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9 00: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星星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4、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篇2
2、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 粉身碎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篇3
行政诉讼判决有几种不同的情形,有些情况下,行政机关不可能成为被执行人,如《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维持判决,第(四)项规定的变更判决。判决维持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是判决义务履行的,被告的行政行为得以支持,变更判决,人民法院直接对被告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变更,被告不再负有履行义务。《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的撤销判决应视情况而定,单纯的撤销判决不具有执行内容,行政机关不会成为被执行人;判决撤销并判决被告重新履行的情况下,行政机关负有履行义务,在拒不执行时会成为被执行人。该条第(三)项规定的履行判决,行政机关负有绝对履行义务,当其在判决限定的期限内不予履行法定职责时,应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履行裁判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规定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和确认合法有效或确认违法的判决形式,对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和确认合法、有效的情况,被告一般不会成为被执行人。在确认违法,并判令被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被告行政机关承担执行义务。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内划拨; 这条措施适用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中含有罚款内容,行政处罚被撤销的情况以及行政赔偿案件中,被告行政机关被判承担赔偿义务的情形,此外,对行政机关采取的没收财产等财产性处罚的行政行为予以撤销的,同样适用此执行措施。划拨的方法可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的规定。
2、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这条处罚措施比照上条处罚措施,属于间接强制措施,通过对被执行人处以罚款而强制其履行义务,称执行罚。采取这种强制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对有规定履行期限,且在限期内未履行的,方可适用罚款措施;(2)能够采取划拨方法强制执行的,一般不采取罚款措施;(3)人民法院决定罚款措施时,应当根据行政机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的具体情节以及行政机关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罚;(4)每日罚款数额控制在50-100元之间,并从期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至行政机关履行判决裁定之日止,按日论处。实践中,采取这一执行措施,是为了制裁拒不执行裁判的行政机关,所以应明确告知被执行机关,使其畏于制裁而自动执行,否则起不到震慑作用,仍然对执行无济。
3、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这条执行措施同样属于一种间接强制执行措施。适用该强制措施应明确:(1)发司法建议是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监察、人事机关,其中上一级行政机关既指某一行政部门所属的政府,也指上一级主管部门;(2)这里的司法建议主要指建议有关机关或部门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和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理;(3)由于该强制措施系间接强制措施,发出司法建议后,仍要执行裁判内容。
篇4
关键词:残酷戏剧;剧本;舞台元素;舞美;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35-02
一、残酷戏剧,重新划分“剧本与其他舞台元素”的伯仲
阿尔托在本书中谈到“有人认为残酷就是血腥的严酷,就是毫无意义地、漠然地制造肉体痛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①他还提到“我所说的残酷,是指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是指吞没黑暗的、神秘的生命旋风,是指无情的必然性之外的痛苦,而没有痛苦,生命就无法施展。”②他谈到的残酷,实际是一种对戏剧精神的解读,残酷戏剧并非是或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更深层更全面的对戏剧影响力的定位。戏剧本身便不同于电影的画面剪辑,更不是观众娱乐消费的手段,现今观众对戏剧的不认同,归结到一点,是时代的戏剧创作者们没有坚持戏剧作用于“恐惧与惊醒”的力量。换句话说,戏剧越是偏离“崇高和恐惧”,戏剧便越来越堕落。
在阿尔托看来,戏剧要改变这一面貌,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摒除“剧本”至上的思维定式。“西方认为戏剧与剧本密不可分,而且受制于剧本。对我们来说,话语就是戏剧中的一切,排除了它便一筹莫展;戏剧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是语言的一种有声的变种。”③正是西方的这种戏剧理念,让舞台上的表演照着剧本进行,服装化妆为表演服务,灯光跟随者演员,舞美应和着剧本内容……一切皆以完成的剧本为至高准则。这样的戏剧呈现的是一种描绘式的表演,是一种心理分析的过程,但是真正的戏剧应该不时给以“惊讶和意外”,也就是阿尔托所说的“残酷和恐怖”,戏剧最初的作用力就在于感官的刺激,而绝非理智的分析。只有从大范围的激发出观众深层的心灵震颤后,再掀起一层轻微的波澜,才能达到观众灵魂的最初的一种“混沌”状态,这才是戏剧最根本的意义。
这里我引入一个简单的概念来分析下残酷戏剧,即内容与形式的角度。任何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事物本身,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作品内在的本质和意蕴,它是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和作家对他审美评价的统一,它包括题材、主题等要素。而文学作品的形式就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统一,它包括结构、语言和体裁。
假设一部戏剧作品等同于一部文学作品(这里仅为引入一个研究方法,忽略戏剧与文学作品的差别),那么,在整个戏剧创作过程中,剧本可以说是戏剧的“内容”部分,“内容”即作品内在的本质和意蕴;而剧本之外的表现手段,比如服化灯剧场甚至表演等元素都可以看做是“形式”部分,“形式”即作品的结构和外在表现方式。传统西方戏剧讲究的是戏剧内容部分重要性,戏剧形式为戏剧内容服务,剧本可以完全表达出戏剧的思想,其他手段完全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而阿尔托则更强调了形式部分,认为戏剧初始于形式,形式是首先刺激观众的手段,而且形式本身具有审美性,拥有甚至比剧本本身更大的力量让观众审视内心。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需要探讨,阿尔托否定了剧本至上的理念,但是他对于其他手段的强调,是完全凌驾于剧本,还是他试图以高于剧本的形式让两者融合?
我认为,阿尔托的残酷戏剧是偏向于形式凌驾于剧本的。或者说,在残酷戏剧的理论中,一部戏的内容部分,并不是剧本,而是表演行动舞台等形式的共同体,剧本只是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简单点说,残酷戏剧的概念,整个舞台空间都是用来表达戏剧性的“内容”,而没有了辅助作用的“形式”这些元素了。他说“这种十分艰深复杂的诗意具有众多手段,首先是舞台的上使用的一切表达手段,例如:音乐、舞蹈、造型、哑剧、摩拟、动作、声调、建筑、灯光及布景……然后又有一种与其他表达手段的组合方式中所产生的讽刺性的诗意。”④这里的一切手段,即把舞台上的所有元素没有区别的等同在一起了。一切元素都处于同一地位,自然没有了核心内容与辅助形式的区别,也就是说,他把舞台上的一切表达手段统一在一起,每个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从导演与剧本创作的合一开始,阿尔托对戏剧重新定位。下面,就残酷戏剧的各个元素具体讨论。
二、破除“现有模式”,残酷戏剧是否可行
我翻阅了大量对现今中国残酷戏剧发展状况研究的学术作品,其中一部论著提到一个观点,“尽管作品主题不同,指导的导演不同,但近年来出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具有残酷美学倾向的作品基本都具有共同的几个特点。”⑤这几个特点是主题的严酷化,情境的极端化,舞美的质朴化和演出的感官刺激。我认为,阿尔托所推崇的残酷戏剧是最大化的利用各种手段,达到引起观众审视内心的作用。他可以幻化神灵,可以在舞台上呈现现实完全不存在的东西,用夸张的道具表现细微的内心等等方式。这些舞台语言是不可重复的,是发挥了戏剧“场”和“观演交流”的最佳方式。但是,中国的几部推崇“残酷”的作品,却可以得出这四个规律,难道说主题严酷、情境极端、再配上视觉的质朴与冲击的对比,就可以认为这部戏很“残酷”了呢?可能是那篇论文作者对残酷戏剧的理解与我有所差异,亦可能是嗣髡芎屯跸鹰等几位导演摸索出的适合中国特色的“残酷戏剧”吧。
这里从一部学生作品,谈谈真实的戏剧舞美创作过程中,残酷戏剧的可行性问题。这部作品是中央戏剧学院06级表演系的毕业大戏――《天下的一楼》。这部剧讲述的是以“全聚德”烤鸭店为蓝本的一家北京老字号烤鸭店的兴衰,揭示人性的冷暖,风格与《茶馆》很是类似。从舞台的整体风格上来说,四平八稳的仿照《茶馆》的楼与桌椅的设计就没有问题了,但是这部戏的设计者并不希望墨守成规,他希望可以用更具有艺术张力的表现手法来设计这部戏。于是,他想到是否能够大胆的运用残酷戏剧理论来设计。
这部《天下第一楼》显然不符合上述的几个特点,它的主题虽揭示现实但并不严酷,情境更不算极端。要想融入一些“残酷”的妩媚,明显是很有难度的,再加上观众和导演的接受程度,这给舞美带来了很大挑战。但是从剧场来看,还是有实行的可能性的,这个剧场是三面环座的,观众与舞台特别近。于是,设计者打破了台口的界限,并且利用了台口两侧的二层灯架,架起了左右对称的楼梯。让整个剧场仿佛置身于“天下第一楼”的大厅里。演员可以从观众的头顶和身旁经过,甚至可以把观众当做店内的客人,与观众随时交流,并利用灯光伺机给观众以震颤。
此外,为了更好的配合“危楼”这一意象,设计者再一次大胆的设计了一个悬挂的屋顶。在舞台的中心区正上方,悬吊着看似马上要砸落得招牌。时刻给观众以紧张的气氛,使观众能够有专注的意识,从而产生“残酷”。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严酷主题和情境下,同样可以制作出“残酷”戏剧,尽管戏剧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但是这种大胆尝试和敢于破除旧规的创作精神是我们要推崇的。
注释:
①②③④安托南・阿尔托著.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M].桂裕芳译.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6:92、93、60、32.
篇5
[关键词] 女性视角;“看”;“被看”;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第一部韩剧在内地播放至今,韩国电视剧一直在国内燃起了一股韩剧热,有许多评论也曾探讨韩剧在国内流行的受众心理基础。大概归纳为韩剧的内容多为具有时代感的家庭、爱情、友情生活,彰显具有儒家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演员多为俊男美女,造型时髦吸引年轻人等。但从最近热播的《大长今》《人鱼小姐》《我是金三顺》等韩剧,笔者发现了韩剧一个与众不同的引人之处――不再以女性为“被看”的主体,而是“叙述”的主体,采用了女性视点,表达了独到的女性意识,树立了独特的女性形象。
“看”和“叙述”的主体
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曾经指出“电影提供若干可能的,其一就是观看癖。在有些情况下,看本身就是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①。“看”是能动的选择,“被看”是被动的窥视,两者之间是一种复杂运动的欲望关系,其最直接的载体便是银幕上这些纷繁复杂、不同性别的男女形象。②由于千百年来男性社会的男性中心文化的传统,在以往众多男性文化主导的影视作品中,无论在银幕上下,男性都占据了主动性的“看”的位置,采用一种观赏的态度,把欲望都投向了女性,电影、电视为男望的宣泄提供了尽情而安全的通道。女性要么是被塑造成类似于好莱坞电影中的“完美花瓶”模式,“同时体现了母性丰足的久远记忆和他的幻想的物恋对象――的替代物”③,要么就是被塑造成遮盖的比较隐蔽的“花瓶调料”,要么就是被塑造为以男性的价值观、男性视角关注审视的类型。比如谢晋导演在其多部影片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坚定勇敢,勤劳善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任何利益,但最终都是以牺牲自我成全男性为代价,丝毫没有半点自我的女性意识,这些形象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核心价值观在左右人物的命运,满足了男性对于自身需求的幻想。
但是在近期的韩剧中,以《大长今》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整部作品女人不再是男人观赏的对象,女人与男人不再是“被看”与“看”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平等的。故事主要围绕女性为主体,导演没有参照男性传统的审美观来塑造长今这个人物使之成为男性的欲望审视对象,没有用固定的英雄救美的模式来拯救她,每当长今遇到困境的时候,没有一个挺身而出的男性以类似于上帝的身份来从精神和肉体上拯救她,而是让长今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奋斗和努力,比如在流放的时刻,在不得已放弃心爱的厨艺的时候,另辟蹊径,通过刻苦的学习,勇敢的实践,成长为医术高明的医女,通过永不放弃的坚毅最终达到了成功的彼岸。同时,在长今成功的同时,她也以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勇敢执著的处事态度,深深地吸引了自己的心上人――闵政浩,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人格上和爱情上的独立、平等和成功。
故事以长今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所谓叙述者,即文本进行叙述的人或主体。叙述者在位置和感知程度上采取的姿态可以概括为一个叙述权威的运用问题,从叙述位置所赋予的权力这方面看,代表最高权威的是无所不在、至高无上的全知者,这个权威表现为叙述者能驾驭真实和虚构这两个世界的力量和信心。④
当从这个角度考察时,我们就会发现,在《大长今》这部剧中,长今作为一个叙述权威强的“在场者”,采用全知叙述,解释叙述行为,并对故事发出“声音”,站在一个超然或代表“权威”的位置上,从自身的经历展开,通过女主人公的眼睛,主要表现在韩国这种男尊女卑极度盛行的社会文化氛围里,在宫中繁重的劳作和生活的重压下,在权势的残酷倾轧中,长今曲折坎坷的成长经历和对于热爱的事业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追求过程。长今作为一名来自平民阶层的女性,在担任医女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社会男性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不同于男性的不平等待遇,尤其是长今以精湛的医术赢得皇族的信任,要被提升为医女的时候,许多太医就以她的女性身份来进行阻止,认为女人是不可以进入社会权利核心体制的,这集中体现了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独立和精干的不容和压制。而长今不畏强权,不惧压力,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以其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太医的敬佩和赞许,也取得了妇产医术手术史上历史性的技术突破。整部剧集通过权威语言的叙述,讲述了一个普通女性是如何以自己的力量,通过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做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带有浓重的女性主义色彩和女性自我意识蒙昧的意味。
女性叙述视点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视点是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托多罗父清楚地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都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点呈现我们面前,视点具有头等重要性却是事实。”⑤华莱士•马丁也相当重视视点在叙述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很多情况中,如果视点被改变,一个故事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无影无踪,叙述视点不是作为一种传送情节给读者的附属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⑥在影视作品中,这意味着摄影机的位置。因此,研究视点就是要找出影视文本中那影响着叙述发展的“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或者“某种方式”,即找出谁在看?从什么位置看?查特曼清楚界定视点为:“与叙述事件有关的具体地点或意识形态状况或实际的人生方向。”他指出视点与“声音”不同,它并非表达本身。
影响视点的因素多种多样,叙述者的性别意识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性别不是纯生理意义上的性别,而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一般而言,在叙述同一种题材的故事时,男性的眼光和观察点与女性的有明显的差异,当然这种男性视点并非男性创作者专属,有些女性创作者也会呈现男性化视点,某些男性创作者也会呈现女性化的观点。通过具有不同性别意识的镜头的表达,我们可以在相同的题材里,看到不同的影响和效果。在韩剧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
篇6
例如在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中,原告以自己的采光权受到被告的房屋妨碍为由,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而被告在诉讼中则以其房屋修建是经县城建局审批通过为理由提出抗辩,主张所建房屋虽对原告的采光造成一定妨碍,但不构成对原告的采光权的非法侵害,因为其建筑行为属于行政机关的许可范围之内。在此民事案件中就涉及到如下问题:人民法院可否在审理该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对县城建局批准被告建房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如果不予审查,则对案件在程序上应作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如下特点:①发生在民事案件中;②作为抗辩理由由一方当事人提出,引起双方当事人争议;③同时涉及行政法律依据和民事实体法律依据的问题。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
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时有发生。在当前我国行政立法不规范和不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又缺乏有效制约以及行政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不够协调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仅不会减少,反会随民事纠纷数量和种类的增多而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由于立法上的疏漏,这一问题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始终是一个困扰人民法院的难题。
从立法上看,民事诉讼法典对如何解决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未有涉及。司法解释对此问题只有一些针对具体案件或具体情形的零星规定,而散见于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又存在着不一致。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9条中规定:“个人合伙或者个体工商户,虽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错误地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但实质为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的,应当按个人合伙或者个体工商户对待。”按此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可以直接推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然而。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后,在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时。应当通知被告如欲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须在答辩期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又规定:“被告在答辩期内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诉讼。”可见,按这一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对专利主管机关授予专利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与立法上的情形相适应。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解决方式,大致有四种:①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然后对案件进行裁判。②避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依据民事实体法对案件作出裁判;③尊重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不予审查,在此前提下对案件作出裁判;④先裁定中止诉讼,让当事人提起其他程序解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
对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笔者认为,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分析,在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对案件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不合适的,理由如下:
第一,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诉讼活动。民事审判是由于平等地位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权利义务纠纷,而由人民法院根据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审判,作出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权威性判定的活动。而行政审判则是指由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就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而由人民法院根据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权威性判定的活动。因此,在民事审判程序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与民事审判的性质
不符,而且势必混淆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的区别。
第二,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各有分工、彼此独立的两种国家权力。除非经过行政诉讼程序人民法院不能否定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即构成了对行政权力的不正当干预。而且,如果人民法院以民事审判权否定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行政机关则坚持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势必造成社会生活中存在两种对同一事实的认定结论截然相反但又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形,如此不仅使得民事纠纷无法获得真正的解决,而且造成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会引起实体法适用的难题。从法理上分析,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民事实体法解决争议,行政法显然不属于民事实体法的范围。然而,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就必须适用行政法,因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指的是该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上合法与否的问题。
第四,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时,由于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无当事人地位,也就无任何诉讼权利可言。行政机关无法对自己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举证和辩论,更不能对人民法院的判定提起上诉,这显然有违诉讼公正的价值目标。并且,由于行政机关不能就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参与诉讼,进行举证、辩论以及对人民法院的判定提起上诉,则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与判定难免偏听偏信或主观臆断,其结论的正确性缺乏程序保障。另外,通常情况下,民事审判组织的审判人员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其司法经验与业务素质往往比不上行政庭审判人员,让他们去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利于保证案件质量。
既然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宜对案件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则对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就不应采取由民事审判组织先审查,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的处理方式。那么是否可以采取避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仅依民事实体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呢?从表面上看,这一做法避免了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直接审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其实不然。首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予考虑,而仅依民事实体法对案件进行裁判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的间接否定,仍然构成了对行政权的不正当干预。其次,如果人民法院仅依其民事实体法对案件作出的裁判内容与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相互矛盾的话,则仍未避免对同一事实即某一民事行为或权利成立与否存在结论相反又都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定的情形,民事纠纷仍难以彻底解决。再次,避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则主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承受不利裁判的当事人自然不愿接受人民法院的裁判,这也使得民事纠纷难以真正解决,可见,对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人民法院也不宜采取避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而仅依民事实体法进行审理与裁判的做法。
至于对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采取无条件尊重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并据此作出裁判的处理方式,其不妥当更是显而易见的。按照这种方式,如果经行政机关许可的行为或授予的权利依民事实体法确是违法的行为或是不能成立的权利,则必然使得人民法院变相地维护了在民事实体法上违法的民事行为或不能成立的民事权利。这当然违背了民事审判维护正当民事权益的宗旨。而且,在此情形下,人民法院势必会因为无条件尊重具体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而放弃对民事实体法的尊重,这也就违背了人民法院以民事审判维护民事实体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的职责。当然,如果民事诉讼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未发生任何争议,人民法院
自当无条件尊重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上文已经指出,本文所讨论的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仅指在当事人就案件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当如何处理的问题。
笔者认为,处理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比较妥当的方式就是:先裁定中止诉讼,让当事人提起其他程序解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里的“其他程序”包括行政诉讼程序和行政复议程序。这一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在于:其一,避免了上文所列的由民事审判组织直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产生的各种难题及弊端;其二,使民事案件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争议能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得以解决,其三,通常能确保民事纠纷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篇7
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5本21折,杨景贤《西游记》6本24折,每本戏仍是 4折。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由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似。
二、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三、曲词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连缀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
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实际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
四、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应有尽有。
五、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
六、题目正名
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选自《中国古代戏曲专题》)
篇8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代高适《别董大》
释义: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释义: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
篇9
她就是包头市昆都仑区昆工路街道办事处东友谊22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郭孝红。
今年46岁的郭孝红1997年从包头棉纺厂辞职,2000年应聘到昆都仑区东友谊22社区工作。她长期致力社区工作、人民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工作,2012年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中国最美社工”。
服务中赢得赞誉
2011年,正值包头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在治理社区环境卫生中,有一处3间小平房严重影响施工,郭孝红把这个“难啃的骨头”当成首要任务,反复到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又到住户家里做思想工作,经多次协商房主获得了补偿,3间小房最终被拆除。这期间,郭孝红的女儿要参加高考,一模二模考试时,因为工作太忙,她中午不能回家给女儿做饭,就让孩子煮方便面吃。后来郭孝红才知道女儿是饿着肚子去考试的。就在这一年郭孝红被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拿到奖章后,郭孝红感慨万千。
学习中提高自己
工作不知疲倦的郭孝红深深知道自己的“软肋”,那就是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服务能力还有欠缺。2005年,她自费报名上了内蒙古党校,就读于社区管理专业。3年之后,她拿到社区管理专业的毕业证。2009年,她所在的社区成为昆都仑区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2012年,她第三次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这个考试通过率很低,考前女儿鼓励她说:“妈妈,前两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就当是参加一模、二模考试,今年是三模,祝你成功。”女儿在呼和浩特市陪她考完了3门课程。或许是因为女儿纯真而幽默的话语激励了郭孝红,她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国家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怀揣这份来之不易的证书,郭孝红又投入了新的战斗,昆工路街道东友谊22社区建成了“一站三室一基地”(社会工作服务站、个案工作室、小组活动室、社工办公室和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拥有社工2人、助工5人、义工队伍9支。
创新中推进工作
“郭孝红工作室”是包头市唯一以居委会主任名字命名的社会组织。2013年,郭孝红和同事研究创建了畅通居民诉求渠道的“民意直通车”工作制度、“五色菜单”工作法,以及为居民解难事、办好事的“郭孝红工作室”。“民意直通车”针对社区现有的居民情况,重点覆盖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等人群,在社区居委会开通“民意直通车”的“总站”,下设的五个站点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怡心、悦心、知心、缘心、惠心车站。每个站点覆盖600户居民,每站都由一个社区干部和一名党员志愿者负责,每栋楼还有一位热心居民当楼栋长,站点建立一年来,收集民意2000多条,解决大小问题700余件。“五色菜单”工作法将社区工作分为服务提升、助人自助、幸福家庭、文化惠民、关爱空巢老人5个项目,项目内容分别制作在绿、蓝、金、紫、红(寓意希望、梦想、收获、传承、党的关怀)牌匾上。
篇10
1、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是由经济的增长、知识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内在的逻辑这一事实所决定的,主要体现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先行性和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导向性.
2、教育的全局性,是由教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上的四环节过程中的效益及其作用范围所决定的.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的全局性意味着教育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