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5 02:5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芒种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芒种古诗

篇1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很难把握住古诗跳跃的文字,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是把古诗分解成一个一个汉字进行释义,然后再把这些意思拼凑起来。这样的结果,使他们很难去感受古诗文字背后的意境,更无法明了作者写诗的真情实感。

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到古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觉得枯燥无味了,上课时也就显得无精打采了,这时就需要提高他们的兴致,让他们能感受到所学的这首诗有着诱人的地方,可以带给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

比如,在教学《咏鹅》这一首诗时,我是这样为孩子导入课文的:“孩子们,你们都见过鹅吗?你知不知道,关于鹅啊,还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呢!公元前390年,敌兵夜袭古罗马,守城的士兵因节日狂欢吃得酩酊大醉,当敌军逼近时,他们尚在睡梦中,眼看城毁人亡的悲剧就要发生。在这关键时刻,守城士兵养的鹅被敌军轻微的脚步声惊动,大叫起来,把士兵们唤醒,才得以打退敌兵。自此,罗马人把鹅看成‘灵鸟’。在我国古代,父母为儿子订婚,总是用一对鹅(代替雁,雁是终身一夫一妻的)作为聘礼,象征夫妻和睦,百年偕老。英国则因为鹅是长寿的家禽,男女结婚时,男方家长总是要选择比新娘的年龄还大的老鹅,作为给新娘的贺礼,以祝长寿。怪不得鹅的写法就是我家的鸟了。这只鸟有一天被七岁的骆宾王看到了,他被这只鸟的美丽和高雅的神情深深地打动,就写了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这首诗。”这样的一个故事,让孩子们觉得兴味盎然,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注意力给引到了诗文中,给这节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故事诠释字词,感受深刻诗意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古诗的每一个字里所蕴藏着的深刻含义,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字词解释来理解其中的文字,从而就使他们对古诗文字的理解少了一份整体美感。而这样的理解字词的方式也会使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对死记硬背下的内容往往也会很快地遗忘。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把对古诗字词的理解放在具体的故事描述中,不仅能使孩子们兴味盎然,也能使他们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字词。因为是理解后的记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比如,在教学古体诗《青松》时,孩子们对压、挺、高洁这些词语的理解往往只限于通过组词来理解,无法去感悟到这些字背后大雪的凶猛、青松的勇敢以及雪化后青松的高大纯洁。这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教学的环节,将这首诗变成青松和大雪之间的战斗。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战斗故事,也很容易在老师的带领下融入战斗的氛围里去。当我引导着孩子们用动作、用语言来描述这场战斗后,再回头来问他们诗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大雪的凶猛,哪个词语能看出青松不畏大雪的欺凌,哪个词语为我们展现了雪化后的青松时,孩子们因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回答这些问题就很容易了,当然他们对这几个难以记忆的词的意思也很轻松地记住了。

三、故事想象空白,升华真挚情意

古诗的美,不仅仅美在它凝练的字词,也不仅仅美在它丰富的意境,更美在它的空白之处。如果在教学时能很好地挖掘出诗的空白,用自己的言辞去填充这空白之处,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留驻在这空白之处的深情厚谊。

比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孩子们对李白和汪伦的真情厚谊只是从诗的字词中是无法很好地领悟的。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汪伦来送一下李白,李白就认为汪伦和自己的情谊如此深厚呢?此时,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填充李白在字里行间留下的空白,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方法了。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孩子们,你们觉得李白一开始能想到汪伦会来送他吗?”“李白为什么不要汪伦相送呢?”“汪伦赶到李白要离开的渡口,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你能把自己变成汪伦或者李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们把简简单单的“忽闻岸上踏歌声”转换成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感人的送别场景,那真挚的送别语言,能使孩子们更确切地去感受诗人在这样的情景中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去升华诗人蕴含在古诗中的真情厚谊。

篇2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经过十年的爱情长跑,爱徒深切的赵本山亲自为博比・肯选定了婚礼日期,以师父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为徒儿操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乌克兰小伙儿与深圳姑娘,演艺搭摇摇身变情侣

今年39岁的博比・肯出生于乌克兰莱奥夫市一个牧民家庭。1992年8月,他从体育学院毕业后,选择了留学中国。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呆就是五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毕业之后,博比,肯没有马上回国,而是选择去深圳特区发展。

倒霉的是,博比・肯刚下火车,身上带的钱就被贼偷走了,心潮澎湃的他霎时被灌了个透心凉。华灯初上,如此繁华的都市却无处安身,博比・肯像棵浮萍一样迷茫而无助。那天,他不得不在荔枝公园冰凉的躺椅上和衣而眠。

好在博比,肯从小在牧场长大,酒量好。歌唱得也好。为7先填饱肚子,第二天他就在一家酒店找了份歌手的工作。唱了不到一个月,那种夹着欧洲风情的歌曲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月薪涨到了2万元。

随着名气不断提高,有位明星经纪人找到了博比・肯。声称可以推荐他去演戏,片酬3万元。博比,肯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并辞掉了工作。可当他在烈日炎炎下拍了半个月戏,去宾馆找经纪人结账时,却发现已人去楼空。博比,肯才意识到受骗了。

当他懊恼地走出酒店大门时,看见一个满面愁容的女孩儿正在门口徘徊。博比・肯好奇地走过去,问道:“姑娘,你怎么了?没事吧?”女孩儿看了他一眼,愤愤地说:“哎,我被一个经纪人拉到这儿来演出,节目完事后我来宾馆找他结账。人却跑了!”博比・肯听后,心头积聚的郁闷消散了大半:“我和你一样也被那个经纪人骗了,咱俩真是同‘病’相连!”一句话把女孩儿逗得笑出了声:“你是哪国人啊?谁和你同病啊!你刚才说错了,不是同‘病’相连,是同命相连!”两人聊着聊着,女孩儿突然感到有殷臭味扑鼻而来,赶紧用手捂住了鼻子。博比・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抱歉。我有狐臭。这不能怪我,我们整个民族都有狐臭的。”

与博比,肯一同被骗的女孩儿名叫张雯婷,是一名舞蹈演员。虽然空气的味道有点儿异样,但他们谈话的氛围却非常好。“虽然我们都被骗了,但能认识你是最大的收获。你能唱歌,我擅长跳舞,不如以后我们俩搭挡来个组合吧!”“好!好!”博比・肯一个劲儿地点头。

不知不觉中,两人在酒店大厅聊了两个多小时。一看表,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张雯婷礼貌地说:“时间不早了,要不今天我们先到这里?”博比・肯点了点头:“好,那我送你回家。”张雯婷没有拒绝,出租车载着两人很快到了家门口。“我到了,要不上家里坐会儿?”没想到。张雯婷客气的一句话,博比・肯却没听出来,还是一个劲儿地说:“好。好!”

张雯婷到家时,母亲马振华正在包饺子,看到女儿带了个老外回来,一脸的惊讶。张雯婷赶紧向母亲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饺子下锅后,马振华喊女儿端饺子:“雯婷,我怎么觉得屋里有股臭腥味儿?饺子馅是刚买的,不可能坏啊。”张雯婷笑了笑,赶紧把嘴贴到母亲的耳边,用手指了指坐在客厅的博比・肯:“妈,他是乌克兰人,他们从小身上就有狐臭的。”马振华用手指戳了戳女儿的头:“幸亏不是你男朋友,吃完饭赶紧给我送走。我可闻不得这个味儿!”

1998年初,张雯婷开始和博比・肯做搭档一起演出。平时,张雯婷还教他跳踢踏舞、小天鹅舞,排练各种对唱和舞台即兴表演。博比・肯除了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幽默外,对工作也出奇的认真。每次出去演出,博比・肯总是把行李都扛在肩上,连个小挎包也不让张雯婷拎。

刚开始,张雯婷纯粹是把博比,肯当成演艺上的搭档,节目一完事,就赶紧躲开,因为她实在受不了狐臭味儿。可渐渐地,张雯婷对眼前这个高大、魁梧的乌克兰小伙儿产生了一丝喜爱,不再躲他了。每次博比・肯请她吃饭、喝茶,她都不拒绝,对狐臭也渐渐适应了。

1999年2月,两人演出回来,一起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上。张雯婷疲惫地把肩膀靠在了博比・肯的身上,这给博比・肯以极大的鼓励,他旋即大胆地轻轻吻了一下张雯婷的脸颊……

“狐臭男”遭准岳母反对,“逃”到北京拜于赵本山门下

确定恋爱关系后,张雯婷就带着博比・肯回家和母亲开诚布公地谈了。没想到,母亲听后暴跳如雷,竟然拿着一根棍子厉声把博比・肯撵了出去。

看着妈妈反对得如此强烈,张雯婷伤心地哭成了泪人“妈,你怎么能这么做?你不就是嫌他有狐臭吗?”马振华叹了口气,心想女儿真是不懂她的心思――博比・肯有狐臭倒是小事,关键是如果女儿嫁给外国人被带回乌克兰,自己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女儿?女儿受了欺负怎么办?

然而,母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张雯婷的决心,她依然和博比,肯保持着来往。但博比,肯每次听到张雯婷在电话里因为他而和母亲争吵时,心里都像针扎一般难受。他认为肯定是事业做得不出色,未来的岳母对自己不满意,才如此反对。于是。博比・肯决定去北京发展,他希望张雯婷也能一起去。

2000年9月,张雯婷给母亲留下一封信,就和博比・肯悄悄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到北京之后,博比・肯不希望张雯婷还像从前一样跟自己搭档演出,而是建议张雯婷去北京电影学院进行系统的学习。由他挣钱维持两人的开销。张雯婷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后,顺利地考上了北影的导演系。

有一次,博比・肯抽空来到张雯婷的寝室,发现住宿环境非常差:几个人住一间宿舍,门没有锁,窗户也没安防盗网……博比・肯心疼地搂住张雯婷,斩钉截铁地说:“宝贝儿,让你受罪了。你再坚持半年,咱们就买个房子!”

此后,博比・肯开始拼命地工作,在北京各大酒吧、晚会跑场,他演出很卖力,学习也很用心,名气很快就打响了。不久,他就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天通苑买了一套复式房,并给张雯婷买了一辆跑车。

2001年3月,博比・肯在剧场演出时,恰逢赵本山在台下观看。他诙谐幽默的表演把东北笑星赵本山都给逗乐7。演出结束后,赵本山亲自到后台,拍了拍正在换装的博比・肯:“我两年前和赵保乐去深圳的时候,他就跟我提起过你,当时因为时间安排紧,就没去看你演出,没想到你又来北京了。你演得挺逗乐儿的,愿意跟不?”博比・

肯回头一看,原来是赵本山,顿时目瞪口呆――这真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大的馅饼砸在了自己头上!

张雯婷知道父母最喜欢的明星就是赵本山,于是,就把赵本山收博比・肯为徒的喜事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但马振华根本不相信女儿的话。对于女儿背着自己偷跑到北京,她一直耿耿于怀。“你不用撒这种谎骗我,你跑到外面我是管不着你,但你们的事情我就是不同意!”事实胜于雄辩,张雯婷没有反驳,而是把博比・肯拜师时的照片给母亲寄去了十多张。

很快,马振华就沉不住气,主动给女儿打来了电话:“博比・肯原来真的做了赵本山的徒弟啊!那他以后成了腕儿,会不会把你甩了?”张雯婷一听,“扑哧”笑了:“妈,你不是一直不同意,嫌他有狐臭和我怄气吗?现在,你是不是同意我和‘狐臭男’在一起了?”“以前是不同意,不过,现在我和你爸都同意了。”

2002年初,赵本山打算筹拍《刘老根》续集,专程来北京请张艺谋、宋祖英等演艺界朋友坐在一起谈想法,博比・肯带着张雯婷也参加了聚会。大家在天马行空的谈论之时,张雯婷却躲在另一个房间专心地看着《刘老根l》的片子。等大家都谈得差不多了,她才露面。“赵老师,我觉得上一部戏光的衔接和换场连接等地方很不到位,还有……”当大多数人都在奉承赵本山时,张雯婷却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光、影、色三方面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次聚会,虽然与很多大腕见面坐在一起,但张雯婷并没有半点儿骄傲和沾沾自喜。没想到半年后,她竟然意外地接到了赵本山打来的电话,让她担任《刘老根2》的执行导演。博比・肯也应邀在戏中扮演了角色。

比冀双飞事业蒸蒸日上,赵本山亲自为洋徒弟主持婚礼

《刘老根2》拍摄完后,张雯婷继续回电影学院上学,博比,肯则到了刘老根大舞台扎扎实实地和赵本山学艺。刚开始在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只给博比・肯5分钟表演时间,慢慢地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渐渐地,博比,肯成了刘老根大舞台的顶梁柱。

2006年8月,张雯婷从电影学院毕业。此时的张雯婷看到处在事业高峰的博比-肯,心里很是高兴。她干脆先放下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帮助博比・肯,在幕后帮他联系各种演出,支持他参加各种活动,终于把博比,肯推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新星,活跃在央视各大晚会的演出现场。博比,肯不仅获得了《外国人唱中国歌》比赛金奖、第三届中外相声大赛金奖,还被《人民日报》评选为中华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和深圳市还分别授予他“扶贫助学爱心大使”称号。

在家里,张雯婷更是家务全包。博比・肯没洗过袜子,也没下厨做过饭,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就问张雯婷。有一次。马季送给他一套说相声的书籍,可是到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剐好前一天张雯婷把家里的废旧物品统统整理卖了,博比,肯便十分肯定地说是张雯婷把那套相声书籍当废品卖了,为此,和张雯婷吵了一个多小时。张雯婷对这种事情早已司空见惯了,也不和博比,肯计较,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晚上,博比・肯意外地在床底下找到了那套书,这才回想起来,是自己前几天临睡觉时把书顺手放到了床底下他知道是自己错怪7张雯婷,便温言软语地向张雯婷道了歉。

2007年4月,博比・肯在张雯婷的建议下,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深入学习编剧。其间,他创作了一部以赵本山为原型的电影剧本《狗爷》,并把剧本第一时间拿给赵本山看。赵本山看完后,笑得前仰后合:“好剧本!不过要再改改,争取过两年咱就拍出来。”

去年9月18日,博比・肯与张雯婷领了结婚证,但因为彼此工作都特别忙。婚礼被一拖再拖。赵本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对徒弟郑重地说:“你们两个人都在一起这么久了也没个正谱,明年五一就赶紧给我把婚事办了。日子我来定。再忙也要先把这件事搞定!”

篇3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有关天文历法的科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解读·探究]

一、二十八宿

典例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解读:“斗”,这里指(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典例2:“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吴敬梓《范进中举》)

解读:星宿,星官名,古代把星座称做星宿。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

典例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解读: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

相对。

典例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解读:星汉,即银河,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典例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解读: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点拨: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二、二十四节气

典例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解读: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典例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解读: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4月5日。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典例8:“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礼记》)

解读: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点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古代纪年、纪时法

典例9: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读: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44年。

典例10: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解读:“孟冬”代农历十月。

典例11: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崤。(《崤之战》)

解读:“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点拨:我国古代按时间的纪法可分为四种:第一,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例9”属于年号纪年法;第二,纪月法有: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例10”是时节纪月法;第三,纪日法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干支月相兼用法。“例11”是干支纪日法;第四,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

[巩固·飞跃]

指出下列各项纪时纪年法。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

篇4

一、改变观念,提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认识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依托农村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以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素养。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也是人在实践中总结所得,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更具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也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了信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实践,并从中获得经验,产生体验和感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价值,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规定和要求。

二、就地取材,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地依托乡土资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乡土特色的素材。

1.收集农民语言

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我们因地制宜,让学生搜集这些生动的语言。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农民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搜集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语言,如:

月晕晴,日晕雨。

芒种下雨火烧溪,夏至下雨湿漉漉。

……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百里村的由来》《小龙望娘》……

通过收集农民语言,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丰富了词汇,还传承了优秀的民间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2.了解土特产品

本地富有特色的物产也是课程资源。如,石湫狗肉、屏湖鱼头……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说说这些产品的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加工方法等。学会向他人推销这些特产:可以写解说词,可以写广告词,可以做宣传画……

3.寻访杰出农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为此,我们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农民企业家、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户进行采访、调查。如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农民企业家,教师指导学生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农民企业家坎坷的创业经历,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教材”。

4.采集风景名胜

作为百里秦淮发源地之一的溧水,有太多迷人的风景和名胜古迹,如天生桥、洞壁琴音……家乡的这些风景名胜展现出迷人的风姿,阐述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或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风景名胜,包括相关的文字介绍、民间传说、古诗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探寻风土人情

作为农村小学,我们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婚丧嫁娶、过节的风俗习惯,知道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等。为此,组织学生拍摄体现风土人情的照片,撰写关于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并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既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既让学生认识了家乡的面貌,又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三、策划组织,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搜集资料等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1.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组成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情况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

2.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例如,在开展“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有的实地拍照;有的向科学老师请教;有的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的上网搜集下载;还有的甚至几个人合作一起摘录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通过办手抄小报、编写公益广告词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和资源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凸现“语文”,习得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只落在“好玩”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些规模小的活动,如贴春联、搜集年夜饭的习俗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总之,我们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语文资源,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篇5

起源

“田家乐”顾名思义就是由农人自发组织结合农事活动的一种娱乐性活动,内容以渔、樵、耕、读为主,加上士农工商、麻医神相,全部由本村寨中的男女老少根据角色需求和本人特长喜好来选任。排练好后先在本村村头老古树下的场地上表演,再到坝子中走乡串寨巡回演出,自娱自乐,不计报酬。

凤羽“田家乐”起源于蜀汉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诸葛亮当年南征来到大理,看到这里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落林立,各部落之间弱肉强食。时有刀兵之战,兵荒马乱。百姓难以安生,农业生产受到干扰,粮食欠收。为了护卫生产,适时栽种,诸葛亮借鉴仲尼“部曲”的举措,在各村寨部落中实行农夫兵营建制。在五月大忙季节时把当地盛行的“牛寅”创建为“栽秧寅”,并从本村寨中推选出一位办事公道、熟悉农耕的人做“秧官”,负责组织协调人力、水源、耕牛及秧苗等事宜的统一调配。并于栽秧时在田埂上竖起高高的秧旗为标志,辅以唢呐和锥锣及大钹吹打助威,使来犯者闻其声、见其势而不敢轻意前来骚扰,让当地农民按节令完成栽插任务。确保民众五谷丰登。此后,“栽秧寅”这种具有生产劳动互助的组织形式便一代传一代在凤羽地区延续下来。逐渐演变成为集劳动生产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田家乐”节日活动。

和其他地区的白族一样。凤羽农耕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略知农事的人都知道,农事栽种收割季节性非常强,特别是五月栽插,农人倍忙。凤羽地区就几千年的农事活动,根据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对五月栽插归结了极为精当的农谚:“芒种前三天栽下的秧为宝。芒种后三天栽下的秧成草,夏至忙忙,点火栽秧”等。所以,为了不违农时节令、确保农业丰收,五月栽秧时,同一水系的村寨先要组织“昂止”。在凤羽白族语中,“昂”是聚集,“止”是秧。汉语意译为集中组织进行栽插秧事活动。而栽秧结束后,除了完成秧事互助中有关面积、工时,耕牛及钱文的结算找补,在关秧门后统一到本主庙谢本主,杀猪宰羊聚餐打牙祭祈求丰收外,还要组织妙趣横生的“伞止”活动。在凤羽白族话中,这里的“伞”有玩的意思,也有散伙之意,“伞止”就是田家人以玩耍庆祝的方式来解散当年的秧事活动。

凤羽“田家乐”一般以村寨为单位组织。坝子中的十八个村寨都有这种习俗,其中以源胜村的“田家乐”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

序曲

栽插在一年的农事活动中极为关键。为此,演出前,首先在司仪的主持下设堂举行祭旗仪式。

祭旗仪式非常庄重。祭旗堂上,两条老式大椿凳上横架着秧旗。秧旗很好看。旗杆直径有四寸多,长丈二有余,表面斜绕着彩色的布条。旗面为红色,呈三角形,边镶三角形犬牙白布,旗面上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还有碗口大的七面圆镜,银光闪烁,以示七星高照、吉祥如意,也有驱邪纳福功用,所以,秧旗也叫“七星旗”。旗的顶端还有一个用彩布做成的大升斗。升斗四面写有“五谷丰登”四个大字。四角插有四面三角形镶白色犬牙边的彩色小布旗。升斗正中最顶端还有一面传说是诸葛亮为威镇外族来犯干扰农时亲赐的黄色令字旗。秧旗前的供桌正中摆着装有稻米的大红升斗,斗中插着用金粉写的“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神位”和“古皇神农轩辕皇帝之神位”两个红纸牌位。升斗前陈设着明镜、宝刀、锄头、犁铧以及牲仪酒礼时鲜果酌、茶酒斋筵和米饭、馒头、蜡烛、香火等祭品。

祭旗由村中德高望重、知书识礼的两个年长者担任司仪。二老身着长衫。外罩团花丝绸夹棉马褂,头戴毡帽,彬彬有礼站立在供桌两侧。仪式开始,唢呐锣钹齐鸣,司仪、祀旗官、秧官就位,一齐跪在汉丞相诸葛武侯及神农轩辕皇帝神位前行九叩首礼,起行谢礼后三敬香。接着再谢茶酒、宝品鲜花、灯火蜡烛、金犁银锄、果品素食(馒头)、生仪(猪肉)汉英(鸡)、刚烈(猪头)肥需(猪脚)、筵席粢盛(米饭),待一一谢毕后,司仪、祀旗官、秧官仍俯伏于神位前,由祀旗官恭读祀旗祝文。

祀旗祝文:

维。

大中国宣统元年,岁在乙酉,月建癸酉,丙朔,越祭日丁未。今有大中国云南省浪穹县、凤羽乡源胜村“栽秧寅”结束,在“散寅”之际,由×××、×××、×××老叟率领全体演员演唱“田家乐”,开心欢畅。

右暨全体庶民

敢昭告于

炎皇神农后稷大帝

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神位

前日维

神明五保降嘉种,生后稷教民稼穑,泽被三农,开东作西成之祖,赛秋收冬藏之师,赐万民以五谷养命。民以食为天,五谷乃国之宝,天之精,地之华,民人立命之珍也。

兹当“散寅”,农夫欢快“田家乐”之良辰吉日庸伸庆祝之典,惟愿五风十雨、九穗双歧、上端频玉于大有。谨以牲仪酒醴,斋筵果酌祭谢。

伏维

招感

祝文读毕。行三叩首礼,将祀旗祝文在二神牌位前当场焚化,引三叩首礼,待职事人撤去供桌后,祀旗官抱着大红公鸡在秧旗上点血开光。并贺词:

秧寅抱来一只鸡,鸡是什么鸡?

鸡是凤凰鸡,头戴金魁帽,身穿武将衣。

我是神农皇后裔,炎黄献我这只鸡。

吉日祀旗轩辕喜,特意用你点血鸡。

一点点龙头,金果玉珠满升斗:

二点点龙尾,全村男女洪福齐:

三点点中央,恭贺老幼大吉昌。

贺词完毕,鞭炮声中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场中央挖好的深坑中竖稳秧旗。同时,祀旗官在旁边大声贺词:

秧旗牢牢插田埂,彩云南现好兆头。

风调雨顺谷满仓,国泰民安粮满斗。

祭旗仪式完毕。先组织全体演职人员在欢快的唢呐乐曲和锣钹声中按秧旗、秧官及渔、樵、耕、读、士农工商、麻医神相等顺序,各自背挂着道具为观众绕圈走场亮相。并在领唱的引领下。以吹吹腔的形式唱“田家乐来乐田家。栽种结束笑哈哈。走村串寨去庆贺。心里乐开花”等有关“田家乐”及四季农事的曲子。

全体演职人员亮相下场后,表演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秧官。秧官丑角打扮,头上戴着竖有秧把的斗笠。鼻梁上架着墨镜。嘴角挂着用麦穗做成的八字胡,双脚一支蹬皮靴、一支穿草鞋,裤脚卷成高一只低一只。手里提着铜锥锣,边敲边在唢呐锣鼓的吹奏下唱吹吹腔:

五月农忙无闲人,男女老少忙纷纷,

皇帝也沾秧田水,求五谷丰登。

“皇帝也沾秧田水”是凤羽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其中还有缘由。很早以前,栽插期间,凤羽坝子里的人们正忙着栽插。一天中午时分。一队人马拥簇着县太爷的轿子大摇大摆行走在白石江边的大路上。来到人们栽秧的田埂边停下后,见农人忙着插秧不予理睬,其中一个手摇扇子的小吏傲气十足地吼道:为何见县太爷来巡视不快快出来下跪迎接?大伙听了后非常生气,说县太爷又怎么样,俗话说:五月农忙、夫妻隔床,男女老少、大帮小忙,栽插期间青蛙钻秧田水、脚底垫根稻草也有作用。五月农忙,别说是县太爷,就是皇帝老爷也要沾秧田水。说完后一拥而上把县太爷和几个差役也拉到秧田里。

除此,秧官还唱:

农业乃是国之本,粮食就是保命根,

皇帝五谷安天下。有粮好用兵。

秧官刚唱完。有个探子边跑边唱:“公务在身不贪玩,快步去见大老爷”。跑到秧官面前边跪边大声说:“大老爷在上,外面来了一群渔、樵、耕、读、士、农、工、商等人,要求来村中庆贺,我们正忙着满栽满插。准不准?”秧官听后爽快应允:“好吧。我们村玩,别的村当然也可以玩,不过,玩得好有赏,玩得不好要罚。”说完丢下令旗,探子由跪起立,持令旗,口喊“得令”,秧官探子二人下。

过去,秧官统领“栽秧寅”,地位高、权力大,因此“田家乐”演出先由秧官上场。不过。这只是作为整个演出的引子或序曲。因为,渔、樵、耕、读是白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更是白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元素,所以,凤羽白族非常崇尚渔、樵、耕、读,把这些内容牢记在心中,画在自家的照壁上,并把这些作为节庆娱乐的主要形式。随后,渔、樵、耕、读,士,农,工,商,麻医神相依次上场表演。

渔韵

相传,在很早以前,凤羽坝是一个湖泊,有关凤羽湖的记载和传说故事有很多。有说远古洪荒时代。金沙江在丽江石鼓一带向南山谷问泛流。因此。丽江以南一带的坝子都是泽国。人类为避水择高地在湖岛河畔聚居,以渔猎为生。凤羽坝东耸天马、南环鹤林,西列罗坪,北走雪龙,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凤羽湖。另外,昔传建于唐代被称为“浪穹五大丛林之一”的凤羽智光寺碑有唐朝前凤羽曾建凤宇大周国。凤羽湖称之为渤海叶榆洲,湖中有500战船,1000水兵,四围派500骑兵、500箭手防卫之说。有些人士近来发现的《皇太子文》中也有凤宇国“稻香四岸、渔樵抒歌、有清源河弓鱼”等赞誉。当地也有观音大士化身仙女指点渔人博巴泄湖开劈凤羽坝的传说。当然,这些传闻记载疑信参半,加之史无明载、真伪难辨,难以令人信服。但是,从远在唐朝征伐南诏时蜀中魏道玮的《三氏集》中记载:浪穹天马山西麓有马耳湖(天马山在凤羽坝之东,马耳湖即凤羽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凤羽探访8天。在其游记中称山环水绕、良田沃野的鱼米之乡凤羽是“桃花源”,加上清代乡贤赵恒昌、赵辉壁诗文中有关凤羽湖的描述,民国当地诗人咏凤羽雪梨湖说:“雪梨湖畔草萋萋,菱帆才东又复西,隔岸渔歌惊宿鹭,岸上沙禽各自飞”以及凤羽现存村落地名如“以库拘”(船支出入的码头),“以孟处”(船的地方),“绑以桩”(栓船桩)和人们从坝心雪梨湖发现的船板橹木倒是真实。

由此推断,凤羽自古是鱼米之乡不假,当地的白族人民和洱海周边的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演绎着渔猎农耕文化的千年文明史诗。

也许,就因为这些原因。“渔”便成了“田家乐”的首场。

“渔”中的老渔翁是白族人民传统渔猎的代表者,其打扮衣着仿古时候的姜子牙,头戴箬笠、腰系鱼篓。嘴角贴着用棉花做的白胡子,手持直钩钓杆、脚着草鞋,裤脚高低不齐。上场时,老渔翁一边挥舞着鱼竿。一边在唢呐伴奏下唱吹吹腔:

我是凤羽姜太公,清源河是我老窝。

休闲之时去钓鱼,欢乐在河中。

凤羽河鱼真不少,弓鱼大得手膀长。

红鱼鲤鱼鲫壳鱼,游下又游上。

虽说唱词中清源河里各种鱼类之多之大极尽夸张之势。就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也曾亲眼看见当地汉子们手握钢叉,在凤羽河中又到一两斤大的鲤鱼。目睹有些年轻人在凤羽河的深水区丢下雷管炸药后。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用竹篮打捞被炸药震昏而飘浮到水面的大鱼。我们在上学时也曾在浅水处的石缝和水草下翻捉到有筷子长的弓鱼。凤羽自古及今环境优美,凤羽湖泄水后。坝子中后来虽没有形成较大的湖泊水塘,但清石江、白石江、大涧河、三沿水及清源洞水和罗坪山十六峰中间的十几条山泉使凤羽山青水秀。为此,在过去不止凤羽河,就是坝子里的小河小溪、水稻田中,一二两大小不等的鲫壳鱼成群结队,随处可见。

所以,渔翁的唱词决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充满自豪和依恋之情。

渔翁的表演夸张风趣。说唱诙谐幽默。不仅逗人笑乐,其中还有环保理念和道德教化作用。结束前,渔翁唱道:

我祖宗是打鱼匠,姜太公是我师傅。

教我钓鱼有窍门,钓针直苗苗。

钓得的鱼要细挑,好的留给老母吃,

百善之中孝为先,忠孝一担挑。

凤羽位居洱海源头,自古水源丰富、鱼类众多。但凤羽人历来注重生态环境,大人教小孩捕鱼时小鱼和有籽的母鱼不捕,至今还有放生习俗。渔翁唱词中姜太公师傅所授的用直针钓鱼可谓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其中不乏含不能滥捕滥杀、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而后一段唱词中说钓得的鱼挑好的孝敬家中老母更是感人,饱含凤羽人“孝敬父母不怕天”的传统教化思想。

樵歌

凤羽四面环山。特别是坝子西边被誉为“小苍山”的罗坪山十六峰,林木苍翠,在没有电的时代,为凤羽十八村的村民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之源。

不过。凤羽人深知生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要道,因此,上山砍柴不违农时,并且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禁忌。每年二三月,农事较少,日子长、天气暖,山上的林木尚未生枝展叶,上山砍柴对林木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而且砍柴只砍杂木灌木,老树视为神树,再大的树也不去砍。有句歌词说:“砍柴莫砍小松树,小小松树有大用。”人们砍柴时,松树只修其侧枝,不砍主干。一到这段时间,由南至北的罗坪山十六峰山山岭岭中,到处都有一队队砍柴的年轻人。壮实的小伙子梳着东洋头。身穿白色对襟上衣。脚著心上人精心编打的绵线挑花草鞋。肩上斜挂龙头三弦:俏丽的小姑娘头上黑包头绕着绣花留须的白头帕,身穿乳白色的北京雅布上衣。外罩湛蓝的士林布褂子。腰系有绣花飘带的洁白围裙。背上挂着用彩布条编成的背带和背柴时用来当垫背用的温软白绵羊皮。有的镶着金牙齿,个个打扮得锦鸡一样漂亮。

凤羽人常说:砍柴就要唱山歌。是啊,阳春三月,草长花开,山上是唱曲对调的好场所,砍柴是谈情说爱的好时机。青年人从上山、进山砍柴,以至到挑背着柴下山、中途停下喝水、吃饷午歇息,都在吹树叶、对山歌。

你听,进山时他们在唱:

是咬恩,砍柴穿着做客身。

阿哥打扮像喜鹊,锦鸡后面跟。

春暖花开二三月,哥妹相约上高山。

弹弦唱曲吐衷情,砍柴结良缘。

凤羽罗坪山有几个地方花很多。当地人把它们取名为“倒你活搞”(汉语为大花涧)。“活包脑”(汉语为花坪坡)。春二三月,这些地方的杜鹃花、映山红、山茶花争相竞放,漫山遍野,似如锦绣花海。虽然山高路远,而且道路难走,但美的诱惑挡不住青年人勤快的脚步,好多人都喜欢相约到花涧中花坪里砍柴,他们双双坠入花海。一边砍柴。一边用优美动人的白族调谈情说爱:

细腰腰,今天砍柴花坪坡。

哥妹砍柴在花涧,蜜蜂采花娇。

红映山开石榴红,白映山开雪不如。

花路花山砍花柴,蜜蜂醉花潮。

凤羽的青年人砍柴非常讲究,所砍的柴长短一致,粗细厚薄均匀,男挑女背,都喜爱用山涧中薄壳长节竹剥的宽篾片捆柴。捆柴时在地上钉稳四个边桩。小伙子负责把柴捆得方方正正。姑娘们去采鲜艳的映山红插在柴担和柴背上。男女有别,分工合作中饱含柔情蜜意。此时,多情的姑娘总会忍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唱上一曲:

香樟当柴喷鼻香,阿哥捆柴如皮箱。

十人见了九个爱,再插一朵花。

捆柴的小伙听到姑娘赞美自己的歌声。清了清嗓子,双手围着嘴巴,对着远山大喊一声:“啊呼、啊呼呼”后,又朝着姑娘采花的地方对上一调:

花上花,隔山望见一朵花。

把你插在柴担上,跟哥同回家。

柴捆好后,大家把各自带的米糕、饭团、香肠、荷包蛋等午点拿出来摆在一起共同分享,有说有笑,无比快乐。下山返家时,姑娘们背着柴背前面走,小伙子肩着柴担后面跟,涉溪过涧,翻山越岭,一路春风一路歌。

与“渔”不同的是。因为“樵”展示的是青年人上山砍柴之乐。因此全场以表现青年们上山、砍柴、下山为序,表演过程中以白族民歌对唱为主,适时加上龙头三弦的伴奏,集上山砍柴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为一体,具有浓浓的山野气息。

耕趣

农耕是凤羽人主要的生活方式。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坝子中方圆十里的沃野中,人们自食其力。乐道躬耕于这片良田美邑,敬重大地万物和辛勤劳动带来的衣食之源,为此,不管是耕种还是收割,无论劳动有如何艰辛,人们都以苦中作乐和虔诚感恩的方式来对待。

二月撒种。老人在田头插花祭祀:五月栽插。开秧门庄重热烈:中秋农作物瓜果成熟。人们在月光下拜谢天地:十月割谷开镰。长者于稻田前敬献茶酒糖果……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牛为农夫命。农为国之纲。万民立命,全赖五谷,农夫种田,全靠牛耕,粮安天下,农定国基。因此,“耕”是“田家乐”全剧中的重头戏。全场以吹吹腔为主要形式,说唱结合,表现的是以犁卖田为生的耕手爷爷,送饭的奶奶。以及牵牛的哑巴孙男来新和哑巴孙女来妹一家人在农耕劳作时的快乐。

耕手爷爷自称是大舜的徒弟,为人厚道本分、犁技超人,犁田非常认真细致,不计较工钱多少,从不给人留“地排骨”,在凤羽十里八村远近闻名。

出场时,耕手身披蓑衣褂、肩扛犁铧、手挥牛鞭。边走边唱:

大舜教我去犁田,五谷生长靠耕耘。

深耕细作土成金,供衣食粮棉。

皇帝保朝要谷米,将军打仗需粮草。

丰衣足食人心齐,社稷江山牢。

唱完后。耕手爷爷便喊哑巴孙子来新和哑巴孙女来妹吆牛来牵牛犁田。作为反串角色的来新来妹两兄妹以丑角打扮。脸上抹了锅底灰,来新手持破蒲扇,来妹胸挂烂镜子。两兄妹虽然是哑巴,但常年累月跟随爷爷下田牵牛耕田,任劳任怨。样子滑稽可笑,但心知肚明、俏皮可爱,在劳作之余常逗爷爷开心,架犁时。故意把牛抬扛架在爷爷脖子上,将牛口套套到牛的屁股后,有趣可爱。

爷孙三人犁田到了饷午时分。饥肠辘辘。来新来妹两兄妹耍起小性子。赖在地上不再牵牛。爷爷耐心哄两兄妹再坚持一下,并说咱们犁田犁得认真,生意好,栽秧后拿到工钱,给你们兄妹俩缝新衣服好好打扮,再也不许让别人喊你们哑子哑女了,两兄妹听了很是开心。

话音刚落,送饷午的奶插花朵。身着挑花绣朵的丝绸衣服,脚穿绣花鞋,手里打着小花伞,斜背着送饭用的洱源小竹篮上场。边走边唱:

我的名叫赵玉花,从小美丽人人夸。

额头梳得红桃样,容貌赛牡丹。

一天梳头三五次,脂粉擦得白花花。

我倒变成小,他爷苦成老木瓜。

耕手爷爷见他奶奶送饷午来,便叫两个孙子停下来去吃饷午,并责备奶奶不像话,太阳偏西才送饭来,把爷孙们饿够了。

送饭的奶奶本来自我感觉良好,不料却听到爷爷责怪,心中自然有点委屈,便以唱申辩反驳:

你爷会说不会想,家务活计多又忙。

鸡猪牛羊要看管,小孙子要哄睡床。

灶门前是烧湿柴,灶台后面实在滑。

双眼熏得猴子屁,屁股跌成红加蓝。

换衣换裤忙叨叨,干鱼煎得黑加焦。

洋芋煮糊又重做,粉丝凉菜醋倒多。

是啊。即便是老夫老妻相处大半辈子。但生活中矛盾和误会也在所难免。爷爷听了奶奶的申诉,想到自己本是犁卖田,而奶奶却打扮得像去做客的新媳妇一样,忍不住噼里啪啦回唱:

你奶也是不像话,太阳偏西才送饭。

爷爷我只犁田卖,你插什么花。

你奶不同其他人,双眼熏瞎在灶门。

屁股跌裂灶台后,满身泥和土。

更了新衣还插花,脸如冬晨驴粪霜。

田公地母也笑你,笑你不自家。

本来,奶奶发发牢骚,诉诉委屈,如果爷爷接纳也就没事了,可是累饿交加的爷爷不仅不理解,反而挖苦指责,这下可不得了,送饭奶奶便往事重提,悔恨自己鲜花插在牛粪上。边哭边唱:

千怪万怪老媒婆,三天九趟我家跑。

嘴巴子上擦着蜜,吃你家饭说你好。

好话说了几大箩,我不答应她不饶。

把我哄进土锅里,架在火上煮吃我。

金银首饰退还你,一刀两断咱散伙。

今世出家做尼姑,来世我去找董永。

不过,骂归骂,吵归吵,爷爷也是有意无意,见奶奶当真,连忙说:老夫老妻开个玩笑,日子好过,不断给予安慰讨好。

你听:

你奶身材实在好,村中哪个比你巧。

容貌长得牡丹样,天上仙姑比不了。

两边脸颊桃花色,小口恰似石榴红。

一表人材腰如笋,打着灯笼也难找。

我耕卖田虽辛苦,家中有你事不愁。

挣得工钱全交你,一文半文也不留。

我是姓李李山伯,你是王氏王英台。

你我偕老到白头,相亲相爱一百年。

俗话说:肉不补人话补人。女人喜欢用耳朵爱,听爷爷这么一唱,奶奶的怨气马上烟消云散,转悲为喜,拍着手说这些话才听得成。又高兴地回唱:

你爷仔细听我言,揪你耳朵别人前。

爱你之心腹中藏,饭里蒸有蛋一碗。

酸辣鱼加炒瘦肉,还有猪脚一土锅。

耕田苦活要吃好,力足身强犁田多。

耕手爷爷见已有转机。赶忙给两个孙子说:你瞧,你奶奶多关心我们,辛辛苦苦忙了一下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好菜,你们多吃点,吃完好好牵牛,我们多犁几亩田,叫你奶奶也高兴点。

送饭的奶奶听了,自然心中十分凉快。便当着爷爷告诫两个孙子要听爷爷的话,好好牵牛。并对两个孙子唱:

孙孙二人听奶言,牵牛也是在挣钱。

栽秧结束钱到手,买鞋缝衣定姻缘。

来新讨个俏媳妇,来妹嫁个帅姑爷。

办喜花钱二吊二,全家老小乐开怀。

来新来妹兄妹俩听后。连忙在奶奶面前下跪磕头拜谢。爷爷乘机补上:两个孙孙,你奶为你们婚姻大事操心谋肝,成人后要好好孝敬你奶奶。并叫兄妹俩起来放开犁杠上的牛。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到田野中清澈的溪水边去吃饷午饭。

读乐

在洱源。有句话说“凤羽才子邓川官”。此话不假。凤羽自古以来耕读并重、崇尚教育文化,在这里不论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匠艺,或者是躬耕陇亩的农夫牛汉。野老能辨四声,渔樵多具风雅。父老有述古之风。里巷传仁德之美。从南诏到大理国后期。随着汉文化在洱海地区的传入和兴盛。加上茶马古道在凤羽坝中通过。各民族互为往来,集市贸易兴旺。文化繁荣。凤羽地区大兴儒学和科举应试。在境内修孔庙。盖文昌宫,设书院,办学堂。远的不说。光是清代。凤羽就出过四个进士和十一个举人,位居浪穹县之首。到了现当代,同样也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凤羽依然是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

“读”就是以此为背景,表现凤羽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其中的老宗师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因家贫没钱而无法上京赶考,只得在乡下开办学馆,为当地培养乡生后学。

上场自叙时。宗师唱道:

宗师我名赵翰生,十八岁就当先生。

孔子有三千弟子,我有三百个学生。

四书五经可倒背,八股文章烂于心。

只因家贫无盘缠,科举考试难上京。

胸中空装才八斗,且作翰林门外生。

培桃育李玩笔砚,一片心田用舌耕。

从唱词中可以得知:老宗师虽然仕途无望。但乐于在家乡培养乡生后学,精神可佳。

剧中与宗师配演的还有几个学生,他们俏皮可爱,背古诗时,他们任意填配改动诗句,惹观众笑乐。

如一个学生背:

一去二三里,我请母亲讨妻女。

烟村四五家,妈说等几年再看(Kan)。

亭台六七座,只要读书把举中(Zhong)。

八九十只花,给我讨个大姑娘。

另一个又背:

一去二三里,我妈给我讨妻女。

烟村四五家,今天我去会会她。

亭台六七座,那个姑娘很关貌。

八九十只花,满脸虫蛀生麻花。

不过。这些学生聪明可爱。宗师教他们对对子时,这些学生又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

如:

宗师出:烧刺柴戳手戳脚,

学生对:吃辣子腌心腌肝。

宗师出:羊跟马走,一路上松籽核桃,

学生对:鸡随狗跳,满院子竹叶梅花。

宗师出: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勒勒,

学生对:水牛下水,水呛水牛鼻——吐噜噜。

当然。由于宗师是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老学究必定是满口“之、乎、者、也”,但他教学认真,教育学生做人要知书识礼,以孔孟为榜样。学匡衡刻苦学习,把握天文地理。除此,宗师还针对乡间野里的特点,教学生世俗人情、吟诗作对。剧中还有这样的情节:宗师自诩才高八斗。但与一个只有在校门外偷听的乡间妇女作对时。却屡对屡败。甘拜下风。由此,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英雄的思想,巧妙地赞美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

至于后面的士农工商、麻医神相也如前一样精彩。最后,所有演职人员依然全部上场,全剧在“田家乐来乐田家。山河全靠人梳妆。丰收蓝图农夫绣,农夫乐无疆”欢快激昂的霸王鞭舞和唢呐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