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工作评价范文
时间:2023-04-01 09:1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习生工作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次,我要对我的实习做以下鉴定:
1、工作态度积极
在工作中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做到主动学习,我努力克服惰性,没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2、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平时我多学习,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3、工作时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我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我时刻牢记的。
4、积极参与公司活动
虽然我只是公司的实习生,但公司对待我并不见外,无论是各种待遇,还是集体活动,我和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活动中我能为公司进我的一份力量。
篇2
[关键词]教学实习 物理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 师范生
[作者简介]范建玲(1974- ),女,广西蒙山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光电子学。(广西 桂林 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师专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LSZ20094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18-02
教学实习是衡量师范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手段。针对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对基础教育现状了解不足、对学生了解不足和指导实验能力不足等现象,以评价为手段,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物理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教学实习管理、科学评价教学实习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础教育现状了解不足
我国农村人口占半数以上,农村的基础教育不容忽视。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各农村小学学生毕业后主要集中到乡镇一级初级中学学习。这些初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等与城市的初中没有多大差别,但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基本设施、师资水平等诸多方面与城市中学相比处于劣势,因此进入高级中学学校学习的升学率仅为城市中学的十几分之一,进入重点高级中学的升学率则更低。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后考不上重点高中只能选择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上网、打架、吸烟、逃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太了解也无法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高师实习生面对这些学生毫无心理准备,也无教育计策,实习中不知所措,甚至无法控制住恶意捣蛋的学生,导致课堂纪律和秩序松散,甚至失控,致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受影响。
(二)对学生了解不足
教学就是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和任务。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教学实习中存在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足,这也是许多师范学生实习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师范实习生对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将不利于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设置教学情境建构知识,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思维水平不了解,则容易使用“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好;对学生理解能力不了解,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个性特点不了解,则很难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优秀学生。
(三)指导实验能力不足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课程由实验检验猜想,由实验总结规律,由实验导出概念,由实验产生新发现。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图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倡“以人为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采用探究教学方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理念,提倡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转向教师”角色的急剧转变,一时无法适应作为物理课堂教学和“指导”物理实验的教师角色;对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内容的讲解、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掌握均欠缺,对实验研究、自制仪器和教具、指导学生课外物理实验等方面的技能就更差。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没有熟练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专业教学没有适应基础教育物理课改的需要,实习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当地的教学要求。
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是以教育评价理论做指导,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了解了学校及社会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研究了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之后制定的,涵盖了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踏上就业岗位后所需素养、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所有内容,强调了实验能力、强调了对学生和基础教育现状的了解,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合教育教学的实际。
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两级指标,由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使评价指标量化,为评价结果综合计算创造条件。该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分五个评分等级,分别为A,B,C,D,E,其分值设定为:A=1.0;B=0.8;C=0.6;D=0.4;E=0.2。确定权重时首先进行深层次分析,并采纳多所实习学校初中物理教师意见及物理教育评价专家意见,再经物理教育实习过程试评和修改,最后综合确定权重。根据权重可以计算实习生教学工作实习成绩。
具体操作:设某实习生教学工作实习成绩为R,二级评价指标有n项,实习生在二级指标第i项中的得分为xi,此项在总排序中权重值为ci,则此实习生的实习成绩按如下公式计算:
由评分计算结果,进行定性评价,转变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的等级类型。
根据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实习评价方法研制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工作评价表》,如下表所示。
三、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工作评价表的应用
物理教育实习生教学工作评价表首先在桂林师专物理教育专业2008年的教育实习工作中试用,后经对指标体系部分内容进行微调,继续在桂林师专物理教育专业2009年、2010年、2013年的教学实习工作中应用。
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使用评价表对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工作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加强了评价目的的学习环节和信息反馈环节,有效发挥了教育评价的导向、改进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统计出的实习成绩排序与综合各方面意见对实习生的评价结果一致,即定量、定性评价与实际情况相符,教育实习评分的可信度较高,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激励性,分析评价结果还可以引导实习生反思教学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价反映出物理高师实习生尚欠缺的能力,可以供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参考,如应考虑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还可以加强高师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对中学生的管理、教育能力和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以适应学生群体不断成长对教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颜萍.初中物理教学实习应掌握的基本要素[J].甘肃高师学报,2005(2).
[2]金娣.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与质量评价
实习过程管理是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学生在实习单位所有的一切活动。比如实习准备策划、具体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方面,它是实习企业落实实习任务和实习内容的重要载体,从而确保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利益平衡。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们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评价过于单一,实习标准不清晰、评价结果主观性比较大,缺乏系统、可序的评价方式和结构,所以导致职业院校的实习质量一直饱受家长和学生的诟病。所以制定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实习管理和评价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它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且也能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职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产生的,它打破了教育群体的限制,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国务院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出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职业院校广泛推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的速发展。职业院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样也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更是将实习作为每一个学生学业的必经之路。但是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实习计划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等,学生的实习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关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实习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严重脱节、实习管理粗放、实习质量缺乏有效地保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不断扩招,各个学校为了抢夺生源,往往将就业率作为招生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在毕业之前,与实习企业签订实习顶岗证明。但是这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要求。部分企业不敢让实习生深入企业内部,怕弄坏了生产设备,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甚至担心实习生带走自己的管理秘籍,这就表现出企业对实习生的接受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的实习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已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生产实习原始记录不完整,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培育体系。纵观全局来看,学生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专业理论知识深化和检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工作环境的必经之路,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研究
(一)研究目的
通过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地规划实习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方案和特点,将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质量监督管理和评价的方法,确保实习质量,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
以平等自愿为原则,选择某所职业院校即将毕业的300名学生机械加工的学生,学生的平均年纪在20岁左右,男生220人,女生80人。主要学习机械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让学生对机械技工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走访法。
(四)研究过程
将这300名学生分成150名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按照过去的实习方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则采取新的实习管理模式。学生在实习前,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需求,从而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每一个星期老师检查实习学生的工作日志,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实习采用双元制的管理模式,以实习单位的教学老师为主,学校的带头老师为辅,按照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学生在一个循环的工作完成以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工作,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项技能。学生实习范围主要在广州、深圳、东莞、福州、中山等城市M行实习。学生主要的实习单位是有关设备制造技术的工厂和生产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了解学生对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组织和管理的满意度,包括实习组织方案、实习内容、实习条件、带教老师的能力等因素。
(五)质量评价
对照组学生实习情况采用传统的评价法。主要由学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各自评价,然后交给学校的实习管理部门,学校的实习部门综合学生、实习企业、学校老师三方的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评价,这种是一次性评价。观察组的学生则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职业素养的顶岗实习全程评价系统、校企多元化考核办法,并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融入到学生评价管理体系中,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职业环境中,安排适当的工作任务,以能力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努力、职业素养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实习结束以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填写学校制定的《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以及《学校指导老师评价表》等表格之外,还需要填写《学生对实习企业的实习工作评价表》和《学生对学校的实习工作评价表》,不同的表格,它的项目分值有不同。《学生自我评价表》占总实习成绩的10%,《实习企业指导老师评价表》占整个实习成绩的60%,《学校老师的指导评价表》占整个实习成绩的30%。学生对学校和企业组织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并将填写的表格提交给学校的实习管理部门,学校的实习管理部门将学生填写的表格进行汇总,并将相关的情况反馈给学校老师、实习企业,并找出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推进学校实习工作的开展。最后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际实习情况,抽取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对两组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沟通技巧四个方面的评价的评价结果,并通过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实习成绩和综合成绩的得分,学生实习最终结果90分以上的为优秀,70~89分的为良好,60~69分的为及格,低于60分的为不及格,并检验两组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实习企业的管理满意度,从而对两种模式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并形成一套比较好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六)研究结果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评价方式和粗放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实习并没有太大帮助,而观察组使用新的实习管理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沟通能力、专业技能。虽然新模式需要实习老师经常去检查和督促学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一些影响,但是实习老师介入以后,极大地提高了实习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对该方面的工作内容也逐渐掌握了。观察组通过双向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实习存在的问题,学校的实习管理部门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校实习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为学校的下一步实习工作鉴定基础。使用新的管理模式以后,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专业技能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篇4
近年来,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工作历经节资防腐、公平效率兼顾、物有所值的宗旨转变,但在节约预算资金、依法规范操作的同时,也引来程序繁琐的诟病。诸如基层央行政府采购是否必要、程序能否简化、成绩究竟如何成为了舆论探讨的焦点。因此,对基层央行政府采购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显得极为重要。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况
以A、B、C、D、E5家地市中心支行政府采购相关人员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征集相关评价指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调整指标,采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指标权重,构建出一套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体系包含政府采购计划及预算管理、过程规范性、采购效益、采购效率、采购质量、社会业绩及廉政建设7个方面,权重分别为12分、30分、16分、12分、12分、16分。一级指标体系下设二级评价指标,主要涵盖政府采购占全年采购总额的比重、采购计划编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绩效评价对象数据收集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
绩效评价定量指标主要来源于年度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采购项目档案、会议纪要、报销凭证等文件资料。绩效评价定性指标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评审专家评估及相关维修、处罚等记录。绩效评价主要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数据分析、比较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利用数据客观计量评分。
(二)描述性统计
基于档案完整、数据收集考虑,此次共获取68项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预算1582.27万元,分别占全辖政府采购次数、采购预算的62.40%.85.53%。评价对象实际采购金额1403.35万元,平均节资率为11. 31%;临时采购项4项,金额57.25万元,分别占样本数据的5.89%、4.08%;平均采购额为20.64万元,平均评审成本为0.10万元,占采购额的4.8%。被调查对象基本能做到合规编制招标文件,完整收集项目档案,发生供应商质疑1次、问题档案4项。不存在招标文件违规、流标废标现象。具体情况见表1。
(三)调查问卷统计说明
2016年政府采购工作绩效评价调查问卷包含政府采购工作人员机构设置基本情况、采购计划是否经过管委会审批等13类问题,目的是掌握绩效评价定性指标并核实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此次绩效评价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7份,占比95%;有效问卷55份,占比91. 67%。
从制度建设看,5个被评价单位均能建立采购实施细则、评标纪律、信息公开等相关制度。从采购计划编制看,除C行政府采购计划未提交管委会或行长办公会审议外,A、B、D、E行均可于3月份之前汇集编制年度采购计划并提交相关会议审批。从评标、开标过程看,5个评价单位未发现流程操作违规、围标串标、贪污受贿等问题。从采购周期看,A、B、C、E行发生超出规定日期各1次。从产品验收时间看,未发现货物超出5日或服务超出15日验收现象。从采购结果满意度看,满意问卷42份,占比76.36%;比较满意9份,占比16.36%;基本满意4份,占比7.27%。从信息公开看,均能实现2个工作日内网公开采购金额、方式、中标供应商等结果信息。
三、绩效评价结果及问题
(一)绩效评价总体结果
经过实地查验档案资料、问卷调查,核实统计了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政府采购数量、价格、时间、成本和社会业绩等定量指标,有效掌握了采购合规性、质量满意度和廉政建设等定性评价,采取成本效益法、比较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公众评判法等手段,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打分,并统筹考虑被评价单位数据收集等整体情况,得出绩效评价结果。A、B、C、D、E5家地市中心支行分别取得90.50分、89分、87.5分、89分、91分,分别为优秀、良好、良好、良好、优秀等级。
(二)采购计划及预算管理评价
政府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评价主要依据于评价对象金额占政府采购比重、采购计划是否于一季度内编制审批以及计划科学合理性、全年采购计划完成程度、临时采购比重等内容。从表2可见,被调查对象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个别行采购计划科学性不够,未能全面反映采购需求,且实际执行档案较少,不足以代表采购绩效水平。(2)因预算紧张、未合理安排支出等原因,使部分采购项目流产,采购计划执行率不足。(3)被调查对象因预测业务需求能力不足客观原因和不重视计划编制主观原因,导致临时采购项目屡禁不止。
(三)采购程序规范性评价
政府采购程序规范性评价主要是对采购信息、招标文件编制、开标评标过程、供应商和采购档案合规性的综合考评。从表3可见,被调查对象政府采购过程规范性较高,平均达到了目标的90.66%,但仍可发现以下问题:(1)个别采购项目招标文件编制质量不高,未能全面科学描述采购需求,造成采购结果与需求偏差。(2)个别采购项目未投标人审核不严,造成投标经办人身份和签字权力质疑。(3)部分行会计部门主管直接参与开标、评标,严重影响中标结果。(4)个别项目档案存在日期顺序不合理、内容前后不一等问题。
(四)采购效益评价
政府采购效益评价是对节约采购资金、采购成本费用的综合考评,是采购“物有所值”的直接体现。从表4可见,实际采购价格均低于预算和同期市场价格,实现了政府采购的节资效益,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不考虑评审费用,采购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90%,不能有效发挥规模优势,明显降低采购价格。(2)货物类采购价格与预算差异较大,节资率较高;工程、服务类采购价格与预算基本持平,节资率较低,服务类项目采购仍有节资空间。
(五)采购效率评价
采购“物有所值”的要求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能否及时完成采购过程、满足需求方要求是政府采购效率的评价标准。从表5可见,被调查对象政府采购过程较为漫长、效率较低,主要问题有:(1)单次采购额较小,个别行平均每次采购额仅为4万元,造成采购程序的重复浪费。(2)需求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反复修改招标文件造成过程漫长,个别项目采购时间超过2月。(3)个别系统购建项目供货超出合同约定时限,同时,也存在验收付款不及时的现象。
(六)采购质量评价
政府采购最终目的实现需求方的需求,提供需要的货物、工程及服务,采购结果验收、用户满意度是评价采购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表6可见,被调查对象政府采购结果较为满意,个别行取得满分,但整体看仍存在以下问题:(1)因技术参数描述不精确或产品配置过高,未能购入倾向产品或购入较低配置产品,部分用户满意度不高。(2)部分项目未进行属地化采购,外地中标供应商未能及时提供安装、使用、维修服务。
(七)社会责任与廉政评价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先购置节能环保产品是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而廉政建设是保证采购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从表7可见,被调查对象政府采购廉政制度健全完善,未发现一例腐败案件,并能有效履行社会责任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购置节能环保产品。
四、提高政府采购绩效水平的建议
(一)正确树立采购观念
一是矫正政府采购概念,依据总行政府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厘清政府采购、批量采购、部门政府采购、分散采购、零星采购之间联系与区别,按对应程序做好采购实施。二是树立采购“集中”意识,测算业务需求或增幅报送采购计划,扩大采购规模,减少采购次数。三是树立采购“统一”认识,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个性、豪华性需求,实现需求的共性配置。四是树立“规范”采购认识,采购程序是实现分权制衡、流程控制、财权事权分离的必要手段,边际收益远高于边际成本。[本文转自WWw. dYLw .nEt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二)科学编制采购需求
一是完善采购需求书编制内容,务必翔实描述技术参数,严禁单列品牌型号,尤其是信息建设项目或系统工程,应包含系统集成等服务条款,避免将项目分拆为设备采购。二是加强采购市场调研,采购实施部门应结合自身资源对市场供需、采购方式等内容开展调研,并及时与需求部门沟通反馈相关意见,减少采购过程的责任推诿与拖延。
(三)实现互联网+采购
一是利用中央机关政府采购电子平台或地方政府电子采购平台,以采购人身份参与或直接与中标供应商谈判实施采购,实现服务等项目的效率效益双优。二是与京东、苏宁、天猫等国内主流电商进行谈判,确定定点供货电商,明确采购范畴、优惠折扣、竞价模式、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内容,实现人民银行的社会化采购,破解政府采购价高难题。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细化考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修正评价标准,科学健全评价指标结构和种类,进一步丰富完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利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功能,设定绩效评价计算程序,采取系统采集定量数据、科学评价录入定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绩效评价的无纸化、电子化。三是改变意味发现问题、追究责任的考评模式,结合工作实际融入奖励成份,增加政府采购提高绩效水平的正向激励。
参考文献
[1]张晓哲.《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分析和研究》[J]财经界,2016年09期
[2]蔡榕,程剑筠.《电子企业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U]管理观察,2015年29期.
[3]熊子奇《高校政府采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电子世界,2014年02期
[4]旭红《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分析和研究》[财经界,2009年07期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土建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46-02
一、引言
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一大亮点,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土建军工类专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地域分散、项目多样、变换频繁等缺点,因此,如何建立可行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而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共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指导不到位,日常管理难度大
目前高职院校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时间有限,多数只是针对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与企业的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而且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岗位不稳定、人员较分散,要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指导,困难较大。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数量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各专业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般是辅导员和少数专业老师,这些老师还担任其它班级的授课任务,实习指导往往不到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就弱化了。
(二)实习地域分散,集中实习难度大
土建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和少数的监理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现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1]。
(三)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顶岗实习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在开始的进行阶段安排的井然有条,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2]。对于学生顶岗实习到底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未形成科学的办法。
三、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设立独立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1)学院成立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各项实训工作;(2)系部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本系各专业顶岗实习的领导、组织、安排、协调、考核评价等工作;(3)每班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2、建设配套文件,完善责任制度
结合土建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制定顶岗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协议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等格式文件,并设计编印顶岗实习学生手册和顶岗实习教师手册。
(二)搭建顶岗实习沟通平台,实现过程监控
考虑到顶岗实习校企之间的实际情况,需要引入一套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在线管理控制系统[3]。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适用性强、高性能、易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学校、学生和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基本信息的提交和反馈。考虑到部分学生工作过程中无法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新增了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接入该平台,保证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信息查询和提交实习报告[4]。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作用如下:1、便于掌握顶岗实习教学基本信息:通过查询可实时了解指导老师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学生顶岗单位基本信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信息等;2、便于掌握顶岗实习教学动态信息:(1)学生实习单位的动态信息。如:实习单位的变更与调整;(2)学生和老师沟通的动态信息。如:周记批阅、老师布置作业、师生交流等;(3)系部根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摸清学生的顶岗情况,通过不同区域、岗位危险程度分类,可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区域分布情况,及时探望,并对实习单位和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3、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为信息提供平台,加强沟通交流。
(三)建立实习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增强指导教师责任感
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指导教师是关键,建立和实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还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推进教学改革,激励和督促教师实践能力,稳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每个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程都有了信息记录,使实习指导工作得到了有效的监督,也有利于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业绩。另外,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测评)表,由学生、系、督导室和教务处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准备工作、过程管理等方面分别对指导教师进行(测评)考核。
(四)制定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制定顶岗实习学生成绩的考核和标准,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考核滞后、考核形式单一的不合理现象,更加注重过程指导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一)顶岗实习考核的依据: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单位考核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考核表和顶岗实习与答辩成绩综合评定表。(二)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1、校内指导教师考核占总成绩的15%;2、校外实习单位考核占总成绩的10%;3、实习手册占总成绩的10%;4、实习论文占总成绩的15%;5、实习工程成果占总成绩的20%;6、毕业答辩占总成绩的30%。
四、小结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高职教育不断探索的一项前沿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责任制度和运作机制,提高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徐广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
[2]何晓升.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浅析[J].河南化工,2008,(25).
篇6
关键词:乳腺外科;带教计划;临床实习
我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为肿瘤患者,女性患者占大多数,手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1]。笔者对2012年7月~2014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50名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使护理带教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习生50名,女49名,男1名,年龄18~22岁;本科3名,大专40名,中专6名。每人平均实习时间9个月,其中在乳腺外科实习2~4w。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学生对从事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临床学习过程中产生怠慢的心理。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刚进入工作岗位,无所适从,产生惰性心理,责任心不强。
2.2操作不熟练 我院乳腺外科恶性肿瘤患者较多、多为女性,病情复杂,情绪不稳定,理解能力不同且多不合作,使本来操作不熟练的护生更加不自信,在护理操作时普遍存在心理紧张。
2.3不能了解患者的需求 患者及家属经常出现对实习护士不认可的情况,拒绝对其进行的护理工作,影响实习质量。对于存在语言、智力等不同程度障碍的患者不能去了解患者的所需、所想。
2.4对我科专科疾病缺乏了解不清楚 手术后的护理的重要性,护生刚到科室时,对新的护理设备及护理操作步骤无从下手,理论与实践脱节。
2.5有关的法律知识很少 护生法律意识淡薄,在实习过程中意识不到自己的法律身份,有些操作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对护理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3 对策
针对乳腺外科实习制定专科带教计划,分阶段进行实习带教。
3.1带教老师授课阶段
3.1.1入科带教组长首先介绍乳腺外科病房的构成、环境、布局,带领护生熟悉各楼层病房、护士站,为以后实习工作开展打下基础。讲解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禁止擅自操作。
3.1.2向每位护生明确在本科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计划,每周任务安排,并明确到人。安排每位护生跟随相应的带教老师,并讲解本科的不同班次的工作分配,从而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1.3学习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收治范围,乳腺疾病种类,女性患病心理特点及家属要求。使护生深入了解在本科实习的重要性[2]。
3.1.4向护生讲解本科实习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基础护理和与患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缓解护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能很快投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2护理查房阶段
3.2.1带教组长指定本科室近期比较典型的病例,1w准备时间,完成教学查房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熟悉患者病例,在带教老师帮助下了解患者的病情、诊疗经过、目前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就促使他们主动去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增强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
3.2.2制定预期目标和护理计划亦即解决问题方案,如乳腺癌患者护理诊断问题为:焦虑、恐惧:与缺乏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疤痕牵拉、损伤神经有关;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切除乳腺有关;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保健知识等。预期目标为:患者能接受失去的事实;伤口无感染、皮瓣无坏死;按期愈合;恢复患侧上肢正常活动;患者能正确地自我检查。标准护理计划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尊重、关心患者,介绍手术必要性和同种手术成功例子;注意伤口护理;循序渐进功能锻炼;介绍自我保护方法:如戴假乳罩、做美容隆胸术等;指导自我检查方法[3]。
3.2.3查房结束护生向带教老师就不解问题进行提问,予以解答,带教组长对护生的教学查房进行总结,指出优点,鼓励积极性,大家共同学习。对于不足和漏洞,带教组长予以补充和纠正。
3.3出科考试和评教评学
3.3.1进行出科前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主要内容为乳腺疾病相关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根据考核结果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3.2发放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评价表,对老师带教进行评价,对我科实习带教工作提出意见,进行讨论。在实际运行中通过制定专科带教计划,解决乳腺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促使护生有计划的将乳腺外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4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目前乳腺专科患者人数越来越多,手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乳腺专科带教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临床实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子江,陈浪.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85-1486.
篇7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33-01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确定我科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推广科。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难点, 我科以科室为团队,从产科优质护理入手,逐步推广到妇科,创妇产科护理服务品牌,建优秀护理团队,以点带面,促进全科服务形象、护理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主要做法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加强宣传,统一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围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我科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大力宣扬“科兴我荣”、“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护士自信心,增强护理品位,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让患者在轻松、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中逐渐恢复健康。护理质量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护理组长和护士,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一个病人的治疗、护理由多位护士来完成、质量无保证、连续性差的问题,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时间延长,沟通巡视时间有了保障,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1.2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
1.1.3 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
我科在抓服务的同时重抓继续教育,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护士提供学习的机会,护理部利用办公自动化(0A)系统上传护理技术操作五十项、护患沟通技巧等的视频,临床护士可以在科室随时学习护理操作、礼仪、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减少离岗集中培训的时间,真正做到加强学习的同时,把时间还给患者。
1.2 临床护理方面
1.2.1 入院时的护理服务
病房护士接到接诊患者通知后,整理并备好床单以迎接新患者。病房接诊护士即是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负责把患者带到病区安置好床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作息时间、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主治医生等。对患者进行初次评估,测量生命体征且告知主治医生,并告知患者住院期间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医务人员联系,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2.2 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
(1)落实基础护理:在病区走廊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和要求,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监督。规范陪护人管理工作,利用实习生资源,每日安排一名实习护士做内勤工作,重点辅助责任班巡视病房和满足病人的生活护理,与家属进行陪护沟通。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二级护理者中,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由护士来完成,危重卧床病人交由责任组长按目标标准来完成,晚间护理责任护士参与完成,让生活护理与观察病情紧密结合。
(2)加强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时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利用床头交接班,做治疗护理的同时,抓住点滴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我科根据妇产科的特点,设计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貌的《住院服务指南手册》,每个病房一本,方便病人阅读,并由责任组长对病人一对一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知识。每月定期运用多媒体课件,由科室护理人员轮流为病人讲解专科疾病知识。设计精美的出院爱心联系卡及出院指导宣传单,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里,缩短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使病人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
(3)出院护理服务:护士为患者做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饮食、服药,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发放联系卡,记录患者联系电话,以便随访。
1.2.3 出院后回防
我科专门设置了患者回访中心,在患者出院一周内即可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所住科室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后勤保障、科室规章制度的可行性、治疗效果满意度、住院费用有无异议及出院后病情转归等,并征求被回访者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给予详细记录。回访中心还安排科内临床护理人员旁听,现场征求科室对回访内容的建议,并针对被回访者反映的意见进行了沟通。对于造成住院期间生活的不便,回访中心代表科方表示歉意,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整顿改进。
1.3 管理模式方面
1.3.1 实行责任制管理:根据病区实际情况,把病人与护士挂钩。每个病房、病床分管到不同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负责解决病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教育。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天进行督查,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士长每周两次检查,把检查结果在科生活会上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2 强化设备投入:医院加大了妇产科病房基础设施的配置,先后为临床科室配置了多种适用、节力先进的护理用具,如多功能床、冰毯、气垫、功能垫、监护仪、输液泵、安全标示牌、洗头车、餐桌、微波炉、电吹风等用具,努力满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病人住院期间更加舒适安全,护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
1.3.3 减轻护士书写工作量:护理部在严格把握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简化表格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听取各科意见并结合妇产科特点,设计制定了专门的妇产科护理记录单,投入使用三年来,护士书写时间由原来的每天3~4 小时减少为20~30 分钟,解除了护士工作困惑,减轻了护士书写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服务满意度。
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的效果
2.1 患者满意度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依据护理部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接待、护士态度及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技术操作、交流沟通、住院费用、护士长工作评价等,出院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从2010年的85%提高到2012年的98%,患者及家属对责任护士、护士长姓名的知晓率达到99%。
2.2 护理执行力增强:由于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流程,进行了有效的培训考核,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再等、靠、拖,自己会想办法去解决,大大提高了护理执行力。
2.3 病区环境改善:由于护士基本在病房巡回,孕产妇有问题会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减少了电铃响的次数,病区环境能保持相对的安静,有利于孕产妇的休养,整体感觉更舒心。
2.4 护理质量提高:护士能力得到提升,护理执行力增强后,基础护理到位,更加强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增加、护患真情互动,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患关系明显改善,首次出现护理服务“零”投诉。各项质控检查平均分由实施前的95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8.8分。
篇8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83-02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平台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产业为主体、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长期以来,中国高等经济管理教育界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致使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及其基地建设不能有效满足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要求。鉴于此,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以及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与市场化的背景下,强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及其基地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经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弥补高校在实践教学上的场地、空间和环境的不足,并能将高校的人才、技术、实验设备等条件引入企业。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界定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指产学研合作主体共同建设并提供场所为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学生接受经济管理实践教育或开展经济管理实践学习。在实践基地运作中,产学研合作主体能实现各自的组织目标,对科学技术、资金、设备、人员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出的合理分配。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
1.以平台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这类实践教学基地以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为实践教学场所,高校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里面去与企业人员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活动。这类教学基地适合于实习、实训环节,也适合于学生进行参观和观摩。
2.以学校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这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学校的教学、实验和实训地点为实践教学的场所,企业指导人员到学校里面来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类实践教学基地适合于完成模拟、实训和示范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3.校企平衡型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这类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建立,属于学校和企业共同所有。在这类实践教学基地里面,高等学校可以完成实训、模拟、示范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高等学校能有效投入自己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科研资源。而企业在合作中能投入自己的技能人才资源,设备及场地资源、业务资源。合作各方将各自自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实践教学基地中,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而全面的资源保障。
2.有利于各合作方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专业能提高自己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高校教师能在教学基地接触实际业务,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企业能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获得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支持,获取最新的理论知识、完成应用性研究。
3.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高等院校拥有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但是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和技能智力资源。企业具有场所资源和技能智力资源,但是缺乏知识资源。通过合作,双方能共享资源,避免了资源上的重复投入和建设。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
1.实践教学基地定位。实践教学基地定位的基本原则有:互利双赢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满足需求原则。实践教学基地定位包括:功能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层次定位;规模定位;管理模式定位;特色定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经管类实践教学基地定位,要建立在充分考虑学龄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人财物的承受能力。分析高校与企业携手开展教学基地的合作机制的恰当性与公平性,最后还要分析国家政策激励保障机制。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①基地建设合作单位的寻找,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经管类专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社会形象良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有与高校长期合作的愿望;具有适合开展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的科研或生产经营管理项目及适度的生产经营管理规模;具有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适宜的物质平台与管理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工作、劳动保护和卫生安全方面的条件;拥有高素质职工队伍,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符合就近就地、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和节约开支的原则。在与企业寻求合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主动深入分析与校外单位合作的切入点,校外单位期望通过与高校合作以获取以下的利益:一是政府对校外单位的扶持与奖励;二是合作行为所形成的广告效益及潜在经济利益;三是学生充当校外单位廉价劳动力。高校应该以校外单位的这些利益需求为切入点,争取在合作中取得双赢。②基地建设合作合同的签署,在合作单位基本选定之后,双方要签署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力及义务,使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法律的保障。合同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合作目的;合作原则;建设目标;合作内容;权利义务;条件安排;秘密保护等。③合同的签后建设。硬件建设:主要包括为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提供教学场地与生活设施,购置仪器设备和配套器材。高校需要购置必要的图书资料、办公用品与教学用品,并投资建设必要的生活设施。软件建设:一是实践教学基本文件的建设。高校和企业应协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开发实践课程与实践教学项目。二是常规管理及教学组织运行制度建设。合作各方应当共同制定教学组织领导及工作程序、工作纪律、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考核办法、安全与卫生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具体运行管理制度。三是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企业应当选派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经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兼职教学队伍执教,并且由高校对他们进行关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四是双方开展教学研究协作、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等活动。
3.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①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师资管理、教学档案管理。要明确划分实践教学参与人员的责任与职责,建立指导教师工作评价的方法,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来执行。②学生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有专门的负责人,以确保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时候有严肃的组织纪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以及人身安全有合理的保障,最终确保学生在基地的学习、工作、生活顺利进行。③经费管理:高校需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基地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管理费用;调研费费用;指导教师指导费;开发学生实践潜能与创新实践项目建设费;图书资料费和办公用品费;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业务费;实践教学用品费与实习生活设施建设费。④考核管理: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教学基地和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对高校自身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吴江,叶永成.树立三大意识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陈继飞.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报业,2011,(02).
[3]杨述厚,李百齐,刘东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篇9
当今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方法
研发人员咨询服务
有数据表明美国前20名的研究型大学一半以上的研究人员每年会花10%~15%的时间为产业提供咨询,每个咨询师可能为1~10个企业服务,工作关系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学术顾问一般按小时或工作日收费。
大学研究者转行到产业界工作
研究人员和教职工转行到产业界工作是原创技术与高度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转让机制的重要形式。美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博士到私人企业就业或高校里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被企业雇用的数据表明了该机制转让的重要性;此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型大学还经常在合作研发项目中与产业界进行临时性的研究人员交换行为。
专利许可
美国高校注重与此相关的专职岗位设置和机构建设。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在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等新科技产业化的成功和拜杜法案的通过,在随后的20年中,大学申请专利的速度大大加快。到1995年,127所大学设置了专利申请职位,并积极进行技术许可活动,它们总共雇用了618个全职专业人员从事大学知识产权的许可和技术转让活动。机构设置方面,美国很多大学建立了校内技术转移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对新的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许可,偶尔也将一些发明附带地转给创业公司。除了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之外,很多大学还设立资金激励项目来鼓励教职工进行创新。
至于获取专利和技术许可的方法各校做法各有特色,有些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主张对所有的实验室产生的研究成果拥有权利;有些学校则较为灵活,如通过谈判来决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同样,一些大学依赖技术转移办公室来获取许可费,一些学校则将办公室看作与私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主要渠道,如作为将来研究的资助人或合作伙伴。
通过新建公司普通股所有权持股方式转移
据统计,自1980~1995年间,在美国约有1633家新公司的建立得益于学校的技术许可费,其中仅1994~1995年间就约有464家。尽管有少部分学校在将技术进行产业化的公司中持有股权的历史较久,但大部分学校还是近来才开始以这种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的。
产业资助研究
在1980~1995年间,私人资金对大学研发的支持占整个高校的比例从3.9%增加到6.9%,有些大学则更高,如在1994年麻省理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均达到15%。产业对大学研究的支持主要通过合同或授权的方式进行,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微妙的,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别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合同通常要求研发人员提交特定的成果,而授权更为开放。除了与学校研究人员或团队签订合同或授权外,资助人还可以和高校建立正式的研发中心、研究联盟或产业联合项目等。
技术商业孵化器
大学技术商业孵化器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辅助风险企业解决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遇到的困难。通常孵化器为公司提供低于市场租金的实验室或办公场地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技术和一般商业服务,并为客户提供与高校研究者进行交流的机会。1997年美国约有100个技术商业孵化器,其中约有一半与研究型大学有着附属关系。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研人员技术转化或市场营销运作意识淡漠
研究表明,离科技成果转化环节较远的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价不高。权威机构披露:在自然科学领域,2004年教师的人均论文产量是2000年的260%,而重点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均价,2004年比2000年减少了近50%,技术合同均价则减少了1/3。《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显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占74.5%。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教育体制培养出的研究人员,缺乏市场、经营观念,对技术的价值及其转化既缺乏技术市场的理论思维和技术商品的实用观点,又缺乏对技术价值实现途径的直接认知,更不会感知技术带来的潜在的市场利益。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课题研究模式,使选题主观因素强,科学论证性弱,让本来就远离市场的高校科研严重脱离产业实际,与产业或无法衔接或难以兼容。
高校科研人员既无市场压力,也无市场利益引诱动力
由于高校的研发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公共资源,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乃至高校自身的资金支持。在整个资金支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申请、课题设计及专家评阅。我国现有的有关项目申请主要在于选题及其论证,且绝大部分是通过申请人申请,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阅挑选,选中做课题的人,然后签订合同。有的政府部门甚至是因人设课题,招标只是形式。在课题承担合同签下以后,如何监督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及如何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目前高校的研发机制中,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很多研究人员乐于将成果停留在书面形式中,早早结项,然后再申请新的课题。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既让研究人员无市场之压力,又使得研究成果只是知识产权的毛坯,只能看、不能用,不具备可产业化的条件,造成公共投资研发的巨大浪费。
在利益动力方面,由于投资来自公共资源,一般在研究合同中规定:资助方在一定时间内享有优先使用权,而对研究方在产业化或转移方面享有的权益却未注明。这一规定带来的弊端是,研究人员对技术的市场化丧失积极性;而另一方面,权利人如何以合理的价格转移给产业在现实中很难判定,很多以国家公共资源投资的专利技术最终可能被廉价地转让出去,它们经别人简单包装后再高价转让于他人,造成的结果是研究人员未能得到应得的回报,反而是让中间商获取暴利。
在管理方面,学校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学校的主要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即传授书本知识和教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至于将科研成果进行转移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在技术转移这一块的管理十分薄弱,投入的精力也不多;仅有的一些技术转移,也多是研发人员私人通过特定的渠道来完成的。由学校组织、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技术转移的项目并不多。
另外,高校科技管理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它以科技“成果奖”(仅有专家的理论评审,而无产业界实际使用价值的评判)为晋升技术职务重要标准的制度,造成了很多科技人员只重研究不重推广;而且在其科技工作评价体系(如晋升职称时认可的项目)中,高校多只认纵向科研,即由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务院部委及地方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部门的科研项目,并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而对于横向课题(如企业急需的实用项目)一般不认可,如此就影响了高校科研人员承接后者的积极性。
高校与产业界缺乏联系的纽带,各自关起门来,自搞一套,缺少沟通
如两个领域的有关研究人员的交流、互通渠道不畅,合作不充分,造成的结果是:高校不知企业所需或市场发展的导向(导致研究的盲目性和脱离市场,无太大价值),企业不知高校在研究些什么(重复研发,或花重金从国外引进),资源浪费不可避免。再如,由于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两个领域的人才流动在一定时期内比较困难,特别是企业研究人员要转行到学校,导致两个领域的技术转移最彻底形式――人的流动――人为受阻。尽管目前高校与产业界已加强联系,但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者间的合作空间十分巨大。
当然,我国企业对高校技术转移的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偏差、投资不足及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制度(如技术评估、技术经纪人等)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基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的做法,我们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可以作出努力 :
在教育方面,要加大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意识培训,让科研人员全面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树立技术或科研成果的市场观念
该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并进:对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未来的科研人员)应当进行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基础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研究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即研究要有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其渠道就是技术转化 ;对现职的研究人员,要强化成果转化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漫长但必须经历的过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相关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研发成果可市场化及研发人员的市场意识在推动技术转移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它们既创新了实用技术,又培养了大批注重技术转化人才。
通过立法规定对研究人员付出劳动的研发成果在市场化情况下给予一定利益引诱机制
如可借鉴美国1980年的拜杜法案,规定大学或其他非营利机构可持有政府或其他公共资源资助的大部分发明的权利,由它们决定技术许可的运营模式。学术研究机构在对利用公共资金开发出的知识产权许可或其他商业化方面可被授予很大的自,只要它们:在许可知识产权时优先考虑本地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授予独占权利或将知识产权卖给愿意和能够在中国制造含有这些发明产品或通过应用该发明来生产的公司。此外,对于职务发明,可适当考虑高校研发人员的例外规定。
政府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应采取可行措施
科研管理需引入科学价值评估体系,以形成正确的导向。针对政府等公共机构投资的项目,技术应当在国内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既得到保护,又能运用、扩散;实用技术项目验收时以可产业化为合格标准;投资机构应加大管理力度,通过技术转移中心或机构将技术进行扩散和产业化。如拜杜法案规定的“科研人员在政府投入的计划项目里面,验收项目时,如其所在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提出商业计划书,或者没有实行技术转让等等的,政府有权把这个项目权收回来”的内容,可以将其吸收到我国的立法中。政府还可通过招标方式,用国家财政收入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需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鼓励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实行转化;税收上,对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服务的税率和征收采取优惠政策。在技术转化投资、技术转让中介机构制度完善方面,政府也应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产业和学校的合作
参照美国的做法,鼓励从事科研的教师积极为相关企业服务,甚至规定从事特定领域研究的教师,一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时间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其他服务;作为对价企业可以给该教师或学校以一定酬金,或接纳学校的学生作为实习生或将来的就业者,促进技术由高校向产业转移。各界通过努力,要打通产业界和高校人员相互流动的渠道,鼓励大学研究者转行到企业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对于技术经验丰富、愿意到高校进行研究和教学的企业技术人员也应允许他们到高校,因为他们的实务经验对培养学生意义十分重大,而学生们受过良好、全面教育后,又会将技术随着工作的转变转移到产业里。
另外就是建立各种形式的研发中心、研发联盟或产业联合项目,加大两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技术无缝转移,既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方面,政府应积极寻求通过资助大学研究中心来促进大学-产业更紧密地合作,使该类中心鼓励学校和产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通常是跨学科、跨领域、多层次)研究,并促进大学和它们所在地区经济和产业基地更紧密地结合。高校在评估体系中,应当加倍重视横向项目的地位,完善校内科研体制,鼓励研究人员直接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选择项目、配置力量;对教师职称的晋升和科研成果的评价上应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标准,以使各位研究人员(特别是在从事技术转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得到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