真宗“入四库阅视图籍,谓宰臣等曰:‘著书难事,议者称先朝《实录》,尚有漏略。’(杨)亿进曰:‘史臣纪事,诚合详备,臣预修《太宗实录》,凡事有依据,可载简册者,方得记录。’上然之。”5看来赵恒对《太祖实录》之“漏略”尚有憾焉,唯“漏略”是否有关祖先墓葬事,不得而知。

赵恒作的傻事不止一宗。但执拗的宋真宗所以会与执拗的臣下达成妥协,只有一个他们都必须尊奉的原因:礼制。详下文。

二,北宋制礼与真宗托祖

宋代立国,继承了后周“包举天下,混一宇内”,以致太平的大志,和“先南后北”,渐次统一的方略,从而结束了五代军阀割据,王朝短暂的局面。唐祚沦亡虽不久远,但晚唐的混乱已经导致了新一轮的“礼崩乐坏”。宋代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仍然需由制礼入手。故《宋史》志第五十一《礼一·吉礼一》开首即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

此卷缕述了宋代制礼的曲折经过,可供参考。按照西周“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文化设计,本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之说,“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6 也就是说天子袷禘,需要追封六代血胤先祖。祖庙在数量上所以有所差别,原因之一是等级使然,原因之二便是《尚书·咸有一德》所言“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意味着身为天子,必定是祖上血胤分明,德泽久远,故尔天命有归。但后世朝廷改姓易代,往往起于乱世之中,以庶民之身君临天下,难以追溯久远,故在汉初就已作出变通。如后晋天福二年议宗庙之制,御史中丞张昭远奏议就曾以刘邦为例,认为“(汉)高祖父太上皇执嘉无社稷功,不立庙号,高帝自为高祖。”“周武虽祀七世,追为王号者,但四世而已。故自东汉以来,有国之初,多崇四庙,从周制也。况商因夏礼,汉习秦仪,无劳博访之文,宜约已成之制。请依隋、唐有国之初,创立四庙,”7他给宋太祖提出的也是类似建议。所以宋朝立国,迳以四庙为追崇祖先之制,这样就必须上溯四代血胤先祖,这就是宋廷奉祀僖、顺、翼、宣四祖的原由。8

五代诸帝“你方唱罢我登场”,“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但都把宗庙祖陵的事情放到开国典仪的重要项目加以研讨,诸般议论可参《旧五代史·志四·礼志上》。宋初立国,赵匡胤、赵光义哥俩儿应当也不例外。《宋朝事实》虽也列明宋太祖登基之建隆元年(960年)就曾追尊三世祖以皇帝称号。但是为何又出现了“自国初加上四祖陵名,钦陵、康陵、定陵,并幽州。安陵旧在京城东南隅,及改卜葬安陵后,三陵尚未修奉”9的情况呢?敬请读者留意,此处“并幽州”三字至为关键,只是“幽州”早已为后晋石敬塘割让给契丹了,10无法寻访,正所谓“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但是当时赵氏兄弟攻取幽燕的“恢复”的情结尚浓,《涑水纪闻》言:

“开宝九年,群臣请上太祖尊号曰应天广运一统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上曰:‘幽燕未定,何谓一统?’遂却其奏。”11

宋太宗曾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以后,未及休整战力即令转兵北向,意欲一举夺取幽州。六月,亲率10万大军出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北进,突破辽军在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马河)的阻截,进围幽州。及至,辽守城军苦战待援。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于城北示弱诱伏,引宋军北进,以分其攻势;旋与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援兵夹击,大败宋军于高梁河(史称“高粱河之战”)。宋军退保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关南(今河北高阳东)、镇州。第二次是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在宋辽战争中,宋举兵三路攻辽,进行战略决战。其间曹彬10万军曾经占据涿州,仅旬余即迫于粮草不济而退兵。后曹彬未及中、西路会师,又孤军冒进,往攻涿州。时值酷暑,遭到耶律休哥沿途阻击,推进艰难。复抵涿州,士气已疲乏不堪。此刻萧太后已率军进抵涿州东,形成对宋军钳击之势。曹彬见势不利,引军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骑驰追。五月初三,于岐沟关大败宋军,史称“岐沟关之战”。所谓“岐沟之蹶,终宋不振”,此后北宋始终未再有武力恢复之举。值得指出的是,这两次战役中,涿州都成为重要战场。随着宋军失败,宋、契丹的边界也相对固定在白沟河一带。即便赵光义曾有在幽州寻访先人族墓的计划,也不得不无限期搁置下来。

回到前述赵恒在景德元年的两条诏书的日期,会发现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正横亘其间。八月“癸酉,辽主与太后大举南下”,连下数城,攻打瀛州,在寇准力主之下,十一月赵恒率军北上亲征,十二月订立“澶渊之盟”,在维持边界现状的前提下,从此结成了“两国兄弟邦”,但也断送了他恢复幽燕的雄心壮志。《左传》有“天子之事,唯祀与戎”之语,据说和议成立後,“上(宋真宗)既罢兵,垂意典礼”,12 此后他即弃戎从祀,开始计议“天书降神”。我在《“天书降神”新议——试论北宋与契丹的文化竞争》13一文中分析了这一过程,故不赘。

与本文论题相关的一点,就是他在“降神”中另外托祖。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八日,真宗曾称他梦见了景德中所睹“神人”传玉玺之命云:

“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将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夜,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当斜设六位。’即于延恩殿设道场候迎。五鼓后天尊至,冠服如元始天尊像。六人秉圭,其中四人仙衣,二人通天冠,绛纱袍。真宗再拜于阶下。天尊与六人皆就座。真宗再拜于西阶。命设榻,召真宗坐,令饮碧玉汤。天尊语:‘吾,人皇九子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黄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既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14

又在戊午日,宣称有“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降于延恩殿,于是赵桓正式宣称,宋室为“轩辕黄帝之后”。并一再敕封所降之神为“圣祖天尊皇帝”。今辑入《全宋文》15第七册卷二、二六五、二六六诸卷之宋真宗表、告中,就屡次对这位子虚乌有的“赵氏之祖”充满着虔敬之颂词。《宋史·王钦若传》还说:钦若任景灵使时曾“阅《道藏》,得赵氏神仙事迹四十人,绘于廊庑。”这实际上是着手将赵氏祖先神话虚拟泛化,从而绕开了清苑二墓的真伪问题。此后整个礼仪制度的设计重心,也由“法祖”转为“敬天”,“神道设教”亦由此而兴。这倒是关系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转折,以其逸出本文主旨,另文不提。16

三,"涿郡说"之谜

《宋史·本纪第一》开首即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

这是历代叙述赵匡胤籍里世次的基准。作为官修史书,《宋史》纂修例必有据,一般应当依据宋代官本的《太祖实录》。虽然《宋史》的修纂曾被后世史家批评为仓促杂芜,但毕竟由来有自,不能轻易颠覆,其中最值得推敲的正是“涿郡”的提法。

按涿郡本为西汉所置,因大运河御河迁延至隋,治所和管辖范围都在不断变更。17《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燕山府路》:

“涿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将郭药师以州降,赐郡名曰涿水,升威行军节度。县四:范阳,归义,固安,新城。赐名威城。”

则唐时涿已设州废郡,且因石敬塘割让而长期归入契丹境内,仅在宋徽宗有金人手中贿买燕山府时曾短暂归宋,寻亦因“靖康之变”复入金境。故五代至宋,已无“涿郡”之名,因而这种书法无所确指,极堪玩味。

一种可能是赵氏历尽五代战乱,骨肉离散,早已失其世代里居所在。司马光曾据“张文裕云”:

“张藏英,燕人,父为人所杀,藏英尚幼。稍长,擒雠人,生脔割以祭其父,然后食其心肝。乡人谓之‘报雠张孝子’。契丹用为芦使。逃归中国,从世宗征契丹。”18

此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从军职衔,都与《宋史》记述赵匡胤之祖世代俱为文官,而其父弘殷则“少骁勇,善骑射”,“(后唐)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汉乾祐中,讨王景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19的经历相近,可资参考。赵弘殷也可能是因为战乱,少小离乡背井出来闯荡的,他最初随从的王镕,就是作为成德节度使驻守镇州(今正定)的。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二“明太祖多养异姓为子”条言:

“养异姓为子,始于唐之宦官。其后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亦用以创国。盖群雄角力时,部下多易去就,唯抚之为家人父子,则有名分以相维,恩义以相浃。久之,亦遂成骨肉之亲。以之守边御敌,较诸将帅,尤可信也。”20

这正是欧阳修《五代史·周本纪》十二痛心疾首所言: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可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而辍朝,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则夫妇之义,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桑改元而用乐,杀马延及任圜,则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至于赛雷山、传箭而扑马,则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可为乱世也欤。”21

在“乱世英雄起四方”的时代,正应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老话。《旧五代史》述各朝开国君主事迹,虽然照例追赠先祖为帝设陵,但《汉书·高祖纪一》叙及后汉高祖刘知远时,注引《五代会要》言:“懿陵、沛陵皆无陵所,遥申朝拜。”又《周书·世宗纪一》叙柴荣为郭威养子,父名守礼,注引“《隆平集》:‘柴翁者,尝独居室,人以为司冥事。一日,笑不止,妻问其故,不答。翁嗜饮,妻醉之以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为天子。"’考柴翁即守礼之父,史佚其名。”都是五代帝王不知皇室三代以上的现成事例。

赵弘殷没有活到赵匡胤位尊九五就故去了,他也不可能料及柴荣会英年早逝,儿子能“皇袍加身”。但赵匡胤登基时,其母杜氏犹在。22 据《宋史·后妃传一》,“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则其生年当在唐昭宗天复年间。从其父官衔为封赠所得看来,她也应当出身平民,在与赵弘殷论婚嫁时,当然不可能叙阀阅,论门第。其实《宋史》本纪叙赵匡胤先祖阀阅,也同样于史无据。《涑水纪闻》卷第一记录赵匡胤早年行事粗豪,复因结义兄弟拥戴而黄袍加身之举,都极似五代“义儿”行径,如柴荣之于郭威然。23但可能格于“为尊者讳”的惯例,未提及“封赠”职衔。由情理推论,颇疑赵匡胤实不知其祖上三代确切的籍里和墓地究在何处,但其母杜太后至少应当知悉赵弘殷家乡的大概所在。

另一方面,既然赵弘殷之父赵敬曾“历营、蓟、涿三州刺史”,至少在这一带生活过,则赵弘殷有可能生于蓟、涿,却难以确定究在何地。其实不必上溯西汉,这两郡在隋代均可称为“涿郡”。24这大概也是宋代大臣不得已的委婉书法。

肖煜《赵匡胤的“祖坟”何在及其他》中,曾举《邵氏闻见后录》卷七的一段话,这对于我们理解“涿郡”说的由来实有帮助。邵博言:

“今章奏不当名。赵广汉,按《国史会要》,本朝广汉之后也。”

按《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本言: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但在赵光义敕修,李昉、扈蒙等十二大臣编纂的《太平御览》卷二五二中,就明载说: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人也。守京兆尹。”

“蠡吾”两字的去除,应当不是简单省略,而是具有深意的模糊。宋人彭百川撰《太平治迹统类》卷一首先谈及“圣宋仙源积庆符瑞”,亦言:

“赵氏之先,自造父为周穆王御,封赵城,因氏焉。其后与韩、魏分晋,列为诸侯。至汉赵广汉居涿郡中,遂为郡人。”

此后还托言中唐贞元间即有人卜算出一百六十年后当有圣人兴,赵氏后人定都于宋地的谶言,也是历代为帝王造势的惯技,不谈也罢。

前述邵博所引的《国史会要》也是由历朝史官纂辑的。宋人程俱(1078-1144)《麟台故事》卷二载:“天圣末《国史》成,始于修史院续纂《会要》。”25李焘《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九言: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六月“癸巳,监修《国史》吕夷简等上新修《国史》于崇政殿。”七月“丁巳,诏修史官修《国史会要》。”《太平御览》中对于赵氏族望祖源的这种写法,当然也是《宋史》将赵宋皇室祖籍书为“涿郡”的依据。可知对于皇室祖籍的厘定,实曾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兄弟父侄祖孙的煞费苦心,精心编纂,逐步统一口径,并与当时的修史大臣形成了默契。决非一人一时之心血来潮,更不是元儒编撰《宋史》时的率意所为。

四,“保州说”辨析

至于《宋人轶事汇编》引证周煇(1127-1199年以后)所记“国家上世陵寝,皆在保州保塞县”云云,今本《清波杂志》不存。按周煇虽曾于淳熙丙申(1176年)出使金国,但此文并未说明系他亲谒亲见,是一疑焉。又王曾(978—1038)为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状元,景德初知制诰,为真、仁宗两朝名相之一,著有《九域志》三卷、《契丹志》一卷。他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曾经使辽,他在《上契丹事》中所言:

“自雄州白沟桥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26

照说这则记叙更加接近宋真宗访迁“清苑二墓”的时间,却只字未及保州为“祖陵”所在。四库著录之曹勋《北狩见闻录》是记录他随从被俘徽、钦二帝“北狩”经历的实录,可惜只记录到真州,亦未提及保州。事实上,宣和五年四月在王黻、童贯、蔡攸以贿买方式,从金兵手中“恢复”幽燕后,一度志满意得。权燕山府帅詹度曾作《平燕诗》送别童贯,诗言:

“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旗旌晓拂杏花风。行将一决平戎策,到后须成济世功。为报燕山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27

诗还算得中规中矩,但大言矫情,肉麻歌功,也算“吹牛诗赋”的别格,尤其是在“靖康耻”历史大背景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荒诞。至宣和六年“金人渝盟”南下攻宋,在宋人据有蓟、涿的一年多时间里,也没有宋徽宗在保州祭陵访祖之记载。周煇即或有此慨叹,也是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之类的希冀,钱锺书对此曾有精辟分析,28可以参看。

论者又引吴处厚所言“赵氏世为保州人”云云以证其实。其实关于吴著《青箱杂记》的价值,四库全书馆臣所撰提要曾下过这样一个断语:

“晁公武《读书志》谓‘所记多失’,实又讥其记成都置交子务,误以寇瑊为张咏。案吴处厚以干进不遂,挟怒罗织蔡确《车盖亭》诗,骤得迁擢,为论者所薄。故公武恶其人并恶其书。今观所记,如以冯道为大人之类,颇乖风教,不但记录之讹。”29

对其人品学问,已然贬斥殆尽。就连吴处厚建言并亲自寻到,并蒙宋神宗敕旨建祠立庙,列入国家奉祀绛州的公孙杵臼、程婴“存赵”遗迹,也受到南宋学者洪迈(1123-1202年)的无情诘难。《容斋随笔》卷第十言:

“自晋景公至元丰,千六百五十年矣!古先圣帝、明主之墓尚不可考,区区二士,其复有兆域在乎?绛郡以朝命所访,姑指他丘垄,为之词,以塞责耳!此事之必不然者也。”30

事实上,当年“救孤存赵”之地究在何地,至今犹存争议。有论者介绍说,当时晋国都城虽在今晋南侯马、曲沃一带,晋景公三年(前597年)程婴在屠岸贾追杀之中逃到近千华里以外的仇犹之地(今盂县)。31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之后,今天的晋东北盂县、定襄一带成为赵国控制的核心地域,祖宗祭祀又是商周以后最重要的大事,故盂县藏山祭祀程婴与赵武,至少不应晚于武灵王登位(公元前325年)前后。约与洪迈质疑的同时,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做过盂县县令的智楫,曾为藏山撰写过《神泉里藏山庙记》碑文,其中提及当时的赵氏于藏山“岁岁血祭,远近归祷”的情况。至今盂县还保存九座祭祀赵武(即“赵氏孤儿”)的庙宇。32

请注意洪迈“姑指他丘垄,为之词,以塞责耳”一句,未必不是当年奉宋真宗诏寻访祖墓官员的心态。有细心者还据《宋史·宰辅表》查出咸平年间宰相有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景德年间又有毕士安、寇准,甚至迳以“寇准等人”的语式立论。但四库全书犹存范雍编订的寇准文集《忠愍集》,包括时代相同而未任相职的重臣王禹偁《小畜集》、赵湘《南阳集》、杨亿《武夷新集》等,何尝发现类似建言?“宰相舆夫,众口一词”的盛况,如果不是过眼烟云,就是大臣们明知天命难违,自己偷偷删去了。

至于明万历时代的《畿辅通志》以及《保定府志》、《清苑县志》等关于“保州说”的种种记载,以其时代睽隔,不谈也罢。倒是蒙元初年张柔开府建牙,辟清苑县城以为顺天府时,郝经著于宪宗八年(1258年)的《顺天府孔子新庙碑》尝言:

"顺天,故清苑县,置于隋、唐间,为鄚州属邑。宋初置保塞军,以其赵氏之故家在焉,故县比丰、沛,升为州,曰'保'。"33

1278年南宋灭亡后,文天祥在押解大都途中所写《指南后录》,亦有《保、涿州三诗》,也明确“赵太祖墓(在保州)”。复吟咏道:

“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东。山川犹有灵,佳气何郁葱。顾我巾车因,厉气转秋蓬。瓣香欲往拜,惆怅临长空。”34

实际上还晚于郝经之记,两记实为一事。虽然早于明清记载,但与宋初记载比较,从证据学价值来说已落二义。只能说明宋真宗迁墓之举的长久遗波,而不能证其情实。

结语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序言里曾说:

“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份,随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考据只断定已然。”35

名人故里的争论历来很多,近年为了争夺地方知名度,或者为建造人工旅游景点造势,以发展地方经济,这类争讼又开始抬头,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其情虽然可悯,实际上都是陈年旧帐老话题。比如为西施的故里浙江的诸暨和萧山争得头破血流,山东的惠民、博兴和广饶也为孙武故里打得不亦乐乎。这使我想起当年同志为息诸葛亮隐居躬耕地究属襄阳、南阳两家之讼,曾引古联“功高天下,原不分襄阳南阳”。

赵匡胤曾为一代风流,虽不能确定其故里祖籍的准确地点,但毕竟同在一省,同在一市。涿州、清苑都各有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人物。但综述以上,我以为“保州”之说虽然事出有因,毕竟查无实据,而且每个证据中都并存着矛盾和悖论。因此《宋史》“涿郡”之说尚难动摇,除非论者还能提出其他的,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1 偏偏宋真宗就是这么一位主儿。他在预谋“天书降神”事以前,曾以珍珠一坛贿买宰相王旦,以封其嘴;又在孙奭当面指责“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后世海瑞曾称赞“两语括尽欺诈”,见《明史·海瑞传》。)时装聋作哑,置若罔闻。应该说真宗一朝对于文官尤其宽厚。而官员自以为事关礼制,须争“国本”,也会以“直谏”沽名钓誉,尤其在毫无风险的情势之下。

2 《宋史·职官十一》言诸官俸禄:“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带节度使,或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可知“二百千”尚不及宰相月俸。如此微薄,无怪韩绛认为有失朝廷体面。

3 《宋大诏令集》,司义祖校,中华书局1997年第二次印刷,521页。

4 《涑水纪闻》卷第三,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43页。

5 《麟台故事校证》,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54-55页。

6 《礼记·王制》。

7 《旧五代史·志四·礼志上》。这位张昭入宋后又是首制礼仪之重臣。《宋史·张昭传》言:“昭博通学术,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唐、晋至宋,专笔削典章之任。”“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有《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8 宋朝宗庙袷禘四祖的制度还是保留下来了。《宋史》志第五十一《礼一·吉礼一》中有“禧祖已祧而复,遂为始祖”的记载,志第八十七《乐九·乐章三》中也记述了宗庙“酌献僖祖室,《大善》”;“顺祖室,《大宁》”;“翼祖室,《大顺》”;“宣祖室,《大庆》”,并各有乐词。

9 《宋朝事实》卷一《祖宗世次》“翼祖”条原注。又在“僖祖”、“顺祖”条下特为注明葬地为“幽州”。

10 《新五代史》卷八《晋高祖纪》: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国号晋。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州入于契丹"。

11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第三,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6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

13 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一期。

1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

15 《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出版。

16 拙著《超凡入圣——宋代儒学与关羽崇拜》之《神道设教》(待刊)章曾专门探讨及此,不赘。

17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涿郡,高帝置。莽曰垣翰。属幽州……县二十九”,包括涿县及樊舆(今属清苑)。

18 《涑水纪闻》卷第二,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40页。又列入《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宋人小说类编》卷一“殃庆类”引宋人贾似道《悦生随钞》所载《张藏英力报亲雠》叙述较详:“张藏英,涿州范阳人。自言唐相嘉真之后。唐末之乱也,藏英举族数十口,悉为贼孙居道所害。时藏英年十六,仅以身免。后逢孙居道于幽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为吏所执,节帅赵德钧壮之,舍而不问,以备牙职。藏英后闻居道避地关南,乃求为关南都巡捡使,至则微服携铁檛,匿孙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扑于地,啮其耳噉之,遂擒归。设父母位,陈酒肴,缚孙居道于前,数其罪,泣以鞭之,脔其肉,经三日,剖取其心肝以祭。诣官首服,官为上请而释之。燕蓟间目为‘报雠张孝子’。”(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清)余叟辑本,1985年9月,叶3-5)。按赵德钧“幽州人也,事刘守光、守文为军校,庄宗伐燕得之,赐姓名曰李绍斌。”李存勖时为幽州和沧州节度使,后降契丹。此事于张藏英籍里“燕人”与“涿州范阳人”记载之歧,亦同于赵匡胤家族。

19 《宋史·本纪一》。

20 王树民《二十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校点本,745页。

21 后唐庄宗刘皇后不认生父,却热衷于认人为父,且危难之际弃病夫,取珍宝而去,宋代诟病者颇多。可参欧史张全义、赵凤传及《北梦琐言》有关内容。又徐铉《稽神录·欧阳氏》:“广陵孔目吏欧阳某者,居决定寺之前。其家妻小遇乱,失其父母。至是有老父诣门,使白其妻:‘我汝父也。’妻见其贫陋,不悦,拒绝之。父又言其名字及中外亲族甚悉,妻竟不听。又曰:‘吾自远来,今无所归矣。若尔,权寄门下信宿,可乎?’妻又不从。其夫劝,又不可。父乃曰:‘去,吾将讼尔矣!’左右以为公讼耳,亦不介意。明日午,暴风雨从南方来,有震霆入欧阳氏之居,牵其妻至中庭,击杀之。大水平地数尺,邻里皆漂,荡不自持。后数日,欧阳之人至后土庙神座前得一书,即老父讼女文也。”(亦载《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五。)可得骨肉离乱,人伦尽丧之概。

22 请参《涑水纪闻》卷第一“太祖出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常与上议军国事”条,及“昭宪太后聪明有智度,尝与太祖参决大政”条,中华书局校点本,9页。

23 拙著《超凡入圣》中有《社会转型之一:结拜之风》(暂未发表)中讨论到晚唐五代因战乱而人伦曷丧,骨肉离散的问题。以其事涉其他,不赘。又傅衣凌有《晚唐五代义儿考》,载《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史学增刊,可以参看。

24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涿郡,旧置幽州,后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平齐,改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九,户八万四千五十九。蓟旧置燕郡,开皇初废,大业初置涿郡。”

25 《麟台故事校证》,中华书局1989年排印本,69页。

26 《全宋文》第八册362-364页,题《行程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辽史》卷三九、四〇亦引用之。

27 《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影印本。

28 钱锺书《宋诗选注》笺注曹勋(?-1134年)诗一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55-156页。

29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一》。

30 《容斋随笔》,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排点本,104页。

31 此则故事原载《左传·宣公二年》、“成公八年”,辑入《史记·晋世家》、《赵世家》。

32 雍正十二年纂辑之《山西通志》言:“盂县藏山庙:踞城三十里有藏孤洞,祀晋赵武并义士程婴,公孙杵臼。额曰报功殿。宋封杵臼成信侯,婴忠智侯。元至治三年修庙建碑,后三十年达鲁噶齐达穆尔重修,吕思诚撰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133册,卷166,53叶〕即是元人已开始争议的证明。至于今人议论,可参《九月藏山好个秋》( sxta.com.cn/lvwh/lywh49.htm)

33 《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四册,385页。

34 《文天祥全集》卷十四,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据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排印本覆印,3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