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句练习范文
时间:2023-03-21 18:0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强调句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恩度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本院 40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按1∶1比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采用恩度15 mg,1次/d,连续输注14 d,间隔7 d,至少再重复14 d;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剂量DT 60 Gy~66 Gy/30 f~33 f/6~7 w。对照组:20例单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同试验组。治疗完成后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 RECIST )评价疗效,记录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edial progress free survival, mPFS), 中位生存时间(medial overall survival, mOS)。每周期按照NCI CTC 4.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试验组20例患者中, PR 15例,SD 5例,有效率为75.00%(15/20),疾病控制率100.00%(20/20);对照组20例患者中,PR16例,SD 2例,有效率80.00% (16/20),疾病控制率90.00%(18/20);两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 (9.4 Mvs6.8 M, P=0.25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多为G 1/2,G 3/4少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度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较好,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恩度; 老年;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h-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for inoperable elderly local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October 1,2012~2015 year in September 30th,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with criteria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20 cases with Endostar 15 mg,1/d,continuous infusion of 14 d interval at least 7 d,repeat 14 d;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with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segmentation,primary tumor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of 60 doses of DT Gy~66 Gy/30 f~33 f/6~7 W.The control group:20 cases of individual IMRT dose,segmentation method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 evaluation criteria(RECIST)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ecording efficiency (response rate,RR),disease control rate(DCR),median progression free time(medial progress free survival,mPFS),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medial overall,survival,mOS).Each peri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CI CTC 4 version of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of toxicity.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20 cases,PR 15 cases,SD 5 cases,effective rate was 75.00%(15/20),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100.00%(20/20);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R16 cases, SD 2 cases,efficiency of 80.00% (16/20),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90.00%(18/20);no time to progression in the two group(mPFS)(9.4 Mvs6.8,M,P=0.251);two groups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G 1/2,G 3/4 is rare,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Endostar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good safety,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篇2
一、突出语法重点
结合自身这几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全面集中的语法复习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过去要少得多,这样复习工作就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突出语法重点就显得必要了。我建议语法复习过程中,突出非谓语动词、动词的时态语态、复合句、倒装、情态动词虚拟语气,主谓一致、it的用法等重要语法项目;甚至我认为有必要在平时就渗透这些语法知识,强化学生语法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然,在给学生复习这些语法项目时,也要有个重中之重,以非谓语动词为例,绝不可以把非谓语动词的所有相关知识一股脑全兜给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越复习越糊涂。
二、强调特殊情况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握基础的语法知识,可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要学生掌握,这时就要把这些特殊情况加以强调,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以非谓语动词中分词作状语为例,无论是使用范围还是考查范围都是相当广的。一般情况下,分词作状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分词和主句主语之间如果是主动关系,就用现在分词形式;分词和主句主语之间如果是被动关系,就用过去分词形式。如:①Following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came into the classroom.②Followed by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came into the classroom.可是如果作状语的分词为系动词,该词和主句主语之间尽管存在有逻辑上的被动关系,仍用-ing 分词形式。如:Tasting good ,the roasted ducks were sold out soon.再有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分词和主句的主语之间没有关系,而是带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如:①Everything considered, he began to carry out the plan. ②Time permitting, I’ll drop in on you.分词作状语的第三种特殊情况是分词作句子状语,此时,分词和主句的主语之间没关系而是修饰整个句子的。分词作句子状语常用词为:Considering, taking sth. into consideration, judging from,generally speaking、supposing、providing、provided、given等。如: Taking valu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ctionary is good for money.当然,在每个语法项目中都有特殊情况,只要老师加以强调,再配以适当练习,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注重对比分析
在语法项目的复习过程中,我认为对比分析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要点的一个极佳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会发现一些用法不同之处之所在,在练习中他们只要稍加注意,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在复习分词作状语时,我给学生写了这样三个句子:①( )with this book, that one is more interesting.②( )with this book, you’ll find that one is more interesting.③( )with this book and you’ll find that one is more interesting.选择项分别为:pare、paring、C.To compare、pared.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以下内容。在第①句中,主句的主语和分词之间是被动关系,故选D,而在第②句中主句的主语和分词之间是主动关系,故选B。而第三句是由and 引导的一个并列句,故选A。除此之外,在复合句中也需要作对比分析,学生更容易混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以下面三个句子为例稍加分析对比:①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im? It is on the farm ( )we worked.②where is my coat? It is( )you left it.③The story happened in( )was called xi’an then. A.that、B.what、C.in which、D.where。第①句为一个非完整的强调句。这个强调句中包含有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在该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故应用关系副词where 或介词+关系代词on which,因此,第①句选D。第②句是一个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故选D。此时不少学生会误选C。应给学生强调:只有在定语从句中才可能把关系副词转化为介词+关系代词。第③题同样是名词性从句,介词后缺宾语成分,而在宾语从句中又缺主语成分,故选B,可学生这题也易误选D,只要学生会分析连接副词where不可作主语就可以排除D选项。
四、讲清易错点
在语法项目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一些学生易错的内容及相应的巩固练习,只要把易错点平时多强调,高考时学生才不会出错。例如,学生常常会译出这样的句子:①Watching TV, the door bell rang.②The car belonged to me is red.在第①中,学生错误所在是分词和主句的主语不一致。“The door” 不会发出“watch TV”这一动作。因而此句可改为:When I watched TV, the door bell rang 或者Watching TV, I heard the door bell ring.第②句是学生常犯的典型错句,显然此句要表达的主句是 The car is red.而belong to me 是the car 的修饰限制语。故应改为定语从句 The car which /that belongs to me is red.或分词作定语The car belonging to me is red. 因为the car和belong to之间是主动关系,故用-ing分词形式作定语。再如,( )to the sun is bad for your skin. A.Exposed、B.Being exposed、C.To expose、 D.To be exposed. 因your skin 和“expose”之间是被动关系且句中缺主语成分,故应用动名词的被动式B,可大多学生会选A,岂不知过去分词是不可以作主语的。
五、克服学生思维定式
学生在学了一部分语法知识和做了一部分练习后,往往会不加分析去做题而造成错误。如①where did you meet him? It was in the hotel ( )I stayed. A.that、B.Which、C.what、D.where. 学生一看是强调句,就会条件反射似的选A。可是这是一个简略强调句。( )I stayed 是修饰限制the hotel 的。故应选D。再如:① Is this factory( )you visited last year? ② Is this factory( )you worked last year? ③ Is this the( )you visited last year? ④ Is this the factory( )you worked last year? A.that、B.where、C.the one that、D.the one where.学生往往会想当然地第①句选A而第②题选B。细加分析,大家会发现①②句中缺少先行词,故答案应为①C、②D。与③④题稍作对比,学生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
篇3
关键词:案例 “把”字句 PPP模式 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
一、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不同课型、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法不同,目前较为流行的有“PPP模式”、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所谓“PPP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模式,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因此也称为“3P模式”;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方法。
研究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教学的直观途径是案例分析,“把”字句作为留学生的习得难点,对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主要集中于对综合课、听说课、词汇教学等的研究,对“把”字句的专项分析较少,因此笔者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北京语言大学“初级教学演示――‘把’字句”为材料,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本文针对“把”字句的专项案例分析。
二、案例定位
1.课型:汉语精读课;
2.学生等级:水平较高的初级学习者;
3.教学内容:“把”字句;
4.学生数量及情况:6位来自不同国家,混合班的学生;
5.教学时长:17分钟;
6.教学步骤:导入语法点――讲解――练习。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重点及实现过程
该案例主要教学内容为“把”字句,通过“导入、讲解、练习”的思路教授“把”字句“S+把+O+V+了、S+把+O+V+RC、S+把+O+V(在/给)+RO”三种结构。课堂环节通过目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领域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PPP模式”来呈现,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
1.展示(presentation)(用时约4分钟):用“学生喝水”的动作,通过不同的问题引入“她喝了一瓶水、那瓶水她喝了、她把那瓶水喝了”三个句式,进而自然流畅地讲解了因“话题不同,句式选择不同”的情况,随后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讲解了“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包含的要素,最后通过“用例句理解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本节课重要结构,完成语法展示阶段的教学。
2.练习(practice)(用时约4分钟):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采用交际性练习的方式通过问学生“你把功课交给老师了吗?”引导学生输出,练习“S+把+O+V(在/给)+RO”结构,并适时纠正。期间,教师采用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单独叫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领读,在保障开口度的同时不断重复,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该语法句。
3.表达(production)(用时约9分钟):练习过后,教师通过发出指令――做动作――提出请求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交际目的。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信用卡,后分别让不同学生遵循“请把信用卡交给我”的指令完成动作,后问其他同学“他做什么了”引导学生输出,使用“把”字句,最后通过问学生“你想不想要?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请sb.把N还给我”,使用“把”字句完成交际目的。
(二)讲解方式
教师放弃人为的“教科书语言”,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以话语为基本单位,以交际为主要手段,将功能与结构融合在话题之中,多次循环,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践行了交际法的教学主张。主要采用以下讲解方法。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通过例句理解语法结构,如:通过“他把水喝了”理解“S+把+O+V+了”;通过“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理解“S+把+O+V(在/给)+RO”等。
2.任务原则、交际原则、意义原则相结合:教师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交际任务,通过问问题、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后引导输出,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问学生“我做什么了”,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完成交际任务。
3.采用引导式教学:老师以问答法贯穿整个课堂,其讲解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引导学生回答,尽量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说话机会留给学生,提问还能刺激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
4.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大部分例句由学生单独回答以后教师领读,在重复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5.采用情景教学法:讲解“把”字句表祈使作用时,直接放在情景“请把信用卡给我”中,并完成动作,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该功能。
6.适当运用学生母语:讲解“把”字句的语法义与使用特点时,教师采用英文讲解,减少了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与“把”字句语法特点的双重压力,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该语法点。
总体来讲,该教师摒弃枯燥难懂的语法点解释,使用学生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给出具体丰富的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语法结构。该教师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语法结构本身的抽象讲解上,把抽象难懂的语法变得简单易懂,圆满完成了语法的讲解。
(三)练习方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第二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任务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动员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来促进语言习得。其主要采用的练习方式及作用如下:
1.采用“真实任务”练习:一部分学者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教学任务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有意识地设计的与真实任务有相似性的活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把功课交给老师”“把信用卡给我”等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加入题外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通过一些“题外话”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本案例中,该教师在收集信用卡及还给学生物品时,通过拿信用卡、背包等方式用动作参与到情景中,加之夸张的表演,提高了情景的真实性,增强了课堂趣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该教师对于课堂的总体掌控很好,课堂氛围放松,没有压抑感,肢体语言丰富,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环节中始终掌控全局,收放自如、灵活多变。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我感知学习为主,在多次重复及互动学习中自然习得,教师只负责引导、答疑和启发,避免让学生对教师或范本产生依赖,是成功的练习范式。
四、总体评价及个人建议
该教师博采众长,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并进行输出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PPP模式”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PPP模式”形式与内容失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缺陷,该教师与交际法的结合增加了内容、功能在教学中的比例,引入真实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得汉语教学更加充实而不空泛,灵动而不枯燥。
该教师在语法点讲解、课堂呈现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处理得当,值得学习,但笔者认为该案例依然存在练习形式单一、重复过多、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缺陷。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指出,“要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把学生分小组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充分调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再组合和创新使用”。Willis(1996)也提出了任务实施框架:任务前(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中(任务、计划、报告)――任务后(语言形式的分析与练习),强调语言输出。针对该案例练习形式单一的缺陷,应该增加任务型教学法中对团队任务的操练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语言的能力,丰富练习形式。具体如下:
1.把学生分组,每组三个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每组尽可能多地写出与布置房间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2.教师布置任务:每组三人,一人是房屋主人,负责发出指令(强调用“把”字句);一人是搬运工,负责按照主人命令执行任务;一人以“搬运工做了什么”为题,进行结果汇报。
3.教师发放房屋、家具等的图片道具。
4.开始执行任务。
5.教师做好活动记录,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反馈。
五、结语
着眼于真实课堂,笔者结合“PPP模式”、交际法、建构主义理论对其教学重点、实现过程、讲解及练习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任务型教学法出发,提出教学建议。从细节出发,分解的课堂实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而间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但本文视角过小,收集材料方面存在缺陷,也没有明确指出该教学案例的主要亮点及缺陷。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对“把”字句教学针对性的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星.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
了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辉.汉语综合谋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
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廖巧云.交际教学法的应用・问题与思考[J].济南:山东外语教
学,2002,(3).
[6]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篇4
关键词:莫扎特 钢琴变奏曲 音乐风格 演奏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为世人留下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包括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幻想曲等等。他一生创作了17首变奏曲,研究其变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可以从经典作品之一k264入手。
这首编号k264题为《李生睡在森林里》的变奏曲写于1778年夏末,是莫扎特旅居巴黎时根据德泽德小歌剧《尤丽叶》中的小咏叹调改编而成,共有9次变奏,属于装饰性严格变奏。虽然每一个变奏段落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变化,但其结构基本工整,除了四、八、九变奏之外,其他变奏都遵循主题8+8+16小节的结构。旋律运用了各种装饰加工,但轮廓依然清晰,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
本曲主题调性为C大调,2/4拍,使用变奏曲中并不多见的ABA’单三部曲式结构。呈示段A共8小节,由上下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结构方整。中段B共有8小节,由一小节的动机向上二度连续模进而成,不可分割,材料非常集中。再现段 A’共16小节,运用了呈示部第二乐句的素材,由前后两个各为8小节的乐句构成,后面乐句是前面乐句的变化重复。纯洁明亮的C大调旋律,带着甜美欢快的情绪而来,以抑扬格开始,紧接着级进上行跳音和两个四分音符跳连音,弹奏时不能太过短促,控制好音量,以免破坏柔美的气氛。第5-8小节的和弦进行,旋律音在右手高声部,弹奏时要注意将其突出,避免被和声“淹没”掉。9-16小节的B部分音乐明显与A部分形成对比,以属和弦进入。左右手同奏的琶音要均匀连绵,不能急躁,整段音乐尽量一气呵成,力度从p逐渐增强到f,最终保留在属和弦上,仿佛陷入了沉思。17-32小节的再现部里不时闪现的波音和倚音为乐曲增添了调皮的气息,在弹奏和弦时同样要“抓住”旋律音。同时还要看到前后两个乐句力度符号的变化,有意识地将这种对比表现出来。整体上主题音乐性格要便于记忆,个性鲜明但也不过强,以中速来演奏为宜。
变奏一结构上与主题相同,热情洋溢的小快板,右手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做十六分音符的跑动,犹如孩子们在奔跑追逐,不难发现主题旋律蕴含其中。演奏中注意音乐的起伏,十六分音符跑动不要像手指练习一样枯燥乏味。此次变奏中莫扎特多次采用了模进的音乐手法,如第1小节和 9-16小节向上连续模进,弹奏时可顺势将力度推上去;5-7小节向下模进,可稍稍减弱一些。要特别留意4-7小节个别音符出现的重音符号,强调这些音符的时候一定要自然;2、18、20小节的八分音符跳音不可太过短促,否则也容易突兀,有损莫扎特音乐风格。第25小节的弱后突强一定要处理好,之后的乐句显然是与前一乐句进行对比。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触键,要注意瞬间下键,瞬间离键,当然要真正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需要手指高超的灵活性,尤其是这里很多小节开始的音都是4指弹奏的,而4指在所有手指中的独立性是最差的,所以要保证旋律的清晰流畅,必须加强4指的练习,可以单独练习右手,并且使用断奏,改变节奏的方法,速度由慢开始逐步加快。待练习熟练后,再双手连贯起来弹奏。9-16小节左手要注意音的保持,该连的时候连,该放的时候放,不能拖泥带水。
变奏二还是8+8+16小节的结构,前16小节中十六分音符的跑动转移到了左手。模进手法的运用几乎与前一变奏相同。右手的连线要演奏准确,还要有清晰的旋律线条。17-20小节和25-28小节出现了左右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好像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轻声对唱,这里的音量一定要控制得弱一点;21-24小节和29-32小节左右手同时十六分音符就像两个孩子合唱,要积极果断,音量大一些,与前面对唱形成鲜明的对比。24小节和32小节末音量强后要及时减弱收住,平稳衔接后面的音乐。触键同于上一变奏,指尖要集中不松散,要弹得干净精练,练习方法同前。
变奏三结构依然同前,情绪变得更为轻快活泼。这个变奏中大量跳音和小连线的运用,营造出孩子们竞相游戏的画面。跳音要表现得灵巧有光彩,小连线要收放自如,击键时手腕要柔软松弛,手指必须从属手腕。呈示部力度随音乐旋律线条从mf渐强,在最高音处到达最大音量后随即渐弱,这种“枣核”状的力量变化使音乐婉转生动。中部向上连续模进,音高和力度的同时推动使得情绪越来越高涨,直到16小节保留在颤音和倚音后的休止符上,仿佛孩子们玩累了暂时歇息一下。9-16小节的倚音应弹奏得短而轻,不能占用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太长时值,否则有失童真童趣的意味。左手的和弦进行要整齐统一,稳定扎实,不能过重以免盖过右手旋律音。再现部仍然运用了大量小连线,而跳音替换成了普通的断奏,好像孩子们休息后重新聚在一起讲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演奏时要注意与前面部分的音乐相区分。
变奏四结构上相比主题有较大扩展,呈示部依然是规整的8个小节,中部做了一次完整重复,再现部做了一次变化重复,使得篇幅大大增加。开始直接以f进入,加之右手连续三个琶音的进行,预示着这一变奏饱满欢畅的情绪。阿尔贝蒂低音伴奏音型应贴键弹奏,控制好音量衬托右手的琶音、颤音、回音等加花旋律,这一部分像是一辆马车正载着孩子们不停地行进。中部要弱起进入,随着音乐的发展力度也越来越强,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音色应是透亮清脆,有颗粒感。9-15小节右手的第一个音符是旋律音,要予以一定程度的强调,左右手快速跑动的同时要能清楚地听到这一旋律线条。从16小节开始,出现了达14小节的右手长颤音,这里为了与前小节音乐更好地衔接,需使用1、3指弹奏颤音。这段力度标记为p,左手的主旋律要弱得恰到好处,听起来清澈而优美,右手的颤音作为背景音就更要轻柔。要想把如此长度的颤音演奏得至始至终均匀柔和,不受左手旋律干扰,绝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反复练习。刚开始要单手练习,并且一定要慢练,逐渐加快速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左手旋律有非断奏、小连奏、断奏(跳音)穿行,要弹奏得细致分明一点,不可断连模糊不清。34-41小节是中部的完全重复,46小节以后是再现部的变化重复,只是颤音变到了左手,右手走旋律,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同前。这一变奏有些地方可适当踩些踏板,比如呈示部,中部每小节第一个强调的旋律音可点一下踏板就放开,再现部根据旋律音来踩。为了保持纯净透明的音质,踏板用的要精简,可踩得浅些。换踏板时要干净自然,尽量让人察觉不到。
变奏五又回到了与主题同样的结构,调性变为c小调,明亮的色彩消失,忧郁中伴随着庄严,仿佛虔诚地倾诉心中的渴望。这一变奏歌唱性很强,有歌剧中咏叹调的感觉,因此各种大小连线非常多,一定要严格按照谱面标记演奏,与左手合奏时不能按照惯有的思维习惯随意发挥。这一变奏踏板运用得比较多,起到了润色作用,同时要注意音后踏板,以免打破乐曲的意境。在15小节要逐渐减慢一些,音量渐弱,保留音符处做更长一点的停留,然后是四个精致的十六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休止保留后才回到原来的速度。这段减慢速度非常重要,要用心体会,弹奏得富有一定的韵味。另外这一变奏中的音乐要根据力度符号起伏有致,否则就成了毫无感情的平铺直叙,缺少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变奏六重新回到C大调,一扫之前的忧伤,展示出坚定有力的姿态。旋律通过右手分解八度不断推进,显得生机勃勃,在第15小节达到一个小。16小节的休止符给音乐一个短暂的停歇,好像给听众喘口气,也暗示着后面会更精彩。果然再次响起的旋律由弱开始,细腻地叙述了4小节后逐渐变强,再过4小节的稍弱后是一鼓作气的强音,很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右手的分解八度非常密集,手要支撑住,手臂肌肉要放松,力量要送到指尖上,每个音的触键和离键要十分敏捷。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克服紧张发硬的音色,力求弹奏流畅自如。练习时可先采取每2组分解八度一段的方法练习乐谱,待成熟后再逐渐加到4组、6组、8组直到能够连贯弹奏整首变奏。还有不要忽视左手的伴奏音型,连续的和弦、八分音符、八度进行都对整段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变奏七中左手弹奏分解八度,与变奏六形成了遥相呼应之势,就好像变奏一与变奏二、变奏四中再现部与再现部的变化重复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奏一开始就是f记号,要求强有力的声音效果,放佛在延续上一变奏音乐的激情澎湃。左手分解八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练习方法与右手类似,只是左手律动点是小指,右手是大指。在16小节后音乐结束了充满张力的分解八度进行,回到右手简单的单音旋律,伴以左手基本的伴奏音型,使得听众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放松。
变奏八将原来的主题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篇幅和音符量也大大的扩张。这是个抒情的柔板,莫扎特在变奏曲中一向对柔板抱有极大的热忱,这次也不例外。他在主题旋律中加入大量的装饰音、长颤音、跳音以及快速经过句,充满了自由浪漫的气息,是整个变奏曲色彩最为炫丽、典雅、精致和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段。第1小节有两组四个音构成的短倚音,与符点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要有明显的间隔,不能混在一起,时值尽量短暂一些,可占用前面音符的时值。接下来出现了很多的不对称节奏,如三对二、三对四、三对八等,是演奏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难点之一。准确演绎不对称节奏,首先要心中有数,确定好音序和确切的音位。练习时先分手练习每种节奏型,待双手分别能准确熟练弹奏后,再慢速配合在一起,按特定的音序将不同节奏的音符弹奏顺畅,速度逐渐加快,直到与作品要求相符。这种错位节奏可增加旋律流动感,丰富和声色彩,产生似风铃般在微风轻拂下连续碰撞的泛音效果,从而制造出朦胧诗意的感觉,在演奏时不能只追求准确性而忽略了音乐要表达的美。17、41小节处分别出现了达数小节的左右手长颤音,比变奏四更复杂的是这里长颤音还要承担陈述旋律的责任,每小节主要音和助音要变成前小节上行二度音弹奏,换指要干净漂亮,才能无缝对接。另一只手出现了跳音音阶、连续符点音列、节奏突变的快速经过句、回音伴符点等各种灵活音型,两手很容易互相干扰,要弹得稳定优雅需要反复练习。本变奏中多次出现的华彩快速经过句,要表现得轻巧绮丽,与前后音乐完美融为一体。
变奏九变为3/8拍,快板,与前一慢板变奏形成巨大反差,表达音乐的戏剧性。欢快的节奏和起伏有致的力度将音乐推向一个又一个,在第60小节ff达到整首作品最热情的顶点。之后莫扎特写了个很长的华彩乐段,里面除运用了基本的音阶、琶音外,还使用了分解六度上行、双音刮奏、双音音阶等技巧,弹奏时速度可自由一点,不要太死板,踏板要适当使用一些,烘托出音乐的辉煌灿烂。
从这首变奏曲,我们感受到了莫扎特音乐的阳光、乐观、童真、精美和流畅,
弹奏他的作品既要强调理智,又要感情充沛。
参考文献:
[1]朱雅芬.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J].钢琴艺术,2002,(04).
篇5
一、强化语感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语感能力越强,说话能力就越强,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感训练的内容以说一明确的话题或一件事为材料,强调说前准备,以培养先想后说的能力,要求写好说话提纲,言之有序,讲述清楚明白,完整畅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词准确丰富,语调、语音适当,表情姿态自然大方,说话语言表达更接近于书面表达的要求。这样就能为儿童从说话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调练习
学生在形近字组词方面的头痛并不是无中生有、无病的。有些字他们区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粗心一点,更加对那些混淆不清的形近字难以分辨,组词更加难以下手了。如:我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时,题目要求学生用形近字“今和令”和“免和兔”等组词时,学生们要么是一筹莫展,要么是胡乱组“令天”等错误词语,或者是给出“免子”的答案,让我哭笑不得。于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加强对这些形近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解说,告诉他们“令”字比“今”字多一点,“免”字比“兔”字少一点,同时还告诉他们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间的细微区别。让他们在掌握牢固的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形近字组词的练习,不断提升他们遣词的能力,不断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形近字的诱惑所在,产生学习形近字组词的冲动。我在教小学语文二年级时,发现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多音字,对多音字比较陌生,也不甚了解,因此多音字组词又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许多小学生用多音字“都(dū)”字来组词,大部分都组成了“都是”。我看到学生们犯的这些错误,在心痛之余,认为不得不痛下功夫了。首先告诉他们何谓多音字――多音字即是一字多音。其次,让他们从平常的词语中来分清楚多音字的“音”,再运用到题目中来巩固练习,让他们喜欢上多音字的奇妙和变幻莫测之处,越来越爱恋上多音字组词。总的来说,在教学小学生遣词方面,应在重点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巩固练习,让学生爱上“这份差事”,那么很多遣词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突出对比,巧妙变幻
篇6
关键词:偏误分类,日本留学生,偏误分析,原因初探,教学建议。
本文选取日本留学生关于“是……的”句偏误中的200句,进行了句法分析并进行了分类,其中“是……的”(一)66句,“是+……的”结构24句,(二)句102句,其余8句。
现代汉语学界对“是……的”句的分类及“是”“的”的词性等观点不一,界定也不一样,本文主要赞同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是……的”句式的相关论述,主要分为“是……的”句(一),“是……的”句(二)和是+“……的”结构三种类型。本文也将从这三种句式的角度进行偏误分类。
“是……的”句(一)是一种带“是……的”标志的动词谓语句。“是”是动词,但不是谓语的主要动词,这类格式是表示强调,强调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工具、对象、条件等。“是……的”(一)一般用于这种场合:动作已在过去发生或完成,并且这一事实已成为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已知信息)。“是……的”句(二)是以“是……的”为标志的一部分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是”和“的”都表示语气。“是”可以看成语气副词,“的”用在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这类句子多表示说话人对主语的客观的评价、叙述或详尽的描写,全句常有一种说明情况、阐述道理、想让对方接受或信服的肯定语气。是+“……的”结构中,“是”是谓语的主要动词,表示判断;“的”,是结构助词,用在句末。“是”+“……的”构成谓语,“是”和“的”均不可能省略,这类格式是判断说明主语的类别、属性。①
本文在偏误分析中也主要按照这几种句型进行分类。
经过分析,这200句中,是+“……的”字结构有24句,占12%,“是……的”句(一)句有70句,占35%,“是……的”(二)有106句,占53%。
下面将根据偏误分析情况依次进行解释。
1.1是+……的字结构
1.是字缺失
(1)讲的内容关于中韩、韩日之间的哲学交流方面的。
(2)他是收集唱片,但不是些现在到处都卖的激光唱片
2.的字缺失
(3)我的简历是这样。
(4)即使上苍分给你的是最差。
3.是…的缺失
(5)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不过那时候我的家那个村里最富有。
(6)他把自己的亲人看成最好。
4.“的了”混用
(7)这种把字联结为句对新学生来说是最难学和难记住了。
是+“……的”结构实际上是“是”字句,是句中的主要动词,表示肯定和判断,“的”是结构助词,用在句末。“……的”字结构式由“的”附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等实词或者词组后面组成的,相当于名词,用在“是”后做宾语,可以表示领属。在此句式中,“是”和“的”都不能省略。它的否定形式是“不是……”的结构.如,(1)中,“讲的内容是关于中韩、韩日之间的哲学交流方面的(内容)。(2)他是收集唱片的(人)。(3)我的简历是这样的(简历)(4)即使上苍分给你的是最差的(分数)(5)不过那时候我的家是那个村里最富有的(家)(6)他把自己的亲人看成是最好的(人)。
在这种结构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能否添补“的”字后面的内容进行辨别,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练习。中高级阶段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句型进行判断,辨析句中的“是”是否为主要的动词,从而将这种是+……的字结构与“是……的”结构区分开来。
1.2“是……的”句(一)
1.2.1“是”字缺失
(1)我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
(2)他这样告诉我的。
(3)父亲的做法和他的道德我永远不能忘的。
1.2.2“的”字缺失
(4)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
(5)此指南正是我设计。
(6)我是大约三年前学习汉语。
1.2.3“是……的”缺失
(7)去年九月来北京,已经来了七个月了。
(8)我们在念中学时认识。
1.2.4“了,的”混用
(9)我是在韩国的忠北大学毕业了。
(10)虽然我是在国外长大了。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将“是……的”分为“是……的”句(一)和“是……的”句(二)
刘月华将(一)句划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是+状+动+的+(宾)
如: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的。)
当着重指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等内容的“是……的”这种句子,全句意义的重点是由状语表达的。
(2)是+主谓(动)短语+的
如:此指南正是我设计
当着重指出过去已完成了的动作施事者时,用这个句型。“是……的”中间的结构常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的主语就是这个句子要强调的重点。
(3)是+主+动+的+(宾)
如:昨天是我锁的门(3)和(2)强调的重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把全句的主语挪到句尾,作主谓短语中动词的宾语,意思没有发生变化。
(4)是+动+的+宾
如:我看到贵公司发的招聘[C]启事而写[C]这封求职信
当着重指出已完成了的动作的受事者时用这个句型,“是……的”中间是动词,动词的宾语在“的”后,全句要强调的意义重点就是这个宾语。
上面几例病句都是属于强调句(一)的缺失,(1)强调地点,(2)强调方式,(3)强调施事,当强调这些时间,地点,方式,处所等时,“是“后面往往是强调的重点,需要重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句型的教学以外,更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调,重音的教授和练习。
1.3“是……的”句(二)
说话人在叙述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见解,或对某一事加以解释、说明的同时,表示自己的情绪、口气,就可以用表示语气的“是……的”句。它主要表示加强肯定、确认的语气,有时也可表示缓和、委婉的语气。不论谓语是什么,加上“是……的”结构后,“的”总是在句尾。
1.3.1是字缺失
(1)中国服装在欧洲很有市场
(2)这经验对贵公司来讲,比较有用的。
1.3.2的字缺失
(1)对我有影响的人事很多。
(2)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不可能。
1.3.3“是……的”缺失
(1)这跟一般人的毕业时不一样。
(2)有一些穷人不得进读。
刘月华将表示语气的“是……的”
(二)句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是+能愿动词+动+的
如:作为新加坡十大旅游公司之一的贵公司,应该是不会拒绝我的加入。
(2)是+动/形+可能补语+的
如:这段朋友、老师的感情是买不到。
在这种句型中,句子的重音落在整个动补结构上。
(3)是+动+宾+的
如:一个人决定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妥的,而且没有道德的。
(4)是+状+形+的
如:我很尊敬我爸爸,他的人生观,他的信仰都是对我的影响最大。
学习汉语的人不少,对外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
在以上200句偏误语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的”字缺失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一般情况下,“是……的”(二)句型中,“的”字一般不能缺失,这种句型,也可以吧“是”“的”都去掉,并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但是强调的意味减轻了。因此,在这种有表示强调意味的句子中,一般是把“的”字补足。而在“是……的”缺失的情况可以看作是该用这种句式而没有用,例如上面“有一些穷人不得进读”这种带有评议性的句子,是应该用“是……的”的。由此看来,“是……的”(二)句在偏误中占较高比重的原因也可以从语义上进行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意图也应该用不同的句式,因此,个人认为在这种特殊句式教学上,应该重视学生的语义,语用上的学习,以及语感的培养。
2.偏误原因分析
1.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不足。
“是……的”的研究观点各异,对“是”“的”词性也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大多数语言学家将“是……的”句式主要分为表示强调意义重点的“是……的”句(一)和表示语气的“是……的”句(二)以及实际归属于“是”字句的“是+……的”字结构,结构划分很清楚,但是具体语用方面并没有再有明确的分析和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光用句型分类,进行传统的语法句型教学,显然是不能让留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该句型。因此,除了要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更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教学。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日语中的“是”和“的”和汉语中的“是”“的”有很多用法是相同的,正因为很多相同点,汉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被留学生忽视。留学生在不熟悉汉语用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套用日语的语法规则。
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根据传统语法进行教授,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容易套用语法规则,造成偏误。教师不恰当的“是……的”句型的教授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背景,认知环境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教学建议
1.教师
教师不应该只从传统语法方面,按照固定的“是……的”进行单一的句型教学,更应该结合语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创造情景进行情景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还是帮助学生真正的准确运用。其次,要进行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比教学,只有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找出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2.教材
笔者查阅资料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是……的”句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也做了分类,但是究竟怎样让留学生消化这种句型,并且准确的应用,这样的教材还没有很多。
3.留学生
学生要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不断修正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不断练习,更不要因为句式的难度就避免运用,更不能过度泛化,当然,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更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像“是……的”这种特殊句式,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更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金立鑫.对外汉语教材虚词辨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武伯索.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商务印书馆.1988
[7] 谢福.外国学生“是……的”的习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张井荣.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是……的”结构偏误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赵淑华.关于“是……的”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
[10]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
篇7
[关键词]钢琴基本功 演奏基本功 音乐基本功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教育界也提出了新的口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选择了音乐,选择了钢琴。然而,要想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首先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
扎实的基本功是弹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坚实的后盾。我们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时间都是在练基本功,在评论一个人的演奏时,也经常会谈到基本功扎不扎实,艺术表现如何等问题,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所以我将钢琴基本功的内容总结为两部分:演奏基本功和音乐基本功。
一、演奏基本功
对于初学钢琴的人来说,演奏基本功主要是指演奏技术方面的训练及要求,是演奏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够掌握的,其内容如下。
1.读谱与背谱的能力
对于初学钢琴者来说,读谱是一个较为头疼的事情。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初学者在新作品的第一、二次课上不背谱,熟练后再背谱的教学方法。这样对他们的视奏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在国内、外都有这样的教师和专家,在上课的第一次就要求背谱,这是一种较好的促进学生练琴的好办法,但不应该每次上课都背谱,因为背谱太早容易忽略掉作品当中的很多要求,而且一旦有错音就很难纠正。应该先把谱子研究透再背谱,背谱以后才能够全身心地集中精力投入演奏,也就没有太多视觉上的干扰了。
2.手指的独立能力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缺了他就好比一个人说话口齿不清、表达不到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弹琴就象说话一样要很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你表达的意思。教学中,我尤其强调练习各指间的关系,让其独立。如一、三指和四、五指的关系,特别是四、五指的关系要加强训练。然后是练习双音,再练和弦,充分体会手掌、架子一步到位,从整体支撑中找到感觉来巩固手指的独立性。
3.准确的节奏节拍
在国内,很多教师会选用《拜厄》作为学生学琴的入门教材,在教材的一开始便明确指出:“要准确的弹奏节奏、节拍”。学生在练一首新的钢琴作品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慢练”,慢速练习有一个弱点就是速度慢下来的同时,学生容易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这时,大声、兴奋的数拍子就显得很重要了,它不仅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同时,由于节奏在学琴初期比较难掌握,不象音符和指法那么直观,经常是节奏错了也不知道。而数拍子可以达到节奏基本上不错,而且因为数拍子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
4.手指的跑动能力
键盘上的手指跑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每个学琴的人都为提高速度进行过艰苦的训练。给学生练习好手指的独立能力,就为他的手指跑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手指关节的塌陷就好比一个人的膝盖软弱无力,无力的膝盖怎能跑路呢?针对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识到加强手指训练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并要求学生重视各类练习曲与哈农的练习。
速度是一个相对因素,学生为了达到节拍标记上的速度要求,常常试图用超过自己能力的极快的速度来演奏,结果导致层出不穷的错音和技术上的失误。
请记住克里斯蒂安的忠告:“用很强的力和很快的速度弹奏大量的音符,远不如清晰地弹出每个音符并且体现作品的精神来得困难。”因此,最好不要去迁就那些麻烦的节拍标记,而把你的速度严格地限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二、音乐基本功
许多钢琴学习者有一种误解,认为弹钢琴只要弹出声响,把乐谱音符能分毫不差地弹奏出来就可以了,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品蕴意的表达,那就是听众理解的事情了。孰不知,这种错误的理解往往会引人误入歧途,最终使钢琴学习者变成一个没有思想与情感的弹奏音符的机器。作为钢琴演奏,除了要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还要具备完美地表达作品情感的能力,我将其称为“音乐基本功”,这一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作品进行必要分析
一首钢琴作品在弹熟练以后,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处理,这是由技术向情感转变的过程,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便是对作品的分析,其内容包括:主题内容、写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作品风格等。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怕花费时间和精力。正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完美的表达音乐的前提。
2.控制力度和划分乐句的能力
句子弹得轻还是重都是相对的,这就是音乐的幅度。要学会音与音的衔接,渐强是一种衔接,渐弱又是另外一种衔接。要学会如何在乐曲中做好渐强和渐弱的力度变化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要让学生注意弹的这个句子是否正确,包括轻重的一些东西,这些都关系到句子听觉的好坏。一定要分析整个段落,分辨旋律走向。乐句的划分与文学的句子很相似,不要按照简单的连线划分,有些连线是作者或编者习惯于弦乐的方法而标,有时并不一定是一个句子。所以音乐要理解成一条流动的河流,要跟着它走,这种音乐才是动人的、鲜活的。
3.音乐语气、语态的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就和我们说话一样,也要有抑扬顿挫,也要有陈述、惊叹、疑问等语气。演奏者一定要明白使用何种语气语调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演奏中语气平淡,语调平白,语态不鲜明,说明对音乐中每个乐句的内容和含义缺乏感受、想象和理解。为改变只动手指不动心脑的“机械式”演奏状态,首先应加强对音乐乐句的语气的强调和语态的扩张,以说话、朗诵、歌唱、戏剧表演的姿态去演奏音乐的乐句。一定要注意乐句开端的明确性,过程的鲜明性,趋向的目的性,高点的强调性和收尾的合理性。演奏者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探索、想象和挖掘,演奏时,心灵深处要有丰富的内容的支撑,内心要有冲动感,不能为演奏而演奏,一定要真正做到“琴心合一”。
4.感情与表情的表达能力
篇8
一、 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听”。
钢琴的入门方法很多。从断奏入门,是目前我国广泛接受和采用的方法。断奏的开始是以单音作为元素,一个个音的练习“落下去――手指站住――提起来”。需特别强调的是,练习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声音来检验。学生从练第一个单音断奏开始就要去听,当手指触键,琴槌击弦时,听声音是否充分地发出来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动与共鸣,当手指保持在琴键上站立时,耳朵要倾听声音的持续和延长,并要学会辨别出声音好坏。
当学生学会听一个一个的单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要听两音之间是否声音连起来了,听小连线的第一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语气上达到了强调,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声音是否比较柔和委婉并在减弱;然后,就学习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连线,并结合句头、句尾、句中的语气、高矮、强弱等去听乐句的进行; 最后,应从短小的乐曲里去听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和倾向,听每组音的声音是否均匀、平衡。
要学会听,要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是教师和学生的首要任务。这个概念必须在一开始学钢琴时就建立起来!
二、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所谓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身体部分对重量的补充和结合。在弹奏中如果不会使用重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
对重量的运用与训练应有一个过程,首先是要学会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弹出丰满、淳厚的声音。一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的“一滩到底”,就是指把重量“放入”键盘,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个部位。
而重量的调节必须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础上,根据音乐所需要声音的强弱、厚薄给予键盘重量的变化。如果声音要强,可以结合补充身体的力量;如果声音很轻弱,则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仅一个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这样大大小小的重量,经过灵活自然的应用,给我们的声音变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触键对钢琴音色的影响。
从钢琴的发音特点来讲,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多深多浅,力量多大多小,下键速度多快多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何种声音都需由槌敲击琴弦才能发出该声音所需要的震动;这种震动是压不出来的,声音一旦发出来之后再用力也改变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续的声音也必须在发音的瞬间积聚好力量,使声音尽可能深沉有力地发出来,使其有最好的震动和延续。而在声音延续过程中我们保持情绪,保持手的稳定,保持自然重量继续在琴键上,是绝对必要的。
四、充分认识掌、腕、臂、身诸部位与钢琴音色的关系。
(1) 手掌的架子作为力量的支撑点,是保证声音质量的关键部位。弹强烈的声音时,手掌架必须牢固,这是较易取得共识的。弹轻声时,更需强调手掌架的牢固,对这个概念还需加强理解和认识。弹轻声时,如手掌架懈软塌陷,声音必将无法清晰集中而变得模糊浮浅。哪怕是弹印象派最需要朦胧声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这点,也许声音就根本无法弹匀弹轻,使声音变成了混浊一片。在训练中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软而无法支撑起来。由于手掌无法充当力量的支点,手腕只能拱起来代替掌部作为支点,随之而来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紧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手掌软蹋的弹奏,声音是无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训练应在入门时就开始,在慢练时要尽量强调手型,在较快的弹奏或正式演奏时则不必刻意强调外型,而是凭内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时也许外表看来掌关节较平,但手掌不是软蹋的,而是内部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至于手腕拱起的毛病,单纯想从手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手掌架立起来了,起到了支点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来。
(2)腕、臂的训练与声音的关系,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手腕有许多上下,左右的动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协调完成的。在此我们不是去一一介绍这些动作的要领,而是要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手腕的左右灵活调节,在教学中常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为主导的左右调节,是同时结合手臂左右调节的腕臂综合动作,指在对手指不断变化着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使得不论何种位,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此时的关键是要特别注意在用4、5指弹奏时,一定要把手调节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进”琴键,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声音突出和通畅。这种调节使腕臂对手指充分起到了后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个声音能自然。
五、掌握钢琴的基本特性,善于扬长避短。
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弹跳音,弹非连奏就特别能显示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弹奏效果的精妙写照。
要展现钢琴之所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懈努力,关键是对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进行规范的训练。而手指的活动能力,关键在于对掌关节进行训练。我认为在慢练时每个手指应该独立不倚地进行“快下放松”的练习,这主要是一个训练的概念。所谓“快下”,就是手指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这样能使声音明亮。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压力,在弹长音时,手可以在发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键上。“放松”绝不是指松懈不成形,而是针对不要紧张和不要压键而言。动作越快放松越快,说明声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弹性。在慢练时,如果每个音都能做到“快下放松”,手指动作的灵敏度就可和快速弹奏统一起来了。
当我们听好的歌唱家演唱或优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时,他(她)们的声音连贯而气息悠长,这是钢琴很难比拟的。的确,钢琴作为键盘乐器,要弹出好的连奏或歌唱性是很困难的。但是好的钢琴家在钢琴上也能弹出非常动人的歌唱性乐曲,他们演奏出来的“钢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么诀窍何在呢?在于他们掌握了钢琴这门乐器,充分发挥了它的长处,并巧妙地掩盖了它的弱点。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酒店英语;原声视频;配音;教学法:模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47-03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自2000年开始进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本位教学改革试点,至2005年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摸索,酒店英语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一批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酒店英语原声视频模仿、还原制作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项。
一、酒店英语原声视频模仿、还原制作教学法概述
酒店英语具有“生词量小、句型简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读写要求弱化、强调听说、要求熟练掌握”等特点,所以教师摸索出并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听。找出由来自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所录制的酒店业情景对话教学视频——“A视频”,之后在课堂以听力练习的形式,让学生逐字逐句听懂,写出所听内容。此步骤强调精听,逐字逐句反复听,直至听懂。
背。将多媒体视频文件复制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熟记和模仿该对话,并模仿背诵。上课时抽测练习效果,为录制多媒体视频文件做准备。
展示往届学生录制的优秀视频。为学生设立标准,增加学习动力。
制作多媒体视频文件上交。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熟记和模仿该对话,并用数码相机将练习成果录制成多媒体视频文件作为作业上交。分组录制要求:一人一角色;不需创造,原字原句模仿;流利;最好原速;最好能模仿出原声视频中的语音、语调甚至表情。学生在完成录制作业时有较大的难度,因为要想顺利录制,必须能熟练背诵对话。“学习的程度是影响遗忘的重要因素。熟背了的东西才能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同理,在能背的基础上,学生要再反复背诵30~50遍才能基本流利,要达到原速则更难,需要一定的耐心。所以,在完成过程中需要过程监督,教师应在录制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帮助、指导、监督。
反馈。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在要求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教师在向学生布置练习时,要及时、经常、适度地给予反馈。多媒体视频文件在准备期间及上交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批改并针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解。具体指导可以是过程监督指导、优秀作品播放、失败作品播放、纠音等。
独立发挥阶段。学生在做过几次视频作业后,可在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原创酒店英语情景剧,并制作视频。充分发挥部分优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拍出优秀的具原创性的英语短剧。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酒店英语原声视频模仿、还原制作教学法”具备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是一种较好的过程监督手段;易于纠正发音;可以以此建立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很强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视频为学生设立了一个客观实在的练习标准。
二、“酒店英语原声视频模仿、还原制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一)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困难
一是能找到的酒店英语情景对话原声视频文件比较少。多媒体视频文件具有充分的视听信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方便学生记忆,但目前市场上《酒店英语》教材所附带的酒店英语情景对话光盘,其内容绝大多数是音频格式文件,很少有视频格式文件。
二是“原声视频”语速快,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听不懂”、“不愿意听”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是学生课后录制视频作业时存在多方面问题。其一,因为缺乏监督,部分同学只是简单背诵,有的视频作业语速与原视频比较明显偏长。其二,没有对原视频语音语调进行模仿。经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以往的发音习惯把对话背诵出来,而不是模仿原视频的语音语调,从而大大降低了录制视频的质量。其三,效率不高且有作弊现象。课后录制视频,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还有部分同学直接念,有作弊现象。其四,要求学生直接录制出原速的视频困难较大。对于布置的“录制视频作业”,要求语音、语调、语速一步到位,困难大,不容易完成。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二)解决困难的方案
首先,对于“原声视频语速快,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教师设计了降低听力难度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练习听力,即增加教学步骤,延长学习进程。具体实施过程:在学生练习视频听力之前,先由教师将要听的“A视频”对话译成汉语对话文本;将“A视频”的汉语对话给学生,让学生做一遍汉译英练习,进一步熟悉听力内容;在熟悉听力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视频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容易听懂,不畏惧听力练习。
其次,针对“只是简单背诵”及“没有对原视频语音语调进行模仿”的问题,运用Adobe Premierecs5多媒体软件让学生模仿原声视频的语速及语音语调。把原视频调为静音,首先让学生跟着视频图像的动作及口型模仿练习对话,并录下音频,然后运用Adobe Premiere cs5视频编辑软件将学生的音频插入原视频的图像中,形成学生配音的视频文件。之后再播放学生配音的视频文件,检查学生的语速与原视频的对话是否吻合,若学生配音的视频文件能跟原声视频文件的对话吻合,则表明其已经能熟练掌握该语速,在接下来录制视频的环节,基本就能按照原声视频的语速及语音语调模仿说出来。实践证明,运用Adobe Premiere cs5软件为视频配音不仅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还能较好地设定练习标准。因为学生练习成果的语速和视频语速必须保持一致,这样就设立了一个客观实在的练习标准,达到练习速度与原速一致的硬性学习效果。
第三,针对“学生课后录制视频效率不高且有作弊现象”的情况,把录制音频、视频的地点改在学校酒店实训室,由教师亲自监督整个过程,学生如有困难也可及时解决。实践证明,实训室现场录制视频能保证学习效果及录音质量。
篇10
一、对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偏误分析是以学习者的偏误为研究对象,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了解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教学者对偏误分析的研究有助于具体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能有针对性地排除来自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干扰,提高教学效果。
鲁健骥(1999)把外国人习得汉语语法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四大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比”字句时,常常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偏误,例如比较的内容即比较的出发点出现偏误;比较项出现偏误;否定式偏误;结论项出现偏误等。笔者以学习者学习“比”字句经常出现的两类偏误来看偏误分析重要性。
(一)误加“很、非常、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
例如:
1.她比妹妹很漂亮。
2.北京的冬天比上海的冬天非常冷。
3.昨天比今天有很多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这种偏误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比”字句的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王力曾在《中国现代语法》(1985)中指出:“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的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周小兵(1995)认为绝对程度副词只是一般地、独立地表明程度,相对程度副词则是通过比较来显示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示学习者“很、非常、十分、最、太”等这类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是不能用在“比”字句中的,相对程度副词“更”等可以用于“比”字句中。
(二)误用否定式。在学习“比”字句的时候,学习者有时会把“不”放在“比……”之后。例如:
4.上海的冬天比北京不冷。
5.我的数学比李娜的不好。
“比”字句基本结构“A比B+adj.”的否定形式是“没有”,不是“不比”(有些语法著作和教科书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A不比B……)。《初级汉语课本》首次提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A没有B+形容词/谓词性短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A不比B……”,当然,用“不比”否定时,并不表示对“比”的字句意义的否定,要注意“不比”的语用意义。教学者在“比”字句的否定式教学中应注意区分“没有”和“不比”的用法并强调在一般情况下,“比”字句的结论项不能带“不”、“没有”等否定词,否则会犯句式杂糅的偏误。
语法教学中进行偏误分析能加深教学者对理论化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引导学习者克服干扰,预测学习者可能会产生的偏误类型,找出解决对策。
二、科学安排,合理调整语法点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语法点安排不够合理的情况。大量的语法点集中出现在初级阶段,使得语法知识点的分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语法教学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以“比”字句的语法教学为例。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比”字句多出现在初级阶段,有的教材把“比”字句的教学内容安排得过于集中。例如《基础汉语40课》将“比”字句的教学安排在第十七课《给姐姐的一封信》一课中完成,在这一课中集中介绍了“比”字句的多种用法。既有“比”字句的基本句型A比B+adj.,也有A比B+adj.+一点儿/得多/多了,还有A比B+还/更+adj.。此外,《基础》的课后句型中还列出了“比”字句的否定式A没有比B+adj.。教学者如果将这么多格式的“比”字句在一课之中教给学习者,效果恐怕很差。因此,教学者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把“比”字句的教学贯穿于学习者学习的初、中、高级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不同课中,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比”字句较复杂的格式,如“A比B+早(晚)/多(少)/难(易)+动+数量”或“A比B+助动词+动词+多了/一些”等这些格式的“比”字句可以放在中级阶段开展。每课的新语法点的量要有所控制,要突出重点,避免语法点过于集中,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三、丰富练习的形式,提高语法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展示和解释语法点后要进行语法点的练习,练习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该语法点的印象,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法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练习方法大体上分为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对于不同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教学者应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
对于“比”字句来说,“应该采取少量的机械练习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与交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王璇,2012)。初级阶段机械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和熟悉“比”字句的各种格式,包括模仿、重复、替换和扩展练习等方法,但单纯的机械练习对于这种对语义和语用都有一定要求的句式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是练习的重点。“比”字句的常见练习是将句子改写成“比”字句。《基础》第十七课中关于“比”字句的练习是模仿例子改写句子和模仿例子看图造句。练习中适当地提升了难度,改写句子既要写出“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又要写出否定式。在看图练习中,给出了四幅对比差异明显的图片让学习者用“比”字句写出图片中的内容。相比之下,《博雅》第三十二课“比”字句的练习题量略少,仿写句子共五句,每例要求将基本式改成“A比B+adj.+多了”。如:给出了例句“他1.90m,我1.70m”改写成“他比我高”和“他比我高多了”两句话。在第三十四课语法点“A没有B(那么)+adj.”之后的改写练习中,只有四句话的改写练习。在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句法后,可以进行修改病句的练习。杨寄洲在《编写新一代基础汉语教材的构想》中提出可以把练习项目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安排:①语言知识的理解、记忆练习。例如熟读词组和句型、替换练习、词语搭配练习、以词组句、以词组成语段、综合填空等练习。②语言技能的练习,例如复述、快速阅读、回答问题、分角色复述故事、造句、完成句子等。③语用练习。例如用规定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某种功能,说出某个句子或词语的使用语境。从练习的题型设计来看《基础》和《博雅》题型设计略显单调。“比”字句的练习在《发展汉语・初级汉语(下)》中较为丰富。其练习包括改写(把课本中比较句的肯定式变成否定式和疑问式;否定式变成肯定式和疑问式);模仿例句完成对话;看图按要求写比较句;按正确语序将词语组合成比较句;改写语病;猜谜语(谜面是由“比”字句组成的句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练习的题型丰富多样,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一个语法点的掌握除了教师详细的讲解之外,还离不开学生充分的练习,教学者可以设计合适的练习来巩固学习者所学的语法知识。“比”字句中,基本句式固定,对于比较项要采取扩展性练习和替换练习,加深学习者对比较项语义要求的理解,为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者掌握了各“比”字句的句式结构后,可以加入有意义的练习,如连词成句的练习。学习者在连词成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句式的知识,还需要注意语义方面的要求。最后,在进行交际练习时,要注意贴合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学以致用,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学习语言。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者不能单纯地为教语法而教语法,应使语法教学交际化,把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4]王璇.“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
[5]陈绥宁主编.基础汉语40课(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