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04:0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商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
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筛选程序。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
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
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
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
八.管理措施
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
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篇2
为健全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和《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与确认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以下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条件并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审核确认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债一级自营商可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市场顺畅运转。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是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
第二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条件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
1.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各类银行。
2.各证券公司、可以从事有价证券经营业务的各信托投资公司。
3.前列1、2项之外的可以从事国债承销、交易、自营业务的其它金融机构。
第五条 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金融机构需符合的条件:
1.具有法定最低限额以上的实收货币资本。
2.有能力且自愿履行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3.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在前二年中无违法和违章经营的记录,具有良好的信誉。
4.在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之前,有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一年以上的良好经营业绩。
第三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享有的权利
第六条 直接参加每期由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国债承购包销团。
第七条 享有每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八条 享有在每期国债发行前通过正常程序同财政部商议发行条件的权利。
第九条 企业发行股票一次超过8000万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取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担任主承销商。
前款所称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包括各专业银行及其它无权经营股票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条 优先取得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资格。
第十一条 自动取得同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等业务的资格。
第十二条 优先取得从事国债投资基金业务资格。
第四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履行的义务
第十三条 必须连续参加每期国债发行承购包销团,且每期承销量不得低于该期承销团总承销量的1%。
第十四条 严格履行每期承购包销合同和分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十五条 承购包销国债后,通过各自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开展国债的分销和零售业务。
第十六条 维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积极开展国债交易的和自营业务。
第十七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在开展国债的分销、零售和进行二级市场业务时,要自觉维护国债的声誉,不得利用代保管凭证超售国债券而为本单位筹集资金。
第十八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国债承销、分销、零售以及二级市场上国债交易业务的报表、资料。
第十九条 已获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金融机构参加某期国债承销后被取消一级自营商资格的,仍须履行该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二十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办理到期国债券本息兑付业务的义务。
第五章 申请、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一条 凡具备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资格条件的金融机构均可向财政部提出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报表资料。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确认事宜。凡经审查批准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资格证书》,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公布其名单。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进行一次复审。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因未履行承购包销合同的,按每期承购包销合同规定的处罚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利用国债代保管凭证等手段,超售国债为本单位筹资的,没收其全部超售金额,并处以超售额30?100%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违背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未履行规定义务,情节严重者,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裁定,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或永久性地取消其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及与其相关联的权利,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后,有关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等的一切管理事项,皆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或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实施细则。
篇3
备受关注的零供法规的公众意见征询终于落下了帷幕。零供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供应商是大声叫好摇旗呐喊;零售商却是一致认为法规对供货商有偏袒之嫌,对供应商只有权利,对零售商却只强调义务。我们就来看看法规到底对零供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和改变。通读法规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零供关系的条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格式条款,鼓励零售商、供应商采用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的合同示范文本。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这对目前主要采用零售商合同的现实提出了质疑,在合同文本的问题上将会有严重的分歧和争执。是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合同文本,还是供应商联合制定的合同文本,还是继续用自己的合同文本?零售商将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2.关于促销收费的范围、方式、收取时间、收取凭证、规定作了明确规定,零售商不能像从前那样放开手脚自由发挥了,虽然法规赋予了“促销费”合法的地位,但是操作的程序和规定却是零售商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如何让促销收费保证自己的利益又合乎法规是个新问题。
3.关于禁止收取广义“进场费”的规定,草案规定零售商不得向供应商摊派或变相摊派商品,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规定的11种费用。供货商可以依照此规定要求零售商不得收取任何不正当的费用,同时国家行政机关也可以主动展开调查和处罚。费用问题一直是零供矛盾的焦点,零售商将在这个问题上面临更多的挑战。
4.零售商不得采取任意禁止行为,法规从价格、合作对象、退货、商品质量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供货商可根据上述规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在掌握零售商存在上述行为的前提下,提起民事诉讼或向有关机关检举。这也将对零售商的经营行为和操作方式带来非常大的限制和直接影响,甚至是束缚性的。
5.连锁零售商开设新店的,现有店铺的供应商有权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新店销售商品,连锁零售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连锁零售商有权自主选择现有店铺的供应商是否进入新店销售商品,现有店铺的供应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这个对目前通行的零售商开新店,现有合作供应商必须无条件进入的现状直接作了否定,那在以后开新店的进场问题上该如何处理,将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进与不进再不是零售商说了算了,但现实会怎样呢?
6.账期也是零供矛盾的焦点之一。草案按商品属性归类日配商品、快速消费品、其他商品,对最长账期作了明确规定。零售商由于自身原因迟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的,应当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向供应商支付滞纳金。零售商不得以供应商个别商品未能及时供货或供应商的商品未达到指定销售额为由拖欠货款。这种明细的规定直接赋予了供货商明确的权利主张期限,零售商动辄无故拖延扣押供应商货款的行为将受到严密监控,之前普遍流行的占压供应商货款开店或他用的做法将面临的可能,零售商的资金来源会面临考验。
以上是法规核心章节对零供关系影响的概述,总体来说,法规从整体上的确对零售商是有很大的束缚,从经营行为到细节都是零售商义务多于权利,以前的很多普遍做法都将面临监督和考验。
零售商应对
由于现在零售商之间竞争非常残酷,商品价格战打得厉害,利润已降到最低界限,为保证利益,于是零售商就将收费作为利润的一部分。目前零售商的利润主要由以下几个构成:门店经营收入、物流配送费、加盟费、向供应商收费。按中国目前大部分零售商的管理水平,靠门店经营,只能是持平或略有盈利,多数情况下靠的是“通道利润”,即利用规模和网络优势地位向供应商收费。随着连锁门店的不断扩张,这块利润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零售商大部分收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现在国外既有收取也有不收取通道费的零售企业。如果不收的话,则要求供应商给予零售商更低的价格、延长付款账期来保证零售商的盈利。零售商不可能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供应商不愿意将价格透明、一体化也是导致零售商经营利润不足而产生费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法规对价格和费用都作了强制性规定,使得零售商的利益受到直接影响。此种情况下,零售商有什么反应?会如何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测零售商可能的行动:
1.言词态度的应对。在法规出台的背景之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对外宣传口径,是零售商应对的策略之一。既不能明确反对法规也不会举手赞同,零售商的口径是“不满!赞同国家规范行业操作行为的做法,但对法规条款不满”。在这个问题上,平常打得头破血流的零售商空前团结,口径异乎寻常地一致。这个态度实在很微妙,既不反对法规也不赞同法规,这就为自己的行为预设了空间和理由,既然“不满”就表示法规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自然就有不满的做法了。零售商的这个态度对供应商又意味着什么呢?值得深思。
2.合同文本的应对。法规鼓励零售商、供应商采用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的合同示范文本。现在普遍的做法是用零售商的合同文本,既然法规规定了这个文本,零售商自然不能明确违反,但是也不能偏向供应商的利益,所谓谁主张谁受益嘛。怎么办?那就让自己的合同文本符合法规的要求,于是零售商会请国有性质的律师事务所介入合同形式的制定,这个也就代表了法律认可的合法效应了,但是我国目前对零供领域的立法几近空白,核心条款的拟定权依然还掌握在零售商自己手中。如此一来,所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就都做到了。
3.合作条款的应对。法规对费用、账期、禁止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合作条款也要面临考验经得起推敲,于是移花接木、关停并转、摇身一变的手法都出来了:文字不严谨的就删掉,费用名目不合规定就归到合规定的项目里去,金额不对就改成扣点好了,折扣不行了就改用实物赠品,合同中不方便规定的就改在对账单、协议书上规定等,总之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合同的总收益率不能比去年低,这是采购谈判合同的硬指标。供应商对新的合同条款将又有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
4.作业流程的应对。既然规则要改,匹配的作业流程也要跟着改了,涉及到采购、门店、财务、物流等各个部门,所作出的流程改善要符合国家法规和零售商的双重要求,比如,关于海报促销的价格、费用在执行时间上要遵照法规要求,但是对价格的要求零售商依然保留权利,不然可以按价格优势重新挑选供应商。再比如采购谈判中会收敛原来的强势气焰,依照法规的规定与供应商“友好协商”,提出“合理要求”,说的出来的都会是合乎规定的,协议的名目也会是合法的,但是采购可以在同等的条
件下选择在多家中跟一家签,除非另外的有更好的条件,那供应商在“合理的流程”下谈判出来的结果是签还是不签?还有包括促销员的使用、商品质量控制等,在流程的应对上,零售商可以做得完美无缺,挑不出毛病。流程更改的结果是为了保证在合法的背景下零售商最大利益的实现,供应商要做的似乎就是重新适应零售商的新流程,才能维护交易行为的进行。
5.培训教育的应对。零供法规的出台是流通业的一件大事,零售商也将之提上了重要的议程,从老总到员工,全面的培训教育进行得热热闹闹;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法规的精神和主要条款内容,以便统一内部认识和对外口径。尤其重要的是将法规与零售商现有行为冲突的地方罗列出来,对比分析,并列出应对策略,在采购、财务、电脑、物流、门店管理人员中重点传达,使得这些与供应商打交道的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在法规和零售商内部规定之间确立平衡点,根据应对策略和新的流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出现疏忽和漏洞。在培训教育方面一直是零售商的强项,供应商也应该从中有所启示吧。
零供矛盾日趋激化催生了《零供法规》,供应商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对之充满无限憧憬,但是游戏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做生意终归是市场行为,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就是本质。法规控制的是现象和过程,但控制不了竞争的本质。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供应商的命运。大卖场就是把持这种竞争的本质,在卖场与供应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玩转博弈的游戏。博弈之中强者胜,这就是游戏规则的本质。
供零关系春天依然遥远
张新宇
长期以来,利用不合理费用压榨制造商利润,恶意施欠货款和虚假促销似乎已经与中国的零售企业密不可分。而前两个问题更成为国内零售业日益凸现的供零冲突的焦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务部在去年8月推出《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时候,大量制造商会寄希望于这部仍处在“征询意见”状态的《管理办法》可以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
一种较为乐观的观点是随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税务、公安等诸多政府部门的介入,以往供零合作中备受关注的“不公平交易条款”、“恶意拖欠货款”、“不合理的终端费用”、“零售商挤压供应商利润”等问题将逐渐缓解,并最终在法律的规范下得以最终解决。迫于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的威慑和约束,零售商行为得以规范,供应商从此不再受“资金占压”和“高额费用”的压迫,似乎中国供零关系的春天也将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而即将来临。然而,事实却极有可能不会按照政府部门的良好预期方向发展。至少对于家电零售行业而言,这部法规出台后很有可能不会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在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结束前,终端费用条款无法真正在家电连锁零售商中得到实施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家电零售商通过不合理的终端费用挤压供应商利润,使得制造商利润下滑,这将对中国家电制造行业发展和创新造成毁灭性打击。”这种论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观点,似乎中国的家电制造商身上承载着整个民族崛起的希望,他们将凭借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占有率和不断扩大的出口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而家电零售商似乎成了绊脚石,不断增加的终端费用则更是罪魁祸首。但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作为非主营业务收入的促销费、进店费和展台费实际已经变成家电连锁零售商实现利润的方式。与主营业务利润不同的是,这些收入不会占用资金,不承担经营风险。对于零售商而言,只要有足够的门店数量和足够大的销售额,这些所谓的“不合理费用”是最容易获得的那部分利润。放弃这部分收入,零售商将不可能实现盈利。
在政府立法改变家电零售行业的无序竞争之前,零售商不能改变其盈利模式。而商务部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生硬的方式由于未能充分考虑零售商的合理利润,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迫使零售商使用更加隐性的方式从制造商那里获取利润。
零售商拖欠货款的行为不会因为《管理办法》的实施而有根本的改观
《管理办法》对于付款期限的限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零售商恶意拖欠货款的行为。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不能获得高效的低成本融资渠道的前提下,那些不准备放弃大规模门店拓展和非零售业务的家电圭锁零售商不可能在短期内抽回被占羽的资金,因而也就不可能做到及时付款。
至于第二十七条所提及的零售商因延期付款而产生的“滞纳金”,由于具体实施的复杂性将成为一纸空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的一种可能倾向是:家电连锁零售商为减少资金占用,将增加代销商品的比例,以减少资金占用,这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操作性的前提下,《管理办法》可能会因为无法实施而陷入失败
抛开零售商的盈利能力不谈,通读整个征询意见稿,我们似乎看到很多的责任主体。这些主体包括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商务部、工商、税务、公安,甚至还有质检、价格等众多的政府部门。可是我们仍然看不到有任何可行的方式能让诸多部门进行协作与配合,让《管理办法》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施。
同样的,由于看不到明确的执行部门、执行方法、执行频度和违法行为处理方法,笔者对于《管理办法》的最终的可执行性仍持一定的保留意见。也许,供应商们更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规定:
第二十条《管理办法》实施日起,零售商注册地所在的工商部门须于每月对零售商与供应商新签订合同进行抽查,抽查比率不低于新签合同的10%,如有明显涉及摊派和变相摊派商品的行为,工商部门对零售商处以商品价值50%,最低不低于5000元的行政罚款……
第二十六条各地工商部门承担接受拖欠货款投诉的职责,工商部门有权根据供应商投诉对零售商提出质询,对于违反合同延期支付货款且在五日内无改正行为的零售商,工商部门有权处以不低于应付款项5%,最低不低于5000元的行政罚款……
综上所述,《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的完全施行仍面临诸多障碍,供零关系并不会因为《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零供法规:供货商的早春
封 韬
面对博得供应商一致叫好声的《零供法规》,饱受零售商长久压迫的供应商们应该怎样认识《零供法规》,怎样有效利用《零供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权利呢?
1.通过培训和学习熟悉《零供法规》。供应商们要想利用《零供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首先自身要熟悉《零供法规》。供应商学习《零供法规》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购买相关书籍,学习
刊物上的相关评论;可以请专业人士,如律师、法学教授、政府人士来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组织供应商在一起进行研讨。这些方式都可以让供应商们尽快掌握和熟悉《零供法规》,在改变同零售商不平等位置方面有效利用其中的条款。
2.在生意往来中适度应用《零供法规》。零售商是善于钻法规空子的,面对《零供法规》出台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局面,肯定会出台一些看似“合法”的一些办法来对抗,来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中强者的地位。此时的供应商一方面应该利用《零供法规》中的条款,和零售商斗智斗勇,争取自身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决不可以完全将改变自身状况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零供法规》上,而是要将自己的更多精力放在市场上,将自己的产品做大做强,使自己在市场上处于一个强者的地位,让市场来决定自己的位置。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在《零供法规》未出台之前,零售商在绝大多数的供求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当面对宝洁、可口可乐这样的供应商时候,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零售商甚至是弱势的。零售商可能拖欠一些供应商的货款长达1年,但是对于宝洁、可口可乐却依然是现款,甚至预付款,而这些,则是由市场地位决定。
《零供法规》对于宝洁、可口可乐这样的强势供应商来说是锦上添花,使他们更加巩固强者的地位,但是对于大多数弱势的供应商来说却依然得适度应用,如果使用过头,在零售商依然占主导地位的状况下,可能意味着关系的恶劣,甚至破裂,在现有的生存法则下无法生存。供应商应该在继续全力做市场的前提下,适度利用《零供法规》,寻找同零售商新关系的黄金结合点,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篇4
关键词:煤炭采购 管理 三公开
2003年,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新建CFB锅炉,采用燃煤发电供能,需要采购大量煤炭保证生产供应,开始启动煤炭采购和使用管理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供应商管理混乱。大量煤炭供应商蜂拥而至,最高峰时达13家之多。他们完全因市场而动,利益至上。市场萧条时,想尽办法拉关系,打招呼,争取不多的供应份额;市场俏销时,或以次充好,或要求涨价,且保供不力。二是煤炭质量忽高忽低,不易控制,严重状态时,直接影响CFB锅炉正常运行。三是采购成本偏高。由于管理制度不太健全,供应商考核体系尚待建立,价格管理方法不多,控制采购成本难度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示:“引入公开竞争机制,实现煤炭阳光、规范管理。”
一、公开供应商选择程序,优选战略供应商
按照大矿化、主渠道化,积极培育战略伙伴供应商的原则,兼顾来煤方向、运输方式、煤炭质量、煤炭价格、保供能力等多种因素,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将待选供应商在煤炭专项管理小组会上进行公开,并将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梳理”,对筛选出的十余家供应商进行公开择优,使其保持在四家左右,并建立《供应商动态考核制度》。
与此同时,在年初与供应商签订的年度协议中规定详细的奖惩条款,每月办理结算时,严格按合同中的奖惩规定对供应商进行奖惩兑现,促使煤炭供应商进一步改善质量,保证供应,相关资料建档保存。
二、公开计划制定和价格确定过程,严把采购成本关
为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专门成立了由机动工程处、动力厂、监察处、计划处、运销中心、装运车间、物资装备管理中心等七家单位组成的用煤计划管理专项小组和由物资装备管理中心、机动工程处、动力厂、企管处、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质量管理中心组成的价格管理专项小组,采取集体决策,并对计划和价格的决策程序公开。
针对计划管理,专项小组每月25日左右,召开下一月度用煤计划会,综合考虑生产需求数量、库存情况、在途数量、市场行情、运输和接卸能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月度煤炭采购计划总量。然后依据对每个供应商的考核评估结果,确定每个供应商下一月度的供煤计划并报主管领导签字审批后执行。
针对价格管理,价格管理专项小组依据中石化物装部每月的月度煤炭采购参考价格,结合荆门周边市场行情及兄弟企业的采购价格进行分析,确定到厂煤炭的合理采购价格。
三、公开“采制化”过程及考核结果,确保购煤质量
煤炭质量直接关系CFB锅炉运行效率。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主要采取用煤单位和化验部门共同采样、共同制样、分别化验、结果数据比对监督,每月向煤炭专项管理小组公开的管理方法,确保购煤质量。为做好考核结果的公开工作,物资装备管理中心每月将供应商煤炭考核情况汇总成表格,送呈各相关单位进行审核。实践证明,上述措施的落实,有效保证了CFB锅炉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综合效益。
四、三项措施推动“三公开”持续开展
(一)从教育引导入手
近年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持续开展“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的警示教育,有效利用集团公司下发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开展案例教育,让岗位上的干部职工从中受到警醒,知道推进“三公开”,是从制度上设置防线,保护干部职工。
质量管理中心、动力厂在煤质分析岗位的墙上挂上“自重、自省、自警”和“公心、公平、公正”的警示牌,在煤质分析岗位人员操作台上和煤质分析管理人员办公桌上分别放上廉洁自律承诺牌。专抽调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的同志进入煤炭管理岗位。与管理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定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专题座谈,邀请纪委同志进行专题讲课,不断增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责任和意识,努力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规情况的发生。
(二)用制度约束固本
几年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在坚决执行总部关于煤炭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煤炭采购供应的全过程不间断的建章立制,规范煤炭采购的计划、发货、卸车、采样、制样、化验、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形成有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特色的煤炭采购全过程规范管理办法。
首先,该公司对煤炭管理办法不断进行完善。2007年下发了荆门石字[2007]74号《关于修订印发煤炭管理办法的通知》,使之更加符合荆门石化的管理实际。
其次,针对煤炭管理各环节,逐步进行了制度完善。在计划管理上,建立了用煤计划专项管理办法,对工作内容和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在采购管理上,严格按照总部煤炭组织集中采购程序在ERP和中石化商务网上进行操作。针对煤炭质量,在与供应商签订煤炭采购合同中,将入炉煤的低位热值、全水份、含硫、挥发份、灰份等指标进行量化要求,明确规定扣款额度。
在计量管理中,制定了规范的计量监督程序。汽车煤炭进厂由运销中心、动力厂两家单位共同监磅称重计量,对每车称重数据共同签字确认;火车煤炭进厂由计量中心、动力厂共同监衡称重计量,对称重数据共同签字确认,保证煤炭准确计量。
针对采、制、化各个关键环节,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制定了《煤炭质量分析实施细则》、《无烟煤入厂计量、采样管理规定》、《锅炉车间煤场进(上)煤管理规定》、《入厂煤采样化验管理制度》、《采样化验“十不准”》、《化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守则》等制度,加强对煤炭质量分析全过程的监控。
(三)让监督保障有效
在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效能监察办公室全程参与过程监督,促进“三公开”工作的持续推进。
一是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炭管理专项效能监察的通知》,成立了价格监督组、质量监督组、计划和数量监督三个专业组,对9个监察点和监察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效能监察人员进入到煤炭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确保各环节操作程序合规。
篇5
【关键字】ABC法;物资管理;库存物资
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确定的气候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需求变化是无法预测的,为确保施工进度,适量库存的保持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库存物资管理好,并把库存量控制在最佳数量,尽可能地获得最优的保障供给,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1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库存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独有的生产特性使得其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并不规律,而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材料库存把握不好,过多或过少,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大量的,而资金等资源是稀缺的,根据经济学的知识,资金流动速度越快,增值就越多,资金要实现增值必须在市场中流动起来。而过多的库存会使资金流动趋向停滞,占用过多资金,资金变为死钱。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都不是很快。
1.2 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
库存成本包括储藏保管费、保险费、占用资金的利息、库存物品价值损失费等,主要是企业为维持库存所花费的成本,显然,库存成本随着原材料库存量的增加而逐步加大,同时,库存增加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人员和仓储设备的同步增加,必然带来新的企业的管理成本。
1.3 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影响企业效益
库存可能会掩盖企业计划安排不当,供应商的供应质量、交货不及时,生产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无法提高。企业对库存量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迅速补给建筑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短缺,可是如果企业库存量过少,那么企业会发生经常性的进行库存补充活动而导致的采购成本等费用,这些是由于维持库存而新增的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之外的运营成本,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在ABC管理法基础上对库存物资管理办法的创新
2.1 传统的库存物资管理办法――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资金占用与库存量之间有种规律,即大多数库存价值便宜,占用少部分的库存资金;相反,少数库存量小但价值大,占用大部分的库存资金。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把物资按占用资金的大小和品种进行分类,再按各类物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控制,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因此,ABC管理法根据占用资金比重与库存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将库存分为A、B、C三类,并根据其特点不同分别采取管理办法。ABC管理法中,A类物资是指实物量少、品种少但价值高的物资,其实物量不超过20%而成本金额占到70%, C类物资是指实物量多、品种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实物量大于或将近50%而成本金额约占10%, B类物资的价值在A类、C类物资之间,其实物量小于或等于30%而成本金额约占20%。A、B、C三类物资因其重要程度不同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A类物资应投入最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严格重点的控制,一般需要采用其他有效的订购策略和方法进行管理,减少储备库存,尽可能降低采购量。B类物资需要选择补充库存策略进行控制,管理可适当宽松一些。C类物资可适当提高保险储备量、加大订购批量、采用定量库存进行简单控制,管理稍加注意即可,以减少日常的管理工作。
2.2 对传统ABC管理法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采用ABC分类法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它进行分类的基础仅靠物资价值,因此物资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度、紧迫性等情况都无法反映,也不太容易感知其在供应市场上获得的难易程度,而这些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比如,某一建筑原材料,在市场上属于短缺物质,虽然其价值也许并不高,按ABC分类法只能属于C类物资,但是在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就应该放在较重要的地位;有些物资在市场上很容易得到,虽然价值很高,企业的需要量也很大,但由于其采购周期很短,就应该采取较简单的管理方法,以节省成本。
因此,鉴于ABC管理法的缺点,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物资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供应市场复杂度的判别,一是对物资本身重要性的判别。按照这种分类标准,同时参照ABC分类法的原理,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考虑把各种建筑施工材料分成ABCD四大类。A―战略性物资:市场的供应纷繁复杂,但是它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其获得难度也较高,这类物资对企业而言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意义。其特点是本身具有高昂的价值,而市场上合格供应商并不占多数,采购量大,企业要想改为自制或想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更多选择并非易事,其质量的优劣对企业生产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此类战略性物资的供应,首先,企业要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式的关系,要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和详细的需求预测及市场调查。同时,由于供应有一定的风险系数,还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B―重要物资:重要物资的基本特点是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但供应市场较为充足,因此,这类物资管理的基本策略是要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总库存量,应该致力于总成本最小,企业与供应商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即可,没有必要在与供应商建立密切关系上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可能建立采购优势地位。C―瓶颈物资:该类物资供应很不可靠,供应市场比较复杂,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并不高,从而成为企业的瓶颈性物资。瓶颈物资的基本特点是获取这种物资有一定难度,在采购和库存策略方面需采用较大的订购批量,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还应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考虑替代方案,并预先制定备用计划。但是这种物资本身的价值可能不太昂贵,例如由于与供应商的距离较远或难以找到合格的供应商,或缺乏可靠的运输保障等原因。因此应根据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选择这类物资的供应商,对于占优势地位的供应商,要致力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物资供应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要致力于帮助他们改进等。D―一般物资:一般物资的基本特点是小件物资,往往种类繁多,能够占到企业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是很高,本身价值不高,同时又容易获得,因此对于这类物资,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应致力于标准化,以减少物资的种类。在库存管理上可以采用经济批量等优化方法,基本管理策略应是致力于管理成本最小化,并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业务效率。总之,创新形式的ABCD分类方法虽然需要有大量、详细的采购物资信息和供应商信息作为基础,但却能更好的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和物资档案。
参考文献:
[1]刘辉. 企业物资分类与采购策略的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01) .
[2]张旭凤. 应急物资分类体系及采购战略分析[J]. 中国市场, 2007, (32) .
[3]彭文同,马超. 关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库存物资分类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11) .
篇6
[关键词]机构与职责 供应商 采购 质量与验收 仓储 供应
中图分类号:F276.1;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87-01
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在物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行业特点、市场环境、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决定了物资管理水平的不同。②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对物资管理提升能达到的效果认识不足,对此仍狐疑不定;有的企业仅将此当做企业一项普通的职能管理;有的企业尽管认识了其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心存顾虑。③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④管理经验不足。⑤缺少专业人才。
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小型工器具、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其基本任务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及时、准确、保质、经济地完成物资供应储备,定额配置,保证供应,加速周转,降耗增效。具体构思如下:
1 机构与职责
国企企业的物资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级管理,设有专业部门(一般称为物资管理部、物流中心等),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职责应有:①贯彻执行国家、行政和上级部门原关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物资管理制度;②制定年度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③建立物资管理统计工作台帐,了解掌握采购,主要物资消耗,及废旧物资处理等管理工作;④按制度处理废旧物资工作;⑤负责物资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注重物资情报和信息交流服务,推动物资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⑥定期参与并组织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⑦对使用物资的单位进行考核、评比;⑧负责物资的采购、合同、物流、验收、仓储、供应、及废旧物资处理,盘点等物资,日常管理工作。
2 供应商管理
物资管理的归口部门,应制定合格供应管理办法,确认合格供应商,其应满足的条件有:①提供的产品有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文件;②产品使用依据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③产品检测合格;④提品的制造厂家要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⑤产品质量优良、供货及时、物美价廉;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且信誉优良。
遇到特殊情况,需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之外采购物资,应设立特殊采购方案,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合格供应商主营业务中不包括的产品类型;②业主单位指定供应商;③合格供应商中无法满足项目(产品)急需采购物资时间要求的;④国外项目须在当地采购的;⑤其它特殊原因。
3 采购管理
工作原则:科学有效、公开公正、统一管理、招标采购。
对于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所有物资采购到位,必须依据经过审批的采购计划实施,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方式,工作中,有计划地提高物资集中采购比例。
一般来说,物资采购应通过招标、比质、比价和协商采购三种方式进行。①针对实际情况,确定招票采购物资的种类和总额,按招票管理办法执行;②不具备招标采购的物资,应采取比质比价的采购方式,其过程记录必须严格,并将之按规定上报审批;③特殊情况时,不具备招标和比质比价条件或唯一供应商的物质,宜采取协商采购模式,但不宜超过总采购的20%。
4 仓储
①仓储管理遵循“合理储备、加快周转、保质可用、永续盘存”的原则。应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库存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动态监控,杜绝管理漏洞。②应制定物资库房(堆场)管理、出入库管理、顾客财产代保管、库损责任认定与追究等管理制度和物资短缺或积压等预警机制。③物资仓库管理应做到“四号定位”:区号、架号、层号、位号;“三清”:材质清、规格清、数量清;“三齐”:堆码整齐、存放整齐、排列整齐;“三明”:分类明、编号明、标识明。④保管员应做到“四懂”:懂名称、懂规格、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算、会保管保养、会识别常用标记号。⑤须加强仓库(堆场)安全保卫和环境保护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及环保设施,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做好库存物资的防护。物资的货损货差率应小于1%,物资的完好率应大于99%。⑥须建立库存物资台帐,分类编目。定期进行清仓盘点,物资的收、发、存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帐、卡(标签)、物、金额”四相符,符合率应达到98%以上。
5 供应
①物资出库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顺序发放,健全物资发放及交付制度,建立相应的台帐和发料手续,物资管理部门应建立必要的供应台帐,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及重要物资应建立专门发放台帐和质量跟踪记录。物资台帐记录应及时、准确、规范。定期组织采购计划、财务、配送对账,做到帐目准确、账物相符。②应制定物资消耗控制制度,实行限(定)额发料,计划管理。坚持无工号、无去向不发料,超计划、无计划不发料。③物资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现场的意识,对于项目(产品)生产现场需要进行加工组装和配送的物资应按需求组织好现场服务。④应对物资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定期进行物资成本核算、分析,提高物资管理水平,降低项目(产品)物资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⑤应急物资应建立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动态周转相结合的储备方案。
6 剩余及废旧物资处理
①项目(产品)生产结束后,应对剩余物资进行清理,列出清单,说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本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及有关领导审批。②因业主或设计原因,产生原购物资或领用物资不能用于本项目(产品)时,应在接到变更后立即向业主联系退货或索赔事宜,办理退货或索赔手续。③废旧物资的认定和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废旧物资处理收入应按规定上交财务部门,任何人不得截留或挪用。④废旧物资处理应按竞价方式进行,择优选择价格高、支付能力强、信誉好的单位。⑤应制定剩余和废旧物资、周转材料管理办法。⑥废旧物资处理情况应按期上报物资管理部。物资管理部将不定期对各单位剩余及废旧物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7 检查与评比
各单位应加强对物资采购、仓储管理、废旧物资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稽查,健全物资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所有物资均应受控,防止“体外循环”。
8 奖惩办法
奖惩办法的建立是对工作的有效约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
篇7
第二条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单位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购置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必须根据政府采购目录的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并按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政府采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等价择优,等质择廉的原则,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及社会监督。
第四条政府采购的申报程序:
(一)采购单位填报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印制的“公共物品采购申请表”。申请表一式四份报送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采购单位将采购预算资金缴入县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财政预算安排的,由财政预算科直接划入专户),并将付款凭证复印件交县政府采购中心,付款凭证原件送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核后退回。
(三)县政府采购中心将采购单位的申报表归类汇总,初审采购资金到位等情况,提出采购方式,报县财政局、监察局审批。
第五条县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大余县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定,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
第六条采用询价方式采购的,县政府采购中心应向三家以上供应商进行价格咨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价格最低者,此方式适应于特殊情况下的零星采购。
第七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货物、工程和服务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县政府采购中心应于收到采购申报表之后3日内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告。
(二)县政府采购中心根据采购单位的委托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文件截止之日,不得少于20天。
(三)县政府采购中心组织评标小组及有关人员编制标底,并密封保存,在定标前任何人不得泄露。
(四)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持工商、税务登记证副本及有关资质证明到县政府采购中心报名登记。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投标。
(五)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在投标截止之日前将投标保证金缴入县政府采购中心专户。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不得低于其投标金额的1%,不高于5%,低于1%的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确定。
(六)县政府采购中心在投标截止日后3天内以公开方式开标。开标时,县政府采购中心邀请评标小组成员、供应商代表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
(七)评标由评标小组负责。评标小组除规定参加的成员外,邀请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人士参加。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作为评标小组成员。
(八)评标小组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在满足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以低于标底的最低投标者中标。最低投标者为两个以上的,抽签决定或其它评标办法确定中标者。评标过程要制作笔录,详细记载评标的有关真实性,并由记录人、评标小组成员签名。
(九)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需有三家以上供应商参加的有效投标才能成立。
(十)评标结束后,县政府采购中心将评标结果书面通知中标的和落标的供应商并退回落标供应商缴交的投标保证金(不计利息);中标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
第八条采用竞争性谈判(现场竞争)方式进行采购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竞投招标公告,确定竞标日期;
(二)对报名竞投的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
(三)以县政府采购中心确定的标底价为起叫价,供应商竞相应价,高于起叫价的应价无效,低于起叫价的最低应价者中标。现场竞投要制作况投笔录,并由竞投主持人、记录人、采购单位代表和中标的供应商签名。
第九条因县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单位或供应商过错导致竞标失败或无效的,按照本细则规定重新组织竞投,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采购,采购单位或受委托的县政府采购中心凭竞价后的成交确认书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供需合同。中标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后及时向县政府采购中心交纳合同金额5%—10%的履约保证金。县政府采购中心收到履约保证金后,3天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并在合同履行完毕后3天内退还履约保证金。
第十一条参加竞投标的供应商不论是否中标,其参加竞投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律自行负担。
第十二条采购单位按供需合同验收所购物品并填制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印制的“政府采购物品验收单”一式三份,单位留存一份,交县政府采购中心、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各一份。
第十三条县政府采购中心凭“验收单”和采购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税务发票复印件及采购合同进行帐务处理。
第十四条采购活动结束后,采购单位凭县政府采购中心加盖“验讫”章的原始税务发票和验收单进行帐务处理;县政府采购办凭原始税务发票复印件和采购单位填制的验收单进行帐务处理。
第十五条政府集中采购公共物品每月办理两次,特殊情况可适时进行。县内外的供应商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竞投标。县政府采购中心每月终了将本月受委托采购项目组织实施情况汇总报县财政局审核,并将应列入国有资产管理的项目送县国有资产管理局跟踪管理。
第十六条属财政拨款更新车辆的,其旧车必须交给县政府有关部门另行处理,旧车属强制报废的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报废证明及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聘请部门、单位财务负责人及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政府采购协管员队伍,负责抓好部门、单位政府采购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和集中采购目录之内的物品采购及集中采购目录之外分散采购的组织实施。同时,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审计人员组建政府采购监督员队伍,对《政府采购法》的贯彻落实、招投标活动的运行进行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第十八条使用公共物品单位违反规定擅自采购物品的,按《大余县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篇8
关键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6 -02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采购规模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政府采购评审环节决定了采购的最终结果,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评审专家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财政部门针对专家问题出台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制度办法,在规范专家评审活动、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评审专家的职业素养、专家的权利义务、专家库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影响了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质量,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在此背景下提出。
一、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3年12月1日,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评审专家资格管理、权利义务、使用和管理、违规处罚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确定了“统一条件、分级管理、资源共享、随机选取、管用分离”的管理方法,对完善我国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评审专家的实际管理、使用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评审专家库中专家不足
专家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家库中专家总体数量较少。二是专家库中不同项目之间的专家数量冷热不均,如计算机、工程设备、建筑方面的专家较多,专业设备、服务类等采购项目的专家较少。三是随着政府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展,许多新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基本未建专家库,导致评审专家在一年内连续三次参加评审工作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评审专家组成结构不一
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设立的专家库基本上都是技术性专家,评审时对一些基本的政府采购常识不知道,对采购文件的商务条款和资格要求理解不够,造成对供应商的投标或响应文件的资格性审查把握不住;有些采购机构抽取的评审专家虽然包含了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但在独立评审时,这些专家对采购文件中技术方面的内容还是无法把握;个别采购机构依然存在工作人员参加由本机构的政府采购项目评标的现象。
(三)评审专家水平参差不齐
在许多项目的评审过程中,不同的评审专家之间的专业水平相差很大,有的专家对评审项目的市场情况、价格变化非常了解,能对采购文件中的技术方案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有的专家则可能对评审的项目根本不了解,自评审开始,一言不发,经常按照采购人代表的意见进行评审,有一定的倾向性,或给各供应商的评价结果都非常接近,有滥竽充数之嫌,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
(四)评审专家的权力过大
我国目前实行的招投标采购体系是完全由第三方决定采购结果的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将采购结果的决定权完全交由不相关的第三方即评审专家来决定,而且其决定无须承担多少责任,即招标成功与否也与其无关。如果招标文件对技术评分要素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给评标专家主观打分的空间过大,这是造成专家权力过大的主要因素。
(五)对采购项目的了解不够
有些评审专家对采购项目的实施背景不做深入了解,存在凭经验评审的问题;对评审办法和具体评分标准不认真分析,对供应商的投标或响应文件不认真核对,存在凭印象评审的问题;根据自己了解或道听途说的消息,评审时不依据投标或响应文件中的内容,存在凭个人喜好评审的问题。
(六)不懂政府采购评审方法
不同的采购方式和评审方法,评审的程序和要求也不同。有的评审专家在采用招标方式时与投标人就投标报价进行讨价还价,在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时以一个供应商的报价去压别的供应商报价,在采用询价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时,只看供应商的报价,忽视其他方面的响应内容,在以最低评标价法评审时,却推荐非最低评标价的供应商为第一中标或成交候选人。
(七)评审过程中专家把关不严
发生的供应商质疑事件,经事后详细核查,有一部分是由于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把关不严造成的:一是对实质性条款审核不严,造成不符合实质性要求的供应商成为了中标或成交候选人;二是综合评分时滥用自由裁量权,该给供应商分数的不给,不该给的乱给。
(八)对倾向性评审结果不在乎
一些供应商之间综合水平差距不大的项目,一个评审专家的倾向性评审意见可能就决定了最终的评审结果。一些评审专家在评审初期,就会表现出对某些供应商的特别偏爱,并直接对其他专家施加影响;还有些参加评审的采购人代表直接表示是领导的决定。
二、规范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行为的对策
(一)扩充专家库的专家数量和专业范围
为使专家库有足够数量的专家供随机抽取,防止因人少易打探、贿赂评审专家的现象发生,并提高贿赂成本和难度,管理部门应加强专家库的管理。一是要从增量提质入手。管理部门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招聘评审专家公告,公开招聘高素质的评审专家。还可通过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推荐本单位符合要求的人员报名加入专家库。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评审专家的素质。对于个别重要或行业特殊的招标项目可通过借用邻近市区的政府采购专家库,实现专家库资源共享。二是对专家库进行专业设置分类,提高评审专家的专业性。由于部分专家品目分类过粗,同一专业分类的评审专家对同一项目采购内容的了解程度不同,导致评审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应对评审专家的专业设置进行分类,提高评审专家的专业性。
(二)监管部门应与采购机构紧密联系,对采购机构反映的有关评审专家的问题,应及时调查核实,对符合通报批评、不良记录或停止从事政府采购评审资格情形的,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罚,并将处罚决定在全国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通报。
(三)建立评审专家考核机制
评审专家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并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考核管理办法。一是完善评审专家日常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由政府采购机构和监督人员从业务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几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评标专家的资格,从专家库中清除。对随机抽到而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评标活动的专家,事后应说明情况。对一年内连续三次无故拒绝评标的专家,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专家资格。及时吸纳新的、符合资格条件的专家入库,淘汰知识老化、不了解市场变化的老专家,建立专家能进能出、定期更新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讲求专家合理搭配,建立商务与技术相兼容的构成制度
目前,评审专家库大多按照采购项目的专业类别设立,库中的专家大多为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有时对供应商的投标或响应文件中的商务、法律部分把握不住。为了保证对供应商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建议在评审专家库中单独设立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这类专家要求必须对《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基础经济、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能够对评审现场中出现的商务、法律方面的问题做出权威的解释,避免因类似问题造成供应商不必要的质疑。在抽取评审专家时,需兼顾法律、经济方面的专家,建立法律、经济与技术专业相结合的评审专家小组,尽量避免评审过程中出现盲点,使评审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五)加强评审现场监督,建立独审与合议相互补的评审制度
为了避免评审专家独立评审时出现的乱评、错评现象,应充分发挥出评审小组中每个专家的特长,取长补短,促进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在现场评审的资格性审查或符合性审查时,应允许评审专家对供应商的投标或响应文件中有关内容进行集体研究,特别是关系到供应商是否有资格进入详细评价的问题,应由专家集体讨论决定。在进行详细评价阶段,建议应由每个专家独立评审,不允许个别专家暗示或影响其他专家的评审。
(六)普及政府采购常识,建立专业与常识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鉴于目前评审专家大多为技术专家,不能完全符合政府采购评审要求的现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评审专家的培训力度,不仅要让其了解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而且需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式,强化政府采购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应根据已开展的政府采购项目,分不同的项目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培训,力争把评审专家培养成满足政府采购评审需要的复合性人才。
(七)逐步实行“网上评标”
使用“网上评标”可以使评审专家摆脱繁琐的数据核对工作,专心于对标书评审,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评标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此举不仅打破了专家的区域限制,节约了社会成本,也有利于防止商业贿赂。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水平不一致,“网上评标”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结论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是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公平、公正的一个关键因素,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是保证评审专家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政府采购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从公开征集、日常抽取、动态监管、培训教育等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小明.政府采购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于安,宋雅琴,万如意.政府采购方法与实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
[2]王卫星等.政府采购案例评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9
1.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
第一,强化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先后制定和下发了《鲁明公司物资管理办法》《物资质量管理办法》《自购物资管理办法》《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对废旧物资管理相关九项管理细则进行了制订和完善,对物资质量监督管理、自购物资管理、废旧物资管理等工作从目标原则、业务流程、职责界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计划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在计划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尽而科学的考核指标,为物资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建立成本预算、投资预算控制需求计划的管理机制,借助信息化平台,对各单位计划的提报、审核、发放进行监督控制;加强与设计方案的对接,提前介入生产施工设计方案,对用料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提前编制需求计划;2012年,物资计划准确率较去年提高了3.2%,计划及时率提高了2.7%,大大提高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效率。
第三,深化传统业务改造,强化自购物资管理力度。在对油田物资供应处和其他二级单位下放物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的基础上,下发《自购物资管理规定》,对管理原则、供应商选择、价格确定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规范了自购物资供应主体和采购渠道,引导公司自购物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科学合理确定自购物资供应主体,优化自购供应商结构,在规范了采购渠道的同时,最大化的发挥集中采购优势,大大降低自购物资采购成本,保障了自购物资供应质量;规范自购物资采购流程,确定自购物资采购价格为定额价基础上下浮5%,确保自购物资采购渠道规范、定价科学合理;严格控制自购物资的范围,对自购物资的价格、合同、出入库手续等环节定期进行检查。新的管理模式下每年将节约自购物资采购成本40万元左右。
第四,强化物资储备管理。推进库房标准化建设,提升库存精细化管理硬件水平。通过到各子公司进行调研摸查,将滨东营13项目组、史119项目组、滨海公司老292库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指导两家子公司进行库房、料场规范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及配套,为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制定了完整的库存管理考核细则,完善物资储备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控制力度要求各公司根据当月出入库情况做好收支及结存明细表,按物资大类分类登记电子版台账,做到账目有记录,实物有监管,管理有落实。
第五,加强供应商管理力度。清理和规范物资资源市场,取消了17家长期无动态供应商入网资格,新增19家有入网资质供应商,目前供应商有102家,全部为有资质的供应商,有资质供应商占供应商总数的100%,为物资产品的优选提供了更加规范的平台。
第六,规范采购模式。完善招标制度体系,固化各环节业务操作程序;加强物资招标及综合评议力度,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综合应用单项招标、联合谈判采购等多种方式,提高了物资采购工作质量。以2012年为例,全年共举行春夏季劳保用品、富林三相分离器、营13-49污水改造工程等招标及综合评议37次,招标金额2350多万元,综合降价527万元,仅济北联合站污水改造系统悬浮污泥罐一项,经过五次价格谈判和综合评议,厂家由最初的376万元降至200万元,整体降价176万元,单次降价比率达到47%,全年通过招标及综合评议实现资金节约率23%。
2.规范化的实物管理。2013年的重点工作。在公司“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物资从验收入库到出库,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手续,在三级单位账面库存为零的情况下,各公司四级单位的实物库存仍旧是存在的,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帐外”实物物资,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对物资供应处和东辛采油厂的调研,我们制定了鲁明公司实物库存管理操作实务,新建和完善了十七种报表、现场管理资料,对三四级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业务指导和培训,目前新的报表和实物明细账等资料已正式使用,为物资管理提供了规范平台。
3.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为加强物资管理业务规范程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我们在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物资管理系统软件经过为期半年的流程讨论、程序开发、基础数据录入和上线基础业务培训等环节,于2012年4月份上线试运行,5月份10家子公司全面上线使用,系统内完成了计划录入、提报、审批,物资验收与出入库、供应商日常考核、物资结算单的制作、确认和审批等全部业务的线上操作流程,数据统计初步实现了物资收发、计划、库存等资料数据的在线汇总和查询,实现了物料编码的统一和集中管理,计划和报表的统一上报,简化了计划审批及业务传递流程,提高了物资结算运行效率,也为各子公司物资及仓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平台。各子公司物资管理人员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阶段中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期间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使得该软件得以不断修改和完善。目前该系统已收录7.1万条物资编码,处理422条物资需求计划,完成359笔结算业务,为规范业务流程、打造高效物资管理团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4.全方位的质量监督。鲁明公司物资质量控制分为委托检验和监督检验两种,委托检验是由各子公司对采购供应的物资实行入库检验,主要根据产品标准和技术条件要求,对入库物资进行抽检,检验合格方可入库发放。监督检验是根据油田技术监督部门要求对现场使用和库存物资进行监督抽检。物资装备部主要负责公司物资供应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及物资的质量检验批次制定。主要是通过物资抽检、在用物资,对鲁明公司物资状况进行质量评价,对生产商、供应商、采购部门以及使用单位物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现检验种类涵盖与生产相关的主要物资47个种类,并将检测范围扩大到自购物资,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安全的重点物资,切实严把物资进货质量关,牢固树立质量安全防线。同前两年相比,2012年抽检批次实现跨越式增长,委托检验合格率分别较前年和去年提高33%和2.2%,监督检验合格率稳定在100%。同时,强化质量检验和控制措施,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对物资到货情况进行全方位掌控,对到货物资进行质量监控;规范抽送样操作程序,保证数据资料准确完整;完善检验各环节的控制措施,有效提高到货物资合格率;规范带压作业物资检验流程,强化检验力度,确保做到高压产品逐一必检。2012年共送检440批次,其中监督检验94批次,合格为94批次,合格率100%;委托检验346批次,合格314批次,合格率为90.7%。全年共收缴质量罚金28.53万元,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完善的监督检验管理制度,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的监督检验流程,使得近几年物资到货质量合格率稳步攀升,因物资质量问题导致的维修率、维护作业频次明显降低。济北公司对质量监督工作高度重视,不仅全面完成全年质检任务,而且主动收集质量信息,建立物资质量管理台帐,及时反馈和处理质量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5.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起草下发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管杆修复过程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修复压裂油管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和要求,对管杆修复标准、修复计划管理、现场管理、库存管理、验收标准及质量监督等做出严格规定,为提高废旧物资管理工作水平打好基础。二是盘清家底,实现管杆动态管理和统计。建立季度管杆清点盘库制度,每季度末各公司与油管厂进行收发存核对和现场实物清点,做到库存数据与实物数量完全一致;实现了管杆的动态管理和统计,建立管杆统计报表,将库存数量、新增管杆数量、井下在用量等数据纳入统计范围,对全公司在用管杆数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做到多口径全方位统计数据覆盖,同时对管杆分“三种状态”(可修复、待修复、待报废)进行管理,确保管杆修复管理工作积极有序进行;建立油管修复生产周报及月报制度,做到修复计划、工序清单、生产报表、结算单据一一对应,提高修复管理精细化程度,促进了废旧管、杆的规范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修复质量。组织各子公司对管杆修复工序进行了参观和学习,加强修复管杆质量监督工作,确保修复管杆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油管厂今年在管杆修复质量和管理上也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针对个别子公司管杆结蜡结垢等特点,对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专门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自行研发制作了专用除垢除锈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我公司被油田评为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物资管理进一步提效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信息化管理提升年”为载体,继续坚持“安全、及时、经济”的供应原则,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以提高工作质量、推进标准化采购、加强供应商管理、仓储管理、物资监督管理等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为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物资信息系统,提升物资信息化管理程度。随着管理程度的加强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物资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对该系统软件进行完善和升级,将新增全面预算管理、管杆修复管理、材料费用统计等功能,并对已开发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力争全面实现“信息化物资管理”,将信息化作为增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逐步提升管理水平。
2.加强物资质量全过程管理,提高质量风险控制能力。拓展物资质量控制范围,细化物资采购供应全过程各节点的监管责任、控制措施和考核标准。探讨物资使用前检验,逐步改善检验结果滞后的现状,尝试生产厂家指定批次检验、生产过程监造等质量控制方式。规范检验工作程序,细化技术标准研究,各子公司要严格现场验收和消耗过程监督,建立完善质量零报告和追踪反馈制度,健全生产过程的监控网络,确保物资质量全程受控。
3.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业务流程,提高招标和框架协议采购工作质量。加强招标采购的规范管理,制定评标标准模板,明确招标流程的节点和时限。通过增设投标保证金等方式,对违规投标行为进行控制,进一步规范投标商行为。推行框架协议采购,把工作重心由保供转移到提高工作质量和采购效率上来。突出采购源头的质量风险控制,根据物资品种,以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现场考察、质量检验以及专项质量评价等为依据,通过综合打分排序,确定招标评标的分值权重,逐步完善质量优先的物资采购机制。
4.推进标准化采购。积极配合油田在地面工程建设领域率先实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工作,完善与标准化采购相适应的采购业务流程和采购模式,进一步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着力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加强物资供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配合,积极推进设计选型和技术规范标准化,统一物资标准。做好标准化采购技术文件、商务文件、设备材料选型和设备采购制造等标准化文件的制定工作,为设计选型创造条件。
篇10
【关键词】物资采购 企业管理 招标采购 采购管理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正面临着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生产周期逐渐缩短,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多样化。采购是公司生产产品及维护正常运作而必须消耗的物品及必须配置的设施之购入活动的总称,是公司成本控制的重点。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着重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目前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物资采购与管理跟不上。目前物资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由于大部分的采购操作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或网络来完成,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由每个业务人员单独垄断,信息没有共享,从一些企业采购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完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企业采购实施之前.应配套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但距离科学规范的制度差距较大。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不能严格按招标采购的程序执行,产生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这样势必产生暗箱操作,容易发生营私舞弊,甚至变“分散腐败”为“集中腐败”。采购主管机构与采购执行机构,有的职责不清,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容易产生效率低现象。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知识、能力、身体等四个方面的素质。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发展,要求采购人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业务能力,掌握采购产品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加强采购工作的岗位职业教育更为重要。 二、加强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成本的降低的要求。降低成本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二是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价格。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解决降低生产消耗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挖潜是很有限的;采购过程由于市场随时在变,采购过程中的降低成本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强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规范性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购行增加了难度,企业必须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这就要求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管理;另外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来推销产品.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加以规范和监督.就会产生,腐败,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企业采购管理对策
(一)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管理
明确物资采购机构的职能范围。弄清企业采购业务的工作职责,对物资采购的实施、质量的检验、资金的动态管理、采购的监督控制、综合考核等职能进行划分,明确这些职能的主管部门和它们应负的职责。做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管理到位。实现采购权、验收权、保管权的分立。遵循物资采购的四条原则,即质量第一,价格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原则。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价格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根据所需物资的特点确定采购方式。实行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协商询价采购。对新供应商进入应建立严密的准入制度和定期评估制度。
(二)合理选择物资采购方式
设立计算机采购、验收台账,建立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材料采购、供应、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将本企业所需物资按品种分类,将价格质量标准、验收、领用情况及供应厂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局域网。这样,既可随时了解材料需求、质量、价格等情况,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防止人为操作的不规范。大型工程及大额采购宜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制度。采购实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拟购商品的品牌、数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多次谈判,最终买到符合预期要求,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商品。这样,就可以基本上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降低企业成本。
(三)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
要全面改善和提高这些关键要素,尤其是市场反应速度,企业必须借助于外部资源和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和用户建立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关系.通过有效协作提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能力,以达到多赢的目标。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企业可以快速得到所需。利润是同制造供应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速度成正比的。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都会想方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这样就必须依靠采购的力量,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作用,因为占成本60%以上的物料以及相关信都发生或来自于供应商,供应商提高其可靠性及灵活性、缩短交货周期、增加送货频率可以极大地改进工业企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