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31 10:3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月潭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 复习词语: 冒着危险 千辛万苦 漆黑一团。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根据下面的提示,把故事的内容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传说,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又()降伏了恶龙,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
4. 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这是故事的起因;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是故事的结果。三个方面连起来说清楚,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讲故事,首先就要按顺序。
【设计意图】 本课的复习安排了两个内容:字词的复习和课文内容大意的概括。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层次的选择词语填空。加上教师对于这个填空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梗概,也初步了解了叙事性课文表达的一般规律,还为课后练习中“讲故事”这一目标的落实做好了铺垫。
二、 与文本相遇:领悟精妙,凸显表达意识
1.出示学习要求:① 默读课文。看看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哪些表现打动了你,感动了你?画出相关的词句。② 反复朗读你所画的词句,想想这些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感动了你。
2. (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哪里看出人们没有一点办法了?你看他,眉头紧锁,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就是一筹莫展的意思。别人不敢,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敢,这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谁能将他们无所畏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神话传说类课文一般文字浅显,内容易懂,乍看上去缺少“抓手”,但细读之后会发现,本文中的一些成语和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感悟和朗读。
3. 一个“挺身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大尖哥水社姐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4.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句子中哪些词写到了他们吃的苦多?“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师介绍:阿里山由连绵起伏的十八座大山组成,最高峰达到2600多米。山上树木茂密,荆棘丛生。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一团中,他们如何翻越这一道道山岭的呢?
5. 真是吃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6. (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可想而知,战斗有多么激烈!你能把现在内心的想法说给大尖哥和水社姐听听吗?
7. 这是为民造福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呀!(齐读)
8. 你能把激战恶龙这一个情节讲给同学们听吗?怎么才能讲得生动、感人呢?可以抓住课文中生动的词句,加上动作与表情,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词语。学生练习后先在小组里讲一讲,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来讲,教师相机点评、鼓励。
【设计意图】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本册教材中课后要求讲故事的只有两篇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还承担着如何教会学生讲故事这一任务。本课设计了当堂练习讲“激战恶龙”的片段,把讲故事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并且在课堂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授之以渔,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讲故事。
三、 与编者相遇:个性感悟,凸显价值意识
1. 大尖哥与水社姐让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自己却化作两座挺拔的青山,默默无语、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潭碧水,让我们深情地记住这两位英雄的名字,齐读最后一段。
2. 出示图片: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
四、 与作业相遇:拓展延伸,凸显阅读意识
1. 把《日月潭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推荐阅读《神农试百草》《女娲补天》。
篇2
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在于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并保持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利用引导性材料的方式对目前所学习的新内容加以定向并积极引导。通过微课设计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形成一个重新的认识,切实感觉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升学习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此次研究的授课对象为笔者所在小学其中一个班级,班级中有50%左右的学生期望将来能够成为教师。本次所选生源水平较普通,在课堂教学方面,应重视应用趣味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所选对象学生已经接触过象形字等非基本文字,但对于语文教育学内容尚未接触。
三、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校级课题《古汉语》,为充分满足进行微课教学的需求,选择“象形字”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本次教学是跨学科教学。
四、教学目标
第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象形字的魅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使学生基本掌握象形字的主要特点。
第三,使学生认同并理解在小学阶段接触象形字的意义,并引发学生对象形字的思考。
第四,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象形字及对小学语文识字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
此次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象形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对于在小学语文阶段学习象形字的思考并获得学生对这一安排的认同。而此次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确地分辨不同象形字,而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并没有更多的感性方面的认同,缺乏一定经验,掌握起来较困难。
六、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法传授象形字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手段
以基本讲解为主,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辅。
八、教学时间
全课程20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首先,教师以导语的方式进入课程正文部分:“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古汉语的‘六书’,对于‘六书’的理解要正确,它并不是指的六本书。第二,‘六书’是汉字的字形结构,而加上‘古汉语’的概念,也是为了使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这一理念,同时也感受到古代汉语和小学语文识字之间存在的联系。”
其次,教师向学生提问,提问之后教师选取表现积极的学生上台回答。在学生上台回答之前,可以先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之后教师请学生发言。
(二)内容讲解
对于“六书”进行简单介绍,具体操作为:
1.教师向学生讲解“六书”的来源,对六书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可以利用班固的《汉书》内容进行讲解,如“象形、象事……假借。”;可以利用《周礼》的内容进行讲解,如“保氏掌谏王恶……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也可以利用许慎的《说文解字》进行讲解。
教师在讲解“六书”时,应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握笔姿势,还有“六书”中汉字的基本结构。本次集中学习的内容是对象形字的讲解。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象形字图片让学生辨认,感受象形字的直观性,并向学生讲解古代人对象形字的解释。
3.教师让学生先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象形字的主要特点,然后教师再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对象形字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首先提出设想,一个是认识象形字;还有一点是理解并辨认象形字,包括读法、写法和意义范畴。
其次是案例分析:例如页字旁的常用字或月字旁的常用字等等。
案例一: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广”这个字是生活中非常常用的文字,它主要作为“大范围”的意义存在,但以“广”作为偏旁的汉字是否也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或相关的意思。
以《庐山的云雾》课程为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先向学生展示课文中“广”字作为偏旁的汉字,例如“庐”、“座”等汉字。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广”字头汉字,如“庆”、“底”、“度”、“庄”、“应”等字。那么根据这些以“广”作为偏旁的汉字,可以看出,很多带“广”的汉字并没有任何和“范围大”相关的意义。但这些字大致都和地点、空间等有关,例如“底”、“庄”、“庐”等。
因此明确这一意义:带“广”偏旁的汉字通常和地点、地理、空间、方向等含义直接或间接相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
案例二:
当“月”字作为偏旁时,通常都是写作“月”字。“月”字本身也是生活中的常见字,主要代表地球的卫星“月球”,也可以表示时间等含义。在小学与文中,含有大量带“月”字偏旁的汉字,那么它们的含义是否都和“月亮”或者“时间”有关呢。
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先向学生展示文中出现的“月”字旁汉字,如“服”、“明”,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常用的带“月”偏旁的汉字,如“肚”、“有”、“肥”、“肤”、“肩”等。根据这些带“月”偏旁的汉字,可以看出,它们和“月亮”或者“时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它们却和“身体”的关系联系较紧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将更多精力关注到“身体”这一方面来,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带“月”偏旁的汉字,就会容易很多。
十、课堂练习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