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范文

时间:2023-03-26 19:1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管理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管理概论

篇1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由于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与在传统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税和提供服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1](P12)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决策的压力猛烈地冲击着政府的决策系统,政府组织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出迅速的反应。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奥斯本和盖布勒说:“当家庭、居民点、学校、志愿组织和企业公司健全时,整个社区也会健康发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那些集中精力积极掌舵的政府决定其社区、州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它们进行更多的决策。它们使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机构行动起来。”[1](P7~8)这是因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会基本单元构成健康而有活力的国家。新公共管理认为,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许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等等。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和非商业功能分开,决策与执行分开;移植私营部门的某些管理办法,如采用短期劳动合同、开发合作方案、签订绩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不过分主张传统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货币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单一的固定工资制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主张对高级雇员的雇用实施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是传统的职位保障制。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观念认为,微观经济领域应该由私营企业承担,而公共服务领域则应该由政府垄断。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参与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之所以需要引入竞争,是因为竞争有种种好处: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即投入少产出多;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反应;竞争奖励革新,而垄断则扼杀革新;竞争提高公营组织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因此,政府为了高效地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让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机会加入到提供服务的行列中来。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传统的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由于不衡量效果,所以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效果越差,得到的投入反而越多。例如当治安工作不利,犯罪率上升时,它们通常会得到更多的拨款。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该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在管理和付酬上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按任务付酬。在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强调采用根据效果而不是根据投入来拨款的预算制度。即按使命作预算;按产出作预算;按效果作预算;按顾客需求作预算。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他们认为,虽然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规章才能运行,但是过于刻板的规章则会适得其反。“我们接受规章和繁文缛节以防止发生坏事,但是同样这些规章会妨碍出现好事。它们会使政府的办事效率慢得像蜗牛爬行。它们对正在迅速变化中的环境不可能作出反应。它们使得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成为组织结构的固有组成部分。”[1](P91)他们认为,企业家式的政府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它们规定自己的基本使命,然后制定能让自己的雇员放手去实现使命的预算制度和规章,放手让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组织比照章办事的组织的士气更高、也更具有灵活性、更具有创新精神、从而更有效率。

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在看待公务员与政务官员关系的问题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斗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等。新公共管理则认为,鉴于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公务员与政务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与其回避,倒不如正视这种关系的存在。基于这种看法,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在新公共管理者看来,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不应截然分开。正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政治功能,不仅能使公务员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还能使他们以主动的精神设计公共政策,使政策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体现了新公共管理者重视激励、鼓励公民参与的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思想在西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危机以及福利国家负担过重等因素,西方各国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公共财政也因收入减少和福利开支过大等因素出现了持续的赤字,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财政紧张的困境。其次,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张,政府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使得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臃肿,效率低下。第三,由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使得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方各国政府行政与组织的内在变革。通过在政府管理中实施企业化管理,以顾客为导向引进竞争机制,推广民营化等改革措施,西方国家普遍掀起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这些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家普遍进入了新公共管理时代。

二、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起步时间不长,却已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普遍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体制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最快,开创了具有渐进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这一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政府也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但这些改革主要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机构规模膨胀过快,超过财政承受力有关。而从1978年开始,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则主要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相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更是主要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有关。

1998年以前的政府机构改革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或者是因为没有将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联系起来,或者是因为虽然将二者联系起来,但由于没有制度上的保证,所以效果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速度日趋加快,竞争日趋势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转变职能,而且还要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趋势。

1998年,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从这次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可以看出,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仍然主要是公共行政的传统准则,即集权性的韦伯式的官僚体制的基本准则,尚缺少当前西方各国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准则。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公共行政管理实际发展水平,我们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并未完全过时。毕竟,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与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不同。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排斥我们在改革中吸收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思想。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共同的,这一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如此。因此,了解和吸取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纵观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尚处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的阶段,不消说,建立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制度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必须看到,制度毕竟是手段,它是为政府完成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服务的。因此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时,应该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而这一点恰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尤其应该加强的一个方面。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即使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再完善,依法行政也是一句空话。

篇2

一、现阶段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承接、更新与发展阶段,出现不和谐师生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大致表现如下:

(一)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 “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有时学生申诉理由时,教师没有耐心去听,学生不愿上某教师的课,教师也不愿教这样的学生,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二)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特殊职业,但由于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表现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树先、教学辅导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因素,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玷污了学生心灵。

二、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每个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水准。要把自己从以往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教师,才能解放学生。以往的教育往往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个性与集体是对立的统一,教师在教育全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做法如下:

1、要善于做到“心理换位,平等相待”

首先,教师应当放下架子,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从维护他们的利益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人,因价值而平等,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即表现为要求师生平等、优等生和学困生平等。教师必须也只有认识到学生和自己一样具有存在价值、拥有人格尊严,把学生真正地当人看待,彻底改变对学生进行“管”与“灌”的做法,转变对学生施行超负荷重压的思想,才能形成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要处理好严与爱的辩证关系

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老师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与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老师不能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或学生干部,也不能嫌弃学习及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老师的严与爱都必须是公正的。作为一个平行班的班主任,我的班情是: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也不高,如果一味的严厉,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对于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我更多的是关爱。

3、要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

教师要加强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自身修养。一般情况,人遇事一慌就躁,一躁就要乱,就可能处理得不恰当,效果就差。临阵不乱、处惊不变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先决条件。

偶发事件分为有意事件和无意事件,对于无意事件,不要小题大作,要软处理。对于有意的偶发事件最好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如课堂上出现怪声怪调,就可用目光扫描一下,不必停课训斥学生,也可课上不作处理,课下调查后找该生单独谈话进行指导等。用此法的效果要比教师气得脸红脖子粗地大声训斥半节课好得多。如果是辱骂学生,体罚学生,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张,这也是衡量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长期磨和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克服急躁的情绪。

4、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篇3

计算机理论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计算机理论浅谈中专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法初探”,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计算机理论浅谈中专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法初探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强调以计算机硬件部件和和整机系统知识为主的同时,还必需适当兼顾与硬件关系最密切的基础软件知识的学习。那种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完全作为纯硬件课来处理,是陈旧的认识和过时的做法,不符合当今计算机研究和教育发展的潮流。学好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学生应能抽象出一个计算机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专业性很强,很抽象,也很枯燥。而现在的中专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新知识时理解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针对中专学生的这一特征,提出了怎样教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利用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联系实际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下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后练习与辅导、教学效果检验等三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用简单的问题切如枯燥的学习知识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实践项目的作用、手段及能力培养的目标等因素进行分类,并按类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各模块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定位也有所不同。对于以为制造业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为主的理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重点围绕“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模块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决策及ERP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按照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一般可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即课程实验模块、专项实训模块、项目实践模块和学科竞赛模块。四个模块间的关系具有系统性、衔接性、递进性。每个模块内部又可细分成若干个模块,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3]。

1.课程实验模块。是将要求实践应用的课程配上必要的实验,以实验配合理论课教学,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模拟及设计,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ERP操作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该模块又细分为验证试验、模拟试验和设计实验。

2.专项实训模块。是学生必备基本能力的培训活动,主要结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知识体系等展开。该模块又细分成平台实训、模块实训和方案实训。平台实训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的实训,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平台设计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模块实训是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角色定位进行的实训。包括ERP软件开发、ERP系统实施、ERP系统应用等。学生可以根据ERP软件设计员、ERP实施人员、ERP业务员等职业角色选择不同的模块,重在培养学生ERP专项技能、职业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方案实训是向学生提供选题难度相同、企业背景不同的若干实训备选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重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项目实践模块。是学生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的实践活动。该模块又细分成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实际的项目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十一五”期间设立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之一,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由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组由3~5名学生组成,由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学生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正式立项,国家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本科学习期间由教师指导完成。通过实践,很多项目的实验结果申请了专利,发表了论文,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开放性实验项目是由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20~30名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实践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以保证项目能够如期完成。此类项目参与的学生较多,项目的难度适中,可作为普通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ERP软件分角色模拟过程项目、电子商务网站设计项目等均可列入此类。实际的项目实施是指教师从申报的各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中选择适合学生做的任务交给他们并指导他们去完成。例如派学生参加ERP实施项目,让他们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ERP实施能力。

4.学科竞赛模块。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竞赛。该模块学科竞赛又细分成技能类、模拟类和设计类。例如,ERP软件技能大赛可培养学生对ERP软件的应用技能,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可培养学生在模拟的企业运营中进行经营决策的能力,电子商务创业设计大赛可培养学生创业方案的设计能力等。这些学科竞赛均以团队形式参赛,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

三、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不同的教学实践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实践达到预定的目标。

课程实验模块主要在实验室实施,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实验内容,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模拟和设计,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进行环境模拟。

专项实训模块主要采用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和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里进行比较系统、完整、感受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例如,企业经营模拟课程设计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进行,五人组成一个模拟企业,让多个“企业”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模拟运营,展开竞争。 项目实践模块主要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行。学生通过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由专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教师的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在大学期间做真实项目的锻炼,将为尽快适应未来职业角色奠定基础。例如,可以请学生参加横向课题“ERP软件实施项目”,让学生跟随专业实施人员进行企业ERP项目的实施[5]。

学科竞赛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由学校教务处、学院组织的各项学科、技能竞赛。通过层层选拔甚至可以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水平竞赛。学校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项竞赛,旨在让学生把竞赛当成学习的一种手段,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实现。

课程实验一般在计算机房进行,先进的计算机软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硬件环境做支撑。因此,实验室必须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才能确保实验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系统,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随时查看每台学生机的实验情况,还可以通过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使之与教师机保持同步。

专项实训一般通过在学校课程设计或者去企业参观实习来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在一个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下进行设计和实习,而学校缺乏这样的环境,企业里这样的部门又是“禁地”,不方便接待大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因此,在学校建立基于ERP的信息化模拟实习工厂是一项必要的选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模拟的信息工厂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习。

项目实践是由专业教师做指导教师,要求学校实验室、机房全天候开放,保证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实验和研究的活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教室远程视听各种课程,为学生多途径汲取新知识提供了平台。

校内的学科竞赛一般采用网上竞赛的方式开展。学生通过网络与众多看不见的对手进行较量。因此,充分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6]。

五、实践教学考核的标准化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是否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用标准化、科学化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的时间、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

定量方式主要有笔试、上机考试等,以分数确定考核成绩。例如对“ERP课程实践”的考核主要采用上机考试方式进行。学生进入考试系统环境界面,注册用户名,登陆考试系统,在真实的ERP软件环境中,按照题库要求做完业务处理题,并提交试卷,考试系统自动得出考试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更具透明性、客观性。

定性方式主要有项目答辩、实践态度和合作意识考查等,以等级确定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2]王永红,何健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

[3]李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5).

[4]黄淑伟,权奇哲.以就业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5]段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篇4

关键词:病历修改 基本信息 规定 制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8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91-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关注。不少患者为了报销医疗费用而需在出院后复制、复印病历,但病历中基本信息的错误填写导致患者被各种类型保险“拒付”,患者只能再次返回医院要求更改个人信息中的某些偏差。如何完善病案并在法律认可范围内修改病历记录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需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1]。

1 患者基本信息错误常见原因

1.1 患者姓名填写错误,主要是因患者在更换二代身份证时更改名字,但患者本人因长期使用旧姓名已成习惯,而我国又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患者必须持身份证就医,造成入院时患者自己将姓名登记错误。

1.2 患者籍贯填写错误,有些患者是少数民族,但在填写病历时医生直接填写了“汉族”。

1.3 身份证号填写错误,患者入院时未出示身份证,仅凭印象登记了身份证号,或由于患者病情较急,由家属代为办理入院手续,家属将患者身份证号登记错误。

1.4 家庭住址、单位地址等填写错误,由于入院患者未能重视,潦草填下个人信息。

2 患者基本信息错误不利影响

影响患者各项保险报销,尤其是各种商业保险的报销;影响病案人员正常工作,复印病历时发现姓名有误而产生纠纷;影响医师正常诊疗工作,如相关治疗同意书的签署问题;影响病案质量的提高,等级医院的创建;影响医师正常对患者疾病情况的随访工作[2]等。

3 病案基本信息修改应遵循的规定与制度

3.1 病案修改的法律依据。在卫生部2010年1月22日实施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第一章第七条中规定:“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因此只要医师严格依照规定修改患者基本信息,是有法可依的,是法律、法规明令允许的。然而修改病案绝不能混淆于篡改和伪造病案,虽然法律允许修改病案,但严禁篡改和伪造病案。

3.2 篡改及伪造病案的禁止性法律法规规定。对于篡改病案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第三章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病历,严禁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因此修改病案应保持病案真实客观的原则,绝不可更改病案实质性内容。

4 避免患者基本信息错误的对策

4.1 ①配合医保部门,加强宣传实名制就医,在医院设立温馨提示:“请使用真实姓名,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等标识牌。②患者填写“患者就诊信息资料卡”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核对及登记。③患者入院后,在“住院通知单”中要求患者/家属对个人信息进行确认签字,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责任[2,3]。

4.2 ①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充分认识患者基本信息的重要性。②医院制定相关制度,对于因责任心不强而发生错误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③各部门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对患者基本信息层层把关,加强医保卡信息与身份证信息的核对工作。

5 制定严格的更改程序

由患者持有效身份证明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更改原因住院医师确认证明科室主任审核签字确认医务部门再次审核确认病案室审核无误后方可由医师进行更改书面申请留存在病案中。

对病例中个人信息偏差的修改问题,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医院做法不一。为维护病历的真实性、权威性,法律应就如何修正病历中个人信息的偏差进行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 影妍,杨延斌,徐燕玲.关于病案修改的法律思考[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3):271-273

[2] 袁瑞良,邓琼,刘祖华.患者姓名差错2341例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89-90

篇5

课程结合各自教学内容进行,只强调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任务目标性不是很明确,往往只是为了识图而识图,为了算量而算量,学生并没有非常明确各门课程与工程造价能力相关的具体任务。需要结合工程造价岗位能力,划分若干任务,各门课程也都围绕这些任务进行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效果。

二、结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课程改革

(一)整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训

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民用住宅项目为载体,以其工作流程为主线,形成造价文件。将工程识图、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各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围绕这个项目进行各门课程知识的讲解及实训,对每一部分内容再进行适当展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实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1.施工图识图实训

以此住宅项目为例,识读并抄绘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设计内容以及房屋建筑构造,识读并抄绘结构施工图,了解结构设计内容和方法。结合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要求,掌握计算时需要哪些关键尺寸,为概预算课程的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2.建筑工程造价实训

以此住宅项目为例,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内容,在前面识图实训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量计算及组价,编制一份完整的建筑工程预算书。使学生熟悉造价文件的编制步骤,掌握工程量计算方法、定额套用方法和费用文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建筑工程造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3D仿真动画模拟系统解决学生认识实习

和阶段实习的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其中的一个项目是开发3D仿真动画模拟系统,模拟展示整个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同时体现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过程及其形成的造价文件。教师教学时可以借助此模拟系统,解决学生不能到施工现场进行实习的问题,通过动画展示,使学生置于交互式的学习情境中,更加生动形象,图纸和实物的对照更加明晰,对于房建构造、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也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入,特别是对于施工内容更加清楚,算量列项时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三)以任务带动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以住宅项目为例,最终任务是编制造价文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工程,按照动画展示过程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并对若干子任务要形成的最终结果进行明确,识图、房建、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都围绕这一任务进行。比如,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以将工程量计算这部分内容,按照基础、柱、梁、板、墙等项目进行分解,对于某一具体任务例如基础工程量计算,就要求学生要正确识读基础部分的图纸,掌握基础的构造,再按照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算量,其他项目也同样进行,这样每门课程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具体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每一项任务都明确,同时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结果进行对照,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程模拟实训室建成后,整门课程全部安排在一体化教室(实训室)进行,教师在现场讲解具体项目的技术要求及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安排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程改革

拟达到的效果结合“工程行业财务信息管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程类的几门课程,在有限的学时里,可以有针对性地掌握编制工程造价文件需要的相关知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合实训内容涉及多门课程,如工程识图、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能够加深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各门课程知识的融合和渗透,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学生的结构空间概念得到明显增强

3D动画软件形象地展示了房子从图纸上搬到建筑场地的过程,图纸和实物的对照、施工流程的展示,都使学生对图纸的识读、对房屋构造的认识更加深入和明晰,空间概念明显增强,特别是对于施工过程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编制造价文件。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建筑物,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2013年学院“工程行业财务信息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成功申报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针对原工程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学内容要围绕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培养学生学会从工程的角度去分析、判断,捕捉工程中的有用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看到图纸,学生会明确算量,计算规则,关键尺寸,只有将这几门课程内容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四、结语

篇6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习评价”的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体育学习评价既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新的学习评价理念倡导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多元评价理念有其先进性,有利于“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多元”感到难以把握,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我觉得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是,要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的结构

我认为体育学习评价主要是由平时的课堂学习评价与学期、学年结束时的学习成绩评定构成的。两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的,其评价的直接目的、内容、主体、方法与形式并不完全一样,而现在却都混为一谈了,因而使人感到难以把握。课堂学习评价与体育学习成绩评定虽都涵盖在学习评价这一概念之中,但都有其各自的不同特点,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二是,不同学习阶段的评价有不同的重点

多元评价必须要有重点,但其重点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学习评价是为实现教与学的目标服务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教师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要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不同的教学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与形式的重点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单元教学开始阶段的学习评价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每当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教师就要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技能基础、学习态度等作出客观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要对学生学习的起始状态作出判断。这一阶段的评价应当以教师评价为主,包括测试与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起始阶段情况作出的评价,一方面为是为单元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单元学习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

(二)单元教学基本阶段的学习评价

在单元教学的基本阶段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逐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身体,并从中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处于由不知到知和由不会到会的逐步发展与提高的动态过程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以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为主要目的。所以,这一阶段就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技术动作初期,评价的重点就要放在初略掌握技术动作上,中期的评价重点放在技术动作的改进与提高上,而到后期的评价,重点就要转移到技术动作的运用上。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为主,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情意表现与努力程度,以表扬为主,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单元教学结束阶段的学习评价

单元教学结束阶段的学习评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既然是(技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就必须对学生达成(技能)学习目标的情况作出诊断,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成绩。对此,我的认识是:

1. 学习成绩应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反映。教学结束阶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就应该对学生“学得怎样”作出判定,所以,应以终结评价为主,以过程评价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应予以关注,可参与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但权重不宜过大。否则,学习成绩就会失去其客观性。

2.“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都属于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但这四项内容也应当有重点。我认为,学习与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所占时间最多,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最大,因此,在教学结束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应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主。

3.评定学习成绩的主体,应以教师为主,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为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评价的手段最有效(如现场测试等),并具有丰富的评价经验,因此,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评定,应以教师为主。中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感彩。但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自我了解与相互了解较深,因此,可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为主,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学生对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可供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参考,但不能作为主要依据。

4.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评价,可以量性评价与等级评价为主;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是很难进行量性评价的,可以质性评价为主,采用评语的方式进行表述较好。两者最好不要混在起打分,否则,容易模糊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但,要求教师对学生一一写出评语,确实存在实际困难,我认为可以学习小组评定为主,但仍需经教师审阅签名。

三是,学习评价要为学生反馈真实的信息

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评价要“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教师对激励性评价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只能说优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于是乎“你真捧”“你真聪明”“你做得真好”“你是最出色的”等等,空洞无物的所谓“无劣评价”口号充斥课堂,事实上学生做得并没有那么好,往往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动作错误。这种所谓激励性的“无劣评价”,有很大的负作用:

篇7

关键词:信息专业 医学教育 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24-02

引言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又被称为医学信息学专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缺陷,例如交叉学科的侧重问题,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学条件较差等。但是在其发展的以克服着各种困难,突破性地发展着。三十多年来为医院培养了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介绍

2009年国家新医改条例中宣布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列入新医改的保障体系,从此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需求。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信息专业的交叉专业,它集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信息学专业于一体,知识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因此学习该专业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技术和医院业务,还要熟练地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

1.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要培养掌握基础的医学药理知识的人才;

(2)要培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人才;

(3)要培养了解医疗卫生管理的人才;

(4)要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才;

(5)要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6)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复合型人才;

2.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流向

2012年3月国家发展大纲提出,到2015要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与信息系统逐步覆盖,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据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了185.6亿元,同比上一年度上涨22.6个百分点。国家对医疗信息领域愈加重视。医疗卫生信息行业不断扩大,全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势必增加。而且各大医院都迫切需要集医疗知识和信息管理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如此看来,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所以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二、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情况

根据相关人士于2004年对全国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院院校的调查,笔者整理了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的有关情况。本文列举相关调查数据和以往数据作对比,明了地呈现医学信息教育的现状,方便人们对该专业现状的了解;发现该专业领域的优缺点,进而完善该专业的学习管理制度,克服专业领域的不足。

1.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信息

2004年底,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或与备案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情况:2000年以前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有4所,分别是:原林大学(1985)、中国医科大学(1986)、华中科技大学(1986)、中南大学(1987)。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医学院有3所,分别是: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2001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有8所,分别是华北煤炭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6所,分别是: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广东药学院;2003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4所,分别是内蒙古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4所,分别是郧阳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近四年期间设置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增加了25所。医学信息专业在我国正以迅猛之势发展。

2.招生状况

调查显示有29所院校被批准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实上只有24所院校招收该专业的学生。24所院校中除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元同济医科大学和原湖南医科大学4所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学校均招收普通本科生,目前为止还没有院校招收博士生。

2000年以前,通过审批的4所院校的招生规模控制在30-50人,招收的人数非常少。但是在2000年后,随着设置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多,该专业招收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专业课程的设置

数据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三个大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图书情报学,一个方向是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管理,另一个方向介于二者之间。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为主,专业课偏重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系统辅之以情报学课程,在注重医学理论基础的同时发展信息技术。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学概论、护理学基础、医学信息概论、医学市场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学、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情报学概论、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三、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

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等5个专业,设立了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三、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

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 实验教学 竞赛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 Commerce Conspectus

Hui Guangl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nan, 232038, 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is course in teaching at present,This paper proposed Pertinent countermeasures and emphasized the studying way by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s and reforming means of examination. These giv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Experimental teachingCompetition

一、引言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从宏观的角度介绍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它涉及商务、计算机、网络营销、网络通信与安全、电子支付、物流管理、法律等方面。同时,该课程十分强调实践性,需要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实践展开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的研究较多,但都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1]。本文在分析总结各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学,对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验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概论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讲解的理论和模式较多,每个章节都之间关联性不大,且内容较浅显,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目前,课堂讲授式的理论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增加了上机操作,但本质上仍没有脱离单调的理论教学的模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学科特点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2]。

部分学校花大力气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但缺乏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较完善,但软件跟不上,缺少软件的后续的升级和完善。部分软件缺乏或者对软件使用的指导不正确,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3]。

另外,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由于电子商务实验内容的繁杂导致了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缺陷,从而使实验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部分模拟仿真软件远离真实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实验内容也处于较低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B2B、B2C、C2C的商务运作模式等。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概论实验中验证性实验过多,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以及创新性实验。学生不能从全局上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理解。就具体的实验环节来说,有三种实验情况[4]。第一,缺少到企业的实际调研,在极少的企业调研中多数学生只看表面,不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教师在实验课上仅仅提供电子商务网站,让学生自己浏览和进行网上购物,这样做学生只能看到电子商务前台的实现,无法接触电子商务后台处理。第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做网页、建网站,没有根据专业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2.缺乏与实际结合的电子商务案例

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需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丰富的电子商务案例[5]。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加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主要的知识内容,汲取企业的电子商务成功经验,并从中激发创新思维意识,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教材中的案例普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计算机和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国外案例较多,缺少中国特色;三是案例缺乏代表性,不能指导电子商务的盈利方向和发展前途;四是学生和教师自身参与的电子商务案例较少。

3.师资力量较薄弱

目前高校中大部分电子商务教师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他们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过电子商务有关知识,所掌握的电子商务理论不成体系,这种现象存在于多数高校当中。这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当中偏重电子技术环节而忽视营销和管理知识。

4.教材宽泛,缺乏针对性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授课专业特点和经验选择教材,但由于教材涉及知识点宽泛,各个章节的关联性不大,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依照教材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授课,按照章节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些技术和理念日新月异,从而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三、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手段多样化,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扩展教学手段。在每节课内容讲完后,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并适当地安排讨论课,就作业的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6]。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和其它途径收集有价值的网站地址和电子文挡等形成资料库,可为师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进而丰富资料库的内容[7]。

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讲述《电子商务概论》的过程中,尽量将电子商务概论中的相关理论与各专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通过的相关教学软件的具体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掌握B2B、B2C、C2C等主要模式的操作,掌握网上银行、认证中心的操作;通过对后台的操作,掌握电子商务后台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熟悉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物流等知识。另外,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的实习,可以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电子商务流程、电子商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概论的理解与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竞赛完善自己的知识,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比赛,找出不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将比赛成绩与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自身的能力。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通过淘宝、拍拍等平台参与网络购物,或者开设网络商店,仔细体会电子商务的有关知识。开设网店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长期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此项实践进行创业[8]。

根据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可以灵活进行考试形式改革,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按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计算。平时成绩按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作业、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照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实验报告计算;实践成绩按学生参与的实践情况、实践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真正让学生通过思考、研究、讨论进行学习。

2.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的知识实践性很强,仅从理论上讲述学生理解不深刻,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来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类知识理论。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如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用和解决问题,为将来灵活应用打好基础。

案例分析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针对某一主题,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或自己周围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分组展开讨论,对新找到的案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评述。把国外案例与国内相似的案例进行结合比较,从比较中来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应以身作则,除了注意收集案例之外,还应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将自己身边的案例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3.提高师资力量与水平

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当前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师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管理学、营销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综合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完整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紧跟时展,多注意行业的动态变化,即时根据行业动态变化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上一些过时的知识,结合行业内的动态信息讲解课程内容,掌握该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知识教授给学生[9]。

4.有针对性的选择具教材

电子商务概论教材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办学层次应有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对电子商务专业而言,电子商务概论应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政务、移动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法律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主要侧重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技术方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关注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和电子商务战略方面。针对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应该突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流程的实现,包括EDI技术、单证的处理、网上交易与电子合同、网上备货、报检、催证、审证和改证,网上投保与报关、网上制单结算,网上国际货物储运和配送等。

四、小结

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而发展的关键就是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唯有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当然,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为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桂兰.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4):169-171.

[2]李 霞. 电子商务 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科技风,2009年第4期:264.

[3]田苗.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 . 职业时空,2008年第5期:25.

[4]罗凤兰,林瑛.《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4期: 137-138.

[5]陈南南.《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 科技风,2008年19期:137.

[6]吴凌娇.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 54-60.

[7]张丽静 高可攀. 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下):308.

[8]王蓓.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09(9): 49-50.

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 项目团队

[作者简介]彭玲(198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93-03

一、引言

“电子商务概论”是高校的一门通开课,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定位、需求、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会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当前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时的多少,以及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来调节这种差异。但是,笔者发现这种调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基于其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当前较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或者说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其实,课堂教学仍然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较多的显性知识,也就是说学科的知识结构、原理、概念等仍然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我们发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亦不能失去课堂这个传授知识的主要阵营。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模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的平台,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转变教师完全主导的“推动式”教学为学生需求导向的“拉动式”教学。

二、“电子商务概论”现有教学模式、课程特征分析,以及教学模式改进思路

(一)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当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虽然通过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但学生是否能真正消化理解这些信息未必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原因在于这种模式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求教师能了解学生在接收课程信息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上述要求无疑增加了这种“传递―接受”模式的难度,授课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课程特征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及技术、物流、法律等专业领域,所以较多学生会觉得课程内容比较难理解,容易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改进思路

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改进“电子商务概论”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教”与“学”互动的方法包括案例讨论、演练、质疑、问答等,其中一些是以教师为主体,属于“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确实通过某些活动参与课堂,但依然是一种“讲―听―读―记―练”的模式,学生仍然是被动地理解和重复。而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能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学生组建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三、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

该模式通过学生项目团队的组建体现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项目目标及任务的设计,综合学生的背景专业知识和前认知,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导向下激发学习兴趣,体现由问题导向的“拉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合作学习

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讲授开始就组建小组,不同于某些模式在讲授到特定的内容才要求组建小组,并且这种小组学习的载体是项目团队,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团队,因此小组的成果不仅仅是作业,而是项目的成果。结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内容特征,项目成果可以是网店的装修与设计方案、某种产品或网店的推广促销案、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与设计案等。

这种学习鼓励性格和专业差异,恰恰能解决前文提到的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项目无论大小,其运作都会涉及成本、进度、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团队的成果与每个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能明确项目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在这种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增强专业技能,通过团队合作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

在电子商务项目团队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比如,在“某产品或网店的推广和促销案”的项目运作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网络推广和促销的方法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解决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调动其之前在“市场营销”类课程中所学的一些知识,或主动去收集有关如何解决多渠道冲突的问题。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的实施制造产生“问题情境”,进而学生会在该问题的导向下,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并且也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探索过程的实施。

四、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

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旨在改进“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项目团队的组建,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前认知,体验式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二)实施流程

本教学模式将按“学生选择项目、自行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各小组项目目标、任务并论证可行性―项目实施与教师讲授课程章节内容并行―项目验收和教学评价”进行,整个过程中还应贯穿教师对学生项目的阶段性检查或控制,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1.项目团队组建。本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前认知,也就是说需要学生结合先修课程或所属专业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问题来确定其项目团队的项目名称、目标任务等。因此,项目的内容应该能反映先修课程内容一定程度的综合。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弱的项目任务或重复选择,笔者结合所属学校的外贸、营销、信息管理、物流等专业背景建立一个备选的项目库,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项目组建团队,亦可自拟之后交由任课教师进一步确认。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某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分析与选择》的项目、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某企业/网店在线推广方案》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把电子商务中的技术、在线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核心内容都整合到相关专业的内容中,一方面能综合应用学生的先修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具体应用所学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理论知识。该项目库的建立同时也需要“电子商务概论”的任课教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以及先修课程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2.项目可行性论证。由于备选的项目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学生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时间(因为项目具体工作的完成往往在课外进行)是项目能否如期交付的关键因素,所以每个小组要就项目的可行性做详细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项目的背景、意义以及目标。每个团队模拟实施项目的企业或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回答“为何立项”,即解释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企业业务发展的意义或价值。(2)项目的市场、财务和技术可行性。该部分要求学生项目团队描述项目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规模、接受程度、竞争环境等;描述项目在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方面的情况;描述技术上的难度、复杂性、先进行等。主要是让学生多角度保障其项目能得以实施。(3)项目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该部分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工作并进行分解,制定出工作进度以及阶段性工作目标。(4)项目团队的分工。教师应要求学生将项目团队的具体工作按照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如某网店推广促销方案)进行分解,把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个人,权责清晰。

3.项目管理与控制。本研究中提出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简单的小组讨论或作业,而是有具体项目目标导向的项目团队,所以需要结合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讲授内容与各小组的工作同步。如讲授了网络营销的部分,学生就可以完成市场调研与分析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等相关内容;讲授了电子商务物流部分,学生就可以完成物流模式的对比与选择等相关内容。这种过程的控制,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得以即时地应用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与那种在学期末才让学生提交一份小组作业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强调过程控制,并能及时指导,保障教学效果。

除教师对学生团队的外部管理和控制之外,还强调团队的内部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以及整体管理。上述九大管理模块可以依据学生项目的具体特征,由项目团队成员分担。

4.评价与考核。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需要教师能全方位进行,除常规的期末试卷加点名册之外,具体考核内容应以项目团队的工作为依据,包括项目团队协作程度、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度、项目成果价值、课程基本理论内容掌握情况等。其中团队协作程度考查项目分工是否合理;个人贡献度考查个人分工落实情况、工作难度;项目成果价值考查其最终结论、方案的专业性、实用性等;基本理论内容部分考查学生在项目具体分析中应用专业知识的程度和正确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系统全面地收集和记录上述信息以供客观全面地考核,一方面在结束每个章节内容的讲解之后,即让每个学生团队上交相应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还灵活运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代表所属的项目团队以PPT的形式来展示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以及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考核的形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项目团队负责人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并且,为了能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发放针对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反映出的教学效果修正之后的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从笔者实施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来看,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增强,并且课程结束之后,相关电子商务知识学习的延续性也得到了一定保证。具体表现在,学生能提出较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并主动就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课程的考试成绩也较为理想。课程结束时的调查问卷也表明,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其能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较初级的操作技能(如网店的基本运作)得到了锻炼。更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结束之后,还有些学生团队把项目的成果更进一步地实施,有的用以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的以项目的成果为基础,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后续的研究。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结合专业背景知识自行组建项目团队,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任务。学生自行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团队项目的主题,并通过项目设计“问题情境”,进而导向自主探索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前认知和学习积极性。同时,“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涉及较多专业领域的问题,单个学生较难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的任务,为避免因难度而丧失兴趣,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成立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在本模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小组项目立项可行性阶段、中期、收尾阶段进行控制,并精心进行教学进度控制;在学生项目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同时传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及时地学以致用,或者带着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融合学生先修课程的前认知和本门课程的新认知。

[参考文献]

[1]陈树洪,吕红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2]李水金,侯静.大学本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探究式学习研讨班”为个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3]唐宗明.大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估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