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范文
时间:2023-03-26 16:1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时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每晚8点半。在3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我们一家三口,相互依偎在一起,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诵书中优美的段落,激动不已地争相讨论其中的精彩情节,陶醉在五彩缤纷的书的世界里,尽情享受着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
5年来,我们一同读过《中国历史故事》、《中华经典诵读》、《十万个为什么》、《熟读名言300句》、《西游记》、《安徒生童话全集》、《汤姆叔叔的小屋》、《伊索寓言》、《天方夜谭》、《居里夫人》等各类书籍。每当看到儿子爱不释手地翻阅这些书,每当孩子牵了我的手嚷着要去书店买书时,我都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欣慰―我终于让儿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而这,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将使他受益终生。
不过,把这个“小顽童”转型为“小书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为了让好动贪玩的儿子能静下心来读书,我们曾给他下达过不少硬性指标,比如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看完哪本书,并讲出内容等等。孩子的情绪很抵触,并不配合。
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我想,要使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应该从调动他的热情入手。据专家讲,在12岁以前,大部分儿童的倾听理解能力远远强于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父母为孩子念书要比他们独自阅读的收效大得多。于是,我和爱人决定,无论工作多忙,都要腾出时间陪着孩子一块儿读书。
篇2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挤时间学习》。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雷锋只要一有时间,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要用来读书。要是有什么新的任务要去办,他就把自己要读要看的书装在一个背包里面。不仅如此,他还带领他们班里面所有的人都来读书、学习。雷锋在读书时,还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阅读体会。
雷锋是一个十分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第一、无论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要拿出书来读几行不可。可是我们呢?还不是只要一有时间就是看电视、贪玩、上网啊什么的。就算是书拿在手里面我们也没有用心去看去读,走马观花似的根本就没有理解体会文章里面的内容、涵义。第二、在读书时还要边读边做笔记,读完书以后还要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可是我们呢?还不是只是简简单单地瞄一眼了事,就算是要做读书笔记也只不过是草草地了事,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做。第三、雷锋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更是带领大家一起来读书学习。可是我们呢?我们不仅自己没有好好的学习,有时候还把一些不好的事情、责任总是推卸给他人,老是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都是因为他人影响的。在学校,我们会认为是同学影响了我们、在家里面,我们又会认为是家人影响了我们。我们从来没有自己好好的想过、问过自己:你努力了、认真了吗?
雷锋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都能够时时想着读书学习。想想雷锋叔叔的事迹,再想想我自己平时的表现,我为自己感到惭愧!从今日起:我要把雷锋叔叔当做我的榜样,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我要抓住分分秒秒,决不让时间白白溜走,我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3
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
篇4
有的人听了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读书有啥奢侈的,比读书奢侈的事情多了去了。的确,比读书奢侈的事情很多很多,然而,以为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却也不无道理。因为,人们现在的读书已经与过去有了不少区别。
书价迅速飙升。对于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只是通过借阅、通过网读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多情况下,读者会自己掏钱买书。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书这点钱可能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随便走进一家书店,拿起一本正版图书,一看标价,我的妈呀,标价通常都在三十元以上,有的精装本图书,一本甚至要花费五六十元。如此一来,读书能不花钱吗?花得还不少呢!
自由时间越来越少。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慢慢阅读的人,在当下的年代里,是日益见少了。首先我们需要谋生,需要为了生存而战;其次,成了家的必须为家庭负责,各种俗事琐事没完没了,干事业搞企业的,事情也是一件接一件,空闲时间被一再压缩。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读书,也不是我们不爱读书,而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因此,只得放弃读书。
读书的环境越来越不宁静。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读书都是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的。环境宁静,读书的效率自然较高,读者的心情也会相应变得愉快,可要是读书的环境长期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者被
篇5
我也想说:在匆忙生活的缝隙中,给我读一本书的时间,让我停下来等等我的灵魂。
人生的旅途何其漫长,有人埋头只顾匆忙前进,双眼看见的只有脚下不变的土地,抛却了道旁的风景。也许他们很快抵达了终点,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但还有一些东西将永远得不到了。
何不带着书上路,走走停停,一路沉思,一路收获?
翻开一本书,所见的也是一场未知的旅途,有艰难跋涉的日子,也有一路欢歌的时候,而读书的我将和书中人一起走过这段路程。读别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淳淳教导?书承载着先人们千年来沉淀的思想,那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厚度和高度。
我所知道的唯一的全知全能的贤者,是书。和它的每一次相遇都是美好的馈赠,和它的每一次对话都发人深思。
闲暇没有什么不好,光阴不会因此而虚度,生命不会因此被浪费,消磨着自己的从不是其他,而是人本身。在来走奔波的人群里施施然坐下,拿出书细细品读,那是一份超然,也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为自己腾出一点时间,打开一本书,何乐而不为?
书能打开另一扇大门,让我逃往那个世界稍作歇息,悄悄放下扛在肩上的重担,只是单纯地享受着、感悟着。在书的世界里,我丢下一切,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正在读书的人,其他的什么也不是。
读一本书的时间能改变很多。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也许就将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一本书就能重组一个世界。疑惑的时候,坐下来读一本书;疲倦的时候,坐下来读一本书;烦恼的时候,坐下来读一本书……也许到合上书本时,就能找到答案、得到启迪。
篇6
【论文摘要】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也需要数学阅读,然而目前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作为主要的指导策略,提出了若干可资借鉴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并就数学阅读的意义及更进一步的指导策略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阅读自学及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专家指出:“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评价阅读的作用,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特地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转变“学困生”费佳,亲自把民间搜集来的200个数学问题编成故事的形式让费佳阅读,又搜集了100本书和小册子,供费佳从三年级到七年级阅读,后来又为他配备了一套书约200本。费佳终于从一个数学学习障碍极大的人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然而,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人们常常片面地认为阅读只与文科有关,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很少想到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也需要阅读。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会解题就行了。学生学习数学时,仅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学生也往往只是浮光掠影,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
二、数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1.策略: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
(1)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
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科书,这虽然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一般不会特别感兴趣。课外读物就不同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我利用虚拟班级这一阵地为孩子设立了“今日要闻”这一栏目,每天上传阅读材料,内容包括与当日学习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数学史料。如《阿拉伯数字的来历》、《+、-、×、÷等符号的产生》、《最早的尺子》等;时而穿插名题欣赏、数学趣题、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甚至数学幽默笑话;另外也向学生介绍数学课外读物,如:《马小跳玩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书》、《365趣味数学》、《数学学习童话》、《数学游戏》等等,每日进行10分钟数学阅读,并在第二天进行课前三分钟交流,问题如:昨天你读了什么数学故事,故事中的哪部分让你印象特别深刻?虽然讲的不一定都很深刻,可学生们却都很开心。
在这次学校数学节关于数学阅读的调查中,我任教的班级的42位孩子,觉得自己在数学阅读中“收获很大”的有35位;“很喜欢”数学阅读的有39位孩子。
(2)巧设悬念,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我介绍了与天气预测和保险业有关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概率问题的现实来源和历史上的统计工作,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现实背景。又如田忌赛马就是数学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一次具体运用,适时介绍古代军事家灵活运用对策,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再如在数数教学时介绍数的原始表示法(结绳记数与刻痕记数),使学生体会数起源于“数”(shǔ);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和图案介绍,了解原始人对简单形状与图案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图形。
2)在数学思维拓展中引入数学故事
小学生对侦探故事总是特别感兴趣,于是在选修课数学思维班里,我也同样尝试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每一专题的学习。如在学习《书本的页码》这一专题内容时,就从李毓佩的《爱克斯探长》中的一个侦探故事引入,让学生发现黑猫警长就是利用书本的页码知识轻松断案的。新鲜,又具挑战性的故事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了,自然地导出这一讲的内容,每当这时学生总是“老师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这时我则说:“如果想知道更多侦探故事,请看《爱克斯探长》。”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班孩子形成了一股李毓佩热,李毓佩其他数学科普类系列书籍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相关知识背景介绍,或以故事或连环画的形式引入,学生对这种数学阅读非常感兴趣。
(3)课外讲座,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让孩子了解数学文化历史,明白数学是怎么来的,让孩子对数学感到亲切有趣,如我在学校第三届数学节关于数学阅读与欣赏的讲座中讲述《数学的童年》,有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听后对她的老师说:老师,我听了这个讲座对古代数学史都很喜欢了,古代数学真有意思。”能在孩子心中播下这样的种子,这正是进行这场讲座的初衷。
激发兴趣和深厚思想的课外阅读,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激起对数学内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2.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数学阅读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保证。
(1)掌握提高解读文本能力的方法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习的载体与最主要依据,其语言简洁、抽象,思维严谨,内涵丰富,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
1)间断阅读
间断地而不是持续地读。读一句,想一下,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想清楚了领会了,再继续读下去。到中高年级可要求学生一节一节地读,读一节,思考一下什么意思。使学生清楚的理顺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上节和下节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时抓住关键,多问为什么。带着问题读,读出问题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2)反复阅读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如阅读应用题、概念、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的基础上。“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通过提问: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其它词语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分数的意义”一节,可采用“五遍复读法”:一遍领会每句意思;二遍想清楚上下句的联系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三遍想一想叙述和所举例题是不是一致,还可以补充哪些例子;四遍读后进行举例和结语之间的归纳和演绎;五遍记忆一些概念和动手演算本节的习题。
3)算算读读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更是如此。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如对于课本上的算式或例题,可以边读边演算,这是数学阅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先独立地尝试解答和演算,演算解答发生困难时,或者在演算结束后,再去读书看例题。再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4)议议读读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已达到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2)掌握提高审题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数学文本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索果阅读
对应用题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读题,不断提出中间问题。为追索问题的结果提供条件,如,“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可以这样读:“一个煤矿上半年计划产煤66万吨,上半年有几个月?原计划平均月产煤多少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实际每月产煤多少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上半年计划是多少万吨?)要用几个月?”
2)追因阅读
根据应用题中问题的需要,阅读追索条件。如,“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鸡的只数是一月份的两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可自问“求什么?”自读“三月份运出多少只?”自问“三月份运的鸡数与哪几个月有关呢?”自读“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只。”自问“前两个月运出的总数是多少只?”自读“一月份运出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只数是一月份的2倍。”
3)关键词句阅读
就是抓住应用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弄清题目的结构。例如,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可以做几条裙子?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组读,个人读;通过多读,重音读“最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最多”是一个关键词。又如“高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6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抓住“照这样计算”展示阅读。自问“照怎样计算?计算什么?”然后自读“12个同学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指导学生多读,重点读“问题”,直到学生体会其含义为止,才组织解题指导。这样抓住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4)语义转换阅读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阅读应用题教学,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时,我经常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同样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我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能把文字表述形式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那问题就已解决了大半了”。
三、更进一步的数学阅读策略
作者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应进一步努力:
1.创设良好的数学阅读环境
数学阅读活动离不开阅读环境。首先,家长应为孩子的数学阅读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心理支持,例如选购数学图书,提供家庭阅读环境,提倡亲子共读等等;其次,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阅读活动;第三,教师应在课堂内精心营造数学的阅读氛围。
2.引导学生建立数学阅读心理机制
帮助学生将数学阅读落实到行动上,要把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放在重要的地位,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浏览、勾划、摘要”的表层加工策略,并通过设疑、类比、列表等深层加工策略来理解数学语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效能。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而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的正确认识,让数学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苏]斯托利亚尔著、杰尔升等译.数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8
4郑君文等.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卢锷等.数学美学概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篇7
关键词:读书会 兴趣 丰富 实践 研究
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组织和管理班级读书会这种形式,是推广学生阅读最有效的形式。因为班级读书会相对于学生个人阅读而言,精力会更加集中,而教师往往成为读书会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成员中具有比较高的权威。读书会也可以直接拥有活动的场地――教室,活动时间比较容易控制等。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是自由的,自由地言说、自由地分享、自由地吸收。
一、激趣势在必行
1. 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学古诗时教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地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旨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树立榜样。将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积极分子,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
二、努力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1.向学生推荐好书。(1)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读物。(2)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学了《小圣施威降大圣》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由于课内外有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3)利用家校联系本进行个别交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如学生的持久性不强,没有毅力,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开发现有资源。(1)利用学校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的书的主要来源地。教师可以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2) 利用学生藏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开展合作性阅读。每位学生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本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隔二个月或三个月更换,这样就又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可供阅读的图书。
3.取得家长支持。利用家长会和家访,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时间安排等告诉家长,以取得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讨论分享,提升阅读品质 班级读书会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不同背景的组织成员,我们要充利用并分切实放大这一资源。聆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安静的聆听中,才会准确接收到同伴与带领人的体验、热情、思想、疑惑,才会同自我的阅读所得进行对接,或感染或认同或存疑。聆听更是一种素养,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同伴往往会在被胆、坦率地发表自聆听的氛围中受到鼓舞,大己的见解。包容的品性在读书会中同样重要。除却很少数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在学生的文学阅读过程中,且慢就“对”与“错”的认识下结论,要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属于“我”的认识的机会。“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要制造组织内的权威,不盲目附和重复,更多的应该是“头脑风暴”。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空间,个体的才情得以迸发彰显,新思奇想得以生长,成员间也才会真正实现具备力度的思想碰撞。这种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的“和而不同”的宽容和共享应该成为班级读书会的固有文化。讨论的约定:
1、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
2、眼睛看着说话的人,表示你在注意听他说话。
3、别人话没说完之前,不要急着插嘴。
4、不同的看法表示我们有成长的机会,针对讨论的观点分享看法,不可以批评别人(做人身攻击)。
5、与所有参加者进行讨论,不要和几位参加的人私下交流。
6、讨论后要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提供宝贵的意见。
篇8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我而言,如同一扇窗,开启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思索。孩童时,初识《论语》,是从爷爷的书架上翻看它的绘图版,那时只沉浸在新鲜的图画中。上学读书时再次品读,使我深知:为人以仁,行事以礼,定吾之性,养吾之志。初为人师,再读经典,更多关注的是其“以德为本、育才济世”的教育目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一路走来,《论语》与我一路相伴,赐我智慧,给我启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语》的真正魅力在实践中,如同一眼清泉,为彷徨无措的我提供助力。刚踏上讲台时,因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我一度怀疑自己,沮丧之时,翻开《论语》,顿觉豁然开朗。孔子言“因材施教”,于是我“听其言”、“观其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孔子言:“不不启,不悱不发。”于是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掘他们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这样,我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我也获得了职业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文心雕龙・宗经》有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论语》精义,百世弥新,如同一挚友,一路相伴,让我有所收获。如今,我深知何谓为师之道:必以德为先,以仁为范;必正学塑身,求真不倦;必严爱相济,传道解惑。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书为我提供了好的楷模和路标,让我追求美德和正义。
让我与书相伴,好读书,读好书;践行书中所获,不断提高自我;在如窗、如水、如友的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篇9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策略;家校联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103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使得“读整本的书”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再次吹响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的号角。10年间,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从研究立足教材的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合的多篇文章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不断地将“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深化延伸。
一、培训骨干教师,推动整本书阅读工作有序开展
(一)选派“种子”教师外出学习
我校自2010年先后选派教师到龙口、烟台、济南等地参观学习达20多人次,让大家了解了读写实验的进程,提高了教师对整书阅读的认识。
我们对外出学习的教师提出了过三关的要求:(1)外出人选要经过推荐选拔,必须有强烈的学习欲望;(2)学习结束要提交过程资料,如学习笔记、图片、听课记录或电子材料;(3)外出教师回校后要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汇报或展示课,交流材料将计入个人成长档案。
(二)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整书阅读的指导能力
由于学校规模较小,因此是按学科划分教研组的。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需提前做好规划,确定教研主题,在主持人(即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首先通过网络研修加强理论培训,明确整书阅读的意义,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方面与教师达成共识。尤其是“怎么读”方面,我们着重从阅读习惯养成、批注式阅读引领、前人阅读成果展示诸方面进行培训。二是通过学课标、通教材,理清整书阅读的任务。由学科领导带领大家分阶段、分内容,明白课程标准要求的整书阅读的底线,确定教材整书阅读的内容与重难点。三是通过阅读指导课、课堂磨课,提升种子教师阅读指导的水平。学校通过立标、研标确定有代表意义的阅读指导课,让教师在磨课中一边研写、一边实践,逐步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指导能力。四是通过确立研究专题,探索学生的阅读需求、编写校本教材,使阅读指导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了种子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三)以活动代培训,提高教师参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积极性
首先,学校创设条件让教师把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真实体验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
其次,学校根据教师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师阅览室的书籍种类,让教师的阅读成为常态,要求教师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读书笔记不低于2万字,书写读书体会不少于3篇。
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种子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互动交流,带动全校整书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多视角引领,促进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开展
(一)指导时间灵活多样
我们将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要求每个月至少让学生读一本课外书,一个学期至少上好三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做到学期有计划、指导有教案;争取一个单元让学生读一本课外书,每两周上一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师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主,穿插群文阅读、经典诵读等阅读指导,力求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0万字。
(二)指导书目因需制宜
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还要倡导各年级积极开发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
1.依据教材课文设计读书单。一个单元重点选择一本课外书,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2.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读书单。低年级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优秀的图画书和童话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如《一粒种子的旅行》《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中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儿童小说书,渗透侦探、历史类的读物,如《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成语故事》等;高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渗透科技、传记类的读物,如《科学家的一百个故事》《西游记》等,这样的阶梯式阅读,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优化氛围,家校联动
在校内我们把“整本书阅读”指导与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家长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家庭教育讲座、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等形式,让农村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阅读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亲子阅读的好处,直观地学习指导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四)阅读评价兴趣优先
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没有评价,指导就容易落实不到位。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我们努力倡导重兴趣、重过程、重激励的评价思想,大力倡导档案评价、活动评价、星级评价等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主题研讨,学科渗透,探索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不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学段学生因其认知水平、阅读心理、阅读经验的不同,对同一本书的阅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我们提出建立整本书阅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长过程的大阅读观,探索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重点。
(二)不同课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师生教学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我们总结出14种课型。这14种课型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型,以习得一种阅读方法为目标;第二类是综合型,即综合运用习得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有效提升能力;第三类是迁移拓展型。
(三)不同体裁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从文章体裁维度,我们总结出了10种课型:古诗文阅读课、童话阅读课、寓言阅读课、故事阅读课、散文阅读课、现代诗歌阅读课、小说阅读课、应用文阅读课、经典语句阅读课、图片作品阅读课。我们根据整本书的体裁特点,通过学科渗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10
我们把数学快乐阅读定义为: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规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意趣,体察思维的奥秘,享受求知的快乐,最终达成学生主动、自觉、持续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1. 开展数学快乐阅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新课改以培养学生主动学、自主学为根本诉求,就需要学习“对象”的丰富多彩与趣味盎然,而引导学生快乐阅读数学课外书,可以弥补数学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让数学学习变得摇曳多姿,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 开展数学快乐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传统的数学教育被窄化为做题,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厌倦、畏惧,结果是避而远之。数学课外阅读书一般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构成,这些故事充满童真,有的还配有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数学知识就隐藏其中,浅显易懂,趣味十足;有的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了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阅读课外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探求数学的内在魅力,让数学以其内在的美吸引学生,从而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最终升华他们的数学情感。
3. 开展数学快乐阅读,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品质。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传统的数学课上,学生读课本的机会很少,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领悟仅限于教师的讲授,很难体悟到数学语言的魅力,难以催生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只有配合课外阅读,让学生与数学语言进行多层次的交流,数学教学才能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他们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最重要的是,阅读课外书对于孩子来说是轻松的,快乐的,而在快乐的阅读中,那些历经艰难又柳暗花明的数学研究,那些痴迷数学、倾注心血的数学家故事,那些由引人入胜情节勾起的思维波动,会像细雨一样滋润幼小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
实现数学快乐阅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整合阅读资源,让学生在书籍中体验阅读快乐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绝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一本数学教材,数学课外读物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许多学校开始向学生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目。除了传统的《数学报》等读物,网上的数学课外读物也越来越多,比如:《好玩的数学》、《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果戈尔数字奇遇记》、《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等等。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把数学阅读课外书与语文、科技等书籍整合在一起,以完善本校的课外阅读课程。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课外读物类别编制好分级推荐目录,每一级有多种选读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在书目中设置必读和共读书目,让学生和教师、家长共同阅读。多样化的书目和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数学的神奇有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奥妙奇巧,为生命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丰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快乐
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已经积累了一套成熟做法。数学阅读如果能够结合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把快乐阅读融入到学生的晨诵、午读、暮省等朴素的生活中,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行数学快乐阅读,还能有效改变孩子们阅读的“偏食”现象。
晨诵:与黎明共舞,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我们可以在校本晨诵课程中设置数学诵读内容,作为晨诵读本,利用早上到校时间,上好晨诵课。
午x:用经典点燃生命智慧。可以通过整合课程以及调整课时的时长,调整出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午读时间,让学生每天中午和老师一起静静地阅读。晚上和父母一起读书半小时,通过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每周二作为数学共读时间,让数学阅读有了时间保证。
暮省:让反思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暮省时思考、记录数学阅读体验,就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快乐阅读。
数学阅读有其独特性,要想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享受到快乐,还需要教师专业性的阅读指导。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按照低中高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逐步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低年级阅读重在激趣。低年级的数学阅读要从绘本开始,可以通过精选绘本,把绘本与现行的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引导学生看绘本、读绘本、玩绘本、写绘本、画绘本。如果能引领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理解和巩固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效果会更好。
中年级阅读重在理解。平常的数学课,数学语言是严谨、抽象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数学课堂强化审题的训练,引导孩子大声朗读文本信息,朗读数学概念和定理,朗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朗读解题的方法等,逐步提升孩子们的数学语感。课外阅读指导课上要求学生能默读文本,掌握读书方法,强化数学阅读的四个步骤:通读全文;画出思维导图或勾画出重难点;找准重点,认清联系;再次阅读,深入理解。
高年级阅读重在解题。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可以把数学阅读和自学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阅读的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上。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强化学生“说数学”,即用自己的话把所理解的数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表达出来,通过与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比较,逐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诗意阅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收获阅读快乐
数学阅读评价是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效果作出判断并寻求其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实施富含诗意的阅读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得到方法指导并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阅读兴趣,指明阅读方向,提升阅读效果。
诗意的数学阅读评价要遵循八重原则: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评定更要重激励、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果更要重态度。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性。评价要力求多层主体的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数学课外阅读一般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读后的交流常常发生在教师、父母和同伴的互动中,教师和家长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阅读后的快乐。
诗意的数学阅读评价要关注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态度和习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关注学生阅读积累和吸收迁移,以考察学生的阅读效果。要追求阅读方式的灵活多样,比如:读书存折卡和冠军成长卡的使用,课外阅读课中的即时评价,书香班级、优秀读书笔记、读书冠军、书香家族的评选,模仿星光大道的读书冠军五级评选制度等,都可以用来激励学生快乐地去阅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