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30 13:2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学习方法

篇1

一、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完全独立预习功课的能力还有很大难度,教师可以采用逐渐地渗透预习的方法。如课前带领他们通读当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他们在升入高年级后能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

对当堂所学知识点课后及时温习,特别是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温习的主要作用是对授课中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固记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后温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愿,关于这点,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配合着一起完成。例如:家长可以请学生给自己讲一节课,并指引学生指出重点、难点。当学生慢慢养成这种习惯后,便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了。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思维训练、体验学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非简单的让学生动动手来活跃课堂气氛,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知识,达到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逐步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形成概念,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思维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加强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趣味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愉悦地探索对知识认知的规律[2]。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操作和实验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表象并认真分析和研究,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对感性有所认识,最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3]。如学生们拼搭积木、折叠纸或是捏橡皮泥的过程,拼搭积木让学生从直观上对立体图形有了充分感知,然后再通过捏橡皮泥、折叠纸等来加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并由此建立起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不能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惜学具,学会有序的整理学具盒方便下次操作时使用,课堂规矩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动手、什么时候停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评价。

三、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为其指点迷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等。学生围绕所选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承担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不参与其中的,但并不是说教师从此就不过问,让学生放任自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难题,凭借他们现有的能力和条件很难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指引他们利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难题。自主学习特点在于完全放手给学生去收集、整理和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很少有小学生接触过,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慢慢培养孩子们这种学习能力。

四、学会迁移转化,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教材中大量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的,新旧知识之间紧密相连,多数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分节逐步发展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都会发现一个或多个新的学学法并且这些学法又与之前的学法相沟涌,互相渗透。学会迁移转化使新知变旧知,问题因此迎刃而解,这对学生学好知识非常重要。如:推导一个新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相关联简单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推导出所需公式。学生一旦学会了迁移转化,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团队精神组织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创造中延伸学法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地位及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此时树立孩子们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集体荣誉感是小学生学习上的动力,运用集体讨论法,集思广益,可以体现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教材中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来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们自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其解题思路有所拓展,思维变得越发活跃,学生在沟通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时,其创造思维能力也能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良好品质的锻炼也不可忽视。如坚韧、勤奋和自信等品质就是创造力的支柱。培养创造力的学习,更不要受某些成见的局限,摒弃因循守旧,敢于发挥自己思考的作用,勇于探索、创造,大胆怀疑、敢于追求。鼓励自己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积极地从其他领域里学习有益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结

篇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6-01

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小学生学有所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如语言障碍、落后思想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普九重数量不重质量等。好多地区到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教汉语文,这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就存在很大问题。从小农意识出发,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要的是眼前的利益。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无形中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

一、通过我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需要进一步不断的提高

在的一些小学,有的从一年级,有的从三年级才开设汉语文课程。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在课下学生则大多数都用藏汉混合的话进行交流,受到这些语言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看到文字多的题目就害怕,很难理解字面的意思,更别说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题了。

2、被动学习

许多小学生进入学校后,还和在家里面一样,不懂学习是什么概念,不懂如何去学习,只知道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还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目标等等。

一般的表现在不知道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等等,没有养成课前要提前预习新一课,课后复习学习过的知识的好习惯。小学生上课的时候不是忙于听讲,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是不停的忙着记笔记。

3、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所有知识的来龙去脉,要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知识的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生往往都是忙于记笔记,书上划得密密麻麻,对于重点和老师的思路却熟视无睹。课后,在写作业时也不看课本内容,根据自己的记忆随便乱套公式等,作业批阅后也不找问题出在何出。

有的小学生,课上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课后自己看课本或晚上熬夜学习,不但把精力白白浪费掉,还没有起到好的学习效果,成绩还不理想。

4、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学生,经常轻视课本基础内容,老是想找一些难的题目来做,依次显示自己比别的同学强。殊不知,这样做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从总体上来看,各小学可供老师选择的教学参考书少之又少,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外读物更是没有,小学生仅仅依靠课本学习课本,这样,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很难掌握,知识更得不到突破。

6、专业教师资源缺失

许多县由于数学专业方面的老师极为短缺,长时间由非专业老师来教小学生数学这样势必在长期教学中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我们有很多教学上的“全能手”,什么科目都能教,但教学效果不敢恭维。我们说专业有它自己的美,有体系之说,断章取义固然短时间可以看到成绩,但时间长了没有后劲,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方法与途径。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数学语言的锤炼,尽可能不要出现语言错误或讲有歧义的话。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在听讲过程流露出的情绪。教师恰当地运用艺术性的数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2、努力学习心理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1)端正学习态度的辅导。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的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2)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 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妨碍学习效果。

(3)学习方法指导的辅导。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定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的一般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 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紧抓课本教学,培养小学生能力

如何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增强能力的关系,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重视课本隐含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重视课本例题的剖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参与;质疑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学会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篇4

>>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几点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语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 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探索 浅析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能力 探讨小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预习模式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及其方法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维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语文。本文就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质疑方法在大纲中还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语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一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A: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B: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和理解教材;C:学生能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并能积极、自觉地向老师请教,与师研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自主学习。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

由于小学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成长期,心理上有了不同于小学生而又有别于初中生的发展,他们对待新事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对未知领域存在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培养应该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语文能过程中主体作用

1、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喜欢的,才会主动的去了解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对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勇气。

2、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言:“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我们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为主动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所在。

3、培养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说单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疑的品质就能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此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说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粒撒在土壤里的种子,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过程的枝干,那么,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则是在这茁壮枝干上所结出的探索之花。学生自主思索问题,一方面是对学习语文对象产生兴趣的表现,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学生质疑品质的一种思维上的延续。这又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的对材料的搜集;二是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这两者是对自主学习语文结果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检测。

第二、教师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并不是单单只涉及到学生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是一个教学的主要场地,可以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而非一个工厂的车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车间里等待加工的物件。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方面,教师也和学生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和以前相比较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改变以前的那种所谓的“尊师重道”的古老习气。不可否认,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探索思维的场所。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一部创造新事物的历史。在知识爆炸、科技腾飞的今天,只单凭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是难以将人类的所有智慧传授给下一代的。但人类还要面向未来,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不断的运用已知的知识资源解现存的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因此,教学的目的在当代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正是基于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放弃以往那种高大不可侵犯的姿态,而应该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语文的朋友、思想的引导者出现。故而,教师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也应该做以适当的调整。

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作用,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而展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对待学生应该多用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言语和行动。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或者不讲,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思考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再搜集材料合作探讨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会认为应该有一个最正确的标准答案,为了正确,教师会将这个答案在全班进行讲解。而排斥于这个答案相出入的其他解释。其实这样做是有扼杀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不同的答案出现。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只要不能学生的观点,那么,学生就不是错的。当然,正确的引导才是教师的真正的职责所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时的措辞。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注意在提问时的措辞和语气,因为这对学生的回答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厉的措辞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威严感,生硬的语气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强制感,这两种做法皆为课堂提问所不取。这些做法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产生心理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发挥,影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师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以鼓励、启发的语气为主,尽量多用“哪一位能”、“我们”、“还有没有更加新颖的”、“大家认为怎么样”、“请某某同学”、等字眼,语气应该和蔼有鼓励性、启发性。

应该说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学习语文、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研究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和以前的教育教学观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探索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方法是重要的。

总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应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思想。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里的主人。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忠心地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牢记并体现以下“八”条: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篇5

一、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在主动学习中获得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通过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摆脱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主动探究英语知识,在学习的各个环节获得乐趣。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内动力成了打开学生英语思维的“钥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新知识,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通过主动听、说、读、写等环节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不能正确的掌握英语知识的用法。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 At the Zoo”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中的内容,让他们结合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记忆单词和句型,快速掌握教材中的单词tall、fat、thin、short,并掌握重点句型It’s so…。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快速的跟随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答案,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学习进度。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的丰富素材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究和思考,转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情况下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型的学习,能加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多媒体情境中掌握句型的使用,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就符合创新教学的要求,导致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不能有效掌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看似热闹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直观的学习方式促进英语思维的发展,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三、创设对话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忽略了他们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交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英语知识,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学会运用重点句型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Can I Help You?”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个结成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对话,练习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通过对话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了英语知识。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对话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对话情境,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练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设计出多种对话情境,在对话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教学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英语教材中的能力,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促进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可以让英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五、开展英语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6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表现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实验小学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篇7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呢?

1.1制定培养方法:如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某一项要求的培养。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明要求的内容,如:爱惜书本,不乱撕、乱画、乱折、乱扔,新买的文具不用时要放好,教学生正确的坐姿、写字姿势和书写的格式,读书时用小手指指着一字一句读,不东张西望等。

1.2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一年级学生刚入门,他们单纯好奇、热情高、爱模仿,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初年龄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1.3从抓好课堂常规训练进行培养:如: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等,要求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1.4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如:用恰当的口令指示,“小身子”、“坐端正”,“小小手、请放好”,“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等,教师还可以用语言、表情、手势、眼神等来勾引学生的注意力。

1.5开好家长会,探讨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周围群体的关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单凭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收效甚微,因此,家长辅导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但农村的家庭教育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规范化和专门化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注,有的家长又操之过急,辅导孩子时,不注重方式方法,而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有的没有耐心干脆自己帮孩子写,这样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害了孩子。因此,教师要通过家访或组织家长会的形式搭建平台,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孩子进行同样的管理、约束。

1.6加强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教育来说,最重要是习惯的培养,而习惯的培养最关键的是严格的培训。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听话,好训练,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要以严为主。孩子小时候养成了好习惯,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促进作用。因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一条就是抓好训练,通过多样、反复的训练来强化。

2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持久地学习。

2.1教师要以情感人,唤起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因此,教师应该付出自己的热情,要向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

2.2教师要投其所好,培养兴趣: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等来培养个体学生,通过多个个体的培养,得到整班学生爱学习的兴趣。

2.3让学生在班级中参与竞争提高兴趣:如:在课堂上开展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等课堂兴趣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获得兴趣:如:在课堂上通过比长短、比高矮,使学生知道长短、高矮;还有比多少、比大小等。

2.5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激起兴趣:如:一个赞赏、一个笑脸、一句夸耀、一阵掌声、一朵小红花等。

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同时也特别注重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因此,老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他们的点滴成绩得到别人认可时,他们会倍感自豪。在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对与否,都应该给予鼓励。

3如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教会学生知识,而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光授人鱼,还要授人渔”。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都想学、会学、好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并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1如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学习“飞”时,告诉学生:小鸟的身子“乙”长了一对翅膀,就能飞了。

3.2如在区别“日”“目”,告诉学生:自然界中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有一横,而每个人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

3.3让学生在猜谜中学习新知识。比如:“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头是一,腰是一,脚是一,其实不是一,是什么字?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是什么字?大口吃小口(回),是什么字?等。

3.4让学生编顺口溜识字方法,如:两个月亮交朋友,是什么字?,

3.5如:教学 “安”字时,抽俩人表演:一人当做房子(宀),一女孩坐在下边,教师解释为“女孩坐在家里就安全了”。

3.6如教学偏旁“冫”多与寒冷有关;“扌”多与手的动作有关。

3.7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玩中学习如:通过跳绳、比绳,让学生知道长短;通过教师与学生比高矮,使学生知道高矮;拿一盒粉笔和一支粉笔作比较,使学生知道多少;通过篮球和乒乓球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大小。

篇8

二、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关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探讨和争论最多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又译作探究性学习,其概念在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界说。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一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开展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广义和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定义基本上确定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两种途径:一种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上,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二是专门设置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研究型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渠道。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具体来说,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以课题研究或者项目设计为载体,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类课程。研究型课程是适应研究性学习而言的,又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自主独立进行研究,开展活动,因此,一方面研究型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开放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另一方面,研究型课程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消除教师和家长观念上的障碍。观念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存在很多疑虑和担心。这些观念上的问题不解决,研究性学习很难展开。首先,很多教师和家长担心,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过程为中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升学。其实,这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误解。研究性学习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其科学态度和积极情感的培养,获得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这与当前我国的学业评价发展取向是一致的。其次,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谁?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性学习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城乡的学生差异只是研究的内容,而不是方式。再次,学习方式转变后,教师的作用是否降低了?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学生是学习、探究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对其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以前不同的只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规律及个性差异。研究性学习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研究生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学习方式。因此,它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每一个学生。但这并不等于每一个学生都要求同样的标准,达到同样的水平。儿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意志、兴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年龄阶段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组织方式、目标确定等方面,应该体现差异性。不同年龄、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标准。

篇9

关键字:教育 文字 意义

一、掌握汉字规律:

1、汉字是组词文字

汉字是灿烂的祖国文化虽然"字词分离",但为数不多的汉字却有神奇般的组词、构词能力,一个字可像魔术般的拼出许许多多变化无穷的新词来。如:一个"白"字,即能构成"白天"、"白菜"、""、"白日"、"白兰地"、"白木耳"、"白璧无瑕"等等个不同的词条。所以依靠不多的汉字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处的。

2、汉字是表意文字。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3、汉字是拼形文字。

拼音文字利于读,拼形文字利于写。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但仍有规可循。它都是由基本字、结构部件按照一定模式组成的,而零件――笔画,部件――基本字和部首,都是"标准化"通用的。

如:认识 " 火 " 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 " 火 " 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我们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的习惯。识字的习惯很多,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这将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3-01

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使人形成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但也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如何使小学生在这些枯燥的数字当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掌握多方面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接受数学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挥肯定和赞赏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

肯定和赞赏都属于正面教育,也属于赏识教育范畴。任何人都需要甚至渴望受到肯定和赞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包括肯定和赞赏在内的多种教育“营养”补充“能量”。数学是纯理性的学科,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因难于入门而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察其言,观其色”,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进行适度赞赏,让学生在接受肯定和赞赏中身心放松愉悦。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志才能得到有效培养,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十分重视“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它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尽量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以从容、和蔼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尽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应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相信自己一定会讲,学生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较好的叙述了计算过程。

三、组织竞赛,强化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性的练习,就能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常组织速算比赛,争当教学小博士、巧算家、智力竞赛和师生竞赛等。例如:教7+8=?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引导学生回顾怎样想的?学生讲述,教师板书:并命名:第一组:因为8+8=16,7比8少1,所以7+8=15。第二组:7可以分成2和5,2+8=10,10+5=15……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哪组得“智慧星”最多。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评出这节课的“小博士”,还评出优胜组。

教学中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上完后进行课堂小结,本是很枯燥的,可是教师把小结弄成“擂台赛”一点也不枯燥,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一个学生当“擂主”,其他学生根据当堂学习的内容向“擂主”频频质疑,若“擂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由提问的学生自述答案,然后上讲台成为“新擂主”。这样的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旧知识。

这样的比赛,兵对兵,将对将,学生人人都有获胜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强化。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