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3:4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抒情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抒情文

篇1

2、我比流言蜚语更早认识你只要你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3、听山河把春风酿成千言万语,吹过旧人故里。

4、夏天有梅子味的晚霞和两三颗啤酒味的星以及一勺浓郁的风,冲开少年草莓味的心事。

5、少年的肩应担得起草长鹰飞和清风明月,女孩的眼应该藏下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

6、雷声是云朵打的呼噜,星星跟月亮都睡了,有人在天空照相,用闪电作闪光灯。

7、说好要告别的人,就别再因为回忆而悸动啦。

8、让人最安心的还是学生时代吃饱饭后拿着一杯冰镇的果汁走回教室时天空中渐渐落下的黄昏。

9、听说,橘红色的天空是星星在出嫁。

篇2

关键词:文艺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作用

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精神意识的反映,因而艺术的本源在于社会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一切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存在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壮美、华山的险峻峭拔,鄂尔多斯草原的辽阔无边、庐山的奇秀、西子湖畔的浓装淡抹等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自然界之崇高美,幽雅美,都是人们情感参与下对自然事物的感受、认知的结果。因此,情感在文艺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一、情感的丰富性是蕴孕艺术灵感的前提

自然万物是美的,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的“自然”形象(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又怎会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触景而发,直抒胸臆。

“诗以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说最能反映我国古代诗学理论强调创作的情感作用。被誉为中国文学起源的《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等诗篇,就是古代抒情文学的典范。“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刘协《文心雕龙。情采》)

这些说明,文艺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者(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二、情感的倾注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心理诉求,即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就无法对事物激引起审美鉴赏兴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地使得主观上对事物倾注情感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审美思维与科学家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它的思维活动全靠情感作催动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恩格思《反杜林论》)

其实,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非泻不可——完成创作。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就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犹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的写-----”(《我的作诗经过》)。

古代有关郊寒瘦岛的创作典故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虽说的是炼字炼句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强烈的创作欲望是在情感的倾注中激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协《文心雕龙。神思》)。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三、情感的审美主观性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面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和表现客观社会存在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在上述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阶段),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现实的“艺术”问题,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感、直觉,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艺术构思。

四、情感的独特体悟实现艺术创作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

千人百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说心理性格。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工于心计;薛宝钗的虚伪、世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史湘云的凄怨等。人们心理性格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不相类同。诚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

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浑然一体,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杨花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他眼中的杨花既不是自然物的杨花,也不同于挚友章质夫的杨花观念:“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篇3

薛倩颖(五年级)

在一年级,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和风学堂,那时候小小的我并不知道这学堂拥有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这里是一种享受,能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知道和风学堂是开启文化书法与儒家心性这扇门的一把钥匙,和风学堂又是指路灯,指引我们这些学生去追求、研究心中的好奇。文化与书法的重要性,我们用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在学习书法,必定做到“中”。“力点”、“绞转”、“切”都是每一个书法动作的要点,我们要做到位,但不能写得太死板、硬邦邦的,要活力,要把人写出来,把情感融入进去,延续书法传统,这样的作品具备了文化品格,看起来一定使人心旷神怡。

练习书法就是修养心性,使我们心手双畅,让我们整个思想都融合到书法里,又使我们更加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要多临摹书法,但要准确地临摹,不能应付式,如果应付式,那比不写还糟糕。

传统书法艺术与儒家文化心息相关,如果将二者融汇一起,再体现在书法作品中,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种气势磅礴的阳刚之美,另一种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都要在书法中体现出来。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将使书法作品的气息更加的绚丽多彩。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太极图”,太极图中间的“S”线象征书法的每一笔,又象征着生命状态的形势,无疙瘩的流畅,令篇幅更加流美。

篇4

读过余光中的《乡愁》的人,没有人不为那淡淡的文字中所流露出深深的乡愁而感动。那寄寓了万千海外子的绵长乡愁,不知使多少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知掀起了多少子们心底的波澜。然而,温新开先生的心里,故乡的情难以用理性的思维阐释,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乡愁,是永远也寄不完的相思。他积极加入社团、去区考察、为家乡小学捐助教学楼。他说,平时祗要省吃俭用就能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这些钱虽然数目不多,但是祗要每年累积起来,就能帮助很多贫困的孩子。他说话还像青春勃发、风华正茂时那麽性情豪放、悲悯常怀,使笔者心里暗暗折服。

关心教育永远的牵挂

温新开先生有一张朴实的面容,淡淡的眉毛下,是一双睿智的眼睛,透着他一生努力奋斗的艰辛。

温新开先生祖籍广西,自小贫困的家庭没有让他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走入学堂。1979年,温新开先生来到了香港,开始他艰辛的奋斗。或是小时失学的那份苦涩,或是在创业中遇到的艰难,温新开先生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尽一切可能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

1985年,温新开先生组织成立了广西贵港市香港同乡联谊会,以“爱国、爱港、爱乡,团结乡亲,服务社会,共求进步和共谋发展”作为本会的宗旨。作为会长,温新开先生二十多年来致力团结所有关心广西贵港人士和凝聚数千在港居住的乡亲们的智慧和力量,努力促进贵港市和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且透过助学捐款等公益事业,对贵港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家乡是温新开先生永远的牵挂,无论在哪,家乡的情愫始终在他心际萦绕。每年,温新开先生都要回到广西,看看家乡的生活状况,看看家乡父老有什麽需要帮助的地方,尽力帮助他们。2001年,温新开先生和妻子戴群英女士回到家乡,当他看到家乡大墟镇东塘小学竟然没有一所像样的教学楼时,他们铭记在心。

回到香港,温新开先生和妻子就决定要为家乡修建一所教学楼。当温新开、戴群英夫妇把20多万送到当地领导手中时,感动了在场所有的父老乡亲。2001年以温新开、戴群英命名的教学楼建成。在剪彩典礼上,温新开先生受到了贵港市委、香港湾仔区领导的扬,然而最使他高兴的是有了教学楼,孩子们就可以安心读书了。面对家乡人们的感激,温新开先生说:“祗要尽自己的一份心帮助了家乡,我就感到十分满足。”

不仅如此,每年温新开先生都要到受地区考察看望民。他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对家乡人民的关切始终不渝。

社团活动乡情亦是责任

温新开先生还担任广西海外联谊会香港区的理事,虽然没有任何回报,但是他对社会事务总是乐此不疲。

广西海外联谊会成立於1987年,以促进广西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繁荣为宗旨,主要职责是:广交朋友、联络友谊、宣传政策、取人心、团结广大“三胞”。为统一祖国、振兴广西服务,开展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事业的交流和协作,促进广西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振兴。作为广西海外联谊会的港区理事,温新开先生十分关心和支持广西发展,积极到广西投资创业、捐资公益事业。

温新开先生更是积极地推动桂港两地的合作与交流,以“团结乡亲,服务社会,同求进步,共谋发展”为宗旨,凝聚所有关心广西、热爱广西的人士,以及在香港数十万乡亲的力量,努力促进总会会员与广西的交流与往来,在招商引资、促进桂港经济合作发展,以及在扶贫、救、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温新开先生说:“祖国要发展,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这是我们的责任。”

乡情是什麽?在香港这片充满奇和活力的土地上,乡情已经不再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对於总会里的众多乡亲,乡情是一杯又一杯陈年佳酿,乡情是广西四季不衰的绿意,乡情是把时空抛在一边的千里珠江的悠悠清流!

家庭事业幸福的源泉

温新开先生从1979年刚来到香港白手起家做小生意到如今的设计公司。温新开先生栉风沐雨、始终不渝,这其中的酸楚滋味祗有他自己知道。

谈起自己的家庭,温新开先生有掩藏不住的幸福。一直以来,无论是社团工作还是自己的事业,他的妻子戴群英女士都在背後默默的支持他。温新开先生动情地说:“到香港二十多年,我最感谢太太。正是有她的支持,我才会如此开心的帮助别人。”虽然没有见到戴群英女士,但是,从温新开先生的话语中,已让记者感到了她对家乡、对教育事业浓浓的关爱之心,同时也从心里真诚的祝福这个善良朴实的女人。

对於孩子们的教育,温新开先生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的严格管教、也没有刻意的纵容,“我常常告诫他们要爱祖国、爱香港、爱广西。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祗有有文化才不会很辛苦,才能出人头地。”父母的殷切希望是孩子上进的动力,如今孩子们没有让他们失望。大儿子在北京工作,老六是香港硕士毕业,现在是工程师,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大学学历。虽然温新开先生小时因家庭贫困没有读书,然而看到孩子们今日的成就,心里已是满足。

或许仍是那份遗憾,温新开先生喜欢看书。“以前没有条件读书,所以现在就要尽可能的学习,有一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嘛。”现在的温新开先生正在学习英文,以前连英语字母都不懂的他如今可以用英语和别人流畅的交流,这着实让人佩服。对此,他有自己的见解:“我们祗有把英语学好,才能为我们祖国的文化做宣传,才能更好的为中国做贡献。”简单的话语溢满了激情。有这般见地这般眼光,即使博士硕士也不过如此。

事业丰收、家庭美满、子女健康优秀――温新开先生认为,这一切都源於自己的知足。“刚来到香港时,我们挤在租来的单位里,但是现在我们不仅有自己的房子还能够帮助别人,我已经很满足。”

这就是温新开先生,朴实的、温情的、善良的。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但能让人感到他的不同,他的不同源於心底那份对生活的知足、对命运的诠释、以及对教育对家乡的关心!

篇5

1、记叙。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篇6

卷一《天真的心》

No.4:《立刻完成的灵药》

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

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

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点: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文中的国王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下一种灵药便能迅速长大。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望当然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人的成长是必须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不是单凭灵药便可成长的。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总要经历许多的挫折,就像是被造谣、被误解、被毁谤……但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对待这些事情,而不是盲目反击以证明我们的无知与愚昧。就像坐着所说的一样,因为我们都有自知之明、自觉之道、自爱之方……

人的成长唯独不可缺少的便是时间,时间也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

No.7:《抒情文社会》

“抒情文社会”变成了“议论文社会”

感:当所有的演讲都全部成了议论和分析时,我们便能明白,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议论文社会”,少了那些真诚的心灵,每当读起这篇文章便让我警醒到:我们不应多写议论文,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们,当作者听说从小学便开始学写议论文时,他很是气愤,因为议论文抹杀了学生们最为美好的思想与最为童真的情谊,而使当今的作文变得越来越八股化,没有当今学生们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们写议论文便是头头是道,但要让他们写一封情书,或是写封家书便往往虎头蛇尾,情感无以表达。这种事情也普遍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抒情文的时代早已逝去,而今后的,便是议论文日益猖獗的时代了!

卷二《纯善的心》

No.15:《咬舌自尽的狗》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野岭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任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去送去抛弃,对抑制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唉!在人世间不也是这样吗?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人的背弃……

感:总会有人被一些无情无义的抛弃,最后因挫折的打击而自求解脱。文章更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来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情与高尚者的辛酸。多么残忍与无知!但这就是事实,像那只忠实的狗一样的人因之人的冷酷无情而丧了命。我们不禁为这样的人而感伤,究竟这罪恶的根源是什么?还是人们浑浊的灵魂所发出的罪恶的声音,去迷惑那些原本淳朴善良的人们?

而我想说的是:有情的人,你们虽苦,但灵魂的圣洁终究是你们迈向前进的潮头;无情的人,你们安乐,但精神的重荷终有一天会摧毁你们迷离的方向!

卷三《美好的心》

No.8:《活的钻石》

事物的价值是因为“意义”而确定的,意义则是由于“心的态度”而确立的。如果我们真能确立以新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会显现生命的诚意,是生活的一切都得到宝爱与珍惜。每一朵花,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历程都变成“活的钻石”,每一份爱,每一思维,每一次成长都以“克拉”来计算。在这无常的世界,每一步都是迈向空无的人间,重要的是“活”,而不是“钻石”,每时每刻都是活生生的、都走向活的方向、都有完全的活。每一刹那都充满热诚与美,都有创造的力。

那么,生命就会有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了。

感:人们总喜欢用钻石来打扮自己,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用钻石来装扮,呢么钻石也变一钱不值了,因为那些都是字的钻石,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活的钻石在于体现自己内在的光芒。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确立以心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这就是“活的钻石”,都是以“克拉”来计算的。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都尽数展现在了人类的良知上,这,就是“活的钻石”。

篇7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篇8

关键词:“胸有成竹”;“物感说”;“模仿说”;主观抒情与客观再现;地理环境差异

“胸有成竹”这一家喻户晓的本土成语什么时候和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这个进口术语扯上了关系?这恐怕得从我们误解“胸有成竹”之含义的那天开始。

翻阅成语词典,搜索金山词霸,关于“胸有成竹”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解释:“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这一解释其实是说胸中竹与客观的物质的竹是一致的,其结果则是画纸上的竹乃是对于物质的竹的客观呈现,亦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模仿”。然究其渊薮,此说谬矣!

“胸有成竹”一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细细研味,乃大悟此胸中、画中之竹已非是所见之物质的竹,而是经观察、酝酿、感悟而得的浸染了画家主观情感意趣之竹:所谓“得成竹于胸中”者,即酝酿也,所谓“少纵即逝”者,即灵感之闪现也。对于这种酝酿感悟,郑板桥亦有过十分生动的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这种看晨竹而产生“勃勃画意”,就是作家的酝酿过程。在酝酿成熟之时,就会“突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画家在感悟中描绘出情景交融的晨竹之形象,求得“摇曳多姿”的笼罩在烟光日影与露气中的晨竹之艺术意境。故郑板桥曰:“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有关在酝酿积累中感悟,从灵感闪现中捕捉到艺术意境的例子,在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俯拾即是。宋代董的《广川画跋》曾记曰:画家李成,“于山林泉石,……积好在心,久则化之,凝念不释,……磊落奇蟠于胸中,不得遁而藏也。他日忽见群山横于前者,累累相负而出矣。”罗大经《画说》:“李伯时过太仆卿廨舍,终日纵观御马,至不暇与客谈,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信意落笔,自尔超妙。”这种观察、酝酿、感悟,严沧浪称为“妙悟”。中国的文艺家们,正是以这种酝酿感悟来寻求艺术意境的。故王国维说“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人间词话附录》)。

上述这种经酝酿感悟来达到所追求的意境的方法乃是中国文论中“物感说”所要求的。“物感说”与“模仿说”这一对中西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均是为探讨文学艺术的产生而提出来的,且都认为通过观察、分析客观外物才能使主观意图得以表达。因而有人干脆将二者划上等号,“胸有成竹”的误读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二者固然有相通之处,但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大致归结为两个层面:其一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物感说”在要求对客观外物观察的同时更加强调主观的表现。而“模仿说”在要求主观想象的同时更注重客观的再现。这一差异从两个理论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根植于中西文论与实践创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模仿说”,他认为“模仿”就是要将外物惟妙惟肖地描绘下来,只要模仿得逼真,就会给人以,就会让人得到审美享受,“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他甚至认为,哪怕是丑恶的形象,哪怕“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只要描绘地惟妙惟肖,就能让人“感到”,也就是说,只要描绘得逼真,丑也可以化为美,其对客观再现的推崇已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与此相对,“物感说”则十分注重真实地表现内心情志。在中国,最早明确提出“物感说”的,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礼记•乐记》。自《乐记》提出“物感说”之后,后代的许多理论家皆持此说。“感物”二字,虽然物为第一性的东西,但外物并不是美的核心。可以说“感物”只是原因,由“感物”而萌生“情志”,由“情志”而发为“歌诗”,方是结果。当然,这里并非是说“模仿”就只是机械地描摹外物,客观再现;而“物感说”单纯表现主观情志。亚里士多德亦认为“模仿”出于“人的天性”,并且需借助“想象”等手段。“物感说”亦把观察、积累作为感悟的前提条件。只是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造成差异的另一个层面是二者服务的对象不同:由于“物感说”主张“表现”,而要“表现”,则必然要抒情言志,为抒情服务。由于“模仿”说主张“再现”,而要“再现”,则势必客观地描述现实,为叙事服务。

抒情文学在中国尤为兴盛,而叙事文学则繁荣于西方,这已是大家所公认的。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政治、经济、宗教、思维习惯、社会风俗习惯这些无疑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19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就提出过“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种族包含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诸因素。环境包含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也包括地理气候条件。时代则包含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①泰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就以这种观点去研究意大利、尼德兰和希腊的艺术。他以希腊气候的温和、多山的地貌、大海的包围、古代生活的简朴来解释希腊雕塑特点的形成原因。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地理环境是最根本,也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发源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之后西方文学的特性。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半岛、克里特岛等诸多岛屿,在这块不大的区域中,海陆交错,山峦重叠,海洋占了大半面积,无数的小岛星罗棋布,这给古希腊提供了极好的海上交通,再加之群山造成土地贫瘠,故人们把目光自然转向了大海,海上的历险与奇遇,金银珠宝的寻求,战争与掠夺等等色彩斑斓的生活给文学艺术提供了大量题材。”②于是叙述这些社会生活与人物的史诗、悲剧等等叙事文学就大量产生出来了。西方文论大讲模仿,史诗大讲情节与典型,以及浪漫主义的高度发达无不与这种文学艺术实践密切相关。而与古希腊地理环境相反,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一个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因而农业高度发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在男耕女织的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与大自然和谐交融。虽也需时常面临天灾的挑战,但总体上与自然情景交融,产生了以感物抒情为主的抒情文学。

以上对中西“物感说”与“模仿说”异同的比较及其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有关中西文学理论及实践创作的比较,在异中求同,又于同中求异,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且在这比较中,也更有利于对我们自身文明的体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注释:

①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7页。

②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篇9

首先,作为一个武术的爱好者,我非常高兴能给你们写这篇申请书!正因为我是一个武术的修炼者,所以武术的精神给了我写这篇申请书的勇气!特此,我郑重向团委申请辽宁科技学院武术协会!

至于我想建立它的原因有几方面:(1)能够强身健体,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提高爱好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3)为学校组建校武术队队提供人员基础,以此为学校争光!

首先请允许我作下自我介绍,我是信息系通BG081 的一名学生王维,对武术有着痴迷的热爱,所以打算在学校创建武术协会这一社团,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一种坚韧的毅力,根据同学们的提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才决定成立这一社团。武术 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它属于中国的国粹,在众多大学中,都已开设有武术这一社团。关于我校武术协会,我将引入散打 跆拳道 双节棍。

周星驰的喜剧片中也有武术表演,周杰的MTV《双截棍》也使双节棍运动广为流行,无数年轻人竞相模仿。关于武术,一般人都认为是一种危险的运动,都没有看到它背后隐藏着的种种好处,作为一种国粹,不仅仅定义为一种武术运动,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武术蕴藏着力量,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有远见的人就没有放弃它,因此武术这一运动在当今大学校园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它能很好的锻炼人们的身体,培养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同时还附带学习礼节,可以坚定的说是百利而无一害。每一个有武术协会的大学,也几乎是在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几个社团之一。只要勤奋,散打 跆拳道 双节棍都很容易入门,几个星期就能学会入门动作,一到两个月就能进行表演。有的女学员经几个月练习后也能舞得飞快。所以说看似危险的武术其实是安全的,我们采用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循序渐进,开始练习时,散打 跆拳道都会有护具,而双节棍采用海绵双节棍或韩国表演双节棍(仅300克 ),决对安全可靠。

民族传统的武术是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和艺术表演项目。中国武术被称作国术,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散打 双节棍是一项健身效果好,富于实用性的锻炼项目,它们以技击为主要内容,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武术体育项目,它复杂多变,要求手、腿、身、眼、步密切配合,动作幅度大,有助于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使支配动作的神经中枢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能培养坚忍不拔,勇猛顽强的意志。我们会向电影《精武门》里陈真学习其爱国精神,永不屈服,正义凛然,扬我国威。而跆拳道虽是从国外传来的,但其魅力和漂亮的身法也足以吸引广大师生的喜欢。

武术协会的成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意志 道德,全面展示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发现学生价值。本协会会员在今后的活动中将担负起包括活动组织、编排、人事管理、接待、后勤服务、交通等方面的重任,每一个成员都能系统地锻炼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集体合作能力和精神;而且,协会将以震撼的表现方式,在一系列的表演活动中,强烈地体现出大学生的向上、健康、激情。协会会自始至终贯彻这一方针,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体制,以及严肃、活泼、团结的集体气氛来管理协会。

篇10

一、行政复议申主请书概说

按照《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照本条例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自从实施《行政复议条例》以来,机关工作中就有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这一文种。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性质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申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请求重新审查所制作的文书。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必须是《行政复议条例》中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见《行政复议条例》第二章),并在法定时间内提出申请。

否则不属于行政复议申请范围,复议机关也不会受理。由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例如行政处罚涉及的对象可能是公民个人,也可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书有的是私人文书,有的是公务文书。无论为公为私,它都属于行政复议申请书。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作用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行政复议行为实施和作出决定的书面依据,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当申请人认为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才提出复议申请,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种监督由内外监督组成。先说内部监督,由于行政复议机关一般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级,所以行政复议是上级审查下级工作的一种行为。它成为行政管理的一种内部监督方式。再说外部监督,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复议申请。表明群众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异议。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主监督方式,已成为行政管理成效的一种检验方式和信息反馈,有利于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制作行政复议申请书是一种严肃的行为,需要明确有关要求:

(一)把握行政解决的原则

提出复议申请要立足于用行政手段解决,相信复议的行政机义能够妥善罢甘休解决问题。解决行政争议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行政诉讼,另一种是行政复议。有些行政复议,具有一级复议、终局裁决的特征。需用行政诉讼手段解决的争议案,不宜选择终局复议的审理程序。

(二)符合申请复议的时限要求

《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申请人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lO天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决定。可见在法定时限内提出申请很重要,否则,复议机关将不予受理。

(三)符合行政复议的规范程序

行政复议是从行政复议申请程序开始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不同方式。是申请复议,还是提讼,应依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同一行政争议不能同时用两种方式进行。如果已向人民法院且已受理的,就不得申请复议;同样,已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且已经受理的,除非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就不得在法定期限或在行政复议作了终局裁决后又向法院。

三、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法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的结构

行政复议申请书由标题、首部、正文、尾部组成。

1.标题。要写明行政复议申请书,不能只写申请书,“行政复议”四字标明了申请书的性质。

2,首部。要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有关情况。申请人的简况要写清楚:如是公民的要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如果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单位或组织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请人有关情况即复议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3.正文。主要是写明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

4.尾部。写明申请人和申请时间。如有附件,可附在正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