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4 06:2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标准 教学反思 理念 过程 方式 实验方法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当前,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它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以下本人就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其教学理念,依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我国目前化学教育教学现状和要求,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反思的层面有很多,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教学理念上反思:"新课标"要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氯水》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按学习小组制定探究设计内容,课堂教学中也安排按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分析的环节,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预测又体验,既观察又思考,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它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和发展。又如在讲到乙醛得氢还原为乙醇,得氧氧化为乙酸时,我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上述两过程中乙醛醛基碳原子氧化数的变化,然后自主思考与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统一性,这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得氢是还原、得氧被氧化,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他们终生学习能力。
二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课前思主要是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课中思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瞬间反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至于课后思则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内容最广、形式最为多样的一个反思过程,其主要类型有"课时思"即一堂课下来就进行总结思考,写好教学日记,这对第一轮高中教学最为重要;再有为"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着为"月后思"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为教学承前启后作必要准备;最后是"期中思"或"期末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分析,通过对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教学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当然还有时间跨度更长的一个学年甚至于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对于宏观反思本人认为要注意与时俱进,使自身教学经验与"新课标"要求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
三是教学方式上反思:常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本人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大胆采用先讲授中学化学理论知识即原子结构、电解质、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内容、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基础学科,不过,很多学生都觉得化学知识相当难学,想要取得学习的进步十分困难。和其它科目对比的话,化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色,而且也确实有许多难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色,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化学会难学、哪里难学;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化学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知识,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收效与更理想的考试成绩。
一、反思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是课堂绝对的主角。因为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年纪,所以高中生总有很多灵光一闪的新想法,化学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不但能够将学生的新想法向其他同学传播与推广,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有些富于创意的新想法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的新思路,从而令教学更加完善。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就好像根雕艺术家拿到一个树根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急急忙忙的就开始雕刻,而是要仔细揣摩这个树根与什么比较神似、它的形态比较适合什么风格、存在哪些结构上的不足等,之后才会慢慢的精雕细琢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要先认真的分析与反思,之后再采取富于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基于这些信息,找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二、反思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内容是上课之前的重要工作,因为教学内容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只是熟悉这些并不足够,教师必须深刻反思的细节还有很多,这也正是每个教师对相同的知识点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进行的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的原因。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可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教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项关键资源而已,绝不是唯一的、仅有的资源,教材再也不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引导文本,而是一种教学的参考以及知识提示载体,是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的教学资源;另外,高中化学教师不但是重要的教材参考者,也是重要的教材完善者。这次课改中提出的一些全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仍然处于试行的阶段,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因此很多东西都不是成型的定论,更不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教学新要求,教师完全可以对其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找出具体的改进与完善方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有用资源的同时,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单独设立一个专题,记录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与疏漏,这样不但能够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教材的增补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反思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运用的教学模式千差万别,不过,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欠缺与不足,有人推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人推崇更加专注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模式。不过,只要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运用得当的话,都会有不错的教学收效;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因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教学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期待简单的套用了哪些教学模式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定不可以限制于某些模式之下,而是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灵活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化学世界。我在为学生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先将自己的大脑放空,然后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题目设计的意义以及考查的知识点,一起研究解题的方法,一起找出最终的答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方法新颖,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将刻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精彩。
四、反思课堂教学
(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反思。高中化学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化学教师可以随机向学生提问或者通过临时小测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安排。化学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自学时间与空间,不要自己从上课开始一直不停讲到下课。不过,这里要注重学习效率的问题,要将教学重点摆在突出的位置上,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篇3
1、反思性学习的含义。反思性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地对自身的活动以及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如环境、情感、观念等)进行持续性、批判性的审视、思考、探究和改进,力求调节并完善自身的学习,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的学习活动。它具有自主性、批判性、发展性、迁移性、探究性、创造性等特征。
2、反思的特点和意义。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该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行为,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生的发展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他人的经验和知识,而是要把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身心,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个性心理品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把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要实现这样的建构和内化,反思是一种最好的途径。首先,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是自我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因此,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自主性学习。其次,反思的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反思实现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内化。没有反思,学习只是一种对知识的简单的转移和复制,不会获得知识的个人意义。只有通过反思,学习者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发展,生成新知识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外部信息最终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可见,反思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进行反思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在复习中建立问题档案,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反思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深入不进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学习中不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建立问题档案,把问题变成一种诱惑力、吸引力,要求学生把在复习时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把听课时的疑问记录下来,把课后反思中的疑惑记录下来,使学生在质疑中进行内省与自我矫正,进而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①发散式。发散式就是围绕教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说法?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或者通过不同侧面的观察,将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师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反思;②反思式。反思式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解题过程等进行反思。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否已经掌握?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把疑惑当问题记录下来。当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时,学习的内容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学生反思活动进行得越全面、越及时、越深刻,就越能确保学生的复习效率、效果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成绩的稳步提高。
篇4
一、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第三、教学的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模块的主干知识。探究活动应该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展开。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反思性教学 概念 元素化合物
1、前言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在推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重视,反思教学就是改良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对于反思教学,国内有很多教授学者对其理解都较为准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行为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反馈回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和学习在一定层面上统一起来,很多的教师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更加完善了自己。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2、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式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4、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学习的基础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充分的基础概念后才能从根本原理上进行思维的创新,化学概念是人类根据自然界中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总结出一些化学属性,对其进行法充分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得到的一种文字性的知识产物。它对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化学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完全掌握和理解化学相关概念,通过这些基础的知识,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和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对文字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看法是不行的,要深入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原理性知识,对化学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块,除了是基本理论、概念的载体,还要学生们通过对它的学习来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会熟练的运用,对科学本质有更大的求知欲,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且知识量较大,容易理解,但是要求强化记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此部分教学的发展,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针对课程内容、课程指标,对教学模式计划进行优化处理,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总结相关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总结过程中批判性思考,使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式是不是紧扣新课改的要求,是不是能够令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不能再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5、结束语
反思是对化学学习的回顾,在重复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对其中的知识和思维进行探索,反馈回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化学分析能力,也使得高中的化学老师对教学有新的认识,反复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仍要坚持反思,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玉峰,张建莉.高一化学新课教学中概念深化发展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2] 张昌恒,陶恒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经营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育实践;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88-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学案导学方面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提高学案的针对性。在设计学案时,我一般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主体化原则。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适当的时候也可让学生参与学案的编写,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②问题化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来源于课本,适当的设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教学方面
2.1 教学中主要是解决二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介绍最新的化学科技成就。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照本宣读,这里介绍课本上所没有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尤其应注意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化学知识。这里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面和可接受性,避免过度深奥而导致学生的不理解。
2.2 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突破初中化学中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局限性,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思维突跃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新境界中来,能不能自觉地完成这种思维突跃,往往是能不能适应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学中:①注重对概念进行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建立概念。建立概念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明析概念的来龙去脉、所研究事物的对象等。如氧化、还原是“变化”,氧化剂、还原剂是“物质”等。力求通过对比联系过好概念关,这是分析和学好本节的前提和关键。②化合价是学习本节的入手点和突破口,也是分析解决氧化还原问题的关键点。鉴于学生在初中化合价的学习中尚存在许多疑点,建议教师首先对化合价进行复习,为学生快速识别价变提供帮助,以防止学生学习分化。
3.探究方面
3.1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3.2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3.3 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篇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那么针对自己的化学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
教学要反思的内容很多,笔者仅对化学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1教学理念反思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化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时,不仅要对采取的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更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即教师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2 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课例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如使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如:调查并探究市售食盐是否合格;调查当地水质污染情况;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等,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是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是否有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3 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3.1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发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例:在教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不用NaOH固体?能否用(NH4)2SO4、NH4NO3、(NH4)2CO3固体代替NH4Cl?有的同学还指出:能否用浓氨水滴入NaOH 固体中或浓氨水滴入 Ca(OH)2 固体中制取氨气?当时我没有说行或者不行,那一种好或者不好,而是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分析那一种更好一些。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开放、活跃、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3.2 失误反思
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1)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2)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4)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5)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6)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寻找“疗法”对症下药,就会实现对教学设计的第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教师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4 学生评价反思
由于教师在主观上有自己的经验,在评定学生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我们反思时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自己的失误点,及时调整自己呢?
篇8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学困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讲解高一化学《硫酸》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篇9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法。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与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我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把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本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并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都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对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我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与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与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者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结构与其表现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重点突出,举例生活化边,都是身边的一些化学事实和社会问题。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教师更要运用好教材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新课标中,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不断发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为主,大胆创新、落实素质教育。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化学学习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把一般实验改为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如进行萃取实验时,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萃取的概念,可以设计实验:学生分组操作:①在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的水,接着加入1毫升的cl4,震荡;②在另一支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的碘水,其他不变;③在第三个小试管中加入2~3毫升碘水,1毫升的酒精。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同时进行,这样三组的结果肯定会产生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疑惑让他们自主分析差异,提出见解,最后再给出评价。从而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萃取的知识,不会因为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出现解答的困惑,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
实践证明,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实验实践带来的丰收。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更适应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操作实践中不断大胆创新,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指导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化学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实验的异常现象
化学实验是开放性、无事先预设、生成的、思维逻辑强的一种实践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合理、积极地运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产生一些情感、思维与意见上的摩擦、碰撞等问题。化学实验必不可少要使用一些药剂或者溶液,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则可能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发生意外。针对发生的异常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充沛的精力与高度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不同,通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鼓励学生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积极面对,把实验带来的不良影响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事物本质的动力。因此,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更加客观地分析事物本质,进一步提升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化学实验不像其他科目可以获得具体的答案,它是一个要求进行者透过实验看本质的活动。其实,学生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更多奇妙的现象。在面对实验产生异常的同时,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思考,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解决问题。又如,在上述实验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中,反应产生的蓝色可能会很久都不退。淀粉遇到碘变为蓝色是因为淀粉中直链淀粉结构决定的。碘分子进入直链淀粉分子中现成一种复合物,而且吸收蓝色以外的光,最终淀粉变成蓝色。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碘酒加入量过多?温度控制不当?操作失误?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答,教师做出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在实验方面的不足,最终完善实验。
三、让实验进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把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地随时随地观察实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化学教学实验课程都是在独立的实验室进行操作,场地、器材等等方面条件优越,但在课堂上要满足这一要求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探究的要求却很难,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实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他们利用一些微型的低碳环保实验器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可以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利用微型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前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局限;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分子结构类知识时,可以运用一些形象化的、真实的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识别。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是很难分辨的,如果没有很逼真的模型加以利用,学生在记忆时就会产生混乱的现象,导致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得不偿失。因此,运用好微型实验器材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与化学实验更进一步的同时,对化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四、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计算机科技发展迅速,也运用在很多的领域之中。教学中一般都会运用到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动态化、直接明了地展现课堂内容等,这都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抽象、具体的化学知识以动画的形式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直观明了的课堂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加完善自身认知事物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