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0: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文言文

篇1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②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鸿门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 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篇2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培养兴趣 教学方式 文言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4-01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文言经典篇目,这些文言文承载着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不仅关系到思想的传承,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而且,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是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基于以上原因,一线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文言文的教学。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培养文言兴趣,变革教学方式,夯实文言基础是实现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培养文言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教学来说,若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乐之’就难免走向失败。只有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气,有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诵读法。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赋等文学性比较强的文言文如《赤壁赋》、《阿房宫赋》更要多读。有了诵读,课堂上便少了沉闷,多了热闹,多了情趣,多了活力。

2.拓展法。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为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由此让学生走向历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探索,开设了《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

二、变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知识抢答、我来做老师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都会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例如在学习一些故事性比较强,难度相对小的文言文时,可以尝试着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可以先招募试讲者,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然后放开手让他去发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乐于去尝试,听得更认真,而且记忆深刻。

三、夯实文言基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还要从基础做起,登高自卑,高中的语文教学要落到实处。

在落实文言知识时,一定要注意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高中文言文的字词讲解,侧重点不只在于积累,字词无需多讲,学生完全有能力看课下注释,并根据已有知识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重点字词知识强调落实即可。

高中文言文的字词讲解应该侧重在辨析,包括字形、字义、词性等方面的辨析,每节课只需重点落实几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词即可。 以《张衡传》为例。本文出现的表示举荐、任用、提拔某人做官的字特别多,包括“举”、“辟”、“召”、“征”、“拜”、“除”、“迁”等字,这些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就是鲜活的文化常识,需要教师的特别指点。对于重点字词还要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这也是在为高考夯实基础,更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文言文句式的解读,除了传统教学中更注重倒装句的讲解之外,常见的省略句也不要忽视。因为它是出现频率极高、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句式的讲解切忌零打碎敲,要在学生积累到一定量后,一次讲解明白、讲解透彻,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特殊句式形成的原因。这样会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不断探索。只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谭颖.高中新课程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8)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高质量 课堂教学

新课改后,文言文比重的加大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同时,要鼓励学生欣赏古代文化,品味古人生活情怀,鉴赏古代文学知识,深化古代人文主义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切不可依赖文言文教学参考书,要有自我见解。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及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大潮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主体的研究探讨,首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作为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应当做好导入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强化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挖掘,自我探讨,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文言文教学理念束缚,打破陈规,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改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充分的教学备课,将文言文先整合成一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采用故事导入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故事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展现形式,其本身是具有丰富情节、盎然趣意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故事导入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将文言文中的人物动作情节以上台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文言文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人文情怀的培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神文化的精髓,新时代的中国人应当将其传承下去。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了编委会专家组的精心编撰,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古人的智慧和精华,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在过去千百年来,不断滋养着中华读书人,让他们时刻铭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发扬,它们是中华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过于功利化,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的生硬讲解,文言文也是有文化情怀的,教师要加深对文言文的领悟,教学课程要重视人文情怀培养,让学生熏陶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海之中,翱翔在中华国粹的天空之中。教师要以教学素养高标准要求自己,抓住文言文教学关键,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内容,探讨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学内涵,以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人文情感向学生展现出来。简言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教材内容进行思考、研究、挖掘、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备案过程中,大量搜集与此文言文相关的知识文献,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当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风俗,等等,并不是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而是将所搜集的有效信息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古代人文情怀,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领悟渗透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策略演变

文言文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朗诵。诵读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同时是一种生活享受。如今,高中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详尽,资料齐全,教师可利用教材的科学性,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朗诵,抓准文章节奏,读准难词字音,体会抑扬顿挫的精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对文言文的情感流露将有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

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实词虚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词解释通常要涉及通假字、字词活用等现象,教师要带领学生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文言文学习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切不可对其进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主动学习文言文,切不可被动受困于文言文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文言文是分课时逐渐推进的。学生往往缺乏不同课文的交叉渗透、融会贯通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依靠课堂。

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采用科学、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完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人文情怀,实现高质量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 键 词】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2-01

“自学指导”这个阶段,是最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环节。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倡导“以学为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以师为导”,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读书指导。要舍得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要更进一步的转变观念,不要摆架子,做样子。在学生自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想好自己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提哪些科学严谨的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带着问题学。

“解读梳理”阶段中解读的内容应该是字、词、句式等文言知识,梳理的内容主要是文段结构。

在解读落实文言知识时,一定要注意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高中文言文的字词讲解、侧重点不只在于积累,字词无需多讲,学生完全有能力看课下注释,并根据已有知识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重点字词知识放在学案中,强调落实即可。高中文言文的字词讲解应该侧重在辨析,包括字形、字义、词性等方面的辨析,每节课只需重点落实几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词即可。

以《张衡传》为例。本文出现的表示举荐、任用、提拔某人做官的字特别多,包括“举”、“辟”、“召”、“征”、“拜”、“除”、“迁”等字。这些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就是鲜活的文化常识,需要老师的特别指点。再比如说,在文章中虚词“因”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它就包括了动词、副词、介词等多种用法。要以文中例句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辨析的基础上进行积累,才不会弄混淆。这也是在为高考夯实基础,更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文言文句式的解读,除了传统教学中更注重倒装句的讲解之外,常见的省略句也不要忽视。因为它是出现频率极高、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句式的讲解切忌零打碎敲,要在学生积累到一定量后,一次讲解明白、讲解透彻,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特殊句式形成的原因。

在“体悟交流”阶段,一定要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在解读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理解文章内涵,包括文言知识的落实和积累。

篇5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育方式并不科学,老师们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老师认为,老师怎样说,学生就跟着怎样理解,跟着老师的步子亦步亦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气氛通常十分呆板无趣,这样的氛围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为了管理的方便,刻意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它并不单单只是一门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更是中国文化的积累与积淀,这种教育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违背了文化教育精神[1]。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

(1)在课程中科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的话,那将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兴趣是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根本条件,所以,老师们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因材施教,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对文言文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可选择一个同学扮演邹忌,另一个同学扮演齐王,还有对文中的角色一一安排同学上台表演,这样的方式能不仅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更让他们认识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古人的幽默感。

(2)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学的教师从心理产生认同和好感,从而对老师所教的学科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师生的思想交流,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不受约束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3]。

(3)加强文言文语法的训练。因为文言文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学生们很难学进去,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文中的语法和句法进行整理归纳,且针对这类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个专门的学习测验,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系统概念有着大大好好处,更能使学生们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加深印象。

(4)结合新科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课堂之上,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上有着不错的成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更清晰更形象直观的把文章重点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刻、更理解。也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涵义。

(5)创建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评价系统的建立能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们可以把自己难以接受、可以接受或是希望实行的教学策略等反馈给老师,方便老师对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正。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容易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阻碍。并且随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势在必行。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文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的分析。

一、超越传统,大胆创新地用教材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课文内容进行划分、整理后再传输给学生,而不是一下子就要求学生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记下,这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与消极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避免在教学中因教学方式不当而影响课堂效果,甚至还会导致老师什么都想教却什么都没教成的结果。因此,老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的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文言文教学。比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主次的划分,把重要的段落或内容着重学习,突出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的文化背景与课文不重点介绍的内容作课外延伸,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研读悟情”这一学习重点上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突出学习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上,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老师可以将趣味性渗透到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当中,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敷衍老师的被动学习,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内容单一、思维受困等。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从而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文言文的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摘录与历史人物、故事背景有关的生活轶事或文学典故等。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把文章中所涉及的人物、情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语气与声调尽量引人入胜,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布置朗读预习,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比如在学习到《烛之武退秦师》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再鼓励学生先按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解释一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感观能动性,老师也可以利用“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由来作为切入点,顺利进入课堂教学。

三、品言悟意,感受博大情怀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历史观念的象征,它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故文言文建立在哲学与传统文化之上,即通过学习文言文,教会学生明理、知礼节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的灵魂在于它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沿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它以文字、情感融入课本当中,因此,带有情感的阅读课文,有利于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真实情境之中,与古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使文化教学与人文教育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教材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依据,它是所有语文知识的统筹,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阅读就是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寓意,通过体会作者依托在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把品读情感作为文言文的教学手段,这在文言文教学上是一种进步和深入,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专注文字教学那么简单,而是上升到抓住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抨击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教学方法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文言文,更多的是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感,真正与古人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四、活学活用,明确文言文的现代意义

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通过多读书,可以习得书中古人的道德观、高尚情操等,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身修养。学习文言文还可以从典范故事中吸取经验,借鉴于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之中,甚至有些文言文中对人性的教化还一直被沿用至今。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准则等,这是古人留下的文明文化,是规范人类文明进步的保证。因此,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将古人的精神世界流露到现实生活当中,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带着疑问拜读古人文化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养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启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的现代意义,除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外,另一方面还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在探索课文内容时早已被古人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所感化,它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因此,以人物特点与情感流露构成的课堂教学策略,一定可以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龚建敏.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学教育(下),2008(4).

[2]邢培芝.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成功(教育),2008(12).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关于“文言文”版块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文言文往往蕴涵丰富哲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考中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总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见文言文板块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的文言文章还呈现数量大、篇幅长、题材丰富的特点,这便给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注重文章诵读、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情感氛围这四个层面出发,简要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加诵读

文言文向来以韵律著称,引导学生对其多加朗诵,可以呈现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相关的辞赋骈文诸如《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将进酒》等,适用于学生诵读。以《将进酒》为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李白悲愤抗争、自信狂放的情感虽已在字符中呈现,但想要使得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还在于教师引导其进行正确诵读,通过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诗人内心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诵读”,并非真正的诵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真正意义的文言文诵读,还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之前,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为其设置任务。比如,学生在诵读文言文《陈情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作者所陈何“情”?为何要学陈情?陈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读硬背。

二、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拓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是教师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识的总结。

这类知识拓展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向学生推介《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相关书籍,使其对古文词句有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对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学常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介绍,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左迁”和“右迁”,前者表示官职降级,后者表示官职升迁;此外还有“拜”“除”“擢”“牵”等字,皆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对其加以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以减少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扮演着“翻译官”与“记录员”的角色。这种单向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关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精彩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相关文章背后更是充斥着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以介绍,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随即离去,阁中众人发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个字。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人说该填“水”字,有人道填‘独’字,却都觉得不够到位,于是当地都督遣人快马追上王勃,讨要该字,王勃的随从向来者说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写了”。当地都督果真携带千金,亲率一众文人前往,请王勃补全该字,王勃故作惊讶:“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众人诧异:“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道:“对,就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众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虽然戏剧,但对调动学生兴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空”字的妙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心智,鼓励其在文言文板块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辅资料和发达的网络技术,对相关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文章脉络进行自我学习和梳理,当然,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的总结和点拨,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进行剖析,解决学生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选择将基础词句的翻译和解读作为绝对的教学重点,把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感放在了次要位置。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的人文情感。

篇9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

一、前言

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教学是一种体验生活美的过程,尤其是语文,丰富的文字,精彩的表达,处处能够体现美的意识。所以,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通过进行审美教育深层次的挖掘出文言文的审美因素,把理性的文字内容和感性的体会,抽象的概念和鲜活的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使传授知识和体验美感达到统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要特别重视。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言文通常都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在艺术形式上的典范文章,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化精华,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的载体。但现代的高中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看到文言文就深感头痛。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1)高中教材文言文的内容涉及的历史年代久远,文言文中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文化、制度都和现代学生存在很大的时间、时空的距离;(2)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言文在语言上的表达形式和表现方式,特别是字词的含义等各方面都和现代的学生有着难于逾越的语言距离;(3)文言文中隐藏的各种微言大义,更是增加学生认知和掌握的难度,学生因陌生、艰涩、畏惧而出现排斥和疏离的心理距离;(4)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拿着文言文的对照译注和教学参考书泛泛的讲解课文,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只要靠对照译注就可以教好的课程。在课堂上教读之后就让学生对译文死记硬背,课堂的气氛枯燥压抑,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叛逆的心理。因此,要改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局面,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审美教育对文言文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感知美、发现美、追求美以及创造美,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体会我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在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心理上开始学会独立进行理性的思考及判断,他们情感丰富多彩,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能够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找到积极的美好的事例来教育、感染、激励、影响他们,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辨别是非与美丑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大量实践表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文言文的价值,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说,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研究

1、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诱发审美想象

文言文语言体现着我国汉语言最古老最深邃的魅力,凝练、精准和形象的语言非常有表现张力,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往往简短的几字就能够把偌大的情境展现在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美好的境象。如教材中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了山之高,水之净,寥寥八字,就写白云、高山和流水三种景物特征。“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动物的嬉戏,使文章更加灵动和传神,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生命气息。文章语言言简意赅,大都是四言句,完美整饬。这些绝美的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口头翻译是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文体的特点,挖掘其语言特色,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进行多遍吟咏诵读,并与学生共同品味揣摩,探讨其蕴含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加深其对文章的认识与掌握。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真的陶醉在文言文的文辞、音韵和节奏美中,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2、亲临文章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在高中教材的文言文作品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意旨美,高尚且真挚的情感溢言于表,结构多种多样,语言异彩纷呈。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这样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胚,砅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秦蜀道奇丽惊险的山川,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景象。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重现文章的意境美,把文言文描写的景象搬到荧幕上来,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审美意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把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等场面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彻底的激发学生对文章意境美的感受认识。当然教师自身的形象与语言魅力,也能够营造出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字体苍劲飞扬,普通话标准且有磁性,谦和温柔的教态,幽默得体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并影响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美的想像,教师不应该提很多的探究性问题,更不要琐碎的一字一句进行翻译,应该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使学生有着亲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文章描述的意境美,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作者的情感美,提高学生审美价值

高中教材中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力作,饱含作者情感的喷涌,奔腾的宣泄着感情激流,给人带来强烈的动感及美感。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要把精力着重放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的深沉、细腻、粗狂、豪放等境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所痛、所恨、所爱的境界,接受文言文情感美的陶冶。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前后呼应结合,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郁悲凉。同时又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了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应该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甘天命,不应该消沉甚至自暴自弃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于挖掘作者最真最深的情感,通过对作者情感的正确理解加上教师自身的经验、口才进行讲解,让作者的情感去感染、打动、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体味和感悟作者的情感中得到自身的洗礼与升华,最终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价值的作用。

4、感受人物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铸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健全人格的铸造要有榜样的激励,圣贤人格的感召和文学的熏陶。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和古人进行灵魂的“对话”,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圣贤高洁傲岸的精神,感受先哲的人格魅力,这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重要的职责。在教《孟子·告子上》时,要引导学生感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舍生取义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使学生体会到孟子在得到大任前所受到的各种磨难,面对磨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能够挖掘出人格美,领悟其精神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成功。

五、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创新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文言文,既能掌握我国的古代文学艺术,又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尽管在课堂上学生会经常性地接触到文言文,但是由于文言文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相脱离,再加上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运用到文言文,因此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

与现代文相比较,学生更加偏爱现代文,不喜欢文言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在讲解现代文的时候,教师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剖析重点字词、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同时教师要设计有趣的导入,有时候也会设计问题导入,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然而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字词句段等来设计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

1.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文言文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文言文的应用是非常少的。同时在文言文教学中,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这就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创设文言文情境,活跃课堂的气氛。然而教师该如何创设文言文情境呢?通常情况下会用到课本剧这一方法。所谓课本剧是指让学生演绎文言文中所阐述的历史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师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入: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当学生评价完这位家长的观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已经明白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教师要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师说。在这个导入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世界,了解到本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2.解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

从本质上来讲,文言文学习就是翻译、理解文言文。文言文的创作时代与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理解每篇文言文的内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以及句子的意思。我们知道,文言文中的很多字义与现代的字义存在着不同,一旦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这些字义,就会产生误解。如:文言文中所出现的“妻子”这一词,在古代“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孩子;然而现代“妻子”的意思是男子的配偶。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辨别古今意义不相同的字词,避免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出现错误。有时候学生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这个时候,教师要详细地讲解,并且要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用现代汉语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3.诵读文言文,领略古文风韵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所蕴藏的风韵,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同时,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慢慢揣摩学习文言文方法的一个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不是机械的诵读,而是要根据文言文的语气、节奏以及情感来记忆文言文。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字音存在错误,那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字音。另外,教师要梳理整篇文章的层次,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含义的基础上诵读。

比如:在《赤壁赋》教学中,我们知道《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虽然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都属于散文经典。在诵读本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作者豁达的胸襟,感受本篇文言文所蕴藏的音韵,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欲望。

4.品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生,其必须要具备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在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调动起自身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并且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塑造出新形象。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摈弃实际生活,进入文言文的世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当然,学生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言文作品中,真正感受作品中所蕴藏的风韵。

比如:在《劝学》教学中,教师要将“读”作为主线,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采取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这四种训练方法来进行阅读。不管是运用哪一种训练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语言,感受句子中所蕴藏的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本篇文言文有了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在文言文熏陶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当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之后,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文言文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也能够让其掌握每篇文言文所用到的写作手法。高中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名作,这些名作不仅蕴藏着人文性,还蕴藏着美感,有助于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借助文言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品德,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言文阅读本身是一个熏陶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风韵,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明星.醴陵一中运用“五要素教学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