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歌曲范文

时间:2023-03-18 17: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婚礼的歌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婚礼的歌曲

篇1

――某网友以100岁为限浓缩的人生进行曲。

“生男生女都一样啊,还有她终于让我明白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为什么可以那么多年不被发现。”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都是我的哥,我的哥。”

――周立波曾以“木兰代父从军”的典故拿李宇春的“春哥”开涮,又即兴一曲《黄土高坡》令台下观众笑出了眼泪,但他却表示,自己不敢当面叫李宇春为“春哥”,因为“万一她叫我‘波叔’怎么办?”

如果一个离了婚的男人娶了一个离了婚的女人,那么至少有四个脑袋同床共枕。

――塔尔玛

还能冲动,表示你对生活还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不同频率的冲动,所表明的生活态度也截然不一。

人生好比碰碰胡。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环境,舒坦一辈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好,充实一辈子;碰对了朋友,乐呵一辈子;碰对了师长,收获一辈子;碰对了领导,宽松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对了神仙,还有下辈子。

――人生就是一辈子,好运与霉运参半而行。一辈子有哪些方面可圈可点?就看你碰对了哪张牌。

恋爱时,男人和女人是天涯若比邻;结婚后,是比邻若天涯了。

――某网友以“咫尺”与“天涯”的微妙转换来形容结婚前后男女之间关系变化。

“你把女性当做一个侮辱的词吗,你的妈妈怎么办,别人的妈妈怎么办?”

――同为“80后”作家先锋代表的郭敬明、韩寒总会被拿来比较。前不久,因韩寒“男女有别”的言论,两人又开始掐架,郭敬明指韩寒的言论侮辱了女性。

大家问我男人应当追求什么?我回答:金钱和美女。于是,大家开始鄙视我……

大家又问我男人应当追求什么?我说:事业和爱情。于是,大家开始崇拜我……

――网友以自身经验告诉你:同样的追求,换个含蓄的“马甲”来代替裸的表达,立马鄙视变崇拜,低俗变高雅。

种菜种得好,说明有头脑;种菜种得精,说明思路清;半夜偷菜忙,定是工作狂;种菜算得细,说明懂经济;偷菜偷不怕,胆子肯定大;偷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被偷还种菜,提拔要加快;狗咬不投降,竞争意识强;被抓不撞墙,一定是栋梁。

――因开心网偷菜游戏盛行而流传于网上的“名言”。

什么是按揭?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层揭你的皮,是一种残忍的做法用温柔的方式来表达。

――人前风光,实则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房奴们才能体会,看似慈悲的按揭就是一只无形的“披着羊皮的狼”。

男的忽悠女的,叫;女的忽悠男的,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叫爱情。

――忽悠的艺术用在男女感情身上也有千变万化。

知道爱情的愈来越多,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

――一位作家的感叹:觉悟起来吧,文化都被异形了。

男人不必有直线硬朗的身材,但必须有直线上升的身份;女人不必有直线上升的视野,但必须有直线上升的魅力。

――一位纵横情场多年的网友教你如何在异性眼里保值。

情侣之间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彼此的未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

――众多情侣都害怕中此矛盾的毒,针对这一情况,某网友赠与大家一剂“解药”:增强想象力,降低记忆力。

男人没本事就别说女人太现实,女人没实力就别说男人太花心。

――社会本就是现实的,男女埋怨对方的理由都是借口。

篇2

“那是一个黄金年代,不像现在,唱片都没有人买了”

1982年,李寿全是新格唱片旗下最抢手的制作人,他和当时最畅销的歌手李建复、蔡琴等人意气风发地宣告脱离唱片公司的商业体制,成立天水乐集,首开了台湾音乐工作室先河,他们主张“从创作到演唱一以贯之,不假他人,不受商业钳制”。虽然天水乐集只推出了两张专辑《柴拉可汗》和《一千个春天》之后就宣告解散,但从此台湾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了一个创作的巅峰期。

南都娱乐周刊:上世纪80年你开始制作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民歌运动已经发展了七年,民歌运动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么?

李寿全:对我来说民歌运动它只有时代任务,并没有音乐上的任务。在音乐上面它的烙印比较弱一点。当然你现在还是会知道它,它有它的音乐形式,但那个音乐形式感觉上不成熟,太简单了。它的元素比较简单,歌词也很简单。这个东西对我来讲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品,但是它有阶段性的任务,它让大家觉得音乐是清新的,不是原来那种所谓的靡靡之音。但是它没有办法延续下去,因为要么就是太艰涩,要么就是太简单,它一定要开始蜕变,所以1982年开始,我开始做天水乐集,就放进去很多音乐的元素,让音乐听起来更丰富一点。到罗大佑出现,潘越云、苏芮,它已经变成了流行音乐,变成华文流行歌曲的模式,飞碟跟滚石,它们再出来的音乐就是新的音乐。这个就是从民歌进化来的。我对民歌运动的评断绝对不是音乐上的,反而是它的时代意义。

南都娱乐周刊:1982年的时候,你们一起做天水乐集工作室,出了两张专辑,有评价是把它称作民歌末期最辉煌的一次壮举。

李寿全:对我来讲,它就是一个新的流行音乐的开始,它是一个转型。因为我们开始放进去很多我们认为比较成熟的音乐制作,后来才有很多概念唱片法,这都是西方音乐早就有的。它也不属于民歌末期,没有这张唱片民歌也要结束。除了李建复是民歌手外,其实跟民歌是没有关系的。

南都娱乐周刊:现在看来是不是只有在那个年代,才能用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方式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李寿全:当然,因为在那个年代其实很好做事情,你有想法就有机会做,因为所有人都是新的,所有的环境都允许有新的出来,大家对外都充满了期望。碰到谁,我们一起做什么就做了。所以它是一个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所有的人都看着未来是一片大好。不像现在,现在大家看唱片卖谁去,唱片都没有人买了。大家对做音乐已经没有那个梦了。

南都娱乐周刊:后来做天水乐集只出了两张专辑就解散了,结果并不很完美。解散是因为商业上不够理想?

李寿全:我不认为结果是不美的,作品都做出来了,到现在还在被讨论,那就是美的。能够做两张,我就觉得很厉害了。其实销量不是那么差,至少它并没有赔本。对唱片公司,对我都没有损失,只是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当时做得很辛苦,对蔡琴来讲不太公平。她是被普遍看好,制作上我觉得硬把蔡琴跟李建复放在一起,其实不是那么合适的。我想这只是概念上OK,但就一个商业策划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我觉得做两个做完了就好了。我觉得多做还不见得好,并不一定第三张会比第二张更好。所以我觉得还不错,结束得蛮好的。 金牌制作人

“现在有些唱片公司已经没有制作人这一块了,所有的都是在做艺人经纪”

在制作人李寿全的履历表上,有着一份非常耀眼的成绩单。初入行就为李建复制作了《龙的传人》,成了李建复的代表作;潘越云凭借着李寿全制作的《天天天蓝》中古典浪漫的基调,开始在歌坛独树一帜;《搭错车》原声带拿了当年金马奖,在台湾百大唱片榜上仅次于罗大佑的《之乎者也》排在第二……他一手挖掘了王杰和王力宏,并让他们成为了“浪子”和“优质偶像”。在台湾百佳唱片榜里面,李寿全的名字隐身在众多经典的唱片中,低调不张扬,却分量十足。

南都娱乐周刊:你在做不同的歌手的专辑时,会如何考量做一张适合他的作品?

李寿全:我是制作人,我会先去想把他做成什么样子,过程中也会因为他的想法,或者他给我的感觉,做一些改变。但是,通常对于我做的歌手,我会根据他的样子做他的唱片。做潘越云是潘越云,做费玉清是费玉清,做王杰是王杰,我不会把他们做成全部是李寿全的样子。我是一个制作人,我要根据他们的特质去发现,找到一个他的个性。这个方面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

南都娱乐周刊:《搭错车》这张电影原声带在1983年拿了金马奖,刚好是三十周年,当时整张专辑你和侯德健怎么分工的?

李寿全:其实全是我制作,侯德健写了《酒干倘卖无》就到大陆去了。电影音乐跟整张专辑都是我做的。一开始导演找了三首歌,就是梁弘志写的歌,《变》、《把握》跟《请跟我来》,他在戏里面有安排一些桥段,但《变》这首歌并没有那种突然间一夜爆红的张力。所以决定让我来写一首歌,就是《一样的月光》。但四首歌太少,我就把《是否》收进来。这张唱片变成有6首歌,梁弘志三首,罗大佑一首,我一首,还有侯德健的《酒干倘卖无》。

南都娱乐周刊:做《一样的月光》的时候,你是特意找吴念真跟罗大佑填的词吗?

李寿全:没有,是因为当时需要这首歌,我就说好,那就找吴念真写词。第二天早上要拍戏了,前一晚上才拿到词。因为那时候的电影并不是现场收音,大概只需要一个节奏,他们就可以拍动作了,片子拍完再配。歌词里面少了一句,空出来,我们就找了罗大佑帮忙。所以那首歌里面只有一句是罗大佑的词,前后都是吴念真的。“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这一句就非常罗大佑的语法,吴念真本身不是靠写词为生的人,他也不介意加上罗大佑的东西,虽然只有那一句,但一半的版权就属于罗大佑的了。罗大佑常常讲不好意思,占了吴念真的便宜。

南都娱乐周刊:王杰也是你一手挖掘出来的,甚至他最初最好的三张专辑都是你制作的,像《一场游戏一场梦》、《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但后来你跟王杰没有再继续合作了,是真如外界说的你们发生一些纠纷?

李寿全:这严格上说是为了相互之间更好,因为他开始很红了,当时的环境,香港的歌手红了一定是拍电影。我一个人没法去handle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经纪人一个大公司去面对,所以我就跟飞碟的人谈,我把王杰转给他们,当然他们付我一些钱,权利就让给他。对王杰没有坏处,对我也没有坏处,对飞碟也没有坏处,这是大家都好。但外界传飞碟付了多大的钱,那个都是谣传。没有那么多,我们是有计算过的,飞碟付得起的,我觉得我拿得合理,对王杰来讲,因为他的发展空间更大,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现在网络把很多东西当成报纸报道出来,报纸乱写,现在又乱传,这个东西很难解释。

南都娱乐周刊:八十年代,你还做了一件现在看来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找了当时最有名的歌手们一起唱了《明天会更好》,这个是你和罗大佑最开始策划发起的?

李寿全:那也不是只有他,整个事件是我跟张艾嘉还有许多好友,就聊说我们来做一件英美都在做的事情,就是一群歌手一起唱一首歌。于是我负责制作,张艾嘉担任召集,找歌手来唱,找罗大佑写歌。罗大佑写完歌以后,他的歌词太灰色了,很多人一起帮他改歌词,后来也就不大像大佑的风格了。

南都娱乐周刊:当时请那么多当红歌手,有些人可能就是在后面唱和音,都没有单独唱的机会,请这些歌手来会比较困难吗?

李寿全:因为它是第一次,所以不困难,而且当时谁唱哪一句全是我排的,我是有考量的。我是由辈分、由销售量去排谁唱得多,谁唱得少。蔡琴唱第一句,因为她的音域,最适合她。后来谁最红,一个一个排下来,那时候民歌当红。所以有李建复、有潘越云,有余天,这些老派的,江蕙是台语最红的,所以江蕙唱了一部分。费玉清就唱中间比较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位次,副歌就是大家齐唱。SOLO部分就是余天、苏芮、齐秦,老中青三代人。这都是在制作上的安排,大家没有意见。后来再有类似的群星合唱,都不见得这么好了。因为第一次成功之后再来,他们就开始计较,我应该唱前面、唱后面,辈分、公司间就会去角力,事情就不是那么顺利了。

南都娱乐周刊:一入行你就开始做制作人,你怎么评价这么多年不同的时期音乐制作人的重要性?

李寿全:我是从华语流行歌曲的黄金年代走到现在的黄昏时期。以前制作人是整张专辑的把关人,现在我不觉得是。现在有些唱片公司,已经不重视制作人这一块了,所有的都是在做艺人经纪,艺人只要有经纪,他才有机会做唱片。早期唱片公司,制作是最重要的,后来唱片销售的企划宣传重要,现在是艺人经纪重要。当然对我来讲永远是制作最重要的,制作人有很多种,一种是满足歌手的制作人,一种是满足唱片公司的想法,一种是制作人满足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是哪种,最重要的是要把音乐呈现出来。流行音乐服务的是普罗大众。你需要带领他们,听各种好的音乐,好的创意,而不是一种音乐红了,就一直复制。 高峰期的个人专辑《八又二分之一》

“这一切都是一种奇妙的巧合”

1987年,在给万仁导演的《超级市民》做音乐的时候,李寿全自己试着自己唱了demo,结果他演唱的版本被导演挑中成了电影中的配乐。适逢当时台湾的一些制作人纷纷推出个人的专辑,李寿全干脆也顺势推出了这一张《八又二分之一》的专辑。在今天看来这张专辑的制作也是无比耀眼,作词的吴念真、张大春、詹宏志都是台湾文化圈响当当的人物,这张专辑也入选了台湾百佳唱片榜的24位。做完这张专辑之后,他又默默隐身幕后,但只此一张,也足以传世。

南都娱乐周刊:你给这么多优秀的歌手做了这么多专辑,你反而自己只出过一张个人专辑,为什么?

李寿全:应该说做完这张专辑,我还是比较喜欢当制作人,当歌手要去宣传,要去不厌其烦地跟不同的人讲同样的事情,蛮累的。当歌手需要很大的耐力跟勇气,你要能够忍受不被尊重的时候,或者忍受一些不厌其烦的访问,你必须要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所以我还是宁愿做个制作人。我做音乐,宣传是歌手去面对。你要跟我谈,一定是谈音乐,不是谈我的生活。

南都娱乐周刊:《八又二分之一》这张专辑为什么会起这样的名字?是跟费里尼的电影相关?是一种概念上的先行?

李寿全:没有,我想谈的是人在现代这个社会里面经常碰到、经常面对的社会现象。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标题?当时还没有这样的事情。一直到我找吴念真写词。他只写八句半的歌词,八句歌词,我觉得这个歌词很美,它很像电影片段,像电影画面一样。因为有部电影叫《八又二分之一》,我说正好八句半,我们就叫《八又二分之一》。整张唱片做完,整张专辑是八首歌,加上另一首残缺的角落的后段,刚好八首歌加半首;当时又是在9月的中旬,就表示已经过了八个月,九月份过了一半,所以又是八又二分之一。一切都是巧合。甚至我找了阮义忠的照片当封面,放上去以后才发现上面的人也是九个人,但有一个人让大楼阴影遮去半个身子,这完全都是一种很奇妙的巧合。

南都娱乐周刊:我们后来看这张专辑,包括像吴念真、张大春、詹宏志这些作家作词而非专业词人。是不是只有在那个时候的乐坛才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

李寿全:那个年代很多做音乐的人,写词人、写曲人,我们很多都是认识的。大家没有太多的想法或者是计算,都是说好玩的事情就做了。当然也因为跟这些作家合作,像吴念真的《八又二分之一》这么好的歌词,大概都可以变成流行音乐的经典。比如说我找大春写《未来的未来》,我们是在咖啡厅,我就跟大春讲,我们需要通过画面来讲这个歌词。在台北,我们是陌生的人,我们可能住在台北比较边缘的地方。大春这种作家就是作家,“雨水和车声拥挤在窗口”,要是一般的作词人不会写这样的东西,第一句歌词就是一个经典。这是因缘际会,在某个时间点冲撞出来的一些,留下来的很重要的东西。詹宏志他是一个观察家。他观察一个社会的脉动,一个社会的变化。所以对他来讲,他是一直在阅读这个社会,阅读这个人群的,所以他才会写出《占领西门町》。

篇3

位于西亚的以色列国自1948年正式成立以后,犹太人从世界各地移居过来。来自五大洲的127个国家的犹太人从非洲、欧洲和亚洲带来了他们的歌曲和音乐,并把它们移植到这块在2000多年前养育了犹太人祖先的土地上。

塞法尔迪犹太人主要来自地中海沿岸,包括北非的摩洛哥、小亚细亚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他们的祖先在公元1492年以前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居住过,所以讲一种和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比较接近的拉地诺语。在以色列,用拉地诺语演唱的歌曲包括浪漫曲、仪式歌和抒情歌三类。浪漫曲是一种歌谣体的叙事歌,起源于中世纪的西班牙,其歌词为八个音节一行,每句押韵,一韵到底。浪漫曲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英雄传说,也有爱情故事,还有古代将士的战斗经历、水手在海外的奇遇等。其曲调风格和西班牙、葡萄牙民歌近似。仪式歌包括婚礼歌、庆祝男孩诞生歌、丧葬歌和宗教节日歌等,其旋律古朴,和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民歌有相近之处。抒情歌大多产生在19世纪,内容主要是情歌,曲调有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不同的风格。

阿什肯那兹犹太人主要来自中欧和东欧,他们说一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依地语,这种语言在历史上受到斯拉夫语的影响,有10%的单词来自斯拉夫语。在以色列,用依地语演唱的歌曲多半具有斯拉夫风味,有的歌曲更直接采用斯拉夫民族民歌和歌曲的旋律,下例是在以色列广泛流传的一首依地语歌曲,但其曲调是俄罗斯民歌《通巴拉来卡》。]

从亚洲国家移居来的犹太人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歌曲,其中以也门犹太人(Yemenite)的歌影响最大。也门犹太人在过去的2000年中一直集中居住,都喜欢唱歌,而且有全家在一起祷告和唱歌的习惯,音乐学家们相信他们的歌比来自其他犹太人的歌曲更多地保存了古代音乐的因素。也门犹太人的歌曲都是无伴奏的齐唱或独唱,内容包括宗教和世俗两方面。从目前搜集到的材料来看,他们唱的旋律的确非常古朴,下面是一支在清晨祷告时所唱曲调的开始部分,节拍为散板。

克勒日美尔乐队是以色列最有特色的犹太乐队,它不仅在庆祝重要节日时演出,更是婚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用于伴奏民间舞蹈。克勒日美尔乐队采用的乐器没有特殊的规定,可以用乌德、手鼓等亚洲乐器,也可以用吉他、提琴等欧洲乐器。这种乐队演奏的乐曲大都从犹太歌曲的旋律演变而来。

犹太人特有的乐器是称为“哨发尔”的号角,它用公羊角制成,在过新年和赎罪日时演奏,因为没有按音孔,所以只能凭不同的吹奏方法,发出一两个音。

篇4

约定的时间一到,森林里的鸟儿都从四面八方飞到同一个地点集合了。

只有猫头鹰不急不慢。他们都是些大懒虫,总爱睡觉。看到其他的鸟儿都飞走了,他们还半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说:“着什么急嘛,最好的歌曲一定是最长的,也必定是最沉的,它们肯定是被塞在箱子底层,那些最好听的长曲,就留着让我们去取吧!”

他们懒洋洋的,到傍晚时分才飞去抽取曲谱。可是一看箱底,已经空荡荡的,什么也不剩了。所有的曲谱都被鸟儿们拿走了。就这样,猫头鹰什么曲谱也没拿到。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今后的调儿该依着什么曲谱而唱。最后,一只猫头鹰提议说:“咱们自己想个调儿来唱唱算了。”

但是要编曲谱又谈何容易!他们一会儿把声音扯得很高,刺得耳朵难受,一会儿把声音降得很低,嘶哑难听。他们编出一些不成调儿的东西,还高兴地自己给自己叫好呢!这时忽然传来梅花雀的歌声。就是小小的梅花雀所唱的歌儿,也比猫头鹰编的曲谱好听一百倍!

猫头鹰们灰心丧气了。然而他们周围的鸟儿却从早到晚唱个不停。让他们羡慕死了!

一天晚上,两只猫头鹰在村外的林子里相遇。他们各自诉说着没有调儿的悲哀心情。这时,其中的一只猫头鹰说:“咱们干嘛不去向人类学学呢?”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另一只猫头鹰说,“我刚才听说,今晚这个小村子里要举行一场婚礼。要知道,婚礼上人们唱的可都是最好听的歌儿!”

两只猫头鹰悄悄地飞进了村子,落在举行婚礼的院子里,他们蹲在一棵草果树上,静静地倾听着。可是,他们的运气也真不好,婚礼的客人们偏偏就不唱歌。

他俩在树枝上蹲得有些不耐烦了。

“看来,咱们不能从这里学唱歌了!”两只猫头鹰说着,准备飞走。

正在这时,门“咿呀”一声开了,传出来一阵喧哗声,有个人兴高采烈地跑出来,大声大气地喊道:“呜――呜――呜!”

“妙极了,这就是我的歌!妙极了,我就这么唱!”一只猫头鹰赞不绝口。

过了一会,马厩里有匹马醒过来。它一醒就大声喷鼻:“呼儿呼儿……”

“这就是我的歌,我的歌就这样唱!”另一只猫头鹰立即大叫起来。

两只猫头鹰都高高兴兴地飞走了,他们想早些飞回自己的林子里去,好在其他的鸟儿面前夸耀自己美妙的歌声。

所以,直到现在,每到夜间,你无论是走进松树林,还是走进桦树林或枞树林,都能听到猫头鹰此呼彼应的叫声。

一只叫:

“呜――呜――呜!”

一只和:

篇5

关键词:民俗民风 地域性 即兴性

东乡族共有人口373,872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的东乡族自治县,还有一部分居住在积石山自治县、和政县和临夏县。东乡的本意是指古河州地区的东、南、西、北四个聚居乡之一的一种称谓,上世纪五十年代经东乡族人自愿将其所聚居的地区命名为东乡族至今。

东乡族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果敢,其性格坚韧耐劳。东乡族有着丰富的娱乐和歌舞活动,东乡族民歌则是他们民族音乐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形式,其中,“花儿”是深受他们喜爱的歌咏项目。

一、东乡族民歌概述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在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广泛的积淀发展而成的,它最大程度的体现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族民俗背景内涵。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活动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形式,如打夯歌、碾场歌、挤奶歌、牧歌等等,但决不会有可能产生象捕鱼歌或插秧歌等题材的歌曲,这就是民歌艺术的地域性划定。

关于东乡族民歌类型的划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应该以题材类型来划分,这也是最普通的一种划分方法;也有人习惯于以语言划分,即划分成用汉语演唱的歌曲和用东乡族演唱的歌曲两种类型。暂且不论这些划分标准的孰优孰劣,笔者认为,能够将最常见的不同题材歌曲划分法同其民俗宗教歌曲的划分法结合起来,或许更合理些。

二、东乡族民歌的分类:

根据以上阐释,东乡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一)即兴性强、有感而发的劳动歌曲

这类歌曲跟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大多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或劳动之中进行即兴哼唱的。一般为抒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亦可起到在劳动中鼓舞干劲,排遣孤寂情绪的作用,〈〈碾场歌〉〉是此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

这是一首g羽无声调式,调式音阶相当规整,分前后两句。前句较长而后句稍短,其旋律呈平缓的起伏线条状。散拍子结构、前倚音及波音的运用形象的描绘出两头牛拉着碾石滚不紧不慢碾场的情景。在这种劳动场合唱出的歌曲应该是随手拈来、有感而发的,再加上整首歌曲里大部分都是无实际意义的衬词,那么也就最能体现歌唱者此时的心境,同时也能起到调节枯燥单调的劳动气氛的作用。

(二)环环相扣、节奏多变的宴席曲

婚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最为典型的民俗庆典活动,是民风民俗在民间艺术方面的聚焦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风貌最好的展示。东乡族在婚礼的整个庆典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习惯,其欢庆、道贺的气氛完全在充满歌声的过程中进行。当新娘被接进新郎家以后,也就意味着她完全走进了一个载歌载舞的天地。首先,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们要共同唱起“哈利”表示对新娘子的欢迎和祝福。具体的演唱方式是由其中的一个较有影响的人带头先唱起“哈利”,然后其他的客人和小伙子齐声呼应,共同喊出“哈利”或者其他祝福的话,喊的同时还必须用手击打手掌或手臂,形成一定的节奏,双腿大致半蹲成马步的姿势并横向沿圆圈跨进或后退,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简单的舞步,同歌声一起共同构成婚庆歌舞的雏形场面。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娘美丽,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宴席曲就是在这种喜庆婚礼的场合上所演唱或即兴编演的带有舞蹈性质的歌曲。演唱形式基本为双数,从两人到八人(光棍)不等,不仅仍保留着一唱众和的古老方式,而且在唱词的同时一定要伴有舞蹈性的伴随动作,前文已经说过,这实际上是一种婚庆歌舞曲的简单形式。

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是《宴席进门曲》,在广泛的传唱过程中形成了以下风格,

1.旋律特点:由于是一首在婚庆场面表演的歌曲,所以旋律采用了具有相对稳定作用的加偏音的角调式,线条起伏较大,第一小节里加入轻快的后倚音,而歌曲末音则作下滑音处理,有效地增加了整曲的欢快性;更突出的特点是歌曲采用了变换拍子的节奏处理方法,唱起来会产生一种律动感,也使旋律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动力。

2.唱词特点:唱词共六段,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单句提出问题,偶句作出回答,增添了歌曲欢乐的情趣;另外,前六小节为领唱,后四小节为“和”,“和”的内容虽然均为衬词(东乡语:好好的唱,好好的闹。)但却具有把整个歌曲推向的作用。有趣的是,在这首歌曲的歌词里,领唱里的问与答的部分均为汉语演唱,篇幅较长;而和腔里的衬词部分则用东乡语演唱,句子较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东乡族人没有自己的固定文字的一个侧面的注解。

3.节奏特点:采用变换拍子是本首歌曲在节奏方面最鲜明的特征。在礼俗婚宴曲中的结构中,节奏的特性处理尤为显得重要,连续变换拍子的运用能有效地形成歌曲风格的构架,激活整首歌曲的娱乐逗唱性质,增强其欢庆的功能情趣。至于演唱方面的特点,前文已有论述。东乡族的宴席曲相当丰富,其他还有如《方四娘》、《牧童放牛》、《高大人领兵》等,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比较常见的东乡族民歌题材外,在东乡族民间传唱的还有为数不算多的一些宗教歌曲和儿歌等,由于东乡族群众也基本上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宗教歌曲主要是伊斯兰教的经文歌曲或诵经调,其中,儿童歌曲大多为短小乐句的反复,音程跨度小,比较上口,易记易唱。总之,东乡族虽是一个总体人口数量不多的民族,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歌曲形式,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第三站――

听力小提示:由于受访者大多带有明显口音,部分语句的语法不够规范,本文不宜模仿,仅可作为泛听材料使用。

Based in Mumbai, the Hindi注 film industry is the most recognizable face of Indian cinema, known the world over as Bollywood. With 95% of the population watching these films and 40 million actually going to the cinema every single day, it’s a truly home-grown success that’s left even the mighty Hollywood 1)trailing in its wake.

The Irresistible Magic

One particular film has kept its audiences

entertained for over a decade since its first screening in 1995. At this cinema in the heart of Mumbai, the movie 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 is enjoying its 500th week of being on screen. While they may already know the story and many off by heart the audience remains 2)engrossed in the movie as if it was their very first time.

The appeal of The Brave Heart Will Take the Bride stems largely from its perfect 3)blend of essential

Bollywood ingredients. In three hours, the story unwinds about a pair of 4)star-crossed lovers whose families are against their marriage. But amid the 5)ubiquitous song and dance routines, and a roller coaster ride of emotions, the audience is ultimately assured of a happy ending.

Viewer: Well, you will never get bored. The story and the making of it, or whatever it is, it is something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You see it almost every time, but you just feel like you’re watching it for the first time.

Western Director: I think there’s a certain 6)exuberance that I find really…just 7)invigorating in watching the movies.

And I think when the movies 8)click, just like any society’s

movies, any culture’s movie, not every movie here is a classic. But I think the ones that do work, the ones that

really connect, I think that sort of sense of fun and spirit is something that’s missing from a lot of American movies.

India has a vast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under the

poverty line. Their only source of entertainment and relief is the cinema. The magic of Bollywood is that it casts aside the realities of India in one huge leap of the imagination. For the audience, this is the fantasy world they 9)yearn for, 10)whisking them away from the hardship they face every day and transporting them to a perfect world.

A World of Music and Dance

At first glance, it might seem like every Bollywood star can sing as well as they can act, but behind the scenes there is another cast of characters who lend their voices to the actors. Playback singers are a unique element of Indian cinema. They sing the songs performed on screen by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m are stars 11)in their own right.

Sonu Nigam is the latest in a line of young, successful

playback singers. His father was a pioneer in this

industry, and Sonu inherited his talent at an early age. Then, as now, the playback singers can affect the

success of the song and the movie it’s featured in.

Nigam: When someone watches a movie, they know that this song is going to carry the story forward, and the songs are…it’s a good mix between Indian traditional…

tradition music and the Western influences. So that’s why we get a lot of variety of music in…in the so-called Bollywood. So that is why they appeal to a lot…lot more audience than normal music appeals to.

Music Director: When we are sad, we sing. When we are happy, we sing. When a child is born, there’s a song for that occasion. When marriage, the whole world has seen how many days we spend singing songs in marriage.

Weddings are huge occasions in India, where they go on for days, and many are as 12)lavish and colorful in real life as they are on the big screen. Dance and music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traditional Hindu wedding, which often resembles a festival with everyone in the neighborhood gathering to see the 13)procession. Such 14)elaborate celebrations are reflected in Bollywood films ever since the industry began.

Aruna Vasudev (Magazine Editor): Every event in our lives in India, less in the cities than in the rural areas, is

accompanied by special songs and special dances for that ceremony, for that event, whether it’s a harvest festival, or a birth, or a marriage…the huge quantity of songs and dances for every ceremony in your life. So then, naturally, when it begin…came to cinema, they adopted forms of

entertainment and expression that were part of our daily living.

The movie Dil Se was popular because of its bold, energetic song and dance, and it featured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scenes of Indian cinema. The 15)choreography was very demanding for the film’s stars.

Actress: I remember there was this one scene, one is where we had to go over this bridge, and it was like, you know, complete drop on either side.

The train scene was shot in northern India and is one of

Bollywood’s most 16)innovative dance sequences.

Bollywood in the 21st Century

One of the biggest Bollywood films is a classic romantic tale set in a 17)glittering fantasy world. Devdas stars mega-star

Shahrukh Khan and former Miss World Aishwarya Rai. At a 18)price tag of $12 million, Devdas was the most expensive Indian film ever made at the time.

Vasudev: So you know you enjoy even the…drama and the

tragedy because you know it will end happily, and you come out feeling good about yourself and about life. It may not last very long, but at least while it’s there, it makes you feel good.

Bollywood and its actors have brightened up the lives of Indians fo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ll over the country, home-grown films

appeal to million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with a unique 19)formula

a formula to simply entertain. Supported by loyal fans, Bollywood now 20)looks set to tell the story of 21st century India.

以孟买为大本营的印地语电影业是印度电影最广为人知的面孔,世人把它称为“宝莱坞”。95%的印度人会观看这些电影,每天都有四千万人上

电影院――这标志着印度本土电影实实在在的大获全胜,连强大的好莱坞也只能跟在后头。

魅力无限

从1995年首映至今,有一部电影已经为观众带来了十几年的欢乐。在这家位于孟买市中心的电影院,电影《勇夺芳心》已经上映了500周。虽然观众对电影情节非常熟悉――许多人甚至倒背如流――他们还是像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那样全神贯注地欣赏。

《勇夺芳心》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将宝莱坞的必要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婚姻遭到家人反对的苦命鸳鸯。不过,除了无所不在的歌舞场景以及云霄飞车般的跌宕情感,电影保证观众最后一定会看到大团圆结局。

观众:你总是百看不厌。不管是故事还是拍摄手法什么的,这部电影都与其他电影很不一样。尽管每次都看,你还是像第一次看那样。

西方导演:这部电影相当充实,观看时让人感觉充满活力。与来自任何社会、任何文化的电影一样,并非每一部走红的电影都是经典之作。但真正感人的成功电影里蕴含的喜感和精神,正是许多美国电影所缺乏的东西。

许多印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看电影是他们获得娱乐、纾解压力的唯一方式。宝莱坞电影的魅力在于它用夸张的想象一下子抛开了印度的现实生活。对观众来说,这就是他们渴望的梦幻世界,让他们从每天都要面对的困境中抽身出来,进入一个完美的世界。

歌舞世界

乍看之下,宝莱坞明星似乎不但会演戏,而且能歌善舞。其实在幕后,有一批艺人把自己的声音借给这些演员。配音歌手是印度电影的特色元素。主角在银幕上唱的歌其实都由他们代唱,最成功的几位配音歌手自然而然也成了明星。

索努・尼甘姆是最近跻身成功配音歌手之列的年轻艺人。索努的父亲是这个行业的先驱,他年少时便已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发展至今,配音歌手足以影响歌曲乃至整部电影的成败。

尼甘姆:电影观众知道歌曲会推动剧情发展。这些歌曲是……印度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影响的完美结合。那就是为什么在所谓的宝莱坞电影里会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这也是它们比一般音乐更能打动

观众的原因。

音乐监制:悲伤时,我们唱歌;高兴时,我们也唱歌。小孩子出生时,有专门庆祝这个时刻的曲子。结婚的时候,全世界都见识到我们在婚礼上要花多少天来唱歌。

婚礼在印度是一件大事,通常会持续好几天。许多现实中的婚礼和银幕上一样,铺张盛大,多姿多彩。歌舞是传统印度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就像过节似的,附近的人们都会过来观看迎亲队伍。自印度电影业诞生以来,这种精彩绝伦的庆典就不断在宝莱坞电影中得到体现。

阿鲁娜・瓦苏德瓦(杂志编辑):在印度,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我们的每一件人生大事都伴随着特别的歌曲和舞蹈,这些都是专门为这个庆典、这件大事准备的。不论是丰收节、孩子诞生还是婚礼……人生的每一个庆典都有大量的音乐和舞蹈。因此拍电影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娱乐手段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电影《从心开始》以其大胆出众、充满活力的歌舞而深受欢迎。电影里还出现了印度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这样的舞蹈编排对出演这部电影的明星提出了很高要求。

演员:我记得有一场戏,我们必须通过一座桥,而桥的两边是彻底悬空的。

这一幕列车戏拍摄于印度北部,是宝莱坞最有创意的

歌舞片段之一。

新世纪的宝莱坞

宝莱坞其中一部最卖座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事情发生在闪闪发光的梦幻世界――《宝莱坞生死恋》由超级巨星沙鲁克・罕以及前世界小姐艾西瓦娅・雷领衔主演。这部电影耗资1200万美元,是当时拍摄成本最高的

印度电影。

瓦苏德瓦:你可以尽情

享受……情节的波折和悲惨,因为你知道最后一定是大团圆结局。看完电影出来,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生活也是美好的。虽然这只是一时的感觉,但至少在看电影的时候,你会快乐起来。

过去一百年来,宝莱坞及其演员点亮了印度人的生活。凭着纯粹娱乐的独特成功模式,本土电影打动了印度全国来自不同背景的无数观众。在铁杆粉丝的鼎力支持下,如今的宝莱坞准备讲述21世纪的

篇7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民间曲调;重唱

    莫扎特是18世纪末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典乐派作曲家中,他的歌剧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歌剧创作成为莫扎特音乐思维的灵魂。他的歌剧选材,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并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上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广泛的吸收了意大利的诙谐歌剧、德奥唱剧、法国喜剧和英国民谣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结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剧中戏剧冲突的重头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揭示矛盾冲突。因此,他的歌剧无论是从题材还是音乐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色彩。

    一、选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特点

    莫扎特在歌剧选材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的题材大多源于现实,或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或神话。从《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

    《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是根据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播的话剧改编的,此剧在法国曾被视为是革命的先驱,莫扎特即使对博马舍本人的革命观念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但他自身的经历也使他领悟到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而且受到了狂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选择这样的题材反映了他渴望消除社会传统惯例的思想。

    《唐璜》虽然取材于一个民间传说,但莫扎特把社会现实夹杂进了进去,使其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兴趣和关心,成为了一部具有现实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

    《魔笛》虽然是神话题材,但莫扎特将共济会的那种博爱、公平、崇尚美德的精神隐喻其中,表达出自己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理想。当他的《魔笛》公演后,便成为德国歌剧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并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逐步将德国歌剧推向高峰。

    二、音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特点

    音乐是歌剧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歌剧的成败除了题材的选择,另外就是音乐的创作。莫扎特认为“在歌剧中,诗歌永远是音乐驯服的女儿”,他重视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用很灵活的音乐手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戏剧风格。同时,还将交响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中,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1、将大量的民间曲调运用到歌剧中

    莫扎特的歌剧从旋律、调式、曲式结构中,都能看出德国民间音乐的特点。《魔笛》以德国歌唱剧为体裁,采用德语演唱的歌剧。剧中角色帕帕杰诺的演唱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通俗歌曲的音乐风格,他的咏叹调《我盼望有个好姑娘》,这首歌曲的旋律直接来源于1648年的民间歌曲《快乐的游戏叫做和平的胜利》 ; 《费加罗的婚礼》虽然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但这部歌剧也是德国化的。其中有些地方直接吸取了德国民歌。如咏叹调《你不要再做情郎》的曲调就直接采用了德国民歌《乡曲民兵》。 因此莫扎特不仅为德奥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德奥民间音乐得以广泛传播作出努力。

    2、用活泼轻快的速度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情绪。

    莫扎特在旋律上追求自然轻松、精巧的音乐线条,音色上表现出晶亮透明、圆润,节奏上强调生动活泼,同时还采用轻松欢快的速度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或情绪,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活泼优美的特征。常用的速度术语有,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活泼的快板)、Presto(急速的快板)等。如歌剧《唐璜》中唐璜的咏叹调《请你到窗前来吧》。这首曲子全曲都是轻快的6/8拍,小快板的速度。全曲多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和顿音记号使节奏变得活泼欢快,把唐璜盼望采列娜快点回到他身边的急切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3、运用重唱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

    重唱在莫扎特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中往往不被作曲家所重视的地位,主要是当时歌唱家喜欢炫耀自己的演唱技巧,以及作曲家在创作重唱方面缺乏技巧和热情。莫扎特则充分利用重唱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揭示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苏珊娜和马塞琳娜的二重唱,音乐把两个人的对话表现得活灵活现,刻画出人物在对话时的不同心理。

    莫扎特还用三重唱来刻画人物。如《唐璜》中第一幕第一场结尾时唐璜刺倒司令官后。短短的三重唱巧妙地使舞台气氛突然发生了变化,通过三个不同人物的音乐旋律立体线条的交织,分别勾勒出不同人物对同一情境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感受,形象地刻画了司令官对自己被害的内心悲愤,唐璜对以为犯罪的懊悔心理,莱奥伯雷的惊慌不安和对死者的同情。

    莫扎特把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编入到音乐中,用极其灵活的手法,细腻高超的技巧,通过这些重唱来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感情,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性格特征,创作出了一种极其独特的戏剧风格。

    4、 管弦乐队的伴奏,烘托了剧情的氛围。

    莫扎特用管弦乐队来渲染戏剧情节,表现歌剧的情节和内容,暗示舞台之外发生的情节,表达与歌词内容相关的意境,使外在戏剧与内在戏剧,在丰富的管弦乐音响色彩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如《魔笛》中第一幕第一场末的五重唱,乐队用木管和提琴加入了一些跳音的点缀,衬托出帕帕基诺可怜的样子,再也不像往常那样活泼。莫扎特又用由拨奏小提琴加以伴奏,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低沉浑厚的音色,将观众带入一种祭祀的宗教仪式中,此刻的场景沉寂、凝重。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给歌剧艺术注入新活力的歌剧作曲家。他强调诗词要服从于音乐;重视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重视角色性格的刻画与内心情感的表示,音乐在歌剧中占据着支配的地位。莫扎特生动的描绘出人类微妙的感情世界:爱与嫉妒、阴谋与误解等各种心机,以致最后达到宽容化解的错综复杂,而且用逼真的音符做出了完美的表现。由于内容缠绕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剧中出现了许多重唱,以及各种组合的合唱。不仅如此,莫扎特还运用管弦乐队的伴奏来烘托剧情的氛围。莫扎特用实践证明了他的创作思想的正确和深刻,他所创作的人物个性生动,栩栩如生,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与鼓励,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

    [3] 王次炤,莫扎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4] 【奥】曼弗雷德·瓦格纳 着,付天海、傅琪 译,莫扎特——作品和平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5]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东出版社,2003年5月

篇8

【我是你的笨“乌鸦”】

骑兵给安(全名安静)唱的第一首歌,是那个有名的寓言故事“狐狸与乌鸦”。

那是2003年的夏天,来自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的青年骑兵,来到了黑龙江双城朝阳乡的一个小村落。骑兵的母亲在这里办了一个小型的红肠加工厂,骑兵趁暑假时间,来探望母亲。

骑兵出生于哈尔滨,从小就喜欢音乐,那时父亲做生意,家境颇丰,但在骑兵13岁时,父亲的生意遭遇了变故,从此一蹶不振,反倒是柔弱的母亲变得坚强起来,靠着摆地摊将骑兵兄弟三人抚养长大。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骑兵高中毕业后并没有参加高考,而是在菜市场摆摊卖了一年的牛肉,然后拿着赚来的钱,2001年,骑兵考入了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和吉他。

去到音乐学校后不久,骑兵便开始了原创歌曲的创作——那是他的梦想。

彼时,安18岁,是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简单纯朴的女孩子。安的母亲,在骑兵母亲的厂子里做工。

那天晚上,母亲回家对安说起了骑兵,这样描述:头发很长,穿一条很破的牛仔裤,牛仔裤的膝盖上有破洞,臀部也有破洞……背着一把吉他……不过,小伙子很帅气。

安对这个穿“前后都有破洞”牛仔裤的小伙有些好奇,她想看看他。

两天后,在那个挂满红肠的小院子,安见到了骑兵。果然如母亲描述的那样,是个“破破烂烂但很帅气”的小伙子。

骑兵也看到了安,他呆住了,这个女孩子,仿佛从幽静的远古走来,她的面容她的眼神她的气质都充满一种神秘的宁静和清澈,她就像一汪森林深处的湖水,清澈见底。

骑兵瞬间被安这种纯净的气质击中,好半天,只感觉心在狂跳却调整不了自己的呼吸。他甚至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和这个女孩子打招呼,在愣怔了好半天后,还是安先开口:“你是骑兵?”

骑兵点点头。

“你会唱歌?”安的声音和她的眼神一样纯净。

骑兵又点点头,然后,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冲动的内心,当即拿起吉他,对着安唱了一首自己刚刚创作的歌曲《狐狸与乌鸦》,唱那只笨拙的乌鸦,怎样掉进了狐狸的网——骑兵已经下意识地在用自己的歌声,编织一张“情网”。

安听得入了迷,她觉得这个男孩是那么特别,他的歌他的人都与众不同。

骑兵的歌终于唱完了,好半天,谁都没有说话。然后安笑起来,她觉得自己就像骑兵的歌里那只没有见过世面的笨笨的乌鸦。

可是骑兵,他是狡猾的狐狸吗?

有一点。瞬间陷入情网的骑兵,也迅速地开始利用他的“狡猾”。

7月的东北,原野广袤青葱,天空高远蔚蓝,田野中的一棵槐树下,骑兵声情并茂地给安描述外面世界的美好,描述北京城的华丽美好,并拿出在酒吧唱歌时候和偶然邂逅的明星的合影,最让骑兵得意的,是一张他和崔健的合影。骑兵告诉安“在北京,随随便便就能看见大明星”。

骑兵看见,安纯净的眸子里,闪着亮亮的光芒。而最让骑兵震撼的,是安兀自唱起的那首田震的《野花》。安的嗓音,比他想象中更加纯净,更加有穿透力。

骑兵心动得无法自抑。

【我是你的红“苹果”】

那个假期对骑兵来说“刻骨铭心”,骑兵没想到,原来安在当地已然小有名气,是一个婚礼庆典小乐队的歌手,每一个婚礼现场,都是安的舞台。

那次,安又接了演出活动,出门的时候,刚巧碰到骑兵背着吉他,安问骑兵:“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骑兵乐了:“我可以为你伴奏。”

安也笑起来:“我可以唱你的歌曲。”

两人一拍即合。

那场婚礼演奏,一改之前的嘈杂音乐,骑兵弹吉他,安浅吟低唱,赢得了所有嘉宾热烈的掌声。骑兵,成为安和小乐队的新元素。

只是转眼暑假过去,骑兵要离开了。他犹豫了好几个晚上,最终,还是没有对安表达自己的爱意——不管多么希望把安带在身边,可是毕竟前途渺茫,骑兵自己还是个学生,他喜欢安,但又怕外面的生活会伤害了安。

最后,骑兵还是沉默地离开了。走的时候,只给安留下了电话号码。

回到北京,骑兵的心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空落,电话每天响无数次,但每一次,都不是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安没有再和骑兵联系。2003年年底,骑兵的母亲关掉了生意回到了北京,骑兵也失去了和安再次见面的借口。

骑兵的心,久久空落。

2004年夏天,骑兵完成了学业,去到哈尔滨发展。他跟几家酒吧签了演出协议,梦想可以做一名真正的“骑兵”,驰骋于自己的音乐天地。

而骑兵回哈尔滨的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安——这里离安近一些,也给了骑兵和安联系的勇气。

在和酒吧签署了协议、一切安排妥当后,骑兵在一天晚上给安打了电话,他没有转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地对那个女孩说:“你来吧,我想,这里有你的舞台。”

电话那端,安没有任何意外,亦没有拒绝,她只轻轻地说:“等着我。”

放下电话,骑兵忽然有流泪的冲动,他知道,他念念不忘的安,也没有忘记他。而直到3天后见了面,安才告诉骑兵,他离开后,她觉得她的歌都成了空的,没有了灵魂。她其实一直都在等他的召唤,等得很辛苦。而她来投奔骑兵,家人一致反对,尤其是安的三个姐姐,她们担心自己的小妹会受到伤害。

可是看上去柔弱、安静的安,在这件事上却格外坚定,她一定要走,要去找骑兵,要和他一起闯荡天涯,追求他们对音乐共同的梦想。

从此,骑兵开始了和安的搭档。可是即使此时,他也依然还是没有把爱情说出口。好像那个字已经多余,也好像,还不到时候。

有了安,骑兵迅速地写了很多原创作品,可是,却没有一首作品被认可,甚至在酒吧,签约方不让骑兵演唱他的原创歌曲。无奈,两个人只能翻唱别人的歌。

骑兵有些伤感,也有些困顿,那天晚上,他问安:“我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

安轻轻握住骑兵的手:“相信我,总有一天,你的声音会让所有人都记住。”

骑兵看着安,笑了。真好,他还有她。安却轻轻唱起了他的那首《苹果》:“他给你疼一下,让你疼一下,你会记我在心间。红红我的脸,捧在你手里面。曾经酸涩如今我变甜……”

那,是骑兵为安写的歌。

【我是你的“向阳花”】

因为安,骑兵坚持了下来。

只是,在哈尔滨的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骑兵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2005年3月,骑兵的母亲去世,处理完母亲的后事,骑兵决定留在北京,他觉得对于梦想来说,北京的机会更多一些。

可是,骑兵不知道怎么对安说,他比任何时候都希望安可以在自己身边,但一想到茫茫前景,他失去了要安来北京的勇气,电话里,他只对安说了一句“保重”。不知道那一端的安,在放下电话后,默默地哭了。因为安想听的是“你过来”这三个字。

没有了安的陪伴,骑兵依然只能去酒吧唱歌,以此谋生,并等待机会。

那个深夜,骑兵从酒吧出来,一个人背着吉他走在寂静的大街上,他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安,可是现实也让骑兵比任何时候都怯懦。因为爱而怯懦。他想,也许,他要失去自己心爱的安了。是他没有福气。

失落中的骑兵却没有想到,不久后的一天,他忽然接到了安的电话,电话里,安的口吻平静而坚定,她说:“来接我,我到北京了。”

骑兵愣住了,然后,他很没出息地流下了眼泪,一边哭着一边朝火车站、朝着他的幸福奔跑。

拥挤的北京北站外的广场,骑兵看到了人流中瘦小的安,她站在那里,朝他微笑,好像他们从来不曾分离过。

骑兵冲过去,众目睽睽之下,一把抱起了安,将她娇小的身体紧紧拥在怀里。

那是北京最美的10月,城市绚烂金黄,阳光温暖。虽然租住的房子逼仄窄小,可是有彼此,有音乐,两个人都感觉到很幸福。

他们重新开始搭档,在各个音乐酒吧之间穿梭演出,依然写自己的歌唱别人的歌,甚至有一段时间,连别人的歌都没有机会去唱。2006年春天,他们意外地被几家协议期满的酒吧婉拒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手头也无积蓄,生活陷入困境,甚至有整整一个星期,两个人只能数着手中的硬币一日三餐吃馒头度日。

那样的境地里,虽然没有说什么,骑兵还是在安的眼神里看到了委屈和伤感。他忽然有些害怕,害怕安瘦弱的双肩终究承受不了这苦楚的生活,那天晚上,在安睡去后,骑兵拿起笔来,写了一首歌——《向阳花》。

第二天,安醒来后,骑兵拿起吉他唱起了他的新歌:你是向阳花陪我在蓝天下,我们一起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啊,风大雨大你说那不可怕,那就和我牵着手看雨后太阳吧……

骑兵一遍遍地唱,安静静地听着,眼神,慢慢变得坚定起来——那正是骑兵所熟悉的安,娇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吃馒头度日的光阴总算过去了,终于又有酒吧对两个人发出了邀请。

时间进入到2007年的夏天,一天晚上,两个人出去联系演出,回来时,忽然下起了大雨,一时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骑兵伸出手牢牢将安箍在怀里,不让雨水落到她身上。

安的心里暖暖的——直到此时,他们也没有说出“我爱你”这3个字,可是此时的爱情,已经无处不在。

也是那天晚上,回到住处,安写词,骑兵写曲,一首充满浪漫情怀的新歌《场景·雨》完成了:午后天空我画一朵乌云,让它洒落雨点打在我们身上,这样我才有机会张开肩膀,让我们像情人一样走在街上,大雨不要停,继续这样浪漫场景……

这,也是安与骑兵合作的第一首原创歌曲,虽然在酒吧试唱时依旧碰壁,但碰壁,已经阻挡不了安与骑兵朝着音乐梦想前进的脚步。

【我们的爱情“断羽傲飞”】

2008年年初,大连一家演艺场与安与骑兵签订了演出协议。他们揣着仅有的1000元钱来到了大连,去到后,两人却同时得了重感冒,一起输了几天液,无奈推掉了演出。

除夕夜,小小的出租屋里没有暖气,大连的冬夜显得更加寒冷,年夜饭,也只是米饭和豆腐乳。不等骑兵说什么,安已经打趣道:“这个年过得多有情调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骑兵没有说话,没有抱歉,也没有自责,只是紧紧抱住安,抱紧他的爱情他的珍宝。

没有钱买火车票回北京,最后,安偷偷将自己的一枚金戒指300元卖给了房东,那是安的姐姐送给安的。骑兵知道后格外心疼,反倒是安,对骑兵说:“只要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会有的,还会有自己的家。”

回到北京后,骑兵便写下了《断羽傲飞》:……可我还是要飞上天看一看,哪怕翅膀也许会被风折断,我还要跃入大海与浪并肩,哪怕血液被海水变成深蓝……

这也正是骑兵和安对自己梦想的坚定誓言。

之后,两人一边为生存继续在赶夜场酒吧驻唱,一边寻找新的出路。骑兵意识到,安的嗓音清澈干净,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他决定根据安的声线,为她创作“独立民谣”。

安赞同了骑兵的想法。那天起,他们停掉了酒吧的夜场,推掉了商演,开始搞创作。为了赚取生活费,安还批发了一些小首饰,拿到自由市场摆地摊。而长久对演出行业的熟悉,也让两个人渐渐成熟起来,他们意识到梦想也需要“包装”,需要争取机会,于是便开始报名参加一些电视台的音乐节目。

那是2011年的春天,安给他们的组合起了一个名字:安与骑兵。

2011年9月,两人首次以“安与骑兵”的名字参加北京房山“长阳音乐节”,根据安的姐姐和姐夫的爱情故事写的歌曲《三年三天》大获全胜。

很快,安与骑兵的演出视频被人贴到了网上,点击率一路飙升,受到诸多年轻人的喜欢。

随后,安与骑兵成功杀进各个电视台的歌手节目,获得一路掌声。

篇9

关键词:民族性 莫扎特 歌剧 音乐特征

莫扎特在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莫扎特的歌剧无论是从音乐还从题材,都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特色。下面对他歌剧的音乐风格加以阐述。

一、莫扎特的歌剧富有民族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气息

在莫扎特的以前,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德国乃至欧洲各个国家创作的歌剧音乐风格、体裁形式等都是意大利化的,演唱也是用意大利文,各个国家对意大利歌剧已经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莫扎特对此深感鄙夷,极为的愤慨,他曾在1785年3月21日写给诗歌教授曼海姆的信中怒斥那些崇洋媚外的导演指挥“无知无能”,大声疾呼要:“认真地开始象德国人一样思想,象德国人一样行动,说德国话,并用德文唱歌!!!”有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时,莫扎特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写一部德国歌剧,这是我多年来最为炽热的愿望!这可以从德国舞台上把意大利人的统治赶下去!一个内在的声音有时在告诉我,亲爱的上帝就是为此而特地把我送到这个世界来的!”确实如此,莫扎特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莫扎特的一部小歌剧《巴斯汀与巴斯汀娜》,是他十二岁时以法国卢梭的《乡村仆者》为蓝本,用德文写出的一部歌剧。而后又创作成熟的德国歌剧《后宫诱逃》、《魔笛》等作品。这些歌剧,从唱词、对话到音乐全都具有德国民族特点,歌剧的旋律、调式、曲体结构及和声。都可以看出德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常用分解和弦、四度音程起拍、自然音阶、常用大调及一段或分段曲式等等。特别是《魔笛》这部歌剧,它是以德国歌唱剧体裁为基础,采用德语演唱的一部歌剧。剧中角色帕帕基诺的音乐则是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如在《魔笛》第一幕第二曲和第二幕第二十曲的帕帕基诺的咏叹调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张洪岛是这样评价《魔笛》的民族性的“确实,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全部歌剧中最富于民族精神和民间气息的作品。即使在对宣叙调的运用上,他也改变了《费加罗的婚礼》或《唐·璜》里那种意大利式的宣叙调,而采用了接近巴赫受难曲中那种深刻抒情的德国式的宣叙调了。”

《费加罗的婚礼》虽然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但是这部歌剧音乐也是德国化的。除了里面的一个西班牙风格外,其余几乎的全是与德国民歌有着密切关系,有的就是直接吸取的德国民歌,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第二场和第八场费加罗的谣唱曲和咏叹调,就都是采用民歌曲调的独唱曲。谣唱曲的主旋律实际上就是德国民歌《违法的猎人》的起句:费加罗咏叹调《你再不要做情郎》的进行曲音调,就是采用了德国民歌《乡曲民兵》的曲调。

因此,莫扎特开创了德奥民族歌剧风气的先河,可以称为是解决创作民族歌剧任务较早的作曲家之一。

二、莫扎特歌剧音乐具有优美、轻快的特点

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非常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对人物心理描写和刻画的作用。在歌剧中,他常常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使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采。

关于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和地位,他曾多次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叫人把旁的东西忘了”“在歌剧中,诗歌永远是音乐驯从的女儿,”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莫扎特非常重视音乐在塑造形象和描绘情感上的主导作用。在演唱和分析莫扎特的歌剧时,我们在曲子中常常会看见莫扎特注有这样的速度术语,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很快、活泼的快板)、Presto(急速的快板)等等,在旋律上莫扎特追求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纯净的音乐线条,音色上表现出晶亮透明、圆润优美,节奏上强调均匀生动活泼。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莫扎特歌剧音乐的典雅轻快、优美灿烂的特征。如歌剧《唐璜》中的第二幕第一场唐璜的咏叹调“请你来到我窗前”,全曲是轻快的6/8拍,小快板速度,歌曲的节奏活泼欢快,旋律优美动听,活生生地把唐璜盼望采列娜快快来到他身边的急切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即使是时愤怒心情的描绘,莫扎特也是同样能轻快、典雅来表现,如歌剧《魔笛》中第二幕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燃烧》这一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唱段,充分的表现了夜后对女儿的爱、恨、悲、愤的复杂之情。特别是那一次次冲击的f 3音,像是晶莹剔透的笛声。冲破九重云霄后,又久久回旋于高空,紧紧地萦绕在人们的心间。这种人声器乐化的音色,将优美、典雅轻快的音乐特征推向了顶点。达到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境界。

三、运用重唱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

篇10

13年来,他一直信守诺言,每天都用歌声来抚慰病妻。然而,他的悠悠情歌和真情守护,却无力把病入膏肓的妻子从死神那里抢夺回来。为了不让妻子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定借债补办婚礼,为妻子披上婚纱。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山城重庆,也感动了著名影视明星冯远征。

唱一首动听情歌,同病相怜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邓贤耀是重庆市沙坪坝区人。邓贤耀从小患肌肉萎缩症,右腿比左腿矮一截。高中毕业后,为了养活自己,邓贤耀买了一辆三轮车在沙坪坝一带载客。尽管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但乐观开朗的他却很知足。

1994年,26岁的邓贤耀在邻居周大爷的牵线搭桥下,认识了谭红姑娘。谭红与邓贤耀同岁,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

见到谭红后,邓贤耀被她那白皙的皮肤和苗条的身材吸引住了。虽然谭红对邓贤耀的身体状况有些失望,但一想到自己身患疾病,也没有计较,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你觉得这种病会影响我们交往,那我们就到此为止。”谭红的话着实让邓贤耀感到意外,沉默了一会儿,他说:“只要你不嫌弃我就行。”

谭红的父母得知女儿在和一个残疾人谈恋爱时,坚决反对:“你身体不好,再找一个身体也不好的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谭红说:“邓贤耀虽然腿有残疾,但他老实本分,人也很勤快,跟他过日子靠得住!”母亲嗔怒道:“你们俩身体都有病,而且都没有工作,一旦谁有个三长两短该咋办?”听了母亲的话,谭红也无法心情平静:是啊,我这种病非常危险。如果犯病,肯定会连累邓贤耀,以他当前的情况,哪儿能经得住呢?想到这里,谭红找到邓贤耀说:“我的病随时都会犯,我不想拖累你,我们分手吧!”说完就流着泪跑开了。

谭红走后,邓贤耀非常难过,他知道谭红是为自己着想才提出分手的。这么善良的姑娘,自己怎能错过呢?邓贤耀接二连三地往谭红家跑,结果一次次遭拒。

11月的一天,邓贤耀在马路上遇到谭红。他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话要对谭红说,便招呼她上了三轮车,然后把她拉到嘉陵江大石桥下的沙滩上。邓贤耀从沙滩上揪起一根狗尾巴草,挽成一个圆圈,用双手托着诚恳地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姑娘,我不想放弃你。你知道我很穷,买不起戒指,这个就代表我的心意,求你嫁给我!”

谭红既感动又羞涩,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邓贤耀急了:“你倒是说话呀,只要答应嫁给我,你让我做什么都行!”这时,谭红笑了,调皮地说:“那好,那你为我唱一首歌吧,让我看看你有多少诚意。”邓贤耀为难了,他平时很少唱歌,而且跑调跑得厉害。可如今唱歌是一道必答题,他无论如何都要完成。

邓贤耀选了一首谭咏麟的《像我这样的朋友》,红着脸对着谭红唱起来。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唱得太难听,见谭红紧锁眉头,邓贤耀唱了一半就停了下来问:“我五音不全,太难听了吧?”谭红苦笑了一下,并未作出评价。邓贤耀很尴尬,但他不想就这样收场,便鼓起勇气对谭红说:“我再唱一遍吧,尽量让你满意。”

邓贤耀再次唱起来,他觉得谭咏麟的这首歌,代表了他此时的心声,每一句歌词,都是他想对谭红表白的话。一曲唱罢,谭红含泪对邓贤耀说:“虽然你的歌声不太令我满意,但我觉得你对我是真心实意的,我答应嫁给你!”

谭红和邓贤耀和好后,没敢告诉父母。12月24日,谭红悄悄地从家里拿出户口簿和身份证,与邓贤耀领取了结婚证。中午回到家,邓家的亲戚都在附近的一家饭馆等着他们。这是一场极其简陋的婚礼,没有戒指没有婚纱。邓贤耀觉得自己愧对妻子:“我对不住你!等我有了钱后,一定会补办婚礼,我要让你穿上婚纱,然后再带你到九寨沟度蜜月。”谭红含笑点了点头。邓贤耀的一位表弟开玩笑地说:“嫂子,不能就这么便宜了我表哥,听说他是唱着歌向你求婚的,今天要让他当着大家的面再为你唱一首歌。”话音未落,众亲友立即起哄叫好。

邓贤耀选了一首邓丽君的《不了情》,当着众亲友的面动情地唱了起来:“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谭红含泪说道:“进步不小嘛,比上次唱得好听多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以后你每天都要唱歌给我听,好吗?”迎着大家的掌声和叫好声,邓贤耀重重点了点头:“我能做到!”

就是妻子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甚至是开玩笑的要求,让邓贤耀暗暗下定决心:好好练习唱歌,用歌声抚慰妻子,用歌声向她传达爱,用歌声陪伴她一辈子!

用一生真情守护,

用歌声遮风挡雨

嫁到邓家后,谭红主动承担起了家务活,把邓贤耀照顾得无微不至。邓贤耀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挣些钱给妻子治病,然后补办婚礼,带她去九寨沟度蜜月。于是,邓贤耀没日没夜地在外跑三轮。可无论回家多晚,谭红都会在饭桌前等着他。吃完饭,谭红总会打一盆热水,亲自为邓贤耀揉洗双脚……

妻子的温柔和贤惠,时刻感动着邓贤耀,他信守结婚时向妻子许下的诺言:每天都唱歌给妻子听。为此,邓贤耀不断地学唱流行歌曲。只要音乐电视节目有新的歌曲播放,他就一遍遍地学着唱。他还专门跑到当地中小学校,向音乐老师请教正确发音。

一年过去了,原来只会唱十几首歌曲的邓贤耀,已学会200多首歌曲了,唱歌时也不再跑调了,并且声音越来越浑厚纯正,不仅妻子喜欢听,就连在一起开三轮的伙伴们,也经常缠着他哼上几句。回到家,无论有多晚、有多疲劳,邓贤耀都会用歌声伴着妻子甜蜜地进入梦乡。

1998年初,邓贤耀的女儿邓小蕙来到了这个世界,夫妻俩简直乐得合不拢嘴。尽管日子―直过得很清苦,一家三口却其乐融融。然而,从2000年起,谭红的心脏病开始经常性发作。

2000年6月的一天,谭红再次犯病,躺在床上呼吸急促,双手不停地颤抖。邓贤耀急忙把她拉到沙坪坝区人民医院。经过医生近三个小时的抢救,谭红终于脱离了危险,但依然昏迷不醒。邓贤耀坐在床头,紧握妻子的双手,不停地呼喊她的名字,希望以此唤醒她。但无论他怎么呼喊,妻子始终不醒。一种强烈的恐惧和痛苦涌向邓贤耀,他担心妻子就这样昏睡下去,不禁哭道:“你可千万别扔下我和女儿就这样走了啊,你要是走了我们爷俩该怎么办啊,你快醒醒啊,你不是喜欢听我唱歌吗?我现在就唱给你听……”

邓贤耀声泪俱下地唱了起来,这一晚,就连邓贤耀也不知道自己唱了多少首歌,反正学过的那200多首歌曲,他都唱了个遍!

第二天凌晨6时许,邓贤耀依然在哼着歌,此时,他的嗓子已哑了!就在这时,他惊喜地发现,谭红正泪眼婆娑地看着自己!邓贤耀高兴极了,用手捏着喉咙,喜极而泣:“你醒过来了!太好了!太好了!”谭红问道:“老公,你怎么了?怎么没音了?”邓贤耀已说不出话来,笑着冲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看着嗓子哑了的丈夫,她心疼地说:“老公,你昨晚唱了一夜的歌啊,我听到了你的歌声,一直想醒来!”邓贤耀一边流着泪,一边哑着嗓子对谭红说:“等我嗓子好了之后,再接着为你唱!”谭红的泪水夺眶而出。

出院在家休养一个月后,谭红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邓贤耀的嗓子虽有所好转,但却非常沙哑。一天,拉完活回家后,邓贤耀像往常那样抱着女儿,用沙哑的声音给母女俩唱歌。唱着唱着,他就咳嗽起来。谭红心疼地说:“老公,别再唱了,再唱下去的话,我担心你真的哑了。”邓贤耀看了一眼柔弱的病妻,倔强地说:“我答应过你,每天都要给你唱歌。这辈子,我能活多久,就要为你唱多长时间的歌!”

然而,从2002年起,邓贤耀的肌肉萎缩症突然加重了,架起了双拐,行走困难。看着丈夫的身体每况愈下,谭红心如刀绞。她想劝丈夫停下来在家休养,可没了这份职业,一家三口将怎样生活下去?况且女儿即将上学。因此,谭红整日愁容满面。

邓贤耀安慰她说:“不要担心,社区已为我们申请了每月400元的低保,女儿上学不成问题。我以后开三轮车挣的钱就可以给你做换心手术,然后再补办婚礼……”谭红立即打断他的话说:“你能有这份心,我就知足了。”

办一场迟到的婚礼,唱不罢4万首情歌悠悠

2002年底,邓贤耀终于攒下了两万元钱,尽管这些钱只是妻子做换心手术费用的十分之一,但他心里充满了希望。然而2006年底,一直靠服药维持的谭红,身体突然开始浮肿,邓贤耀将妻子带到重庆西南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心脏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说:“做换心手术为时已晚,只能靠疗养来维持生命。”

无法挽救妻子的生命,邓贤耀心痛不已,恨自己太没用,挣不够手术钱,因此更加珍惜和妻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白天,他开着三轮车,载着妻子到处唱;晚上,他守在妻子的床边唱。

2007年9月15日,谭红再次病危,被送到西南医院。这次检查结果给了邓贤耀沉痛一击:妻子不仅心脏严重衰竭,而且肾衰竭!在医生的抢救下,谭红暂时脱离了危险,但她经常昏迷。

9月20日,谭红再次昏迷,医生告诉邓贤耀:“她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情况乐观的话,顶多能坚持两三个月。”邓贤耀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想到妻子跟自己受苦十几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不禁潸然泪下;想到自己13年前对妻子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他羞愧难当。不能让妻子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去九寨沟看来是无望了,一定要为她披上婚纱!想到这里,邓贤耀决定筹钱补办婚礼。

谭红得知这一切后,极力阻止:“别浪费了,我是一个快要死的人,何必白花这笔钱呢?”邓贤耀哭着说:“这可是我欠你的啊!”谭红笑着说:“是我欠你啊!虽然我合不得你和女儿,但这辈子我过得很幸福,因为结婚13年来,你每天都给我唱歌。13年有4000多天,你每天至少为我唱10首歌,这13年来你至少为我唱了4万首歌啊!4万多首歌陪伴我度过一辈子,我能不感到幸福吗?在这个世上,有几个妻子能得到这种幸福呢?”

邓贤耀哽咽着说:“我还没唱够呢,我要给你唱一辈子啊……”从此,无论早晨、中午或是深夜,都会有一阵阵沙哑的歌声从他们的房内传出。尽管他沙哑的声音有些“扰民”,但大家都能充分理解,因为这歌声尽是爱的告白。

得知邓贤耀和谭红的感人故事后,重庆金夫人摄影店决定为谭红免费提供婚纱。邓贤耀和谭红的爱情故事,还感动了著名影视明星冯远征。冯远征得知夫妻俩的感人故事后,当即表示要到重庆为他们证婚。听说冯远征要为自己证婚,夫妻俩高兴极了。

2007年10月9日一大早,谭红起床把自己打扮一新,既是为了和丈夫走进婚姻的殿堂,又是为了见自己的偶像。中午11时左右,冯远征一行人如期出现在邓贤耀家门口。这时,邓家门口早就围满了人。冯远征问道:“听说这13年来,你每天都为妻子唱歌,今天能不能为我们唱一首?”在明星面前,邓贤耀显得有些腼腆,但清了清嗓子后,他便唱起在结婚那天为妻子唱的《不了情》。邓贤耀唱得非常动情,冯远征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天下午3点30分,由10辆残疾人摩托车组成的迎亲车队,早早地迎候在嘉陵江石门大桥下。4点10分,为确保谭红不发生意外,重庆爱德华医院专门派出救护车和医务人员,载着邓贤耀和谭红抵达石门大桥下,而那里早已守候了上百位重庆市民。10分钟后,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身穿白色婚纱的谭红坐着轮椅随丈夫下了救护车。尽管病痛把她折磨得憔悴不堪,但她脸上依旧写满了微笑!

邓贤耀激动地对大家说:“感谢大家,感谢我的偶像冯远征能在今天见证我和我妻子的婚礼。虽然这场婚礼迟到了13年,但我们感到很幸福,因为我们终于实现了13年前的心愿……”邓贤耀哽咽得再也说不下去了,而坐在轮椅上的谭红由于呼吸困难,被医护人员送上救护车。I临别时,谭红很想对大家说声“谢谢”,但她却没有力气,只是微笑着向在场的所有人挥手致谢。