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0:2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DV艺术、校园文化、校园电视台、发展。
1.DV艺术的概述及校园DV艺术
何为艺术,所谓艺术无非就是独特,很多人一直以来就是怀着这种认识来理解艺术,甚至我也不列外。当然这样并没有错,艺术本来就很独特。但是艺术还是源于生活,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再加工。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弄的疏远,如果你有让生活给别人带去另一种享受,那怕只是一种想法,那么你就有可能接近艺术。然而所谓DV艺术那就更离不开生活了,因为他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DV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就需要对生活时间进行拉伸,重新安排节奏,再加上音效等各种我们所谓的剪辑。这就使生活更加艺术化,使作品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艺术的本质在于展现生命力,恰恰DV艺术就本身具有生命,所以我想说DV艺术是我们生命中的活体艺术。DV艺术解释了这么多,我想对与校园DV艺术就不会太难理解了吧。在DV艺术前面加了个限制词“校园”,无非就是进入校园的DV艺术。当然校园DV艺术还是与其他的DV艺术有区别的,我所说的区别并不是DV上的本质区别,而是一些表面形式上的区别。比如校园DV艺术他就会涉及到各种关于学生以及学校的因数,我个人总结了几点: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一些基本的视野、学校的艺术文化宣传、还有就是学生的专业问题。尽管有那么一点区别,但是艺术的思想是没有界线的。
2.DV艺术、校园DV艺术的现状
就目前具体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DV的普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明显的变化主要与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向往,当然还与时代的变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96年,DV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用来拍摄家庭式的影像,也就是可能一些技术和设备方面还不是很成熟。随着DV本身性能的改进和电脑配套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运用。直到我们现在DV机已经成为当前个人影像制作甚至专业媒体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摄像设备,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选择DV进行自己的影像表达。DV承受生活之轻的同时,也承担起艺术的重。为什么这样说,虽然人人可以玩DV,人人都可以创作。但是我上面提到了“DV艺术”,最基本的艺术前提是你的创作可以给别人带去美感,带去一种享受。因为影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果你拍一部电影,必须有专业知识,必须有设备,还必须要有创作精神。说这么多,也并不是好像在要求什么,主要的还是创作与审美在生活中融为一体。值得我们大学生注意的可能就是校园DV艺术了,校园DV艺术与社会民间以及其他的DV艺术不同之处还是比较的多,上面也谈到了这一点,这跟DV所处的环境有关。2005年,北京大学团委等展开“北京大学青年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调研,其中“哪种原创文艺样式的影响更大”专项调查,选项包括文学作品、原创歌曲、校园DV、舞台剧、曲艺作品、原创动漫六类,结果分别是32.3%、53.1%、41.5%、21.6%、10.5%、7.6%,校园DV占41.5%,可见校园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还有国家教育部对校园DV艺术的支持与鼓励,比如各个省份都会相应的开展校园DV艺术节,还有全国性的艺术节。还有一些校内关于DV艺术文化的宣传和建立,以及学生自我培养的本身爱好。加深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校园艺术文化的水平,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艺术的舞台。
3.................DV在校园中的影响及用............
3.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DV艺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内发展还是外宣传都与DV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校园文化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说学校里的晚会演出、各类比赛、等各种活动。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值得珍藏的东西,又不可能始终的停留在精彩活跃的那一刻。那么DV就可以帮我们把那一刻的所有记录下了,美好的回忆就再是梦想了。重要的并不只是在这里,因为校园DV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DV艺术的发展下,相应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发展,还有就是校园DV艺术文化可以传递式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3.2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
2004年4月,当校园DV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名词时,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本着“大学生办、大学生拍、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原则,创办了首届大学生DV电影节,开创了高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DV的先河,其参赛作品以完美的镜头和精彩的剧情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有机结合,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应该说与校园DV走的比较紧密的还是学生,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持有DV。这也就说明了校园DV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能力方面能起到明显的变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文化的高度认识,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体会。还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谈到了两个引导引导大学生和谐成长、引导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中央16号文"四项教育。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对艺术的追求时,借助DV反应现实生活的美感,又会对生活有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对学生自我艺术能力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专业的话,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事业生涯做好准备。可以想象得到在我们拥有的美丽的校园里,因为有DV艺术文化的存在,而使得我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一种新生艺术的气息。
4...............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
谈到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首先要提出的是DV改变了生活当中的艺术形态,同样也增加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我们知道现实生活的竞争,无非就是市场的竞争,再想一下市场是一个消费的市场。要想收益就要促进市场的消费,而消费者正是我们的那些对艺术有美感的人。这样一个很现实的市场推导就间接的告诉了我们,DV艺术改变了竞争的市场。说了这么多
其实就是回到属于DV的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化行业。最近一些年来,国家一直对校园DV文化比较重视。就好比说一些学生的DV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并给予鼓励的方针。就比如说在电视上看到的学生DV作品,还记得一次在CCTV-3上看到了一系列的校园DV作品的播出,有《毕业了我的大学》、《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校园花工》和《仙湖的化石森林》......。还有目前,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已经与新浪网、三杯水、《大众DV》、《DV@时代》等多家媒体达成全面合作,并且DV节组委会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电视媒体进行纵深合作。目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报刊媒体对DV节进行了密切关注。比如还有些学生自己的作品直接的推销到影视行业当中去,而且有的能够站住一定的位置。这些其实就在激活影视行业,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除了经济效应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校园DV艺术对人们的各种素质培养的提高。就好比一些拍摄的教育性片对人们的思想觉悟有着很重要的效果,还有教育意义。
5.................校园DV艺术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改善...............
虽然说校园DV艺术发展的还可以,但是那只是对局部的一些,总体情况还是有些不足。第一方面是DV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也可以找出诸多因素。比如说学校的规划力度不是很好,还有就是设备的不到位,技术上存在问题.......等,导致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机会。这些就使得作品的艺术化难以实现,水平上不去。当然也会存在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DV。要知道创作是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必需要求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第二方面我觉得还是学校的一些教育体制没有完善,说简单一点就是DV艺术产生和表现的形式还处在普通的化的阶段。就比如说一些校园DV很简单,他的产生过程还有一些技术方面都很粗糙。就是纯粹的用找一个人拿着一个DV去拍摄,艺术的产生过程中没用去策划。还有就是在宣传的形式很单一,处于被动的状态。就比如说把作品拿去参赛吧,还好有一些大学生艺术节,可以进行宣传一下。但艺术节毕竟是一个在有限时间里进行的,这样我们就好像在等待中......。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转变。DV整体水平不高,学校可以请些比较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督促,还得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开发他们的内在艺术潜能。在宣传自己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在学校创建一个体系结构,比如现在比较好的学校就有自己的校内广播电视台。校园电视台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中实施各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点缀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积极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可想而知应该提倡校园电视台的发展。校园电视台要认清外界电视台的形式,要有自己的策划和体制。比如在自己的电视栏目这一块要做到不同于其他电视栏目的特点,努力的寻求自身的创新发展(校园电视台由学生台长负责,下设宣传部、编辑部、记者团三个职能部门。各部各团由部团长负责,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结束语:校园DV艺术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同时,还将近一步推动大学生文化建设,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相信我们的青年人才在以后的校园DV艺术发展建设中做出更好的业绩,把我们的校园DV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我也坚信校园DV艺术未来发展得更成熟,更辉煌。
参考文献
1.《电影观众学》章柏青张卫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6
2.(DV生活DV艺术)陈帆与北电毕业生张良学的对话
3.<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少兰.
4.论文新天地:<浅谈DV影像与教学>
篇2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2.学习中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3.就业前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三、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激发职业兴趣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敬业精神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3.创设竞赛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校企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2.实行园艺实训基地责任制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3.经营生活创业园
篇3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特点
1设施园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区域化分布趋于合理
首先,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增幅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从不足1万hm2发展到2010年的367万hm2,增加了逾360倍。此外,我国还有超过2亿m2塑料遮阳网、3000万m2防虫网(覆盖面积约10万hm2)以及400万m2的地膜覆盖用于蔬菜生产,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第一生产大国(农业部设施园艺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2011);其次,设施园艺涉及领域不断拓展,设施园艺生产作物已从单一蔬菜拓展到花卉、瓜果、食用菌、中草药等多种经济作物领域;第三,设施园艺栽培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设施园艺生产,从我国南端的海南三沙市永兴岛到最北端的素有北极之称的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从东端的抚远县到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市都在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经过生态、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长期综合选择发展,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约占全国的57.2%(刘华锋等,2011)。设施形态也呈现出区域化分布的态势,北方(北纬33°~46°)以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则以塑料大棚多重覆盖和夏季简易设施栽培为主;现代化加温自控温室,在能耗小或能源便宜的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作为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军工特需农业定位发展;现代化温室向冬季光热资源丰富的黄淮海地区和亚热带南方地区或能源资源特别丰富的某些北方地区集中。
2设施园艺生产效益明显,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设施园艺生产产值较高,比较效益明显。2008年,全国设施园艺总产值7079.8亿元,占园艺产业的51.3%,占种植业的25.3%,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44万hm2,产量5亿t,产值6769.7亿元,净产值5248.9亿元,用22%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6.8%的产量、61%的产值、61.5%的净产值,设施蔬菜产值占种植业的21%,相当于畜牧业的39%,是渔业的1.3倍和林业的1倍。2010年,设施园艺产业的总产值逾7400亿元,净产值逾5700亿元,使全国乡村人均增收856.7元,设施园艺重点产区对乡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000元以上。以设施蔬菜为例,2010年全国设施蔬菜的产值6965.3亿元,占蔬菜产业的68%,占种植业的18.9%,相当于畜牧业的34%,是渔业的1.4倍,是林业的7倍。与露地栽培相比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施园艺通过对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够大幅提高单产效益,2008年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园艺生产的每667m2综合平均产值13485.5元,净产值10456.1元,比露地生产高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5。以大棚黄瓜为例,平均每公顷每年产量为77t,与露地种植相比较,产量增加23%;由于能够提前上市且品质较好,所以与露地种植相比,销售收入提高了61.5%,净利润增加35.3%(魏晓明等,2010)。
3温室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园艺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院所及高校通过温室整体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新型温室,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生产应用的温室产业化体系,温室建造及配件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为设施园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此外,还形成了多种类型、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体系,如加温与保温设施、降温设施、遮阳设施及灌溉设施、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二氧化碳增施,生物育种、机械卷帘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建立了温室种植作物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范,提出了管理量化指标,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陈琪,2011)。如:温室黄瓜每667m2年产量达1.6万~1.8万kg,番茄达0万kg,较一般设施栽培增产1~2倍,节水30%,产品商品率提高10%,病虫害防效达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30%~50%,实现了设施作物无公害生产,同时提出了20多种蔬菜、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规程(李式军和郭世荣,2011)。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从工程技术、配套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
4设施园艺装备水平日渐提高,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之中
根据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施装备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区域设施园艺生产的高效节能新材料、新设备(齐飞等,2008)。如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等新型覆盖材料、滴灌管带系统以及大棚温室骨架复合材料等。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逐步形成了环境调控、栽培耕作、采摘运输、智能管理等设备系统,如以无土栽培基质消毒与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装备、CO2施肥器、土壤消毒设备、工厂化育苗与运输设备为代表的栽培设施和消毒设备,以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智能化调控系统、专家咨询管理软件系统为代表的设施园艺生产管理设备,以温室覆盖材料、灌溉装置为代表的温室设施装备,以小型耕作机、嫁接用大粒种子定向播种机、穴盘苗播种机、果蔬清洗分级机、自动化嫁接装备和自动化幼苗移钵装备为代表的设施农机类等多种装备(Bergstrand,2010)。这些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有力地提高了设施园艺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被广泛用于设施作物遗传改良和设施新品种的选育(vanderLans&Meijer,2011),如利用分子与生物遗传学技术筛选优良品种资源,利用生物分子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改良品种性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辐射诱变、航天器搭载等技术选育适合于我国设施栽培的优良园艺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利用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已筛选和培育出适合我国设施栽培的辣椒、番茄、黄瓜、甜椒、樱桃、菊苣、球茎茴香等温室专用品种300多个,其中,设施蔬菜品种156个、花卉品种120个,温室栽培品种日趋丰富,园艺产品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5建成一批以设施园艺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形成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已发生明显的变革,逐渐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作为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经历了试验、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从单一示范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变,从由政府单一主体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复合主导转变(郑玉东等,2009)。在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超过5000个,遍及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认定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65个(含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约600个,省级各类农业园区1500个,县地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个。
6设施园艺功能不断拓展,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
设施园艺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在发挥其生产这一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功能,其中,设施园艺功能向都市农业方向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Giacomellietal.,2012)。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为了解决都市农业资源的先天不足及人口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在城郊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都市型观光农业,有效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具备了农产品供应、社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设施园艺是都市农业的主要载体和技术支撑,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温室、大棚等设施和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作为依托,设施园艺作物的创意性栽培又为都市农业增添观赏性和经济效益(刘二亮和陈飚,2011;Campiottletal.,2011)。近年来,我国在都市型设施园艺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设施园艺作物墙式栽培(立体栽培)、空中栽培、蔬菜树栽培、植物工厂化栽培、栽培模式与景观设计等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满足了人们对都市农业园艺产品新奇特和观光休闲的要求。
7低碳节能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成为我国设施园艺重要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我国紧紧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的目标,本着合理利用建设地区的气候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则,运用温室建设区域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提出了地热在温室中应用的有效措施(Sonneveldetal.,2010);研究开发了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蜂窝状墙体,热工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和黏土机砖(王宏丽等,2008;Younsietal.,2011);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北气候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相比传统温室,连栋温室综合节能率达到11.6%~38.5%;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我国独创的节能日光温室每667m2均节约标准煤25t,2008年63万hm2节能日光温室共节约标准煤4亿t,等于少排放6.3万t二氧化碳、205万t二氧化硫、178万t氮氧化物,与现代化温室相比节能、减排贡献额提高3~5倍。
我国发展设施园艺的典型经验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区划,实行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面积第一大国。在实施设施园艺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坚持“区位优势,形成规模,突出特色,创造效益”的原则,科学制定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多种因子,有针对性地发展设施园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设拖园艺优势区域、设施园艺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适宜区域以及设施结构类型适宜区域等区划。通过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2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政府划定的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内,鼓励和引导承包方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发展设施园艺。政府通过补贴流转价款、提供就业岗位、实行养老保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承包方自愿转让土地。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区,通过培育流转市场主体、搞好指导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适应规模化经营和发展设施园艺的需要。鼓励发展设施园艺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县、乡、村的区域界限,提倡以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为主,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设施园艺的生产、销售、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积极培育设施园艺产业化龙头,提高企业化运作比重
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设施园艺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培育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统筹安排设施园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使产供销相互衔接,促进设施园艺经营水平的提高。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设施园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等品牌体系,通过创建名牌提升各地和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强化技术服务,有效提高企业和农民科技水平
在设施园艺优势区域和主产区,重点加强设施园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推广经费,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乡镇、村均配备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员,特别是设施园艺新区,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逐户逐棚指导,做到技术起点高、效益好,确保每户有一名明白人,每个企业有一批技术骨干。
5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纪人从事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积极构建组织严密、网络健全、信誉可靠的销售网络。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在面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从面积和生产量来看,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与人均设施蔬菜供应量均居世界前列,属设施园艺大国,但要向设施园艺强国迈进,必须突破园艺设施类型、调控环境、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1设施结构不合理、生产安全性较差
我国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大多数农户由于资金困难,仍主要采用简易型日光温室和竹木结构塑料拱棚,设施简陋、结构不规范、性能较差、空间小、作业不便、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低,缺乏有效抵御冬春低温、高湿、寡照,夏秋季高温、暴雨等不利气候的措施,作物长期处于亚适宜环境。虽然我国目前大力推广以镀锌钢管为骨架的保护地设施,但一些项目因追求政绩、专业知识匮乏及经济限制,钢管大棚建设不达标,抗风雪灾害能力较差,导致冷害、冻害频发,且大棚、温室普遍缺少环境调控装备,低温、高湿病害呈多发趋重态势。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产业,采取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不顾结构性能和建造质量,建成了一批结构不合理、使用性能差、抗灾能力低的劣等大棚、温室,给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隐患主要来自多方面:一是盲目追求超大型大棚、温室;二是大棚、温室维修更新不及时;三是采光保温设计建造不科学;四是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催生了大量低劣大棚、温室。
2设施装备水平和环境调控能力差,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少,栽培技术规范性差
我国大多数农户建造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普遍缺少必要的环境调控设备,大棚、温室的温、光、水、气等小气候环境调控能力差;缺少设施生产专用小型机械、机具,机械化程度低,空间小、多层覆盖保温等导致劳动强度大,人均管理面积小,劳动生产率低,温室作物单产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我国温室番茄平均年产量达10~15kg•m-2,黄瓜15~20kg•m-2,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5~1/4(喻景权,2011)。缺乏优良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栽培品种对设施环境的适应性差,有些甚至采用露地作物品种进行设施生产,影响了设施栽培效益的发挥。此外,设施栽培技术随意性大、规范性差,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进行大水大肥管理,导致产品质量差、病虫害多发,且栽培成本高、污染环境;许多新发展起来的设施园艺产区,还未能掌握相应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严重影响甚至打击了农户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
3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病虫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安全性低
由于设施的固定性以及栽培作物的单一性、重复性,大量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土壤管理措施不当,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有害物质积累、病虫害发生频繁、根结线虫严重,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设施土壤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防治设施作物病害药剂的不合理施用,使得园艺产品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据估计,我国常年发生的重要设施作物病虫害多达100种以上,而造成严重危害的约50余种,产量损失超过25%。
4基础研究薄弱,无土栽培、数字农业、信息技术等普及率低,应用效果差
由于我国无土栽培起步较晚,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应用较少,导致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极小,面积约占温室大棚面积的千分之二,产量和质量优势不明显,影响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环境因子对作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对环境生理基础研究缺乏足够的量化指标,即使借助于现代信息模拟技术建立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也未能应用于设施作物专家管理系统,对设施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强。
5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仍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能够发挥作用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较少。就整体而言,耕作、播种、施肥等设施园艺的生产过程绝大多数仍靠人工进行,作业环境差、劳动生产率很低、劳动强度大,目前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产值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较低,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生产效益低下,设施园艺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集园艺科学、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景观规划、现代装备等技术为一体的设施园艺内涵更加丰富。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呈现温室建设大型化、设备技术集成化、操作技术机械化、设施品种专有化和多样化、覆盖材料多样化、栽培技术无土化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综合化的趋势。
1)温室大型化、现代化,管理操作机械化
由于大型温室具有投资少、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较小,便于环境控制等优点,因此,设施园艺温室类型有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温室单栋规模将会从几公顷发展到几十公顷以上。随着温室大型化的发展,对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栽培管理技术、环境因子采集自动化等现代技术装备将会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研究的重点。
2)设施结构不断优化,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
根据我国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气候环境,对生产运行能耗大、产出低的不同温室类型进行结构优化,并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这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设施园艺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设施的覆盖材料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覆盖材料三大类,主要用于透光保温、遮阳降温、减少病虫害等功能,今后覆盖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致力于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注重覆盖材料的保温性、重视设施光环境的优化、不断提高材料的耐候性以及拓展覆盖材料的功能。
3)推进设施园艺产业园建设,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
由于我国农业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的制约,设施园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存在不少障碍,设施园艺产业园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设施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应通过积极引进、推广和示范先进的设施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完善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市场化进程也在加快,创建品牌是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围绕设施园艺产业主打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严格按照设施栽培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建更多特色品牌。
4)设施环境因子调控更加智能化,设施品种更加丰富
设施园艺生产的核心是能够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创造出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目前,现代工业技术加快了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未来的人工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而且与市场、气象站、种苗公司、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形成环境调控综合网络智能系统,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温室环境控制调节的方向将会实现由单一的环境因子向耦合复杂的综合因子及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设施园艺产业的深入发展,愈发重视设施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一些具有耐低温、耐高温、耐弱光、耐高湿、优质高产的设施专用品种将会被选育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5)设施园艺“环境友好型”意识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可持续农业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将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开展以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大大节省设施内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灌水的用量,易于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外界环境排放。如嫁接换根抗逆促长、营养液闭路循环系统、增施有机肥、昆虫授粉等一系列适合于温室安全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使设施园艺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6)设施园艺生产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一些制约设施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得到突破,然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好的技术停留在科研者手中,未能进入种植户手中。未来一段时期,重点深入基层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会推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技术水平。设施园艺产业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产中阶段目前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为主,但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难以与大市场很好地衔接,因此,在产前和产后构建产业协作组织,将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发展。
篇4
1.1医院总感染情况由全院总感染情况调查可知,该院2012及2013年感染率分别为3.59%、3.10%,感染例次率分别为3.91%、3.37%。可以认为2013年的感染率与感染例次率均低于2012年,两年的感染率与感染例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1.2医院各科室感染情况调查可知,该院2012年感染率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外科次之,感染率分别为:4.73%、4.12%;而2013年感染率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妇科次之,感染率分别为:4.41%、4.02%。该院2012年感染例次率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外科次之,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91%、4.73%;而2013年感染例次率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妇科次之,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69%、4.24%。2012年与2013年医院各科室感染情况比较发现:两年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及其他科的感染率与感染例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科和儿科的感染率与感染例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2013年医院各科室感染率及感染例次率在内科、外科、五官科及其他科较2012年均有所下降,而在妇科较2012年有所上升。尚不能认为2013年医院各科室感染率及感染例次率在儿科较2012年有所下降,且不能认为在产科的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比2012年高,见表2和表3。
1.3医院总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调查可知:该院2012年感染部位比重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表浅切口;其构成比分别为:37.93%、30.45%、8.36%。2013年感染部位比重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表浅切口;其构成比分别为:37.06%、24.05%、9.00%,见表4。将年份当做处理因素,感染部位当做区组因素,做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因素及区组因素的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不同时间,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率有差异,与2012年数据对比,该院2013年上呼吸道部位感染比重明显下降,而泌尿道、胃肠道、表浅切口、深部切口、血液等部位的感染比重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见表5。
1.4医院各科室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表浅切口。该院2012年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类、及其他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内科,构成比依次为:52.69%、42.30%、43.56%、60.74%、46.30%及38.46%,而腹腔内组织、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血管相关及血液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外科,构成比依次为:56.25%、80.43%、90.00%、50.00%、44.90%及44.68%,见表6。该院2013年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软组织类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内科,构成比依次为:50.85%、42.87%、37.42%、62.43%及48.72%,而腹腔内组织、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血管相关、血液及其他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外科,构成比依次为:55.36%、72.26%、91.03%、81.25%、39.29%、47.25%及46.28%,见表7。
2讨论
医院感染是影响现代医学发展与进步的一大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分析医院感染状况,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2013年的感染率及感染例次率均低于2012年,说明该院在近两年的感染控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感染率有所降低。该院的2013年的高发感染科室是儿科和妇科,而2012年的高发感染科室是儿科和外科,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外科相关管理在2012年之后有所改善,而妇科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另外,不同科室间医院感染患病率的差异是由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和侵入性操作等的不同所引起。此外,可能由于各科室监管力度程度不同,工作人员参加医院感染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程度也有所差异。儿科感染率居高不下,主要跟患儿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低下有关,且儿科病房的陪护和探视较多,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所以,儿科病房应该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手术切口是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感染,尤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此结果和国内其他报道相一致。就感染部位分布而言,2012年及2013年感染率中,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软组织类等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内科;而腹腔内组织、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血管相关、血液等部位感染所占比例最高的科室均为外科。分析其原因,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因为住院时间长,病情相对比较严重,抗感染能力低下,各种治疗和操作均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内科与外科病人多数是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且接受了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可能增加了感染几率。因此,对于发病率高的科室,应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采取适合的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轻病人痛苦。
篇5
1.人自身的和谐
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使命是在个体和社会统一中来把握身心和心智(知、意、情、行)的和谐发展。个体自身和谐主要指个体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平衡,身心健康、心态良好。
2.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一方面是指建设优美的校园风光、另一面是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学习等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陶冶人们的心灵、进行自由的学习与创造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有序、高效、便捷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又会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师生员工的行为及其人格的塑造,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形成能够使师生员工产生美好感受的校园文化,得以在思想品行、思维品质、学术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指人与人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广义上是指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间的交往愈加频繁,相互间的合作依存日益紧密。其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已成为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日益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专属文化现象,是历届师生对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传承和创造的结果。艺术类院校由于其自身学科设置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于不同于综合大学的校园文化特点。
1.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点。艺术院校作为研究文化艺术的专属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风格鲜明的校园建筑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突出校园文化美的特色,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美育,培养学生艺术化的心灵、审美化的人生境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准。
2.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欠缺
艺术院校学生都是经过长期的艺术教育学习,或是相关艺术院校附中考取,由于学习环境、个人兴趣、时间精力等原因,导致学生偏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导致文化课学习投入不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人文及自然科学类的活动较少,参与人数较少,人文素养底蕴不足。
3.校园文化构建面临困境
国家在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研究、培养方式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尚不具规模,各类校园文化导向性机构对艺术院校的关注及研究不足的情况。艺术类学生大多个性张扬、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这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此外,当前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艺术院校学生学习成本不断提高,学生经济意识不断加强,价值取向日趋务实与功利化,这都对艺术院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挑战。
三、构建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明确育人理念
构建艺术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包括以学生为本,也包括以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发挥起主体作用,提高管理效能。努力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作为教育研究机构,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充分尊重师生的学术自由,努力为广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专业素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学校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指导机制,使学生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个性突出、而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其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其一,制度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道德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其二;条例细。所制定的条例应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等。其三;纪律严。制度透明,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在践行制度过程中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其一,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现激励和带动作用,竭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其二,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其团结、组织、教育学生的职能;其三,加强社团建设,发挥艺术类院校的优势,组织成立高质量的艺术类社团,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文化,逐步积淀、缔造和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平台
要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和人才智力的优势,积极探索艺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创新校园文化展示的新载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转变学生轻视文化修养的错误认识。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加大文化课考试难度,开设相关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提高其学术素养;在艺术实践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要充分利用艺术实践活动展示性强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在情感认知、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条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信任与合作。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闺阁;新闺阁艺术;传统闺阁艺术
1、传统闺阁艺术及其文化背景
“闺阁”多指内室。即女子的卧室。闺阁艺术古来有之。清代学者厉鹗《玉台书史》和汤淑玉《玉台画史》都有对闺阁艺术的记载。旧时女性的一生几乎都被“幽禁”在狭小的闺阁中,绘画对于她们。跟刺绣等女红异曲同工。闺阁中的旧时女性们由于社会地位的附庸和生活空间的狭小使得她们不可能得到精神上的真正的自由,从来都是作为男性观赏或寄情的对象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始于周代的闺媛礼,其目的就是将闺阀中的女子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女性。《礼记·内则》记载了周代的妇德标准,这是是闺媛礼发展的基础。到了汉代,闺媛礼发展完善。前汉刘向作《烈女传》,后汉班昭作《女诫》,更有汉代之后的《女儿经》《女论语》等,对女人的素质教育不断受到加强和巩固。
在此背景下发展的闺阁艺术,涵盖了从诗词、书法、音乐、舞蹈到绘画等的领域。如李清照的闺秀词、朱淑真的断肠绝句,就充分体现出闺阁女子的阴柔婉约。读李清照的《点绛唇》,“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闺中少女那种既天真娇憨、又调皮开朗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一生过着“幽栖”生活的女词人朱淑真更是典型的闺阁女子,如一首《菩萨蛮》(秋):“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秋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表达自然率真,创造目的十分纯粹一一写给自己看的,为的是宣泄心中郁积的苦闷。
传统闺阁画,如赵文淑(明)的《春蚕食叶图》,仇珠(明)的《琴棋书画》、马守真(明)的《芝兰竹石图》及徐灿(清)的《观音像》等,与其同时代男性画家的作品从内容、题材到画面形式有很大区别。需要严厚的造型功力和表现出相对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绘画,如《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之类的作品,从来没有在传统闺阁画中出现。传统闺阁画的选材很少有超出花草虫鸟、观音大士和闺阁中的人物一类日常所见内容,画面体清丽、纤细的格调,传递出一种闺阁女性所特有的那种观花落泪、触景生情的阴柔气息。
仇珠的《琴棋书画》,画面轻柔婉约。工细慎密的线条与所画内容珠联璧合。赵文淑的《春蚕食叶图》通过对春蚕和桑树、桑叶的描绘。表现画家对生活中小情趣的关注,传达出天然恬淡的生活气息。
大体看来,传统闺阁艺术是闺阁女性们基于自身生存状态的独特视角引发的独特感悟,是在狭小生活和精神空间中,缓解自己的寂寞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闺阁女性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自觉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下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妇女进入中国画坛的主流。她们尽管学到了一些西方的表现手法,但绘画题材和思想内涵几乎和古代的闺阁画没有区别。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了社会评价女性并且也被女性自身所认同的的价值和标准,社会要求女性们的一切(包括艺术价值和艺术标准)均向男性看齐。这样。她们终于冲出了闺阁。于是闺阁艺术暂时告一段落。
2、新闺阁艺术与传统闺阁艺术的异同
历史行进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最渴望的是摆脱长期以来政治对人性的控制。此时的女性艺术家不愿再限囿于以往程式化的压抑天性的表现方式而更愿意还原自己的“女性”身份、表现个人的思想。出于对政治和历史的恐惧,女性艺术家们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传统女人的生活观念:居家、闲散、与世无争。普遍选择女人、儿童、母亲和花草担任艺术的主角。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不管从艺术观念、语、言模式、和评判标准来讲都与传统闺阁画有内在的联系。它是女性艺术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传统闺阁艺术的某种追忆和发展,这段时期,应该可以看作新闺阁艺术的形成期。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的女性艺术家才开始“以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自身与诠释世界。将她们高度的个人经验、隐秘的心灵事件、多重的情感体验展示在她们的作品之中”(摘自贾方舟《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艺术家》)。闺阁艺术,发展到此时已经有了女性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对自己的艺术有着自己的已成体系的主张和观点,她们已经从旧时的困于闺阁的被动、无意识和无奈变成对闺阁的主动、自觉选择和依恋。她们的艺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从自己的闺阁女性视角阐释世界。有了独立的精神指向。
社会的发展赋予新闺阁艺术家们更大的自由空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她们的艺术语言,相比旧时闺阁艺术家们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已经既可以看到纤细含蓄、清丽婉约的艺术风格。也可以看到造型力度和视觉强度都极具震撼力的风格类型。
3、新闺阁艺术是当代女性绘画的主流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分析道:“女人由于无法去完成具体的建树与事业的成就,身为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她的存在不为人所重视,这逼使她在自我本身中求得存在。”
当女性艺术回到“闺阁”这个庇护所之后,显然女子们普遍感到安全、自然和惬意。一批又一批的女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虽然在当代女性艺术中偶尔也有关注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大主题出现,但只是凤毛麟角。新闺阁艺术是当代女性绘画的主流。单纯的、几乎相同的题材在不同的女艺术家那里得到不同的诠释,不同的艺术家用她们“各自特有的直觉和生存经验,去体悟每一个生命的、情感的抑或充满人生意味的实事”。(摘自贾方舟《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以家庭为题材的女性艺术家人数众多,其中如王彦萍、阎平、甫立亚、刘曼文、申玲、喻红等。女性和家庭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难以想象出一个没有女性的家庭。
甫立亚直接将生活引入艺术,她的艺术,即是她的生活,如她的家庭、她的女儿等等,表现了一个女人对“家”的依恋。甫立亚曾谈到家对于她的意义:“……家,这既是庇护所,又是一种牢笼。你没有翅膀,你不可能飞翔。”(转引自徐虹《女性:美术之思》196页)刘曼文的《平淡人生》系列以司空见惯的平凡场景入画,画中反复出现丈夫、妻子和孩子。她的绘画和许多以家庭为题材的绘画的区别之处在于没有去渲染家庭的温馨和安全,而是将一种压抑、平淡、倦怠的气息一路呈现开来。题材同为“花”的女画家也不计其数,其中王季华的花通过坚实的形体和“恐怖”的气氛,营造出让人观看但不敢触摸的迷离不安的氛围。而孙国娟的“花”更具有“情爱”与“生殖”的“人世”意味(徐虹《女性:美术之思》)
将目光锁定在自身的女性艺术家不胜枚举,她们用艺术作品讲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快乐与苦痛。无数的或写实或抽象,或美化或丑化的自画像层出不穷。
新闺阁艺术由于它与女性的血脉相通占领了当代女性艺术的绝对主流地位,这种占领是如此的自然而然,因为女性是从闺阁里出来的,而在女性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选择的今天,“闺阁”又是她们自己心甘情愿走进去的。
参考文献:
[1]廖雯:《绿肥红疫》(M),第l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11月,127页。
[2]端木赐香:《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M),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4章《中国文化中国女人》。
篇7
资料回收后,用Microsoft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数据逻辑校对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务人员基本情况为统一操作,本次调查分别向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发放《人员表》共计2040份,剔除无应答和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796份,有效率为88.04%。在调查的1796名医务人员中,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有996人,占55.46%,三级医院医务人员800人,占44.54%。医务人员性别、工作岗位、年龄、学历、工龄和职称职务等情况见表1。
2.2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
2.2.1对医疗不良事件含义的了解76.23%的医务人员表示清楚或非常清楚医疗不良事件的含义,20.27%的人员表示基本清楚,不清楚或非常不清楚的占3.5%。不同工作岗位、年龄、学历、工龄、职称、职务、医院等级分组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是26.699、32.886、18.648、53.066、38.817、28.988和24.497,P值均小于0.05)。
2.2.2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作用的认识对于不良事件报告能否可以改善医疗安全的问题,82.60%的医务人员表示可以改善,高于国外的相关研究[1,2],但略低于国内的某项研究[4]。12.77%的医务人员表示不清楚,只有4.63%的医务人员表示不可以。说明医务人员基本都认可不良事件报告对医疗安全的促进作用。分组分析后发现,不同工作岗位、年龄、职称、职务、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作用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是18.949、13.097、15.413和11.020,P值均小于0.05)。
2.2.3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知晓本次研究调查了医务人员对卫生部制定实施的系统A和系统B、以及中国医院协会实施的系统C的知晓情况。40.48%的医务人员表示3个系统都知道;42.48%的医务人员表示不全知道,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或2个系统;17.04%的医务人员表示对3个系统都不知道。不同工作岗位、学历、医院等级医务人员对3个报告系统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是5.529、5.087和3.533,P值均大于0.05),但是根据年龄、工龄、职称、职务分组后,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医务人员培训情况就是否接受过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培训方面,80.07%的医务人员表示培训过,高于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率[3]。培训情况对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含义的了解、报告系统的知晓和报告作用的认识有显著影响(2分别是353.161、309.709和139.220,P值均小于0.05)。除学历分组外,不同工作岗位、年龄、工龄、职称、职务、医院等级的医务人员之间接受培训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64.53%表示在工作中遇到过或看见过医疗不良事件。在这部分人当中,有71.52%表示报告过所遇到或看到的医疗不良事件,高于现有文献中报道的数值[4]。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之间、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岗位、年龄、工龄、学历、职务、是否参加过培训和对报告系统知晓情况分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2.5医务人员对影响不良事件报告因素的认识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的认识显示,不能匿名报告是影响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37.42%)。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医、护、技人员在14个方面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另外,针对影响医务人员报告行为的因素,提出了3个可能促进报告行为的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如果报告是匿名的,有52.95%的医务人员选择会报告,40.81%的医务人员选择可能会报告;如果报告行为受到鼓励,55.35%的医务人员选择会报告;39.70%的医务人员选择可能会报告。如果医疗不良事件当事人不会受到处罚,则有56.18%的医务人员选择会报告,另外有37.25%的医务人员选择可能会报告。医、护、技人员在这三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医务人员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主体。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报告意愿和报告行为[5]。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30家医疗机构1796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对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医院管理者了解医务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现况提供较好的参考。
3.1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可度和知晓率调查显示,76.23%的医务人员表示清楚或非常清楚医疗不良事件的含义,并且82.60%的医务人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可以改善医疗安全,但是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知晓率低,只有40.48%的医务人员知道3个报告系统的存在,42.48%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系统,有17.04%的医务人员对3个系统全不知晓,并且这个结果受医务人员年龄、工龄、职称、职务的影响较大。年龄大、工龄长、职称高的医务人员,对报告系统的知晓率要高于年龄小、工龄短、职称低的医务人员,有职务的医务人员也要比无职务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高。但是不同工作岗位人员对报告系统的知晓率无差异,即知晓率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岗位无关,这与Evans等[6]人的“护士对报告系统的知晓度高于医生”研究结果不同。
3.2医务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的培训率较高80.07%的医务人员表示参与过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方面的培训,其中,护理人员的培训率最高(84.53%),医技人员的培训率最低(67.82%)。此外,医务人员的年龄、工龄、职称、职务和医院等级对培训率都有影响。年长,工龄长、职称高、有行政职务的医务人员比年轻、工龄短、职称低、无行政职务的培训率高,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率高于二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率。医务人员的培训率反过来影响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含义的了解、报告系统的知晓和报告作用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过不良事件报告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含义的了解、报告系统的知晓和报告作用的认识明显高于未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因此,还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培训,让其了解目前国家的报告制度和报告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的目的、作用、报告的工作流程等,尽快提高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
3.3不同医务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率存在差异64.53%医务人员表示在工作中遇到过或看见过医疗不良事件。其中,有71.52%表示报告过所遇到或看到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相对较高。但是不同医务人员的报告率存在差异。医务人员的报告率受其工作岗位、年龄、工龄、学历、职务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的报告率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与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一致。30~49岁人员、工作时间在1~29年的人员、本科学历、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等有职务在身的医务人员的报告率相对较高。此外,不良事件报告率还受医务人员培训情况的影响,参加过不良事件报告培训的医务人员的报告率明显要高于未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对报告系统的知晓率也影响其报告率。
篇8
关键词:法律援助现状人权保障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机制,健全人权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法律制度。①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政府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援助法规《法律援助条例》,已于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保障贫、弱、残等弱势群体平等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机制度的确立。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在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突出了为见义勇为行为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重点,率先制定了《成都市见义勇为法律援助暂行办法》,特别是三月份经终审的张德军见义勇为法律援助案件,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南方周末》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一、成都市法律援助的基本概况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其下设有20个区县法律援助机构,设立100个法律援助机构乡镇社区站点。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是国家从司法制度上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对经济特别困难的群众实施司法救济,以体等这一司法原则的最终实现。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0人,隶属于成都市司法局,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多人工电话咨询等法律服务;指导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工作。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在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成都大学成立了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妇人具有律师资格,下设综合科、业务科。其主要职责是:免费受理公民的法律咨询,并经常向社会公众宣传法律知识;为各种法律援助对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设法律咨询热线,免费为公众提供联、市残联、市总工会、成都大学工作站。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经费由成都市政府预算拨款,并设立法律援助基金,接受社会捐赠。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受了15万余人次的法律咨询,了3000余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了4200余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二、成都市法律援助取得的成效㈠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成都市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委会健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产业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和解决问题,切实加强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建设,积极为农民工、贫困残疾人、下岗职工、妇女儿童等社会贫苦群体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成都市援助案件办案数量每年增长近20%,办案质量也不断提高,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成都作出了积极贡献。㈡设立社会法律援助组织。都市司法局与成都市工会、妇联、残联组织相互加强沟通和协调下,法律援助中心市总工会、妇联、残联、成都大学四个工作站建立,这些社会团体逐步承担起一定的受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职能。㈢“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的开通,它是以法律咨询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由成都市执业律师每天义务轮流值班解答咨询,方便了市民咨询法律问题,及时为咨询者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极大的满足了全市广大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受到了市民的良好评价。㈣发展全市法律援助援助律师队伍,每个区、县法律援助中心不少于3名法律援助律师,使之成为直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主要力量,还不同程度地吸收红市了一批专业突出、素质较高的人员,增强了法律援助力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效率明显上升。㈤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积极开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成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急服务队和区(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实行24小时内受理制等,并对农民工经济困难状况一律免于审查,以实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法律援助便捷措施。㈥分解法律援助案件总量成都市近年各类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如下表所示成都市各类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件)法律援助机构工作承办社会律师承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社会组织人员承办
2004年785706380
2005年394161736117
2006年25981425235(七)扩大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倾注对法律援助的奉献与爱心,通过开展法律援助爱心活动、成立农民工应急服务队、组织送法下乡律师宣讲团、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大型咨询活动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三、成都市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㈠宣传力度不足随着成都市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且有大批“外来工”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使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求助于法律援助部门或者法律服务者,于是采取其他非法手段,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大多集中在基层,所以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然而一些县、区法律援助机构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够,怕宣传多了,老百姓找上门来,应接不暇,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越不宣传,老百姓就越不了解法律援助,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也就越困难。
㈡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直接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作用的发挥。在法律援助案件所涉费用中,由于诉讼费用以及相关部门收取的调查取证、坚定等所收取的费用相对困难群众的收入来说较高,而法律援助机构又无力承担这些费用,虽免除了法律服务费用,受援人最终因交不起相关费用,或者无法进入司法和仲裁程序,或者得不到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援助的效果大受影响。㈢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及其需求的矛盾突出据了解,成都市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在4000件以上,而按成都市现有的1300多名律师每人每年免费办理2件计算,每年最多也只能办2600件,而这当中缺口很大。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量,却不能予以满足。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四、完善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其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故有必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针对是法律援助的现状,联系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实际,笔者拟对完善成都市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篇9
1.1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有67%的病人认为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首选因素,有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业务素质不高,难以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与诊疗技术不高存在误诊漏诊有关。在问卷调查中有60%的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沟通意识比较淡薄,对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服务不够,语言生硬,态度冷漠,难以沟通交流;“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看病难,看病贵”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改善不多;由于医疗质量监测分析和安全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加上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不力,引发甚至产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安全事故。
1.2医院在内部管理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
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等收费标准和手术检查安排等公开透明度不高。群众的投诉机制、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还不够顺畅。医院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2对策和建议
2.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建氛围
应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医疗环境,促进医院平安稳定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高度,把平安医院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及其相关职能科室层层抓。医院成立创建平安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并将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医院要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重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为努力打造平安医院的氛围,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全院职工动员大会,部署创建活动工作;通过横幅、板报、电子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全职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医疗安全、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及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培训;定期进行“三基”培训和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活动,让平安医院的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开展。
2.2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主题。重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提升工作,按照平安医院建设的要求教育引导进一步重视对全体职工的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医患沟通的形式内容在逐步提高。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重点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认真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建立完善医疗费用查询制度,重视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
2.3重视患者的投诉,妥善调处置医患纠纷
针对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医务部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列为维护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真抓实干、扎实的推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了与司法局医调委、公安、保险、法院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联络沟通,主动上门听取相关部门对做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建议,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研讨会,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对医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工作整体合力。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内部沟通、应急处置、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救助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科学有效的处理我院医患矛盾纠纷。
2.4构建内部安全防范体系,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全面执行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工作重点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落实义务消防员等,维护医院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医院内部消防设施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内部安全隐患。制定和完善防灾害事故和防等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医院内部重要部位和重点科室、部门的安全管理,安装监控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加强对各类毒麻药品、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防发生流失事件。积极争取公安等执法部门的支持,整顿医疗秩序。
3效果
篇10
2011年实习生中专10名大专40名本科10名,2012年实习生中专15名大专45名本科10,2013年实习生中专5名大专40名本科15名共190名,均为女性。
2不同实习期的心理问题
2.1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心理问题
2.1.1心理压力过大
不同学历年龄的实习生心理压力不同,普遍都有焦虑、恐惧。从校园学习到医院工作,对于医院及不同科室的陌生环境。接触不同的患者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年龄性格各不相同带教方法也不同,实习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害怕担心中药记不住,担心穴位找不准,护理操作怕出错。担心老师会训斥自己,害怕与带教老师交流。担心与病人交流怕病人说自己是实习学生不让自己护理学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1.2对中医护理中药好奇心心理
从理论学习中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护理实习生感到中医医院的各项操作和综合医院不一样,对中医穴位注射操作就比较陌生,穴位注射操作难度大,因中医穴位注射承担的风险较大,一般老师也不会让实习生动手。对实习生来说很好奇
2.1.3急于求成心理
中医中药药名较多针灸掌握比较难,实习护士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想让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实习护士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科室较忙老师讲解的不是很仔细或讲的太快实习生还没有理解,实习生感到很困惑。
2.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心理问题
2.2.1动手欲望心理
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基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医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到了轮到新的科室,就会问老师哪项护理操作自己能动手,护理实习生会自信的告诉老师自己掌握那些中医知识以及技能,实习生对自己能胜任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2.2满足心理
护理实习生有满足心理,对于中医护士来说,她们认为,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每天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她们想象的难,只看事物的表面,在实习中她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自满的心理不需要再学习中医新的知识想法,中医中药精髓博大不是在很短时间能够掌握的,实习学生要虚心学习中医的精神及精华。
2.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心理问题
2.3.1厌烦心理
当中医专科护士实习到此阶段时,觉得护理工作繁重、乏味,疲惫,每天重复一样的护理工作:打针、发药、贴敷+TDP、拔罐、护理健康宣教。再没有刚实习的新鲜感。
2.3.2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此阶段中医医院实习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感觉中医护理工作与学校想象的有实际上的差距,加上社会传统对护士的偏见,时常会有不想做护士想法,影响到最后阶段的实习。对于医院来说,中专护士的文凭太低,中医学院相对较少,所以聘用的机会较少。在投完简历屡屡被淘汰时,她会着急,无法正常的实习。本科实习生通过一年的实习又感到自己选错了专业有不想干护士的想法出现了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3实习生在不同实习期的心理对策
3.1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对策
对于刚刚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习生,首先带教老师应该态度和蔼了解实习生的需求了解实习生心理需求,带领她们熟悉病区工作环境,尊重学生,这样实习生才不会对带教老师产生害怕的心理。带教老师也要认真、自信、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基本中医中药知识。满足她们的求知欲望。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实习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对策
此阶段的实习护士她们对临床护理工作一知半解,自信心高,甚至达到自满心理。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实习生,将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穴位系统给她们进行讲解,并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对于她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便改掉实习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护理操作的习惯,让同学了解中医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同时带教老师也要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各类护理学习班,鼓励实习生去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带教老师要培养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注重实习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3.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