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7:4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植物的作文

篇1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精神,在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上文物要突出我省革命文物、乡土民居、客家围屋、书院、寺庙、近现代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特色,加强红色文物资源和乡村古民居等建筑的普查;地下文物要突出我省历史名人多、古城镇兴盛和古窑业发达的特色,加强官窑、民窑、古城址、古墓葬的普查;水下文物要突出我省江、河、湖多的特色,加强古桥及水下古城址、古遗址的普查。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1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要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档案和普查报告,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从2007年5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2007年5月至9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普查的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省、设区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必须确保普查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篇2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方法;合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12-01

一、写人的方法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来说,在要求写文的题目中,必须要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点,鉴于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还不高,所以可以按年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写人的要求首先是写外貌,语言,动作,这些比较直观的方面,然后再上升一点,通过写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个特点,并尽量试着把事件写完整,写好。到了高年级,就要通过更多方面来刻画人物,从外在的上升到内在,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等,这就要求小学生们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写作逻辑和思维,同时还要通过几个事件来提炼一个人物的特性,要求更高,写作难高更大,但这种由易到难的方法,对于不断成长的小学生们而言,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前期的积累对后期的提高必不可少。

比如关于动作描写,老师要强调两点,一是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二是要写准确,要找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再比如心理描写,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

二、写事的方法

写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们的科学引导了!

首先,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其次,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最后,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三、写景的方法

景物描写对小学生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壮丽的山河,奇妙的大自然描写需要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体验。所以首先写景前让小学生们学会观察,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除此之处,还要借助想象力,在写景的时候,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力。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四、物品的写作方法

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就是物品最基本的写作方式,物包括动物,植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类型不一。大致而言,要写物,首先抓住特征。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 其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从外到内的顺序,或者从空间的角度,由近到远的顺序;最后要说的是,写物品也需要想象力,要让所写的物品更加具体生动,就要大胆想象和描绘,这样才有更强的感染力。

比如,如何写小动物?小动物是大多数小学生的最爱,那么如何描写小动物,可能对小学们而言就有难度了!小动物首先要写外形,静态时候的小动物的颜色,外形,个头等等,然后再看动态的小动物,跳跃,飞奔等等,这时候为了描写需要,就更要求小学生们使用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来为作文加分,让描写显得更生动,更形象。

再比如,我们每天身边有很多植物,小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花草树木的样子,但要将这些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大家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觉得没话可写,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关于植物的作文呢?首先要仔细观察。

在下笔之前,要引导小学生们针对性地观察植物,观察的方式从致有以下几种:

1、按形状,从外到内,先看外形,再看颜色,枝叶,细节特征,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2、从整到零,先看植物的整体特征,再看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同样做详细的纪录并可以突出感受深刻的一两部分。

3、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不相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

篇3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更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感,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感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才会从根本改变学生写作文难的现状。

1、从玩中观察

让孩子感知喜欢的事物中,孩子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喜欢的一种植物》的作文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感知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注地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叶背是红红的“红背桂”;叶子像手掌的“梧桐”;叶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叶子像把小扇的“银杏”等等,真让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的人了。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在指导《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组织《校园一角》观察活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校园去参观,然后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这样,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学生们的作文也就有了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作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我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如何感知。

1、让学生有序地进行感知

学生在初步感知阶段,知道怎么感知了,但感知到的东西往往是零乱的,无章的,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一文时,我从学校找到了《小白兔》的录象。首先让学生明确感知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录象采用定格,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爱。"然后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各部分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从整体上加深观察印象,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最后写下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脑海里会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三、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篇4

一、可以“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写作素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是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要想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作文,必须帮学生解决“无米”之忧。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随时随地融于课堂,并且计算机容量大,可以贮存大量信息,资料。供同学们写作时参阅,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班级的班队会活动,都可用录像拍摄下来输入多媒体,在作文课上运用。由于拍摄的人和事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所以,大大改正了学生写作的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发动学生收集照片,让学生人人参与收集写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生活富裕了,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我让学生带着照相机把一些名胜古迹拍摄下来,带回学校。在过生日时也拍几张有代表意义的照片,然后,我把这些照片收集上来,分类制作成一套套幻灯片,如苏州的狮子林,济南的大明湖,北京的颐和园,我们的生日等系列幻灯片,在学生写作时,随机播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二、可以“活”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大纲》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小学生作文往往比较空洞。如有一次写课间活动时非常积极,可真让他们写起来却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重点,没有条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观察能力差,没有正确的观察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重要一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有可能性,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有力凭借,无论写景状物、写人记事,都可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观察指导。

1.指导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联系,全面、有效地认识事物,观察有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作文才有条理。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观察时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运用什么样的电教手段,要根据观察的目的、认识的实际需要、事物的特点灵活运用。如在观察动物形态时,我利用投影这一简单、易于操作的电教手段,先利用投影,把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下面配有观察方法的介绍。告诉学生观察动物时先观察动物总的形态怎样,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位的顺序依次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植物时可用录像,第一步边放录像边介绍观察植物一般方法。先看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在看看平时是什么样儿?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的?第二步利用录像定格的方法再深一步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把录像重放一遍,让学生有完整的印象。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指导有顺序地观察动、植物,还可以观察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事情的发展变化。

2.指导小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丰富多彩的,各种事物有各自的特点。观察、认识事物,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他们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的作文才有特色。观察事物时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有效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观察小猫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观察到青蛙的舌头和其他动物的舌头不同,舌根生在口腔底部的前面,舌尖伸向里面,舌头又宽又长,前端开衩等特征。

3.指导小学生观察要结合联想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引导他们联想,即由眼前的所见、所闻或引起他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或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作比较,相映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察和联想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而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如观察暴风雨中的小草,我利用录像指导观察时展开联想:想一想暴风雨中的小草是如何抵抗暴风雨的?学生通过录像画面,被雷雨中的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不由得说到:“虽然小草被大雨无情地一次又一次砸倒,被狂风一次又一次撕扯、摧残,但它还是不屈不挠,只要风势一小,依然挺起胸膛,精神抖擞,不管那暴风雨怎样拼命发威,也征服不了勇敢的小草。”当多媒体呈现出蔚蓝天空中的白云时,学生由飘动的白云联想到,时而像一群白色的绵羊,时而又像从天空中飘落的棉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观察结合联想,才能使写出的文章形神兼备,充满儿童情趣。

篇5

一边上网浏览资料,我一边想着要不要按照之前的老方法,手把手带着孩子写,一段一段地领着孩子先说后写,给他们几个问题,集体讨论,板书总结,然后就像做题目那样,一段段地完成。看着网上的资料,我突然迸出一个想法:我们的教室里不就有很多美化教室的植物吗?为什么不把它们利用起来呢?沿着这个想法,我重新开始了我的作文备课……

第二节课铃声响起以后,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孩子们很快就走上座位坐下了。看着他们,我神秘地笑了笑:“下面我们来调座位。”“啊?”大家异口同声,都以为听错了呢!我继续笑了笑:“是的,我来安排。”就这样,我按照六人一小组,给他们合并了座位。坐好以后,孩子们觉得新奇极了,叽叽喳喳的交流声也开始在教室里蔓延开来,因为这样新奇的坐法还是第一次,兴奋地他们肯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告诉他们:“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上第五单元的作文——《植物王国的神奇发现》,咱们教室里的植物已经摆放了很久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就地取材,观察观察他们。”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我刚才安排座位的原因,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一会儿,老师给每个小组放上两盆植物,大家可以一起观察,互相补充,不过记得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交流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我提出要求,也开始了我的这节作文指导课。

从“总统巨杉”出发,我介绍了美国加州红杉国家公园的超级杉树,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哇!这么高!”“总统巨杉,好玩。”“好高呀!”一声声的惊叹传来,教室里果然又开始了各自各的讨论。“同学们,它们仅是植物神奇王国中的一种,在植物的世界中,这样让人惊讶的还有许许多多,如果你细心发现,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神奇!”讲完了这过渡的话,我继续进入了主题:“现在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上两盆植物,你去观察观察,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或者,你在观察完之后,对于眼前的植物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一边说一边把我们窗台上的植物发了下去。就像我想的那样,我前手才把植物放下去,孩子们立马就迫不及待地捧起来,用手逗弄着它们了。等我发完,教室里已经没有了上课的样子,孩子们俨然把这些植物当成了自己的玩具,一边摸着,一边还在说着、笑着。我真的有点生气了,但经验告诉我:这个时候越是生气越是没用!我顿了顿,说道:“同学们。那只四脚蛇最后是怎么死的?”听到这句话,很多孩子立刻反应过来,轻轻地放下了手里的植物。那又是前几天的事情了,我们做到《评级手册》上的阅读理解——《一只四脚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到那只四脚蛇后来被同学们玩弄致死,死前那充满绝望的眼神时,很多孩子沉默得厉害!现在我说起这句话,他们一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接着说:“同学们,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爱惜他们,才能让他们长远地活下去,也才能让我们看到他们更多更神奇的方面!”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他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明白了!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观察眼前的植物,他们的举动果然更加小心,而交流汇报时,他们说出来的结果也更加让我意外了:“老师,我发现这盆芦荟的边沿已经长出小芽了,他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尽管只在这一个小花盆中生长,但丝毫没有放弃,依然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老师,这盆植物里已经生长了嫩芽,在这个嫩芽里还有一个小芽,就像妈妈抱着孩子一样,看到之后让人很想保护她!”“老师,这盆植物非常漂亮,它的叶子绿绿的,摸上去凉凉的,靠近闻它,还能闻到清新的气味!我们小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它。”

我相信这些都是发自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也相信就算还没有让孩子们写出今天要求的这篇作文,我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为什么?或许就在孩子们刚才所说的那一句句话里!

课上完了,按照计划孩子们的作文也写完了,读着这些稚嫩可饱含深情的话语,我的心也觉得软软的,软软的!值得读来给你听:

有一种植物它看上去像一朵茂盛的花,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观音莲!它虽然没有玫瑰千娇百媚的姿态,也没有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但它却有一种独特的、纯洁的、清新飘逸的美。这就是它,一株平凡而又不起眼的植物!

看!植物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一定会在家门口立上“芳草青青,踏之何忍”这八个字。望人们不要再破坏小草,爱护它们!

吊兰不似芦荟那样生机盎然,不像腊梅那样高傲逼人,也不像月季那样色彩斑斓,但它非常清淡,给人一种安静、清新的感觉!……

反思:

篇6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现实教学实践中,每当提及“指导作文”很多老师往往只关注作文怎样写,而忽视了学生普遍为难的最基本的问题——写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意识引导。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要让学生知道,小学生作文就是联系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关注平时的生活。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养成爱好观察的良好习惯来积累作文素材。1.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现象等生活细节,体验感受师生之情、同窗之谊、父母之爱,关注社会风尚、群体关系。等等。比如让学生在假日里随父母去商场超市买东西,细心观察交易是怎么进行的。并把自己买东西时的心情、挑选过程记下来等等。2.指导学生捕捉事物特点。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往往对身边的事物走马观花,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比如可让学生观看石榴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使学生对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和石榴的色泽、味道、吃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观察人物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3.要确定观察顺序,抓住观察重点,积累作文素材。如在静止观察中要注意远近、上下、内外、高低等观察顺序;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4.除了社会、自然现象之外,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活动。增加他们的阅历。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

我们知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建立在“说实话,写事实”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观察的能力、方法,习惯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同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有话可说,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为此,我把观察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l.观察必须细致人微。除了盲人,每个人举目都在观察,但是绝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都是一见了之,不作彻底了解,小学生更是如此,表现在作文上,就是翻来覆去总是几句话,不具体,感到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结合当地果点或各季植物进行命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到实地进行认真仔细观察,并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如在一次游园活动中,我着重让学生看公园一角的喷泉,喷泉的雕塑造型。水从喷出到落入池中的过程,都逐一仔细地观察,并让他们感悟和品尝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写了。

2.使观察在比较中联想、感悟中升华。观察只是感知事物,启迪智慧的“窗口”为了认知常物和写好作文,还要深入到“室内”也就是在观察的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比较、联系、感悟、体味,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趣味性和思想性,有血肉和灵魂。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培养锻炼中逐步形成的,不能急于求成。我是始终坚持抓这方面的教育指导,紧抓不放,现在也初步见到了成效。如不少学生在写《记一位勤劳的人》一文时,能抓住“勤劳”这一人物特点,并把它从众多熟悉的人群中抽象出来,还能联想到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价值观等,使所写的人物比较典型。升华应是无穷尽的,我曾经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达到触景生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调动多种感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达到最佳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7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口头作文 说话习惯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的表达是语文综合素质诸方面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阅读、交流、写作均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口头作文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说话习惯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只要有了说话的兴趣,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教给学生正确的表达方法。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植物”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动物或植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按问题给出回答,先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说清楚,再试着将片段连接成一段完整的话,接着发动学生对这段话进行评价,对字的错误发音、语病、方言式的表达进行纠正,对说得不够具体的话进行补充,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评价他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对开口说话的兴趣更浓厚,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除了让学生想讲、敢讲之外,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的能力,使学生脑袋中的词库丰富。只有学生的词汇量大了,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表达的过程当中,凝练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多扩充词汇的近义词抑或是反义词,对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词汇尽可能用往日学过的词汇和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并让学生用新学到的词语造句,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新词印象深刻,理解透彻,高效掌握新的词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观察

智者善于观察,观察身边事物,从细节处探寻其中的奥秘。“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提醒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对于陌生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观察事物的细枝末节。例如我组织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学校里面有哪些花草树木?分布在哪里?学校里面有哪些建筑?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哪些特点?他们喜欢学校里的哪些东西?又如下雨天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雨水,接连不断的雨滴下落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往下掉;雨点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就好像一个小小的喷泉;雨滴像顽皮的孩子在屋顶上滑滑梯……正是因为学生的细心观察,才有了这些生动又丰富的描述。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拓展口头作文的思路。如一次教室大扫除,我事先交代学生要仔细观察同学们是如何安排打扫顺序,怎样进行打扫,对于大扫除每个同学的反应和做法是怎样的。事后,我让同学们以“大扫除”为题,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进行口述,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表达出来。如一个同学说道:在开始大扫除之前,班长安排第一组的同学擦窗户,第二组的同学将椅子抬到桌子上,第三组的同学扫地拖地,第四组的同学擦黑板,有些同学很认真地在打扫,一边打扫还一边唱歌,擦窗户的同学把窗户擦得发亮,但是有些同学在旁边偷懒,这个时候班长的眼睛就像遥控器,班长看到的时候他才打扫,班长没看到的时候他就不打扫。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倘若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大扫除”这个生活画面,学生怎么会描述得如此细致呢?教师的引导观察对于学生来说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学生的观察,给他们提供了口头作文的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说,一旦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养成,学生对生活细节就会有很深的了解,从而使他们在描述时更细致,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平时积累的词汇和语句,就能使表达锦上添花,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口头作文。

三、思维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1]要想让学生的语言准确、凝练,还需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体会口头作文中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看事物时往往只停留于表面,而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该开拓学生的思维,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联想到其他事物,形成跳跃式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看雪》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北国银装素裹的风光,还让他们展开想象,设想自己身处万里雪飘下的情形,他们从壮美的冰川说到积雪没过脚踝的雪地,从一动不动的雪人讲到人们嬉笑着打雪仗……又如:讲完《我要的是葫芦》的最后一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提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之后他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学生想象出不同于课本的另一个结局,重新设想出了一个新的客观形象。这种想象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他们想象着自己在雪地里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并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描述得生动又具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该项训练非一日之功,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在平时课文的讲解中,向学生讲解文章按照何种顺序描写,作者采用这种顺序描写的目的,在观察事物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变化前后的区别。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会养成表达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的习惯,教师在此基础上对于错误的逻辑顺序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就会更具有条理性,说话能力得到发展,所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总之,口头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口头作文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书面写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参与意识

作文教学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方面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张家口市桥东区东风小学从教多年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心得。

一、善用真话来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深明白,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为学而写”的写作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真正体现为生活服务的原则。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通过应用准确的文字表述出来,把最真实的意思传达给别人。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常说的“有所为而作、为所为而写”。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表达自我真实情感的工具,从而真正解决“为什么写”和“怀情而写”的问题。只有这样,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自然也就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美文章来。

二、妙用美景以情景激发写作欲望

图片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再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的特点,写出具有真切体会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地选择合适的图画形式创设情境。例如“写景作文”的教学,我给学生们定的半命题作文《 夜景》时,我课前就特意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多张我们张家口市夜景的照片。上课后,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这些景物非常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不同角度展示张家口市区夜晚美丽的景色,并在旁边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面对着我市清水河夜景、大境门夜景、胜利公园夜景、明湖夜景……,学生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前不知从何下笔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趁着学生兴趣盎然的机会,我及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构思,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在如此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学生顺利地当堂完成习作。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图片再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觉得作文课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了情趣。

三、借用实物用演示来体现参与

直观教学是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知识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多年来一直沿用不衰。实物演示容易创设出一种情境,最能激发出学生参与感。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掌握知识一般从感性开始,而实物演示恰恰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认真观察从而获得感性材料,具有r明、生动和真实的特点。实物演示中的实物并非只限于生活中的物品,它还包含人物、植物、动物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观察的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文“写一种生活物品”时,我们通过演示学生常见的台灯、闹钟、相机、手机,甚至是学生们个人最为喜爱的珍藏物品等实物,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再结合单元课文中所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点拔。这样,在教师的演示和介绍下,学生饶有兴趣地仔细观察这些实物,具体了解到这些实物的形状、性能、特点、用途等。自然而然,学生对这篇说明文不再觉得抽象难写了,作文内容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不难发现,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有意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在热情高涨勃勃性质中去观察、去品味,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达到“不言自遇地说”和“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四、引导想象让思绪舞动纷飞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善于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张扬个性。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我们走进胜利公园植物园,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牡丹花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这样就引发了学生们的发丰富想象能力。

篇9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阶段起教师就应当重视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教师最好从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来入手,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去认真观察身边的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同时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且由于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注意。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表达能力一般,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作文教学时,往往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刃那楦芯∏榈厥惴⒊隼矗学生的叙事、抒情、描写等均不够到位。为此需要教师对于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小学作文教学作出更为详尽的研究。

一、鼓励学生认真观察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发现自己所写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可以从传统的角度鼓励学生去记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也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去观察自己身边的动物、植物、人物。可以鼓励学生养宠物,让学生每天坚持去照顾宠物,观察宠物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让学生一起照顾自己家里的动植物,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分享动植物的成长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带给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分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物品表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能够养成认真观察身边生活的好习惯,才能够保证自己在写作中可以将与作文题目有关系的部分更为细致的描写出来。

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文,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写下来,帮助学生加强日常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降低写作的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记录自己一天的行程,保证学生首先能够做到将自己每天的生活完整地记录下来。再教会学生将其中重要的、有意义的部分加以记录。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观察生活,发现写作所蕴藏的生活美,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重视读书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多读书多积累,保证自己能够将读到的书籍中有关的事例、好的词语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因而要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课本,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其阅读能力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并适当地记录一些读书笔记,可以将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更为详实地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自己阅读的作品,找出其中描写精当吸引人注意的部分,并教授给学生如何去模仿。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为学生选择相应的阅读书目,并且引导学生去学会运用自己在阅读中所积累的一些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迅速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出更加合适的素材去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文章,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并挑选诸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知名篇目给学生做出简单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一种更为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课文以及日常阅读的课外文本。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魅力,积累一定量的语文课外知识,并能够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之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去认知某一作文题目,从而以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去写好作文。

三、教授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个作文写作要求。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阅读习作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从多角度去针对题目要求罗列出与之相关的素材,并从中选择出一些最为恰当的内容作为写作的基础。而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写作的难度得到了降低,同时可以保证自己有话可说,特别是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会了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教给了学生更为科学的去考虑问题。

例如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这一话题时,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能够将这些现象从多种角度做出分析,最好能够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日常生活。这样学生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认识到写作的乐趣,让自己的文章更具独特性和哲理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离不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书籍,教授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从而突出写作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从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投入的去写作,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因此我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写―个熟悉的人,在确定观察对象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并揣测人物内心活动,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在课堂上也可以指导学生随机观察。即时作文,“现买现卖”,可让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写起生活来就得心应手。课堂生活中即时训练的机会不少,大自然中的风啸雷鸣、雾起雾散、雨落雪飘,我都会停止课堂,带学生去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当时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再让学生马上写下来。另外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也很有必要。

二、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

每年的春夏秋冬,我都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会对那些平时不怎么留心的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动,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

我要求学生每天写话,写下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利用这种接近于日记的手段,让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积累出很多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将来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随时提取材料,再加以构思写成文章。另外我还让学生学会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