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与蛇范文
时间:2023-04-04 00: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鹰与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关键词: 语用预设英语听力意义
一、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然而,听力理解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颇为困难的环节。究其原因,学习者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材料的推理。根据信息处理原则,听力理解是受话者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加工从而获得新信息,语用预设信息作为语篇信息流的起点引出新信息,新信息继而又转化为后来语篇中的预设信息。
二、语用预设的概念
语用预设的研究开始于语义预设的研究,由于语义预设自身概念的矛盾特点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其他视角考虑语用预设,不再把预设简单地认为是真值预设或逻辑预设;而是加入语境的知识,认为是话语恰当性的条件。“有时人们说一个命题预设另一个命题,有时人们说一句语句(在它的表层形式上)预设一个命题,有时人们说一个人在说一个语句的时候预设了某些东西。语言学家偶尔也说一个词预设了一个命题”。[1]逻辑学家、语言学家们发现,越是深入研究预设理论就越离不开语境的分析,语言外的因素成为影响预设有效传达的关键。促使学者们抛开原有的真值条件的语义预设,而更加注重把预设作为一种语用推理去研究。当然这种趋势也是由于语义预设在概念问题上尚未清晰,预设理论上的不可消除性与预设事实上的可消除性矛盾促使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从语境的范畴重新审视预设的语用功能。
由于语用预设研究时间尚短,一些基本问题尚在探索中,包括各种理论的融合还有待完善,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根据不同学者知识背景,定义不尽相同。有的理解较宽泛,有的理解较狭窄,笔者认为归结起来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种从言语交际行为出发,把有效言语交际行为作为预设必须满足的条件。认为预设不能单独构成话语的语句意义,只是为运用话语创造基础,使言语活动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如黄华新教授和陈宗明教授认为,“语用预设可以一般地表述为:一个语句S预设命题P(或P是S的预设),当且仅当,使得语句S具有恰当性”。当然,在运用语用预设规则中,“除了满足条件以外还有排除条件。也就是说,一个语句S预设命题P,如果同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或语境因素相矛盾,则命题P被取消”。
另一种理解是从言语交际功能出发,把语用预设看作是实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认为自然语言就是要在一定语境中起到成功交际的作用,即说话人说出话语,或听话人理解话语都要加入语境的某些因素。
三、语用预设的特征
(一)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
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与人脑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的,而思维的表达大部分是通过人类的言语表达的,这就造成了人类言语在交际过程中的复杂性。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人们以最少信息量传达最大意思成为共识,在交际中往往省略双方已知的信息,或者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已知的共同背景知识,而这部分省略的信息就是语用预设的共识性。预设的共识性是指说话双方的共同知道的事物,即第三者如不了解预设而只依靠语境,则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说话双方对话内容。
例:关于小李、小王选派出国的对话。
A:我看,这次出国的名额很难落到小李的头上。
B:噢,我也有同感,小王各方面条件都优于小李,应该是小王。
A:没错!
在以上两者的对话中,显而易见他们的交际取得成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二者在对话中都已明确双方的共同知识背景。即单位选派出国人选在小李与小王二者之间,不是小李就是小王,不会有其他人出现。并且当A说小李难选上时,逻辑必然地推出小王能选上。
(二)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
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是指说话者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在言语交际前,双方并不知道对方各自的语用预设的背景知识范围,而只能是在不断深入的交流中,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双方交际过程中相互质证和认证的过程中实现,但有时这种证实又不能始终保持正确。此时就需要双方修正各自的背景知识范围,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同构。
例如:“今天的《参考消息》要下午送来,爷爷只好出去遛弯了。”说话者在说出这一命题时,是自己主观上认为听话者能够理解“爷爷每天上午要看《参考消息》”的,比如说话者面对的听者是同住一起的姐姐或是奶奶,那么这样的语用预设就能够被听话者所理解,并将进一步运用到下一步的交际中。但是如果面对的听话者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送报纸的邮递员,邮递员也许就不会有与其家人一样的背景知识,仅仅可能会认为每天这家的老人只是取报纸而已,报纸有可能是为这家里其他人定的,比如爸爸。可见,在说话者说出这一预设时,听话者并不一定能够领会,是说话者自己主观上断定的,能否能成为交际中合适的预设还要等听话者的回应才能作出。
(三)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
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是指语用预设并不是从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到的,是隐含在语句中的,需要听话者自己去挖掘。如果不留神就会把预设的“断言”看作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就会陷于复杂问句中,置自己于被动地位。复杂问句的本质是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是言语交际的隐含前提。例如对一名检察官来说,当他在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嫌疑时,他可能会这样说:“你是几点离开案发现场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犯罪嫌疑如何回答,都已承认到过案发现场。当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渐完善的今天,这样带有诱导式的审讯方式已经不存在
了,但作为一种有效交际的方式在法律界的其他领域,语用预设还是有着它的生命力的。
四、语用预设与英语听力
预设对语境因素十分敏感,并且与说话人和其他语言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说话人会根据语用预设在具体语境中的体现方式和隐含意义,将预设进行改变,从而实现自己的语用意图。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话语可能有多个预设,一个预设也可能有多重含义,即预设的“语境多维性”。
在有些情况下,语用预设是通过明确的标示,如预设的触发语(trigger)来表示出来的。但在有些情况下,语用预设则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语用推理推导出话语中隐含的语用预设,从而正确理解会话含义。下面,笔者通过实例,分析测试者如何在听力测试中运用语用预设来考查受试者的语篇理解能力。
(一)对话理解
1.推断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W:This is the third time you’ve been late this week,Robert,you’ll have to do better than that,or I might find it necessary to let you go.
M:It won’t happen again,I assure you.
Q:Who spoke to Robert?
通过这道题,我们了解到女士说的Robert这个星期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还有像“let go”这样的信息。通常是老板解雇雇员,这是本题所蕴含的语用预设。因此,通过这一预设我们不难判断出,说话双方的关系是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关系。
2.推断引申含义
M:The light in the dining room is a little too bright,don’t you think so?
W:It’s perfect for a football stadium.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足球场必须灯光通明,而西方餐厅流行幽暗朦胧的灯光是本题的这一具体语境的语用预设。在此预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就可以得出那位女士说的话是同意先生的意见的。
(二)短文填空
短文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达意、中心思想、重要事件的理解和领会,以及根据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对文中的某些细节作出联想、判断,也有就短文中的某一事实和任务进行提问的题目。在听力短文测试中,考生不要期望字字句句都听得真切,抓住短文中最能反映主旨大意和主题的关键词汇或短语分析出短文的语用预设,然后进行成功推断才是重要的听力策略。
五、结语
语用预设作为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对言语信息传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听者只有与发话者建构同一预设信息,才能达到理解话语的目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讲授一些相关的预设知识,引导学生根据听力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等线索,从中发现一些背景预设信息,以缩小谈话者的话题范围,最后推断出听话人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9-84.
[2]邹崇理.逻辑.语言与信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6-78.
[3]黄华新,陈宗明.描述语用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35.
[4]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5-18.
[5]张春泉.语用逻辑刍议.浙江社会科学.2004.5:148.
[6]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自然辩证法研究增刊.2000.6:67.
篇3
到环境稍微独特有新意的饭店,很自然地都会拿出手机先拍上一番,每上一道菜,先不动筷子,都先摄像头“吃”个饱。
旅行景区更是不用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听导游解说,多少人是真的用自己的内眼去欣赏,因为几乎能看到一水的手机摄像抵着那些古色古香的景与物。
其实不用说远的,就单单是在家附近的公园,每逢有蓝天白云的天气,碰上繁花挂满枝叶,就会让路过的行人,游人停下脚步,好好地拍摄一番。
手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高端,只要能调好角度,选好景色,光线,加上手机自带的美颜功能,基本上都能拍出不错的效果。
之前也见过一些有专业摄影装备的人,长枪短炮地对着一朵花,一片叶,我不知道他们拍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不过大多人也是一种兴趣吧。
今天去跑步的时候,看到一位大叔在一片花前拍照,细看才发现,他是以花为底,实则拍的是花的前方的一座古刹,不用想就知道肯定很美。
篇4
本片中的官方宣传海报中,有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这在一个黑白电影中显得尤为特别,可见作者对于这个色彩应用的重视。现代电影越来越注重色彩的应用,色彩不仅仅是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原元素,也更加是一种艺术手法,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本色的还原,更是多层次的以及有深度的呈现,《辛德勒名单》是一部黑白片,除了黑白色彩的强烈反差,本片的色调相对来说较为暗淡,这也为整部片子奠定了一个阴暗、悲怆的情感基调,与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结合紧密,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曾经说,他除了黑白色别无选择,尽管本片的色调是黑白为主的冷色系,但导演还是巧妙地安排了清凉和明朗的颜色,就是那个在大屠杀之前穿着血色裙子的小女孩,在黑白色为主的电影中,那个红色显得那么的美丽和鲜艳甚至刺眼,足够引起观众的重视和思考,红色裙子的设定分别在是片头和片尾部分,到第二次出现的时候,穿红色裙子的孩子躺在了堆积如山的尸体上,并瞬间被无尽的灰暗所吞噬,显然她并没有走进辛德勒的名单里。这也是本片色彩运用的亮点,它的暗示和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就是让观众去思考和深思,红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被无尽的黑暗吞噬也象征着人类历史上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紧扣本片的主题,象征着泯灭人性的德国纳粹对于人类生存和希望的毁灭,这种明显的暗示所产生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而且也非常容易理解,是导演独具匠心的色彩安排,也是本片色彩艺术的重要体现。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片尾部分是用彩色画面拍摄的,特别是很多被奥斯卡救下来的犹太人的后人纷纷来到这里纪念他们的救命恩人,一个个的小石子以及鲜艳的花儿,都表达着人们浓浓的情意,结局部分的场景是在一个山丘上,整体的拍摄手法是采用高调摄影,色彩相对柔和、轻快,这里的色彩运用体现着导演对于和平和美好的赞美,也对于观众有一定的抚慰作用,结局的美好也象征着电影“善”主题的回归。
二、电影音乐欣赏
合理的电影音乐对于电影剧情的推动、情感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也是电影欣赏设计的重要环节,那些或激情、或舒缓、或轻快的音乐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电影的情感,也体现着一个导演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影片中有一幅场景是,为了避免尸体腐烂引起的瘟疫以及掩盖罪证,纳粹人开始将堆积如山的尸体进行焚烧,高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这个时候舒缓的古典音乐响起,并配合男女声的伴唱充分地融合,像是一声声微弱的哭诉直击观众的心灵,这个时候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恐怕只能用熨帖两个字来形容了,正是音乐与画面的这种完美贴合,将影片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片中对于音乐的运用并不刻意强调调动观众的情感,更加是一种平和的自然的描述,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一气呵成的,甚至通篇来看,几乎都是非常柔和的抒情方式,好像是一个人在平静地讲故事,而不是有意带动观众的情绪,这大概是对于音乐运用的最高境界了。也说明了斯皮尔伯格对于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音乐自然运用也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平和的电影音乐不会干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判断,反而更加能够触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加有助于观众去思考和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电影的叙事风格
本片作为一部文艺电影,在全球获得了3.21亿美元的票房实属难得,这与本片的叙事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的文艺电影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导演过多地强调电影的文艺性而忽视了故事性,非常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毕竟电影的根本目的是来讲故事的,而电影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对于电影叙事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片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到了一个人的命运当中。也就是说电影是有着两条叙事线索的,一个是主角本身,另一个是历史背景。《辛德勒名单》是历史纪实电影,本身就属于非常严肃的历史题材,因此本片主要的叙事风格和技巧体现在以人物为主线的叙事过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经历、情感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让观众去感受这个故事,是本片叙事结构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上分析,本片的叙事结构是采用一个个片段的动作关系和时间关系的组合,每个自然的片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既是历史纪实电影的特点,也是本片想要刻意强调的,即它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段真实历史的再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比如对于集中营的描写显得非常散乱,表面上看似随意穿来街头的枪杀、焚尸等情节的设定,实际上是有目的的组织和安排,与本片直线型的叙事结构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尽管这种自然客观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并无太多技巧而言,但正是由于历史中荒诞、讽刺、矛盾的现实,才让本片的故事富有生机。例如德国人接受了犹太工程师的意见以后直接将其枪杀,德国上尉杀人如麻却每每打不出子弹,火车错误地开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些片段的设置情节发展所必须的,并非是毫无组织的散乱的历史片段,始终是围绕影片的主题来开展的。每一个历史片段的设置都与情节有着深刻的联系,或者其内在本身就是叙事的重要环节,比如片尾部分犹太人走向了地平线时,象征着内在意义上的自由和新生。另外本片的叙事风格也在其镜头语言中有所体现,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本片大量的在波兰实地取景,甚至历史的场景和片段都是真实的画面,以此来表现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情况。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环境 校园环境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i+1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所吸收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大量的可以被理解的真实材料。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是习得语言的关键。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在以教材和课堂为主,英语学习长期以来停留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中,然而课堂英语教学与日常语言环境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语言知识和实践的脱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中国的教学现状长期面临着“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况,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语言环境的缺失。
良好的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材料和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从英语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环境入手,对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校园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使之成为有利于英语语言习得的外在因素,并最终激发学习者自觉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
二、英语教学与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校园硬件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及课堂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硬件设施的英语环境建设,最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校园的各处建筑、景点、教学和办公等场所,我们可以布置双语的标识牌,外语教学单位的宣传板或通知栏中都可以使用英文作为工具语言,营造出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语言认知。在图书馆、电教室等学生学习场所,我们可以提供英文杂志和原版书籍阅览、英文原声影视音像等英语资源,让他们在寓学于乐中增加对英语的感性认知。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我们还可以建立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咖啡屋等交流空间,吸引和鼓励中外学生互动交流,让英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为学生提供以英语为交流工具的真实环境,提高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英语语言习得水平。同时,在校园硬件环境的各处细节中,我们也要有融入英语的意识,校园广播安排形式多样的英语节目,电视频道里增加英语新闻频道,校园网设有英文网站等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英语语言习得和使用习惯。
三、英语教学与校园软环境的建设
校园英语软环境建设主要是指英语语言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介入,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英语语言习得具有示范引导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常取得比传统英语教学更为显著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保证在英语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授课,鼓励和督促学生使用能力范围内的英语进行课堂互动,在教学中合理使用英语教学课件和辅助设备,创造一个用英语思考和研究的教学氛围。其次,在课堂以外教学及教辅人员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英语教师在校园中可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给学生课下答疑或课外辅导尽量使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表达,只有教师起到时时用英语的表率作用,学生才会达到处处练英语的学习效果。另外,校园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为学生更多的安排与英语有关的学习和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类英语演讲、辩论、影视配音、翻译比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英语学习的进取心;组织各类与英语和西方文化有关的戏剧表演、文化节、创新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增强英语兴趣,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应用水平。当然,校园英语软环境的建设还远远不止这些,学校、院系和教师必须注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环境因素,处处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和实践机会,只要想到并做到这点,大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便一定会从一点一滴的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
四、结语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面临着教学内容单调、没有真实语言环境、实践机会缺失等诸多问题,而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软硬件环境具有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多样、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获得语言知识并了解所学语言的运用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松君.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篇6
[关键词]微课程;大学英语;设计与应用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大学英语课堂正需要打破传统格局,建立一种新型的高效、便捷、轻松的教育和学习模式,而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率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对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探索了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的新途径。
一、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已进行了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在词汇和语法上有了相当程度上的积累,对于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语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当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如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依然延续高中围绕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的英语教学模式来展开,将很难满足当今知识技术日益革新的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不同,大学英语课程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这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术能力,以及教材的选择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此时,微课的出现以其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创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提供了条件。
二、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1.微课程的定义
关于微课程的涵义,国内外专家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说法。美国戴维•彭罗斯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它与相关讨论与课后练习联系起来,会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模式相同的教学效果。总结国内外观点,微课程的定义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录制时长大约5~10分钟的有关教学重难点、考点、疑点等的简短视频,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种微视频的反复使用,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们个性化的需求,而且对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资源也大有裨益。
2.微课程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学模式,微课程与日益更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实现了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共享,具有短小精悍,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首先,微课程的时间较短,时长约为5~10分钟,下载保存方便,可以使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方便学生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其次,微课程教学主题明确,内容精细。微课通常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而展开的,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反复地使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微课程还有制作简单、生动有趣,以及方便教师交流等特点,这就使得微课教学迅速地风靡全世界。
3.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体现出的优势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知识多且繁杂,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注意力很难集中。微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之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有针对性。微课视频的内容都是教师根据整体的教学大纲进行整理、归纳剔除了冗长多余的内容后浓缩的精华,具备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第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大大提升。借助微课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就视频中的难点和问题与教师进行线上的交流与互动,方便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纠正口语上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三,解除了传统英语课堂对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传统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微课教学模式使学习的地点不再受到限制,教师在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或手机学习到英语知识。
三、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教学视频的收集与制作
在制作微视频前,教师首先要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围绕教学主题来设计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在确定主题后,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来完善教学方案,收集的素材可以包括图片、视频和影视资料等,然后将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尽可能更多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剔除冗长多余的内容,制作出少于20分钟的视频。教师在制作ppt时要注意设计简单明了,编排有序,片头要呈现出微课主要信息,前几十秒的时间做情景导入,最好伴有几个启发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制作视频时,需将短小精悍的微课程视频做到内容精炼,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微课视频的时长虽然短少,但不能因此而降低视频的教学质量。
2.课前视频的
教师在编辑视频时尽量使用比较常见的视频格式,避免学生视频无法接收的情况,也便于学生下载观看。同时,还要添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重点批注和讲解,以及视频相关的课后作业等,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围绕着微课视频的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熟练地运用微课程所学的内容,同时又要带有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微课程开始之前,要指导学生按照微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课前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微课程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图片、影像、声音、文本等多种方式来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将原本枯燥无趣的书本知识转变为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能,迅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微课教学资源,进行“看图说话”或“看图配音”等情景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在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在视频之外补充板书、flash、word文档等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从旁辅助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微课平台上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找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课后总结与互动交流
在微课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就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在微课程平台上与教师进行在线咨询,不但可以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而教师则要注意观察学生微课任务的完成情况,以观测学生在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当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微课程视频学习情况一览表,并不定期地对学生学习视频的情况进行摸底考察,这样可以有效地督促某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并将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建立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学习情况数据库,及时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学生辅助指导,督促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合理调整。教师也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邀请学生也参与到微课程的设计当中,在线对微课程的设计发表观点和意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听课效果反馈和学生意见进行总结反思,修改微课程的设计方案,使微课程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使用微课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并推动个性化学习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先进性,虽然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随着对微课程教学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必将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作者:马文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季.基于微课程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5(12):49-53.
[2]闫易乾.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改探索,2015(8):68.
[3]欧阳志群.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5(15):85-88.
[4]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中国文化课程为例[D].东北石油大学,2014.
篇7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Duke Xian of the State of Jin Killed the crown prince Sheng because he had heard slanders1 about Sheng and believed them. He also sent his men to arrest Chong Er, Shen Sheng and believed them. He also sent his men to arrest Chonh Er, Shen Sheng's brother. Hearing the news, Chong Er escaped from the state of Jin, remaining a fugitive2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fter innumerable hardships, Chong Er arrived at the State of Chu at last.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treated him with high respect as he would have treated the ruler of a state, believing that he would have a vright fuure.
One day,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gave a banquet in honoudr of Chong Er. Suddenly, amid the harmonious3 atmosphere of drinking and talking,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asked Chong Er. "How will you repay me when you return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ome its ruler one day?" After thinking for a moment, Chong Er said, "You have plenty of beauties and attendants as well as jewelry4 and silk cloth, and the state of Chu abounds5 in rare brides and animals. What treasure can the State of Jin boast having to present to your majesty6?"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said, "You are too modest. Nevertheless, you still have to show your gratitude7 to me in one way or another, I presume?" Smiling, Chong Er answered, "If I should be fortunate enouge to return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ome its ruler, the State of Jin would be friendly to the State of Chu. If, one day, there should be a war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 would definitely order my troops to retreat three SHE (one SHE is equivalent to thirty LI. The LI is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equivalent to 1/2 kilometre. And, therefore, three SHE is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If, under that condition, you were still not reconciled, I would have to fight with you."
Four years later, as might be expected, Chong Er returned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ame its ruler. He was none other than Duke Wen of the State of Jin famou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Ruled by him, the State of Jin became increasingly powerful.
In the year 533 B.C., the Chu troops and the Jin troops confronted each other in a battle. Faithful to his promise, Duke Wen of the State of Jin ordered his troops to retreat about thirty miles. After retreating, the Jin troops were stationed at Chengpu. Seeing that the Jin troops were retreating, the Chu troops thought that the enemy troops were afraid, and began chasing them.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hu troops' arrogance8 and their talking the Jin troops lightly, the Jin troops concentrated their forces and inflicted9 a crushing defeat on the Chu troops, thus winning the victory of the battle of Chengpu.
This set phrase, "retreating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is derived10 from the Chapter "The Twenty-second Year of Duke Xi" in ZuoZhuan, the famous commentary by Zuo Qiuming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idea of this set phrase is to give way to somebody in order to avoid a conflict.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篇8
关键词: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应用
一、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界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课堂教学还是以英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微课的开发和利用有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课上英语教师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练习和答疑,实现了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翻转。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促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微课的制作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进行深入的谈论交流,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精品。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优点,反思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制作水平及应用效果。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3.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时代在改变,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英语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和交流活动,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实现了师生之间课内外的实时沟通。微课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
1.高校英语微课比赛
为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和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已举办两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目前,第二届外语微课大赛正处在复赛评审阶段。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在外语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微课、制作微课的潮流,为全国外语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比赛当中涌现出一些外语微课精品,值得外语教师借鉴学习并在教学中运用;但从整体上看,英语教师为比赛而制作微课的痕迹比较明显,微课作品存在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实用性低、低水平的重复等缺点。
2.高职英语微课资源的特点
(1)实用性。高职英语微课资源注重实用性。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同英语水平制作不同内容的微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英语微课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英语微课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微课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层面上。
(2)精品化。高职英语微课资源注重精品化。首先,选题精当,英语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话题;其次,内容精细,教师通过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把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讲精讲透,让学生在学完微课以后,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再次,制作精良,英语教师通过各种软件的综合运用,最终呈现一个图像声音清晰、搭配合理、美观大方的教学视频,从而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
(3)系统化。高职英语微课资源要系统化。高职院校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投身微课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制作不同专题、不同系列的微课,最终使得微课资源形成完整的体系。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英语微课资源,从而保障英语微课的质量,以便能够推出精品。
3.建立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
为促进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积极构建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微课平台要提供资源的、下载功能,提供教学的互动功能,为生生、师生提供在线学习讨论区,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课程学习和线上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实现英语微课资源的共享。
三、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应用
1.高职英语教师构建“网络+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高职英语微课旨在服务于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活力。高职英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参与、交流、讨论,从而实现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翻转。通过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学生随时与英语教师讨论交流,使师生、生生的实时交流成为可能。
2.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会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为英语学习服务。课前,根据英语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积极观看微(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02页)课教学视频、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课堂上,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活动,让自己充分融入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英语课堂的主人。高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校的鼓励支持
学校鼓励英语教师使用英语微课资源平台进行英语教学,邀请英语微课使用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使得成功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运用。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微课满意度的调查,对学生认可度较高的英语微课和教师进行物质或者荣誉的奖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英语教师积极投入到建设微课、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来。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共同开发、共同使用英语微课资源,提高高职英语微课资源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广大英语教师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在英语微课资源运用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不断研究、探索,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尽管如此,微课资源结合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是高职英语教学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楚平,李少芹,张红芳. MOOC背景下行业英语微课资源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2):20.
[2]杨雯娟.高职英语微课建设及应用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5(4):106.
篇9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例子
随着英语在我国甚乎全球的日益广泛使用,英语教育无疑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小至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大至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职工作人员甚至于退休人员,都成为英语培训及教育的对象。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众多学习者心理的痛。以教师为中心、说教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应试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育方式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沟通功能性,因此正受到社会一步步的淘汰。对学习英语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处英语培训行业的我更加深刻了解到英语课堂活动多样性、趣味性,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因此,根据多年的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经验,针对英语课堂上英语活动的设计做出梳理及总结。此文将从英语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活动设计的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并举具体的活动例子深化说明。
一、英语课堂上英语活动设计的原则
1.活动主体及客体的匹配
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客体就是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我们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时,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需求、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主体及客体间的匹配。没有调研过主体的各方面因素,无论活动内容设计得如何丰富、整体思路如何完美,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活动设计,因此此原则为基础原则。
2.课堂上英语活动的适时性
适时性包括课堂上英语活动合适的频率及每个活动合适的时长。课堂上的英语学习时间往往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为45分钟—90分钟为一个课堂学习单位,因此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所需时间及适合的频率。课堂上活动频率过密或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根据活动目的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
英语课堂上活动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通过活动了解新的学习内容或方法、通过活动实践并练习已学过的内容及方法、通过活动对已有的学习内容及方法进行温习并巩固。无论是哪种目标,在进行活动之前或之后,都需要有一些相关知识的补充及输入,或是背景知识介绍,或是学习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或一些协助学生进行活动的补充材料。针对比较程度较低的学生,这些补充材料最好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呈现。
二、英语课堂上英语活动的设计——例子
为了更好阐述英语课堂上英语活动的设计,我列举两个实例,并从目的、对象、时间、具体方式等方面向大家介绍,并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及分析。
活动一:
语言目标:if真实条件句的学习
目的:让学生掌握if真实条件句的句式,并加以应用
对象:初级水平学生
人数:10人或以上
时间:约15分钟
步骤:
1.向学生介绍if真实条件句之句式:if+一般现在时,主句+一般将来时。
2.教师举完整例子,如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I will go shopping with my mom.
3.教师举半完整例子,并让学生填充,如:
If my friend comes see me tomorrow,I will ·摇·摇·摇 ·摇·摇·摇·摇.
The teacher will be happy if ·摇·摇·摇·摇·摇 ·摇·摇.
4.学生举完整例子,并邀请若干学生口头或在黑板上写下句子。
5.If真实条件句接龙:教师确定学生已基本掌握句式用法后,将学生分成小组,5~10人每组,进行句子接龙,前一个同学的后半个句子必须是下一个同学的上半个句子,具体如下。
学生一: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I will go shopping.
学生二:I will go shopping tomorrow if my best friend goes with me.
学生三:If my best friend goes with me,I won’t bring any money ...
如此类推,只要有一个同学犯错,如时态错误或单词发音不准确或所接句子不完整,就必须重新开始,但时间不重新计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胜利。
三、活动实况回顾
此活动整体来说是较为成功的,学生基本掌握了if真实条件句的句式及用法,并能够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运用,与此同时,接龙游戏的设计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绝大部分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用游戏及竞赛的方式增强了语法学习的趣味性。尽管如此,本次活动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由于举行活动的班级人数较多,约35人,因此整个活动耗时超过了原定的15分钟,耗时大约25分钟。由于人数过多,进行到活动后半部分的时候,许多学生已经难以集中精力聆听其他学生的句子,课堂上出现稍微混乱的局面。
在进行此活动时,人数的控制是其中一个难点,过少学生难以进行竞赛,过多的学生难以控制时间及局面,所以最好针对学生的数量对活动进行调整,并对整体耗时进行监控。这就体现了活动主体及客体的匹配及课堂上英语活动的适时性原则。
活动二:
活动名称:Mix and Match
针对课程:阅读
目的:增加学生阅读的参与性及自主性,培养学生概括及描述能力,增强逻辑思考能力;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口语概括能力。
对象:中/高水平学生
人数:6~8人或以上
时间:30~45分钟(取决于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参与度)
篇10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主要途径,其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着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必须要求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语言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达到的语言能力程度,对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构思、精心设计、整体把握、合理布局,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教学原则,使用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始终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正确合理采用具体实施方法,比如小组活动(Group Work 或Pair Work)、话题的选择(Topic Choice)、表演(Acting)等,来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听、说、读、写的功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的需要。英语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英语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活动和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正如杂技演员,他们纯熟的技艺都是苦练的结果。英语课的学习也是一样,必须有足够的练习,学生才能逐步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并能逐渐自如地运用。其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也只有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从而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而这些都有赖于设计好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倾注心血,在条理性、趣味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不断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需要。英语课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其不同一般的特殊性。素质教育观下的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特征在于: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适度“开放”的教学内容;“任务式”的学习活动;多样的组织形式和变化的角色关系;互动式的课堂话语;分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和谐均衡的教学活动设置;健康愉悦的情感氛围。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就需要查阅资料,博览群书,犹如蜜蜂采花酿蜜,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最后厚积薄发,落实到设计方案中,这样上课时才能有备无患,得心应手,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最终体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注重教学实质、淡化教学形式的根本要求。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首先应该依据英语教学大纲。大纲是中学英语教学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的准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全面、系统、透彻地掌握大纲的实质性内容,并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英语教学特点,在设计时要把学生置于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通过大量、反复的听、说、读、写训练,通过一定的语言实际活动,立足于现实,重视情感心灵交流,灵活运用,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淘汰那些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把枯燥无味的语言材料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
2.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熟悉、理解的过程,就是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理解分析和准备实施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吃透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组织好教材,安排好课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
3.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依据本校本班的学生特点。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不仅是设计教材,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作为英语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学习基础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同时,在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时,还要重视信息的反馈,使之更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学生的客观要求趋于统一。
三、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模式实例
1.语言结构呈现的模式。即向学生呈现新的语言项目,激活学生接受新语言信息的认知状态。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语7AUnit 4 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教材。本单元的功能项目是“食物”(Food),涉及的话题有:谈论最喜欢的食物、饮料、水果;进而可以了解中外饮食习惯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之后Reading中的有关Food and lifestyles 内容做好准备。需要用到的语言项目有:有关食物、饮料等词汇;可数、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 What would you like? How many... are there?”等。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与饮食有关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因此可以先向学生提问:“What things do we eat/drink?”并用实物或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已学过的食物、饮料名词,同时引出新词并熟悉其音、形、义。教师此时应注意有意识地分出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为下一步做铺垫。然后用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动机,进行信息交流,从而熟练掌握有关词汇。在此基础上,再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来引出量的表达。这是学生的难点,必须通过足够使学生明了意思的实物或图片以及大量有真实意义的操练来训练学生准确流利地学会表达,包括口头、笔头表达。最后还可用“How many...”句型来强化这项技能。
2.情景对话教学的模式。这是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也就是练习。有了第一步的扎实的语言结构基础,我们就可以通过教学课本中的几个情景对话,把新的语言结构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显示语言功能,从中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