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7:0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月亮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月亮的作文

篇1

★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 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 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 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 一弯朦胧的月亮正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 月牙儿弯弯的,像姑娘们笑得甜甜的嘴。

★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 弯弯的月牙儿犹如一只银亮的小船。

★ 窗外弯弯的月牙儿,像开放在幽蓝的夜空中的瓣。

★ 那弯弯的月牙儿在薄云里穿梭,像梭鱼似的,活泼可爱。

★ 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空中。

★ 月亮升起来了,红晕晕的,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

★ 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 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 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 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 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 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 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

★ 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篇2

一、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字传神,一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究竟是用“敲”还是用“推”?贾岛骑在马背上,反复推敲,最后在韩愈的指导下,决定用“敲”字。一个“敲”字既刻画出环境之幽静,又暗示了作者向往像李凝一样的隐逸生活的情感,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如果学生正确领悟和欣赏重点字词,学习课文时就不会偏离作者的意图。再如我国近代文学大师鲁迅《故乡》里的“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用得恰如其分,我先问学生结合你的生活想一想:“七、八十岁的老人能用‘飞’字吗?”学生哄堂大笑,我再问“哪些人可以用‘飞’字?”学生想了想,动作轻快敏捷,小孩活泼机灵,符合‘飞’字,我又问:“你见到不喜欢的人来了,会飞出门去迎接吗?”学生摇摇头。“那你什么情况下会飞快地迎接客人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喜欢的人”、“我希望见的人”、“我不知道来的什么人?”等等,最后汇集起来,就明白“飞”字表达了宏儿欢快、活泼、好奇的天性。只有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揣摩感悟,才能领悟文字的意思,把握用字的准确传神,从而领略语言的魅力,他就开始了欣赏文学的第一步。

二、领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文章不仅依靠文字的魅力,还要借助修辞手法蓄势,以便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阅读时要关注这些修辞手法,体会他们怎样使文章中的人物的感情一步步达到。如刘绍棠《蒲柳人家》里的“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刘罐头,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刘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我让他们把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办事,轮番让好多人来给他做工作,你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明白:“这人很倔犟。”一连串的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展现了文章的魅力。还有宋代诗人李清照《醉花阴》里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人比黄花瘦”。我问学生,到了深秋九月枝残叶落,百花凋零,唯有迎寒开放,现在人比黄花瘦,你们结合生活想想:“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消瘦?”学生联想后回答:“特别贫穷、忧愁、烦恼、委屈、伤心、难过时。”再结合课文就明白这个比喻形象的体现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

三、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感人,主题的鲜明,还要通过环境描写。因为现实中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可以交待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如《故乡》开头描写的“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先问同学们,这段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凄清,沉寂,荒凉”。我再问生活中同样的月亮,有人认为“圆月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又安详,温柔而又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有人认为“月亮从树林边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着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为什么同样的月亮会有不同的感觉呢?学生想后回答:“我高兴时看见月亮明亮亮的,像轻纱一样,特别可爱、美丽。我不高兴时,看见月亮就感到冷清,心里难受。”我说这就对了,境由心造,心由境生,不同的环境体现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产生不同的环境。品味作者创设的意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再回头看鲁迅描写的荒凉沉寂气氛,就是为了突出作者心情的悲凉,为下文写故乡的破败和农民生活的贫困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了解常用写作手法的作用

写作中常常采用悬念、对比、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烘托等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强文章的曲折性,突出文章的主题,吸引读者的兴趣。仅仅从狭隘的作用角度上讲,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效果相当差。例如在讲“悬念”时,我问大家看过电视,你急于知道一个人去干什么时,电视却来个请看下集,你是什么心情?大家爽快的回答:“提着心急切地想知道结局”。对,悬念的作用就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往下看。再如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中,既写了故乡的月亮,又写了大洋彼岸的月亮,非洲的月亮,北大的月亮。我问“语文考试小李考了98分,王五考了101分,李四考了108分,你认为谁最好?”“当然是李四了。”这就是通过“对比”衬托出李四的成绩好。同学们就明白了文章中写其他地方的月亮是为了突出故乡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和赞美。

五、搜集丰富的题材

篇3

亮点之一:浓郁的创新气息

  作为应试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就必须有新鲜感,“言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从各地反馈的阅卷信息看,2003年中考作文的创新气息颇为浓郁,出现了“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的喜人局面。这批满分作文中,童话、寓言、日记、书信占有相当分量。安徽省2003年中考话题为“体验”,满分作文《一滴泪水的体验》写的内容就能让你“一见钟情”:

身为水家族的一员,我戴上了泪水的头衔……妈妈为我打扮好,轻轻地说:“你将成为一名登山者的眼泪,慢慢地去体会生命的绚丽吧!

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留下》,虽然题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非典”事件,但布局时则是通过三篇日记,用电话留言的形式来展开,时间安排更是匠心独运,一日之内的三个电话,不是凌晨便是深夜,真是妙不可言;福州市满分作文《生活需要微笑》避开热点,抓住电梯间的见闻,以“黯然的片刻”、“热闹的片刻”、“快乐的片刻”为小标题,用不同时期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三个故事,反映出了一个热情男孩到来之后,人们由“冷漠”、“惊讶”到被“感染”的变化过程。文章脉络分明,有“滴水观辉”之效。

亮点之二:精美的诗词典故

今年的作文在语言上有明显突破,精美、丰富的语言成了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用诗词增添文采的写法比较普遍,有的以一句诗为文眼,有的用一首诗贯穿全文,有的多处引用诗句,可谓“文有诗书气自华”!2003年湖南省益阳市评出的十篇中考满分作文,几乎篇篇有信手拈来的诗词典故,满分作文《上苍的恩赐》就值得一读:

上小学后,我接触到了唐诗宋词。开始,我只是浅显地读一读、背一背。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感动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而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

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短短几句话,作者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联想到了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李清照的多愁善感、辛弃疾的淡然平静。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给梧桐的一封信》的小作者,更是写出了多句与梧桐有关的诗词:

爷爷曾告诉我,奶奶生前最爱梧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是千古绝唱的思愁;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剪不断”的离愁;周邦彦“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寄托的是一腔愁绪。在梧桐树下,我学会了很多诗,也渐渐懂得了诗人们的心情。

文章巧引诗词,借树忆人,读来令人心生羡慕。

亮点之三:出色的景物描写

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加入一些环境描写,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写作效果。2003年的中考满分佳作,就有不少情景交融的好文章,或描写逼真,可触可感;或抓住特征多次出现,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摇曳多姿。2003年上海市中考佳作《我想唱首歌》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细腻优美,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之珠”的神奇魅力,道出了自己对上海的无限深情: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不久,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本色。渐渐地,红与白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黄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

亮点之四:美观的篇章结构

篇4

一、打破僵化模式,推行开放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

创新是人的智慧充分自由、生动活泼的展现。实践证明,宽松开放的弹性氛围有利于学生直抒己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那种教师紧锣密鼓地教,学生正襟危坐地听的口耳授受关系的僵化模式,还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如曾有教《黄鹂》一课的精彩片断:教师提出问题:

“课文先后四次写到黄鹂。每一次,黄鹂的境况和作者的感受各异,你认为哪一次描写最好?并说明你的见解。”

思考后学生甲说:“第一次描写黄鹂最重要,写出了作者童年迷恋捕鸟,从而引出黄鹂”;

乙说:“第二次描写黄鹂写得最好。因为,时期,作者见到了声音迷人、色彩艳丽、姿态矫健的黄鹂”;

丁说:“第四次描写得最好。因为作者由江南春季黄鹂的美丽,黄鹂与大自然的和谐,联想到其它动物,从而进一步升华到我们人类,阐明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极致’”。

戊却说:“我认为四次黄鹂的描写都很重要。因为……。”

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从而实现“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2]的要求。

二、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方式主要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两者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导成份,只有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各种水平的创新思维。如在《荷塘月色》《荷花淀》《药》这三篇课文中,开篇都是描写月亮的,其目的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这是集中思维推导出的结论。但是在这三篇课文中,描写月亮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荷塘月色》描写月亮的目的是营造一个静谧、孤寂的环境,衬托作者“不宁静”的心境;《荷花淀》描写月亮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宁静清新的气氛,烘托水生嫂淳朴勤劳的形象;而《药》则借月亮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代特征,暗示夏瑜就义时沉寂肃杀的场面,这是发散思维推导出的结论。所以,创新思维要以集中思维为基础,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两者结合并举。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知识教育体系来看,教师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在同一方向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而忽略对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把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训练。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只有思维活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教师要牢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作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训练中,教师不硬性规定文体、文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个性。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等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让学生写《我的老师》,首先,可以启发学生从老师的外貌、性格、脾气、品德、才能、喜好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选材。其次,鼓励学生在材料立意上大胆寻求标新立异,在体裁上敢于不拘一格。同时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在习作中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激发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启发学生作相关联想,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4]有所见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人云亦云地对待书本,对前人的成就毫无怀疑地接受,是创新思维所忌讳的。有疑就必须质疑,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这篇悼词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悼念之情。教学时,可以词语揣摩为切入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为什么不用人们常说的“停止了呼吸”或“心脏停止了跳动”来表述,却用“停止思想”来表达?这个提挈全文内容的关键问题的提出会马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源流,培养学生根据语境进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五、诱导联想,展开想象,给学生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

《课标》强调:“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5]想象和联想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翅膀,可以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如教学《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时,可让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象作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通过有意识的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联想能力。

六、分析评价作品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陶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从语言、神态、动作、服饰等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地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形象,体会、领悟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这样,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在《课标》精神指导下,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注释:

篇5

关键词:特级教师;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尽管语文教师明白写作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但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导致作文教学水平低下。作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有幸拜读了《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专辑《特级教师这样教作文》后,让我茅塞顿开,拜读之余,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写出来。

一、强调思维的训练

写作是个人思维语言的外化,所以,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并在思维训练中加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借鉴、模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能力,写作才会游刃有余。程红兵老师认为:“文章,就是披上语言文字外衣的思维。”他在课堂上就倡导“创新思维”。在“原点思维与作文”的教学中,引用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出原点思维的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水到渠成。其他老师的教学案例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思维架设轨道,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创意性地理解。通过案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1)作文训练解决的是思路问题。如果写作者文思泉涌,写作就不成为问题了。这最终要看思维能否被激活――发动机发动起来了,走不走不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吗?如何使用作文思维台阶,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思维的技巧,优化思维方式,是当下语文教师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2)加强创意性理解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要想吃得新鲜,就必须自己做“馒头”――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能翻奇出新,才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贴近学生实际

我认为,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贴近学生的实际学力与水平、思维特点等,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次,贴近学生的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作文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考场作文中故作高深的文化作文,就是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积累。作文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积累,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去观照周围的事物,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写作。

赵谦翔老师《自创短信贺新年》将短信的创作作为自己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随意的涂鸦变成刻意的创作,巧妙地运用评改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炼字炼词的意识,在愉悦中完成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现代传媒发达的今天,赵老师的做法可以说有引领的意义。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学生自然可以形成写作的兴趣。

三、突出积累的运用

学生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生活中直接得来的体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读懂了这个精彩的世界,作文自然不会无话可说。(2)通过间接得来的经验。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诚然,现在学生生活积累单薄,每天游弋于家庭和学校中间,单调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身边生活出现审美的疲劳,熟视无睹。刘晓平老师就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珍贵的母爱,从日常的细枝末节中感悟母爱的无私、伟大、高尚、纯洁。突出强调了学生的独特、唯一的经历和感受,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我心灵世界,告诉他们“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点”,让自己的作文呈现亮点。

董一菲老师在月亮话题作文中,大量引入古人描写月亮的诗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月亮意象所代表的情感和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拥有了自己对月亮的思考与感悟,构思出富有文化意味的作文。

以从上可以看出,学生视野开阔,读书积累丰厚,才能“厚积而薄发”。写作是不能游离于阅读之外的,任何创新都必须有蓝本,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重视技法的训练

蒋佰潜先生认为:“写作是一种技术,凡是技术型的能力,不能单靠知识、理论来增进的,必须有实地的练习,使他渐渐地纯熟、精进。”杨万欣老师的《话题作文如何出新》通过对学生在“拟题”“结构”“体裁”“语言”“立意”“情感”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发现成功作文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得出话题作文出新的实用技巧,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余映潮老师《感悟深刻》课例中,就作文中如何亮出自己的感悟给我们提供了示范,通过指导学生发现感悟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找出规律,提升文章的主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更新角度、换位思考,从而懂得道理,学生能及时联想到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得出不同的结论,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又有了对原文创意性的理解。

当然,特级大师们的课堂精彩绝非只此戋戋之数。他们对作文教学的理解,课堂尺度的把握,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等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这里只是本人的一点管窥蠡测,更多妙处,还需要大家共同来探讨。

篇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的写作教学要求,自然会反映在考试命题中,“真情”类的作文因此而成为考试命题的永恒主题;而这其中,“亲情”类命题又占了相当的比例。它大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渴望关爱、理解万岁、和谐团结、感恩敬老等。

纪伯伦曾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我们的心灵因被爱而温润,爱犹如冬日的暖阳,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在和谐中鲜亮;我们的心灵因被爱而光彩夺目、活力无限,爱犹如春天的雨露,让生活更加甜蜜,让世界在爱心中亮丽。置身于爱中,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变得更加博大和宽广,我们的生活因爱的导引而迈向和谐的正道!

同学们,你对“亲情”的理解是怎样的呢?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篇文章,抒写你对这个词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篇7

想象的作文,虚构性的作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科学幻想化。写作此类文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构”不虚,虚实结合。名篇佳作中,虚法相当普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未来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当然,此“虚构”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件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合理取舍加工,用艺术的笔法编写出一个崭新的故事来。如朱湘的《书》中的一段描写: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疯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地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紫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义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作者释“飙”“婚”,不是下抽象的定义,而是由生动形象的画面描写,想象中的图景印证“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虚实结合,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表现手法,使作品少了枯燥死板的介绍,变得灵动细腻起来。

二、穿越时空,虚构人物。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想象、夸张,使形象更突出更鲜明,更具有艺术魅力。如《开天辟地》中的一段文字: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这段文字,对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作了极为夸大的想象描写,实际上就是在虚构的形象,而且是一个方面接着一个方面分别进行塑造,具有肢解和分项的特点,且都有具体的物象印证、鲜明的形象展示,使得文章产生了极佳的夸张效果。

三、以奇取胜,虚构情节。构思时,若虚构时起时伏、时紧时松、时缓时急的情节,展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心理,也会深深地打动读者,引人入胜。这种虚构,想象丰富,往往体现在整篇文章之中,过程性极强,以奇取胜,以曲折多变的虚构情节赢得广大读者。这种虚构,主要适用于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等体裁。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以骗子织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为情节内容,而实际上,骗子的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整天在那里空忙;大臣们去看新装,什么也没有看到,可他们却赞不绝口;皇帝的身上明明什么也没有穿,可他自己却觉得是穿了最漂亮的新装在游行,他的大臣们和众多的市民们都这么夸他。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处处有虚构,处处都在想象。如果对照现实,显然,并非是生活实有的,而是荒唐可笑的。但作者这样虚构想象,又显然是可信的。情节性的虚构效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四、多种手法,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让人味同嚼蜡,无法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或对所写对象选择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如《简・爱》中的一个片段:

篇8

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安静地躺着一张课桌。但,它坏了。

它为什么坏?谁都不知道,似乎也没有人想知道。因为,那只是一张破烂的、没有用的课桌,谁会去理它?没把它扔垃圾堆都不错了。

是的,它只是一张坏了的课桌,这无可厚非。但,那也只是此时此刻。以往,它不是像个默默奉献的老者吗?它不是天天让同学们趴在它身上做作业、看书吗?有些同学甚至把它的脸当做画板任意涂鸦,它不也是毫无怨言地默默忍受?

然而,食品都有保质期,这一张很旧的课桌自然也终有自己的结局。

――罗秋兰《课桌坏了》

你看,这篇习作开头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安静地躺着一张课桌。但,它坏了”简单交代了写作对象,故事的起因并巧妙点题。

午后,一个人静静的,我将目光落在一对精巧的瓷杯上。轻轻捧起瓷杯,眼前,蓦然浮现出母亲生日那天晚上的情景。

――陈彦霏《母亲的位置》

看,这一开头并没有点题,而是描写了一个特殊场景,以引发对往事的回忆。

在我的印象中,住校生活应该是非常自由的。每天都应该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早上,想几点钟起床,就几点钟起床;晚上,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如果睡不着,可以和舍友们肆意地聊聊自己以前的事。

然而,当我到了学校开始住校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错了,真正的住校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轻松。

――陈佳炜《住校生活:我的人生必修课》

这个开头同学们觉得怎么样?你看,它与前面的两个开头差别忒大,它以“我”住校前对住校生活的想象和“我”住校后的感受来对比开头,凸显出二者之间的反差之大。从而给读者带来悬念。这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开头。

看来,写好文章的开头,颇有些方法吧。下面,老师就以我们学过的课文为例,简单给同学们介绍一二。

1点题法

怎样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理解、领会我们的写作意图,迅速把握我们的考场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感情呢?可以在开头紧扣标题中的关键词,委婉地传达情感或意旨,以此清晰行文的脉络。如: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这一开头,著名作家朱自清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前半句,突出“我”与“父亲”不相见时间长达“二年余”,入题快,给读者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后半句,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照应文题,也以“最不能忘记”委婉传达出了作者对“父亲”强烈思念的感情倾向。全句虽寥寥数语,却真可谓是精彩的点题之笔。

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一个精辟的句子凝聚全篇的主旨,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那么,你是否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给《母亲的位置》写个好的开头呢?

2修辞法

所谓修辞法,就是在作文开头部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设问、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或渲染环境,或营造情境,或交代观点,或抒感,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老师以拟人的修辞为例,谈谈怎样用它打造亮丽的开头。来看这个开头: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泰戈尔《金色花》

这一开头以“我”假设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并向妈妈发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统摄下文内容,引人注意,加强了表达效果。

你是否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给《课桌坏了》这篇命题作文开个好头?

再以对比的修辞为例,来看下面这个开头: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一开头,作者单刀直入,直接将所要描写的对象济南与北平、伦敦进行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

说到这里,你肯定要问,我能否用这种比照法给《课桌坏了》开个头呢?试试看吧!

3要素法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要素,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全文的主要事情或情节,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

这种开头其实很好用,方便快捷入题,又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兴趣。那么,你会用这种方法给《课桌坏了》开个头吗?试试看。

4渲染法

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感情。如: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鲁迅《故乡》

这一开头不仅点题,更着力表现了“我”冒着严寒,千里迢迢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却发现故乡已变成了“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因而,“我”心里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凉”。天气的“严寒”,路途的遥远,相隔时间之长,故乡周围环境的“萧索”,有力地渲染了“我”内心的想象与现实场景反差之大而产生的“悲凉”之感。由于中考作文有字数限制,不宜拖沓,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件说得太杂,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请运用这种方法给《住校生活:我人生的必修课》写个开头。

5线索法

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突出地显示一个想要交代线索。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张之路《羚羊木雕》

这一开头的特点是文章开篇就以“妈妈”问话的方式提到“羚羊木雕”这一线索,巧妙自然地引出下文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引出下文内容。

你能用线索法给《课桌坏了》写一个开头吗?

6场景法

这种技法的特点是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巧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场景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如: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孙犁《荷花淀》

这一场景,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饰语,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劳淳朴。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宁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艺术境界。

篇9

一、开头――阳鸟凤头吐清音

清人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才易动人。”起首点题,能一下子把阅卷老师引入文章的中心问题或主旨上去,不会认为你跑了题。

如2007年四川考生《一步一人生》:

大海是由无数的溪流、河川汇聚而成的,雨水是由无数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房屋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的,道路是由一个又一个脚步行走出来的,生活的图画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拼接起来的,人生也是由一步一步构成的。“一步一脚印,一步一人生”,便把一步与一生的关系诠释了。

文章开篇排比,由大海、雨水、房屋、道路、生活层层推进,再引出人生就要一步一脚印,一步一人生的主题。这样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气势,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

二、语句――清泉流水谱一曲

在文中适当地运用一些整散结合的语句,如新颖贴切的比喻句、气势逼人的排比句、正反鲜明的对比句、发人深思的反问句、生动形象的描写句、真挚动人的抒情句,甚至一个旧句的翻新形式,都能使文章大为增色。

如2007年广东考生《让爱之香气传递万里》:

爱之香,如桂花,深沉而飘逸;爱之香,如清茗,轻盈而沁心;爱之香,如玫瑰,灿烂而持久。

狄更斯说,爱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我说,让爱之香气传递万里,可使世界更美好。

作者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抒发了爱之香气的迷人及带给人的清新自由的感受,然后进一步表明“让爱之香气传递万里,可使世界更美好”这一主题。

又如2007年辽宁考生《我能》:

雄鹰在划破长空的一刹那,相信了自己,我能;小草在破土而出的一瞬间,相信了自己,我能;骏马在驰骋草原的那一刻,相信了自己,我能。人生如登山,相信自己,我能。

文章以排比句切入主题,很有气势,最后一句“人生如登山,相信自己,我能”点亮主题,亦显现出考生个性。

三、细节――一丝一缕总关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如2007年安徽考生《提篮春光看妈妈》:

很想看看妈妈年轻的模样。听爸爸说那是一个极美的女子,有着长长的两根大辫子,有着最清亮的嗓音,有着最柔美的舞姿,有着一颗最善良的心,她亦是文工团中的佼佼者。我想象不出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只能在发黄的旧相片里找寻到时光的依稀片段。妈妈亦从不提自己年轻的时候,只是有时在给我梳头发的时候盯着镜子里的两张脸怔怔出神,我想她是在心里流泪了吧。我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心想“妈妈永远是最美的”,我的心里也淌了泪。

这段文字细节描写非常突出,如妈妈照镜子出神这一细节,自然贴切地道出了妈妈为逝去的青春而叹息和作者内心的怜惜,细腻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不禁被文中描写的母女情所打动。

四、引用――动人春色不须多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既见作者知识广博,又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但不可滥用,有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如2007年宁夏考生《创新的艺术》: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处逆境,百炼成钢。一份坚忍会使你在创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他却高兴得大呼:“我成功了。”

也许创新就需要义无反顾,就需要一份激情,一份韧性。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自己,我就是一切。”激情,自信,韧性,让我们在创新的大道上尽情奔跑。韧性的艺术是创新的艺术。

……

一位培养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曾这样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多一份悟性,多一点有心人的思维,就多一种创造的能力。悟性的艺术是创新的艺术。

这段文字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像孔子、诺贝尔、辛涅科尔等,又引用了普通人士哲理性的话语,并将它们与文章的论点结合起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五、见解――阳春白雪曲曲新

考场作文就像美丽的孔雀展开绚丽的尾屏一样,考生就是要把自己最有才华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如果文章中能出现几句闪光的富有思辨性的句子,则能体现考生见解的独到深刻。

如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

一年四季,永无止境地循环。每一轮的循环,皆有不一般的人生,而这些人生,无论是精彩还是平淡,都将在季节的画卷中长存。还是那句话,一个季节,一个人生的历程。

简洁的话语,由自然现象延伸到人生之理――一个季节,一个人生的历程,使文章内容得到深化,思想得到升华,显得有分量。

再如2007年上海考生《必须跨过这道坎》:

从地下到地上,它有着一种超越,但是仔细想来,这般短暂的质数循环,这般简单的生命轨迹,是那茫茫夏夜偶尔听见的几声蝉鸣所能诠释的吗?一样简单的生命轨迹,一样说不出有何绝对精彩的人生,都像夏天那个给人细细遐想的蝉鸣,说不出出生的意义,道不明死去的价值。

再如作者的两句畅想:

愿它来世是他,做一个欢跃歌唱的诗人;愿他来世是它,做一只简单快乐的蝉――去唱出一个狂野生命夏季。

比较中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深化,也让读者从中清楚地把握什么是“坎”,如何跨越。

文章的结尾写道:

它,越不过自然深谷,用死亡去唱别一个浮躁的季节;他,越不过人生大限,用死亡去探寻一个纯净的世界。

如此结尾更是发人深省。

六、结尾――余音绕梁味无穷

好的文章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这样的结尾,能够让人或深思,或想象,或陶醉。

如2007年云南考生《何以报德》:

开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结尾:以德报德,是生命与生命间高境界的交流。以德报德,是对爱心最好的慰藉。以德报德,是伟大的情怀。以德报德,更是对美好社会的深情呼唤。

文章以孔子的论述开篇,联系社会现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修养,强调以德报德的重要性。最后一段的四个排比句,则是对中心思想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与升华。

篇10

走出校园,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如果,还没成长起来,无异于校园生活是白搭,父母也会失望,直至到永远的永远,永远的永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1校园是神圣的。

校园是精彩的。

校园是美丽的。

但是我不得说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内心和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旅游。

那是一个值得让人高兴的暑假,在前一个夜晚,妈妈告诉我,明天我们就可以坐飞机去丽江了。话音刚落,全家人仿佛疯的一般跳了起来,因为我们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走出校园。

在那个夜晚,因为听到第一次坐飞机而感到无比的高兴,所以我彻夜难眠,心里只想着第2天快快到来。第2天即将来临,我赶忙洗漱,迎接美好的一天。

我们提好行李,就向四川省三大机场出发。

到站了。我放眼望去,飞机是多么的大呀,椭圆的机头,长长的机舱,感觉可以坐下一两百人,走到验票处,漂亮的服务员阿姨把我们引到座位,还给我们讲安全知识,我哪听得下这些,心里只盼着飞机快块起飞。

一会儿,飞机启动了,它从慢到快的速度奔跑着,"哧。"飞机起飞了,我的心里从焦躁变得高兴。随着时间长了,飞机越飞越高,绵绵的白云好像棉花,我想摘一朵扔进我好吃的嘴巴里,两小时后,停了,我的心终于着地了,这次走出校园太刺激,太高兴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园,他让我感到很刺激和无比的高兴。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2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春天来临,我已不仅仅沉醉于香樟树抽出的嫩叶,天空泛滥出绚丽的色彩,而是被外面的世界勾走了。

那是一片田野,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田野,那里蓬勃着一片与世无争的植物,他们静静地活着,在那边田野里活出自己的绚丽。

小草是那么闪耀,闪耀着属于他们的生命,他们也许卑微,也许脆弱,但他们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想那些草就如人生一样,在成长的时候被折断,或是踩在脚底下,但都可以恢复元气长起来,但是如果遭遇的是一场大火,可能很久以后都没法恢复,也可能从此以后不复存在,这就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难生”。

这时侧耳聆听,声音无处不在,湖水随着青草漫溯到河里,渗入她的肌肤,正慢慢渗入到她的一条条经脉里,湖边的几块砖刚刚才被三月少有的高温烤过,这时被湖水浸过,又是水灵灵的,就像东湖深闺里的茶香,泡了几度,愈加清明。

远看水天相接,湖中小舟没人影,水草由远及近,由金黄变深红,变墨绿变黛青。黑色的河泥露出身体,坑洼处是取泥制砖的痕迹,倒像夕阳浮在天边的笑靥。

待尘埃落定许久,湖那边出现了两个人影,一高一矮,大的带着小的。白鸟飘飘,绿水滔滔,两个人默默望着天边的云彩,湖对岸隐隐约约的群山也显得是那么美好。

星辰已出,夜幕降临,是时候回去了,走在幽静的小路,道旁的木槿花开得正盛。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3在星期五的放学后,我迟迟没有走回家的那条小路,而我却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为听鸟语,为盼夕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在每天放学的无数个夜晚,我独自顶着冷风在橘树下的桥头,只为听一曲夜莺的哀歌,我倚暖了石栏上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坝,但夜莺不来,夜莺不来。

从那以后,我就思考为何在那凄凉的夜晚,夜莺未来低吟,难道是那夜的月亮未圆或是那夜的风不甜,从那之后我就开始喷桂花香的香水,风儿一吹,这味使人沉迷,每到月圆之际,我都会独自顶着风儿,去到那老橘树下,等待夜莺为我低吟,我倚暖了石栏上的青苔,风儿一吹,桂花香随风舞动,那妖娆的姿态,引来了无数的鸟儿,我在那无数的鸟儿中寻找着夜莺,我闻到夜莺正在低吟,我便回头,可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我因此感到失落,我在想假如我是天空中的一朵云彩,那我是否会知道那夜莺的踪迹,也许会,也许不会,那夜莺甚是与众不同,脖子上系着红绳,尾巴上的羽毛是彩色的,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我似乎爱上了那只鸟儿,见它我是那般欢喜,见不到,摸不到,我是那般失落。

走出校园,见到夜莺,见到不同的鸟儿,听夜莺的低吟。

走出校园,我是那般自由,浪荡。

走出校园,我便把世间的事物看的渺茫。

走出校园,我脚步自由,精神自由。自由就是自然吧,而夜莺又多么孤独,自由就是孤独吧?而我对孤独无所谓,自由就是对什么都无所谓吧?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4俗话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在我身边,许多同龄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更不知感恩为何物。但是校园是上学的地方,老师是让帮我们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义不容辞。

天空是鸟的天堂,学校是我们遨游的地方。我是一只雏鹰,渴望完美的飞翔,是学校给了我广阔的天空,使我的翅膀更加坚强,是校园给了我这个学习环境……校园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保护着我们。我感恩我的老师,老师打开了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老师您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我们左右。

记得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十分陌生。由于这个原因,在课堂上,我就是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也总是犹犹豫豫不敢举手。老师您也许察觉到了,向我投向鼓励的目光,似乎在对我说“张锦彬,别害怕,鼓起勇气试一试。即使答错也没关系。”是您温柔的目光,让我勇气倍增。我立刻举手回答,虽然答得不是最好的,但您的微笑着表扬了我。正因为有这第一次,使我胆量变大了,才有了现在流利的发言。

当我遇到难题向您请教时,您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思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当我通过您的讲解,把这道题做对时,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当我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您在班上表扬了我,因为您这个表扬,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份信心,让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5再见了,老师!和同学们也挥着手,说着再见,今天的腿想灌了铅,怎么迈也迈不动。站在校门口,好像所有的事,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浮现……

记得第一天上学,我梳着妈妈给我梳的“冲天辨”,兴冲冲地背着书包拉着妈妈的饿手往学校走。在路上,碰见许多送孩子的家长,他们一看见我就说:“个子这么小,能背动大书包吗?”听后我挺直了身体。我那时虽不足90厘米高,可书包是完全能背得动的。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人送我上学,有一次,妈妈试着让我自己走,可却暗中“跟踪”我。老师知道后,在周一的“卫生纪律大比评”中,在我的名字上贴了一颗大大的红星。

上四年级时,我一个小女孩喜欢上了足球,天天跟爸爸看足球赛,有时还出去踢两脚,嘿!老爸干脆管我叫“儿子”,直到现在还是。

上五年级时,我转学了,临走的那天,我哭了。我的好朋友,以及全班的女同学都哭了。晚上,我坐车去新家时,她们把我送到车站。从那时起,我懂得什么叫不舍之情。

上六年级,妈妈把我送到“净士”来学习,学了一阵,作文有了不少得进步。妈妈说,要一直在那儿学,上中学时作文就不用愁了,还能学会怎样做人。

再见了,老师,我向你们鞠个躬。

再见了,同学,咱们北京相聚。

再见了,美丽得一08,愿你永远辉煌!

描写走出校园五年级作文500字6风刮过树梢,卷走最后一片黄叶;云聚拢空中,盖住最后一丝暖阳,待叶落林间,走出校园,感受自然。

都说“读书破万卷”,可我觉得少不了出去走一番。而晚上回家时就是一举两得了。

傍晚的秋风微扶在我的脸庞,停止了脚步坐在一块石头上。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夕阳。

夕阳下的湖面,水波粼粼,看着模糊的倒影,更让我对世界添了几分陌生。叶呀,飘呀飘,带着掩饰不住的忧伤。我看看满天的枯黄,突然感觉心里有着莫名其妙的惆怅与仿徨。

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我们何尝不是一样,也许这就是宿命,在悄无声息地时间长河中慢慢等待,那命运之门的开启!

水的苍凉,叶的沧桑。万物掐灭了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流默着。我也在寂寥的道路旁落寞着。自然、秋天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悲凉与心伤,犹豫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