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5:1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歌颂祖国的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观望祖国的壮丽山河;
踏着中国的土地,
闻着泥土散发出的香味。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
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
一泻千里的长江;
草树茂盛的西双版纳;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我爱你——
狂风扫荡过你;
冰雹打击过你;
霜雪封锁过你;
大火灼烧过你,
可是你却屹立不倒。
我爱你——
载人航天发射;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
科学为中国插上理想的翅膀,
中国正向辉煌的明天腾飞。
我爱你——
中国独特的文字语言,
谱写出优美的散文诗篇;
古代不朽的五言七律。
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我爱你——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夺取了100枚奥运将牌的成绩,
鸟巢、水立方的精美建筑,
在祖国的历史上再次写下一片辉煌。
站在祖国的高山上,
仿佛看见祖国以后的飞黄腾达;
脑海里总不会忘记,
祖国泥土的芳香味。
篇2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1个纸箱回来了。“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务必装着好吃的东西。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某些昆虫。“我”非常希奇。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1个西瓜。“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因为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比起来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我的任务,尤甚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这件事,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时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令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我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同学们那样做,也是热爱祖国的1个表现。我们现时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篇3
暑假里,理所当然应该放松一下,但也少不了学习。所以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是由冰心女士创作的。她原名谢婉莹,是一位当代著名女作家。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那篇《寄小读者》了。冰心女士通过日记的形式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和祖国。把自己“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写得婉约典雅、轻灵隽秀、凝炼流畅。有人说《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恩慈,或是姐弟的情谊,还是大自然的美妙,无不反映出她鲜明的自我形象。
在创作《寄小读者》时,冰心曾说过:“在这一次通讯中间,我又以活跃的童心,走了大段充满了色、光、热的生命的旅途,……这二十年虽没有什么巨惊大险,极痛狂欢,而在我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过晓晴般的怡悦,暮烟般的怅惘,中宵梵唱般的感悟,清晨鼓角般的奋兴。”另外,张天翼、沈从文、巴金、舒乙等名人也曾评价过冰心女士的文章。是啊!任何一位读过冰心文章的人,哪怕只读过几篇;任何一位和她谈过话的人,哪怕只谈过几分钟,都会被她的心深深感动。
篇4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初步了解国庆节来历。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祝福。
4、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在教室内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面。
2、《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以及欢度国庆的图片。
3、准备幼儿的绘画工具和泥工用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们谈谈这段时间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内容,依次导入主题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图片和录象带,在幼儿们讨论及教师的讲述下知道“国庆节”的名称和来历。
3、出示天安们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及其结构特征。
4、发给幼儿们纸和笔,来进行绘画,并鼓励幼儿大胆的来进行添画。
(三)结束部分:
把幼儿们的画来进行讲评。并挂在绘画角上。
四、活动效果
在这节活动中幼儿们通过看图片、录象带及绘画等,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并知道了国庆节的由来,萌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的:
为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旋律,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扬名族精神,报效祖国。特举行庆国庆文艺汇演比赛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得校园生活更丰富,从而激励同学们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和开展文艺活动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国庆节来临之际,特举办南中之声----迎国庆文艺汇演活动。
二、活动主题:
庆国庆、颂祖国。
三、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
四、活动类容与安排:
1、各班围绕庆祝国庆的主题表演一个节目,形式不限,舞蹈、朗诵、器乐、合唱、独唱、相声、小品等皆可,人数不限。内容要求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2、演出所用光盘、磁带、道具、服装等一律自备,着装力求统一、整洁、美观、大方。
3、各班于9月15日前务必将节目名单、参赛节目的类别、名称、碟子等交团支部。9月25日在学校礼堂进行节目采排以保证节目质量。
4、演出时间:9月30日(视天气情况)晚七点三十分。
5、演出地点:露天舞台。
6、赛前由各班文娱委员抽签决定参赛次序。
五、评分标准:
1、每节目按照100分制来评比。
2、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表达得体,体现南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30分)
3、节目有创新,层次鲜明,感情丰富。(20分)
4、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服装整齐,上下场安静有序、速度快。(20分)
5、整体效果良好,富有感情感染力。(10分)
6、节奏准确,演出与伴奏配合默契。(20分)
策划:李勤撰稿:教师主持。
主持:学生甲学生乙音响及。
现场准备:张品富杨先俊杨云顺刘科明。
调度:张拥华。
记录:肖才应张品权。
六、活动程序:
1.张校长献词。
2.节目表演。
3.校长总结。
4.颁奖仪式。
5.活动结束。
七、评比办法:
1.评委:(统计)。临时通知。
2.评分采取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合计成总分。
3.节目评奖按总分进行确定等次。
八、有关方面负责人:
安全:各班主任、门卫、值周教师。
纪律:各班主任;后勤(总务处);节目单制作、节目搜集、彩排、音响、汇演。
标志及背景:艺术组。
场地服务:张拥华统领,由当周值周教师、物理组、总务处、教务处、团支部组成。
九、奖励:
设:一等奖三个,奖金各100元;二等奖三个,奖金各50元;优秀奖四个。
注:请各班精心选拔人员和节目,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本次汇演活动,以确保本次活动的节目质量。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3
一、活动内容
1、聚焦一个点:开展“寻找祖国的成长足迹”图片展,评选“我最喜爱的图片”。
2、辐射两个面:在少先队层面开展“爱我中华”演讲赛;在儿童团层面开展“说说祖国的变化”故事赛。
3、发动全方位:用海报、集体广播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宣传发动,形成热烈迎接国庆的气氛。举办一次红领巾专题广播,国旗下的讲话,要求各中队出一期黑板报、开一次专题中队会等系列活动,并评选优秀方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朗诵、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国庆的重要意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指导学生准备各项活动的参赛资料。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方案
(一)发动准备阶段(时间:9月25日之前)
1、张贴宣传海报:将我校如何“迎国庆”的具体实施方案向全校师生推出。
2、利用集体广播,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3、在班主任层面和队干部层面开展关于“庆国庆”的专题准备会议,并请有关人员作好统筹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9月25日~9月30日)
1、开展一次“庆国庆”专题红领巾广播
2、举办一次“爱我中华”演讲赛(三~六年级)
3、举办一次“说说祖国的变化”故事赛(一、二年级)
4、举办一次“寻找祖国的成长足迹”全校图片展
5、在各中队开展专题中队会、黑板报等
(三)活动总结阶段(时间:10月8日升旗仪式)
1、宣布“庆国庆”系列活动获奖名单
集体奖项:优秀组织奖、优秀活动方案、优秀黑板报等
个人奖项:朗诵(讲故事)优秀个人、“我最喜欢的图片”优秀个人等
2、
国旗下的讲话“国庆专题”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4
一. 活动目的:为了丰富 XX 社区文化生活,与全体住户共庆 国庆佳节,让居民观赏精彩节目,XX 小区管理处与多家商户合作隆重举办了此次国庆晚会。
二. 活动时间:20xx 年9 月29 日晚19:30-21:30
三. 活动地点:XX 小区活动中心广场
四. 协作单位:深圳市XX 日报、深圳市XX 公司
五. 活动内容:节目表演 现场抽奖
(一) 节目表演:
1、节目提供单位:XX 小区管理处、XX日报、XX 一 幼、XX 幼儿园、XX 小区老年活动组织
2、节目内容包括歌伴舞、戏曲联唱、器乐表演、幼儿 舞蹈、老年人舞蹈等。(后附节目单)
(二) 现场抽奖:
1、共发放 1000 张印有编码的晚会奖券(开场前在入口处发放。
2、共设五个奖项:特等奖 1 名、一等奖 5 名、二等奖10 名、三等奖20 名。
3、抽奖方式:特、一、二、三等奖按投入抽奖箱中的副卷号码由嘉宾抽取。并在现场兑奖。
4、幸运奖用抽乒乓球上号码的方式抽取2 个末位数。幸运奖兑奖于晚会结束后在指定兑奖处兑奖。
5、 特、一、二、三等奖不可重复,但以上奖项中奖者仍可参加幸运奖的抽奖。
六、现场布置:
(一)舞台:舞台设在活动中心广场东侧,舞台上铺设红色地毯,背景用红色幕布(上面粘贴晚会主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幕布四周用亮光纸和彩色汽球装饰,舞台上共挂红灯笼 100 对,舞台后侧阶梯上摆放高绿色盆景 30 盆,舞台前侧阶梯上摆放小花卉 120 盆,舞台灯柱上缠绕彩色汽球。舞台左侧为奖品存放点。 (注:舞台须加以严控,除演员、相关作人员及特邀嘉宾外任何人不得上去)。
(二)嘉宾席:嘉宾席设舞台正下方,共摆放6 张长条桌、24 把椅子(分成两排摆放)。嘉宾席上铺设红绒布、矿泉水、果盘、嘉宾牌和节目单。嘉宾席后面为小演员席,摆放 100 张小椅子。嘉宾席和小演员席周围拉警戒带并拉出嘉宾通道。
(三)兑奖处:设长条桌一张、椅子四把、标识牌一个以及相关奖品。
七、安全保障:舞台上设 10 名安全员(每侧各 5 名)、嘉宾席左侧(包括嘉宾通道)设 4 名安全员、嘉宾席右侧设两名安全员、兑奖处设4 名,其他 12 名安全员由主管安排设置在关键位置。
八、晚会所需物资:
九、经费预算:
物资购买(见上表格):00 元
备用金:00 元
共需经费:00 元
深圳市XX 物业公司
XX 小区物业管理处
年 月 日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庆祝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少先队员民族自豪感,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真切感受经典诵读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活动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20__年9月29日——20__年9月30日
二、活动准备:
各班布置教室黑板板画主题悬挂标语气球、彩带若干
三、活动内容:
1.出一期“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黑板报。请各班于9月29日前完成。
2.全校开展“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的经典诵读比赛。时间为9月30日下午两点。
3.评比标准:
(1)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
(2)所选诗歌内容必须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思想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4)读出诗歌的韵味,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5)表达诗歌的情感准确自然。
(6)现场演出效果好。
四、活动具体要求:
1.以中队为单位参加比赛,各年级段分别评奖,各中队原则上要求全体队员参加。本次活动将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若干。一二等奖将设立奖金,以资鼓励。
篇5
一、创新教学策略,深钻细研教法,在激情引思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把做人的理念和语文学习方法悉心传授给学生,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让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在激情引思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是注重学生课前演讲,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是注重朗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四是注重情感氛围渲染,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相信未来》一课时,我在课前精心制作了配乐朗读的课件,在课堂教学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地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引导学生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向命运挑战。我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相信未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有什么含义?运用这样的提问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揣摩文诗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我让学生把自己放入作品中进行比较,并冷静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感悟作品意境,让学生从作品出发,撰写心得体会,提高自身的理解深度和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问题,有效设计问题情境,全力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内容时,在落实“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教学目标的同时,我结合文章结尾提问:贝尔曼真的是个失败的画家吗?通过引导,学生明白,真正打动我们的不是逼真的叶子,而是它的逼真带给琼西生命的希望。我们不是被艺术打动,而是被画家的品德打动。画家用自己的生命创作了一幅震撼人们心灵的一片永不凋谢的叶子,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完成了自己舍己为人的精神杰作。这样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从“创新”的高度上来开展提问设计,用少量精辟、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创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切入口。如,在教学《祖国山川颂》内容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用热情地语言赞美祖国,并没有对祖国山川进行歌颂,是否脱离了文章的主旨?我层层深入地引导和学生思考探究,学生明白了赞美语言是祖国特定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长期孕育而成的,作者赞美祖国其实就是歌颂祖国的山川。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双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这一基础理论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大特点。在教学的整体与局部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力求实施“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来培养学生,引导他们走向自己探索、自己体会、自己领悟、自己解疑的求知新路,重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极强的应变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一、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学生摆脱某些传统思想的束缚,另辟蹊径,去寻找一个又一个既合情合理又异乎寻常的攀越坐标点,开拓自己的视野,发展创造思维。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思维训练的双向诱导,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这就是说,求同与求异要同步进行,使学生从小就做到力求在思维的全过程中辩证唯物地实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正确思维方法,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入的考察了解,使自己的思维达到主客观的完美统一。
二、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双向训练,并不是矛盾对立、互为抵触的,而是在交叉比较、多角度思考之中去探究事物的真谛。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突破事理的关键难点,就应该在比较鉴别中去实践训练。同一对象或不同对象的异同对比法是进行双向思维同步训练的可施之法。
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大量、长久、频繁地运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有同中求异的情趣,让他们在求异中得到收益,那么就易于排除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去积极思索别人难以顾及的疑惑。例如,我在教学《茶花赋》及《背影》两篇散文时,就进行了一次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茶花赋》结尾处有这样一段妙句:“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若将这句与以前学习过的《背影》相比:“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前者,是在文章反复铺排祖国新生后的壮丽美好、一片热情之中的景象,采用炽热的笔触凝聚在“朱红”的点彩之内,然后催人冷静思虑好山好水、好花好人的幸福甜蜜生活由谁缔造赐予,自然得出是“劳动创造的”,是“美化生活的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是伟大的党给祖国描画宏图的。这样,使这篇抒情散文在“热中见冷”的深思之中,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情感,增加了词意。至于后者,在不断叙述“祖母病亡”、“父亲差卸”、“变更典质”、“借钱奔丧”、“父子远离”、“浦口送别”等惨淡灰冷的基调之中,凸显热光,情暖心头,泪流满面。作者正处在一片凄凉冰冷的场面、人物、景态氛围之中的时刻,送来了“火一般的炙阳”。那“青布棉袄”中“抱了朱红的橘子”,使“冷中显热”突出了父爱之情、关切之心,将千言万语集中在红橘之中,含蓄隽永,意犹未尽。这样“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绝不是忽略求同思维的训练。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承、互为弥补的。让学生学会双向思维的同步训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独到思想见地的人。异中求同的思维训练也应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加以重视运用。例如,我在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就联系学过的杨朔的《荔枝蜜》来进行对照分析,比较鉴赏。前者凭借志愿军战士在战争岁月中的生命拼搏、热血捐躯来宣抒胸臆,表达他们爱憎分明、舍己忘我的国际主义献身精神。因此,不论在战场、火场、坑道里,都能“以苦为乐”,以死为荣。而后者却是通过养蜂人在和平时代里的辛苦工作、艰苦创业来托物寓意,表达他们爱国爱民、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开拓精神。因此,不论在寒冬、酷暑、早晚中,都能“辛勤操劳”,酿造生活。两者的这种差异是完全建筑在相同之中的。这两篇散文的共同点,均是歌颂炎黄子孙在任何时刻、地方、事件中,都要继承和发扬应有的传统美德、崇高精神——爱自由不怕侵略、求生存不怕牺牲、创幸福不怕艰难、为后人不怕吃苦。这种高贵品质、高尚气节既体现在志愿军身上,又融注在养蜂人心中。然而这种美德的共性又是建筑在个性差异之中的。“异”在“同”的基础上得到产生,获得融合。文章虽然角度、选材、立意不同,却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实。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审美;人格
现代社会,“黑心棉”“问题奶粉”“地沟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遵守合同,不讲职业道德等道德失范、诚信上的人格缺失,都表现出价值观念的错位。这也侵蚀校园,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如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教师和家长,及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卑自大,狭隘冷漠,缺乏感恩意识、唯我独尊,以怪诞为美,以打架、逞江湖义气为英雄,表现出不健康的人格缺陷。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外,还有中职学校过于强调专业性、实用性,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应是审美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这些优秀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焕发着生命活力。
一、语言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境、形象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美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地反映生活或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想象力,自觉接受美的教育。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短短十个字,意境却深刻细腻;特别是“随”“潜”“润”“细”这几个字用得精确、微妙,既表现了春夜怡静的气氛,又表现现了诗人的愉悦的心情。同样,作为文学作品,小说运用灵活多变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多方面地刻画人物,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以作为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带领学生去发现、感受美文中的艺术美,真正让语文课堂成学生感受美的殿堂。
二、文学作品如鸿篇巨制,描绘出山川景物、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中,高山峻岭、流云飞瀑、江河湖流、亭台楼阁、草长莺飞、日月星辰等都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与美的享受。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的《沁园春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热爱故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易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人物形象及思想性展映出社会、生活的美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体现人性的美,而《威尼斯商人》中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夏洛克,《祝福》《红楼梦》中假仁假义的鲁四老爷、贾政,《范进中举》中市刽势利的胡屠夫等,体现人性的丑,给人带来震撼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在生活中何为美,何为丑。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美的使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对美进行感知、评价、理解和创造,在教学上求实、求真、求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1.以优秀作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往往凝结着作者的情感精华,如弃医从文以文学来唤醒民众的鲁迅,饿死不买配售面粉的朱自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等,他们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对学生果敢、坚韧、仁爱等性格上影响是无穷的。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良好品德。
2.以语言所承载的情感、意境美来感染学生
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外表”,要品味作品语言,必须强化诵读,让学生诵读优美的诗篇,深入内蕴,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文章开头结尾以横眉冷目的态度,轻蔑讽刺的笔触概述了当时的“所谓国家大事”,而文章核心部分以满腔热情歌颂了车夫的高贵品质。
3.以亲情美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如《我的母亲》《背影》以细腻的笔触,在表达对母爱、父爱的真挚感情中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子女应有怎样的反哺之心回报我们的亲人。
4.以自然美来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雨中登泰山》中烟雨迷的泰山,《天山景物记》中富饶的天山,《沁园春》中壮美的北国风光等,让学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心灵,净化感情,激发爱国热情。
5.以人物形象的美与丑来引导学生
近年来,芙蓉姐姐、犀利哥、网络红人凤姐等以出奇、怪诞形象吸引大众眼球,挑战传统道德底线和审美标尺,人们的是非观、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耻的概念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有的学生对美的理解片面化,认为美就是怪诞、时髦,就是衣着华丽,而美更应是重在内容,强调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等。这些丑陋现象终将会被社会所唾弃。
总之,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富有爱心、信心、责任心,能明辨是非、美丑,形成健全人格,迎接社会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先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彭骏.古今名作艺术美从谈.漓江出版社,1984-09.
[3]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篇8
“朦胧诗五将”之一舒婷有散文集《真水无香》,这是以《致橡树》《神女峰》等诗歌闻名全国的舒婷首次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舒婷在扉页写着题词――“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而书中所有文字也全都围绕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舒婷从自己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人手,以近乎白话与日记的文字在一物一事间体现出一位诗人的敏感、炽热与深远。
舒婷当年是厦门灯泡厂的锡工,因为住在鼓浪屿,上班要比别人多花半个多小时等渡轮。所以曾经“怨恨”过鼓浪屿。美丽的景致与严酷的现实常常发生尖锐的对立,这时候诗便产生了。“通往心灵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诗;一个富有正义感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总能找到他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诗;一切希望和绝望,一切辛酸和微笑,一切,都可能是诗,又不仅仅是诗。”与其说生活是诗,不如说诗就是生活。有意地把生活“提炼”成诗歌,那样的诗歌就成了二流的诗歌,那样的生活也就成了矫揉造作的生活。“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些诗句反映了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高音区”的赞歌
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会沉湎于个人的荣辱沉浮,他会把忧郁和悲哀看作一种力量,与民族危难、国家兴衰紧紧联系。作为新时期文学朦胧诗人的代表、用诤隋点燃一代年轻人心灯的舒婷,就把这样的担当圆融于诗歌的艺术激情中,幻化为崇高的悲伤和渴望。
矛盾的统一。在诗人舒婷温软的内心,“祖国”曾经拥有这样的模样:祖国曾是破旧的老水车;祖国曾是熏黑的矿灯;祖国曾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祖国曾是淤滩上的驳船。一组意象的叠加唱出了祖国曾经的模样。这样的模样的共同特征是贫穷、停滞、饥馑、落后―艰难的步履、苦难的历程。歌里流淌着浓郁的悲凉和寒薄,可以看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心灵深处的痛楚。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祖国。舒婷将亲爱的祖国的旧模样状写得如此具体切实,就是因为能够正视祖国的过去――负累沉重,是一个诗人责任意识的苏醒。祖国,她不应该是一个浮泛的神话般的歌颂对象,对她的“反身”就是热爱。舒婷肯定自觉意识到:藏在中国人内心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一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深重的灾难和持久的贫困以及精神的空白。当诗人将它们一一呈现时,诗人的、我们的感情记忆都被叫醒了。爱国之爱,不一定在于多说一个“爱”字,因爱而痛,就是崇高的悲剧美。
痛苦因为爱。当亲爱的祖国重新站起时,诗人用她的笔重新雕塑了祖国的形象。你是理想;你是胚芽;你是笑涡;你是起跑线;你是黎明。祖国的模样在短短的三节诗中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因为祖国在成长,在进步,在往前。百废俱于兴,万千气象新,亲爱的祖国经过长达十年的巨痛之后,山河重整,生机无限。第一节诗歌,舒婷着力于表现祖国曾经的衰微,选择的意象如“老水车”“矿灯”“驳船”等带有“沉重”“陈旧”“停滞”的印痕,宣泄了痛楚;第三节诗歌,诗人着眼于劫难后新生的国度,选择的意象如“理想”“胚芽”“笑涡”,烘托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表达了欣慰、振奋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祖国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而是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与绯红黎明希望的交织体。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涵泳乎其中”,真情告白。古语有云:诗言志。抒情是诗的天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直抒胸臆的倾诉式抒情,是“我”对“你”的真情告白,是直抵“你”的内心的。这种抒情方式充满了张力和强度,能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每节诗的结语部分都有“祖国呵”,但朗读方式是有区别的。第一节中的“祖国呵”,字字重音,感情饱满,用降调表达出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中的“祖国呵”,字字重音,语调低沉,略带悲哀,包含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充满深情;第三节中的“祖国呵”,拉长、抬高语调,是欣喜的呼唤,流露出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第四节中的“祖国呵”,用呼告的语态,延长音频,上扬音调,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小我与大我。诗中有“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你中有我),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总和(我中有你)。“我”是迷惘、深思、沸腾的“我”。而“你”将是富饶、荣光、自由的“你”。“你”和“我”之间,“你”喂养了“我”,“我”愿意奉献给“你”。写到这里,祖国与“我”合而为一,由此强化“我”与祖国密不可分,永远在一起。在“我”和“你”之间镌刻着一个字:爱。在一般的抒情作品中,抒情者和抒情对象之间呈现鲜明的主客体对应关系。《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创作习惯和走向。主体是诗人“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为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诗歌的理性
优秀的诗歌有很自觉的美学追求,舒婷的诗歌也有这样鲜明的特征。比如在这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里,情绪流的推进过程中,会水到渠成地出现一些理性的句子: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诗末,它们有效地将原本暗示的东西明朗化、情境化了。舒婷其他的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环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要是没有离别与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灵魂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赠别》;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悼》。
诗句收尾的这些简短的收束,是为了留有余响。一句话的简评,好比将诗歌的门轻轻合上之前,那短促却用情的一瞥。门里门外,都将永远是一个诗的世界、爱的世界。爱,将世俗的眼光洗净了,时光流转,经典永存。这就是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的缘分。
舒婷拥有诗歌创作的高蹈目光,她知道让诗歌得以常青的圭臬,让理性入诗,成为舒婷诗歌的常态自觉追求,而诗人的高明就在于她能将理性还原为感觉,让理性渗透于意象,将思考融于情绪的变化或情感的推进之中:当诗情遭遇了哲理,就达到了最高境界的诗美。
学法指导
一、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
舒婷诗歌的有些部分,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如《双桅船》等。这些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中,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篇9
读夜鱼的游记散文,你既可领略其中盎然的诗意,也可领略“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种悲壮凄婉的英雄主义情结,作者对粗犷荒凉雄壮的大漠的向往动人心弦。作者每次记录自己的游历,无不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夜鱼用文字这样劝慰读者:要珍视美好纯净的大自然,珍爱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为了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而人为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否则会嫁祸子孙后代,得到神灵应有的惩罚。夜鱼的游记散文核心不在“游”,重在“思索的况味”。由于夜鱼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在旅行之际很容易睹物伤怀,引发多愁善感的思绪,所以她的游记就具有诗歌的质地,具备诗性特征和哲学意蕴。譬如《如果我有一匹骆驼》,该文记叙作者深入“波澜壮阔”的大漠,亲身体验沙漠凌厉的风沙的袭击,领略了沙漠的神奇冷漠诡异,“看到了温暖也看到了忧伤,纯净的忧伤,没有一点杂质的忧伤啊。”继而展开对生存与死亡的深度思索:
“当生存成为唯一需要去考虑的事,谁还会有闲余空间挤入乱七八糟的欲望?”
“一览无余的黄啊,究竟匿藏了多少白骨?几百年,几千年,一层又一层,掩埋、风化。沙漠无情得天经地义,但等你匍匐在黄沙上,匍匐到不抱任何希望,才感觉出那无情背后的悲悯。”
“可吃下去好多块干粮的我更瘦,衰竭的速度比骆驼还快,前路依然没完没了,看不出驿站绿洲即将出现的端倪,就连突起的枯枝,死去的胡杨都见不到了,像是到了尽头,又像是没有尽头。如果弹尽粮绝,我会不会在难以忍受的饥饿驱使下昏聩,以至于疯癫到吃掉我的骆驼?不寒而栗,死亡前的挣扎与可能出现的狰狞变形,实在是比死亡本身更恐怖。”
可以看出,夜鱼写游记的时候,并没有沉溺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博大壮丽,而是把游历的心绪化为对人生的深沉反思,当读到这些充满悲悯情怀的文字,我们的心灵焉能不受到深深的震撼?《给我一壶水》表达了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本能的抗拒与抵触情绪,讲述作者带着对“大漠孤烟直”的好奇与向往,乘坐列车启程,向西部嘉峪关挺进,品尝冰凉清润的雪水,观瞻干裂而耸立千年不倒的“长城第一墩”,“我”的水壶不小心侧翻,水马上无影无踪,作者旋即陷入悲悯的沉思:
“黄沙之下像是藏着无数饥渴的嘴,即便你喂给它的是血,也眨眼就给吞得干干净净。此刻我才发现我过往的生活是多么奢侈富足,江汉平原的万顷良田又是多么珍贵。
不远处一汪被小心翼翼呵护着的泉水,正透过围栏向我射来一瞥末世般清冷的眸光,醍醐灌顶般的清冷啊,却又能惊醒多少靡费铺张的世人心?”
读《追踪一条河》,作者写到再次漫步党河河畔,没有西出阳关的悲凉与茫然,“满心红尘俗世里的温柔缱绻。这一次,我踏踏实实地触摸到了它的踪迹。奇怪的是,除了这点恍惚和淡淡的喜悦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兴奋……”翌日清晨,第三次看党河,它“安静地摊开在晨曦里,它腿去了五色霓虹,恢复了天然的光泽,一种很淡有点偏绿的灰蓝,”“我”感到失望,因为“我知道这不是它最原始的颜色。”作者的笔触顺理成章转入对现代工业文明的隐忧与排斥:“那么最原始的颜色会是什么样呢?肯定要比现在更清澈更纯粹吧。千年时光飞逝,它的改变无非是霓虹多了,汽车的尾气多了,化学物质多了,朝圣者再不能清晰地看到水底游鱼了。我有一丝丝悲哀。”《追踪一条河》还毫不留情对“到此一游的纷乱拥挤,人定胜天的旅游改造,导游费尽心机的游说”等旅游行业顽症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批判。值得提醒的是,《追踪一条河》因为“孩子”的介入,致使文思枝蔓散了些。
《时光书四篇》表达了对故土人情的深情怀念,寄托了作者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李白的千古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倘若由我来命名,会起名为《故乡书》,因为这四篇散文写的均是家乡的人事和场景。蒸年糕、听越剧、抓麻雀、吃青蒜喝香茶,清凉甘甜的井水、满院飘香的蒸藕、鲜美可口的螃蟹、灵性十足的千年银杏树等故土风物民情,在作者笔下精彩纷呈、生动传神,读来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通篇贯穿着作者返璞归真的古朴情致、时光飞逝的感伤,尤其是《银杏哀歌》通过痛惜砍掉千年银杏这种愚蠢行为,引发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反感与不屑,由大家闺秀“胡阿姨”对故乡建设的失望与沮丧,写到生态环境恶化,“空气中越来越浓的化学臭味”,间接导致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绣花阿姨的儿媳,舅舅家隔壁的陈大爷,我的姨妈罹患的都是癌症。”该文结尾重温了生态祥和的儿童时代的美丽画面,对人类不惜毁坏良田果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愚昧行径进行了控诉。散文《米》通过蒸年糕,对狡黠浮华的乡风进行了委婉的讽刺,文末对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古朴民风的消逝进行了深切的缅怀。散文《越剧》描摹了“母亲和我”作为“伶人”无法割舍、牵肠挂肚的越剧情结,随着“母亲”老去,母女同做票友的情景一去不复返,“母亲”摔断腿这场变故,让“那个活泼能干的母亲,那个跟我同唱经典名段的母亲,恍惚间又回来了……一时间我百感交集,几欲涕下。”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读者却深受感染,在唏嘘不已的感怀中,引发心灵共振与情感共鸣。
篇10
义务教育新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涉及,其目的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小学动物类文章教学要以选文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能力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学科结合,在选材中排除学生阅读障碍
小学生学习科目少,教材篇幅大多简短,对一些基本知识缺少介绍,给阅读理解带来阻碍。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联系《科学》等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学生对大象作为士兵参加战斗的历史可能知之甚少。教师可以出示下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战象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类似现代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踏敌军、限敌阵,常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泰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
除文字资料外,教师要准备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思文结合,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真情实感
动物世界,千姿百态。教材中选择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定能感染和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编者选择了一组课文供师生教学:《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普通老人和海鸥的深情厚谊;《跑进来的松鼠》介绍了一家人对外来客人――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则歌颂了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操;《金色的脚印》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显示了爱的强大力量。这些课文揭示了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层阅读,透过文字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强化朗读训练。教师可以率先示范,借助媒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如李贺的《马诗》,全文仅四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如果仅强调背诵与默写,学生也许五分钟就能完成任务,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仔细分析其内容发现,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讲述古时平仄、节奏等常识,请学生想象一二句的描写的画面,反复体味,就能用低沉、悲壮的语调读一二句,用期待、激昂的语调读三四句了。
三、读写结合,在练习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是学生接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必经阶段。小学动物类文章,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摘录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段落,同时在写作中联系运用。如在《鲸》一文中,学生容易做如下摘录笔记:
生字:腭 鳍 滤 猪 哺 肚 肺 矮 判 胎
生词: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优美句子: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显然,这种语言积累属于低级层次。教师只有重视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吸收,在写中练习运用,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领悟。我在此文教学后,出示随文作业,作业是这样设计的:
1. 请为海洋馆写一段鲸的解说词,不少于100字。必须至少运用课文出现的5个生词
2. 参考原文,请在横线上再写一句话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
上述两个习题的设计,立足文本,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效果良好。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世界,把握写作技巧等。
四、内外结合,在实践中发展多种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有好感,更有深入探究的冲动。教师牵针引线,顺势而为,诱导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展开深入的对话。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后,我根据小学已学课文的积累,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搜集、整理松鼠的有关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出探究报告;跟踪观察海鸥的生活习性,写好观察笔记;到动物园参观狐狸和大象或看有关两个动物的专题片。
课内活动(分小组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研究报告会。分四个小组分别介绍松鼠、海鸥、狐狸和大象的研究报告。
二是图片欣赏(挂历、画册、照片、学生作品均可),请学生针对图片评头论足,畅所欲言,引发他们对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