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6 20:3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6、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7、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 长歌行》)
1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13、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篇2
关键词:库布齐沙漠探险事件 恩格尔系数 自助游事故应急机制
一、事件回放
2006年5月1日至6日,62名来自北京、天津、武汉的探险游客相继被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经当地警方全力营救,除一名女游客不幸遇难外,其余被困游客顺利脱险。首先遇险的是来自天津大学的13名大学生。5月1日晚8时左右,一名探险学生因体力不支昏迷。晚8时30分,公安厅指挥中心接到天津市公安局转来的报警电话后,迅速指令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和杭锦旗公安局紧急组织救援行动。经过当地公安民警三十多个小时的艰难营救,13名学生于5月3日凌晨获救。随后遇险的是三个自助探险游小组的42名游客和7名武汉籍探险者。当营救小组找到名为“单飞队”的探险小组时,队内的一名女游客已经昏迷很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体力透支严重,不幸遇难。在营救“单飞队”的过程中,一名民警也意外受伤。2006年的库布齐沙漠游客遇险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早在2005年该地区就曾发生过38名游客被困事件。
这次游客被困沙漠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探险者对沙漠严酷的环境了解不够,对可能在沙漠中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但也不能否认,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首先,公众的风险意识教育不到位,致使民众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这次事件中,遇险的游客不是大学生就是白领,文化素质并不低,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成熟的风险防范意识。在缺乏野外生存技巧的情况下,这些探险队的成员竟然进行的是无后援的负重穿越沙漠活动,每人负重达二十公斤,而且对景区人员的好意劝解置若罔闻。
其次,政府预警信息渠道不顺畅,政府对自助探险游规范不够。在库布齐,2005年就发生过游客被困事件。一年之后,类似的事件竟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接二连三地发生。这既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反应不灵敏,公共危机意识不强;也说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将游客遇险信息通过预警信息渠道及时地通报给其他游客。就全国来看,政府监管部门没有针对这种具有风险且可能酿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自助探险游制定规范制度,也没有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再次,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这次事件中充当救援主力的是当地公安干警,由于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甚至没有骆驼、沙地车,救援行动都是以徒步穿越沙漠的方式展开,往往要花费几个、十几个小时。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营救时间,而且由于没有专业的保障措施,救援民警也可能在沙漠中遇险。另外,因为没有专门的救援电话,遇险游客的报警电话都是在辗转了几个城市后才得到响应。
二、构建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7年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从1978年的0.677下降到2003年的0.456;城市从1978年的0.575下降到2003年的0.371。恩格尔系数的明显变化表明,社会公众在教育、卫生、住房、旅游方面的支出已经远远大于基本的生存支出。社会成员对公共安全、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已经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库布齐沙漠游客遇险事件恰恰说明了在我国社会恩格尔系数发生变化后,社会公众公共需求的变化和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部门没能及时在制度和行动上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需求的变化与公共服务滞后的矛盾是我国自助探险游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助探险游受到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据“优游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长假前通过网上贴吧报名自助游的人达到了9万多人,假期前的活动发帖也超过了1万条。发帖者多数是年轻白领,出发地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目的地则多为云南、、青海等。出游以高山攀爬、奇地探险为主。另一方面,自助探险游尚未纳入到政府的监管范围,安全事故多发。根据对近两年来“十一”、“五一”黄金周等假期期间自助游活动的粗略统计,有近1.5万人在自助旅游时遇险,其中200多人死亡。
这些探险事故在拷问着社会,自助探险游的安全问题究竟该由谁来负责,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该由谁来回应。由于自助探险游存在着团队结构松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弊端,有可能演变为群死群伤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所以,政府应该从公共权力人、公共利益实现者和社会秩序维护者的角色出发,关注自助探险游的安全问题,及时对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做出响应,提供必要的安全监管服务。具体地,就是吸取我国探险事故的教训,借鉴国外自助探险活动的经验,构建适应公众公共安全需求的自助探险游事故应急机制。
三、如何构建应急机制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探险事故的分析,自助探险游的应急机制应该包括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育、政府预警信息公布机制和对自助游必要的监管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建立和民间救援力量的参与等要素。
首先,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构建自助游应急机制的前提。
风险防范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具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生存态度,它强调在思考现实问题时对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充分把握,对任何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的清晰认知。公众只有具备了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够时时刻刻以谨慎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风险,也只有具备了成熟的风险防范意识,公众才可能有意愿通过学习了解更为具体的风险防范知识,而不是凭借着一时的热情、好奇和简单的想法,不顾现实中隐藏的或显现的风险因素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贸然行动。
在库布齐沙漠探险中,探险队成员的高学历与他们薄弱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恐怕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有关。有专家指出:“现在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救助这一课。”在国外,儿童从童子军、夏令营等活动中都会学习关于自我救助的内容,学校中也有相关的课程教授野外自助。而国内的孩子更热衷于学习外语、音乐等内容,形成了常识教育的缺失。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必须有所突破和变革,方向就是培养公民的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的风险意识。
其次,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是构建自助游应急机制的根本。
在大多数户外运动和旅游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户外旅游,而且景区配套设施和救援机制也比较完善。政府会建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自助旅游团队的监管和联系,景区要设立配套设施,同时细分市场设计出不同人群需要的旅游线路。在澳大利亚,同一个景区就分为基本游、背包自助游、山地车穿越游等不同线路。
政府在热点探险区域建立完善的服务和救援体系仅仅是政府监管工作的一个方面,政府还应该对自助探险游组织者的资质和权利、义务、责任方面做出明确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包括建立探险旅游申报制度;建立“领队”或导游的资格认证制度,自助游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组织者必须履行书面形式的风险告知义务,建立责任认定制度,做到责任人明确,即便是网络自助游,其发起者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告知义务和法律责任。在国外,探险队员和领队须经2~3年或更长时间的专门培训,经考核获得探险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探险活动。
政府部门的监管还包括在热点探险区域建立自助探险游预警信息制度,及时将探险区域的实时动态信息传达给探险活动的组织者和探险区域的探险人员,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再次,专业救援队伍的建立和民间救援力量的完善是构建自助游应急机制的保障。
在救援队伍的建设上,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发达国家,对遇险人员的救援以救援公司为主,需求者可以在保险公司购买紧急救援的险种。如果发生紧急情况,由救援公司最近的一个救援点实施就地救援,出动直升机或救护车,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救援体系完备的国家除了救援公司还有为数众多的民间救援机构。以美国为例,1950年成立的美国救援协会为全国性组织,各州都有它的分会,各州的分会均设有多个救援中心,每个救援中心有数十名志愿者,每天都有一人值班,遇有求救时值班员一般要通知25名左右的志愿者,要求至少有10人到达现场参加救援。在美国,救援协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而享有诸多优惠政策,救援协会、救援中心的办公地点由政府提供;协会使用的直升机由军队提供,救援狗由警方提供;救援协会购置车辆、器材等享受免税;救援志愿者参加培训和救援工作时,其所就职的部门须无条件支持,不扣薪水等等。
目前,我国户外探险者遭遇危险时,没有对口的救援单位。一般是拨打110报警,而警方虽然有义务参与救援,但苦于没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设备,救援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民间救援力量奇缺,公众很少参与救援活动。有关人士表示,从事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之间曾多次商议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或设立救援基金,但一直都停留在口头上,具体原因是因为现在这些俱乐部自身生存状况都很艰难,依靠他们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完全做不到这一点。根据这种现实情况,我国的应急管理中政府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扶持民间救援力量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民间救援力量的分散性可以保证救援的及时性,建设费用由政府和俱乐部分担,政府可以用优惠政策抵消一部分建设费用。同时,在热点探险区域,可以建立少量的政府部门的专职救援队,以便在大型救援中发挥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库布齐沙漠大营救[EB/OL]..
篇3
一、问题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重视不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70首,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农村小学有不少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现代文教学而轻视古诗文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也有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没有精心备课,只是要求背诵,有时为了赶进度,教学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此外,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也很少有人涉及到古诗文,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古诗文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的;一扫文字障碍,将生字读音、生词意思弄懂:二是串讲,把每句意思讲一遍,甚至把整首诗的意思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三是熟读成诵,在老师引读、学生齐读或学生自由读后,让学生自己朗读直到会背;四是默写检验。或是整首诗(词)或部分或名句,后通过默写来检查其背诵效果。这是最为常见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也是最为有用的应试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为麻木不仁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兴趣不浓
目前,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对背诵、学习古诗文有一种厌恶的情绪,认为学习古诗文没有实际的作用。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或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予以灌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词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古诗文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古诗文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热爱的情感,课下没有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文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兴趣?
(四)教学评价不当
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是教师共同心态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词)句及意思为主,不仅考教材上的篇目,还考课标推荐的或是课外的篇目,这对师生来讲犹如大海捞针。为保证不丢分,少失分,平时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抄写、默写,苦不堪言,因而许多古诗词的教学只能是落空了。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古诗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志曾指出:“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昧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更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文的新思路。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因为许多古诗词,教师若不借助资料、工具书,好好钻研,还无法理解意思,体会情感,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要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认识,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的语言也才会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必须确立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责任心,练好内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科学、灵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设问题,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增加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巧用多媒体,有效激活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
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此时夕阳依傍,连绵的群山远远望去,危峰兀立,在浩瀚的天地间,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有浓有淡,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得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感受群峰犬牙交错时产生各种不同景观的景象。接着,我又演示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很自然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体验,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3 教学生活化,努力保持学生兴趣。
古诗文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及美好的理想去感染、塑造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但是,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另外,古诗词教学在形式上略显单调。多停留在讲讲、读读、背背的形式上,教学形式上的单调必然有损古诗词丰厚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古诗文教学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古诗文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古诗文的意境。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或者能体会到春天感觉的地方,在那种地方讲解诗句,朗读诗句,会让学生感觉别有一番风味,也会增加学生对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小学生重感性轻理性的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改原作、学绘画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我都要分别举行两次诗歌朗诵会。在所学的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客观评价,提高古诗文的教学实效
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管理
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有可能出现的事故,为了能够迅速和有效的去开展应急措施,需要在预先就去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事故应急预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编制科学、有效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不仅能够有助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也具体的体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事故预防措施。而且能够进一步去规范和指导企业的应急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应急预案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事故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现状
早在2006年,我国国家安监总局就已经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在2009年4月,又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利用法律法规是办法来促使企业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这能够有效的去指导企业编制和评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很多企业随后就开始大力的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总体上来看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受到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各行各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都比较滞后,而且在应急预案的编制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导使得评审比较困难、报备率比较低、预案落实存在很多的疑问。当前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去正视目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里面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这种状况。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内容不完整
当前有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还只是停留在一份文件与一个规定上面,应急预案的内容非常不完整,只是去简单地说明了应急的报告程序和对象,以及如何根据损失大小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而核心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而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把应急预案分成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三种。很多企业只是对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了编制,而没有去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2、可操作性差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需要包含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关键的部分,例如对危险源的辨识以及风险分析、组织机构极其相对应的职责、信息的提取和处置以及应急响应程序等要素。但是企业在实际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时候,这些非常关键的要素往往会存在一些缺陷,使得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有的职责表达不是非常明确,容易产生歧义,使得在紧急的时候不能做到各司其职。一些应对措施描述太简单,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去进行具体分析,没有针对性,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快速操作。
3、预案衔接不畅
如果要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对应急预案进行划分的话,应急预案可以分为国家、省、地市、区县、企业等多个级别。而在这些级别里面企业级的应急预案是最为基本的,企业如何能够和上级单位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预案发挥作用。但是很多企业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对与其他部门的衔接有详细的描述。另外,因为受到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能力的限制,一些企业的应急预案的行动与应急联系也没有必要的衔接,甚至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4、缺乏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是否可行,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去检验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演练来发现制定的应急预案里面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该要定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但是一部分的企业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的应急预案锁进了办公室的抽屉,并没有按照实际的需要去进行必要的演练。
5、缺乏动态管理
应急预案是企业在万一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应该采取的行动纲领,所以并不是编制完了就不用管了,而是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的去完善。因为企业的工艺流程、企业的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如果这些因素有变动,就需要针对变化去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应急预案。但是,不很多企业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完以后就不再去改进了。
(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认识有偏差
从《办法》颁布和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对此都很重视,各个地区对为了能够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专门进行了部署,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以及报备程序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去推动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但是到目前为止各个地区的应急预案备案率是非常低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的领导没有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首先是有的人觉得《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在预案管理问题上不一定要采取这种方式。其次是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他们觉得如果要去编制一套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需要不少的投入,这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还有就是普遍有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企业不会发生事故,所以编制应急预案对企业没有什么帮助。
2、培训不到位,预案质量低
目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很难去顺利的落实,而且编制的质量也不是让人很满意,因此监管部门有更大的责任去改变这种情况。《办法》是部门规章,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但是相对应的培训没有能够跟上,使得预案的编制不能很决进行。一些地方虽然也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但是具体的培训到哪一级别,以及参加培训的企业都没有进行明确。而且培训还没有强制性,使得随意性非常大,这就给企业的预案编制与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目前的应急预案编制培训质量比较低,参加培训的单位也比较少,使得一些单位编制的预案的时候普遍存在着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还有的就是盲目的去照搬,从而使得预案的编制质量不高。
三、改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措施建议
(一)落实责任,切实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各级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办法》的学习和教育,提高有关部门的思想,确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成情况作为对有关部门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严格实施“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办法,不断明确其管理职责。将责任进行细分,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法。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单位的责任,才去能增强同煤的责任意识,进而去积极调动各级与各部门开展工作,达到预案管理高效的目的。
(二)强化培训,提高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需要去组建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安全生产工作队伍。要去努力提高安监管理的素质,能够精通业务,这样才能为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的去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管理应急预案的能力,更好的去发挖掘部门的管理具有的潜能。要能够实施企业主体责任,把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道防线。其次企业要去积极的组织开展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有关的培训。在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培训的时候最好能够全面覆盖,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重点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例如煤矿和化工等等。关于培训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领域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具有了针对性,应急预案编制才能符合实际晴况,容易被企业接受,而且预案的实施起来才能发挥预想的效果。
(三)把握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
按照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编制应急预案应该把握好以下要素: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关于对危险源和风险分析是编制应急预案编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分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也就是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编制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并且要充分的去结合直接经验分析法,全面的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很多的应急预案中都详细的介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但是并没有去明确相关人员指挥链条。如果相关指挥人员不能及时开展工作的状况下,那么应该由谁来进行指挥,缺乏明确的说明。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管理图,不断的去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传递链条关系,并说明如果第一指挥不在现场的时候谁有权利进行指挥。
3、监测与预警
在企业的应急预案里面必须要十分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预防措施等。要能够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和方法以及信息程序。监测与预警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主要是风险管理、风险预报机制,硬件如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4、信息报告与处置
在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报告对后面实施应急处置有着非常大作用。所以应急预案需要明确事故和未遂伤亡事故如何去进行信息报告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处置办法。首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其次,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最后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分级响应
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响应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的话,那么很可能一次范围比较小的事故就会动用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不仅造成对资源的浪费,还使得处理起来没有主次之分。
6、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保证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之一,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要注意克服应急人员通讯方式少、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装备的底数不清等问题。
7、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主要包括了对污染物的处理,消除事故带来的影响,恢复生产的秩序,事故造成的损失赔偿,在抢险的时候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以及修改和优化应急预案等等。
8、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中要十分明确对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的计划和方式。为了让应急预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定时的进行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检验反应能力,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应急演练必须要进行评估总结,从演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篇5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层采用股权激励制度来实现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公司管理人员积极性作用,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本文主要阐述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74-01
收稿日期:2015-02-15
作者简介:孔维薇(1989)女,汉族,黑龙江密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一、引言
管理者采用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公司,是上市公司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股票作为激励物可以加大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分享公司的利润并承担一定的风险,来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Healy发现基于的收入和盈余管理的合同有关,Balsam发现可操控应计利润财政盈余和显著的相关关系经理薪酬;这种关系与该公司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Chen程和沃发现高股权激励与管理,它们更有可能报告收入符合、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测数,报告金额大于预期的盈余目标,未来的股票的管理可能会对目前的收入更加敏感储备影响,从而可以增加未来盈余收益。
(二)国内文献 张必武、石金涛发现在薪酬和绩效管理上,董事会对报酬业绩的敏感性有明显影响;王克敏、王志超在我国企业在缺乏控制、监管的打环境下,制衡机制导致实施股权激励约束制失败,从而降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来引起盈余管理收益。
三、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关系分析
(一)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
1、虽然股权激励具有良好的目的,但容易导致盈余管理动机、股权激励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企业往往基于财务指标实现股权激励期权条件下,性能评估标准提前设置,激励员工能够如期锻炼,然后得到行权条件,这将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
2、股权激励其实就是盈余管理收益目的的最大化,通过束缚管理者的行为,在委托和关系中,经营者行使权利从中获得益处和企业的财务指标息息相关,关于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是企业会计信息不全面性。
(二)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
1、变更会计政策。股票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多样,其中,有许多种可以选择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政策的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改变来实现股权激励机制的改变,实现了公司盈余。
2、变更会计估计。会计变更是指企业有效利用信息或事务处理不确定性评价的结果,会计经济业务的一部分本身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出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使得会计评估有效地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
3、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在企业的实际运作,将通过收入与费用的变化来调节利润,当企业需要提高利润的企业将不在销售确认条件确认收入的实现将未来收入转移到这一段。
4、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常常使用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时间有效性,对企业内部的亏损进行适当调整,因为它不需要指数计算ST,P公司盈余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因此许多公司使用收益管理的项目,为了避免连续亏损造成的特殊待遇,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的风险。 ?
5关联交易。企业采用调整脱机模式实施项目的盈余管理,但这种方式很容易检测,因此公司开始采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并按照协商定价原则,价格取决于需求的变化。
四、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一)对管理层激励机制设计的策略。虽然会计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激励合同,但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所以结合经营者绩效评估和其他指标的充分考虑委托人一旦性能指标和市场价值等。
(二)对证券市场运行严口监管的策略。市场价值指数是反应性能的主要途径,提高股票市场的效率,可以创建激励制度,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将严格控制上市接近确保质量的同时加强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证同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三)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策略。做的顺利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加强控股股东的监督,除了采取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内部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最后积极构建公司治理文化促进诚信的发展文化。
(四)对管理者市场层面的策略。专业素质的人员、管理者是企业走向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之一,股权激励制度有效的建立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选择一个高水平的经理,其次,通过市场手段扮演经理的激励和约束的角色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才竞争机制。
五、总结
采用股权激励机制不仅仅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且还能提高其竞争能力,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还不是很成熟,这就要求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对盈余管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应计,实际收益管理和股权激励计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领域[J].会计之友,2012(10).
[2] 雷霆,李彤;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有效性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
[3] 耿照源、高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58―01
在新教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本文对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望与同仁共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设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创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
1. 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实现因材施教。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只需要掌握生字词,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在这一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含义,并掌握相关的古诗词常识、古诗词韵味以及诗词中的通假字等等。虽然这一标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比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古诗词基础知识,并在不断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语文水平与认知能力。相对来讲,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其具备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体现出教学的综合性。教师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为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情景模式,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式。
2. 注重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小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古诗词教学应该运用古诗词节奏与韵律的特点来加强阅读训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古诗词。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创设古诗词中的情景。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视角,通过对诗句内容的讲解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在阅读中体会这一情景美。此外,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节奏与古诗词的韵味,进而帮助学生真正走入意境。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想象古诗词中包含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对古诗词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1. 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很多教师都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画面、音乐等方面的烘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讲,通过直观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将古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画面,采用视觉上的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或者相应的小视频,来为学生展示直观的信息,让其在这一环节中感悟古诗中蕴含的内容,并配以应景的音乐,便于学生的理解。
篇7
关键词:股权激励 绩效 离散事件分析
一、引言
在外部市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业绩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其中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一部分。在众多员工激励机制中,员工股权是最典型的激励手段之一。
员工持股是把员工的个人贡献与其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联系起来的一种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以其长期有效的激励,把企业高管和员工的收益紧紧地和企业的发展与利益捆绑在一起。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公司薪酬压力,降低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而且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吸引、留住、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从中国晋商的干股到现代企业的员工股权赠与等,一直作为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措施之一。然而,无论是在商业运行或企业生产的现实生活,还是在企业组织行为研究的学术领域,这种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却一直存在争议。
在规范研究方面,关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争议可以归纳为相关论和无关论。支持相关论的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使员工获得满足感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而且股权激励方式极大地减轻了现代公司中出现的“委托-”问题(Jensen & Meckling, 1976)。无关论者认为,在激励的实施中容易造成不平等的分配,有可能造成员工积极性降低;股权激励对公司的业绩并不存在直接作用,因为同一家公司如果不实施股权激励,而换为其它激励方式,其业绩也有可能比其它公司要好。
在股权激励有效性争议的实证分析方面,支持相关论的结果见多。Murphy (1982)采用历史面板数据研究了经理层薪酬和股票收益率、公司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理层薪酬与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ehram(1995)以一百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两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管理者持有股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管理者股票收益占其工资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相关性的强弱。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结构比薪酬的数额更能反映激励效果。
我国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基本都是集中在对相关政策的介绍和解释方面。近期的一些研究对我国的股权激励的效果既有正面肯定的结果也有否定的结果,但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不显著的实证结果见多。这些研究将我国股权激励方面的探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魏刚(2000)应用“特征指标分类(benchmark)回归”分析我国800多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激励明显不足,报酬结构单一,没有产生有效激励。顾斌(2007)以56家曾经实施过股权激励制度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一系列系统严谨的科学分析着重研究相关性的关系,最终得出公司价值与员工持股的多少不相关的结论。
在肯定结果的实证研究方面,周建波、孙菊生(2003)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样本公司的质量特征和股权结构分析,分别分析了同一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与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相分离的情况,最终得出企业价值与管理者股权激励所获得的持股数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孙堂港(2009)用“V分值”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标准,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期权比股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显著,但激励效果存在明显的区间效应。
综上所述,关于股权(薪酬)激励的有效性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争议。因此,继续研究和讨论该问题,对于探讨我国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和业绩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采用离散事件分析法(ESM),以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股权对员工的激励效果。
二、分析原理与方法设计
1.股权激励原理
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的基本前提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其预期收入成正增长关系,而且公司的股价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由于这两种正相关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员工股权激励效果的不确定性,并产生上述实证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两种正相关关系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忠诚程度。为此,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的外部环境作一定的界定。
首先,我国早期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国有企业,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占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为了样本性质的一致性,本文选取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实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赖于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必须承认,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资料有失真的可能,因为即使在堪称市场环境最好的美国也存在“做假”的案例(例如“安然事件”);尽管如此,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机制至少在形式上已经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所以本文假定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资料是真实的。
再次,员工股权的预期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成正相关关系。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为依据考察股权激励的有效性问题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股票价格与企业的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进而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本文选取企业的财务指标作为业绩的代表变量考察企业员工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业绩与其股票价格具有正增长关系。
2.研究方法设计
如果员工股权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潜能,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公司的业绩有正向作用,则在实施员工股权前后企业的业绩有显著性差异。然而,企业赠送员工股权既没有时间规律性,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为区别具有时间连续性的时间序列,和同一时间点不同企业必须发生的截面数据,这种偶尔发生的事情称为“离散事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离散事件分析法”。
(1)事件的定义与窗口设置
Dolley (1933)拉开了离散事件分析法的研究序幕,最早运用于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借助金融市场数据分析某一偶尔发生的特定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由于离散事件分析法具有理论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计算过程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检验某一特定事件对时间序列的冲击作用,其关键点在于探讨所关注的事件在某个时段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的领域在方法处理上也各不相同。
离散事件分析的逻辑步骤可以概括为:事件定义;窗口设计;指标设置;统计分析。基于变量回归的分析方法的依据是时间序列样本,其样本处理的分析框架简介如下。
在明确界定事件之后,定义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为事件发生窗口,称为“事件点”、之前的考察时间为“事前窗口”、之后的考察时间为“事后窗口”。事前窗口的单位时间为-1,事后窗口的单位时间为1;事件点的样本不予考虑。
依据观测样本数据的时间长度,需要设置适当的“事件点”时长S0,“事前窗口”时长为S1,“事后窗口”的时长为S2,并据此将被考察变量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作“时间平移”。例如,对于长度为T、时间坐标设为t=1至t=T的观测样本数据,事件在发生内连续发生,所以要求。
对于事件发生时点,且在内连续发生,如果其满足,,则作以下“时间平移”。
. (1)
依上式定义的“事前窗口”样本为,“事后窗口”的样本为。由于“事件点”的样本不予考虑,依此得到下标为至-1和为1至S2的样本序列,它们分别作为检验考察对象“事前”和“事后”目标变量差异的依据。
根据上述离散事件分析的基本原理,本文定义的“事件”为企业“分配员工股权”。我国深沪两市的数据资料显示,公司的业绩受季度影响比较明显,所以本文以年为单位来统计业绩。其次,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中可以得到公司实施股权分配的年份,所以设定公司实施股权分配的当年为事件点。另一方面,由表1可知,从我国第一个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之后至今只有7年的数据,如果选用更长时间的估计窗口,在估计窗口内容易有其它的因素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导致预估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定义事件窗口为事件发生的前后7年,之前三年为事前窗口,之后三年为事后窗口,通过对前、后窗公司业绩的统计分析,判断员工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作用。为明确起见,事件窗口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事件窗口定义
事件 前三年 前两年 前一年 实施当年 后一年 后两年 后三年
日历时间t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窗口时间 -3 -2 -1 0 1 2 3
(2)业绩指标设计
本文选取公司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效率的考察对象。“公司业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通常由一系列财务指标表征,且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任何单一财务指标只能表现其某一个方面。所以需要构造综合指标,以尽量准确、客观地表征公司业绩。本文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作为公司业绩的代表变量。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需要综合考察多家企业员工股权激励的有效性,为此需要构造综合指标。
设考察的时间范围为t=1至t=T,第年共有Ni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记,其中,;例如依表1的内容和表3的设置,t=1为2003年,t=T为2012年,,所以,,t1为2006年,t4为2009年。
记在年实施股权激励的第家企业的第t年上述任一收益率指标为、资产总额为,当年市场总资产为Kt。设,依据(1)式做时间变换,该收益率的简均指标为;将实施股权激励的N家企业按某一规则排序,则该简均指标可以改写为
, (2)
加权平均指标为
, (3)
其中是当年n企业占N家企业资产的份额:。
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收益率通常受到市场景气因素的影响,为了排除市场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样本的超额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 (4)
其中下标t是原始数据实际发生的年份,是i企业当年的超额收益率,为企业当年的名义收益率,是对应的市场平均收益率。(2)和(3)对应的综合超额收益率指标分别为
, (5)
和
, (6)
其中是经过变换的时间。
三、实证结果
文选取沪深两市到2013年为止实施股权分配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其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及其前后3年该公司业绩的差异。
1.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样本数据来源于“迈博慧金软件”和“中证网”,股权分配信息来源于新浪财讯,市场平均收益数据来源于中证网和EPS全球数据统计。
本文选取我国2006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剔除因违背证监会“三项备忘录”的规定而终止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以及2010年之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足够的事后窗口数据也予以剔除。最终可用样本共计31家企业。
将31家企业的原始数据作时间平移变换,按照公式(2)和(3)计算的窗口内简均与加权平均业绩指标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窗口内样本简均业绩指标
-3 -2 -1 0 1 2 3
每股收益 0.302 0.453 0.533 0.509 0.584 0.474 0.733
净资产收益 0.052 0.117 0.133 0.139 0.153 0.119 0.162
总资产收益 0.059 0.083 0.087 0.095 0.108 0.117 0.123
表3 窗口内样本加权平均业绩指标
-3 -2 -1 0 1 2 3
每股收益 0.288 0.487 0.607 0.562 0.688 0.618 0.984
净资产收益 0.028 0.106 0.131 0.142 0.179 0.144 0.195
总资产收益 0.047 0.072 0.079 0.092 0.119 0.088 0.103
依据公式(4)得到样本企业的超额收益之后,再分别依据(2)和(3)计算窗口内样本的简均和加权平均的超额收益如表4所示。
表4 .窗口内样本的超额收益数据
项目 指标 -3 -2 -1 0 1 2 3
绝对指标 每股收益 0.288 0.487 0.607 0.562 0.688 0.618 0.984
净资产收益 0.028 0.106 0.131 0.142 0.179 0.144 0.195
总资产收益 0.047 0.072 0.079 0.092 0.119 0.088 0.103
超额指标 每股收益 -0.001 0.008 0.012 0.024 0.032 0.043 0.051
净资产收益 -0.004 -0.002 0.006 0.008 0.009 0.014 0.032
总资产收益 -0.094 -0.079 0.004 0.006 0.006 0.008 0.009
2.分析总结
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简均可以发现,样本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前,各项指标都是平稳上升;在实施的当年,除了每股收益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以外,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总资产收益率都在继续上升;实施股权激励后,第一年三者都出现增长,说明上市公司在实行该激励后公司业绩有所提升。然而,在实施第二年,除了总资产收益率在继续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在样本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是在2006年实施了股权激励,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股票市场牛熊转换,股价的持续下跌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受到影响。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降后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依然比未实施前的数值要高,之后在实施的第三年,三者又出现了同步增长。这说明,上市公司在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后,对公司的业绩是有正相关作用。
对三项指标加权后可以看出,三者的变化趋势跟简均的结果大致相同,只是在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第二年,三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不同于简均分析,分析原因可能是,加权平均考虑了企业规模的因素,而简均没有。而之后的结果同于简均。因此,利用加权平均分析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其业绩的影响是正相关。
分析超额收益的简均时也可以发现,在实施股权激励前,除了总资产收益率是平稳上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不定,实施股权激励后,三项指标的数值都要高于实施前,说明实施了股权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带动企业业绩的增长,这也说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加权平均后同样可以得出,三者都是平稳上升。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前后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即上市公司在实施了股权激励后业绩是在上升的,说明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业绩的增加,与上述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离散事件分析法,通过三种业绩指标,运用三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即员工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呈现正相关性。
从分析结果看,员工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业绩刚开始都会有所增加,随后可能会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并不影响实施股权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从实施第三年的情况看,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在明显增加,对比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年份,这说明公司在实施了股权激励后,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正相关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在我国,股权激励可以带给员工一个正向的信号,赠送员工股权使得员工的利益能与公司的长远利益捆绑在一起,同时对企业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实施以后,由于内外界一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公司业绩小幅度的暂时下降,可能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亦或是激励的范围和力度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使其产生了负效果之类的情况,但之后公司业绩依然在上升说明了股权激励对于员工依然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其业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1,毕倩倩,女,北京化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2,王振全,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Jensen M.,Meckling W.Theory of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2]Murphy.Corporate.Performance.andManagerial Remuneration:An Empirical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2(7):11-42
[3]Mehram,Hamid.ExecutiveCompensationStructure,Ownership,and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95(38):163-184
[4]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4):29-33
[5]顾斌,周立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7(5):24-27
[6]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2003(5):74-85
篇8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价值 实证分析
一、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从经营者持股的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角度进行的,通过实证研究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可以归为三大类。
(1)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线性相关。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并且是显著的。如Jensen和Meckling(1976)从外生性角度研究经营者股权与公司价值关系,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认为经营者持股能有效降低成本,随着经营者持股水平的上升,公司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价值存在线性相关性,但是并不显著或者仅是微弱相关的,如Jensen和Murphy(1990)用回归方式估计了现金报酬、收购股权、内部持股方案和解雇威胁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认为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业绩和经理报酬有微弱的相关性。
(2)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非线性相关。管理股权比例只在合适的区间内才能够起到减少成本和长期激励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Morck(1988),他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持股比例在0~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关联程度在这一区间有所减弱,即二者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3)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不相关。如Demsetz和Lehn(1985)、Kole(1996)、Agrawal和Knoeber(1996)、Cho(1998)、Demsetz和Villalonga(2001)通过从管理层持股内生性角度分析,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不相关,或者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好相反,即公司价值决定了管理层持股比例,或者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实证研究多半是把经营者股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通过对比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法和模型回归法研究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上。魏刚(2000)通过对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中公布的816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增泉(2000)、向朝进和谢明(2003)、常健(2003)、宋增基(2005)、杨贺、柯大纲和马春爱(2005)等人也持相同观点。刘斌(2003)、魏明海等(2004)、田波平(2004)、刘剑(2005)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高管持股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相关性。魏明海(2004)研究表明,不同控股类型下的管理层报酬和持股比例是有差异的,大多数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一定程度上与净利润或股价相关,但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计划并未显现其激励性。刘剑(2005)、徐大伟(2005)、黄之骏(2007)、申明浩(2007)等认为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强烈的区间效应,即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张勇勤(2002)认为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公司业绩指标的选择。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回顾,本文以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际效果作出评判。
二、研究设计
1、样本数据的选择
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有75家,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以下一些上市公司:一是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如ST国通);二是一些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如国元证券等);三是在2010年刚上市还未出具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如洽洽食品等)。基于此,本文最后共选取了36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所公布的2010年安徽上市公司年报。
2、分析模型假设
假设一: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即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二: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三:上市公司债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基于上面的三个假设,本文选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以及公司负债水平DEBT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公司价值CV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其中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管理层持股总数/公司总股数,公司规模SIZE=ln(总资产),公司负债水平DEBT=总负债/总资产,公司价值CV=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由此可以建立模型如下:CV=?茁0+?茁1MSR+?茁2SIZE+?茁3DEBT+?着。
4、实证分析
基于上面的变量选择,以及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到模型变量指标的情况如表1所示。
运用EVIEWS软件对此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squared=
0.873743,经调整的可决系数Adj-R-squared=0.861907,说明其对公司价值的解释程度有87.37%;F=73.81725,P=0,按α=0.05的水平,可以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以及公司负债水平DEBT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另外经t检验,t统计量的概率值Prob.皆小于0.05,可以认为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从而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同时模型中解释变量MSR的系数为198749,SIZE的系数为445752.8,DEBT的系数为-751850.6,这分别说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负债水平DEBT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而可以认为假设一、二、三都是正确的,并且得到模型结果为:CV=-4851364+198749?鄢MSR+445752.8?鄢SIZE-751850.6?鄢DEBT。
三、研究的基本结论
1、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也即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科学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将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的发展计划相结合,以此来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2、公司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规模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大说明公司的综合实力较强,发展也较为成熟,具备规模经济的上升条件,进而可以保证股权激励的实施以及公司价值的提高。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应在确保公司稳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3、公司债务是公司价值增长的最大障碍
分析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债务数额与公司价值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公司的债务越高,对公司利润的侵蚀能力越强。高额的负债必然导致公司再筹资能力的下降,投资机会减少,预期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阻碍公司股权激励的正常实施。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盲目发行债券,要根据公司的性质慎重选择债券发行方式,合理确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债券的规模与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公司发债融资的“泥潭”效应。
【参考文献】
[1] 潘永明、耿效菲、胥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 陈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3).
[3] 陈丝璐: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股市场2006—2008年的实证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4] 王锐、龙子午: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2011(2).
篇9
股份公司分红是向股东按其所持有的股份发放公司的盈余,可以采用派现(现金股利)、送股(股票股利)、送实物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回购本公司的股票达到同样的目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公司法》禁止股票回购(因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兼并的除外)这种变相分红的方式,目前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用的是派现和送股这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派现使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而股东手上的现金增加;送股则对公司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不会产生影响,它只是改变了所有者权益的结构。送股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增加,每股账面价值和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同时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增加。
股利分配政策实质上是一个向股东返还现金的方法选择问题。一般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公司倾向于采用送股的方式,而当公司及其所在行业进入成熟期,投资机会减少,增长速度放慢,现金充裕时则倾向于采取派现的方式。因此,随公司发展速度的不同,现金股利发放比例可以或高或低,但是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所占比重应该逐步上升。例如在美国,股利大约占税后利润的50%,相当于公司现金流量(税后利润加上折旧)的20%左右。然而,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股息支付率长期低于银行利率,股息率收益率的极度低下使投资者只注重股票的资本利得,希望通过二级市场的低买高卖获取投资收益,而真正出于投资分红目的的投资者很少,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同时存在的另外一种现象是上市公司对配股融资有着强烈的偏好,而且常常将配股与分配方案一同公布,由于配股价一般低于市价,容易造成配股也是分红的假象。事实上,配股是公司向老股东按照其所持股票的比例发行新股,是公司的一种权益性筹资行为,它与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和增发新股的区别在于发行的对象不同,前者面向老股东,而后者面向所有投资者。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是一种权利,上市公司达到配股资格的公司也利用关联交易包装利润,极力创造条件进行配股。很多公司在配股时根本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是把配股当作一种“圈钱”运动。
要促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及时纠正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中国证监会考虑将把现金红利分配作为配股的必要条件,正是希望使现金红利在分配方式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形成以长期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控制过度投机,增强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性。
现金红利与信号揭示
MM理论认为在理想市场的条件下,公司的股利政策与企业市场价值无关,也就是说企业的股利政策无关紧要。但理想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有信号揭示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公告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的信息,而现金红利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可以传递公告所未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现金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指示器。
我国股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在上市公司普遍盈利不佳、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竞相争取配股资格。由于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粉饰利润。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造虚假财务指标、作假账、编制假报表来蒙骗股东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就造成一些上市公司滥用配股资金的恶果,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现金红利是真正的现金流出,没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足够现金的公司是不可能发放的。其他的分红方式不需要企业资金的流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等手段,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虚增企业利润,然后通过账面上的处理,向股东“分红”,所以其他分红方式所能反映的信息不如现金红利的可靠。通过现金股利可以较为真实地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信息,也可以保证配股资金的有效利用。下面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现金红利作为公司经营能力和配股资金使用效率的信号。
实证分析与结果
我们对沪市上市公司1998、1999年度以及2000年度中期的分配政策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考察现金红利是否能作为公司经营好坏的信号。为了方便比较,我们选取的是1998至2000年一直在沪市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共计417家。
1、 全部公司
首先,根据这些公司在1998年年报中公布的分配政策,将它们分为派现公司(105家)和不派现公司(312家)两大类(某些公司可能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分配方式),分别考察这些公司在1998、1999和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两年相比的净利润增长率。
可以明显地发现,1998年采取派现分配政策的公司在当年以及后面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要显著高于不派现的公司。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派现公司当期的盈利能力优于不派现公司,这是显然的,因为只有那些经营业绩好的公司才会有充足的盈利和现金,向股东支付现金红利;而那些业绩滑坡,盈利越来越少甚至亏损的公司自然无力派现;第二,派现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比不派现公司强,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1998年两类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只有4.036%,而1999年、2000年中期分别上升到5.180%、6.229%,第三,派现公司盈利增长能力高于不派现公司,这可以从两类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情况中看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派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都要优于不派现公司。
我们进一步将公司分为1998和1999两年连续派现(56家)和连续不派现(244家)两类,考察的指标与前面相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即派现倾向越高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越好,而越不倾向于派现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越差。这说明现金红利派发与否确实可以作为考察公司素质的一个指标。
2、配股公司
为了进一步验证现金红利与公司配股行为的关系,我们对1998年下半年和1999年上半年沪市发生配股行为的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考虑到配股资金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将时间分为两段,并用随后一年内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来近似衡量公司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具体分段情况如下:
以除权日为基准,98年下半年沪市配股的公司共有49家,由于郑百文无99年的数据,所以可用样本数48个,99年上半年配股公司共有13家,这样总计样本数为61个。我们将上述61家公司按照其近两年派现情况分为两类:派现公司(29家)与不派现公司(32家),近两年是指配股发生前的两年内,分别考察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无论是从净资产收益率变动率还是从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来看,派现公司明显优于不派现公司,这与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虽然两类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均为负值,但这是由宏观经济面所决定的,尽管如此,派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要远远小于不派现公司。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派现公司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高于不派现公司。
3、结论
篇10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16-02
一、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然而近年来一些制造业工厂的发展却不如人意,诺基亚在北京和东莞的工厂面临倒闭,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制造企业宣布破产。针对这种现象,不久前我国工信部了“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此规划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扶持领域,强调将信息技术与我国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进入智能化生产。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实现这种智能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还要依靠投资者。而投资者则是通过观察分析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来决定是否投资该公司。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突破口,结合相关的财务数据,对股价波动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制造业财务业绩提供政策建议与理论支撑。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偿还长期与短期债务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与企业能否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说明公司有较低的经营风险,反映出公司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偿债能力越强股价越高,所以偿债能力与股价波动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股价波动呈正相关
营运能力大小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高低的体现,这也就说明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让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投资者得到更多的回报,要不断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加速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企业营运能力越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管理的效率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越好,即营运能力越高股价越高,所以营运能力与股价波动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与股价波动呈正相关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投资者,都十分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然而在企业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项资金都存在使用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关系着投资者投入资金的高低,上市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就指的是盈利能力,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说明投资者可能获取的投资收益就越高,所以盈利能力的大小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股价就越高。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股价波动呈正相关
上市公司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股票,企业如果想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只有通过不断增长净利润,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这样就能保证投资者拥有更好的投资回报,所以成长能力越强股价越高。因此提出假设4。
假设4: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与股价波动呈正相关
现金流量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流动情况,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一段时期内的资金流动情况。企业控制现金流动的能力越强,公司应对经营、投资及筹资活动中突发状况能力就越高,就可以抓住好的投资机遇,所以现金流量能力越强股价越高。因此提出假设5。
假设5: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与股价波动呈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经过将搜集的理论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依据提出的假设,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实证检验,找到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出财务业绩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201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性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年报中的财务指标及数据来自于新浪财经网,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和Excel软件完成。
2.变量设计
依据对影响股价波动因素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国内外经济市场、居民收入水平等。但从财务业绩的相关角度来分析,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这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都可以找出具体数据。本实证研究对指标变量的设定和预期符号见表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在本文进行股价波动与财务指标回归性分析之前,首先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具体分析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净利润增长率X8和总资产增长率X9的相关系数在0.5以上,说明这两个指标与股价波动是完全正相关的,所以假设4成立。而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4的相关关系系数在0.2以上,关联程度不是很高,只能说明与股价波动可能是正相关。而资产负债率X3、总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收益率X6、净资产报酬率X7、现金流量比率X10这五个指标都为负数,说明这些指标与股价波动呈负相关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所以接下来进行回归性分析。
(二)回归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假设的各个财务指标与股价波动的相关性,将股价Y命名为因变量,将本文所选取的10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下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ε
其中:βi为回归系数,ε为误项差。
对2014年20家上市公司股价及相关财务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回归性分析,计算结果如以下相关表格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R值为0.872,均方为7.281,模型的f值为0.00,说明模型整体通过检验,线性关系是成立的。由表7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10项财务指标的标准系数全部大于0,说明本文的回归性假设是成立的。
在本文选取的偿债能力的三个指标中,流动比率X1,其Sig值为0,说明该指标与股价波动呈完全正相关。流动比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速动比率X2的Sig值为0.092,大于0.05,不符合要求,所以不通过检验。资产负债率X3的Sig值为0.012,说明资产负债率与股价波动也是呈现正相关的。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回归验证,与股价波动都是呈现正相关性,由此可得假设1成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时,首先都会关注该企业的负债状况及资产状况,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值也尤为关注。
在本文选取的表示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中,进行回归性分析后,发现总资产周转率X5的Sig值高于0.05,不通过检验,所以应该要剔除。应收账款周转率X4的Sig值为0.024,低于0.05,所以该指标与股价波动是呈现正相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也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的快慢,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该公司的平均收账期就越短,也反应出企业有较高的资金回笼率。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大小,得出企业财务安全性的高低,也可以分辨企业是否拥有较高的资产收益能力,决定是否购买该企业股票,由此可以验证假设二也成立。
在本文选取的表示盈利能力的两个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X6的Sig值为0.034,小于0.05,所以通过检验,即总资产收益率与股价波动为正相关。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净资产报酬率X7的Sig值为0.003,小于0.05,所以通过检验。净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也越好,也能反应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来越高。综上所述,假设三也成立。
在本文选取的表示成长能力的两个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X8的Sig值为0.023,小于0.05,所以与股价波动为正相关。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与企业经营效益直接相关。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观察企业的净利润,来分辨企业经营效益是否良好。总资产增长率X9的Sig值为0.541.大于0.05,不通过检验,所以应该剔除。综上所述,可以验证假设四成立。
本文选取了现金流量比率X10来表示现金流量能力,它的Sig值为0.023,小于0.05,所以与股价波动为正相关。现金流量比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现金流量表示的是公司实际上发生的现金流,不存在弄虚作假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以直观地了解企业资金的实际去向,所以假设五也成立。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我国2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股价波动因素的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与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都是正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升财务绩效。
(一)合理进行财务分析,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的漏洞,并针对这些漏洞提出策略进行有效改正。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快最有效地了解该公司的方法就是分析该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通过报告可以直观地获取企业各能力的水平。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而言,经过专业的财务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经济活动是否正常,运营资金是否充足,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时分析了解经营情况,促进公司全面发展,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