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节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5: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端午节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人们会把门上、窗上都挂上艾蒿,表示驱赶蚊虫等,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国的南方等地区人们还要赛龙舟,主要是为了展示各种龙舟的风采,赛龙舟的人会非常得多,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齐心协力地划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一边追赶前面的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也会包粽子,我要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好,然后再把糯米淘好,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包。粽子的口味有各种各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还有栗子的,看着奶奶熟练地手法我羡慕极了。我选择了豆沙馅让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先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然后放上一颗红枣,再放糯米对折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个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会包粽子。
篇2
“哦”我打了一个重重的哈欠,睁开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历表,把我给惊呆了,原来今天是端午佳节,我和妈妈昨天约好一起去看望爷爷和奶奶。我起床后,发现妈妈在做早餐,我就赶紧过去跟她说话。
“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好吧,问什么问题。”“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嗯……对了,今天好像是端午节。“完全正确。”“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问吧。”“今天去那里?”“嗯……对了,去看望爷爷和奶奶。”“好的,我答应你。快点,我肚子饿了。”“好的。”
我跑回电脑房,开始看起我最爱看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
过了几分钟,妈妈煮好了早餐了,我赶紧往餐桌上看了看。我夸妈妈说:“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吃完早餐后,我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妈妈说:“十点钟我们准时出发!”
到了十点,我和妈妈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后,便坐上摩托车。开车了,突然,一个坑把我们都弹了起来,还好,弹的不算高,不然的话我们的命就回没了。我望了望前边,发现到处都是泥坑,根本没有平地。我和妈妈都抱怨为什么政府不修好这条路,本来是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变成了双倍的路程,而且油也浪费到了极点。
“终于到了。”我和妈妈都叹息着,我熟练地打开奶奶家的大门,让妈妈把车推进去。当我走进屋子里,看见奶奶的时候,只见奶奶一把抱住了我。爷爷也非常高兴,不停地问我吃不吃这个,喝不喝那个,简直高兴死了。
可是对于我来说,端午节的品味就是吃棕子啦。奶奶一看见我要棕子就立刻端来了一碗刚出炉的棕子给我。我说了声:“谢谢”。而奶奶却说:“不用谢。”我吃完那碗棕子后,觉得太好吃了,还想吃一碗。没想到奶奶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又给我端了一碗。我吃完后,觉得非常舒适,就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
傍晚,凉风习习,在晚风的护送下,我们要回家了。爷爷、奶奶在门口向我道别,好像舍不得我走,我们在一阵“再见”的声音中坐上摩托车回家了。
篇3
一、叙述真实生活,倾听自然的心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一再强调: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有语文的地方就有作文,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累语言,抒感。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记录生活中那个本来的“我”。
二、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生命的真谛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借作文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出对成长真实的感受,表达“自我”。
1.有境则情生
语文学习中处处有可以让我们习作的情境,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个习作训练写“端午节”,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节日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独特情感,在习作时可以开放习作内容,不局限于写“端午节”,可以放宽到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日来写,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我境生我情
篇4
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极为紧密。过年过节这个话题,一般在文章中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年节作文要写好,就不能仅仅拘泥于此,不能停留在表面。写作中,我们要学会把读者带进自已的节日生活中,带进自己的时空与心境里,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如何写年节作文概括成三个字:喜、实、益。
“喜”:指的是年节作文,在叙事过程中要展示节日背景氛围,要写出欢喜等节日特有的气氛,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反复强调的环境描写与烘托。应景作文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个别节日,例如清明节,未必一定有“喜”,但一样有其固有的节日气氛。
例如:天气虽说炎热,却怎么也敌不过人们的火爆热情。太阳烘烤着大地,人们不甘示弱,在河边越聚越多。鞭炮声持续不断,和着人们的欢呼声、小吃贩子的叫卖声、龙舟上的锣鼓声,热闹非凡。五彩的飘带,可爱的气球,鲜艳的横幅,构成一幅绚丽的端午图画。
河面上的龙舟越来越多,弄潮儿顶着着炎炎烈日,来回划着龙舟,似乎在挑战对手,又好似凯旋而归的王者。这场景为端午节增添了浓郁的气氛。
――节选自黎嘉敏《端午龙舟》
“实”:指要写出实际事情和人物,不要空抒情,而是要选择一、两个生动的场景塑造清晰的人物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以展现节日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感情。比如,通过对节日中的人物和场景的描写和渲染,再现当时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地说,就是落到实处,写细节,以实实在在的情节打动人、征服人。
例如:看!那个大头佛右手正拿着蒲葵扇,随着节奏指挥着狮子,使狮头时而上时而下。狮子那双大且有神的、闪着金色光芒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人群。经过点睛的它们,似乎越发地炯炯有神了。我望着它们,突然有点害怕,或许是因为那双过于有神的眼睛。但我还是双眼紧紧盯着舞狮,唯恐错过一点点精彩。狮子一下子腾飞起来,好像要带着只属于他们的希望冲向那遥远的天上,直达那名叫天堂的幸福之地。
耳旁传来喝彩声,人们热烈地拍着手掌,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热烈的掌声,响亮的喝彩声,震耳欲聋的鼓声、锣声,传递着人们的快乐,诉说着人们的幸福。
――节选自罗沛琼的《真好,又到新年》
“益”:年节作文要注意写出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益。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同时,要从生活中获得感悟,获得精神享受。这在年节作文上就表现为:在点出节日的文化内涵时要表现自己的感悟,以此强化文章的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纯真。在这天,水相当于一滴滴真心的祝福,把水泼出去也就等于把祝福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说从前有一个魔王到处生事,老百姓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他的第七个妻子决定为民除害,联合其他的妻子,趁着魔王睡觉之际,斩下了他的头颅。头颅滚落在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人们为了灭火,便把水泼了过去,同时也把水泼向七位姑娘,洗去她们身上的污浊。慢慢地便演变成了今天的泼水节。
归根到底,泼水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注:点出作品文化内涵,并与文章主题挂钩。)这一天,大家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肤色,把心中的爱撒泼出去,银花碧浪,一浪接一浪,一簇高一簇。铃铛般清脆的笑声,孩童般无忧无虑的笑靥,让我有种心灵被沐浴的感觉。珠玉四溅,滑落在额间的水珠一下子有了生机,晶莹透亮,折射出一颗颗透明的心。心中所有的烦躁、郁闷、烦琐,都被飞溅的水花冲走了。有的只是湿漉漉的身躯,满身的祝福,和被净化的灵魂。
按下快门,一幅充满欢笑的照片呈现在眼前。今天,泼水节成了人们释放自我的节日。我们把爱传递出去时,收到的是一份珍贵的人类本性的善良。这些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真、善、美啊。(注:点题,抒写感悟,强化中心。)
篇5
一、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我们的家乡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因获得“水浒摇篮、板桥故里”的美名而享誉海内外。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兴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人文兴化,梦里水乡》读本,发给三至六年级学生阅读。读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其中,“故里人物”中介绍了“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中原才子”宗臣、“三绝奇才”郑板桥等家乡名人;“楚水风情”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端午传闻为屈原》《月到中秋分外明》等篇目让学生了解家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传说和习俗;“风景名胜”中追寻了四牌楼、沧浪亭、玄武灵台等名胜的来历,让学生读后产生光荣与自豪的心理。
二、走进水乡生活,体验地方文化氛围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古城兴化,文化资源丰富,为了让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印象更深刻,教育更久远,我们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寻古风遗韵:参观走访市文博中心、李园船厅、郑板桥故居、拥绿园等,在自己的了解与导游的讲解中感受兴化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踏春色满园:游赏近几年来我市新建和翻修的公园——兴健园、千秋广场、森林公园、人民公园等,感受兴化市容的日新月异。
三、加强练笔指导。拓宽学生习作空间
1 处处留心,积累语言。我们不仅推荐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家乡文学大家的作品,还推荐活跃在江苏文坛的校园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阅读。以摘抄好词好句的形式制作“阅读记录卡”和“阅读小报”,并辅以诵读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课外积累,夯实学生的字、词、句的基础,享受积累地方语言的乐趣。
2 片段练习,积累素材。小练笔,可以是片段描写,也可以是单项训练。小练笔目标单一,内容短小,它能分散作文的难点。
3 联系生活,赞美家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赞美家乡。为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导游词,吸引八方来客;介绍家乡的菜花节,让兴化走向全国,让全国了解兴化;让学生写《舌尖上的兴化》,介绍兴化的美食;为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写人物小传;采访校友侯逸H,——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写采访手记;介绍家乡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等民风民俗……
篇6
不了解植物,怎么写“我喜爱的植物”?
“我喜爱的植物”这个题目,小学生通常信心满满:“我已经想好了。”我问:“那你准备写什么植物呢?”答:“松树”“梅花”……
世界上难道只有这几种植物吗?
世界上难道有什么植物是不讨人喜欢的吗?
答案是:世界上已知的植物有38万多种,人对几乎所有植物都是充满感情的。
植物的世界,比人的世界要丰富多了:“豆蔻”“含羞草”“丁香”都是花中少女;“垂丝海棠”“流苏”“玉竹”……听起来很古典,是仕女;“湘妃竹”“虞美人”是有历史有传奇的美女。
“榆树”是饱经沧桑的老者,“南天竹”则是志向高远的君子;“七叶一枝花”“雪地一枝蒿”等中草药个个身怀绝技,一物降一物;“蒲公英”“忘忧草”等平凡而不凡;“凌霄”“紫藤”等野心勃勃,借他者之力,攀援上升。
――我最初感兴趣的是植物的名字,然后是这些植物的样子,再就是这些植物的秉性,最后是这些植物的故事……从一种植物看到另一种植物,欲罢不能。
回到写作文的话题,学生们发现不是没有什么植物可写,而是被太多的植物晃花了眼,不知道写哪一种好了。(如果孩子对植物有兴趣,可买一些彩色植物图谱来看看。)
我问学生:“你们想写什么植物呢?”
“风信子!”(因为花型美艳)“紫藤!”(因为花型特别)“绣球!”(因为花型怪趣)
我说:“你喜欢这种花的样子,和写成好的作文是两回事。咱们还是要写自己见过的植物,它们可能不漂亮,但是和你自己的生活有联系。比如紫薇――襄阳市的市花;比如康乃馨,母亲节你买过,送给你妈妈;比如薰衣草,你买过它的草籽做的香包;比如仙人掌,你家阳台上就种着……”
如果是我,我会写“艾草”,它是很有中国味的植物:新生儿出生后用它煮的水“受洗”。以艾作灸,是中国人日常的保健手段。现在,一到端午节,人们还会买来一把,插在门上驱蚊辟邪,艾草汁做的“青团子”,让人最直接地感受植物的颜色和清香味道……
一些孩子选择了“蒲公英”。的确,蒲公英很常见,而且是一种很“孩子气”的植物:
篇7
关键词: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农村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环境的束缚。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写作的素材自然就比较少;同时,农村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所以作文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用词的准确性也差;而且农村小学生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农村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写好作文,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呢?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虽然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上和城市中的新鲜事物比较少,但是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在农村广大的田野中有各种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乐趣;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
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手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学生的习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是胡编乱造、空洞无味的东西了,而且还写出了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拥有自己的特色。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好的写作素材还不行,还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乐于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1.读中学写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如写家乡的美丽风景时,为了写好作文,我结合课文训练重点,教学生写景时,要按照顺序,认真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因此,学生写作文,都能按由近及远、从下到上的活动为线索,重点写好几处景物,思路比较清楚。
2.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课,都先让学生回忆,打好腹稿,个人口述,小组评改后,由老师补充,最后让学生动笔。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写通顺了,而且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困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相对落后,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够“对症下药”,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境进一步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突围建议。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知识面狭小
由于农村的教学物资匮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只能局限于教科书,这使学生的知识面狭小。而且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有限,生活单一,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又因为学习竞争力较小,往往养成了不爱看书、读报的懒惰习惯,因此,也就缺少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并逐渐导致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下降。
2.教师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学校的监管力度不足,从而使大部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也不对其拓展延伸,这就无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教师的教而不启,使得学生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教学。
3.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无法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下降[1]。
二、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策略
1.教师应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进行教学
尽管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但是农村却也有着丰富独特的教学资源,像农村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广阔的天地这是城市中所没有的,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写作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写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教室外面观察景物,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景色的美丽,从而产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并将自身的感悟应用到写作中。像秋天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去操场观察秋天景色的特征,以及秋天事物发生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
2.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其中优美的词汇,才能在写作时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能有效地将这些语句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生活中传统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先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材料,然后让学生交流探讨。包含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很多,有民族艺术,如书法、国画;有民间艺术,如木偶、剪纸;还有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等。通过交流,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丰富了习作的素材。
3.教师应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教师可以在平时帮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学生会将每天发生的事情用优美的语言写到日记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作文形成的基础就是日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和词句,以便轻松地应用到写作中。在刚开始训练学生记日记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记日记的作用与意义,掌握日记的格式,每周都要写观察日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写,不要让学生每天写的日记如同流水账一样。教师也要及时地批改学生的日记,改正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关乎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作文的作用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只有主动学习作文,才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师。有人认为学生生活在农村,条件差、接触事物少、知识面
窄;也有人认为是家长不重视等。我认为,农村作文教学虽然
有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老师们善于去挖掘,那丰富多彩的乡
村文化,淳朴的民风,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气息等等,都为农村
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一、全面关注,培养兴趣
作文课程安排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安排的。但我认为作文
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一入学开始培养。
1.从课程中关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年级的老师所
教给学生的知识及所养成的说话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们作文水
平的提高。在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孩子们语言
的发展。如,在学习完汉语拼音b、p、m、f时,就让孩子们观
察书本中的图,在认识“爸爸、妈妈、我”的同时,让孩子们
介绍自己的一家。孩子们十分可爱,纷纷举起小手来介绍自己
的家庭,不仅认识了“爸、妈、我”字,学会了说完整话,更
体会到了父母之爱,也印出了感恩之心。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语
文教学所向往的吗?2,从生活中关注:农村的孩子,他们最信
任最崇敬的是老师。最希望的也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因
而,在生活中,要和孩子们经常玩在一起并和孩子们交朋友,
体会他们内心的想法。
二、激活体验,丰富积累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农村的孩子们生在山里长在山
里,这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习作的摇篮。因而作为老师,应带着
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走一走,体验大自然之美。然后引导学生
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出来。
2.体验农活的艰辛,感受收获之甜:让孩子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
能及的家务活或农活。一周或两周换做一种,不过要学会了才能换。这
也是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然后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
来,把有意义的场景记下来。
3.体验乡情,记录淳朴民风: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如能加以积
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如:一年一度的春节、热闹的元
宵节、棕子飘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起灶搬迁的热闹喜庆场面。这些
无一不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这些也是孩子们喜闻乐道的,引导孩子们
用手中的笔把精彩的瞬间描绘出来随时与大家分享。
三、游戏先行,放飞想象
儿童世界的本质就是游戏:儿童通过游戏认识生活,通过
游戏学习交往,通过游戏模仿成人世界,通过游戏满足情感需
求,通过游戏与人交际,通过游戏挑战自我……没有了游戏,
就没有了童年。
习作需要自身的真切体验,更需要真挚的情感投入。
只要让孩子先做后写,有了真真切切的体验,写起文章来定
能胸有成竹,一吐为快。在指导写“一件有趣的事”中,我
先不动声色地跟孩子们说:“这节课咱们来玩‘画鼻子’游
戏。”“哇,太棒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起来。七八分钟
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全都眉飞色舞,玩得可开心了。之后再
让孩子说。等有趣的话匣子一旦打开,想不说也难,就这样,
孩子们因为有了真切的体验,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滔滔不
绝,写得情真意切。
一些想象性的作文不受制约,想象的空间大,所以最受孩
子们欢迎。我不提习作,而是“讲故事”,当“故事大王”。
谁不愿意“玩一玩”呢?自然,每周的周记成了孩子们喜欢做
的一件有趣的事了。
四、巧借教材,灵活运用
俗话说,会读的不是你的,会用的才是你的。而对这书
上读到的要成为学生口头或笔下话的语言,需要一个转化的过
程。所以要利用教材,感悟写作方法。为了提供更好的阅读平
台,我就在教室的一角成立图书角,把自己的书籍捐出来,供
全班同学阅读,结束时就可以把自己的书带回去。这样一来就
解决了部分学生无课外书籍的难题。
五、注重评价,增强自信
1.赏识学生习作,增强自信: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
习作的评价。教师批阅习作,要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
教育理念,善待学生每一次写作练习。老师的评点,要充分发
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力。
2.创设环境,快乐评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与他
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在教室开办了习作园地,把学生优秀的
习作或片段张贴出来,还让同桌或自由找合作伙伴评改习作,
写上评语,如果谁批改到了优秀习作可以在班上推荐。老师针
对学生所言及文章的不足加以引导进行修改,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
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民间尺度”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
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提高农村小学作
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的尝试才刚刚开始,虽然还步履蹒跚,但
只要我坚持,定能“金石可镂”。
篇10
关键词:整合资源;地位现状;整合内容;整合时间;整合批改方式
“习作”再普通不过的两个字,却让众多语文教师头疼,让无数学生畏惧,“作文教学”犹如一座大山横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但是习作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卷中分值比例占30%以上(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另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要动手写点东西,所以对于这座“大山”我们不能绕过,必须勇敢面对,攻克习作高峰。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语文专家也指出,提高习作水平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写多练。我个人认为,从习作字面上理解,“习作,习作,练习之后就会写作”,当然这不仅是习作,也是掌握其他任何一项技能必经的途径,正所谓“熟能生巧”嘛。
一、目前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状
既然说勤写多练能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下面是一所普通县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统计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一是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学所有任务的课时分配统计表,表二是根据表一的统计计算出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课时比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任务总课时数195节,而习作教学只有24节,习作教学所用教学时间仅占全部语文教学任务的12.3%。有些语文教师上作文课还尚不够24节,有时光指导不点评不讲评,实际上有些班级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还不到10%。表三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中习作所占的分值比例:试卷总计100分,作文部分占30分左右(包含大小作文),作文分值比例在30%左右。
图一:习作教学与其他语文任务 图二:习作与其他语文知识
课时比例统计图 分值比例统计图
通过以上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现状是课时少,分值高,所以要让学生按课时安排按部就班的进行习作练习来提高习作水平真是难上加难。当然更不能随便挤占其他教学任务的时间,因为其他的教学任务更不能忽视。怎么办呢?怎么实现勤写多练呢?不妨尝试一下“整合资源,勤写多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个方法。
二、整合资源勤写多练的方式方法
“整合资源”这个词在耳畔回荡了好几年,但我从未认真思考过。整合资源有什么用?怎样整合资源?直到今天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同仁,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整合资源能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习作时间,能为习作练习补充更多的习作素材,能成为提高习作水平的催化剂。下面就整合哪些资源,怎样整合,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整合内容
1.与其他学科整合。
(1)与《品德与社会》整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来说都兼任本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把《品社》与习作有机整合。记得我在教学“与别人和睦相处”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与同学和睦相处或发生矛盾的事,说说当时的情况及事后心里的感受等,并把它写成四、五百字左右的作文。学习“感受父母的爱”时,我让学生写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习“祖国的美丽风光”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家乡……
(2)与音、体、美、信息课的整合。学生最喜欢这一类课了,我作为班主任很少抢占这类课。一是不想剥夺学生的快乐时光,而是这样的课能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每当上完这些课,我会偶尔让学生写一写《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我的微机老师》、《我新学了一首歌》、《体育课上的小风波》、《一道数学题》……把这些作为家庭作业既可调节每天写词语,背课文的单调乏味,又可以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2.与学校活动整合。
为了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些活动。如:汇操比赛、合唱比赛、庆祝“六一”或“教师节”、讲故事、演讲、每周一举行升旗、大扫除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习作教学的契机。
3.与课余生活整合。
轻松快乐的课间十分钟、期盼向往的周六日、展示特长的二课班、迷人刺激的电脑游戏、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都是写作练习的沃土。
4.与自然资源整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烂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自然资源浩瀚无穷。特点分明的春夏秋冬、变幻无常的阴晴雨雪、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活泼可爱的虫鱼鸟兽;有着纪念意义的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植树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家人的生日……这些都是习作练习的广阔天地。
(二)整合时间
以往的习作练习都是在课上进行的,由于课上时间有限,学生练习习作的数量质量都会受到制约,效果自然一般。我尝试把习作时间进行整合,语文课上可以写,其他课上(我还担任品德、班会、综合实践等课)也可以写,晚上家庭作业时间还可以写。这样一来,写作时间大大增加,数量和质量也会随着不断练习而“熟能生巧”。
(三)整合批改方式
当了好多年语文教师,大家已经习惯了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的传统做法。长此以往,教师批作文批得筋疲力尽,百无聊赖;学生对于批过的作文看的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种单一的批改方式费时费力换来的却是低效低质。相反在批改习作时如果让学生参与其中,大家互批互改,学生却是兴趣盎然,尽心尽力。如果我们把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批相结合,既能提高兴趣,又能互相学习,还能减轻教师分担,更能提高习作水平,可谓“一箭多雕”。
(四)紧靠“跨越式”课堂教学模式让习作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