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时间:2023-03-17 23:3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

篇1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入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15-01

小学生进入到三四年级的学习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及作文,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一件很枯燥、很作难的事,有的同学一提作文就大脑空白一片,无话可说,有的同学是有话要讲,却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则是说来说去不知自己所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迈好写作的第一步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如下的做法,归纳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1 提前进入角色

虽说是从小学三年级起才会有专项的作文训练,但做为一个有前瞻性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二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准备工作。如在学拼音和组词时就开始教学生把学到的字词放到句子中去说;然后学词语时遇到几个相关联的词语,就教学生说一段话将词语连缀起来;当班上有什么新鲜事、突发事件时,教师让学生把这件事说一说,议一议……这些做法,就是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地在练习口语表达了。说,是写的伴侣,会说才会写。教给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写作,不要指望他们一下子迈上台阶,我们教师要学会俯下身来,将陡峭的阶梯变得缓一些,让孩子们迈出的小碎步一点一点跃进,则轻轻松松为写作打好了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有及早入手的意识,就能轻松带领学生跨入写作的门槛。例如,在学习了写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后,时隔几年,伦敦奥运会又举办了,当时我们所练习的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在这次写奥运会时就正好可以成功运用了。

2 密切联系生活

学生们之所以觉得写作无从下手,是因为缺少生活发现和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带领学生体验生活,多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为写作之炊备好米。以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观察,但是,身处二点一线生活的小学生,每天就接触这一点点外界信息,他们怎么会写出生动的作文呢?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并且在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布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结合写作的,可以是结合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结合生活中的节假日、新闻事件等的。如在母亲节就让孩子送给妈妈一句祝福的话,然后把过程记录下来,这就为以后写作准备好了素材。生活是个万花筒,但这份美丽需要你去观察才能体会得到。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先做好写作的前期工作,那就是观察与体验。例如,作文课上恰逢秋雨沙沙之时,老师就有准备地在课间引导学生去观察秋雨的特色,秋雨带给人们的感觉。如果一场瑞雪降落,老师要及时地让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好好观察一下雪花的样子,下雪后的美丽景致以及感受一下雪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欢乐。这样的写作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孩子们会有感而发,易于形成作文。

3 重视阅读积累

我们的写作素材,除了第一手的亲身体验资料,还可以从平日的阅读中去寻找。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写作时必然是无从下笔,如果阅读积累贫乏,写作时必会腹空笔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是现实生活,一是阅读积累。所以,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这也是为写作作的铺垫,正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只有当学生的头脑中有所积累时,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好文章。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宽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字,又可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发写作欲望。所以我们要把小学生的阅读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同时借助家长的协助与督促。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做好素材积累工作。我们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要准备好一个积累本,从不同的方面去积累好词好句好文,既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来积累,写下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来积累,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由于日记的内容最贴近生活,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张张照片存留在本子上,每每写作文,翻看一下,也许就找到了写作的璞玉。比如:我们开过一次有意义的班会,或是组织学生看完一次表演后,就让学生把所见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久而久之,使写作有米下炊。如果结合上自己的阅读,把生活艺术化,那将会呈现出更好的文章来。

4 培养阅评能力

也许每一个学生不一定是好的作家,但每一个学生都有鉴赏家的天赋。所以,当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不必每人每篇都面面俱到地讲评到,这对于大班教学而言是不切实际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批阅不同水平的十几本作文后便基本可以掌握学生的情况了,剩下的就可以发动学生去互评。学生作文互评,不仅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锻炼了学生的阅评能力,这对写作也是一种促进。试想,学生通过阅评其它同学的作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对比就在眼前,他们会明确地知道好的文章好在哪儿,不足的文章差在哪儿,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激发出他取长补短的学习之心,让阅评的学生能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来促进自身的提高。

5 表扬激励为主

篇3

1.弄清题意,明确要求。 让我们先看题目要求:介绍小伙伴。首先,它属于写人的文章,而且是要求写一个人;其次,介绍人应该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爱好或思想品质;最后,要在确定下来写谁之后,用自己对他的称呼、他的名字或特点给文章命题。

2.拓展思路,选择材料。回忆一下身边的小伙伴,看看他们哪些方面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定写小伙伴的某一方面后,需在选取事例上把好选材关。

3.编写提纲,巧妙布局。确定要写的人、事之后,要想一想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分几部分来写。常见的有:描写人物的外貌介绍他(她)的特点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特点对人物的评价。注意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与介绍的特点要有联系。

4.笔下生花,精雕细琢。 知道了怎么写,还要考虑将它写好。写好的标准是能让人读了你的文章就仿佛已经见到了你介绍的小伙伴一样。概括地说,就是将人物的外貌,事件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致描写,但无论是哪种描写,都要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吕英姿)

佳作展示台:

小能人胡岸青

周伯文

非常感谢妈妈给我报了写作班,非常荣幸在写作班里认识了胡岸青。

我和胡岸青虽然来自不同学校,但我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是女生,同是10岁,同是读四年级,而且也是每个星期六下午来上写作课。

第一次上写作课,我就被胡岸青那种专心致志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感动着。要知道,我们小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一遇到作文就头疼。第一次写作课,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记一次活动,尽管老师反复讲了怎样写好活动的方法,但自己动笔时,还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好几个同学也是草草写了几句文不对题或不着边际的话就交给了老师。结果可想而知,不是退回来重写,就是补充,而胡岸青则不同,她不但能写得出来,而且还写得长,写得深,写得好。当她把作文交给老师后,老师看了几句就面露喜色,频频点头。看完后,老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地对我们说:“你们看看,胡岸青的作文写出了800多字,而且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也很生动。”停顿一会,老师又说:“这篇作文推荐给报刊,准又能发表。”

后来才知道,胡岸青已经有三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了,我问她作文怎么写得那么好,她说她读完二年级就报了写作班,比我整整早上一年,跟老师学了不少写作方法。另外,她还喜欢看书,她说一些好的课外书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她把她曾经看过的一些书推荐给我看,比如:《安徒生童话》、杨红樱的 《笑猫日记》、郑渊洁的 《皮皮鲁》 系列丛书等。有一次上写作课,老师着重讲了观察—如何观察植物、观察动物、观察人物……下课后,胡岸青马上冲出门外,跑到一棵山茶树前,一边细细地望着,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才知道她在认真观察山茶树,把山茶树的根、茎、叶、花一一写下来。看到此情此景,我对她别提有多敬佩了。

眨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当新的学期—也就是四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妈妈又接着给我报了写作班,我以为胡岸青不会上写作班了,好几个学生学到她那种程度就不学了。没想到,在写作班里我又看见了胡岸青,上课时她依然那么专心致志,写作文时依然那么聚精会神。她说,学习贵在坚持,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因为有点进步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 她说,她的作文离真正好的作文还差得很远呢。她还说,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成为一名小说家……瞧,胡岸青这种不骄不躁、努力上进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吗?

收获来自耕耘,成果来自勤奋。有次正在上写作课时,突然有个穿着蓝色长衣的男人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说是老师的快件。老师接过打开一看,是一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再翻开证书,“哇—”老师突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似的,大声惊叫起来,“胡岸青获奖了,胡岸青的作文获奖了!”我们大家一下子围到老师身旁争抢着看证书—果然是胡岸青的获奖证书,她写的作文《从小事做起》,在第二届“雪花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获奖证书还是从北京寄来的呢。顿时,我们每个人的双眼,无不流露出羡慕和崇敬的神情。

怎么样,胡岸青是不是一个小能人呢?

彩笔头点睛: 文章围绕小伙伴的写作才能,精心选取了四个小事例“专心写作、仔细观察、努力上进、获奖”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小见大。文章还运用对比,突出小伙伴的专心致志;抓住细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表现小伙伴的特点。语言朴实又饱含作者真挚的情感。篇末点题,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吕英姿)

篇4

关键词:写作目标;写作训练;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0-02

语文老师如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引导小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一步一个脚印地跨入作文的“门坎”,轻松步入写作的“殿堂”呢?

一、以小学三年级为写作目标的第一学段,要达到的目标定为“对写话有兴趣”

1.复述故事法。三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又不懂得观察生活,脑袋里本来没有多少东西可写,一开始就让他们写作文肯定有困难,可以先试着让他们“写话”。先口头复述以前学过的课文里的有趣的故事,如: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等,然后就让学生写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也可以老师自己或请一个同学当堂讲一个故事,讲完后让学生用笔复述故事情节。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消解作文在小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小学生头脑空空,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又可以让小学生从原著和口头文学里借鉴一些叙述方法,逐渐克服不敢写的心理障碍。

2.看图配文法。在《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学习报》等小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报刊上,常常刊载一些让学生津津乐道的漫画。这些漫画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爱看爱讨论,有时还有激烈的争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幅画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样。学习小组内部讨论,推荐代表班内发言,最后让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给图画配上文字。学生们“写话”兴趣上来了,再也不说作文难写了。学生由喜欢漫画到喜欢上了看图配文,实现了由“说话”向“写话”的转变。

二、以小学四年级为写作目标的第二学段,要完成目标是“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故事续写法。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如:读了《小英雄雨来》发挥想象续写《雨来参军》;学习了《小珊迪》就续写《珊迪死后》等等。这种作文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有据可依,有话要说,有情愿抒,都愿意把自己续写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且谁跟谁讲的也不一样。讲故事的同学很自豪,听故事的同学很快乐。书面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即兴创作法。学校及社会上经常发生一些新鲜事,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看爱说,能说就能写。像记者抓拍重要镜头一样,老师一定要善于及时发现这样的情况,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学生耳闻目睹了事件,有感有悟,不吐不快。我记得曾经让学生写过:《玻璃打碎之后》、《老光棍娶媳妇》和《电脑进农家》等等,都很成功。

三、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安排在五年级的习作目标

1.自由写作法。也就是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最想写的写出来。如让学生写《我的梦》、《――我想对你说》和《未来的――》等等。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是所谓“我手写我心”。

2.书信交流法。小学生的感情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嘴上不爱说话,可他心里不一定藏的话少。通过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校长、老师、同学、朋友写信、回信,交流思想、探讨习作方法。在亲情、友情互动中切磋写作技巧、互相评改、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两种方法真真切切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增添自信,在与人交流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四、学生上了六年级,习作目标是:“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

1.观察日记法。《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由此可见: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经常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写作范围,提高写作能力。农村孩子可以写养蚕、养鸡、种菜、种瓜等的观察日记;城市孩子可以写饲养宠物、养花种草等的观察记录。写作时可以借鉴《科学》课上观察记录的写法。也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学生要写出个性,力求创新。

2.开诸葛亮会法。就某个习作题目可让学生谈一谈个人的构思,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之第四学段表述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时,学生面对眼前的人物、事件及景物不知如何开头、怎样描述,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共同讨论。老师及时把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对事物特征的反映,以及所使用的优美语句、重要词语归纳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参考。然后分析:写作的目的不一样则观察角度不一样,写作的对象不同则写作方法就会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习作来。

五、在六年级阶段,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巩固小学阶段所掌握的写作技能

篇5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改革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篇6

【关键词】观察情境;想象情境;细心批改;评价鼓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写起作文最吃力,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害怕写作文,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觉得困惑的问题。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和开始,对语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对待。

事实证明,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写话。大多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较差,写话时无话可说或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现象严重。每当上写话课时,总有一大部分学生写不出来或是只能写一、两句话。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采取了一些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不能说取得多大的成绩,但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在写话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写一处游览、玩过的地方”,很多同学只能简单的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有那些景物,却不能具体描绘每一景点,说明他们并没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对此,我安排学生到公园或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把自己看到的、玩过的清楚的记下来,回来后说给大家听。果然,学生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的突出特点,经过互相评议、修改,写出的文章内容生动了许多。

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二、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想象

有位诗人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写话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训练思维 注重想象。

写话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四年级下册的“开心日记”《我的理想》这节写话课上,,通过学习例文,启发学生说出“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为实现这个愿望你该怎么做?……”先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互说互评,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2、培养想象 训练能力。

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每个人的心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要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歌唱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警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医生……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结果,每个学生都轻松的完成了这次写话训练。

三、细心批改 提高写话能力

现在,随着影视器材的进步,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很难条理清地写出一段话来,经常是词不达意,语序错乱。所以,我让学生准备两个作文本,一号作文本交上来后,我耐心地给他们修改,然后让他们誊抄在二号作文本上,学生的二号作文本干净整齐,作文质量又明显提高,所以他们很有成就感,对写话也充满信心。慢慢地,我将尝试着让学生学会评议、修改,尝试着让他们给同学批改,重点看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

四、及时评价鼓励,享受写话乐趣

篇7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留下这些硬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备得不充分,今后教学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的环节要符合学生心理。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控。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行》教案及反思

3.小学四年级语文《荒岛日记》教案及反思

篇8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调查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使教师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相结合。当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时,那么教育对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否需要反思呢?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①在理论上,许多学者都论证了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的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②而反思就是其核心特征。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认为“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他们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③《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应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反思性学习所提的要求看,小学生的反思是初步的,它要求学生经历反思活动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④

本文旨在明确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对小学中段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有关数学教师的访谈式调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强弱的相关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提出有关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次问卷调查抽取了杭州市三所小学三、四年级共180名学生及有关数学教师进行。

2.2 研究方法:本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2.3 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参考方家鸿等编制的问卷,自编学生反思意识及其行为的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反思能力的强弱。问卷涉及学生课堂内外、作业、知识总结等各方面的反思能力。

(2)访谈:通过与教师进行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方法和策略上的探讨与交流来进一步扩充本研究的内容,更加有力地得到结果的证实。

2.4 施测过程:问卷调查的主试由研究者承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所有学生在10-15分钟内完成全部问卷。

3 结果分析

3.1 结果呈现。调查发放问卷三、四年级各90份,实际所得问卷数量为三年级87份,四年级89份,共176份(男、女生各88份)。问卷回收率为97.78% 。通过调查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从表1可知,三、四年级学生在反思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Z=0.765<Z0.05/2=1.96,P>0.05)。三、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反思能力分别是:70.16(S=14.43);68.45(S=15.23),表明中段学生的总体反思能力处于中下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极显著差异(Z总体=3.50>Z0.01/2=2.58,P<0.01),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男、女同学在“课堂内外、作业”这两方面的反思能力呈显著差异

(Z课内外=2.21>Z0.05/2=1.96,P<0.05,Z作业=2.30>Z0.05/2=1.96,P<0.05),男、女同学在“知识的总结”这一方面呈极其显著差异(Z知识总结=4.30>Z0.001/2=3.29,P<0.001)。以下是笔者对问卷中知识总结类题目的统计,通过图1.2、图1.3、图1.4、图1.5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相应比例的大小。

由表3可以看出,学业成绩和反思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其中学生对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大。

3.2 结果分析

3.2.1 学生整体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从调查统计中发现,小学中段学生的整体反思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认识上来说,学生对反思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37.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是很重要的。从程度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的反思程度是肤浅的,不系统的。只有15%的学生是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而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头脑中简单地进行反思,他们反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困难和疑问,而不是对学习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从习惯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还没有自觉的反思习惯,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自己学习过程的重新回顾,重新审视。这些表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建立在自己“想学”的基础上。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遇到学习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2.2 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调查研究(表2),得出小学中段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偏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与访谈,笔者发现,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对知识的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男女在性别上的差异。从身体和动作方面讲,女生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生快些,所以在相同年龄下,女生比男生更懂事,女生的有意注意比男生更强,注意品质也更高,学习中更具有自觉性。从认知上来讲,在语言方面女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占优势,男生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上占优势,许多研究都发现:女生比男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做事更加仔细、谨慎,更善于对工作进行整理、总结。从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来看,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的活动多于男孩,所以女生易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中相互进行反思。二是一些老师对数学学习中反思环节的认识不够,他们过于重视学生作业的整洁与正确率,而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他们主要采用打“√”“×”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阻碍了学生自我反思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要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概念。

从问卷15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图1.6),35%的同学根本没想过要写小结,30%认为要对作业进行小结但又不知道怎么写,21%是因为没时间写作业小结,11%是因为懒得写。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结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消化,有利于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小结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小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小结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2.3 关于反思能力强弱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分析。通过对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表3),我们不难发现,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呈高度相关,其中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大。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生对自己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的反思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反思能力强的同学中,72.7%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因为他们通过反思,分析自己错误的根源,完善自己的解题策略,为下一次解题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良性循环。而反思能力较弱的同学当中成绩不稳定的占到了54.5%,由于他们不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解题过程加以评价,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结果,致使思维缺乏创造性、批判性、灵活性。因此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4 建议与思考

反思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它对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它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这个社会中,个人成长的必备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更是反思性学习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

4.1 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拥有反思技能是学生自觉进行反思学习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讲,反思技能主要表现为“自我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提问、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4.1.1 自我提问:学习主体要对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多加思考,多加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么想?),多设几个“假如”(假如我用别的方法呢?),从而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4.1.2 自我总结:要使学生能从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各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并且要对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总结,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堂课结束后,让学生想一想这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掌握;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做完作业,总结一下做题的感受,说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评价对自己当时发挥的满意度。通过对知识的总结,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提高了学生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能力。⑧

4.1.3 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批评与分析。教师应该“放权”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改进不足。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时可以用“这道题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请你说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好吗?”等简单评语来代替“√”,用“再验算一次好吗?”“再看一下条件好吗”等评语来代替“×”,从而引导学生去反思。

4.2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意识的强化能使学生心中形成一道“警戒线”,它能提醒学生对学习保持警惕,一有疑点立刻进入反思状态。

4.2.1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把分数与除法算式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建构完整的除法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2)用适当的课堂评价语来引导学生反思。如“你的发言和别的同学的区别在哪里?”“能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你已经接近答案了”等等。

(3)关于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把正确与错误的做法进行对比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进行做法优劣的比较,得出最佳方法。

4.2.2 在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要在学生头脑中树立一个观念:“做完≠写完”。“做完”是在“写完”的基础上对题目的再审视,再检查。学生应掌握多种自我检查的方法(如:代入法、逆推法等),达到自我诊治的目的。

(2)要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错题库,摘入自己错误的题目,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周记)的习惯。数学日记(周记)是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录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或用数学的知识来讲述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情况。写数学日记(周记)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倾诉对数学学习的喜悦和烦恼,从而进一步肯定或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⑩开始时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会养成习惯,还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也能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4.3 创造轻松、信任、合作的环境,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学习上的“反思”,实际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的学习活动的回顾、审视,是一种知识的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重要而复杂的。教师要创造轻松、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并让他们的活动具有“持久性”,让学生始终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合理处,并敢于向他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此外,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优劣,相互学习。

5 小结

在本次调查中,以杭州市三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一个切入口去观察小学中段学生反思能力相关性问题。在搜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后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初步看到小学中段学生总体反思能力比较薄弱,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学生是否具有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从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对学生反思技能、反思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调查研究由于一些原因,所以存在着不足,今后将继续追踪有关信息,对小学生反思能力这一课题作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春燕,反思:“学会学习”的新视点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6.1上 P11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8期 P43

[3] 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P15

[4] 何文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J] 《教学设计》2005年第11期

[5] 郭峰:让学生在数学“反思”中成长 [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8上 P8

[6] 方家鸿,钱丽华:加强作业小结 促进学生反思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5.5 P11

篇9

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今天小编整理了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最新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2)班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四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

一、指导思想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

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组内的教师学习。课堂上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都尽量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乐学。

三、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节早自习和午读时间,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存在的不足

在自身的素质上自己还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各项活动中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平时的教学中还注重能力的提高。

这学期虽然我重视了学生知识的积累,但都没有要求学生把本学期积累的知识完完整整的记录在积累本上。以往的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记录下来的,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记录并不翻看、积累、消化的话也都是白搭,所以本学期我就没有要求孩子们统一记录,零散的记录在语文书上。在下一学期中,不但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书写,将积累真正落到实处。

还有,本学期的特色作业不够丰富。特色作业也做过一些,但没有统一的整理,也是一大遗憾。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辛勤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我明白我还存在着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勤于学,努力钻,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没有、只有更好,取其精华、弃其不足,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将来,为了本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大的进步。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

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儿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了"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我会认"的图标来标示。为了鼓励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又设有"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儿童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儿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儿童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上册教材中内容较多中有时为了赶进度,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形成恶性循环。给以后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家长配合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网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语文课上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形象。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4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什么情况下积最小。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四(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状况,优生少得可怜,中差生却俯视皆是。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就应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忙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就应具有自我调控的潜力。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理解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心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透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透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忙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资料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潜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班级的差生面积较大,致使无暇顾及,导致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篇10

注重心理渗透    优化科学课堂

蔡俊添

深圳市    南山区    华侨城小学    518053

 

【摘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渗透,阐述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体验式学习、正确的心理指引、多元的评价体系四个问题,指出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优化科学课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学习、多元评价体系

【前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心理健康又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心理教育与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育等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心理教育不仅辐射渗透各教育的效果,而且其它各育的基础。

【正文】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针对这点,在我的科学课堂是如何进行心理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人与人的和谐,其内涵是民主、平等。

心理教育渗透程度多少常常是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的最直接体现。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对学校来说,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气氛,不论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它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健康、融洽、充满友谊和温暖的集体环境,能使其成员强烈体验到在集体中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容易顺从集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趋向。因此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协调、指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下是我四年级上学期做的调查,其中一题是这样的:

你最希望你的科学老师是怎么样的(    )?

A、严谨认真、知识渊博   B、平易近人、知识面广

C、实践探究、自主创新   D、无所谓,只要能教书就行

    根据抽查的结果,发给学生调查卷362份,收回358份。在358份中,有175位同学选取B的答案,接近50%。虽然这份调查表不能作为科学的评价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定性材料,但起码在学生心里,是希望自己的科学老师是能关心、关注自己,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一单元时,我是这么设想的。养蚕活动我个人认为,在下册教材中,虽然说是课程安排最好的一个单元(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评价的三个领域,后附表)。但毕竟养蚕是一个长期的观察过程,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的限制和好奇心的不断下降,养蚕活动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候作为他们的科学老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把此项活动开展下去。我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养蚕凡是可以养到熟蚕(五龄蚕)的同学,每人加2分。能吐丝结茧的同学加3分,能养到成蛾(成虫)的同学加4分,凡是能养到交尾产卵的,一律加5分。还有,凡是能写观察日记或观察小论文、图片、相片资料的同学,都会写到评价表杰出记录相应栏目中。话音刚落,学生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叽里呱啦就讨论开了。有位同学问:“老师要写多少篇日记呢?”我说:“本来,老师要你写5篇日记,但后来老师考虑到你们的作业多,就3篇吧。”学生顿时在脸上洋溢着笑容,其实我就想学生写3篇观察日记,只是灵活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好”,师生关系变的融洽;学生也愿意做、主动做,而且做的还很愉悦,可谓一举两得。

二、尊重与鼓舞并存,深入开展学生体验式学习。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我在教学《生物与环境》一课时,讲完“优胜劣汰”后,顺便就把恐龙的灭绝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观点,说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他们中有的说是陨石撞地球、火山大爆发、有的说是食物中毒、还有的说是恐龙的自相残杀、有的说是有些恐龙是偷蛋贼,偷偷的偷走了其他恐龙的蛋、有的说恐龙到后期是单性(只有雄性或者只有雌性)致使无法繁殖下一代、还有的说是蕨类植物的大量减少造成的等等。真是众说纷纭,各持各的理,一时间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而紧张,究竟那种现代科学说法更能解释恐龙灭绝之谜?这时候,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说道:“据现代科学报道,人类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恐龙蛋的化石进行系列的研究考证,发现在恐龙蛋里面存在一种微量元素“铱”。而这种铱元素,只存在外太空和地球地壳底部。这个答案跟我查资料的结果竟然相同。如果我个人在教学此课时,只是满堂灌的话,可能会忽略该学生,更发现不了其的优点。而这个学生恰恰是该班中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地就会发现,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他们举起的小手。在实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迷路或出现矛盾是常见的现象,有时还有一些学生会钻牛角尖,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让他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蚂蚁》一课时,我提出的问题有:1、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2、蚂蚁的有多少条腿,分别长在什么部位?然后让他们分组进行观察。一些学生很容易把蚂蚁的触角当成蚂蚁的脚,所以出现了蚂蚁有八只脚的矛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去观察比较:前面两只“脚”和后面六只脚长的位置有什么区别,脚长在什么地方?从而得出前面两只是触角的结论。然后我再引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结果学生又提出了许多我没有想到的而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蚂蚁相互之间是如何打招呼的?为什么蚂蚁碰到食物一般都要拖回去吃?蚂蚁有没有长牙齿?蚂蚁的脚断掉之后能不能重新长出来?蚂蚁的家一般在哪里?它是怎样去认回家的路的?我作为其中一组的成员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探究。第二次课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到野外观察体验。这不仅增多了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感悟生命的体验式过程。

三、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辅导、指引。

有的学生由于种种社会、家庭的原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现象:自卑情绪、厌倦学习、个人主义、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实验课比较明显)等不良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是很有必要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心理渗透策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协作精神、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

我在学校开展了几次学生心理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心理问题有多数来自学习方面(具体来自于教师与父母的压力,见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虽然这些数据(调查过程中,不排除学生填写的不科学性和主观性)。但作为老师必须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同时调查还显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给予鼓励。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就及时评价说“回答得很好”、“掌声鼓励”或者把他正确的答案再重复一遍;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非常聪明”、“创造性回答”,甚者加分等。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或答错的同学,就鼓励说“再思考一下”、“不怕、说错了没事”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时,要注意教育和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引导他们在战胜困难和挫折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学生学习中出现浮躁马虎了事的情绪时,在出现心情沮丧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调整好心态。

附表:

在你的学习过程有压力(    )?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继续往下填

你觉得,你的学习压力来自哪里(    )?

A、学校教师    B、家庭父母    C、自身原因    D、其它方面、说不清楚

在收回的358份调查问卷中,有86位学生感觉学习没压力,272位学生感觉到有压力,其中压力来源教师的有74人,约占了27.2%。

压力来源

学校教师

家庭父母

自身原因

其它方面说不清

学生数(人)

74

102

62

34

  

另外,走出了课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适时引导、及时评价,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评价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也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反之,学生的发展必然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内容);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法、活动产品分析、评议法);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学生、教师、家长);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

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遭遇失败,也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失去了对实验的信心。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实验成功。以此来训练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经常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挫折,使他们今后人生道路面对众多挫折时,能够用平静的心态对待;哪怕产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对待方法。

除此以外,严格的教学管理,也渗透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管理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小心验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验记录开始,要求观察要仔细,曲线图要打点准确、连线平滑,实验设计要清晰、系统,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争取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稳定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是大势所趋。这关系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媒介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健康心理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强化心理教育的意识,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当然这需要教师有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儿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我希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科学教学,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得到了稳步提高。也殷切期望,到时学生会为你精彩课堂伸出“V”形小手指大声叫“YEAH……”。

这一切,我仍在努力……。

 

【参考资料】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教育部订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北京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