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1: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说明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说明文

篇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说明文。

1.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

4.说明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

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平实(或生动)。

【考点梳理】

根据课标要求,笔者分析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主要考点有:

1.捕捉、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辨识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3.对重要信息的评价与综合理解能力;

4.对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语言的准确性的品味能力;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的能力;

7.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牛刀小试】

航天员都吃啥

孙立华

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先后有400多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在长期远离人群时能情绪稳定,在失重脱钙等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力,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中,航天员的饮食却显得十分复杂且特别奇妙。在早期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

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在6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都是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到了1965年,航天员才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虾、鸡尾酒、土耳其布丁、奶油鸡汤等。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航天食品的包装要求是:保证在失重情况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一般有罐装(铝罐或双金属罐)、盒装(复水食品盒)和袋装(复水饮料袋、蒸煮袋、铝塑复合袋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阿波罗”l0号以后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是改进了食品的包装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样,食用方式也改为用勺子吃。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复水盒采用硅橡胶隔膜来防止加水后漏水,使加水操作更为方便可靠。苏联使用的复水食品包装是软塑料袋,加工比较简单。美国航天飞机还使用复水软料袋,它的加水原理与复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品可采用软塑料内包装和硬塑料外包装。救生饮水可采用马口铁罐或塑料瓶包装。

20世纪80年代

照菜单进餐,菜单上的食品保证一周内不重样。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就成了研究人员热衷于讨论的问题。美籍华人王赣骏太空飞行时,为了使他有好胃口,他太太特意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一一“王太太炒羊肉”。为了能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四季水果都有。

21世纪

2006年,研究人员针对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甚至一些绿色蔬菜也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可以将自己的拿手菜和招牌菜送到太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船上摆宴会。现在的航天食物和太空进食方式与地面上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失重,航天员可以只用嘴去吃浮在空中的东西,双手去干别的。而且为了防止食物产生碎屑,食物都略带粘性,可以粘在盘子中。目前,美、俄各国正在加紧研究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它可为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 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

2.把握文意,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人员的不懈研究努力,航天员在太空的进食方式在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是___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改进为____________;到了21世纪,航天员的进食方式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

4.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品味以下句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

5.下面是某同学读完此文后做的读书笔记,经同学交流后,发现其中有一处不正确,这一项是( )。

A.在上世纪60年代初,航天员食用的食品种类较少,主要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

B.上世纪70年代,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航天员甚至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C.上世纪80年代,航天食品几乎和地面一样的丰富,航天飞机上安装了先进的“太空厨房”,能为航天员提供种类多样的食品。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克服了太空失重的情况,航天员进食非常方便,并且,所有的绿色蔬菜都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

6.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太空的深入,我国科学家掀起了研制、开发太空食品的,假如你是一位太空食品研究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会为我国的航天员研制出怎样的太空食品?并说明你研制时考虑的因素(两点即可)。

太空食品:

考虑因素:

23页阅读参考答案:

1.(1)指处于重要地位。 (2)脱掉水分,仍然保持水果风味的太空食品。

2.“嘴对嘴”(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用勺子吃;与地面差不多。

3.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

4.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空食品多样性的特征。

篇2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起来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1 树立明确的目标。省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在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教之以情,学之以趣。“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3 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的《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4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篇3

关键词:说明文;特征;顺序;说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58-01

初中阶段说明文在课文中占的比重不大,既不及记叙文生动、有吸收力,又不象议论文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相对来说较为易学、好懂,所以往往为教师和学生所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注意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复习要点,并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得较佳效果。说明文的具体考试目标是:阅读一般说明文,能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 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性语言具有的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明确具体考试目标以后,采用什么方法组织复习呢?可以采取“归类分析、读写结合”的方法,将所学的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异同分别归类,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都是说明建筑物的;《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松鼠》都是说明生物的,如此类推。复习时以类为单位,抓住重点课文,举一反三,并辅之以写作练习,这样做,比起逐篇复习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分别谈谈具体做法:

一、 帮助学生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这是读写说明文的基本要点,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难点。一般来说,学生读写说明文时,对不同类事物的特征比较容易抓住,而对同类事物的不同特征则往往难于把握。教师在归类分析时,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辨同类事物的不同特征上。如同是建筑物,除了它们本身在形体、规模、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外,人民大会堂恢宏、雄伟,具有现代风格,故宫博物院则古朴、典雅,体现出古典风貌;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了我国人民前仆后继的光荣斗争历史,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则是俄国人民开展地下斗争的战斗堡垒。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说明文的能力。

二、 帮助学生把握说明顺序

这是使学生能真正读懂和写好说明文的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在读说明文时,对说明顺序往往不够重视,而在写说明文时,则又往往缺乏通盘考虑,精心构思,而是想到那儿写到哪儿,缺少条理,可以通过课文的复习,分析和归纳各种类型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一方面是同类事物在说明顺序上首先具有共同性,如说明建筑物,一般可以按照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空间顺序依次说明,说明某一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则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说明它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而说明某一产品、物件,则又可以按照先特征,后功能,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来说明。另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由于其各自的特征不同,或者说明的侧重点不同等,在说明顺序上又具有差异性,有的在总的说明顺序上可能相同、相近,而在局部的说明中,顺序又可能有所不同。在对各种说明顺序进行分析、归纳的同时,要做一些书面作文或口头作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掌握各种不同说明顺序的能力,特别是通过不同的顺序说明同一事物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顺序进行说明,并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三、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中常用的说明方法,然后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下面就《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举例子、作比较)不对称,得自然之原生态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分类别、举例子)不雷同,置身自然山水间之感。

(3)花草树木的映衬――(举例子、作比较)不寂寞,着眼于诗情画意的营造。

(4)远景近景的层次――(举例子)花墙廊子,界而未界,隔而不隔。体现隐约朦胧之模糊美。

(5)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举例子)阶砌旁、墙壁上,种草栽竹。雕镂设计,

篇4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中学地理课上,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热带地区大多数都是穷国呢?”

戴维・S・兰德斯给出了三个答案:

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的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进一步减少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地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

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会感到四肢乏力,需要休息很长时间。而温带,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活力,很少休息。”

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受到影响。

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时速25毫米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时速为60毫米。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章第六段举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这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篇5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能力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自然与生物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是因为学生对这些文字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不喜欢这样的文字;一是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很好地摆正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这二者之前的关系。

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要学生熟知阅读科普说明文的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的解读;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由对科普说明文的理解过渡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上面。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全貌、蔚蓝大海、百鸟飞翔的自然图片)“在这个由亿万星球所组成的璀璨银河系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有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还有无数的生灵在她广袤无垠的怀抱中繁衍生息。而我们人类就是其中的一员,与万物一同呼吸,共生依存,从鸟儿那里我们学会了飞翔,从鱼儿那里我们学会了遨游,自然万物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灵感和生存的智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这位医学家,生物学家的独特视角去观察这些生物的世界,去做一点新的思考,获得一点新的启迪。”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筛选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

3.学习作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自然与生物的思想。

三、预习检查

作者作品

1.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四、融入作品,换位思考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复述概括)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小生物担任它的发言人,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集体生活,并从文中找出概括你们群体生活特点的句子。

是一个明确学习流向的自主阅读体验过程,也是一个复述概括的训练过程,注意在复述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每种动物都具有人的习性这一共同特征 。

明确:总结概括生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分工明确,会交流会合作,步调一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人类社会非常相似。正如刘易斯・托马斯所说“作为有着生命的生物种类,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已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

五、探究主旨

1.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3分钟后检测同学们准确把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出示检测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述是正确还是错误,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

(1)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人类的行为,说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反过来蚂蚁像人类,这种看法得到生物学界的普遍认可。

(2)许多生物,作为独立个体,不会有什么思想,但作为群体,比方说蚁群聚集在蚁丘边,经过筹划,思考,谋算,便形成集体智慧。

(3)“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让人为难”,说明蚂蚁的很多行为与人类相似,我们却不去承认这一事实,作者意在讽刺人类自大心理,也是作为人类的作者面对生物的社会进行的反思。

(4)人类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比蚂蚁的联系更密切,比海鸟的行为同步,我们经常感到我们联合智慧的意识更强。

(5)文中结尾,引述乔曼的论述,巧用锯齿与整体大锯的类比,再次强调个人的孤独静默有助于发明,它也是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是孤独的,静思的。

没有采用传统的学生圈点勾画、分条陈述,教师整理得出结论的处理办法,避免学生把文章解析的支离破碎从而缺乏立足于文本整体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用自拟的涵盖全文信息点的表述题检测方式给了学生自由感知、思索的空间。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流向,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进可攻退可守。

明确:错误。信息来源第2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像蚁群。

明确:错误。“筹划,思考,谋算”逻辑顺序颠倒。

2.明确:正确。让学生再找出文中表现人类盲目自大的心理的语句。如:“最让我们不安的是”,“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绝不可能跟我们相关”等等。

3.明确:错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虽然”、“但是”。

4.明确:错误。与文中倒数一、二段意思正好相反

小结:通过5句话的辨析得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拓展探究

作者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中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尽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你是否同意作者对“现代人”的阐述,结合本文及你所了解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透过字里行间来感受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文本情感的总结,而是以同类材料牵引的方式进行整合和提炼强调自主思考,学以致用。作者在阐述生物的社会性现象时,所采用的视角很有意思,一方面故意以人类高高在上俯视低等生命的姿态拼命证明人类的优越,不承认生物的普遍社会性;另一方面,又以客观、平等的语调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人和动物没什么两样,戳穿人类的洋洋自大,文章就这两种论争中娓娓道来,越辩越明。文字渗透出的生命平等理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反思也是值得我们汲取借鉴的,或者说这比文章本身的知识更重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发点。

明确:在探究时注意先读懂题目的关键字抓住“同自然分离”“高高的”“聚合物、玻璃和钢铁”,体会人类忽视了从自然中来的源头,有征服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及作者对其讽刺之情,此外在具体探讨时注意“内联外引”,文中哪些语句和思想和本段材料是一致的,必须进行整合;其次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来进行自我解剖与总结。

七、当堂训练

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请你为这则公益广告配一段50字以内广告词。

八、课堂小结

蓝天,白云,绿地,山川,还有无数的生灵,才让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多姿多彩生机勃勃,所以就让我们相生相惜,相依相存。

教学手记:主要想利用本课设计来探讨自然科学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指向问题,以及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的认识。

篇6

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要是没有那么多的蜘蛛,蚊、蝇及一些令人烦恼的虫子将会异常猖獗。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

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七大洲均有分布。大多数的蜘蛛以网立世,凭勤劳和猎技度日。蛛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笼、似棚、似钟、似吊床的都有;有圆形的网,也有矩形的和三角形的网。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只有1/1000000英寸粗,然而它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柔弱,和蛛丝同样粗细的钢丝远没有蛛丝结实。

蛛网是一种奇妙的天然艺术结晶,不少研究人员都企望着能透过那晶莹的蛛丝看到一些新的科学奇观。如今,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蛛网研究上又有了突破。

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它常在园子里、树木间结网。这种蛛网由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即干丝和湿丝。网的外沿牵引线和放射状的半径线是干丝,它们基本上不具黏性,只是组成一个大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牵引线很粗,可称为主导索。在这个骨架上的那一圈一周的螺旋线是湿丝,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黏滞性,而且也极富弹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猎网。蛛网正中心的那一小块地方不具黏滞性,那是蜘蛛休息的地方。干丝弹性不大,经过拉长,长度增加约20%时,它就会断裂。湿丝则大不一样,长度增加三倍,它仍然可以弹回,恢复原状。因此,落网的蚊蝇之类是很难破网而逃的。

湿丝为什么具有那么好的弹性呢?科学家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黏液体,它的成分80%是水,其余为氨基酸、油类、盐的混合物。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当蛛网上的猎物挣扎时,那一卷卷丝线随之松开伸直,这就大大增加了丝线的长度。当猎物被网征服以后,蛛丝仍会弹回,又成了线圈。

具有独特构造的蛛丝,堪称是一种精巧绝伦的弹簧。可以预料,这一蛛网奥秘的新发现,将会给仿生学带来贡献。

1.选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科学家对蛛网奥秘的新“发现”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面几个与说明方法有关的题目。

(1)请根据文章给蛛丝所下的“定义”,概括出蛛丝形成的过程,语言要精炼。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以圆蛛为例来介绍蛛网奥秘新的探索的,请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之外,文章第四自然段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严密的,在“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一句中,“据估计”的出现会不会使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大打折扣?为什么?

第一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你的想象,设计一件以蛛丝为原料的“产品”,把“产品简介”写在下面。(80字左右)

产品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 闫永锋设计)

动物带来的高科技

西 平

生物钢指羊奶钢,也指牛奶钢。羊奶与牛奶,本与钢铁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硬是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被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它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两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用这种蜘蛛丝织成的布,比制造防弹背心所用的纤维的强度还要高得多。“黑寡妇”蜘蛛丝的优良性能,很快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设想,要是能生产出像蜘蛛丝那样高强度的纤维该多好啊。

科学家想让牛奶的蛋白基因中含有“黑寡妇”蜘蛛丝的蛋白基因,于是就先找山羊与“黑寡妇”蜘蛛“联姻”,将蜘蛛蛋白基因注入一只经过特殊培育的褐色山羊体内,在这只山羊产下的奶中,有大量柔滑的蛋白质纤维,提取这些纤维,就可以生产衣服。

实践表明,由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比防弹衣的强度高十几倍。这种超强坚韧的物质,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也可以用来制造坦克、飞机与装甲车,以及作为罕事建筑物的理想“防弹衣”。根据国外的资料,从一只羊每月产下的奶中提取的纤维,可以制成一件防弹背心。美国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蜘珠丝的专家称,利用这种纤维制成的2.5厘米粗的绳子,足以让一架准备着陆的战斗机完全停下来。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生物钢”。羊奶与牛奶变成的“生物钢”,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可以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替代引起白色污染的高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用渔网,还可用做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科学家设想,如果让转基因山羊大量繁殖,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物钢用于工农业生产与国防战略。考虑到山羊对植被的破坏性,对牛进行转基因实验的前途更为广阔,而且一头牛的产奶量比一只山羊的产奶量高得多。

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运动物体的特殊功能,因为在蝗虫的大脑中,有一种起运动控制作用的神经细胞。科研人员将电子传感器安在这些特殊细胞上,然后让蝗虫反复观看汽车飞驰而来的镜头。结果显示,传感器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显示这些细胞曾发出信号,指示蝗虫作出躲避反应。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地飞翔,而不会碰到任何障碍物,靠的是它自身发出的一种超声波。超声波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蝙蝠就能知道前面有物体,于是会

很轻易地躲过障碍。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个原理中得到了启发,研制出“蝙蝠拐杖”,这种拐杖能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纳波,帮助使用者探测障碍物。拐杖的塑料柄上有4个接收器,哪个方向有障碍物哪边的接收器就会震动,使用者就能知道障碍物的具体方位。障碍物远,震动就弱,如果离得很近,震动的速度就加快,拐杖使用者可以即时躲开。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盲人生活在黑暗中,“蝙蝠拐杖”可以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幅“脑中地图”,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出家门,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选自《读者》2005年第12期)

1.试给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给“生物钢”下个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钢”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用牛进行转基因实验的前途更为广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怎样的技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蝙蝠拐杖”可以让盲人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幅“脑中地图”?

篇7

1、东非动物大迁徙,它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存。在它们居住的地方,食物已经不充足了,甚至没有,所以它们要搬到别的地方去居住。

2、所谓的“它们”就是角马、斑马和瞪羚。角马的样子很古怪,有一张长长的马脸,一条长长的马尾巴,头大肩宽,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牛角,很像小牛,但后腰纤细,比牛苗条,比较像马,下巴留着山羊的胡子,身上有羚羊的纹身,整体来讲,角马长得牛头马面羊须,它是几种动物抄袭拼凑组合而成的。实在很难用美来形容的动物,27公斤,15~20年寿命,它的同盟军斑马在习性上与它相比,有着共同的特点,体型较大,吃草时沉默寡言,它们遵从团队合作,一副好口齿好肠胃。斑马喜欢吃高大的干草,角马喜欢吃低矮的绿草。角马的嗅觉很好,可以知道几十公里外的干草信息。瞪羚是近50公斤左右,身材极小,体态优美,纵身一跳,高达3米,跨度9米。速度仅次于猎豹。

3、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会和死神擦肩而过,还要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它们受了重伤,还要勇往直前。有一只角马全身非常痛,它被一个高高的土坡挡住了,角马的身后是鳄鱼,前方是同伴,它跳起来,试图跳过土坡,却失败了,它再次跳起,还是失败,有一次脚都已经完全到土坡上面了,却又滑了下来。几乎每次都与“幸运女神”擦肩而过,角马显得很吃力,它的同伴在旁边鼓励着,不过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与同伴团聚的希望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突然,角马用力一跃,前脚按住土坡上面,后脚在下方疯狂地蹬,终于蹬了上去。角马回头看看自己度过的难关,欢快地跑向同伴那里。

篇8

身处火星到底有多可怕

冯 瑜

在影片《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类,不幸的是,探索中出了意外,他掉队了,被伙伴们留在了火星上。

这似乎与我们儿时幻想过的情景有几分相似:一个人呆在一颗星球上(还是较为熟悉的火星),肩负人类的使命,探索未知的世界,说不定还能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你独自生活在与人类相隔2亿2千5百万公里的地方,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会向你袭来,研究表明,孤独会带来许多破坏性,孤独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死于这两种疾病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2倍,而在火星这种令人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患上述重大疾病之前,你很可能已经把自己逼疯了。

然而,孤单与恐惧似乎是你要面对的最小挑战,因为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在零下80摄氏度,而到了夏天,火星赤道附近的温度又可以达到正70摄氏度,抛开温差的折腾不说,只要你有一段时间是暴露在火星的大气层中的,你身上的眼泪、唾液、肺部水分等体液都将被蒸发掉。

除此之外,你还要与顽皮的宇宙射线打交道。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时,奥尔德林就看见了宇宙中“闪亮的光”,可是,即使宇宙射线会产生亮光,这种来自于宇宙中的带电粒子流也不能凭借肉眼看见呀。

难不成发生宇宙灵异事件了?当然不是!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确实是宇宙射线搞的鬼,它通过眼睛扰乱人类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看见”射线的幻觉,研究人员把它称作“宇宙射线视觉现象”。但它的威力可不仅限于此,在宇宙射线的刺激下,肉眼会受到损伤,顺利回到地球后,宇航员的视力会下降,严重者还有致盲的危险。

另外,科学家还用老鼠做过实验,发现把它们放在模拟出来的宇宙环境中长达六周以后,老鼠的脑细胞构造会发生变化,以至于它们变得混沌和困惑,渐渐失去求知的欲望。同样的结果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心理上的不适无疑会对科学探索产造成一定的阻碍。

至于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火星上的水”,似乎也是一个难题。如今,NASA已经在火星上找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要忘记,这是“机遇号”在泥沙里不断地摆动双臂才意外发现的结果,这距离它正式工作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半了,而且就算你快速地找到了水资源,也不能保证它们适合人类饮用啊。因为喝下不合标准的水会导致人类患病,轻者呕吐或闹肚子,重者将失去生命。

顺便一提的是,你有可能会遇到科幻片中时常出现的外星生物,可是别忘了,人家拍的是电影,你过的是日子,真的面对那些看起来很酷的场景时,你确定自己能应付自如吗?

这就是宇航员马克长时间留在高压环境下的原因:里面的确不比外面强,但至少能输送调整过的大气和净化过的氧气,有适合生活的温度和能够饮用的水资源,以确保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还能把外界对他的伤害尽可能地降低。

你在地球上享受阳光、氧气和水的时候,马克正在等待伙伴们接他回家。可你却经常幻想着能过他那样的生活。殊不知你手中紧握的一切,正是他期盼重新拥有的东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

1.通读全文,说说身处火星会有哪些可怕之处。

2.选文以“身处火星到底有多可怕”为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处境,试分析其作用。

4.选文第六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选文第五段画线句中的黑体词“大约”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茶果樟

董文婧

樟科植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植物类群。全世界共有樟科植物约45属、2500种,遍布全球各地,以热带、亚热带为最多。我国各地分布有约24属、423种、43个变种和5个变型,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分布最广。

樟科树种用途十分广泛,是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建群树种。很多树种树形高大挺拔,树冠浓密,枝叶繁茂,树姿优美,四季常青,在庭园观赏、城市绿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樟科植物材质优良,可做家具、建材,是重要的经济林木,应用价值较高;一些樟科植物的种子可榨油,是工业油和制皂的理想原料;它们的叶片还可以用于提取香料,如樟脑或芳香油;许多樟科树种的根、茎、叶、果还可以作为珍贵药材;有些种类的樟科植物的果实还可以被人类直接食用,如茶果樟。

茶果樟是目前发现的樟属植物中果实最大的一种,果仁富含油脂,可作为坚果食用,当地老百姓常常将茶果樟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后,去除外皮,晾干食用,也可以烘干或炒干食用,后者口感更佳,故老百姓称其为“茶果”。茶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清热明目之效,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经过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加以开发利用,茶果在未来可能被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坚果。

作为樟科樟属的阔叶树种,茶果樟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孙必兴教授1992年根据云南大理州漾濞县腊果村的标本而发表的新种。因此,1982年《中国植物志》的樟科部分没有收编该种;1983年《云南植物志》的樟科部分,也没有收录该种;故使得2008年完成的《Flora of China》中的樟科部分,亦没有收录该种。

据2015年4~5月的调查,目前,茶果樟仅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新村、腊果村以及大理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村和当噶村狭域局限分布;而且,云南大理州两个县分布的茶果樟,在生长环境和树形上均有很大差异。云龙县的茶果樟分布在海拔大约为2200~2400米的阔叶林中,树干高大挺直,主干明显,分支少,树冠不发达;而漾濞县的茶果樟主要分布在村落的房前屋后,树干主干发达程度逊于前者,分支较多,树冠发达开阔,树形优美。

茶果樟不仅是目前发现的樟属植物中果实最大的树种,而且是该科植物中非常珍贵的树种。其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叶近对生或互生,叶片革质,叶形多样化,一般为狭椭圆状披针形,有时卵形,先端骤尖或渐尖,基部为楔形或钝性,叶脉羽状,中脉粗壮明显;每年的4~5月开花,花期约半个月,花为黄绿色;花被片一般为6枚,两轮排列,肉质肥厚,内面具白色微柔毛;雄蕊多数为12枚,四轮均被毛,1~3轮为能育雄蕊,第一及第二轮基部无腺体,第三轮雄蕊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4室,外向着药,位于最内轮的是3枚退化的不育雄蕊,几乎不具柄;子房卵圆形,柱头盘状;果近球形,较大,一般9~10月成熟,成熟时长约3厘米。

由于茶果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他们往往将采集的果实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售价通常是10个3~5元。但是,当地民众反映,茶果樟的结实率比较低,在民间有“三年一小结,六年一大结”之说;而且根据2015年4~5月的调查结果,茶果樟目前仅分布于大理云龙县功果村和当噶村以及漾濞县新村和腊果村,成年植株稀少,幼年个体更新较困难,属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物种,这就使得茶果樟种质资源极其珍贵。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茶果樟并没有被列入任何野生保护植物名录,除了作为新种发表之外,没有任何关于茶果樟的研究资料。因此,对茶果樟的研究与保护迫在眉睫,在对种质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应加大对茶果樟的科学研究力度,借助科学合理的育苗方法,构建茶果樟人工居群,扩大其种群数量;另外,也应对民众加大保护茶果樟的宣传力度,激发民众保护茶果樟这一珍稀野生植物资源,从而达到有效管理和保护该物种的目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24期)

1.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樟科树种有哪些用途呢?请简要说明。

3.下面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龙县的茶果樟分布在海拔大约为2200~2400米的阔叶林中,树干高大挺直,主干明显,分支少,树冠不发达

B.漾濞县的茶果樟主要分布在村落的房前屋后,树干主干发达程度逊于前者,分支较多,树冠发达开阔,树形优美,分支少。

C.茶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清热明目之效,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经过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加以开发利用,茶果在未来可能被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坚果。

D.茶果樟的研究与保护迫在眉睫,在对种质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应加大对茶果樟的科学研究力度,借助科学合理的育苗方法,构建茶果樟人工居群,扩大其种群数量。

篇9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脂肪细胞攫食记

玛丽特・米歇尔

上午10点钟刚过,我的主人――这位108公斤重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前,查看电子邮件。我栖息在他的肝脏旁,查看着他早上所喝饮料的代谢残留物:维生素水。此物美其名曰“营养强化饮料”,其实里面都是糖,我喜欢。它溜过了消化系统,在肝上安了家,肝把它转化为脂肪,直接送给了我,正合我意!

这种时刻对于我们脂肪细胞来说都像是过节一样。运动可以把脂肪转化为肌肉,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如今,你在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肥胖大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全世界范围内,胖子比30年前增多了一倍。

上午11点钟,他饿了。我有个任务是向大脑发出一种名为瘦蛋白的荷尔蒙信号,让身体感觉饱了。这项工作很重要吧,然而现在我就像是中东油井似的向外输送瘦蛋白,不过只向血液中输送,这样身体对于糖的摄入要求就会直线上升,而大脑却没有收到“你已经饱了,不要再吃”的信号,这也就是他经常在吃完饭后,时间不长又感觉饿了的原因。

生活是香甜的,真的,但也不总是这样。记得40年前他还是个少年时,我和我的脂肪朋友们诞生了。那时候我要等一天时间才能储存一点脂肪酸。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艰苦时期。

在一个正常的身体里,到青春期结束时,脂肪细胞就不再形成、增加了。但是,如果你变得肥胖了,体内的那些脂肪细胞就会增大很多,进而繁衍出新细胞。这样一来,我周围的空间就会变得拥挤。

我很幸运,主人上大学时喜欢上了喝含糖软饮料,几乎每次午饭都要喝一些。这对我来说正是捞油水的时候,我每次都会从他的肝上攫取一点脂肪存起来。

不久后,主人毕业找了工作,他每天又多喝一罐可乐,这时,我的好日子到了。你听,现在我的主人就打开了一罐可乐,一边吃着低脂肪面条,一边喝起来。问题是,只吃面条不蘸调料,能下咽吗?他可能会多吃些糖和盐来增味,这又为我把糖转化为脂肪提供了方便。

这个傻瓜在上大学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参加体育比赛或骑车,那时他的大脑能接收到我发出的瘦蛋白警报,每当我试图膨胀一些,他都能忍住饥饿感。

在一个周末,他喝了些啤酒和白酒,我立刻壮大了一点点。不过,他第二天早上吃的是谷类和一个苹果,然后就骑上了自行车。他的肌肉燃烧掉了所有多余的葡萄糖,我只好将刚刚养出来的一点儿胖身材收缩成了脂肪酸和甘油。我把甘油上交给了肝,肝又把它转化成了葡萄糖用以充当身体燃料。

晚餐时,主人把身子堆在了椅子上,看着桌上的菜,有莴笋、番茄、青椒。蔬菜的纤维减少了他对糖的消化,有点儿不对他的胃口。“怎么吃这些?”他问。“这叫健康饮食。”他老婆回答说。

这对我来说是个坏消息,但我了解主人,他打开了一瓶啤酒。我能从啤酒里捞取和可乐同样多的脂肪。酒里的乙醇是糖的衍生物,所以有一部分会进入肝脏,变为脂肪。

大事不妙,他吃完晚饭后出去遛狗了,好在偶尔走走路是动不了我的储备的。而且我还因祸得福了,他遛狗回来后就坐下来看球赛,夜里他又吃了一些饼干,对我的糖分仓库是个小补充。午夜,他上床睡觉,我依然悠然自在。

(孙开元译,选自《意林》2013年第18期)

1.文章首段看似叙述,实为说明。请作简要分析。

2.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理有什么作用?请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作简要阐述。

3.提取文章中说到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不少于四个。

篇10

2、白鹭身长52~68厘米,比朱鹭和苍鹭要小巧。白鹭体型修长,富有美感,其中那又尖又长的嘴巴,那两条修长的嘴长度恰到好处,全身呈流线型结构。白鹭的美还在于它的颜色,它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嘴是黑色的,脚是青色的。白鹭的头上戴着一顶灰帽子。一双灵敏的眼睛犹如一颗黑珍珠嵌在白鹭的脸上。白鹭婀娜多姿,如同一位秀丽的少女。它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舞蹈家,那轻盈的步伐让人陶醉。

3、白鹭一般生活在沿海岛屿,海岸海湾以及江河湖泊等地方。不过最多还是生活在沿海地带。

4、白鹭不仅是外形美丽的鸟,他骨子里是一种细心的动物。它们捕食的时候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上的动静。无论小于做出多微小的动作,哪怕小的难以让人发现,可最终还是难以逃脱白鹭那锐利的眼睛。它立刻用那又长又尖的嘴向水里猛地一逐,就将食物准确地叼在嘴中,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