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赏析范文

时间:2023-03-31 02:0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虞美人赏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虞美人赏析

篇1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李煜的词,分前后两期,前期,多有对宫廷生活的迷恋,也有对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的沉重哀怨。他后期的词,哭诉一个不幸君王的沉重悲哀。选入九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社)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可看作是他沦为阶下囚的见证,也是他亡国之后留给后人的深深忏悔。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词,词人开头就把自己定格在西楼,一个“独”字何等凄凉:想到昔日妃嫔簇拥,莺歌燕舞,打情骂俏,而今天孤苦伶仃,举步迟缓,默默无言;抬头远望,一弯新月悬挂苍穹,月都有团团圆圆之时,而自己呢?紧接一个“锁”字,何等沉重,何等哀怨:眼前,落叶满院,到处都是一派残败的景象;想我皇家庭院,亭台楼榭,奇花异草,富丽堂皇。今非昔比,触目伤怀。

接着下面着重抒发作者心中的“离愁”,这种离愁,不是青年男女的至尊情怀,也不是朋友的赤诚之交,更不是家人的骨肉分离,而是君王的亡国之痛。把这种亡国之痛比作乱麻,比喻之准确、形象,表达之深刻、具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就把他亡国之后那种酸辛苦辣、百感丛生的复杂感受写了出来。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如果说作者的“愁”在《相见欢》中表现得还不够深刻的话,那么他的这种“愁”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则抒发得淋漓尽致。由文章内容和作品的情感上来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续篇,也是这种“离愁”的进一步升华。如果说《相见欢》的“离愁”还有点淡化、抽象,那么《虞美人》中表现的“离愁”就更加深沉、具体。

篇2

节选词: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子陵达圣颜,布衣间,中兴暗宣三四番。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闲。

赏析:本曲子中“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诗人想像范蠡退隐江湖之后,一叶扁舟,漫游五湖闲看江水流淌的洒脱景象。表现了范蠡逍遥闲适的归隐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悦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识分子在黑暗封建统治下矛盾、复杂的特殊心态。

2、两岸秋霜红西岭。此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全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篇3

第一步,通读诗歌,提炼信息,分清类型。

诗歌鉴赏贵在“读”,而第一步必须是“通读”,由诗题到作者,再到诗歌本身,以及序文、注释。这一步的“读”要体现一个“通”字,即全面的读。读时,注意提炼诗歌中隐藏的信息,包括写作时令,地域,作者的生平,人生境遇等。信息的提炼对解读诗歌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在这一步,还要学会根据诗歌所选择的题材划分诗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情感、观点会有所不同,从题材上看,诗歌的类型可分为: 山水田园诗,边塞军防诗,登临怀古诗,怀人思远诗,怀才抱恨诗,忧国伤民诗,针砭时弊诗等类型。我们在初读时不妨给它贴上“标签”,这样就可以迅速的提炼出诗歌的主题。当然,要仔细甄别,防止作者别出心裁,反面立意,如苏轼的《东坡》诗,这首诗作者虽然被贬而怀才抱恨,但与一般的被贬诗不同,这首诗一改怀才不遇者抱恨,抑郁,用清新宜人的景物写出诗人内心的清静无杂、不为己悲的旷达豪放,后来作者以东坡为号,也可看出他对这段清静生活的怀念。所以当我们给所鉴赏的诗歌贴标签时,需仔细甄别。

第二步,精读诗歌,找准物象,分析意象。

诗人总是通过物象来表现意象,物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而意象则蕴含其中,二者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真实物象与真实的意象直接组合。如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诗人直接把效命死节的战士与骄奢逸的将领对比,诗歌要表达的意象就直接显现了。第二种组合形式是真实的物象与抽象的意象组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是有形的物象,愁怨则是无形的意象,作者化抽象为形象,使无形的愁怨变得可知,可感,灵动有形。第三种组合形式为时空物象与隐藏意象的组合,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诗,作者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而隐藏的意象则随之推移为少年的欢歌,壮年的怨恨,老年的孤独。研究清楚物象与意象的组合方式,分析出其中蕴含的意象,对诗歌的赏析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中,学生要留意一些常见的物象所蕴含的意象,如看到梅花则思其凌霜傲雪、不屈不挠;看到则思其临霜不凋、高洁脱俗;看到杜鹃则思其哀怨悱恻、寂寥悲凉。

第三步,细读诗歌,鉴赏技巧,感受效果。

在细读的基础上,对诗歌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层面进行揣摩。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较为复杂,有借景抒情、烘托渲染、联想想象、对比反衬、虚实相生、以及使用修辞手法等。不同的表现技巧会产生相异的表达效果,赏析时注意把规律和语境结合,借助于平常对常见的表达技巧所产生的共有表达效果的认知,结合诗歌的语境进行解读。在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时,通常要研究诗歌的语言格调和特质,常见语言特质如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质朴,即真切深刻,平易近人;明快,即短小灵动,一语中的;含蓄即言此意彼,回味无穷;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这些不难,但要论起语言格调,则作家各有风格不同,学生就较难把握,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柳永的柔媚婉丽……,不可一一列举,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归纳揣摩,反复品味。

第四步,仔细审题,弄清术语,准确答题。

学生面对试题,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开始解题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首先要审题,所考查的题目不外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审美内涵等的考查。学生要注意勘破其中术语的真正内涵,才能正确解题。如考题中出现了“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对一些表现手法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的把握。只要弄清术语的玄机,就能够有指向性答题。

篇4

一、以乐“引”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背景音乐开场是颇为有效的一种手段。

记得在教《江南的冬景》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文本,课堂伊始笔者播放了一首轻音乐《梦江南》来创设情境,伴随着古筝那清脆悦耳、如泉流畅的旋律,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着江南冬景的神韵。正当学生心醉神摇之时,笔者便顺势导入:一曲《梦江南》让我们对江南魂牵梦绕,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一起去领略江南冬景的独特风采吧。

音乐的渲染奠定了课文的基调,学生在音乐中很自然地进入了文本的情境,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其实,只要抓住学生的心境,那么这堂课对老师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以乐“诵”文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反映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凭一支粉笔,教师的一张嘴,无论如何“晓之以理”,学生都难“动之以情”。“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所以“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于意”,这就表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音乐给人的感染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强烈。所以配乐朗诵不仅能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力,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体味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

同样以《江南的冬景》为例,在整体感知文本以后,学生概括出作者主要描摹的几幅画面:冬日晨景图、江南山野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接着,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若让你配乐朗读,你将分别选用什么背景音乐?为什么?这一开放式的命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审美动机。而要找到与文本相协调的曲子首先必须深入文本中去感悟字里行间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体味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含蓄情感。

第二天,学生来交流他们的成果。甲学生说:“我给冬日晨景图配上轻音乐《晨歌》。作者笔下江南的冬天早晨温暖和煦,老翁小孩曝背谈天,其乐融融。配上这首乐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明朗、一丝惬意。”乙学生说:“江南山野图中描绘了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花草树木,色彩明丽,蕴含生机。若以《梦江南》这首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更能体现江南冬景独特的韵味。”丙同学则给微雨寒村图配上钢琴曲《雨的印记》,那节奏舒缓的音乐彷佛将我们带入江南水乡,感受着微微细雨飘洒脸上的温柔,享受着那份独有的恬淡与幽静。最后一位同学则用《snowdream》这首曲子作为朗读江南雪景图的背景音乐。这样的配乐朗读时而使人沉浸在悠扬婉转的古典音乐的意境中,时而又将人带进语言文字所组成的优美画境中。总之,整堂课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文本情境中,在朗诵中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分享着欢乐。

除了配乐朗读,歌咏背诵也很好地体现了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曾记得,每当叫学生背诵古诗词他们就愁眉苦脸、怨声载道,就算花功夫背下来了也只是死记硬背,过不了几天就忘得干干净净,默写更是错别字满天飞。可一旦让他们唱起歌曲来却朗朗上口、一字不差。试想,若将诗词变成让他们唱的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在教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时我做了一番尝试。讲解完这首词之后,我播放了一曲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很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几遍下来他们就已记得滚瓜烂熟了。更可喜的是,隔了一个月,笔者突击检查,默写这首词,结果所有同学都一次过关。于是笔者就问他们怎么隔了这么长时间还能牢记,他们说,默写时《虞美人》的曲调就回旋在脑际,曲调哼得出,歌词也就记起来了。之后,笔者以同样的方式教李清照的《一剪梅》、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以乐“赏”文

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什么可感性的,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才会浮现思想的灵气,才会飘溢生命的诗意。而音乐恰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以音乐为媒的语文课堂定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思绪飞扬。

《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到了作者史铁生的母亲。作者由于身体的残废,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他非常痛苦。然而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课堂上笔者设置了一个环节: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文字,哪些语句特别打动你?并加以赏析。一开始学生总是毫无感情地泛泛而谈,根本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完全注入其中。可见他们并未走进文本,也未能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这时音乐就成为学生准确感悟语言的辅助手段和重要桥梁,由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渐渐响起: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篇5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客 思

贾 岛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1) 阅读两首诗,从诗歌表达情感和修辞技巧两个方面,分析两首诗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柳宗元的诗三四两句妙绝,在境界上要超过贾诗,你怎样认为?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 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案而遭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到湖南,杜甫于是赋此诗。

(1) 前两联“怀”李白的原因有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这首诗,简要分析“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深刻内涵。说说这里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此词为作者(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1) 词的上阕中的“也有”和“不道”表达了作者心情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玉台”两句用《太平御览》中“杂五行书”之典故(“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赏析该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最后两句探究作者在这首词中蕴含的的复杂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 佶①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 ①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本词作于1127年作者与其子宋钦宗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

(1) 作者也是北宋著名书画家。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作者在上阕前六句是如何描写杏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下阕和上阕在内容和情感上有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全词,赏析层深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 ①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 这首诗歌的首联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第二、三联,任选一联说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请概括本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1) 诗的开头两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尾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一、运用网络资源,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如在上《虞美人》一课时,我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归古代,体悟心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先将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最后的片段,用视频编辑软件截取下来,加入到课件当中。视频的背景音乐正是《虞美人》,场景就是小周后和李煜分别的场景。通过放大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痛苦离别时李煜的动作、表情和眼神,并且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写一段文字来描写当时的场景和主人公的心情,互相交流。那一段视频正有对主人公眼神的大段特写,学生透过眼神来走进人物的内心,对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二、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要通过网络新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自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实施相应的同化和顺应,于快乐学习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了不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尽力追求学习之快乐感受,我会借助网络呈现形式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突破各个学习障碍,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利用网络优势,把本课的课堂授课内容设计成五个学习板块――学海导航、课文朗读、指点迷津、语言赏析、大展身手,用flash程序做成课件,发至学生的邮箱。上课时,就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学习情境中,边观看各种鲜艳的图片、引人入胜的动画、隽秀的文字,边欣赏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对各个板块进行选择。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主要体验在“指点迷津”、“语言赏析”、“大展身手”等板块;基础较差的同学则把“学海导航”、“课文朗读”、“指点迷津”等板块作为重点。这样,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语文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尊重与快乐”,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为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了笔者一直锲而不舍所追求的“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三、运用网络资源,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篇7

2.2009年之文墨春秋仲余

3.掌心化雪丁立梅,孙俊强

4.一叶情张伯权,陈晓龙

5.风中的鸟巢雪小禅,曾薇薇

6.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李摇辉

7.语句优美诗味隽永——《弯曲的月光》美点寻踪惠军明

8.冰清化蝶的心理因素探究——蔡楠《飞翔或者冰清化蝶》主题表达柳青

9.没有苹果的外星牛顿华石诚

10.路灯李双

11.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马列福

12.坚守陈菲

13.那时花开严雨辰

14.成长之殇张小琼

15.回不去的童年涂彬婷

16.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海南/宁夏卷)刘芹,林逾静

17."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点津张东河,付永红

18.2009年中国文化事件素材积累张坤,王志强

19."论文抄袭"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李弗不

20.立足文本,创意解读——现代文"探究题"题型探究王周平

21.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唐惠忠

22."写作构思"到底"构思"什么?——基于还原构思过程的作文备考策略尹杰

23.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诗话葛德均

1.平凡之歌潘云龙

2.媒体流行的锐词荟萃李传鹏

3.母亲的茶事苏苏,崔益林

4.大地上的雕塑石绍河,陈晓龙

5.在夜的枝头数星星枫,马松茂

6.另一片天空韩少功,惠军明

7.沉重的飞翔——读《二代农民工》有感李震海

8.刺痛灵魂的笑声——夏目漱石《梦十夜之三》解读柳青

9.大震之前草木知徐履泰

10.三月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杨曦

11.浅蓝色的忧伤——献给十三岁吴铭

12.季末琐碎陈蒙娜

13.我想,我应该是条河徐进

14.被自己感动温文毓

15.故乡情思张彦明

16.秋日私语张晶

17.一片月生海周睿璇

18.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南卷)刘芹,林逾静

19."跟帖体"是怎样炼成的?薛海潮

20."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材料作文导写及佳作选评洪方煜

21.命题作文"定格"导写及佳作示例曹津源

22.仿句专练:趣看2009,备战2010李弗不

2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崔春慧

24.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唐惠忠

25.语气词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吴素勉

1.感悟落差向上瞰

2."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隆重揭晓仲余

3.常回家"袭击"聂勇军,陈继民

4.听那遥远的钟声菲菲,惠军明

5.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薛艳

6.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陈鲁民,王代福

7.无法再用童年的目光阅读世界——卧夫《我不相信童话》解读柳青

8.变与不变——小说《英雄》赏析曹华钦

9.诞生在试管中的DNA计算机吴越

10.梦湾里的水乡岳星繁

11.抵临彼岸的天堂王新明

12.豆蔻春光涂彬婷

13.生命,最美的永恒王金凤

14.虞美人·听雨王远望

15.忆成灰·烟袅袅吕晓晓

16.河南上蔡第一高中蔡国风文学社专页

17.虚笔有实用曹保顺

18.让考场作文飞扬着绚丽文采唐巨南

19."中华文化"时新作文素材张坤,应民

20.命题作文"人在楼梯上"导引与示例黄绍文

21.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类试题备考指要陈锦才

22.考场作文创新技巧精讲唐惠忠hHTTp://

23.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趣话避讳付祥东

1.生命需要空隙张海静

2.给2010年高考作文题排排座、颁颁奖李弗不

3.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唐惠忠

4.夏之绝句(节选)简媜,惠军明

5.听水梅洁,陈晓龙

6.大地的翅膀汪建中,朱庆和

7.人生是一次燃烧王蒙,薛艳

8.相约来世,与你携手——解读潘郁琦《桥畔我犹在等你》柳青

9.真情颂歌——小小说《穿袜子的椅子》赏读王代福

10.给儿子的一封信蔡春裕

11.限制生物长大的"魔咒"赵尚泉

12.致屈原赵艳

13.仲夏夜之梦蹇永娥

14.沧海桑田,梨花散尽吕晓晓

15.我炫我的青春崔亿

16.梦回大漠韩雨

17.徜徉古韵徐勇武

18.那时花开王瑞

19.清明节的思绪凌国超

20.浙江义乌三中北斗文学社专页

21.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新课标卷)曹保顺

22.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北卷)王能光

23.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苏卷)江雪松

24.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引何斌师

25."子贡赎奴"材料作文导写洪方煜

26."人性的光辉"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姜有荣

27.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方略王周平

28.突出能力考查,着眼实际运用——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命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焦文林

29.2010年高考语病题解析赖海燕,邱文华

30.诗词三味远雅韵一问中——古典诗词中的"问"范永

1.转过身,便是路周海亮

2.解读校园十大流行"网话"刘芹

3.姥姥的端午王瀛,陈晓龙

4.飘逸的诗魂雷抒雁,惠军明

5.戈壁滩,戈壁人赵胜勤,丁兆存

6.学生给老师的一道考题李家同,张华

7.永远的月亮——姚学礼《第三个月亮》赏析姜绍英

8.可怜天下父母心——周海亮《答应过眼睛》与《嗨,迈克!》比较赏析朱庆和

9.不可承受的大脑马雅

10.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怀想潘俊龙

11.思念——致在外打工的母亲李金林

12.生命的段落李丰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并学习创作诗歌。

3.培养学生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在写作中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创作很重要的一种手法就是想象。诗歌因想象而精彩!今天我们就坐上吴望尧的《太阳船》,一起去感受想象的魅力。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意境。

文章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并体会文中哪个字、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

(1)金黄的太阳升起,或穿行于云海之间或透过云层,洒下万丈光芒;傍晚夕阳透过云层,出现了霞光满天的画面;当夜幕降临时,又出现了繁星闪烁的情景。

(2)“溅”本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处喷射。在这里形容星星肆意地布满天空,赋予了星星极致的动感,生动传神,令人回味无穷。

3.品读课文,学习联想和想象。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文中都出现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太阳――巨船 太阳运行轨迹――航线

白云――帆 太阳光――闪烁的白银

晚霞――火 灰暗的云朵――灰色的浪涛

(2)认识想象和联想。

联想:由眼前的晚霞想到火,抓住的是事物之间的颜色相似点,这就是联想。

想象:看到太阳,想出另一种不存在的事物太阳船,这叫想象。

(3)作者之所以能运用奇特的想象,你能说出原因吗?

丰富的知识储备,对生活的热爱,有怀疑创新的精神。

(4)中外名人也对想象和联想给予极高的评价。

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因斯坦

②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4.本文运用想象,通过“太阳”这一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对光明、希望和幸福的期盼,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说明时间易逝,应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历史上许多优秀作品也来源于合理的想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体会下列诗句运用想象的表达效果。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课堂练笔。

课件出示几幅夜景图:面对这样的夜晚,你又会有怎样的想象呢?请尝试用诗句的形式表达。

四、课堂小结

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希望大家也做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描绘精彩的篇章,开创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春水》。

篇9

在教学中,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语文课,犹如一支清悦的小夜曲,舒缓自如,怡然自得,让学生在静静的思绪中感受到优美的情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课堂里展开色彩绚丽的翅膀,尽情地翱翔。

一、联想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一对翅膀,没有了它,诗歌就从高飞在蓝天中的云雀变成了傻呼呼的鸡。诗句大都具有形象的可感性和内涵的丰富性,能引发读者由此及彼或由浅入深的思考。教师如果能借用与所教内容相近、相似的诗句启发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与体悟。

如教学南宋多愁善感的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两句挺有名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江水作比喻,言愁多而无尽,比喻贴切新颖,如果教师用“他的愁真多呀,简直是无穷无尽”来解释,那就毫无启发性了。教师可借用与课文诗句有相同的表现方法的诗句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借用其他学过的比喻句来巧妙诱导:《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果用“她的愁真重呀,重得无法比拟”来解说,那就枯燥乏味了;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堪称佳句,用生活现象作比喻,言愁重难消,比喻形象生动,以比喻、对照写意,言愁多而难以解脱,它们均化虚为实。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名句 “波光中的艳影,是夕阳中的新娘”则不然。在这里,诗人用盛装的新娘比喻夕阳中艳丽的金柳,突出了柳的艳丽多姿,这是以实写实; 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却化实为虚,新颖别致。但它们均突出了对象的特征。学生听后就会恍然大悟, 也明确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从而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显示了语言的启迪联想之美。

二、想像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语言具有丰富性,开拓语言表达的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借助想像可以展示语言的丰富美,扩大学生的语言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一文中的“可怜白发生”时,一名教师是这样打造语言的:“这句话语浅意丰,抒写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此时,诗人的心理定然复杂,也许在想‘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许在想‘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也许在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许在想……大家能不能也找几句与诗人的心境相吻合的诗句来?”

教师借用的诗句,都与作者的心境相宜,诗人想杀敌报国,但岁月不熬人,他欲罢不能,其拳拳之心可见。他希望“平胡虏”,和平来到,家人团聚;他自然会想到战场“兵气连云屯”,尸骨遍野;想到朝庭腐败、奸臣当道,他心怀愤怒。借用的诗句都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这些诗句又被老师铺成整齐句式,后面设计问题搭桥过渡,能撩拨学生积极去开拓课文资源的欲望,显示了语言表达的诱发性和丰富美,为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给了一把钥匙。

1、诗歌的教学可以与语言运用中的“情景再现”结合起来。这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10年就有再现王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霖》,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是一位画家,根据词的上阕内容你会选择哪些风景入画?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绘画,用生动的语言把“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描述出来,再当堂评析。学生兴趣盎然,出现了不少佳作。如:习习的晓风吹醒了沉醉的离人,依依的杨柳无奈地随风飘舞,残月如钩照着粼粼的江面……

2、补白的乐趣。在学清照的《如梦令》时,让学生把诗人月夜误入藕塘,惊飞鸥鹭的情形描述出来,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3、探究的乐趣。 在诗歌中寻找兴趣点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如在学习王维《使至塞上》的过程中,让学生依据地理知识,讨论诗人经历地方的位置谬误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现象的好奇心。

4、赏析的乐趣。 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值得玩味品赏。恰当地设问,引导学生细细品赏,也能吊起学生的兴味。如学习马致远的《秋思》一词时,让学生就其中的各类景物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进行语言赏析,学生情绪高昂,颇感兴趣。

篇10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7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廊中的瑰宝,大量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之中,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读懂诗歌、体会情感、领悟意境,教师应该灵活选用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

一、诵读感悟,领略古诗美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古诗词教学应把诵读放在首位。诵读是欣赏古诗词基本的也是原始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活动中,要指点学生读出诗歌明快的节奏,感受其和谐的韵律,体味其优美的意境,方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1.在诵读中感知形象美。在鉴赏诗歌中,诗歌的整体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学习诗歌时,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整体形象。如学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先让每个学生读一节,教师正音,然后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一步鉴赏诗歌打好基础。

2.在吟诵中感受音乐美。古典诗词美在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更有音乐之美。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不易体现出来,必须要多次放声诵读。在诵读中读者不仅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能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更能够体会诗歌特有的音乐美。在教学《声声慢》时,在学生理解女词人的身世悲痛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诵读文中的十四个叠字,让学生感受李清照的孤苦无助、内心凄凉、愁苦无聊;在朗读后文中的“点点滴滴”叠字时,让学生感受到雨点不是打在芭蕉叶上,而是打在女词人的心上。

3.在有感情朗读中把握情感美。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言志。语文课上,师生朗读就需要情感的积极投入,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在上诗歌鉴赏课时,将自己幻变为诗人,充满激情,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充分参与,一起沉浸在诗人的喜怒哀乐之中。如朗读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由悲伤到欢快,再由狂放到愤激,最后再到狂放。

二、选点切入,领悟诗歌内涵

1.从诗眼中寻意旨。诗眼是诗歌中表意最丰富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教学诗歌时,找出诗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理解全诗的立意大有帮助。当然,理解诗眼不能在字句上下工夫,应该着眼于全篇。如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指导学生找出全诗的诗眼,体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深刻内涵,才能领会诗人寄情山水却不肯媚附权贵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2.从名句中得意蕴。有些古典诗词中,个别句子写得十分出彩,历来流传颇广,后人称之为名句。诗歌教学中,若能从名句入手进行赏析,就能找到理解作品的一把金钥匙。如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借助意象“水”表现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就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水,奔腾不息。词人把如此抽象的愁情变得形象可感,化无形为有形,有力地表现出了悠长与浓重的愁情。教师亦可进一步拓展延伸,对比李白、李清照、贺铸、王实甫等人描写愁情的异同。

3.从修辞手法中悟妙处。用典,指诗词引用典故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鉴赏古诗词时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及含义,发掘其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就化用了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将扬州昔日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伤今怀古之意更深一层。

夸张也是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感人的听觉效果时,作者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音乐感人肺腑,就连京城十二道城门前的寒气也被音乐声所消融,补天的女娲竟然忘记了职责,导致石破天惊,秋雨连绵。这种夸张天马行空,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联想想象,拓展诗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