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26 16: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寒露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寒露的古诗

篇1

关键词: 软土路基加固处理 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highway construction also has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hitherto unknow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lso improved to a high level,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as a foundation of project of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importance in the whol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soft soil subgrade of several common reinforcement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reference by combining with construction practice.

Keywords: strengthening treatment method of soft soil subgrade

TU471.8

所谓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 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

路基是公路线形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是路面的基础, 路面又靠路基来支承, 没有稳固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尤其在软土路基的设计,对其设计要求就更高,因为其基底下卧层一般为含水量很大、承载力极低的淤泥,所以这需要按其物理力学性质及深度不同均应采取相应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一、软土地基的一般施工程序

对淤泥层厚度

砂垫层填至 50~100mm 时,埋设沉降观测板和位移桩,对砂垫层结束后,正式开始填筑路堤,其中穿行涵管、砂袋护坡等工序。在沼泽地段,除以上工作外, 由于地下水位较、积水深、淤泥层厚、排水困难、芦苇茂盛等原因,推土机等机械无法直接作业,必须先修筑施工便道。在便道的基础上用特殊挖泥清淤设备(如挖泥船、水陆两用挖土机等)全部清除路堤底部范围内的淤泥,边挖边运,倒人指定淤泥弃土场,同时选用中砂、 粗砂等透性比较好的材料分层换填,直至原地面标高。

换填结束后,在路堤底部铺设 B 型土工布,并在其上路堤两侧码堆砂袋,在砂袋内侧施工砂垫层。砂垫层完成后,再在砂垫层斜面上铺设 A 型土工布,并在其上填筑路堤。路堤施工完成后, 在沼泽地段全长范国内,沿路堤两侧施工沉排和石笼,用以保护土工布和砂袋,防止两侧水流对路堤的侵害。 淤泥弃土场要求场地稳定,排水良好,且不会对公路本身及周围建筑物造成损害。

二、加固的方法

1、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法

它是在软土路基中设置一系列竖向排水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在其上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配合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从而加速软土的固结、加速强度的增长。排水固结法对消除软基次固结沉降的效果不明显。

2、挤密砂桩

砂桩是由于蒸汽或柴油打桩机或振动打桩机在松散的砂性土或人工填土中冲击或振动成孔并灌填砂料后形成的桩体。在成桩过程中,由于以周围砂性土产生了挤密作用,或同时产生了挤密或振密作用,从而提高了周围土体的密度,改善了地基的承载性能和整体稳定性,减少了地基的沉降。挤密砂桩最初主要用于挤密砂土地基,随着高效能专用机具的出现,又逐渐用于可液化粉土地基的加固。近年来,通过与预压法联合使用,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

3、碎石桩(振冲置换法 )

它是利用单向或双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振动头,边喷高压水流边下沉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碎石桩;使桩体和原来的粘性土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但根据《公路软土路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采用湿法施工(水振动),地基的十字板抗剪强度应大于 15KPa,干法施工(沉管法等),地基的十字板抗剪强度应大于 10KPa,对于未能达到要求的土质,采用碎石桩时须慎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4、水泥喷粉桩(搅拌桩)

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形成坚硬的拌和主体,与原地层形成复合地基。它分为浆喷法和粉喷法两种,当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0%、塑性指数大于10 时宜采用粉喷法,且粉喷法在相同的搅拌时间内要比浆喷法获得的强度要高,强度的离散性要小;但粉喷法没有浆喷法施工简单, 其施工质量也没有浆喷法容易控制。由于其工程单价较高,对整体工程造价影响较大。

5、动力排水固结

它通过设置竖向向排水体系(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体系(中粗砂垫层和盲沟),并结合静荷载(填土堆载)和动荷载强夯夯击能),使得地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部分固结沉降,成为超固结土,大大降低工后沉降并迅速提高承载力;此外,还可实现对地基的预震作用,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该法还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开挖埋设。运用这一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具有效果、工期、经济上的综合优势。但此法处理深度通常不超过10米,且受场地条件限制。

三、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换填: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软基面面积少而且土层薄比如有些淤泥质土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来提高基底承载力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

抛石填筑:就是在有软土或弹簧土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或积水高度为宜。在填石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盲沟:就是在要处理的路段根据要处理的路段的长度在横向或纵向挖盲沟盲沟通常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块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宜选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小于0.074mm 砂粒不宜大于 15。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 0.6-1.0 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石灰浅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 34 弹簧土 34 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34石灰浅坑法34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小面积也可以使用。具体做法是:挖 40cm-50cm 方形或圆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为坑深 1/3 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 5-6m 在严重弹簧路段为 3-4m。

四、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通过近几年新建公路桥涵道路所采用各种软基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在周边地区的软基处理工程经验,考虑综合采用浅层换填垫层、袋装砂井结合堆载预压等地基处理方法,现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叙述如下:

1、硬壳层较厚处理特点

软土层埋深大路段,因路基填方高度小,路基总沉降不大(须保证工后沉降小于30cm),主要考虑提高地表(路床或路堤)承载力和减小工后不均匀沉降问题,可采用换填垫层结合多层横向加筋的方法,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2、硬壳层薄处理

软土层厚度较大路段,若工期较为宽松,可采用袋装砂井堆载或超载预压处理软基。预压期4-6个月。但从地质纵剖图来看,此路段长度不大,约200-300米,也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处理深度控制在15米之内,对总造价影响很小。

3、对构筑物两端等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复合地基方法可有效消除路基次固结沉降。桩间距按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确定,涵洞处为 1.5m 左右,桥台附近为1.2m-1.5m。为使路基与桥台的沉降更好地过渡,往路基方向30m 为桩距渐变段,桩间距按由桥台到路基方向桩间距由1.2m分两段渐变为1.5m 的原则布置,分段间距10m,并在桩顶铺设一层级配碎石垫层,其上再设一层双向拉伸土工格栅加筋,涵洞基础范围内不铺土工格栅。对于管线,涵洞等构造物,基底的设计高程即级配碎石垫层的高程。

总之,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注意工程的科学管理,严把质量监督关,在质量控制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找到能控制施工期间的进尺速度的仪器,动态地监控这些参数,保证材料的均匀而连续,使工程符合设计要求。二是成桩后的质量检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处理,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结果及时反馈,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参

考文献

[1]陆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M.2005.2.路 桥工程

2.黄朝合.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8)

篇2

一、注浆施工技术的灌注桩要点

注浆施工流程同常规帐幕孔口封闭注浆法一样,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注入板底空隙,赶走板底、基层裂隙中积水、空气据其的位置,注入浆液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状态,恢复板体与地基的连续性,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在正常情况下,面板均匀支承时,无论荷载作用位置,应力都较小。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由于只钻一个注浆段即行注浆,这样就使钻孔中产生的岩粉对裂隙的堵塞影响减少,故勿需进行冲洗而直接进行灌前压水与注浆。对于岩溶区路基施工岩溶整治及软基注浆,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0.5m~1.5m,使得应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每一段注浆结束,即可提出钻杆,换上钻具进行下一注浆段的钻孔与注浆而不需要待凝。

二、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技术分析

1、桥涵路基软基加固注浆技术

在加固公路桥涵项目的路基时,通常需要对软基进行处理;软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地基,所以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固,如利用旋喷桩技术以及CFG桩技术等,在浇筑桩基础的过程中,应保证施工工作的连续进行,以免造成混凝土出现坍落现象。另外,对路基当中的淤泥层以及流沙层等进行注浆时,要严格控制注浆工艺。当首批注浆液已经到达注浆孔的底部时,应保证连续浇筑注浆液;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不应中断注浆施工;在注浆的过程中,应采用质量符合设计标准的混凝土,从而预防发生坍孔现象。对于注浆过程中钢筋笼出现的上浮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当钢筋笼的底部与导管口之间的距离为2米至3米时,应减慢注浆速度;当注浆液的液面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下,且导管口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3米以上时,便可以加快注浆速度,当注浆速度与减慢前的速度相同时,可保持注浆速度不变[3]。在浇筑灌注桩时,应安排人员监理注浆工作,并对浇筑质量、注浆液的配比质量以及搅拌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导管的过程中,必须试验其接头抗拉能力以及水密承压能力。

2、桥涵路基岩溶加固注浆技术

如果路基处于岩溶地质环境下,则应综合考察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选用合理的注浆技术以及钻孔技术。在钻孔时,可以优先考虑灌探结合的施工技术;在弄清岩溶地质所具有的强度特征之后,方能进行钻孔施工,以便能够控制好钻进深度以及钻孔直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注浆液离析程度与注浆时发生的堵管现象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为了预防出现堵管现象,则应在注浆施工之前,预防注浆液出现离析的现象;而在加固岩溶路基时,更应重视防止浆液离析。在灌注注浆液时,要保证注浆液具有适合的浓稠度,并确保注浆压力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当注浆施工即将完成时,要注意预防短桩问题,从而确保灌注桩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加固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了短桩问题,则可以稀释注浆液或增加侧锤的原有重量,以预防坍孔现象的发生[4]。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注浆液能够更好地融入岩溶性质的路基当中,则应在施工之前对浆液进行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应保证注浆液可以润湿载体。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上,则对于载体而言,注浆液为润湿相,且吸渗作用明显,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大于零;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下,则载体无法对注浆液产生吸渗作用,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将注浆液灌入到注浆孔当中。在注浆施工结束之后,要对注浆液的总质量进行有效核对,确保注浆施工完成之后的浆液实际厚度超出设计厚度;一般而言,应保证实际厚度比设计厚度大0.5米至1米即可,从而预防地表水在施工部位聚集,对路基产生冲刷作用。

3、公路桥涵桥台防渗注浆技术

在对混凝土构造的建筑物进行堵漏以及加固时,注浆施工的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目前公路桥涵建设项目也开始应用注浆技术进行防渗处理,在对公路桥涵桥台进行防渗处理时,应注意采用以下施工工艺。为了能够使路基以及桥台原有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并降低桥台与路堤之间所出现的沉降差,则必须应用旋喷桩技术、粉喷桩技术以及砂桩技术对桥台进行防渗处理,以便能够有效堵漏以及加固地基。在我国,陷穴已经成为常见病害,一旦公路桥涵当中出现了陷穴现象,则将会导致桥台部位出现渗漏现象,所以应重视陷穴的处理。在处理陷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生病害的路基范围,以便可以做出有效的处理[5]。如采用注浆施工工艺处理陷穴,则在施工之前应堵塞好陷穴出口;堵塞好出口之后,将灌浆孔设置于穴顶部位,并保证每个钻孔之间的距离在5米至6米左右。在进行钻孔施工的同时,要配置好注浆液,当注浆液开始出现凝固收缩现象时,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钻孔当中进行补充注浆施工;为了保证防渗施工的质量,则应重复补充灌浆,重复次数应为两次至三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桥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注浆施工技术已经愈加成熟。作为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注浆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公路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中必须提升注浆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施工技术的全面进步,才能提高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张方;;注浆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但短短15分钟的晨诵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分寸实在不好拿捏。一味地读,熟读成诵的目的达到了,但往往失去了诵读的“味儿”;如果语文色彩太浓,又把晨诵课上成了古诗词研究课,有点舍本求末的感觉。

在每日的古诗诵读中,我们边读边诵,边诵边思。

一、幸福点击

诵读中,我们以新教育研发的晨诵教材为依托,结合孩子们的已有知识,选择了一些适合他们诵读的诗词:

1.点击适时的

所谓“适时的”就是符合诵读时令的。《新教育晨诵》教材,正好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编排了适合孩子们诵读的古诗词。如9月7日白露那天,我们诵读《闲居寄诸弟》;秋风萧瑟时,我们诵读《一叶落》;中秋来临,我们诵读《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待到九月重阳时,我们还可以诵读《九日齐山登高》;待白雪皑皑时,我们可以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卜算子・咏梅》。

2.点击贴近生活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也是学习的根据地。在诵读的选择上我们尽量以贴近孩子生活的诗词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问刘十九》《渔歌子》《采桑子・重阳》《观猎》等,这些诗中有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3.点击节奏感强的

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和乐是分不开的,中国诗词诗乐一体。而孩子们又比较喜欢唱歌。根据二者的特点,在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尽量选择平仄明显、节奏感强的、易于孩子吟唱的作为晨诵的对象。如《水调歌头》《一剪梅》《清平乐・村居》等;另一方面我们还把谷建芬老师谱写的《新学堂歌》里的古诗词提供给孩子们。

4.点击意境美的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侧重于那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以便在吟诵中启发学生借助音乐的渲染和个体的想象去填补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诗句的语言画面,引领孩子在晨诵中走入空灵的意境,提高晨诵的幸福指数!如《苏幕遮》《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天净沙・秋》等。

二、幸福旅程

1.读一读,读懂诗题

古诗的诗题是诗的关I部分,本身就富有丰富的信息。在导入环节,我配以古典音乐的播放,引领孩子们就诗题说一说自己对所诵诗词的了解。如在中秋前一天诵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先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说说对“中秋”的了解,聊聊“中秋”习俗,从而走进古诗,进入诗的整体意境,对诵读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为后来的诵读埋下伏笔!

2.读一读,读好韵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诗境。在古诗词的诵读指导中,我让孩子们根据声调标出“平仄”律,找出“韵脚”,进行有节奏、有韵律地自由地诵读。在指导中,我还根据古诗词特点给孩子们配上一些轻音乐或古筝名曲,从而让孩子们走进一个感性的韵律世界,初步读出味道来!

3.读一读,读美意境

读好韵律只是让孩子走进诵读的感性阶段,我们知道,儿童有着超成人的形象思维,同时这也是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在诵读指导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从而进入一种意境,走入意境,再去诵读。如诵读《池塘晚景》《立秋》《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这些描写秋天的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媒体展示、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清丽的秋夜意境中,使自己身临其境。通过诵读,孩子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听到了露珠滚动的声音;他们看见了水面荡起的波纹,听见了剪刀裁衣的声音;看见了睡觉的,听见了树枝摇摆的声音……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各种古诗词的意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秋夜的迷人,体会古诗中那难以忘怀的意境,感受作者的灵感。这时诵读传送的不仅是一种言语,还有一幅画,一幅整体的画,如诗般不可解,只能用直觉去感觉,不能用苍白的语言去描述!诗中固有的意境因添加了孩子的想象中个人的感彩,就有了一些灵动,诵读也就有了一丝情味!

4.读一读,读出情趣

在古诗词的晨诵指导中,除了借助“韵律”,“意境”诵读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孩子读出诗中的情趣,这种读才是真正的诵读!

何为情趣?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可理解为人的情感。诗歌作为文本形式,是诗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如《秋风词》中的李白在月圆之夜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因为离别而黯然神伤。这是独属于诗人的!当诗歌成为诵读文本时它又是属于孩子们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多次的诵读批文入意,从而把自己读成李白,将李白的情感读成自己的情感,达到“我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我”的忘我境界,分担着诗人的忧愁,他们时而闭眼聆听,时而低声吟诵,感受着古诗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

5.唱一唱,唱出味道

诗大都可和着音乐来唱!谷建芬老师特地为孩子们谱写了以古诗为内容的《新学堂歌》,也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播放的歌曲,曾都是来自古诗词的吟唱。因此,在晨诵课即将结束时,我建议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将所诵古诗配乐吟唱,课间填进去唱一唱,开个“诗歌会”!如:学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们可以将清代张惠言的《水调歌头》的歌词代进去。

《文心雕龙》有言:文之思也,其神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引用之间,吐纳金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展风云之色。王崧舟老师也说:古诗词教学要字正腔圆地读,要入情入境地读,要有变化地读,要入心入情地读。

篇4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指秋季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与西南季风相遇,暖湿的西南气流在上,又加之盆地效应的影响夜晚抬升,因此形成降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的是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受其影响而形成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是说低压系统将要移至本地,预示着阴雨天气的到来,“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讲的是高积云是高气压控制的征兆,预示着短期内天气仍将保持晴朗,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则分别描述了暖锋、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现象和过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领会原理,或折射地理环境

如教学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时,可提问学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地域性);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而“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则反映了二十四节气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可启发学生,“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的差异状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南国水乡聚落的画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反映了南朝时佛教盛行,广泛传播,进而可以延伸到文化扩散等知识的学习;“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中展现的空旷的田野,放眼望不到边的荞麦花,赫然烘托出一派人地和谐的景象,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而“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则反映了古人适度开发生物资源、适当保护野生动物等朴素的生态环保观念。

如若谈到古诗文中对于旅游景观的描写,则更是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远视仰观庐山瀑布的形、色、声、动之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体现了把握观赏时机的观景方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出峰峦之雄伟,惟远眺才可得;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则体现出乘船观赏桂林山水的美妙;“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道出了泉城济南的风景特色,“茫茫五百里,不辨云和水”描写了滇池之蔚为壮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刻画了三峡的谷深流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湖之美;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体现出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三、总结

篇5

“读读背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练习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成语、民俗民谚、古今警句和诗词歌赋等,内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及阅历有限,有些内容的学习往往就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了,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二十四节气歌》《三字经》及民俗民谚等。若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学生只是会背了一时,灵活运用就更不行了。因此针对学生年龄小,知识及阅历有限,自我要求及控制力都不太高等现象,在练习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读读背背”因现在信息技术而生动活泼起来:

1 入情入境,赋“读读背背”浓浓的情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都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但有时语文练习教材中所学的知识无法一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有效呈现,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阻碍与时空的限制,将知识情景化、生活化,在知识与生活中搭建桥梁,有效化解学生知识储备层次参差不齐与阅历浅显难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第三册语文书的练习7中的《二十四节气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难点:许多节气学生都不曾听说过,生活阅历中的记忆也不多。因此在解读二十四节气歌之后,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不同节气的景色,让学生在声色俱全的景色画面中了解节气特点:如惊蛰节气中被雷声惊醒的小动物们,布谷鸟声中金黄的麦穗预示芒种节气的来临,霜降节气中的枫叶,白雪皑皑的大雪节气。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不同节气的习俗,如清明扫墓的图片、立夏吃蛋、立秋啃西瓜的生活场景等等;最后出示农活图片,让学生猜猜节气时令。如清明前后的种瓜点豆,立夏之后喂养春蚕,水田插秧大约在夏至的时候,收割水稻在寒露之后等等,学生看到生动活泼的画面,听着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随节气而动,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明显。

2 寓记于乐,让“读读背背”轻松乐趣

“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于是就有不少老师会将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不加以指导,就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背、抄,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很多老师对此也常感到束手无策。而“读读背背”在我们苏教版教材中每册都有,每一单元的综合练习中都有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以及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我们不能让“读读背背”成为学生学习的包袱,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积累古诗、名言。比如成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闯关的图片,再配上声音和图画等,设计出有声有色的闯关练习,让学生在看、听、猜等活动中走近成语,了解成语,进而不自觉地喜爱上积累成语。

又如在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时,针对节气歌中词串相对独立、学生识记有困难的特点,通过课件将打乱的二十四节气有目的的一一亮相:先显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再出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接着出示“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等等,学生迅速明白二十四节气歌各个词串的来历及相互联系,也发现了二十四节气歌的许多规律:节气按季节顺序排队,每月两个节气,一季六个节气,节气中也有姊妹对等等。发现规律的学生觉得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一点也不难了。

3 顺水推舟,让“读读背背”化难为易

篇6

一、谨慎选择文本并深入解读

1.谨慎选择导读文本

阅读喜好是容易传染的,特别是对中低段的孩子来说,教师的阅读偏好影响孩子的阅读选择,所以,谨慎地选择导读文本非常关键。选择《时代广场的蟋蟀》原因有四:首先是因为蟋蟀是乡下孩子童年的最爱,但都市儿童却从未听过它的秋鸣,而塞尔登将蟋蟀从乡间带入都市,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引发阅读兴趣;其次,蟋蟀是中外文人书中的常客,诗人流沙河在诗中说“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诗经》中唱过/在《古诗十九首》中唱过/在《木兰辞》中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英国诗人济慈在《蝈蝈儿与蟋蟀》中说“大地的诗歌,永远也没有停顿;寂寞的冬天的晚上,当霜寒露冷,到处一片静悄悄,蟋蟀的歌声却从火炉边传来,越唱越起劲……”需要带领孩子们认识从春秋时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纽约时代广场的这个伟大歌者;再次,文本中对动物形象的描写幽默生动,抒情又自然悠远,值得细读品味;最后,文本中流动的生命之间爱和关怀,源于自然、涤荡心弦的音乐之声让人动容,可沁人心脾。

2.抓住关键词并确定切入点

导读课不能什么都讲,这是与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最大的区别,因此,抓住切入点,确定从何处打开阅读之门是关键。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角色的抽离和重新融入,一只原本应老老实实生活在乡间的蟋蟀阴错阳差地来到不属于它的城市,成为一名流浪歌手。这是故事的新颖之处。其次,柴斯特的鸣奏是故事的主旋律,结合这两点,导入时播放蟋蟀的鸣叫,出示蟋蟀的图片和繁华的时代广场视频,将学生拉入到书中的情境中。

导读段落的选取只需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影响故事发展的篇章进行阅读赏析,从而推动阅读兴趣的持续性萌发。著名阅读教师周其星在对教案进行指导时,常常问一个问题:这一段有趣吗?因而,围绕这一思考,笔者在选取柴斯特睡梦中错吃钞票的段落时,进行了两次修改,第一次选取的片段是:

柴斯特望了望周围,原来它正在梦游,竟坐到钱箱边上来了。梦里的风暴,其实是进站的列车刮进报摊的一股脏空气。那一阵飞在它四周,久久不散去的灰尘,还把它呛得咳嗽个不停。柴斯特低头看着两只前腿,心里巴望着那片柳树也还在那里。可是它赫然发现,自己嚼碎的不是一片树叶,而是一张两块钱的钞票,而且已经把其中的一半吃掉了。

第二次选取的片段是:

柴斯特望了望周围,原来它正在梦游,竟坐到钱箱边上来了。梦里的风暴,其实是进站的列车刮进报摊的一股脏空气。那一阵飞在它四周,久久不散去的灰尘,还把它呛得咳嗽个不停。柴斯特低头看着两只前腿,心里巴望着那片柳树也还在那里。可是它赫然发现,自己嚼碎的不是一片树叶,而是一张两块钱的钞票,而且已经把其中的一半吃掉了。

它丢开钞票,猛一蹦回到那个蟋蟀笼子旁边。塔克老鼠睡得正香呢!柴斯特疯了似的摇着那只银铃,把它震得像火警铃一样。

塔克从它那张一块钱钞票的毯子下面一跃而起,一边绕着笼子不停地跑着,一边大声叫道:“救命啊!失火了!杀人了!警察快来啊!”

两次的区别在于,后一片段加入了老鼠塔克的夸张反应,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认为“在儿童文学里,只要小老鼠一出现,事情往往就会变得好玩,有了希望的结果。另外有一个故事是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小老鼠一出现,那只外省来的蟋蟀,就不仅有了友谊,还有了了不起的成功。”经过修改,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到塔克从睡梦中惊醒大喊着:“救命啊!失火了!杀人了!警察快来啊!”总是哈哈大笑。柴斯特的真诚善良和塔克的聪明狡猾,亦庄亦谐,成为阅读兴趣的燃点。

除了“有趣”之外,本节导读课的另外三个关键词是“友情、音乐、乡愁”。《出版者周刊》对《时代广场的蟋蟀》的评价是: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咪之间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因此,选择吃钞票的这一段也是对真友情的一个考量。此外,整个文本讲的是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期间音乐缓和了柴斯特与白利尼妈妈的矛盾,因而选择一家人聆听柴斯特鸣唱《重归苏莲托》后妈妈的感受这一段落,同时,音乐也给予人平静而悠远的心境,故一定要让孩子读读“城市的嘈杂噪音,也都在蟋蟀这美妙的音乐里平静下来了”的段落。

二、阅读方法的适当引导

1.恰当运用想象

《长满树的大树》中说:好故事的力量在于想象;歌德也曾说过,伟大的现象是真的想象――通过想象来把握真。在伟大的故事中,人们发现的是生命的真。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让孩子进行想象,是他们极其乐意做的事情,但这样的想象不能无所依据,否则就如无根之浮萍,落入空谈,使孩子回答问题陷入困惑而不知所云。因此,依托文本选段的想象是恰当运用这一策略的关键。

如在导入中,出示了蟋蟀和时代广场的图片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小小的蟋蟀会在时代广场有什么奇遇呢?于是,孩子们会大胆猜测:被人收养、交上了好朋友、成为林肯中心的首席歌唱家、混迹于杂技团或沦为人们的脚下孤魂。“那么书中是不是这样描述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吧!”通过想象猜测引发孩子们对书本内容的极大好奇,个个都想了解柴斯特的流浪历险记。此外,在结尾处,让孩子们想象柴斯特成名后的明星生活,再与他曾经恬静的乡村生活M行比较,引发对关键词“乡愁”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和推演是有一定差别的,根据朱自强教授的观点,推演更强调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依托,同时要将阅读文本和推演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但想象猜测则比较自由灵活些,不会过多限制思维,有利于刚接触文本的孩子,且在信息量比较少的导读课上,想象比推演更好。

2.合理质疑与思考

在孩子们阅读了柴斯特吃钞票的片段后,教师提出层层质疑:“如果你是柴斯特,你会怎么办?”孩子们这样回答:“柴斯特可以逃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吗!”“柴斯特可以向塔克借钱,然后打工还钱。”“柴斯特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柴斯特不是会歌唱吗,它应该卖艺挣钱!”这样的提问猜测,引发孩子去思考解决柴斯特困境的方法,培养多元思维,同时,继续延伸,就友情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教师提问:“塔克有存钱的癖好,作为朋友,有钱的塔克会借钱给柴斯特吗?为什么?”课堂上小家伙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是塔克,我会借钱给柴斯特,因为友情比金钱更贵重。”“塔克虽然小气,我认为他在关键时刻还是会帮助朋友的!”在一片要借钱的回答中,教师质疑:“有没有同学认为塔克不会借钱给柴斯特的?”一片沉默后,一位孩子举起了手:“塔克还是不要借钱的好,因为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捡到的钱,很有可能是为将来的急用准备的。”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猜测,但最终的结果当然不要道明,告诉孩子:读书去!

此外,还出示了柴斯特开始怀念家乡的片段,秋叶落下,“柴斯特为什么忧伤呢?”“他最终会回到康涅狄格州的家乡吗?”于是,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回去的,因为思恋亲人。”“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要回家陪伴父母。”“只有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在大部分孩子认为应该回归故里的时候,教师开始质疑:“有持反对意见的吗?”经过第一轮对“是否借钱”这一问题的多维思考,教师再提出同类型问题,思考的学生多了,有孩子说:“他不应该回去,失去柴斯特的塔利欧家又会陷入贫穷。”也有人认为:“他应该留在纽约,因为那里才是他人生的舞台。”还有可爱的孩子说:“如果他就这么自私地回家乡了,怎么对得起时代广场的听众和爱他的粉丝呢?”如此,通过质疑,引发了孩子对“乡愁”这一主题的思考,这样精彩的回答,对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3.通过朗读营造情境

导读课营造情境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配合音乐的故事讲述,带着孩子进入文本环境中,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等感染性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朗读是重要环节。在上本课时,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阅读白利尼妈妈聆听柴斯特鸣唱《重归苏莲托》的片段时,笔者播放着黑鸭子的《重归苏莲托》,出示图片,带着孩子们进入到月光如水的拿波湾,并静静地聆听老师的讲述,讲述完后,有个小女孩在谈感受时说:“在月光下,感到了浪漫的气息。”

在阅读描述时代广场人们陶醉于音乐的片段时,女生齐声朗读,并配上舒伯特悠扬的《小夜曲》,朗诵完后,音乐不断,教师利用学生情感的延续,马上进入采访环节:

此时,世界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时代广场上的清洁工杰克,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扫帚,因为这歌声让他――

正在赶路的手机销售代表停下了匆匆脚步,听着这悠扬的歌,他感到――

在不远处的长椅上阅读小说的小个子女士,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她――

柴斯特的好朋友中国人冯赛也从他的古董店走出来,这歌声让他想起了――

这样的说话练习,将孩子们带入情境,并增强了感受力度。他们也“仿佛只是音乐中草原上长得高高的野草。”在这样的情景营造中,孩子们得到审美的愉悦。

三、欲言又止,留下憧憬与渴望

在上导读课时,笔者的另一感触是,课堂不能太满,要留有想象空间,也不能太急,一定要孩子悟出道理。在第一次的教案中是有亨利猫的警句:“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他自己的,他就应该去做他想做的事。”并就乡愁的问题引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但在第二次修改时,去掉了对这句话的体悟。并且,第一次教案中还加入了柴斯特开庆祝派对引发火灾的片段,虽然这是故事情节转变的关键点,但第二次修改也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