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19 03: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白居易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代文学论文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白居易诗一向被称为“浅切”(李肇《国史补》卷下)、“俗”(苏轼《祭柳子玉文》,《东坡前集》卷三五),甚至有“老妪能解”之说(惠洪《冷斋夜话》)。这些评论和传说都是就白诗的整体印象而言,而且有夸大贬斥之意。“老妪能解”更明显出于宋人臆造,与白诗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白诗按照作者本人所划分的类别,其语言运用和风格也存在着一定区别。其中,在语言斟酌上用力最多的,当属讽谕诗和长篇排律(当然,与白居易的艺术天性更为吻合、写得最为优美的应该是《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写得比较随意的,则是闲适诗和其他律体诗。 一 讽谕诗的用典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语言运用提出过明确要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全篇其实都是言必有据,这里提出的质、径、直、切四条标准都有来历,其涵义与所谓“俚俗”绝不相同。《荀子•性恶》称:“少言则径而省。”《论衡•正说》有所谓“径直之文”。《汉书•司马迁传》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辩而不华,质而不俚”(3)。《文心雕龙•明诗》称古诗“直而不野”,“怊怅切情”,《体性》赞赏“辞直义畅,切理厌心”,《比兴》谓“比兴虽繁,以切至为贵”。根据以上典据,可知“质”的意思是质实、真实,“径”的意思是不费言、不迂曲,“直”的意思是坦直真率,“ 切”的意思是表达(包括运用比兴等手法)真切易晓。这四条标准都是就文人创作传统而言,并且以某些经典作品为典范。它所排斥的,仅仅是文人创作传统中的另一类华丽、空洞、繁缛、迂曲的风格;不但不排斥典雅庄重的风格,相反,恰恰要以它的方式努力达到这一风格。此外还应注意,《新乐府序》所言还不能涵括讽谕诗中的另两卷五言古诗,五言古诗中由于包含大量兴寄体作品,其风格当然更显得古雅典重。
这种风格要求直接体现在讽谕诗的修辞和语言选择上。与人们可能有的“俗”的印象相反,讽谕诗中大量使用了来自经、史、子及前代诗文的典故和书面成语。有些作品为追求特定效果,几乎句句有经典来历,如《贺雨》。当然,《新乐府》中也有少数作品几乎不使用典故,如《卖炭翁》、《阴山道》、《紫毫笔》。但这样的作品数量极少,不能代表讽谕诗的总体情况。以下是对讽谕诗中五言古诗与新乐府杂言两类作品使用典故(事典)和书面成语(语典)情况的统计结果: 《杂兴三首》:楚王多内宠。(昭七)吴王心日侈。(哀元)伍员谏已死。(哀十一)《赠樊著作》:虽有良史才。(宣二)《感鹤》:况乘大夫轩。(闵二)《赠内》:冀缺一农夫。(僖三十三)《寄唐生》:功高虞人箴。(襄四)《寓意诗五首》:白水指为盟。(僖二十四)《答桐花》:雄鸡自断尾。(昭二十二)使用其他书面成语的,约930例(4);其中《诗经》77例,《尚书》25例,《周易》23例,《礼记》37例,《左传》40例,《论语》29例,《老子》15 例,《庄子》29例,《楚辞》29例,《史记》39例,《汉书》35例,汉代文(赋)约40例,古诗20例,六朝诗约140例,六朝文(赋)约90例(其他略)。下面也给出《左传》的用例:
篇2
文/大众
夏禹甸老人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生于1913年11月14日,他少时酷爱中医,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十分仰慕,可惜那时家贫没有入学深造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后,夏老终于自学成才,1947年他的著作《伤寒论新诠》问世。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新闻,因此他成了医学界令人瞩目的人才。解放后,他被调入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工作。20余年间,他编写了《临床常用中药手册》、《方药备要》等著作和大量教参资料,对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习、临床帮助极大,影响波及全国。
夏老身为国学中医大师,深得养生之道。他生活简朴,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比起生命来说,什么事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长寿的关键。
夏老说:“我的养生经验有四个‘得’字,就是吃得、拉得、走得、睡得。”90岁之前他一餐可吃2碗饭,90岁以后,每餐只吃六分饱,粗茶淡饭,不多吃荤,小菜水果天天吃。夏老的消化功能正常,每天定时大小便。他每天还要到校园里走上一二次,每次半小时,天气好就多走一些,累了就在路边坐一坐,不让自己过分劳累。因为生活有规律,想得开,夏老从不失眠。
孙菊生:靠练书法强健身体
文/刘春友
期颐老人孙菊生出生于1913年,是享誉画坛的书画大家,他画的猫活泼精妙,意趣盎然,且书画相映,被尊为“猫王”。
孙老幼年时,体弱多病、畏寒怕冷,成年后身体却愈发康健,极少生病。已是百岁的“猫王”童颜鹤发,精神矍铄,一缕银须飘洒胸前。孙老讲话时中气十足,思维敏捷;创作时运笔稳健,妙趣横生。问及孙老长寿之道,他常言:“身体好、精神爽完全得益于我的职业。教书、读书、写诗作词、画画让我颐养天年呐!”纵观孙老一生,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惊忧宠辱贵贱,活得超然洒脱,“我从不知愁,虽然一生多遇坎坷,全能泰然处之。”
孙老痴情翰墨丹青,终生不辍,这也是他益寿延年、安享高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孙老在书画创作时,从不翻旧稿,笃信推陈出新,反对重复过去,他认为,创作一定要勤于用脑、精心构思,不断锐意进取。他介绍说,书画创作是最适合自己的锻炼:“写字作画时需澄心闭息,精神专一,排除杂念,因而可迅速入静。在安心入静,呼吸调匀后,使心与息相依,意与气相合,最终才能达到意收笔端、抒怀写态、酣畅淋漓、乐以忘忧的效果,可调身、调心、调息。”
孙老还酷爱读书,好学深思,不断充实自己,兼得养性修身。他认为,读书时气定神闲,宁静超然,可以融入“豁然贯通”的特殊境界。但孙老时常告诫自己,适度为上,切勿劳心过力,损害身心。
李谷一是个“野菜迷”
文/王尚来
李谷一平时并不怎么爱运动。但有两样一直坚持,每天喝足够的水和保持充足的睡眠。李谷一还是位野菜迷,对此颇有研究。她平日很喜欢吃野菜,认为野菜纯天然、污染少,而且营养丰富。
篇3
新学期伊始,拿到新书,一看有词,我非常高兴,因为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而且词还有一个好处,能够让学生仿写,记得我小时候学习古诗文后,就喜欢模仿着人家的词语、句式自己写一写,由此产生了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我想,可以让我的学生也试试。也许,能冒出几个小词人呢。于是,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我自己先仿填了一首给学生引路。
课堂上,学完全词,我告诉学生:“白居易忘不了美丽的江南,老师也忘不了自己可爱的故乡,于是,我模仿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也填了一首词,来赞美我的故乡云雾,下面就请同学欣赏老师填写《忆江南》,听听我的作品怎么样。”当我生情并茂朗读我的作品时,从学生那好奇,赞叹的眼神中,我得到了信心: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朗读完,我问学生:“你曾经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曾经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你可以像老师一样,模仿白居易的词作,填写一首属于你自己《忆江南》。“学生们都显得很有兴趣。纷纷拿起笔,试着填起来。
作业交上来,完成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全班63人中,有51人掌握《忆江南》词牌的句式要求,而且在词中写景能抓住特点,遗词造句比较优美,有的学生的作业比我试添的那首还要好。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了“现代诗人”的字样。我又专门抽了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词作”在小组交流,在全班朗诵,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高采烈的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我心里真是高兴,不管学生填得是否合乎平仄,是否富有文采,这都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这次尝试,我让学生对词产生了兴趣。在学生自己填词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是在缩短自己和古文化之间的距离。由事后的效果来看,我的这次尝试是成功的。班里掀起了一股收集古诗词、积累古诗词、学生填词牌的热潮。
附录: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云雾好,风景旧曾谙。早春茶园青青色,晨起春雨细如丝。能不忆云雾?(周贤琴)
音寨好,风景旧曾谙。山上李花白如雪,田中油菜黄如金。能不忆音寨?(罗雪丽)
篇4
那是在天天六岁那年的三月,那天,是个周末,我带天天到桂湖公园玩。路上,天天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说好。可是不知道怎么的,肚子里故事倒是不少,适合给天天讲的实在太稀缺。《西游记》故事他也很熟悉,《三国演义》的很多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讲希腊神话吧,又记不住那些长长的名字,此刻附上心头的只有几首唐诗,于是“敷衍”天天:
“爸爸给你讲一个诗人写诗的故事好吗?”
“好好!”天天倒是兴致勃勃。
可是到底讲什么呢?我抬头四望,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指头新绿初绽,春意盎然,干脆就讲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吧!我开始给天天大声讲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
我话音未落,天天马上大声插嘴: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嗯,说得真对!”我从来不放过对孩子表示赞许的机会,更欣赏他在我讲的时候随时插话,因为这说明孩子的小脑袋在跟着我一起转,也许有时会转到别的地方去,但如果没有自由的想象力,孩子怎么会“跑题”呢?
答应了孩子要讲故事,那么必须还是得有故事的样子,我心里想:把诗人写作诗歌时的背景连着诗歌一起介绍,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吗? “天天知道,杜甫是中国的大诗人,不过你知道吗,杜甫还在我们成都生活过几年呢!当时,他就住在爸爸带你去过的杜甫草堂。那时候,杜甫有个邻居,叫黄四娘,黄四娘有一个爱好,你知道是什么吗?”天天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他:黄四娘最喜欢养花了,她养了很多很多的花,有一年春天,就跟现在一样,她花园里面的花儿都盛开了,杜甫在花园里游玩,欣赏着这美丽的繁花,还有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啼叫,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天天听得出神了,握着我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努力想象一千多年前的鲜花。
我继续讲:杜甫心里就想啊,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一定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我把诗歌给天天背了一遍,根本用不着多余的解释,天天就完全理解了这首诗。
而这次经历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是,他从此觉得古诗很好玩。又好听,又有故事,一石二鸟,因此就开始经常缠着我要讲诗词故事了。
对很多人来说,古典诗词仿佛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塑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古典诗词距现在过于久远,一些语句连家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孩子讲。其实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从语言发展的角度上说,古文与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阅读古文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对大多数经历过正规教育的家长来说,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其次,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一般语言都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生僻字词,加之儿童古诗词读本大多有较为准确的注释,父母粗看一遍,理解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直接给孩子讲,似乎情节性弱了一点,孩子也不会满意,所以,我采取的是背景加释义的方式,在讲一首诗之前,先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再将背景与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简陋”,不过这种情节上的简陋往往可以以诗歌的音韵、节奏、内涵之美来弥补,因此,孩子一般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自从那次去游桂湖公园给天天讲了杜甫作诗的故事之后,天天对诗歌故事的兴趣陡然增加,天天睡觉前都要我讲诗词故事,于是,我就用这种方法,给天天讲了很多诗词。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我先给天天讲了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原来是个大官,后来因为被人陷害,就被贬到江州当一个小官了……
“江州是什么?”天天是个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我耐心给他解释:江州是一个小地方,这里也很穷,大家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白居易在这里也就交了不少朋友。
有一个冬天,天很冷,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不过古代的酒跟现在我们喝的白酒啤酒不一样,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很老练地进行了解释。
我笑了:是啊,可是,一个人喝酒太孤单,白居易想请一个朋友来一起喝,于是他就想到了刘十九。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白居易是诗人啊,所以他的信也是用诗来写的:我刚酿好了美味的米酒,小小的泡沫浮在酒面上,就像绿色的小蚂蚁。我温酒用的,是一只小小的红泥的火炉。天晚了,看来要下雪了,我的朋友啊,你可以过来喝一杯吗?
我给天天解释了这首诗,又给天天读了一遍,没想到的是,他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后来呢?”
我楞了一下:白居易诗里面没有讲后来怎么样啊?不过为了不让天天失望,脆就根据诗意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了这首诗,高兴极了,马上跑过来和白居易一起喝酒,两人正在喝酒的时候,天就下起雪来了,外面天寒地冻,里面两个人喝着烫过的热酒,聊着天,真快乐啊!”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古代,诗歌本来就是诗人们用来记录人生经历、抒发个人感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说,每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蕴含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说,也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特点、创作背景,才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一首诗。而在给孩子讲诗歌的时候,将诗歌讲解与背景介绍适当结合,将单纯的意义讲解变成立体的背景、诗人、内容介绍,既比较全面地让孩子了解了诗歌,又更受孩子欢迎,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我们注意阅读和积累,就会发觉,很多诗歌背后经常都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了《问刘十九》之后不久,我又给孩子讲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那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有成都难得的阳光。“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索性让他自己“点菜”:天天说讲什么诗词吧?
他想了一下说:“讲那个白居易的什么古原草……”
我笑着说:“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吧?”
“就是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天应该是从他的诗歌碟子里听到这首诗的。不过看样子他对这首诗大致意思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不给他一点新鲜货色,估计是无法让他满意的。因此我决定把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居易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很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呢,他的奶妈抱着他,就指着屏风上的一些简单的字念给他听,后来他会说话了,居然那些字就都认识了。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写诗。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的诗就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就到了长安去。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看,所以,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诗人顾况的家里。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大诗人呢?”
天天觉得自己诗歌“造诣”已经很深了,对现在居然冒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诗人觉得很奇怪。
我笑了笑,继续讲:“顾况在当时很有名,不过现在不是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把自己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谁知道啊,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就哈哈大笑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
六岁的天天一下子很没能明白这个文字幽默。我跟他解释:“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意思就是白白居住很不容易,他在跟白居易开玩笑呢!天天明白了,也跟着咯咯地笑。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歌的人,在京城白白居住也是很容易的啊!”马上派人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我知道天天对这首诗已经比较熟悉了,答应得很干脆。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我们刚背完,天天就着急地说:这首诗的前面我明白什么意思!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后面什么意思呢?”后面四句,天天却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现在又要送我的好朋友离开了,这里的王孙就是指作者的好朋友,萋萋满别情就是说,我的心里就像这凄凄的春草,充满了离愁别绪啊!”
“哦,我明白了。”天天点着头说。我没有要求他,他自己又大声地把这首诗背了一遍,古人说,读书切忌太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天天倒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个理念了。
篇5
首先,白居易虽然对女色惑人进行了讽谕并提出警诫,但同时也强调了男性的责任。
在《长恨歌》的创作中,白居易对李杨的爱情悲剧持有明显的同情态度。虽然他对女色惑人发出了讽谕,并确实曾欲“惩尤物”,但并没有把惑国的责任全归在杨贵妃身上。在诗歌中,白居易同样指出了唐玄宗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多年御宇求不得”,由此才有后来的“一朝选在君王侧”。可见,诗中同样强调了唐玄宗的责任。女色固然可以惑人,但是如果男人个个都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怎么还会有惑国一说呢?
《李夫人》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其诗前段主要写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怀念,结尾发出了“伤心不独汉皇帝,自古及今皆若斯”、“人非草木皆有情”的感叹,对充满人性味的人间痴情表现出一种理解态度,只是认为若给帝王造成致死难忘的感情伤痛甚至影响到朝政时,还是“不如不遇倾城色”的好。可见,白居易并没有让女性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他也强调了男性自身的责任。
其次,白居易在对女性婚姻命运的热切关注中,批判了婚姻门弟观念,并对被男子或男子家人遗弃的女性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婚姻的等级制度历来是封建礼教的一个组成部分,“门当户对”的门阀观念是封建婚姻中难以改变的标准,经济地位成为决定婚姻对象的决定因素,这种门第关键使寒家女无人聘问。针对这个问题,白居易曾叹息“寒地生材遗校易, 贫家养女嫁常迟”(《晚桃花》)。在《议婚》中,诗人从物质生活决定婚嫁命运的严酷现实出发,对比了贫女与富女的不同遭遇,为贫女鸣不平,同时,也对富家女“轻其夫”贫家女“孝于姑”的不同品行有所褒贬,体现出白居易重人品的婚姻观念,体现出他对女性美好品德的尊重,这在批判婚姻门第观念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井底引银瓶》的题下小注虽是“止奔”,但诗中却把女主人公作为正面人物进行描写,她有着美丽的外貌和活泼的性格,因对爱情的憧憬而毅然与男主人公私奔,但“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频繁”,最终被男家赶出家门,弄得她想回娘家也是“悲羞归不得”。这位女子与男子相比,大胆地反抗封建礼教,具有较强的婚姻自主意识。诗人对她虽有“奔”之微词,但也有着明显的同情。作者塑造出的这个女子形象及其命运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正是封建礼教及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这位美丽的女性。同样,在《母别子》、《太行路》、《续古诗十首》其七中都有类似的不幸的女性。
再次,白居易对失意宫妃及普通宫女的命运表现出同情态度,对后宫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白居易对失意宫妃及宫女的同情,从上一部分分析的《上阳白发人》可见一斑。另外还倾诉了她们的绝望“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蒸笼坐到明”《后宫词》)、她们的无奈“不知遗旧爱,何处作新恩?”(《怨词》)等等。同样由于对宫女不幸命运的同情,白居易歌颂了唐玄宗“怨女三千放出宫”(《七德舞》)的举措。并且,在他的以宫女为题材的作品中,没有以欣赏宫女舞姿为内容的。
这种“怜幽闭旷怨”的主题在白居易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王昭君二首》中,诗人对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怜悯之情: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然而王昭君的悲剧已过去几百年了,而惨无人道的后宫制度非但没有废除,反而愈演愈烈。老百姓们只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疤痕”(《过昭君村》),以毁容来表达她们对后妃制的抵触情绪。
最后,白居易在作品中揭示了劳动妇女恶劣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对劳动妇女深切的同情。
篇6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彩导入诗歌教学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彼得・克莱恩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首先可以运用音乐和画面再现诗歌的意境,导入新课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春版二年级《忆江南》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江南的美丽景色,通过老师唯美的语言描述和画面的呈现加上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更自然地走进本课。
师配乐: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这里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这里古典园林,曲径回廊;这里小桥流水,古镇小城;这里浓浓细雨,别有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新课导入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
二、运用多媒体,课前查询诗人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古诗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询、搜集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就喜欢行旅江南,后来又在苏杭做官五年,江南风光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回到洛阳12年后,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但是由于诗句的难懂,教师运用多媒巧妙地把词、作者、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再加上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将资料编辑制作成小卡片。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字斟句酌,体味语言美
古诗人用词非常精练,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传统的古诗教学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上古诗词课时智力因而枯竭。而现代多媒体就想一顿丰富的大餐通过色、香、味、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例如,《忆江南》这首诗一个“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字。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蓝”理解得不到位,有的学生说蓝是蓝色的意思。所以,教师借助网站图片为学生讲解,“蓝”是一种绿色植物,能够提取绿色的燃料。通过直观的图片,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学习古诗文中的汉字计算机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学习“忆、胜、曾”字,多媒体就好比小导游,带领孩子们理解字义,分析字形,他们需要的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趣,理寓工中”的教学形式,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目的。我在教学完《忆江南》后,播放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和那里的百姓建立起深厚友谊的录像,让学生产生了“风景就曾谙”的感觉,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学生的心灵受到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会产生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这样,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不但把握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而且培养了语感,更在朗读中感受到白居易不仅回忆的是江南的景色,还回忆的是江南人。
篇7
内容美古代诗歌在内容方面可分为思乡诗、边塞诗、爱情诗、赠别诗、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言志诗等。在赏析时,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诗,然后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志趣。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陈子昂前思古人、后念来者,感叹人生有限、壮志难酬,读后一种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古诗,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山行》(杜牧)等都属于写景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当然有的诗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既可以是思乡诗,又可以算作写景诗;《黄鹤楼》(崔颢)既是怀古诗,也是写景诗,还可以归到思乡诗里。但大部分诗都可以在以上类别中找到较为明确的归属,可以根据所在类别从内容上加以赏析。
想象美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在通常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意大利的维柯也认为“诗只能用狂放淋漓的兴会来解释,它只遵守感觉的判断”。奇特而丰富的想象是诗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李白“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想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是想象;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也是想象,大胆超俗的想象,营造了诗歌所特有的意境,再造了一个瑰丽奇绝的世界。品味诗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地方,联系作者借以想象的媒介,或山,或水,或情,或理,品出诗人的旨意,不也是一种很好的赏析吗?
音画美诗歌与绘画、音乐等很多艺术形式之间都有相通之处。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不妨就其《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看一下。首先是构图简洁明快,大漠、长河、孤烟、落日,都是表现奇特壮美的塞外景色的特有事物。大漠辽阔无垠是面,长河蜿蜒而行,孤烟直冲云霄是线,落日是圆。其次笔力苍劲,“漠”是“大”,“烟”是“直”,“河”是“长”,“日”是“圆”,四个形容词逼真传神,真乃神笔。在用色上,黄沙、灰烟、白水、红日交相辉映,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不仅王维的诗,很多写景诗都可以从绘画的角度,从构图、线条、用色上加以赏析,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等都可以从这个角度赏析。除了绘画,还可以从声音这一角度来欣赏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是以动写静,有着禅者的虚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借猿声表达船行之快,突出李白的兴奋与喜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是作者在繁华欢娱的歌管笙箫中听出了亡国之哀。很多诗用声音叩响了我们的心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用耳朵来欣赏。
修辞美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提高表达效果,这应该就是修辞。而生动、形象、凝炼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因而大部分诗歌不约而同地采用修辞来写景抒情,表情达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运用对偶,景象开阔,笔势流荡,接着连用两个比喻,“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映水中如天上飞来明镜,云结天上似空中平添海楼。“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都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形象感人。其他如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在古诗中也较为常见。立足古诗内容,把握修辞特点,说出其表达效果,对于一名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算是达到应有的欣赏水平了。
篇8
因此,如何努力解决考生背诵过关与默写出错的矛盾,实现从口头到笔下零距离零误差,杜绝古诗文默写题型失分,是中考复习备考时须用心应对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就从古诗文默写题型分类、备考策略和考查变式的角度,对甘肃省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中古诗文默写题目略作分析,以期有助于广大师生复习备考。
一.补充性默写
这种题型或给出上句,要求考生补充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考生补充上句,或给出中间句,要求考生补充前后句,旨在考查考生由此及彼,准确对应的记忆能力和书写能力。
真题再现:
2007年:(1) ,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2)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008年:(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
2010年:(1)“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都是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011年:(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岁寒, 。(《论语》十则)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备考策略:作为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古诗文默写题型,补充性默写的难度在于“给出下句,默写上句”这种逆反思维定式的考查,考生复习时“熟读成诵”之余尚要“倒背如流”,背得出更要写得对,力求句句不含糊,字字不模糊。
二.理解性默写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句的含义及其作用,针对题目的具体限制默写与题意对应的相关文句。
真题再现:
2010年: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才能够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空荡荡的山中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这是王维的诗句“ , ”所表达的意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 ?”也认为美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缺少“闲人”而已。
备考策略: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结合课文注释、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全面加深对相关诗文的理解,记其文字,知其含义。具体做题时,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题目给出要求默写的文句的意义或在诗文中的作用,避免模棱两可,确保答案的针对性与正确性。
三.拓展性默写
这种题型属同类归纳性默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规定的诗文类别,调动积累,举一反三,展开联想,触类旁通,默写出相应诗文内容。
真题再现:
2009年:诗词之中有四季。早春时节,白居易说:“几处早莺争暖树, 。”盛夏时节,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中秋月圆,坡说:“ ,月有阴晴圆缺。”隆冬雪后,说:“江山如此多娇, ”
2010年: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和画,可谓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众多诗人的刻画中,更加丰满起来。请任意写出两句与“岁寒三友”相关的诗句。
2011年:孔夫子说仁者爱山。陶渊明爱山,让他感受“采菊东篱下, ”的平静;杜甫爱山,让他领略“ ,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苏轼爱山,让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的哲理。
备考策略:考生平时必须重视名篇名句的积累,博学广记,积少成多。考试时,腹有诗书,才能随意抽取,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四.应用性默写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实际运用古诗文的迁移能力,即如何发扬古为今用的精神,引经据典,充实现代汉语用语过程中的文化底蕴。
真题再现:
2007年:初中即将毕业,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表现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作为送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 。
2008年:人们常用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 ”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009年:(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员边击缶边吟诵《论语》中“ , ”一句,喜迎各国嘉宾。
(2)好友相别,我们可用王勃的诗句:“ , ”送友人,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相隔再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备考策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做迁移练习,在写文章或说话时自觉引用名句,增添文采,从而透彻理解名句含义,明确古今结合的切入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具备将识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
篇9
洛颜生:对此,我只想说――撕得好,再撕响些!
香山粉:李白的粉还真正好笑,说起来你家大大一边喊着职粉成天刷存在,炒热度,回回打开今日大唐热搜榜都有你们,边塞诗有你们,闺阁诗有你们,怀古诗还特么有你们!一边白莲花似地“皇上,皇上咱们不约”,我就呵呵了。要说拉郎配,扯皮cp,难道不是你家扯得最欢吗!孟浩然都有cp了好嘛,当人家王右丞是死的啊(人家水表圈都不稀罕和你唱和),拼不过人家温润如玉朝堂宠腻攻,就暗搓搓写什么“吾爱孟夫子,唯有敬亭山”,被指出来,就说“你们想多了”……
无边风月回复香山粉:白居易粉劝你们一句,有空来踩我家这位,不如回去多给你家爱豆炒炒热度,榜单都掉到第几名了,放过我家太白好吗?
遗世芳华回复无边风月:圈里哪有什么白莲花,你家一大老爷们还卖小白莲人设,居然还叫自己“青莲”,脸是有多大?
一叶知秋:静静地看你们撕,最好撕得两败俱伤,我大杜甫才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好湿人。
掐架专用回复一叶知秋:同意楼上,白居易粉不要太嚣张,你家那半文半白的诗能登大雅之堂吗?拜托毕业证拿出来遛遛先。还是我家杜甫哥哥好,当过兵的男人最帅了,么么哒。
迷迷瞪瞪:李白和白居易这俩过气诗人居然还有粉丝撕?是请水军炒热度吧!我们苏轼写词作诗做饭那个不分分钟甩这俩一条街?现在的粉丝眼光真是越来越不好了。
烟雪杨柳回复迷迷瞪瞪:切,三苏捆绑炒作,买一赠二,字不够家属凑,还不是抱欧阳修大腿的货,还说别人水军,你才是水军。你家主子行贿你造么,“糖送家”,我们都懂的!
光说不练:哈哈哈,柳永红颜粉围观……
只是误会:突然感觉TFboy、EXO啥的都弱爆了……
慧根深种回复只是误会:娱乐圈的,起开,别掺和我们诗词圈的事儿。
长亭外:带着我家李清照欧尼默默看你们撕……
等完结回复长亭外:你们又来抱大腿,哪里都有你家粉,明明婚姻不幸福,还要天天秀恩爱。
琳琅:我李义山基本没人撕,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向往光明之暗:曹操粉静静看你们撕,然而那么牛逼伟大的诗人却总是没人想起。
道友君:看了笑得腮帮子疼,话说辛弃疾好难撕啊,连知名基友都没有一个,就是这么无懈可击。
篇10
一、故事激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加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我常常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自编或引导学生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古诗词的学习融进有趣的故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进行导入: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诗的背景,他们对诗歌自然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
二、作画赏析
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何止是王维的诗?如果我们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把诗中的画画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时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读完之后,还让学生说说诗描写的画面,再用画笔把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学生画了“日出”“江花”“江水”等栩栩如生的江南风景画。这样,学生不仅在画中欣赏江南春天的美景,还感悟到白居易作词时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吟唱体味
吟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古诗学习方法。 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诵,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咏,歌也,吟,呻也。在高声朗诵之后,通过吟唱,进一步入诗径,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在古诗教学中,这种将古诗学习转化为富有韵律的活动,深受爱说爱唱的孩子的喜爱,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进一步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教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可选用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指导学生吟唱……
四、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