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4-04 01: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瑕不掩瑜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谚语的意思是:早晨出现红霞,预示有雨,不宜出门;傍晚出现红霞,预示天晴,可以远行。

2、出处: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一:霞者,赤气腾而为云也。以朝暮见,大约春夏时多,秋冬时少。古谚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又云:‘日入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盖十有八九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⑥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⑦瞑⑧坐,时与游酢侍立⑨不去⑩,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

①属(zhǔ):本义为连接。属文的意思是作文章。 ②熙宁:北宋神宗年号。下文“熙、丰”中“熙”即熙宁,“丰”指元丰,亦为神宗年号。 ③翕(xī)然:一致的样子。 ④赴:奔赴。下文“以书赴告同学者”的“赴”是报丧、讣告的意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讣”。 ⑤见:拜见。 ⑥盖:大概。 ⑦偶:碰巧,偶然。 ⑧瞑:本义指闭着眼睛。这里通“眠”,是小睡的意思。 ⑨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⑩去:离开。 颐既觉:程颐已经睡醒。

【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南剑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却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见程颢,师生之间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碰巧坐着小睡,杨时与同学游酢就恭敬地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睡醒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知识链接】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由元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加之科举制发展,文官群庞大,使得宋代官修及私撰史书都十分发达。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就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不过,由于成书时间短(仅用了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此书总体上编纂得比较粗糙,编写过程中对史料缺乏认真鉴别考订,书的结构也比较混乱。但瑕不掩瑜,《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仍保存了不少已散佚的原始资料,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史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阅读与思考】

篇3

点评人:朱雨欣(小学高级教师)

国庆节到了,村里要举行划龙舟活动来庆祝一番。人们都跃跃欲试,爸爸也争着报了个名,好动的弟弟嚷着要跟爸爸一起去划龙舟,爸爸只好答应了。

(一个“嚷着”便

表现出了“弟弟”的可爱,透露出了孩童的天性。

)

(到了划龙舟这天)

早上

,弟弟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早饭,就叫爸爸快去划龙舟。爸爸

(还睡意朦胧)

还在打瞌睡

,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句:“还没开始啊……”

(但)

弟弟已经等不及了,

(便)

拉着爸爸的手,跑出去了。我和妈妈急忙过去追:“等等啊!……”

(写出了“弟弟”的迫不及待,充满了生活气息。)

“咚咚”、“锵锵”,召集的锣鼓声响起来了!爸爸连忙带着弟弟准备去上船。爸爸给弟弟戴了一顶帽子,帽子上夹了几株黄皮树叶。弟弟戴上这顶帽子,还真像个“小帅哥”呢!

简简单单的白描,展现出了“弟弟”的可爱。

(龙舟左摇右摆,)

弟弟刚上船

,感觉到龙舟左摇右摆的,

就胆战心惊起来,腿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脸上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他不时扭过头来看我和妈妈。可爸爸偏偏把他抱到船头上,这会儿,弟弟更害怕了。我看了,心里暗自得意:哈哈哈哈!我的好弟弟,刚刚不是还吵闹着要去划龙舟吗?哼!这会儿看你还得意什么!

神态描写活灵活现地体现了“弟弟”的慌张劲。

开始划龙舟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大家都纷纷抡起木桨划了起来。你瞧!我的弟弟坐在船头上一脸惊慌,捂着耳朵,嘴巴张得大大的,动都不敢动一下,因为他从来没有划过龙舟,害怕掉下去。这时,在后面的爸爸,捅了弟弟一下,小声地说:“别紧张!不会掉下去的,勇敢点!”弟弟一听,立刻鼓起精神,高高地仰起头,双手紧紧地扶着彩旗,两腿微微地弯曲着,圆圆的屁股正在上下摆动,嘴里不知哼着什么曲调,就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朝我扮鬼脸,好像在说:“哈!我是‘小霸王’,我要霸船头!谁敢跟我争?!哈哈哈哈……”妈妈朝着弟弟竖起了大拇指会心地笑了:“弟弟真棒!真棒!好啊!嘻嘻……”我的心里也充满了自豪。

(本段既再现了划龙舟的场景,又承接上段,又

突出了一个孩子稚拙的样子,很是可爱。

看着弟弟坐在龙舟上可爱的样子,我的心痒痒的,很羡慕弟弟在龙舟上玩得那么高兴,真恨不得自己也马上变成一个“帅气十足”的男孩子,跳到船上开开心心地划龙舟!

(内心独白从另一侧面加深了“弟弟”的高兴劲。)

龙舟下,那一片绿色的水就像一个绝好的“天然照相机”,龙舟走到哪里,“天然照相机”就跟到哪里。龙舟上的一切都倒映在水里,我指着映在水里的弟弟大声说:“啊!弟弟掉在水里啦!”龙舟上的弟弟着着实实地吓了一跳,呆呆地望着我,就像在疑惑地说:“我不是好好地坐在龙舟上吗?”我指指那清澈的水面,弟弟低头一看,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动的笔触把读者带入了现场,再次点出“弟弟”的可爱。

篇4

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成语识记、辨析、运用的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特别是根据语境,正确地加以分析、辨别、判断和选择,是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及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很好地适用检测,笔者认为在成语复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高度重视积累。

首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积累时应把重点放在常见且易错的成语上。如,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等。

其次,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了解试题的选句和设题类型,并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类,这样,复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对高考的帮助较大。例如:2003年的“如数家珍”、2001年的“车水马龙”、1997年的“万人空巷”、1995年的“首当其冲”、19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1992年的“灯红酒绿”等成语主要是从意义的理解方面考查;2001年的“蓬荜生辉”、2000年的“汗牛充栋”“洗心革面”、1999年的“美轮美奂”“炙手可热”等成语主要是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方面考查;1998年的“处心积虑”、1997年的“趋之若骛”、19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等成语主要是从色彩方面考查;1994年和1996年重点考查近义成语的选用,等等。

再次,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例如:①(1999年11月17日《中国教育报 •自学是宝》)现在我做事总先立个计划,遵循按步就班的原则,不自觉地改掉了原先马虎了事的坏习惯。句中“按步就班”应写成“按部就班”。语出陆机的《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意思是按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来选用词语。后来用“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部”、“班”同义,意为门类、次序,而“步”没有这个意思。②(2000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时尚游戏》)富人的日子总要比穷人日子有意义,富贵闲愁让人沉闷,可有钱让生活花样百出,时尚游戏首当其冲。AA制、周末夫妻、情人节玫瑰、诗意的栖居……时尚的车轮滚滚向前,看得人眼花缭乱。句中“首当其冲”误解为“首先、首要”了。

2、仔细辨析差异。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

①“年富力强”与“老当益壮”、“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等是对象的不同。“年富力强”指正处于气力强盛的壮年,是大有作为之时,它不能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老当益壮指年纪老了志气当更壮,现形容人老干劲大。“鱼目混珠”是说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失,像云一样飘散,多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如今分散到各地;“烟消云散”指像烟和云的消散那样,比喻事情消失得干干净净。

②“信口雌黄”与“信口开河”、“暗箭伤人”与“含沙射影”、 “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等是程度上的差别。“信口雌黄”语意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信口开河”语意轻,指说话不假思索,随口乱说。“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妄自菲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泛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③“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等是褒贬的不同。“无微不至”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侃侃而谈”是不慌不忙地谈着;“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

④“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咄咄逼人”与“盛气凌人”等是范围的不同;“心照不宣”多指大家,有时指较多的人;“心领神会”着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咄咄逼人”“盛气凌人”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咄咄逼人”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盛气凌人”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⑤“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不落窠臼”与“独树一帜”、“半途而废”与“浅尝辄止”等是侧重点的不同。“目光如豆”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鼠目寸光”偏重在眼光“近”,强调看不到将来。“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所创新;“独树一帜”表示独自另树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

3、巧扣语境选用。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选用,就是要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来寻找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例如:

①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②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大坝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员必须迅速赶到,“安步当车”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因而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例子很多,不再多列举。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笔者建议考生对容易误用的成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容易读错写错解释错的成语,容易混用的近义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容易错用对象的成语,词义容易重复的成语,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容易产生前后矛盾的成语,使用不合事理的成语,多重含义成语,搭配或修饰不当的成语等。当然,一个成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入不同的类型,但分类不是目的,只是通过分类,达到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的目的,功利一点说,就是能够做对成语方面的检测题。

容易误读、误写、误释的成语例举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汪振学  邮编221200

一、容易误读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正确读音)

1、多音字的误读:自怨自艾(yì)、穷形尽相(xiàng)、差(chā)强人意、博闻强识(zhì)、力能扛(gāng)鼎、咬文嚼(jiáo)字、安土重(zhòng)迁、审时度(duó)势、弱不禁(jīn)风、称(chèn)心如意、浑身解(xiè)数、乳臭(xiù)未干、安步当(dàng)车、暴虎冯(píng)河、否(pǐ)极泰来、呼天抢(qiāng)地、大腹便便(pián)、如法炮(páo)制、箪食(sì)壶浆、曲(qǔ)高和(hè)寡

2、形声字的误读:瞠(chēng)目结舌、蹉(cuō)跎(tuó)岁月、睚(yá)眦(zì)必报、焚膏继晷(guǐ)、众口铄(shuò)金、鳞次栉(zhì)比、同仇敌忾(kài)、高屋建瓴(líng)、风流倜(tì)傥(tǎng)、断壁残垣(yuán)

3、形近字的误读:饮鸩(zhèn)止渴、病入膏肓(huāng)、万马齐喑(yin)、怙恶不悛(quān)、如火如荼(tú)、官运亨(hēng)通、罄(qìng)竹难书、相形见绌(chù)、不容置喙(huì)、杳(yǎo)如黄鹤

4、难读字的误读:卷帙(zhì)浩繁、暴殄(tiǎn)天物、凤冠霞帔(pèi)、歃(shà)血为盟、繁文缛(rù)节、管窥蠡(lí)测、筚(bì)路蓝缕、纵横捭(bǎi)阖、呶(náo)呶不休、觥(gōng)筹交错

二、容易误写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错误的)

1、音近字的误写:唉声叹气(哀)、按图索骥(途)、按部就班(步)、并行不悖(背)、不肖子孙(孝)、川流不息(穿)、发愤图强(奋)、流言蜚语(诽)、流芳百世(留)、蛊惑人心(鼓)、披星戴月(带)、事必躬亲(恭)、阴谋诡计(鬼)、融会贯通(汇)、汗流浃背(夹)、迫不及待(急)、矫揉造作(骄)、委曲求全(屈)、刻不容缓(克)、各抒己见(书)

2、形近字的误写:草菅人命(管)、火中取栗(粟)、开门揖盗(楫)、有口皆碑(牌)、同仇敌忾(恺)、相形见绌(拙)、纵横驰骋(聘)、摇摇欲坠(堕)、炙手可热(灸)、饮鸩止渴(鸠)

3、音形相近字的误写:和蔼可亲(霭)、为虎作伥(怅)、中流砥柱(抵)、百无聊赖(籁)、功亏一篑(溃)、墨守成规(默)、虎视眈眈(耽)、如鲠在喉(梗)、飞扬跋扈(拔)、鞠躬尽瘁(粹)、破釜沉舟(斧)、声名狼藉(籍)、噤若寒蝉(禁)、剑拔弩张(驽)、销声匿迹(消)、语无伦次(轮)、铤而走险(挺)、再接再厉(励)、旁征博引(证)、 怨天尤人(忧)

三、容易误释的成语50例(下面解释均正确)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谢:推辞。【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隐藏。【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难。【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树:培植。【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产生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暴:损害,糟蹋。【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喻:使明白。【不可胜数】数不完,形容非常多。胜:尽。【不可思议】原是说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议:理解。【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学:学识,学问。【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训:法则。【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党:偏袒。【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各不相下;现有时指互相对立或搞分裂、的言行。抗:对等,相当。【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讳莫如深】形容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讳:隐秘不说。【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销:熔化。【计日程功】按日子来计算工作的进度或功效。程:计量,考核。【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劳:伯劳鸟。【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罪不容诛】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刑。【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危:端正。【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多余。【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以……为师。【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耸:使人吃惊。【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文:掩饰。【先声夺人】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对方的士气,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声:声势。【过犹不及】做事过了头就如同做事不够一样。犹:如,同。【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咻:教。【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困。名:占有。【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形:比较。【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旷:荒废。【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心广体胖】心胸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胖:安详,舒坦。【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果:饱。【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间:空隙,隔开。【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容易混用的近义成语辨析40例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汪振学  邮编221200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有些题目就是要求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备考时必须注意。例如:

1、【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3、【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4、【半斤八两 伯仲之间】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较多用于贬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指老大、老二;间,中间。意为不分上下。

5、【包办代替 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6、【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7、【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8、【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9、【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博闻强志 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11、【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12、【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3、【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一个人或较少的人。

14、【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偏重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止住)。

15、【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都表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16、【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17、【阿谀逢迎 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炎,势,比喻权势)。

18、【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染)。

19、【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

20、【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21、【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

22、【固执己见 一意孤行】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后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行为。

23、【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残暴,卑劣的坏事。

24、【含糊其辞 闪烁其辞】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前者着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着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25、【汗牛充栋 滥竽充数】前者形容书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后者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充好。也用作自谦之词。

26、【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

27、【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28、【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在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29、【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都指怕招惹是非。前者用作褒义时,偏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时,偏重指处世待人,十分明智;用作贬义时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

30、【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在脸笑。

31、【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宽得多。“天经地义”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32、【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偏重在对景物的留恋。

33、【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偏重在一天天坏下去。

34、【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前者偏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正合分寸。

35、【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但前者侧重于人工,后者侧重于天然。

36、【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前者指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后者指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常和“听而不闻”连用。前者强调的是经常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突出的是“熟视”。后者强调的是看见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突出的是不注意。

37、【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在平时说话;后者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

38、【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39、【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在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40、【众口铄金 有口皆碑】众口铄金: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有口皆碑:碑,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篇5

大家伙儿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往下接,一时冷了场。马小东起身道:“我家这口子就是心眼儿实在,不太会说话,你们别介意,赶紧吃,我跟她上医院处理一下伤口。”说完,拉起田欣就走。

出了酒店大门,田欣向左,马小东向右,田欣喊:“医院在这边,你走错了!”马小东头也不回:“没错,咱俩道不同,你上你的班,我回家睡觉去。”

道不同,不相为谋。田欣思忖,马小东说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天晚上,田欣和马小东结结实实地吵了一架。

憋了一肚子气的田欣率先开火:“结婚这么多年,没见你的工资涨,没见你的职务升,倒是见你的脾气大了!今天,我当着你朋友的面说的哪一句不是大实话?你嫌我给你丢人了,是吧?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尽做些没用的表面文章!”

马小东吼道:“你就是个脑袋被门夹了的蠢媳妇!谁不知道金子得贴到脸上,偏你净给我扒漏!人家看瘪你老公,你也跟着矮三分,这对你能有什么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吵声越高、眼越红。

茶几上的座机响了,田欣就近伸手一拿,没好气地“喂”了一声,是婆婆。婆婆听出田欣的声音有异,忙问出了什么事。不问还好,一问,田欣的委屈就如星星之火,马上有了燎原之势。她索性打开话匣子,来了个竹筒倒豆子,不但把婚宴上的事说了一遍,还捎带着把平日里小两口斗嘴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说了。

田欣正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话筒里传来嗡鸣声。原来,马小东一把扯下了电话线。田欣的委屈告状,让马小东顿觉自己在老妈面前颜面尽失,素来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他脱口而出:“田欣,别告御状了,你要真觉得咱俩这日子过不下去,那就离婚!我成全你!”

田欣呆住了。结婚三年也经历过沟沟坎坎,恩爱有时吵闹有时,可“离婚”这个字眼还是第一次蹦出来,而且还是从马小东的嘴里蹦出来的!

田欣顿时泪如雨下,拔脚就往外跑,跑了大约两站路,停下,回头,马小东压根儿就没追上来。

深更半夜的,没别的地方可去,田欣来到她最要好的女友小兰家楼下。

田欣抬手要按楼道口防盗门的对讲门铃301,却听见扩音器里飘出来一男一女的吵架声,女的疾言厉色:“这日子没法过了,今天你要是不给我交代清楚,我明儿就去你们单位闹!”男的严防死守:“我们单位那女同事逮着哪个男的都喊哥,她嘴上抹蜜一样一口一个哥地喊我,肯定是想要我帮点小忙。你说,我能对她横眉冷对吗?”

田欣听着耳熟,这不正是小兰和她老公嘛!

正好有邻居出来扔垃圾,田欣顺势走进楼道,一口气跑上3楼,咚咚咚敲东户的门。

屋里的争吵声戛然而止。好半天,小兰才来开门,一脸的山清水秀,丝毫没有刚才狂风骤雨的犀利痕迹。

进门,田欣先把自己的烦心事放一边,关心地问小兰:“你跟你老公没事吧?我在楼下对讲门铃那儿听见好像你们在吵架。”小兰一笑:“我家这位是典型的五好丈夫,从来不跟我拌嘴。哦,你刚才听到的可能是电视剧里的夫妻大战吧!”田欣瞥了一眼门口没放好的对讲机听筒,不好再说什么。

小兰老公附和道:“我们连脸都没红过,能有什么事呢!”他热情地给田欣沏茶、拿水果。为了让两个女人自在地说体己话,他主动提出下楼遛狗去。

田欣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她跟马小东从争吵升级到闹离婚的战事,末了,苦恼地问:“小兰,你说他是不是心里没我了?要不,他怎么敢把离婚当脱口秀说!我今后该怎么办啊?”

小兰“扑哧”乐了:“你们这对夫妻,男人能干女人贤惠,多般配的一对啊!美中不足的是,他有点大男子主义,喜欢要个脸面,听个恭维话;你有个毛病,在人前台面上,不懂外交辞令,不会粉饰,喜欢实话实说。实话实说虽然可贵,但也得分个时候,你要老这么着,他真敢跟你离!”

田欣半信半疑:“我为这个家鞠躬尽瘁,家外又没有小三作乱,我跟他从没为钱吵闹过,婆媳关系也说得过去,就因为自己说话直来直去,让他觉得在外人面前丢了脸,为这离婚,也太不值了吧!”

小兰这才向田欣交了底,刚才她确实在跟老公吵架,因为老公单位有一女同事对她老公又是喊哥又是请吃饭的,她这才开审。可是,她跟老公有个原则,不管婚姻里发生什么事,内部矛盾一律内部解决,绝不当着第三个人的面激化矛盾。只要在人前,当着别人的面,他们总是扮恩爱演赤诚,博得赞扬声一片。老公的声望藉此提高,人脉由此聚拢,事业当然顺利发达。而她除了也得到上述这些无形资产外,更收获了老公的死心塌地。哪怕她刚跟老公上演过摔盘子、丢枕头的大战,只要有第三者驾到,立刻偃旗息鼓。

人前,要给足对方面子,做好表面文章,有问题回家关起门来解决。夫妻要想经营好婚姻,修炼内功固然重要,表面文章也不容忽视。

田欣顿觉醍醐灌顶。

田欣告别小兰,刚出楼道口,一个黑影扑上来,田欣吓得失声尖叫。黑影“嘿嘿”一笑:“别怕,是我。”

原来,田欣冲出家门半个小时后,马小东的怒火就转化成了担心和自责。田欣跟他恋爱一年半,结婚三年,一直是个疼人顾家的贤内助。而他呢,确实有大男子主义的毛病,爱面子,执拗地认为,只要没有原则上的大是大非,两口子关起门来怎么折腾都行,可一旦敞开门走出去,把婚姻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就一定得从简装版升级为精装版,女人一定要跟男人配合默契,表演恩爱有加,帮着男人把坏毛病、小瑕疵藏着掖着,只表现他光辉灿烂的一面,做表面文章。所以,在田欣没做好这表面文章时,他就跟她怄气、对着干,全然忘了这点不足不过是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田欣依然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于是,就一路找了来。

马小东刚要跟田欣说“对不起”,迎面过来一个人冲他打招呼,是公司的王副总,马小东这才想起来王副总也住在这个小区里。王副总随口问:“小马,来找人?”马小东马上答:“王总,我来接我媳妇回家,我俩刚……”

田欣打断马小东的话:“王总,我们两口子来串个门,一不留神,说话就说到这后半夜了。”

王总点头而过,马小东感激地看了田欣一眼。回到家,婆婆的电话追来。田欣主动跟婆婆说他们就是拌了几句嘴,她也有不是,现在已经没事了。

洗漱完毕,马小东拎着键盘来到床头,请示田欣要跪几个钟头,他要为“离婚”那句浑话接受惩罚。田欣推了他一把:“赶紧睡觉。”

篇6

关键词:金玉文化,跨文化交际,思维模式

 

我们都不会忘记,在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金和玉的完美结合不仅凸显了奖牌的价值,更是将中国文化很好地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历程中,玉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化中最值得传承和重视的部分。

关于玉文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可金玉文化的概念还很少见。国内对玉文化的研究还停留在玉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上。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金玉文化的差异做了对比研究,并探究其差异的深层原因。

1.中西方金玉文化差异

1.1 中西方金文化差异

在韦氏词典中,关于 “gold” 的表达有超过370种,这些表达通常含有褒义色彩,象征着财富,幸福以及成就。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goldenages/years/days.

同样的,在汉语词典中,也有很多关于金的表达。许多表达与英文中的 “gold” 类似,但是金在汉语中的意思要远远多于“gold”,尤其是在古代,金泛指所有的金属。在《辞源》中,有超过250条关于金作为财富象征的表达。比如说金夫,金甲,金沙等等。而带有金的中国的四字成语更是数不胜数。例如金枝玉叶,金科玉篆,金石良言等等。

此外,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金一直与宗教密切相关,在圣经中,gold 出现了大约500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Now Abram had great wealthof cattle and silver and gold”。金在圣经中象征着权势。在中国,金也广泛应用于宗教中。比如说,在佛教盛行的265-589年,大量的金子用于建造雕像,寺庙,在佛教经文中也有很多关于金的描述。

尽管有关金的文化在中国和西方大致相同,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在英文中,金都与财富直接相关,可是在中文中并不是,比如说金风是指秋天的风,金戈铁马是战争的标志,鸣金收兵是指打锣并召回部队。金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并不仅仅因为它的提取和冶炼需要很大功夫,还因为它拥有可切割性,耐腐蚀性,持久性以及携带方便等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优势。金能够使用在很多地方,如经济,装饰,电子,航空,天文等等。此外,金在调节经济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

1.2 中西方玉文化差异

黄金所扮演的角色在西方以及中国历史上几乎相等。但是玉石在中西方文化中占有不同的地位。事实上,玉在中国蓬勃发展,可在西方文化中却很少有玉文化的踪影,因此在韦氏词典中,只有12种关于玉的解释,而其中9种都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在中国文化中,玉文化是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中国自西周以来,儒家就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用玉蕴含的道德来规范人的言行。在中国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历程中,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中融物质与精神甚至多种品格的特殊文化。中国玉文化不仅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重要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玉文化之“象”和“脉”均在。虽然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人的“玉之情结”仍在,中国文化的“玉之品格”仍在,它仍然是中国文化最值得传承和重视的部分。

2. 中西方金玉文化差异的原因

虽然玉文化在西方的缺失和在中国的繁荣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所致。免费论文。也就是说,这是由中西方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决定的。

2.1 伦理思维与认知思维

中国伦理思想,是君主和大臣之间,父亲和儿子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保持伦理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制度。中国的先哲思想,尤其是在中国半封建的地理条件和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儒学思想,使大部分中国人热切地关心道德素养以及政治生活,而不是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玉石光彩的外表,滑而坚硬的质地,令人愉悦的声音使它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代表,它不仅仅是一块华丽的石头,它被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玉石与政治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西方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趋向认知型的,古希腊开放的海洋地理条件以及它的周边区域,尤其是其手工业,商业,海洋业的发展,使古希腊的哲学家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时,哲学家及科学家都争先恐后对神秘的自然界展开探索,他们以此为兴趣和任务,因此在那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培根和皮亚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人在试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他们的认知思维模式。人们平静对待自然现象,并且尝试通过深入研究来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属性。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研究玉石,但仅仅是客观地研究它的物理属性,比如说玉石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总之,认知型思维的人仅仅是把玉石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物质,而非其他任何与社会文化相关的产物。

2.2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

通常,善于综合思维方式的人认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社会秩序和普遍的秩序都处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更加注重一个整体与各个成分之间的协调能力,而并非单独的个体。在古代,中国人会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称的,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对立。一个人只有充分考虑到事物的双面性,兼顾到任何一面,让他们之间成为对称的整体,他才能对事物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从而获取平衡感。这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譬如说孔子视黄金如粪土,崇尚中庸和和谐,反对冲突等等。视黄金为粪土的观点恰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道教的主旨所在。伟大的道学家庄子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非独立的个体。庄周梦蝶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庄子之所以选择蝴蝶,是因为他认为万事万物都以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力存在,这种强大的内力能够使它们相互竞争,得以繁荣。大的生物如此,而细微的生物更是如此。把自己和蝴蝶联系起来,庄子阐明了自己天人合一的思想。免费论文。

玉石富有光泽但并不耀眼,表面光滑柔软,富有棱角但并不锋利。小小的瑕疵使玉石愈发动人,可谓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而这正与一个人高尚的品德交相辉映。玉石的柔和光滑象征着一个人富有仁爱之心。玉石光滑的棱角象征着一个人拥有足够的个性,但同时能够做到温和谦逊,而并非炫耀武断。它的瑕不掩瑜象征着一个诚实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之处。总之,再也没有比玉石更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美德的东西了。

与综合性思维不同,西方人更加注重分析性思维。也就是说,他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从构成这个事物的若干要素着手,了解每个要素的性质,功能,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所有的要素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相互区分,相互对立。因此,西方人始终认为自然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它能够被人类社会所征服。在人类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加强调人类在社会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与传统中国思想中强调的人类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免费论文。

由此可见,对于西方人来说,玉石只是一个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美观的石头。它可以供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也可以供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在特殊的地点展开考究,更可以供喜好收藏的人在市场上购买并且欣赏。除了是块美观的石头外,玉石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文化意味而言。

2.3 求同性与求异性

两千年以来,中国的政治由集中的氏族制度来主导,也就是社会规范以及个人信仰的统一性。从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人们按照大致相同的思想模式思考。他们应该按照同样体裁的文章,表述同样性质的观点(连,2002).任何反对的声音都被认作是异端,由此便形成了中国式求同性思维。它注重求同,拒绝求异。求同性和我们之前所说的伦理性,整体性一起构成了中国集体思维的特点。它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观。玉石诸多独一无二的良好品质恰好吻合了人们对于和谐概念的追求,并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玉也就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逐渐发展成为蔚为大观的玉文化。

与中国的传统思维不同,西方人认为,对待一个问题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并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连, 2002)。自古以来,西方思维模式一直随着时代和科学与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因此多种多样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之间可能会充满冲突。例如,经验主义的代表者培根和洛克主张归纳法,贬低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法;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赞成推论法,贬低归纳法(连,2002)。 在很大程度上,个人主义源自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发展而来的科学。那些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很少对自己的观点产生过犹豫,相反,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论调并对权威持怀疑态度。在玉的自然属性中,似乎很难找到玉所代表的和善与西方人个性中的侵略性相似的特点。

3.金玉结缘—中西文化的融合

在北京奥运会上,金和玉的完美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奖牌正面为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的边缘为金属,中心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臂造型的玉臂。玉器是中国玉礼器之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四方”。中国自古传承着一句“化干戈为玉帛”的名言,“干戈” 指古代战争和兵器。玉帛是指玉器和纺织品,是会好友的礼物,隐喻和平。将和田玉镶进奥运金牌,表明着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它为奖牌加入了中华民族的体温,加入了情感联络,是中西方文化合璧中最灿烂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郭洁敏.当今国际关系中文化融合的新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5,(1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李静.借奥运之风,弘扬中华玉文化.艺术市场,2007,(6).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6]朱怡芳.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2).

篇7

关键词:音乐;电影;视觉;结构

在艺术的分类上,关于电影一直有一个争论,即电影是否是综合艺术。综合论者认为电影综合了许多艺术样式的特征,因而属综合艺术。反对者反驳道:是否一种艺术样式包含其他的艺术元素都可被称为综合艺术?那么,舞蹈、戏剧、建筑、歌唱都可属综合艺术,如此一来,分类的价值是什么呢?其实分类重要且基本的前提就是:此门艺术独立的特性和最基本的特点。电影之所以不是文学,不是戏剧,其最区别于其他的就是电影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光波、声波。其中声波中就有最可爱、可贵、可敬、可叹的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是有机的整体,像弗里茨•朗的《大都会》、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等都是因为片中精彩的电影音乐而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到底什么是电影音乐呢?音乐是电影的附属,还是电影是对音乐的一种解释,抑或是两者密不可分?

对比两本电影音乐方面的著作有意思并且有意义的。一本是法国人皮埃尔•贝托米厄所著《电影音乐赏析》,另一本是挪威的彼得•拉森所著的《电影音乐》。两本书视角和风格都迥异,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电影音乐的珍视。影视音乐不只是画面的陪衬,其本身和内涵都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音乐构思了一个有序世界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而这些正是保证了电影蕴含的真谛和永恒。

一、奇妙的结构和视角

两部书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结构精致有序,视角独特有趣。在《电影音乐》一书中,作者追溯了电影音乐的历史,探讨了电影音乐的叙事、美学和心理功能等关键问题。为了探究电影和音乐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重点深入地分析了几部经典电影,如霍华德•霍克斯的电影《夜长梦多》(1946)、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西北偏北》(1959)以及后来风靡一时、影响极大的几部影片,如《星球大战》(1977)和《银翼杀手》(1982)等。

作者精辟地阐释了音乐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对电影本身也不时有全新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全书用历史、分析和原理三个词就可以十分精确的概括其阐释内容的关键所在,覆盖面也仅为西方电影音乐,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至现今时代都进行了历史的阐述,并用图解、谱例的方式分析了不同时代音乐在电影中的功用,且对如何将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全书由前言,十个章节的正文构成。全书倾向于在书中展现电影音乐叙事和情感功能方面的不断演化的新旧理论。

《电影音乐赏析》则是从辩证讨论思辨的角度出发,着眼的话题为:讨论音乐的有条不紊还是杂乱无章,各种不同的音乐是昙花一现还是亘古永恒。本书由序、导言及三个章节和结论组成。区别于《电影音乐》的一点是:取自电影音乐实例的选择覆盖面更广,除了西方音乐,还涉及了亚洲及其他地区。对音乐的感觉体现了每个人的品位。他认为,抛开电影,光买电影音乐的原声碟的意义不大。这一点与彼得在《电影音乐》中的看法有点出入,彼得认为要想避免画面的叙事力量迫使我们仅仅听到音乐中那些复述画面内容的要素,我们也必须听到音乐本身“以它自己的语言”所说的内容。

二、感性和理性的舞蹈

《电影音乐》艺术理性严谨,他大量的举证谱例,小心的引述各个理论家的论点,再大胆的做出自己的结论。叙事风格严肃谨慎。在这种可敬的态度中,透露出十足的可信度。并且在题材的选择上不滥用、不轻率。

《电影音乐赏析》的语言风格则浪漫感性、激情澎湃,又有很浓烈的个人色彩。作者的自信和遣词造句的准确别致随处可见。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影片并附有很多经典的画面,经常就某一个细节展开讨论和得出推论。当然,并不是由所有的细节堆砌成文。本书虽然只有三个篇章,但由于篇幅大大超过《电影音乐》,少数的篇章显得更加主题化,每个篇章中的都分为若干节,粗略一看每节似乎并不相关,与作者热烈自由的文笔相应,但仔细一读,节节都是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三、瑕不掩瑜的完美

这个世界似乎没有完美的事情,然而即便是接近完美也是让人叹服。那么瑕疵部分在于哪里呢?其实不在于书的本身,而是翻译。译本往往是通过其他的解读来认识作者。难免会有翻译者的主管意识的干扰。《电影音乐》中阿尔弗雷德纽曼著名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号角”被翻译成“二十世纪福克斯喇叭”,虽然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细节问题,但是阅读是的顺畅受到了阻碍。另外,该书去掉了原著在最后末尾列出全书的索引目录,只给了若干注释。给读者在相关问题的查找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显然这本译作相比于《电影音乐赏析》要流畅的许多,后者书中存在了大量语句失常,前后不通,译名也往往没有普适性。比如徐克翻译成苏•哈克,约翰•威廉姆斯翻译成琼•威廉姆斯,有的章节小标题也是过于文艺,欠缺简洁说明性:怎样进入大屏幕音乐,在时间中延续的乐典,对电影结局的担忧孕育了延绵不绝的音乐旋律,电影音乐变质的时间等等地方。

但无论如何,这和原著并无关系,也不影响我们对它的欣赏。

让我们感悟了电影音乐的历史、艰苦迂回的发展和意义。

两本书的完美交集在于:共同指出了电影音乐是电影中的灵魂元素。用克劳迪娅•高伯在其著作《听不到的旋律》中对电影音乐的功用所作的论述来总结他们:音乐的首要任务是,让观众与电影虚构融为一体。有些情况下,电影中的音乐“给故事世界的事件增添了史诗性质”,此时,音乐不是把我们卷入叙事之中,而是使我们注意到它的存在,从而强调了电影作为一种场面的性质。音乐“通过使观众易于进入主观性,而了电影娱乐机器的车轮”,音乐“充当着催眠声,邀请观众去相信、注视、识别、消费”。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贝托米厄 电影音乐赏析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3月

[2][挪威] 彼得•拉森 电影音乐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年7月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弟子规》 实践 诵读 德育

一、开展《弟子规》亲子诵读

《弟子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断地听到同行们介绍,他们学校如何如何地开展弟子规的学习,慢慢地我也发生了兴趣,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短短的360句里面,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可以说是内容广泛,对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弟子规》就是规范,孩子们有了规矩,有了做人的准则,何愁不成为国家的栋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逐步地开展了《弟子规》学习,但是发觉收效甚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后,我发觉,应该采取生动活泼的办法,最好是让家长参与起来,不断的努力以后,终于有了很大的成效,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事,学习成绩和动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习的方法:开展《弟子规》亲子诵读,让家长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来参与,我们一起帮助改善。( )里面是我对家长的语言进行的修改。

父:上下五千年,智慧代代传,童蒙首养正,恭诵圣贤篇!

――(经大家一致考虑,改成了“童蒙养正气”。)

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家和万事兴,孝悌最为重――(家和万事兴,孝悌第一功(改正的原因:说明因果关系,并且押韵,兴是平重是仄不押韵。)

子: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子: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古筝音乐继续,稍作停顿后转换)

父:谨严持身,信实为人――(谨严持身心,信实为世人:和所有的句子统一,并且世人扩大了范围。)

子:――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子: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音乐停顿、转换。)

父:人人皆须尊重,爱己之心爱人――(人人皆须虔诚尊,爱人爱己同一心。)

子: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近仁者、增长正能。――(近朱者赤,近墨黑,亲近仁者遍芳菲。)

子: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父:读圣贤书,字字体验――(人人勤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幸福出)

子: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音乐 停顿 转换)

愿我们共同传承中华智慧,时代海洋,做实现中国梦的好水手!――(父子共同:伟大智慧共传承,时代圣贤行;中国强梦必实现,世界民族皆共赢。眼界、胸怀皆扩大。)

当然,这可以说是最优秀的,这位家长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的家长和学生在台上不知所云,语无伦次,当然我们要鼓励他,让他更好地带动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就是鼓励性的。

二、对《弟子规》进行生活式的解说

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对大部分语言文字还是不了解的,我就深入浅出进行了生活式的解说,下面略作举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对学生们说:人生是短暂的,我们谁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一部分孩子举手),我接着说,生命一去不复返,随着年华老去,我们的爷爷奶奶离开了人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早晨要起早,晚上要晚睡,要珍惜时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说:我们要讲究整洁,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扣子要系好,袜子、鞋都要穿戴平整,养成良好的穿衣打扮的习惯,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做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这也是对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是什么意思呢。人世间没有不喜爱自己子女的人,父母爱我们,我们也爱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没有任何的困难,但是如果父母不爱我们,像新闻里的某些父母就抛弃了他们的子女,当子女长大成人以后,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白发苍苍,到了不能够衣食自理、需要供养的时候,子女面对他们,这时候要孝顺他们,供养他们,这才是最困难的。但是无论如何,父母毕竟是父母,父母无论怎样,我们依然要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值得每一个人来学习。

“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要给予谅解,我们也要帮助父母,告诉他们错误出现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对父母提建议的时候,要和颜悦色,语言婉转,不仅要让父母认识到错误,还要使他们乐于接受,假如父母语言粗暴,拒不接受意见,做儿女的人不要和他们针锋相对,要善于忍耐,暂时地回避一下,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再把他们的错误温柔地跟他们提出来,相信父母一定会接受的。在学习这些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孩子们越小,对于正能量的接受越快乐,我常常设想,如果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弟子规,会有相当的难度,事实也证明,年龄越大学习困难,这不仅仅是记忆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纯真、质朴方面的问题。

三、批判地继承《弟子规》

《弟子规》主张先道德教育后文化知识教育,这和司马光的“德才兼备”论吻合。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弟子规》毕竟是先人的理论,难免有一些封建思想在内,因此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时代在飞速前进,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把不符合现在社会的东西排除在外,前提是,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作用和借鉴意义,要了解《弟子规》,明晰《弟子规》的创作背景,惟其如此,《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精髓才会被我们吸收利用,其当代德育价值才能得以正确的实现。

篇9

关键词:中文版《妈妈咪呀!》;音乐剧歌词翻译;生态翻译学; 多维度选择适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93-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49

众所周知,歌词的翻译并非易事,而音乐剧中歌词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当《妈妈咪呀!》中文版登陆中国舞台的时候,其歌词的翻译马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网站、报刊、杂志和现场观众、业内人士的评论来看,《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歌词基本上获得了认可,但同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究竟中文版歌词有哪些妙处,又有哪些遗憾之处?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度的透视,从而更全面地揭示音乐剧歌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1 .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翻译研究途径。它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原语和译文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的过程。译者要在语言、文化、交际等不同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转换的程度、读者的反馈和译者的素质可以作为译文的评价标准。最佳的译作应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胡庚申,2004)。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其基础理论在翻译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

2 . 音乐剧《妈妈咪呀!》及其歌词翻译的生态环境

《妈妈咪呀!》的中文版权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从英国小星星公司买下,并于2011年登上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舞台。来自地中海的异域之风与中国的文化空气相交融,开启了音乐剧本土化的先河。《妈妈咪呀!》电影版和音乐剧英语版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

根据上世纪70年代阿巴(ABBA)乐队的多首经典歌曲创作而成的《妈妈咪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希腊爱琴海小岛上的故事。母亲Donna和女儿Sophie以经营小旅馆为生。不知生父是谁的Sophie在婚礼前夕发现了母亲曾经与三个男人有过亲密关系。于是,她向三位可能是自己父亲的男人发出了请柬……故事就这样充满悬念地发展下去。这部音乐剧自然清新、幽默风趣,动听的旋律与朴实的歌词串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

制作方表示翻译对于中文版来说是重中之重。因此,歌词的译者经历了一个“海选”的过程,最终定为两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和著名音乐人陈乐融。由于英方制作团队始终坚持要求《妈妈咪呀!》中文版能做到“原汁原味”,剧组还需把译好的歌词再翻成英文,交给版权方比对。ABBA乐队的两位主唱作为第一轮审核的考官将考核中文版演唱是否会改变作品原有的风格。

如上所述,充满异域风情的故事,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版权方的严格要求,再加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超高的观众期待,形成了音乐剧《妈妈咪呀!》歌词翻译的生态环境,即“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胡庚申,2008: 1)。

译者必须在这一生态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译者又是怎样做到多维度选择转换,转换程度如何?本文将从音乐、语言、文化、交际和情节五个维度进行评析。

3 . 音乐剧歌词翻译的多维度适应转换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 8),这主要是基于翻译实践、译论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提出的。但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转换绝不仅限于此三维。翻译生态环境中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着译者应该做出的是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与选择,而且每个维度、每个层次、每个方面又都有多种相互交织、互联互动的不同内容(胡庚申,2006:53)。

而笔者认为,在翻译《妈妈咪呀!》歌词时,除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和上文分析的生态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之外,我们尤其不应该忽视文本类型的因素。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也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这一方面,莱思(Reiss,2004)和纽马克(Newmark,2005)的研究都成果颇丰。而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功能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细致地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音乐剧的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本。除具有一般文本具有的表情、呼唤等功能外,它还具有歌曲的歌唱的功能,和戏剧台词般的表演功能。因此,在翻译这种特殊文体时,除语言、文化和交际维之外,译者还要进行音乐和情节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下文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妈妈咪呀!》中文版(来自于新浪网《妈妈咪呀!》中文版官方网站)歌词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情况。

3 . 1 音乐维

音乐剧的成功离不开传唱度高的歌曲。因此,当一部音乐剧被制作成其他语言版本时,其歌词的可唱性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在将歌词翻译成汉语时,要注意抓住歌词原文的音乐特征,译成汉语之后要对照曲子和歌词原文,反复诵读、仔细推敲,看看译文是否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歌词的节奏和押韵问题”(谢庆立,2009: 132)。简言之,中文版的歌词首先要在音乐维度达到听着顺耳,唱着顺口。

例:You can dance, you can jive, having the time of your life,

See that girl, watch that scene, diggin’ the Dancing Queen.

译文1:你能跳,你摇摆,享受你多姿多彩,

那女孩,那姿态,跳舞是她最爱。

(Dancing Queen中文官方版本)

译文2:尽情舞动,尽情摇摆,尽情享受你的生命,

看看那女孩,看看那舞池,全为皇后所吸引。

(Dancing Queen李玟MTV版字幕)

分析:译文1字数与英文句子音节数一致,且做到了句尾押韵。而译文2却没有做到这两点,不具可唱性,因此只能算是歌词大意。

而同是这首歌曲中的下一句:

Friday night and the lights are low,

Looking out for the place to go.

被译为:周五晚上的灯朦胧,

想找个地方躲一躲。

句尾没有做到押韵,可唱性大大降低了。不妨改译为:

周五晚上的灯朦胧,

想找个地方去放松。

3 . 2 语言维

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8)。正如前文所说,制作方希望中文版的《妈妈咪呀!》是“原汁原味”的,而观众同样也希望能够领略到该音乐剧独有的魅力。为此译者必须要适应原文的语言风格。为了译出歌词的朴实真挚,幽默风趣,译者做出了适应性选择,亮点在于:

3.2.1 使用丰富的流行语

《妈妈咪呀!》的歌曲大都是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塑造人物的个性。中文版歌词中也选择了许多流行语,使得歌曲更加贴近生活,很“接地气”。如下例:

原文:You’re so hot, teasing me.

So you’re blue but I can’t take a chance on a chick like you.

That’s something I couldn’t do.

There’s that look in your eyes.

I can read in your face that your feelings are driving you wild.

Ah, but boy you’re only a child.

译文:你很辣,你很帅

但是我,不能够就这样放纵你乱来你还只是个小孩

要放纵,要最High

我知道,你眼底在闪烁不一样的光彩啊~~小鬼你不要学坏

这首Does your mother know是Donna的好朋友Tanya对一个爱慕她的年轻小伙演唱的。在翻译这首歌曲时,译者除了为了顾及到节奏和押韵,对句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外,在选词方面也很好地适应了原文的风格,在轻松幽默的调侃中透露出教训的语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your feelings are driving you wild”被处理成“要放纵,要最high”。“high”是当今中国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形容一种特别兴奋的情绪,虽然是英文单词,用在中文版歌词中也恰到好处,因为Tanya本人就是一个虽人到中年,却依旧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女人,因此在中文版里,从她嘴里唱出这个词,再自然不过了。

3.2.2 保留部分英语单词

中文版歌词对于原歌词中许多英文单词都作了保留,故意不译。例如: dancing queen, Mama mia, honey, money或是bye bye等。有观众对此存有争议,而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正是译者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结果。其中当然有前文所提到的音乐维度的转换,因为如果将这些单词译成汉语有可能难以达到押韵的效果,降低可唱性。此外,这样的处理也是语言维度的选择性适应。许多观众早已对这些英文歌曲耳熟能详了,歌曲中反复唱到的一些词语早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语,也会经常出现在一些汉语流行歌词中,如果不译不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若把“money,money,money”译成“金钱,金钱,金钱”或“钞票,钞票,钞票”,在舞台上大声唱出反倒会让观众觉得别扭,失去歌词原有的“味道”。

当然,《妈妈咪呀!》歌词在语言维度的处理上也有微瑕。那就是对个别俗语或俚语理解有误,译文佶屈聱牙。例如:“Dancing Queen”中的一句:“Where they play the right music, getting in the swing”被译为:放点动听的音乐,放松下曲线。而“getting in the swing”是“适应一种新的环境”的意思。在歌词里应该理解为尽快融入到这种音乐氛围之中。因此试将此句改译为:那里音乐正high,快把舞步迈开。

3 . 3 文化维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克服由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胡庚申,2006: 51)。这就是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音乐剧歌词中往往也含有一些异国文化所特有的因素,如人名、地名等,勉强直译出来,可能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障碍,或难以引起观众共鸣。因此译者必须从观众的角度考虑,进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如下例:

原文:So I must leave, I’ll have to go

To Las Vegas or Monaco.

And win a fortune in a game,

my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译文:那么我,就只好

飞到澳门去搏一票。

看眼前筹码堆成山,

我人生从此不一般。

在这首“money, money, money”中,译者将Las Vegas(拉斯维加斯)和Monaco(摩纳哥)两个国外赌城归化地处理为中国观众更为熟知的赌城澳门,这种文化维度的适应性的选择转换顿时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例如,西方人对于爱情的描写较为直白,而东方人较为含蓄。在翻译歌词时,译者还必须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在众人一起观看的舞台音乐剧中,若出现不雅的有悖于价值取向的歌词会产生尴尬的效果。《妈妈咪呀!》中也有少量歌词对于情爱的描写过于直白,例如:歌曲“honey, honey”中的一段:

The way that you kiss me goodnight,

The way that you hold me tight,

I’m feeling I want to sing ,

When you do your thing.

这是Sophie在母亲的日记里发现的一段甜蜜恋情的记录,表达了和恋人在一起的那种亲密与快乐。特别是“I’m feeling I want to sing, when you do your thing”若按原意译出的话必然会超出中国观众的审美接受度。因此,在经过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后,译者得出了如下译文:

你枕边的一个吻,

你怀抱里的温存,

不管你能给多少,

我就是想要。

3 . 4 交际维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顾名思义,是说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6: 51)。对于一首歌曲来说,交际意图就在于传递歌词包含的情感。尤其是音乐剧中的歌曲,往往由不同的角色来演唱,用于抒发歌者在某种情境下的情感,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因此,译者不能简单地拘泥于原歌词的表层意思,而是要适应歌曲的语境,准确把握歌词的情感,如歌词翻译家薛范所说“统摄原意,另铸新词”(薛范,1997: 171)。

许多人对于《妈妈咪呀!》中多首歌词的处理不甚理解,因为单从字面来说,译文和原文并不相符,但是如果通读整段歌词,就会发现译文所表现的情绪或抒发的情怀与原文是很契合的。例如:“Take a Chance on Me”中所唱:

原文:If you change your mind,

I’m the first in line.

Honey I’m still free,

Take a chance on me.

译文:宝贝别等待,缘分不常在。

爱神的青睐,别把她推开。

这是Donna的朋友Rosie唱给Donna曾经的男友之一Bill的歌。看到朋友的爱情已经有了圆满的结局,渴望爱情的Rosie,希望Bill能够给她一个机会,于是展开了真诚的表白。这首歌所起到的交际功能就是打动Bill的心。很显然,译文没有“忠实”于原文,甚至增添了“缘分”和“爱神”这样的信息。但是,这样处理似乎更符合中国人表达爱情的习惯,“缘分天注定”,比原歌词更具说服力。

3 . 5 情节维

音乐剧首先必须是戏剧,然后才是演唱,且音乐不是切片式的歌曲,而应该是配合剧情发展的。虽然和其他的音乐剧不同,《妈妈咪呀!》是先有了歌才有故事,然而,ABBA的歌曲却与众不同,它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感,正是这一点给制作人朱迪·克蕾默带来了灵感,深信这些十几年前的歌曲,能够串连在一起,讲述一个合理而生动的故事。因此,在翻译音乐剧中的歌曲时,译者必须将情节作为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维度,了解歌曲在整个剧中起到的作用,使得歌词要适应剧情的发展。以歌曲“The Name of the Game”为例。这首歌是Sophie在婚礼前夜对可能是自己父亲的Bill所唱的。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来看,这首歌曲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因此,译文必须要引人入胜。以歌曲的副歌部分为例:

原文: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Does it mean anything to you?

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Can you feel it the way I do?

译文: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角色又是怎样?

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感觉是否一样?

译文没有受到原文表层意思的局限,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找准了歌曲在整部音乐中的定位。“故事走向何方”似乎替观众道出了心中的疑问“到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种情节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为下面的剧情做了铺垫。正如ABBA的成员比约恩所说,“如果只是ABBA的单曲,那么被填写其他语言的歌词,肯定很难体现我们创作时的内心所想。但在音乐剧里,这些歌曲是参与剧情发展的,只要观众能听懂和理解就是成功”(伍斌,2011)。

4 . 结语

音乐剧歌词翻译的特殊生态环境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决定着译者进行的适应性选择更应该是多维度的。《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虽然在细微之处仍有欠缺,但是瑕不掩瑜,无论从译者素质、观众反馈还是多维度的适应性转换程度来说,都能称得上是整合度较高的翻译,基本做到了入耳、入心、入情、入境。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未来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音乐剧被制作为中国版登上舞台,近期刚刚上演的音乐剧《猫》中文版就是一个例证。因此,音乐剧歌词的翻译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赖慈芸译. 台湾: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 0 0 5.

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Translated by Erroll, F. R.).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71/2000.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4.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 M ]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4 .

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 J ] . 上海翻译,2 0 0 8 ( 2 ) .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J ] . 中国翻译,2 0 1 1 ( 2 ) .

胡庚申. 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J ] . 外语与外语教学,2 0 0 6 ( 3 ) .

伍斌.“没有好故事,音乐剧甭想成功”[ N ] . 解放日报,2 0 1 1 - 7 -1 3 .

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06-02

“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典类型,它不同于传统的旨在帮助解释阅读中所遇“难词”的消极型词典,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是为语言学习而编写的积极型词典,并且,前面也已经分析了,它是一种外向型词典,不同于供本族学习者使用的school dictionary,它是专门供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的learner's dictionary。尽管对外汉语辞书界以及教学界众多学者们都对其进行过理论或者实践的探索,但是,相比于品种丰富的教辅读物、对外汉语教材和学习软件来说,对外汉语词典却有着众多的不足之处,种类少,并很少有精品出现,产品仍然想对比较薄弱。

一、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市场上原有的这种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还是融合了编纂者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针对对外汉语实际的教学情况,在传统汉语词典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正是由于这些改变和创新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多方面的便利和帮助。但是这些词典中也不乏一些缺点和遗憾。

1、用汉语解释汉语

这种传统的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属于一种单语的词典,通俗的说就是整本书都使用的而是汉语,不论在词语还是用法上都用汉语来解释汉语,这种解释方法虽然有利于汉语学习者直接接触汉语,形成“目的语思维”,但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很显然门槛高了一些,通常这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基础都相对薄弱,对这种解释方法的查找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在[注意] 部分,这部分的解释对于汉语初学者都很有帮助,但是通常这部分的解释使用的都是一些专业术语而造成使用者无法正常理解。例如在词条“不但”的后面有这样一条[注意] ――“不但”用在前一个分句的主语后时,后一分句的主语必须跟前一分句的主语相同;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要用在前一分句的主语前。这种解释的绕口程度就算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了都会花上一番心思才可以,更不用说让这些第二语言学习者了,对他们来说,这种解释简直就是天书。

2、因字查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因字查词”是一种内向型语文词典常用的编排方式,就是说在相应的字头下面放置相应的词条,这都是在一个前提下才可以完成的,就是查词的人必须知道这个词的组成汉字才可以,在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中,尽管做出了一些改进,在字头下面增列出逆序词,但是本质上还是用字来给词进行归类,排序并且进行检索的。这种排序的方式对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当他们在阅读书籍时遇到不熟悉的词,固然可以通过其组成汉字在这本词典里查到读音、用法等相关信息,但是更多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当他们听到不熟悉的词时,想要了解它的写法、用法和意义时,要通过字头来查词就比较困难了,或者说在学习者想要表达某个意思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时,因字查词也显得不太起作用了。

但是在总的来说,这种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是一种具有比较高水平的词典,它代表着出自国内外汉语专家之手的典型学习型词典。瑕不掩瑜,这种词典在传统内向型词典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是有利于对外汉语词典的发展的,尽管存在着以上的某些局限,但是它也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的优化原则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的优选原则

1、同场同模式的原则

学习型词典的释义应该更深入细致地揭示义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和共性语义特征,具有类义关系、同义关系等的义位应侧重于区别性语义特征的揭示,与此同时,具有交叉关系、反义关系等的义位要考虑到内部的个性语义特征以及外部共性语义特征的揭示。但是在语义场的规约下,不论具有何种关系的义位,每个义位的附属义、义域和核心义可以清楚地比较,使得它们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在进行对外汉语词典的释义时,应该使各部分得以修改和完善,并且在底层义场下对各个义位的释义进行重新界定,重视语义特征的提取,使释义不断优化。

2、同类同模式的原则

对于相同词性的词解释时需要有大致相同的模式,这样才可以方便区分和理解,并且可以增强学习时的规律,并且在同一词性当中也需要分出对种类型的释义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来对那些释义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3、应用义素分析法的优化原则

义素分析法又叫做语义成分分析法,虽然词典释义元语言的义素分析和人工元语言的义素分析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道理相同。词典的义素分析法只能在分析性释义、定义式释义等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对于那些以词释词的形式就无效了,通过义素分析法可以比较处于同一底层义场下各义位的语义特征的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义位中各语义特征的情况,是检验释义优劣的一个有效方法。;

4、元语言的优化原则

(一)工具词条的精简原则

学习型词典在元语言的运用方面表现出数量趋简、自觉控制的趋势。通常情况下,中级或高级的汉语学习型词典需要大概5000个常用词做释义词,而入门级的汉语学习型词典只需要使用4000个常用词作为释义词就可以,这样分开等级就可以让初学者有更多的选择。在工具词条数量上需要尽可能地精简,尽可能的使用最少的工具词条去解释更多的词义,让这种新的对外汉语词典具有最精简的释义。

(二)适度使用人工符号元语言的原则

狭义的元语言表现为标志,符号等人工符号元语言,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元语言。符号语言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公认的词类,词汇类别和其他类别符号。在这里讲的符号语言就是指的是这种狭义的元语言,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志,符号等都可以和解释语言互换。人工符号的元语言的特点是简约高效,含义单一,所以在词典中进行酌情的增设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狭义的元语言在词典中的使用不可以泛滥,不可以随意的使用,要注意控制一个使用的度,用得过多就会让使用者难以掌握,而用的过于随意就会产生歧义,让使用者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

(三)解释语言的自足性原则

使用者在查看某词释义时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在不用另行翻阅其他工具书的情况下自行到该词下再查看解释,使得该词典可以解释所有用于该词典的叙述语言,也就是说在解释语言时一定要有自足性的原则。

结束语:

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应该尽可能的去建立畅通的学习通道,努力的消除学习者在查找时的障碍,让学习者在查找时可以最快捷、最方便地去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这就需要真正的对以往的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然任重而道远,所以只要坚持这些优化的原则,相信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一定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智初.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的优化[J].辞书研究,2012,(6):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