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维护员范文
时间:2023-04-06 09:4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秩序维护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期,为促进泉州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物业小区安保人员(秩序维护员)的整体素质,泉州市房管局联合市公安局组织,进行了全市性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的培训。培训班以加强物业安防服务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为宗旨,确保物业安防队伍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物业安防队伍在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培训内容主要有保安理论知识、消防常识、法律常识等。据悉,物业安保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市房管局与市公安局联合颁发秩序维护员证,今后泉州物业管理行业的安保人员将统一改称为秩序维护员。
一、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与保安员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区管理力度不同,在对负责小区安全防范工作一线的安全防范人员的称谓上并不统一,产生了诸如安全员、护卫员、治安员、维护员、保安员等多种称谓。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配套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适应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响应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倡议,把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安全防范人员,统一定名为“秩序维护员”。物业管理安保人员改称为“秩序维护员”不是一项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物业管理行业因应时展,促进物业行业发展,摸准法律脉络的一个机制转变。通过大量的物业服务实践表明,对于物业小区的安保人员的名称确定上,这一称谓是符合实际的,切合物业管理相应法律法规对于物业小区安全防范服务内容与职责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界定。这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物业管理实践进行探索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物业管理行业、规避管理责任、保护物业管理企业、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规避企业的管理风险,广大物业管理企业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客观实际,适时地把小区的安保人员更名为“秩序维护员”,这是物业行业主管吃透物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保护物业管理企业的创新性举措。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小区的服务上大包大揽,承担了大量本不属于小区物业服务范围的工作,在无偿无私服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潜伏管理风险,承受着重大的管理责任,这无疑牵涉到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使本属微利的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着管理生存危机。
大量的物业服务实践揭示:物业管理企业在小区的安防服务只是有限的秩序维护与基础性的安防业务。正如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的定义及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的,区域内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管理企业应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的义务。另相关的物业管理法规已深刻明示:物业管理在小区的安全防范管理服务上主要负责小区秩序的维护,相对于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业务在服务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应负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客观来讲,有部分的物业管理企业因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聘请了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员来负责进行小区的秩序维护等安防服务,而秩序维护只是保安服务内容中重要的一项,而秩序维护的职责与保安业务的职责显然在业务的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保安业务的内容众多广泛、责任也更大。
显然物业小区秩序维护人员既有保安人员一定的工作职责与义务,但又有别于保安人员,相对保安人员秩序维护员业务范围比较小,应是保安众多业务中的极少数的几项所应承担的责任也相对较轻。对于物业小区的秩序维护人员既不能等同于保安,又不能忽视相应的安保工作职责。秩序维护员处于小区物业管理的一线,其形象与素质关系着小区的安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长期以来秩序维护人员在确保小区正常秩序、维护良好的小区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业主、住户和群众的好评,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打造“平安小区”的建设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物业管理企业中也存在着一小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安保人员在小区的秩序维护上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或发生了监守自盗的行为与现象,侵害了小区群众的利益,引致了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给物业管理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必将促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给平安物业小区的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确保了物业小区的安全,并极大地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二、专业培训有利于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专业培训,在物业管理行业内进一步强化秩序维护管理的安防意识,充分认识物业秩序维护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物业管理企业建设好秩序维护队伍的信心。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培训,加强了秩序维护员专业培训的工作机制,提高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管理水平,就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更好地适应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对小区秩序维护工作的迫切要求,维护好物业小区良好的秩序,适应新形势下业主对物业服务中对秩序维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严峻的治安问题困扰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部分地区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也给物业小区搞好安定、安全、有序的小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困难。客观来讲,这与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落实专业治理与群防群治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双轨制明显弱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客观上,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上投入巨大、措施得力,但在治安防范的基础性建设上,缺少发动群众,实现建立有效地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理的治安防控网络。因此,通过公安机关与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合培训,将有效地达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打好治安防控的群防群治基础,为社会和谐建设,创造良好的小区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石。
物业小区的秩序维护工作是物业小区的基础性工作,秩序维护工作所具有的工作责任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勤务工作特性,必须进行全天候的工作。因此,秩序维护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区业主、住户的安全,关系到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利益。物业小区缺少安全防范,客观上也将会存在着大量的隐患,潜伏着危机,并构成对物业小区业主的危害,物业小区管理存在着风险,也将会对物业管理企业带来损害。通过专业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加强,更彻底地分析物业小区存在的安全防控环节,尤其强化节假日小区安防。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地检查、监督机制,造成物业小区内的安防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漏洞,发生了大量的案件与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物业管理企业乃至物业管理行业的形象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强化专业培训,可以在源头上强化物业管理小区的安全防控意识教育,强化物业小区安全防控,消除物业小区存在的隐患。
三、专业培训有利于把好秩序维护人员招聘关口,防止不法人员混进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队伍
通过专业培训,有了一定的安全防控意识,那么相应的防范工作就能有效地得到落实,尤其是基础性的安全防控工作。平安物业小区的建设主要是依靠物业管理公司秩序维护人员有效的管理,因此,公安机关在群防群治方面应加强与物业小区的联动,在治安防范业务上加强指导,在治安信息的反馈上加强通报,建立起警民互动的治安防控机制。
通过专业培训,强化了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培训的管理意识,严格把好秩序维护人员招聘关口,控制好招聘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物业秩序维护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好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是物业小区安全防范的关键。严格按照物业秩序维护员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培养高质量的秩序维护员。注重岗前培训和在岗轮训,全面提高物业秩序维护员素质。着重抓好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物业秩序维护服务项目对物业秩序维护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安保知识、法律常识、小区周边治安状况等多项内容,经过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才正式录用。二是定期组织秩序维护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促使秩序维护员在多次反复的学习中接受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三是对物业秩序维护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的分工和层次进行,对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内容、形式和时间,采取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育和培训效果。通过不断巩固和更新业务技能培训,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秩序维护员对服务工作的要求。
四、专业培训有利于加强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专业培训,加强了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管理。引入了部队的管理方式,做好物业秩序维护员队伍的基础性建设工作,通过准军事化的管理,建设好一支出色的秩序维护员队伍。物业小区的安保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大量的物业小区能够扎实抓好小区的平安建设,那么社会治安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部分了。
在秩序维护员队伍的建设中,首先应特别注意培养选好队伍的带头人。物业秩序维护员面临周边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面对性情各异的业主,工作情况相对复杂,队伍的带头人处在秩序维护员队伍管理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领头人有效作为、以身作则,管理好队伍,搞好物业小区秩序维护服务。其次抓好丰富多彩的班务活动,活跃组织氛围,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履行好本职工作。再次规范宿舍的内务管理,培养秩序维护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标准化、军事化的内务管理,展现秩序维护员队伍的风采,使小区群众认同秩序维护员队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增强搞好小区保安工作的信心。最后要在秩序维护员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与生活气氛,建立一支忠诚可靠的秩序维护员队伍。
五、专业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新型的秩序维护员与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专业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文明执勤与优质服务意识,建立起物业小区秩序维护员与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物业秩序维护服务的对象是业主,因此,服务好业主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有了良好素质的秩序维护员就能与业主建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相处的关系,就能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与业主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专业培训,秩序维护员就能以良好的岗位形象、亲切和蔼的语言与业主们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把周到细致的服务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当业主遇到困难的时候,秩序维护员就能“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倾力相助。对待小区中的弱势群体或需要救助的业主、客户,都能给予最细心、最周到的服务。优质服务必有回报,物业小区的业主们会以自觉缴纳物业服务费,积极配合物业小区服务工作来给予回报,那么物业小区的防范工作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篇2
【关键词】智能并网 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 蓄电池 在线维护管理系统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蓄电池为重要的设备之一。所以,能否加强蓄电池的维护管理,将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质量。在过去,采用传统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方式难以确定电池组的实际容量,所以会导致蓄电池出现未能及时充电或过充的问题,继而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采用基于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的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则能实现对蓄电池的远程在线维护管理。因此,还应加强对该系统的研究,以便更好的进行系统的应用推广。
1 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概述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还要对蓄电池组可备用时间和容量进行检验,并定期对蓄电池开展充放电测试,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而在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过程中,利用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能够使以往采用电阻箱进行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维护出现的电池过充或充电不及时的问题得到解决,继而实现对蓄电池高效化和智能化管理。因此在进行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还要在系统核对性放电单元中引入并网逆变器,以便同时采用先进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蓄电池组的维护,继而使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变得更加可靠,并且逐渐向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 基于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的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
2.1 系统应用需求
研究基于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的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其实是为了使以往采用电阻箱M行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维护出现的电池过充或充电不及时的问题得到解决。具体来讲,就是采用智能在线维护管理系统完成蓄电池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发现性能不佳的单节电池,然后通过远程充放电测试确定电池组实际容量,并对其可备用时间进行确认,进而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为满足这一需求,还要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完成系统构建,以确保系统拥有完善的功能,能够实现对蓄电池的远程在线维护管理。
2.2 系统组成分析
分析系统组成可以发现,系统由主站和分站构成,主站负责进行各分站系统的统一管理,由监控工作站及系统服务器构成。通过系统主站平台,操作人员则可以对系统各项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过程进行远程控制,从而为系统检修维护提供便利。在服务器上,需完成基于智能并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的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的安装,监控站需完成系统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从而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分站系统由在线监测单元、逻辑控制单元、集控单元、在线维护单元、智能并网放电单元构成,能够对蓄电池的运行展开实时监控,并完成核对性放电过程的控制管理。在分站系统中,监测单元能够进行蓄电池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并对在线内阻进行功能测试,并完成蓄电池的主动均衡维护;集控单元负责进行各分站数据的处理、传输和管理;并网放电单元能够实现核对性放电;逻辑单元能够进行放电维护管理。从系统硬件构成上来看,主要采用插板式结构进行硬件设备采用,以满足系统简单维护需求。在软件应用方面,为满足系统交互友好性需求,采用了图形化显示操作界面。在组网方面,系统采用IP网络实现主站与分站的连接,并采用RS232/485/TCP通信方式进行分站各单元连接,从而利用动态网络增强系统扩展性和兼容性。
2.3 系统功能分析
2.3.1 在线监测功能
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利用系统在线监测软件和设备,能够对蓄电池组充放电情况、电压、温度和单体电池电压等参数进行采集,从而对蓄电池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信号变换传感器,系统就能完成蓄电池运行物理量的采集,并将得到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集控单元进行处理。
2.3.2 在线内阻测试功能
采用以往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蓄电池电压等参数的测量,电池组连接容易出现压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增加。而采用在线维护管理系统,能够利用在线内组测试的方法对各节电池的电压、内阻、性能、温度、组端电压和充放电等数据进行测试,并且模块能够利用RS485与各传感器和监控主机连接,所以能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主机,进而对蓄电池运行状态作出准确判断。
2.3.3 远程核对性放电功能
利用科学的蓄电池剩余容量模型,系统则能完成电池组容量的实时监测。而在对系统的远程核对性放电功能进行运用时,还要完成总电压、放电时间、单体电压和放电容量这四个放电终止条件的设定。一旦达到其中任一条件,系统会终止电池组放电。而在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时,系统逻辑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将电池组与智能并网放电装置间的直流接触器闭合,将蓄电池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到电网以实现放电。如果交流电网出现异常或故障,放电装置也能借助保护电路将交流输出切断,从而使放电过程得到及时终止,继而使设备得以安全运行。
2.3.4 主动均衡维护功能
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在线维护管理时,会根据蓄电池状态进行主动均衡维护。具体来讲,就是在蓄电池处于浮冲状态的条件下,系统会主动进行各单体电池电压的巡检,然后对电压值低于设定值的电池进行脉冲式充电。针对存在过充问题的电池,系统则会进行放电,从而使电池组保持电压均衡。而通过均衡维护,则能使每节电池保持较好的活性状态。
3 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采用基于智能电网远程控制充放电技术的蓄电池在线维护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的蓄电池管理需求,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蓄电池的维护管理。利用该系统,能够对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在线内阻测试、远程核对性放电和主动均衡维护实现蓄电池的智能化维护和管理,进而使蓄电池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殷晓红,王中明,周维宇等.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监控管理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2015(06):547-550.
[2]黄影,张引强,王伟等.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系统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6(05):74-75.
[3]张清华,张志军.电力变电站蓄电池远程充放电维护管理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01):46-50.
[4]王强.电力通讯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及系统维护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7(03):179+181.
作者单位
篇3
【关键词】企业;秩序;维护;思考
企业住宅小区秩序维护工作不仅关系到职工家属安居乐业,还关系到职工家属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大局。近几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小区建设的迅速发展,住房产权呈多元化趋势,辖区居住的业主较复杂,对住宅小区的秩序维护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居住小区秩序维护服务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秩序维护服务的基本内涵
居住小区秩序维护服务是指物业服务单位为区域内业户提供的安全防范服务(包括门岗、安全巡视、安全监控与消防管理)、礼仪接待服务、车辆管理服务(包括泊位管理、停车管理与交通秩序管理)、秩序维护应急处置服务(包括火警事故、治安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一系列管理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业户提供一个安全、宁静、有序的居住环境。其本质内涵是维持居住小区运行秩序,创建“安全、有序,亲情、形象”的居住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保障安全。
安全是物业服务的第一需求,也是秩序维护服务的第一需求,包括居住小区居民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等。秩序维护服务应该树立积极防范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的能力,配合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做好治安联防、消防工作,努力使业户有一个安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二)运行有序。
在物业区域内,业主不仅需要物业的设备设施运行有序,也需要往来的人流有序、车流有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更需要秩序维护人员忙而不乱,及时有序的应对,及时妥善的处置。
(三)亲情服务。
物业服务的公共秩序维护服务对盗窃与破坏者来说是一种威慑力量,但对业户与社会公众来说应充满亲情。物业服务企业的秩序维护人员应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业户与业户的财产,为业户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让业户有远亲不加近邻的感觉。
(四)形象良好。
秩序维护服务是物业服务的第一形象。良好的物业秩序维护服务、整齐的秩序维护队伍、优秀的秩序维护人员素质能提高物业服务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层次,使业户有安全感。不仅如此,秩序维护服务的形象还能增加物业及物业服务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使物业保值增值。
二、正确履行企业秩序维护服务职责
小区的治安管理是由公安机关负责的,物业服务中的秩序维护工作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因此,秩序维护不同于执法部门的治安管理,秩序维护的职责主要在于服务,没有执法权,对当事人没有处罚的权利,小区的秩序维护工作应当自觉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指导,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防范管理服务。
防范管理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为防盗、防破坏、防意外及应急处置而对所管辖的物业区域进行值勤监控、巡视等一系列管理服务活动。防范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为造成的事故与损失。为了达到物业区域防范管理服务的目的,必须从防范管理服务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下功夫。硬件是指根据防范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所必须配备的一整套硬件设施,软件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专职秩序维护人员及其实现防范管理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规定和制度。
(二)消防管理。
消防管理包括防火和灭火两个方面,物业服务消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火灾灾情发生后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工作重点是防患于未然,即将防火工作做在前头,并从人力、物力、技术等多方面做好随时灭火的充分准备。建立一支以物业服务企业员工为主、业户为辅的高素质的专群结合的义务消防队伍,是落实区域消防工作的组织保证。
(三)小区道路交通管理。
小区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包括:小区道路管理、交通管理、车辆管理和停车(库)场管理等,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四个方面的管理。
(1)小区道路管理是指对物业服务区域内道路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对非法占用道路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置,保证应急道路畅通无阻。
(2)小区交通管理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车、路的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到人车分流,保证物业服务区域内交通安全、畅通,其重点是机动车辆管理。
(3)车辆管理包括机动车、摩托车、助动车和自行车的管理,主要职责是禁止乱停乱放和防止车辆丢失、损坏。
(4)停车(库)场管理包括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大类,其管理服务任务主要是对(库)场内的车位划分、行驶标志、进出停车(库)场车辆、存放车辆的防损和防盗工作进行管理服务。
三、加强秩序维护人员的技能培训
在物业管理工作当中,秩序维护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时刻处在服务活动的最前沿,和业主进行着面对面的接触。小区的秩序主要依靠他们来维护,消防和车辆的管理和服务也要靠他们来承担。这就需要提高秩序维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加强秩序维护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一)安全防范服务的基本要求。
包括:安防人员的仪表和礼貌礼仪;熟悉物业及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基本情况,如商铺店主及成员、房屋结构、消防设备、技防设备、各类机电设施设备分布情况、消防中心、应急反应等;熟悉人员和物品出入管理流程,具备条件的,可对外来人员及外搬物品做好记录及控制。记录及时、齐全、规范和真实;各类安防设施设备齐全完善,使用正常。
(二)车辆停放管理服务。
车辆进入管理区域后,管理人员应引导车辆停放,同时做好必要的劝阻、检查、记录等工作。要熟悉车辆管理的注意事项,车辆管理的交通标识及免责告示应充足明显,必须提醒车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并且避免发生安全事件时引发法律纠纷;车辆停放必须符合消防和安全管理要求,切忌堵塞消防和安全通道;必须做好停车场所各出入口的安全防范监控措施。
(三)安防人员值勤。
安防人员执勤上岗要严格按照其工作标准服务,不准擅离职守;不准假公济私、私拿公物;不准在上岗期间坐卧、倚靠、打盹睡觉、闲谈会客、吸烟喝酒、吃东西、看书报、听收音机、看电视;不准损坏执勤器械、设备和乱写乱画;不准擅自处理重大和涉外问题等。
四、健全完善秩序维护服务措施
随着现代物业服务的发展,秩序维护服务的措施和手段日益更新,智能化的手段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广泛应用,也是未来秩序维护服务的发展趋势。要优化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技术防范措施,减少秩序维护员的需求量,达到人防与技防的有效结合,解决传统人防用人过多的现象,把人工成本的持续投资转变为提高技防能力的一次性投资或阶段性投资,进而提高秩序维护服务的质量。同时,秩序维护员还要把服务工作做到细致入微,用科学的方法和切实可行、到位的管理规则以及敬业、爱岗的工作精神踏实工作,对业主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提要:法庭乃定纷止争之场所,良好的法庭秩序是法院顺利进行司法审判,解决社会纷争的必要保障。而诉讼法规定的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等强制措施,就是法律授予的法院为保障包括庭审在内的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排除各种妨害行为而行使的一种司法惩戒手段。不可否认,作为重要的诉讼保障机制,强制措施不仅关系到法院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其他行为人正当权益的保护。但是,因现行法律条文中规定的各类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适用、惩戒程序、救济机制过于原则化,导致法院作出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且未给予行为人充分的程序救济机会,因此不可避免地给法院滥用司法权力留下了空间。维护法庭秩序,树立司法权威已成为当前审判理论和审判实践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司法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列举因违反法庭秩序行为采取强制措施而引发成为社会关注的影响性事件,引入对当前强制措施制度的现状进行检视和反思;第二部分检视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适用现状,重点分析现行法律规制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权力规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因此带来的影响司法权威、实践中不便操作等负面效应;第三部分探讨强制措施的价值功能与法庭秩序之维护,重点探讨强制措施制度应遵循的价值理念;第四部分提出完善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适用的建议,主张在立法上厘清和统一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规定,合理设定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条件,完善强制措施的实施及救济。
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美]罗.庞德
引 言
司法实践中,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在庭审中不遵守法庭纪律,扰乱法庭秩序并不鲜见,对此该适用强制措施而未予适用、不必适用而随意适用、该适用而不当适用的情形也并不鲜见。这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司法的权威,甚者还会加剧行为人与法官、法院的冲突,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们的立法本身的不完善有关,另一面也与我们自身对强制措施的价值理念认识不到位,不能合理适用各类强制措施有关。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当前强制措施制度的现状进行检视和反思,以期能引起大家关注,进一步深化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及相关强制措施如何适用进行探讨。
一、现实中的冲突与危机
例一:20__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庭审判秩序管理的通知》,针对近期部分人民法院接连出现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以各种方式干扰庭审活动,严重影响审判工作的情形,要求各级法院严格执行《人民法庭规则》,严格执行诉讼法关于维护庭审秩序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法庭审判秩序管理,维护庭审安全和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确保庭审活动正常进行。
例二:2013年4月4日,靖江市人民法院在审理被告人朱某某一案中,以辩护人王全璋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违反法庭秩序,情节严重为由决定对其司法拘留10天。此消息传出,引起网络热议和质疑。更有不少律师前往靖江表达抗议。6日凌晨,靖江市法院官方网站刊登消息称,鉴于拘留已起到惩戒作用,继续拘留已无必要,故决定对王全璋提前解除拘留。(来源于民主法制网)
例三:2013年5月21日,北海市银海区法院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串通投标、受贿案件时,以辩护人杨金柱、李金星两位律师严重扰乱法庭秩序为由将其带出法庭,两律师后在法院门前“绝食”抗议。两律师在庭审中被逐的消息通过微博公布后,引起律师界的强烈反响,多名律师赶赴北海市银海区法院门外声援。(来源于财新网)
例四:20__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向全国法院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下称《解释稿》)征求意见。《解释稿》中关于法庭纪律的第250条规定,辩护人、诉讼人严重违反法庭秩序,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其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内以辩护人、诉讼人身份出庭参与诉讼。消息传出后,很快引发巨大争议。(来源于北方网)
法庭是法院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场所。法庭庭审能否正常进行,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有效行使审判权。树立法庭审判崇高权威,维护法庭审判正常秩序,是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有效解决社会纷争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诉讼参加人员或旁听人员,无视法庭纪律,藐视法庭,干扰、妨害法庭秩序,甚至哄闹冲击法庭、殴打法官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严重妨碍了法庭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笔者曾对某基层法院的30名办案法官进行调查,结果反映近三年内,有20名法官开庭时曾经历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哄闹法庭,其中10名法官当庭还曾受到过语言上的辱骂或威胁,1名法官曾被殴打。
扰乱法庭秩序,是一种藐视国家司法权力,直接侵害法庭秩序,有损法庭尊严和司法权威的行为,其不仅妨害法庭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有时还对法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和侵害。如何有效规制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以及有效采取强制措施,以便更好地维护法庭秩序和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法院和法官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面对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法院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对有效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和促进良好的法庭秩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该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则是放任对法庭秩序的破坏,同时还会导致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蔓延,有损司法尊严和权威;如果不该采取而随意采取、该适用而未能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则不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诉讼意识和行为
,造成人们难以适从,损害司法公正,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1]近年来,各级法院加强法庭秩序管理意识比已往确有较大的提高,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亦敢于采取强制措施,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此而引发的法院、法官与行为人的冲突也屡见报端,有的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争议,社会效果不佳,甚至危机到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笔者前面所列举的两起因法院采取强措施而引发成为社会关注的影响事件,我们虽然对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正当与否,不好作出评议,但此已给予了我们警示和提醒。而从完善现行强制措施制度,更好维护法庭秩序及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讲,事件本身亦应引起我们再思考:强制措施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理念?现实制度下法官对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是否过大?强制措施应具体如何实施?强制措施行使的制约机制和救济机制是否完善等等?有必要重新进行检视与反思。二、检视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适用现状
(一)现行法律规制不统一
对于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法律规制,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包括司法解释)均有相应的规定,但并不统一。在民事诉讼法中,对于扰乱法庭程序行为的惩戒是包含在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的强制措施部分,刑事与行政诉讼法中对此并没有像民事诉讼法那样单独给予归类,而是分散包含在有关审判程序的章节中。从强制措施的具体内容及方式来看,三部法律的规定也不尽一致,民事诉讼法规定有训戒、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同时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刑事诉讼法规定有警告、训戒、强行带出法庭、拘留和罚款,以及暂扣存储介质或者相关设备;同时规定罚款为一千元以下,拘留为十五日以下。行政诉讼法规定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罚款为一千元以下,拘留为十五日以下。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情形,民事诉讼法规定,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而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并未有这样的规定。
对于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认定,民事诉讼法规定为违反法庭规则、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情形,但对法庭规则的具体内容并未有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有鼓掌、喧哗、哄闹、随意走动,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通过发送邮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人民法院许可的新闻记者除外),不服从法庭指挥,不遵守法庭礼仪等。行政诉讼法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第四十九条第(五)、(六)项中笼统规定应予惩戒款的情形,即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相比较而言,只有刑事诉讼法中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规定较为详细和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庭规则》中,虽然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及相关的强制措施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其并不是法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成为实践中法院认定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及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
(二)强制措施权力规制不完善
1、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过于原则,法官的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现行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可以适用的强制措施的种类,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适用何种强制措施,以及应依据何种程序,并未作出明细的规定。法官在具体适用时,只有法官自行判定扰乱法庭程序行为的危害程度以及情节轻重来区别是否决定适用何种强制措施,且在采取强制措施前,法律亦没有规定行为人有关告知程序以及行为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等权利,这实际上为法官任意采取强制措施留下很大空间。[2]
2、没有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救济机制。为内部监督制约法官对行为人的强制措施权力的行使,现行法律中规定了罚款、拘留经院长批准制度。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罚款、拘留作出决定之前相关调查取证的程序和内容,以及院长的审批期限和依据,因而在实践中,法院在作出罚款、拘留的决定时,往往可能是调查取证与批准决定合二为一,有的甚至先决定后取证。[3]如此以来,“院长批准”这一监督制约机制势必大大被弱化。
罚款和拘留作为剥夺财产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现行法律中设立了被处罚人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作为唯一的司法救济途径。但复议救济机制具有较强的行政决定色彩,并不能给予被处罚人充分的程序救济机会,同时法律没有对复议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容易导致复议结果的任意性,不利于保护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4]而且申请复议期间法律规定过短,更使这一制度形同虚设,被拘留人实际无法有行使申请复议权。此外,由于复议期间不停止原拘留决定的执行,因此即使复议结果撤销了原拘留决定,但原拘留决定可能已因执行完毕,势必给给被拘留人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人身伤害。
(三)导致和产生的负面效应
1、影响司法权威。上面所述,我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惩戒没有统一立法,而是由三大诉讼法各自分别规定。但从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种类、方式等来看,并不完全一致,明显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和适用的同一性。例如对个人扰乱法庭秩序的罚款金额,民事诉讼法规定为10万元以下,而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规定为1000元以下,同样是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因案件的性质不同,罚款额度差异之大,无疑大大影响了司法权威。而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认定,除刑事诉讼法规定较为明确外,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较为笼统,行政诉讼法更是仅简单以违反法庭规则或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概之,但司法实践中,采取强制措施的对象往往会超出其规定的情形,因而实际又违背了处罚法定原则。不仅如此,不同的法官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对法庭上同一类行为,其是否属扰乱法庭秩序,情节属轻属重,也会有不同的判断,最终可能导致对同一类行为,法院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会因人而异,继而法院的司法权威无形中受到了损害。
2、实践难以操作。在强制措施的种类上,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都设置了训戒和责令退出法庭,但对应当依据何种程序作出这两种强制措施,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细的规定,因此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两种强制措施,法官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责令退出法庭的强制措施而言,如果法官责令当事人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员退庭,势必中断整个庭审,诉讼效率将会大大受到影响,鉴于此,实践中,该强制措施被法院采用的机会一般较少。
另外,对于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规定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而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并没有类似的规定,这本身就说明了在立法上对应启动什么样的程序进行刑事处罚至今还存在争议。因此,实践中法院对此更是难以操作。三、强制措施的价值功能与法庭秩序之维护
强制措施的对象,系包含扰乱法庭秩序在内的妨害诉讼的行为(民诉中还规定了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拒不协助执行,虚假诉讼等妨害诉讼情形),强制措施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裁,从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等五种强制措施本身来看,无一不是惩戒的方式,无一不具有制裁性质,因此其并不仅仅是一种排除妨害诉讼行为的强制性手段,严格意义来说还是妨害诉讼的行为人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法庭审理案件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不按程序和规则行事,干扰或哄闹、冲击法庭,则可能影响庭审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造成诉讼程序的中断,如此以来,势必拖延诉讼时效,而通过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人处以必要的制裁手段,系旨在恢复庭审秩序,保障庭审的顺利、及时的进行,因此强制措施的实施体现了秩序价值,同时还体现了其诉讼效率价值。另外,从强制措施的性质来看,强制措施除了作为排除和制止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强制性手段外,其还是惩戒的方式,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人具有制裁性质,其旨在使其自觉遵守法庭秩序,严格服从审判人员的指令,彰了显法庭秩序的严肃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制措施还蕴含着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的价值目标。
司法实践中,强调强制措施的秩序价值,就需要对出现在庭审中的各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严格予以制裁,以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强调强制措施的秩序价值,及时排除和制止庭审中各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亦同时有利于保障庭审的正常进行,提高诉讼效率。但从诉讼效率的角度讲,如果对出现在诉讼过程中的各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一律处以强制手段,庭审将会中断,因而势必影响诉讼效率。比如对哄闹、冲击法庭秩序的行为,责令当事人或人退出法庭,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诉讼秩序,但由于当事人或人被责令退出法庭则会影响案件事实的查证,最终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同时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人被责令退出法庭,可能导致诉讼的延期审理,延期结案,则势必导致诉讼效率的降低。[5]相反,司法实践中,如过分强调诉讼效率,强调庭审的连续性,对庭审中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则视而不见,结果则可能会导致强制措施制度形同虚设,进而势必影响司法尊严和司法权威。
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上述强制措施内在的秩序价值与效率?
价值的冲突,是我们设计和具体实施强制措施制度时,需要权衡。
考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维护法庭秩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因此效率的价值追求应放在优先的位置,而强制措施理应把制止和排除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作为首要任务,强调强制措施的秩序价值,惩戒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同时,应着力避免诉讼效率的失衡。总上,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的适用应树立以制止和排除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为主,惩罚为辅,兼顾有效维护司法尊严、权威和有效开展诉讼活动为双重目的价值理念。
四、强制措施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适用之完善
(一)厘清和统一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规定
前面所述,我国三大诉讼上对哪些属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情形,规定并不完全统一,刑事诉讼法规定相对详细,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最为简单,如此一来,一方面会让诉讼参与人员和旁听人员无所适从,影响司法权威,另一方面也给法官滥用强制措施权力留下了空间,因此有必要将来的修法时统一起来。
鉴于司法实践中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错综复杂且层出不穷,难以一一列举,为最大限度地维护法庭秩序,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笔者建议,宜采用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用概括性规定作为兜底条款,可以囊括形形的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使条文更加严谨和科学,体现立法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6]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至少应包括:1、公然违反法庭规则,在法庭上高声喧哗、随意打断法官发言,或强行录音录像;2、哄闹、冲击法庭;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或诉讼参与人员;4、其他不尊重服从法庭命令、指示,致使司法权的行使受到影响的行为。1属一般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2、3属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4属概括性条款。
还需要注意的是,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不仅会发生法庭内,还可能发生在法庭外,如庭外堵截司法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进入法庭,或威胁当事人,使其不敢参加庭审活动;以及在庭外故意哄闹;上述行为均可能导致庭审不能顺利进行或者被迫中止的严重后果。
(二)划分和设定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强制措施,三大诉讼法中规定的种类或名称也并不完全一致,有背法律的严肃性,将来修法时有必要统一明确起来(警告类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退出法庭类同强行带出法庭),特别是对罚款的额度,三大诉讼法更要规定一致才是。
对于强制措施种类的设定,有学者提出应适当限制和缩小强制措施的种类,删除训诫、责令退出法庭这两种强制措施。[7]对此,笔者认为,强制措施的首要目的是排除妨害行为,恢复法庭秩序,而不宜以惩罚为主。司法实践中,大多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并不严重,通过训诫或责令退出法庭,足以对行为人起到惩戒作用,而对其如果一概适用剥夺人身财产权、自由权的罚款和拘留强制措施,显然有失公平,很难有好的社会效果。因此,笔者并不赞同删除这两种强制措施。当然,责令退出法庭强制措施还应予以完善,以最大限度减少因此给庭审正常进行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下文中将具体陈述)。另外,鉴于行为人在法庭上扰乱法庭秩序,危及、侵害他人人身安全时,可能会持有器械,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律上有必要增设暂扣或没收的强制措施,让法院有法有据的对行为人在扰乱法庭秩序过程中所用的器械作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处置。
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应仅限于以扰乱法庭秩序为目的而故意实施的行为人,对行为人主观上无扰乱法庭秩序的故意,其行为虽然造成了扰乱法庭秩序的结果,不属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司法实践中,采取何种强制措施为宜,应以足以排除妨碍,保障庭审程序的顺利进行为准,而处罚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则是补充。如采取轻一些的强制措施足以恢复庭审秩序,就不应采取重的强制措施,要注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采取强制措施可以一案多用,逐步升级,对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轻微,或虽然造成一定后果,但认错态度好,一般先采取训诫或具结悔过措施,如过后态度不好,或采取训诫、具结悔过已不足以排除妨碍的,则再可以采取罚款或拘留措施。[8]强制措施主要是作为一种排除妨害的手段,兼有惩戒和教育的功能,如果行为人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有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人民法
院也可以即时改变原来的决定或减轻对行为人的处罚。(三)健全和完善强制措施的实施及救济
适用训诫、具结悔过强制措施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作决定并宣布。采取训诫措施的,应指出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错误事实、性质和危害,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立即改正,训诫的决定内容,由书记员记入笔录。采取责令具结悔过的,则责令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人就其错误的事实、性质、危害和改正措施,写出书面检查,签名或盖章,附卷备案。[9]
适用责令退出法庭强制措施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作决定并宣布,同时提出行为违反法庭规则的事实及情节。作出责令退出法庭的决定后,行为人如不自动退出法庭,可由司法警察强制其退出法庭。责令退出法庭适用那些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且不听制止的人。司法实践中,旁听人员扰乱法庭秩序,被责令退出法庭并无争议,但对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人能否责令其退出法庭存较大争议,因为上述参与人员退出法庭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庭秩序,但很可能会影响案件事实的查明,或可能导致案件的延期审理,降低诉讼效率。
笔者认为,法庭秩序如没有保障,何谈到庭审效率?当事人及其诉讼人扰乱法庭秩序且不听制止,在不采取责令退出法庭强制措施即不足以恢复法庭秩序的情况下,责令其退出法庭,并无不当,但并不能因此剥夺其有关的诉讼权利。具体而言,如当事人被责令退出法庭后,如有人的,庭审应继续进行,如没有人,应当休庭,并允许当事人再次参加庭审;如人被责令退出法庭的,当事人自行参与诉讼的,庭审应当继续进行,如其需要另行委托人,则应当休庭。(对于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被责令退出法庭的,在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已有具体规定,本文不再赘述)
罚款、拘留强制措施属剥夺行为人财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严厉处罚,适用时必须严格处罚程序。庭审过程中,审判人员发现诉讼参与人员或旁听人员有扰乱法庭秩序为,且应采取罚款、拘留措施的,首先要对相关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询问行为人,听取行为人陈述和申辩意见,然后,再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作出处罚建议,处罚建议应写明处罚的事实和依据。院长接到处罚建议后,应在24小时内作出批准的决定或不批准的通知。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予批准,对于适用法律错误或处罚显失公正的,建议重新作出惩戒;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处罚合法得当的,作出批准的决定。决定书应写明处罚所依据的主要事实、相关证据、法律条文、决定书生效时间及被处罚人所享有的救济权利。[10]
实践中还应严格限制先予拘留的范围。先予拘留的范围只能仅限于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审判人员等必须立即采取强制拘留措施的紧急情形。先予拘留后须立即报告院长补办审批手续。院长认为拘留不当的,应当立即解除拘留。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拘留的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虽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并不停止执行。我们知道拘留一旦执行,就不可能再恢复,错误的拘留会给行为人带来难以弥补的人身伤害。笔者建议,为预防和减少错误拘留的实际执行,提高当事人救济的实际效果,可以建立拘留暂缓执行制度。当事人不服拘留决定而申请复议的,可以在其提供一定数额的金钱担保后暂缓执行拘留的决定。当复议决定下达后再按复议结果执行。复议期间当事人逃匿而无法执行复议决定的,将担保金钱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11]此外,还可考虑设立赔偿制度,对因拘留不当而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进行国家赔偿。
结 语
法官需要宁静,法庭需要尊重,司法需要敬畏,判决需要守信,法治需要信仰,国家需要秩序,这些本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12]面对司法实践中,发生的肆意不遵守法庭规则,哄闹、冲击法庭,辱骂、殴打审判人员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必须依法及时有效采取强制措施。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法庭秩序,树立司法权威,法院自身需要增强处置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能力,同时严格规范强制措施权力的行使,自觉增强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做到惩戒公开、公平、合理。
注 释:
[1]《试论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适用》,载于,访问时间:2013年6月5日 。
[2] 胡夏冰,陈春梅著:《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修法建议》,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__年第4期,第75、76页。
[3] 王习明著:《关于完善“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讨论》,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_年第1期,第29页。
[4] 胡夏冰,陈春梅著:《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修法建议》,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__年第4期,第75、76页。
[5] 卓朝君,徐涤秋著:《论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价值》,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__年第2期,72页。
[6] 利子平著:《扰乱法庭秩序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载《法学杂志》20__年第3期。
[7] 胡夏冰,陈春梅著:《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修法建议》,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__年第4期,第77页。
[8] 陈奇思著:《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载《法学》1990年7月30日,第26页。
[9] 陈奇思著:《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载《法学》1990年7月30日,第26页。
[10] 王习明著:《关于完善“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讨论》,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_年第1期,第29页。
篇5
一、组织领导
成立维护县行政中心工作秩序领导小组。常务县长马勇任组长,局局长王红艳、县公安局副书记丛向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张琪任副组长,局、公安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局局长王红艳兼任,副主任由公安局副书记丛向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张琪兼任,办公地点在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室,由局牵头,与公安、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办公。
二、主要工作目标
维护县行政中心正常的工作秩序,组织、协调责任部门及时劝返、疏导人员,依法处置突发事件,依法打击扰乱办公秩序及非正常访等行为。
三、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局工作责任:每周一安排一名副局长到县行政中心带班,其它工作日由县调处中心涉法涉诉工作组人员值班;节假日另外安排带班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依法处置县行政中心门前非正常上访全面工作;掌握来访人动向,协助各责任部门接访劝返工作,限时处理,同时向县主管领导汇报来访情况。
公安局工作职责:每周一安排一名副局长到行政中心带班,其它工作日由巡警队大队长带班;节假日另外安排带班领导和工作人员。并安排2个巡警中队在县行政中心值班,配合其它成员单位和责任部门共同做好来访人员的稳控和劝返工作,宣讲法律法规;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先期处置,如事态扩大或群众呈现大规模集聚情况,调集警力前往处置;依法打击扰乱办公秩序,非正常上访行为;一旦发生冲击县行政中心、扰乱办公秩序或采取打条幅、穿状衣,用扩音器喊话吸引群众围观,自焚等过激行为的,要立即强行带离。同时,采取录像、调查笔录等形式收集并固定证据,为依法打击提供依据。
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职责:维护现场秩序,主要是县行政中心门前和大厅内的秩序,劝解和引导来访人走正常的程序。同时,配合其它成员单位和责任部门共同做好来访人员的稳控和劝返工作,发现来访人及时与局带班领导报告情况。密切关注集体访事态发展,配合公安人员对来访人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责任部门工作职责
凡是到行政中心集体访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都视为非正常访。责任部门在接到政府行政中心的通知后,主要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实施对来访人的劝返工作,必须在1个小时之内将来访人带离现场,杜绝来访人回流。对发生到县行政中心集体访(造成恶劣影响),不及时赶到现场以及劝返工作不利造成影响的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责任人,将按照《条例》和我县《关于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五、工作要求
1、时间要求:工作组成员要提前30分钟到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排查来访人员。
2、工作纪实:规范来访劝返工作记录,包括来访人情况和工作情况,内容详实准确。
3、责任追究: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认真负责,导致事态扩大、造成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工作纪律
1、各成员单位要按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相互之间做好分工协作。
2、做到遇事不推脱,敢于靠前处置,敢于担当。
3、工作期间公安干警与保安人员要着装整齐,仪表端庄。
4、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依法行政,遵章守纪。杜绝粗话、脏话,绝不允许与群众发生肢体冲突。
篇6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蚂蚁充分的“合作和秩序”。在遇到相向走来的蚂蚁时,两只蚂蚁会突然停顿一下,身子倾斜一个角度,容对方通过。这个过程几乎是在眨眼间完成的。更让人感慨的是,一只蚂蚁在通过一根稻草时,往往要做几百次相同的动作。
假如这几百只蚂蚁中,有一只蚂蚁不肯容对方通过,那么,它们的“交通”就会发生阻塞,乱成一团。
人的秩序观念有时候无法超过蚂蚁。
社会学家说,社会的进步其实就是秩序的进步,社会文明就是秩序的文明,这确有其道理。甚至可以说,人类现在所享有的一切,几乎都是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成果。
有一位在日本打工的朋友,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名古屋的时候,遭遇了一次地震,他吓得要死,从他打工的店里冲出来,没命地跑。他觉得整条街都在摇晃,楼房好像摇摇欲坠。但他惊奇地发现,日本人仍然安安静静在街上走着,在路上,只不过多了几位警察,指挥着车辆赶快离开高楼密集区。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但香港的交通却可以做到畅通无阻,成为现代化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典范。究其原因,在于香港交通的“秩序”理念的植入。香港有数不清的单行线,除了分流车辆,另一个目的就是让车辆有秩序地通行。在香港很难看到市民随地停车,有些私家车载家人去购物,家人下车后,司机会驾车沿着街道一圈圈绕行,直到家人购好货为止。
一个居民有秩序理念并不难,但整个城市的居民都在奉行“秩序”理念,那就让人惊奇了。
反观内地,仅就交通而言,行政公职人员对于交通秩序的破坏是最为直接和深重的。当今诸多城市都有拥堵压力,路上交通电子眼遍布,闯红灯、超速、并线等等都可以被抓拍。但是,只要一有“领导出巡”,必然是封闭道路,交警开道,城里的交通系统就要停下来,社会车辆必须让行。官员岂能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城市交通秩序大乱,给市民出行造成非常大的麻烦!但是官员乐于享受这种“破坏秩序”的和幸福,并且认为这是一种“待遇”。公职人员对社会良序的破坏,比起任何人都要深重和遗祸无穷。
秩序可以构成一种力量。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旦人人有了秩序,它就会变得坚不可摧。而秩序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只要有人不守秩序,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播。就像交通,只要有人乱行车,一个小刮擦,就可以堵住一条街。
[怦然心动] [PENGRANXINDONG]
深深同意这句话:社会的进步就是秩序的进步,社会的文明就是秩序的文明。每个人都向往好的社会秩序,却不知秩序需要每个人都为之付出努力。比如交通堵塞,常见的原因不是道路狭窄,而是双方抢道互不相让;不是红绿灯故障,而是特权车辆浩荡出行。秩序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保障,但它的前提是对规则的遵守,对公平的守护。秩序不仅需要普通百姓的遵守,更需要领导干部的维护。因为秩序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它的维护需要全社会共同遵守共同努力,而要把它打破,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做到。
篇7
【關键词】城中村;物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062-02
1引言
随着呼和浩特市高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呼和浩特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85平方公里,比原来的114平方公里增加了171平方公里。呼和浩特周边的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若干个城中村。城中村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这些区域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成为城市的边死角,村民和社会对于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为解决城中村环境和治安问题,政府协同环保、消防、街道等各部门实施了大量改造和政治措施。笔者认为,除了现有的行政手段外,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化物业管理服务,来解决城中村社区存在环境、治安、房屋和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等的问题,这有利于城中村社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城中村居民生活水平[1]。
2呼和浩特城中村物业管理的模式
2.1委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模式
1981年,深圳诞生了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在我国开始形成一种社会产业。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住宅小区特别是新建住宅小区,都已委托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与之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绿化管理等专业服务。但是,随着村民居住范围更靠近城市,城中村村民开始更多地接触城市生活,有对物业服务的内在需求,期待能够接受规范化的物业服务。因此,在城中村地区,可以尝试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承接城中村物业服务,签订规范的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按期缴纳物业服务费,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包括环境管理、秩序维护、房屋维修养护等在内的物业服务。
2.2政府购买物业服务模式
为解决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政府部门主要从保洁工作入手,将市政环卫保洁工作由城市向城中村延伸,整治环境,向村里派驻环卫工人,负责农村环境的清扫保洁。呼和浩特市农村环卫工作的人员都纳入各个环卫公司及物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配发服装、清洁工具。各个乡镇建立起行政村保洁制度,各乡镇成立环卫管理所,负责指导、监督、管理各乡村环卫工作,各乡村设立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就地聘用保洁人员,负责做好村街巷道清扫保洁工作,确保农村垃圾每天都有人清、有人扫、有人运。
2.3村民自我管理模式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城中村,或村民对物业服务需求不高,只需要基本的物业服务,如秩序维护、公共区域保洁等,可由村集体组织建立村民自我管理模式,由村委会选聘本村村民,到正规物业服务企业或大中专院校培训后,负责本村的基本物业服务工作[2]。这种模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享受物业服务,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但是这种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受到物业人员专业素质、村委会管理水平的影响,容易出现服务不规范、不专业的问题。
3呼和浩特城中村物业管理的内容
3.1城中村秩序维护
由于大部分城中村位于城区的边缘,大部分村民已脱离农业生产,有条件的进入城市主体区域买房,逐渐融入城市生活,剩余房屋用于出租,大量外地务工人员租住在其中,城中村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导致城中村地区治安问题突出。因此,城中村物业管理首先要做好管辖区域的秩序维护工作。首先,做好公共秩序维护、安全防范等事项的协助管理,如发生刑事案件,要进行现场保护,维护秩序,并如实提供情况。其次,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日常安全巡查服务。秩序维护人员要做好“三防”(防火、防盗、防水)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汇报。最后,做好车辆管理工作。由于城中村街道狭窄,秩序维护人员要做好交通引导和车辆停放管理。
3.2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
篇8
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保障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切实解决好学校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确保当前和奥运会期间学校周边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根据太综治【2008】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从5月8日至6月8日开展为期30天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专项活动,为此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保障我乡学校的良好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必要前提,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对这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狠抓落实,为此经研究成立了以乡长唐黎x为组长,乡分管的政法书记徐传x,乡综治专司副乡长韩x为副组长的专项行政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以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为立足点,以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为着力点,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确保我乡在当前和奥运会期间不出现影响学校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
二、工作任务及重点
一是集中打击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使涉及师生的各类案件明显减少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是坚决打击清理黑网吧,整治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整顿和取缔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依法取缔和收缴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
三是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序,加强交通管理,增设标语,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
四是整顿和取缔影响学校的游商小贩、摊点,拆除校园及周边特别是校园大门两侧违章违规建筑。
五是加强学校内部治安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督促学校做好各项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各单位职责
1、乡综治办:是本次专项整治行为的牵头部门之一,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督查和协调,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争取重视和支持。
2、乡宣传部门:协助综合办做好牵头工作,对教育、卫生等单位的专项整治活动进行统一组织,督查和协调。
3、乡中心校:要协助综治办做好牵头工作,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切实维护好校园治安秩序;要督促学校认真做好校园内部的整治工作,清理整顿校园内部的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场所和违章建筑、商业摊点及出租房屋等。各学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校园内部的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校园内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净化校园内部环境。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包括计划外学生的管理,努力维护校园秩序。两所中学要力争在校园安装技术防范的设备。
4、各中小学:要集中开展“清理小书包”杜绝不良口袋书“活动,坚决禁止不良或有害读物在校园内的传播。大力整顿校园内部的秩序,协助公安机关加强校园的外来人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检查并整改内部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整治工作。
5、派出所: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控制,及时接警处置,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校园及周边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坚决铲除,大力整顿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加强对流动人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的整治工作,为整治工作提供执法保障。
6、司法所:要与教育部门一起,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开展对新入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进一步做好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培训,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制咨询服务,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参与调解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矛盾纠纷。
7、工商所:要加强学校及周边文化和娱乐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在学校公示无照经营举报电话,坚决查处取缔学校及周边的无证经验。
8、卫生防疫站:加强对校内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管,排查相关隐患,加强学校周边饮食经营的食品卫生监管,督促整改。
四、工作步骤
整治工作从5月8日开始至6月8日结束,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工作部署(5月8日——5月18日)各学校,各有关单位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登记造册,上报乡综治办,乡再统一上报县综治委和县教育局,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秩序工作。
篇9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是群众的生活之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既是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民生之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一些地区的少数经营者利用发生自然灾害,部分农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之际,捏造和散布虚假的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部分不了解实情的媒体报道炒作,助推价格上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由于兰渝铁路等重大项目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商品供应紧张,少数农产品也出现了价格波动,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促进价格总水平趋于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作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进一步完善措施,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要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发展、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农业部门要深入企业、市场了解掌握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供应、销售、市场价格等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物价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动态,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启动重点农产品价格日监测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向县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报告,并查明情况,必要时依法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价格基本稳定。金融部门要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
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产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近期,组织物价、商务、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市场交易和价格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查处市场旺销情况下,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者囤积拒售,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囤积居奇行为;查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查处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的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依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对屡查屡犯的,要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客观全面报道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消费情况,积极引导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认识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的市场形势,促进诚信经营和理性消费。新闻媒体不得随意未经证实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变动的消息,防止利用新闻报道为农产品炒作行为推波助澜。要大力宣传政府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扩大政策知晓面,教育引导群众理性消费,防止上当受骗。要畅通举报渠道,通过有线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值守价格举报电话和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确保举报和投诉电话畅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及时调查核实。举报案件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篇10
案犯:孟祥亮,男,30岁,农民,住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北孟三村,1991年12月30日因妨害公务被逮捕。
案犯:孟祥光,男,27岁,农民,住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北孟三村,1991年12月10日被收容审查,同月27日因妨害公务被逮捕。
案犯:孟祥辉,男,20岁,农民,住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北孟三村,1991年12月18日被收容审查,同月27日因妨害公务被逮捕。
1991年12月10日上午十时许,河北省固安县柳泉人民法庭开庭对蒋素平诉孟祥光离婚一案进行公开审判。在审判长宣读离婚判决书期间,被告孟祥光无视法庭纪律,先是吸烟,而后找茬将其子打倒在地,挑起事端,并扑向原告蒋素平。此时,孟祥光的兄弟孟祥亮、孟祥辉等人也闯入法庭哄闹,审判长多次制止无效,致使宣判无法进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法庭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关于“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的规定,决定对孟祥光立即采取拘留措施。当法警上前对孟祥光实施强制措施时,孟祥光极力抗拒,孟祥亮、孟祥辉等人也一拥而上,围攻谩骂审判人员和法警,并夺去手铐。对此,审判人员和法警口头制止无效。孟氏三兄弟继续哄闹,并殴打法庭工作人员,抢夺法警执行职务的戒具。审判长见状,鸣枪警告,孟祥亮上前掐住审判长的脖子,摁着头往汽车上撞。法警见状,再次鸣枪警告,孟祥亮等又扑向法警枪夺枪支,法警被迫开枪制止,击伤孟祥亮腿部。后柳泉乡派出所干警赶赴现场,才共同将事态制止。经当场勘验,一名法警右手拇指被扭伤,脸部和上身多处损伤;在现场停放的一辆警车防雾灯被搬掉,标杆被拉弯。法庭宣判被迫中断。
固安县人民法院认为,孟祥亮、孟祥光、孟祥辉三人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审判人员和法警,抢夺干警执行职务的戒具和枪支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法庭秩序,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之规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侵害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公务活动,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质是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人采取的更为严历的强制措施,应当同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一样,由人民法院直接处理。1992年1月27日,固安县柳泉人民法庭对孟祥亮、孟祥光、孟祥辉妨害民事诉讼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案,由审判蒋素平诉孟祥光离婚一案的原审判组织成员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审理。开庭时,向案犯宣布了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允许对合议庭组成人员申请回避;并告知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辨护和有陈述意见的权利。两名案犯表示不请辩护人;一名要求其亲属为其委托辩护人,但被其亲属拒绝。
在审理中,先由法庭宣布了案犯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事实材料,然后由案犯对其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事实进行供述。孟祥辉对主要事实供认不违,孟祥亮、孟祥光只供认部分事实。法庭还宣读了事发在场群众证实现场事实以及与案犯一起来庭的人证实案犯预谋闹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了被打干警伤情的法医诊断证明。
二、判决
经过审理,法庭认为,孟祥亮、孟祥光、孟祥辉之行为,严重地阻碍了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严重扰乱了法庭秩序,均已构成妨害公务罪。为了严厉打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受侵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孟祥亮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孟祥光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孟祥辉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宣判后,孟祥亮、孟祥光、孟祥辉均没有提出上诉。
本案是一件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因妨害了民事诉讼,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在民事诉讼中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所规定的情况,即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在法庭上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种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至第(五)项和第一百零六条所规定的情况,即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在法庭外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第三种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所规定的情况,即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本案是属于第一种情况。
对上述妨害民事诉讼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程序,法律没有规定。而其中有的犯罪行为,由于是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庭上发生的,决定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程序也有其本身的特点,不完全适用刑事诉讼法。
本案在程序上所采取的做法,即不同于刑事诉讼法。这种做法,虽然还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或者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但它是有法学理论根据的,也有外国立法及审判实践的借鉴的。
通常认为,哄闹、冲击法庭及在法庭上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藐视法庭的行为,它破坏的是法庭秩序。各国法律的通例,对藐视法庭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因为,在所有必须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地方,法院是最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是国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者,如果其本身的秩序都得不到保障,它就无法去维护国家的法律和秩序。因此,司法活动及其过程不能受到冲击和干扰。为了维护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官有权并且必须有权立即处置那些破坏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人。按照这个理论,法官有权即刻处置发生在法庭上的藐视法庭行为。我国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关于“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即旨在维护法庭的绝对尊严和秩序。其它有些国家早在十七世纪即有了藐视法庭罪的规定。
本案孟祥亮、孟祥光、孟祥辉在法庭开庭公开审判蒋素平诉孟祥光离婚一案的活动中,哄闹、冲击法庭,并以暴力扰乱法庭秩序,是一种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于我国刑法中尚无藐视法庭罪的规定,因此,法院对此按妨害公务罪来判处,但其实质是藐视法庭犯罪。
藐视法庭的犯罪,由于是发生在法庭上的,在法学理论上被认为是“法官亲眼所见的犯罪”,是“发生在法官眼皮底下的犯罪”,犯罪事实确凿无疑,不需要谁来起诉,也不需要他人来证实,更不需要法庭通过调查和辩论来查实。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基础,在于犯罪发生时,法官不在现场,为追究犯罪,法官不能主观臆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诉讼程序来客观、全面地了解事实真象。而藐视法庭犯罪,是在法官眼皮底下发生的,为法官亲眼所见,因而,适用刑事诉讼法的基础已不存在,无须提起公诉或自诉。许多国家对此是按特殊情况处理的,即由法官直接处理。
- 上一篇:珍惜资源
- 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